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阳关三叠》看我国古诗词与音乐的有机结合

从《阳关三叠》看我国古诗词与音乐的有机结合
从《阳关三叠》看我国古诗词与音乐的有机结合

从《阳关三叠》看我国古诗词与音乐的有机结合[摘要]在我国艺术歌曲中有一批歌词来源于我国的古诗词的歌曲,其音乐与

古诗词的完美结合使其极具艺术表现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本文以这类艺术歌曲中较为典型的《阳关三叠》为例,分析其词作与音乐的有机结合,探求此类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阳关三叠》古诗词音乐结合

在中国艺术歌曲宝库中有这样一批作品,它的歌词来源于中国的古诗词,引用原词或在原词的基础上加以填充和变化,使古诗词与所创做的音乐完美结合,从而使得歌曲更具有表现力,在我国音乐史发展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广泛流传于古今中外的《阳关三叠》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对其内容和形式及词作与音乐的有机构合和极具个性的特色之“三叠”创作手法的分析,对于借鉴我国音乐与文学结合的创作方法,促进我国民族艺术歌曲的创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阳关三叠》是始创于唐代的著名琴歌,有唱有奏。歌词以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为词,曲子以我国传统音乐的叠奏方式,即在重复的基础上,作局部性的即兴性变奏、展衍和发挥,曲调缠绵,感情深沉,它以极其简朴的手法,通过对送别者眼前所见景色的精心描绘,创造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美的境界。

歌曲共分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商调式)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每叠又分一叠加“清和节当春”一句作为引句外,其余均用王维原诗。后段是新增的歌词,每叠不尽相同,有点类似副歌的性质。琴歌的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特别是后段“感怀,感怀” 等处的八度大跳,和“依依苦恋不忍离,泪滴沾巾”等处的陈述,情意真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

在曲式结构上,《阳关三叠》大体上是由相互重复的三叠加上一个尾声而成。三叠中的每一叠都是由两小段构成。每叠的前一小段,除了有些小的装饰上的差异之处,基本上是相同的。三叠彼此间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每叠的后一小段。在后一小段中,由前至后,从第一叠至第三叠情绪逐叠有所发展。二叠比之一叠,在前一小段与后一小段之间,多了“依依顾恋”的一句;三叠则在后一小段开始之后,才插进了长至十小节的,由羽调式过渡到商调式的一个变化之段。这一变化之段,不仅由新鲜而形象深刻的乐句构成,而且使用了新奇而突出的节奏变化,使乐句逐渐推向高潮。尾声是全曲感情的收束,也是调式的归结。该乐曲在曲式

阳关三叠赏析

一、《渭城曲》 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霜夜与霜晨。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惆怅役此身。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无复相辅仁。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商参各一垠,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日驰神,日驰神。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芳草遍如茵。旨酒,旨酒,未饮心已先醇。载驰骃,载驰骃,何日言旋轩辚,能酌几多巡! 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穷伤感。楚天湘水隔远滨,期早托鸿鳞。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频申,如相亲,如相亲。噫!从今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闻雁来宾。[2] 二、翻译 清和节正当春天, 清晨细雨湿润渭城浮尘,客舍春意盎然,柳叶颜色翠绿清新,劝慰游子再多饮一杯家乡的甜酒,向西出了阳关就再难见到相识的人。(无论)寒冷的夜晚(还是)寒冷的清晨,急行,急行,路途遥远穿越河流,《阳关三叠》这首曲子在边关要塞谱成,为感伤自身(生活的)劳碌,经历千辛万苦,经历千辛万苦,每当(经历)千辛万苦时应该好自珍重,应该好自珍重。 清晨细雨湿润渭城浮尘,客舍春意盎然,柳叶颜色翠绿清新,劝慰游子再多饮一杯家乡的甜酒,向西出了阳关就再难见到相识的人。回首留恋舍不得分离,泪水洒湿沾巾,不再有我帮助您。怀念,怀念,每时每刻都思念阁下。参星和商星各一边(此出彼没),与谁相互依靠,与谁相互依靠,能够与谁相互依靠。每日心驰神往,每日心驰神往。(无复:再也;相:相互;辅仁:原意培养仁德。意思就是再也不能相互交流,培养仁德了。简单的意思就是再不能见到好朋友了。) 清晨细雨湿润渭城浮尘,客舍春意盎然,柳叶颜色翠绿清新,劝慰游子再多饮一杯家乡的甜酒,向西出了阳关就再难见到相识的人。大片的春草长得茂密浓厚 ,美酒,美酒,饮(酒)之前就已然心醉,乘坐骏马奔驰,乘坐骏马奔驰,

古琴名曲《阳关三叠》精品赏析

古琴名曲《阳关三叠》精品赏析

————————————————————————————————作者:————————————————————————————————日期: ?

