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习题

荧光习题
荧光习题

荧光分析法

●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其中1~6题为单选,7~10题为多选)

1.下列化合物中荧光最强、发射波长最长的化合物是( )。

A.

B.

C.

D.

2.所谓荧光,即指某些物质经入射光照射后,吸收了入射光的能量,从而辐射出比入射光( )。

A. 波长长的光线;

B. 波长短的光线;

C. 能量大的光线;

D. 频率高的光线

3.单光束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4

A. 1-氯丙烷;

B. 1-溴丙烷;

C. 1-碘丙烷;

D. 1,2-二碘丙烷

5.下列化合物荧光最强的是( );磷光最强的是( )。 Cl Br

A B C D I

6.下列化合物荧光量子产率最大的是( )

A B C D

COO H

-COO O -O OH COO H

O OH O O COO -

O -

O -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荧光发射波长永远大于激发波长

B 荧光发射波长永远小于激发波长

C 荧光光谱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

D 荧光光谱形状与激发波长有关

8.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与该物质的浓度成线性关系的条件是( )

A. 单色光;

B. ECl ≤0.05;

C. 入射光强度I 0一定;

D. 样品池厚度一定

9.下列化合物中可产生荧光的化合物是( )

A B

C D

N

N N N

10.在相同条件下,荧光、延时荧光、磷光三者波长之间的关系为( )

A. 荧光波长与延时荧光波长相等;

B. 磷光波长比荧光波长、延时荧光波长长;

C. 磷光波长与延时荧光波长相等;

D. 磷光波长比荧光波长、延时荧光波长短

二、填空题

1.荧光寿命与延时荧光寿命相比,寿命短;荧光寿命与磷光寿命相比,寿命长;磷光寿命与延时荧光寿命相比,二者。

2.荧光光谱的形状与激发光谱的形状,常形成。

3.一般情况下,溶液的温度,溶液中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或荧光量子产率越高。

4.激发光谱的形状与光谱形状极为相似,所不同的只是。

5.荧光分光光度计中光源与检测器呈角度。这是因为。

6.紫外分光光度计与荧光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是(1)。(2)。

7.荧光分光光度计中,第一个单色器的作用是,第二个单色器的作用是。

8.荧光量子产率,荧光强度越大。具有分子结构的物质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

9.处于激发态的分子不稳定,回到基态时常有、去活化过程。

10.选择适当的可以消除或减少散射光对荧光测定的干扰。

三、判断题

1.荧光光谱是荧光物质的特性,所以同一荧光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具有相同的荧光光谱。

2.荧光光谱的形状与激发光谱的形状常形成镜像对称。

3.溶剂的拉曼光波长与被测溶质荧光的激发光波长无关。

4.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荧光强度与该物质的任何浓度成线性关系。即:Kc

F=。

5.荧光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有关。选择最大激发波长,可以得到最佳荧光光谱。

6.荧光分光光度计中光源发出光到检测器检测荧光,其光路为一条直线。

7.发荧光时,电子能量的转移没有电子自旋的改变;发磷光时,电子能量的转移伴随电子自旋的改变。

8.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都属于分子光谱法范畴,所以两种方法具有相同的灵敏度。

9.荧光量子产率φF<1。

10.具有π→π*跃迁共轭的化合物,易产生更强的荧光;具有n→π*跃迁共轭的化合物,易产生更强的磷光。

四、名词解释

1.单重态或单线态

2.三重态或三线态

3.振动弛豫

4.内部能量转换

5.荧光

6.外部能量转换

7.体系间跨越

8.磷光

9.延时荧光

10.激发光谱

11.荧光光谱

12.荧光寿命

13.荧光效率

五、计算题

1.用荧光法测定复方炔诺酮片中炔雌醇的含量时,取供试品20片(每片含炔诺酮应为0.54~0.66 mg,含炔雌醇应为31.5~38.5 μg),研细,用无水乙醇溶解,转移至250 mL 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滤过,弃去初滤液,取续滤液5.00 mL,稀释至10 mL,在λex285nm和λem307 nm处测定荧光强度。已知炔雌醇对照品乙醇溶液的浓度为1.4 μg/mL,在同样测定条件下,测得荧光强度为65,则合格片的荧光读数应在什么范

围内?

2.用酸处理1.00 g谷物制品试样,分离出核黄素及少量无关杂质,加入少量KMnO4,将核黄素氧化,过量的KMnO4用H2O2除去。将此溶液移入50 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吸取25 mL放入样品池中以测定荧光强度(核黄素中常含有发生荧光的杂质叫光化黄)。事先将荧光计用硫酸奎宁调至刻度100。测得氧化液的读数为6.0格。加入少量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使氧化态核黄素(无荧光)重新转化为核黄素,这时荧光计读数为55格。在另一样品池中重新加入24 mL被氧化的核黄素溶液,以及1 mL核黄素标准溶液(0.5 μg/mL),这一溶液的读数为92格,计算试样中核黄素的质量分数(μg/g)。

3.今有化合物SPQ,其分子结构式如下图所示。该分子可作为选择性的细胞内Cl-离子荧光探针,因为Cl-可碰撞淬灭SPQ荧光。已知没有淬灭剂存在下SPQ的寿命为26.3 ns。

H3

N

CH2CH2CH2SO3-

现有实验数据测定如下:

[Cl-]/mmol/L 0 5 15 50

发光强度F 1.0 0.6 0.34 0.15

①根据Stern-V olmer方程,利用表中的数据确定Cl-的淬灭常数。

②假设血清中细胞内的Cl-平均浓度为103 mmol/L,则该血清中SPQ的荧光寿命和荧光相对强度各是多少?

③如果Cl-浓度降低到75 mmol/L,SPQ的荧光寿命和荧光相对强度又是多少?

●习题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其中1~6题为单选,7~10题为多选)

1.D。因为共轭体系越长、刚性或共平面性越好、离域电子数越多,荧光强度(荧光效率)越大,荧光波长红移程度越大。所以荧光最强、发射波长最长的化合物是D。

2.A。由于荧光发射是要经过振动弛豫、内转换损失了部分能量,荧光能量小于激发光能量,故荧光波长总比激发光波长要长。

3.B。因为(1)荧光分光光度计由光源、单色器、样品池、检测器和显示器组成。(2)荧光分光光度计光源必须与检测器垂直。(3)荧光分光光度计在样品池前后各一

个单色器。单色器1是将光源发出的复光变成单色光;单色器2是将发出的荧光与杂散光分离,防止杂散光对荧光测定的干扰。

4.A。在含有重原子的溶剂中,由于重原子效应(重原子效应是指在含有卤素取代基化合物存在时,随着卤素原子序数的增加,荧光化合物荧光强度降低的现象。),增加了体系间跨越,使荧光强度减弱。原子序数越大,重原子效应越严重。所以,萘及其衍生物在1-氯丙烷中能产生最大荧光。

5.D,C。由于重原子效应,A、B、C化合物不易产生荧光,易产生磷光。卤素原子序数最大,重原子效应越严重,荧光熄灭越严重,磷光产生的几率越大。D没有重原子取代,易产生荧光。所以,下列化合物荧光最强的是D;磷光最强的是C。

6.B。因为共平面性越好、离域电子数越多,荧光量子产率越大。A和C共平面性差,几乎没有荧光,B、D由于苯环之间有氧桥键连接,很好的共平面,所以B、D都有较大的荧光量子产率,但由于B的-OH和-COOH发生电离,形成-O-和-COO-负离子,离域电子数增加。而D没有电离,离域电子数相对较少。所以下列化合物荧光量子产率最大的是B。

7.AC。由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特征可知:在溶液中,分子荧光波长总是大于激发光波长。荧光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所以正确说法是AC。

8.ABCD。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浓度的关系为F=Kc。满足F=Kc公式的条件:(1)入射光为单色光;(2)Ecl≤0.05;(3)入射光的强度I0一定;(4)样品池厚度一定。

