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车管理制度

抢救车管理制度
抢救车管理制度

抢救车管理制度

一、目的

规范本院抢救车内药品、物品的管理,保证抢救车随时处于备用状态,保障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有效有序的运行。

二、范围

适用于全院抢救车的管理。

三、抢救车组织管理

1.设抢救车及抢救药品的临床科室,根据突发情况保存一定量的基数,便于临床上应急使

用,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取用。

2.科室指定专人负责本科室抢救车及各类抢救设施设备的管理;每周负责抢救车内基数药

品、物品的清点、请领、储存和养护,及时对消耗的进行补充,防止过期、变质变色、沉淀、失效、标签模糊不清等现象, 一旦发生不得使用,立即更换。

3.科室主任负责,护士长全面管理科内抢救车及各类抢救设施设备,每周进行督查,保证

抢救车内药品、物品及各类抢救设施功能良好,随时处于备用状态,完好率达到100%。

4.医院职能部门定期对抢救车进行监管;认真执行医院抢救及药品管理的相关制度。

5.各科每个抢救车均建立管理定置图,做到“四定”(定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

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保证急救车整洁、标签清晰可辨、与实物相符。

6.各级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相关抢救用药,熟悉各种抢救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7.全体护理人员必须熟练背诵抢救车内物品、药品摆放位置,严格按照科室抢救车管理定

置图要求存放药品、物品,达到抢救药品及设施配备要求。

四、抢救车内药品、物品效期管理

1.建立《抢救药品效期档案》,每月进行效期检查。对近效期药品提前三个月用红三角形

(△)标识预警,提前一个月更换,更换时用黑色删除线(=)注销该药品批号、失效期、签名,记录新更换药品的批号、失效期并签名。

2.建立《抢救物品效期档案》,每月对封存物品(一次性物品和灭菌物品)进行效期检查

和每周对封存的消毒物品进行效期检查。对近效期一次性物品提前三个月用红三角形(△)标识预警,提前一个月更换;灭菌物品提前一个月用红三角形(△)标识预警,提前二周更换,更换时用黑色删除线(=)注销该物品批号、失效期、签名,记录新更换物品的批号、失效期并签名。消毒物品不登记有效期和预警,注明消毒时间,每4周左右更换一次。

五、抢救交接班管理

1.门诊、手术室、住院部各抢救车实行封条管理,封存时需双人核对、双人封存签名。抢

救结束后在24小时内及时补充,经双人核对后再次封存。

2.封存后,对急救药品和一次性物品、灭菌物品、消毒物品等实行每周开封查对。每日每

班交接抢救车封条的完好性、封存编码及封存时间是否正确,封条一旦破损、脱落、编码、时间不清晰,需双人核对后再进行封存。

3.急诊室抢救车不实行封条管理,需班班交接,核对无误后双人签名,确保抢救车处于100%

完好备用状态。

六、抢救车相关知识培训

定期组织抢救车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急救演练,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评价整改效果。

七、抢救药品及设施配备要求

(一)抢救设施

吸引装置,给氧装置,心电监护仪、简易呼吸器;根据各科室特点备除颤仪和呼吸机。(二)抢救车装备

1. 用物:

心脏按压板,扳手,血压计,听诊器,小夹板,电插板,抢救盒(开口器、舌钳、压舌板、纱布),输液用物(弯盘、压脉带、砂轮、皮肤消毒剂、胶布、棉签、注射器、输液器),吸痰用物,输氧用物,导尿包、灭菌手套,必要时备气管切开包(含气管导管5、7号)、手电筒,剪刀,绷带,备用电池。

2. 药物:

1)肾上腺素注射液 2)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 3)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

4)阿托品注射液 5)多巴胺注射液 6)间羟胺注射液(阿拉明)7)去乙酰毛花苷(西地兰) 8)尼可刹米注射液(可拉明) 9)洛贝林注射液

10)地塞米松注射液 11)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12)酚磺乙胺(止血敏) 13)利多卡因注射液 14)呋塞米注射液(速尿) 15)氨茶碱注射液

16)10%氯化钾注射液 17)50%葡萄糖注射液 18)硝酸甘油片

3. 要求:

1)以上药品全院统一编号,放于急救车内,使用原包装盒,并根据科室实际情况确定基数。 2)每次用后必须立即补足基数并贴好封条,签上封存日期及封存人姓名(双签字)。

3)静脉输液的液体品种配备,各科室根据实际需要备常用的液体各两瓶。

4)抢救室必须备有齐全完好的抢救设施与药品,专人负责管理,做到“四定”(定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使之随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5)必须达到抢救设施设备、药品完好率100%。

6)抢救车里各种注射器、输液器等耗品耗材至少应各备2具。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医护管理中心

2016.9.26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