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本雅明说“此刻,有谁在世上的某出走,无缘无故地在世上走,走向我”。沧海浮尘,芸芸众生,总会有人有缘相识,有幸相知,也总会离别。不知诸位有没有想过与知己离别的事情,主页君倒是很喜欢古人离别的方式,从长亭到短亭,一路相送,这一支柳,吟一首诗,这种仪式感,用情至深,令人回味无穷。 本期不妨来通过古代汉民族音乐精品曲《阳关三叠》,感受一下古人的那种惊人的诗意和美丽。 ? 《阳关三叠》为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乐曲产生于唐代,是根据著名诗人、音乐家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的。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阳关曲》。 大约到了宋代,《阳关三叠》的曲谱便已失传了。所见的古琴曲《阳关三叠》则是一首琴歌改编而成。 最早载有《阳关三叠》琴歌的是明代弘治四年(1491)刊印的《浙音释字琴谱》,而流行的曲谱原载于明代《发明琴谱》(1530),后经改编载录于清代张鹤所编的《琴学入门》(1876)。新中国成立后,王震亚将其改编为混声合唱。

「琴曲赏析」 全曲共分三大段,用一个基本曲调将原诗反复咏唱三遍。故称"三叠"。每叠又分前后两段,后段为新增歌词,每叠不尽相同,带有副歌的性质,分别渲染了"宜自珍"的惜别之情,"泪沾巾"的忧伤情感和"尺素申"的期待情绪。旋律以五声商调式为基础,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在后段的八度大跳及"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呈述,情真意切,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歌曲结尾处渐慢、渐弱,抒发了一种感叹的情绪。

高一音乐观摩课教案千古绝唱阳关三叠

高一音乐观摩课教案千古绝唱《阳关 三叠》 感受中国唐代歌曲的艺术魅力 洋浦中学袁建 教材:《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出版社)课型:高中音乐鉴赏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选择高中教材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的教学内容。《阳关三叠》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的精品。这首琴歌感人至深,可谓风靡唐朝,而且是户户吟诵的“流行歌曲”,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唱,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全曲分为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与诗词相互辉映,珠联璧合,充分展现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和留恋的诚挚情感。 学情分析: 由于现代社会人的思想观、价值观与古代人差别较大,加之流行音乐对古典音乐的冲击,学生很少有机会也不愿意去接触这样节奏缓慢,意味深长

的古曲,从而导致他们对于古代音乐文化的兴趣渐渐缺失,难以体会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本课教学中我将使用看、听、赏、唱等多种手段,辅以多媒体等教具,让学生体验并感知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古代音乐文化之美。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阳关三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体验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离别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热爱。 2、知识与技能:对比欣赏合唱《阳关三叠》上下阙,体会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能吟唱上阕。 3、过程与方法:使用实践、对比、体验、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在经典古曲的鉴赏学习中感悟、体会其意境。 教学重点: 通过对音乐情绪的分析,感受琴歌《阳关三叠》所表达的离别之情。 教学难点: 在学唱中体验歌曲上下阙音乐情绪,通过对比感受不同。 教学用具:多媒体系统教学课件歌谱电子琴

阳关三叠

第一单元第一课 教学内容: 1.歌曲:《渴望春天》。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3.配乐散文:《春》。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V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3.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1.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如:(1)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2)可用优美的旋律导入;(3)可用简短的诗句导人;(4)可用录像资料(风光片,春景 图,配乐散文)导入。要求学生共同参与。 2.请学生朗诵散文诗《春》,并选择适当的乐曲做背景音乐,有感情地表演。 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自主找一些抒情音乐的录音并请大家边听边讨论,选择合适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 3.播放歌曲《渴望春天》。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 绪。 4.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范唱,也可以用钢琴伴唱,通 过多种形式的练唱,使学生逐渐熟悉歌曲。 5.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段。如:一、二乐句的开头:(插图)并 打着拍子反复地唱一唱,加深印象。 6.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变化音。如(插图)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 情表达的作用。 7.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的录音。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 ①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结合词、曲特点,谈一谈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来表达。 ②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很弱(pp)、弱(p)、中强(mf)、强(f)、

《阳关三叠》赏析

《阳关三叠》赏析 ▲点击上面蓝色“古琴文化网”关注▲古琴曲《阳关三叠》(演奏者:管平湖),建议WIFI环境下播放!~ 《阳关三叠》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琴曲,为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也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难得的精品,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唱,有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这首乐曲产生于唐代,是根据著名诗人、音乐家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的。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阳关曲》。大约到了宋代,《阳关三叠》的曲谱便已失传了。目前所见的古曲《阳关三叠》则是一首琴歌改编而成。最早载有《阳关三叠》琴歌的是明代弘治四年(1491)刊印的《浙音释字琴谱》,而目前流行的曲谱原载于明代《发明琴谱》(1530),后经改编载录于清代张鹤所编的《琴学入门》(1876)。新中国成立后,王震亚将其改编为混声合唱。 现存《阳关三叠》原诗已饱含深沉的惜别之情,谱入琴曲后又增加了一些词句,加强了惜别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曲谱最早见于《渐音释字琴谱》(1491年以前),另外还有1530年刊行的《发明琴谱》等十几种不同的谱本。据清代张鹤所编《琴学入门》(1864年)传谱,全曲共分三大段,用一个基本曲调将原诗反复咏唱三遍。故称“三叠”。每叠又分前后两段,琴歌开

