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主观题复习提纲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主观题复习提纲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主观题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

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机电一体化技术

的方法论。

2.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已不再局限于某一具体产品的范围,而是扩大到控制系统和

被控制系统相结合的产品制造和过程控制的大系统,如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及各种工业过程控制系统。

3.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要求机电一体化系统能对输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即工业

三大要素)进行某种处理。

4.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延伸,具

有“智能化”的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差别。

5.要从能量流、信息流及物质流的视角去分析机电一体化共性关键技术。

6. 要从伺服控制系统稳、准、快的要求认识机电一体化共性关键技术。

7.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要素或子系统之间必须能顺利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

与交换。为此,各要素或各子系统连接处必须具备一定的“联系条件”,这些联系条件称为接口。

8.丝杠螺母机构四种基本传动形式包括:螺母固定、丝杆转动并移动,丝杆固定、螺母转

动并移动,丝杆转动、螺母移动和螺母转动、丝杆移动。

9.滑动导轨副常见的截面形状有三角形、矩形、燕尾形和圆形。

10.机电一体化系统对机械系统要求是较高的定位精度和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

11.传感器按其能量传递方式可分为(能量转换型(或发电型传感器))和(能量控制型(或

参量型传感器))两种。

12.传感器按其输出信号的性质可分为(模拟式传感器)和(数学式传感器)。

13.传感器所测量的物理量基本上有两种形式,即(静态量)和(动态量),前者所表现的

信号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或变化很缓慢,而后者所表现的信号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14.传感器频域动态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带宽频率、(工作频带)和(谐振频率)。

15.光电式角编码器按编码方式可分为(绝对式编码器)和(增量式编码器)两种。

16.根据对滑尺绕组供电方式的不同以及对输出信号的检测方式不同,感应同步器分为(鉴

相型测量)和(鉴幅型测量)。

17.描述二阶传感器系统动态特性的微分方程中包括的系统参数为静态灵敏度、(固有频率)

和(阻尼比)。

1.

四、简答题

1、机电一体化产品与传统机电产品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参考答案:

(1)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的实现是所有功能单元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传统机电设备中机械与电子系统相对独立,可以分别工作。

(2)机电一体化产品可以用最简单的机械结构来实现高精度的复杂运动,而传统的机电产品必须用十分复杂的机械才能实现,有的甚至根本无法实现。

(3)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柔性”,而传统的机电产品往往是“刚性”的。也就是说,机电一体化产品可以通过软件的方法来改变工作方式,而传统的机电产品不具备这种功能。(4)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产品与传统的机电产品在功能上的又一本质区别。(5)机电一体化产品更便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产品借助于其通信功能可以与上位计算机传递信息,也可以互相之间通信构成网络。可以方便的组态以改变生产过程,又能各自独立工作。

2、画出机电一体化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框图。

参考答案:

3、论述机电一体化的设计思想及设计类型。

1、设计思想

(1)机电互补法

机电互补法又称取代法。利用通用或专用电子部件取代传统机械产品(系统)中的复杂机械功能部件或功能子系统,以弥补其不足。

(2)结合(融合)法

将各组成要素有机结合为一体构成专用或通用功能部件,其要素之间机电参数的有机匹配比较充分。

(3)组合法

将结合法制成的专用或通用功能部件(子系统)、功能模块,像积木那样组合成各种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故称组合法。

4、设计类型

(1)开发性设计

不参照已有产品,仅仅根据抽象的设计原理和要求,设计出在质量和性能方面满足目的要求的产品(系统)。

(2)适应性设计

在总的设计方案、原理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现有产品进行局部更改,或用微电子技术代替原有的机械结构或为了进行微电子控制对机械结构进行局部适应性设计,以使产品在性能和质量上增加某些附加价值。

(3)变异性设计

在设计方案和功能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仅改变现有产品的规格尺寸使之适应于量的方面有所变更的需求。

5、画出概念设计的步骤及方法框图。

6、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现代设计方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

(1)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并行设计

(2)虚拟设计

(3)快速响应设计

(4)可靠性设计

(5)绿色设计

(6)反求设计

(7)优化设计

(8)网络合作设计

7、滚珠丝杠副的轴向间隙对系统有何影响?常采用什么措施消除滚珠丝杆副轴向间隙?

参考答案:承载时滚珠和滚道型面接触点的弹性变形所引起的螺母轴向位移量和丝杠螺母副自身轴向间隙的总和称为滚珠丝杆副的轴向间隙。换向时,轴向间隙会引起空回现象,这种空回是非连续的,既影响反向传动精度,又影响系统稳定性,应予以消除。为了消除空回误差,在螺杆上装配两个螺母1和2,调整两个螺母的轴向位置,使两个螺母中的滚珠在承受载荷之前就以一定的压力分别压向螺杆螺纹滚道相反的侧面,使其产生一定的变形,从而消除了轴向间隙,也提高了轴向刚度。常用消除滚珠丝杆副轴向间隙的方法有下列几种:双螺母螺纹预紧调整、双螺母齿差预紧调整、双螺母垫片调整预紧、弹簧式自动调整预紧、单螺母变位导程预紧和单螺母滚珠过盈预紧。

8、为什么要消除齿轮副间隙?常用什么措施消除圆柱直齿轮副的间隙?

参考答案:齿轮副的间隙使得在传动过程中,主动轮突然改变旋转方向时,从动轮不能立即随之反转,而是有一个滞后量,造成齿轮传动的回差,对运动精度影响很大,同时会影响闭环伺服系统的稳定性。

消除齿轮副间隙通常分为刚性调整法和柔性调整法。其中圆柱齿轮传动中常用的调整齿侧间隙的方法有偏心套(轴)调整法、轴向垫片调整法和双片薄齿轮错齿调整法。

9、滚动导轨有什么优缺点?

参考答案:滚动导轨的优点是:①摩擦系数小,运动灵活;②静、动摩擦系数基本相同,不易产生爬行;③可以预紧,刚度高;④寿命长;⑤精度高;⑥润

滑方便;⑦专业厂生产,可以外购选用;滚动导轨的缺点是:①导轨面与滚动体是点接触或线接触,抗振性差,接触应力大;②对导轨的表面硬度、表面形状精度和滚动体的尺寸精度要求高;③结构复杂,制造困难,成本较高;④对脏物比较敏感,必须有良好的防护装置。

10、7.请说明图示齿轮齿条传动中消除齿侧间隙的原理?

