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首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首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首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首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

2009-12-30 13:51:0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近年来,各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批转的“五五”普法规划和全国普法办公室《关于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意见》精神和要求,扎实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为充分展示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实绩,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示范作用,进一步推进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加快法治国家建设进程,全国普法办决定于2010年表彰首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现将评选表彰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全国开展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评选表彰活动,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五五”普法规划,扎实推进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着力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落实,通过评选表彰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引导和推进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全面推进县域民主法治建设,提高各项事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

二、参评条件

(一)按照全国普法办《关于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意见》精神和要求,已经开展创建活动。具体包括以下要素:一是党委政府印发实施意见和细则;二是召开启动大会作出部署;三是培训创建工作骨干力量;四是制定实施法治创建的量化考评体系。

(二)符合《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考核指导标准(试行)》要求,凡已全面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评的县(市、区)须获得省级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凡尚未全面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评的县(市、区)可以在试点的基础上择优推荐。

(三)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参与申报评选:

1.县(市、区)级领导班子主要成员中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

2.发生因出台与宪法、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文件、规定,在全省乃至全国造成恶劣影响的事件;

3.发生因违法行政引发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或公民死亡事件;

4.发生因失职、渎职导致严重危害公民健康、生命财产安全或者公共财产安全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或恶性事件;

5.发生在当地造成恶劣影响的徇私枉法案件;

6.发生因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造成人民群众身体、财产重大损失或在全省(区、市)有恶劣影响的事件;

7.发生因监管不力造成重大环境事故或者在全省(区、市)有影响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8.其他不适合申报评选的情形。

三、评选程序

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评选表彰按照自愿申报、考核推荐、审核公示、命名表彰的程序进行。

(一)自愿申报。凡具备参评条件的县(市、区),经同级党委同意后,向地(市)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申请,由地(市)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同级党委同意后,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

(二)考核推荐。省(自治区、直辖市)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按照《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考核指导标准(试行)》和参评条件对申报县(市、区)进行严格考核,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向全国普法办公室提出推荐名单。

(三)审核公示。全国普法办公室对各地推荐的县(市、区)进行审核,并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实地考核,提出拟表彰的名单,在中央媒体以适当方式进行为期十五天的公示,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

(四)命名表彰。公示期满后,经全国普法办公室批准,授予“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颁发奖牌和证书。

四、报送时间

各地接此通知后,要严格按照《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考核指导标准(试行)》要求,公正推荐,认真把关,严格评审,并填写首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申报审批表,一式3份,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审定后,于2010年6月30日前报全国普法办公室。

五、管理和监督

(一)对评选出的“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的指导、监督、管理工作,按照谁推荐谁负责的原则,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

(二)推荐和评选工作要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隐瞒事实、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即取消申报资格,撤销荣誉称号。

(三)在推荐、审核、公示、表彰等各工作环节均不得向申报单位收取任何费用。

(四)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实行动态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定期对获得荣誉称号的单位进行复查。对于工作停滞不前、出现重大问题的要分别给予警告或撤销荣誉称号的建议,报全国普法办公室审定。

六、组织领导

开展“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评选表彰活动,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是落实“五五”普法规划,深化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有效载体。各级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认真做好评选表彰工作。各地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把评选表彰工作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通过评选表彰工作,加大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力度,加快法治国家建设进程。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评选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的基础上,可以率先开展法治县(市、区)评选表彰活动。要结合评选表彰工作,加强对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宣传,及时发现、培育、宣传、推广创建活动先进典型,营造有利于推进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入到创建活动中,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工作局面,推动创建活动的蓬勃开展。

附件:1.《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考核指导标准(试行)》

2.《首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申报审批表》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附件1

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考核指导标准(试行)

为规范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全面推进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根据党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五五”普法规划和全国普法办《关于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意见》的要求,结合各地实际,制定本标准。

一、推进县(市、区)党委依法执政

1.县(市、区)党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立党为公、以人为本,根据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2.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在宪法和法律法规范围内活动,无重大违纪案件和渎职、贪污、受贿等刑事案件发生。

3.坚持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事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或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决策前进行科学性、合法性论证,进行集体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及咨询、论证、讨论材料完善。

4.支持和保证人大、政府、政协依法履行职能;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5.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干部选拔、任用体系科学,程序规范,奖惩制度完善。

6.推进党务公开,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及时公布党内信息,畅通党内信息上下互通渠道。

7.县(市、区)党委高度重视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创建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县(市、区)党委年度工作要点,并作为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的内容。印发创建活动文件,召开了启动大会,制定了工作方案。党委主要领导同志担任县(市、区)依法治理领导小组组长。创建活动专项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8.党委每年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创建活动1次以上。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每年不少于2次。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日常工作,办公室工作制度完善、人员编制到位、工作经费得到保障,制定整体工作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职能作用发挥到位。

二、加强制度建设

9.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需求,适时制定出台有关条例和规章制度,基本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10.规范性文件的内容符合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所有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实施都依法进行,无与法律、法规和规章相抵触现象,符合本县(市、区)实际,无地方、部门保护主义,具有民主化、科学化和前瞻性。

11.规范性文件的制定过程符合法定程序,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咨询论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听取和采纳意见情况说明以及公布等制度。

12.建立规范性文件修改、废止、清理、评估等制度,制定和出台的规范性文件依法备案和公布。

13.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在制定规章等规范性文件时无与法律、法规和规章相抵触现象。

14.无因地方规范性文件引发的影响社会稳定或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事件。

三、推进依法行政

15.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和增强,每年参加依法行政培训不少于1次。

16.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规范,政府部门职能和权限界定合理,所属部门职能争议协调有效;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体制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部门综合预算制度健全,预算管理和监督、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政府采购行为规范。

17.行政决策规则完善,行政决策程序规范,重大行政决策遵守听取意见、听证、合法性审查、集体决定程序;重大行政决策实施情况评估制度建立健全,行政决策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并纠正,行政决策责任追究落实。

