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渔业的意见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渔业的意见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渔业的意见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渔业的意见

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全国现代渔业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加快我省现代渔业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重要意义

渔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省农村经济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也是新时期我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随着城乡发展,水产品在丰富群众的“菜篮子”、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增强人民体质等方面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展现代渔业对于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扩大农民就业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内容,可推动渔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是建设美丽中原的客观要求。

2004年,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水产业的意见》(豫政〔2004〕74号)以来,我省渔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养殖面积不断扩大,水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效益稳步提高,渔民收入逐年增长。2013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16.7万吨,水产行业总产值达到230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73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173.2%、268.0%和193.0%。但是,目前我省渔业

与当今现代渔业要求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要实现渔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确保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依靠传统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促进我省现代渔业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现代渔业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要求,以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确保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渔民持续较快增收作为首要任务,把深化改革和加快渔业科技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树立生态优先理念,坚持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调整渔业养殖品种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加快建设现代渔业产业体系。

(二)目标任务。到2020年,水产养殖面积达到450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150万吨,水产行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渔民年人均纯收入突破15000元。渔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升,组织化程度稳步提高,渔业资源养护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努力形成生态良好、生产发展、装备先进、产品优质、渔民增收、平安和谐的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

三、工作重点

(一)加大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按照相对集中、适度规模的原则,在沿黄连片渔区建成一批池水深、埂硬化、渠畅通、路成网、电到塘、机配套的稳产高产水产健康养殖基地。加快低产池塘改造力度,亩产由目前300公斤提高到500公斤以上。到2020年,全省建成标准化池塘和低产池塘改造各100万亩。二是推动现代水产种业工程建设。重点加快对省、市级水产原良种场改造升级,扶持实力较强的省级水产良种场申报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不断提高优质苗种生产繁育能力,提高良种覆盖率,实现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格局。到2020年,创建一个国家级黄河鲤鱼良种场,改扩建20个省级水产良种场和15个市级水产苗种繁育场,年生产优质水产苗种100亿尾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85%以上。三是引导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建设。在养殖水体实施渔业生态净化和循环水处理,装配设施先进渔机设备及物联网等现代信息系统,开展渔业健康、可持续、高效生产养殖模式。

(二)推动稻鱼生态种养工程。我省水稻种植面积980万亩,通过政策鼓励土地流转,以家庭农场或农业合作社形式,大力扶持发展规模化稻田养鱼,最终亩获千斤稻、百斤鱼“双优”绿色产品。力争到2020年,全省稻田养鱼面积达到100万亩。

(三)加快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区发展。抓住我省实施“三山一滩”区域群众脱贫工程的机遇,渔业乘势而为,结合各地渔业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水产品养殖。积极打造沿黄黄河鲤鱼、豫北

淇河鲫鱼、豫西冷水鱼、豫东河蟹及豫南青虾、小龙虾、中华鳖等名特优产业集聚区。依托产业集聚区,着力培育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示范带动力强的水产龙头企业,催生一批品质好、社会认知度高的名牌水产品。建设一批现代渔业示范园区,到2020年,发展渔业产业集聚区20个。

(四)科学发展水库生态渔业。按照不同水库的营养类型和生态结构,增殖或移植适宜的经济水生生物,充分发挥其生态净水功能,降低水体富营养化,修复和养护水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水库渔业资源,科学规划网箱养鱼,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水库渔业可持续发展。

(五)大力推动水产品加工业和物流贸易。重点扶持一批创新力、带动力和市场竞争力强的水产品加工企业,促进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全面提升企业装备水平、加工工艺和生产规模。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优势,发展水产品冷链物流、加工外包和仓储业务。强化水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发展电子商务,实现产销有效对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扶持出口创汇企业加速发展,拓宽水产品出口渠道,完善养殖、加工及物流贸易产业链。到2020年,全省水产品加工量达到40万吨,加工产值实现100亿元。

(六)引导发展都市休闲渔业。按照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形成特色、示范带动的要求,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垂钓、观光旅游、观赏渔业、渔文化保护与开发等多种形式的

休闲渔业,带动渔民增收。在郑州等主要城市周边重点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有特色、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休闲渔业基地。加快制定和出台促进休闲渔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发展措施和规范标准,引导休闲渔业经营主体标准化服务、规范化经营,使之成为我省现代渔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七)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新渔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构建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现代化相结合的新型渔业经营体系。在充分保障渔民水面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稳步有序推进水面使用权向龙头企业、养殖大户、渔民合作组织、家庭渔场流转,带动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一是大力发展渔民合作社,鼓励渔民以入股、租赁、合伙等多种形式发展联合经营或组建渔业企业,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二是大力培植养殖、加工、流通大户,带动产业发展。三是积极培育新型渔民,逐步推行渔民持证上岗制度,造就一支素质高、经营能力强的新型渔民队伍。

(八)加强渔业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建设省级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加快推进县级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建设,加强检疫监督,提高疫病防控能力。建立重点市县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在重点渔区建设一批水产品质量快速检测室。加大产地水产品质量抽检力度,逐步建立产地准出制度。积极推进渔政执法人员参公管理,加强渔政队伍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渔政队伍依法行政能力。积极推动渔港码头等基础设施和渔船动态管理系统建设,强

