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典分析方法验证和确认usp37 1225 1226

药典分析方法验证和确认usp37  1225 1226
药典分析方法验证和确认usp37  1225 1226

药典分析方法验证和确认usp37 1225 1226 <1225>药典分析方法验证

用于评价药物质量的检验方法应符合一定要求。根据联邦食品、药品、化妆品第501条的规定,在美国药典(USP)和国家处方集(NF)的正文检验方法和规定为法定标准。按照现行药品生产管理规范有关条文[21 CFR 211.194(a)]要求,用于评价药品是否符合既定标准规定的分析方法应具有一定准确性和可靠性。按照该要求[21 CFR 211.194(a)(2)],USP和NF分析方法使用者不必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要确认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适用性。考虑到USP和NF标准法定地位这一基本情况,所以,药典品种新方法或修订方法得建议,应由充分实验室数据支持,以说明方法有效。

本指导通则内容尽可能与三方国际协调会(ICH)关于在欧盟、日本和美国注册申报资料要求中与分析方法部分有关的分析方法验证和方法学文本一致。

药典申报

新的或修订的分析方法得药典申报,应报送充分的资料,以便美国药典委员会专家理事会及其专家委员会建议的方法是否清晰完整,需要建立该方法的结论,以及方法验证文本。方法类型不同,申报要求可能不同,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理由写明需要本方法的理由、用途以及与其他方法比较的优点。修订的方法应写明现行药典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建议方法得优点。

建议的分析方法应完整详细地写明建议的分析方法,以便他人依法操作。文字应包括全部重要的操作参数和有关事项以及明确的试验结果计算公式。

数据元素本部分要求提供详细、完整的分析方法验证文件,文件应包括实验数据及各适用的分析方法运行特性计算结果。运行特性在下文中叙述。

验证

分析方法验证是通过实验室研究证明该分析方法的运行特性符合其分析应用要求的过程。表1中列出了本文分析方法验证需考虑的典型分析运行特性。由于对术语有不同的理解和用法,本通则以下部分包括各运行特性的定义以及衡量特性的方法描述。定义与“测定结果”有关。分析方法的叙述应写清该方法得测定结果是什么。ISO5725-1和3534-1指出,“测定结果是用特定测定方法得到的特性值。分析方法应规定进行一次还是数次单独测定,作为测定结果报告的平均值,或其他适宜函数(如,中位数或标准偏差)。可能要求做标准校正,如气体体积校正到标准温度和压力时的体积。所以测定结果可以是数个观察值的计算结果。简单试验时,测定结果就是观察值本身”。测定结果是用于与标准规定限度比较的最终报告值,但偶有例外。物理性质测定方法验证可能包括化学计量模型。方法验证中用到的典型分析特性可用于基于化学计量模型的方法。

表1 分析方法验证用典型分析特性

准确度

精密度

专属性

检测限

定量限

线性

范围

耐用性

用代表性样品进行分析方法验证时,应考虑工艺条件和物料差异的影响。

下列情况下,药典分析方法应进行再验证:报送USP的修订分析方法;或将已有通用方法用于新产品或新物料制成的产品(见下文方法所需数据元素部分)。

国际协调会(ICH)有关文本建议下列情况下需在验证:原料药合成工艺改变;药物制剂组方改变;分析方法改变。

通则<1225>提供适于大多数药典分析方法得验证要求信息。药典分析方法验证可按照表1中列出的部分或全部分析特性,以及表2中分析方法分类进行。有的药典分析方法验证要求超出通则<1225>的特性。则可按各有关方法通则规定的分析验证特性或特殊验证要求进行。

分析运行特性

准确度

定义分析方法得准确度系指该方法所得测试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应在一定范围内测定。[关于术语:通则<1225>和ICH Q2中准确度定义为不偏离程度(真实度)。但在国际计量学词汇[International Vocabulary of Metrology(VIM)]和国际标准组织[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的文件中,“准确度”有不同的意思。ISO准确度的定义把不偏离程度(真实度)与精密度的概念合在一起]。

测定对于原料药含量测定,用分析方法测定已知纯度的供试品(如对照品),或用被验证方法测定结果与其他已知准确度的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测得准确度。

对于制剂中药物的含量测定,用分析方法测定制剂成分混合物中按照方法范围加入的已知量被测物,测得准确度。如不能获得全部制剂成分,可向制剂中加入已知量被测物(加样法)进行测定,或用被验证方法测定结果与其他已知准确度的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对于杂质定量分析,原料药或制剂中加入已知量杂质,测得准确度。如不可能得到某些杂质或降解产物,可以将测定结果与另一方法测得结果进行比对。如没有

其他方法,可比较杂质和被测物质的响应值,即等量杂质和被测物响应值比值(相对响应因子),如果已知该比值,可用于计算杂质含量。

准确度为样品中被测物已知加入量含量测定的百分回收率,或平均值与可接受真值的偏差,同时报告置信区间。

ICH有关文件建议在规定范围至少3个浓度至少测定9次的结果确定准确度(即3个浓度,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

准确度的确定可以用不同方法,包括在含量测定范围内测定被测物回收率(百分回收率),或测定估计浓度与真实浓度的线性关系。建议统计判断标准为斜率的置信区间应在约1.0区间内,或斜率应接近1.0。在验证文件中均应规定区间或接近程度的定义。判断标准取决于含量测定方法和变异以及结果。不建议在斜率为1.0时用零假设检验没有统计意义地确定判断标准。

物理性质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可通过标准物质分析确定,或根据具体情况对上述方法得适用性进行具体分析来确定。

精密度

定义分析方法的精密度系指均匀样品多次取样用该分析方法测定各结果的一致程度。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常用一系列测定结果的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变异系数)表示。精密度衡量在正常操作条件下分析方法的重现性和重复性。重复性系指不同实验室用该分析方法测定,如协同研究。中间精密度(也称耐用性)为实验室内差异,即在同一实验室在不同日期,或用不同分析人员,或用不同设备用该分析方法进行测定。重复性系指在一个实验室由一个分析人员用相同设备在短时间内用该分析方法进行测定。

测定分析方法的精密度是对足够份数的一个均匀样品进行测定,以便计算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变异系数)统计有效的估计数。本测定为各份样品从样品制备得到最终结果进行的全部分析过程。

ICH有关文件建议在规定范围至少3个浓度至少测定9次的结果确定准确度(即3个

浓度,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或用100%测试浓度至少6次测定结果。

专属性

定义 ICH定义专属性在杂质、降解产物以及辅料存在下分析方法能准确确定被测物质存在的能力。如果缺乏专属性,可用其他分析方法弥补。[注:国际专业权威机构(IUPSC,AOAC-I)采用“选择性”这个术语,对选择性极高的分析方法保留“专属性”这个术语]。对于下面讨论的分析方法,以上定义具有以下含义: 鉴别试验:鉴定被分析物特性

纯度检查:采用的所有分析方法能给出被测物质中杂质的准确含量(如有关物质检查、重金属限度检查、有机挥发性杂质检查)。

含量测定:给出正确结果,样品中被分析物含量或效价的准确结果。

测定定性分析(鉴别试验)方法。应能显示区分可能存在的结构十分相关的化合物的能力。用含有被分析物质的阳性反应(与已知对照品对照)加上不含被测物质样品的阴性反应进行确证,并确证阳性反应不是与被分析物结构相似或十分相关的物质产生的。

杂质分析方法,向原料药或制剂中加入适量杂质,应能显示这些杂质的测定结果具有一定准确度和精密度。

含量测定分析方法,其专属性应能显示该分析方法不受杂质或辅料存在的影响。实际做法可向原料药或制剂中加入适量杂质或辅料,确定测定结果不受这些外来物质的影响。

如果杂质或降解产物得不到,可将含有杂质或降解产物的样品测定结果与用另一确证了的方法测定结果比较(如药典方法,或其他经验证了的方法),以说明其专属性。应包括对贮存在相应苛刻条件下的样品测定比较(如:光、热、湿度、酸或碱

水解、以及氧化)。含量测定分析方法,应比较这些结果;色潜纯度检査应比较杂质的检出情况.

