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广工研究生测试技术复习提纲答案

2016广工研究生测试技术复习提纲答案
2016广工研究生测试技术复习提纲答案

1.简答题(每小题8分,5道小题,共40分)

2.分析和设计题(2道小题,共30分)

3.计算题(每小题15分,2道小题,共30分)

第一部分:

1. 信号与信息的区别,测量、计量、测试的区别。

答:信息 消息、情报或知识,信息是物质世界的运动状态与转换方式,是物质

的本质属性。

信号物理量,物质,具有能量。信号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总是蕴涵在信号之中,

并依靠信号来传输。

测量确定被测对象量值的实验过程。

计量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的测量一般称为计量。

测试具有试验性质的测量或者说测量和试验的结合。

2.测量方法和测量误差的分类。

测量方法分为:a 按是否直接测定被测量的原则,测量方法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

接测量;b 按被测量是否直接和已知的同种量进行比较的原则,可分为直接比较

测量和间接比较测量; c 按传感器是否和被测物体产生机械接触,可分为接

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d 按测量条件,可分为等精度测量和不等精度测量。F 按

被测量是否随时间变化的原则可分为:动态测量和静态测量。

测量误差的分类 :根据测量误差的统计特征不同,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

和粗大误差; 按照误差的产生原因不同,可分为器具误差、方法误差、调整误

差、观测误差和环境误差和测量对象误差; 按照误差的表示方法不同,可分为

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和分贝误差。

3.测量结果如何表达?计算

1基于误差极限的表达式为:max 0δ±=x x ,max δ为极限误差

○2基于t 分布的表达式:如果测量值x 服从正态分布N (u , ),则测量样本x 的基于t 分布的测量结果的表达式为:∧±=x t x x δβ0 (置信概率为β),该表达

方式受到测量值所服从的概率分布的限制。

3基于不确定度的表达方式:测量结果=样本平均值±不确定度 n s x x x x ±=±=∧δ0 不确定度可用样本平均值x 的标准偏差x δ来表征

4.信号的分类,非电量电测法的定义和优点。

1)○1、按数学关系可分为确定性信号和非确定性信号(随机信号);○2、按

取值特征可分为连续信号和离散信号;○3、按能量和功率可分为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4、按所具有的时间函数特性和频率函数特性可分为时限信号和频限

信号;○5、按取值是否为实数可分为实信号和复信号;○6、按处理分析的域可分为时域信号和频域信号等。

确定性信号又分为周期信号(包括简谐周期信号和复合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包括准周期信号和瞬变信号);随机信号分为平稳随机信号(各态历经信号和非各态历经信号)和非平稳随机信号。

2)非电量电测法的定义:非电量的电测法就是将各种非电量(如温度、压力、速度、位移、应变、流量、液位等)变换为电量,而后进行测量的方法。

3)优点:

5. 计算机测试系统的组成,作用及举例。

一般来说,测试系统由传感器、中间变换装置和显示/记录装置三部分组成。

(1)机械手、机器人中的传感器;

(2)AGV 自动送货车;

(3)生产加工过程监测;

(4)流程工业设备运行状态监控;

(5)产品质量测量;

(6)楼宇控制与安全防护;

(7)家庭与办公自动化;

PC 机中的测试技术应用。

第二部分:

1. 线性系统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答:当系统的输入x(t)和输出y(t)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式来

描述时,则称该系统为定常线性系统或时不变线性系统。

a n y (n)(t)+a n-1y (n-1)(t)+....+a 1y (1)(t)+a 0y (0)(t)=

b m x (m)(t)+b m-1x (m-1)(t)+...+b 1x (1)(t)+b 0x (0)(t)

性质:1、叠加原理:当几个输入同时作用于线性系统时,则其响应等于各个输

入单独作用于该系统的响应之和,即若x 1(t)→y 1(t),x 2(t)→y 2(t);则

[x 1(t)±x 2(t)]→[y 1(t)±y 2(t)];2、比例特性:若线性系统的输入扩大到k 倍,

则其响应也将扩大到k 倍,即对任意常数k ,必有kx(t)→ky(t);3、微分特性:线性系统对输入导数的响应等于对该输入响应的导数,即dt

t dy dt t dx )()(→;4、积分特性:若线性系统的初始状态为零(即当输入为零时,其响应也为零)。则对

输入积分的响应等于对该输入响应的积分,即??→t t dt t y dt t x 00)()(;5、频率保持

性:若线性系统的输入为某一频率的简谐信号,则其稳态响应必是同一频率的简

谐信号。

2. 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的定义。

答:测量时,测试装置的输入输出信号不随时间而变化,测试装置所表现出来的

特性。

(1)非线性度,是指测试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保持常值线性比例关系的程度。

(2)灵敏度,表征的是测试系统对输入信号变化的一种反应能力。若系统的输

入有一个变化量Δx ,引起输出产生相应的变化量Δy ,则定义灵敏度S 为 S=dx dy x y x =??→?lim 0

(3)分辨力是指测试系统能测量到的最小输入量变化的能力,即能引起输出量

变化的最小输入变化量,用Δx 表示。

(4)回程误差,测试装置在输入量由小增大和由大减小的测试过程中,对于同

一输入量所得到的两个数值不同的输入量之间差值最大者为h max ,则定义回程误

差为:回程误差=%100max ?A

h (5)漂移是指测试系统在输入不变的情况下,输出随时间而变化的趋势。

3. 测试系统动态特性的定义和应用(求稳态输出、测量误差)。系统的幅频特

性和相频特性定义。

答:测试系统动态特性是指测试系统对输入的动态信号随时间变化的响应特性。

求稳态P76(例题3.2);求测量误差(P85不确定)

(1)传递函数,零初始条件下,输出量和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之比

(2)频率响应函数,系统在简谐信号激励下的稳态输出。

(3)脉冲响应函数,若输入为单位脉冲,即x(t)=δ(t)时,X(s)=1。因此,有 H(s)=Y(s) 经拉普拉斯变换,有y(t)=h(t),常称h (t )为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

幅频特性:稳态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的幅值比与激励频率的关系;

相频特性:稳态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的相位差与激励频率的关系。

4. 不失真测试在时域和频域的定义?一阶系统不失真的条件。

时域定义:测试装置的输出和输入满足关系

)()(00t t x A t y -=,A 0、t 0均为常数。表明这个装置输出的波形与输入波形精确地

一致,只是幅值放大了A 0倍和时间上延迟了t 0而已。认为测试装置实现了不失

真测量。

频域定义:幅频特性为平行于频率轴的直线;

相频特性是发自原点并具有一定斜率的直线,则认为测试装置实现了不失真测量。

不失真条件:测试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为A(ω)=A 0=常数;ωω?0-t =)(。

5. 一阶系统稳态误差的计算。

稳态误差 = 稳态输出 - 输入

6.传感器的定义、组成和分类。主要传感器如电阻式应变片、电涡流传感器、

差动变压器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霍尔元件、热电偶等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

答:1)传感器的定义: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一定的规律将被测量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由敏感元件、测量电路和其他辅助元件组成。

2)分类:根据被测量分为:力、速度、位移、温度传感器等;

根据工作原理或信号转换原理分为:机械式、电力式、光学式传感器;

根据敏感元件与被测对象之间的能量关系分为:能量转换型、能量控制型;

根据输出信号性质分为:模拟式、数字式传感器;

