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名词解释

植物名词解释
植物名词解释

1.蔷薇果(hip):假果(附果)一类,由杯状的花托和包含于其中

的瘦果组成,每一个蔷薇果上面具有细小的勾状毛。蔷薇果是蔷薇属的典型特征。

2.聚药雄蕊(synantherous stamen):植物的花中有雄蕊多枚,花丝

基部分离,而花药聚合为一体。

3.二强雄蕊(Didynamous):被子植物花中雄蕊存在的一种形式。

植物的花有雄蕊4枚,其中2枚较长,2枚较短,这种现象称二强雄蕊。

4.四强雄蕊(Tetradynamous stamen):具有四枚长雄蕊和两枚短雌

蕊,如大多数十字花科植物。

5.单体雄蕊(monadelphous):植物的一朵花内有雄蕊多枚,花药完全

分离,而花丝彼此连结成筒状,包围在雌蕊外面。这样的雄蕊称为单体雄蕊。以锦葵科的一些种类为代表。

6.聚合果(multiple fruit):聚合果是果实的一种也称作聚

心皮果,指单一果实由两个或多个心皮及茎轴发育而成。在一朵花内有多枚离生的雌蕊(心皮),每一枚雌蕊形成一个小单果,许多小单果聚生在同一花托上所形成的果实。如草莓、毛莨等的果实。

7.聚花果(Collective Fruits):又称花序果、复果(multiple

fruit),由一个花序上所有的花,包括花序轴共同发育而成。

8.颖果(caryopsis):禾草特有的含一粒种子的乾果,果皮与种

皮结合,不用特殊的碾磨加工方法极难分开。见於除荞麦外的所有谷类植物。

9.角果(silicle):由2心皮的复雌蕊发育而成,侧膜胎座,子房

常因假隔膜分成2室,果实成熟后多沿2条腹缝线自下而上地开裂。角果有的细长,称长角果(silique),如油菜、甘蓝、桂竹香等的果实;有的角果呈三角形,圆球形,称短角果(silicle),如荠菜、独行菜等的果实。但长角果有不开裂的,如萝卜的果实。角果为十字花科植物所特有。

10.合蕊柱(columna):主要为兰科(Orchidaceae)植物花中的雌蕊

和雄蕊花柱及柱头愈合所成的器官,是兰科的特征之一。

11.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被子植物门的1纲。须根系,

叶脉常为平行脉,花叶基本上为3数,绝大多数为草本,极少数为木本,维管束分散,种子以具1枚子叶为特征。

12.双子叶植物(Dicotyledoneae):种子体内有两片子叶,直根系,

叶脉网状;花的各部为五数

13.葇荑花序(catkin):似穗状花序,花轴下垂,较软,其上着生

多数无柄或具短柄的单性花(雄花或雌花),花无花被或有花被,花序柔韧,下垂或直立,开花后常整个花序一起脱落。如杨、柳的花序;栎、榛等的雄花序。

14.壳斗(cupula):苞片聚集愈合而形成的碗状器官,通常包着

果实。指壳斗科植物坚果外面或下部呈杯状、碗状、盘状或球状的总苞

15.单体雄蕊(monodelphous stamen):植物的一朵花内有雄蕊多

枚,花药完全分离,而花丝彼此连结成筒状,包围在雌蕊外面。这

样的雄蕊称为单体雄蕊。

16.侧膜胎座(parietalplacenta):多心皮合生,子房1室,胚珠着生于

每一心皮的边缘,如黄瓜、紫花地丁、杨柳科。侧膜胎座的形成

可能源于多个张开心皮的边缘彼此联合。

17.胎生植物():一种叫红树的植物,种子成熟以后,既不脱离母树,

也不经过休眠,而是直接在果实里发芽,吸取母树里的养料,长

成一棵胎苗,然后才脱离母树独立生活。

18.蝶形花冠(papilionaceous corolla):由1枚旗瓣,2枚翼瓣和2

枚龙骨瓣等共5枚花瓣组成的花冠,称为蝶形花冠。见于豆科

植物

19.假蝶形花冠:假蝶形花冠和蝶形花冠的区别在于花瓣排列顺序

不同,假蝶形花冠为上升覆瓦状排列,具体来说就是旗瓣两边

都压着翼瓣,一片翼瓣另一边又被龙骨瓣压着,另一片翼瓣另

一边压着龙骨瓣。就是说除了一片翼瓣和一片旗瓣,其余花瓣

都是一侧压别人,另一侧被别人压。旗瓣最小,位于最内。

20.双悬果(cremocarp):是伞形科植物特有的果实,由2心皮合生

雌蕊发育而成,果实成熟后心皮分离成2个分果(Schizocarp),

双双悬挂在心皮柄(carpophorum)上端,JL、皮柄的基部与果梗

相连,每个分果内各含l粒种子,如当归、白英、前胡、小茴

香、蛇床子、隔山香、阿魏等。

21.肉穗花序(spadix):无限花序的一种。其基本结构与穗状花序

相似,但花轴是肥厚肉质的,其上生多数单性无柄小花,如玉

米、香蒲的雌花序,有的植物在肉穗花序外面包有一个大的苞

片,称为佛焰苞,如马蹄莲、半夏等。这类花序又可称佛焰花

序。

22.唇瓣(labellum):左右对称的花之花冠呈唇形者称唇形花冠。

其中占花冠主体的唇状部称为唇瓣。

23.系统发育(phylogeny):

定义1:指生物谱系的分支演化历史;可以指生命自起源后的整个发展演变历史;或指某一类群的形成发展历史。包括较高分类单元的起源和演化等。

定义2:一个或一群生物体的进化史,通常用进化树做图示。

定义3:(1)生物种族的发生、成长和演变的过程。(2)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及演变过程。

基本概念

系统发育(phylogeny)也称系统发展,是与个体发育相对而言的,它是指某一个类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大类群有大类群的发展史,小类群有小类群的发展史,从大的方面看,如果研究整个植物界的发生与发展,便称之为植物界的系统发育。同样,也可以研究某个门、纲、目、科、属的系统发育,甚至在一个包含较多种以下单位(亚种,变种)的种中,也存在种的系统发育问题。例如,在单子叶植物的菝葜科(Smilacaceae)中有各种类型的植物,有木本的、草本的,有直立

的、攀缘的,有单花序的、也有复合花序的等等。这些类群之间在进化上有何联系?哪个类群较为原始?哪个类群较为进化?对这类问题的探讨就是探讨各类群的系统发育。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但在种之下又有亚种、变种、变型,这说明在一个种的范围内,也有变化和发展,这就是种的系统发育。同样道理,纲、目、科、属,各个分类等级均有其系统发育

24.真花学说:以美国植物学家柏施及哈利尔,英国植物学家哈

钦松为代表的真花学说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由原始裸子植物

两性孢子叶球演化而来,因而设想被子植物是来自裸子植物中早已灭绝的本内苏铁目,特别是拟苏铁(Cycadeoidea),其孢子叶球上的苞片演变为花被,小孢子叶演变为雄蕊,大孢子叶演变为雌蕊(心皮),其孢子叶球轴则缩短为花轴。

25.双名法(binominal nomenclature):物种的正式名称必须由两个拉

丁词构成,属名在前,种名在后,后面还常常附有定名人的姓名和定名年代等信息。

26.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指的是在生物的生活史中,

产生孢子的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与产生配子的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27.花被:包括花萼与花冠。