1、6-小齿轮

2、5-大齿轮3-齿轮4-预载装置7-齿条

参考答案:当传动负载大时,可采用双齿轮调整法。如图所示,小齿轮1、6分别与齿条7啮合,与小齿轮1、6同轴的大齿轮2、5分别与齿轮3啮合,通过预载装置4向齿轮3上预加负载,使大齿轮2、5同时向两个相反方向转动,从而带动小齿轮l、6转动,其齿便分别紧贴在齿条7上齿槽的左、右侧,消除了齿侧间隙。

11、简述传感检测系统的含义及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应用的地位和作用

答:

(1)传感检测系统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感受环节,是控制系统的信息入口。

其主要任务是对系统运动中所需的本身和外界的各种参数及状态(非电

量)进行检测并转换成与被测量有确定对应关系的电信号,通过信号调

节电路传输到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单元,经过分析处理后,产生相应的控

制信息。

(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技术,传感器是信息获取系统

的首要部件,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也是机电一体化

系统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之一,其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

系统的功能。

12、简述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答:

(1)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2)传感(敏感)元件:直接感受被测非电量,并按一定规律将其转换成与

被测非电量有确定对应关系的其它物理量。如弹性敏感元件将力转换为

位移或应变输出;转换元件: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物理量(如位移、

应变、光强等)转换成电路参量(如电阻、电感、电容等);基本转换电

路:将电路参数量转换成便于测量的电学量,如电压、电流、频率等。

13、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重要指标有哪些?

答:

(1)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就是指被测量x不随时间变化,或随时间的变化程度远

缓慢于传感器固有的最低阶运动模式的变化程度时,传感器的输出量y

与输入量x之间的函数关系。

(2)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重要指标是:线性度、灵敏度、分辨率、迟滞、重

复性、稳定性和漂移。

14、什么是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其分析方法有哪几种?

答:

(1)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对动态激励(输入)的响应(输出)特性,即其

输出对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反映输出值真实再现变化着的

输入量的能力。

(2)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可以用基于时域的瞬态响应法和基于频域的频率响应

法来分析。其中,时域分析通常用阶跃函数、脉冲函数和斜坡函数作为

激励信号来分析传感器的动态特性;频域分析一般用正弦函数作为激励

信号来分析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15、简述绝对式编码器和增量式编码器的区别

答:

(1)绝对式编码器:编码器输出的位置数据是唯一的;编码器的抗干扰特性、

数据的可靠性大大提高了;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其精度和分辨率取决

于光码盘的精度和分辨率。

(2)增量式编码器:编码器每转动一个预先设定的角度将输出一个脉冲信号,

通过统计脉冲信号的数量来计算旋转的角度,因此编码器输出的位置数据

是相对的;由于采用固定脉冲信号,因此旋转角度的起始位可以任意设定;

由于采用相对编码,因此掉电后旋转角度数据会丢失,需要重新复位。16、1)常用的步进电机的功率放大电路有哪几种类型?

答:单电压功率放大电路;高低压功率放大电路;恒流源功率放大电路;斩波恒

流功率放大电路等

17、

简述直流伺服电机的PWM 工作原理

答:直流伺服电机的速度与所加电压之间成线性关系,这是电机的调速特性,PWM 的工作原理为:通过晶闸管或其他自关断器件的控制,将直流电压断续地加到直流伺服电机上,利用调节通、断的时间变化来改变加在直流伺服电机上的平均电压值,从而调节直流伺服电机的运行速度

五.综合、计算题(10分)

1.已知图示齿轮传动系统中齿轮Z 1相对于自身回转轴线的总转角误差为'12,齿轮Z 2相对于其自身回转轴线的总转角误差为'6,齿轮副Z 3、Z 4轮折算到其主动轴上的总转角误差为'12,齿轮副Z 5,Z 6折算到从动轴上的总转角误差为'10。计算该齿轮传动系统折算到输出端的总转角误差。其中:齿轮的模数均为mm m 1=,Z 1=18,Z 2=36,Z 3=20,Z 4=40,Z 5=20,Z 6=60。

2114236351123362184022060320

22312

z i z z i z z i z i i i i =======

====??=

2.)计算总传动比:

max 135124max 6

232333

n

k k k n i i i i i i i i φφφφ

φφφφφ=??

??= ?

???

?????∴?=+++++?∑

齿轮副Z 3、Z 4的主动轴为齿轮Z 3所在轴;

齿轮副Z 5,Z 6的从动轴为齿轮Z 6所在轴;

由题意已知:

'

'''12345612,6,12,10φφφφ?=?=?=?=

则:

34

12max 562323

'''

''

1261210126614i i i i i φφφφφ????=

+++?=+++=

2.已知四级齿轮传动系统中,各齿轮的转角误差为'

123418φφφφ?=?=?=?=,

'567812φφφφ?=?=?=?=。计算该齿轮传动系统折算到输出端的总转角误差。

其中:齿轮的模数均为mm m 1=,Z 1=20,Z 2=30,Z 3=18,Z 4=36,Z 5=20,Z 6=40,Z 7=20,Z 8=60。

解:1.)计算各级传动比:

2114236358471123430 1.520362184022060320

1.522318

z i z z i z z i z z i z i i i i i ==========

====???=

2.)计算总传动比:

max 12345671max

8

234344

n

k k k n i i i i i i i i φφφφφφφφφφφ=????= ? ???

?+??+?+??∴?=++++?∑

由题意已知:

'123418φφφφ?=?=?=?=,'567812φφφφ?=?=?=?=

则:

234567

1max 8234344

'''''''''

181818181212121218126329i i i i i i i φφφφφφφφφ?+??+?+???=

++++?+++=++++=

3. 设有i =20,传动级数n= 2的小功率传动,试按等效转动惯量最小原则分配传动比。

解:按最小等效转动惯量分配传动比的计算公式:

(

)()

()

21122121

12121

/22

1,2,

,2n n n n n k k n i i

i i k n ------=?==??

根据题意,有:

()()222

21

1

221

2

1

1221

1

221

21116

3

2

2

202203.0463

n n n

n i i --------==?=?=,

(

)()222121

22/223

202106.563

i --?

=?

?==

验算:22 3.0463 6.56320i i ?=?≈

4、某数控系统结构如图所示。图中,1J 和2J 分别为中间轴和末端轴转动惯量,

1K 和2K 分别为中间轴和末端轴的刚度,L T 为负载转矩。假设伺服电机反电动势常数为b K ,转矩系数为T K ,电枢电阻为a R ,转动惯量为m J ,电机机电放大系数为m K ,机电时间常数为m T ,测速电机比电势为F K ,编码器增益为P K ,忽略电枢电感及齿轮的转动惯量,试回答下列问题:

L

(1)求负载折算到伺服电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e J 、等效刚度e K 和等效负载转矩e T

(2)将计算机等效为一个PID 环节,试画出该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 (1)惯量折算:2

1

212

3

1422???

? ??+

???

? ????=

z z J z z z z J J e ;

刚度折算:

2

2

1224

2311111???

? ???+

???

