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院重点实验室简介

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院重点实验室简介
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院重点实验室简介

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院重点实验室简介

(1)总体定位

从东亚大陆环境演变入手,向全球拓展,迎接“圈层动力过程整合时代”的到来,为地球科学下一个新理论做好科学储备;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造就一支国际高水平的地球环境科学研究队伍。

(2)研究方向

以我国及其邻区的代表性新生代陆相沉积序列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学、地层学、地貌学、地球化学、古生态学、古气候学、地质年代学等多学科交叉集成,研究亚洲新生代地质环境的形成、演化及其与全球变化的动力关联以及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季风-干旱系统形成演化、构造变动与环境效应、古生态与环境考古、地质环境过程模拟。

1)季风-干旱系统形成演化

通过风尘沉积、河湖相沉积、沙丘沉积、湖泊沉积、洞穴碳酸盐沉积、树轮的多学科研究,重建不同时间尺度新生代气候-环境演化序列,阐明季风-干旱气候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揭示环境系统阶段性分异及其对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变率的调制作用,探讨季风-干旱系统形成演化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以及对全球气候系统的影响。

2)构造变动与环境效应

通过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副特提斯海地区新生代岩石和沉积的多学科研究,分析新生代重大构造事件发生的时间和期次,研究青藏高原火山活动温室气体排放与深部碳循环之间的联系,剖析构造变动引起的风化剥蚀过程和机理,探讨气候、环境事件与高原/山地隆升、海陆分布变化之间的关联,揭示岩石圈变动影响地球表层环境演化的动力过程。

3)古生态与环境考古

将传统古生物学方法和生物标志物等手段相结合,建立不同环境单元生物演替序列,揭示亚洲地区草原植被出现和扩张等重大生态事件的发生时间和过程,探讨重大气候-环境事件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演化的影响。建立农作物及其亲缘野生植物的鉴定标准,对重要古文化遗迹开展农业起源和古环境研究,揭示农业起源、传播及其与环境关系。

4)地质环境过程模拟

开展地质环境变化的物理动力学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观测和模拟研究。通过现代过程观测,建立地球化学、生物学、沉积学指标与现代环境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基于多指标地质-生物记录(耦合同位素和叶腊正构烷烃)和数值模拟,实现新生代主要增温事件气候要素的定量化重建,剖析古增温与碳循环耦合的过程与机制,探讨全新世自然和人类活动因素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主任:郭正堂

副主任:杨石岭郝青振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基地建设与展望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基地建设与展望 范宏喜 7月10日~11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在2009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谈到积极探索地质灾害防治新机制时强调,要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防灾的科技水平,要设立专题开展我国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质灾害成灾模式研究。作为国土资源部在地质环境管理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在环境地质调查方面的技术支撑,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目前正以三峡库区、四川雅安和云南新平为重点,加紧推进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试验基地建设,探索行之有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机制,并以此带动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针对三峡库区、四川雅安和云南新平三个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基地的建设目标和预期成果,记者采访了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院长候金武和三个示范基地的负责人。 监测预警基地将构成支撑全国地质灾 害气象预警预报的骨干专业监测网络 候金武(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院长):从国家层面上选择自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地质构造条件和突发地质灾害类型具有典型代表的地区,以基础地质调查、地质灾害调查和监测预警示范区建设成果为依托,采用多种手段方法,点面结合,建立区域性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基地,不仅仅服务于当地的防灾减灾,更重要的是通过长期监测和分析研究,不断加深对灾害形成机理的认识,逐步完善预警预报判据,有效改进预警预报方法,从而提高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水平。通过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区域性监测预警示范基地建设,构成支撑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的骨干专业监测网络,与群测群防网络、重大单体监测点、示范区、技术支持专家库等,共同构成全国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网络。 四川雅安监测预警试验基地建设已经开展多年,目前取得了初步的示范效果;云南新平监测预警试验基地刚刚启动,此前已经开展了一些基础性的调查和研究工作。这两个示范基地的建设将与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和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院)以及当地国土资源部门等密切配合,建成集监测、预警、科学研究、教学实习、群测群防和科普宣传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三峡库区监测预警试验基地建设正在规划之中,但通过长期以来的调查研究、资料积累和工程警实践,监测预警已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示范区建设起点高、影响大,将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院所密切合作,完善监测预警网络,成为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的监测预警、科学研究和教学实习基地。 按照中国地质环境院技术业务发展规划(2007-2020年),在未来五年内,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博士导师介绍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李德生,男,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毕业,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获AAPG国际石油地质学杰出成就奖章。研究方向为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学。 ——翟光明,男,北京大学毕业,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咨询中心勘探部主任。研究方向为区域构造和含油气沉积盆地。 ——王涛,男,莫斯科古勃金石油大学毕业,研究方向为成藏条件及分布规律。 ——胡见义,男,莫斯科石油学院硕士毕业,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获全国科学大会个人突出贡献奖、孙越琦能源大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研究方向为石油地质与勘探,油气藏形成分布与分布理论。 ——戴金星,男,南京大学毕业,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方向为石油天然气地质学与地球化学。 ——邱中建,男,重庆大学毕业,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方向为石油及天然气成藏,石油勘探战略问题。 ——贾承造,男,南京大学博士毕业,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获孙越琦能源大奖、国家“九五”攻关先进个人,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研究方向为盆地构造地质与油气勘探。 ——童晓光,男,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孙越崎能源大奖,“国家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技术顾问。研究方向为为石油地质与勘探。 ——赵文智,男,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博士毕业,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现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天然气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研究方向为石油地质综合研究与含油气系统评价。 ——顾家裕,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研究方向为石油地质学和沉积储层。 ——靳久强,男,德国国宾根大学博士毕业,现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生部主任,研究方向为板块构造与含油气盆地研究,石油地质综合研究,盆地动力学分析与模拟和区域层序地层学与油气勘探。 ——薛良清,男,美国奥斯汀德克萨斯大学博士毕业,现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公司非洲地区勘探项目组主任。研究方向为沉积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和层序地层学与沉积体系分析。——宋岩,女,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所博士毕业,现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煤层气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实验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天然气地质地球化学,天然气藏形成条件和煤层气成藏与富集规律。 ——张水昌,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毕业,现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实验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油气生成及成藏过程中的动力学行为,海相碳酸盐岩有效烃源岩评价和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的地质应用。 ——赵政璋,男,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硕士毕业,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总经理。研究方向为砂体成因与沉积环境,油气勘探目标评价与优选和地

