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 第七章

马哲 第七章
马哲 第七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任何一个国家实现共产主义,首先要经历()这个历史阶段。

A、资本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无政府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任何一个国家实现共产主义,首先要经历社会主义社会这个历史阶段。参见教材P262。

2、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

A、资本主义阶段

B、新民主主义阶段

C、共产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参见教材P263。

3、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A、人民群众

B、社会制度

C、社会生产力

D、社会生产关系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全部社会历史的物质

基础。参见教材P252。

4、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建立

C、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D、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参见教材P252。

5、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集中表现是()。

A、新的社会制度能够解放劳动人民

B、新社会制度能够创造出比以往社会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C、新的社会制度能够存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D、新的社会制度能够人类带来更多的财富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集中表现,就在于新社会制度能够创造出比以往社会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参见教材P252。

6、集中体现着共产主义社会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的原则标志是()。

A、平均分配

B、按劳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不只是一个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而是一个集中体现着共产主义社会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的原则标志。参见教材P253。

7、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们之间的劳动交换无须遵循对等的原则,人们的劳动具有直接的()。

A、私人性

B、任意性

C、社会性

D、统一性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统一性和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统一性,使人们之间的劳动交换无须遵循对等的原则,人们的劳动具有直接的社会性。参见教材P253。

8、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对整个社会经济实行()。

A、市场经济

B、计划调节和管理

C、商品经济

D、自由竞争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对整个社会经济实行计划调节和管理。参见教材P254。

9、在人类历史上,随着()的产生,形成了剥削阶级同被剥削阶级的对立。

A、国家

B、意识

C、生产关系

D、生产资料私有制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在人类历史上,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形成了剥削阶级同被剥削阶级的对立。参见教材P254。

10、人们对社会制度和社会面貌的预见和期望称为()。

A、职业理想

B、生活理想

C、社会理想

D、道德理想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社会理想是人们对社会制度和社会面貌的预见和期望,它是人们的最根本的、起主要和决定作用的理想,贯穿于其他理想之中。参见教材P265。

11、在当代中国,坚持(),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A、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B、市场经济建设

C、改革开放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参见教材P265。

12、古往今来,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经历了漫长的道路。我国近代的()在其所写的《大同书》中,就描绘了一个大同社会。

A、梁启超

B、康广仁

C、康有为

D、孙中山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我国近代社会的改良派思想家康有为在其所写的《大同书》中,就描绘了一个“无邦国,无帝王,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参见教材P261。

13、列宁认为,共产主义是从()中产生出来的。

A、资本主义

B、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空想社会主义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如列宁所说:“究竟根据什么材料可以提出未来共产主义的未来发展问题呢?这里所根据的是:共产主义是从资本主义中产生出来的,它是历史地从资本主义中发展出来的,它是资本主义所产生的那种社会力量发生作用的结果。”参见教材P261。

14、现在共产主义运动在我国已经发展到()。

A、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B、社会主义社会的中级阶段

C、社会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D、共产主义阶段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现在共产主义运动在我国已经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参见教材P262。

15、人类社会的发展,只能从资本主义社会首先过渡到()。

A、共产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新民主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高级阶段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人类社会的发展,只能从资本主义社会首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参见教材P264。

16、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是()。

A、资本主义

B、社会主义

C、新民主主义

D、自由主义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参见教材P264。

17、人类历史上,旧式劳动分工形成了三大差别,下列不属于此差别的是()。

A、工农差别

B、阶级差别

C、城乡差别

D、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旧式分工,在人类历史上突出表现为由工农分工、城乡分工、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所形成的“三大差别”,即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参见教材P256。

18、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都是以()作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

A、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

B、生产资料混合所有制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生产资料国有制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都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参见教材P258。

19、下列所有制形式中,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特有的所有制形式是()。

A、全民所有制

B、社会公有制

C、集体所有制

D、混合所有制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但公有制本身还存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等多种形式,而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公有制为主体地位条件下的非公有制经济形式。而共产主义社会则建立起单一的社会公有制。参见教材P259。

20、资本主义社会的(),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一定要被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

A、科学技术发展缓慢

B、生产力不发达

C、工人阶级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决定了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一定要被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参见教材P260。