始加了一句“清和节当春”作为引句,其余均用王维原诗。后段为新增歌词,每叠不尽相同,带有副歌的性质,分别渲染了“宜自珍”的惜别之情,“泪沾巾”的忧伤情感和“尺素申”的期待情绪。旋律以五声商调式为基础,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特别是后段“遄行,遄行”等处的八度跳进及“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呈述,情真意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歌曲结尾处渐慢、渐弱,抒发了一种感叹的情绪。《阳关三叠》琴歌歌词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霜夜与霜晨。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惆怅役此身。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无复相辅仁。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参商各一垠,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日驰神,日驰神。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芳草遍如茵。旨酒,旨酒,未饮心先已醇。载驰骃,载驰骃,何日言旋辚?能酌几多巡!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尽的伤感。楚天湘水隔远滨,期早托鸿鳞。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频申如相亲,如相亲。噫!从今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闻雁来宾。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广为流传,并收入《伊州大曲》作为第三

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阳关三叠》教学设计

《阳关三叠》教案 [课时]:25分钟 [教材分析]: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独具魅力的瑰宝。《阳关三叠》是我国著名的古琴曲,曲风文雅,意境高远,对于培养学生的品行修养有深刻的意义。本课采用王震亚改编的合唱曲《阳关三叠》为教学内容,着重让学生体会“三叠”的含义以及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理念]:《阳关三叠》是一首古琴曲,它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与现代生活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学生在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与意境时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回放”古代情景、“聆听”古曲与歌曲、“创设”作品的场景意境等方式,让学生通过情景想像与体验来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感情,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由于现代社会人的思想观、价值观与古代人差别较大,加之流行音乐对古典音乐的冲击,学生很少有机会也不愿意去接触这样节奏缓慢,意味深长的古曲,从而导致他们对于古代音乐文化的兴趣渐渐缺失,更难以体会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本课教学中我将使用看、听、赏、唱、演等多种手段,辅以多媒体等教具,让学生体验并感知音乐。最终通过学生自主创编情景剧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古代音乐文化之美。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阳关三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体验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离

别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热爱。 二、方法与过程 1、通过听赏,引导学生分析歌曲背景,了解“三叠”的含义, 2、以实践、创编等活动形式表现音乐,自己创设情景剧,展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并从中获得相互合作、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乐趣。 三、知识与技能 1、感受、体验《阳关三叠》的音乐情绪。 2、熟练掌握《阳关三叠》的主题旋律。 [教学内容]:合唱曲《阳关三叠》 [教学重难点]:1、熟唱歌曲的主题旋律。 2、感受歌曲的背景,理解当时的人们的生活环境。 [教学步骤]: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课堂情景“回放”,引入新课 1、课堂开始时,展示一张图片,提问学生:这张图片表达的是什么时代的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引导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古代人们离别时的场景)。通过画面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古人的离别场景,为后面的学生表演作铺垫。同时,将本课的教学定位在中国古代与离别之情中。 2、师:假如要你为这张图片配上一首古诗,你将选择哪一首?

