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0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32:生物实验(1)(II)卷

浙教版2020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32:生物实验(1)(II)卷
浙教版2020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32:生物实验(1)(II)卷

浙教版2020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32:生物实验(1)(II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实验探究题 (共20题;共66分)

1. (3分)乙醇可替代石油燃料.利用纤维素酶和酵母菌等可将纤维素转化成乙醇.其转化机理为: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某种纤维素酶能否耐受80℃高温,进行了以下研究:

【查阅资料】

⑴上述转化过程需要用到某种“缓冲液”,以维持一定的pH;

⑵斐林试剂遇纤维素呈蓝色,葡萄糖与斐林试剂作用可产生砖红色沉淀.

⑴【设计实验】

步骤一:取两支同样的试管,在试管1中加入2毫升用缓冲液当溶剂配制的纤维素酶溶液,▲.步骤二:将两试管置于▲,时间为30分钟.

步骤三:在试管1和试管2中分别加入适量纤维素液,然后同时置于60℃(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的水浴中保温,时间为10分钟.

步骤四:在试管1和试管2中分别加入适量斐林试剂,观察实验现象.

⑵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补充完成上述实验步骤:步骤一: ________.

步骤二: ________.

(2)上述实验步骤均正确,当观察到 ________,则表明该纤维素酶能耐受80℃高温.

2. (4分)植物种子的萌发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研究人员在人工气候培养室(温度、湿度等可调控)的适宜条件下进行了某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研究。各组种子7天后的萌发率数据如表:

温度(℃)201510

萌发率(%)

土壤含水量(%)

251009674

20928466

15443610

10400

5000

(1)根据如表数据你能得出哪些结论?(写出2条结论即可)

(2)除了土壤含水量与温度之外,影响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还有________。

(3)设计实验探究:土壤含水量为15%时,该玉米种子在25 ℃~30 ℃温度区间内种子的萌发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

3. (3分)学习了种子萌发的条件后,小明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吃西瓜时为什么没有看到过萌发的种子,而扔在地上的西瓜种子却会很快萌发呢?于是小明与学习小组的同学一起进行了分析,大家首先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一:种子在西瓜内缺乏萌发所需的温度;

假设二:种子在西瓜内缺乏萌发所需的水分;

假设三:种子在西瓜内缺乏萌发所需的空气。

经过理性的思考和讨论,大家认为上述假设中有两个难以成立。你认为假设________不成立(写出一个即可),理由是________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他们r解到许多植物的种子成熟后都有休眠期现象,即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仍不能萌发,这是植物重要的适应特性之一。而导致种子休眠的原因很多,西瓜内种子不能萌发是由于果实中存在抑制物质。

为了验证上述资料是否可信,他们决定对此展开探究,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探究过程:

①将一个成熟的西瓜切开,取出里面的种子并洗净,将瓜瓤捣碎后过滤,西瓜汁备用。

②取两个培养皿,分别贴上标有A、B的标签,每个培养皿中均放人多层滤纸,滤纸上各放10颗西瓜种子。

③在培养皿A中的滤纸上滴加一定量的清水,在培养皿B中的滤纸上滴加________。

④将两个培养吼放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每天添加水或西瓜汁,以保持滤纸湿润。将西瓜种子萌发数量连续观察多天,结果记录如下:

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他们找到的资料是否可信?________。

4. (3分)柑橘生长的主要环境条件是:年平均气温要求15℃以上,l月平均气温5℃以上;适宜种植在朝南或东南的向阳处,或具有逆温层的坡地;有水源可灌溉。请分析回答:

(1)影响柑橘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________ (答出两个)。

(2)某科技人员想探究海拔高度对柑橘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

a.选择9株柑橘苗,将它们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3株。

b.A组种植在海拔高度为150米的朝南坡地,B组种植在海拔高度为300米的朝南坡地,C组种植在海拔高度为450米的朝南坡地。

c.定时进行科学的施肥、灌溉、修剪等日常管理。几年后,柑橘开始结果。

d.对收获的果子进行分析比较,统计结果如下表:

①从实验结果初步分析可知,柑橘适宜种植在________ 。

②上述方案中,有几处是不合理的,请答出一点:________ 。

5. (2分)近期统计数据显示,癌症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因。端粒酶是与染色体末端结构相关的一种细胞组分。表中数据显示细胞癌变可能与端粒酶的活性有关,请完成下面的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端粒酶与细胞癌变的关系。

实验材料:癌细胞、端粒酶抑制剂、细胞培养液等。

细胞类型增值代数端粒酶活性

正常体细胞50~60无

癌细胞无限有

实验步骤:

①将癌细胞平均分成A、B两组;

②________;

③纪录并比较A、B两组的增殖代数(分裂次数)。

结果预测及分析:________。

请根据上述内容,提出一种治疗癌症的新思路:________。

6. (4分)最近,一股“水果酵素”风潮席卷我国各地,它所宣传的“减肥”、“养颜”、“排毒”等种种功效,让它成为了爱美人士竞相追捧的对象,酵素是酶在日本和台湾地区的别称,指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高分子物质。小柯同学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进行了以下操作: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各注入稀淀粉溶液;②向各试管注入淀粉酶溶液;③向各试管滴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37℃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温度5min;⑤观察实验现象。请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操作加入物质A试管B试管C试管

①稀淀粉溶液(mL)222

②淀粉酶溶液(mL)111

③碘液(滴)111

④温度处理(5min)37℃100℃0℃

⑤观察现象

(1)将以上操作最合理的实验顺序补充完整:________④③⑤。(某些操作可重复选)

(2)以正确的实验顺序进行实验后,观察到B试管内的溶液变蓝色,这是因为________。

(3)15min后,在A试管中,淀粉酶的质量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7. (8分)当今社会肥胖者日趋增多,而肥胖可能导致糖尿病。为了研究新药T对糖尿病的疗效,利用糖尿病大鼠进行实验。实验时,分别让糖尿病大鼠服用新药T后,再测定大鼠服药前后空腹时的血糖浓度、空腹时的肝糖原含量,数据见下图a、b。

说明:a、b图中N表示正常大鼠、M表示糖尿病大鼠、T表示新药T处理的糖尿病大鼠。

(1)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

(2)结合a、b图分析,新药T能治疗糖尿病的原理是________。

(3)已知某治疗糖尿病药物,患者服药半小时后产生药效。图c为“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饭后血糖含量变化曲线”,结合图c解释糖尿病患者为什么服用该药的时间在餐前半小时,________。

8. (2分)来到大南门的古城墙上,细心的小科发现,古人在建造城墙是砖块都是平放的,很少竖放。老师解释:竖放的砖容易翻到,而平放的砖不容易翻到,平放的砖比竖放的砖更加稳定。我们把物体的的稳定程度叫做稳

度。

小科想:那么,物体的稳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他看到不倒翁的构造、天平等仪器有较大的底座等现象,提出了这样的猜想:稳度可能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物体的重心,二是物体的底面积。于是他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实验一:他找到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给它们安装上不同面积的底座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底座的面积(cm2)200400800

稳度差一般好

实验二:他找到了一些形状完全相同但重心高度不同的几个物体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重心离地面的高度(cm)102040

稳度差一般好

通过这两个实验,他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并得出了结论。在实验中,他还发现,所谓底面积,不一定是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而是物体的“底”在地面中所围成的面积。如:照相机的三脚支架与地面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1)通过实验一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2)这一结论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请举一例。________

9. (2分)明明在网上看到一则报道:“木糖醇是桦树皮的一种提取物,可用做口香糖的甜味佐料.饭后咀嚼5分钟以上含有木糖醇的口香糖能抑制造成龋齿的细菌的生长.”于是明明想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证实这种说法正确与否,他做了如下设想:首先他邀请了6位龋齿患者参加了实验,然后把6人分为三组,一组在饭后咀嚼木糖醇

口香糖,一组用含山梨醇的口香糖(用山梨醇增甜),一组作为空白对照.观察他们的实验结果.你知道明明该如何进行他的探究实验吗?

(1)提出问题:________?

(2)作出假设:________.

(3)设计实施方案

①制备6个相同的富含细菌生长所需营养成分的培养基并编号.

②把这6个培养基同时高温灭菌,目的是________.

③用6个________棉签分别擦取参与者的口腔内部,然后在不同的培养基上轻轻涂抹.此步骤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哪一个步骤?________.