? ?????=z

z K z

z z z

K K e

转矩折算:3

142z z z z T T L

e ??=

(2)

5、有一个工作台由一台三相反应式步进电机直接驱动滚珠丝杆螺母副带动工作台移动,假定步进电机的转子有40个齿,步进电机的通电方式为

机电一体化重点及复习资料

1. 机电一体化的定义。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从系统工程观点出发,应用机械、电子、信息等有关技术,对它们进行有机的组织和综合,实现系统整体的最佳化。 2. 简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A机械本体、B动力单元、C传感检测单元、 D执行单元、E驱动单元、F控制及信息处理单元这六部分组成。 各成分的功能如下: 1、机械本体:使构造系统的各子系统、零部件按照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关系安置(装配连接)在一定位置上,并保持特定的关系。 2、动力单元:按照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要求,为系统提供能量和动力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3、传感检测单元:对系统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本身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参数及状态进行检测,并转换成可识别信号,传输到信息处理单元,经过分析、处理后产生相应的控制信息。 4、执行单元:根据控制信息和指令在驱动单元的驱动下完成所要求的动作。 5、驱动单元:在控制信息作用下,在动力单元的支持下,驱动各种执行机构(执行单元)完成各种动作和功能。 6、控制及信息处理单元:将来自各传感器的检测信息和外部输入命令进行集中、存储、分析、加工,根据信息处理结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通过输出接口送往驱动单元和执行机构,控制整个系统有目的地运行。 3. 机电一体化系统有哪些设计方法?分别举例。 机电一体化系统有以下三种设计方法:

A.取代法,如用电气调速系统取代机械式变速机构等; B.整体设计法,如某些激光打印机的激光扫描镜; C.组合法,如设计数控机床时使各个单元有机组合融为一体。 4. 转动惯量、刚度、阻尼的折算公式。 另附资料。 5. 传动链精度对开环伺服系统、闭环伺服系统精度的影响。 开环伺服系统中,传动链的传动精度不仅取决于组成系统的单个传动件的精度,还取决于传动链的系统精度。 闭环伺服系统中的传动链,虽然对单个传动件的精度要求可以降低,但对系统精度仍有相当高的要求,以免在控制时因误差随机性太大不能补偿。 6. 举例说明缩短传动链的三种方式。 A. 伺服电动机; B.直线电机; C.电主轴。 7. 简述传动系统的转动惯量、摩擦、阻尼比、刚度、谐振频率、间隙对机电一体化系统性能的影响。 1、转动惯量:在满足系统刚度的条件下,机械部分的质量和转动惯量越小越好。转动惯量大会使机械负载增大,系统响应速度变慢,灵敏度降低,固有频率下降,容易产生谐振。同时,转动惯量增大会使电器驱动部分的谐振频率降低而阻尼比增大。 2、摩擦:引起动态滞后和稳态误差,同时还会造成低速爬行。 3、阻尼比:实际应用中一般取0.4--0.8的欠阻尼,既能保证振荡在一定的范围内过渡过程比较平稳、过渡过程时间较短,又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4、刚度:对于伺服系统的失动量来说,系统刚度越大,失动量越小,对于伺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那些不是结构型传感器 A.弹簧管 B.双金属片 C.水银温度计 D. 电感电容 2.那些不是物理型传感器的特点 A.无中间转换机构 B.固体传感 C.集成 D.体积大 3.哪一项不是传感器指标 A.类型 B. 容量 C.体积 B.线性度 4.下列哪项对热电偶的说法不正确 A.不能测量绝对温度 B.利用的是温差效应 C.铂电阻属于热电偶 D.需要冷端补偿 5.传感器的环境参数不包括什么 A.环境温度 B.湿度 C.冲击 D.噪音 6.传感器的基本性能参数不包括什么 A.量程 B. 灵敏度 C.动态特性 D.尺寸 7.半闭环伺服结构的特点不包括: A.系统简单 B.稳定性好 C.调试困难 D.成本较低 8.际转速1350r/min、电源频率50Hz的交流感应电动机,其转差率是多少? A.0.05 B.0.1 C.0.15 D.0.2 9.某步进电动机三相单三拍运行时步距角为3°,三相六拍运行时步距角是多少?

A. 3° B. 6° C. 2° D.1.5° 10.采用PWM驱动系统的优点不包括 A.频率高、频带窄 B.电流脉动小 C.电源的功率因数高 D.动态硬度好 11.设丝杠导程5mm,2/4相步进电机的步距角为1.8度,半步驱动时的脉冲当量为多少? A. 0.00625mm B.0.0125mm C.0.025mm D.0.05mm 12.下列哪一项不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构成装置 A.电子装置 B.控制装置 C.驱动装置 D.机械装置 13.下列把一项是出现低速爬行现象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A.电压不稳定 B.非线性摩擦力 C.负载扭矩不稳定 D.润滑不良 14.滚动导轨预加负载的目的是什么 A.防止超速 B.消除间隙 C.降低噪音 D.提高刚度 15.哪项不是滚珠丝杠副的主要尺寸参数 A.公称直径 B.长度 C.导程 D.行程 16.哪项不是机械传动要满足伺服控制的主要要求 A.传动精度 B.寿命长 C. 稳定性 D.快速响应性 17.下列哪一项属于变异性设计 A.没有参照样板的设计 B.根据故障查找故障原因 C.部更改,适应性变动 D.适应于量的方面变更要求,方案功能结构不变 18.哪项不是机电一体化产品概念设计的核心内容

机电一体化复习提纲(1)

机电一体化复习提纲 1、什么是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结构要素有哪些?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系统通常由哪些部分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信息特征、动力特征、结构特征分别是什么?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基础有哪些? 答:机械系统和微电子系统有机结合,从而产生新功能和新性能的新产品是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结构要素有机械本体、执行与驱动、检测传感器、信息处理、动力。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系统通常由由传动机构、支承与导向机构、执行机构与机架等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是能量流、物料流、信息流。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信息特征(微型化、嵌入式、实时性、分布化)、动力特征(结构分散化、功能智能化)、结构特征(模块化、简单化、高刚度、高精度)。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基础有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软件技术、通信技术、驱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系统技术。 2、机电一体化对机械系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为确保机械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工作稳定性,在设计中常提出无间隙、低摩擦、低惯量、高刚度、高谐振频率、适当的阻尼比等要求。为达到上述要求,主要从那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系统通常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答:机电一体化对机械系统的基本要求是(快、准、稳):快速响应、高精度、良好的稳定性。为确保机械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工作稳定性,在设计中常提出无间隙、低摩擦、低惯量、高刚度、高谐振频率、适当的阻尼比等要求。为达到上述要求,主要从a、采用低摩擦阻力的传动部件和导向支承部件;b、缩短传动链,简化主传动系统的机械结构;c、提高传动与支撑刚度;d、选用最佳传动比,尽可能提高加速能力;e、缩小反向死区误差; f、改进支承及架体的结构设计以提高刚性、减少振动、降低噪声这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系统通常由传动机构、支承与导向机构、执行机构与机架等几个部分组成。 3、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传动系统应满足哪些性能要求?为确保机械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工作稳定性,在设计中需满足哪些要求,为达到这些要求,主要采取哪些措施? 答: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传动系统应满足足够的刚度、惯性小、阻尼适中等性能要求。为确保机械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工作稳定性,在设计中需满足无间隙、低摩擦、低惯量、高刚度、高谐振频率、适当的阻尼比,为达到这些要求,主要采取:①采用低摩擦阻力的传动部件和导向支撑部件;②缩短传动链,简化传动系统的机械结构;③提高传动与支撑刚度;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报告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 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班级:机电0811 学号: 2008716022 姓名:陈智建 指导教师:刘云、柯江岩 2012 年 1 月 13 日