18.建立完善的行政审批制度,减少行政审批项目,行政服务中心体制机制完善,无因审批行为引发的重大负面影响事件。

19.预警和应急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维持社会秩序的能力不断提高,各种突发事件得到妥善处理。

20.推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行政执法经费保障机制完善,行政执法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所需经费统一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21.行政执法行为规范、程序合法。实行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合法性审查制度,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健全;依法履行执法职责,程序正当、定性准确、裁量适当,随意执法、趋利执法、执法扰民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行政执法案卷归档、评查制度建立健全,每年组织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不少于2次;实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主体、执法依据、职责权限、执法内容、裁量标准、程序步骤、具体时限、监督方式等采取有效形式向社会公示。无因执法行为引发的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重大事件。

22.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落实,执法评议考核、责任追究制度健全。

23.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落实;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实现政府部门间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

24.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方案具体合法、目标明确、措施到位、责任落实、成效明显。无行业性、领域性的影响社会稳定或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重大案件。

四、坚持公正司法

25.司法部门执法规范,工作机制完善,办案办事公开,严格公正司法,依法办事。

26.法院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有效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结案率逐年提高,上诉率逐年降低。依法应当公开的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结果、收费事项、监督措施等全面公开。

27.法院依法应该公开审理的案件,得到公开审理,没有因未公开审理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案件。

28.加强法院执行工作,不断提高案件执结率,降低群众对本地法院执行案件的投诉率。

29.检察院加强对刑事立案、侦查、审判、刑罚执行的监督。强化对民事行政诉讼活动的监督,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0.预防和打击职务犯罪工作落实,认真开展对重点热点部门职务犯罪的查处。

31.司法机关执法行为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无超期羁押、刑讯逼供、滥用职权违法办案、违法采用强制措施、违法实施扣押、冻结、搜查等行为;

32.积极妥善处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涉法涉诉信访案件逐年下降。无因工作失误、违法执法导致非正常越级上访。

33.司法机关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加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司法机关及其执法工作的满意度高。

五、加强经济法治建设

34.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依法得到保护,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劳动用工、税费收缴等监管体制健全,各类企业依法经营,市场经济秩序良好。

35.知识产权保护、市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到位,辖区内没有发生重大影响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或产品质量重大问题案件。

36.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自觉依法纳税意识逐渐提高,重大涉税犯罪案件逐年减少。

37.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监督措施到位,状况良好。无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

38.环境安全监控和紧急处置机制健全,违法行为受到严肃查处。无因环境污染造成恶劣影响的事件。

39.市场诚信体系建设规范,促进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等市场经济基本法律原则和制度落实到位。切实加大对失信市场主体的惩戒力度,依法实行经济处罚、降低或撤销资质、吊销证照等惩戒方式,限制其市场准入,并对其生产和经营行为实行跟踪监督。

六、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40.村、居、企业等群众自治组织健全,制度完备,并正常发挥作用。

41.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落实,法定事项经村民大会或代表大会讨论决定;依法组织村委会换届选举,未出现干扰、破坏依法选举情况;制定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相关工作规章制度,按期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建立村务公开制度,建立民主理财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工作报告制度。积极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创建覆盖率达到100%。

42.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依法组建工会,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事项,决策前征求工会意见;依法保护职工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工资待遇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43.行业协会、社会中介组织的服务和管理合法有序,行业行为自律规范、监督严格,作用发挥明显。

44.流动人口管理网络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在劳动保障、计划生育、工资待遇、就业培训、子女入学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

七、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45.制定并切实落实县(市、区)法制宣传教育五年规划,法制宣传教育年度有工作要点和学法计划,年度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任务落实,及时进行工作总结。普法依法治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健全,普法办专职、兼职人员明确。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制度健全,实施计划和步骤清晰。普法重点对象的法制教育覆盖面不低于80%。

46.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学法制度健全。建立健全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法制讲座、法制培训、自学等学法制度。县(市、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每年不少于4次。

47.公职人员全年学法不少于40学时,每年开展专题学法讲座,科级以上干部学法培训达到95%,司法、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更新培训每年累计不少于15天。

48.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制度,人大常委会和组织、人事部门把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作为干部任命、使用和任职资格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

49.以考促学,建立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度。以五年规划为时间段,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不少于5次,参考率不低于98%;新进、新任人员必须经过法律考试。县(市、区)直属单位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考核)成绩合格率100%;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合格率100%。

50.学校法制教育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中小学兼职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配备率达到100%,定期组织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活动。

51.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积极推行企业法律顾问制,引导企业依法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大力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接受法制教育面达到98%以上。

52.县(市、区)每个行政村落实“五个一工程”,建立村(居)民“法制学校”或法制教育基地,年度组织有针对性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少于2次。

53.深入开展“法律六进”工作,形式和手段不断创新。充分发挥法制宣讲团、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的作用,每年组织开展“法律六进”等便民利民法治实践活动不少于4次。

54.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深入,积极组织创作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社会效果好、受群众欢迎的法制文艺节目、法制动漫作品和法制书画作品。

55.拓展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加强乡镇、社区、街道固定法制宣传栏建设;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媒介和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大众传媒,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影响力;继续开展法制讲座、法律咨询、法律夜市和法制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扩大普法覆盖面。

56.“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众积极参与。

八、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

57.完善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体系,规范法律服务人员的执业行为,无违法现象。

58.拓展法律服务领域、方式及功能,规范法律服务主体、行为和管理,提高法律服务质量;依法规范律师与法官、检察官的关系,建立保障律师在刑事诉讼中依法执业的工作机制,发挥律师在司法活动中的监督作用。

59.规范法律服务市场,加强对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服务人员的监管工作,监督管理体系健全,自律监督和投诉受理机制健全完善,促进法律服务健康发展。

60.法律援助机构健全,服务体系完善,专项经费、专职人员得到切实保障。专项经费增长幅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61.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工作,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渠道畅通,质量监督机制健全,群众对法律援助渠道的知晓率高,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应助尽助。