ICH有关文件说明,当使用色谱分析方法时,验证资料中应附代表性色谱图,以显示其选择性好坏,应标明每个色谱个峰。峰纯度检査(如用二极管阵列或质谱法检测)可用于显示被测定物色谱峰仅为一个成分。

用波谱法的定性定量测定方法验证,应参考有关通法,如近红外光谱法、拉曼光谱法、X射线粉末衍射法等。

检测限

定义检测限是限度检查的特性。检测限系指在规定试验条件下样品中被分析物能被检出的最低量,不一定要求定量。因此,限度检查只要说明被分析物的量髙于或低于一定限度。检测限通常以样品中被分析物的浓度表示(如百分浓度,十亿分之几)。

测定非仪器分析方法,一般用已知浓度被分析物的样品进行分析,求得该被分析物能被可靠检出的最低浓度。

仪器分析方法,可用与非仪器分析方法相同方法求得检测限。分析方法推荐作为药典方法时,不必要测定实际的检测限。实际上,用含高于和低于规定检测浓度的已知浓度被分析物样品求得的检测限是非常低的。例如,要求检査浓度为0.1%的杂质,应表明,用本法能可靠地检出该浓度的杂质。

具有基线噪音的仪器分析方法,ICH有关文件叙述了一个常用方法,即将含已知低浓度被分析物样品测得的信号与空白样品信号比较。可以确定可靠检出被分析物的最低浓度。一般可接受的信噪比为2:1或3:1。其他方法如按照标准曲线的斜率和响应值的标准偏差计算检测限的。无论用那种方法,必须用接近检测限或制备成检测限浓度的数个样品,对检测限进行最后验证。

定量限

定义定量限是样品基质中低浓度化合物定量测定的特性,如原料药中的杂质和最终药物制剂中的降解产物。定量限系指在规定试验条件下样品中被分析物能被测定的最低量,且

具有可接受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定量限通常以样品中被分析物的浓度表示(如百分浓度,十亿分之几)。

测定非仪器分析方法,一般用已知浓度被分析物的样品进行分析,求得该被分析物能被测定且具有可接受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最低浓度。

仪器分析方法,可用与非仪器分析方法相同方法求得定量限。分析方法推荐作为药典方法时,不必要测定实际的定量限。实际上,用含高于和低于规定定量浓度的已知浓度被分析物样品求得的定量限是非常低的。例如,要求测定被分析物的浓度为每片0.lmg,应表明,用本法能可靠地定量测定该浓度的被分析物。

具有基线噪音的仪器分析方法,ICH有关文件叙述了一个常用方法,即将含已知低浓度被分析物样品测得的信号与空白样品信号比较。可以确定可靠测定被分析物的最低浓度。一般可接受的信噪比为10:1。其他方法如按照标准曲线的斜率和响应值的标准偏差计算定量限的。无论用那种方法,必须用接近定量限或制备成定量限浓度的数个样品,对定量限进行最后验证。

线性和范围

线性的定义分析方法的线性系指在一定范围内样品中被分析物测定结果与其浓度直接或经适当数学转换呈正比关系,所以,在本段中“线件”就是浓度和测定结果关系的线性。有时,浓度和/或测定结果需经转换方能求得线性结果。(注:用转换方法时,回归分析用的权重因子可能会改变)。常用的转换如对数转换、平方根转换或倒数转换,或其他适宜的转换方法。如果无法得到线性关系,可用非线性模型。无论是线性还是非线性,目的是求得浓度与响应值的关系。

范围的定义分析方法的范围系指用该方法测定得到具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关系结果的被分析物高浓度和低浓度区间(含这两个浓度)。范围常以用该分析方法测定结果相同的单位表示(如百分浓度,百万分之几)。

线性和范围的测定线性应在分析方法范围内确定。线性的确定应先用直观方法,用响应值作为被分析物浓度的函数作图进行判断。如有线性关系,再用统计方法处理(如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计算)。回归线有关的数据可作为线性程度的数学估计。应报送相关系数、y截距、回归线的斜率以及残差平方和。

应确认用范围内和范围两端浓度被测物的样品测定结果是否具有可接受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来验证分析方法的范围。

ICH建议一般应至少用5个浓度确定线性。ICH还建议下列应考虑的最小规定范围:

原料药(或最终制剂)的含量测定:测试浓度的80%?120%。

杂质的测定:可接受限度的50%?120%。

含量均勻度测定:除证明剂型特性需要更宽或更适宜范围外(如具剂量阀的吸入剂),一般至少为测试浓度的70%?130%。

溶出度测定:应覆盖规定范围的士20% (例如,一个控释制剂的可接受限度覆盖为1小时的30%至24小时的90%,则验证范围应为标示量的10%?110%)。

习用的线性定义,即线性的确定方法,或样品浓度与响应值之间数学关系的确定方法,不适用于粒度分析。粒度分析中,测定浓度范围(仪器-粒度相关)的规定应为,测定的粒度分布不受规定浓度范围内浓度变化的影响。浓度低于规定浓度范围时,由于信噪比差而带来误差,浓度超出规定浓度范围时,会由于多重散射而引入误差。

耐用性

定义分析方法的耐用性系指分析方法文件所列测定参数有小的并合理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能力,说明正常使用该法的适用性。耐用性可在建立分析方法时确定。

系统适用性

如果测定结果易受分析条件的影响,则应适当控制分析条件,或在分析方法中写明注意事项。分析方法耐用性和重现性评价可用确定一系列系统适用性参数的方法,以保证应用时方法的有效性。典型变动有:分析溶液的稳定性、不同仪器和不同分析人员。液相色谱情况下,典型变动有:流动相的pH值、流动相的组成比例、不同批号的色谱柱或不同牌号的色谱柱、柱温和流速。气相色谱情况下,典型变动有:不同批号的色谱柱或不同牌号的色谱柱、温度和流速。

系统适用性试验应把仪器、电子系统、分析操作、被分析样品作为整体考虑来进行评价。特定分析方法的系统适用性参数应按照被评价分析方法的类型确定。系统适用性参数对色谱法特别重要。向USP申报有关资料时,请参看通则色谱法

