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期末复习提要(新)复习课程

儿童文学期末复习提要(新)复习课程
儿童文学期末复习提要(新)复习课程

儿童文学期末复习提要

第一讲导论:什么是儿童文学

1.“儿童文学”概念的基本含义: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P3-4)如何理解?(专为儿童创作的;具有独特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儿童所喜爱;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3.周作人在《儿童的书》一文中提出了“儿童本位论”的儿童文学观:“儿童的文学只是儿童本位的,此外更没有什么标准”。

4.魏寿镛、周侯予1923年出版的《儿童文学概论》是中国现代第一部系统的儿童文学理论著作。

5.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朴素。

6.儿童文学的分类:按接受者不同可分为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按文体不同可分为儿歌、儿童诗、寓言、童话、故事、小说、科学文艺、图画文学、儿童戏剧和儿童影视等。

第二讲儿童文学的历史发展

1.儿童文学历史发展的一般特征:从“自在”到“自觉”;.从民间

文学到作家创作的文学;审美形态的发展。

2.1697年贝洛的《鹅妈妈故事集》是西方儿童文学自觉形态的开始。

3.比较格林兄弟和安徒生童话创作的不同意义。(P27-28)

4.民间文学分类研究普遍使用的是“阿尔奈-汤普森体系”。俄罗斯

学者普罗普的《民间故事形态学》(1928)提出了31种共通的叙事功能单元。

5.儿童文学审美形态拓展的主要表现:体裁样式的分化;题材领域

的拓展;艺术手法和风格的多样化。

第三讲新媒介与儿童文学的发展

1.新媒介与儿童文学的发展:新媒介为儿童文学提供了新的创作空间(网络生活和开放文本);新媒介为儿童文学提供了新的传播载体(电子传播和媒介转换);新媒介加强了儿童参与儿童文学创作与接受的主动性(读者参与创作,交互文本)。(P38-44)

第四讲儿童文学作家

1.儿童文学作家的特殊性:独特的精神气质;独特的感受力和生活

经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想象力、幽默感、诗意、故事叙述)。

2.儿童文学作家的类型:按创作动机,把儿童文学作家分成自觉(教

育型、社会使命型、娱乐型)自发(童心型、儿童崇拜型、童年回忆型)两大类型六小型。(P49)

第五讲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

1.故事元或元故事,也称“故事核”,指叙事性作品的基本故事,是

故事的基本结构模式和母体,故事发生的中心。

2.叙事性儿童文学作品故事的构成方式主要有“纵列式结构”和“横

列式结构”两种,其它还有“三迭式”、“连环式”、“对立式”、“误会式”、“递进式”、“设伏式”等结构。

3.故事性在不同文体中的体现:儿歌、儿童诗用情节吸引读者注意

力;童话、儿童小说用故事性加强人物形象塑造;寓言用故事性荷载思想。

4.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形象性;简洁性;音乐性;叙述性。

5.插图的意义:培养儿童阅读兴趣,帮助儿童从完全读图进入到纯

文学的阅读;形象化诠释文本;激发儿童读者的想象力,插图以夸张、变形或幽默感呈现出作品的形象,渲染神奇的气氛。

6.插图的功能:插图在儿童读物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助读。插图实

质上是文字的说明和补充,是对文字的图解。

第六讲儿歌和儿童诗

1.儿歌即儿童歌谣,是采用韵语形式、适合于低幼孩子聆听吟唱的

简短的“歌谣体”诗歌。

2.儿歌的特征:音乐性,强调音韵和节奏;短小单纯,易懂易记;

歌戏互补,富于情趣。

3.儿歌的类型:摇篮歌、问答歌、连锁调、颠倒歌、数数歌、绕口

令、时序歌、对数谣、物象歌

4.儿歌和儿童诗的区别:

(1)读者对象:低幼儿童,学龄中后期

(2)语言:口头语言,适合念唱;书面语言,适合吟诵

(3)音乐性:极强,外在韵律;较弱,内在逻辑

(4)意象:直接、具体;内涵、深度

(5)意义:止于言表,集体性;意在言外,个别性

5. 儿童诗的特征:高度凝练地表现儿童生活和内心世界;体现儿童特有的趣味与情调;塑造儿童视野中的诗歌形象。

6.儿童诗的类型:生活诗;自然诗;童话诗;科学诗;讽刺诗。

第七讲童话和寓言

1.传统童话向现代童话过渡的标志性人物是安徒生。

2.传统童话的文学特征:固定的叙事模式;鲜明的主题;

