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教案—— Excel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电算化教案—— Excel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电算化教案—— Excel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编制会计报表

Excel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编制会计报表

【教学重点、难点】

报表取数公式定义

报表取数公式理解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讲解+学生操作——交互式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

利用Excel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思路

1.准备数据

会计报表的数据取得有两个途径:一是将财务核算的结果导入到Excel中,二是按照事先定义好的取数公式,从Excel会计账务处理的会计分录工作表中自动获取。编制现金流量表所依据的会计分录调整表直接录入到Excel工作表中。

2.编制会计报表

(1)设计相应的取数和计算公式,根据余额数据编制资产负债表。

(2)设计相应的取数和计算公式,根据发生额数据编制利润表。

(3)设置相应的取数和计算公式,根据调整分录表编制现金流量表。

呈现新课

实例应用——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新建一个工作簿,命名为“会计报表”。工作簿中如果只有三个工作表,还需插入一个,并将它们分别命名为科目余额表、资产负债表、损益类科目发生额表、利润表。科目余额表如图8-9所示,资产负债表如图8-10所示,损益类科目发生额表如图8-11所示,利润表如图8-12所示。

图8-9 科目余额表

图8-10 资产负债表

图8-11 损益科目发生额表

图8-12 利润表

1.定义资产负债表中的取数公式

D5=科目余额表!B3+科目余额表!B4+科目余额表!B5

D7=科目余额表!B6

D10=科目余额表!B7+科目余额表!B8

D11=科目余额表!B9

D12=科目余额表!B10

D14=科目余额表!B11+科目余额表!B12+科目余额表!B13+科目余额表!B14+科目余额

表!B15

D18=SUM(D5:D17)

D20=科目余额表!B16

D22=D20+D21

D24=科目余额表!B17

D25=科目余额表!B18

D26=D24+D25

D28=D26+D27

D29=科目余额表!B19

D30=科目余额表!B20

D32=SUM(D28:D31)

D34=科目余额表!B21

D35=科目余额表!B22

D37=D34+D35+D36

D41=D18+D22+D32+D37+D40

H5=科目余额表!D3

H6=科目余额表!D4

H7=科目余额表!D5

H9=科目余额表!D6

H10=科目余额表!D7

H11=科目余额表!D8

H12=科目余额表!D9

H13=科目余额表!D10

H14=科目余额表!D11

H20=SUM(H5:H18)

H22=科目余额表!D12

H27=SUM(H22:H26)

H30=H20+H27

H33=科目余额表!D13

H35=H33-H34

H37=科目余额表!D14

H39=科目余额表!D15

H40=H35+H36+H37+H39

H41=H30+H40

2.定义利润表中的取数公式

(1)本月数栏目公式的定义

C5 =损益类科目发生额表!C4

C6 =损益类科目发生额表!B5

C7 =损益类科目发生额表!B6

C8 =C5-C6-C7

C10 =损益类科目发生额表!B7

C11 =损益类科目发生额表!B8

C12 =损益类科目发生额表!B9

C13 =C8+C9-C10-C11-C12

C14 =损益类科目发生额表!C10

C16 =损益类科目发生额表!C11

C17 =损益类科目发生额表!B12

C18 =C13+C14+C15+C16-C17

C19 =损益类科目发生额表!B13

C20 =C18-C19

(2)本年累计数栏目公式的定义

D5=C5+上月利润表!D5

注意:这里的上月利润表为泛指,实际应用须使用具有实际意义的名称。在编制中期和年度利润表时,由于数据的统计期间与以上不同,因此,需要依照其数据来源的实际情况定义相应单元的取数公式。

教学评估及改进:

1.教学效果评价

2.存在问题及改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