62.县、乡镇(街道)党委、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完善,法律顾问聘请率高。

63.群众对法律服务的满意率高。

九、维护社会安定和谐

6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得到全面落实,平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落实,机制完善,网络健全;综治、信访、调解组织健全,人员、场所、经费保障到位。

65.依法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暴力恐怖犯罪、严重经济犯罪等,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治安问题。

66.依法遏制涉毒违法犯罪发展蔓延的势头,涉毒违法犯罪案件明显减少。深化“无毒”社区(村)创建。

67.加大公共安全基础建设,政府财政投入到位,治安防控体系网络健全,平安村、平安单位创建达标率达到上级指标要求。

68.人民调解工作网络健全,调解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及时,纠纷调处受理率高。

69.信访渠道畅通,化解矛盾及时有效,涉法涉诉信访案件逐年下降,信访案件办结率达到上级标准要求。

70.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安置、社区矫正人员的教育挽救工作,无脱管、漏管现象;帮教率、矫正率、刑满释放人员五年内和解除劳教人员三年内的重新违法犯罪率、社区矫正对象重犯新罪率等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

71.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无因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导致孤、寡、病、残等社会群体不能得到有效安置的问题;无遗弃、不赡养老人等现象;无严重侵犯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事件。

72.切实强化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服务,无因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工资待遇、子女入学等方面出台歧视性规定引发侵犯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事件。

73.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安全稳定,无重大公共安全事故、重大群体性事件,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高。

十、建立健全法治监督体系

74.监督体系健全、机制完善、程序规范,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民主监督及党内监督等手段得到充分运用,成效明显。

75.县(市、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职能落实,对“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监督力度不断加大;每年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组织执法检查不少于2次,检查情况向本级人大代表通报并向社会公示;对本级人民政府报送的规范性文件全面、及时进行审查。

76.行政层级监督和审计、监察等专项监督得到加强,依法受理、公正审理行政复议案件,违法和不当行政行为得到纠正;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科学合理,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建立健全。

77.司法监督体系完善,司法救济功能健全,公民的诉讼权利得到保障,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有罪不究、违法办案、裁判不公等问题得到切实解决。

78.社会监督功能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以及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民主监督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监督得到加强。信访工作机制完善,群众举报制度和举报网络健全,认真接待和严肃处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畅通群众申诉、控告渠道,对群众检举、新闻媒体曝光以及网络反映的问题及时调查、核实并依法作出处理。

79.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显著。惩防腐败体系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以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党政班子民主测评中,反腐倡廉工作评价等次达到优秀;不发生造成恶劣影响的违法违规办案事件,群众对党风廉政满意度高。

附件2

首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申报审批表

申报单位___________

送审单位___________

填表日期年月日

来源:中国普法网

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

附件1 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 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认真贯彻落实吴仪副总理提出的“名医、名科、名院”战略,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在“十一五”期间继续实施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在全国选拔一批具有扎实专业基础、较高临床水平和有培养前途的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通过“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着力提高其中医临床诊疗水平,使他们尽快成长为新一代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同时,通过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带动中医临床队伍建设,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和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的提高,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 一、培养目标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使一批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尽快成长为热爱中医药事业,医德高尚、中医药理论扎实、临床诊疗技术精湛,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二、培养对象 (一)培养对象应具备的条件 1.现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且连续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5年以上,年龄不超过50周岁。 2.中医理论基础扎实,并具有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知识面较宽。近5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过与中医临床相关的较高学术水平的本学科论文或者出版过专著;或者承担过地市级以上中医临床科研课题。 3.中医临床诊疗水平较高,善于运用中医辨证思维解决临床问题,

疗效显著;运用中医手段治疗本学科疑难病症有独到之处,有特色。 4.医德医风、服务质量等受到患者和群众赞誉。 5.有培养前途,学习与实践中有较高悟性和钻研精神,身体健康,学习刻苦、努力钻研,有志于献身中医药事业。 符合上述条件并获得第一、二、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出师证书的继承人以及省级以上中医药重点学科、专科(专病)带头人优先考虑。 (二)遴选程序与方法 1.本项目计划在全国选拔200名培养对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根据全国各行政区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主任医师基数和第一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结业人员等情况,将候选对象名额400名分配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候选人的遴选工作。国务院各部门有关直属单位的遴选工作,按属地原则实施。遴选过程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3.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填写《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研修申请书》(以下简称《研修申请书》),说明申请理由,表述个人条件、特长和志向,提出研修计划;经所在单位初审、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审查。 4.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对申请人的《研修申请书》及研修计划进行审核,要求申请人公开答辩,考核申请人的中医理论功底和中医临床水平,并按成绩排序,择优选拔,将候选对象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必要时向同行和社会公众征询意见,并于2008年月日前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组织对候选对象进行中医理论考试,考试

文化部门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文化部门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文化部门先进集体申报材料近几年来,XX充分发挥侨台优势和海交文化优势,大力弘扬XX精神,通过依靠民营经济、发展产业集群、政企互动协作,闯出了一条以市场经济、外向型经济、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兼收并蓄的经济共同发展道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文化体育事业也取得了全面发展,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全国武术之乡”、“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书法)之乡”等称号。20xx年,XX市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戏剧之乡”,XX市文化馆被中宣部文化部联合表彰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先进单位”;20xx年6月,XX市文化馆被文化部评为一级馆,XX市图书馆通过“第三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一级馆的检查核评;9月,XX市顺利通过省文化厅组织的“全国文化先进县”的复查验收;12月,XX市又被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目前,正在加快办理“中国灯谜艺术之乡”的申报手续。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齐头并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带动了晋江城市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在具体工作实践中,XX市文体局真正发挥了指挥部和参谋部的作用,促进文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一、文化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XX市历届党委和政府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为文化事业发展构建了良好的基础。从提高全民素质的高度全力以赴加以推动文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并在领导、机构、制度、设施、经费、活动、管理、产业等几个方面予以重点保证和扶持。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能够切实解决制约文化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着重抓好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经费三个重点。20xx、20xx年市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经费分别为810万元、925万元;人均文化经费分别为7.94元、9.07元。 两年来,市政府投入文化设施建设的经费有:海丝两个考察点的整治和建设工程2100万元、新的图书馆大楼工程4500万元、可满足大型文化活动需要的祖昌体育馆工程5300万元、体育场工程4200万元、晋江大剧院停车场建设及立面改造工程550万元、文化馆新址装修工程59万元、施琅将军故居修缮及史迹景观建设工程1000万元以上,合计17709万元。 文化事业经费的增长大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率,人均文化事业费高于福建省平均水平。同时采取市、镇、村和国家、集体、个人三结合的办法,拓宽文化资金筹集渠道,利用社会资金举办文化活动,如在20xx年的6—7月份举办了XX市首届企业文化节,走上了一条由政府牵头、社会及企业支撑和投入的新路子。切实保证逐年文化经

