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描写专题训练

语言描写专题训练
语言描写专题训练

语言描写专题训练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语言描写作文专题训练

一、什么是语言描写语言描写也叫对话描写,就是写人物的对话。(有时也对人物的独白进行描写。)

二、语言描写有什么作用?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三、人物语言描写的对话形式一般有五种:

(一)、提示语在前面

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心疼地说:“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

(二)、提示语在后面

“瞧你,这两天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心疼地说。

(三)、提示语在中间

“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心疼地说,“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

(四)、提示语在两边

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她心疼地说。

(五)、没有提示语

直接引用人物说话的内容。这种形式必须在一定的环境里使用。

“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

“妈,我知道了。”

我们在作文时,不要只用一种描述形式,可以几种描述形式交替使用。这样在表达形式上才不会显得单调。例: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注意: 1、在写人物对话时要分段。

2、注意标点符号。(特别是提示语在中间时。)

四、语言描写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当时情景等。

(一)有些学生写人物对话的时候,只注意写人物说的话,而不注意描写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老是“我说”、“你说”、“他说”,写出来的文章干巴、乏味。一个人说话时,总要出现相应的表情与动作,把它们描写出来,不但可以加强对话的表达效果,还可以表现人物的思想与性格。

练习: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拳头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说:“谁踢坏的?”捣乱鬼董小天说:“没看见。”旁边的张小勇还帮董小天说话。高芳芳说:“是董小天踢的。”董小天不承认。老师说:“还有谁看见的?”“没看见。”李星说。

这段描写如果加上符合他们性格的个性化语言,就会好象真的听见他们的声音;同时添上相应的表情和动作,就会加强对话的表达效果:

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瞪着眼:“谁踢坏的?”

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着:“鬼知道,有没有人叫我一定要看好门?”

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鬼脸:“哈……,开了窗,好通风。”

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是董小天,他来时,一阵风正好把门关了,他就抬起脚,用力一踢。”

董小天脚一跺:“大白天别说梦话!你小心点,不要诬陷好人!”

“我才不瞎说呢,大家都看见的。你凭什么,做了坏事,还要耍嘴。”

老师说:“还有谁看见的?”

“我,……没看见。”李星使劲地咽了一口水,神情恍惚。

捣乱鬼无事生非,油嘴滑舌;张小勇油嘴滑舌,混淆是非;高芳芳正义、勇敢,不留情面;李星性格软弱,胆小怕事,各自的思想境界以及性格特点活灵活现。

(二)写活说话人的几个方法:

那怎样让语言描写活起来呢?“说”字前面的如何修饰?可加进语气、语调、动作、表情、神态、独特用词、习惯用语。这样,人物的语言就鲜活多了。

1、对话+动作:

例子:老师走上讲台,放下课本,喊道:“上课!”

2、对话+表情:

例子:“我错了。”小明低着头,满脸通红。

3、对话+心理:

例子:我吓了一跳,心想,完了,不由长叹:“好惨啊!”

4、对话+语气:

例子:“大小姐,你怎么啦?嘴巴翘得那么高?”妈妈嘻嘻笑道。

5、对话+语调:

例子:“我绝对不会放过你的!”老狼恶狠狠地咆哮。

6、对话+音质:

例子:“阿姨,那边的花好好看喔!”一个清脆的童音在我耳边响起。

五、语言要简洁明了。在进行语言描写时,语言要简洁。不能拖泥带水,让"人物"说个没完。

例:星期天上午,我正在复习功课。忽然听见门外传来又甜又脆的喊声:"小燕,小燕!"我一听就知道一定是我的好朋友--小云在喊我。我连忙放下笔,去给她开门。"小燕,吃过早饭了吗"小云一见我就问。我说:"吃过了。"小云说:"吃的什么"我说:"吃的油条、稀饭。你吃了吗""小云说:"我们家的燃气灶坏了,爸爸去修了,现在还没回来呢!到哪儿吃早饭呀!"我说:"在我家吃吧!"小云摆摆手说:"不了,不了。我发明了一种'学习棋',你快跟我去看看吧!"我问"什么'学习棋'呀""先别急,一会儿你就知道啦"说完,小云拉着我的手向她家跑去……

这段对话虽然写得很通顺,可很多却是不必要的废话。你看文章是写小云发明了一种"学习棋",想让我去看一看。可小作者却在对话中写了"吃的什么早饭"、"小云家的燃气灶坏了"、"小云爸爸修了大半天还没有回来"这些与"学习棋"无关的对话。这对刻画人物形象,表达文章中心思想毫无用处。另外,小云发明了"学习棋",急切地想让"我"去看一看。这段对话显然也不符合当时的真实情景。可见,作者是为了对话而写对话,完全是画蛇添足。可能小作者要说,当时我和小云真是这样说的呀!即使真的这样说了,也要根据文章需要进行取舍。在实际生活中,人们说的话既多又杂,写文章不是生活实录,不能原原本本地照搬生活。写进文章里的语言一定要经过提炼加工,跟中心密切相关的话,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的话,再多也是必要的;反之,与中心无关,对刻画人物毫无作用的话,哪怕是半句也是多余的。上面的病例可以这样修改:

星期天上午,我正在复习功课。忽然听见门外传来又甜又脆的喊声:"小燕,小燕!"我一听就知道一定是我的好朋友—小云在喊我。我连忙放下笔,去给她开门。"小燕,我发明了一种'学习棋',你快跟我去看看吧!"一见面,小云就满面笑容地对我说。"看你高兴的,什么'学习棋'"我问。"先别急,一会儿你就知道啦"说完,小云拉着我的手向她家跑去…

六、人物语言要有个性:看看下面这段话,评价一下它的语言描写好不好,为什么。

有一天,我去外婆家做客。当车开到茶亭站时,上来一位约摸六七十岁的农村老奶奶。她驼着背,拄着拐杖,颤巍巍的,手里提着半篮子鸡蛋,好像要去农贸市场出售。一位佩戴红领巾的少年忙上前扶着老奶奶,坐到自己的座位上。老奶奶激动地对旁边的乘客说:现在精神文明建设很有成效,助人为乐蔚然成风,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你看,这位红领巾就是一个‘活雷锋’……

七、实例分析。《我学会了讲价》

(一)母亲节时,我用自己的20元零花钱买了一把6元钱的木梳,本来要13元的,但被我"砍"下来了。

我怀着愉快的心情来到集市,来到一家小商店里。

"阿姨,一把木梳多少钱啊"( )

"13块!"那阿姨瞥了我一眼.()

"阿姨,便宜点儿吧,6块怎么样"()

阿姨没好气地望着我,说:"不行!"()

我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甩了甩头,说:"不要见我人小就欺负我,我在别人的店里买木梳时,就是6块嘛!"

话音刚落,阿姨立即气急败坏地反驳:"13块就13块,没地说!"

"这么贵,我不在你这儿买了,其他店还有更好看的木梳呢!"()

阿姨听我这话,马上360度大转弯,"唉……别!这样吧,10块,行不"

我见她软了,免不了有些沾沾自喜.我说:"6块,就6块!"

她担心我要走,立刻一把拉住我的手,说:"小姑娘,减不得了,最多我再给你减一块."( ) "不行!"我跺着脚,扯开超高度嗓,使劲儿叫到:"6块,就—6—块!"

"得得得,我服了你了,6块就6块.看你小小年纪的,砍价倒是行家!"( )

"阿姨,你真好.和气生财嘛!"( )

"呦!就你嘴巴甜."

"成交吗"

"那当然,成交!

"我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在母亲节晚上,我将木梳子送给了妈妈,妈妈的脸上露出了一种我曾未见过的笑容.

(二)、在高三读书的赵新天在新华书店购书时遇到了小学时的班主任黄老师。写一段师生对话,可有少量的神态、动作描写。

范文:售票员

人们一上车,那位阿姨就忙起来了。乘客伸出手,把钱递到她面前。她一手接钱,一手撕车票;一会儿递车票,一会儿又找零钱,忙个不停。

这是售票员阿姨在售票时的情景。我常坐这7路汽车上学,对于这售票过程是早已看惯了。

有一天,我刚上车不久,便听到了一段谈话。“这位小姐,我要去火车站,快到了吧。”那是一位老大爷的声音。“啊呀,这位老大爷,您把车乘反了。这车是从火车站开往福星小区的。”“那可怎么办?”老大爷焦急起来。“您老别着急,您就在下站下车,穿过马路,乘对面的7路车就可以到火车站了。”售票员阿姨热心地指点。过了一会儿,车停了,那位老大爷感激地下了车。

车继续往前开,我不禁注视起这位售票员阿姨来。只见她穿着很朴素,长得也很平常,似乎没有什么特点。只见她往车后走来,边走边说:“请大家把车票拿好,把乘车的月票拿好,现在开始查票。”她走着查着,走到我旁边坐着的一位小青年身边,查过他的车票后,说:“先生,请您重买一张票。您这张是废票。”那位小青年不耐烦地说:“这票明明是我刚才上车时买的,怎么说是废票呢?”那位售票员阿姨没有生气,仍然是很耐心地说:“先生,您看,每一叠车票的编号都是

不一样的。您的这张车票的编号就和我们这次卖出的票的编号不一样。”那位小青年不做声了,悻悻地补了一张票。到了下一站,他就下车了。

同车的人们开始议论起来,大都是称赞售票员阿姨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

那位售票员阿姨却似乎没有听见,她仍然在认真、专注地工作:一手接钱,一手撕票;一会儿递车票,一会儿找零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