目录 第一节绪论 (3) 1.1课程设计目的意义 (3) 1.2课程设计任务描述 (3) 1.3数控铣床的性能指标设计要求 (3) 第二节总体方案设计 (4) 2.1主轴驱动系统设计方案 (4) 2.2 X/Y/Z轴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4) 2.3电气系统设计方案 (4) 第三节传动系统设计 (5) 3.1主轴传动系统的设计 (5) 3.1.1主轴电机选择 (5) 3.1.2变频器的选择 (5) 3.1.3主轴传动系统设计 (5) 3.2伺服驱动系统设计 (6) 3.2.1伺服传动机构设计 (6) 3.2.2伺服电机选择 (6) 3.2.3 滚珠丝杠的选择 (6) 3.2.4滚珠丝杠支承的选择 (8) 3.3设计验算校核 (8) 3.3.1惯量匹配验算 (8) 3.3.2伺服电机负载能力校验 (9) 3.3.3系统的刚度计算 (9) 3.3.4固有频率计算 (10) 3.3.5死区误差计算 (11) 3.3.6系统刚度变化引起的定位误差计算 (11) 第四节电气系统设计 (12) 第五节总结 (15) 参考文献 (15) 附:6张系统框图和元器件图

第一节绪论 1.1课程设计目的意义 机电一体化是一门实践性强的综合性技术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现代各种先进技术构成了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属于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能力。 1.2课程设计任务描述 本课程设计主要要求学生设计一数控铣床的传动系统跟控制系统,即在已有数控系统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加工要求,进行二次开发。由于生产数控系统,伺服电动机的驱动器,伺服电机的厂家很多,即使同一厂家,其生产的产品系统和型号也很多。为了避免在设计过程中选型过于宽广,并考虑到本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训练从事设计的基本能力,数控系统规定选用Fanuc OI MATE MC。根据该数控系统控制性能,可控制3个伺服电动机轴和一个开环主轴(变频器),满足4轴联动数控铣床的控制要求。考虑到CNC控制器,驱动器和电机之间电器接口的相互匹配,在该设计中,要求3轴伺服驱动器,伺服电动机都采用Fanuc 公司生产的产品。 1.3数控铣床的性能指标设计要求 (1)主轴的转速范围:1000—24000 (rpm) (2)主轴电机功率:30/37 kw (3)X/Y/Z轴快速进给速度15/15/15m/min,X/Y/Z轴切削进给速度,1-10000 mm/min (4)系统分辨率:0.0005mm,重复精度0.02mm。

~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复习题 一、是非判断 1、机电产品结构方案设计时遵循传动链最短原则的好处是使传动精度高,而传动性能稳定性降低。(×) 2、莫尔条纹具有使栅距的节距误差平均化的特点。(√) 3、滚珠丝杠传动的特点是传动效率高、运动具有可逆性、传动精度高、磨损小,使用寿命长、不能自锁。(×) 4、采用光电耦合器可以将前向通道、后向通道以及其他相关部分切断与电路的联系,从而有效地防止干扰信号进入微机。(√) 5、动态显示是一位一位地轮流点亮各位数码管,这种逐位点亮显示器的方式称为行扫描。 (×) 6、分辨率是D/A转换器对输入量变化敏感程度的描述,与输入数字量的位数有关。8位数的分辨率为1/256,10位数的分辨率为1/1024。(√) 7、在机电产品中若有检测元件,则该产品的控制系统一定是闭环的。(×) 8、无源滤波器常采用LC谐振电路或RC网络作为滤波器件。(√) 9、机电产品转动惯量大可使机械负载变大,灵敏度下降,但是不影响机械系统的响应速度。 (×)10、执行机构运动循环图可以表明各机构间的配合协调关系。(√) 11、机电产品结构设计是从:定量到定性,具体到抽象,粗略到精细的过程结构设计满足的目标:保证功能、提高性能、降低成本。(×)12、双频激光干涉仪是同一激光器发出的光分成幅值不同的两束光产生干涉。得到的是按幅值变化的交流调频信号,信噪比高,可实现高分辨率测量。(×)13、滚珠丝杠传动中,当丝杠改变转动方向时,间隙会使运动产生空程,从而影响机构的传动精度。(√)14、采用光电耦合器可以将前向通道、后向通道以及其他相关部分切断与电路的联系,从而有效地防止干扰信号进入微机。(√)15、键码识别就是判断闭合键的代码,通常有2种方法,一种是静态检测法——称为编码键盘;另一种是动态检测法——成为非编码键盘。(×) 16、选用D/A芯片时位数愈多精度愈高,其转换的时间愈长。(√) 17、在机电产品中若有检测元件,则该产品的控制系统不一定是闭环的。(√) 18、在微机检测系统的输入通道中,采样/保持(S/H)电路可有可无。(×) 19、双片薄齿轮错齿调整法以消除齿侧间隙,但反向时不会出现死区。(×) 20、采样时间是指对被测参数检测的时间。(√) 二、简答题 1、同步带传动主要失效形式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么? (a) 承载绳断裂原因是带型号过小和小带轮直径过小等。 (b) 爬齿和跳齿原因是同步带传递的圆周力过大、带与带轮间的节距差值过大、带的初拉力过小等。 (c) 带齿的磨损原因是带齿与轮齿的啮合干涉、带的张紧力过大等。 (d) 其他失效方式带和带轮的制造安装误差引起的带轮棱边磨损、带与带轮的节距差值太大和啮合齿数过少引起的带齿剪切破坏、同步带背的龟裂、承载绳抽出和包布层脱落等。

机电一体化复习要点

机电一体化复习知识总结(ML制作) 第一章绪论 1 Mechatronics机电一体化,由机械学与电子学组合而成。 2 机电一体化含有两方面内容,首先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其次是机电一体化产品。 3 机电一体化的目的是提高系统的附加值,即多功能、高效率、高可靠性、省材料 省能源。 4 机电一体化系统需解决的共性关键技术有检测传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伺服驱 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密机械技术及系统总体技术。 5 机电一体化系统由机械系统(机构)、信息处理系统(计算机)、动力系统(动力 源)、传感检测系统(传感器)、执行元件系统(如电动机)等五个子系统组成。 6 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要素或子系统之间必须能顺利的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 换和传递。 7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类型有开发性设计、适应性设计与变异性设计。 8 确定机电一体化系统目的功能与规格后,机电一体化技术人员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 进行设计、制造的整个过程为“机电一体化工程”。 9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现代设计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并行工程、虚拟产品设 计、快速响应设计、绿色设计、反求设计、网络合作设计。 第二章机械系统部件的选择与设计 1 机械系统部件的设计要求低摩擦、短传动链、最佳传动比、反向死去误差少、高刚性。 2 机械传动部件实质上是一种转矩、转速变换器,其目的是使执行元件与负载之间在转矩与转速方面得到最佳匹配。 3 机电一体化发展要求传动机构不断适应精密化,高速化,小型、轻量化要求。 4 滚珠丝杠四种基本类型(1)螺母固定、丝杠转动并移动,(2)丝杠转动、螺母移动,(3)螺母移动、丝杠移动,(4)丝杠固定、螺母移动并转动。 5 滚珠丝杠副中滚珠的循环方式有内循环和外循环两种,内循环方式的滚珠在循环过程中始终与丝杠表面接触。 6 滚珠丝杠副轴向间隙的调整与预紧(1)双螺母螺纹预紧调整式,(2)双螺母齿差预紧调整式,(3)双螺母垫片调整预紧式,(4)弹簧式自动调整预紧式,(5)单螺母变位导程预紧式,(6)单螺母滚珠过盈预紧式。 7 四级齿轮传动系统总转角误差 =++++ 已知:四级齿轮传动系统,各齿轮转角误差为==…==0.005 rad,各级减速比相同,即==…==1.5。求: (1)该系统最大转角误差;(带入上式即可) (2)为缩小,应采用何种措施。 ①在设计中最末两级的传动比应取大一些