化渔船检验登记等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平安渔业示范县建设,确保渔业生产安全。

(九)加强渔业资源生态养护,建设美丽中原。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继续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干支流实行春季禁渔制度。加强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渔业水域污染应急和调查处理机制。建立完善涉渔工程建设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强化渔政执法力度,为现代渔业建设和渔业水域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力度,进一步促进水域生态系统的修复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努力构建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原。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策扶持。稳定以水域滩涂使用和捕捞许可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渔业基本经营制度,完善水域滩涂养殖权、捕捞权登记制度,加快养殖证发放,保护渔民合法权益。尽快制定渔业水域滩涂利用规划,建立基本养殖水域保护制度,稳定水产养殖面积。把渔业纳入农业用水、用电、用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范围,把渔区电路改造纳入农电改造规划中。严格保护渔业水面,因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征用的,须以同等数量和质量水面及设施予以补偿,或缴纳开发基金,用于渔业的再建设与开发。加强信贷支持,引导金融机构根据渔业生产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探索养殖权和捕捞权证抵押质押及流转方式,促进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渔业投融资格局。健全稳定的渔业风险保障机制,推动渔

业保险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支持发展渔业互助保险,鼓励发展渔业商业保险。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支持措施,丰富和完善现代渔业支持政策体系。

(二)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把现代渔业建设作为农业投入的重点领域。渔业资源保护、渔政执法、水产品质量监管、疫病防控和水产科研推广等经费要纳入财政预算。加大水产良种繁育基地、现代渔业示范区、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投入。在安排基本建设投资、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结构调整、“菜篮子”工程建设等资金时,向渔业适当倾斜,大力支持水产龙头企业和产业化集群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参与渔业开发。对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提供的长期贷款项目,优先考虑将渔业纳入项目计划。

(三)加强科技兴渔。启动省级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渔业科技创新平台,开展联合攻关,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深化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健全完善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切实提高水产技术推广能力。创新渔业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渔业科技创新人才和农村渔业实用人才。建立和完善渔业标准体系,推进渔业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加快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渔业中的应用。

(四)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渔业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把渔业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调查

研究和规划指导,拿出新思路、新措施,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积极推动现代渔业快速发展。各有关部门要主动为现代渔业发展提供扶持政策和优质服务,形成支持发展的强大合力。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抓紧编制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落实好支持现代渔业发展的项目和资金;国土资源部门要依法做好用地审批和供地服务工作,有关费用按国家规定的下限标准收取,在城建配套等收费上给予一定优惠。工商、质监、畜牧等部门要加大对水产品市场秩序和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新闻媒体要及时宣传报道渔业发展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加强正面舆论引导。各地都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工作落实机制,扎实推动我省现代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渔业的意见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渔业的意见 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全国现代渔业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加快我省现代渔业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重要意义 渔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省农村经济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也是新时期我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随着城乡发展,水产品在丰富群众的“菜篮子”、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增强人民体质等方面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展现代渔业对于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扩大农民就业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内容,可推动渔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是建设美丽中原的客观要求。 2004年,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水产业的意见》(豫政〔2004〕74号)以来,我省渔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养殖面积不断扩大,水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效益稳步提高,渔民收入逐年增长。2013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16.7万吨,水产行业总产值达到230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73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173.2%、268.0%和193.0%。但是,目前我省渔业

与当今现代渔业要求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要实现渔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确保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依靠传统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促进我省现代渔业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现代渔业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要求,以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确保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渔民持续较快增收作为首要任务,把深化改革和加快渔业科技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树立生态优先理念,坚持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调整渔业养殖品种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加快建设现代渔业产业体系。 (二)目标任务。到2020年,水产养殖面积达到450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150万吨,水产行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渔民年人均纯收入突破15000元。渔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升,组织化程度稳步提高,渔业资源养护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努力形成生态良好、生产发展、装备先进、产品优质、渔民增收、平安和谐的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 三、工作重点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国务院关于印发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国发〔201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二○一二年一月十三日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指导全国“十二五”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更加坚实。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幅增加农业投入,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连续八年增产、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棉、油、糖生产稳步发展,“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物质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农业“走出去”取得新进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连续八年增幅超过6%。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满足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更加有利。“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机遇难得。一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引领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工业化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改