<621>中系统适用性这一节的具体要求。

验证所需数据元素

药典测定从非常严格的分析测定到主观特性评价,有着不同的要求。考虑到这么大的变数,合理的做法是不同分析方法要求不同的验证方案。本通法仅包括要求验证数据的最常用测定法类别。这些类别如下:

类别? 用于原料药主成分或最终药物制剂有效成分(包括防腐剂)含量测定的分析方法。这些分析方法包括定量测定和限度检查。

类别? 用于原料药中的杂质或最终药物制剂中降解产物测定的分析方法。这些分析方法包括定量测定和限度检查。

类别? 测定性能特点的分析方法(如溶出度,药物释放等)。

别? 鉴别试验。类

每个类别需要不同分析资料。表2为各类别一般所需的数据元素。

表2 验证所需数据元素

类别? 分析运行特性类别I 类别? 类别? 定量限度检查

准确度要要不要 * *

精密度要要不要要不要

专属性要要要要 *

检测限不要不要要不要 *

定量限不要要不要不要 *

线性要要不要不要 *

范围要要不要 * *

* 根据特定分析方法的特性,可能需要。

已有测定通用方法(如水分测定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当用于新产品或新原料检查时,应确认其适用性,如准确度(和没有干扰)。

验证物理特性方法时,可用任一分析方法所需的相同运行特性,根据具体情况来具体评价运行特性的使用,以确认该分析方法是否适用于其既定目的。各验证参数可接受限度应与其既定用途一致。

物理分析方法也可分成4种验证类别。例如,光谱定量方法的验证,按照方法的要求,可用类别?或类别?的分析运行特性进行评价。物理性质定性试验,如粒度、表面积、堆积密度和敲密度,可能与运行特性有关,常用类别?的特性,类别?分析运行特性常用语光谱定性鉴别试验的验证。然而,不同分析目的要用到各种技术,选择类别验证各个方法时,应考虑方法的特殊用途以及被分析物性质。

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只能用实验研究进行确认。因此,做好这类研究的总结是确定分析方

法是否适合于既定用途的基本要求。法规要求(见药典分析方法确认<1226>中药典分析方法确认有关原则),应显示在实际应用条件下现行药典分析方法的适用性。总结中最好附有对新的或修订的药典分析方法的建议。

<1226>药典分析方法确认

本通则目的是为用已有人员、已有设备和试剂首次按药典分析方法检验并要得到可接受结果提供确认方法。本通则并非为了对已经成功建立好的实验室分析方法追溯其实用性。通则药典分析方法验证<1225>对递交拟收载入USP-NF的分析方法列出了各种试验类别和所附文件需考虑的一般验证特性。确认方法包括对选定分析运行特性的评估,如通则<1225>所列分析运行特性,以确认适宜的相关参数,不是重复验证过程。

药典分析方法首次使用者不要求对该方法进行验证,但应有文件确定在实际应用条件下该方法的适用性。在美国,此项要求规定在21 CFR 211.194(a)?现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规范规定:“采用的所有检验方法的适用性均应在实际应用条件下进行确认”。

本通则不包括微生物检验方法的确认,因USP有关通则已经包含,如抗菌效力检测〈51〉、非无菌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微生物计数法〈61〉、非无菌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控制菌检查法〈62〉、无菌检查法〈71〉、药典品种微生物回收的验证〈1227〉。

确认过程

能正确理解并照药典分析方法依法检验的人员,应具有一定经验和知识并受过培训。检验人员对药典分析方法应进行确认,确认结果应确保药典分析方法能按既定要求进行。

如果药典分析方法确认不成功,并且美国药典会人员的协助也不能解决问题,则说明该方法不适用于该单位供试品种的检验。可按凡例与要求规定研究和验证替

代方法。该替代方法应递交USP,并附必要数据,以便该替代方法作为现行药典方法收载或替换现行药典方法。

确认要求

药典分析方法确认的要求应基于对该方法以及用该该方法检验品种复杂程度的评价。虽然在实际应用条件下确认适用性不需要做全部的再验证,但通则<1225>表2所列某些分析运行特性可选用于确认过程。只需要评价适合于特定方法确认的那些特性。确认过程的程度和深度取决于检验人员的培训水平和经验、分析方法的类型及相关设备或仪器。特定的分析步骤以及被测定品种。

举例说明,药典分析方法用于原料药和制剂含量测定适用性的确认,专属性评价就是关键项目。例如,用系统适应性分离度是否符合要求来确认色谱法的可接受专属性(如果方法中有规定)。但是,原料药来源不同,含有的杂质情况可能不同,拟采用的药典分析方法不一定适用。同样,对于药物制剂所用辅料,不同生产厂生产的辅料质量差异十分大,可能直接干扰分析方法或形成杂质,使拟采用方法不一定适用。另外,药物制剂中含有的不同辅料、抗氧剂、缓冲剂、或容器本身的溶出物,均可能对测定方法产生干扰。在这种情况下,对特定原料药或药物制剂,应进行更充分的专属性评价,以显示拟采用分析方法对特定原料药或药物制剂的适用性。其他分析运行特性,如检测限或定量限,以及精密度评价,对杂质分析可能有用,可显示在实际应用条件下拟采用药典方法的适用性。

常规进行的基本药典检验方法不必进行确认,除非该药典方法不适用于供试品种。基本药典检验方法例如但不限于,干燥失重测定法、炽灼残渣测定法、各种容量分析法,如酸值测定,以及简单仪器分析法,如PH值测定。但是,首次将已经建立的常规方法用于药典品种测定时,对于新的或不同的样品处理和溶液制备要求,建议考虑方法确认的必要性。

下面是赠送的合同范本,不需要的可以编辑删除~~~~~~

教育机构劳动合同范本

为大家整理提供,希望对大家有一定帮助。

一、_________ 培训学校聘请_________ 籍_________ (外文姓名)_________ (中文姓名)先生/女士/小姐为_________ 语教师,双方本着友好合作精神,自愿签订本合同并保证认真履行合同中约定的各项义务。

二、合同期自_________ 年_________ 月_________ 日起_________ 年

_________ 月_________ 日止。

三、受聘方的工作任务(另附件1 )

四、受聘方的薪金按小时计,全部以人民币支付。

五、社会保险和福利:

1.聘方向受聘方提供意外保险。(另附2 )

2.每年聘方向受聘期满的教师提供一张_________ 至_________ 的来回机票(金额不超过人民币_________ 元整)或教师凭机票报销_________ 元人民币。

六、聘方的义务:

1.向受聘方介绍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和聘方有关工作制度以及有关外国专家的管理规

定。

2.对受聘方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3.对受聘方的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评估。

4.按时支付受聘方的报酬。

七、受聘方的义务:

1.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不干预中国的内部事务。

2.遵守聘方的工作制度和有关外国专家的管理规定,接受聘方的工作安排、业务指导、检查和评估。未经聘方同意,不得兼任与聘方无关的其他劳务。

3.按期完成工作任务,保证工作质量。

4.遵守中国的宗教政策,不从事与专家身份不符的活动。

5.遵守中国人民的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

八、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

1.双方应信守合同,未经双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不得擅自更改、解除和终止合同。