根据传感器的功能材料不同分为:半导体、陶瓷、光纤、高分子薄膜传感器。3)工作原理:电阻式传感器工作原理:把被测量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一种装置;电感式传感器工作原理:把被测量如位移转换为电感量变化的一种装置;

电容式传感器工作原理:把被测物理量转换为电容量变化的一种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可进行非接触式测量;可用于位移、物位的测量,借助与弹性原件可用于压力、压差、加速度的测量。

差动变压器就是利用互感现象,先将被测位移量转换成线圈互感的变化,再转换为互感电动势。其特点:精确度高(可达0.1um数量级)、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大(可扩大到+ -- 250mm)、结构简单、稳定性好、性能可靠、使用方便;常被用于直线位移测量;用于动态量测量时,其测量频率上限受制于传感器中的机械结构;借助于弹性元件可以将压力、重量等物理量转化为位移的变化,故也用于压力、重量等物理量的测量。

7.负载效应,及负载效应的分压电路

答:负载效应:在实际测量工作中,测量系统和被测对象之间、测量系统内部各环节相互连接会产生相互作用。介入的测量装置,构成被测对象的负载;后接环节成为前面环节的负载。彼此之间存在能量交换和相互影响,以致系统的传递函数不再是各组成环节传递函数的叠加或连乘。

负载效应的分压电路:

第三部分

1.信号分析的主要方法,信号处理和分析的目的。方波和三角波的概率密度函数示意图。

答:信号分析的主要方法有模拟分析方法和数字处理分析方法;

信号分析和处理的目的:1)剔除信号中的噪声和干扰,即提高信噪比;

2)消除测量系统误差,修正畸变的波形;3)强化、突出有用信息,削弱信号中无用部分;4)将信号加工、处理、变换,以便更容易识别和分析信号的特征,

解释被测对象所表现的各种物理现象。

2.周期信号的幅频谱和相频谱的绘图。周期信号的频谱特点和非周期信号的频谱特点。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具有连续性和衰减性等特性。

3.信号调理包括放大、滤波、调制和解调。同相放大器的增益、阻抗特性和应用。答:调理,即处理,包括放大、滤波、调制和解调。

目的:便于信号的传输与处理

①剔除信号中的噪声和干扰,即提高信噪比(SNR);②消除测量系统的误差,修正畸变的波形;③强化、突出有用信息,削弱无用部分;④将信号加工、处理、变换,以便更容易识别和分析信号的特征,解释被测对象所表现的各种物理现象。

应用: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的特点,用做阻抗变换器。

4.电桥的和差特性,各种接法的灵敏度,直流电桥和交流电桥的平衡条件;与悬臂梁振动测试相结合的分析和设计。

答:电桥的和差特性是指桥臂阻值变化对输出电压的影响的规律(相邻相减,相对相加)。

1相邻桥臂阻值的变化引起的输出电压为该两桥臂各阻值变化产生的输出电压之差;○2相对两桥臂阻值的变化所产生的输出电压为该两桥臂各阻值变化产生的输出电压之和。

1)半桥单臂连接形式

i e R R e 004?= 灵敏度004R e R e K i

=?= 2)半桥双臂连接形式

i e R R e 002?=

灵敏度02e R K i =

3)全桥连接形式i e R R e 00?= 灵敏度

0R e K i = 平衡条件:直流电桥平衡条件即相对两桥臂阻抗的模的乘积相等。 交流电桥平衡的条件即相对两桥臂阻抗的模的乘积相等和阻抗角的和相等4231φφφφ+=+、Z 1Z 3=Z 2Z 4。

悬臂梁振动测试的分析和设计:

本实验平台如图所示,四个金属箔应变片分别贴在弹性体的上下两侧,弹性体受到压力发生形变,应变片随弹性体形变被拉伸,或被压缩。这些应变片将应变变化转换为电阻的变化,将应变片接入直流电桥中,通过电桥将电阻变化转换为电压变化,进而可以通过测量电压的变化测量应变。应变片在电桥中有3种基

本线路连接,单臂连接(一个应变片)、半桥连接(两个臂为应变片)、全桥连接(四个全是应变片)。电桥一般采用等臂连接,即应变片不受力时,电桥中的电阻值相同,电桥平衡。不同的连接方式灵敏度不同,输出电压与电阻变化及应变之间的关系为: 单臂:011=44

I I R U U U S R ε?= 半桥:14014111=422

I I I R R R U U U U S R R R ε?????=-= ??? 全桥:3124012341=4I I I R R R R R U U U U S R R R R R

ε???????=-+-= ??? 由上述可知,全桥灵敏度最高,并且可以补偿非待测载荷应力的干扰及温度补偿的作用。

5.调制的基本概念;调幅的定义及原理;同步解调的定义及原理;基于电桥的调幅电路和同步解调的理解;包络检波的步骤。

答:调制是指利用某种低频信号的幅值来控制或改变某一高频振荡信号的某个参数(幅值、频率、或相位)的过程。调制可分为调幅、调频和调相,得到的已调制的波分别称为调幅波、调频波、调相波。

调幅在数学上是将一个高频的载波与调制波相乘。调幅的调制器其实就是一个乘法器。因此,调幅的过程在频域上就相当于一个频移的过程。

调幅波的同步调解:在时域上是将调幅波与原载波信号再次相乘,在频域上使得调幅波的频谱再次频移。只要用一个低通滤波器将中心频率位于2w z 处的高频成

分衰减掉,便可以恢复原信号的频谱。

从调幅信号中将低频信号解调出来的过程,就叫做包络检波。也就是说,包络检波是幅度检波。包络检波的步骤:偏置——调幅——整流——滤波,就可以恢复调制波。

6.根据选频特性划分,滤波器的分类;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实现方式;根据能量提供方式,模拟滤波器的分类;模拟滤波器的作用;低通滤波器的RC 无源滤波器的电路,结合一阶系统分析其系统频率响应函数,幅频特性,截止频率在幅频谱、伯德图、功率谱中的定义方式。

答:根据选频性划分模拟滤波器,一般分为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 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实现方式:带通滤波器使高于下截止频率而低于上截止频率的频率成分几乎无衰减地通过,而其余成分收到极大衰减(低通滤波器与高通滤波器串联);带阻滤波器于它完全相反,使低于下截止频率而高于上截止频率的无衰减的通过(低通滤波器与高通滤波器并联)。

根据能量提供方式,模拟滤波器的分类:有源滤波器和无源滤波器。

LC 无源滤波器、RC 无源滤波器、特殊元件构成的滤波器、RC 有源滤波器。 模拟滤波器的作用: 1)、滤除噪音和干扰,使有用信号输出——提高噪声比,

2)、滤除有用信号中的多余信号——分离出有用的信号,3)、信号调理。

滤波器是一种选频装置,可使信号中特定的频率成分几乎无衰减地通过,而极大地衰减其他频率成分。

7.模拟滤波器的设计步骤;常用的四种模拟滤波器;数字滤波器的两种实现方法。答:模拟滤波器的设计步骤包括两步:第一步,根据给定的频率特性要求确定滤波器的传递函数;第二步,实现该传递函数的实际电网络。

常用的四种模拟滤波器:贝塞尔滤波器、巴特沃斯滤波器、切比雪夫滤波器、椭圆滤波器。

数字滤波器一般可以用两种方法来实现:一种方法是用数字硬件装配成一台专门的设备,这种设备称为数字信号处理机;另一种方法就是直接利用通用计算机,将所需要的运算编成程序让通用计算机来完成,即利用计算机软件来实现。