9.BD。因为共平面性好的刚性分子才能产生荧光。A和C共平面性差,不产生荧光,B、D由于苯环之间成环,可以很好的平面,刚性增强。所以B、D可以产生荧光10.AB。由荧光、延时荧光、磷光的产生机理可知:荧光波长与延时荧光波长相等;磷光波长比荧光波长、延时荧光波长长。

二、填空题

1.荧光;磷光;相等

2.镜像对称

3.越低

4.吸收;激发光谱的纵坐标为荧光强度,而吸收光谱的纵坐标为吸光强度

5.90°;如果光源与检测器在同一直线上,透射光将干扰荧光的检测。

6.(1)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光源与检测器在一条直线上,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光源与检测器呈90°角。(2)紫外分光光度计有一个单色器;荧光分光光度计在样品池前后各有一个单色器。

7.扫描激发光谱(将光源发出的复光变成单色光);扫描发射光谱(将发出的荧光与杂散光分离,防止杂散光对荧光测定的干扰)

8.越大;刚性、共平面共轭体系

9.辐射跃迁(荧光和磷光);非辐射跃迁(振动弛豫、内转换、系间跨越等)

10.激发波长

三、判断对错

1.×。由于溶剂极性对荧光化合物π→π*跃迁能级差的影响,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荧光光谱形状和强度都有差别。溶剂极性的越大,π→π*跃迁能级差越小,荧光波长红移,且强度增强。

2.√。由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产生机理可以看出,(1)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互为逆过程,并相差固定的能级差。(2)激发波长跃迁几率大的能级,便是其荧光发射几率大的能级。所以,荧光光谱与激发光谱之间存在呈“镜像对称”关系。

3.×。同一溶剂在不同的激发光波长照射下,其拉曼光的波长不同,即溶剂拉曼光频率随激发光频率的变化而变化,当拉曼光处在被测溶质荧光波长附近时,则对荧光溶质的测定产生干扰。消除的方法有:(1)选用高分辨率的仪器;(2)对所选溶剂的拉曼光谱进行测定,然后对被测化合物荧光光谱进行校正或重新选择被测化合物的激发波长。由此可见,溶剂的拉曼光波长与被测溶质荧光的激发光波长有关。

4.×。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荧光强度与该物质在低浓度时呈线性关系。因为公式F 成立的条件之一是:Ecl≤0.05。

Kc

5.×。无论荧光化合物被激发到电子的哪个激发态,荧光光谱总是由电子的第一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扫描得到荧光光谱。由此可见,荧光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

6.×。为了消除透射光对荧光测定的干扰,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光源必须与检测器垂直。

7.√。分子受激发后,分子外层电子由能级的基态单重态(S)跃迁到激发单重态(S*)的各个振动能级。然后通过振动弛豫、内转换回到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以辐射形式回到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这时发射的光称为荧光;分子受激发后,由能级的基态单重态(S)跃迁到激发单重态(S*),通过内转换、振动弛豫和体系间跨越,回到三重态(T*)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以辐射形式回到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这时发射的光称为磷光。S→S*没有电子自旋的改变;S→T*伴随电子自旋的改变。所以,发荧光时,电子能量的转移没有电子自旋的改变;发磷光时,电子能量的转移伴随电子自

旋的改变。

8.×。荧光分析法中与浓度相关的参数是荧光强度,测量荧光强度的方式是在入射光的直角方向,即在黑暗背景下检测所发射光的强度信号,因此可采用增加入射光强度或增大检测信号的放大倍数来提高灵敏度。在分光光度法中与浓度相关的参数是吸光度,而吸光度A =lg I 0/I ,如果增大入射光强度,当吸收光强度一定时,相应也增大了透射光强度,所以其比值不会变化,如果增大检测器的放大倍数,检测到的入射光强度和透射光强度也同时增大,同样不能提高其比值,也就不能达到提高灵敏度的目的。所以,荧光分析法的灵敏度比紫外分光光度法高,一般要高2~3个数量级。

9.√。荧光量子产率又称荧光效率,它是指激发态分子发射荧光的光子数与基态分子吸收激发光的光子数之比,常用f φ表示。其数学表达式为:

∑+==i

f f f k k k 吸收激发光的光子数发射荧光的光子数? 式中k f 为荧光发射的速率常数,∑i k 为所有辐射失活和非辐射失活的速率常数之和。由此可见,荧光量子产率f φ<1。

10.√。因为π→π*跃迁的摩尔吸收系数(约104~105)大于n→π*跃迁摩尔吸收系数(约100),而π→π*跃迁的寿命(约10-7~10-9s )小于n→π*跃迁的寿命(约10-5~10-7s )。因此,具有π→π* 跃迁的化合物,易产生更强的荧光。虽然具有n→π* 跃迁的化合物,也可产生弱的荧光,但n→π*跃迁的寿命长,化合物有足够的时间产生体系间跨越,跃迁到激发三重态,另外,含n 轨道的杂原子在跃迁过程中易产生顺磁性,使n→π* 跃迁过程可能伴随电子自旋的改变,到达三重态。所以具有n→π* 跃迁共轭的化合物易产生更强的磷光。

四、有关概念及名词解释

1.单重态或单线态(single state ):在给定轨道中的两个电子,必定以相反方向自旋,自旋量子数分别为1/2和-1/2,其总自旋量子数s=0。电子能级的多重性用M=2s+1=1,即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能级多重性为1。此时分子所处的电子能态称为单重态或单线态,用S 表示。

2.三重态或三线态(triplet state ):当两个电子自旋方向相同时,自旋量子数都为1/2,其总自旋量子数s=1。电子能级的多重性用M=2s+1=3,即自旋方向相同的电子能级多重性为3,此时分子所处的电子能态称为三重态或三线态,用T 表示。

3.振动弛豫(vibration relaxation ):处于激发态最高振动能级的外层电子回到同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以非辐射的形式将能量释放的过程。

4.内部能量转换(internal conversion):简称内转换。由高一级电子激发态以无辐射方式跃迁至低一级电子能级的过程。

5.荧光(fluorescence):分子受到激发后,无论处于哪一个激发单重态,都可通过振动弛豫及内转换,回到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以辐射形式回到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发射的光。

6.外部能量转换(external conversion):简称外转换。受激后的电子由第一激发单重态或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以无辐射形式回到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的过程。

7.体系间跨越(intersystem crossing):处于激发态分子的电子发生自旋反转而使分子的多重性发生变化的过程。即分子由激发单重态以无辐射形式跨越到激发三重态的过程。

8.磷光(phosphorescence):分子受到激发后,无论处于哪一个激发单重态,都可通过内转换、振动弛豫和体系间跨越,回到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以辐射形式回到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发射的光。

9.延时荧光(delayed fluorescence)分子受到激发后,处于激发单重态,通过内转换、振动弛豫和体系间跨越,跃迁到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如果分子再次受激发,又回到一激发单重态,然后以辐射形式回到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发射的光。

10.激发光谱(excitation spectrum):在一定条件下,固定发射波长(λem),扫描激发波长(λex),记录荧光强度(F),以荧光强度F对激发波长λex作图得到的曲线为激发光谱。激发光谱说明不同激发波长的辐射引起物质发射某一波长荧光的相对效率。激发光谱形状与吸收光谱相似。

11.荧光光谱(fluorescence spectrum):也称发射光谱(emission spectrum)。在一定条件下,固定激发波长(λex),扫描发射波长(λem),记录荧光强度(F),以荧光强度F对发射波长λem作图得到的曲线为荧光光谱。荧光光谱说明不同发射波长下,荧光物质发荧光的相对强度。

12.荧光寿命:指除去激发光源后,分子的荧光强度降低到最大荧光强度的1/e所需的时间,常用τf表示。荧光寿命是荧光物质的特性参数,利用荧光寿命可对荧光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利用混合物中各荧光物寿命的差别,对荧光混合物进行不经分离同时测定。