平安建设法治建设活动总结

云县后箐中学 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宣传活动工作总结 根据云县教育局关于《云县教育系统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宣传活动实施方案》及《云县后箐中学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宣传活动实施方案》相关要求,结合本阶段实际,现将云县后箐中学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宣传活动作如下总结 接上级文件后,我校认真开展了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宣传活动,使全体师生的法律意识不断加强,全校初步形成了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我们始终结合学校实际,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依法治教的进程,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促进了学校事业健康、协调的发展,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校园,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深入开展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宣传活动 根据上级相关要求,我们认真制定了活动方案,统筹安排,强化管理,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对于学校内部,我们重点围绕《刑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国旗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全体师生认真学习,反复研讨,不断提高法制意识和法律水平。通过学习,全校广大师生依法治校、依法施教、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

法权益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在整个活动中,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注重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安全副校长为副组长,校委会其他成员及班主任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学校领导亲自挂帅,把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宣传活动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并完善了法治宣传教育网络体系。学校加强了与当地公安、交通部门的联系,在当地专职法制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工作,聘请了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进一步加强了对全体师生的法制教育工作。 二是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我校充分发挥校园广播、校报、黑板报及手抄报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开辟专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和教育,力求使全校广大师生都能做到知法、守法、护法,依法办事。 三是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宣传教育活动。为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效果,我们一方面采取“通读法律、法规原文与专题辅导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等学习形式,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法治宣传教育的氛围。 二、团结协作,普法依法治教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随着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宣传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我校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大大增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水平明显提高,学校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法制轨道,为学校事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学习笔记

学习笔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就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者已为前者的研究、发展、创新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沿着这条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中国一定会形成一套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承载着中国自己话语体系的法治理论。 其内容就是什么? 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学理论界承担着重要职责。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经为中国法治理论建设的基础性、根本性问题定下了总基调: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法学理论界要以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积极推进中国法学理论创新,破解中国的法学理论难题,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与模式,争取早日形成一整套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第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原理 第一节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一、依法治国就是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与重要保障,就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与国家长治久安。 二、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必须全面依法治国。 三、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十八大以来法治建设成就的总结: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更加广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展开,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实效,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体系建设有效实施。 四、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法治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就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与

法治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总结

法治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总结 2012年,为了贯彻落实农场“六五”普法依法治理五年规划,切实增强学校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提高学校法治化管理水平,健全和完善依法治校的工作体制和机制,芳草湖农场积极开展“法治示范学校”创建活动,积极推进学校法治教育制度化和管理法治化,实现教职工和学生的法律素质明显提高,创新行政管理方式,以此来提高学校法治教学和管理不断规范的工作目标,现就有关问题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制度 农场普法依法治理小组按照“六五”普法的要求以及结合农场的实际情况,对辖区内的中小学开展“法治示范学校”创建活动。 按照农场普法依法治理小组的要求,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班子成员及政教处、少先队和年级组负责人为成员的法制教育和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校长统一领导,分管校长负责,政教处、少先队、年级组、班主任分级落实的一支完善的法制教育宣传队伍。 为健全工作责任制度,学校建立了教职员工学法用法制度。采取集中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教职工学法情况登记考核、奖惩等相关制度。一是深入学习了《宪法》《教育法》《劳动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国旗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民法》等法律。二是以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重点,注重培养公民的权利义务意识,增强公民自觉遵守法纪意识,维

护自身合法权益和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意识,提高尊重并维护青少年学生合法权益的意识。三是坚持法制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推进依法治校的各项工作,形成崇高道德、讲求信用、开拓进取的法治环境,促进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保证全体师生员工的学法、知法、用法活动落到实处。 二、加大宣传力度,创建普法环境 为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学校充分发挥校园广播、宣传橱窗、画廊、黑板报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大力塑造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舆论氛围;并深入做好师生员工的思想工作,创建良好的普法氛围。学校还认真选择征订普法教材,使学校的普法工作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制定详细的课时计划,保证普法活动有良好的硬环境。学校继续推进和完善聘请法制副校长制度,部分学校已完成聘请法制副校长的工作,并在法制副校长的协助下,建立起一支素质过硬的校外法制宣传教育和培训队伍。保证了普法工作良好的软环境。 通过普法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学校师生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提高了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水平,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特别是少年儿童知法、用法、守法的法律意识。在推进普法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普法成效,争取实现:由被动守法转变为主动守法,由他律守法转变为自律守法;由知法守法上升到用法、护法;在以身作则、以法作则的基础上,努力营造一种有效促进认真学法、切实知法、自觉守法、模范用法、坚定护法,从善如流的法治氛围,建设优美、文明、健康的校园环境。 三、开展普法教育,塑造健全人格 一是继续加强对各中小学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保护学生