古曲《阳关三叠》的创作背景与审美意蕴

兰台世界2012·11月下旬 著名古曲《阳关三叠》创作于唐代,是一首流传广泛、历史悠久的琴歌,歌词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原诗为七言绝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此基础上进行改编,形成《阳关三叠》的歌词。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像《阳关三叠》一样的词曲,创作灵感来源于古代著名诗词,在原诗上进行一定的改编,因此古代歌曲创作的主要特色就是诗词与乐曲能够完美结合,二者相互促进,同时提高音乐与诗词的审美意蕴。 一、《阳关三叠》词乐简介 1.王维与《送元二使安西》。《阳关三叠》是诗人王维在渭城送一位姓元的朋友去安西,即兴所作的一首琴歌,词曲渗透着依依不舍的情感,感人肺腑,令人潸然泪下。原诗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犹如春水一般纯净,似清风绵绵拂面,落笔虽然朴素,但文思华美异常,惜别之情耐人寻味,情真意切[1]。吟诵此诗,令人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中,某个春天的早晨,恰逢春雨蒙蒙,几间零落的客舍,掩映在鲜嫩碧绿的新柳之中,两位头戴纶巾、身着汉服的儒雅文人在此互相作揖,饮酒送别,抚琴送友的场景跃然纸上。 2.苏轼与《阳关三叠》。《阳关三叠》词曲富有诗情画意,风格清幽隽永。背诵苏轼在其《仇池笔记》中讲解的词曲新叠唱法。歌词分三段,每段为一叠,因此称为《阳关三叠》。将王维所作《送元二使安西》叠唱三遍,第一段第一句前加入“清和节当春”作为引字,每叠都有变化和重复,曲调并不完全相同。后来将其记谱为琴曲后增加了一些新词句,以此加强惜别的情感。《阳关三叠》的歌词因此成为:“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霜夜与霜晨。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惆怅役此身。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无复相辅仁。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参商各一垠,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日驰神,日驰神。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芳草遍如茵。旨酒,旨酒,未饮心已先醇。载驰骃,载驰骃,何日言旋轩辚,能酌几多巡!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穷伤感。楚天湘水隔远滨,期早托鸿鳞。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频 申,如相亲,如相亲。噫!从今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闻雁来宾。” [2] 二、《阳关三叠》的创作背景 1.举国崇尚诗词歌赋的社会背景。(1)帝王对音乐的热爱。唐玄宗在位的天宝年间,国势比较强盛,政治相对清明。唐玄宗酷爱曲乐歌舞,唐明皇的音乐修养很高,他创作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唐明皇亲自在皇宫建立梨园,将教坊进行扩充。并亲自主持参加选拔乐工,指导乐工进行词曲训教和习舞演唱,据相关史料记载:“玄 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人,教于园。声有误者,帝 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 [3] 唐玄宗创立了梨园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国立戏曲专业学校。梨园弟子多为天子门生。唐玄宗还专门挑选了30多个15岁以下的青少年,设立梨园小部,使其得到专业的歌舞训练。(2)大批音乐人才的涌现。盛唐的首都长安是当时世界文化交流中心地区,聚集了一大批历史上著名的音乐人才。一大批精通诗词和乐舞的精英人物汇聚在这位我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音乐家皇帝身边,例如著名诗人杜甫、李白、贺知章、白居易、王维,唐代著名音乐家以李龟年为首的李家三兄弟、宫廷舞蹈家杨玉环、跳《惊鸿舞》的江采苹、剑舞专家公孙大娘、善跳《凌波舞》的谢阿蛮等,尤其是号称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可谓色艺双绝,被唐玄宗视为知音,深受其宠爱,恩泽惠及杨氏一门,因此在白居易所作的《长恨歌》中才出现了“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这样的描述[4]。唐玄宗这位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君王为中国音乐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安史之乱的重要反叛头目安禄山也是一位十分善于舞蹈的人,相传其可以站在球上旋转如风。 2.精通诗词歌赋的创作者。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字摩诘,在诗词上具有惊人的天赋,书法中擅长草书和隶书,对于丝竹音律的修养也十分高,并且擅长绘画。进士及第,曾担任朝廷大乐丞,可见其音乐修养之高,官至尚书右丞。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王维是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可见王维堪称擅长乐、诗、画的天 才,他所有的雅志仙风,注定其性格上的潇洒不拘与超凡脱俗。他所作的诗歌有的雄浑华美,有的秀丽清雅。在唐代这个诗词歌赋人才辈出的时代自成一派,对后世影响深远。王维常与被称为“乐圣”的著名音乐家李龟年相互交流,切磋曲乐,激发其创作灵感,使其有许多佳作传世,一时在市井朝野中传唱。只有如此诗词全才能创作出《阳关三叠》这样流传千古的佳作。王维所作的《送元二使安西》经过宋朝著 名文学家、书画家重新解释其叠唱法,从而形成《阳关三叠》的词。 三、《阳关三叠》的审美意蕴 1.演奏时的音乐意蕴。音乐是用其音响效果来塑造审美意境的。对于音乐表现而言,意境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来说,音乐有三种意境,即真实意境、幻想意境和虚拟意境。真实意境真切,能直接从乐曲中体验,幻想意境无拘无束,令听者展开想象的翅膀,虚拟意境依心。(1)真实意境。真实意境,是我们从音符中能直接感受到真切实在的境界。在优秀的作品中,人们能从演奏者的音符中直观感受演奏者所描绘的真真切切的境界,使人们的情感与情景交融在一起。《阳关三叠》这首古曲中所描绘的伤感的离别之情能使任何一个听见这首曲子的人听到离别的哀伤。清晨春雨的淅淅沥沥,碧绿的柳枝随风翻飞,古人临别的嘱咐,描绘得具体而贴切,描绘的画面栩栩如生,寄予的情感感人肺腑,古曲中描绘的真实外景从侧面烘托友人临别时多 古曲《阳关三叠》创作于盛唐时期,是古曲中的名篇,在我国音乐史上地位很高。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研究了古曲《阳 关三叠》的创作背景,并将词与曲结合起来,从古诗的韵味和演奏时的音乐意境探讨了其审美意蕴。 古曲《阳关三叠》创作背景意蕴 浅析古曲《阳关三叠》的创作背景与审美意蕴 □ 西华大学李巍毛正强 摘要关键词史料研究 SHILIAOYANJIU 9

阳关三叠解析参考资料

《阳关三叠》,中国古曲,又名《阳关曲》、《渭城曲》。该曲取材自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篇绝句后来成为一首七弦琴歌,歌曲分三大段,即三次叠唱,每次叠唱除原诗外,加入由原诗诗意所发展的若干词句,为当时的梨园乐工广为传唱。因取诗中“阳关”一词,再加之歌曲的三次叠唱,故名《阳关三叠》。 琴歌歌词 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霜夜与霜晨。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惆怅役此身。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无复相辅仁。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参商各一垠,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日驰神,日驰神。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芳草遍如茵。旨酒,旨酒,未饮心已先醇。载驰骃,载驰骃,何日言旋轩辚,能酌几多巡! 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穷伤感。楚天湘水隔远滨,期早托鸿鳞。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频申,如相亲,如相亲。噫!从今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闻雁来宾。 [1]注释(2)使:到某地;出使。 (3)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4)渭城:故址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位于渭水北岸,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陕西咸阳县东。 (5)浥:(yì):湿润,沾湿。 (6)客舍:旅店,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7)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8)君:指元二。(9)更:再。 (10)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11)故人:老朋友,旧友。(12)更尽:再喝完。