8.互相关函数的定义、物理意义、性质和特点;结合石油管道泄漏设计互相关测试系统,分析其测试实现过程和定位计算公式。

答:

在输油管道上,常装有监测装置用以监测管道的裂损或泄漏,并能确定损伤位置,如图5-21所示。

答题说明:漏损处K ,视为向两侧传播声响的声源,在两侧管道上分别放置传感器1和传感器2,因为放传感器的两点距漏损处不等远,则漏油的音响传至两传感器就有时差,在互相关图上m ττ=处)(21τx x R 有最大值,这个m τ就是时差。由m τ就可确定漏损处的位置: )(21max 21m x x x x R R τ=;m s ντ2

1= 式中:s —两传感器的中点至漏损处的距离;ν—音响通过管道的传播速度。

9.A/D 转换的步骤,量化增量和量化误差的计算。(具体步骤:采样、保持、量化、编码)

答:A/D 转换器也称ADC ,ADC 是把模拟信号(通常是模拟电压)转换为数字信号的电路。A/D 转换的步骤1、采样—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从模拟时间信号中抽取样本值,获得离散时间序列;2、量化—把采样信号变为有限个有效数字的数;3、编码—把以量化的模拟数值用二进制数码、BCD 码或其他码来表示。

量化增量:一个能被A/D 转换器分辨的电压变化的最小增量称为量化增量,用△表示。即:△=U /(2的n 次幂), n 为A/D 转化器位数 , U 为参考电压即工作电压范围;由于A/D 转换器在量化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是四舍五入的方法,因此A/D 最大量化误差为△/2。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Chapter 1 1、信号的三种分类方法及其定义 (1)确定性信号与随机信号。若信号可表示为一个确定的时间函数,因而可确定其任何时刻的量值,这种信号称为确定性信号(分为周期信号,非周期信号);随机信号是一种不能准确预测未来瞬时值,也无法用数学关系式来描述的信号。 (2)连续信号和离散信号。若信号数学表示式中的独立变量取值是连续的,为连续信号;若独立变量取离散值,为离散信号。 (3)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电压信号x(t)加到电阻R上,其瞬时功率P(t)=x2(t)/R。把信号x(t)的平方x2(t)及其对时间的积分分别称为信号的功率和能量。 2、周期信号频谱的三个特点 (1)周期信号的频谱是离散的(2)每条谱线只出现在基波频率的整数倍上,基波频率是诸分量频率的公约数(3)各频率分量的谱线高度表示该谐波的幅值或相位角。 3、傅里叶变换的性质(P30 表1-3) 时域 频域 δ(t)? 1 (单位瞬时脉冲)(均匀频谱密度函数) 1 ?δ(f)(幅值为1的直流量)在(f=0处有脉冲谱线) δ(t-t0)?e-j2πfto δ函数时移t0 (各频率成分分别相移2πfto 角) ej2πfot ?δ (f-f0) (复指数函数)(将δ(f)频移到f0) 正、余弦函数的频谱密度函数: 由sin2πf0t=j(e-j2πfot-ej2πfot)/2,cos2πf0t=(e-j2πfot+ej2πfot)/2,变换为sin2πf0t?j[δ(f+f0)-δ(f-f0)]/2,cos2πf0t? [δ(f+f0)+δ(f-f0)]/2

第 2 页 共 7 页 5、各态历经平稳随机过程定义及其性质 定义:平稳随机过程是指其统计特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的随机过程。 性质:当取样在时间轴上作任意平移时,随即过程的所有有限维分布函数是不变的。 6、随机信号的主要特征参数及其含义 参数:(1)均值、方差和均方值(2)概率密度函数(3)自相关函数(4)功率谱密度函数。 含义:均值μx 表示信号的常值分量,方差σx2描述随机信号的波动分量,均方值φ2描述随机信号的强度。概率密度函数表示信号幅值落在指定区间的概率。自相关函数,假如x(t)是某各态历经随机过程的一个样本记录,x (t+τ)是时移的样本,在任何t=ti 时刻,从两个样本上可以分别得到两个值x(ti )和x (ti +τ),而且x(t) 和x (t+τ)具有相同的均值和标准差。功率谱密度函数,.对于具有连续频谱和有限平均功率的信号或噪声,表示其频谱分量的单位带宽功率的频率函数。 习题1-3求指函数x (t )=Ae-at (a>0,t ≥0)的频谱。 解:指函数的频谱 x (t )=X (f )? ∞∞ -x (t )e-j2πftdt=? ∞ Ae-ate-j2π ftdt=A/(a+j2πf) 习题1-6求指数衰减振荡函数x (t )=e -at sinw 0t 的频谱。 解:指数衰减振荡函数的频谱x (t )=X (f )?∞ ∞-x (t )e -j2πft dt=?∞ (e -at sin2πf 0t )e -j2πft dt=?∞0 e -at 2j (e -j2πfot - e j2πfot )e -j2π ft dt=2 j ( ) π()π(fo -f j2a 1-fo f 2j a 1+++) Chapter 2 1、测试装置的静态特性参数有哪几个?各自的含义? 参数及含义:(1)线性度,测量装置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与理想比例关系(即理想直线关系)的偏离程度(2)灵敏度,单位输入变化引起的输出变化,通常使用理想直线的斜率作为测量装置的灵敏度值(3)回程误差(迟滞),描述测量装置同输入变化方向有关的输出特性(4)分辨力, 引起测量装置的输出值产生一颗可察觉变化的最小输入量(被测量)变化值称为分辨力(5)零点漂移和灵敏度漂移,零点漂移是测量装置的输出零点偏离原始零点的距离;灵敏度漂移则是由于材料性质的变化引起的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斜率)的变化。总误差是零点漂移与灵敏度漂移只和。 2、传递函数的分母由什么决定?分子由什么决定? 传递函数H (s )=Y (s )/X (s ),分母X (s )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分母中s 的最高次幂n 代表系统微分方程的阶数。分子Y (s )则和系统同外界之间的关系。如输入(激励)点的位置、输入方式、被测量及测点布置情况有关。 3、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频率响应函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传递函数:H (s )=1/(τs+1),频响函数:H (w )=1/(j τw+1),幅频特 性:A (w )= 2 w 11 ) (τ+,ψ(w )=-arctan (τw ),负号表 示输出信号滞后于输入信号。 4、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频率响应函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传递函数:2 n n 2 2 n s 2s s H ωξωω++=)(,频响函 数: n 2n j 2]- 1[1 H ωωξωωω+= )()(,幅频 特性: 2 n 222n 4]1[1 A )()( )(ωωξωωω++= ,相频特性: 2 n n -12-arctan ) ()( )(ωωωω ξωψ= 5、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 设有一个测量装置,其输出y (t )和输入x (t )满足y (t )=A0x (t-t0),

