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传染病试题f

【最新】传染病试题f
【最新】传染病试题f

2020年度传染病预防知识试题

传染病试题库

一、选择题

1.伤寒复发的原因是

A、再次感染伤寒沙门菌

B、菌血症未完全清除

C、胆囊及肠道的伤寒沙门菌侵入血流

D、潜伏在病灶或巨噬细胞内的伤寒杆菌再度繁殖人血

E、伤寒沙门菌侵入肠壁淋巴组织

答案:136、D

2.伤寒第1次菌血症相当于临床过程的哪一期

A、潜伏期

B、初期

C、缓建期

D、极期

E、恢复期

答案:138、A

3.伤寒病人传染最强的时期是

A、潜伏期

B、起病1周内

C、起病后2~4周

D、潜伏期末到起病1周内

E、起病后第3~第4周

答案:143、C

4.辐射消毒法不包括

A、紫外线

B、红外线

C、高能电子束

D、β射线

E、γ射线

答案:120、D

5.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分为

A、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B、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

C、初期、极期、恢复期

D、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

E、早期、中期、晚期

答案:127、A

6.下列出疹性传染病,按出疹出现的先后排列,依次为

A、猩红热、天花、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B、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C、天花、水痘、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D、水痘、天花、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E、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答案:128、E

7.男,10岁。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减退1周。体查: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肝脏右肋下1cm,质软,肝区有叩击痛。肝功能:ALT1480μmol/L,DBIL41μmol/L,既往体健,无肝炎病史。诊断应为

A、溶血性黄疸

B、病毒性肝炎,急性黄疸型

C、淤胆型肝炎

D、急性重型肝炎

E、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型

答案:27、B

8.7岁男患儿,因急性腹泻2小时入院,2小时前开始腹泻10余次,先为黄色水样便,后转为米泔水样,无腹痛及里急后重。查体:血压70/60mmHg,脉搏120次/min,大便检查:镜检(-),悬滴时有穿梭运动的弧菌,大便直接涂片染色见鱼群状排列弧菌。最可能的诊断为

A、中毒性菌痢

B、急性细菌性痢疾

C、霍乱

D、肠阿米巴痢疾

E、急性胃炎

答案:20、C

9.男,19岁。持续发热20天,伴乏力、腹胀、食欲减退,便秘,右下腹隐痛。体查:

T39℃,P73次/min,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脾脏左肋下1cm,血常规:WBC3、4×10↑9/L,N0、68,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零,HBsAg阳性,大便华支睾吸虫卵阳性。该病例最主要的诊断可能是

A、伤寒

B、慢性乙型肝炎

C、华支睾吸虫病

C、败血症

E、急性阑尾炎

答案:31、A

10.能抑制HIV复制的机体免疫应答是

答案:3、D

11.女,29、岁,2003年4月10就诊,持续发热1周,伴乏力,全身肌肉酸痛,近2天出现咳嗽、咳少量血丝痰,气促,曾在卫生所肌内注射青霉素3天后病情无改善。发病前2周内到过广东佛山出差。查:T39、1℃,P120次/min,R30次/min,BP90/60mmHg,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肺可闻及湿啰音,HR:120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不大,神经系统病理征未引出,血常规:WBC3、9×10↑9/L,N0、72,L0、28,PLT92×10↑9/L,肝功能:ALT90IU/L;X线胸片:右下肺可见一小片状阴影。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流行性感冒

B、流行性出血热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D、肺结核

E、细菌性肺炎

答案:7、C

12.10岁男孩,流脑病人,出现昏迷,潮式呼吸,一侧瞳孔扩大。紧急处理为

A、静脉注射呋塞米

B、静脉注射20%甘露醇

C、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D、立即气管切开

E、使用呼吸机人工呼吸

答案:12、B

13.男,50岁。1个月前畏寒、腹痛、腹泻,大便带脓血,每天10次左右,伴里急后重,诊断为菌痢,服用SMZCO、黄连素,1周后好转,近1周来又腹泻、腹痛,大便每天10余次,大便常规:RBC+/HP,WBC+++/HP,PC+/HP,吞噬细胞3~4个HP,既往无腹泻史。应诊断为