一、单项选择题

1、实现共产主义要在()中长期探索。

A、革命

B、运动

C、理论

D、实践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实现共产主义要在实践中长期探索。参见教材P262。

2、自从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共产主义学说以来,无产阶级所进行的共产主义运动已经历了一百多年。

A、 19世纪30年代

B、 19世纪40年代

C、 19世纪50年代

D、 19世纪60年代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自从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科学共产主义学说以来,无产阶级所进行的共产主义运动已经历了一百多年。参见教材P262。

3、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建立

C、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D、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参见教材

P252。

4、归根到底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是()。

A、劳动生产率

B、科学技术

C、教育水平

D、生产关系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参见教材P252。

5、共产主义社会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实行生产资料()。

A、集体所有制

B、国家所有制

C、社会公有制

D、家庭所有制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共产主义社会高度社会化的生产,要求由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实行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参见教材P252。

6、随着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以及共产主义社会公有制的建立,个人消费品相应地实行()原则。

A、按劳分配

B、按需分配

C、平均分配

D、按生产要素分配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随着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以及共产主义社会公有制的建立,个人消费品相应地实行“按需分配”原则。参见教材P253。

7、集中体现着共产主义社会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的原则标志是()。

A、平均分配

B、按劳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不只是一个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而是一个集中体现着共产主义社会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的原则标志。参见教材P253。

8、无产阶级所要建立的(),就是一个实现了全人类彻底解放的社会制度。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

D、无政府主义社会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无产阶级所要建立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一个实现了全人类彻底解放的社会制度。参见教材P258。

9、在人类历史上,随着()的产生,形成了剥削阶级同被剥削阶级的对立。

A、国家

B、意识

C、生产关系

D、生产资料私有制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在人类历史上,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形成了剥削阶级同被剥削阶级的对立。参见教材P254。

10、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

A、剥削

B、国家

C、军队

D、法律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统治工具。参见教材P254。

11、人生奋斗的目标是()。

A、信念

B、理想

C、真理

D、名誉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理想是人生奋斗的目标。参见教材P265。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国情,以()为中心。

A、文化建设

B、政治建设

C、经济建设

D、四项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本国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参见教材P265。

13、在当代中国,坚持(),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A、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B、市场经济建设

C、改革开放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参见教材P265。

14、古往今来,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经历了漫长的道路。我国近代的()在其所写的《大同书》中,就描绘了一个大同社会。

A、梁启超

B、康广仁

C、康有为

D、孙中山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我国近代社会的改良派思想家康有为在其所写的《大同书》中,就描绘了一个“无邦国,无帝王,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参见教材P261。

15、现在共产主义运动在我国已经发展到()。

A、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B、社会主义社会的中级阶段

C、社会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D、共产主义阶段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现在共产主义运动在我国已经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参见教材P262。

16、邓小平指出,()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A、建设苏联模式社会主义

B、改革开放,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邓小平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参见教材P264。

17、人类社会的发展,只能从资本主义社会首先过渡到()。

A、共产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新民主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高级阶段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人类社会的发展,只能从资本主义社会首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参见教材

P264。

18、正如恩格斯所说,()的生产劳动就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正如恩格斯所说,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这样,生产劳动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因此,生产劳动就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参见教材P256。

19、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的必然结果。

A、人类认识提高

B、科学技术发展

C、自然进化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运动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参见教材P260。

20、资本主义社会的(),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一定要被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

A、科学技术发展缓慢

B、生产力不发达

C、工人阶级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决定了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一定要被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参见教材P260。

一、单项选择题

1、自从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共产主义学说以来,无产阶级所进行的共产主义运动已经历了一百多年。

A、 19世纪30年代

B、 19世纪40年代

C、 19世纪50年代

D、 19世纪60年代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D

【答案解析】:自从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科学共产主义学说以来,无产阶级所进行的共产主义运动已经历了一百多年。参见教材P262。

2、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

A、资本主义阶段

B、新民主主义阶段

C、共产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参见教材P263。

3、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A、人民群众

B、社会制度

C、社会生产力

D、社会生产关系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D

【答案解析】: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全部社会历史的物质基础。参见教材P252。