机电一体化典型实例

8 机电一体化系统典型实例 8.1 机器人 8.1.1 概述 机器人是能够自动识别对象或其动作,根据识别,自动决定应采取动作的自动化装置。 它能模拟人的手、臂的部分动作,实现抓取、搬运工件或操纵工具等。它综合了精密机械技 术、微电子技术、检测传感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领域的最新成果,是具有发展前途的机电 一体化典型产品。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广,将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如不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机器人,就不具备进行国际竞争所必需的 工业基础。 机器人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代机器人为示教再现型机器人,为了让机器人 完成某项作业,首先由操作者将完成该作业所需的各种知识(如运动轨迹、作业条件、作业 顺序、作业时间等)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对机器人进行示教,机器人将这些知识记忆下 来,然后根据再现指令,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忠实地重复再现各种被示教的动作。第二代 机器人通常是指具有某种智能(如触觉、力觉、视觉等)的机器人,即由传感器得到的触觉、 听觉、视觉等信息经计算机处理后,控制机器人完成相应的操作。第三代机器人通常是指具 有高级智能的机器人,其特点是具有自学习和逻辑判断能力,可以通过各类传感器获取信息, 经过思考做出决策,以完成更复杂的操作。 一般认为机器人具备以下要素:思维系统(相当于脑),工作系统(相当于手),移动系 统(相当于脚),非接触传感器(相当于耳、鼻、目)和接触传感器(相当于皮肤)(图8-1)。 如果对机器人的能力评价标准与对生物能力的评价标准一样,即从智能、机能和物理能三个 方面进行评价,机器人能力与生物能力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图8-2是以智能度、机能度和物 理能度三座标表示的“生物空间”,这里,机能度是指变通性或通用性以及空间占有性等;物 理能度包括力、速度、连续运行能力、均一性、可靠性等;智能度则指感觉、知觉、记忆、 运算逻辑、学习、鉴定、综合判断等。把这些概括起来可以说,机器人是具有生物空间三座 标的三元机械。某些工程机械有移动性,占有空间不固定性,因而是二元机械。计算机等信 息处理机,除物理能之外,还有若干智能,因而也属于二元机械。而一般机械都只有物理能, 所以都是一元机械。 8.1.2 机器人的组成及基本机能 机器人一般由执行系统、驱动系统、控制系统,检测传感系统和人工智能系统等组成, 各系统功能如下所述。 ① 执行系统。执行系统是完成抓取工件(或工具)实现所需运动的机械部件,包括手部、 信息处理机 图8-2生物空间 图8-1机器人三要素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报告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报 告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 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班级:机电0811 学号: 2008716022 姓名:陈智建 指导教师:刘云、柯江岩 2012 年 1 月 13 日

目录 第一节绪论 (4) 1.1课程设计目的意义 (4) 1.2课程设计任务描述 (4) 1.3数控铣床的性能指标设计要求 (4) 第二节总体方案设计 (5) 2.1主轴驱动系统设计方案 (5) 2.2 X/Y/Z轴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5) 2.3电气系统设计方案 (5) 第三节传动系统设计 (6) 3.1主轴传动系统的设计 (6) 3.1.1主轴电机选择 (6) 3.1.2变频器的选择 (6) 3.1.3主轴传动系统设计 (6) 3.2伺服驱动系统设计 (7) 3.2.1伺服传动机构设计 (7) 3.2.2伺服电机选择 (7) 3.2.3 滚珠丝杠的选择 (8) 3.2.4滚珠丝杠支承的选择 (9) 3.3设计验算校核 (9) 3.3.1惯量匹配验算 (9) 3.3.2伺服电机负载能力校验 (10) 3.3.3系统的刚度计算 (11) 3.3.4固有频率计算 (11) 3.3.5死区误差计算 (12) 3.3.6系统刚度变化引起的定位误差计算 (12) 第四节电气系统设计 (13) 后附6张系统框图和元器件图。 (15) 第五节心得体会 (16) 参考文献 (17)

第一节绪论 1.1课程设计目的意义 机电一体化是一门实践性强的综合性技术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现代各种先进技术构成了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属于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能力。 1.2课程设计任务描述 本课程设计主要要求学生设计一数控铣床的传动系统跟控制系统,即在已有数控系统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加工要求,进行二次开发。由于生产数控系统,伺服电动机的驱动器,伺服电机的厂家很多,即使同一厂家,其生产的产品系统和型号也很多。为了避免在设计过程中选型过于宽广,并考虑到本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训练从事设计的基本能力,数控系统规定选用Fanuc OI MATE MC。根据该数控系统控制性能,可控制3个伺服电动机轴和一个开环主轴(变频器),满足4轴联动数控铣床的控制要求。考虑到CNC控制器,驱动器和电机之间电器接口的相互匹配,在该设计中,要求3轴伺服驱动器,伺服电动机都采用Fanuc公司生产的产品。 1.3数控铣床的性能指标设计要求 (1)主轴的转速范围:1000—24000 (rpm) (2)主轴电机功率:30/37 kw (3)X/Y/Z轴快速进给速度15/15/15m/min,X/Y/Z轴切削进给速度,1-10000 mm/min

机电一体化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 1、机电一体化乃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微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可以说,机电一体化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及信息技术相互交叉、融合(有机结合)的产物。 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五大要素及其相应的五大功能 3、机电一体化的目的是提高系统(产品)的附加价值,所以附加价值就成了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的综合评价指标。 4、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类型:(1)开发性设计它是没有参照产品的设计,仅仅根据抽象的设计原理和要求,设计出在质量和性能方面满足目的要求的产品(系统)。(2)适应性设计它是在总的设计方案、原理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现有产品进行局部更改,或用微电子技术代替原有的机械结构或为了进行微电子控制对机械结构进行局部适应性设计,以使产品在性能和质量上增加某些附加价值。(3)变异性设计它是在设计方案和功能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仅改变现有产品的规格尺寸使之适应于量的方面有所变更的需求。 5、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准则主要考虑人、机、材料、成本等因素,而产品的可靠性、适用性与完善性设计最终可归结于在保证目的功能要求与适当寿命的前提下不断降低成本。 6、并行工程与串行工程的差异就在于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要按并行、交互、协调的工作模式进行系统(产品)设计,就是说,在设计过程中对系统(产品)生命周期内的各个阶段的要求要尽可能地同时进行交互式的协调。 7、简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并行工程、虚拟设计、快速响应设计、绿色设计、反求设计等的含义。答:1、计算机辅助设计是设计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有力工具,用来设计一般机械产品的CAD的研究成果。2、并行工程是把产品的设计、制造及其相关过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综合协调的一种工作模式。3、虚拟设计是虚拟环境中的产品模型,是现实世界中的产品在虚拟环境中的映像,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新一代计算机辅助设计。4、快速响应设计是实现快速响应工程的重要环节,快速响应工程是企业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不断迅速开发适应市场的新系统,快速响应设计的关键是有效开发和利用各种系统信息资源。5、绿色设计是从并行工程思想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概念。绿色设计就是在新系统的开发阶段,就考虑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浪费、使用安全和人类健康等所产生的副作用。6、反求设计是以现代设计理论、方法和技术为基础,运用各种专业人员的工程设计经验、知识和创新思维,对已有的系统进行剖析、重构、再创造的设计。 7、网络合作设计是现代设计最前沿的一种方法。其核心是利用网络工具来汇集设计知识、资源以及知识获取的方法进行设计。 第二章 1、机械传动部件通常有螺旋传动、齿轮传动、同步带传动、高速带传动、各种非线性传动