A、慢性菌痢迁延型

B、慢性菌痢隐匿型

C、慢性菌痢急性发作

D、急性菌痢普通型

E、急性菌痢轻型

答案:18、D

14.EHF的基本病理变化为

A、全身广泛小血管损害

B、低血容量性休克

C、急性血管内凝血

D、急性肾衰竭

E、垂体出血

答案:35、A

15.HIV不能通过下列哪种途径传播

A、性接触

B、输血

C、母婴

D、握手

E、共用注射器注射

答案:43、D

16.HIV主要病理变化在

A、骨髓

B、淋巴结

C、肺部

D、心脏

E、肝脏

答案:48、B

17.菌痢病人的大便检查特点是

A、红细胞多

B、白细胞少

C、黏液少

D、粪质多

E、脓细胞少

答案:102、A

18.引起霍乱的主要原因是

A、霍乱肠毒素

B、神经氨酸

C、血凝素

D、霍乱内毒素

E、菌体裂解

答案:103、A

19.典型霍乱在吐泻期的表现应无

A、无痛性剧烈腹泻

B、里急后重

C、大便每天数次至数十次,甚至无数次

D、米泔水样或洗肉水样便

E、先腹泻后呕吐,成人一般无发热

答案:115、B

20.下列各项中,对于中毒性菌痢和乙脑的鉴别最有意义的是

A、起病急骤

B、大便检查有无炎性成分

C、高热、昏迷、抽搐

D、早期休克

E、呼吸衰竭

答案:92、B

21.关于志贺菌属,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A、为革兰阴性杆菌,有鞭毛

B、对化学消毒剂不敏感

C、在外界生存时间甚短期

D、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

E、产生外毒素和内毒素

答案:85、E

22.菌痢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母婴传播

B、血液传播

C、粪-口传播

D、性传播

E、虫媒传播

答案:95、C

23.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药物宜首选:A

A、青霉素

B、链霉素

C、四环素

D、庆大霉素

E、糖皮质激素

24.严重毒血症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这一治疗属于D

A、病原治疗

B、特效治疗

C、支持治疗

D、对症治疗

E、康复治疗

25.自疟疾非流行区到海南旅游,预防措施可采取:A

A、乙胺嘧啶25mg,每周1次

B、氯喹0、3g,每周1次

C、哌喹0、6g,2~4周1次

D、甲氟喹0、25g,每周1次

E、周效磺胺0、5g,每周1次

26.在我国最常见的疟疾类型是:A

A、间日疟

B、恶性疟

C、三日疟

D、卵形疟

E、输血后疟

27.男,25岁,3周前自非洲援外归国,高热1周,伴畏寒、寒战,疑为疟疾,氯喹治疗3天,病情无好转。下列哪项处理较合适:B

A、加大氯喹剂量

B、联合应用伯氨喹啉

C、乙胺嘧啶

D、青蒿素

E、氯喹+乙胺嘧啶

28.慢性迁延型肝炎

答案:32、C

29.黄疸型肝炎

答案:34、D

35~36题

A、肺炎

B、肝脓肿

C、肠出血

D、低血容量性休克

E、中毒性休克

30.暴发脑膜脑炎型流脑治疗

答案:16、A

17~18题

A、宋内志贺菌

B、福氏志贺菌

C、鲍氏志贺菌

D、痢疾志贺菌

E、空肠弯曲菌

31.治疗霍乱的主要手段是

答案:19、C

32.治疗痢疾的主要手段是

答案:20、D

21~22题

A、消化道隔离

B、冰敷物理降温

C、止泻药、镇痛药

D、静脉补充液体

E、卧床休息

33.在抗微生物药中,肾毒性最常见于:(D)

A、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B、磺胺类抗生素

C、内酞胺类抗生素

D、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E、万古霉素

34.下列哪项是胆道蛔虫症的特点

A、上腹钻顶样痛及反跳痛

B、上腹钻顶样痛但体征轻微

C、起病后呈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

D、起病缓慢,多在进油腻食物后发作

E、疼痛,高热,黄疸是其重要表现

答案:B

35.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诊断价值的细胞是

A、原始淋巴细胞

B、幼稚淋巴细胞

C、异常单核细胞

D、异常淋巴细胞

E、正常成熟小淋巴细胞

答案:D

36.下列霍乱休克抢救中哪项措施是错误的

A、尽快补充液体及电解质,扩容治疗

B、大量应用缩血管性血管活性药物是升血压的关键

C、必要时加用氢化可的松

D、及时补充钾离子

E、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者用强心剂毛花苷

答案:B

37.下列不符合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标准的是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54994

一、名词解释 1.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2.潜伏期从病原体侵人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3.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二、填空题 1.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 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 2.传染病的四个基本特征是有特异性病原 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和有免疫 性。 3.急性传染病发生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潜伏 期、前驱期、症状明显 期和恢复期。

三、选择题 1 传染病法规定,属甲类传染病的是()D A肝炎 B.爱滋病 C.疟疾 D.鼠疫 E.伤寒 2. 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两个重要因素是()E A.地理因素、气候因素 B.社会因素、经济因素 C .气温、雨量 D.生活习惯、文化传统 E. 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3. 在传染过程的下列表现中,最易识别的是()C A.隐性感染 B. 潜在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病原体被消除或排出体外 4.初次抗原刺激后,先产生的对传染病的早期诊断有帮助的是()A A. IgM B.IgG C. IgA D. IgE E. IgD 5.确定一个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B A.最短潜伏期B. 最长潜伏期C. 平均潜伏期D.传染期 E.前驱期

6.构成伟染过程必需具备的三个因素是;()A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B、病原体、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C、病原体的数量,致病力、特异性定位 D、病原体、人体和病原体所处的环境 E、屏障作用、吞噬作用、体液作用 7.下列疾病在传染过程中,表现为“显性感染多”的是:()B A、乙型脑炎 B、麻疹 C、流得性脑脊髓膜炎 D、白喉 E、脊髓灰质炎 8.传染病的防治原则()A A、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B、切断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 C、管理食物、水源、粪便、消灭蚊蝇 D、管理水,管理饮食,卫生管理,灭蝇 E、环境卫生管理,水源食物管理、灭蝇 9.传染病最主要的特征是:()A