电气测试技术林德杰课后答案

1-1 答:应具有变换、选择、比较和选择4种功能。 1-2 答:精密度表示指示值的分散程度,用δ表示。δ越小,精密度越高;反之,δ越大,精密度越低。准确度是指仪表指示值偏离真值得程度,用ε表示。ε越小,准确度越高;反之,ε越大,准确度越低。精确度是精密度和准确度的综合反映,用τ表示。再简单场合,精密度、准确度和精确度三者的关系可表示为:τ=δ+ε。 1-5 答:零位测量是一种用被测量与标准量进行比较的测量方法。其中典型的零位测量是用电位差及测量电源电动势。其简化电路如右下图所示。图中,E 为工作电源,E N 为标准电源,R N 为标准电阻,E x 为被测电源。 测量时,先将S 置于N 位置,调节R P1,使电流计P 读书为零,则N N 1R E I =。然后将S 置于x 位置,调节R P2,使电流计P 读书为零,则x x R E I =2。由于两次测量均使电流计P 读书为零,因此有 N N N N 21E R R E R E x R x E I I x x =?=?= 零位测量有以下特点: 1) 被测电源电动势用标准量元件来表示,若采用高精度的标准元件,可有效提高测量精度。 2) 读数时,流经E N 、E x 的电流等于零,不会因为仪表的输入电阻不高而引起误差。 3) 只适用于测量缓慢变化的信号。因为在测量过程中要进行平衡操作。 1-6答:将被测量x 与已知的标准量N 进行比较,获得微差△x ,然后用高灵敏度的直读史仪表测量△x ,从而求得被测量x =△x +N 称为微差式测量。由于△x <N ,△x <<x ,故测量微差△x 的精度可能不高,但被测量x 的测量精度仍然很高。 题2-2 解:(1) ΔA =77.8-80=-2.2(mA ) c =-ΔA =2.2(mA ) %.%.-%A ΔA γA 75210080 22100=?=?=

测试技术复习题和答案

信号部分 1 试判断下述结论的正误。 ( 1 )凡频谱是离散的信号必然是周期信号。 ( 2 )任何周期信号都由频率不同,但成整倍数比的离散的谐波叠加而成。( 3 )周期信号的频谱是离散的,非周期信号的频谱也是离散的。 ( 4 )周期单位脉冲序列的频谱仍为周期单位脉冲序列。 ( 5 )非周期性变化的信号就是随机信号。 ( 6 )非周期信号的幅值谱表示的是其幅值谱密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 7 )信号在时域上波形有所变化,必然引起频谱的相应变化。 ( 8 )各态历经随机过程是平稳随机过程。 ( 9 )平稳随机过程的时间平均统计特征等于该过程的集合平均统计持征。( 10 )两个周期比不等于有理数的周期信号之和是周期信号。 ( 11 )所有随机信号都是非周期信号。 ( 12 )所有周期信号都是功率信号。 ( 13 )所有非周期信号都是能量信号。 ( 14 )模拟信号的幅值一定是连续的。 ( 15 )离散信号即就是数字信号。 2 对下述问题,选择正确答案填空。 ( 1 )描述周期信号的数学工具是( ) 。 A. 相关函数 B. 傅氏级数 C. 拉氏变换 D. 傅氏变换 ( 2 )描述非周期信号的数学工具是( ) 。 A. 三角函数 B. 拉氏变换 C. 傅氏变换 D. 傅氏级数 ( 3 )时域信号持续时间压缩,则频域中低频成分( ) 。 A. 不变 B. 增加 C. 减少 D. 变化不定

( 4 )将时域信号进行时移,则频域信号将会( ) 。 A. 扩展 B. 压缩 C. 不变 D. 仅有相移 ( 5 )概率密度函数在( )域、相关函数是在( )域、功率谱密度函数是在( )域上来描述的随机信号 A. 时间 B. 空间 C. 幅值 D. 频率 3 指出题图 3 所示的信号时域波形时刻与时刻频谱(幅值谱)有无变化,并说明原因。 题 3 图题 6 图 4 判断下列序列是否是周期函数。如果是,确定其周期。 ( 1 );( 2 )。 5 有一组合信号,系由频率分别为 724Hz 、 44Hz 、 5005410Hz 及 600Hz 的相同正弦波叠加而成。求该信号的周期 T 。 6 求题 6 图所示,非对称周期方波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并绘出频谱图。 7 求题 7 图所示三角波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并绘出频谱图。 答案: 1. 判断题

测试技术复习资料

《无机材料测试技术》试卷(一) 得分阅卷人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相干散射波长不变的散射,又称经典散射. 2. 系统消光由原子在晶胞中的位置不同而引起某些方向上衍射线的消失称为系统消光. 3.μm 4.粉晶衍射仪法利用X射线的电离效应及荧光效应,由辐射探测器(各种计数器)来测定记录衍射线的方向和强度。 5. 6.EPMA 电子探针工 7.几何像差透镜磁场几何上的缺陷所产生,包括球差、像散和畸变. 8.相位衬度像利用电子束相位变化由两束以上电子束相干成像 9. AES 10.DSC 差示扫面量热法 10.微商热重分析能记录TG曲线对温度或时间的一阶导数的一种技术,也即质量变化速率作为温度或时间的函数被连续记录下来。 得分阅卷人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 1.吸收限的应用主要是:合理的选用滤波片材料害人辐射源的波长(即选阳极靶材料)以便获得优质的花样衍射。 。

2.影响衍射线强度的因子是:1.多重性因子2. 结构因子3.脚因子4.温度因 子5.吸收因子 。 3.透射电镜制备样品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法:粉末颗粒样品、超薄切片、直接薄膜样品间接法:一级复型、二级复型;半直接法:萃取复型 。 4.SEM的主要工作方式有:发射方式、反射方式、吸收方式、投射方式、俄歇电子方式、X射线方式、阴极发光方式、感应信号方式。 。 5.DTA中用参比物稀释试样的目的是: . j减少被测样品的数量 。 得分阅卷人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滤波片的K吸收限应大于或小于Kα和Kβ。 2.满足布拉格方程时,各晶面的散射线相互干涉加强形成衍射线。 3.当物平面与物镜后焦平面重合时,可看到形貌像。(√) 4. 原子序数Z越大的原子,其对入射电子的散射的弹性散射部分越小。(×) 5. TG曲线上基本不变的部分叫基线。 得分阅卷人 四、问答及计算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特征X射线产生的机理? 1.答:入射电子能量等于或大于物质原子中K层电子的结合能,将K层电子激发掉,外层电子会跃迁到K层空位,因外层电子能量高,多余的能量就会以X射线的形式辐射出来,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是固定的,所以此能量也是固定,即其波长也是固定的。

光电测试技术考试版

1、光电测试技术的发展,从功能上来看具有什么特点: 1、 从静态测量向动态测量发展; 2、 从逐点测量向全场测量发展; 3、 从低速测量向高速测量发展,同时具有存储和记录功能。 2、测量中应遵循的原则:阿贝原则,封闭原则 3、人眼进行调焦的方法中最简单、最常用的是清晰度法和消视差法。 人眼的对准不确定度和调焦不确定度 最简便最常用的调焦方法是清晰度法和消视差法。 清晰度法是以目标与比较标志同样清晰为准。调焦不确定度是由于存在几何焦深和物理焦深所造成的。 消视差法是以眼睛在垂轴平面上左右摆动也看不出目标和标志有相对横移为准的。 用望远镜调焦的目的是提高精度、准确度 4、 光电对准按功能原理分类: a) 光度式:普通光度式、差动光度式 b) 相位式:光度式的基础上加入一个调制器即成为相位式 5、 关于光具座: 测量焦距时使用玻罗板 6、 分辨率测试技术有几种判据? ? 瑞利(Rayleigh )判据认为,当两衍射斑中心距正好等于第一暗环的半径时,人眼刚 能分辨开这两个像点,这时两衍射斑的中心距为 ? 道斯(Dawes )判据认为,人眼刚能分辨两个衍射像点的最小中心距为 ? 斯派罗(Sparrow )判据认为,当两个衍射斑之间的合光强刚好不出现下凹时为刚可 分辨的极限情况,两衍射斑之间的最小中心距为 例:假设汽车两盏灯相距r =1.5m ,人的眼睛瞳孔直径D=4mm ,问最远在多少米的地方,人眼恰好能分辨出这两盏灯? 1-平行光管 2-透镜夹持器 3-测量显微镜 4- 测微目镜 5-导轨 1 2 3 4 5 0'1.22 1.22f F D σλλ==0 1.02F σλ=00.947F σλ=