2.经当事人双方协商同意后,可以变更、解除和终止合同。在未达成一致意见前,仍应当严格履行合同。

3.聘放在下述条件下,有权以书面形式通知受聘方解除合同:

a 、受聘方不履行合同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经聘方指出后,仍不改正的。

b 、根据医生诊断,受聘放在病假连续30天不能恢复正常工作的。

4.受聘方在下述条件下,有权以书面形式通知聘方解除合同:

a 、聘方未经合同约定提供受聘方必要的工作条件。

b 、聘方未按时支付受聘方报酬。

九、本合同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合同期满后即自行失效。当事人以方要求签订新合同,必须在本合同期满90天前向另一方提出,经双方协商同意后签订新合同。受聘方合同期满后,在华逗留期间的一切费用自理。

十、仲裁:

当事人双方发生纠纷时,尽可能通过协商或者调解解决。若协商、调解无效,可向国家外国专家局设立的外国文教专案局申请仲裁。

本合同于_________ 年_________ 月_________ 日在_________ 签订,一式两份,每份都用中文和_________ 文写成,双方各执一份,两种文本同时有效。

聘方(签章)_________

受聘方(签章)_________

签订时间: 年月日

二手房屋买卖合同范本由应届毕业生合同范本

卖方:_______________(简称甲方)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

买方:_______________(简称乙方)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之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乙方向甲方购买房产签订本合同,以资共同信守执行。

第一条乙方同意购买甲方拥有的座落在______市_____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拥有的房产(别墅、写字楼、公寓、住宅、厂房、店面),建筑面积为_____平方米。(详见土地房屋权证第_______________号)。

第二条上述房产的交易价格为:单价:人民币________元/平方米,总价:人民币___________元整(大写:____佰____拾____万____仟____佰____拾____元整)。本合同签定之日,乙方向甲方支付人民币__________元整,作为购房定金。

第三条付款时间与办法:

1、甲乙双方同意以银行按揭方式付款,并约定在房地产交易中心缴交税费当日支付

首付款(含定金)人民币____拾____万____仟____佰____拾____元整给甲方,剩余房款人

民币____________元整申请银行按揭(如银行实际审批数额不足前述申请额度,乙方应在

缴交税费当日将差额一并支付给甲方),并于银行放款当日付给甲方。

2、甲乙双方同意以一次性付款方式付款,并约定在房地产交易中心缴交税费当日支

付首付款(含定金)人民币____拾____万____仟____佰____拾____元整给甲方,剩余房款

人民币____________元整于产权交割完毕当日付给甲方。

第四条甲方应于收到乙方全额房款之日起____天内将交易的房产全部交付给乙方使用,并应在交房当日将_________等费用结清。

第五条税费分担甲乙双方应遵守国家房地产政策、法规,并按规定缴纳办理房地产过户手续所需缴纳的税费。经双方协商,交易税费由_______方承担,中介费及代办产权过户手续费由______方承担。

第六条违约责任甲、乙双方合同签定后,若乙方中途违约,应书面通知甲方,甲方应在____日内将乙方的已付款不记利息)返还给乙方,但购房定金归甲方所有。若甲方中途违约,应书面通知乙方,并自违约之日起____日内应以乙方所付定金的双倍及已付款返还给乙方。

第七条本合同主体

1.甲方是____________共______人,委托代理人________即甲方代表人。

2.乙方是____________,代表人是____________。

第八条本合同如需办理公证,经国家公证机关____公证处公证。

第九条本合同一式份。甲方产权人一份,甲方委托代理人一份,乙方一份,厦门市房地产交易中心一份、________公证处各一份。

第十条本合同发生争议的解决方式:在履约过程中发生的争议,双方可通过协商、诉讼方式解决。

第十一条本合同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可另行约定,其补充约定经双方签章与本合同同具法律效力。

第十二条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出卖方(甲方):_________________ 购买方(乙方):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 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 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

代理人(甲方):_________________ 代理人(乙方): 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 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 ___________________ 鉴证方:

鉴证机关:

地址:

邮编:

电话:

法人代表:

代表:

经办人:

日期: 年月日

鉴证日期: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检验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

检验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 一、法规要求二、分析方法验证三、分析方法确认四、分析方法验证和确认总结一、法规要求:新版GMP(2010年修订)第二百二十三条物料和不同生产阶段产品的检验应当至少符合以下要求:(一)企业应当确保药品按照注册批准的方法进行全项检验。(二)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检验方法进行验证。1. 采用新的检验方法;2. 检验方法需变更的;3.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其他法定标准未收载的检验方法;4. 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验证的检验方法。(三)对不需要进行验证的检验方法,企业应当对检验方法进行确认,以确保检验数据准确、可靠。法规要求:中国药典(2010年版)凡例1. 检验方法和限度。2. 二十三、本版药典正文收载的所有品种,均应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如采用其他方法,应将该方法与规定的方法做比较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掌握使用,但在仲裁时仍以本版药典规定的方法为准。法规要求:分析方法确认或验证相关指南二、分析方法验证 1. 分析方法验证的定义 2. 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 3. 分析方法验证范围 4. 分析方法验证的时机 5. 需验证的分析方法类型 6. 分析方法验证的具体内容 7. 验证检测项目小结 8. 分析方法验证的方式和步骤 9. 分析方法验证常见问题1. 分析

方法验证的定义是根据检测项目的要求,预先设置一定的验证内容,并通过设计合理的试验来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能否符合检测项目的要求。 2. 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1)证明采用的分析方法是科学、合理。(2)证明分析方法能有效控制药品的内在质量。? 验证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标准起草或修订说明中。 3. 分析方法验证范围(1)适用范围:化学药品的理化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的验证与确认;清洁验证方法的验证。(2)不适用:化学药品的微生物方法;生物制品分析方法验证。 4. 分析方法验证的时机(1)建立新的药品质量标准;(2)药品生产工艺变更;(3)制剂的组分变更;(4)对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方法验证理由、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标准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 5. 需验证的分析方法类型(1)鉴别试验(2)杂质定量或限度检查(仪器或非仪器检测方法)(3)原料药或制剂中活性成分以及制剂中选定组分(如防腐剂等)的定量测定含量测定(4)化学药品/中药制剂中其他需控制成分(如残留物、添加剂等)的测定(5)制剂溶出度、释放度等检查(6)原料药粒度检测 6. 分析方法验证的具体内容(1)专属性(2)线性(3)范围(4)准确性(5)精密度(6)检测限(7)定量限(8)耐用性(9)系统适用性根据检测的类型,采用的技术检测方法,确定具体方法拟订验证的内容。专属性1. 鉴别、杂质和含量测定的方法学