禽流感防控知识宣传单

渠县渠北乡第二中心学校 禽流感防控知识宣传单 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亚毒株(以H5N1、H5N6和H7N9为代表)引起的疾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在禽类中传播快、危害大、病死率高,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 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一)主要症状 1.流感样症状:发热(可高达39℃—40℃)、咳嗽、喉咙痛、肌肉痛、鼻塞、流涕等全身症状; 2.眼部感染:结膜炎; 3.呼吸道感染:肺炎、呼吸衰竭、多器官衰竭或死亡。 (二)感染途径 主要传染源为携带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所以有以下感染途径: 1.近距离接触染病的禽鸟(活鸟或死鸟) 2.密切接触染病禽类的分泌物、排泄物 3.直接接触禽流感病毒 (三)高危人群 1.与活禽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士,如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或加工业者。 2.老人、儿童及长期病患者,一旦感染,容易出现并发症,如支气管炎、肺炎等。 (四)家禽处理 1.食用和购买正规屠宰厂家的产品,切勿食用病死的鸡、鸭、鹅等禽类; 2.尽量避免接触活禽(或死禽)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 3.应彻底煮熟禽类及其蛋类,如家禽在烹煮后仍有粉红色肉汁流出,或骨髓仍呈鲜红色,应重新烹煮至完全熟透。 (五)个人卫生 1.保持双手清洁。尤其是处理食物前、进食前或触摸口、鼻、眼睛前,处理食物前、如厕后;手触摸过公共物件,例如电梯扶手、升降机按钮或门柄后;或当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如咳嗽或打喷嚏后; 2.咳嗽或打喷嚏时,把用过的纸巾弃置到有盖垃圾桶,然后彻底清洁双手; 3.倘若有发热或呼吸道感染病症,应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与其密切接触者,均应戴上口罩; 4.如出现流感样病症,应留在家中休息,避免前往人群密集或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5.增强个人抵抗力,要注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和舒缓精神压力。 (六)环境卫生 如家中疑似有禽流感病毒存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清洁,每星期必须彻底清洁家居一次,可使用1:99稀释家用漂白水来清洁家居。禽流感病毒不耐热,100℃下一分钟即可灭活,对干燥、紫外线照射及常用消毒液都非常敏感。

传染病防治试卷及答案

传染病管理培训试卷 科室:姓名:得分: 技术职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为()类。 A.一 B.二 C.三 D.四 2. 病源携带者是指:() A.接触病原体的人 B.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人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D.感染病原体有临床症状也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3. 国家对传染病实行以()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A.预防 B.控制 C.治疗 D.救治 4. 流行性感冒属于()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其他地方性 5. 梅毒属于()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 重点监测传染病 6. 尖锐湿疣属于()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 重点监测传染病 7.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属于()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 重点监测传染病 8. 预检分诊制度需要()执行。 A.在疫情爆发时 B.在疫情爆发前 C.在疫情爆发后 D. 长期 9. 对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应实行()。 A.必要的治疗 B.不必特殊管理 C.必要的隔离、医学观察 10. 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以及引起流行必须具备的条件()。 A.传染源 B.传染途径 C.易感人群 D.以上都是 11.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为() A.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免疫性 B.有传染源,传染性,易感人群 C.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感染后免疫 D.有病原体,流行性,易感性 12.潜伏期是指()。 A.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典型症状出现 B.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排出体外 C.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临床症状开始出现 D.自接触传染源至患者开始出现症状 13. 传染病的诊断依据() A.临床症状,体检及生化检查 B.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查 C.临床资料,疫苗注射情况,实验室检查 D.临床病状,流行病学资料,病原学检查 14. 甲型肝炎是()

《传染病护理》试题及答案2套

《传染病护理》试题及答案2套 一、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0分) 1.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处理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预防_______________。 2.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有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 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细菌培养多采用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标本。 4.伤寒典型临床经过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钩体病肺弥漫性出血型的治疗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乙型脑炎抢救必须闯过的三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典型伤寒的临床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疟疾的传染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水痘的主要传播途径是____________。 10.病携带者按病原体种类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30分) 1.有关HIV感染临床Ⅳ期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出现体质性疾病,但淋巴结肿大在此期表现不明显 B、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C、出现严重的临床免疫缺陷,导致各种机会性病原体感染 D、因免疫缺陷而继发肿瘤,如卡氏肉瘤、非霍奇金病等 E、免疫缺陷并发其他的疾病,如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 2.小儿伤寒特点不正确的是()