电气测试技术第三版_课后习题答案(林德杰)

l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 1-2 图1.6为温度控制系统,试画出系统的框图,简述其工作原理;指出被控过程、被控参数和控制参数。 解:乙炔发生器中电石与冷水相遇产生乙炔气体 并释放出热量。当电石加入时,部温度上升,温度 检测器检测温度变化与给定值比较,偏差信号送到控 制器对偏差信号进行运算,将控制作用于调节阀,调 节冷水的流量,使乙炔发生器中的温度到达给定值。 系统框图如下: 被控过程:乙炔发生器 被控参数:乙炔发生器温度 控制参数:冷水流量 1-3 常用过程控制系统可分为哪几类? 答:过程控制系统主要分为三类: 1. 反馈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被控参数与给定值的偏差进行控制的,最终达到或消除或减小偏差的目的,偏差值是控制的依据。它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过程控制系统。 2.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扰动量的大小进行控制的,扰动是控制的依据。由于没有被控量的反馈,所以是一种开环控制系统。由于是开环系统,无法检查控制效果,故不能单独应用。 3.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的主要优点是能够迅速及时的克服主要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而前馈—反馈控制利用反馈控制克服其他扰动,能够是被控量迅速而准确地稳定在给定值上,提高控制系统的控制质量。 3-4 过程控制系统过渡过程的质量指标包括哪些容?它们的定义是什么?哪些是静态指标?哪些是动态质量指标? 答:1. 余差(静态偏差)e:余差是指系统过渡过程结束以后,被控参数新的稳定值y(∞)

与给定值c 之差。它是一个静态指标,对定值控制系统。希望余差越小越好。 2. 衰减比n:衰减比是衡量过渡过程稳定性的一个动态质量指标,它等于振荡过程的第 一个波的振幅与第二个波的振幅之比,即: n <1系统是不稳定的,是发散振荡;n=1,系统也是不稳定的,是等幅振荡;n >1,系统是稳定的,若n=4,系统为4:1的衰减振荡,是比较理想的。 衡量系统稳定性也可以用衰减率φ 4.最大偏差A :对定值系统,最大偏差是指被控参数第一个波峰值与给定值C 之差,它衡量被控参数偏离给定值的程度。 5. 过程过渡时间ts :过渡过程时间定义为从扰动开始到被控参数进入新的稳态值的±5%或±3% (根据系统要求)围所需要的时间。它是反映系统过渡过程快慢的质量指标, t s 越小,过渡过程进行得越快。 6.峰值时间tp : 从扰动开始到过渡过程曲线到达第一个峰值所需要的时间,(根据系统要求)围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峰值时间tp 。它反映了系统响应的灵敏程度。 静态指标是余差,动态时间为衰减比(衰减率)、最大偏差、过程过渡时间、峰值时间。 第二章 思考题与习题 2-1 如图所示液位过程的输入量为Q1,流出量为Q2,Q3,液位h 为被控参数,C 为容量系数,并设R1、R2、R3均为线性液阻,要求: (1) 列出过程的微分方程组; (2) 求过程的传递函数W 0(S )=H (S )/Q 1(S ); (3) 画出过程的方框图。 解:(1)根据动态物料平衡关系,流入量=流出量: B B n ' = B B B '-= ?dt dh )Q Q (Q 321=+-h d ?

28440测试技术复习资料(2014南理工)

测试技术复习资料200题 第1章 绪论 复习题 (一)填空 1.按传感器能量传递方式分类,属于能量转换型的传感器是(压电式传感器)。 2.压电式传感器属于(能量转换型传感器)。 3.利用光电效应的传感器属于(物性型)。 4.电参量式传感器又称为(能量控制型)传感器。 5.传感器开发有两方面的发展趋势:物理型传感器、(集成化和智能化)传感器的开发。 (二)名词解释 (三)简答题 1.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在不断提高灵敏度、精确度和可靠性的基础上,向小型化、非接触化、多功能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2.简述测试的过程和泛指的两个方面技术。 答:测试就是对信号的获取、加工、处理、显示记录及分析的过程。测试泛指测量和试验两个方面的技术,是具有试验性质的测量,是测量和试验的综合。测试是主动的、涉及过程动态的、系统记录与分析的操作,并通过对被研究对象的试验数据作为重要依据。 第2章 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复习题 (一)填空 1.描述测试系统静态特性指标的有精确度、灵敏度、非线性度、回程误差、重复性、分辨率、漂移、死区。 2.属于二阶测试系统动态性能指标参数的有系统无阻尼固有频率、系统阻尼率、系统的响应振荡频率、最大超调量(过冲量)。 3.表述测试系统在输入未发生变化而输出发生变化的参数是(漂移)。 4.非线性度是表示标定曲线(偏离拟合直线的程度)。 5.传感器的分辨率越好,表示传感器(能感知的输入变化量越小)。 6.测试系统能检测到的输入变化量越小,表示测试系统的(分辨力越好)。 7.用实验的办法获取系统的静态输入与输出之间关系曲线称为(标定曲线)。 8.用频率响应法测定系统的动态特性参数时,通常采用的输入信号是(正弦信号)。 9.传感器的组成部分中,直接感受被测量的是(敏感元件)。 n ωξd ωmax M

电气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电气测试技术 实 验 指 导 书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机械电子系电气工程教研室 二00六年十月

实验台组成及技术指标 CSY2000系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由主控台、三源板(温度源、转动源、振动源)、15个(基本型)传感器和相应的实验模板、数据采集卡及处理软件、实验台桌六部分组成。 1、主控台部分:提供高稳定的±15V、+5V、±2V~±1OV可调、+2V~+24V可调四种直流稳压电源;主控台面板上还装有电压、频率、转速的3位半数显表。音频信号源(音频振荡器)0.4KHz~10KHz可调);低频信号源(低频振荡器)1Hz~3OHz(可调);气压源0~15kpa可调;高精度温度控制仪表(控制精度±0.5℃);RS232计算机串行接口;流量计。 2、三源板:装有振动台1Hz~3OHz(可调);旋转源0~2400转/分(可调);加热源<200℃(可调)。 3、传感器:基本型传感器包括: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扩散硅压力传感器、差动变压器、电容式传感器、霍尔式位移传感器、霍尔式转速传感器、磁电转速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光纤位移传感器、光电转速传感器、集成温度传感器、K型热电偶、E型热电偶、Pt10O 铂电阻,共十五个。 4、实验模块部分:普通型有应变式、压力、差动变压器、电容式、霍尔式、压电式、电涡流、光纤位移、温度、移相/相敏检波/滤波十个模块。 5、数据采集卡及处理软件:数据采集卡采用12位A/D转换、采样速度1500点/秒,采样速度可以选择,既可单采样亦能连续采样。标准RS-232接口,与计算机串行工作。提供的处理软件有良好的计算机显示界面,可以进行实验项目选择与编辑,数据采集,特性曲线的分析、比较、文件存取、打印等。 6、实验台桌尺寸为160O×8OO×280(mm),实验台桌上预留计算机及示波器安放位置。 注意事项: 1、迭插式接线应尽量避免拉扯,以防折断。 2、注意不要将从各电源、信号发生器引出的线对地(⊥)短路。 3、梁的振幅不要过大,以免引起损坏。 4、各处理电路虽有短路保护,但避免长时间短路。 5、最好为本仪器配备一台超低频双线示波器,最高频率≥1MHz,灵敏度不低于 2mV/cm。 6、 0.4~10KHZ信号发生器接低阻负载(小于100Ω),必须从L V接口引出。

