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模块误码仪工作原理

光模块误码仪工作原理
光模块误码仪工作原理

光模块误码仪工作原理

光通信因其传输损耗低、信息容量大、传输速率快等优点正成为通信技术的核心力量,光模块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传输速率的加快,高速光通信系统中由于衰减、色散等问题会产生误码现象,准确有效的测量光模块的误码率至关重要。那么,误码仪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呢?

误码测试原理

误码测试的对象一般是指数字传输系统,可以理解为数字信息传输的信道,将码型发生器与被测对象的输入端相连,被测对象的输出端与误码检测器相连,就构成了误码测试结构的基本框图

数字传输系统误码测试原理图

图中的实际测试中,码型发生器和误码检测器经常集成在一起,组成了误码测试仪的重要部分。误码发生器生成一段连续测试码元序列,编码以后送到被测试系统的输入端,信号在通过被测系统信道以后被误码测试仪的误码检测器接收并解码,得到含有误码的测试码元序列。把接收端的测试码元序列与发送端的测试信号逐码进行对比,如果某一位码元不一致,则误码计数加一。统计一段时间内的误码个数,记录存储,计算这段时间内的误码率,分析并显示测试误码的结果,这就是误码测试仪的工作原理。

误码率(BER)=在平均间隔内计读的出错位数/在平均间隔内被传输的总位数

误码测试仪的工作原理框图

为了对数字系统进行误码率测量,通常采用测试码型激励输入端。一般测试码型采用伪随机二进制序列(PRBS),主要有PRBS7、PRBS9、PRBS21、PRBS23和PRBS31。

伪随机序列

伪随机序列(PRBS)是误码测试系统中最常用的测试码,之所以叫伪随机序列,是因为这种二进制序列具有近似于随机信号的特征,和噪声有着相似的性能。但它又不是真正的随机

序列,实际上它是确定的,一段PRBS码是具有最大码长且周期重复的。

PRBS信号是由PRBS码型发生器生成的。PRBS发生器通常是由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和异或电路组成。如下图是PRBS7的码型发生器,其初始值是0000001,本原多项式是X6+X7+1。即将寄存器的第6位和第7位做异或运算后,输入到寄存器的第1位,寄存器的第7位同时也是PRBS7发生器的输出。

在图中可以看到,PRBS7最长是127bit(27-1),理论上来说,7bit的2进制码,一共会有27个不同组合。但是如果码流全部为‘0’的时候,经过异或运算,输入到寄存器第一位的值还是0,这样移位寄存器将会一直输出为零,移位寄存器被死锁。所以PRBS码流不能全部为零。另外,PRBS7 码流中最长的连续‘1’个数为7个,最长的连续‘0’个数为6个。127bit的连续码流中,一共有64个‘1’,63个‘0’。

同理,PRBSn的码长为2n-1bits,其中包括2n-1个‘1’和2n-1-1个‘0’。

一些常用的PRBS码的本原多项式如下:

PRBS7 = X6+X7+1

PRBS9 = X9+X5+1

PRBS21= X21+X19+1

PRBS23 = X23+X18+1

PRBS31 = X31+X28+1

针对PAM4误码测试中,还会采用到PRBSQ码型测试,PRBSQ码型是由对应的连续的PRBS 的NRZ码型序列每相邻2个bit编码组成。

资料来源《一款PAM4误码测试仪的设计与实现》

易飞扬为满足用户对200G和400G高速光模块产品功能测试的需求,推出了可对200G和400G光模块进行云端编程的两款便携式误码仪。两款产品均可支持50G PAM4和25G NRZ 两种调制模式。其中包括支持25G NRZ调制模式BERT码型(PRBS7、PRBS9、PRBS21、PRBS23和PRBS31),以及支持50G PAM4调制模式的BERT码型(PRBSQ7、PRBSQ9、PRBSQ21、PRBSQ23和PRBSQ31)

200G版支持200G QSFP56和200G QSFP-DD光模块,向下兼容100G QSFP28;400G版支持400G QSFP-DD,向下兼容200G QSFP56、200G QSFP-DD和100G QSFP28光模块。

722N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

722N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说明书 目次 1仪器的主要用途--------------------------------------------------1 2仪器的工作环境--------------------------------------------------1 3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及规格----------------------------------------1 4仪器的工作原理--------------------------------------------------2 5仪器的光学原理--------------------------------------------------2 6仪器的安装、使用与维护------------------------------------------3 7 仪器的调校和故障分析--------------------------------------------5 8 仪器的成套性----------------------------------------------------6 9 仪器的保管及免费修理期限----------------------------------------7 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编号: 产品执行标准的编号:Q/YXLZ50-2004

1仪器的主要用途 722N可见分光光度计能在近紫外、可见光谱区域对样品物质作定性和定 量的分析。该仪器可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卫生、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石油化工、环境保护、质量控制等部门,是理化实验室常用的分析仪器之一。 2仪器的工作环境 仪器应安放在干燥的房间内,使用温度为5℃~35℃,相对湿度不超过 85%。 使用时放置在坚固平稳的工作台上,且避免强烈的震动或持续的震动。 室内照明不宜太强,且避免直射日光的照射。 电扇不宜直接向仪器吹风,以免影响仪器的正常使用。 尽量远离高强度的磁场、电场及发生高频波的电器设备。 供给仪器的电源电压为AC220V22V,频率为50Hz1Hz,并必须装有良好的接地线。 推荐使用交流稳压电源,以加强仪器的抗干扰性能。使用功率为1000W以上的电子交流稳压器或交流恒压稳压器。 2.7避免在有硫化氢、亚硫酸氟等腐蚀气体的场所使用。 3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及规格 仪器类别:2类 光学系统:单光束、衍射光栅。 波长范围:330nm~800nm。 光源:钨卤素灯12V30W。 接收元件:光电池。 波长准确度:2nm。 波长重复性:≤1nm。 光谱带宽: 5nm。 杂光:≤%(在360nm处)。 透射比测量范围:%~%。 吸光度测量范围:~。 浓度直读范围:0000~1999。 透射比准确度:%。 透射比重复性:≤%。 噪声:100%噪声≤%,0%噪声≤%。 稳定性:亮电流≤%/3min, 暗电流≤%/3min。 电源:AC220V22V, 50Hz1Hz。