炭疽病防治知识宣传单

炭疽病防治知识宣传单 1、什么是炭疽病?什么是肺炭疽?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草食动物马牛羊等。人因接触病畜及其产品而感染。临床上表现为皮肤炭疽、肺炭疽、肠炭疽等不同的类型。其中的肺炭疽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烈性传染病。 2、炭疽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传染源主要是草食动物,如牛、羊、马、骆驼等;其次是家养的猪、狗等;它们的皮毛、骨肉等均可携带细菌。再就是肺炭疽病人。 3、炭疽病的传播途径有那些? (1)因接触被炭疽杆菌污染的皮毛、土壤等导致皮肤炭疽; (2)吸入了含有炭疽杆菌的气溶胶、粉尘颗粒而导致肺炭疽; (3)食用了被炭疽杆菌污染的乳、肉等食物经消化道传染,导致肠炭疽。 4、炭疽病的潜伏期有多长? 潜伏期1—5天,最长为12天。 5、炭疽病有那些临床表现? (1)皮肤炭疽:炭疽病中,皮肤炭疽约占90%以上。症状主要是皮肤裸露部位或伤口部位出现的斑丘疹、水疱、肿胀等,继而出现无痛性非凹陷性水肿、溃疡、焦痂等。 (2)肺炭疽:比较少见,但其传染性强,病死率高。早期的症状像是流感,继而出现呼吸困难、高烧、发疳、咯血、喘鸣、胸痛、出汗等;可发生休克,在短时间内死亡;也可并发脑膜炎和败血症。 (3)肠炭疽:更是罕见,常见的症状是高烧,腹部剧烈疼痛、腹泻、呕血、黑便等消化道表现,很快会出现腹水等症状;进而发展为败血症休克而死亡。 (4)炭疽败血症:常继发于皮肤、肺、肠炭疽,除原发的局部炎症加重外,全身的毒血症症状更为明显,如高热、寒战、衰竭等。易发生感染性休克、脑膜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可出现昏迷,病情迅速恶化而死亡。 6、炭疽病的治疗方法有那些? (1)隔离治疗:炭疽病特别是肺炭疽患者,必须严格实行隔离治疗,陪护人员、医护人员,都要采取自我防护措施。 (2)一般和对症治疗:休息、多饮水,补液、退热、止痛等。(3)病因治疗:首选青霉素G,可静脉或肌肉给药。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以选用头孢类、氟喹诺酮类抗菌素。 7、如何预防炭疽病? 发现牛、马、羊等动物突然死亡,不接触、不宰杀、不食用、不买卖,立即报告当地农业畜牧部门,由该部门进行处理。一旦发现自己或周围有人出现炭疽的症状,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院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及时就医。注意从正规渠道购买牛羊肉制品,不购买和食用病死牲畜或来源不明的肉类。 靖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

传染病防治试题及答案解析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 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B )。 A.1989年2月21日B.2004年12月1日C.1989年3月21日 2.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C )为主的方针。 A.治疗B.控制C.预防 3.《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是由( C )修订的。 A.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B.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C.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 4.《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B )。 A.甲类、乙类B.甲类、乙类、丙类C.A类、B类 5.《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有( B )种。 A 35 B. 39 C. 40 6.流行性感冒属于(C )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 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 B )类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 8.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C) A.鼠疫、霍乱B.艾滋病、麻风病C.肺结核、百日咳 9.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是由(B )进行。 A.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C.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

10.(C)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A.中华人民国公民B.在中华人民国居住人员 C.在中华人民国领域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11.(B )在治愈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A.传染病病人B.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C.疑似传染病病人 12、(C )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进行监测。 A、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3.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A)的传染病预防工作。 A.本单位B.责任区域C.本单位和责任区域 14、(A )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严格监督管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实验室和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 B、医疗机构实验室 C、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 15.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B )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 A.采集、运输B.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C.保藏、使用16.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必须符合(B)规定的卫生标准和卫生规。 A.国际B.国家C.地方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五)

《传染病护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我国法定传染病为() A、三类,36种 B、三类,39种 C、三类,37种 D、三类,35种 2、构成传染的必备因素是:() A、病原体、人体、环境 B、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 C、病原体、门谶力、毒力 D、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3、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 A、有病原体、传染性及门谶性。 B、有病原体、传染性、季节性。 C、有病原体、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及门谶性。 D、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 4、下列哪一组标志物代表乙肝“大三阳”:() A、 HBsAg 抗-HBc 抗-HBs B、 HBsAg HBeAg 抗-HBe C、 HBsAg HBeAg 抗-HBc D、 HBsAg 抗-HBe 抗-HBc 5、下列哪种抗体最具有爱护作用:() A、抗-HBs B、抗-HBe C、抗-HBc D、抗-前s1 6、表示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的血清指标是:() A、HBsAg B、HBeAg C、抗-HBc D、抗-HBe 7、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支气管肺炎 B、喉炎 C、心肌炎 D、脑炎 8、麻疹在哪一期无传染性:() A、潜伏期 B、前驱期 C、出疹期 D、恢复期 9、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脏器病变最明显的是:() A、心脏 B、肾脏 C、肝脏 D、脑垂体 10、肾综合征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的休克是指收缩压:() A、≤12Kpa B、≤9 .33Kpa C、≤8.5Kpa D、≤7.6Kpa 11、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休克的主要原因是:() A、DIC B、大量血浆外渗 C、继发性感染 D、电解质紊乱 12、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禁用:() A、地塞米松 B、甘露醇 C、干扰素 D、发汗退热剂 13、某病人诊断为“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在输液治疗过程中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有哮鸣音,双肺底部有散在湿性罗音。此时应立刻:() A、使用强心剂 B、停止输液 C、吸氧 D、血液透析 14、乙脑病毒感染人体后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