平安创建工作总结

平安创建工作总结 导语:平安是福,平淡是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才是幸福的一生。以下是小编整理平安创建工作总结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平安创建工作总结1 今年以来,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的相关会议精神,积极配合县综治委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部署,派出所创建“平安单位”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现简要汇报如下: 首先是强化组织领导。为保证综治各项工作稳步实施,调整充实了以所长为组长,民警为成员的派出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有效加强对派出所全年综治工作的具体组织领导。同时为积极配合镇综治办开展的严打斗争、打击“”、创建无毒害社区、创建平安大厂等专项活动,派出所在成立相应领导小组,保证各项活动有人抓、有人管,层层抓落实。其次是深化思想认识。提高干部对开展这项活动的认识,提高参与活动的自觉性,促进大家自觉的投入到建设“平安单位”活动中来。把创建“平安单位”工作摆上单位重要议事日程,将这项工作的开展有机的融入到日常工作当中,切实保证创建“平安单位”工作常抓不懈,并将创建“平安单位”工作纳入年初党建工作总体部署中,做到创建工作与党建工作同检查、同监督、同考核、同奖惩,有力推

进机关部门“平安单位”创建活动开展。 一是制定方案明方向。派出所按照“平安大厂”活动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明确各自部门职责,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相应制定了创建“平安单位”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本单位开展创建“平安单位”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具体实施步骤,为指导本单位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二是深入学习夯基础。在时间安排上采取分散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要求每周至少有一次的学习;在学习内容上,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两个《决定》为主,还把学习内容延伸到政治、经济、法律、科技、文化等方面,教育大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组织收看反腐倡廉专题电教片等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打牢思想基础。三是强化责任抓落实。以年初签订的综治责任状为抓手,督促抓好落实,同时把这项活动的积极性和成效作为衡量责任状落实程度的重要标准,并纳入年终考核当中。 派出所将创建“平安单位”的工作有效融入到各自日常工作当中,为开展“平安单位”工作寻找合适的载体,推动了这项工作深入进行。派出所极推行“事前预防、事中干预、事后服务”的工作模式,将法制宣传、说服教育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推动创建“平安单位”工作开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今年以来,派出所的创建“平安单位”工作虽然取得了

2019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习题

1.下列行为中,不可被提起行政诉讼的有:(C) A.罚款 B.没收 C.国防行为 D.强行摊派 2.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公务员,因其是以所在国家行政机关的名义作出的,(D) A.故成为行政诉讼的共同被告 B.故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C.故不能称为行政诉讼的第三人 D.故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3.下列选项中属于可诉性行政行为的是?(D) A.公安机关刑事侦查行为 B.行政机关内部人事管理行为 C.劳动争议仲裁行为 D.行政裁决行为 4.行政诉讼中的原、被告一般是(A) A.原告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被告是国家的行政机关 B.原告是国家机关,被告是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C.原被告均是国家机关行政工作人员 D.原告是国家行政机关,被告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5.行政案件原则上由(A)人民法院管辖。 A.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 B.原告所在地 C.被告所在地 D.上一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6.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D)人民法院管辖。 A.被告所在地 B.原告所在地 C.第三方所在地 D.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 7.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以(B)为行政诉讼被告。 A.该派出机构 B.该行政机关 C.该行政机关的上级主管机关

D.该派出机构和该行政机关 8.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其诉讼时效的规定是,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的多长时间内?(D) A.一个月内 B.二个月内 C.三个月内 D.六个月内 9.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C),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A.十五年,十年 B.十年,十五年 C.二十年,五年 D.二十年,十年 10.对国务院部门所作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应由(C)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 A.高级人民法院 B.人民法院 C.中级人民法院 D.基层人民法院 11.根据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下列不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的是:(B) A.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B.经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 C.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D.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12.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法律规定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C) A.及时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并送达当事人 B.以起诉不符合法定条件为由,作出书面说明,不接收当事人的起诉状 C.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D.及时审查,若无法作出判断时,推断其符合法定起诉条件 13.行政诉讼中,被告收到起诉状副本后不提交答辩状的(D) A.法院应裁定中止审理 B.法院应裁定延期审理

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考试大纲

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考试大纲为规范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中医理论考试的内容、方式方法及实施程序~保障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的顺利实施~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根据研修项目实施方案等有关要求~总结以往研修项目实施经验~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一、本考试大纲是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中医理论考试的依据。 二、中医理论考试包括四门经典考试及医案分析。其中四门经典为《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温病学名著,《叶香岩外感温热篇》、《薛生白湿热病篇》、《温病条辨》,。具体内容和要求附后。 三、考试方式为闭卷。 四、考试时间1天。上午120分钟,下午180分钟。 五、上午试卷为单项选择题与医案分析题,下午试卷为四门经典问答题与论述题。满分各100分~总分200分。 六、参考资料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写的《中医经典必读》和《中医经典必读释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 — 《黄帝内经》 养生 1(早衰的原因和养生的方法 2(男女生、长、壮、老的规律及肾气的作用 3(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及养生的要领4(“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意义 5(“治未病”的含义及临床指导价值

阴阳五行 1(阴阳的概念与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2(“清阳”、“浊阴”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3(味、形、气、精、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4(药物饮食气味的阴阳属性及其性能5(“壮火”、“少火”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6(五气之胜的致病特点及阴阳偏胜的病理表现 7(阴阳理论在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8(五行的概念、临床应用及亢害承制的医学意义9(“人与天地相参”的含义及临床应用藏象 1(“十二官”的生理功能及“十二官不得相失”的意义2(“藏象”的含义及其方法论价值 3(“五藏之本”的内容及医学意义 — 3 — 4(五藏、六府、奇恒之府的生理功能特点及其临床指导价值 5(谷食和水饮入胃后其精气的输布运行过程 6(“四时五藏阴阳”的医学意义 7(因经脉脏腑阴阳属性的不同其发病各异的道理和规律8(“脾病而四肢不用”的机理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9(五脏与七窍的关系及对临床实践的启示精气神 1(“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的临床意义 2(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的概念及医学意义 3(情志致病的原理及五脏虚实的临床特点 4(营卫之气的生成、分布、与壮老及睡眠的关系 5(三焦的功能特点及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6(“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临床意义 7(六气的生成、作用及六气耗脱的证候特点