13.荧光效率:又称荧光量子产率。是激发态分子发射荧光的光子数与基态分子吸

φ表示。

收激发光的光子数之比,常用

f

五、计算题

1.解:20片复方炔诺酮片中含炔雌醇应为31.5~38.5 μg,

根据题意炔雌醇的低浓度为:

26110

12505205311x ..c =???=(μg /ml) 炔雌醇的高浓度为:

54110

12505205382x ..c =???=(μg /ml) 已知: c s =1.4μg/mL ,F s =65

由 s x s x c c F F = s s

x x F c c F = 558654

1261s s x x 11...F c c F =?== 571654

1541s s x x 22...F c c F =?== 合格片的荧光读数应在什么范围内58.5~71.5之间。

2.解:25 mL 氧化液的读数为6.0格,即F 0=6.0,作为空白。

25 mL 加入少量Na 2S 2O 4转化为核黄素F =55,

扣除空白,试液读数:F x =F-F 0=55-6.0=49

24 mL 氧化液+1 mL 标准溶液F =92,扣除空白,标液读数:F s =F-F 0=92-6.0=86 已知:标准溶液浓度c s =0.5(μg/mL)

根据 s x s x c c F F =, 284905086

49s s x x ..c F F c =?==(μg /ml) 每克谷物中核黄素的质量分数为:5698255028490=?

.(μg /g) 3.解:① 利用表中的数据计算F 0/F

Stem-Volmer 方程为:[Q]1[Q]1sv 0q 0K K F

F +=+=τ 由F 0/F 对[Cl -]进行线性回归,得Stem-Volmer 方程:

0.1122[Q]1.1071[Q]1[Q]1sv 0q 0+=+=+=K K F

F τ 淬灭常数:11220sv .K =( L /mmol)=112(L /mol)

② 淬灭剂存在下荧光分子的平均寿命τ和没有淬灭剂存在下荧光分子的平均寿命0τ不同,τ<0τ。所以,经过推导Stem-Volmer 方程又可表示为:

[Q]1sv 0K +=τ

τ 当淬灭剂[Cl -]=103 mmol/L ,SPQ 在血清中的寿命:

sv 23.6 1.88(ns)1[Q]10.1122103

K ττ===++? 由上推导可以得出:F

F 00=ττ 荧光相对强度: 0800162388100...F F =?=?=

ττ ③ 如果[Cl -]=75 mmol/L

SPQ 在血清中的寿命:0

sv 23.6 2.51(ns)1[Q]10.112275

K ττ===++? 荧光相对强度: 106016

2351200...F F =?=?=

ττ

实验一,二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量条件的选择和水样中总砷的测定

实验一原子荧光光谱法测量条件的选择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基本结构及使用方法; 2.掌握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测量条件的选择方法及测量条件的相互关系及影响,确定各项条件的最佳值。 二、方法原理 原子荧光光谱仪工作原理: 在一定工作条件下,荧光强度I F与被测元素的浓度c成正比,其关系如下: I F = K c 氢化物发生原理: BH4- + H++ 2As3+ +3H2O →2AsH3↑+H2↑+ BO33-生成的AsH3蒸汽在载气的带动下,经过火焰原子化,As原子接受由低压砷灯发出激发光照射,基态砷原子被激发到高能态,当返回到基态时辐射出共振荧光,此荧光经聚光镜聚焦于光电倍增管,实现光电转换,最后得到信号。 在原子荧光光谱分析中测量条件选择得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分析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本实验通过砷的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测量条件的选择,如灯电流、载气流量等,确定这些测量条件的最佳值。 三、仪器设备与试剂材料 1.PF6型原子荧光光谱仪(北京普析通用),砷高强度空心阴极灯。 2.试剂: (1)砷标准贮备液(1000u g?mL-1):国家标准。 (2)砷实验工作溶液(1u g?mL-1):由砷标准贮备液1000u g?mL-1逐级稀释得到。 (3)硫脲溶液(100g?L-1):称取硫脲10g,加入80mL蒸馏水,水浴加热溶解,蒸馏水稀至100mL,摇匀。 (4)硼氢化钠-氢氧化钠溶液(15g?L-1):称取5g氢氧化钠溶于200mL蒸馏水,加入15g硼氢化钠并使其溶解,用蒸馏水稀至1000mL,摇匀。 (5)2% 盐酸溶液(v/v):移取20ml HCl(GR),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摇匀。 (6)(1+1)盐酸溶液(v/v)。 四、测量条件的选择 1.10ng?mL-1标准溶液的配制

机械设计习题 轴

轴 一、判断题 1.为提高轴的刚度,把轴的材料由45钢改为合金钢是一有效的方法。() 2.转动心轴所受的载荷是既有弯矩又有扭矩。() 3.轴的计算弯矩最大处为危险剖面,应按此剖面进行强度精确计算。() 二、单项选择题 1.心轴所受载荷是______,传动轴所受载荷是______,转轴所受载荷是_______。 (a)只受扭矩不受弯矩(b)承受较大轴向载荷 (c)既受弯矩又受扭矩(d)只受弯矩不受扭矩 2.当轴上安装的零件要承受轴向力时,采用____来进行轴向固定,所能承受的轴向力较大。 (a)圆螺母(b)紧定螺钉(c)弹性挡圈 3.轴环的用途是______。 (a)作为轴加工时的定位面(b)提高轴的强度 (c)提高轴的刚度(d)使轴上零件获得轴向定位 4. 增大轴在截面变化处的过渡圆角半径,可以______。 (a)使零件的轴向定位比较可靠(b)降低应力集中,提高轴的疲劳强度 (c)使轴的加工方便 7、通常把轴设计为阶梯形的主要目的在于()。 A.加工制造方便 B.满足等强度要求 C.满足刚度要求 D.便于轴上零件的装拆 5. 在轴的初步计算中,轴的直径是按______初步确定的。 (a)抗弯强度(b)抗扭强度 (c)弯扭合成强度(d)轴段上零件的孔径 6.采用表面强化如碾压、喷丸、碳氮共渗、渗氮、高频感应加热淬火等方法,可显著提高轴的______。 (a)静强度(b)刚度 (c)疲劳强度(d)耐冲击性能 7.轴上安装有过盈配合零件时,应力集中将发生在轴上______。 (a)轮毂中间部位(b)沿轮毂两端部位 (c)距离轮毂端部为1/3轮毂长度处

三、填空题 1.根据轴所受载荷的性质,转轴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传动轴受 _______________作用,心轴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2.轴的弯扭合成强度计算中,公式22)(T M M ca α+=中的α的含义是___ 。 3.初步确定转轴的直径时,由于不能决定 的大小和分布情况,所以通常是按___________条件来初步确定轴的直径,并作为轴的__________直径。 四、综合题 1.指出下图所示结构设计的错误,并画出改正后的轴结构图。 2.下图是某减速器输出轴的结构图,试指出图中的设计错误,并改之。 3 下图是单级齿轮减速器,传动中等功率,转速一般。润滑、密封条件良好。试分析指出四个表号引出零件的下列几个问题: 1)零件的名称、在整体设备中的功能; 2)工作原理; 3)有可能出现的失效形式。

原子荧光分析技术讲座—电子技术

原子荧光分析技术讲座—电子技术 1、原子荧光法原理 分光光度法 原子汲取法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 聚光原子荧光

原子化器 2、方法特点 测定Hg、As、Bi、Se、Sb、Be、Te、Ge(Sn、Pb、Cu)等最可靠、最有前途的方法。不使用SnCl2作还原剂,而使用NaBH4(KBH4)作还原剂。 要紧特点: (1)光谱干扰少; (2)基体阻碍阻碍易于消除; (3)通过氢化物发生达到分离和富集的目的; (4)依照所测元素的还原性质不同,可进行价态分析; (5)气相干扰少; (6)线性范围宽,测汞可达三个数量级; (7)灵敏度远远高于冷原子汲取法。 3、测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由于灵敏度专门高,防止试剂、器皿的沾污和扣除空白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一(这点比其他方法更为重要)。