检验方法确认方案

检验方法确认方案

目录确认方案 1、概述 2、验证依据 3、验证范围 4、验证目的 5、验证内容 6、验证人员分工

1、概述 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质量标准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硝酸异山梨酯的含量,为进一步确认药典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更好控制产品质量,现对药典方法进行确认。 2、验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项下规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标准操作规程》(SOP-E-5-009-A0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IXA“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3、验证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检测方法的验证。 4、验证目的 对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确认,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验证内容 5.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取单硝酸异山梨酯对照品与2-单硝酸异山梨酯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各约含5μg的溶液,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理论板数按单硝酸异山梨酯峰计算不低于3000,单硝酸异山梨酯峰与2-单硝酸异山梨酯峰的分离度应大于2.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单硝酸异山梨酯对照品,用流动相定量稀释制成每1ml约含单硝酸异山梨酯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本品适量,用流动相定量稀释制成每1ml约含单硝酸异山梨酯0.1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5.2 线性和范围 取单硝酸异山梨酯对照品12μl、16μl、20μl、24μl、28μl进样,线性范围1.2μg~2.8μg 按上述色谱条件进样,相应的色谱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样量为横坐标(X,μg),绘制标准曲线,计算线性方程,相关系数R。

美国FDA分析方法验证指南中英文对照

I. INTRODUCTION This guidance provides recommendations to applicants on submitting analytical procedures, validation data, and samples to support the documentation of the identity, strength, quality, purity, and potency of drug substances and drug products. 1. 绪论 本指南旨在为申请者提供建议,以帮助其提交分析方法,方法验证资料和样品用于支持原料药和制剂的认定,剂量,质量,纯度和效力方面的文件。 This guidance is intended to assist applicants in assembling information, submitting samples, and presenting data to support analytical methodologies. The recommendations apply to drug substances and drug products covered in new drug applications (NDAs), abbreviated new drug applications (ANDAs), biologics license applications (BLAs), product license applications (PLAs), and supplements to these applications. 本指南旨在帮助申请者收集资料,递交样品并资料以支持分析方法。这些建议适用于NDA,ANDA,BLA,PLA及其它们的补充中所涉及的原料药和制剂。 The principles also apply to drug substances and drug products covered in Type II drug master files (DMFs). If a different approach is chosen, the applicant is encouraged to discuss the matter in advance with the center with product jurisdiction to prevent the expenditure of resources on preparing a submission that may later be determined to be unacceptable. 这些原则同样适用于二类DMF所涉及的原料药和制剂。如果使用了其它方法,鼓励申请者事先和FDA药品评审中心的官员进行讨论,以免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花了人力物力所准备起来的递交资料后来发现是不可用的。 The principles of methods validation described in this guidance apply to all types of analytical procedures. However, the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in this guidance may not be applicable to certain unique analytical procedures for products such as biological, biotechnological, botanical, or radiopharmaceutical drugs. 本指南中所述的分析方法验证的原则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分析方法。但是,本指南中特定的建议可能不适用于有些产品所用的特殊分析方法,如生物药,生物技术药,植物药或放射性药物等。 For example, many bioassays are based on animal challenge models, 39 immunogenicity assessments, or other immunoassays that have unique features that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submitting analytical procedure and methods validation information. 比如说,许多生物分析是建立在动物挑战模式,免疫原性评估或其它有着独特特性的免疫分析基础上的,在递交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验证资料时需考虑这些独特的性质。Furthermore,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for biological and immunochemical tests that may be necessary for characteriz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of many drug substances and drug products are beyond the scope of this guidance document. 而且,许多原料药和制剂的界定和质量控制所需的生物和免疫化学检测并不在本指南的范围之内。 Although this guidance does not specifically address the submission of analytical procedures and validation data for raw materials, intermediates, excipients, container closure compon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drug

药典方法的验证

usp_1225 药典方法的验证2011.02.26 验证: Validation 针对新方法(没有法定方法, 需要用户自己建立的) 按照ICH Q2 或USP<1225>的方式均可; 主要是需要满足使用目的. <1225>VALIDATION OF COMPENDIAL PROCEDURES 药典规程的验证 Test procedures for assessment of the quality levels of pharmaceutical articles are subject to various requirements. According to Section 501 of the Federal Food, Drug, and Cosmetic Act, assays and specifications in monographs of 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 and the National Formulary constitute legal standards. The Current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regulations [21 CFR 211.194(a)] require that test methods, which are used for assessing compliance of pharmaceutical articles with established specifications, must meet proper standards of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Also, according to these regulations [21 CFR 211.194(a)(2)], users of analytical methods described in USP-NF are not required to validate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se methods, but merely verify their suitability under actual conditions of use. Recognizing the legal status of USP and NF standards, it is essential, therefore, that proposal for adoption of new or revised compendial analytical procedures be supported by sufficient laboratory data to document their validity. 评估药品质量水平的实验方法受到多种要求的影响。要依据美国食品、药品、化妆品法案501款以及美国药典和国家处方集的各论中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标准来构建法定标准。现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1 CFR 211.194(a)】要求,用于评价药物与既有质量标准之间的符合性的分析规程必须在准确度和可靠性方面达到适当的标准。并且根据【21 CFR 211.194(a)(2)】的这些规定,不要求USP-NF(《美国药典/国家处方集》)中描述的分析方法/规程的使用者去验证这些规程的准确度和可靠性,而仅需确认其在正确实际使用条件下的适用性。认识到USP和NF标准的法定地位,因此,提议采纳新的或更改过的药典分析规程时,必须有充分的实验室数据作为支持,以记录其有效性。 The text of this information chapter harmonizes, to the extent possible, with the Tripartit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ICH) documents Validation of Analytical Procedures and the Methodology extension text, which are concerned with analytical procedures included as part of registration applications submitted within the EC, Japan, and the USA. 本信息章节的内容尽可能地与三方国际协调会议(ICH)文件分析规程的验证和方法学的延伸内容保持一致,那是与包含欧盟、日本和美国注册申请内的分析方法相关的。

201507fda行业指南:分析方法验证(中英文)(下).doc

201507 FDA行业指南:分析方法验证(中英文)(下) VII.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MODELS 统计学分析和模型 A. Statistics 统计学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validation data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validation characteristics against predetermined acceptance criteria. All statistical procedures and parameters used in the analysis of the data should be based on sound principles and appropriate for the intended evaluation. Several statistical methods are useful for assessing validation characteristics, for example, an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to assess regression analysis 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R squared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or linear regression to measure linearity. Many statistical methods used for assessing validation characteristics rely on population normality, and it is important to determine whether or not to reject this assumption. There are many techniques, such as histograms, normality tests, and probability plots that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observed distribution. It may be appropriate to transform the data to better fit the normal distribution or apply distribution-free (nonparametric) approaches when the observed data are

分析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

3 定义 3.1 检验方法验证:证明采用的方法适用于相应检测要求。 3.2 检验方法确认:证明使用法定方法在目前实验室条件下是否能获得可靠结果,是否适用于相应的检测工作。在本质上和验证一样,但不一定是验证项目的全部。 3.3 药典方法:经过国家药监部门批准的药典收载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3.4 法定方法:法定方法包括药典方法、国标方法等。 3.5 准确度: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3.6 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3.7 重复性:在相同条件下,由同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3.8 中间精密度:在同一个试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中间精密度。 3.9 重现性: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重现性。 3.10 专属性:是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下,采用的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质的特性。 3.11 检测限:是指供试品中被测物能被检出的最低量。 3.12 定量限:是指供试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 3.13 线性:是指在设计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成正比关系的程度。 3.14 范围:是指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浓度或量的区间。 3.15 耐用性:是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 4 职责 4.1 标准验证岗 4.1.1 提升现行质量标准工作时,对研究后确定的标准草案进行检验方法验证工作,以确保检验方法的适用性、科学性。 4.1.2 对技术部移交的新品质量标准草案进行确认,以确保检验方法适用性、科学性。 4.1.3 对技术部移交的新品应研究建立设备清洁验证残留物检验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