麻风病防治知识常识宣传单

麻风病防治知识常识 1、什么是麻风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国家规定的丙种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未经治疗的麻风病人是唯一的已知传染源。 2、麻风病是如何传播的? 目前对麻风菌在体外的生存情况和传播途径尚不十分清楚,但有证据表明,除直接接触外,呼吸道是麻风菌传播的重要途径。 3、感染了麻风菌就一定会患麻风病吗? 95%的人对麻风菌有自然免疫力,即使感染了麻风菌也不发病,少数免疫力低下或缺陷者才会发病。麻风病发病缓慢,平均潜伏期3~5年。 4、麻风病的早期症状和体征。 麻风菌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如耳大神经、尺神经、绕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等)。主要临床表现是: (1)皮肤出现单个或几个与皮肤齐平或边缘高起的浅色、淡红色或紫铜色斑疹;也可发生淡红色或紫铜色的丘疹或结节。面部、耳朵及四肢皮肤肥厚,潮红,发亮。眉毛脱失。 (2)上述皮损不疼,多数不痒,不出汗,皮损部位浅感觉(触觉、痛觉、冷热觉)迟钝或丧失,毛发生长障碍。有时虽无皮疹,但四肢麻木,并伴有周围神经粗大及触痛。 (3)有的病人在皮损部位刮取组织液涂片或活检,抗酸染色查菌阳性。 5、麻风病遗传吗?致死吗?致残吗? 麻风病不遗传,不致死!但发现晚了或治疗不及时、不规则,或出现麻风反应未能及时处理,部分病人则可导致终生的、不可逆的残疾(兔眼、爪型手、面瘫、垂足等)。 6、麻风病的治疗。 治疗麻风病药物免费。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1981年推荐的多种药物联合化疗方案(MDT):少菌型麻风用利福平和氨苯砜2种药物治疗6个月;多菌性麻风病人用利福平、氯苯吩嗪和氨苯砜3种药物治疗24个月即可治愈;而且用药后1天内即可杀灭体内99%的麻风菌,所以不必隔离治疗。病人完全可以和健康人一样正常地生活。 7、麻风病的预防。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麻风病人,是控制传染,预防畸残,保护健康人群的最好方法。 麻风病和普通疾病一样,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治疗一周后就失去传染性,治愈后和正常人一样,也可以结婚生子。所以我们不能岐视他,更应关心和爱护他,共同为消除麻风病贡献自己的爱心。 元氏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试题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依照本法的规定负有传染病疫情报告职责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 2、国家建立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制度。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 3、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4、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 5、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 6、国家禁止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 7、与人畜共患传染病有关的野生动物、家畜家禽,经检疫合格后,方可出售、运输。() 8、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防止因输入血液、使用血液制品引起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9、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饮用水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应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 10、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本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以下那组传染病是甲类传染病?()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 B、狂犬病、麻疹 C、鼠疫、霍乱。 2、传染病防治法規定饮用水供水单位从事生产或者供应活动,应当依法取得() A、资格证书 B、卫生许可证 C、合格证书 3、生产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的单位和生产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应当经哪一級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A部级以上 B、市級以上 C、省级以上

传染病护理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病人护理(答案在最后) A型题 (1).传染病的下列特征中最主要的是A.有病原体B.有传染性C.有地方性D.有季节性E.有感染免疫 (2).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 A.甲类1种、乙类23种、丙类11种 B.甲类2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C.甲类3种、乙类28种、丙类9种 D.甲类3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E.甲类2种、乙类22种、丙类11种 (3).关于消化道隔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最好同一病种病人收住同一病室B.工作人员密切接触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及口罩、穿隔离鞋 C.病人的用品、食具、便器、排泄物、呕吐物均须消毒 D.病室应有防蝇及灭蝇设施E.病人可交换使用物品 (4).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应以哪一环节为主A.隔离治疗病人B.隔离治疗带菌者C.疫苗预防接种D.切断传播途径E.接触者预防服药 (5).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 A.有助于诊断B.预测疫情C.确定检疫期 D.估计病情严重程度E.推测预后 (6).传染病在发病前出现一般轻微症状的阶段称为 A.潜伏期B.前驱期 C.症状明显期D.恢复期E.以上都不是 (7).确定一种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 A.最短潜伏期B.平均潜伏期C.最长潜伏期D.传染期E.前驱期 (8).确定一种传染病的隔离期是根据 A.该病传染性的大小B.病程的长短C.病情严重程度D.潜伏期的长短E.以上都不是(9).关于消毒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消毒的种类包括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 B.疫源地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C.终末消毒指预防性消毒D.预防性消毒是指对可能受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所做的消毒措施 E.病室的日常:卫生处理、餐具消毒等属预防性消毒 (10).传染病在较小范围、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批同类病例,称为A.流行 B.大流行C.散发D.暴发流行E.以上都不是 (11).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A.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免疫性B.有病原体、流行性、传染性 C.有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免疫性 D.有传染性、免疫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E.有病原体、传染性、免疫性 (12).国务院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的时限是A.甲类传染病在城市6h内,农村12h内B.甲类传染病在城市、农村均应在12h以内C.甲类传染病在城市12h内,农村24h内D.乙类传染病在城市6h内,农村12h内 E.乙类传染病在城市8h内,农村16h内 (13).病原携带者按病原体种类不同可分为A.潜伏期、急性、病后病原携带者B.急性、慢性、“健康”病原携带者C.慢性、潜伏期、病后病原携带者D.病后、慢性、急性病原携带者E.带病毒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精选)bz