4、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集中表现是()。

A、新的社会制度能够解放劳动人民

B、新社会制度能够创造出比以往社会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C、新的社会制度能够存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D、新的社会制度能够人类带来更多的财富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D

【答案解析】: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集中表现,就在于新社会制度能够创造出比以往社会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参见教材P252。

5、归根到底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是()。

A、劳动生产率

B、科学技术

C、教育水平

D、生产关系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D

【答案解析】: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参见教材P252。

6、共产主义社会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实行生产资料()。

A、集体所有制

B、国家所有制

C、社会公有制

D、家庭所有制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D

【答案解析】:共产主义社会高度社会化的生产,要求由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实行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参见教材P252。

7、无产阶级所要建立的(),就是一个实现了全人类彻底解放的社会制度。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

D、无政府主义社会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D

【答案解析】:无产阶级所要建立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一个实现了全人类彻底解放的社会制度。参见教材P258。

8、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们之间的劳动交换无须遵循对等的原则,人们的劳动具有直接的()。

A、私人性

B、任意性

C、社会性

D、统一性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D

【答案解析】: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统一性和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统一性,使人们之间的劳动交换无须遵循对等的原则,人们的劳动具有直接的社会性。参见教材P253。

9、在人类历史上,随着()的产生,形成了剥削阶级同被剥削阶级的对立。

A、国家

B、意识

C、生产关系

D、生产资料私有制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在人类历史上,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形成了剥削阶级同被剥削阶级的对立。参见教材P254。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国情,以()为中心。

A、文化建设

B、政治建设

C、经济建设

D、四项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D

【答案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本国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参见教材P265。

11、古往今来,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经历了漫长的道路。我国近代的()在其所写的《大同书》中,就描绘了一个大同社会。

A、梁启超

B、康广仁

C、康有为

D、孙中山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D

【答案解析】:我国近代社会的改良派思想家康有为在其所写的《大同书》中,就描绘了一个“无邦国,无帝王,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参见教材P261。

12、列宁认为,共产主义是从()中产生出来的。

A、资本主义

B、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空想社会主义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D

【答案解析】:如列宁所说:“究竟根据什么材料可以提出未来共产主义的未来发展问题呢?这里所根据的是:共产主义是从资本主义中产生出来的,它是历史地从资本主义中发展出来的,它是资本主义所产生的那种社会力量发生作用的结果。”参见教材P261。

13、现在共产主义运动在我国已经发展到()。

A、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B、社会主义社会的中级阶段

C、社会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D、共产主义阶段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D

【答案解析】:现在共产主义运动在我国已经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参见教材P262。

14、邓小平指出,()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A、建设苏联模式社会主义

B、改革开放,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D

【答案解析】:邓小平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参见教材P264。

15、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都树立了以()为核心的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A、自由主义

B、利己主义

C、集体主义

D、英雄主义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D

【答案解析】: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既摆脱了封建的、保守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又摒弃了以利己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思想意识,树立了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参见教材P255。

16、恩格斯指出,无产者只有()才能解放自己。

A、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B、消灭剥削阶级

C、占有生产资料

D、废除一切私有制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恩格斯指出,无产者只有废除一切私有制才能解放自己。参见教材P256。

17、人类历史上,旧式劳动分工形成了三大差别,下列不属于此差别的是()。

A、工农差别

大学马克思主义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复习知识点汇总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时代特征?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3.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5.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 6.什么是哲学?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2)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7.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的存在形态?意识的本质? (1)客观实在性。 (2)时间和空间 (3)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8.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是什么? 实践 9.物质与意识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 原理: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不仅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10.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及其意义?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是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无限多样的统一。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在于:这一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整个理论大厦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原则都是以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为基础,为中心的。11.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联系的特点?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1)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2)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 (3)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现实与可能 12.发展与运动的区别与联系?为什么说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1(1)区别:性质不同。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指事物的一般变化和过程,标志着事物变动不定的动态过程。既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动作,也可以是下降的、倒退的运动,还可以是平向运动;而发展是在运动、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范畴。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联系:发展一定是运动,而运动不一定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才叫发展。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2.①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失去了生命力和发展前途,因而必然被新事物所代替。