分光光度计基本原理

分光光度计基本原理 分光光度计主要用于反射和透射测量。 分三种光源:S偏振光、P偏振光和自然光。 现有设备7台(2台日立U4100、1台JACSO-V650、1台JACSO-V570、2台KT1100、1台瞬间7700)主要由是由分光光度计和电脑组成,由电脑程序驱动。 1 基本部件 光源: 用于提供足够强度和稳定的连续光谱。分光光度计中常用的光源有热辐射光源和气体放电光源两类。 热辐射光源用于可见光区,如钨丝灯和卤钨灯;气体放电光源用于紫外光区,如氢灯和氘灯。钨灯和碘钨灯可使用的范围在340 -- 2500 nm。氢灯和氘灯。它们可在180 -- 375 nm范围内产生连续光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通常都配有可见和紫外两种光源。 单色器:是从连续光谱中获得所需单色光的装置。 (1)入射狭缝 (2)准直镜(透镜或凹面反射镜),它使入射光束变为平行光束。 (3)色散元件,棱镜或光栅,它使不同波长的入射光色散开来。 (4)聚焦透镜或聚焦凹面反射镜聚焦,它使不同波长的光聚焦在焦面的不同位置。 (5)出射狭缝。 积分球:它主要用途是测定光源发出的总光通量。它的制造:首先在球内壁上涂一层腻子,作为底层;然后喷点白漆,作为中间层;最后喷一层白涂料(硫酸钡或氧化镁)作为表层。 检测器:检测器的作用是检测光信号。常用的检测器有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电脑,就是微处理机。一方面可对分光光度计进行操作控制,另一方面可进行数据处理。 2、先用3台光度计的特点 U4100的 V650能测位相

3、日常测量 改参数 1.光源要求(.自然光) 2、扫描速度 3、狭缝 基本的步骤 设备测量种类 U4100测量:合色棱镜(成品、PL、2P)等 V650:单层,小DVD,带位相的零件,AR的反射测量等 4.测量的原理,影响准确性的因素 单光路分光光度计V650 双光路分光光度计 U4100 它的优点:光电传感器就可以交替探测到经过样品的探测光束的强度与参考光束的光强度,然后将两束光强信号进行相除,就可以得到样品的透过率。它可以降低光源稳定性对光谱测试精度的影响。 测量的原则:入射光轴重合,出射光轴重合,难在后着。 商用的光谱仪都有很好的性能,但是如果操作测试不当,就会获得错误的光谱测试结果。主要影响准确性的因素: 透射因素: 1、测量样品口径的影响 在测量中应保证仪器的测量光束全部穿过样品。 1)、在样品室的测量光路和参考光路中同时添加小孔光阑。 2)、只在样品池添加小孔光阑。

分光光度计的原理

(一)基本原理 分光光度法是利用物质对某种波长的光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建立起来的鉴别物质或测定其含量的一项技术。当一束单色光通过溶液时,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则透过溶液。设入射光强度为Io。,透射光强度为It,,则透光度T=It /Io,吸光度(A)或光密度(O.D)或称消光度(E)则可表示为A=-lgT。根据Lambert—Beer定律,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与光束通过溶液的距离(即 光程)成正比,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为: A=KLC 式中C代表该物质的浓度,L代表光程,一般以cm表示,K为摩尔消光系数,即当溶液浓度为lmol/l,光程为1cm时所测得的一定波长下的吸光度。 由于单色光透过溶液时,不仅被待测物质所吸收,而且还被比色容器与溶剂以及其它试剂吸收一部分,这部分需用空白管消除(空白液的做法即用与样本相 同的一切试剂,而不含被测定的物质) (二)波长的选择: 波长的选择一般是选择待测物质最大吸收峰的波长(λmax)。因在λmax测定吸光度,敏感度最高。在吸收峰波长处测吸光度,波长变化影响最小;而在其他波长处,波长变化对吸光度影响大,甚至测得浓度一吸光度曲线不呈直线。 选择测定某一溶液所需的波长,是可以用不同的波长作该溶液的吸收光谱曲线,从曲线上选择最适当的波长来进行这一溶液的测定工作,但是,在分析工作中,尚有个别情况,不能单凭此一原则,而应根据下列三个原则,进行实际试 测,然后全面考虑利弊,再行选定。 1.应使被测溶液有适当的光密度,一般而言,适当的光密度为0.1—0.7,而以0.2—0.6最理想。过低的光密度因仪器的读数误差而产生很大的相对误差,反之,过高的光密度则往往已超过直线范围而引入误差。 2.应使干扰影响降低至最低限度。在反应中,如遇不易去除的干扰色泽, 应选用对此干扰色泽最不灵敏的波长。 3.应使标准曲线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接近直线。 (三)标准曲线的绘制 1.标准曲线的作用 (1)标准曲线又叫做校正曲线或工作曲线,它是比色分析法中不可缺少的步骤。从浓度——光密度直线的直线特性,可以判断所采用方法的呈色反应是 否符合Lamben—Beer氏定律。 (2)作多次平行测定绘制标准曲线,可判断在整个测定过程中操作,仪 器等误差的大小,从而确定该测定方法的可靠性。 (3)从绘制标准曲线的斜率可以比较各种方法的灵敏度。 (4)当进行大批样品分析时,可省略多次计算,从光密度值直接查阅标 准曲线而求得被测物质的浓度。