花萼:为花朵最外层着生的片状物,通常绿色,每个片状物称为萼片,分离或联合。

花冠:为紧靠花萼内侧着生的片状物,每个片状物称为花瓣。

A.花冠有离瓣花冠与台瓣花冠之分。

1)离瓣花冠:即花瓣彼此分离的花冠。花瓣上部宽阔部分,称为瓣

片,下面狭窄部分,称为瓣爪。属于此种类型的花冠,从基数性划分有:三数性的花冠(如葱)、四数性的花冠(如菘兰)及五数性的花冠(如梅)。从形状上划分有:蝶形花冠(如槐)、距形花冠(如延胡索)及兰形花冠(如白及)。

2)合瓣花冠:即花瓣彼此联合的花冠。花瓣联合的下方狭窄部分称

为花冠管部,上方宽阔部分称为花冠舷部,花冠管部与花冠舷部交会处称为花冠喉部,而花冠舷部外侧未联合部分则称为花冠裂片。属于此种类型的花冠,除亦可从基数性进行划分外,主要是从外形上进行划分,这些花冠是:钟状花冠(如党参)、壶状或坛状花(如滇白珠树)、漏斗状花冠(如裂叶牵牛)、高脚碟状(如迎春花)、轮状或辐状花冠(如枸杞)、钉状花冠(如密蒙花)、管状花冠(如红花)、唇形花冠(如丹参)、有距唇形或假面状花冠(如金鱼草)、及舌形花冠(如蒲公英)。此外,既有花萼又有花冠的花称为重被花(如月季),仅有花萼或花冠的花称为单被花(如芫花),即无花萼又无花冠的则称为无被花(如杜仲)。

B.雄蕊的类型:

1)分生雄蕊:即雄蕊多数,彼此分离,长短相近(如桃)。

2)四强雄蕊:即雄蕊6枚,彼此分离,4枚较长,2枚较短(如油菜)。

3)二强雄蕊:即雄蕊4枚,彼此分离,2枚较长,2枚较短(如茺蔚)。

4)多体雄蕊:即雄蕊多数,于花丝下部彼此联合成多束(如金丝梅)。

5)二体雄蕊:即雄蕊10枚,于花丝下部9枚彼此联合,另1枚单独

存在,形成2束(如葛)。

6)单体雄蕊:即雄蕊多数,于花丝下部彼此联合成管状(如黄蜀葵)。

7)聚药雄蕊:即雄蕊5枚,于花药,甚至上部花丝彼此联合成管状

(如半边莲、旋覆花)。

C.花丝的着生:雄蕊花丝在药隔上的着生方式与位置有:

1)底着:即花丝着生在药隔基部(如莲)。

2)背着:即花丝着生在药隔近基部(如白花曼陀罗)。

3)丁着:即花丝着生在药隔中部(如石蒜)。

4)个着:即花丝着生在药隔顶部,花药叉开形如个字(如地黄)。

D.花药的开裂:雄蕊花药开裂的方式有:

1)孔裂:即花药顶部孔状开裂(如龙葵)。

2)瓣裂:即花药中部瓣状开裂,并能自动开启如盖(如豪猪刺)。

3)纵裂:即花药由上至下纵向开裂(如蒲草)。雌蕊的类型很多,

E.依心皮的联合状况划分有:

1)离生心皮雌蕊:即心皮2个以上,各自于边缘愈合成分离的雌蕊,

所成子房为单子房(如乌头)。

2)合生心皮雌蕊:即心皮2个以上,彼此愈合成1个合生的雌蕊,

所成子房为复子房(如藜芦、黄精、葱)。

F.依子房位置划分有:

1)子房上位:即雌蕊子房着生于凸出或平坦的花托上,而侧壁不与花

托愈合。由于花的其它部分的基部位于子房下面,所以又称为花下位(如白花曼陀罗)。

2)子房周(中)位:即雌蕊子房着生于凹陷的花托上,而侧壁不与花

托愈合。由于花的其它部分的基部位于子房四周,所以又称为花周位(如桃)。

3)子房下位:即雌蕊子房着生于凹陷的花托上,而侧壁与花托愈合。

由于花的其它部分的基部位于子房上面,所以又称为花上位(如丁香)。

G.依胎座的类型划分有:

1)边缘胎座:即心皮1枚,自行于边缘愈合成单室子房,胚珠着生于

子房内侧壁的腹线上(如扁豆)。

2)侧膜胎座:即心皮数枚,彼此于边缘愈合成单室子房,胚珠着生于

子房内侧壁的腹缝线上(如龙胆)。

3)中轴胎座:即心皮数枚,彼此愈合成多室子房,胚珠着生于子房的

中轴上(如白花曼陀多)。

4)中央胎座:即心皮数枚,彼此愈合成单室子房,胚珠着生于子房的

中央。包括:

5)特立中央胎座:为胚珠多枚着生于子房中柱上的中央胎座(如过路

黄)。

6)顶生胎座:为胚珠1枚着生于于房室顶上的中央胎座(如芫花)。

7)基生胎座:为胚珠1枚生于子房基部的中央胎座(如红花)。

园林植物复习题1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园林树木柄下芽种子核果状托叶环痕隐头花序蝶形花冠 边缘叶脉荚果念珠状祼子植物被子植物孤植丛植壳斗 园林树木的配置乔木灌木 二、填空题 1、园林树木在园林绿化与风景区中的作用表现在防护作用、美化作用、 生产作用与园林树木在旅游中的作用等四个方面 2、园林树木按生长习性分为_____ _、____ __、_____ _三类。 3、园林树种的配植方式有规则式配植、自然式配植与混合式配植。 4、填写具有下列特征的相应树种:植物体具白色乳汁: ;单身复叶: ;具有柄下芽,荚果念珠状: ;单叶互生,顶端2裂到叶长的1/3到1/2,花瓣5,通常不结果;早春开花树种如。 5、常见的果实为红色的观果植物有火棘、南天竹、铁冬青。 6、木兰科植物的小枝具有,果实类型有果与果。 7、樟树具有浓烈的气味,脉腋有。 8、、等可作为风景林树应用。。 9、桃金娘科植物的叶常具有边缘脉与透明油点。 10、在实习中见到的树种构骨冬青枝、叶、果等各部均具苦味,用火烧灼叶片会出现黑褐色环,果实鲜红色。 11、南洋杉、雪松、金钱松、日本金松、北美巨杉等合称为世界五大公园树种。 12、、园林树木根据主要的观赏性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梅花、含笑等可作为春季美化观花的树种。 14、苏铁、雪松等树种可用于建筑物前、入口两侧等地绿化,营造肃穆整洁的绿化效果。 15、银杏的主要特征就是:叶扇形,具二叉状叶脉,叶柄长,种子核果