渔业现代化

渔业信息化与Web技术的应用 上海水产大学卢卫平 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华苒 二十一世纪,人类正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已成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力器,信息化水平已逐渐成为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渔业领域也不例外。 1 渔业信息化概述 渔业信息化是渔业现代化的高级阶段,是渔业经济高度发达、渔业科学技术高度进步的必然产物,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渔业劳动者的高度智能化、渔业基础设施装备信息化、渔业技术操作自动自控化和渔业经营管理信息网络化等。 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与工业化、现代化一样,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信息化包含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法规环境与信息人才等内容,其核心与关键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目前,中国的信息化水平偏低。有资料显示,中国的信息能力得分为 6.17,仅为美国的8.6%。较低的信息能力将使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但信息化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人们的身边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截止到2002年6月30日,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数已达1613万台,半年增长率为28.6%;我国的上网用户人数为4580万人,半年增长率为35.9%;上网已成为普通百姓生活的重要内容。 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本身的快速发展是“信息化”的应有之义;而在经济和社会诸方面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来提高效率和效益,以加快发展步伐,才是信息化的本质。 2 国内外渔业信息化现状 2.1 国外渔业信息化发展状况 渔业属于大农业范畴,发达国家从农业硬件设施的操作,到农业生产技术和知识的推广普及,到产品市场经营,无一不渗透着信息技术的作用。在渔业方面,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环境组织都建立了渔业资源、市场、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数据库。美国、加拿大、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也早已建立了海洋渔业生物资源数据库、环境数据库、市场信息数据库、灾病害数据库和文献专利技术数据库等,并提供服务。这些国家,包括许多发展中国家还建立了海洋渔船船位监测系统,收集船舶作业和渔获物动态信息,用于海洋渔业有效管理。在发达国家,国际互联网Internet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利用Internet技术为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决策服务。各个部门、各种等级的渔业用户通过互联网可迅速地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市场经济信息;查阅有关科技文献和技术专利;展示组织机构概况、产品介绍或进行技术咨询服务,甚至为解决渔业技术难题可以求助于国际高水平专家学者的帮助和指导。 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正在有效地将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信息处理系统(RS)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简称“3S”技术)应用于渔业生产、科研和管理等方面,针对不同的应用对象和用途进行研究开发。许多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政府辅助决策、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水面利用和区划管理;气象、海况、渔况测预报和鱼群探测、渔船导航和海上生产作业实时指挥等领域。同时,随着计算机智能识别、推理和神经网络技术的发展,一些智能化的专家系统也开始用于水产养殖中的池塘理化参数监制、自动投饵、饲料配制、鱼病诊断等。

汕头澄海区海洋与渔业局

汕头市澄海区海洋与渔业局 预算公开 二○一八年

目录 第一部分部门概况 一、部门职能 (一)机构基本情况 (二)区海洋与渔业局所属单位广东省渔政总队澄海大队基本情况 (三)区海洋与渔业局所属单位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基本情况 (四)区海洋与渔业局所属单位海域使用动态监管中心基本情况 (五)区海洋与渔业局所属单位海上渔业安全通讯救助网络监管中心基本情况 二、部门预算编制范围 第二部分 2018年部门预算情况说明 一、收支预算情况说明 (一)收入预算说明 (二)支出预算说明 二、“三公”经费说明 三、其他事项说明 (一)机关运行经费预算说明 (二)关于政府采购预算说明

(三)国有资产占用情况说明 (四)预算绩效管理情况说明 第三部分专业名词解释 第四部分 2018年部门预算表 表1 财政拨款收支总体情况表 表2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表 表3 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情况表 表4 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表表5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表 表6 部门预算基本支出明细表 表7 部门预算项目支出明细表 表8 部门收支总体情况表 表9 部门收入总体情况表 表10 部门支出总体情况表

第一部分部门概况 一、部门职能 (一)机构基本情况 1. 部门机构设置、职能 海洋与渔业局内设3个股室:人事秘书股、海域与海岛管理股(加挂资源环境管理股、海洋综合开发协调股)、行政审批股(加挂渔业与远洋捕捞管理股、科技与交流合作股、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下辖广东省渔政总队澄海大队(与中国海监广东省总队澄海大队、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渔业船舶检验局澄海检验站合署办公),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加挂区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站牌子)、区海域使用动态监管中心(加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牌子)、区海上渔业安全通讯救助网络监管中心(加挂渔业电台牌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 、现代农业内涵定义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 3、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 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广东渔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省渔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省渔业由“渔业大省”向“渔业强省”转变的重要时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渔业经济发展全局,抓住机遇、统筹规划,实现渔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渔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为保证渔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按照国家和省关于编制“十一五”规划的要求编制本规划。 一、“十五”渔业发展主要成就 “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认真贯彻落实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决定》(粤发[2004]3号),从加快现代渔业建设进程的战略高度,提出渔业经济发展的思路和重点,克服对虾出口反倾销、“氯霉素”、“孔雀石绿”等事件的不利影响,实现省渔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渔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主要水产品供给充足,渔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渔业科技进步不断加快,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得到加强,渔业资源环境保护得到加强,渔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 (一)渔业产量稳步增长,水产品供给充足2005年省水产品产量达695.23万吨,比2000年增长17.2%,年均递增3.23%。其中:海洋捕捞产量为172.05万吨,比2000年减少10.1%,年均递减1.94%;淡水捕捞产量13.02万吨,比2000年减少3.8%,年均递减0.78%;海水养殖产量225.91万吨,比2000年增长33.7%,年均递增5.98%;淡水养殖284.25万吨,比2000年增长29.7%,年均递增5.34%。省人均占有水产品达75.6公斤,比“九五”期末增加7公斤,水产品消费已成为人民群众改善食物结构,提高生活质量的好习惯。 (二)渔业经济总量进一步提高,已成为省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2005年渔业经济总产值1018.3亿元(现价,下同),比2000年增长71.2%,年均递增11.35%,其中:水产品总产值540.9亿元,比2000年增长41.07%,年均递增7.1%,占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23%,比2000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已成为大农业中的重要支柱产业。 (三)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渔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三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2005年省渔业第二、三产业产值分别达202.6亿元和274.8亿元,比2000年分别增加了124.8亿元和141.4亿元,年均递增21.1%和15.55%,远快于第一产业的增长速度;三次产业比例由64.5:13.1:22.4转变为53.1:19.9:27。水产品加工发展较快。2005 年省水产品加工量达119.5万吨、加工产值139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54.8万吨和74.1亿元,年均递增9.13%和11.73%.目前省拥有水产品加工厂1139家,年加工能力达193万吨,冰厂冷库493座、日冻结能力10945吨、制冰能力12529吨、冷藏能力14.5万吨/次,初步形成了渔业制冷、冷冻加工品、干制品、鱼糜制品、罐头、腌熏品、鱼粉、藻类食品和医药化工等一系列产品体系,涌现一批如恒兴、新华海、侨丰集团等国家级和省级渔业龙头企业,先后有41个产品在历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取得奖牌,32个产品被中国农业博览会认定为优质产品,28个产品取得部(省)优称号,40个产品获得省名牌产品称号。在一