江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基本情况

江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基本情况 江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隶属于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是专门从事地质环境监测和地质灾害调查与治理的全民所有制公益性事业单位。 一、总站组建、沿革及人员、资产等基本情况 (一)、总站成立情况 江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地处江西省南昌市,1981年7月在江西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大队水文观测站(第三、四分队)的基础上组建的。1982年11月地质矿产部以地劳[1982]573号文件批准设立:“江西省地质局环境水文地质总站”,属县、团级事业单位。1983年9月局(83)370号文将“江西省地质局环境水文地质总站”更名为“江西省地矿局环境地质大队”;1991年8月30日,局(1991)248号文,将“江西省地矿局环境地质大队”更名为“江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并同时挂“江西省地质矿产局环境地质研究所”的牌子,单位的性质、隶属关系、驻地、经费渠道不变。至此,江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沿革、发展到现在。 (二)、职工情况 总站现有职工总数219人,其中:退休职工65人,在职职工154人。 1.在职职工年龄结构:平均年龄41岁;25岁以下7人;26~35岁29人;36~45岁71人,46~55岁47人,55~60岁3人。 2.学历结构:博士1人,硕士1人,在读硕士3人,大学20人,大专29人,中专30人,高中(技校)57人,初中16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在岗职工总数的47%。 3.专业结构:全站各类专业人员98人,占全站职工人数的62.4%;其中水工环专业技术人员51人,占总站专业技术人员的54%,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占48%。专业技术人员有高级职称的16人,占有专业技术职称人数的20%;中级技术职称43人,占有专业技术职称人数的55%;初级职称20人,占有专业技术职称人数的25%。 4.野外第一线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及比例:全站各方面专业人员98人,野外第一线专业技术人员48人;野外第一线专业技术人员与全站技术人员之比为49%。 二、领导班子及成员简介 总站设立党委,实行站长负责制。党委成员由肖旦红、颜春、孙健、寇颖、黄长生5人组成。颜春任站长,肖旦红任党委书记。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案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版)》《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2012年版)》的有关具体要求,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根据我院实际制定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提高监控效率,使其更具可操作性,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 二、监测范围 全院重点部门及各科室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消毒后(灭菌后)物品等的监测。 三、监测要求 各科室负责采样前的清洁消毒等准备工作,按时规范采样,检验科负责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院感科负责制定监测计划并指导科室完成监测工作。当可能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时,要及时进行监测。如监测结果不合格,检验科要向院感科及所在科室报告,院感科与科室一起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复检至合格为止。 四、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 1、紫外线灯管强度的监测频次 新领紫外线灯管使用前进行强度监测,使用中紫外线灯管每半年进行一次强度监测(3月、9月)。 2、灭菌剂、消毒剂及灭菌物品、消毒物品染菌量的监测频次 使用中灭菌剂及灭菌物品每月进行细菌监测,使用中消毒剂及消毒物品每季度进行细菌监测。 3、透析用水、透析液细菌培养及透析液内毒素的检测频次