状。它就是植物界的“大熊猫”、“活化石”。 16、杜英类常绿植物叶片在落叶前变成红色,能体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色彩景观。 17、我国园林植物资源的特点就是 1、种类繁多 2、分布集中 3、丰富多彩 4、特色突出。 18、台湾相思的叶就是一种变态,属于叶状柄。榕树上的垂须属于_______。 19、可作为垂直绿化的树种有爬山虎_、使君子等。 20、银杏、南天竹等就是近几年在园林绿化中常用的色叶树种。 21、夏季观花树种有石榴、小叶女贞、南天竹等。 22、马尾松叶 2 针一束,湿地松叶 3 针一束,湿地松喜 湿润的土壤环境,马尾松耐干旱贫瘠的土壤,就是先锋造林就是树种。 23园林树木的美化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 24、典型的春叶树种有方枝蒲桃、朴树等。 25、银杏、桂花等可作为前景树应用。 26、元宝槭、河口槭等槭树科的树种为单叶生,叶柄细长, 果。 27、木兰科植物的小枝具有托叶环痕,主要为聚合翅果。 28、桃金娘科植物的叶常具有与。 29 “岁寒三友”指松、竹、梅。 30 常见的可用于盐碱地绿化的树种有落羽杉、雪松等。 31 常见的耐水湿树种有_落羽杉、_湿地松等。 32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描述的就是著名的传统名花树种_梅花_。 33、世界五大公园树种:南洋杉、雪松、金钱松、日本金松、北美巨杉。 34.常见的行道树有银杏、鹅掌楸、悬铃木、杜英与 樟树等。 35.常见的绿篱树有圆柏、侧柏、珊瑚树、木槿与 女贞等。 三、选择

植物学名词解释

绿色植物:从营养方式来看,绝大多数植物种类,其细胞中都具有叶绿体,能够利用光能自制养料,它们被称为绿色植物或光能自养植物。 非绿色植物:另一类植物(如真菌、细菌)的体内不含叶绿体,称为非绿色植物。 寄生植物: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从寄主身体上吸取养料的植物,称为寄生植物。 腐生植物:从死亡的生物体上吸取养料的植物,称为腐生植物。 异养植物:寄生植物和腐生植物合称异养植物。 陆生植物:绝大多数植物种类都生长在陆地上,通称陆生植物。 水生植物:少数植物生于水里,通称水生植物。 化能合成菌:非绿色植物中有少数种类,如硫细菌、铁细菌等,可以借氧化无机物获得能量而自制养料,它们被称为化能合成菌。 矿化作用:通过非绿色植物(菌类)的作用,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矿物质)的过程,称为矿化作用。 拟核:由一条环状DNA链构成,DNA不与或很少与蛋白质结合,外无核膜。 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根毛:幼根根毛区表皮细胞,常常向外产生一条长管状突起。 细胞壁:具有一定硬度和弹性的结构,它构成了细胞的外壳。 原生质体:由原生质分化而来,是细胞内有生命的部分,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 后含物:一些细胞代谢产物如淀粉,蛋白质和脂类等,常呈一定结构分布于细胞质内。 原生质:不是单一的物质,而是由复杂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具有一定弹性和黏度的,半透明的,不均一的亲和胶体。 蛋白质:是构成原生质的一类极其重要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又是细胞参与调节各种代谢活动,完成各种功能,维持生命活动过程所不可决少的重要物质。核酸:普遍存在于生活细胞中,担负着贮存和复制遗传信息的功能,同时还和蛋白质的合成有密切关系。 脂类:是一类不溶于水非极性溶剂的有机化合物。 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有机化合物。 胞间层:又称中层或果胶层,是相邻的两个细胞向外分泌的果胶物质构成的。 初生壁:是新细胞最初产生的壁层,也是细胞生长增大体积时所形成的壁层,是由邻接的细胞分别在胞间层两面沉积物质而成,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物质等。 次生壁:是细胞停止生长后,在初生壁内表面继续积累的壁层。 构架物质:形成细胞壁网络构架中的物质。 衬质:是指填充在构架中的物质。 半纤维素:是存在于纤维素分子间的一类基质多糖。 果胶多糖或果胶质:是胞间层和双子叶植物初生壁的主要成分,而单子叶植物中含量较少。 细胞壁蛋白:包括结构蛋白,酶以及尚未确定其功能的蛋白质。 内镶物质:是指构架物质和衬质的基础上,进一步附着与生理功能分化的物质。 覆饰物质:是指覆盖在细胞壁外表的一些物质。 木质化:木质素填充到细胞壁中去的变化称木质化 角质化:在细胞壁上增加角质的变化称角质化 栓质化:细胞壁上增加栓质的变化 矿质化:细胞壁中增加矿质的变化 细胞膜:与细胞壁相邻,包围于细胞质外的一层膜 细胞内膜;细胞膜内构成各种细胞器的膜 生物膜:外周膜与细胞内膜的统称 初生纹孔场:在细胞的初生壁上有一些明显的凹陷的较薄区域。 纹孔:在没有次生壁沉积的地方,只存在初生壁和胞间层,细胞壁的这种比较薄得区域就叫纹孔。 纹孔对:相邻细胞的纹孔相对而生的。 纹孔膜:纹孔对之间的隔层。 纹孔腔:纹孔膜两侧的空腔。 胞间连丝:是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细丝,它连接相邻细胞的原生质体。 细胞质:真核细胞核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由半透明的胞基质以及分布其中的多种细胞器和细胞骨架系统组成。 胞基质:细胞质中除细胞器和细胞骨架系统以外的、较为均匀的、半透明的液态胶状物质(又名细胞质基质、基质、透明质)。 胞质环流:在生活细胞中,胞基质是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它能带动其中的细胞器,在细胞内作有规则的持续的流动,这种流动称为胞质环流。 旋转运动:当生活细胞中,只有一个大液泡时,胞基质沿细胞壁围绕着中央大液泡坐同向流动,称为旋转运动。 循环运动:当生活细胞中,存在多个小液泡时,胞基质以不同方向围绕着小液泡流动,称为循环运动。 细胞器:细胞质内由原生质分化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 质体: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体积较线粒体大,在高等植物中常呈圆盘形、卵圆形成不规则形,直径5~8微米,厚约1微米。 片层:质体内部基质中着发达程度不同的膜系统。 类囊体:叶绿体内部的基质中悬浮着由膜所围成的圆盘状或片层状的囊。 基粒:一些类囊体整齐地垛叠在一起,形成一个个柱状体单位。 白色体:一种不含色素的质体,多存在于幼嫩或不见光的组织中。 内质网:由单层膜围成的小管、小囊或扁囊构成的一个网状系统。 细胞液:液泡内的液汁。 溶酶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内,具有单层膜的囊泡状结构。 微体:由单层膜包被的圆球形小体,直径约为0.2-1.5微米。 核糖体:一种无膜包被的细胞器,电镜下成小而圆的颗粒,其直径约为15~25纳米,主要成分rRNA和蛋白质。 原纤维:由α-微管蛋白质与β-微管蛋白质连接在一起形成二聚体,再由二聚体组成的线体聚合体。 中间纤维:由柔韧性很强的蛋白质丝构成,中空管状,直径约为10nm。 核孔:核被膜的内、外膜在一定部位相互融合,形成的一些环形开口。 核纤层:核被膜的内膜内侧一层蛋白质网络结构。 后含物:指植物细胞原生质体代谢过程中的产物,包括贮藏的营养物质、代谢废弃物和植物次生物质。 单宁:一种无毒、不含氮的水溶性酚类化合物,存在于一些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基质、液泡或细胞壁中。 细胞周期:持续分裂的细胞,从结束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纺锤丝:分裂前期之末当染色体形成后,从分裂极向细胞核中央放射状地形成许多由微管组成的丝状结构。 染色体牵丝:从分裂极发出并连接在染色体着丝点上的纺锤丝。 连续纺锤丝:从一极到另一极而不与染色体相连的纺锤丝。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试题及答案要点 精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试题及答案要点 一、填空(50题): 1、园林植物是园林中作观赏、组织、分隔空间、装饰、庇荫、防护、覆盖地面等用途的()。(木本或草本植物) 2、()主要展示植物的个体美或群体美,经过对植物的利用、整理、修饰、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创造与周围环境相适宜、协调的景观。(植物造景) 3、()凡适合各种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和各类园林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园林树木) 4、()指具有观赏价值的地被、花灌木和草本植物。(花卉) 5、园林树木分为乔木类、()和藤本类。(灌木类) 6、花卉分为露地花卉和()。(温室花卉) 7、园林植物的防护作用主要表现在()、防风固沙两方面。(保持水土) 8、疏林结构和通风结构的防护距离比()的较大。(紧密结构) 9、园林中没有()就不能称为真正的园林。(园林植物) 10、园林植物的生产功能是指大多数的园林植物均具有生产物质财富,创造()的作用。(经济价值) 11、人们欣赏植物大多以外部的形态、姿色为主,尤以()为最多见。(观赏)