江苏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报告

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08-2020) (修改稿) 江省农业委员会 二○○九年八月

目录前言 第一章发展背景 1.1 自然条件 1.1.1地理区位 1.1.2 土地资源 1.1.3 地形气候 1.1.4 土壤状况 1.1.5 水资源 1.1.6 生物资源 1.2 社会经济 1.2.1人口及其分布 1.2.2 综合经济实力 1.2.3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2.4基础设施条件 1.2.5 优势高效特色产业 1.2.6 农业产业化经营 1.2.7 农村居民生活 1.3 制约因素 1.3.1农业产业化水平不够高

1.3.2农业投入不足 1.3.3自然灾害频繁 1.3.4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第二章总体规划 2.1 指导思想和原则 2.1.1指导思想 2.1.2基本原则 一、现代高效原则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产业化发展原则 四、体制机制创新原则 2.2 发展定位与战略 2.2.1科技创新战略 2.2.2体制与机制创新战略 2.2.3企业化经营战略 2.2.4可持续发展战略 2.3 发展目标 第三章空间布局 3.1 优质粮棉油产业带 3.1.1 发展思路 3.1.2 发展目标 3.1.3 建设容与布局

一、优势粮油主产区 二、沿海高品质棉区 3.2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带 3.2.1 发展思路 3.2.2 发展目标 一、水产业 二、畜牧业 三、园艺业 四、特色产业 3.2.3 建设容与布局 一、水产业 二、畜牧业 三、园艺业 四、特色产业 3.3 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带 3.3.1 发展思路 3.3.2 发展目标 3.3.3 建设容与布局 3.4农产品加工基地 3.4.1 发展思路 3.4.2 发展目标 3.4.3 建设容与布局

现代渔业产业园区

附件1 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基地)创建规范 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基地)包括标准化池塘养殖、浅海设施养殖、工厂化养殖、渔业种业、休闲渔业、水产加工等六类。 一、标准化池塘养殖园区 标准化池塘养殖园区是指池塘集中连片,建设标准较高,养殖技术规范,管理模式先进,生态环境良好的“精品池塘”养殖区。 (1)园区应选划在池塘承包合同稳定,符合当地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取得水域滩涂养殖证的宜渔区域。 (2)园区池塘集中连片,沿海区域面积在1000亩以上、内陆区域面积在500亩以上。 (3)园区主干道硬化,低压线路铺设到池塘周边,池塘进排水设施分离、系统完善。 (4)池塘的主塘埂面宽不小于2米、支塘埂面宽不小于0.6米,池塘护坡相对固化,池深达2米以上。 (5)园区建有固定的管理房,配备相应的增氧、投饲等养殖设施和疫病防治、质量检测、水质监测等设备。 (6)园区建立科技研发与推广平台。根据需要安装数字化监控设备,实现水质、温度等理化指标和生产情况的在线监测和自动化控制。

(7)园区环境符合国家《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4—2001)。 (8)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 (9)取得无公害或绿色、有机食品论证,无使用禁用药物行为,药残抽检结果全部合格。 二、浅海设施养殖园区 浅海设施养殖园区是指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建设的、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具有较强抗风浪作用的深水大网箱养殖集中区或全塑胶网箱养殖集中区。 (1)园区应符合当地海洋功能区划,取得海域使用证和养殖证的浅海海域。 (2)深水大网箱养殖集中连片50箱以上;全塑胶网箱养殖集中连片3000箱以上。 (3)园区内深水大网箱或全塑胶网箱布局合理,深水大网箱布设间距不小于20米;由若干个塑胶网箱连成一个网箱片,每个网箱片面积不超过3000平方米,各网箱片应留有50米以上宽度的主通道和20米以上宽度的次通道。 (4)深水养殖大网箱直径应不小于15米(金属网箱规格应不小于10米×10米/口)。全塑胶浮球管材的外径不小于110mm,壁厚不小于10mm,渔排的人行道垫片宽度不小于50cm,厚度不小于3cm,耐压力不小于100kg/m2。 (5)园区建有固定的管理房,低压线路铺设到网箱片区周