2020年度传染病预防知识试题 传染病试题库 一、选择题 1.伤寒第1次菌血症在临床表现为 A、发热 B、全身酸痛 C、食欲下降 D、咳嗽 E、无任何症状 答案:141、E 2.确诊伤寒的依据是 A、发热中毒症状,周围白细胞减低 B、大便培养阳性 C、血培养阳性 D、肥达反应“H”“O”滴度增高 E、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答案:132、C 3.伤寒暴发性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A、蚊子密度过高 B、日常生活密切接触 C、水源污染 D、苍蝇密度过高 E、蟑螂密度过高 答案:144、C 4.伤寒慢性带菌者哪个器官隐藏的细菌最多 A、肝 B、胆 C、脾 D、肾 E、肠道淋巴结 答案:145、B 5.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少尿5天,近日无尿,晨起活动后,右腹及腰部剧痛,医师高度怀疑可能肾破裂。以下哪项检查不合适

A、肾盂造影 B、肾B超 C、肾CT D、局部穿刺 E、测血浆 答案:2、A 6.辐射消毒法不包括 A、紫外线 B、红外线 C、高能电子束 D、β射线 E、γ射线 答案:120、D 7.男,22岁。发热20天,伴乏力、腹胀、食欲减退,1天前开始解少量血便。肝脏右肋下1cm,脾脏左肋下1cm;血常规:WBC3、6×10↑9/L,Hb92g/L,肥达反应“O”1∶160,“H”1∶160,ALT86U/L,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细菌性痢疾 B、伤寒 C、阿米巴痢疾 D、钩端螺旋体病 E、流行性出血热 答案:29、B 8.对HIV可起激活作用的是 答案:4、A 5~6题 A、戊烷脒 B、更昔洛韦 C、氟康唑 D、青霉素 E、AZT联合干扰素 9.HIV不能通过下列哪种途径传播 A、性接触 B、输血 C、母婴 D、握手

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单

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单-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单 一、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可能发生在人体的任何部位。其中以肺部最为多见。 二、什么是传染性结核病人? 传染性肺结核病人一般指痰涂片检查发现结核杆菌的结核病人,具有传染性。 三、肺结核有哪些常见症状? 肺结核病的早期与其他疾病一样,由于病变小而没有明显症状。即使有了症状,也是一些很普通的症状,没有很明显的特点,病人和医生容易忽略。肺结核病的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超过3周;发热或胸痛超过3周;咯血。有了上述症状后,就是一位“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早期、正确的诊断是治愈肺结核病的首要条件。但是除了常见的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及呼吸困难等典型肺结核病症状之外,还有几个不典型的表现: 1、长期低热、久咳不愈3周~4周以上,并经常规治疗无好转; 2、久治不愈的皮肤伤口感染,特别是肛周脓肿,腋下、颈部有包块; 3、大咳血且不易停止; 4、大量胸腔积液、脓气胸,特别是以前曾患过肺结核又出现上述症状。 四、肺结核的危害有哪些? 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对个人而言会造成肺的损伤,影响工作、生活,严重的甚至会危及您的生命;同时还有可能会传染您的亲人和朋友。如果得了肺结核没有按疗程完成正规治疗,极有可能转化为难治的耐药结核。 五、结核病是如何感染、发病和传染的? 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排菌病人,结核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肺结核病人主要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等把含有结核菌的微沫散播于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含有结核菌的微沫可受到结核菌的感染。健康人受到结核菌感染后,不一定发病,是否发病取决于结核菌的毒力和身体抵抗力的强弱,人体初次感染结核菌,通常无任何症状,但当抵抗力下降时可发病。 六、如何预防结核病? 1、房间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据统计,每十分钟通风换气一次,4~5次后可以吹掉空气中99%的结核杆菌。 2、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洗漱用具专人专用,勤洗手,勤换衣,定期消毒等。 3、咳嗽、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捂住口鼻,痰要用纸包好焚烧,不要随地吐痰。避免结核病菌通过飞沫传染其他人. 4、加强体育锻炼,生活要有规律,注意饮食营养和睡眠充足,保持健康心理,增强机体抵抗力,尽量减少发病机会。 七、卡介苗能预防结核病吗? 卡介苗能够预防结核病,特别是预防儿童结核性脑膜炎和粟粒性肺结核病。新生儿是主要的接种对象,一般出生当日在接生单位(如医院、妇幼保健院等)进行及时接种,未及时接种的在居住地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免费补种。 八、结核治疗期间,还要送痰检查吗? 在结核病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复查,特别在治疗满2、5、6月(复治病人8月)应进行痰的检查。

传染病防治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传染病防治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 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 B )。 A.1989年2月21日 B.2004年12月1日 C.1989年3月21日 2.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 C )为主的方针。 A.治疗B.控制C.预防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由( C )修订的。 A.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B.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C.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 B )。 A.甲类、乙类B.甲类、乙类、丙类C.A类、B类 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有( B )种。 A 35 B. 39 C. 40 6.流行性感冒属于(C )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 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B )类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 8.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C) A.鼠疫、霍乱B.艾滋病、麻风病C.肺结核、百日咳 9.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是由(B )进行。