④把各个培养皿放在________.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菌落的情况.

(4)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①如果6个培养皿中菌落数量大致相同,则说明________.

②如果使用木糖醇口香糖的一组菌落数量远远低于对照组和使用山梨醇口香糖的一组,则说明________.

10. (3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环境条件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请据表分析:

(1)花生种子的主要结构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其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由________提供。

(2)若探究“空气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表中A处的操作应为________。

(3)若探究“水分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需选取①②为对照实验,请改正实验设计中的一处不足________。

11. (4分)小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植物为实验材料,设计如下实验步骤:

①将植物A、B两张叶片分别用含石灰水和清水的薄透明塑料袋扎住,然后放到黑暗处48小时。②……。③将

A、B两张叶片置于酒精溶液中水浴加热,至叶片褪成黄白色时,取出叶片并用清水洗净后,滴上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请完善小李同学的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1)写出实验步骤②________。

(2)将A、B两张叶片置于酒精溶液中加热,这样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

(3)你预期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

(4)除了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外,请再列举两个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其它变量________,________。

12. (3分)小科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探究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应该选择的实验装置组合是________。

(2)若要探究氧气是由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产生的,应该选择的实验装置组合是________.

(3)利用甲装置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实验结果如下表:

光源与试管间的距离/厘米102030405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65351561据实验结果分析,若要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13. (2分)科学探究式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甲图中的ABC是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的三种生理活动;乙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的实验装置;丙图是对叶片进行脱色的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

(1)把乙图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装置________内的氧气含量比较高。这是因为该植物进行了甲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生理活动。

(2)从乙图的两个装置中各剪去一片绿叶,分别置于丙图装置中进行脱色处理,图中标号 ________代表酒精,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只有装置二内的叶片变蓝,这说明了什么?________

14. (3分)某同学在学习了植物的呼吸作用后,想对“研究种子呼吸作用’’的实验进行改进,重点研究植物呼吸作用中物质和能量转化的特点,于是与同桌小明一起设计了以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你根据他们的实验设计,回答相应问题。

实验步骤: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将萌发的种子放在甲装置中,煮熟的种子放在乙装置中,记录温度计的初始温度,将装置放在暗处几小时。

c.在两试管中倒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将装置上的导管插入石灰水中,在分液漏斗中注入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不与二氧化碳反应)。

d.观察甲、乙两装置的温度计的读数变化。

e.分别打开分液漏斗上的活塞,然后打开止水夹,观察两试管中石灰水的变化。

f.实验完毕后,整理器材。

(1)请你预测甲、乙装置中温度计示数如何变化________。

(2)e步骤中的“分别打开分液漏斗上的活塞,然后打开止水夹”,目的是________。

(3)实验时,若在d步骤后,打开瓶塞,立刻将点燃的火柴分别放入甲、乙装置中,观察到甲装置中火柴立刻熄灭,乙装置中火柴继续燃烧,这说明________。

15. (3分)兴趣小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叶,分成4等份,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暗处理1小时,接着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时,测定每份叶中有机物质量的变化,制成图甲。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叶在29℃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是________毫克。

(2)图乙是29℃时,该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释放)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则b点的含义是________。

(3)若温度由29℃改为27℃,图乙中相应的a点在原位置________方。

16. (3分)下图为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中,可能是蜗牛的体细胞的图是________。

(2)人的指纹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可用来鉴别人的身份,指纹这种性状特征是由甲中的________(填序号)中遗传物质控制的。为了更清晰地观察和研究指纹,我们可以借助________(填写一种仪器名称)(3)夏季吃西瓜时流出来的西瓜汁是来自于细胞的哪个结构________ (填名称)。

(4)叶肉细胞中有很多③________,它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17. (5分)一位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的永久装片时,虽然视野白亮,但怎么也找不到物像,为什么?