合肥市现代渔业发展规划

合肥市现代渔业发展规划(2009—2012年) 合肥市畜牧水产局 2009年4月

前言 合肥居皖之中,位于江淮之间、巢湖之滨,通江达海,贯通南北。全市拥有水面104.9万亩,占全省水面积的6.6%,其中可养水面52.6万亩(不含巢湖38万亩),已养水面36.5万亩,丰富的渔业资源和良好的区位条件为我市渔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养为主、综合开发”的渔业发展方针,进一步深化渔业结构调整,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不断加强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渔业快速发展。其中,龙虾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休闲渔业方兴未艾,沿巢湖百公里特色养殖带蓬勃发展,成为农业经济的亮点和优势产业,并在全省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当前,渔业进入一个重要阶段,面临着市场需求旺盛、产业链拓展延伸加速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产业升级增效压力加大、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提高等新的挑战。为适应渔业发展新形势,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安徽省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实施意见》明确的现代渔业发展方向和目标,按照市政府《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和省农委《安徽省水产跨越工程实施方案》的部署,推进我市现代渔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渔业发展综述 一、发展现状 2008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36.5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0.97万吨,较2007年增长9%,其中名特优水产品产量5.6万吨,占总产量的51%;繁育水产苗种14.2亿尾,增长18.3%;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33亿元,增长8.5%,其中渔业一产产值达15.3亿元;新增无公害水产品认证8个,全市无公害水产品认证达34个,产地认证面积5万亩。渔业为繁荣农村经济和促进渔(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特点: (一)政策扶持促进渔业经济发展 近年来,为推进渔业经济加速发展,我市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安徽省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先后出台了《合肥市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合肥市特色水产规模化繁育、养殖基地建设奖补办法》,省市财政和渔业主管部门先后拿出近500万元扶持渔业发展,进一步完善了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促进渔业快速发展、层次提升,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渔业的积极性,提高了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一系列鼓励政策推动下,渔业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形成以龙虾产业、精品渔业为龙头,苗种繁育、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休闲、餐饮、文化相配套的渔业产业化体系。

2018年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2018年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 18年2月21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三农”工作,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现就加快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预期目标 (一)总体思路:以建设现代农业体系为目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一区三园两基地”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2345”现代农业发展计划(即:突出节水高效农业、设施农业“两个重点”,抓住现代农业园区、农村土地流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个关键”,加快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业行政执法水平“四个提升”,巩固提高啤酒原料、无公害蔬菜、专业化制种、食用菌、优质肉羊肉牛“五大产业”),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持续稳定,促进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全面持续快速发展,努力形成园区带动、区域联动、集群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积极推进农业装备现代化、农业技术现代化、组织管理现代化,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二)预期目标:18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15.2亿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82元,增长13.5%;粮食总产量保持30万吨左右;肉蛋奶总产量达到3.5万吨,增长3%;农机总动力达到98万千瓦,增长2%;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79%。到18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16亿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784元,增长13.5%;粮食总产量保持30万吨左右;肉蛋奶总产量达到3.8万吨,增长4%;农机总动力达到100万千瓦,增长2%。把我市建成全国标准化啤酒大麦、全国高原无公害蔬菜、全省草食畜牧业、全省专业化制种、沿

淡水渔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淡水渔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一节淡水渔业的特点 淡水渔业主要是指在淡水水域进行捕捞、养殖以获得淡水水产品以及对这些水产品进行加工的社会生产领域。在我国,随着淡水捕捞自然资源的日益衰减,淡水捕捞业在淡水渔业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减少,加之水产品加工产业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当前的淡水渔业主要是指淡水养殖业。淡水养殖主要是指利用池塘、水库、湖泊、江河以及其他内陆水域(含微咸水),饲养和繁殖水产经济动物(鱼、虾、蟹、贝等)及水生经济植物的生产,是内陆水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养殖的对象主要为适应淡水水域的鱼类及虾蟹类等。 一、池塘养鱼再创辉煌 二、城市渔业方兴未艾 三、宜渔水面潜力巨大 第三节淡水渔业的发展趋势 21世纪的我国淡水渔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充分体现,世界高新技术在渔业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崇尚自然及消费观念的更新等,其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延伸其产业链。它主要体现在设施渔业、生态渔业、渔业结构调整、休闲渔业、水产品加工、渔业资源增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必然得到加强,使淡水渔业产业得以提升,其经济与社会及生态效益不断提高,并大力促进人与生物、自然环境的和谐与统一,渔业生态系统得到良性循环。

1、设施渔业前景广阔。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竞争日益激烈并达到白热化,特别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高技术的大力推广与应用以及产业化升级,必将影响和带动我国设施渔业的改善和发展。欧美设施渔业如德国、美国等主要是开展工厂化流水或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水质调控达到机械化和自动化。美国高密度养殖系统程序控制采用两种自动控制系统:(1)通用控制系统,由微机输入/输出、数据记录仪和遥控组件构成;(2)工业程序控制系统,由小型计算机和控制软件组成,该网络具16个控制器。两系统可以控制水体溶解氧、pH、温度、湿度、太阳辐射、风速、风向、能耗、电导率、混浊度,还可控制饲料机、泵、阀门、增氧机、空气压缩机等。德国具有自动控制系统和水质理化因子监测网络,并通过增加纯氧、生物净化、沉淀、过滤、曝气、脱氮等设施改良环境,做到循环用水。日本、挪威等国的网箱养鱼技术及设施先进。相对而言,我国的设施渔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整体水平显著提高,池塘高产达8 000 kg/hm2以上,工厂化养鱼、流水养鱼和三网养鱼高出池塘10多倍。机械化方面在原有机械排灌基础上,各种饲料加工机和增氧机械的研制与应用,特别是自动投饲机、挖塘机、清淤机的扩大使用并不断改进与完善,其性能与效率大为提高,也更加实用。在渔业自动化方面,利用微机自动控制增氧机的开与关已获进展,在对水环境理化与生物因子的自动监测和调控上还与国外存在显著差距。目前我国沿海一带工厂化养殖海产品发展较快,如青岛大力发展工厂化养殖对虾和人工育苗,养殖效益非常可观。