药典分析方法确认与验证

Accuracy准确度Precision精密度Specificity专属性Detection Limit检测限度Quantitation Limit定量限度Linearity线性Range范围Robustness耐用性 1准确度 定义---- 分析规程的准确度是由该规程得到的测试结果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分析规程的准确度应通过它的适用范围来建立。 测定---- 当对一种药物进行分析时,准确度可以通过该分析规程来分析一个已知纯度的物质(例如,某个标准物质)来进行测定,或者通过比较运用这个分析方法所得的结果与另一个已经鉴定的、其准确度已被说明或被解释过的方法所得的结果来进行测定。 对于杂质的定量分析,应使用以已知数量杂质增敏的样品来评估准确度。当不能获得特定杂质或降解产物的样品时,应将结果与另一独立方法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 通过测定被加入到样品中的已知数量的被分析物来计算准确度,得到回收百分比,或得到平均值与可接受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同置信区间一起。 准确度的评估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完成,包括评价在含量测定的整个范围内被分析物的回收率,或评价估计浓度与实际浓度之间关系的线性。 2精密度 定义---- 分析规程的精密度是当该分析规程单独分析均质样品的多个样本时,若干检验结果的一致程度。分析规程的精密度通常以一系列测量数值的标准差或相对标准差(变异系数)来表示。精密度可以是分析规程在普通操作条件下可重现性或可重复性程度的度量单位。在这样的背景下,重现性指的是该分析规程在不同实验室的应用,例如在一个协作实验室里进行研究。中间精密度(也称为“耐用性”)体现了在实验室内的差异,如在相同的实验室,但在不同的日期,或使用不同的分析员或设备。可重复性指的是在同一个实验室内,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相同的分析员使用相同的设备、同一个分析方法的应用情况。 测定----一个分析方法的精密度是通过对足够的同一样品的分析来计算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来测定的。在这个背景下的分析是从样品准备到最终实验结果的完整分析程序的对样品的独立分析。 ICH文件建议可重复性的评估应该使用最少九次检测,覆盖该分析规程所规定的范围(例如,三个浓度和每个浓度三次重复进样,或在100%测试浓度上进行最少六次测定)。 3专属性 定义----当待分析物含有预期会有的其他组分(例如,杂质、降解产物、矩阵组分)时,准确可靠地评估待分析物的能力。某个分析规程缺乏专属性可以通过其他辅助性分析规程进行补偿。纯度检测:确保执行的所有分析规程能够令对于待分析物各杂质含量的准确陈述得以做出。含量检测:提供准确的结果,令对样品中待分析物的含量或效力的准确陈述得以做出。 测定---- 对于定性分析(鉴别检验),应当论证其在可能存在的、结构密切相关的物质中进行选择的能力。从含有待分析物的样品中得到阳性结果(可能通过与已知标准物

美国FDA分析方法验证指南中英文对照

美国FDA分析方法验证指南中英文对照 美国FDA分析方法验证指南中英文对 照 I. INTRODUCTION This guidance provides recommendations to applicants on submitting analytical procedures, validation data, and samples to support the documentation of the identity, strength, quality, purity, and potency of drug substances and drug products. 1. 绪论 本指南旨在为申请者提供建议,以帮助其提交分析方法,方法验证资料和样品用 于支持原料药和制剂的认定,剂量,质量,纯度和效力方面的文件。 This guidance is intended to assist applicants in assembling information, submitting samples, and presenting data to support analytical methodologies. The recommendations apply to drug substances and drug products covered in new drug applications (NDAs), abbreviated new drug applications (ANDAs), biologics license applications (BLAs), product license applications (PLAs), and supplements to these applications. 本指南旨在帮助申请者收集资料,递交样品并资料以支持分析方法。这些建议适 用于NDA,ANDA,BLA,PLA及其它们的补充中所涉及的原料药和制剂。 The principles also apply to drug substances and drug products covered in Type II drug master files (DMFs). If a different approach is chosen, the applicant is encouraged to discuss the matter in advance with

分析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

3定义 3.1检验方法验证:证明采用的方法适用于相应检测要求。 3.2检验方法确认:证明使用法定方法在目前实验室条件下是否能获得可靠结果,是否适用于相应的检测工作。在本质上和验证一样,但不一定是验证项目的全部。 3.3药典方法:经过国家药监部门批准的药典收载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3.4法定方法:法定方法包括药典方法、国标方法等。 3.5准确度: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 示。 3.6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3.7重复性:在相同条件下,由同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 3.8中间精密度:在同一个试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中间精密度。 3.9重现性: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重现性。 3.10专属性:是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下,采用的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质的特性。 3.11检测限:是指供试品中被测物能被检出的最低量。 3.12定量限:是指供试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 3.13线性:是指在设计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成正比关系的程度。 3.14范围:是指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浓度或量的区间。 3.15耐用性:是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 4职责 4.1标准验证岗 4.1.1提升现行质量标准工作时,对研究后确定的标准草案进行检验方法验证工作,以确保检验方法的适用性、科学性。 4.1.2对技术部移交的新品质量标准草案进行确认,以确保检验方法适用性、科学性。 4.1.3对技术部移交的新品应研究建立设备清洁验证残留物检验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

药典分析方法验证和确认usp37 1225 1226

药典分析方法验证和确认usp37 1225 1226 <1225>药典分析方法验证 用于评价药物质量的检验方法应符合一定要求。根据联邦食品、药品、化妆品第501条的规定,在美国药典(USP)和国家处方集(NF)的正文检验方法和规定为法定标准。按照现行药品生产管理规范有关条文[21 CFR 211.194(a)]要求,用于评价药品是否符合既定标准规定的分析方法应具有一定准确性和可靠性。按照该要求[21 CFR 211.194(a)(2)],USP和NF分析方法使用者不必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要确认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适用性。考虑到USP和NF标准法定地位这一基本情况,所以,药典品种新方法或修订方法得建议,应由充分实验室数据支持,以说明方法有效。 本指导通则内容尽可能与三方国际协调会(ICH)关于在欧盟、日本和美国注册申报资料要求中与分析方法部分有关的分析方法验证和方法学文本一致。 药典申报 新的或修订的分析方法得药典申报,应报送充分的资料,以便美国药典委员会专家理事会及其专家委员会建议的方法是否清晰完整,需要建立该方法的结论,以及方法验证文本。方法类型不同,申报要求可能不同,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理由写明需要本方法的理由、用途以及与其他方法比较的优点。修订的方法应写明现行药典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建议方法得优点。 建议的分析方法应完整详细地写明建议的分析方法,以便他人依法操作。文字应包括全部重要的操作参数和有关事项以及明确的试验结果计算公式。 数据元素本部分要求提供详细、完整的分析方法验证文件,文件应包括实验数据及各适用的分析方法运行特性计算结果。运行特性在下文中叙述。 验证