透析用水、透析液细菌培养每月一次,透析液内毒素检测至少每3个月一次。透析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每台透析机至少每年检测一次。 4、消毒内镜、灭菌内镜监测频次 消毒内镜每季度进行细菌监测,灭菌内镜每月进行细菌监测。 5、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细菌监测频次 (1)洁净手术室及洁净部门: 每月监测一次,不同级别手术间每月至少监测一间,每年每个房间至少监测一次。 (2)非洁净手术室(眼科、美容科)、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重症加强治疗室、消毒供应室、血液透析室、口腔科、腔镜室、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每季度监测一次,加床超过20℅以上应当月进行监测。 每季度监测的外科系列(3、6、9、12月)内科系列(2、5、8、11月)门诊、医技、社区、后勤(1、4、7、10月)。 (3)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传染科:每半年监测一次,加床超过30℅以上应当月进行监测。 每半年监测的外科系列(3、9月)内科系列(5、8 月)门诊、医技、社区、后勤(4、10月)。 五、监测标准 1、紫外线灯管强度 新领紫外线灯管强度≥90μw/cm2,使用中紫外线灯管强度≥70μw/cm2。 2、使用中的消毒液染菌量监测 使用中的灭菌用消毒液:无菌生长;使用中的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其他使用中的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 3、透析液细菌培养及透析液内毒素检测的结果判定 透析液细菌培养:细菌数<200 cfu/ml,透析液内毒素检测:内毒素<2FU/ml。

中国地质科学院机关

中国地质科学院机关 争创2005年度首都文明单位的报告 中国地质科学院机关于2004年获得首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一年来,院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深化改革和推进科技创新的中心任务,通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科技创新文化建设,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工作,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增强队伍凝聚力,提高院机关的文明程度,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确保中心任务的完成,圆满达到年初提出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取得了新的成绩。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 今年4月份,我院党政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新班子上任后工作千头万绪,但始终没有忘记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放在重要工作日程。为切实加强对全院及院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院党委首先对相关组织机构及时进行了调整,根据工作需要或人员变动情况,健全完善了院精神

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同时对院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保密委员会、离退休工作领导小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物业管理领导小组、献血领导小组、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等涉及到精神文明建设方方面面工作的12个组织机构以及这些组织机构的职能,进行了调整完善,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责落实到分管领导和各职能处室,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形成了院党委统一领导,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党政工团、各处室齐抓共管,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和良好局面,为顺利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上半年,根据中央精神和部、局党组的部署我院认真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院党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党支部主动开展工作,全体党员积极参加,广大群众大力支持,院先进性教育活动进展顺利,全面完成了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圆满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得到了地调局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的充分肯定。 我们把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契机,在院党委整改方案中,涉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

中国地质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付梅臣、吴克宁土地资源评价与利用规划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中国地质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付梅臣、吴克宁土地资源评价与利用规划 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一、专业的设置 中国地质大学土地科学技术学院下设3个专业,其中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分为4个研究方向。 二、考试的科目 院系所、专业、研究方向、科目组导师考试科目 同等学力及跨专业加 试科目 312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120405土地资源管理1.地籍管理2.土地管 理学总论 01土地资源评价与利用规划付梅臣 ①1001英语②2027土地资源学③3038土 地经济学 吴克宁同上 郑新奇同上 三、导师介绍 付梅臣: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从事土地利用与生态恢复领域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三大检索收录50篇,出版教材、专著7部,主持科研项目50余项,获省部级奖4项。主讲课程:土地估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管理、土地整理与复垦、不动产估价、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吴克宁,男,中国地质大学教授,从事土地资源管理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国土壤学会理事,土壤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土壤学会副理事长,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亚热带过渡区土壤发生多元性与第四纪环境变化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子专题,国家计委项目“河南省国土资源遥感调查及信息化工程”子专题。 郑新奇,男,1963年生,河南伊川县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

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地理系,获得理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获得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博士学位。曾担任河南大学地理系教研室主任、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所长、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等职。现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兼具地理学、GIS专业特长,长期从事土地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土地集约利用技术与工程等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空间分析与建模;集约用地理论、方法与技术;空间数据挖掘;空间规划辅助决策技术;土地评价与规划。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四、参考书目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另外,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捌九叁,二肆壹,二二六,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第二,专题信息汇总整理。每一位考生在复习专业课的最后阶段都应当进行专题总结,专题的来源一方面是度历年真题考点的针对性遴选,另一方面是导师研究课题。最后一方面是专业前沿问题。每一个专题都应当建立详尽的知识体系,做到专题知识点全覆盖。 第三,专业真题及解析。专业课的试题都是论述题,答案的开放性比较强。

院感工作总结

篇一:2014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2014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2014年,院感科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全院各科室的大力支 持配合下,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确保院感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但仍存在着若干问题需要解决和改进。现将2014年的医院感染管 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院感质控工作,特别是对重点科室和重点环节的管 理和监督 1、每月根据院感检查标准对全院各科室,尤其是供应室、手 术室、病房,化验室等重点科室进行不定期检查、督导,发现问 题和院感隐患,及时进行书面反馈,科室找出原因,制定整改措 施后返回院感科,院感科根据整改措施,跟踪检查改进效果。 2、加强对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重点抓了手卫生规范、消 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范以及医疗废物管理规范的落实, 发现不落实的,及时反馈、制止。减少交叉感染和院感发生的几 率。 3、每月对所有临床、医技、门诊、物业保洁进行1次全面督 导、检查,检查各科室消毒隔离、无菌技术、医疗废物管理、手 卫生执行情况以及科室院感控制管理工作、院感知识学习、考核 情况,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反馈,提出整改意见,跟踪检查整改 效果。 二、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1、进行了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我院的现患率为零。 2、进行了2014年上半年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总结,上半 年我院感染率为1