分光光度计的原理与使用

分光光度计的原理与使用 一、目的要求: 1、学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学会测量溶液的浓度。 二、实验原理: 1、分光光度计原理:分光光度计是目前化验室中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分析仪器,其测定原理是利用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特性,以较纯的单色光作为入射光,测定物质对光的吸收,从而确定溶液中物质的含量。其特点是灵敏度高;准确度高;测量范围广;在一定条件下,可同时测定水样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分含量等。 分光光度计按其波长范围可分为可见分光光度计(工作范围360~800n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工作范围200~1000nm)和红外分光光度计(工作范围760~400000nm)等。 2、在日常使用及维护当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使用仪器前,必须仔细阅读其使用说明书。 第二,若大幅度改变测试波长,需稍等片刻,等灯热平衡后,重新调零及满度后,再测量。 第三,指针式仪器在未接通电源时,电表的指针必须位于零刻度上。若不是这种情况,需进行机械调零。 第四,操作人员不应轻易触动灯泡及反光镜灯,以免影响光效率。 第五,放大器灵敏度换挡后,必须重新调零。 第六,比色皿使用时要注意其方向性,并应配套使用,以延长其使用寿命。新的比色皿使用前必须进行配对选择,测定其相对厚度,互相偏差不得超过2%透光度,否则影响测定结果。使用完毕后,请立即用蒸馏水冲洗干净(测定有色溶液后,应先用相应的溶剂或(1+3)的硝酸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不宜过长,再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并用干净柔软的纱布将水迹擦去,以防止表面光洁度被破坏,影响比色皿的透光率。

第七,比色皿架及比色皿在使用中的正确到位问题。首先,应保证比色皿不倾斜。因为稍许倾斜,就会使参比样品与待测样品的吸收光径长度不一致,还有可能使入射光不能全部通过样品池,导致测试准确度不符合要求。其次,应保证每次测试时,比色皿架推拉到位。若不到位,将影响到测试值的重复性或准确度。 第八,干燥剂的使用问题。干燥剂失效将会导致以下问题:①数显不稳,无法调零或满度。②反射镜发霉或沾污,影响光效率,杂散光增加。因此分光光度计应放置在远离水池等湿度大的地方,并且干燥剂应定期更换或烘烤。 第九,分光光度计的放置位置应符合以下条件:避免阳光直射;避免强电场;避免与较大功率的电器设备共电;避开腐蚀性气体等。 3、吸光光度法测定溶液浓度原理 基于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波具有选择性吸收的能力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1)光线: 光线的波长: 200nm-400nm 紫外线,400-750nm可见光, >750nm 红外线 光具有波粒二相性,波长不同,其能量不同。 (2)物质的吸收光谱及颜色: A.物质的原子吸收光谱和原子发射光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可以选择性吸收特征波长的电磁波成为激发态而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吸收光谱。激发态原子恢复到基态,则释放出特征波长的光子,形成原子发射光谱。不同的溶液其光谱不同,即不同溶液对不同波长的光其吸收能力不同,对某一特定波长的光存在吸收峰。B.可见光由赤橙黄绿青兰紫等能量不同的光线组成,当可见光穿过某一溶液时,由于特定波长的光被吸收而使溶液呈现相应的颜色。(如CuSO4由于吸收了可见光中的黄光(600nm)而成蓝色)不同颜色的溶液对不同波长的光其吸收能力不同。(3)光吸收的基本定律(Lambert-Beer 定律): 一束平行单色光(Io)通过有色的透明溶液时,一部分的光可以透过溶液(It),另一部分被溶液吸收(Ia),还有一部分被器皿表面反射(Ir),则: Io=It+Ia+Ir 。那么,该溶液透光率为: T = It / Io 。 1. Lambert 定律:设有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液层厚度为b 的均匀透明溶液,则溶液对光的吸收能力: A=Ig(Io/It)=Ig(1/T)=k2b

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

分光光度计就是利用分光光度法对物质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的仪器。该仪器是食品厂、饮用水厂办理QS、HACCP认证的必备检验设备。QS认证专用指定分光光度计而分光光度法则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常用的波长范围为:(1)200~400nm的紫外光区,(2)400~760nm的可见光区,(3)2.5~25μm(按波数计为4000cm<-1>~ 400cm<-1>)的红外光区。所用仪器为紫外分光光度计、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或比色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为保证测量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所有仪器应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或本附录规定,定期进行校正检定。单色光辐射穿过被测物质溶液时,被该物质吸收的量与该物质的浓度和液层的厚度(光路长度)成正比,其关系如下式:A=-log(I/I。)=-lgT=kLc 式中:A 为吸收度;I。为入射的单色光强度;I 为透射的单色光强度;T 为物质的透射比;k 为吸收系数;L 为被分析物质的光程c 为物质的浓度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波长,以及相应的吸收系数是该物质的物理常数。当已知某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吸收系数后,可用同样条件将该供试品配成溶液,测定其吸收度,即可由上式计算出供试品中该物质的含量。在可见光区,除某些物质对光有吸收外,很多物质本身并没有吸收,但可在一定条件下加入显色试剂或经过处理使其显色后再测定,故又称比色分析。由于显色时影响呈色深浅的因素较多,且常使用单色光纯度较差的仪器,故测定时应用标准品或对照品同时操作。分光光度计已经成为现代分子生物实验室常规仪器。常用于核酸,蛋白定量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工作原理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工作原理 摘要:紫外分光光度计,就是根据物质的吸收光谱研究物质的成分、结构和物质间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 关键字:工作原理结构应用展望 工作原理 物质的吸收光谱本质上就是物质中的分子和原子吸收了入射光中的某些特定波长的光能量,相应地发生了分子振动能级跃迁和电子能级跃迁的结果。由于各种物质具有各自不同的分子、原子和不同的分子空间结构,其吸收光能量的情况也就不会相同。因此,每种物质就有其特有的、固定的吸收光谱曲线,可根据吸收光谱上的某些特征波长处的吸光度的高低判别或测定该物质的含量,这就是分光光度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分光光度分析就是根据物质的吸收光谱研究物质的成分、结构和物质间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 又因为许多物质在紫外-可见光区有特征吸收峰,所以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这些物质分别进行测定(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使用基于朗伯-比耳定律。 朗伯-比耳定律(Lambert-Beer)是光吸收的基本定律,俗称光吸收定律,是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和基础。当入射光波长一定时,溶液的吸光度A是吸光物质的浓度C及吸收介质厚度l(吸收光程)的函数。 凡具有芳香环或共轭双键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根据在特定吸收波长处所测得的吸收度,可用于药品的鉴别、纯度检查及含量测定。 结构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其应用波长范围为200~400nm的紫外光区、400~850nm 的可见光区。主要由辐射源(光源)、色散系统、检测系统、吸收池、数据处理机、自动记录器及显示器等部件组成。目前, 国际上一般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仪器结构将其分为单光束、准双光束、双光束和双波长四类。

