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实务自己整理资料

2019实务自己整理资料
2019实务自己整理资料

2019年注安实务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

?安全评价的程序

1、前期准备;

2、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

3、划分评价单元;

4、定性、定量评价;

5、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6、作出安全评价结论;

7、安全评价报告编制。

?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1、目的;

2、概况

3、评价依据;

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

5、评价单元的划分;

6、预、现评价方法;

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8、评价结论。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

1、消除危险源。

2、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

3、隔离。故障一安全设计。

4、

减少故障和失误。5、安装监控系统。

?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

1、隔离。

2、设置薄弱环节。

3、个体防护。

4、避难与救援。

5、安装监控系统。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职责规定为:

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4、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5、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6、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7、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事故报告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简要经过;

4、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

?事故调查报告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5、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7、其他。

?事故调查组的组成

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总结:老大带着监管理和直管+监察、公安、检察院及工会,最后可以找相关专家一块来。

?事故调查组职责、主要任务

1、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

2、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

3、查明人员伤亡情况;

4、查明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

5、认定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分析;

6、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建议;

7、总结事故教训;

8、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9、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的内容

1、隐患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3、隐患的治理方案。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内容

1、治理xxx隐患的目标和任务;

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职责为:

1、

组织或者参与拟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

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

3、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

4、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

5、

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査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

6、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7、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安全操作规程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操、作前的准备,包括操作前做哪些检査,机器设备和环境应当处于什么状态,应做哪些调整,准备哪些工具等。

2、劳动防护用品的穿戴要求。应该和禁止穿戴的防护用品种类,以及如何穿戴等。

3、操作的先后顺序、方式。

4、操作过程中机器设备的状态,如手柄、开关所处的位置等。

5、操作过程需要进行哪些测试和调整,如何进行。

6、操作人员所处的位置和操作时的规范姿势。

7、操作过程中有哪些必须禁止的行为。

8、一些特殊要求。

9、异常情况如何处理。

10、其他要求。

?(―)对主要负责人的培训内容和时间

初次培训的主要内容

1、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2、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专业知识。

3、

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管理和救援组织以及事故调查处理的有

关规定。

4、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5、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6、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7、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再培训的主要内容

再培训的主要内容是:

新知识、新技术和新颁布的政策、法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和政

策,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知识,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典型事故案例。

?(二)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和时间

初次培训的主要内容

1、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2、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卫生等知识。

3、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及职业危害的调查处理方法。

4、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以及应急处置的内容和要求。

5、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6、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7、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再培训的主要内容

再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新知识、新技术和新颁布的政策、法规,有关安全生

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和政

策,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知识,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典型事故案例。

培训时间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单位安全

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

其他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

?三级安全教育培训

一级、厂级培训重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辨识、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安全考核奖惩、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有关事故案例等。

二级、车间级培训重点:

本岗位工作及作业环境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价和控制措

施,典型事故案例,岗位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安全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三级、班组级重点: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作业过程的安全风险分析方法和控制对策、事故案例等。

新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

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后重新上岗安全教育培训

从业人员调整工作岗位后,由于岗位工作特点、要求不同,应重新进行新岗位安全教育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离开岗位后,重新上岗作业应重新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经考

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由于工作性质不同,离开岗位时间可按照行业规定或生产经营

单位自行规定,行业规定或生产经营单位自行规定的离开岗位时间应高于国家规定。原则

上,作业岗位安全风险较大,技能要求较高的岗位,时间间隔应短一些。例如,电力行业规定为3个月。

调整工作岗位和离岗后重新上岗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原则上应由车间级组织。

?评价单元的划分

重大危险源评价以危险单元作为评价对象。

一般把装置的一个独立部分称为单元,并以此来划分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定的功能

特点,如原料供应区、反应区、产品蒸倦区、吸收或洗涤区、成品或半成品储存区、运输

装卸区、催化剂处理区、副产品处理区、废液处理区、配管桥区等。在一个共

装置可以划分为一个单元;在一个共同堤坝内的全部储罐也可划分为一个单元;散设地上的管道不作为独立的单元处理,但配管桥区例外。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措施应用的单位或工作场所。

2、措施名称。

3、措施目的和内容。

4、经费预算及来源。

5、实施部门和负责人。

6、开工日期和竣工日期。

7、措施预期效果及检査验收。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

1人的因素

1.1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2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物的因素

2.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环境因素

3.1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3.2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3.3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

3.4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4管理因素

4.1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4.2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

4.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4.4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

4.5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

4.6其他管理因素缺。

?造成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包括以下内容

1、人员伤亡所支出的费用,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

2、善后处理费用,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

3、财产损失,固定资产损失、流动资产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包括以下内容

1、停产、减产损失;

2、工作损失价值;

3、资源损失价值;

4、处理环境污染费用;

5、补充新员工的培训费用;

6、其他损失费用。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6

1、高压输电线路作业;

2、危险场所动火作业;

3、有(受)限空间作业;

4、临时用电作业;

5、爆破作业;

6、封道作业。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14

1、动火作业;

2、有(受)限空间作业;

3、盲板抽堵作业;

4、高处作业;

5、吊装作业;

6、临时用电作业;

7、动土作业;

8、断路作业。

?发包工程(相关方)安全协议的内容

1、发包单位提出的确保施工安全的组织措施、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要求。

2、承包商制定的确保施工安全的组织措施、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

3、承包商遵照执行的有关安全文明生产、治安、防火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4、发包单位对现场实施奖惩的有关规定。

5、有关事故报告、调查、统计、责任划分的规定。

6、对承包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考试及办理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应履行的手续等要求。

7、承包商必须按照生产经营单位的要求提供相关材料,接受安全资质和条件审查。

8、承包商不得擅自将工程转包、分包和返包。在工作中遇有特殊情况确实需要由生产经营单位配合完成的工作,应书面提出申请,经发包单位领导批准--后,指派有关部门、班组配合完成。

9、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不得擅自更换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以及关系到施工安全及质量的特殊工种人员,特殊情况需要换人时须征得发包单位的同意,并对新参加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

10、承包商不得使用童工,施工人员不得有承包工程的职业禁忌病。

?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范围

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施设备(不含“三同时”要求初期投入的安全设施)和重大安全隐患治理支出;

2、配备、维护、保养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支出和应急演练支出;开展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评估、监控和整改支出;

3、开展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评估、监控和整改支出;

4、安全生产检查、评价(不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评价)、咨询、标准化建设支出;

5、配备和更新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支出;

6、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支出;

7、安全生产适用的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推广应用支出;

8、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支出。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的建立

一、综合安全管理制度

1、目标指标总体原则

2、安全生产责任制

3、隐患排查治理

4、承发包工程

5、设施和费用

6、重大危险源

8、消防

9、例行工作

10、交通

11、防灾减灾

12、事故调查

13、应急管理

14、安全奖惩

二、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1、教育培训

2、劳动防护用品

3、安全工具器使用

4、特种及特殊危险作业

5、岗位安全规范

6、职业健康检查

7、现场作业

三、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1、“三同时”制度

2、定期巡视检查

3、定期维护检修

4、定期检测、检验

5、安全操作规程

四、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1、安全标志

2、作业环境

3、职业卫生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一、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

二、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

三、有效管控安全风险;

四、实施安全风险公告警示;

五、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