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编排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文字的编排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每当翻开一本版式明快,色彩跳跃,文字流畅,设计精美的杂志时,读者都容易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即使对其中的文字内容并没有什么兴趣,也能被有些精致的广告所吸引。这就是平面设计的魅力,它能把一种概念,一种思想通过精美的构图、版式和色彩,传达给看到它的人。

面对一个设计精美的平面作品,读者最先注意到的是什么呢?最令人过目不忘的是什么呢?是图形,是色彩,是版式,是文字,还是一句别出心裁的广告词?在人们的潜意识中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有形有色的图形是丰富多彩的,具有直观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往往叫人过目不忘,给人深刻的印象。而平面设计中另一些元素会在其光辉下黯然失色。在这里所有文字的重要意义大概莫过于它所包含的内容,文字在平面设计中作为造型元素的作用往往被忽视。因为它没有多变的造型、丰富的色彩。人们在这样的视觉感受下自然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定势。

对文字在平面中的作用的这种偏见,一方面是源于图形的绚丽多彩,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们几千年来对文字作为传达信息的符号作用的认识。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的著名思想家庄子在其著作《庄子?外篇》中就已提指出:“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即:文字语言是事物的表征物,事物是文字语言的被表征物。文字的作用就是传递信息。人们领会了文字所传达的信息含义,文字作符号也就没有了作用。

然而要完成一个平面作品,就得把诸多造型的元素加以组织和编排,最终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并使其具有某种风格和格调,要么含蓄、要么优美、要么活跃、要么沉稳……正如音乐家在构思音乐的时候,就是对音符进行挑选、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通过这种过程产生了宏大的音乐、优美的旋律,产生了爵士乐、摇滚乐……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因素会阻碍我们的思维,其中主要就是这种对平面设计认识的思维定势——重图形,轻文字。特别是对初学者来说,既没有跳出思维定势,也没有培养出应有的专业眼光,眼中的文字只有作为符号的信息传达功能,没有作为造型元素的视觉功能。所以在学生有关平面设计的作业中难免会发现这样的问题:由于在设计中对各种造型元素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往往沉醉于新奇的图形、跳跃的色彩,而对文字的设计和安排显得随随便便、漫不经心,甚至不知所措,最终落入了习惯性思维的圈套,使整个平面设计作品效果大打折扣。

如果从设计的角度去理解图形、文字及其它各种造型元素,定会得到

不同于大众的对于图形和文字的认识。在设计中发掘图形和文字的更广泛的含义的同时,如何从本质上看待图形和文字在造型上的作用,是每个从事平面设计的人要研究的,这不仅需要学习那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更需要在实践中用心去感受与体会,需要在长期的过程中形成一种专业的眼光。

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的设计方案都是在纸上完成,设计制作的过程比较直观,文字编排的问题容易发现,但在电脑上进行设计排版时,由于电脑显示比实际尺寸有缩小,初学者不适应这样的变化,往往产生错觉,根据以往的视觉经验把字做得很大,同时又不重视字间距、行间距的问题,造成画面效果不好,经不起推敲,而且还不能发现问题所在。这也是文字的编排在平面设计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一、平面设计的构成元素

平面设计的基础是建立在对各种构成元素的深入理解上,了解各种元素的不同特性是设计中对其正确运用的前提。一个完整的平面设计是由以下几种元素构成:

1、视觉元素。视觉元素包括图形和文字的大小、形状、色彩等,在平面上有实在的形状和色彩。

2、概念元素。所谓概念元素是那些不实际存在的,不可见的,但人们的意识又能感觉到的东西。例如我们看到尖角的图形,感到上面有点,物体的轮廓上有边缘线。概念元素包括:点、线、面。概念元素通常是通过视觉元素体现的。

3、关系元素。视觉元素在画面上如何组织、排列是靠关系元素来决定的,包括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

4、实用元素。指设计所表达的含义、内容,设计的目的及功能。

在所有这些构成平面的元素里,视觉元素是最基本的元素,概念元素、关系元素、实用元素都依附于它的存在而存在。不能想象没有任何图形文字的平面还能让人意识到点和轮廓线的存在。而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也不过是用于视觉元素的组织和编排。

二、文字与平面设计的关系

在平面设计中,对基本视觉元素的认识是组织整个平面的基础,就如同音乐家要将有限的几个音符组成风格多变的乐曲,需要对各个音符的特点有深入的理解一样。对于平面而言,图形和文字都是缺一不可的。因此正确理解文字在平面设计中的视觉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一)文字是传达信息的重要符号

毋庸置疑,文字是思想的符号,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思维定势。纵观人类的意识过程,其实是一个将世界符号化的过程,诗人把自己丰富的情感用文字这种符号表达出来,音乐家将自己对旋律的感觉与遐