12、古典园林取裁植物景观的手法有按诗歌、画理、生长习性和()等。(色、香、姿) 13、古典园林中植物与景观配置的种类有:()、建筑与植物。(山体与植物) 14、我国古典园林是为()服务的。(少数人) 15、园林植物造景的原则有主题性原则、()、艺术、生态、文化和经济原则。(美学原则) 16、园林中的色彩多以()为基调。(绿色) 17、植物造景中色彩有三原色为:();三补色为:橙、绿、紫。(红、黄、蓝) 18、植物配置时要适地适树,则树种选择时最宜选择()。(乡土树种) 19、植物美化配置中,()是构景的基本因素。圆柱形有杜松、圆锥形有圆柏,垂枝形有垂柳、垂榆,龙枝形有龙爪槐、龙爪柳等。(树形) 20、叶的观赏性主要表现在叶的大小、形状、质地和()四个方面。(色彩) 21、()的植物有:桃、杏、梅、月季、石榴等。(红色花系) 22、()的植物有:连翘、黄刺玫、黄蔷薇等。(黄色花系) 23、()的植物有:紫丁香、木兰、醉鱼草等。(蓝色花系) 24、()的植物有:白丁香、白牡丹、女贞、玉兰等。(白色花系) 25、园林中许多国家常有“芳香园”的设置,它是利用各种()植物配植而成。(香料)

园林植物配置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园林植物造景:按照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园林艺术布局的要求,应用乔、灌、草来创造各种优美景观的过程,充分发挥植物生物学生态学以及美学功能,配置成一幅优美的画面,供人们欣赏。 2植物造景的类型园林植物造景按其类型可分为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自然式配置以模仿自然,强调变化为主,具有活泼、愉快,幽雅的自然情调;规则式配置多以轴线对称,成行成排种植,有强烈的人为感、规整感。 3美学法则:形式美的规律,是指造型元素依照整齐、对称、均衡、比例、和谐、多样统一等构成形式美的规律。 4. 植物造型:通过人工修剪、整形,或者利用特殊容器、栽植设备创造出非自然的植物艺术形式。 5植物造景的科学原则:A遵循生态学原则(适地适树、乡土树种、群落、竞争与演替):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来外来数种:乡土树种是指原产于本地区或通过长期引种、栽培和繁殖已经非常适用本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生长良好的一类植物。实用性强;适应性强:适应本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抗污染、抗病虫害能力强,在涵养水分、保持水土、降温增湿、吸尘杀菌、绿化欣赏等环境保护和美化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代表性强:能够体现当地植物区特色;文化性强:历史长,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乡土树种繁殖容易、生产快、应用范围广,安全、廉价、养护成本低,具有较高的推广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设计中比例不应小于70%。因地制宜,科学设计,适地适树:根据立地条件,结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安排,使各种植物都能生长并生长得好。 B满足城市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C园林绿地总体布局一致,与环境协调D植物栽植要有合理的密度E遵循艺术规律F遵循植物的功能属性的原则G尊重当地文化风俗的原则

最新植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器官:由多种不同组织构成的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结构单位。 2、营养器官:与植物的营养生长有关的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与植物的生殖生长和繁殖后代有关的器官。花、果实和种子。 3、主根:胚根直接生长而成的根。垂直向地下生长。 侧根:主根等产生的各级分支。 4、定根:主根和侧根称之为定根。主根来自于胚根,侧根来自中柱鞘一定部位的细胞恢复分裂发育而来。 不定根:由茎、叶、老根或胚轴上发生的根。不定根可产生各级侧根。 5、根尖: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有根毛的一段根,是根中生命活动最旺盛、最重要的部分。 6、根的伸长生长: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和根尖伸长区的细胞迅速伸长生长使根能够不断地伸长的过程。 7、初生生长:根尖的顶端分生组织经过分裂、生长、分化产生各类成熟组织的过程叫初生生长。 初生结构:初生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组织构成。 8、次生生长:初生生长完成后,由于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不断产生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使根的直径增粗,称为次生生长。 次生结构:由次生生长产生的各种组织所构成的结构。 9、凯氏带:内皮层细胞的横向壁和径向壁上有一条带状木质化和栓质化增厚的结构,环绕成一圈,称凯氏带。 10、维管柱;由初生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发育而成,包括内皮层以内的所有组织:中柱鞘、初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和薄壁细胞四部分组成。 11、外始式: 内始式: 12、内起源:根的中柱鞘一定部位。由于中柱鞘位于根内部,这种起源方式称为内起源。 外起源:起源于分生组织表面第一或第二、第三层细胞,这种起源方式称为外起源。(叶和芽的起源) 13、髓:有些植物根的中柱中央也有薄壁细胞,称为髓 14、苗:指除根系以外,植物地上器官—茎叶部分的总称。 枝条:着生有叶和芽的茎称为枝条。 实生苗:指由种子萌发长成的植物体。 年苗:一年中苗的生长量(芽发育和生长成一段新枝条)。 15、节:茎上着生叶的部位。 节间:相邻两节之间的茎段。 芽:位于叶腋或茎顶端。 叶痕:叶子脱落后留下的痕迹。 维管束痕:叶柄中的维管束断裂后留下的痕迹。 皮孔:周皮上植物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一种通道。 芽鳞痕:顶芽鳞芽展开时,芽鳞片脱落留下的痕迹, 辨别枝条的年龄。 16、芽:芽是未发育的枝条、花或花序的原始体。 17、定芽:生长在茎固定位置上的芽,有顶、侧芽(腋芽)。 不定芽:常是从老根、茎、叶上产生的芽,其位置不固定。 18、活动芽:在其生长季节中能开放的芽。 休眠芽:在其生长季节中不开放的芽。