药典辅料标准工作指导原则

附件2. 药典辅料标准工作指导原则 一、药用辅料标准起草及复核的技术要求 制定药用辅料标准时,既应综合考虑不同生产工艺产品的共性问题,又应考虑各种生产工艺产品的特殊性问题,还应考虑药用辅料在贮存、流通和使用过程中的降解和微生物污染等问题,应尽可能采用国外通用药典较先进的技术方法,结合国内药用辅料生产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反映我国药用辅料生产现状,同时,在通过严格的方法学验证前提下,及时收载我国自己研究的检测技术方法。 标准的复核工作是对起草的标准从方法学的科学性、严谨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和标准的通用性等方面进行验证,以实验为手段对标准进行全面复核。 1、标准的增修订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参考美欧日药典,增补药典辅料品种的规格,完善质量标准; (2) 参考美欧日药典,对比国内情况,对新增品种进行起草,保证标准的可行性。 (3) 应结合生产工艺,在质量标准制定中可增加制法项。如果能明确工艺,应针对工艺可能引入的杂质进行分析,必要时增加检查项目,对有毒有害杂质应制订严格的控制方法。 (4) 参考《药用辅料性能指标研究指导原则(草案)》,增订和修订相关功能性检查项目。 2、标准的起草、编写原则以及文字表达、计量单位、符号和数值以及检测方法中的注意事项均应参照《国家药品标准工作手册》中正文各论编写细则、现版药典及其附录、辅料标准编写细则(草案)进行。 3、在辅料质量标准起草过程中,检测方法尽量采用药典通用方法,若非药典方法应考虑所用仪器的适用性;所用对照品应考虑来源问题;标准中用到的试药、试液应尽量采用药典附录收载的试药和试液。 4、标准起草说明的编写应参照《国家药品标准工作手册》中起草说明编写细则进行,另要求提供制定标准的参考依据,并应如实记录样品收集、方法学验证、参考标准等信息。如果参考国外药典等其他标准制定标准,应采用列表的方式对

美国FDA分析方法验证指南中文译稿[1]

1 II. 背景 (2) III. 分析方法的类型 (3) A. 法定分析方法 (3) B. 可选择分析方法 (3) 3 C. 稳定性指示分析 (3) IV. 对照品…………………………………………………………………………… 4 A. 对照品的类型 (4) B. 分析报告单 (4) C. 对照品的界定 (4) V. IND 中的分析方法验证 (6) VI. NDA, ANDA, BLA 和PLA 中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和格式 (6) A. 原则 (6) B. 取样 (7) C. 仪器和仪器参数 (7) D. 试剂 (7) E. 系统适应性实验 (7) F. 对照品的制备 (7) G. 样品的制备 (8) H. 分析方法 (8) L. 计算 (8) J. 结果报告 (8) VII. NDA,ANDA,BLA 和PLA 中的分析方法验证 (9) A.非法定分析方法 (9) 1.验证项目 (9) 2. 其它分析方法验证信息 (10) a. 耐用性 (11) b. 强降解实验 (11) c. 仪器输出/原始资料 (11) 3.各类检测的建议验证项目 (13) B.法定分析方法 (15) VIII. 统计分析………………………………………………………………………… 15 A. 总则 (15)

C. 统计 (16) IX. 再验证 (16) X. 分析方法验证技术包:内容和过程…………………………………………… 17 A. 分析方法验证技术包 (17) B. 样品的选择和运输 (18) C. 各方责任 (19) XI. 方法……………………………………………………………………………… 20 A. 高效液相色谱(HPLC) (20) B. 气相色谱(GC) (22) C. 分光光度法,光谱学,光谱法和相关的物理方法 (23) D. 毛细管电泳 (23) E. 旋光度 (24) F. 粒径相关的分析方法 (25) G. 溶出度 (26) H. 其它仪器分析方法 (27) 附件A:NDA,ANDA,BLA 和PLA 申请的内容 (28) 附件B:分析方法验证的问题和延误 (29) 参考文献…………………………………………………………………………………… 30 术语表……………………………………………………………………………………… 32 This guidance provides recommendations to applicants on submitting analytical procedures, validation data, and samples to support the documentation of the identity, strength, quality, purity, and potency of drug substances and drug products. 1. 绪论 本指南旨在为申请者提供建议,以帮助其提交分析方法,方法验证资料和样品用于支持 原料药和制剂的认定,剂量,质量,纯度和效力方面的文件。 This guidance is intended to assist applicants in assembling information, submitting samples, and presenting data to support analytical methodologies. The recommendations apply to drug substances and drug products covered in new drug applications (NDAs), abbreviated new drug applications (ANDAs), biologics license applications (BLAs), product license applications (PLAs), and supplements to these applications.

检验方法验证和确认管理规程

页次:共11 页第1 页 文件名称:检验方法验证和确认管理规程编码:03SMP01200 起草审核批准颁发部门质量保证部 日期日期日期实施日期 分发部门及份数:质量管理部1份 目的:明确检验方法的验证和确认的管理规程,确保所采用的检验方法科学、合理,符合检验要求并能有效控制药品的内在质量。 范围:仅适用于本公司对物料、产品的理化检验方法的验证和确认;清洁验证方法的验证。 职责:质量管理部QC、QA人员、质量管理部负责人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内容: 1. 方法验证及确认工作职责分工 1.1 质量控制部QC负责验证或确认方案的起草、验证或确认工作具体实施以及报告的填写。 1.2质量控制部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负责验证或确认方案、报告的审核,组织验证或确认工作的实施,对验证或确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1.3 质量保证部QA负责验证或确认方案、报告的审核,监督确认工作实施,对确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监督落实。确保检验方法验证或确认程序达到符合性要求,程序被遵照执行,并且方法的预定用途被有效的且以文件记录的数据所支持。 1.4 质量管理部负责人负责验证或确认方案及报告的审核批准。 2 方法验证 2.1定义:方法验证就是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预先设置一定的验证内容和验证标准要求,并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来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否符合检验项目的要求。 2.2 目的:方法验证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 2.3 适用范围: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检验方法进行验证: (1)采用新的检验方法; (2)检验方法需变更的; (3)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其他法定标准未收载的检验方法; (4)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验证的检验方法。

药品生产验证指南

第三篇检验方法和清洁验证、无菌保证 第一章检验方法验证 第一节概述 一、引言 药品的生产过程中,原料、中间体、成品均需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既是过程受控的依据, 也是评价产品质量的重要依据,检验结果应具有准确可靠。而检验方法的验证为检验结果的 准确及可靠提供了有力保障。 国内外在检验方法的验证方面已有了许多法规、规定。如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简称FDA)1994 年11 月公布了《色谱方法的验证》(Validation of Chromatographic Methods);1987 年2 月公布新品注册相关的《送样及上报检验方法验证资料 指南》)(Guidance for Submitting Samples and Analytical Data for Methods Validation);人用药品 注册技术要求国际互认协会(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简称 ICH)1995 年3 月颁布了 《分析方法的验证》》(Text on Validation of Analytical Procedures),规定了需进行验证的方法的 种类和应考察的项目,还对分析方法、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重现性作出明确定义,从 而统一了各国药典和法规对这些术语的解释;作为对《分析方法的验证》的补充、扩展,ICH