法治单位创建工作总结

篇一:法制单位创建总结 海原三中2014年法制单位创建总结 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始终坚持“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的办学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依法治校,依法办学,实施学校民主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学校在党风廉政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质量提高、教育经费的收取、使用、管理等重大问题上,积极开展依法决策,依法行事,依法教育、民主管理和监督工作,形成了依法治校的育人氛围。现就2014年开展法治学校创建工作及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依法治校保障机制。 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原则,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老百姓心目中学校形象的大事。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师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的意识是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表现,是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校党总支召开了专题研究会,健全组织机构,保证“六五”普法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校领导班子分工明确,职责清楚,充分发挥了班子集体的力量。坚持依法开展办学活动,自觉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检查,自觉接受家长、社会的监督。 二、加强宣传教育,打好依法治校的基础。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重地,肩负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深入细致地做好普法教育工作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职责和义务,全校教职员工必须具备较高的基本素质和较强的法律素质,才能胜任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学生只有具备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用法的知识,才能少走 1弯路,才能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才能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因此,学校始终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当成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完成。学校能充分利用宣传栏、楼道墙报、教室黑板报、广播电视和每年为期两个月(4月、11月)的法制宣传月等多种途径,对广大师生进行宣传和教育,宣传法制的重要性,形成广大师生员工支持并积极参与法制教育活动的良好氛围。 1、在法制教育工作中,结合学校的特点和实际,以多种灵活的方法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各项政策法规的学习。积极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参加上级组织的普法学习、培训活动,并为每个班级配备了法制辅导员。 2、为了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学校加强了对普法学习材料的订购和复印工作,保证了学习有材料与内容。全校教职工组织学习了:《教育法》、《教师法》、《九年义务教育法》、《宪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中国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治安处罚条例》、《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急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促进教职工普法教育的深入开展。 3、把法制宣传教育作为依法治校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为了保证普法学习的质量,在普法学习过程中始终坚持“四落实”。即:计划落实、时间落实、教材落实、辅导落实;“三结合”,即:集中宣讲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普法考勤、成绩与评优相结合,学法与用法相结合;“三有”,即:有考勤、有笔记、有考核,从而保证了普法学习认真、扎实、有效地进行,并取得实效。学校对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分专题进行了多次测试,考试合格率为100%。 24、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法制意识,增强学生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依法治国的百年大计。在学生中,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和专业法律、法规的教育具有重大的长远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为了体现学生以德育教育为主,以法制教育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利用多种形式,悬挂宣传标语,设立宣传栏,定期更换墙报,开放校园广播站等。学校针对

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事迹材料【可编辑版】

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事迹材料 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事迹材料 近些年,我县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省鄱湖杯水利建设先进县”、“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全省‘四五’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全省旅游景点交通文明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为了给全县人民营造一个环境更加优美、设施更加健全、功能更加完善、服务更加到位的生产生活环境,近几年我县加大了城市建设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下半年省委书记苏荣和省文明办主任张天清来我县检查工作时对我县的城市建设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苏荣书记说:“南城的城市建设可能是XX市最好的一个县”。为了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推动城市发展,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从201X年11月份正式启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工作。下面,将XX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的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深化创建认识,健全创建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创建氛围。自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目标确定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作为密切党群关系的“民心工程”来抓,作为改善投资环境的“形象工程”来抓,多次召XX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委会、县党政班子联席会研究创建工作,并召开了XX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动员大会,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为了更好地做好创建工作,先后组织相关人员到XX县和XX县等地学习创建文明城市经验,学习创建活动的相关程序、材料的收集整理等。先后下发了

《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实施方案》和《XX县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市市容环境整治工作方案》等文件,成立了以县委书记黄耀波为名誉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江玉兰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政协主席及县委所有常委XX县政府副县长为副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集中整治组、督导检查组和创建办公室。集中整治组由县委副书记、县长江玉兰负责,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杨瑞春负责日常工作,下设12个工作小组,分别由县领导担任小组长。每个小组都确定了牵头单位,明确了包片部门,每天都安排工作人员负责街道的环境卫生督查工作,对店容、店貌不达标的临街店面都下达了整改通知书,并与各店主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同时,严格按照《省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制定了《XX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测评操作指标及任务分解明细表》和《XX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实地考察任务分解表》,并召开了文明城市测评材料培训班,把任务层层分解到各部门、各单位,将责任细化、量化到相关机构和人员身上,并列入岗位责任制加以考核。我们还建立了考核奖惩制度,对指标任务完成好、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没有按期完成任务而影响达标的,追究责任单位主要责任人及有关责任人的责任。真正形成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有力地推动了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的开展。 二、创新教育载体,提高市民素质,丰富全民参与的创 建内涵。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提高市民素质作为增强城市吸引力、改善城市环境、创建文明城市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坚持以人

平安创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平安创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为做好平安创建工作,我们在过去的一年里付出了不少努力,应该做好工作总结.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平安创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平安创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一) 在上级的直接指导下,社区的”平安建设”工作认真贯彻”平安建设”的精神,以社区安定,稳定为目标,抓好社区的治安防范,帮教,调解,普法等工作,规范目标管理,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保一方平安,现将一年来平安建设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班子建设,落实工作责任 上级领导将平安建设工作当作社区头等重要工作来抓,社区进一步加强了对平安建设工作的领导.社区主要领导成员高度重视亲自抓,把平安建设工作纳入每月每季社区工作的重要议程,使班子的成员都认识到平安建设工作既是我们关注民生,服务民生的工作职责,也是符合社区安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利益,我们采取分片包干的工作方式,社区治安主任抓重点片区的治保会工作,做到平安工作落实到每位责任人. 二,加大平安建设宣传力度 我们用专刊,专栏,简报,图片宣传形式使平安建设工作家喻户晓.每周周末向居民群众发放”平安建设”的各类宣传页,使更多的社区居民懂得平安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社区治保会带领居民,保安人员参加了举办的综治宣传活动,群众的参与率有较大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加强防范的基础工作 我们在社区主要单位的各个门卫岗亭,辖区的主要路段实行24小时值勤制度.

