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生态养殖与加工项目立项申请书

目录

第一章概论 ---------------------------------------------------1

一、项目简介------------------------------------------------------- 1

二、项目概述 ------------------------------------------------------ 1

三、项目优势 ------------------------------------------------------ 3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6

一、有利于环保建设 ------------------------------------------------- 6

二、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的必要性 ------------------------------------- 7

三、提高、改善人民饮食质量的必要性 --------------------------------- 8

四、有助于推动农民增产、增收 --------------------------------------- 9 第三章市场分析 ---------------------------------------------------9

一、蚯蚓粪肥的运用与性能分析 --------------------------------------- 9

二、产品市场分析 -------------------------------------------------- 16 第四章蚯蚓生态养殖加工与措施 ------------------------------------ 19

一、分期饲养 ------------------------------------------------------ 19

二、薄饲勤除 ------------------------------------------------------ 19

三、轮换更新 ------------------------------------------------------ 19

四、养殖管理 ------------------------------------------------------ 20

五、养殖密度的控制 ------------------------------------------------ 20

六、蚯蚓的加工技术------------------------------------------------ 21 第五章项目实施方案 ---------------------------------------------- 21 第六章投资概算 -------------------------------------------------- 22 第七章效益分析 -------------------------------------------------- 23

一、济效益分析 --------------------------------------------------- 23

二、社会效益分析 ------------------------------------------------- 24 第八章可行性研究结论 ------------------------------------------- 25

第一章概论

一、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

蚯蚓生态养殖与加工

2、项目建设单位

3、项目建设地点

某某县

4、项目协作单位

某某省农科院某某农业大学

5、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6、项目建设规模

项目占地100亩

二、项目概述

本项目是在全国、全省各地、各级政府积极提倡环境保护,大力支持绿色有机生态农业发展,而省内,尤其是某某地区缺少

城市生活垃圾生态处理手段,缺乏绿色有机生态农业领军企业的环境下提出的。其项目核心内容在于建立一个技术水平领先、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明显、生态效益良好的绿色、有机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基地,为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生态农业产业化提供一个值得借鉴的蓝本。

“蚯蚓生态养殖加工示范基地”的运作框架是一个以蚯蚓养殖加工为先导、以生态立体种养为核心、以先进的生产技术为动力、以高效的集中管理为基础、以多种项目协同运作为支撑的经营结构。简单而言,就是利用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负担的城市生活垃圾养殖蚯蚓,蚓粪用以蔬菜种植的有机肥料、蚯蚓用作养殖的高蛋白饲料。再结合先进的生物、物理防治技术,配以合理的农作物套种及现代化的农产品加工,形成一个成本低、效益高、品质优的农业生产模式。而先进的科学技术又保证了这一生产模式的有效实施及产品品种的优良与高效。同时高效的集中管理手段又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本项目宗旨在于建立起一个蚯蚓生态养殖与加工及绿色有机生态农业的示范平台,带动一批我省,尤其是某某周边地区的中小型绿色、有机农业企业,带领农民建设以环保、绿色、有机为标准,以品牌战略为起点,以环境保护为中心的环保农业体系,最终达到促进环保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我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手段及农业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丰富人民群众的餐桌,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饮食质量,带领农民增产

增收的目的。

三、项目优势

1、地理优势

本项目建设地某某县自古就是南来北往、东进西出的交通要道。105、316、320三条国道、温厚高速以及规划中的京福高速交汇某某县,京九、浙赣、向乐、皖赣等铁路穿越县境,处在京福、赣粤和九景、沪瑞高速公路 "天"字型构架的核心部位。境内有全国第二、江南第一的向塘铁路货运编组站;穿县而过的赣江是某某连接黄金水道--长江的重要航道;距昌北国际机场仅30公里。某某市每天均产生数以千吨计的生活垃圾亟待处理,以往一直采用填埋、焚烧等处理方式,既浪费资源又造成污染,急需开辟一种新的处理方法以有效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项目区紧靠某某,项目的建设为某某市生活垃圾的处理供了一个良好的示范平台。与此同时,交通便捷,运输成本低廉,近边无工业污染源。环境质量优良、土地肥沃、地势平坦集中连片、水资源充足、有良好的排灌系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是绿色、环保,有机食品生产的理想地域。