复习用:植物学名词解释

植物学名词解释 (一)上册 1.植物学: 答案: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分类、生理、生态、分布、起源和发展、遗传与进化的科学。 2.细胞: 答案:细胞是构成生物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外始式分化: 答案:根的初生木质成熟方式从外至内渐次发育成熟,称为外始式分化。 4.分化: 答案: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特化。 5.组织: 答案: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执行一定生理功能的细胞群,称为组织。 6.花: 答案:花是适应生殖功能的变态短枝。 7.茎: 答案:来源于胚芽,是植物地上部分的轴状体。 8.变态: 答案:植物器官为了适应某一特殊的环境,改变了原有的功能和形态,这种变化能够遗传下去,称为变态。 9.保护组织: 答案:覆盖于植物体表起保护作用的组织,例如表皮。 10.芯皮: 答案:芯皮是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由叶变态而成。11.被子植物: 答案:种子由果皮包被的一类植物。 12.裸子植物: 答案: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的一类植物。 13.叶序: 答案:叶在茎上的排列顺序。 14.虫媒花: 答案:借助昆虫传送花粉的花是虫媒花。 15.边缘胎座: 答案:单子房,一室,胚珠着生在腹缝线上。 16.花公式: 答案:用特定的符号和数字表示花各部分组成的式子,称为花公式。 17.种子: 答案:是种子植物的生殖器官。 18.休眠: 答案:种子成熟后,在适宜的环境下也不立即萌发,必须经过一段相对静止的时间,才能萌发,这一特性叫种子的休眠。 19.胚珠: 答案:胚珠是芯皮腹缝线上的卵形突起,发育成熟后由珠被、珠心、珠柄、珠孔、合点等部分构成。珠心组织内产生胚囊母细胞,并由其发育成配囊。 20.侵填体: 答案:进入导管内部的瘤状后含物,称为侵填体。 21.双受精: 答案:被子植物受精过程中,进入胚囊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结合成合子,进一步发育成胚;一个与两个极核结合成三倍体的胚乳核,并进一步发育成胚乳,这一特殊的受精方式,称为双受精。 22.分生组织: 答案:在根尖、茎尖和形成层中,具有持久分生能力的细胞群,称为分生组织。 23.次生保护组织: 答案:由木栓形成层(侧生分生组织)及其衍生细胞形成的具有保护功能的组织。 24.花序: 答案:花在花序轴上的排列顺序。 25.凯氏带: 答案:双子叶植物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和上下端壁的栓质带状加厚,称为凯氏带。 26.泡状细胞: 答案:单子叶植物叶片上表皮中,呈扇形分布的某些薄壁细胞,称为泡状细胞。这些细胞失水时,能引起叶片卷曲,防止叶片舒展而进一步失水。 27.内起源: 答案:侧根发生时,由内皮层以内的中柱鞘细胞恢复分生能力,形成侧根源基,进一步突破外面的组织而成,这种起源方式称为内起源。 28.胞间连丝: 答案:连接相邻两细胞之间的原生质丝。 29.质体: 答案:质体是一类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贮藏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 30.开花: 答案:花被张开,雌雄蕊暴露出来的现象称为开花。31.异花传粉: 答案:一朵花的花粉落到另一朵花中雌蕊柱头上的过程,称为异花传粉。 32.单子叶植物: 答案:种子内部的胚,只有一片子叶的植物。 33.双子叶植物: 答案:种子内部的胚,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 34.维管束: 答案:由木质部与韧皮部构成的束状结构。 35.外起源: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试题库名词解释

(一) 1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利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花卉等各种园林植物进行环境景观营造,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园林植物造景) (二) 1 总状分枝:**单轴分枝(总状分枝)的植物顶芽健壮饱满,生长势极强,每年持续向上生长,形成高大通直的树干,侧芽萌发形成侧枝,侧芽上的顶芽和侧芽又以同样方式进行分枝,形成次级侧枝。 2 合轴分枝:**此类树木顶芽发育到一定时期就死亡或生长缓慢或分化成花芽,由位于顶芽下方的侧芽萌发成强壮的延长枝,连接在主轴上继续向上生长,以后此侧芽的顶芽又自剪,再由其下方的侧芽代替,逐渐形成弯曲的主轴。 3假二叉分枝:**假二叉分枝的分枝方式是合轴分枝的一种,在一部分叶序对生的植物中存在。此类植物的顶芽停止生长或形成花芽后,顶芽下方的一对侧芽同时萌发,形成外形相同,优势均衡的两个侧枝,向相对方向生长,以后按此继续分枝。 4 花相:**观赏树木植株上去不花朵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形貌 5 色叶(彩叶)植物:*彩叶植物是指在植物正常生长季节里,叶片呈现非常见的绿色,如黄色、红色、白色、黑色、蓝色及其由上述叶色组成的混合色(复色叶)和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呈现不同色彩(变色叶)的植物。 6 春色叶植物:**春天叶芽长出叶色不为绿色的叫春色叶树种,其特点是时间短,叶少,以红色为主。 7 秋色叶植物: **指那些每年秋季树叶变色比较均匀一致持续时间长,观赏价值高的树种 8常色叶植物:**常色叶植物是指整个生长期内都呈现彩色叶色,而春色叶植物及秋色叶植物只是在生长期的某一段时间呈现彩色叶色。 9 斑色叶植物: **叶片上具有黄、白或乳白色的斑纹、斑点或镶边。 10质感的可变性: **质感的可变性是指某些植物的质感会随着季节和观赏距离的远近而表现出不同的质感类型。11质感的相对性: **质感的相对性是指受相邻植物、建筑物和构筑物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植物的质感会发生相对的改变。 12 草坪草:*.草坪草叶多而小,细长且多直立.大多数草坪草为下繁草营养生长旺盛,营养体主要由叶组成.细小而密生的叶片有利于形成地毯状草坪.直立而细小的叶片有利于光线透射到草坪的下层叶片因而在高密度时下层叶片也很少发生黄化和枯死的现象. 13 地被植物:*指株丛紧密低矮用以覆盖园林地面,防止杂草孽生的植物。(用于覆盖地面的矮小植物,既有草本植物,也包括一些低矮的灌木和藤本植物,高度一般不超过0.5m。) (三) 1 建造功能:** 2美学功能:**植物在外部空间,将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连结在一起,统一和协调环境中其它不和谐因素,突出景观中的景点和分区,减弱建筑物的粗糙、呆板的外观,以及限制视线。 3生态环境功能:** 4 空间感:**指由地平面、垂直面以及顶平面单独或共同组合成的、具有实在的或暗示性的空间围合。 5开敞空间:*用低矮灌木,花草,绿篱及地被植物所形成。开敞空间四周开敞,外向无隐 密性,视线开阔,完全暴露于天空和阳光下。 6半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就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四周不全开敞,有一面或多面部分受到较高植物的封闭,限制了视线的穿透。