机电一体化典型实例

. 8 机电一体化系统典型实例 8.1 机器人 8.1.1 概述 机器人是能够自动识别对象或其动作,根据识别,自动决定应采取动作的自动化装置。 它能模拟人的手、臂的部分动作,实现抓取、搬运工件或操纵工具等。它综合了精密机械技 术、微电子技术、检测传感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领域的最新成果,是具有发展前途的机电 一体化典型产品。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广,将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如不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机器人,就不具备进行国际竞争所必需的 工业基础。 机器人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代机器人为示教再现型机器人,为了让机器人 完成某项作业,首先由操作者将完成该作业所需的各种知识(如运动轨迹、作业条件、作业 顺序、作业时间等)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对机器人进行示教,机器人将这些知识记忆下 来,然后根据再现指令,在一定的精度围,忠实地重复再现各种被示教的动作。第二代机器 人通常是指具有某种智能(如触觉、力觉、视觉等)的机器人,即由传感器得到的触觉、听 觉、视觉等信息经计算机处理后,控制机器人完成相应的操作。第三代机器人通常是指具有 高级智能的机器人,其特点是具有自学习和逻辑判断能力,可以通过各类传感器获取信息, 经过思考做出决策,以完成更复杂的操作。 一般认为机器人具备以下要素:思维系统(相当于脑),工作系统(相当于手),移动系 统(相当于脚),非接触传感器(相当于耳、鼻、目)和接触传感器(相当于皮肤)(图8-1)。 如果对机器人的能力评价标准与对生物能力的评价标准一样,即从智能、机能和物理能三个 方面进行评价,机器人能力与生物能力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图8-2是以智能度、机能度和物 理能度三座标表示的“生物空间”,这里,机能度是指变通性或通用性以及空间占有性等;物 理能度包括力、速度、连续运行能力、均一性、可靠性等;智能度则指感觉、知觉、记忆、 运算逻辑、学习、鉴定、综合判断等。把这些概括起来可以说,机器人是具有生物空间三座 标的三元机械。某些工程机械有移动性,占有空间不固定性,因而是二元机械。计算机等信 息处理机,除物理能之外,还有若干智能,因而也属于二元机械。而一般机械都只有物理能, 所以都是一元机械。 8.1.2 机器人的组成及基本机能 信息处理机 图8-2生物空间 图8-1机器人三要素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报告书

机电一体化综合课程设计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任务书》普通格式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次设计是机电一体化和计算机控制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的基本目的是: 1、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过程和方法,包括参数的选择、传动设计、零件计算、结构设计、计算机控制等培养系统分析及设计的能力。 2、综合应用过去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联系实际和综合分析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拓宽所学的知识。

3、训练和提高设计的基本技能,如计算,绘图,运用设计资料、标准和规,编写技术文件(说明书)等。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设计题目:车辆出入库单片机自动控制系统 1.设计容包括:总体设计,机械系统的设计与计算,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2.课题容简介或设计要求:编制一个用单片机控制的车辆出入库管理控制程序,控制要求如下:1)入库车辆前进时,经过1# → 2#传感器后计数器加1,后退时经过2# → 1#传感器后计数器减1,单经过一个传感器则计数器不动作。2)出库车辆前进时经过2# → 1#传感器后计数器减1,后退时经过1# → 2#传感器后计数器加1,单经过一个传感器则计数器不动作。3)设计一个由两位数码管及相应的辅助元件组成的显示电路,显示车库车辆的实际数量。 3.机械部分的设计: 4.计算机控制的设计:设计显示电路图,并按图连接。画出单片机接线图,并按图接线。编制控制程序。 摘要 本次设计车辆出入库单片机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和设计思路,根据给定的条件,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相关的机械和电子方面的知识,完成车辆入库自动控制,并画好元器件的连接图,其中包括装置的原理方案构思和拟定;原理方案的实现,设计计算与说明。 车辆出入库单片机自动控制系统对我们生活很贴近,一个很实用的系统,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管理车库,再加上如果用单片机来实现的话成本低,很实用,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设计。车辆入库单片机自动控制系统的难点在于,如何控制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判断(A对,B错) 1.工业三要素是资金、人才、技术。 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执行机构功能是主操作功能。 答案:B A 单选 1、机电一体化系统机械本体的功能是() A执行机构B动力源C固定其它部件D主操作功能 2、下列哪一项是机电一体化的特性。 A装置的控制属于强电范畴B自动信息处理 C支撑技术是电工技术D以机械联结为主 3、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构成装置不包含以下哪一项() A电子装置B控制装置C驱动装置D机械装置 答案:C B A 问答题 1、在机械工业中微电子技术应用有哪些方面,及其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意义? 1)对机器或机组系统运行参数进行巡检传感或控制 2)对机器或机组系统工作程序的控制 3)用电子技术代替传统产品中机械部件完成的功能,简化产品的机械结构 4)节约材料 5)节能降耗 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意义表现在:功能模块化;封装模块化;电路(板)器件微型化;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结构一体化;机电产品体小、性优、价廉。 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功能组成是那些? 物质、能量、信息(工业三要素)的变换(加工处理)、传递(移动、输送)、储存(保持、积蓄、记录) 3、机械电气化与机电一体化的区别