传统童话与现代童话的区别:传统童话的结构、内容具有模式化的特点,现代童话打破了传统童话僵硬的结构,呈现自由的多线索的结构形式;传统童话的人物是类型化的,现代童话中的主人公一般是孩子,且强调个性化;传统童话的叙述方式和语言是模式化的,现代童话的语言和风格更具个性和多样。

3.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日常生活进入幻想世界;个性化、多样化

的趣味和风格;儿童与成人共享童年梦想。

4.童话中拟人手法的具体方式:动植物拟人;器物、无生命物拟人;

抽象概念拟人。

5.童话象征的二种方式:(1)借动植物、无生命物或某种概念象征

某种人的性格和特征,或某类人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童话情节象征深刻事理。

6.童话的形象类型:超人体童话形象;拟人体童话形象;常人体童

话形象。

7.“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天下篇》。1917年茅盾整理秦汉

寓言编辑《中国寓言(初编)》,标志着中国寓言文体的正式确立。

8.寓言的两个构成要素:故事和寓意。

9.世界寓言文学三大起源地:古希腊、古印度、中国。

10.西方三大寓言家:伊索、拉·封丹和克雷洛夫。四大寓言家再

加德国的莱辛。

11.寓言的特征:寓意性;比喻性;讽刺性;概括性。

12.寓言和童话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

(1)在艺术假定的运用上,都通过幻想创造虚拟的故事情景,有共同的虚构特征和虚构的故事情景。

(2)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相同,都要用拟人、夸张、象征表情达意,讲述故事。

区别:

(1)主题设置重心不同

(2)虚构、幻想的思维方式不同

(3)文本构造不同

第八讲儿童故事和儿童小说

1.故事的类型:按创作者分为民间故事、改编故事、创作故事;按

题材内容分为生活故事、历史故事、神话故事、成语故事、科学故事、人物故事和动物故事。

2.民间故事的特点:时间地点的模糊性;人物的类型化;情节单纯

而完整。

3.19世纪英国作家兰姆姐弟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是改编故事

的代表。

4.改编故事的特点:保持原著的故事元、主题思想和主要人物;保

留原作情节,并强化情节;变原著体裁为以叙述为主的故事体裁,突出故事性;变书面语言为文学口语,兼顾原著语言风格。

5.儿童故事与儿童小说的区别:(1)接受对象:儿童故事更适合低

段儿童,儿童小说则适合高段儿童;(2)接受方式:儿童故事可供阅读,但更适合讲述,语言有通俗性和口语化要求。儿童小说则主要供阅读,语言更追求书面性;(3)艺术表现:儿童故事着重于故事情节强调叙事技巧,其价值在故事本身;儿童小说则首重人物形象和主题,着重于典型人物的塑造,讲究人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与主题的深度;(4)叙述者:儿童故事的叙述者往往是相对客观的旁观者,叙述一个相对客观的故事,较少作者情感的投入;儿童小说的叙述者往往将自己化身为作品中的一个人物,或将情感鲜明地融入故事叙述中。

6.小说创作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人物塑造是小说创作的中

心环节。

7.小说按题材内容可分为生活小说、历史小说、惊险小说、动物小

说、武侠小说。

第九讲儿童影视文学

1.儿童影视文学的基本特征:视像性、趣味性、情节性、形象性、幻

想性。

2.运动镜头有:推、拉、摇、移、跟、升、降、扫。

3.镜头按视距远近可分为:远景、全景、近景、中景和特写。

4.什么是蒙太奇?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引用到电影

学中意为剪辑、组合,指在影片制作中,按创作构思,把不同的镜头(画面)有机地剪辑在一起,使它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及各种效果,从而组成一部完整的影片,这种镜头的组织、剪辑的手段就是蒙太奇。蒙太奇是电影艺术最基本的结构方法,也是影片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

5.美术片的审美特征:色彩鲜艳、造型夸张、机智有趣、节奏快动

感强。

第十讲图画书

1.什么是图画书?图画书也称“绘本”,是利用绘画和文学语言两种

媒介进行相互补充,由图与文相结合而产生完整而有意味的故事的儿童文学门类。

2.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58年出版的《世界图解》被公认为第一本

专为儿童编著的图画书。

3.现代图画书之父是英国的插画家伦道夫·凯迪克。

4.图画书的特征:形象直观性、图画连续性、画面趣味性、语言简

洁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