《阳关三叠》教案3

《阳关三叠》教案 教学目标: 一、感受、体验古曲《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引发对我国古代音乐及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关注。 二、通过对音乐节奏、旋律的分析,体会歌曲忧伤、惆怅的情绪。 教学重点: 一、熟唱歌曲的主题旋律。 二、感受歌曲的背景,理解当时作者的心情。 教学难点: “遄行、遄行”八度的大跳,和附点节奏的准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你和好友分别,你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寄托你的思念呢?(通信、发邮件、打电话、点歌等。) 2、师:你知道有哪些表达友谊的歌曲呢?(《友谊地久天长》音频)。 二、情感体验。 1、师:你们说得很好。其实古代也有很多表现友谊的音乐作品。今天,我们一同来欣赏一首描写友谊的古曲,请你听后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阳关三叠》音频)。 2、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三、诵读歌词。 1、讲述歌词的来源。 师:这段歌词的前一部分实际上是来自一首唐诗,你们知道这首唐诗是谁的什么作品吗?师:这位同学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扎实。这首诗在语文课上学过,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唐朝时,为诗配乐进行演唱十分盛行,很多古诗都被合乐而唱,《阳关三叠》也是其中之一。原诗描绘了怎样的情节呢?(《阳关三叠》动画)。 2、讨论“三叠”。 师:我想再问一问同学们,你认为《阳关三叠》名字中的“三叠”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进行讨论。(学生讨论,允许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都很有想法。原曲分成三大段,由于将一个曲调变化叠唱了三遍,故名三叠。教材中选用的是一部分,也就是其中的一叠。阳关是一个地名,所以歌曲叫《阳关三叠》,曲

从《阳关三叠》看我国古诗词与音乐的有机结合

从《阳关三叠》看我国古诗词与音乐的有机结合[摘要]在我国艺术歌曲中有一批歌词来源于我国的古诗词的歌曲,其音乐与 古诗词的完美结合使其极具艺术表现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本文以这类艺术歌曲中较为典型的《阳关三叠》为例,分析其词作与音乐的有机结合,探求此类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阳关三叠》古诗词音乐结合 在中国艺术歌曲宝库中有这样一批作品,它的歌词来源于中国的古诗词,引用原词或在原词的基础上加以填充和变化,使古诗词与所创做的音乐完美结合,从而使得歌曲更具有表现力,在我国音乐史发展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广泛流传于古今中外的《阳关三叠》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对其内容和形式及词作与音乐的有机构合和极具个性的特色之“三叠”创作手法的分析,对于借鉴我国音乐与文学结合的创作方法,促进我国民族艺术歌曲的创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 《阳关三叠》是始创于唐代的著名琴歌,有唱有奏。歌词以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为词,曲子以我国传统音乐的叠奏方式,即在重复的基础上,作局部性的即兴性变奏、展衍和发挥,曲调缠绵,感情深沉,它以极其简朴的手法,通过对送别者眼前所见景色的精心描绘,创造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美的境界。 歌曲共分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商调式)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每叠又分一叠加“清和节当春”一句作为引句外,其余均用王维原诗。后段是新增的歌词,每叠不尽相同,有点类似副歌的性质。琴歌的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特别是后段“感怀,感怀” 等处的八度大跳,和“依依苦恋不忍离,泪滴沾巾”等处的陈述,情意真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 在曲式结构上,《阳关三叠》大体上是由相互重复的三叠加上一个尾声而成。三叠中的每一叠都是由两小段构成。每叠的前一小段,除了有些小的装饰上的差异之处,基本上是相同的。三叠彼此间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每叠的后一小段。在后一小段中,由前至后,从第一叠至第三叠情绪逐叠有所发展。二叠比之一叠,在前一小段与后一小段之间,多了“依依顾恋”的一句;三叠则在后一小段开始之后,才插进了长至十小节的,由羽调式过渡到商调式的一个变化之段。这一变化之段,不仅由新鲜而形象深刻的乐句构成,而且使用了新奇而突出的节奏变化,使乐句逐渐推向高潮。尾声是全曲感情的收束,也是调式的归结。该乐曲在曲式

最新高一音乐阳关三叠教案

一教学内容:《阳关三叠》 二课时安排:20分钟 三课型:单一课型渗透式欣赏教学 四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 五教学目标:1聆听《阳关三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 2 认识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3 通过比较,让学生更深刻的去体会在表现送别场景这一特定的内容上,《阳关三叠》和其他音乐艺术形式有什么区别。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体验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六教学重点:体会《阳关三叠》正确体会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绪情感, 作者与朋友之间的友谊 七教学难点:对歌曲《阳关三叠》创作背景的理解,对诗词的理解,音乐 的内涵 八教学方法:设疑法情景创设法讨论法演示法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 背景音乐《送别》 师:同学们,谁知道课前听的这首歌曲的曲名是? 生:《送别》 师:这是一首三十年代的电影歌曲,它描写了现代人送友离别的一种情绪。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那古代人在送友离别时,是怎样来抒发和表达感情的呢?有没有同学知道一些关于古人送友离别的诗句? 生: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古代人送友离别的诗,下面请同学们朗诵这首千古绝句,看谁的感情表达的最真切,最富有音乐感。出示课件。 朗诵《阳关三叠》后你们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听完你们的感受,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下乐曲《阳关三叠》 二欣赏歌曲 师:欣赏完这首乐曲请同学们说说这首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情境? 生: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深沉、惆怅、