主要应用 在水和废水监测中的应用,对于一个水系的监测分析和综合评价,一般包括水相(溶液本身)、固相(悬浮物、底质)、生物相(水生生物)。在水质的常规监测中,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占有较大的比重。由于水和废水的成分复杂多变,待测物的浓度和干扰物的浓度差别很大,在具体分析时必须选择好分析方法。 在农产品和食品分析中可用于检测的组分或成分有蛋白质、赖氨酸、葡萄糖、维生素C、硝酸盐、亚硝酸盐、砷、汞等; 在植物生化分析中可用于检测叶绿素、全氮和酶的活力等; 在饲料分析中可用于检测烟酸、棉酚、磷化氢和甲酯等。 技术展望和应用前景 近十年来,紫外/可见分光技术变化不大,始终没有革命性的突破。然而,随着光学设计、电子技术和软件的进步,使得仪器的复杂性降低,可靠性和分析效能提高,这些都说明传统仪器也在不断发展。高端系统如紫外/可见/近红外仪器采用了多个检测器,可对大体积样品、固体样品进行分析,可快速扫描,配有多个探头和其他附件。现在我们能够清晰看到的是:在紫外/可见范围内的低成本光学检测,这一点将在国土安全、生物技术、医药、航空、环保和工业控制等领域为厂家带来新的商机。

分光光度计校正

分光光度计校正 1、仪器的主要用途:在近紫外和可见光谱区域内对样品物质作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是理化实验室常用分析仪器之一。 2、仪器的工作环境: 2.1该仪器应安放在干燥的房间内,使用温度为5°C~35°C。 2.2使用时放置在坚固平稳的工作台上,而且避免强烈震动或持续震动。 2.3室内照明不宜太强,且避免日光直射。 2.4电风扇不宜直接吹向仪器,以免影响仪器的正常使用。 2.5尽量远离高强度的磁场、电场及发生高频波的电器设备。 2.6供给仪器的电源为220伏±10%,49.5--50Hz,并须装有良好的接地线。宜使用100W以上的稳压器,以加强仪器的抗干扰性能。 2.7避免在有硫化氢、亚硫酸氟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使用。 3、主要技术性能及规格: 3.1光学系统:单光束、衍射光栅。 3.2波长范围:330nm~800nm.。 3.3光源:钨卤素灯12V30W。 3.4接收元件:端窗式G1030光电管。 3.5波长精度:±2nm。 3.6波长重现性:0.5 nm。 3.7光谱带宽:6 nm。 3.8杂散光:1%(T)(在360 nm处)。 3.9透过率测量范围:0-100%(T)。 3.10吸光度测量范围:0-1.999(A)。 3.11浓度直读范围:0-2000。 3.12光度精度: 3.12.1透过率线性精度±0.5%(T)。 3.12.2吸光度精度±0.004A(在0.5A处)。 3.13透过率重现性:0.5%(T)。 3.14噪声:0.5%(T)(在550 nm处)。 3.15电源:220伏±10% 49.5-50Hz。 3.16外形尺寸:552mm× 400mm ×230mm。 3.17净重:22.5公斤。 4、仪器的工作原理 4.1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是溶液中的物质在光的照射激发下,产生了对光吸收的效应,物质对光的吸收是具有选择性的,各种不同的物质都具有其各自的吸收光谱,因此当某单色光通过溶液时,其能量就会被吸收而减弱,光能量减弱的程度和物质的浓度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也即符合于比色原理---比耳定律。 T=I/I LogI0/I=KCL A=KCL 其中:T 透射比I0 入射光强度 I 透射光强度A 吸光度 K 吸收系数L 溶液的光径长度 C 溶液的浓度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工作原理及特点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工作原理及特点 摘要: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于分析人员来说是最有用的分析工具之一,几乎每一个分析实验室都离不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食品检测中同样也是如此,它可以用来进行食品的多种成分分析和检测,应用十分广泛。 1概述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于分析人员来说是最有用的分析工具之一,几乎每一个分析实验室都离不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食品检测中同样也是如此,它可以用来进行食品的多种成分分析和检测,应用十分广泛。 1.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利用物质分子对紫外可见光谱区的辐射的吸收来进行分析的一种仪器分析方法。这种分子吸收光谱产生于价电子和分子轨道上的电子在电子能级间的跃迁,它广泛用于无机和有机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朗伯一比耳定律(Lambert—Beer)是光吸收的基本定律,俗称光吸收定律,是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和基础。当入射光波长一定时,溶液的吸光度A 是吸光物质的浓度C及吸收介质厚度l(吸收光程)的函数。其常用表达式为: A=E×l×C(式中,∈为系数) 1.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基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丁作的常规分析仪器。根据光路设计的不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可以分为单光束分光光度计、双光束分光光度计和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各种型号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就其基本结构来说,都是由5个基本部分组成,即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及信号指示系统。 1.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特点 1.3.1应用广泛 在国际上发表的有关分析的论文中,光度法约占28%。由于各种各样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在紫外一可见区域都有吸收,均可借此方法加以测定。在食品行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检测之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1.3.2仪器价格相对低廉且分析成本低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价格相埘低廉,分析成本低,在使用过程中仪器儿乎没有什么耗损。食品企业大多属于中小企业,规模不大且利润薄,降低食品检测费