植物学名词解释大集合

1 "虫瘿” insect gall 虫瘿是植物组织遭受昆虫等生物取食或产卵刺激后,细胞加速分裂和异常分化而长成的畸形瘤状物或突起,它们是寄生生物生活的""房子""。 引起植物产生虫瘿的生物很多,可分为动物和微生物两大类,常见的致瘿动物主要有昆虫、螨、线虫等,常见的致瘿微生物有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其中 昆虫是植物虫瘿主要的致瘿生物。 2 "二叉分枝” diehotomous branching 植物分枝类型的一种。植物体的主轴重复地分成两个分枝。由于主轴顶端的原始细胞长成两个生长点,均等地长出两个分枝,分枝顶端重复这过程而不断 形成二歧的各级分枝。二叉分枝是原始的分枝类型,苔藓、蕨类(石松)等植物 均有之。高等植物的二叉分枝式曾称为“二歧式”。 3 "气室” air chamber 地钱目叶状体表皮气孔之下有菱形或多角形的小室,或蕨类孢蒴内的空腔部分,称为气室。 4 "气孔” air pore 指地钱目叶状体的气室向外开口处,叫气孔,是气体出入的通道。此种气孔与种子植物的气孔器不同,它由16个细胞组成烟囱状,不开闭。 5 "中肋” centre rib 指藓类叶片中央类似于种子植物叶脉的构造,通常由孢壁较厚的一群狭长形多层细胞构成,有长短及单、双肋之分,主要起机械支持作用。 6 "无性世代” asexual generations 植物生活史中,从雌、雄配子受精以后到减数分裂前,植物体细胞染色体数是双倍的,这个时期叫做无性世代,也叫孢子体世代。如蕨类植物的生活史中,从合子形成到孢子母细胞的产生为无性世代。 7 "中轴” axile 在藓类位于茎的中央,由厚壁和薄壁细胞组成,排列紧密。 8 "水孔” water pore 是指生在叶边排水的孔,比气孔较大,水孔两旁有分化不完全的保卫细胞,不能自动调节开闭。主要机能是排出植物体内过多的水分。 9 "叶状体” leaf shaped body 苔类植物中,植物体呈片状而没有茎与叶的分化,称为叶状体。 10 "叶鞘” leaf sheath 藓类植物中,叶片基部较宽而紧密抱茎的部分称为叶鞘。被子植物叶的基部扩大,包围着茎叫做叶鞘。禾本科和伞形科等植物,多具有明显的叶鞘。蓼科 植物茎节上的鞘状物是托叶的变态,叫做“托叶鞘”,也称“vagina”。 11 "叶耳” auricle 藓类植物中,叶片基部扩展而成耳状的部分,称为叶耳。禾本科植物叶鞘与叶片连接处的边缘部分延伸的突起,多呈耳状或镰刀状的叶耳。叶舌和叶耳的 形状、大小、色泽以及有无,常为鉴定禾本科植物种或品种的根据之一。 12 "生殖托” reproduction hold

植物配置与造景名词解释

植物配臵与造景 1.人本主义关怀:这里所说的人本主义是现代的“以人为本”。意味着要尊重人,把人当成一切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等等规范价值得以产生的价值源泉。 2.放之四海而皆准: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称全国为“四海”;准:准确。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 3.绿量:“绿量”是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的总量,又称三维绿色生物量,three-dimensional green biomass 三维绿色生物量,是对生长中的植物茎、叶所占空间面积的多少。其实质指植物的“叶量”。与绿量有关的概念词很多,如森林面积、森林覆被率,城市的绿地面积、绿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等。常用(公斤/平方米)或(吨/公顷)表示。 4.言不由衷:言不由衷是一个成语,读音是yán bùyóu zhōng,意思是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出自《左传〃隐公三年》。 5.密不插针,疏可走马:书法理论上有“字划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的美学观念也就是疏的地方可以让马驰骋,密的地方连风也透不过去。 6.摩登:现代,时髦的意思。 7.抗逆性:植物的抗逆性是指植物具有的抵抗不利环境的某些性状;如抗寒,抗旱,抗盐,抗病虫害等。自然界一种植物出现的优良抗逆性状,在自然界条件下很难转移到其他种类的植物体内,主要是因为不同种植物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8.宿根:宿根指个体寿命超过两年,可持续生长,多次开花、结果,且地下根系或地下茎形态正常,不发生变态的一类多年生草本花卉。 9.眩光:眩光(Dazzle)是指视野中由于不适宜亮度分布,或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极端的亮度对比,以致引起视觉不舒适和降低物体可见度的视觉条件。视野内产生人眼无法适应之光亮感觉,可能引起厌恶、不舒服甚或丧失明视度。在视野中某一局部地方出现过高的亮度或前后发生过大的亮度变化。眩光是引起视觉疲劳的重要原因之一。10.林缘线:是指树林或树丛,花木边缘上树冠垂直投影于地面的连接线(即太阳垂直照射时,地上影子的边缘线),是植物配臵在平面构图上的反映,是植物空间划分的重要手段.空间的大小,景深,透视线的开辟,气氛的形成等等大都依靠林缘线设计。林缘线是树冠垂直投影在平面上的线,林缘线往往是闭合的。 11.林冠线:水平望去,树冠与天空的交际线叫做林冠线。打破建筑群体的单调和呆板感。注重选用不同树形的植物如塔形、柱形、球形、垂枝形等〃.. 构成变化强烈的林冠线;不同高度的植物,构成变化适中的林冠线;利用地形高差变化,布臵不同的植物,获得高低不同的林冠线。 12.花钵:花钵是种花用的器皿,摆设用的器皿,为口大底端小的倒圆台或倒棱台形状,质地多为砂岩、泥、瓷、塑料及木制品。 12.匝道:匝道是互通式立体交叉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供上、下相交道道.匝道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立体交叉功能的发挥、行车

园林植物名词解释综合

孑遗植物:也称活化石植物,是指起源久远,在新生代第三纪或更早有广泛的分布,而目前大部分已经因为地质、气候的变化而灭绝,只存在很小的范围内,这些植物的形状和在化石中发现的植物基本相同,保留了其远古祖先的原始形状。且其近缘类群多已灭绝,因此比较孤立,进化缓慢的植物。起源于第三纪(以前)经历第四纪冰川保留至今的裸子植物。 乡土树种:本地区原有天然分布的树种。乡土树种是与当地自然条件,尤其是气候、土壤条件达成稳定平衡,对原产地环境具有天然适应性的树种。 原产地:某一树种原来的天然分布区叫原产地。 行道树:指的是沿道路两旁栽植的成行的树木。 植物的双名法:规定用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字作为植物的学名。头一个字是属名,第一个字应大写,多为名词;第二个字是种名,多为形容词。 物侯期: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由于长期适应这种周期变化的环境,形成与之相应的形态和生理机能有规律变化的习性。即生物的生命活动随气候的变化而变化,人们通过其生命活动的动态变化来认识气候的变化,称为“物侯期”。 古树名木:一般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即为古树;而那些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则可称为名木。 间断分布:同种(或近缘种)植物,分布于两个或多个不相连续的地区,称间断分布。 连续分布:某一树种以大量个体较普遍地分布于产区。 裸子植物:它们的胚珠外面没有子房壁包被,不形成果皮,种子是裸露的,故称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具典型的花,胚珠包藏于由心皮封闭而成的子房中,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 乔木: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6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与低矮的灌木相对应。 灌木:是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的树木,一般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几类,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灌木是没有明显主干的木本植物,植株一般比较矮小,不会超过6米,从近地面的地方就开始丛生出横生的枝干。都是多年生。 藤本:茎细长,缠绕或攀援它物上升的植物。一切具有长而细弱、不能直立、只能匍匐地面或依赖其它物支持向上攀升的植物的统称。(用卷须、小根、吸盘或其他特有的卷附器官攀登于他物上的、具有这种茎的植物称攀援藤本,如丝瓜(具卷须)、爬山虎(具吸盘)、凌霄花(具气生根)。以茎本身缠绕于他物上的,称缠绕藤本,如葎草、牵牛花、紫藤等。) 总状分枝:从幼苗形成开始,主茎的顶芽不断向上生长,形成直立而明显的主干,主茎上的腋芽形成侧枝,侧枝再形成各级分枝,但它们的生长均不超过主茎,主茎的顶芽活动始终占优势,这种分枝方式称为单轴分枝,又称总状分枝。 合轴分枝:指主干或侧枝的顶芽经过一端时间生长后停止生长,分化成花芽,而由最接近顶芽的腋芽代替顶芽发育成新枝。再经过一段时间,新枝的顶芽又停止生长,为其下部的腋芽所代替继续生长,如此相继形成主枝的分枝方式。 一片完全的叶:有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称“完全叶”。 一朵完全的花:一朵完整的花包括了六个基本部分,即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其中花梗与花托相当于枝的部分,其余四部分相当于枝上的变态叶,常合称为花部。一朵四部俱全的花称为完全花,缺少其中的任一部分则称为不完全花。 花序:花在总花柄上有规律的排列方式,称花序。有限花序,无限花序:总状花序(紫藤),穗状花序,柔荑花序(杨,柳,栎),伞房花序(绣线菊,苹果),头状花序(菊),隐头花序(无花果,薜荔),伞形花序(常春藤),肉穗花序(玉米,天南星) 柔荑花序:花轴较软,其上着生多数无柄或具短柄的单性花(雄花或雌花),花无花被或有花被,花序柔韧,下垂或直立,开花后常整个花序一起脱落。