18. (4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恐龙到底是恒温动物,还是变温动物,常是学者热烈争辩的课题。

甲学者提出下列论点支持恐龙是恒温动物:

论点一:在寒冷的北极圈地层里常发现有土生土长的恐龙化石。

论点二:像恒温动物中的鸟类一样,少数恐龙化石也残留有能够保温的羽毛构造。

论点三:像恒温动物中的哺乳类一样,恐龙化石的骨骼中布满管脉空隙,这原先是血液流经之路。

乙学者提出下列论点支持恐龙是变温动物,反驳甲学者的论点:

论点四:从恐龙化石的尺寸分析,一般而言,恐龙体形都很庞大。

论点五:到了冬天,恐龙就会从寒冷的地方迁移至阳光较多、气候较暖和的地方。

论点六:恐龙具有羽毛,其主要功用是遮住夏天强烈的阳光,而非防止身体散热。

论点七:今日许多的变温动物如爬行类,其骨骼也呈现高度管脉化,但一些小型鸟类和哺乳类的恒温动物,骨骼的管脉化程度则偏低。

(1)乙学者所提到的论点四至论点七中,论点________与甲学者所提到的任一论点没有形成针对性反驳。

(2)若乙学者认为生活在北极圈内的恐龙仍有机会晒到阳光而提高体温,他所持有的理由是。

A . 恐龙有冬眠的习惯,故不需要阳光

B . 恐龙能随季节作迁移

C . 恐龙具有羽毛,其主要功能是遮住阳光

19. (3分)图1为探究CO2是否为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a为实验组,b为对照组。完成图1所示探究后,将b装置中的植株取出,放在黑暗的环境中一昼夜。用2张大小相等的铝箔在该植株某一叶片绿色部分的相同位置从上下两面盖严,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后,去掉铝箔,摘下该叶片。将该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处理。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2所示。请回答:

(1)图1中用塑料袋扎紧花盆的实验设计思路是。

A . 确保植株与玻璃钟罩内空气隔绝

B . 排除土壤中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CO2的干扰

C . 防止NaOH溶液对植株根系的影响

D . 排除土壤土质差异的干扰

(2)图1中用塑料袋扎紧花盆的实验设计思路是。

A . 确保植株与玻璃钟罩内空气隔绝

B . 排除土壤中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CO2的干扰

C . 防止NaOH溶液对植株根系的影响

D . 排除土壤土质差异的干扰

(3)将图1中b装置放在某环境中培养一昼夜,测得这一昼夜内该玻璃钟罩内CO2浓度下降。由此可知,该植株在这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4)将图1中b装置放在某环境中培养一昼夜,测得这一昼夜内该玻璃钟罩内CO2浓度下降。由此可知,该植株在这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5)图2中,A时刻叶片经酒精脱色后呈________色。B时刻叶片在阳光充足、条件适宜的环境中,________(填“能”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6)图2中,A时刻叶片经酒精脱色后呈________色。B时刻叶片在阳光充足、条件适宜的环境中,________(填“能”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20. (2分)为了探究“丁香提取液对马铃薯呼吸作用强度的影响”,某科学家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步骤1:选取体积大小相近,薯皮未损伤、其他状况相同的马铃薯,分为16等份,每4份为一组,分别均匀喷洒等质量的不同溶质质量分数丁香提取液和清水(如表),放在阴凉通风处迅速晾干.

组别1234

试剂0.0025%的丁香提取液0.0050%的丁香提取液0.0075%的丁香提取液清水

样品份数4444步骤2:把经过预处理的马铃薯用网袋装好后,放在温度为12℃,湿度为50%的恒温恒湿培养箱中储藏180天,储藏期间每隔45天各取出一组样品测定其呼吸作用强度,并绘图(呼吸作用强度表示每千克马铃薯每小时减少的质量为多少毫克)

(1)设置清水组的作用是________;

(2)设置清水组的作用是________;

(3)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实验探究题 (共20题;共66分)

1-1、

1-2、

2-1、

2-2、

2-3、

3-1、

4-1、

4-2、

5-1、

6-1、

6-2、

6-3、

7-1、

7-2、

7-3、

8-1、

8-2、

9-1、

9-2、

9-3、

9-4、

10-1、

10-2、

10-3、

11-1、

11-2、11-3、

11-4、12-1、12-2、12-3、13-1、13-2、14-1、14-2、14-3、15-1、15-2、15-3、16-1、16-2、

16-3、16-4、17-1、18-1、18-2、19-1、19-2、19-3、19-4、

19-5、

19-6、20-1、20-2、20-3、20-4、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