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工作原理

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基于物质对光(对光的波长)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不同的物质都有各自的吸收光带,所以,当光色散后的光谱通过某一溶液时,其中某些波长的光线就会被溶液吸收。在一定的波长下,溶液中物质的浓度与光能量减弱的程度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即符合比尔定律。 T = I/Io lg(Io/I)=εcb 式中,T为透过率,Io为入射光强度,I为透射光强度,A为消光值(吸光度),ε为吸收系数,b为溶液的光径长度,c为溶液的浓度。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当入射光、吸收系数和溶液厚度一定时,透光率是根据溶液的浓度而变化的。 721型分光光度计的构造 721型分光光度计允许的测定波长范围在360~800nm,其构造比较简单,测定的灵敏度和精密度较高。因此,应用比较广泛。 721型分光光度计的仪器构造见下图。 从光源灯发出的连续辐射光线,射到聚光透镜上,会聚后,再经过平面镜转角90°,反射至入射狭缝。由此入射到单色器内,狭缝正好位于球面准直物镜的焦面上,当入射光线经过准直物镜反射后,就以一束平行光射向棱镜。光线进入棱镜后,进行色散。色散后回来的光线,再经过准直镜反射,就会聚在出光狭缝上,再通过聚光镜后进入比色皿,光线一部分被吸收,透过的光进入光电管,产生相应的光电流,经放大后在微安表上读出。 721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①首先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1,指示灯亮,打开比色皿暗箱盖8,预热20分钟。 ②波长选择旋钮6,选择所需的单色光波长,用灵敏度旋钮2选择所需的灵敏档。 ③放入比色皿,旋转零位旋钮5调零,将比色皿暗箱盖合上,推进比色皿拉杆3,使参比比色皿处于空白校正位置,使光电管见光,旋转透光率调节旋钮4,使微安表9指针准确处于100%。按上述方法连续几次调整零位和100%位,即可进行测定工作(仪器面板见图5-6)。 721型分光光度计使用和维护中应注意事项: ①连续使用仪器的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最好是间歇0.5小时后,再继续使用。

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

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 姓名:陈凯 专业:生物科学 学号:2012040216

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 分光光度计主要用于反射和透射测量。 分三种光源:S偏振光、P偏振光和自然光。 现有设备7台(2台日立U4100、1台JACSO-V650、1台JACSO-V570、2台KT1100、1台瞬间7700)主要由是由分光光度计和电脑组成,由电脑程序驱动。 一·分光光度计的组成 各种型号的可见分光光度计,就其基本结构来说,都是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即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及信号指示系统。 1.光源 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常用的光源有两类:热辐射光源和气体放电光源。热辐射光源用于可见光区,如钨灯和卤钨灯;气体放电光源用于紫外光区,如氢灯和氘灯。 2.单色器 单色器的主要组成:入射狭缝、出射狭缝、色散元件和准直镜等部分。单色器质量的优劣,主要决定于色散元件的质量。色散元件常用棱镜和光栅。 3.吸收池 吸收池又称比色皿或比色杯,按材料可分为玻璃吸收池和石英吸收池,前者不能用于紫外区。吸收池的种类很多,其光径可在0.1~10cm之间,其中以1cm光径吸收池最为常用。 4.检测器 检测器的作用是检测光信号,并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现今使用的分光光度计大多采用光电管或光电倍增管作为检测器。 5.信号指示系统 常用的信号显示装置有直读检流计,电位调节指零装置,以及自动记录和数字显示装置等二.分光光度计光谱范围 包括波长范围为400~760 nm的可见光区和波长范围为200~400 nm的紫外光区.不同的光源都有其特有的发射光谱,因此可采用不同的发光体作为仪器的光源.钨灯的发射光谱:钨灯光源所发出的400~760nm波长的光谱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可得到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连续色谱;该色谱可作为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的光源.氢灯(或氘灯)的发射光谱:氢灯能发出185~400 nm波长的光谱可作为紫外光光度计的光源.物质的吸收光谱(1)如果在光源和棱镜之间放上某种物质的溶液,此时在屏上所显示的光谱已不再是光源的光谱,它出现了几条暗线,即光源发射光谱中某些波长的光因溶液吸收而消失,这种被溶液吸收后的光谱称为该溶液的吸收光谱. 不同物质的吸收光谱是不同的.因此根据吸收光谱,可以鉴别溶液中所含的物质.物质的吸收光谱(2)当光线通过某种物质的溶液时透过的光的强度减弱.因为有一部分光在溶液的表面反射或分散,一部分光被组成此溶液的物质所吸收只有一部分光可透过溶液. 入射光= 反射光+ 分散光+ 吸收光+ 透过光 如果我们用蒸馏水(或组成此溶液的溶剂)作为"空白"去校正反射,分散等因素造成的入射光的损失则: 入射光= 吸收光十透过光 三.原理及测试方法 分光光度计采用一个可以产生多个波长的光源,通过系列分光装置,从而产生特定波长的光源,光线透过测试的样品后,部分光线被吸收,计算样品的吸光值,从而转化成样品的浓度。样品的吸光值与样品的浓度成正比。 单色光辐射穿过被测物质溶液时,被该物质吸收的量与该物质的浓度和液层的厚度(光路长