(1)小的光电倍增管电压,可减少噪声水平; (2)观测高度直接阻碍测量灵敏度和数据的稳定性,建议使用6~8mm(不同仪器标尺可能不同); (3)载气及流量:原子荧光法只能使用Ar气,这点与冷原子荧光法不同,Ar气纯度专门重要,达到1%时,会导致Hg(As、Bi、Se、Sb、Te、Ge)灵敏度降低约5%; (4)载气流量过大会冲稀测定成分的浓度,过小不能迅速将测定成分带入石英炉,一般以0.4~0.6L/min为宜; (5)屏蔽气体:屏蔽气体可防止周围空气进入火焰产生荧光淬灭,一般在0.6~1.6L/min范围选择; (6)仪器都有峰高和峰面积测量的功能,用峰高好; (7)选择最佳延迟时刻和积分时刻是得到最佳测量效果的重要因素; (8)还原剂:NaBH4是强还原剂,必须避光保存(溶液也应避光),如发觉浑浊,须经热酸浸泡并洗净的玻璃砂过滤(注意承接滤液瓶的洗净)。NaBH4(或KBH4)一般在含NaOH(KOH)0.5~1%的介质中才能稳定;NaBH4(或KBH4)在酸介质中才能起到还原

轴的设计(习题)

第六章轴的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 1.工作时承受弯矩并传递扭距的轴,称为______。 A、心轴 B、转轴 C、传动轴 2. 工作时只受弯矩,不传递扭距的轴,称为______。 A、心轴 B、转轴 C、传动轴 3.工作时以传递扭距为主,不承受弯距或弯距很小的轴,称为______。 A、心轴 B、转轴 C、传动轴 4.自行车轮的轴是______。 A、心轴 B、转轴 C、传动轴 5.自行车当中链轮的轴是______。 A、心轴 B、转轴 C、传动轴 6.汽车下部,由发动机、变速器、通过万向联轴器带动后轮差速器的轴,是______。 A、心轴 B、转轴 C、传动轴 7.后轮驱动的汽车,支持后轮的轴是______。 A、心轴 B、转轴 C、传动轴 8.后轮驱动的汽车,其前轮的轴是______。 A、心轴 B、转轴 C、传动轴 9. 最常用来制造轴的材料是______。 A、20号钢 B、45号钢 C、40Cr钢 D、38CrMoAlA钢 10. 减速器轴上的各零件中,____的右端是用轴肩来进行轴向定位的。 A、齿轮 B、左轴承 C、右轴承 D、半联轴器 11. 轴环的用途是____。 A、作为轴加工时的定位面 B、提高轴的强度 C、提高轴的刚度 D、使轴上零件获得轴向固定 12. 当轴上安装的零件要承受轴向力时,采用____来进行轴向定位时,所能承受的轴向力较大。 A、圆螺母 B、紧钉螺母 C、弹性挡圈 13. 若套装在轴上的零件,它的轴向位置需要任意调节,常用的周向固定方法是____。 A、键联接 B、销钉联接 C、紧定螺栓联接 D、紧配合联接 14. 增大轴在剖面过度处的圆角半径,其优点是____。 A、使零件的轴向定位比较可靠 B、降低应力集中,提高轴的疲劳强度 C、使轴的加工方便 15. 在轴的初步计算中,轴的直径是按____来初步确定的。 A、弯曲强度 B、扭转强度 C、轴段的长度 D、轴段上零件的孔径 16. 转轴上载荷和支点位置都已确定后,轴的直径可以根据____来进行计算或校核。 A、弯曲强度 B、弯曲刚度 C、扭转强度 D、扭转刚度(5)复合强度 二、简答题及分析计算题 1.何谓应力?何谓许用应力?应力与许用应力有什么关系? 2.直径相同,材料不同的两实心轴,它们的惯性矩是否相同? 3.直径相同,长度相同,材料不同的两轴,在相同的扭矩作用下,它们的最大切应力与扭转角是否相同? 4.如图所示传动轴,如何改变外力偶作用位置以提高轴的承载能力?

荧光和磷光

第七章分子发光分析 一.教学内容 1.荧光和磷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光谱的产生、各种光谱的特征、光谱与化合物结构的关系、强度及影响因素等) 2.荧光和磷光仪器 3.荧光、磷光分析法的特点及大致应用 4.化学发光的基本原理、发光类型、仪器及大致应用 二.重点与难点 1.分子的去激发过程及荧光、磷光的发射 2.荧光、磷光的发射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3.各种光谱的特征、区别与联系 4.荧光(磷光)强度表达式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三.教学要求 1.基本掌握荧光和磷光发射的原理及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2.了解各种光谱的绘制方法、特征与联系 3.掌握强度表达式的意义、影响因素及适应性 4.掌握荧光、磷光仪器的组件、工作流程及异同点 5.基本了解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原理、发光类型、仪器、特点及大致应用 6.了解荧光、磷光分析的大致应用 第一节分子荧光和磷光分析 一、基本原理 (一)荧光和磷光的产生

在电磁辐射基础中,已经简单地讨论过荧光及磷光的产生机理。这里将根据分子结构理论,将进一步讨论。 处于分子基态单重态中的电子对,其自旋方向相反,当其中一个电子被激发时,通常跃迁至第一激发态单重态轨道上,也可能跃迁至能级更高的单重态上。这种跃迁是符合光谱选律的,如果跃迁至第一激发三重态轨道上,则属于禁阻跃迁。单重态与三重态的区别在于电子自旋方向不同,激发三重态具有较低能级。在单重激发态中,两个电子平行自旋,单重态分子具有抗磁性,其激发态的平均寿命大约为10-8s,而三重态分子具有顺磁性,其激发态的平均寿命为10-4~ 1s以上(通常用S和T分别表示单重态和三重态)。处于激发态的电子,通常以辐射跃迁方式或无辐射跃迁方式再回到基态。辐射跃迁主要涉及到荧光、延迟荧光或磷光的发射;无辐射跃迁则是指以热的形式辐射其多余的能量,包括振动弛豫(VR)、内部转移(IR)、系间窜跃(IX)及外部转移(EC)等,各种跃迁方式发生的可能性及程度,与荧光物质本身的结构及激发时的物理和化学环境等因素有关。 下面结合荧光和磷光的产生过程,进一步说明各种能量传递方式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设处于基态单重态中的电子吸收波长为λ1和λ2的辐射光之后,分别激发至第二单重态S2及第一单重态S1。

大唐集控锅炉试题库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集控值班员考核试题库 《锅炉运行》 一.选择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判断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简答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计算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绘图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六.论述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00七年五月

一.选择题 1.在工程热力学中,基本状态参数为压力、温度、( D )。 A、内能; B、焓; C、熵; D、比容。 2.物质的温度升高或降低( A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热容量。 A、1℃; B、2℃; C、5℃; D、10℃。 3.流体在管道内的流动阻力分为( B )两种。 A、流量孔板阻力、水力阻力; B、沿程阻力、局部阻力; C、摩擦阻力、弯头阻力; D、阀门阻力、三通阻力。 4.流体运动的两种重要参数是( B )。 A、压力、温度; B、压力、流速; C、比容、密度; D、比容、速度。 5.流体流动时引起能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是( D )。 A、流体的压缩性; B、流体膨胀性; C、流体的不可压缩性; D、流体的粘滞性。 6.热力学第( D )定律是能量转换与能量守衡在热力学上的应用。 A、四; B、三; C、二; D、一。 7.( B )的分子间隙最大。 A、液体; B、气体; C、固体; D、液固共存。 8.蒸汽在节流过程前后的焓值( D )。 A、增加; B、减少; C、先增加后减少; D、不变化。 9.液体和固体分子间相互吸引的力为( C )。 A、摩擦力; B、内聚力; C、附着力; D、撞击力; 10.气体的标准状态是指气体的压力和温度为( B )时的状态。 A、、0℃; B、一个标准大气压.0℃; C、0Mpa、0℃; D、、25℃。 11.下列几种物质,以( C )的导热本领最大。 A、钢; B、铝; C、铜; D、塑料; 12.材料的导热量与材料两侧面的温差成( A )。