列,较大说明我院手术切口感染的控制工作卓 有成效。 3、对所有的住院病历进行了回顾性院内感染调查,及时发 现院内感染漏报病例,对所有手术病例进行手术切口目标性检测, 以便及时发现院内感染问题、线索,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4、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及生物监测,每月对重点科室、每季 度对非重点科室进行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液、工作人员手等环 境进行采样监测细菌生长情况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每月进行总 结。对压力蒸汽灭菌每周进行生物监测,每日进行预真空试验, 每锅进行化学、物理检测,并记录监测结果。全年灭菌效果的监 测合格率为100%,生物监测合格率为100%,空气细菌培养合格率 100%,物体表面细菌培养合格率99.3%(整改后为100%),医务人 员手细菌培养合格率95.6%,消毒液染菌量检测合格率98.7%(整 改后为100%),合格率均高于去年。(送艾迪康) 三、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重点加强了日常对医院医疗废物、污物处置的督导工作,要 求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严格分 开,医疗废物在产生科室即分类收集,双层包装,标识清楚,密 闭运输,医疗废物在暂存地存放不超过48小时,发现问题,及时 反馈、整改,确保了医疗废物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并做好台 帐。 四、加强院感防控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五、存在的问题 1、全院医务人员执

中国地质科学院就业派遣

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毕业生就业派遣流程2010-05-02 11:30:07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一、确定毕业去向 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分为:就业( 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 、升学(提前攻博、考博及做博士后)、灵活就业(包含签订劳动合同、单位用人证明、自由职业、自主创业等四种形式)、出国(自费出国留学)、待就业。毕业生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毕业去向,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相关手续。 〈一〉签订《就业协议书》就业 1. 领取《就业推荐表》 《北京地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荐表》(以下简称《就业推荐表》)是学校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的唯一正式依据,领取时须经研究生部盖章并登记备案。毕业生联系用人单位时可使用推荐表复印件,在基本确定签约意向后方可将推荐表原件交予用人单位。推荐表每人一份,由本人妥善保管,遗失不补。 2. 领取《就业协议书》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签约意向后,将用人单位人事部门盖章的《就业推荐表》“回执”交回研究生部,并领取空白《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以下简称《就业协议书》)并登记备案。《就业协议书》由北京市教委统一印制,每人一式三份,不得遗失。 3. 签订《就业协议书》 学生本人和用人单位将相关信息填写清楚并经学生本人签字、用人单位签字盖章后,须及时将《就业协议书》返还研究生部,经审核通过并盖章后协议方可生效。《就业协议书》签字盖章后,学校、学生、用人单位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效力。另外,三方各自的要求、承诺及约定等,应在协议书“备注”栏中注明,并视为《就业协议书》的一部分。 毕业生到无人事权的用人单位就业时,应由用人单位将其档案关系挂靠在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就业协议书》需加盖人才服务机构的公章或由人才服务机构直接来函同意接收后,方可办理有关就业手续。 4. 上交《就业协议书》 《就业协议书》是学校上报就业方案、为学生办理《报到证》的主要依据。毕业生应在学校上报就业方案截止时间(一般在6 月中下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下同)之前,将已签订的《就业协议书》送交研究生部。 5 .毕业生离校及报到 在规定时间内返还《就业协议书》的毕业生,毕业派遣时应按时办理离校手续,领取《报到证》并办理户口、档案转移手续。《报到证》是毕业生参加工作的重要凭证,要妥善保管,遗失不补。 〈二〉升学(考博、攻读博士后)的有关规定 硕士考博、博士做博士后已录取的毕业生,应在学校上报就业方案前,持录取通知书复印件或相关证明到研究生部备案。 上报就业方案为升学的毕业生录取后提出不再攻读的,回生源地就业。 〈三〉灵活就业的有关规定 除通过签订《就业协议书》参加就业的形式之外,其他未取得工作地户口指标的各种就业形式均为灵活就业,其中包含“签订劳动合同”、“单位用人证明”、“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四种具体形式。 1 .选择灵活就业的毕业生,须在学校上报就业方案前到研究生部递交相关证明材料: (1 )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就业的毕业生,须递交与用人单位已签订完成的劳动合同复印件。