马哲 第七章第二节练习

第七章第二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A.是矛盾的 B.是两回事 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2.江泽民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江泽民所说的“远大理想”是指: A.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D.个人对将来职业的向往与追求 3.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 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4.《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 A.解放全人类 B.消灭私有制 C.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D.无产阶级专政 5. 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C.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6. 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 A.消除剥削现象 B.实现社会公正 C.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公平占有生产资料和消费品 7.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 A.本质

B.特征 C.目标 D.原则 8.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9.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的社会主义本质C.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0. 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是: A.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B.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C.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D.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维护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1 C 2 A 3 D 4 B 5 D 6 C 7 A 8 D 9 B 10 D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一科学结论的基本依据是:A.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B.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对抗阶级之间的斗争 C.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D.人类追求自由解放的崇高理想 2.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 A.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 B.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 C.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的 D.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 3.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和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进程:A.离不开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能动性 B.离不开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 C.离不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D.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4.下列选项属于人类解放涵义的有:

马哲-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实行总统共和制的典型国家是()。 A、美国 B、法国 C、瑞士 D、德国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美国是实行总统共和制的典型国家。参见教材P187。 2、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制度中的三权不包括()。 A、司法权 B、立法权 C、财政权 D、行政权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所谓三权分立是将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部分权力,三者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构行使,一般来说,议会掌握立法权,政府掌握行政权,法院掌握司法权。参见教材P189。 3、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根源于竞争的压力和()。 A、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 B、市场供求关系的内在要求 C、工人的工作 D、垄断的需要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积累具有客观必然性,这是由两方面原因所决定的。

一方面,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决定了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必须不断进行资本积累来增加资本总额,以扩大生产规模。所以,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是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竞争作为一种强制力量,迫使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以便改进生产技术和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竞争力。所以,竞争是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参见教材P175。 4、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 A、靠节制自己的消费欲望来扩大再生产 B、把剩余价值用来扩大生产增加就业 C、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扩大自己的资本,进一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 D、把剩余价值不断用于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的规模,以便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占有不断增大的资本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参见教材P175。 5、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来源于()。 A、商品价值和价格的差额 B、纯粹的商品买卖 C、商业店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D、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商业利润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的来源是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参见教材P184。 6、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是()。 A、利润是如何被平均化的

马哲知识重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章 (一)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组成。 1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第5页。 2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第2页。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第22-23页。 1基本问题是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关系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是派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法的根本分歧? 1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重中之重点第40页。 这是因为,(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第40-41页。 (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3)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页没有斗争性,斗争性寓意于同一性中。(4)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5)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发展。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第42-43页。 (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2)矛盾的特殊性: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3)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四)物质,运动,时空,规律以及他们的特征第23-32页。 (1)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特征: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3)时空:值得是时间和空间。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泛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统一性,它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马哲重要知识点

马哲重要知识点 一、问答题 绪论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以及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马克思主义做出不同回答: ①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来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②从它的阶级属性来讲,马克思主义是物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这个人类社会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物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④从它的理论体系构成要素来看,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组成的 ⑤从概念上来说有广义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条件

①时代和实践基础: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时代背景);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现实需要) ①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①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立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三个也会是多项选择题) ①马克思主义学说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三)为什么说马克思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科学性:马克思主义以事实为根据,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它的批判精神,它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反对把客观世界和人的认识绝对化、凝固化。 ①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为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②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一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决定的;最后,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练习及答案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单项选择题 1、当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在单位时间里()。 A.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增加,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上升 B.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增加,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下降 C.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D.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不变,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2、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 C.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是()。 A.剩余价值规律B.价值规律C.平均利润规律D.竞争规律4、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劳动和劳动力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5、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是()。 A.能够转移自身价值B.能够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C.随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D.只是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 ( 6、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C.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价值转移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7、在资本主义价值增殖过程中()。 A.具体劳动创造出新价值,抽象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 B.抽象劳动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创造新的价值 C.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出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D.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 8、正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是()。 A.剩余价值量的多少B.工人工资的多少 $ C.剩余价值率的高低D.利润率的高低 9、促使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 A.降低劳动力的价值B.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C.获取绝对剩余价值D.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10、资本主义工资,本质上是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