机械设计基础2练习题--轴

一、选择题 1 工作时承受弯矩并传递转矩的轴,称为。 (1)心轴(2)转轴(3)传动轴 2工作时只承受弯矩不传递转矩的轴,称为。 (1)心轴(2)转轴(3)传动轴 3工作时以传递转矩为主,不承受弯矩或弯矩很小的轴,称为。 (1)心轴(2)转轴(3)传动轴 4 自行车的前轴是。 (1)心轴(2)转轴(3)传动轴 5 轴环的作用是。 (1)作为轴加工时的定位面(2)提高轴的强度(3)使轴上零件获得轴向定位 6 下列几种轴向定位结构中,定位所能承受的轴向力较大。 (1)圆螺母(2)紧定螺钉(3)弹性挡圈 7 在轴的初步计算中,轴的直径是按进行初步确定的。 (1)抗弯强度(2)抗扭强度(3)轴段的长度(4)轴段上零件的孔径 8 转轴上载荷和支点位置都已确定后,轴的直径可以根据来进行计算或校核。 (1)抗弯强度(2)扭转强度(3)弯扭合成强度 9 图示为起重铰车从动大齿轮1和卷筒2与轴3相联接的三种形式。图a为齿轮与卷筒分别用键固定在轴上,轴的两端支架在机座轴承中;图b为齿轮与卷筒用螺栓联接成一体,空套在轴上,轴固定不动;图c 为齿轮与卷筒用螺栓联接成一体,用键固定在轴上,轴的两端支架在机座轴承中。以上三种形式中的轴,依次为。 (1)固定心轴、转动心轴、转轴(2)固定心轴、转轴、转动心轴 (3)转动心轴、转轴、固定心轴(4)转动心轴、固定心轴、转轴 (5)转轴、固定心轴、转动心轴(6)转轴、转动心轴、固定心轴

二、分析计算题 1 已知图示轴传递的功率kW P 5.5 ,轴的转速min /500r ,单向回转,试按扭转强度条件估算轴的最小直径,并估计轴承处及齿轮处的直径。 2 图示为需要安装在轴上的带轮、齿轮及滚动轴承,为保证这些零件在轴上能得到正确的周向固定及轴向固定,请在图上作出轴的结构设计。

大唐考试题库_安全综合选择题

五、安全综合部分: 1.对严重创伤伤员急救时,应首先进行( C )。 A、维持伤员气道通畅; B、人工呼吸; C、止血包扎; D、固定骨折。 2.颈部伤口包扎止血后应首先密切观察病人的( B )。 A、血压、警惕休克发生; B、呼吸是否通畅,严防气管被血肿压迫而发生窒息; C、有无颈椎损伤; D、精神状态。 3.进行心肺复时,病人体位宜取( C )。 A、头低足高仰卧位; B、头高足低仰卧位; C、水平仰卧位; D、无规定。 4.触电人心脏停止跳动时,应采用( B )法进行抢救。 A、口对口呼吸; B、胸外心脏按压法; C、打强心针; D、摇臂压胸。 5.《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机部分)规定,进入凝汽器工作时应使用( A )行灯。 A、12V; B、24V; C、36V; D、42V。 6.进入油罐的检修人员应使用电压不超过( A )的防爆灯。 A、12V; B、24V; C、36V; D、42V。 7.安全带使用时应( B ),注意防止摆动碰撞。 A、低挂高用; B、高挂低用; C、与人腰部水平; D、无规定。 8.为防止人身烫伤,外表面温度高于( C )℃,需要经常操作、维修的设备和管道一般均应有保温层。 A、30; B、40; C、 50; D、60。 9.在离地高度等于或大于2m的平台、通道及作业场所的防护拦杆高度应不低于( C )m。 A、1; B、 1.05; C、 1.2; D、1.3; 10.升降口、大小孔洞、楼梯和平台,应装设不低于( B )m的栏杆和不低于100mm高的护板。 A、1; B、 1.05; C、 1.2; D、1.3。 11.梯子与地面应有防滑措施,使用梯子登高时应( A )。 A、有专人扶守; B、处自由状态; C、用绳子固定; D、用铁丝固定。 12.按规定现场操作中,氧气瓶与乙炔气瓶、明火、热源的距离应大于( B )米。 A、5; B、8; C、10; D、12。 13.油区周围必须设置围墙,其高度不低于( C )m ,并挂有严禁烟火等明显的警告标示牌。 A、1.05; B、1.5; C、2.0; D、2.5。 14.制氢室着火时,立即停止电气设备运行,切断电源,排除系统压力,并用( A )灭火器灭火。 A、二氧化碳; B、1211; C、干粉; D、泡沫。 15.制氢室和其它装有氢气的设备附近,均必须严禁烟火,严禁放置易爆、易燃物品并应设严禁烟火的标示 牌,一般储氢罐周围( A )m 以应设有围栏。 A、10; B、15; C、20; D、25。 16.生产厂房外工作场所的井、坑、孔洞或沟道必须覆以与地面齐平的坚固的盖板。检修工作中如需将盖板 取下,须设( B )。 A、永久性围栏; B、临时围栏; C、照明; D、标语牌。 17.油管道应尽量少用法兰盘连接,在热体附近的法兰盘,必须装( C ),禁止使用塑料垫或胶皮垫。 A、照明灯; B、金属护网; C、金属罩壳; D、设备标志。 18.国家标准规定红色用于( C )。 A、指令标志; B、警告标志; C、禁止标志; D、允许标志。 19.《安全生产法》的立法依据是( D )。 A、经济法; B、民法; C、刑法; D、中华人民国宪法。 20.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是( A )。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B、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C、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D、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21.《安全生产法》规定,法律责任分为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 D )三种责任。 A、经济责任; B、财产责任; C、其他法律责任; D、民事责任。 22.《安全生产法》立法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 A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 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A、生产安全事故; B、火灾、交通事故; C、重大、特大事故; D、人身事故。

轴的设计计算

第四章:轴的设计计算 第一节:输入轴的设计 4.1:输入轴的设计: 4.1.1:选取轴的材料和热处理方法: 选取轴的材料为45钢,经过调质处理,硬度240=HB 。 4.1.2:初步估算轴的直径: 30min n P A d ≥ 根据选用材料为45钢,0A 的范围为103~126,选取0A 值为120,高速轴功率kW P 81.7=,min /500r n =, 代入数据: mm d .85.41500 81.71203min =?≥ 考虑到轴的外伸端上开有键槽,将计算轴颈增大3%~7%后,取标准直径为45mm 。 4.1.3:输入轴的结构设计: 输入轴系的主要零部件包括一对深沟球轴承,考虑到轴的最小直径为45mm ,而差速器的输入齿轮分度圆为70mm ,设计输入轴为齿轮轴,且外为了便于轴上零件的装卸,采用阶梯轴结构。 (1)外伸段: 输入轴的外伸段与带轮的从动齿轮键连接,开有键槽,选取直径为mm 45,长为mm 78。 (2)密封段:

密封段与油封毡圈5019974406/-ZQ JB 配合,选取密封段长度为mm 60,直径为mm 50。 (3)齿轮段: 此段加工出轴上齿轮,根据主动轮mm B 70=,选取此段的长度为mm 100,齿轮两端的轴颈为mm 5.12,轴颈直径为mm 63。 (4)左右两端轴颈段: 左右两端轴颈跟深沟球轴承6309配合,采用过度配合k6,实现径向定位,根据轴承,25mm B =端轴颈直径为mm 60,长度左端为mm 30和右端为mm 28。 (5)退刀槽: 为保证加工到位,和保证装配时相邻零件的端面靠紧,在齿轮段两端轴颈处加工退刀槽,选取槽宽为mm 5,槽深为mm 2。 (7)倒角: 根据推介值(mm ):50~30>d ,6.15.1或取C 。 80~50>d ,2取C 。 输入轴的基本尺寸如下表:

机械设计—轴计算题

2.轴的强度计算 弯扭合成强度条件: W T M W M ca ca 22)(ασ+==≤1][-b σ MPa α是根据扭剪应力的变化性质而定的应力校正系数。用来考虑扭矩T 产生的扭剪应力τ 与弯距M 产生的弯曲应力b σ的性质不同。 对轴受转矩的变化规律未知时,一般将τ按脉动循环变应力处理。 疲劳强度安全系数的强度条件: 22τσστ S S S S S ca += ≥ [ S ] 如同一截面有几个应力集中源,则取其中最大的一个应力集中系数用于计算该截面的疲劳强度。 例11-3 例11-3图1为轴上零件的两种布置方案,功率由齿轮A 输入,齿轮1输出扭矩T 1,齿轮2输出扭矩T 2,且T 1>T 2。试比较两种布置方案各段轴所受的扭矩是否相同? a b 例11-3 图1 答:各轴段所受转矩不同,如例11-3图2所示。方案a :T max = T 1,方案b :T max = T 1+ T 2 。 a b 例11-3 图2 11-31.分析图a )所示传动装置中各轴所受的载荷(轴的自重不计),并说明各轴的类型。若将卷筒结构改为图b )、c )所示,分析其卷筒轴的类型。

题11-31图 11-32.图示带式输送机有两种传动方案,若工作情况相同,传递功率一样,试分析比较: 1.按方案a )设计的单级齿轮减速器,如果改用方案b ),减速器的哪根轴的强度要重新验算?为什么? 2.若方案a )中的V 带传动和方案b )中的开式齿轮传动的传动比相等,两方案中电动机轴所受的载荷是否相同?为什么。 a ) b ) 题11-32图 11-33.一单向转动的转轴,危险剖面上所受的载荷为水平面弯矩M H = 4×105 Nmm ,垂直面弯矩M V = 1×105 Nmm ,转矩T = 6×105 Nmm ,轴的直径d =50 mm ,试求: 1.危险剖面上的的合成弯矩M 、计算弯矩M ca 和计算应力ca σ。 2.危险剖面上弯曲应力和剪应力的应力幅和平均应力:a σ、m σ、m τ、a τ。 11-34 指出图中轴系的结构错误,并改正。 题11-34 图1 11-31 答题要点: Ⅰ轴:只受转矩,为传动轴; Ⅱ轴:除受转矩外,因齿轮上有径向力、圆周力等,还受弯矩,是转轴; Ⅲ轴:不受转矩,只受弯矩,是转动心轴; Ⅳ轴:转矩由卷筒承受,轴不受转矩,只受弯矩,是转动心轴; 卷筒结构改为图b ,Ⅴ轴仍不受转矩,只受弯矩,轴不转动,是固定心轴; 卷筒结构改为图c ,Ⅵ轴除了受弯矩外,在齿轮和卷筒之间轴受转矩,是转轴; 11-32 答题要点:

第四章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四章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4-1 . Mg原子的核外层电子31S0→31P1跃迁时吸收共振线的波长为285.21nm,计算在2500K 时其激发态和基态原子数之比. 解: Mg原子的电子跃迁由31S0→31P1 ,则 g i/g0=3 跃迁时共振吸收波长λ=285.21nm ΔEi=h×c/λ =(6.63×10-34)×(3×108)÷(285.31×10-9) =6.97×10-19J 激发态和基态原子数之比: Ni/N0=(g i/g0)×e-ΔEi/kT 其中: g i/g0=3 ΔEi/kT=-6.97×10-19÷〔1.38×10-23×2500〕 代入上式得: Ni/N0=5.0×10-9 4-2 .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单色器的倒线色散率为1.6nm/mm,欲测定Si251.61nm的吸收值,为了消除多重线Si251.43nm和Si251.92nm的干扰,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 因为: S1 =W1/D = (251.61-251.43)/1.6 = 0.11mm S2 =W2/D =(251.92-251.61)/1.6 =0.19mm S1<S2 所以应采用0.11mm的狭缝. 4-3 .原子吸收光谱产生原理,并比较与原子发射光谱有何不同。 答: 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处于基态原子核外层电子,如果外界所提供特定能量(E)的光辐射恰好等于核外层电子基态与某一激发态(i)之间的能量差(ΔEi)时,核外层电子将吸收特征能量的光辐射有基态跃迁到相应激发态,从而产生原子吸收光谱。 原子吸收光谱与原子发射光谱的不同在于: 原子吸收光谱是处于基态原子核外层电子吸收特定的能量,而原子发射光谱是基态原子通过电、热或光致激光等激光光源作用获得能量;原子吸收光谱是电子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时所吸收的谱线,而原子发射光谱是电子从基态激发到激发态,再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所发射的谱线。

中国大唐集团汽机题库

1. TSI汽轮机监测显示系统主要对汽机(振动)、(串轴)、(胀差)等起到监测显示作用。 2. 按传热方式不同,回热加热器可分为(表面式)和(混合式)两种。 3. 备用冷油器的进口油门(关闭),出口油门(开启),冷却水入口门(关闭),出口门(开启)、油侧排空门开启,见油后关闭。 4. 泵的汽蚀余量分为(有效汽蚀余量)、(必须汽蚀余量)。 5. 泵的种类有(往复式)、(齿轮式)、(喷射式)和(离心式)等。 6. 变压运行分为(纯变压运行),(节流变压运行),(复合变压运行)。 7. 变压运行指维持汽轮机进汽阀门(全开)或在(某一开度),锅炉汽温在(额定值)时,改变蒸汽(压力),以适应机组变工况对(蒸汽流量)的要求。 8. 表面式凝汽器主要由(外壳)、(水室端盖)、(管板)、以及(冷却水管)组成。 9. 采用给水回热循环,减少了凝汽器的(冷源损失)。 10. 真空泵的作用是不断的抽出凝汽器内(析出的不凝结)气体和漏入的空气,(维持)凝汽器的真空。 11. 初压力越(高),采用变压运行经济性越明显。 12. 除氧器按运行方式不同可分为(定压运行)、(滑压运行)。 13. 除氧器满水会引起(除氧器振动),严重的能通过抽汽管道返回汽缸造成汽机(水冲击)。 14. 除氧器水位高,可以通过(事故放水门)放水,除氧器水位低到规定值联跳(给水泵)。 15. 除氧器为混合式加热器,单元制发电机组除氧器一般采用(滑压运行)。 16. 除氧器在滑压运行时易出现(自生沸腾)和(返氧现象)。 17. 除氧器在运行中,由于(机组负荷)、(蒸汽压力)、(进水温度)、(水位变化)都会影响除氧效果。 18. 除氧器在运行中主要监视(压力)、(水位)、(温度)、(溶氧量)。 19. 大机组的高压加热器因故不能投入运行时,机组应相应(降低)出力。 20. 大型机组超速试验均在带(10%-15%)负荷运行(4-6)h后进行,以确保转子金属温度达到转子(脆性转变温度)以上。 21. 大型机组充氢一般采用(中间介质置换法)。 22. 大修停机时,应采用(滑参数)停机方式。 23. 当给水泵冷态启动一般采用(正暖)的暖泵方式。 24. 当离心泵的叶轮尺寸不变时,水泵的流量与转速(一)次方成正比,扬程与转速(二)次方成正比。 25. 当任一跳机保护动作后,汽机主汽阀将迅速(关闭)、停止机组运行。 26. 对于倒转的给水泵,严禁关闭(入口门),以防(给水泵低压侧)爆破,同时严禁重合开关。 27. 对于一种确定的汽轮机,其转子汽缸热应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转子或汽缸内温度分布)。 28. 发电机组甩负荷后,蒸汽压力(升高),锅炉水位(下降),汽轮机转子相对膨胀产生(负)胀差。 29. 发现给水泵油压降低时,要检查(油滤网是否堵塞)、冷油器或管路是否漏泄、(减压件是否失灵)、油泵是否故障等。 30. 高压加热器钢管泄漏的现象是加热器水位(升高)、给水温度(降低),汽侧压力(升高),汽侧安全门动作。 31. 高压加热器水位(调整)和(保护)装置应定期进行试验,以防止加热器进汽管返水。 32. 高压加热器水位保护动作后,(旁路阀)快开,(高加进口联成阀及出口电动门关闭) 快关。 33. 高压加热器运行工作包括(启停操作)、运行监督、(事故处理)、停用后防腐四方面。 34. 高压加热器投入运行时,一般应控制给水温升率不超过(3)℃/min。 35. 给水泵泵组的前置泵的作用是(提高给水泵入口压力,防止给水泵汽蚀)。 36. 给水泵不允许在低于(最小流量)下运行。 37. 给水泵倒暖是高压给水泵(出口逆止门后)引入,从(吸入侧)流出。 38. 给水泵的作用是向锅炉提供足够(压力)、(流量)和(相当温度)的给水。 39. 给水泵启动后,当流量达到允许流量(自动再循环门)自动关闭。 40. 给水泵汽化的原因有:除氧器内部压力(低),使给水泵入口温度(高于)运行压力下的饱和温度而汽化;