紫外分光光度计工作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计工作原理 许多有机化合物在紫外区具有特征的吸收光谱,因此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有机物质进行定性鉴定,结构分析及定量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的依据是比耳定律。首先确定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确定最大吸收波长。在选定的波长下,作出化合物溶液的工作曲线,根据在相同条件下测得待测液的吸光度值来确定待测液中化合物的含量。 物质的吸收光谱本质上就是物质中的分子和原子吸收了入射光中的某些特定波长的光能量,相应地发生了分子振动能级跃迁和电子能级跃迁的结果。由于各种物质具有各自不同的分子、原子和不同的分子空间结构,其吸收光能量的情况也就不会相同,因此,每种物质就有其特有的、固定的吸收光谱曲线,可根据吸收光谱上的某些特征波长处的吸光度的高低判别或测定该物质的含量,这就是分光光度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分光光度分析就是根据物质的吸收光谱研究物质的成分、结构和物质间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 紫外分光光度计用途 1 检定物质 根据吸收光谱图上的一些特征吸收,特别是最大吸收波长虽ax和摩尔吸收系数是检定物质的常用物理参数。这在药物分析上就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在国内外的药典中,已将众多的药物紫外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波长和吸收系数载入其中,为药物分析提供了很好的手段。 2 与标准物及标准图谱对照 将分析样品和标准样品以相同浓度配制在同一溶剂中,在同一条件下分别测定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若两者是同一物质,则两者的光谱图应完全一致。如果没有标样,也可以和现成的标准谱图对照进行比较。这种方法要求仪器准确,精密度高,且测定条件要相同。 3 比较最大吸收波长吸收系数的一致性 4 纯度检验 5 推测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6 氢键强度的测定 实验证明,不同的极性溶剂产生氢键的强度也不同,这可以利用紫外光谱来判断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氢键强度,以确定选择哪一种溶剂。 7 络合物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8 反应动力学研究 9 在有机分析中的应用有机分析是一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分离、鉴别及组成结构测定的科学,它是在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学科。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理及使用

应用 分光光度计已经成为现代分子生物实验室常规仪器。常用于核酸、蛋白定量以及细菌生长浓度的定量。我们实验室主要是用来测物质的光度以求得物质的浓度或者酶活。 基本原理 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的某些基团吸收了紫外可见辐射光后,发生了电子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吸收光谱。它是带状光谱,反映了分子中某些基团的信息,可以用标准光谱图再结合其它手段进行定性分析。 朗伯-比尔定律: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含有吸光物质的稀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吸光物质浓度、液层厚度乘积成正比,即 A= kcl 式中比例常数k与吸光物质的本性,入射光波长及温度等因素有关。c为吸光物质浓度,l为透光液层厚度。 组成 各种型号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就其基本结构来说,都是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即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及信号指示系统。 1.光源 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常用的光源有两类:热辐射光源和气体放电光源。热辐射光源用于可见光区,如钨灯和卤钨灯;气体放电光源用于紫外光区,如氢灯和氘灯。 2.单色器 单色器的主要组成:入射狭缝、出射狭缝、色散元件和准直镜等部分。 单色器质量的优劣,主要决定于色散元件的质量。色散元件常用棱镜和光栅。 3.吸收池 吸收池又称比色皿或比色杯,按材料可分为玻璃吸收池和石英吸收池,前者不能用于紫外区。吸收池的种类很多,其光径可在0.1~10cm之间,其中以1cm光径吸收池最为常用。 4、检测器 检测器的作用是检测光信号,并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现今使用的分光光度计大多采用光电管或光电倍增管作为检测器。 5、信号显示系统 常用的信号显示装置有直读检流计,电位调节指零装置,以及自动记录和数字显示装置等。

722s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

722s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 、仪器的主要用途:在近紫外和可见光谱区域内对样品物质作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是理化实验室常用分析仪器之一。 2、仪器的工作环境: 2.1该仪器应安放在干燥的房间内,使用温度为5°C~35°C。 2.2使用时放置在坚固平稳的工作台上,而且避免强烈震动或持续震动。 2.3室内照明不宜太强,且避免日光直射。 2.4电风扇不宜直接吹向仪器,以免影响仪器的正常使用。 2.5尽量远离高强度的磁场、电场及发生高频波的电器设备。 2.6供给仪器的电源为220伏±10%,49.5--50Hz,并须装有良好的接地线。宜使用100W以上的稳压器,以加强仪器的抗干扰性能。 2.7避免在有硫化氢、亚硫酸氟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使用。 3、主要技术性能及规格: 3.1光学系统:单光束、衍射光栅。 3.2波长范围:330nm~800nm.。 3.3光源:钨卤素灯12V30W。 3.4接收元件:端窗式G1030光电管。 3.5波长精度:±2nm。 3.6波长重现性:0.5 nm。

3.7光谱带宽:6 nm。 3.8杂散光:1%(T(在360 nm处。 3.9透过率测量范围:0-100%(T。 3.10吸光度测量范围:0-1.999(A。 3.11浓度直读范围:0-2000。 3.12光度精度: 3.12.1透过率线性精度±0.5%(T。 3.12.2吸光度精度±0.004A(在0.5A处。 3.13透过率重现性:0.5%(T。 3.14噪声:0.5%(T(在550 nm处。 3.15电源:220伏±10% 49.5-50Hz。 3.16外形尺寸:552mm× 400mm ×230mm。 3.17净重:22.5公斤。 4、仪器的工作原理 4.1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是溶液中的物质在光的照射激发下,产生了对光吸收的效应,物质对光的吸收是具有选择性的,各种不同的物质都具有其各自的吸收光谱,因此当某单色光通过溶液时,其能量就会被吸收而减弱,光能量减弱的程度和物质的浓度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也即符合于比色原理---比耳定律。 T=I/I LogI0/I=KCL A=KCL 其中:T 透射比I0 入射光强度

分光光度计的原理与使用

分光光度计的原理与使用

————————————————————————————————作者:————————————————————————————————日期: ?