每月定期组织保安人员的学习培训.以提高保安队伍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我们配备了专项治安巡逻员,对辖区的主要道路等实行防范宣传广播,以增强居民群众对防范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社区的监控设备,昼夜监视人员往来情况.坚持社区民警和主任,副主任及其他治保人员轮流巡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辖区发案率比去年同期上升较多,我们已专门召开3场案情分析会,找差距,定措施,整顿保安队伍,加强薄弱地段,易发片区的防范工作,群众较为满意. 四,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和做好帮教工作 我们继续健全的调解三级网络,各中心户长负责各自的调解信息.我们坚持每月召开”调解工作分析研讨会”,提高调解人员的业务水平.为化解矛盾纠纷,我们坚持遇事做好双方思想工作,坚持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我们对帮教工作坚持定期每月上门走访,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关心他们的生活,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五,抓流动人口的管理 建立健全外口协管站,配备专人管理我们从规范管理租赁房屋入手.加大对外来人员的登记报备工作.人来建卡,人离消卡,并与出租户签定租赁责任书,落实的治安责任. 六,扎扎实实做好防火工作,防患于未然 我们坚持通过街道组长向居民发放”家庭防火宣传”资料达.我们对辖区的餐饮业,娱乐场所,木屋区和重点单位进行消防安全大检查,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单位和个人发送整改通知书,为木屋毗邻区的住户,我们列表专项整治其防火安全工作促进了防火安全措施的落实.

小学法制教育工作总结3篇

小学法制教育工作总结3篇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高度重视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下面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小学法制教育工作总结3篇,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小学法制教育工作总结一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从小培养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为加强我校法制教育工作,确保法制教育经常化、规范化,根据县教育局开展法律进课堂的要求,我们努力做到“四落实”,并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取得可喜成绩。 一、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落实任务 为加强对法制教育的管理,我校成立了法制教育领导小组,由凤xx校长担任组长,杨xx法制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少队部总辅导员和班主任任组员。形成了校长负总责,总辅导员负责组织安排教育工作,其他成员负责具体实施的教育。领导小组经常组织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和解决法制教育中出现和存在的新问题,并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对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宣传、指导、监督协调作用,以确保我校法制教育的水平和效果。 二、召开法制教育动员大会,举行法制教育讲座。

为了更好地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增强活动的教育效果,我校召开全校师生动员大会。宣传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使全体师生明确目标,增强意识。此外,我校于开学第三周举行一场法制教育讲座。由法制副校长为全体师生上一堂法制教育课。他在讲座中通过许多具体的案例向广大师生揭示了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它不仅扰乱了违法犯罪者和受害者正常的生活、学习秩序,而且扰乱了公共秩序,破坏了社会的稳定,给自身及其家庭带来不幸。讲座使师生增强了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三、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者的自身素质。 通过各种政治学习、业务培训,通过对《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中小学教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学习,使广大教职工增强了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自觉性,杜绝了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等违反师德行为的现象,明确了学校在未成年人保护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要求与法律责任。帮助教师确立了转化一个后进生比培养一个优生更重要的意识,加强帮教转化工作。对于行为习惯较差的后进生,建立了帮教转化制度,充分发挥政教处及班主任队伍的作用,每人都当后进生的促进者。在工作中多给后进生一份理解,一份关心,一份爱心,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转化环境。 四、开展“学法、知法、守法”活动,提高学生法律水平。

第二批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名单

附件3: 第二批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名单 北京市 1.门头沟区大峪街道南路二社区 2.朝阳区劲松街道劲松中社区 3.西城区金融街街道丰汇园社区 4.东城区和平里街道六区社区 5.怀柔区泉河街道富乐北里社区 天津市 1.河东区大直沽街道汇贤里第二社区 2.南开区华苑街道日华里社区 3.红桥区铃铛阁街道明华里社区 4.塘沽区三槐路街道朝阳楼社区 5.汉沽区寨上街道铁坨里社区 河北省 1.沧州市新华区车站街道沧运杜区 2.张家口市桥东区五一路街道建国北路社区 3.承德市双桥区潘家沟街道陕西营社区 4.唐山市路南区友谊街道燕京里社区

5.石家庄市桥西区东旦街道电业局师范街社区 山西省 1.长治市城区东街街道东关社区 2.大原市万柏林区兴华街道滨河社区 3.运城市盐湖区中城街道解放路社区 4.吕粱市孝义市新义街道长安社区 5.阳泉市城区南山路街道南煤社区 内蒙古自治区 1.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路街道学府花园社区 2.包头市昆都仑区鞍山道街道团结13#北社区 3.通辽市霍林郭勒市莫斯台街道友谊社区 4.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镇龙泉社区 5.呼伦贝尔市阿荣旗那吉镇建设社区 辽宁省 1.抚顺市顺城区将军堡街道亦工社区 2.本溪市明山区土山街道塔西社区 3.丹东市振兴区临江街道锦绣社区 4.锦州市凌河区菊园街道世纪花园社区 5.营口市西市区五台子街道建新社区

1.吉林市昌邑区兴华街道社区 2.辽源市龙山区北寿街道北门社区3.长春市朝阳区清和街道南昌杜区4.四平市铁西区地直街道长征社区5.长春市绿园区铁西街道龙泉路社区 黑龙江省 1.哈尔滨市香坊区香坊大街街道横道社区 2.牡丹江下西安区立新街道百牡丹杜区 3.大兴安岭行署漠河县西林吉镇松苑社区 4.佳木斯市前进区南岗街道先锋社区 5.佳木斯市响阳区西南岗街道水利社区 上海市 1.浦东新区三林镇 2.长宁区华阳路街道 3.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 4.杨浦区五角场街道 5.查贤区甫桥镇亩桥社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纲要_李龙