王维《渭城曲》赏析

渭城曲 唐·王维 【原文】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写送别时的景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写劝酒话别的依依深情)。 【注释】 渭城:秦都咸阳,汉时改称渭城。故址在今西安市西北。浥:湿润。客舍:这里指为行旅之人饯别而设置的馆舍。柳色新:表示初春柳色新绿景象。 阳关:汉代设置的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与玉门关同为通往西域的要隘。《元和郡县志》言其在玉门之南,故名“阳关”。 【赏析】 《渭城曲》原为郭茂倩《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中题名。《唐诗三百首》沿用此题,一作《送元二使安西》。唐人谱曲传唱,用作送别之曲,又名《阳关曲》《阳关三叠》,是一首广为传唱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这首诗写的是客中送客,作者选取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物,以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深切地表达了和友人的真挚友谊以及惜别之情和故国之思。作品以“轻尘”、“客舍”烘托行旅的气氛,以“朝雨”、“柳色”渲染阳关以内故国景色的醇美清新,使人自然地联想到唐人习俗折柳送别的情景,从而发出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喟叹。 全诗以景烘托离绪,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评此诗为“唐绝句之冠”。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氛围。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送别的时候,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原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是作者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此刻,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常会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

探析古曲《阳关三叠》的演唱技巧和情感处理

探析古曲《阳关三叠》的演唱技巧和情感处理 【摘要】:目前我国对古代歌唱艺术的研究很多,也有很多的考证可以参考,例如有很多的曲谱谱例,各位专家也各有己见,对某段时期的的歌唱艺术有独到的见解,包括中国古代当时的歌唱家也是如此。通过这几年的学习,也读了很多关于古代音乐发展中声乐发展的书籍,其中对当时的声乐形式,如:诗歌,相和歌,戏曲,民间的说唱等等都有详细的研究和解读。对《阳关三叠》的研究,要把握当时歌唱艺术发展的状况,掌握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审美思想。声乐和音乐美学思想相结合,巧妙运用情,声,字,气这几个要素,通过细致研究这些要素在歌唱中的辩证关系,将其运用到现在的学习和教学当中,对现在的声乐学习和教学有很大的帮助,能够使现在的声乐学习和声乐教有更深层次的提高。【关键词】:歌唱艺术审美思想声乐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16.2 【目录】:中文摘要6-7ABSTRACT7-8引言8-9第一章《阳关三叠》歌曲介绍9-101.1《阳关三叠》歌曲的介绍91.2《阳关三叠》的深远意义9-10第二章结合古代和现代声乐的发展以及审美来分析此曲的

演唱技巧10-142.1演唱技巧分析10-142.1.1解读作品技巧10-112.1.2曲式结构分析11-122.1.3审美思想122.1.4古代声乐发展历程12-132.1.5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13-14第三章结合四要素来分析歌曲的情感处理14-213.1古今发展的共同点143.2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时要注意的因素14-213.2.1情14-153.2.2字15-173.2.3气17-193.2.4声(音色)19-203.2.5综述20-21结语21-22参考文献22-23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23-24致谢24-25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25-27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中国艺术歌曲《阳关三叠》之浅析

中国艺术歌曲《阳关三叠》之浅析 摘要:我国早期作曲家创作的艺术歌曲,无论在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均取得了比较高的艺术成就,他们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对这一西方声乐艺术题材在我国的传播、发展和壮大积累了宝贵的创作实践经验。所以说,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占有重要和积极意义。本文对其中的典型作品《阳关三叠》进行艺术分析,本文试图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分析,进一步认识艺术歌曲这一西方声乐艺术体裁在我国的最初创作因由,以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征。 关键词:艺术歌曲;诗词;声情交融;艺术处理中国艺术歌曲的歌词,大多以音乐性、文学性较强的古典诗词或现代诗为主,有些歌词则直接选自名家名诗,这些诗词则为中国艺术歌曲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料。青主的《我住长江头》,是将中国传

统音调与民族和声五声调式运用到艺术歌曲的创作中去,它对西方大小调及传统的功能和声有很大的突破,并吸收了我国传统音乐的调式体系,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曲调真挚感人,与快速流畅稳中求变的伴奏织体共同表达了思念的主题。歌曲的头四句调性是从e 小调转到D大调,第五句从D和弦开始,引出G和弦,并采用G宫和弦与E羽和弦相交替的手法,丰富了和声色彩,赋予了这首歌曲鲜明的民族风格。 1 作品分析 1.1 歌词分析 从《浙音释字琴谱》中的“希山曰:是曲也,王摩羯所作,而后人增益之。”中可以得知,《阳关三叠》是以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为词,经后人配曲,为了使诗词和琴曲紧密结合,后人在原诗的基础上将其中歌词进行了增益变化,加强了惜别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

原诗内容:“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清晨的细雨将渭城的浮尘打湿,洗去了路上的灰尘,客栈的青砖瓦在细雨中散发着沉静、清新的土砖瓦味道,依依杨柳也因为雨水的滋润,青翠欲滴的叶子显得更加妩媚,随风摆动的柳枝增添了离别的惆怅,客栈是游子的暂居之处,杨柳又是离别的象征,二者的组合让诗歌平添了一份黯然销魂的情调,然而加上朦胧的细雨,却给黯然销魂的情调赋予了一层轻柔明快的靓丽风景。作者铺垫了一个清新又略带忧愁的场景后,引出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再喝一杯酒吧,诗人凝千言万语于美酒中,一个“更”字,一个“尽”字,饱含了诗人对友人的情意,一杯酒代表不了诗人于友人的情意,只能频频举杯,用“西出阳关无故人”含蓄而委婉的抒写离别之情,出了这“阳关”不知何年何月还能再见,诗人王维擅长使用时空转换的写法,把人们从