贵州大学机械设计考研练习题__轴

一选择题 (1) 增大轴肩过渡处的圆角半径,其优点是 D 。 A.使零件的周向定位比较可靠 B.使轴的加工方便 C.使零件的轴向固定比较可靠 D.降低应力集中,提高轴的疲劳强度 (2) 只承受弯矩的转动心轴,轴表面一固定点的弯曲应力是 C 。 A. 静应力 B.脉动循环变应力 C.对称循环变应力 D.非对称循环变应力 (3) 转轴弯曲应力;「b的应力循环特性为A。 A. r = -1 B. r = 0 C. r = +1 D. -1 < r < +1 (4) 计算表明某钢制调质处理的轴刚度不够。建议:1)增加轴的径向尺寸;2)用合金钢代替碳钢;3) 采用淬火处理;4)加大支承间的距离。所列举的措施中有 D 能达到提高轴的刚度的目的。 A. 四种 B.三种 C.两种 D. 一种 (5) 为提高轴的疲劳强度,应优先采用C 的方法。 A.选择好的材料 B.增大直径 C.减小应力集中 (6) 当轴上零件要求承受轴向力时,采用A 来进行轴向定位,所能承受的轴向力较大。 A.圆螺母 B.紧定螺钉 C.弹性挡圈 (7) 工作时只承受弯矩,不传递转矩的轴,称为A 。 A.心轴 B.转轴 C.传动轴 D.曲轴 (8) 采用表面强化如滚压、喷丸、碳氮共渗、渗氮、高频感应加热淬火等方法,可显著提高轴的

C __ 。 A.静强度 B.刚度 C.疲劳强度 D.耐冲击性能

(9) 已知轴的受载简图如图15-1所示,则其弯矩图应是C 『—吋即— A ^fTrrTrT?^ (11) 一般,在齿轮减速器轴的设计中包括:①强度校核②轴系结构设计③初估轴径d min④受 力分析并确定危险剖面⑤刚度计算。正确的设计程序是 C 。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③②④①⑤ D.③④①⑤② (12) 用当量弯矩法计算轴的强度时,公式M ca =2? 〉T 2中系数〉是考虑 D 。 A.计算公式不准确 B.材料抗弯与抗扭的性能不同 C.载荷计算不精确 D.转矩和弯矩的循环性质不同 (13) 已知轴的受载如图15-3所示,则其弯矩图应是A。 E£Fg 一 图15-1 图15-2 (10)某轴的合成弯矩图和转矩图如图15-2所示。设扭转切应力按对称循环变化,则最大当量弯矩是 A. 224 B. 337 C.450 D. 559

轴设计计算和轴承计算模板(实例)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轴设计计算】 计算项目计算内容及过程计算结果 1. 选择材料该轴没有特殊的要求,因而选用调质处理的45号钢,可以查得 的其强度极限。(表12-1) 45号钢,调质处 理, =650MPa 2. 初估轴径 按扭转强度估算输出端联轴器处的最小直径,根据表12-11, 按45号钢,取C=110; 根据公式(12-2)有: 由于在联轴器处有一个键槽,轴径应增加5%,49.57+49.57 ×5%=52.05(mm);为了使所选轴径与联轴器孔径相适应,需要同 时选取联轴器。Tc=K·T2=1.3×874.2=1136.46≤Tn查手册(课程设 计P238),选用HL4弹性联轴器J55×84/Y55×112GB5014-85。故取 联轴器联接的轴径为d1=55mm。 d1=55mm HL4弹性联轴器 Tn=1250 N·m [n]=4000r/min l =84mm 3. 结构设计 (1)轴上零件 的轴向定位 (2)轴上零件 的周向定位 根据齿轮减速器的简图确定轴上主要零件的布置图(如图所示)和 轴的初步估算定出轴径进行轴的结构设计。 齿轮的一端靠轴肩定位,另一端靠套筒定位,装拆、传力均较为方 便;两端轴承常用同一尺寸,以便于购买、加工、安装和维修;为了 便于拆装轴承,轴承处轴肩不宜过高(轴肩高h≥0.07d ),故左端轴 承与齿轮间设置两个轴肩,如下页图所示。 齿轮与轴、半联轴器与轴、轴承与轴的周向定位均采用平键联接及 过盈配合。根据设计手册,并考虑便于加工,取在齿轮、半联轴器处 的键剖面尺寸为b×h=18×11,(查表7-3)配合均采用H7/k6;滚动 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采用基孔制,轴的尺寸公差为k6,如图所示。

原子荧光光谱仪操作步骤及原理分析2012

氢化物(蒸气)发生 -原子荧光 原子荧光的发展史 ●原子荧光谱法(AFS)是原子光谱法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从其发光机理看属于一种原子发 射光谱(AES),而基态原子的受激过程又与原子吸收(AAS)相同。因此可以认为AFS是AES和AAS两项技术的综合和发展,它兼具AES和AAS的优点。 ●1859年Kirchhoof研究太阳光谱时就开始了原子荧光理论的研究,1902年Wood等首 先观测到了钠的原子荧光,到20世纪20年代,研究原子荧光的人日益增多,发现了许多元素的原子荧光。用锂火焰来激发锂原子的荧光由BOGROS作过介绍,1912年WOOD 年用汞弧灯辐照汞蒸气观测汞的原子荧光。Nichols和Howes用火焰原子化器测到了钠、锂、锶、钡和钙的微弱原子荧光信号,Terenin研究了镉、铊、铅、铋、砷的原子荧光。 1934年Mitchll和Zemansky对早期原子荧光研究进行了概括性总结。1962年在第10次国际光谱学会议上,阿克玛德(Alkemade)介绍了原子荧光量子效率的测量方法,并予言这一方法可能用于元素分析。1964年威博尼尔明确提出火焰原子荧光光谱法可以作为一种化学分析方法,并且导出了原子荧光的基本方程式,进行了汞、锌和镉的原子荧光分析。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Winefodner教授研究组和英国伦敦帝国学院West教授研究 小组致力于原子荧光光谱理论和实验研究,完成了许多重要工作。 ● 20世纪70年代,我国一批专家学者致力于原子荧光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西北大学杜 文虎、上海冶金研究所、西北有色地质研究院郭小等均作出了贡献。尤其郭小伟致力于氢化物发生(HG)与原子荧光(AFS)的联用技术研究,取得了杰出成就,成为我国原子荧光商品仪器的奠基人,为原子荧光光谱法首先在我国的普及和推广打下了基础。 幻灯片3 国外AFS仪器发展史 *1971年Larkins用空心阴极灯作光源,火焰原子化器,采用泸光片分光,光电倍增管检测。测定了A u、B i、Co、H g、M g、N i 等20多种元素; *1976年Technicon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原子荧光光谱仪AFS-6。该仪器采用空心阴极灯作光源,同时测定6个元素,短脉冲供电,计算机作控制和数据处理。由于仪器造价高,灯寿命短,且多数被测元素的灵敏度不如AAS和ICP-AES,该仪器未能成批投产,被称之为短命的AFS-6。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Baird公司推出了AFS-2000型ICP-AFS仪器。该仪器采用脉冲空心阴极灯作光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作原子化器,光电倍增管检测,12道同时测量,计算机控制和数据处理。该产品由于没有突出的特点,多道同时测定的折衷条件根本无法满足,性能/价格比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遭到无情的淘汰。 *20世纪90年代,英国PSA公司开始生产HG-AFS。