想用不同的音符表达出来,舞蹈家把对世界的各种认识用各种不同的形体符号表现出来……

可以说,人是用符号来思维的,符号是思维的主体。意大利著名符号学家艾柯提出:将符号定义为任何这样一种东西,它根据既定的社会习惯,可被看作代表其他事物的某种东西——一个记号X代表并不在的Y,成语“雁泥鸿爪”生动准确地表述了符号的概念,鸿雁在泥沼与雪地上留下的爪印,使人们得知曾有鸿雁经过这里的事实,并且可由此推断出鸿雁的大小多寡等信息。爪印,是记号X,而鸿雁是并不在的Y。然而符号“X”的作用有时不仅能表达某种约定俗成的含义“Y”,根据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角度也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对其含义有不同的阐释,也能代表“Z”、“L”、“K”等等。我国河南安阳殷商遗址出土的大量龟甲兽骨上刻有大量象形文字,被称为甲骨文,这是我国可考的最早文字。到了数千年后的今天,除了在考古工作者的眼中它还保留有记录事件符号的特性外,在绝大多数人的心目中,这些难于辨认的文字,已成为几千年前那个时代的象征。它成为一种具有某种特定意义的象征图形。符号的含义是多元的,可变的。作为符号的文字也是这样的,既有实现字意与语义的功能,又有美学效应。

平面设计本身就是符号的一种表达方式。对符号运用的合理与准确,对于达到信息传达的目的来说非常重要。找到一个符号X,可以准确的传达Y(平面设计中的造型意义)的信息,成为了一个平面设计作品成败的关键。

(二)发掘文字符号在设计中的含义

文字符号的含义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我们的习惯思维固定了下来。而在平面设计中对文字的运用不能停留于此,必须站在更高的高度,用新的视野,用设计的观念去挖掘文字在设计中的更广泛的涵义和作用。文字是构成平面传达信息的工具。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古训在这里得到了新的诠释。对文字的本质认识是平面设计的前提。

现代艺术大师塞尚把纷繁复杂的世界,用最本质最简单的几何形体进行归纳。现代的设计师也需要把在设计中涉及的众多元素加以本质化的认识,不然就会迷失在这些众多的元素里而无从下手,更无法自由、灵活地对各种元素进行调配、组合和再创造。

要发掘出文字符号在设计中更多的含义,就要从文字的信息传达作用和视觉效果两个方面去考虑。在设计中文字不同的字体、不同的字号、不同的字距、行距都是设计的重要语言。我们熟悉的文字在设计师的眼里,有了更多的象征和意义。

1、文字的点、线、面特性。“

字体应该是图形要素。字体图形就是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凯勒)。很多文字都起源于图形,比如华夏汉字、古埃及圣书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都是象形文字。对于汉字就有“书画同源”的说法,如“牛”、“羊”,视字如见物。

任何的图形和文字就形式的本质而言,都可看作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点、线、面。从这样的角度去理解图形和文字,它们在平面设计中有着同样的重要性。所以文字本身是点、线、面组成的,同时也可以构成新的点、线、面。平面设计对文字的运用就是对文字的点、线、面特征进行合理的利用与调配。在平面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标题文字形成一个个醒目的点,一句话构成一条虚实变化的线,一段说明变幻出丰富多彩的面……平面设计就是要把这些看似平常的文字,通过设计师的组织编织在一起,构成统一的画面和起伏的节奏。

2、文字的图形特点与平面图形设计。文字的图形化特征,历来是设计师们乐此不疲的创作素材。中国历来讲究书画同源,其文字本身就具有图形之美而达到艺术境界。以图造字早在上古时期的甲骨文就开始了。至今其文字结构依然符合图形审美的构成原则。世界上的文字也不外乎形象和符号等形式。所以说,要从文字中发现可组成图形的因素实在是一件轻而易举之事。所以我们常常可以见到图形化的文字和文字化的图形。

图形文字是在发展了几千年的汉字基础上进行字体的再图形、再创意。利用一些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作为创作的素材,同时用这种创意来表现现代社会中的某些行为,制造一种现代的气氛,使文字创意有现代感。不仅从形式上,而且从内容上进一步深化所要表现的内容,是一种意象化的图形文字。

另一种是文字化的图形,如以文字为主的标志设计。它是在文字本身意义的基础上,对它的含义进行新的拓展和迭加。如用“鱼”和“L” 的组合图形标志表现水族馆的特点。

三、文字在平面中的编排

(一)字体的选择

从艺术的角度可以将字体本身看成是一种艺术形式,它在个性和情感方面对人们有着很大影响。在平面设计中,字体的处理与颜色、版式、图形等其他设计元素的处理一样非常关键。

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造型特点。有的清秀、有的优美、有的规整、有的醒目、有的自由豪放、有的欢快轻盈、有的苍劲古朴……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选择不同的字体,用不同的字体特点去体现特定的内容。如:标题文字多选择醒目、清晰、简洁的黑体、综艺体等;正文常用字体清秀的宋体、仿宋、楷体等。同时在整个版面中不同的字体形成不同强弱