机械电气化 –很少考虑电器与机械的内在联系;根据机械要求选用电气传动 –机械电气界限分明,以机械联结为主,装置是刚性的 –装置的控制属于强电范畴,支撑技术是电工技术(电磁学,输配电)机电一体化 产品的新功能、智能化进步:自动检测,自动显示,自动记录,自动信息处理,自动调节控制,自动诊断,自动保护 4、简要说明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要素及其功能? 五个方面,各组成及功能分别是:机械本体(构造功能:固定其它部件);执行机构(主操作功能);驱动部件(动力功能);传感部件(信息检测);控制部分(信息处理及控制) 5、传统机电产品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主要区别表现哪些方面? 传统机电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 技术范畴机械电气化产品 传统机械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现代机械产品 生产大批量中小 机械部分复杂的机械系统简化 运动循环不可调的运动循环可编程运动 速度控制常速驱动变速控制 同步性机械同步电子同步 结构重量笨重结构轻巧 精度控制机械公差定精度反馈实现 操作控制人工控制自动可编程 6、机电一体化的关键支撑技术有哪些?它们的作用如何?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具体来说有六个方面的关键技术: 检测传感技术:是自动化、智能化、闭环控制基础 信息处理技术:控制的基础,处理速度,可靠抗干扰 自动控制技术:核心是计算机控制,关系着系统的静动特性和稳定性 伺服传动技术:动力和运动控制实现包括电,液,气的伺服传动技术 精密机械技术:基础技术涉及产品部件的模块化标准化规格化表现为减轻重量,缩小体积,提高精度,改善性能,提高可靠性 系统总体技术:包括总体设计和接口设计;涉及到产品的功能分解与技术实现、系统总体综合与接口技术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复习提纲