中科院水保所自然地理学考博真题答案

2000 名词解释 1.地理圈:地球表层的地理环境,由大气圈、岩石圈的一部分以及水圈、生物圈和土壤层组成,具有独特的物质结构和一定的厚度,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进行着复杂的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 2.小气候:因下垫面性质不同,或人类和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内的气候。 3.生态环境:影响人类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和,包括生物因子(如植物、动物等)和非生物因子(如光、水分、大气、土壤等)。 4.溯源侵蚀: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因水流冲刷作用加剧,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受冲刷的部位随着物质的蚀离,并使其向上游源头侵蚀后退的现象。又称向源侵蚀。 5.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把各种地理信息按照空间分布及属性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存储、检索、更新、显示、制图、综合分析和应用的技术系统。 6.海及海湾:大洋的边缘部分及被陆地封闭面积较大的咸水水域。天然的海湾是海洋在两个陆角或海岬之间向陆凹进、有广大范围被海岸部分环绕的水域。法律上的海湾是湾口宽度小于24n mile,湾内面积等于或大于直径同湾口宽度相当的半圆形水体。 7.干洁空气:指大气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微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简称干空气。 8.总辐射:单位水平表面上接受的直接太阳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的总量。 9.降水变率:指降水量的年(或季、月)际变化。就是用以表示降水量变动程度的统计量。分降水绝对变率和降水相对变率两种。一般说来,降水相对变率比绝对变率更具有意义,常也用降水变率代指降水相对变率。降水变率是指某地实际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降水绝对变率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称为降水相对变率。 10.风化作用:地球表面的岩石受太阳辐射、温度变化、氧、二氧化碳、水和生物等的联合耦合作用,发生崩解破碎、化学性质改变与元素迁移的现象。 11.雪线:高山常年积雪区的下边界,即年固态降水量与消融量开始达到平衡的地带。 12.河流阶地:由河流作用形成沿河谷两侧伸展、且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形。阶地高度由阶地面与河流平水期水面间的垂直距离来确定。 13.土壤: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14.植物群落:在特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和一定的外貌及结构与环境形成一定相互关系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植物集合体。 15.纬度地带性:指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自然带大致沿纬线方向带状伸展并按纬度变化方向逐渐更替的分布规律。 16.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 17.赤道:通过地球中心划一个与地轴成直角相交的平面,在地球表面相应出现一个和地球的极距离相等的假想圆圈。18.季风:大范围区域冬、夏季盛行风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现象。 19.新构造运动:新近纪以来的构造运动,对现代地貌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20.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壤侵蚀及水的流失。 21.喀斯特:可溶岩在天然水中经受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具有独特的地貌和水系特征的自然景观。 22.冻土:温度在0℃或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土。 23.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与之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以及其中的能量流过程构成的系统。 24.地理地带性: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近于带状分布,按一定方向有规律的更叠现象。25.地图: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法则,有选择地以二维或多维形式与手段在平面或球面上表示地球(或其它星球)若干现象的图形或图像,它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符号系统、文字注记,并能用地图概括原则,科学地反映出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6.DEM:是一定范围内规则格网点的平面坐标(X,Y)及其高程(Z)的数据集,它主要是描述区域地貌形态的空间分布,是通过等高线或相似立体模型进行数据采集(包括采样和量测),然后进行数据内插而形成的。 27.地球公转: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28.季风气候:受季风支配地区的气候。夏季一般受海洋气流影响,冬季主要受大陆气流的影响,季风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干冷,夏季湿热。 29.土壤侵蚀:在风力、水力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物质被分散、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30.流水地貌:由流水作用,包括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塑造而成的各种地貌形态和类型。 31.黄土:由风搬运沉积的第四纪陆相粉砂质富含碳酸钙的土状沉积物。 32.土壤质地:按土壤中不同粒径颗粒相对含量的组成而区分的粗细度。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 33.地形图:表示地表上的地物、地貌平面位臵及基本的地理要素且高程用等高线表示的一种普通地图。 https://www.360docs.net/doc/223664144.html,LE:通用土壤侵蚀方程(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A=RKLSCP。式中:A为土壤流失量,R为降雨,K为土壤可蚀性,L为坡长,S为坡度,C为作物管理,P为水保措施。 35.WEPP:WEPP(Water Erosion Prediction Project)[1~6]是由美国农业部(USDA)组织农业研究局、土壤保持局(现改名为自然资源保护局)、森林局和美国内政部土地管理局等部门以及十几所大学进行开发的科研项目。主要是坡面版本和流域版本,网格版。 36.普通地图:(general map)是综合、全面地反映一定制图区域内的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现象一般特征的地图。 37.大气环流:指大范围内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各种气流运行的综合现象。 38.太阳活动:太阳表层各种扰动现象的总称。包括太阳黑子、日珥、光斑、日冕、谱斑的出没和耀斑的爆发等现象。 39.板块构造学说(Plate tectonics):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不变形且坚固的板块(地壳),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方法 晏鄂川教授博导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 前言 2 滑坡常规监测技术 3 泥石流监测技术方法 4 地面沉降监测技术方法 5 地质灾害监测新技术新方法 6 监测数据的采集与传输 前言 地质灾害的定义 地质灾害是指各种地质作用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建设事业造成的危害。简言之,就是地质作用造成的灾害。 地质灾害的分类 按发生过程的急缓程度,地质灾害分为突发性和渐变性灾害两类。 中国大陆常见的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渍化、沼泽化、地震、火山喷发、瓦斯爆炸、矿坑突水、岩(煤)爆、顶板冒落、地下热害、煤田燃烧、诱发地(矿)震、边岸再造、泥沙淤积、库区浸没、洪涝、海岸侵蚀、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等等。 前言 地质灾害的危害 造成人员伤亡,毁坏基础设施,恶化环境;引发次生灾害,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增加民众心理负担。 地质灾害防治途径 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刘广润院士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地质灾害(特别是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常由致灾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其与受灾对象(人、物、设施)的遭遇两个环节形成。 一是防止致灾地质作用的发生,包括作用发生前的预防和发生中的制止; 二是避免受灾对象与之遭遇,即移动受灾对象位置、改变致灾作用方向和隔绝两者遭遇通道。 前言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行政措施和工程措施。行政措施主要是采取行政法令和技术法规等手段,规范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活动,避免诱发致灾地质作用的发生,监测预报致灾作用的变化动态,使拟建工程设施或流动性