七年级音乐下册 《阳关三叠》教案 新人教版

《阳关三叠》 【教学内容】: 1.讲音乐故事,欣赏古琴曲《流水》。 2.学习演唱歌曲《阳关三叠》,感受作者对远行友人的无限关怀和留恋的真挚情感。 3.竖笛吹奏《阳关三叠》。 4.即兴创编情景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加深他们对友情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聆听、赏析古琴曲《流水》,使学生了解并复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感受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内涵,认识古琴的音色。 2.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感受和表现出歌曲的基本情感。 3.用竖笛吹奏《阳关三叠》;并创编音乐情景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看、唱、练、讨论、体验、探究等活动,体验名曲的意境和琴歌的风格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情感,增进学生对祖国音乐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赏析《流水》使学生感受到古琴音色的魅力;通过学习演唱、演奏《阳关三叠》,使学生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无限关怀和留恋之情。 【教学难点】: (1)感受、体验古琴曲的深邃意境。 (2) 感受琴歌的神韵与魅力。 【教学过程与环节】: 一听音乐讲故事 引言: 1.师问:同学们刚才大家走进教室听到的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那位同学能讲关于这 一段音乐的音乐故事? 2.举手的这位同学来回答第一个问题。这位同学说:“这一段音乐是用弹拨乐器演奏的,像 似古筝的音色”。第三组的王宇豪补充一下:“刚才播放的这段音乐不是用古筝演奏的,它的音色比古筝的音色厚重、古朴,是用古琴演奏的”。 师问:你们说王宇豪同学说的对不对? 生答:“他回答的很好,是古琴演奏的旋律流畅、抒情古朴、典雅”. 第二个问题有第一组的张凡来回答。 张凡答:知道是讲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1)看视频了解《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边欣赏边讲解(感受古代音乐的蕴涵)。教师做个补充:“这个音乐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的故事,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的懂,他在高山上扶琴,曲高而和寡。终于有个砍柴人经过,听懂了他弹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俞伯牙的知音就是钟子期,俞伯牙和钟子期约好两年后见面,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经多方打听才知道钟子期抱病不治而亡。俞伯牙悲痛欲绝,

古琴名曲《阳关三叠》精品赏析

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本雅明说“此刻,有谁在世上的某出走,无缘无故地在世上走,走向我”。沧海浮尘,芸芸众生,总会有人有缘相识,有幸相知,也总会离别。不知诸位有没有想过与知己离别的事情,主页君倒是很喜欢古人离别的方式,从长亭到短亭,一路相送,这一支柳,吟一首诗,这种仪式感,用情至深,令人回味无穷。 本期不妨来通过古代汉民族音乐精品曲《阳关三叠》,感受一下古人的那种惊人的诗意和美丽。 《阳关三叠》为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乐曲产生于唐代,是根据著名诗人、音乐家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的。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阳关曲》。 大约到了宋代,《阳关三叠》的曲谱便已失传了。所见的古琴曲《阳关三叠》则是一首琴歌改编而成。 最早载有《阳关三叠》琴歌的是明代弘治四年(1491)刊印的《浙音释字琴谱》,而流行的曲谱原载于明代《发明琴谱》(1530),后经改编载录于清代张鹤所编的《琴学入门》(1876)。新中国成立后,王震亚将其改编为混声合唱。

「琴曲赏析」 全曲共分三大段,用一个基本曲调将原诗反复咏唱三遍。故称"三叠"。每叠又分前后两段,后段为新增歌词,每叠不尽相同,带有副歌的性质,分别渲染了"宜自珍"的惜别之情,"泪沾巾"的忧伤情感和"尺素申"的期待情绪。旋律以五声商调式为基础,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在后段的八度大跳及"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呈述,情真意切,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歌曲结尾处渐慢、渐弱,抒发了一种感叹的情绪。

「送元二使安西」 唐丨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渭城曲》赏析 (1)

渭城曲 唐· 【原文】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写送别时的景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写劝酒话别的依依深情)。 【注释】 渭城:秦都咸阳,汉时改称渭城。故址在今西安市西北。浥:湿润。客舍:这里指为行旅之人饯别而设置的馆舍。柳色新:表示初春柳色新绿景象。 阳关:汉代设置的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与玉门关同为通往西域的要隘。《元和郡县志》言其在玉门之南,故名“阳关”。 【赏析】 《渭城曲》原为郭茂倩《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中题名。《唐诗三百首》沿用此题,一作《送元二使安西》。唐人谱曲传唱,用作送别之曲,又名《阳关曲》《阳关三叠》,是一首广为传唱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这首诗写的是客中送客,作者选取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物,以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深切地表达了和友人的真挚友谊以及惜别之情和故国之思。作品以“轻尘”、“客舍”烘托行旅的气氛,以“朝雨”、“柳色”渲染阳关以内故国景色的醇美清新,使人自然地联想到唐人习俗折柳送别的情景,从而发出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喟叹。 全诗以景烘托离绪,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评此诗为“唐绝句之冠”。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氛围。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送别的时候,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原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是作者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此刻,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常会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