现代测试技术复习试题

一、选择 1.把连续时间信号进行离散化时产生混迭的主要原因是( ) a.记录时间太长; b.采样时间间隔太宽; c.记录时间太短; d. 采样时间间隔太窄 2.下述参量的测量属于间接测量法的是( ) a.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 b.用弹簧秤称物体重量; c.声级计测声强级; d.线圈靶测速 3.磁感应测速传感器中的速度线圈之所以用两个线圈串联而成,其作用主要为( ) a.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及改善线性; b. 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及改善频响特性; c.改善传感器的频响特性及补偿永久磁铁在线圈铁心垂直方向上的微小跳动对感应电动势的影响; d.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及补偿永久磁铁在线圈铁心垂直方向上的微小跳动对感应电动势的影响; 4.表示随机信号中动态分量的统计常数是( ) a.均方值; b.均值; c.均方差; d.概率密度函数 5.半导体应变片是根据( )原理工作的。 a.电阻应变效应; b.压电效应; c.热阻效应; d.压阻效应 6.压电式加速度计测量系统的工作频率下限取决于( ) a.压电测压传感器的力学系统的频率特性; b.压电晶体的电路特性; c.测量电路的时间常数; d.放大器的时间常数τ 7.二阶系统中引入合适的阻尼率的目的是( ) a.使得系统输出值稳定; b.使系统不共振; c.获得较好的幅频、相频特性; d.获得好的灵敏度 8.带通滤波器所起的作用是只允许( )通过。 a.低频信号; b.高频信号; c.某一频带的信号; d.所有频率分量信号 9.压电加速度测量系统的工作频率下限取决于( ) a.加速度力学系统的频率特性; b. 压电晶体的电路特性; c. 测量电路的时间常数 10. 自相关函数是一个( )函数 a.奇函数; b.偶函数; c.非奇非偶函数; d. 三角函数 11.在光作用下,使物体的内部产生定向电动势的现象,称( )效应。 a.内光电; b.外光电; c.热电; d.阻挡层光电 12.( )传感器是根据敏感元件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质变化而工作的。 a.差动变压器式; b.变间隙电容式; c.变阻器式; d. 电压式 13.半导体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系数α可用下式( )表示(已知半导体热敏电阻与温度系数关系可用T B Ae R =描述) a.α=dT R dR ;b. α=2T B ;c. α=2T A ;d. α=00111ln ln T T R R --(R 1,R 0分别是温度T 1,T 0时的电阻值) 14.如果一信号的自相关函数R x (τ)是一定周期性不衰减,则说明该信号( ) a.均值不为0; b.含周期分量; c.是各态历经的 ; d.是各态不历经的 15.用方程法求解回归直线时,误差最小的方法是( )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资料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资料(总6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第一章 by YYZ 都是老师上课给的应该全都有了。 1.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精确度把被测量(主要是非电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 关系、便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主要是电量)的测量装置。 2.传感器的组成:信号从敏感元件到转换元件转换电路。 3.敏感元件:它是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某一物理 量的元件。 4.转换元件:敏感元件的输出就是它的输入,它把输入转换成为电路参数。 5.转换电路:将电路参数接入转换电路,便可转换为电量输出。 6.误差的分类:系统误差(测量设备的缺陷),随机误差(满足正态分 布),粗大误差。 7.系统误差: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 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材料、零部件及工艺的缺陷,标准测量值,仪器刻度的标准,温度,压力会引起系统误差。 8.随机误差: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的变化方式的误差。仪表中的转动部 件的间隙和摩擦,连接件的弹性形变可引起随机误差,随机误具有随机变量的一切特点。 9.粗大误差:超出规定条件下的预期的误差。粗大误差明显歪曲测量结果, 应该舍去不用。 10.精度:反映测量结果与真值接近度的值。 11.精度可分为准确度、精密度、精确度。 12.准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的影响程度。 13.精密度:反映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影响程度。 14.精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综合的影响程度,其定量特 征可以用测量的不确定度(或极限误差)表示。 15.精密度高的准确度不一定高,准确度高的精密度不一定高,但精确度高, 则精密度和准确度都高。

光电检测技术介绍

?(一)检测 一、检测是通过一定的物理方式,分辨出被测参数量病归属到某一范围带,以此来 判别被测参数是否合格或参数量是否存在。测量时将被测的未知量与同性质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确定被测量队标准量的倍数,并通过数字表示出这个倍数的过程。 在自动化和检测领域,检测的任务不仅是对成品或半成品的检验和测量,而且为了检查、监督和控制某个生产过程或运动对象使之处于人们选定的最佳状况,需要随时检测和测量各种参量的大小和变化等情况。这种对生产过程和运动对象实时检测和测量的技术又称为工程检测技术。 测量有两种方式:即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是对被测量进行测量时,对以表读数不经任何运算,直接的出被测量的数值,如: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用万用表测量电压 间接测量是测量几个与被测量有关的物理量,通过函数关系是计算出被测量的数值。 如:功率P与电压V和电流I有关,即P=VI,通过测量到的电压和电流,计算出功率。 直接测量简单、方便,在实际中使用较多;但在无法采用直接测量方式、直接测量不方便或直接测量误差大等情况下,可采用间接测量方式。 光电传感器与敏感器的概念 传感器的作用是将非电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得电量输出,它本质上是非电量系统与电量系统之间的接口。在检测和控制过程中,传感器是必不可少的转换器件。 从能量角度出发,可将传感器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能量控制型传感器,也称有源传感器;另一类是能量转换传感器,也称无源传感器。能量控制型传感器是指传感器将被测量的变换转换成电参数(如电阻、电容)的变化,传感器需外加激励电源,才可将被测量参数的变化转换成电压、电流的变化。而能量转换型传感器可直接将被测量的变化转换成电压、电流的变化,不需外加激励源。 在很多情况下,所需要测量的非电量并不是传感器所能转换的那种非电量,这就需要在传感器前面加一个能够把被测非电量转换为该传感器能够接收和转换的非电量的装置或器件。这种能够被测非电量转换为可用电量的元器件或装置成为敏感器。例如用电阻应变片测量电压时,就需要将应变片粘贴到售压力的弹性原件上,弹性原件将压力转换为应变力,应变片再将应变力转换为电阻的变化。这里应变片便是传感器,而弹性原件便是敏感器。敏感器和传感器随然都可对被测非电量进行转换,但敏感器是把被测量转换为可用非电量,而传感器是把被测非电量转换为电量。 二、光电传感器是基于光电效应,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一种传感器,广泛应用 于自动控制、宇航和广播电视等各个领域。 光电传感器主要噢有光电二极管、光电晶体管、光敏电阻Cds、光电耦合器、继承光电传感器、光电池和图像传感器等。主要种类表如下图所示。实际应用时,要选择适宜的传感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大致的选用原则是:高速的光电检测电路、宽范围照度的照度计、超高速的激光传感器宜选用光电二极管;几千赫兹的简单脉冲光电传感器、