人、物避开地质灾害危险区(主动避让)或将处于灾害危险区中的已有居民设施迁出危险区(被动撤离)等。工程措施则是采取建(构)筑物或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及生物植被工程等,以加固 、稳定变形地质体,调整、控制致灾地质作用,从而制止致灾地质作用的发生、发展及其与受灾对象的遭遇”(刘广润《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前言 地质灾害监测的目的 1、及时掌握灾害体变形动态,分析其稳定性,超前做出预测预报,防止灾难发生。 2、为灾害治理工程等提供可靠资料和科学依据。 3、为政府部门对在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经济建设、环境治理等方面的规划和决策提供基础依据。 4、向全社会提供崩塌、滑坡监测信息服务。 前言 监测预警工程 人们将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的运作体系称为监测预警工程,它包括地质灾害监测预报信息系统的建立和运行,岗位责任人员组织系统的建立和实施,临灾紧急抢险避难行动方案的制订 (及后续执行)。监测预警工程的实施中应贯彻以下基本原则,即:(1)监测、预警方法要土洋结合,以有效为准;(2)工作队伍要群专结合,以专带群,重大问题靠专,面上的问题靠群;(3)管理 决策要技政结合,技术上负责搞好灾情、险情判断,行政上负责工程系统运行的组织实施。 1 前言 2 滑坡常规监测技术 3 泥石流监测技术方法 4 地面沉降监测技术方法 5 地质灾害监测新技术新方法 6 监测数据的采集与传输滑坡常规监测技术 不同类型的滑坡,所采用的监测技术方法各不相同。就监测内容来说,常分为: (1)位移监测 (2)应力应变监测 (3)地下水动态监测 (4)地表水动态监测 (5)地声监测 (6)放射元素监测 (7)环境因素监测 (8)宏观现象监测等。 地面变形监测

学术交流日程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地质力学研究所2015年度地调科研进展学术交流会日程安排时间:2016年1月28~29日地质力学所北楼5层大会议室 时间内容报告人主持人 28日 8:30-8:45 领导讲话 侯春堂8:45-9:15 国际极地年东南极深部探测(地调局地科院十大进展专题报告)安美建 9:15-9:40 应力作用下岩石的电磁性变化黄启文 9:40-10:05 天山山前中新生代构造活动特征及其对砂岩型铀矿控制作用陈正乐 10:05-10:30 燕辽基性大火成岩省与白云鄂博超大型稀土矿床张拴宏 张岳桥10:30-10:55 南方页岩气调查工作进展王宗秀 10:55-11:20 海峡地区活动断层调查彭华 11:20-11:45 帕米尔高原东北部新构造活动对塔什库尔干盆地的地热控制作用刘健 12:00-14:00 午餐休息 14:00-14:20 青海五龙沟金矿两套控矿系统的厘定及其找矿意义陈柏林 胡健民14:20-14:40 柴达木盆地及周缘油气基础地质调查李宗星

14:40-15:00 大型地质灾害致灾动力学特征研究李滨 15:00-15:20 中国与西伯利亚二叠纪大火成岩省对比研究刘建民 15:20-15:40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湖泊沉积记录调查进展邵兆刚 15:40-16:00 岩石物性研究进展与展望王红才 张永双16:00-16:20 青藏高原西构造结主要活动断裂与重大地质灾害初探姚鑫 16:20-16:40 滇西北剑川盆地晚新生代地层时代的重新认识王书兵 16:40-17:00 南方页岩气重点地区地应力测量与分析孙东生 29日 8:00-8:20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柳区砾岩物源分析及其构造意义韦利杰 马寅生8:20-8:40 川滇地块东北缘中-新生代的演化及其构造意义探讨李海龙 8:40-9:00 青藏高原隆升的两种模式-数值模拟结果孙玉军 9:00-9:20 川藏铁路活动断裂与地质灾害效应调查研究进展郭长宝 9:20-9:40 盐津县地震活动特征与构造应力场初步分析孙炜锋 9:40-10:00 桂西北丹池成矿带五圩锑多金属矿床构造控研究肖昌浩 10:00-10:20 理塘活动断裂研究的一些新进展周春景 郭涛10:20-10:40 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烃源岩特征评价杨元元