A.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C.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 10.(C)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居住人员 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11.( B )在治愈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A.传染病病人B.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 C.疑似传染病病人 12、( C )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进行监测。 A、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3.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A)的传染病预防工作。 A.本单位B.责任区域C.本单位和责任区域 14、( A )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严格监督管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实验室和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 B、医疗机构实验室 C、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 15.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B )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

《传染病护理学》复习试题

1.下列哪项检查结果阳性表明乙型肝炎病人有较强的传染性:A.抗HBc B.抗HBe C.HBeAg D.抗HBs E.HBsAg 答案:C 2.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 A.甲类1种.乙类23种.丙类11种 B.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C.甲类3种.乙类28种.丙类9种 D.甲类3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E.甲类2种.乙类22种.丙类11种 答案:B 3.关于消毒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消毒的种类包括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 B.疫源地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C.终末消毒指预防性消毒 D.预防性消毒是指对可能受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所做的消毒措施 E.病室的日常卫生处理.餐具消毒等属预防性消毒 答案:C 4.被乙型肝炎病人血液污染的针头刺破皮肤后,主要宜采取:

A.碘酒消毒?? B.应用干扰素?? C.立即注射乙肝疫苗? D.注射丙种球蛋白? E.注射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答案:E 5.目前预防乙型肝炎的最佳措施是:? A.隔离病人? B.加强医院内消毒隔离及献血员检查?? C.丙种球蛋白被动免疫?? D.搞好粪便管理及水源保护?? E.消灭蚊.蝇? 答案:B 6.急性病毒性肝炎早期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 A.卧床休息 B.保肝药物 C.免疫制剂 D.抗病毒药物 E.维生素类药物? 答案: A? 7.下列哪一种生物制品可作为乙型肝炎的人工被动免疫:?? A.抗毒素??

B.丙种球蛋白??? C.胎盘球蛋白?? D.乙型肝炎疫苗?? E.特异性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答案: E? 8.艾滋病属于哪种隔离:? A.肠道隔离 B.虫媒隔离 C.接触隔离 D.血液隔离 E.呼吸道隔离 答案:D 9.目前认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A.性传播 B.静脉滥用毒品而传播 C.输血及血制品 D.母婴垂直传播 E.昆虫叮咬传播 答案: E 10.艾滋病的传染源是: A.猪 B.犬

传染病考试题目

医疗机构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试卷 姓名单位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 1.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三类种(C) A.32种 B.35种 C.37种 D.39种 2. 下列哪种传染病属于甲类传染病(A) A.鼠疫 B.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C.艾滋病 D.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3. 下列哪种传染病不属于乙类传染病(D) A.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B.肺结核 C.百日咳 D.流行性腮腺炎 4. 传染病流行过程不包括的是:(A) A.潜伏期 B.传染源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 5. 有关疾病的流行强度描述错误的是:(C) A.散发指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呈散在发生。 B.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

C.所有暴发疫情其病人均出现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 D.流行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时(如3~10倍) 6. 人禽流感的实验室诊断依据是:(C) A.血液中白细胞总数正常 B.血液中血小板总数降低 C.恢复期病人血清中抗禽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 D.x线胸部检查出现阴影 7. 人患禽流感潜伏期为(D) A.1天 B.14天 C.9天 D.7天以内 8. 引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亚型是(A) A.H5N1 B.H7N7 C.H9N2 D.H9N1 9. 人禽流感抗病毒治疗首选:(D) A.利巴韦林 B.泛昔洛韦 C.金刚烷胺 D.达非 10.用奥司他韦治疗流感,可减轻发病和症状,但应在发病()天内使用。(D)A.5 B.4 C.3 D.2

传染病宣传模板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传染病宣传模板 篇一:传染病宣传墙报 篇二:“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活动通讯稿模板 xxx元旦春节期间开展 “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活动冬春季为流感、禽流感、病毒性腹泻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元旦春节期间,人们走亲访友或外出旅游,人群聚集的机会增多,易导致传染病的传播蔓延。为防控冬春季重点传染病,确保市民健康度过传染病高发季节,xxxx年xx月xx日xxxxxxxxx在xxx开展了主题为预防“流感、禽流感、病毒性腹泻”的“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活动。 (图片) 活动现场悬挂主题横幅、布置宣传展板、设立咨询台,提供宣传资料及现场咨询,以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为市民讲解冬春季重点传染病的防控知识。活动现场发放“流行性感冒”、“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各式宣传折页1000余份,接受现场咨询50多人次。 通过开展元旦春节期间“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活

动,辖区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来,增强群众防病意识和能力,做到群防群控,确保今冬明春传染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通讯员:xxx) xxxx年xx月xx日 篇三:传染病报告要求告知宣传单 传染病报告要求: 甲类:鼠疫、霍乱,共2种。——2小时内上报 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共26种。——24小时内上报 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虽被纳入乙类,但需按甲类报告管理。——2小时内上报 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共11种。——24小时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试题(含答案)24658