高一音乐观摩课《阳关三叠》的教案

高一音乐观摩课《阳关三叠》的教案 教材:《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出版社) 课型:高中音乐鉴赏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选择高中教材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的 教学内容《阳关三叠》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的精品这首琴歌感人至深可谓风靡唐朝而且是户户吟诵的“流行歌曲”,千百年来一直被人 们广为传唱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全曲分为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 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与诗词相互辉映珠联璧合充分展现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和留 恋的诚挚情感 学情分析: 由于现代社会人的思想观、价值观与古代人差别较大加之流行 音乐对古典音乐的冲击学生很少有机会也不愿意去接触这样节奏缓 慢意味深长的古曲从而导致他们对于古代音乐文化的兴趣渐渐缺失 难以体会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本课教学中我将使用看、听、赏、唱等多种手段辅以多媒体等教具让学生体验并感知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古代音乐文化之美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阳关三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体验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离别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热爱 2、知识与技能:对比欣赏合唱《阳关三叠》上下阙体会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能吟唱上阕 3、过程与方法:使用实践、对比、体验、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在经典古曲的鉴赏学习中感悟、体会其意境 教学重点: 通过对音乐情绪的分析感受琴歌《阳关三叠》所表达的离别之情 教学难点: 在学唱中体验歌曲上下阙音乐情绪通过对比感受不同 教学用具:多媒体系统教学课件歌谱电子琴 教学过程: 导入:课前播放现代流行歌曲视频MTV《穿越》以穿越的话题形式进入 教师范唱《阳关三叠》第一段1.蕴含的诗名?作者 2.了解创作背景和历程 新课赏析: 千古绝唱《阳关三叠》 感受中国唐代歌曲的艺术魅力 1.《阳关三叠》的简介

《阳关三叠——中国古代歌曲》教学设计

《阳关三叠——中国古代歌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歌曲的音乐特征,认知了解进而喜爱传统音乐文化。 2、体验中国古代歌曲演唱特点,感受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风格特点及其丰富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重点】:感受了解中国古代歌曲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演唱过程中体现出中国古代歌曲的韵味。 【预习设计】: 一、课前自学: 1、复习古琴的相关知识。 2、通过网络、图书、音像资料等途径,感受中国当今和古代歌曲的不同风格,进而了解熟悉音乐特征。 二、相关链接: 中国古代歌曲简述: 中国古代歌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数千年来积累了丰富多彩、浩如烟海的作品,堪称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这些作品植根于广阔的华夏土壤,产生于我们祖先的社会生活中,有着中华民族别具一格的文化性格,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 中国古代歌曲歌词语言多取自诗歌,从文学角度讲,音节中的声韵调要巧妙结合,才能表达出独特的诗情画意,从《春秋》到明清俗曲。中国古代的诗歌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想要更好的把握古代歌曲的韵律美,我们可以借鉴古诗词的吟诵手法,有感情的朗诵诗词,或在句末长吟,或做明显停顿,通过这种长短起伏、抑扬顿挫、有感情的朗读,增添了诗词咏唱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感,使古曲歌唱中行腔润色的韵味无穷。 把握古代歌曲的艺术特色,就要深入学习歌曲的历史背景,不仅要做好演唱前的准

备工作,还要对与作品相合的伴奏乐器进行了解,除了遵循民族声乐演唱的一般规律外,还应借鉴和吸收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在咬字吐字、行腔与表演方面的表演精髓,以求更好的展现古代歌曲的风格特征。中国戏曲的声腔是以字的发音规律而设计、具有较强的说唱性。中国戏曲强调“以字行腔”和“字正腔圆”,要求表演者要把音乐旋律唱的圆润、自然,让人听着悦耳和谐,并产生快意和美感。在演唱时多采用吟唱的手法,演唱时使用顿音处理,并借鉴戏曲唱中的连腔拖腔的演唱技术。 三、教材分析: 《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渭城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的中国古代歌曲。原诗已饱含深沉的惜别之情,谱入琴曲后又增加了一些词句,加强了惜别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全曲共分三大段,在一个基本曲调的基础上加以演绎,将原诗反复咏唱三遍。故称“三叠”。每叠又分前后两段,琴歌开始加了一句“清和节当春”作为引句,其余均用王维原诗。后段为新增歌词,每叠不尽相同,带有副歌的性质,分别渲染了“宜自珍”的惜别之情,“泪沾巾”的忧伤情感和“尺素申”的期待情绪。旋律以五声商调式为基础,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特别是后段“遄行,遄行”等处的八度跳进及“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呈述,情真意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歌曲结尾处渐慢、渐弱,抒发了一种感叹的情绪。 四、【问题展示】: (一)、预习认知: 1、《阳关三叠》,又名《》、《》,是根据唐代诗人的七言绝句《》谱写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 2、在一个基本曲调的基础上加以演绎,将原诗反复咏唱三遍。故称“”。 3、你知道有哪些古乐器?、、等。 (二)、课中解答: 1、对比聆听两首作品,完成以下表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