大学马克思重点知识点复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 形式:简答题(5、6道)论述题(2道) 主体与客体: A.主体是指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实践的客体是进入主体活动领域同主体发生功能性关系,成为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实践的主体和客体是相互作用的。它主要表现为: 第一,从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的特点和实质来看,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具有物质性的特点,但它亦体现了一般物质实体相互作用所没有的崭新关系,即目的与手段、创造者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关系。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一方面受到客体的限定和制约,另一方面,又能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以自觉能动地活动不断打破客体的限定,超越现实客体。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这种限定和超越或限定中的超越关系,就是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 第二,从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的内容和结果看,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主体对象化和客体非对象化的双向运动来实现的。主体对象化是指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象物,即主体客体化。客体非对象化指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客体失去对象化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即客体主体化。 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两个方面,它们互为前提,互为媒介,人类就是通过这种运动形式不断解决现实世界的矛盾,这也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内容。 B.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1.含义。(1)主体: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之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具体的人。(实 践主体和认识主体,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体力和智力,物质性和精神性的统一。)主体的能力结构是:第一,人本身的自然力因素是其物质基础;第二,智力技能因素,即进入主体实践后动领域,为主体所实际具备的思维方式、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等方面凝结而成的统一体;第三,精神动力因素,主体的情感和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它对主体实践活动的发动与停止,对主体的实践能力的发挥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主体的社会结构中存在着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类主体等形式。 (2)客体:进入人的实践范围和认识范围的客观事物。(人类认识和改造的对象。)是实践客体与认识客体的统一,认识对象与改造对象的统一。 2.辩证关系: 区别:(1)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认识者与被认识者的关系。(认识关系) (2)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改造者与被改造者的关系。(改造关系) (3)需要与满足的关系;需要者与满足者的关系。(价值关系) (4)地位和作用不同。a.主体处于支配、主导地位,起能动作用。 b.客体处于被支配、从属地位,是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 联系:(1)相互依存的关系 (2)相互作用的关系:改造与制约 (3)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只能就主体而言。) 运动与静止 A.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是运动的载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形态、属性、结构和功能只有在运动中才能表现出来。 “运动”是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运动同物质一样,具有最大的广泛性和普遍性。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宇宙间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也不存在没有运动的物质。物质是运动的承载者,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实在基础,设想非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设想无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狭义相对论中著名的质速关系已为许多实验所证实。这一关系表明,物体的质量随其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物质与运动的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已为现代自然科学所充分利用。

马哲 第七章精编资料

马哲第七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任何一个国家实现共产主义,首先要经历()这个历史阶段。 A、资本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无政府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任何一个国家实现共产主义,首先要经历社会主义社会这个历史阶段。参见教材P262。 2、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 A、资本主义阶段 B、新民主主义阶段 C、共产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参见教材P263。 3、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A、人民群众 B、社会制度 C、社会生产力 D、社会生产关系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全部社会历史的物

质基础。参见教材P252。 4、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建立 C、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D、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参见教材P252。 5、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集中表现是()。 A、新的社会制度能够解放劳动人民 B、新社会制度能够创造出比以往社会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C、新的社会制度能够存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D、新的社会制度能够人类带来更多的财富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集中表现,就在于新社会制度能够创造出比以往社会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参见教材P252。 6、集中体现着共产主义社会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的原则标志是()。 A、平均分配 B、按劳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A

考研政治马哲第四章常考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马哲第四章常考知识点汇总(二) 三、真理与价值 1.真理及其客观性 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凡是真理都具有客观性:一是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就某个确定的问题和对象而言,真理只能是一个,即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的认识。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生的,它们既有原则的区别,又是相互包含和转化的。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是个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的含义:(1)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承认客观真理,也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2)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完全可以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也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3)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承认认识发展的无限性,也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1)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2)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认识,有待于深化;(3)从进程上说,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包含的,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这就要求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和一切科学理论。 真理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表明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真理的具体性是指真理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对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 3.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符合。实践是沟通主观和客观关系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同客观联结起来并加以对照,从而检验主观是否同客观相符合。 实践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即确定性是指: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实践也一定能够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凡经过实践检验过的都包含绝对真理的因素。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即不确定性是指:一定历史阶段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 4.价值及其客观性和主体性 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是指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或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用关系。价值由两方面构成,一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二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价值是在二者的关系中生成的。因此,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价值的客观性表现在在:价值必须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人的需要是受社会实践和历史条件制约的。价值的主体性表现在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是否具有价值急何种价值要已人的需要为基准;同一客体对于不同主体的价值是不同的,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重点知识(完整版)