分光光度计的原理与使用 一、目的要求: 1、学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学会测量溶液的浓度。 二、实验原理: 1、分光光度计原理:分光光度计是目前化验室中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分析仪器,其测定原理是利用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特性,以较纯的单色光作为入射光,测定物质对光的吸收,从而确定溶液中物质的含量。其特点是灵敏度高;准确度高;测量范围广;在一定条件下,可同时测定水样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分含量等。 分光光度计按其波长范围可分为可见分光光度计(工作范围360~800n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工作范围200~1000nm)和红外分光光度计(工作范围760~400000nm)等。 2、在日常使用及维护当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使用仪器前,必 须仔细阅读其使用说明书。 第二,若大幅度改变测试波长,需稍等片刻,等灯热平衡后,重新调零及满度后,再测量。 第三,指针式仪器在未接通电源时,电表的指针必须位于零刻度上。若不是这种情况,需进行机械调零。 第四,操作人员不应轻易触动灯泡及反光镜灯,以免影响光效率。 第五,放大器灵敏度换挡后,必须重新调零。 第六,比色皿使用时要注意其方向性,并应配套使用,以延长其使用寿命。新的比色皿使用前必须进行配对选择,测定其相对厚度,互相偏差不得超过2%透光度,否则影响测定结果。使用完毕后,请立即用蒸馏水冲洗干净(测定有色溶液后,应先用相应的溶剂或(1+3)的硝酸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不宜过长,再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并用干净柔软的纱布将水迹擦去,以防止表面光洁度被破坏,影响比色皿的透光率。

分光光度计使用原理及操作方法

分光光度法 原理: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一定的波长和频率。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400- 760nm,紫外光为200-400nm,红外光为760-5000nm。可见光因波长不同呈现不同颜色,这些波长在一定范围内呈现不同颜色的光称单色光。 利用棱镜可将白光分成按波长顺序排列的各种单色光,即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这就是光谱。有色物质溶液可选择性地吸收一部分可见光的能量而呈现不同颜色,而某些无色物质能特征性地选择紫外光或红外光的能量。 物质吸收由光源发出的某些波长的光可形成吸收光谱,由于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对光的吸收能力不同,因此每种物质都有特定的吸收光谱,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其吸收程度与该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分光光度法就是利用物质的这种吸收特征对不同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 在比色分析中,有色物质溶液颜色的深度决定于入射光的强度、有色物质溶液的浓度及液层的厚度。当一束单色光照射溶液时,入射光强度愈强,溶液浓度愈大,液层厚度愈厚,溶液对光的吸收愈多,它们之间的关系,符合物质对光吸收的定量定律,即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这就是分光光度法用于物质定量分析的理论依据。 朗伯-比尔定律: 物理意义: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通过某一均匀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时,与其吸光度A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及吸收层厚度b成正比。 数学表达式: A=lg(1/T)=Kbc A——吸光度;

T——透射比,是透射光强度比上入射光强度; K——为摩尔吸收系数,它与吸收物质的性质及入射光的波长λ有关;C——吸光物质的浓度; B——吸收层厚度。 使用方法: 721可见分光光度计其波长范围360~800nm,色散元件为三角棱形. 1.检查仪器各调节钮的起始位置是否正确,接通电源开关,打开样品室暗箱盖,使电表指针处于“0”位,预热20min后,再选择须用的单色光波长和相应的放大灵敏度档,用调“0”电位器调整电表为T=0%。 2.盖上样品室盖使光电管受光,推动试样架拉手,使参比溶液池(溶液装入4/5高度,置第一格)置于光路上,调节100%透射比调节器,使电表指针指T =100%。 3.重复进行打开样品室盖,调0,盖上样品室盖,调T为100%的操作至仪器稳定。 4.盖上样品室盖,推动试样架拉手,使样品溶液池置于光路上,读出吸光度值。读数后应立即打开样品室盖。 5.测量完毕,取出比色皿,洗净后倒置于滤纸上晾干。各旋钮置于原来位置,电源开关置于“关”,拔下电源插头。 6.放大器各档的灵敏度为: “l” ×1倍;“2”×10倍;“3”×20倍,灵敏度依次增大。由于单色光波长不同时,光能量不同,需选不同的灵敏度档。选择原则是在能使参比溶液调到T=100%处时,尽量使用灵敏度较低的档,以提高仪器的稳定性。改变灵敏度档后,应重新调“0”和“100”。 注意事项:

72型分光光度计原理

72型分光光度计原理 一、构造原理及结构 72型分光光度计是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波长范围为420nm~700nm,它由三大部分组成:磁饱和稳压器、光源、单色光器和测光机构、微电计。 72型分光光度计的基本依据是朗伯—比耳定律,它是根据相对测量原理工作的,即先选定某一溶剂作为标准溶液,设定其透光率为100%,被测试样的透光率是相对于标准溶液而言的,即让单色光分别通过被测试样和标准溶液,二者能量的比值就是在一定波长下对于被测试样的透光率。如图所示,白色光源经入射狭缝、反射镜和透光镜后,变成平行光进入棱镜,色散后的单色光经镀铝的反射镜反射后,再经过透镜并聚光于出射狭缝上,狭缝宽度为 0.32nm。反射镜和棱镜组装在一可旋转的转盘上并由波长调节器的凸轮所带动,转动波长调节器便可以在出光狭缝后面选择到任一波长的单色光。单色光透过样品吸收池后由一光量调节器调节为适度的光通量,最后被光电电池吸收,转换成电流后由微电计指示,从刻度标尺上直接读出透光率的值。 分光光度计已经成为现代分子生物实验室常规仪器。常用于核酸,蛋白定量以及细菌生长浓度的定量。 二、分光光度计的简单原理 分光光度计采用一个可以产生多个波长的光源,通过系列分光装置,从而产生特定波长的光源,光源透过测试的样品后,部分光源被吸收,计算样品的吸光值,从而转化成样品的浓度。样品的吸光值与样品的浓度成正比。