北大考博辅导:北京大学地球化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大考博辅导:北京大学地球化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在校友会版2017-2018地球化学专业大学排名中,地球化学专业排名第一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北京大学,排名第三的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作为北京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的地球化学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二。 下面是启道考博整理的关于北京大学地球化学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 地球化学专业培养具备地球化学和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从事地球化学研究或教学工作,在资源、能源、材料、环境、基础工程等方面从事生产、测试、技术管理等工作以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的地球化学在博士招生方面,划分为4个研究方向:070902 地球化学 研究方向:01. 同位素地球化学02. 矿床地球化学03. 化学地球动力学04. 实验地球化学 此专业实行申请-考核制。 二、考试内容 1、初审 我院根据申请人提交的纸质申请材料,进行初审。根据初审结果,择优确定进入考核的候选人。 2、复试各专业/二级学科招生专家组对进入复试的申请者的科学素养和专业能力 等进行全面考核。内容包括专业知识考查(笔试)与综合能力考查(面试)两个环节,对申请者的学科背景、专业素质、操作技能、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外语水平,以及申请人分析、解决问题以及进行创新的综合能力等进行考察。笔试分数与面试分数所占权重,由各专业/学科确定,并在网上公布。复试时间一般在三月下旬。 (1)以专业/二级学科为单位进行专业能力笔试各专业/二级学科自行命题,并组织考试和阅卷。考生按报考专业答题。笔试试卷为百分制,总分达60 分为合格。

重磅!地调院与地质环境监测站或将经历重大变革!

重磅!地调院与地质环境监测站或将经历重大变革! 新时代两级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新型关系如何建立?2018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期间,《关于加强对省级地质调查院和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指导与合作的若干意见》的正式发布,吹响了新时代中央、地方两级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集团式冲锋的集结号。 1 新时代不能再各吹各的号在生态文明上升到国家战略后,地质工作也面临着更新更高的要求,地质工作要承担起更重的任务。对此,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孙绍骋,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钟自然在2018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上均有论述。孙绍骋高度概括了新时代赋予地质工作的更新更高要求:要把牢支撑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方向,要夯实保障“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的能源资源基础,要为补齐民生短板提供支撑,要全力推进“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钟自然则对新时代地质工作的任务进行了细化:加快推进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进程,加快推进海洋地质调查重大装备建造,全力推进地球深部探测重大科技项目的立项和实施,精心实施陆域清洁低碳能源五大地质科技攻坚战……新中国成立后,能在短时间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各项巨大成就,最为有效的经验就是集合全国力量,围绕既定目标进行集团式集结、发起集团式冲锋。但自国有地勘单位实行属地化管

理体制改革以后,集团式集结、集团式冲锋遭遇了管理体制的障碍。中央组建了以中国地质调查局为主体的公益性地质队伍,各省(区、市)也先后组建了地质调查院、环境监测总站两支公益性地质队伍,并在支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中心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受体制机制等因素制约,两级公益性队伍各吹各的号现象仍然存在。以省级公益性队伍的重要力量——省级地调院的建设发展为例,虽然组建已十几年了,但各地对其管理仍五花八门:在行政管理上,有由国土资源厅管的,也有由各省地勘局管的;在经费支持上,有全额拨款的,也有差额拨款的;在发展路径上,有一心一意做公益性地质工作的,也有要靠从市场挣钱补贴公益性工作的;在工作重点上,有全心全意做好基础地质调查的,也有仍以找矿为主目的……这种现象的存在,显然不利于全国地质调查力量形成合力,去更好地完成新时代赋予地质工作的任务!于是,2017年,中国地 质调查局党组以全力满足新时代对地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为目标,开始了建立新型两级公益性队伍的思考:地调局与地调院的关系应该加强还是削弱?如何建设一流的地调院?2017年7月26日,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科技创新工作座谈会上,钟自然对局院(站)关系提出了“技术交流、人才培训、信息共享、项目联系、业务指导” 新要求。2017年9月13日,钟自然主持召开“构建新型中央公益性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能源地质研究室简介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能源地质研究室简介 能源地质研究室简介 能源地质研究室的前身是地质力学研究所五十年代成立的“油气研究组”,自1984年以来发展为地质力学研究所的“能源地质研究室”,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地热等能源矿产研究工作。多年来研究室应用李四光教授创建的地质力学理论,围绕国内外油气地质调查领域,跟踪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前沿,瞄准关键科学问题,实施公益性、基础性与前瞻性油气地质调查,在石油、天然气地质、煤田地质、铀矿地质及地热地质勘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实现了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为发展我国的能源地质事业和地质科学做出了卓越贡献,展现了地质力学理论在能源地质领域应用的广阔前景。 数据与事实 能源地质研究室现有科研人员19人,其中客座院士1人,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6人,助理研究员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5人。目前在站博士后8人、博士生4人、硕士生16人。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 ·构造地质学 ·油气成藏与资源评价 ·非常规油气地质和地热资源评价 五十多年来能源地质研究室发展和完善了地质力学找油理论体系与方法,提出了构造型式控油、构造体系多级多阶段控油、构造体系复合控油、构造应力场控油等构造控油理论体系。形成了构造体系研究方法、裂缝定量表征、应力场模拟、地热测温、油气成藏与资源评价、致密储层评价等技术方法体系。