一、简答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案: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④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怎样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案:首先回答实践的含义,然后实践的特点,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的本质,最后是回答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特点: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的本质: (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社会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方法论? 答案:基本内容: 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③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有保留其积极因素。 方法论:这告诉我们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既不能完全肯定一切也不能完全否定一切。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尤其是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时,我们因该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怎样理解价值与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答案: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5、简述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 答: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马哲第七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任何一个国家实现共产主义,首先要经历()这个历史阶段。 A、资本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无政府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任何一个国家实现共产主义,首先要经历社会主义社会这个历史阶段。参见教材P262。 2、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 A、资本主义阶段 B、新民主主义阶段 C、共产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参见教材P263。 3、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A、人民群众 B、社会制度 C、社会生产力 D、社会生产关系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全部社会历史的物质基础。参见教材P252。 4、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建立 C、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D、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参见教材P252。 5、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集中表现是()。 A、新的社会制度能够解放劳动人民 B、新社会制度能够创造出比以往社会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C、新的社会制度能够存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D、新的社会制度能够人类带来更多的财富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集中表现,就在于新社会制度能够创造出比以往社会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参见教材P252。 6、集中体现着共产主义社会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的原则标志是()。 A、平均分配 B、按劳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不只是一个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而是一个集中体现着共产主义社会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的原则标志。参见教材P253。 7、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们之间的劳动交换无须遵循对等的原则,人们的劳动具有直接的()。 A、私人性 B、任意性 C、社会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认识论

第四章认识论 第一节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一、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 1、实践促使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发生分化,为认识的发生提供了可能性。 2、实践活动的操作方式内化为人脑的思维模式,使人脑具备了意识的功能,为认识活动的发生奠定了物质基础。 3、实践活动的社会性扩大了人际交往,加强了社会交流,促进了语言的产生,使人的认识可以超越个体经验的狭隘性和直观性,使认识活动的发生有了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直接来源 (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2)认识形成的可能性与现实性是由实践提供和规定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出了新问题,创造力新手段;也为认识的发展锻炼了思维能力。 3、实践是认识活动的最终目的 认识活动的直接目的是获得客观真理,但获得客观真理的最终目的却是为了实践活动的成功。因为人只有在成功的实践活动中才能生存和发展。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符合,只有能够把主观和客观统一起来的活动,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的特点是直接现实性,因为实践是把主观变成客观的活动,因此,只有实践是把主观和客观统一起来的活动,实践就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唯物主义观点。(2)检验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观点认为:把实践看做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唯一性、至上性、绝对性,即实践一定能检验真理,凡经实践检验的一切都是客观真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局限性、历史性、相对性,即实践检验真理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的,是一个过程,已经检验过的真理还需要经过实践的再检验。 (3)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必须重视逻辑证明的辅助和补充作用,但不能把逻辑证明当做检验真理的标准。因为逻辑证明只能说明认识有道理,符合逻辑,但它不能说明道理的真实性。 三、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1、这是由实践的本性所决定的。实践是能动的,受意识支配的,这决定实践不能离开认识的指导。 2、这是由认识的特性所决定的。认识的活动及其成果有相对对立性,它一经形成,便能发作用于实践。 3、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基本的有两种情况:一是先进的、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能使时间达到预期的效果,促进人类世界的进步与发展;二是落后的、错误的认识指导实践,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甚至破坏的作用,阻碍人类世界的进步与发展。 4、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还表现在很多方面:指导主体自觉按照规律去从事实践活动;对实践活动做出预测和规划;使主体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调整实践活动。 5、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充分体现在作为认识的高级形式的科学理论对实践