植物学名词解释

人为分类系统:根据植物的用途或一两个性状对植物进行分类。 自然分类系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从形态学、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等不同角度给植物进行分类,试图寻找植物间的亲缘关系与演化关系。 颈卵器植物:雌性生殖器官以颈卵器的形式出现的植物。 颈卵器:颈卵器植物(苔藓、蕨类、裸子)的雌性生殖器官,形如瓶状,腹部具有卵细胞。种子植物:由种子进行繁殖的植物。 孢子植物: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植物。 显花植物:能开花结实的植物。 隐花植物:没有开花结实现象的植物。 高等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有专门的繁殖器官,生活史中有胚出现的植物。 低等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没有专门的生殖器官,生活史中没有胚出现的植物。 双名法: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给植物取一个唯一的名称,该名称由两部分组成,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加词,通常还在后面加上命名人姓氏的缩写。 原植体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分化的植物。 异形胞:在蓝藻中,某些营养细胞特化,转变为能固氮的细胞叫异形胞。 藻殖段:丝状体的藻类,由于某种原因将藻丝折断,每一段都可发育为一个新个体,这样的片段叫藻殖段。 茸鞭型鞭毛:电子显微镜下,鞭毛鞘上有1列螺旋排列的鞭茸的鞭毛。 中核: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核膜不消失,没有染色体纤丝出现,细胞核靠溢缩形成两个核。 营养繁殖:植物体的一部分脱离母体发育为新个体。 无性繁殖:以无性孢子进行繁殖。 有性生殖:两性配子相互结合完成繁殖。 配子:有性生殖的生殖细胞。 同配生殖:在形状、结构、大小和运动能力等方面完全相同的两个配子结合。 异配生殖:在形状和结构上相同,大小和运动能力上不同的两个配子结合。其中大而运动迟缓的为雌配子;小而运动能力强的为雄配子。 卵式生殖:在形状、大小和结构上都不相同的配子结合的生殖方式。其中大而无鞭毛,不能运动的为卵;小而有鞭毛能运动的为精子。 世代交替:在植物生活史中,无性世代与有性世代交替出现的现象。 单室孢子囊:为二倍体,分裂时只进行减数分裂的孢子囊。 多室孢子囊:为单倍体,不进行减数分裂,而进行有丝分裂的孢子囊。 寄生:直接从活的有机体中获取营养的方式。 腐生:从动植物的尸体或其它有机物质吸取养料。 只能寄生,为专性寄生;只能腐生,为专性腐生;以寄生为主兼腐生的,为兼性腐生;以腐生为主兼寄生的,为兼性寄生。 根状菌索:高等真菌的菌丝体密接成绳索状,外形似根的菌丝组织体,外层为皮层,由拟薄壁组织组成,内层为心层,由疏丝组织组成。 子座:是容纳子实体的褥座,是从营养阶段到繁殖阶段的一种过渡形式,由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构成。 菌核:是菌丝密接成的核状体,有的有组织分化,外层为拟薄壁组织,内层为疏丝组织,是渡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在条件适宜时,可以萌发为菌丝体或产生子实体。 双游现象:在鞭毛菌亚门中,产生连续两次的游动孢子的现象。 孢子囊的层出:孢子囊成熟后,顶端开一圆孔,游动孢子顺序的从孔口游出,此后在旧孢子

植物学名词解释

植物学名词解释 1、纹孔:细胞壁形成次生壁时并非全面的加厚,在一些位置上不沉积次生壁物质,这些未增厚的区域称为纹孔。 2、年轮:在温带地区多年生木本植物木材的横切面上,一个生长季节内形成的早材和晚材组成的一轮显著的同心圆环。 3、双名法:用两个拉丁文单词给植物命名,第一个单词是属名,第二个单词是种加词,一个完整的拉丁文学名还要在双名的后面附上命名人的姓氏缩写。 4、通道细胞:根内皮层的大部分细胞在发育后期其细胞壁常呈五面加厚,少数正对原生木质部的内皮层细胞保持薄壁的状态,这种薄壁的细胞称为通道细胞。 5、泡状细胞(运动细胞):在禾本科植物叶片上的一组大型的薄壁细胞,分布于两个叶脉之间的上表皮,在横切面上呈展开的扇形排列,中间的细胞最大,两边的细胞渐小。每个细胞内都含有大液泡,不含或少含叶绿体,与叶片的张开和卷曲有关。 6、周皮:双子叶植物的老根和老茎最外层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的次生保护组织。 7、筛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韧皮部中,运输有机物。他们由一些管状的无细胞核的生活细胞----筛管分子连接而成的管状结构。 8、导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由许多管状的,细胞壁木质化的死细胞纵向连接而成,组成导管的每一个细胞称为导管分子。成熟的导管分子为死细胞,端壁溶解,形成穿孔。侧壁发生不同方式的

次生木质化增厚。 9、凯氏带:在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有一条木化和栓化的带状加厚区域,称为凯氏带。 10、无融合生殖:在胚囊中,不经过此雄性细胞的融合而产生胚的现象。 11、厚角组织:初生的机械组织。由生活细胞组成,常含叶绿体。细胞壁为初生壁性质。细胞壁发生不均匀的增厚。增厚一般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 12、厚壁组织:机械组织。细胞壁均匀加厚,一般为死细胞,分为纤维和石细胞。 13、皮孔:周皮上的通气结构。该处的木栓形成层向外不形成木栓层,而是形成排列疏松的补充组织,以利于气体交换。 14、趋异适应:同一植物的不同个体群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这种变异称为趋异适应。 15、胞间连丝:穿过相邻生活细胞壁的原生质丝。 16、细胞骨架:真核细胞内有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组成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 17、高尔基体:由平滑的单位膜围成的囊垛叠而成。有形成面和成熟面,具分泌功能,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18、真花学说:认为被子植物的一朵花相当于裸子植物的一个两性孢子叶球,主张被子植物是由早已灭绝的本内苏铁木中具两性孢子叶球的植物演化而来。孢子叶球基部的苞片演变为花被,小孢子的叶演变