当前中国渔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当前中国渔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 对策 一、当前中国渔业发展现状 中国渔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期和近年来的调整整顿,步入了一个持续、稳定、健康的阶段、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素质明显提高.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对渔业经济体制和价格体制进行了改革,极调动了渔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使我国渔业走上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水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自1990年起连续十几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渔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水产品需求,扩大了水产品出口,而且为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了渔民的收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年来,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渔业经济增长方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从过去单纯追求产量增长,转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减缓海洋捕捞产量高速增长对资源造成的压力,对海洋渔业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自1999年开始,首次提出海洋捕捞产量“零增长”的目标,后又进一步提出“负增长”的目标对海洋捕捞强度实行了严格的控制制度。自XX年起,为减缓新的海洋制度实施对我国海洋渔业

造成的影响,国家实施了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程,连续三年由中央政府出资对渔民报废渔船实施补贴,引导渔民压减渔船,退出海洋捕捞业。近年来我国水产品产量增长幅度保持在3-4%左右,呈现稳定发展的态势;其中养殖产量增长幅度较大。而捕捞产量已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XX年水产品总产量达4565万吨,较上年增长4%,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433万吨,比上年下降22%。 由于国家加大了渔港和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在产业政策上予以扶持,我国渔业整体素质和现代化水平有一定提高;同时由于坚持了以市场为导向,及时对产品结构和生产方式进行调整,狠抓产品质量,使渔业效益明显提高,渔业产值和渔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 水产养殖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而且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已从过去追求养殖面积扩大和养殖产量增加,转向更加注重品种结构调整和产品质量提高。新的养殖技术和新的养殖品种不断推出,养殖领域进一步拓展,名特优水产品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工厂化养殖、生态健康养殖模式迅速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发展势头迅猛,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逐步提高。XX年水产养殖面积达6815千公顷,养殖产量达2907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和平解决%,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达64%,其中名特优产水产品的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明显增加。

现代渔业典型

发挥资源优势放大品牌效应 全力推进蛤蟆通水库休闲渔业发展 ——八五二农场现代渔业典型 一、典型基本情况 八五二农场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完达山北麓、挠力河中游,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三江平原上,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各业综合发展的大型国有现代化农垦企业。近些年来,农场通过改善环境生态、恢复渔业资源、培育新型渔业项目等具体措施促进渔业转型升级。2016年蛤蟆通水库商品鱼产量达50余万斤,休闲渔业产值超过300万元,比2011年增长200%,年均增长近38%,一三产比实现50:50,是农场各产业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新兴产业。 二、典型发展模式 蛤蟆通水库是由原国家副主席王震将军亲自选址并命名,于1972年建成。水库流域面积505平方公里,库容1.268亿立方米,水面总面积3.7万亩,最大深度11米,平均深度4米,有效养殖水面3万亩。1998—2010年的12年间由于个体租赁经营,自然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保护和恢复蛤蟆通水库的生态环境及渔业资源,实现王震将军当年提出的要将水库建成

“打鱼湾”的夙愿,农场于2011年收回了该水库的经营管理权,结合水库现状,经农场党委研究决定,提出了通过做好“三篇”文章,发挥资源优势,放大品牌效应,全力推进蛤蟆通水库休闲渔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在库区建设上做文章。为加强管理,尽快恢复库区渔业资源,农场重新建立了蛤蟆通水库管理区,做好开发建设、环境建设、生态保护、污水处理等规划,实施了一系列库区建设和资源保护管理措施。进行库区四周及上游河流等集水区域植被保护和相关工程建设,防止水土流失,提高河水、库水质量,在源头上强化控制。加强了蛤蟆通水库野生鱼类的保护,划出禁渔区,保障鱼类在水库能自然繁衍生息,不断增加自然鱼类库存量,使蛤蟆通水库渔业能够沿着生态、绿色、可持续的轨道发展,2013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二是在科学养护资源上做文章。农场组织有关专家科学测算,水库滤食性鱼类的生产潜力为108万斤,最佳渔获量100万斤。针对苗种投放不足,渔获量低等问题,农场不断调整鱼类种群放养结构,制定适合渔业发展的生产捕捞计划,将育种投放模式由池塘育种改为库湾围网育种,几年来共培育投放大规格鱼种67万斤、夏花鱼苗300万尾,成活率均在30%以上,高于池塘培育鱼种10个百分点,而且每年仅苗种投放资金就节约了30余万元。同时,面对誉为满清贡品,蛤蟆通水库特产的挠力河高背红肚鲫鱼自然繁殖场所遭到破坏,无法进行正常的自然繁衍增