2000年以来,能源地质研究室承担并完成国家重大专项、“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大调查、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专项及油气公司科研项目30余项,总经费达亿元以上。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文章1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EI收录3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以下简称“核地研院”)始建于1959年,是目前国内惟一以铀矿地质研究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科研单位,下设7个研究所(地质矿产研究所、遥感技术应用研究所、分析测试研究所、环境工程研究所、物化探研究所、仪器研究所、科技信息研究所),并建有遥感信息与图像分析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中核集团重点实验室和2个国际化技术联合中心(IAEA-CAEA铀矿资源勘查技术联合中心和放射性废物处置技术联合中心)。 核地研院是全国核地质科学研究中心,不仅拥有一支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科技骨干队伍,而且拥有国际先进的科研设施设备。先后有60多人次分别获得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核集团“钱三强”奖、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部级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称号。核地研院为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地质勘查甲级资质证书、国家环境保护中心颁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资质证书,通过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三合一”管理体系认证;具有矿产资源评价、工程勘查、环境监测、分析测试和放射性仪器研发能力,在铀矿地质、遥感技术应用、放射性废物处置、物化探技术方法、仪器研制、分析测试与物质检测及应用技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级奖530多项,与40多个国家、地区及国际原子能机构建立了广泛友好的科技交流和双边合作关系。 核地研院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自1982年开始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1987年开始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为我国核地质科技和管理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 核地研院拥有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工作学习条件,是青年人发挥聪明才智的理想场所,热忱欢迎有志青年报考我院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一、招生计划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面向全国招生。2018年计划招收5名博士研究生。具体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设置见附表1。 二、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或为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招生体检要求。 4.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5.有两名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同行专家的推荐信。 三、报名方式及报名手续 1.报名时间、地点 核地研院博士生招生为每年一次;报名时间:2017年12月1日─ 2018年1月25日。 报名地点: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新科研楼310室(北京市9818信箱人教处);外地考生可函报,有关报考情况请与我院人教处联系,简章备索。 符合国家规定的报考人员需交纳200元报名费,一寸正面免冠照片3张,领取报名表格报考。

重磅!地调院与地质环境监测站或将经历重大变革!.docx

重磅!地院与地境站或将重大革! 新代两公益性地伍新型关系如何建立? 2018 年全国地工作会期,《关于加省地 院和地境站指与合作的若干意》的正式 布,吹响了新代中央、地方两公益性地伍集 式冲的集号。 1新代不能再各吹各的号在生文明上升到国家略后,地 工作也面着更新更高的要求,地工作要承担起更重的任。 此,国土源部党,国土源 部党成、中国地局局自然在2018 年全国地工作会上均有述。高度概括了新代予地工作的更新更高 要求:要把牢支撑服国家展大局的方向,要夯保障“两个一百年”目的能源源基,要民生短板提供支撑,要全力推“三 深一土”科技新略。自然新代地工作的任行了化:加快推 天然气水合物化程,加快推海洋地重大装建造,全力推 地球深部探重大科技目的立和施,精心施域清低碳能源五 大地科技攻??新中国成立后,能在短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各 巨大成就,最有效的就是集合全国力量,既定目行集式 集、起集式冲。但自国有地勘位行属地化管

理体制改革以后,集式集、集式冲遭遇了管理体制的障碍。中央建了以中国地局主体的公益性地伍,各省(区、市) 也先后建了地院、境站两支公益性地伍,并在支撑服 区域社会展和国土源中心工作中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 的是,受体制机制等因素制,两公益性伍各吹各的号象仍 然存在。以省公益性伍的重要力量——省地院的建展例, 然建已十几年了,但各地其管理仍五花八:在行政管理上, 有由国土源管的,也有由各省地 勘局管的;在支持上,有全款的,也有差款的;在展路径上,有一心一意做公益性地工作的,也有要靠 从市公益性工作的;在工作重点上,有全心全意做好基地的,也有仍以找主目的??种象的存在,然不利于全国地 力量形成合力,去更好地 完成新代予地工作的任!于是, 2017 年,中国地局党以全力足新代地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目,开始了建立新型两公益性伍的思考:地局与地院的关 系加是削弱?如何建一流的地院? 2017 年 7 月 26 日,在中国地局、中国地科学院科 技新工作座会上,自然局院(站)关系提出了“技 交流、人才培、信息共享、目系、指” 新要求。 2017 年 9 月 13 日,自然主持召开“构建新型中央公益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