微山县人民医院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H7N9传染源:据经验和本次流行病学调查,可能为携带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 2. H7N9传播途径:尚无人传人的直接证据; 3. H7N9易感人群:目前证据显示人类易感。 4. H7N9病毒对消毒因子的抗力:对敏感,煮沸分钟可灭活 5.接触患者的时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6.可能受到患者等物质喷溅时,应戴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 7.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和。 8.手足口病的皮疹具有四不特征,分别是、、 和。一般不会发生淋巴结肿大。 9.手足口病的平均潜伏期为天,典型病例一般起病急,先出现发热。 10. 少数手足口病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及。 二.单项选择题 1.手足口病好发于哪些人群:() A、5岁以下儿童 B、成人 C、学龄儿童 D、人群普遍易感 2.下列哪项对肠道病毒理化性质的描述是错误的:() A、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 B、75%酒精和5%的来苏能将其灭活 C、对含氯消毒剂敏感 D、温度在56℃以上可降低其活性 3.手足口病病例的临床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A、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 B、普通病例、重症病例 C、疑似病例、普通病例、重症病例 D、普通病例、重症病例、危重病例 4. 下列哪个是错误的:() A、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手足口病 B、治疗手足口病无特效药物 C、以支持疗法为主 D、主要是抗菌治疗

5. 手足口病病例仅见手足部皮疹和口腔疱疹,发热(体温在37.8℃),无其他症状,则临床分类属于:() A、普通病例 B、疑似病例 C、重症病例 D、危重病例 6.以下哪项不是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处理方法:() A、普通病例体温在38.5℃以下,可以不用退热药,让患儿多饮水或用温水擦澡即可 B、普通病例一般不使用抗病毒药物 C、普通病例高热时要给予及时处理,如退热药无效,应同时采取物理降温方法,必要时可用激素作为退热药 D、手足口病患儿不要接触患其他疾病的儿童,避免交叉感染 7.我国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并要求医疗机构在发现手足口病病例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在()内进行网络直报:( D ) A、乙类,12小时 B、丙类,12小时 C、乙类,24小时 D、丙类,24小时 8.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出现的肺水肿属于:() A、心源性肺水肿 B、肾源性肺水肿 C、神经源性肺水肿 D、高原性肺水肿 9. 在预防院内感染方面,下列哪项是最重要的() A、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 B、病室应开窗通风 C、加强防蝇、灭蝇和其他虫媒消杀工作 D、保持诊室、病区的地面整洁、干净 10.手足口危重病例是指出现以下哪种情况的患者:() A、频繁抽搐、昏迷、脑疝 B、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 C、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等 D、以上都是 11、典型霍乱腹泻的临床特点为:() A、剧烈腹痛和腹泻 B、腹泻伴里急后重 C、无腹痛性剧烈腹泻 D、发热伴腹泻

传染病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传染病护理学》 一、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按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除了对甲类传染病患者的病原携带者外,还应对乙类传染病 中的 _______________与 ______________采取强制性隔离治疗措施。 2 .目前已确定的病毒性肝炎共有 5 型,包括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 3.阿米巴病痢疾病变主要在_______________,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最明显。 4.水痘皮疹分布特点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 EHF 可通过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5 种途径进行传播。 6.甲型和戊型肝炎都以________________ 为主要传播途径。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 7.狂犬病的病理变化主要为___________,以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损害最为明显。 8.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钩体病黄疸出血型的主要死亡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狂犬病毒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传播,也可由____________,少数可在 ____________ 等过程中被感染。蝙蝠群居的洞穴中的含病毒气溶胶也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有报告 _______________可传播狂犬病。 11.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处理原则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和预防 _______________ 。 12.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有____________与 ____________。 1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细菌培养多采用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 标本。

传染病考试试题B卷

传染病考试试题B卷

矿区2013年传染病防治知识考试试题(B卷)本次采取答题卡考试,试卷与答题卡分离,请在答题卡上作答,试题卷上答题无效,凡在试卷上答题者,根据相应分值扣分。 一、单选题(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每题1分,共40分) 1.炭疽中的肺炭疽是()类传染病。 A.甲类 B.丙类 C.乙类传染病,按照甲类管理 D.不是传染病 2.凡来医院就诊病人,均实行(),医院对诊疗范围内的病人一律不得拒诊。 A.首诊负责制 B.复诊负责制 C.转科 D.转院 3.传染病报告卡由()保存。 A.疾控中心 B.传染病病人 C.录卡单位 D.不用保存 4.()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任务。 A.村级医疗机构 B.乡级医疗机构 C.区级医疗机构 D.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5.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爆发时,应于()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A.2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6.鼠疫,麻疹,风疹的报告时限分别是() A.2小时,12小时,24小时 B.2小时,12小时,12小时 C.2小时,24小时,24小时 D.2小时,2小时,12小时 7.传染病报告卡保存()年。 A.五年 B.四年 C.三年 D.两年 8.艾滋病的病原携带者网络直报单位报告时限是() A2小时 B 24小时 C12小时 D48小时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医疗卫生人员可以向社会公开接诊的病人病史情况 B.医疗卫生人员可以公开重症传染病病人的姓名和住址 C.医疗卫生人员未经本人同意,不得随意公开传染病病人及其家属的任何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