1、核酸的定量 核酸的定量是分光光度计使用频率最高的功能。可以定量溶于缓冲液的寡核苷酸,单链、双链DNA,以及RNA。核酸的最高吸收峰的吸收波长260 nm。每种核酸的分子构成不一,因此其换算系数不同。定量不同类型的核酸,事先要选择对应的系数。如:1OD的吸光值分别相当于50μg/ml的dsDNA,37μg/ml的ssDNA,40μg/ml的RNA,30μg/ml的Olig。测试后的吸光值经过上述系数的换算,从而得出相应的样品浓度。测试前,选择正确的程序,输入原液和稀释液的体积,尔后测试空白液和样品液。然而,实验并非一帆风顺。读数不稳定可能是实验者最头痛的问题。灵敏度越高的仪器,表现出的吸光值漂移越大。 事实上,分光光度计的设计原理和工作原理,允许吸光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即仪器有一定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如EppendorfBiophotometer的准确度≤1.0%(1A)。这样多次测试的结果在均值1.0%左右之间变动,都是正常的。另外,还需考虑核酸本身物化性质和溶解核酸的缓冲液的pH值,离子浓度等:在测试时,离子浓度太高,也会导致读数漂移,因此建议使用pH值一定、离子浓度较低的缓冲液,如TE,可大大稳定读数。样品的稀释浓度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样品中不可避免存在一些细小的颗粒,尤其是核酸样品。这些小颗粒的存在干扰测试效果。为了最大程度减少颗粒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要求核酸吸光值至少大于0.1A,吸光值最好在0.1-1.5A。在此范围内,颗粒的干扰相对较小,结果稳定。 从而意味着样品的浓度不能过低,或者过高(超过光度计的测试范围)。最后是操作因素,如混合要充分,否则吸光值太低,甚至出现负值;混合液不能存在气泡,空白液无悬浮物,否则读数漂移剧烈;必须使用相同的比色杯测试空白液和样品,否则浓度差异太大;换算系数和样品浓度单位选择一致;不能采用窗口磨损的比色杯;样品的体积必须达到比色杯要求的最小体积等多个操作事项。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工作原理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工作原 理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应用及维护 工作原理: 元素在热解石墨炉中被加热原子化,成为基态原子蒸汽,对空心阴极灯发射的特征辐射进行选择性吸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吸收强度与试液中被的含量成正比。其定量关系可用郎伯-比耳定律,A= -lg I/I o= -lgT = KCL ,式中I为透射光强度;I0为发射光强度;T为透射比;L为光通过原子化器光程(长度),每台仪器的L值是固定的;C是被测样品浓度;所以A=KC。 利用待测元素的共振辐射,通过其原子蒸汽,测定其吸光度的装置称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它有单光束,双光束,双波道,多波道等结构形式。其基本结构包括光源,原子化器,光学系统和检测系统。它主要用于痕量元素杂质的分析,具有灵敏度高及选择性好两大主要优点。广泛应用于特种气体,金属有机化合物,金属醇盐中微量元素的分析。但是测定每种元素均需要相应的空心阴极灯,这对检测工作带来不便。 应用 一、实验部分 1.1、试剂 Cr标准溶液1000ug/ml Cr空心阴极灯 1.2、仪器工作条件 干燥120℃,斜坡10s,保持10s,180℃,斜坡5s,保持10s;灰化1300℃,斜坡10s,保持15s;原子化2600℃,4s,停气;清洗2800℃,5s 1.3、标准使用溶液的配置 铬标准使用溶液:吸取铬标准储备液(1mg/ml)10.0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2%硝酸至刻度、此溶液的浓度为100ug/ml。在逐级稀释,可分别得到标准系列溶液如下: 铬:0ug/L、5.0.0ug/L、10.0ug/L、15.0ug/L、20.0ug/L

721分光光度计

1仪器的主要用途 721 可见分光光度计是专供工厂、矿山、医院以及各科研单位的化验室,在可见光谱区范围内( 360nm~800nm )进行定量比色分析用。仪器在410nm~710nm 之间可增加消光片或采用有色溶液作被测溶液的陪衬代空白,以便提高分析灵敏度和提高消光读数范围。 2仪器的工作环境该仪器应安放在干燥的房间内,使用时放置在坚固平稳的工作台上,室内照明不宜太强,热天时不能用电扇直接向仪器吹风,防止灯泡灯丝发光不稳。尽量远离高强度的磁场、电场及发生高频波的电器设备。避免在有硫化氢、亚硫酸氟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使用。推荐使用交流稳压电源,以加强仪器的抗干扰性能。使用功率为100W 以上的电子交流稳压器或交流恒压稳压器。 3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及规格 a) 波长范围:360nm~800nm 。 b)波长准确度:360nm~600nm ± 3nm;600nm~700nm ± 5nm;700nm~800nm ± 8nm。 c)透射比准确度:± 2%。 d)透射比重复性:w 0.5%。 e)稳定性:暗电流漂移不超过0.5%/3min 。 f)仪器外形尺寸:480mm长x 370mm宽x 210mm高。 g)仪器净重:18kg。 4仪器的工作原理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是溶液中的物质在光的照射激发下,产生了对光吸收的效应,物质对光的吸收是具有选择性的。各种不同的物质都具有其各自的吸收光谱,因此当某单色光通过溶液时,其能量就会被吸收而减弱,光能量减弱的程度和物质的浓度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也即符合于比色原理——比耳定律。 T = I / I o logI o/I=KCL A=KCL 其中:T透射比I o 入射光强度 I 透射光强度 A 吸光度 K 吸收系数L 溶液的光径长度 C 溶液的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