作者简介:李龙(1937-),男,汉族,湖南祁阳人,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①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41年版,第1页。②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41年版,第46页。③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41年版,第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纲要 A n a l y s i s A b o u t T h e S y s t e m a t i c O u t l i n e O f T h e S o c i a l i s t R u l e B y L a w C o n c e p t W i t h C h i n a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李 龙 (武汉大学法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2) 内容提要:随着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不断深入,在依法治国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系。其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原则是“三者统一”,即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 主、依法治国的统一;实现路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运行机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护法制度。 关键词:社会主义 法治理念 “三者统一” 道路 大凡建设法治国家,往往都有一套理论体系,而这些理论是否符合国情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该法治国家的兴衰。以美国为例,其资产阶级法治国家的模式是“宪法主治”,其理论体系集中体现在汉密尔顿等人合著的《联邦党人文集》之中,以后的发展则反映在26条宪法修正案里,并概括为三大原则:三权分立、基本人权和联邦主义。英国法治模式是“法的统治”,其理论体系体现在洛克的《政府论》和戴雪的《英宪精义》以及后来的几个宪法性文件之中。我们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更要一套理论体系。我国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经过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和中国法治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的有机结合,终于在不断总结和升华中,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她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成果,内容丰富、博大精深。鉴于该体系结构宏大,本文只能从其纲要谈起。 一、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理念”一词,源远流长,导源于柏拉图,起初纯属哲学范畴;后经康德在“三大批判”中的发挥,已成为一种学说。黑格尔首先将“理念”引进了法学领域,但遗憾的是, 他又经常将“法的理念”与“法的概念”混淆不清,有时说“法作为理念的自由”① ,有时又说:“自由意志的定在,就 叫做法,”② 他甚至明确表示:“理念是概念和客观性的统一”③ 。我们且不对黑格尔在这个问题上的思辨作出评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从客观唯心主义的立场来诠释理念的;我们是唯物主义者,应从实际出发来认识和使用“理念”一词。一般认为法的理念回答的问题是:“法应该是什么”,法的概念回答的问题是:“法是什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综合起来使用的,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国家”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两个最重要的现实问题。因此,从这一高度来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际上是对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法治信仰、法治原则和法治制度的宏观和整体性认识。具体说,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中的、对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的观念体系。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法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的产物。这里首先要强调的是,它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学中的基本原理如马克思主义关于法产生的本质、作用和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论中医临床的思维特色与方法优势”

196  环球中医药2017年2月第10卷第2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ebruary 2017,Vol.10,No.2 四学术论坛四 作者单位:510282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作者简介:梁东辉(1962-),女,本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三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病三E?mail:927963885@https://www.360docs.net/doc/3d11316382.html,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论中医临床的思维特色与方法优势 梁东辉 【摘要】 中医从整体二宏观二动态二功能联系上认知生命和诊治疾病,形成独特的临床思维模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整体恒动思维二辨证论治思维二中和思维三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是对中医临床思维的高度概括三只有坚守中医思维,将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才能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提升中医临床疗效和学术水平三 【关键词】 中医临床思维; 整体恒动思维; 辨证论治思维; 中和思维 【中图分类号】 R22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7.02.017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出自‘伤寒论“第16 条: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二若下二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三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三”仲景在该条文中提出 坏病”(变证)的治疗原则,但该治则的临床指导意义已远不限于此,历代医家视其为中医临床诊疗之总则三从认识论角度看, 观其脉证”的 观”,不光是看的意思,还有深入细致地观察之意,通过深入细致地观察辨识,了解患者现有的脉象和证候表现三 知犯何逆”才能知道误汗二误吐二误下这些症结之所在,然后 随证治之”三可见,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是仲景对临床辨证论治过程的精炼描述,是对中医临床思维的高度概括三 临床思维,是指医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运用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认识和处理疾病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活动三中医临床思维的认识基础是中医的整体观和恒动观,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三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运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结合天文二历法二地理二气象二生物二人文二社会等学科知识,从整体二宏观二动态二功能联系上认知生命,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临床思维模式,包括整体恒动思维二辨证论治思维二司外揣内思维二形象思维二中和思维等,均独具特色三临床思维是决定临床疗效的关键,具有中医思维者方为中医,只有坚守中医思维,将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才能有效地提升中医临床疗效和学术水平,真正振兴中医事业三下面就中医临床思维中最具代表性的整体恒动思维二辨证论治思维二中和思维的特色优势及其临床应用进行阐释三 1 整体恒动思维 整体恒动观是中医学的基本世界观,中医在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二病理变化二诊治疾病和养生保健时,既重视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又重视人与自然二人与社会的相互联系,讲究天人相应二五脏一体二形神合一三同时认为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人体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活动处于连续不断的运动中,疾病的病理状态也是在不停的发展变化的三这种全面的二动态地认识和处理疾病的思维方法,称为 整体恒动思维”[1]三 1.1 ‘伤寒杂病论“的思维模式是整体恒动思维的典范和表率 从‘伤寒杂病论“中可看出,医圣张仲景在认识疾病时,首先着眼于整体,即重视人体某一部分的病变对其他各部分的影响,从而判断病理变化过程,把握病因,预测疾病的演变三如六经病各经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能相互转化三六经病的主证言病之常,是六经病发病的客观规律,具有代表性,在主证的前提下出现的兼证二变证和夹杂证言病之变三六经脉证反映了机体正邪的盛衰强弱,疾病的轻重进退,并可据此制定治疗大法,何时该使用汗法,何时该用吐二下,或和法,何者宜温,何者宜清,何者宜补,何时当用针刺法,何时当灸之等,在治疗上执简御繁,有原则可循,这是整体观念指导临床实践的具体体现三仲景不仅强调人体自身的整体性,还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与自然相应相参,天地之阴阳盛衰对人体不同病证的预后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明确指出了六经病的欲解时:如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等,这是根据天人相应二五运六气的理论,推测六经病欲解的有利时间三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自然界环境可以影响人体生理与病理的变化三人体一旦得病,也可以借助外界的气候环境,激发机体自身的阴阳调节,有助于机体抗病祛邪三可见,‘伤寒杂病论“始终贯穿着整体观念,指导着疾病的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