于1996 年11 月颁了《分析方法的验证:方法学》 (Validation of Analytical Procedures.Methodology);美国药典第24 版 <1225>规定了《药典方法的验证)) (Validation of Compendial Methods);中国药典 2000 版附录ⅩⅨA 规定了《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 这些法规、规定从不同方面对检验方法的验证作了规定,它们是实施检验方法验证的重要依 据。本章将着重讨论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并以示例形式介绍验证的基本实践,以使本 章的内容具有可操作性。 方法验证有以下几个先决条件,在进行方法验证以前,必须逐条进行检查[1]。 (1) 仪器已经过校正且在有效期内。 (2) 人员人员应经过充分的培训,熟悉方法及所使用的仪器。 (3) 参照品参照品的来源一般有 3 个:购自法定机构(如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的法定参 照品;购自可靠的供应商,如Sigma,Merck 等;自备参照品,其纯度和性能可自行检测或 由法定检验机构检测。 (4) 材料所用材料,包括试剂、实验用容器等,均应符合试验要求,不给实验带来污 染、误差。如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时,所用试剂应为色谱级;检查铁盐时使用的盐酸不得 含有铁盐等。 (5) 稳定性应在开始进行方法验证前考察试验溶液和试剂的稳定性,确保在检验周期 内试验溶液和试剂是稳定的。使用自动进样器,一般是预先配制好一系列样品溶液置进样器 中,依次进样。这时要确保进样周期内样品溶液是稳定的。

检验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

检验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 、法规要求二、分析方法验证三、分析方法确认四、 分析方法验证和确认总结一、法规要求:新版 GMP (2010 年修 订)第二百二十三条 物料和不同生产阶段产品的检验 应当至少符合 以下要求: (一)企业应当确保药品按照注册 批准的方法进行全项 检验。 (二)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 当对检验方法进行验证。 1. 采用新的检验方法; 2. 检验方 法需变更的; 3. 采用《中华 人民共和国药典》 及其他法定标 准未收载的检验方法; 4. 法规规 定的其他需要验证的检验方 法。(三)对不需要进行验证的检验方法,企业应当对检验 中国药典( 2010 年 版)凡例 1. 检验方法和限度。 、本版药典正文收载的所有品种,均应按规定的方法进行 检验。 如采用其他方法,应将该方法与规定的方法做比较试 验,根据试验结 果掌握使用,但在仲裁时仍以本版药典规定 的方法为准。法规要求: 分析方法确认或验证相关指南二、 分析方法验证 1. 分析方法验证的定义 2. 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 3. 分析方 法验 证范围 4. 分析方法验证的时机 5. 需验证的分析方法类 型 6. 分 析方法验证的具体内容 7. 验证检测项目小结 8. 分 析方法验证的 方式和步骤 9. 分析方法验证常见问题 1. 分析 方法进行确认,以确保检验数据准确、可靠。 法规要求: 2.

方法验证的定义是根据检测项目的要求,预先设置一定的验 证内容, 并通过设计合理的试验来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能 否符合检测项目的 要求。 2. 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 1)证明采用的分析方法是科学、 合理。(2)证明分析方法能有效控制药品的内在质量。 法验证范围( 1)适用范围:化学药品的理化分析方法和仪 用:化学药品的微生物方法; 生物制品分析方法验证。 析方法验证的时机( 1)建立新的药品质量标准; ( 2)药品 行修订时。 方法验证理由、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标 鉴别试验( 2)杂质定量或限度检查(仪器或非仪器检测方 法)( 3)原料药或制剂中活性成分以及制剂中选定组分(如 其他需控制成分 (如残留物、添加剂等)的测定( 5)制剂溶 出度、 释放度等检查 (6)原料药粒度检测 6. 分析方法验证 的具 体内容 (1)专属性 (2)线性( 3)范围( 4)准确性( 5) 精密度( 6)检测限( 7)定量限( 8 )耐用性( 9)系统适用 性根据检测的类型,采用的技术检测方法,确定具体方法拟 订验证的 内容。专属性 1. 鉴别、杂质和含量测定的方法学 证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标准起草或修订说明中 3. 分析方 器分析方法的验证与确认;清洁验证方法的验证。 2)不适 4. 分 生产工艺变更; 3)制剂的组分变更; ( 4)对原分析方法进 准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 。 5. 需验证的分析方法类型( 1 ) 防腐剂等)的定量测定含量测定( 4 )化学药品 / 中药制剂中

2015年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的方案.doc

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下表用于记录修订/变更主要内容及历史。

目录 1. 概述 2. 验证目的和范围 3. 组织及职责 4. 验证进度计划表 5. 验证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及相关文件的确认 6. 验证所需要的菌种、培养基、检验样品的确认 7.验证项目和验证方法 7.1试验菌株 7.2需氧菌总数检查、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检查方法验证的菌液制备 7.3需氧菌总数检查、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检查方法验证--常规倾注平皿法7.4需氧菌总数检查方法验证—离心沉淀-薄膜过滤法 7.5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离心沉淀-薄膜过滤法 8.偏差与漏项控制 9.验证报告会审

1. 概述 我公司生产品种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项目为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以及大肠埃希菌检查和沙门菌检查。参照《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附录1105:微生物计数法,以及1106:控制菌检查法的规定,本公司对该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予以验证。通过验证以确认所采用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 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处方中含有甲硝唑、人工牛黄以及常用辅料成分,文献资料介绍甲硝唑对细菌有抑菌特性,对霉菌和酵母菌无抑菌活性。甲硝唑在水中微溶,可以通过离心沉淀-薄膜过滤法去除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本验证方案通过试验菌株的回收率测试,首先确认常规倾注平皿法是否适用于本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如常规倾注平皿法不适用,则进一步验证可去除供试品抑菌物质的离心沉淀-薄膜过滤法是否适用于本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本验证方案根据样品特性制定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和检验条件,按制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根据验证结果判断是否符合验证标准。 2. 验证目的和范围 验证该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适用性,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本验证方案采用3批按GMP要求组织生产的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 3.组织及职责 3.1验证方案和验证报告的起草、审核、批准 验证方案由质量部QC组负责起草,由质量部审核,最终由质量负责人批准。验证方案实施完成后,由QC组负责汇总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验证的结果、撰写报告,由质量部审核,最终由质量负责人批准报告。 3.2验证方案的培训 验证方案在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由QC组组长对本次验证实施的相关人员组织培训工作,并将该次的培训记录归档。 3.3验证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变更和偏差 验证方案实施过程中如有变更和偏差,质量负责人应当组织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4 验证工作小组成员表 4. 验证进度计划表 本次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的计划安排时间是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 5. 验证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及相关文件的确认 5.1.主要检验仪器设备确认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