1. 以下产品不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是(D )。 2. STD 总线属于什么接口类型?(A ) 3. RS232C 属于什么接口类型?(C ) 4. 以下哪项不属于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B ) 5. 机电一体化产品所设计的固有频率一般较高,其原因之一是(D )。 6. 以下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是(C )。 7. 机电一体化系统有时采用半闭环控制,可能原因是(B )。 8. 能够使工业机器人传动链短的主要原因是(D )。 9. 关于机电一体化说法不确切的表达是(D )。 10. 关于机电一体化说法不确切的表达是(A )。 11.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以(C )部分为主体,强调各种技术的协同和集成的综合性技术 12. 以下哪项不属于概念设计的特征。(A ) 13. 在机电一体化概念设计过程中,形态学矩阵的作用是(C )。 14. 在机电一体化概念设计过程中,黑箱分析方法的作用是(B )。 15. 关于机电一体化系统可靠性,以下论述错误的是(C )。 16. 机电一体化现代设计方法不包括(A )。 17. 谐波齿轮具有速比大、传动精度和效率高等优点,它是由以下哪种传动演变而来的。( C ) 18. 使滚珠丝杠具有最大刚度的支承方式是(A ) 19.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齿轮系常用于伺服系统传动机构中,作用是( A ) 20. 多级齿轮传动中,各级传动比“前大后小”的分配原则适用于按( D )设计的传动链。 21. 下列哪种传动机构具有自锁功能 ( C ) 22. 滚珠丝杠传动轴向间隙的调整,下列哪一种方法精度高,结构复杂。( B ) 23. 为了提高滚珠丝杠副的旋转精度,滚珠丝杠副在使用之前应该进行( B ) 24. 在滚珠丝杠副中,公式IE Ml ES Pl L π22 00± ± =?是验算满载时滚珠丝杠副的 ( A ) 25. 在同步齿型带传动中,节线的长度在工作过程中 ( A ) 26. 滚珠丝杠副基本导程指丝杠相对于螺母旋转2π弧度时,螺母上基准点的( B ) 27. 在两级齿轮传动中,若传动比的分配方案是21i i =,则其遵循的原则是( D ) 28. 当刚轮固定,柔轮输出,波形发生器输入时,谐波齿轮可实现(B )传动。 29. 圆柱齿轮传动中常用的调整齿侧间隙的方法不包括( C ) 30. 导轨副用于引导运动部件按给定的方向运动。若导轨副机构简单、阻尼系数大、刚度大,但易产生低速爬引现象,则导轨副是 ( B ) 31. 滚珠丝杠副按螺纹滚道截面形状分类,不包括 ( D ) 32. 下列传感器类型属于能量转换型的为( A )。 33. 下列传感器类型属于物性型传感器的为( D )。 34. 线性度是表示实际特性曲线( B )的程度。 35. 下列哪项指标反映了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B )。 36. 传感器的分辨率越高,表示传感器( D )。 37. 一阶系统的动态表征参数是( D )。 38. 临界阻尼所对应的阻尼比为( A )。 39. 一阶传感器系统的时间常数τ越小,( B )。 40. 二阶传感器系统的输入为一正弦信号时,其输出信号的( C )。 41. 二阶传感器系统的时域动态性能指标中,当传感器输出y(t)达到稳态值的50%时所需的时间为( C )。 42. 二阶传感器系统的频率特性中,关于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描述不正确的为( A )。 43. 下面所列传感器中,( B )与其它三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不同。 44. 天然石英作为敏感元件常应用于( B )。 45. 下述关于霍尔传感器不正确的是( C )。 46. 直线感应同步器的定尺上印刷有1个感应绕组,滑尺上印刷有正弦和余弦两个绕组且两个绕组错开( C )节距。 47. 直线感应同步器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其中( B )为绝对式,对位置具有记忆功能。 48. 下列关于光栅传感器叙述错误的是( D )。 49. 实际使用中,选择传感器时应考虑其具体性能指标,其中对灵敏度的选择不正确的论述为( C )。 50. 以下抑制电磁干扰的措施,除了( D ),其余都是从切断传播途径入手。 51. 三相永磁同步交流伺服电机中,当定子三相绕组中接入三相对称交流电源后,三相绕组中的电流在定子与转子之间的气隙中产生的磁场是:( D ) 52. 与直流伺服电机的机械特性“软、硬”无关的参数是:( B ) 53. 对于一个三相反应式步进电机,如果转子的齿数为40,采用五相双十拍方式通电,则该步进电机步距角为:( A ) 54. 某三相步进电机,转子齿为40,如果希望步距角1.5?,则应采用的通电方式为:( C ) 55. 当直流伺服电机电磁转矩恒定时,电机转速随控制电压变化的关系曲线:(A ) 56. 下列操作中,可以使直流伺服电机的理想空载转速升高的是:( C ) 57. 步进电机的输出转角与下列哪项有关:( C ) 58. 步进电机的输出转矩随着工作频率增高而:( B ) 59. 步进电机在转子齿数不变的条件下,若拍数变成原来的两倍,则步距角变为原来的:( A ) 60. 采用PWM 进行直流伺服电机调速时,通过改变下列哪一项内容来改变电枢回路的平均电压:( A ) 61. 在开环控制系统中,常用选择下列哪一项作为驱动元件:( B ) 62. 步进电机通过控制下列哪一项来改变转子的转向:( C ) 63. 下列哪项不是可逆PWM 变换器的优点:( C ) 64. 下列执行元件中,比功率最低的是:( A ) 65. 关于开环控制、半闭环控制以及全闭环控制,下列哪个描述正确:( C ) 66. 永磁同步交流电机的基本组成部分不包含:( D ) 67.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力反馈两级电液伺服阀的组成部分:(D ) 68. 步进电机的失调角在哪个区域称为静态稳定区:(A ) 69. 下列可能的直流伺服电机的调速方案中,不包括哪一项:(D ) 70. 关于机电一体化系统对于执行元件的基本要求,下列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 71. 采样数据系统中,如果考虑系统的抑制干扰的能力,同时能够完整地复现被采样信号,采样速率与系统的最高频率的关系满足的最低条件为:(C ) 72. 对于PLC 中的指令:LD X0,该指令的功能为:(C ) 73. PID 控制器中,P 的作用是:(A ) 74. 在串联校正的比例—积分—微分(PID )调节器,I 的作用是:(C ) 75. 下面那个操作系统不属于嵌入式操作系统:(A ) 76. 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与传统设计方法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B ) 77. 下列属于串行总线的是:(D ) 78. 一般来说,引入微分负反馈将使系统动态性能指标中的最大超调量:(B ) 79. 以下哪一项不是PLC 的组成部分:(B ) 80. 以下哪种总线属于现场总线:(D ) 81. 传递函数G(s)=1/s 表示[ ]环节:(B ) 82. 下列关于PC 总线的工控机与普通商用PC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83. 以下哪一项不是工控机必须满足的条件:(B ) 84. 下列哪一项不是总线的基本特性:(D ) 85. 以下关于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C ) 86. 下列哪一项内容不属于拉格朗日方程:(D ) 87. 现有一滑动丝杆副线性变换机构和一曲柄滑块非线性机构,假定两种机构内部都存在摩擦力,下列说法哪一项正确:(D ) 88. 如果采用10位数字量的A/D 对最大值为5V 、最小值为0V 的电压进行采样,则量化单位为:(A ) 89. 通常采用电流环、速度环以及位置环的伺服控制系统,三环由内至外的顺序一般为:(A ) 90. 当对一个压电元件通电后,压电元件产生一个位移输出,此时我们将此压电元件作为下列哪一项内容使用:(A ) 91. 如果不能把实际的机械系统作为理想的刚体看待,那么通常采用的研究模型为:(A ) 9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抑制干扰的措施:(D ) 93. 关于伺服系统放大器的设计与选择所需要考虑的问题中,下列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A ) 94. 下列哪一项措施无法减小或消除结构的谐振:(B ) 95. 关于弹性变形,下列说法哪些是错误是的:(B ) 96. 关于评价软件结构优劣的论述不正确的是(C )。 97. 关于信息流的描述,不正确的论述是(D )。 1.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功能是实现系统“目的功能”直接必需的功能,主要是对物质、能量、信息及其相互结合进行变换、传递和存储。(T ) 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动力功能是向系统提供动力、让系统得以运转的功能。(T ) 3.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造功能是使构成系统的子系统及元、部件维持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关系所必需的功能。(T ) 4. 机电一体化系统构成要素不能与人体构成要素进行类比。(F ) 5. 机电一体化的三大效果是指省能、省资源及智能化。(T ) 6. 绿色化不属于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之一。(F ) 7. 交流电动机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F ) 8. 概念设计的四视图包括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及局部视图。(F ) 9.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不能用于机电一体化设计。(F ) 10. 在双圆弧型螺纹滚道的滚珠丝杠副中,其接触角β随轴向载荷大小的变化而基本保持不变。(√) 11. 滑动导轨副产生低速爬行的主要原因是摩擦系数随运动速度的变化和传动系统刚度过大。(×) 12. 轴系组件的强迫振动是由于传动系统本身的失稳引起的。(×) 13. 要使齿轮传动装置的重量最轻,各级传动比应以“先大后小”的原则处理。(×) 14. 旋转支承的置中精度是指运动件转动时,其轴线与承导件的轴线产生倾斜的程度。(×) 15. 直线运动导轨是用来支承和限制运动部件按给定的方向作直线运动。(√) 16. 在谐波齿轮传动中,若柔轮固定、则谐波发生器与刚轮转向相反。(×) 17. 精密度反映了随机误差的影响程度,精密度高就表示随机误差小。而准确度反映系统误差的影响精度,准确度高就表示系统误差小。( T ) 18. 精确度反映了测量中所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综合的影响程度。( T ) 19. 在一组测量中,精密度高的准确度不一定高,准确度高的精密度不一定高,但精确度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都高。( T ) 20. 灵敏度反映了传感器在静态标准条件下,传感器被测量的单位变化引起的输出变化量。因此,在实际使用中选择的传感器灵敏度越高越好。( F ) 21. 灵敏度表征传感器对输入量变化的反应能力,且传感器的灵敏度均为常数。传感器的输出-输入特性是与其内部结构参数有关的外部特性。( T ) 22. 感应同步器的定、滑尺在实际使用中不是成套使用的,一块滑尺可能配用几块定尺使用。( T ) 23. 压电式传感器即可以用于静态量的测量也可适用于动态量的测量。( F ) 24. 零阶传感器系统的幅频特性是直线。( T ) 25. 选择传感器时,如果测量目的是进行定量分析,应该选用重复精度高的传感器,而不宜选用绝对量值精度高的传感器。( F ) 26. 对于直流伺服电机而言,其机械特性越“硬”越好。(T ) 27. 步进电机的步距角决定了系统的最小位移,步距角越小,系统的精度越高。(T ) 28. 电液伺服系统的过载能力强,在强力驱动和高精度定位时性能好,适用于重载的高加减速驱动(T ) 29. 与直流伺服电机不同,永磁同步交流伺服电机不能采用PWM 控制方式进行调速控制。通常,步进电机的最高连续工作平率与它的最高启动频率相当。(F ) 30. 步进电动机的转动惯量越大,同频率下的起动转矩就越大。(T ) 31. 直流伺服电机的调速特性是电机转速与输出转矩的关系。(F ) 32. 气压式伺服驱动系统常用在定位精度较高的场合。(F ) 33. 驱动部分在控制系统的作用下,产生期望的运动,伺服驱动包括电动、气动、液压等各种类型的驱动装置。 (T ) 34. 半闭环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比全闭环控制方式低,但系统稳定性比全闭环控制方式好PLC 采用扫描工作方式,扫描周期的长短取决于PLC 程序的长短。(F ) 35. PLC 是一种专为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电子计算机系统。(T ) 36. 嵌入式系统大多工作在为特定用户群设计的系统中,通常都具有低功耗、体积小、集成度高等特点。现代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方法是将系统划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独立的部分,然后按各自的设计流程分别完成。(F ) 37. 伺服控制系统的比较环节是将输入的指令信号与系统的反馈信号进行比较,以获得输出和输入之间的偏差信号。(T ) 38. 伺服电机的驱动电路将微小的控制信号转化为功率信号,为电机提供电能的控制装置,也称为变流器,可以实现包括电压、电流、频率等参数的变换。(F ) 39. 无论采用何种控制方案,系统的控制精度总是高于检测装置的精度。(F ) 40. 自动控制是无需操作者直接参与,通过控制器使被控制对象或过程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T ) 41. 开环系统没有反馈回路,只能依据时间和逻辑顺序决定被控对象的运行方式,开环系统简单、稳定、可靠,但精度较低,无自动纠偏能力。(T ) 42. 自动控制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相关技术之一,直接影响系统的控制水平、精度、响应速度和稳定性。(T ) 43. 为减少机械传动部件的柔性对于系统性能的影响,机械传动系统的基本固有频率应低于电气驱动部件的固有频率的2-3倍,同时,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接近控制系统的工作频率,避免系统产生振荡而失去稳定性。(F ) 44. 在闭环系统中,因齿轮副的啮合间隙而造成的传动死区能使系统以1~5倍的间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