园林植物造景试题

名词解释 1.花境:模拟自然界中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运用艺术手法设计的一种长带状花卉应用形式。 2.机械关系:主要是植物相互间剧烈竞争的关系。 3.基础种植:用灌木或花卉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基础周围进行绿化、美化栽植。4.地被植物:指株丛紧密低矮用以覆盖园林地面,防止杂草孽生的植物。 5.室内植物造景:室内植物造景是人们将自然界的植物进一步引人居室、客厅、书房、办公室等自用建筑空间以及超级市场、宾馆、咖啡馆、室内游泳池、展览温室等公共的共享建筑空间中。 6.花坛:在具有几何形轮廓的植床内,种植各种不同色彩的花卉,运用花卉的群体效果来表现图案纹样或观盛花时绚丽景观的花卉应用形式,以突出的色彩或华丽额纹样来表现装饰效果。 7.植物配置:主要是指园林中各种植物如乔木,灌木攀缘植物水生植物花卉植物及地被植物等之间的搭配关系,或者是指这些植物与园林中的山水石建筑道路额搭配位置等。8.岩石园:是以岩石及岩生植物为主,结合地形适当的沼泽,水生植物,展示高山草甸,牧场碎石陡坡峰峦溪流等自然景观。 9.植物景观:植物景观,主要指由于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观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植物景观一词也包括人工的即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 10.攀缘植物:通俗地说,就是能抓着东西爬的植物。 11.寄生关系::是一种对抗关系,是指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的体内,以另一种微生物为生活基质,在其中进行生长繁殖,并对后者带来或强或弱的危害作用。12.生理关系: 13.绞杀植物:指一种植物以附生来开始它的生活,然后长出根送进土壤里,变成独立生活的植物,并杀死原来借以支持它的植物,是一类生活方式比较特殊的植物。14.附生关系:常以他种植物为栖息地,但并不吸取其组织部分为食料,最多从它们死亡之部分上取得养分。 15.植物造景:以自然乔、灌、藤、草本植物群落的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为基础,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其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进行创作,形成山水—植物、建筑—植物、街道—植物等综合景观,让人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 16、模纹花坛:由低矮的观叶植物或花叶廉美的植物组成,表现群体组成的精美图案或装饰纹样,包括毛毡花坛,浮雕花坛,彩结花坛等。 17、毛毡花坛:图案表面十分平平整,好像华丽地毯。 18、对应式花境:通常以道路的中心线为轴心,形成左右对称形式的花境,常见的道路的两 侧或建筑物周围。 19、单面观花境:是指供观赏者从一(单)面欣赏的花境。 20、花丛: 21、花坪:是指有一定设计、建造结构和使用目的的人工建植的草本植物形成的块状地坪。 22、花台:在高于地面的空心台座中填土或人工基质并栽植观赏植物成为花台。 23、花带:花卉呈带状种植的地段。 24、造景花坛:突出节日气氛,园林中临时造景。 25、双面观花境:是指可供两面或多面观赏的花境。 26、它感作用:一种植物通过想体外分泌代谢过程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 的影响

园林植物配置

《园林植物配置应用》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垂直绿化: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 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包括立交桥、建筑墙面、坡面、河道堤岸、屋顶、门庭、 花架、棚架、阳台、廊、柱、栅栏、枯树及各种假山与建筑设施上的绿化。 2.花境:模拟自然界中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运用艺术手法设计的一种花卉应用形 式。 3.先锋植物:决定裸地最初形成的群落类型,能够改善土地质量,影响后入侵者的定居与生长发育。 4.连续韵律:重复出现相同的图案、相等距离。 5.风景园林植物造景:应用乔、灌、草、竹、藤及地被植物与其他风景园林要素有机结合,来创造既符合 生物学特性,又能充分发挥生态效益,同时又具美学价值的景观。 6.乡土植物:原产于本地区或通过长期引种、栽培和繁殖已经非常适应本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生长良 好的一类植物。 7.孤赏石:又称特置石、立峰,大多由单块山石布置成独立性的石景,常在环境中作局部主题。 8.攀援植物: 指自身不能直立生长,需要依附它物或匍匐地面生长的木本或草本植物。 9.景观栽植:从道路环境的美学观点出发,从树种、树形、种植方式等方面来研究绿化与道路、建筑协调 的整体艺术效果,使绿地成为道路环境中有机组成的一部分。 10.沉水植物:植株体完全浸没在水中,例如金鱼藻、苦草等。 11.生物入侵: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 象。 12. 二板三带式:在分隔单向行驶的2条车行道中间绿化,并在道路两侧布置行道构成二板三带式绿带。 13. 城市广场:一般是指由建筑、道路和绿化地带等围合或限定形成的开敞的公共活动空间,是人们日常 生活和进行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场所。 14.花相:将花或花序着生在树冠上的整体表现形貌。 15.指示植物:对环境中一个因素或几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具有指示作用的植物或植物群落被称为指示植物。 二、单项选择 1-5 DBBCC 6-10 ACADB 11-15 DACBA 16-20 AABCB 21-25 ABDBC 26-30 BDCAB 1.“本与自然,高于自然”是我国古典园林重要的造园思想,(D )

植物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原生质:组成细胞的生命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原生质的物理性质是一种半透明的亲水胶体。 原生质体:特质单个细胞内的原生质。 2.初生纹孔场:细胞的初生壁上一些较薄的区域。 纹孔:次生壁在初生壁上不均匀的增厚 3.侵填体:导管老化后,周围薄壁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纹孔侵入导管内形成的堵塞物。使导管失去疏导能力。 胼胝体:筛管老化后,胼胝质沉积在筛板上形成的垫状物,将筛孔堵塞,使其失去疏导能力。 4.气孔:狭义上常把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称为气孔。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通道。 气孔器:与两个保卫细胞合称气孔器。气孔器能调节气体的出入和水分蒸腾。 皮孔:周皮上的一个分离区域,常呈透镜形,由排列疏松的栓化或非栓化细胞组成。在皮孔的部位,木栓形成层向内形成栓内层,向外产生松散的薄壁细胞(补充组织)。皮孔常见于老茎的周皮上,是植物体内部组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 气孔窝:叶片表皮上藏生若干气孔器的凹陷处。旱生性的硬叶型植物(如夹竹桃等)常具气孔窝,窝内除分布气孔器外,往往还有发达的表皮毛,可以减少水分蒸腾。 5.平周分裂:指细胞分裂时新形成的细胞壁与器官表面平行,新形成的细胞壁为平周壁,平周分裂使器官加厚。 垂周分裂:指细胞分裂时新形成的细胞壁与器官表面垂直,新形成的细胞壁为垂周壁,分裂的结果使器官增粗。 6.外始式:根的初生木质部在发育过程中,是由外向心逐渐分化成熟的,外方先成熟的部分为原生木质部,内方后成熟的为后生木质部,这种分化方式称为外始式。 外起源:叶原基和芽原基在顶端分生组织的表面发生,这种起源方式成为外起源。 内始式:一般指茎的初生木质部细胞分化成熟的顺序是从内部开始,逐渐向外,即成熟的顺序是离心进行的。原生木质部在内,后生木质部在外,这种分化成熟的顺序由内及外的方式就是内始式。 内起源:侧根源于根内部的中柱鞘细胞,因此它的起源方式称内起源。 7.早材:也称春材,指在木材的一个生长轮内细胞较大,壁较薄,排列较疏松的部分。这部分木材在生长季的早期(即春季)形成。 晚材:在一个生长轮中较晚形成的木材,其细胞比早材中形成的要小,壁较厚,质地较致密,晚材也称夏材或秋材。 心材:指生长的乔木或灌木的内部木材,是较老的次生木质部,不包含活的细胞,并已失去了疏导和储藏功能。 边材:在生活的乔木或灌木中,具有活的木薄壁组织,有效地负担着疏导和储藏功能的那部分木材。这是今年形成的次生木质部,颜色较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