测试技术复习资料

测试技术复习资料200题 第1章绪论 一、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测试的含义 识记:测试的基本概念; 测量的定义; 试验的含义。 领会:直接比较法和间接比较法的基本概念; 测量和测试的概念及区别。 2. 测试基本原理及过程 识记:电测法的基本概念; 电测法的优点。 领会:典型非电量电测法测量的工作过程; 信号检测与信号处理的相互关系。 3. 测试技术的典型应用 领会:测试技术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典型应用。 4.测试技术的发展动态 识记:物理性(物性型)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智能化传感器的组成。 领会:计算机技术对测试技术发展的作用。 二、本章重点、难点 典型非电量电测法测量的工作过程; 信号检测与信号处理的作用。 三、复习题 (一)填空 1.按传感器能量传递方式分类,属于能量转换型的传感器是(压电式传感器)。2.压电式传感器属于(能量转换型传感器)。 3.利用光电效应的传感器属于(物性型)。 4.电参量式传感器又称为(能量控制型)传感器。 5.传感器开发有两方面的发展趋势:物理型传感器、(集成化和智能化)传感器的开发。 (二)名词解释 (三)简答题 1.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在不断提高灵敏度、精确度和可靠性的基础上,向小

型化、非接触化、多功能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2.简述测试的过程和泛指的两个方面技术。 答:测试就是对信号的获取、加工、处理、显示记录及分析的过程。测试泛指测量和试验两个方面的技术,是具有试验性质的测量,是测量和试验的综合。测试是主动的、涉及过程动态的、系统记录与分析的操作,并通过对被研究对象的试验数据作为重要依据。 第2章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一、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测试系统基本概念 识记:测试系统的概念; 理想测试系统的特性:迭加性、比例特性、微分特性、积分特性 和频率不变性。 领会:测试系统组成的基本概念; 测试系统的输入、输出与测试系统的特性关系。 2. 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 识记:测试系统静态特性的定义; 测试系统的静态传递方程; 测试系统静态特性的主要定量指标: 精确度、灵敏度、非线性度、回程误差、重复性、分辨率、漂移、死区; 测试系统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的定义。 领会: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中误差的概念; 按不同分类方法对误差进行分类; 表述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的概念和区别; 表述精确度、精密度、准确度的概念和区别; 表述灵敏度和灵敏度漂移的概念; 表述系统灵敏度与系统的量程及固有频率的关系。 3. 测试系统的动态特性 识记:测试系统动态特性的定义; 系统传递函数的定义; 系统频率特性的概念; 系统幅频特性的概念; 系统相频特性的概念; 一阶、二阶测试系统频率特性的表达式; ω、系统阻尼率ξ、系统动态特性参数:系统无阻尼固有频率 n

岩土工程测试与检测技术复习资料

岩土工程测试与检测技术 名词解释6?4分=24分 简答(基本概念、方法)7?6分=42分 计算与论述 4个 34分 §1概念、系统选型精度高量程低,如何选择仪器 测试技术基本概念(线性度、灵敏度) 压电式、正弦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稳定性、误差等选测试方法 §2 传感器:相关概念、分类、命名了解 (压电式如何标定、如何采用措施消除误差 正弦式原理(土压力计典型代表、相应计算) 正弦式基本概念及计算 §3 声波测试、声发射(课件) 声波测试基本原理 纵、横波概念、计算方法、 测桩完整性、裂缝测试等测试方法 新测裂缝测试反象 在岩体中测试应用:完整性指标凯瑟效应 §4载荷试验:静载荷试验(及基本原理) 拐点——判断桩的极限荷载 加载方法:终止加载的判断 判桩的极限荷载——拐点 承载力特征值与极限荷载的确定(曲线拐点) 桩基础检测、多根桩——求平均值——误差系数(<,均值——特征荷载;>,——查表修正)动测:应力波反射法曲线判定桩体缺陷的位置——计算 §5现场检测的常用特殊方法 边坡、 基坑、的安全监测监测: 地下洞室(多点位移计、收敛观测) 监测内容:{锚杆检测、地表变形——大地水准测量、水平监测——原理、方法(基坑顶部、坑底) 项目选取 沉降观测、大地水准测量 深层水平位移的方法、原理了解 垂直监测 水平监测 测试系统元件的选取(参数) 锚杆无损检测 第一、二章测试技术基础知识、传感器 1.检测的基本概念: (1)检测与测量:检测是意义更为广泛的测量;测量是以确定被测对象的属性和量值为目的的全部操作。 (2)检测技术:包含测量和信号检测极为重要。

(3)测试系统的原理结构:被测对象的被测量传感器数据传输环节数据处理环节数据显示环节。 (4) 测量系统:由传感器(一次仪表)、中间变换和测量电路(二次仪表) 组成。 (5)显示和记录系统:它是将信号及其变化过程显示或记录(或存储)下来,是测试系统的输出环节。 2.传感器:指能感受规定的物理量,并按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入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3.组成:敏感元件、转换元件、测试电器 参数:a灵敏度:单位被测量引起的仪器输出值的变化。 b线性度:标定曲线与理想直线的接近程度。 c迟滞性:指输入逐渐增加到某一值与输入逐渐减小到同一输入值时的输出值不相等。(百科:指一系统的状态(主要多为物理系统),不仅与当下系统的输入有关,更会因其过去输入过程之路径不同,而有不同的结果。) d分辨率:指传感器可感受到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的能力。 4.传感器的分类:(1)按变换原理分类:电阻式、电容式、压电式、钢弦式、光电式等;(2)按被测物理量分类: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 5.传感器的命名: 6.(1)传感器的全称由“主题词+四级修饰语”组成。 7.一级修饰语——被测量(位移、压力、速度) 8.二级修饰语——转换原理(应变式、电阻式、电容式、压电式、钢弦式、光电式) 9.三级修饰语——特征描述(指务须强调的传感器结构、性能、材料特征及敏感元件等) 10.四级修饰语——主要的技术指标(如,量程、精度、灵敏度等) 11.(2)使用场合不同修饰语排序亦不同 12.a在有关传感器的统计表、图书检索及计算机文字处理等场合,命名顺序为正序“主题词+一级修饰语+二级修饰语+三级修饰语+四级修饰语”;(例,传感器、位移、应变式、100mm) 13.b在技术文件、产品说明书、学术论文、教材、书刊等的陈述句中,传感器名称采用反序为“四级修饰语+三级修饰语+二级修饰语+一级修饰语+主题词”(例,100mm应变计式位移传感器) 14.压电式传感器:是基于压电效应的传感器,其敏感材料由压电材料制成。原理:压电材料受力后表面产生电荷,电荷经电荷放大器和测量电路放大和变换阻抗后就成为正比于所受外力的电量输出,从而达到检测目的装置。 15.优点是频带宽、灵敏度高、信噪比高、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和重量轻等。缺点是某些压电材料需要防潮措施,而且输出的直流响应差,需要采用高输入阻抗电路或电荷放大器来克服这一缺陷。 16.压电效应:指某些物质,当沿着一定方向对其加力而使其变形时,在一定表面上将产生电荷,当外力去掉后,又重新回到不带电状态的现象。 17.振弦式(钢弦式)传感器:敏感元件为一根金属丝弦。原理:将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受力部件连接固定,利用钢弦的自振频率与钢弦所受到的外加张力关系式测得各种物理量。 18.优点:结构简单可靠,传感器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调试非常方便,且钢弦经过热处理后蠕变极小,零点稳定。 19.计算:书P15(2-12、2-13) 20.传感器的标定(率定): 21.(1)定义:是利用精度高一级的标准器具对传感器进行定度的过程,从而确定其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也确定不同使用条件下的误差关系。 22.(2)标定原因:由于传感器在制造上的误差,即使仪器相同,其输出特性曲线也不尽相同。尽管传感器在出厂前都作了标定,但传感器在运输、使用等过程中,内部元件和结构因外部环境影响和内部因素的变化,其输出特性也会有所变化,因此,必须在使用前或定期进行标定。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复习大纲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复习大纲 第一章绪论 测试的含义;信息与信号的区别与联系;测试工作的目的; 测量的基本方法: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直接比较法与间接比较法(理解); 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 非电量电测法中测试系统的三部分组成及测量装置的三部分(三级)构成。第二章信号的分类与频谱分析 信号的分类与描述: 全部,其中特别注意一般周期信号与准周期信号的区分,能量有限信号和功率有限信号的区分以及描述信号的域。 周期信号与离散频谱: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的三角函数展开式;周期函数的奇偶特性; 周期信号的频谱特点;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的复指数函数展开式; 两种展开形式中幅值的关系;周期信号强度的常见表示。 瞬态信号与连续频谱: 傅里叶变换的几种主要特性:奇偶虚实性;线性叠加性;对称互易性; 时间尺度改变特性以及时移、频移特性; 单位脉冲函数δ(t)的筛选与卷积特性及其频谱。 课后习题: 2-1到2-6,2-9到2-12 第三章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系统的输入/输出与系统特性: 理想测试系统输入与输出应具有的关系; 线性时不变系统具有的主要性质。 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 灵敏度,非线性度,回程误差。(三个都要掌握) 系统的动态特性: 传递函数,频率响应函数,权函数。(重点把握频率响应函数,尤其 注意三种函数描述系统动态特性的不同);测试系统的串并联。