2、项目选项优势

蚯蚓能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还可以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使板结贫瘠土壤变成疏松多孔,通气透水,保墒肥沃而能促进作物根系生长的高产土块。这样,就可以免耕或少耕,又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做到节省劳力,节约能源和增加产量。

蚯蚓喂养的猪、鸡、鸭和鱼,长得快,味道又鲜美,主要原因是蚯蚓蛋白质多,而且容易被畜、禽和鱼消化与吸收,很合他们的口味。畜禽和鱼均喜欢吃混有新鲜蚯蚓的饲料,混合的用量要根据畜、禽和鱼的种类以及个体的大小而定,以占饲料总重量的5%左右较好,但有时可多达40--50%。用这种混合饲料喂养幼小的畜、禽或鱼苗,效果特别好,它们吃了蚯蚓以后生长快,色泽光洁,发育健壮,不生病或少生病,还减少死亡。

蚯蚓在处理城市的生活垃圾和商业垃圾方面,也能起很大的作用,例如加拿大在1970年建立了一个蚯蚓养殖厂,至今已十多年,目前每星期可以处理约75吨的垃圾。北美也有一个蚯蚓养殖厂,可以处理100万人口的城市生活垃圾和商业垃圾。用蚯蚓处理垃圾,不仅可以节约由于烧毁垃圾所要耗费的能源,而且经过蚯蚓处理过的垃圾还可以作为农田的肥料,用来增产农作物。

而且,蚯蚓蛋白的游离氨基酸在食品工业中用途也很大。

3、技术、管理优势

本项目除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地理优势之外,在技术保障上同样具有十分完备的支持体系。

公司先后与某某农业大学、某某农科院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并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生态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

生导师戈峰合作,争取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服务者,金地农业一直想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做点什么。金地农业最大愿忘就是让“蚯蚓”进军奥运会。与此同时公司十分重视技术与人才的引进。重金礼聘了一批国内国际著名专家学者组建公司技术指导团,负责环保生态有机农业的技术指导与攻关,并主持新品种、新产品的研发工作。

另一方面公司还在已经具备了一支中级技术队伍的情况下,注重对普通工作人员及农业工人的技术培训。定期与不定期的请专家现场授课,对蚯蚓生产加工及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病虫害的防治、合理施肥、及日照、温度、湿度控制等方面进行系统讲解和现场指导。所有员工必须经专业技能测试。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如今公司通过培训,已拥有一批会管理,懂经营、有技术专长的综合型人才。建立起了一支,以高级技术人员为主导,以中级技术人员为骨干,以一般技术人员为基础的科研生产技术队伍。为项目的成功运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为今后在全省及至全国范围内推广本项目的科学经营模式储备人才。

公司总经理应文波先生有着多年成功经营企业的经历,为公司的经营管理提供了一整套先进的管理技巧和管理机制构架。

在这套管理机制的构架内,是一批年轻的高学历、有经验的中级管理人员,为公司提供承上启下的管理服务。在他们当中普遍具有较高学历和企业管理经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来自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外资企业管理人员。他们的文化素质与企业管理

经验保证了公司管理构架的顺利执行。使公司的管理形成一个以制度管理为主体,以人性化管理为辅助,与外企管理经验相结合的经营管理体系。为项目的实施与运作提供了严谨、可靠的管理保障。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环保建设

蚯蚓的生态养殖加工对于城市及乡村的环境保护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在我国,由于保护土地意识谈溥和不合理使用化肥,导致土地板结,肥力下降,沙漠化及盐碱化,化学肥料用量连年增加而产量却逐年下降。另一方面,大量的城市生活垃圾已使我们的生活环境不堪重负城市垃圾的处理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课题。本项目以蚯蚓养殖加工为先导,利用城市垃圾养殖蚯蚓生产优质的有机肥料和高蛋白饲料、以生态立体种养为核心,利用养殖蚯蚓生产的优质有机肥料和高蛋白饲料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从而有效地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蚯蚓可大量吞食垃圾中的有机物,如饭菜、纸张等。一个3口之家一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几千条成年蚯蚓可将其全部“消耗”。蚯蚓吃垃圾的同时会产生无味、无害、高效的多功能生物肥料。蚓肥用于花卉,可明显延长花期,使花更鲜艳;用于果蔬生产,不仅可提高产量,而且可提高品质和贮藏时间。