中国海洋渔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中国海洋渔业发展现状分析 海洋渔业基本概念 (一)海洋渔业研究范围界定 包括海水养殖、海洋捕捞、海洋渔业服务业和海洋水产品加工等活动。 (二)上下游产业链概述 水产产业链具有十分庞大的产业链条,上游环节包括饲料生产、种苗繁育及养殖、捕捞,中游业务有水产品食品加工及副产品综合利用,下游则包含水产品销售、终端消费等。由于产业链条庞大,各子行业之间联动性很强,存在资源整合不充分,无法充分发挥产业优势的情况。 海洋渔业发展现状 2015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64669亿元,比2014年增长7.0%,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6%。 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38991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25678亿元。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292亿元、27492亿元、33885亿元,三大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1%、42.5%和52.4%。据测算,2015年全国涉海就业人员3589万人。 2015年中国海洋产业增长总体保持稳步。其中,海洋渔业、海洋盐业保持平稳发展态势,海水养殖和远洋渔业产量稳步增长;海洋油气产量保持增长,但受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低影响,增加值同比小幅下降;海洋船舶工业加速淘汰落后产能,转型升级成效明显,但仍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 同时,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海洋渔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提到,沿海港口生产总体放缓,航运市场持续低迷,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增速放缓;海洋电力业发展平稳,海上风电场建设稳步推进;海水利用业保持平稳的增长态势,发展环境持续向好;重大海洋工程稳步推进,海洋工程建筑业快速发展;海洋矿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滨海旅游业均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邮轮游艇等新兴海洋旅游业态蓬勃发展。 2015年,环渤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23437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2%,比2014年回落0.5个百分点;长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生产总值18439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5%,与2014年基本持平;珠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生产总值13796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3%,比2014年回落0.5个百分点。

2020-2024年中国海洋渔业发展分析预测

2020-2024年中国海洋渔业发展分析预测 渔业经济产值规模 按当年价格计算,2019年,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26406.50亿元,其中渔业产值12934.49亿元,渔业工业和建筑业产值5899.17亿元,渔业流通和服务业产值7572.83亿元,三个产业产值的比例为49.0:22.3:28.7。渔业流通和服务业产值中,休闲渔业产值963.68亿元,同比增长6.81%。 图表2019年渔业经济总产值构成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渔业产值中,海洋捕捞产值2116.02亿元,海水养殖产值3575.29亿元,淡水捕捞产值398.09亿元,淡水养殖产值6186.60亿元,水产苗种产值658.49亿元(渔业产值以国家统计局年报数据为准)。 渔业产值中(不含苗种),海水产品与淡水产品的产值比例为46.4:53.6,养殖产品与捕捞产品的产值比例为79.5:20.5。 海水养殖产量 2019年,我国海水养殖产量为2065.33万吨,同比增长1.68%;海水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比重约32%。

图表2015-2019年中国海水养殖产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渔业大数据统计平台 2019年,海水养殖产量分品种来看,贝类产品的养殖产量最多,为1438.53万吨,占比海水养殖产量的70%;其次是藻类产品,产量为253.84万吨,占比12%。 图表2015-2019年中国海水养殖产量分品种统计情况 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鱼类130.76 130.89 141.94 149.51 160.43 甲壳类143.49 150.42 163.12 170.29 174.53 贝类1358.38 1389.37 1437.13 1443.93 1438.53 藻类208.92 210.71 222.78 234.39 253.84 其他34.08 33.92 35.73 33.10 37.55 合计1875.63 1915.31 2000.70 2031.22 2065.33 数据来源:国家渔业大数据统计平台 海洋捕捞产量 1986年我国海洋捕捞业产量为430.22万吨,随着捕捞技术进步和大规模商业捕捞发展,海洋捕捞业进入快速发展期,2011年我国海洋捕捞产量增长至1241.94万吨,随着海洋捕捞压力的持续增加,渔业资源过度捕捞状况日益严重,海洋渔业资源受到环境与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再生能力受到制约,导致海洋渔业资源出现衰退现象,海洋捕捞总产量不断减少,2019年产量下降至1000.15万吨。

南海发展规划详细版

南海战略发展规划报告 王刘剂

一.中国国内稳定,陆疆安全环境处于最好时期,作为海军基础的海洋经济占比逐步扩大,到了着力发展海洋权益的时候。提出在中沙群岛填海建岛策略。 二,美国亚太战略调整,南海问题国际化,海洋资源的流失,周边当事国对南海部分岛礁进入巩固控制阶段。解决海疆问题要从南海切入。美国主动发动战争将极大的激怒国民。日本与印度只会从中作梗,靠越南、菲律宾等傀儡与中国发生正面冲突,但这完全在可控范围之内。 三,航母的发展与中沙的建设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有了中沙基地,航母的作用才能充分发展。积极建设南海不仅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大局,反而为成为中国又一经济增长极。引起的连锁反应会加快台湾问题,中日争端的解决。 四,注重发展与越南、印度、伊朗、巴基斯坦的关系。