系统动态测试不失真的频率响应特性: 系统动态测试不失真的条件。 一阶系统频率响应特性: 其传递函数与频响函数;其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以及时间常数τ的大小与测试系统快速性的关系。 测试系统的常见技术性能指标: 精确度、精密度、准确度以及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特 别注意三种误差) 课后习题: 3-1到3-9,3-11到3-14,3-19到3-21 第四章常用传感器 概述: 传感器一般有两种元件组成及在非电量电测法中的两个作用; 按能量传递方式的分类。 电阻传感器: 应变片的原理;金属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的优缺点; 热敏电阻的三种类型;光敏电阻有无光照时电阻的特点。 电容传感器: 电容传感器的变换原理,三种分类及特点(介质变化型不要求)。 电感传感器: 按转换方式的分类; 间隙变化型和面积变化型可变磁阻式以及螺线管型与差动型电感传 感器的特点;涡流式传感器的转换原理及两种类型,其应用。 课后习题: 4-2,4-3 第五章信号变换及调理 电桥(重点掌握): 电桥的分类;电桥的平衡条件(直流和交流); 直流电桥的三种连接结构及灵敏度;直流电桥的误差、补偿与干扰。 调制与解调: 调制的三个种类;调幅的原理及载波频率与调制波最高频率的关系; 电桥既是调幅器又是乘法器;调幅波的三种常用解调方法。

最新能源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复习资料

1、热电偶测温的原理、基本定律及应用、热电偶测温冷端温度补偿方法 (温差电动势可以忽略不计,在热电偶回路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接触电动势) 热电偶回路的热电动势只与组成热电偶的材料及两端接点的温度有关;与热电偶的长度、粗细、形状无关。导体材料确定后,热电动势的大小只与热电偶两端的温度有关,而且是T的单值函数,这就是利用热电偶测温的基本原理。 (1) 均质导体定律 如果热电偶回路中的两个热电极材料相同,无论两接点的温度如何,热电动势均为零;反之,如果有热电动势产生,两个热电极的材料则一定是不同的。根据这一定律,可以检验两个热电极材料的成分是否相同(称为同名极检验法),也可以检查热电极材料的均匀性。 (2) 中间导体定律 在热电偶回路中接入第三种导体C,只要第三种导体的两接点温度相同,则回路中总的热电动势不变。 (3) 标准电极定律

如果两种导体分别与第三种导体组成的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动势已知,则由这两种导体组成的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动势也就可知。为分度表的制作提供理论基础 (4) 中间温度定律 热电偶在两接点温度分别为T、T0时的热电动势等于该热电偶在接点温度分别为T、Tn和接点温度分别为Tn、T0时的相应热电动势的代数和。为分度表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由于热电偶产生的电势与两端温度有关,只有将冷端温度保持恒定才能使热电势正确反映热端的被测温度。由于有时很难保证冷端温度在恒定0℃,故常采取一些冷端补偿措施。 1.冷端恒温法 (1) 冰点槽法 (2) 其它恒温器 2.补偿导线法:将冷端延伸到温度恒定的场所 3.计算修正法 4.电桥补偿法

5.显示仪表零位调整法 6.软件处理法 2、霍耳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点 原理:半导体薄片置于磁感应强度为B 的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薄片,当有电流I 流过薄片时,在垂直 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将产生电动势EH,这种现象称为霍尔效应。作用在半导体薄片上的磁场强度B越 强,霍尔电势也就越高。霍尔电势用下式表示: 特点: 1、为提高灵敏度, 霍尔元件常制成薄片形状。 2、要求霍尔片材料有较大的电阻率和载流子迁移率。 3、只有半导体材料适于制造霍尔片。 4、霍尔集成电路可分为线性型和开关型两大类。 5、霍尔传感器广泛用于电磁测量、压力、加速度、振动等方面的测量。

光电检测技术英文

英文原文 1.5 Experimental Setup Due to the many concepts and variations involved in performing the experiments in this project and also because of their introductory nature, Project 1 will very likely be the most time consuming project in this kit. This project may require as much as 9 hours to complete. We recommend that you perform the experiments in two or more laboratory sessions. For example, power and astigmatic distance characteristics may be examined in the first session and the last two experiments (frequency and amplitude characteristics) may be performed in the second session. A Note of Caution All of the above comments refer to single-mode operation of the laser which is a very fragile device with respect to reflections and operating point. One must ensure that before performing measurements the laser is indeed operating single-mode. This can be realized if a single, broad fringe pattern is obtained or equivalently a good sinusoidal output is obtained from the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as the path imbalance is scanned. If this is not the case, the laser is probably operating multimode and its current should be adjusted. If single-mode operation cannot be achieved by adjusting the current, then reflections may be driving the laser multimode, in which case the setup should be adjusted to minimize reflections. If still not operating single-mode, the laser diode may have been damaged and may need to be replaced. Warning The lasers provided in this project kit emit invisible radiation that can damage the human eye. It is essential that you avoid direct eye exposure to the laser beam. We recommend the use of protective eyewear designed for use at the laser wavelength of 780 nm. Read the Safety sections in the Laser Diode Driver Operating Manual and in the laser diode section of Component Handling and Assembly (Appendix A) before proceeding. 1.5.1 Semiconductor Diode Laser Power Characteristics 1.Assemble the laser mount assembly (LMA-I) and connect the laser to its power supply. We will first collimate the light beam. Connect the laser beam to a video monitor and image the laser beam on a white sheet of paper held about two to te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