这并非突发奇想,澳大利亚人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就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160万条蚯蚓曾为奥运村的垃圾处理

立下了汗马功劳。悉尼还动用数千万条蚯蚓清除全城垃圾,再将垃圾转化为高质量的肥料。戈峰博士说,美国1982年建立的一个蚯蚓养殖厂,可处理100万城市人口的城市生活垃圾;加拿大1985年建立的一个蚯蚓饲养厂,每周可处理75万吨城市垃圾;日本的许多家庭都利用蚯蚓来消灭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

在国内,对适宜处理生活垃圾的蚯蚓种“太平2号”的全面研究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对其生态习性、养殖技术、综合利用积累了大量资料。同时至少有三家部级直属研究单位,对蚯蚓处理生活垃圾进行过系统研究,一些成果已经经过国家鉴定验收。

壤中保留短暂,许多都会随着土壤中的水份流失,真正被植物根系吸收的只是有限的一部分。化肥长期使用破坏了土壤微生物的生态环境。遏制了有益于植物生长的微生物和细菌活动。同时,这些合成的化学物质或多或少地被土壤中的植物所吸收。化肥和在农场和花园中使用的杀虫剂成为了我们当今农业中造成水污染的首要大敌。而大量有益的细菌和微生物通过蚯蚓正常的消化过程被大量地吸附在蚓粪上。这些微生物和细菌帮助营养元素同植物根系的健康结合并为它们提供最适合生长的氧份。

是蚯蚓人工养殖能否取得高产的关键。传统的“几世同堂”混养法,由于在采收利用上无法分别大小:超过最佳收获期的成蚓,来不及采收,浪费饵料和养殖设备;未到最佳收获期的幼蚓,采收了则降低产量,人工分拣又增加劳动强度。人工养殖时,须建立专门的种蚓池与生产蚓池。

二、薄饲勤除

成蚓每月投料两次,除蚓粪、取蚓茧或倒翻饲育床三四次,每次给料厚度为15厘米至20厘米,始终保持饵料新鲜透气,创造蚯蚓最佳生态环境。适时采收在以往的资料中,介绍年收获蚯蚓3次至5次。但在生产中发现,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利用蚯蚓生长繁殖的优势期(性成熟前后,以蚓体出现环节为标志)实行短期(一般以1个月为宜)高密度养殖,而又增加采收次数,及时调节和降低种群密度,保持生长量和采收量的动态平衡,是夺取蚯蚓高产的关键。三、轮换更新

通过种蚓的不断更新和养殖床的周期轮换,不仅保证了种群的旺盛,而且也避免了在同一床位长期养殖同一蚓群而形成的种群自然衰退。种蚓宜每三四月更新一次。

四、养殖管理

蚯蚓养殖分种蚓、蚓茧孵化、前期幼蚓、后期幼蚓和成蚓等几个时期。不同时期的管理要求如下:

1、种蚓管理。养殖密度宜控制在每平方米2公斤至2.5公斤或每平方米1万条至1.5万条,每隔六七天清除一次蚓粪,采收的蚓茧投入孵化床保湿孵化,同时翻倒种蚓床,用侧投法补料,以改善饲育床生态条件,以利繁殖。

2、孵化床的管理。孵化基厚度以10厘米至15厘米为宜,孵化基要保持碎细和湿润,每平方米可孵蚓茧5万至6万个,孵化基每月用铁叉松动一两次,以利通气与幼蚓成活。

3、前期幼蚓管理。待孵化基大部分粪化时,要及时除粪,用下投法补料并及时扩床,以降低幼蚓密度。

4、后期幼蚓和成蚓管理。后期幼蚓生长迅速,要增加除粪补料次数,用下投法补料并及时扩床养殖;当性成熟进入繁殖期后,要发挥蚯蚓生产和产茧优势,不失时机地降低养殖密度或及时采收利用,或取代旧的种蚓。

五、养殖密度的控制

蚯蚓养殖的最佳密度,以每平方米2.8公斤至3.1公斤或每平方米2万条为宜,在此范围内,投种少、产量高。前期幼蚓养殖密度可稍大于每平米3万条或每平方米2.5公斤;后期幼蚓至成蚓养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