马哲第七章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一、单项选择题 1.采用“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方法的是() A.空想社会主义者B.马克思主义 C.唯物主义D.唯心主义 2.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3.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A.消灭利益差别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D.消灭工业与农业差别 4.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因素是( ) A.实现社会单一的公有制 B.按需分配 C.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D.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 5.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是( ) A.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B.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社会主义社会 [单项选择题答案] 1.B 2.D 3.A 4.C 5.D 二、多项选择题 1.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其理论根据是()

A.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 B.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 C.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 D.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的 E.无产阶级的反抗剥削的正义要求 2.其他思想家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A.前者从抽象的理性原则出发,后者从客观规律出发 B.前者侧重于描述未来社会的细节,后者侧重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C.前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后者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D.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 E.前者着眼于资产阶级的利益,后者着眼于无产阶级的利益 3.人类解放含义的包括() A.人们获得绝对自由B.人类完全摆脱自然力和社会关系 C.人从自然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D.人从社会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E.人们的任何设想都能实现 4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将要消失的“三大差别”是()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差别B.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C.工业与农业的差别D.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E.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差别 5.关于共产主义理想,正确的观点有() A.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理论 B.共产主义的实现是极其渺茫的 C.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不应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D.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E.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经阶段.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CD 2.ABC 3.CD 4.BCD 5.ADE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第四章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本节合并了教材上的第一、第二两节,作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及其基本矛盾的分析和揭示)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P139-P142) 资本主义(补充,供参考):以资本及其增殖作为最高价值追求的社会制度和学说。★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P142-P150) 1、商品、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①商品和商品的二因素(参见教材P144) ●商品:用于交换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商品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它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又叫“社会必要劳动”,亦即后文讲的抽象劳动)。它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决定商品的交换价值的基础。 ●商品的二因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互对立:商品生产者在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这二者中只能拥有其一。 ◇又相互统一: ☆任何商品都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②商品的二因素根源(受决定)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P145第2段)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具体性) ◇也是生产价值的抽象劳动。(抽象性) ★2、商品的价值量和价值规律(P145-P148) ①商品的价值量: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社会一般(必要)劳动时间。因此,不同商品的价值只有量的不同,并无质的区别。 ②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是以价值

大学马哲期末详细知识点归纳教学内容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从不同角度,作出不同回答。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3)只有通过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才会变成现实。 3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答:(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现实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的社会理想。 4.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基本特征)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第一章1哲学的基本问题(1)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技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印象。意识的作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物质、运动及相互关系,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应。物质的唯一特性的客观实在性。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相互关系: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是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他的物质主题,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3实践及其基本特征,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实践是人类能动性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时间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时间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联系与发展,如何理解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马哲第四章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商品的本质属性是(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B、两个并列的劳动过程 C、体力劳动同脑力劳动的不同表现 D、先后两次劳动过程 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 A、自然分工 B、社会分工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货币转化为资本 4、商品经济是以()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A、交换 B、盈利 C、销售 D、购买 5、个别企业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缩短意味着( ) A、商品价值量的减少 B、商品价值量的增加 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D、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6、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 A、个别劳动时间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必要劳动时间 D、剩余劳动时间 7、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8、“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中的“钱”所充当的货币职能是() A、支付手段 B、价值尺度 C、流通手段 D、贮藏手段 9、商品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 ) A、价值规律的内容要求 B、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C、价值规律的本质规定 D、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1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 A、劳动过程 B、价值形成过程 C、价值增殖过程 D、价值平均过程 11、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 A、生产劳动产品 B、转移生产资料价值 C、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D、保持资本价值 12、剩余价值是指() A、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B、资本家节约出的成本创造的 C、资本家获得的利润创造的 D、雇佣工人的全部劳动创造的 13、假设原来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为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为4小时,若分别采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使剩余劳动时间各延长2小时,则它们的剩余价值率应分别为() A、150%,100% B、150%,200% C、150%,300% D、100%,200% 14、资本积累是指() A、剩余价值转化成资本 B、分散的小资本合并成大资本 C、企业之间的兼并 D、大资本吞并小资本 15、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A、企业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 B、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关系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关系 D、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关系 16、不变资本是以()存在的资本 A、生产资料形态 B、改变自己的价值量 C、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D、生活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