、不同虚实的对比。

字体元素当中,对于字体、字型的选择和搭配是非常讲究的。选择字体风格的过程就是一个美学判断的过程。字体的设计、选用是排版设计的基础。中文常用的字体主要有宋体、仿宋体、黑体、楷书四种。在标题上为了达到醒目的效果,又出现了粗黑体、综艺体、琥珀体、粗圆体、细圆体以及手绘创意美术字等。在排版设计中,选择两到三种字体为最佳视觉结果。否则,会让人感觉零乱而缺乏整体效果。在选用的这三种字体中,可考虑加粗、变细、拉长、压扁或调整行距来变化字体大小,同样能产生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平面设计者可以用字体来更充分地体现设计中要表达的情感。字体选择是一种感性、直观的行为。但是,无论选择什么字体,都要依据平面设计的总体设想和阅读者的需要。例如:粗体字强壮有力,有男性特点,适合机械、建筑业等内容;细体字高雅细致,有女性特点,更适合服装、化妆品、食品等行业的内容。在同一平面中,字体种类少,版面雅致,有稳定感;字体种类多,则版面活跃,丰富多彩。关键是如何根据平面内容来掌握这个比例关系。

(二)字距与行距

字距与行距的把握是设计师对版面的心理感受,也是设计师设计品味的直接体现。一般的行距的常规比例应为:10:12,即用字10点,则行距12点。这主要是出于以下考虑:适当的行距会形成一条明显的水平空白带,以引导浏览者的目光,而行距过宽会使一行文字失去较好的延续性。除了对于可读性的影响,行距本身也是具有很强表现力的设计语言,为了加强版式的装饰效果,可以有意识地加宽或缩窄行距,体现独特的审美意趣。但对于一些特殊的版面来说,字距与行距的加宽或缩紧,更能体现主题的内涵。例如,加宽行距可以体现轻松、舒展的情绪,应用于娱乐性、抒情性的内容恰如其分。另外,通过精心安排,使宽、窄行距并存,可增强版面的空间层次与弹性,表现出独到的匠心。现代国际上流行将文字分开排列的方式,让人感觉疏朗清新、现代感强。因此,字距与行距不是绝对的,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三)文字的面积化

在平面中常把文字面积化,就是把画面中的文字根据方案单元的数量和内容进行面积的编排。通过文字面积的大小变化,使文字形成大小面积不相等的组合,使画面中的文字部分出现弹性的点、线、面布局,从而为版面的编排创造紧凑、舒畅等不同的效果。可以使读者阅读负担减轻,并增加阅读兴趣,同时可以使平面的版式产生节奏、韵律和视觉冲击力。通过调整字体、字距、行距等,调整整个

文字块面的特性,使之时而紧密、时而疏朗。

文字的编排还应注意文字本身的格式效果。文图画面构成中,把不同重点的文字内容用不同的字体来表现,是设计中常用手法,如:行首的强调、引文的强调等。但字体过多画面就显得不安宁,字体过少又缺乏必要的生气。字体数量的多寡常暗示设计平面中核心内容的多少。

四、在平面设计中文字设计的原则

(一)提高文字的可读性

文字的主要功能是在视觉传达中向大众传达作者的意图和各种信息,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考虑文字的整体诉求效果,以给人清晰的视觉印象。因此,设计中的文字应避免繁杂零乱,使人易认,易懂,切忌为了设计而设计,忘记了文字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更有效的传达作者的意图,表达设计的主题和构想意念。因此在设计中要选择合适的字体、字号,注意文字在浏览时的视觉顺序和方向,把需要突出的字、词进行特殊处理。对于可读性较差的字体可以增大其面积,使其更加清晰。

(二)文字风格与平面的整体风格协调

每一件平面作品都有其特有的风格。在这个前提下,一个作品版面上的各种不同字体的组合,一定要具有一种符合整个作品的风格倾向,形成总体的情调和感情倾向,不能各种文字自成一种风格,各行其事。因此在正确选择字体的基础上,有时也需要对主要文字作“文字图形化”处理,即将文字笔画做合理的变形搭配,强调字体本身的结构美和笔画美。

(三)文字的位置应符合整体要求

在平面设计中,文字在视觉上有大小、轻重、强弱的感觉,它们在画面上的位置安排会直接影响整体效果。要处理好文字与文字之间的位置关系,文字与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在有图片的版面中,文字的组合应相对较为集中。如果是以图片为主要的诉求要素,则文字应该紧凑地排列在适当的位置上,不可过分变化分散,以免因主题不明而造成视线流动的混乱。

无论在何种视觉媒体中,文字和图片都是其两大构成要素。文字排列组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版面的视觉传达效果。因此,文字在版面中的设计是增强视觉传达效果,提高作品的诉求力,赋予版面审美价值的一种重要内容。在设计中要解决好文字的字体、大小、位置、间距等,也要处理好文字的图形风格、视觉流程以及在版面中的各种层次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