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所谓的社会责任是指一个人对他人、对社会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主要是指一个享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对自己应该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的态度。社会责任感有其丰富的内涵。它要求人有崇高的理想,健全的人格;要求人勤奋学习,敬业奉献;要求人公正诚信,团结友善,关心集体,艰苦奋斗。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问题是一个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因为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社会未来的希望,作为青年知识分子,他们的精神价值选择,将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社会乃至人类的精神价值在走向。

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进场能听到报道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案例,虽然说这只是个例。但是,当这种个例出现的个例频率在不断升高时,就该引起我们大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上的关注以及担忧。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趋于淡化,一些大学生偏重个人利益而忽视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一些大学生的言行与时代的要求背道而驰,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很不相符。所以我们需要关注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问题。

首先应该肯定,当代大学生除了应当承担普通社会成员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之外,还由于其所受的高等教育并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期待,而对社会负有更多的特殊的责任。绝大多数大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及专业技能方面表现出强烈的愿望,而且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如当前我国高校内部不断升温的读书热、考证热、考研热现象。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而努力学习、艰苦奋斗,这是大学生中的主流。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在部分大学生身上存在着非常令人担忧的责任感淡化倾向,漠视理想,注重实惠。大学生应该是最富有理想的群体,但在各种思潮的冲击与复杂环境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一些大学生认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可望而不可及,很多理想距离现实太远而无法实现,于是学习不努力、工作不投入,对一切都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无所谓态度。“无所谓”。就是学习无所谓,工作无所谓,成功无所谓,失败无所谓,赞扬无所谓,批评无所谓。一切都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虚无主义态度。有一部分的学生虽然也在读书热和考证热的人流当中,但是他们是一群盲目的追随者,他们并没有考虑到自己所应该担当的责任。

具调查发现,大学生中有社会责任感的比例不高。的人认为非常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人有一点缺乏,的人认为不缺乏,还有的人不清楚;对于去服务大西北、省内不发达地区、基层的问题上,只有的在校大学生会去,而有的大学生是为了有利于今后就业工作;对于在公交车上你看到扒手在行窃,你会怎么做的问题,有的学生采取悄悄提醒受害者,有的学生会采取与其他人一道制止,只有的大学生对不关己的事,采取回避、冷漠的态度;“你是否会闯红灯,或横跨栏杆”,的大学生偶尔,因为有要紧事。的大学生表示在车比较少的时候会闯红灯,跨栏杆。还有的学生表示经常闯红灯、横跨栏杆,只有的大学生表示从来没有。

以上现象表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已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那么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不是偶然的,它既与转型期社会的环境相关,也与青年大学生的自身因素有关,更与高校教育管理的软弱无力有关。

从社会方面来看。当前的社会正处于激烈动荡的转型期,诸如世风日下、权钱交易、分配不公、假冒伪劣、人际关系扭曲等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正在商品经济大潮中不断暴露。这是部分大学生淡化甚至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外在原因。这些外在原因之一是社会的多元化。当今社会已经由原来的同质社会变成了异质的多元社会对此,由于对社会现实缺乏深入的感性经验与认识能力,大学生的认识往往较片面、容易走极端。

从学生自身来看。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是在“文革”后期或“文革”后出生,长在“改革”期,他们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习始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直接目标就是考大学。至于考上大学后要干什么并不十分明确,往往只有一些美好的朦胧的想法。所以上了大学后,对这些没有很好地适应心理转变、没有明确进入社会角色的大学生来说,社会责任感常常只能是外在的东西。这是部分大学生淡化乃至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内在原因。大学生涉世不深,认识片面,观念偏颇,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总是有着某种认识,抱有某种态度。因此,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淡化与自身进入角色缓慢有很大关系。在大学之前,他们的面前永远有做不完的作业和学习任务,很少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接受除了应试教育以外的科目,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从学校教育来说。当前,由于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工作与学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