南海战略发展规划报告 一,大背景介绍和战略切入点 二,必要性与紧迫性 三,经济、军事战略意义 四,可行性 五,实施大纲

南海战略发展规划报告 中国加入WTO后,海外经济越发壮大。由于当今的世界格局、国际主流思想和中国防御性国防政策的限制,中国不可能再走英、美称霸海洋的老路,但不挑战海洋霸权并不意味着放弃我领土主权的完整性。中国海外经济主要靠国际法与当事国法律的保护,海上战略运输线为国际性航道,其安全由国际社会负责,随着社会的发展大规模战争发生的概率不断减小,战略运输线被切断的可能性也在减小。所以中国应积极参与有关国际法的修改、制定和世界新秩序的建立等有利于保护海外利益的工作。 从地地缘政治层面来说,中国为陆海复合型国家,要想在海权发展上有大作为,以历史经验来看,中国必须克服双重易受伤害性和国家资源分配分散化的弱点,使陆地边境处于长期和平状态。纵观中国领土、边界问题,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与持续发展使中国北部边界安全环境处在历史最好时期。上海合作组织在打击三种极端势力方面进行有效的合作,使中国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得到有效遏制。中国与印度总体态势是好的,且中国与巴基期坦的传统友好关系的发展也牵制着印度。所以中国有足够的精力与国防预算集中力量来发展南海,实现中国有限的海权战略。同时继续加强与陆地接壤国家的合作。 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与亚太国家经济合作的加强,军事部署的转移,日本的高调搅局,都为这一地区发生军事冲突降低了可能性,但为中国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南海问题增加了难度。同时也应看到,中国在南海战

宁波市“十二五”现代渔业发展规划

宁波市“十二五”现代渔业发展规划 (报批稿) 宁波位于浙江沿海北部,三面环海,沿海有三门湾、杭州湾和象山港。宁波市海域总面积为9758平方公里,岸线总长为1562公里,拥有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531个,面积524平方公里;陆域总面积9812平方公里,内陆江河水网纵横,湖塘水库棋布,丰富的渔业资源和良好的区位条件为我市渔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十一五”期间面对来自资源、环境、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等诸方面的挑战,积极转变渔业增长方式,不断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努力实现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我市渔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9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93.95万吨,实现渔业产值92.74亿元,渔民人均收入14845元,分别比“十五”末增长2.43%、25.58%和62.32%。 省委、省政府将“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打造海上浙江”作为我省21世纪发展的一个主导战略,作为加快我省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作为促进城乡、陆海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现代海洋渔业的建设,作为我省海洋经济五大传统支柱产业之一,是实施“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打造海上浙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海洋渔业大市,“十二五”期间,我市渔业将进入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机遇、新的挑战,面对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打造海上浙江对建设现代渔业所赋予的重任,面对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增效压力加大和市场对水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等新特点,要进一步加快现代渔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建设与渔业资源、生态环境、社会需求及渔农民致富协调发展的和谐渔业,必须对渔业经济的发展进行战略性规划。根据《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

2019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详解

2019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详解 1、如何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各地区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确保亿万农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指出,现代农业产业规划是集合农业产业、村镇体系、城乡统筹、旅游规划、风景园林规划等多学科的发展的规划。应从区域城乡统筹、村镇体系角度分析研究,统筹区域产业发展基础、生态环境、资源环境等情况,以农业产业发展为主体支撑条件,以农业科技、农业效益为目标,合理规划农业产业布局、协调村镇空间布局,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以及其他相关农业产业,在县域范围统筹合理安排各产业功能片区,合理承接城市功能辐射带动,合理解决迁村并点或就地城镇化发展路径,合理配套产业发展设施等内容。积极探索多种经营模式、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最终实现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2、现代农业规划如何统筹美丽乡村建设?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就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必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稳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认为,美丽乡村要结合区位条件,统筹城乡要素,在对村庄居住环境、村庄配套设施、村庄产业发展、村庄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科学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立足现代农业,挖掘村庄特色,重点布局农业产业,打造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休闲、现代为主线,以乡村旅游为核心,以大地景观格局的生态环境为脉络的总体发展格局,其核心是农业本身的发展,其次需统筹城乡,融入休闲旅游,大地风景园林等进行综合规划。 3、如何实现现代农业三产融合发展? 一二三产业融合,核心是充分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将农业流出到工商业和城市的就业岗位和附加价值内部化,将加工流通、休闲观光和消费环节的收益留在本地、留给农民。促进现代农业三产融合发展,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指出要以区域农业产业基础为依托,通过合理布局,确定因地制宜的产业发展策略;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引领,以资产为纽带,以创新为动力,通过产业间相互渗透、交叉重组、前后联动、要素聚集、机制完善和跨界配置,将农村一二三产业有机整合、紧密相连、一体推进,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村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重组,最终实现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条延伸、产业范围扩大、产业功能拓展和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增加的经营方式。着力构建区域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4、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现代农业与美丽乡村如何一体化规划? 现代农业的发展,除满足其农产品供给功能外,还具有促进就业增收、休闲体验、生态保护、旅游度假、文化传承、科普教育等功能,即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要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尤其是构建美丽乡村产业支撑体系时,要实现村庄总体联动发展的新局面。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指出,休闲农业、观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