大唐安全题库

2.《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 )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B) A、法人B、主要负责人C、第一责任者 3.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照《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的( A、法律责任B、行政责任C、事故责任 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 ),否则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A) A、安全生产条件B、资质等级C、准入条件 5.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 )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C) A、董事会B、行政正职C、主要负责人 6.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B) A、安全监督管理部门B、有关主管部门C、技术监督管理部门 7.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 A、技术管理措施B、应急防范措施C、安全防护措施 8.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A)A、安全作业培训B、专业技能培训C、安全教育培训

9.《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其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B) A、劳动防护设施B、安全设施C、环保设施 10.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分别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B) A、安全预评价 B、安全评价 C、安全验收评价 1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 A、危险提示标志B、危险控制标志C、安全警示标志 12.《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 )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A) A、安全设备B、防护设备C、特种设备13.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或者处置废弃( ),必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接受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C) A、放射性物品B、易燃易爆物品C、危险物品14.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 ),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A) A、应急预案B、管理制度C、管理标准 15.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A、批准B、备案C、审核

原子荧光形态分析仪技术参数

原子荧光形态分析仪技术参数 1、用途与要求 根据元素形态分析的特殊要求设计的一体化机,可实现对包括色谱泵、消解系统、蒸气发生和检测系统的统一协同自动控制。同时具备砷(As)、汞(Hg)、硒(Se)、锑(Sb)等元素形态分析功能和砷(As)、锑(Sb)、铋(Bi)、汞(Hg)、硒(Se)、碲(Te)锗(Ge)、锡(Sn)、铅(Pb)、锌(Zn)、镉(Cd)等元素的总量分析功能。 2、技术性能指标要求 2.1 内置式管内在线消解装置:全封闭一体化结构,管内在线消解,无需氧化剂,大大缩短管路,避免柱后峰形展宽,提高仪器分析性能。 2.2 气液分离装置:降低进入原子荧光检测器的水汽含量,提高分析灵敏度,降低噪声,降低检测限。 2.3 专用的液相色谱和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仪接口:可以把柱后流出液和氢化物发生液体混合。 2.4 配接专用的液相色谱-原子荧光检测软件,可以实现连续的检测,实时采集数据,实现软件的统一协同自动控制。 2.5 数据处理也可以直接配接色谱工作站,具有谱图处理功能,操作简单方便。 2.6 可检测的砷形态 可定性定量检测: 砷酸盐[As(V)]、亚砷酸盐[As(III)]、一甲基砷酸[MMA(V)]、二甲基砷酸[DMA(V)]、砷甜菜碱(AsB)、砷胆碱(AsC)、饲料中的有机砷制剂(阿散酸p-ASA和洛克沙生Roxarsone) 可定性半定量检测: 一甲基亚砷酸[MMA(III)]、二甲基亚砷酸[DMA(III)]、二甲基砷酸的硫代物 可定性检测: 砷糖(AsS) 以上均须有使用该型号仪器实际分析样品图谱举例。 2.7 可检测的硒形态

可定性定量检测: 亚硒酸盐[Se(IV)]、硒酸盐[Se(VI)]、硒代胱氨酸(SeCys)、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SeMeCys)、硒代蛋氨酸(SeMet) 以上均须有使用该型号仪器实际分析样品图谱举例。 2.8 可检测的汞形态 可定性定量检测: 无机汞(Hg2+)、甲基汞(MetHg)、乙基汞(EtHg)、苯机汞(PhHg) 以上均须有使用该型号仪器实际分析样品图谱举例。 2.9可检测的锑形态 可定性定量检测: 锑酸盐[Sb(V)]、三价锑[Sb(III)] 以上均须有使用该型号仪器实际分析样品图谱举例。 2.10 技术指标 2.10.1、检出限: As(Ⅲ)<0.04ng、DMA<0.08 ng、MMA<0.08 ng、As(Ⅴ)<0.2 ng SeCys<0.3 ng、SeMeCys<1 ng、Se(IV) <0.1 ng、SeMet<2 ng Hg(II) <0.05 ng、MeHg<0.05 ng、EtHg<0.05 ng、PhHg<0.1 ng Sb(III) <0.1ng Sb(V) <0.5ng 2.10.2、精密度<5% 2.10.3、线性范围三个数量级 2.10.4、相关系数:>0.999 3. 液相泵技术参数 3.1输送模式: 具有主动和辅助活塞的双柱塞输送泵,具有突出的流速稳定性; 3.2柱塞反冲: 虹吸自动冲洗; 3.3可更换泵头式设计,10ml与50ml泵头两种可选; 3.4.溶剂接触材料:宝石、PEEK和不锈钢; 3.5.流速范围: 10 ml 泵头0.001 –9.999 ml/min; 3.6.流量精度: <0.1%(1ml/min,12 MPa);

(完整版)大唐电气题库

一、填空题 1.发电机定子电压最高不得大于额定电压的(110%),最低电压一般不应低于额定电压的(90%),并应满足(厂用)电压的要求。 2.发电机正常运行频率应保持在(50)Hz,允许变化范围为(±0.2)Hz,可以按额定容量连续运行。频率变化时,定子电流、励磁电流及各部分温度不得超过(额定值。)。 3.发电机定子电压允许在额定值范围(±5%)内变动,当功率因数为额定值时,其额定容量不变,即定子电压在该范围内变动时,定子电流可按比例相反变动。但当发电机电压低于额定值的(95%;)时,定子电流长期允许的数值不得超过额定值(105%。)。 4.发电机运行的氢气纯度不得低于(96%),含氧量小于(1.2%。)。 5.发电机额定功率因数为(0.85)。没有做过进相试验的发电机,在励磁调节器装置投自动时,功率因数允许在迟相(0.95~1)范围内长期运行;功率因数变动时,应该使该功率因数下的有、无功功率不超过在当时氢压下的(P-Q)出力曲线范围。 6.发电机并列后有功负荷增加速度决定于(汽机),无功负荷增加速度(不限),但是应监视定子电压变化。 7.发电机转子绕组绝缘电阻用(500V)摇表测量,绝缘值不得小于(0.5MΩ)。 8.定子三相电流不平衡时,就一定会产生(负序)电流。 9.发电机在升压过程中检查定子三相电压应(平稳)上升,转子电流不应超过(空载值)。 10.6KV电动机测量绝缘应使用(2500 V)伏的摇表测量,测得的绝缘电阻应大于(6)MΩ。 11.在正常情况下鼠笼式转子的电动机允许在冷态下启动(2 次)次,且每次时间间隔不小于(5)分钟,允许在热态时启动(1)次,只有在事故处理或起动时间不超过(2~3)秒的电动机可以多启动一次。 12.6KV高压厂用电动机的绝缘电阻,在相同的环境及温度下测量,如本次测量低于上一次测量值的(1/3~1/5)倍时,应检查原因,并必须测量吸收比R60″/R15″,此值应大于(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