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天文学

生活中的天文学
生活中的天文学

生活中的天文学

兼议青少年天文常识中一些常见的理解偏差和认识误区

(演讲提纲)

一、前言

1、天文学当真那么神秘吗?

乍看起来似乎确实有点"神" :

*天文学的一部分研究对象确实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有点"远",看得见,摸不着(举实例)。

*"天文数字"动辄大的吓人,天文学的计算也往往十分繁杂(举实例)。

*历史上天文学(astronomy)和占星术(astrology)常常纠结在一起,传统文化让人们不由自主地对天文学产生敬畏(举实例)。

实际上和任何一门真正的科学(而非伪科学)一样,

*天文学源自人们生产和生活实践的需求(恩格斯语:"必须研究自然科学各个部门的顺序的发展。首先是天文学-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就已经绝对需要它")(举实例)。 *天文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际观测基础上的、在研究方法上严格遵循逻辑学规律和实证精神的自然科学(举实例,与探案类比)。

*天文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得以不断地发展和深入;反过来又为其它一些学科的进步提供素材和动力。有广泛的现实和长远的应用价值(举实例)。

因而,从本质上讲,天文学并不神秘。

2、作为六大基础学科之一,天文学对于现代人类的生存方式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对于启迪青少年的聪明才智具有独到的功能。

*基础性如人造飞行器的轨道理论、实用计时系统等

*广泛的服务性如航海、航空、历法、授时等

*对其它学科的推动性、交叉性和互动性如开普勒定律对牛顿力学诞生的启示、天文学与等离子体物理的相互推动等

*前沿性和探索性如不断提出和解决对人类最新的科学问题等

*哲理性

明末清初的大学问家顾炎武曾经说过:"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遗憾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神秘的"天文学中一些最基础的东西似乎变得如此"平庸",以至于很多人已经不再觉得它们中间有多少"科学"味道。因而许多好学的青少年在积极关注自然科学最新进展的同时,不由自主地开始把它们"忽略不计"了。

一大批糊涂认识由此而生。

二、先从我们实用的计时系统说起

1、什么叫"时间",这是个哲学问题。如何计时,则是个实际的天文学应用问题。

2、粗略下个定义,什么叫"一天"?把一天分成24小时,一小时分成60分钟,一分钟分成60秒钟,有没有道理?(倒退100多年的街头调研)

3、实测的时间和手表显示的时间一样吗?(地方时和区时)

4、北京时间≠北京当地的真实时间(时区的划分)

5、每天的长短一样吗?(小议高中地理课中的"时差"概念)

6、测时、守时和授时(日晷、漏壶和钟鼓楼)

7、太阳时和恒星时

8、站在"日界线"上,今天到底是哪天?("八十天环游地球"中多出来一天的故事)

9、闰秒和协调时

三、历法杂谈

1、农历不是阴历

2、"节气"属阴属阳?

3、"鸡年无春"和一年两头春

4、十五月亮十六圆和十五月亮十七圆

5、闰月如何安置

6、干支纪时和六十甲子(附带戏说掐"八字")

7、公历的由来(附带说说:42岁的张先生为何只过过10次生日;俄国革命明明是11月7日发生,何以叫"十月革命")

8、二十一世纪到底从哪年开始?(附带说说"年代"的起始)

9、一年非得分成12个月吗?(彝族十月太阳历和玛雅历简介)

10、世界上唯一的阴历--回历

11、地球上为何有季节变化?

12、农历初三发生日食,可能吗?

四、其它一些常见的理解偏差

1、太阳的光和热从何而来?为什么说人是靠"吃"太阳来维持生命的?

2、"太阳爆炸"!"黑子爆炸"!此二说不确。

3、白天为何有时候也有月亮?月亮上真有嫦娥、吴刚吗?(顺带讲环形山的命名、"万户"的故事)

4、月亮为何有相位变化(即圆缺变化),何为"朔望月"?(春节晚上的"月光晚会"和100多年前美国的著名诬陷案。)

5、月亮总以同一面对着地球,它到底有没有自转?

6、水星无水,为什么叫水星?木星上有木头吗?(行星的命名)

7、Astronomy和Astrology的区别。

8、日晕和月晕是天文现象吗?

9、"我们乘飞船来到了ⅹⅹ星座"错在何处?

10、"启明星"和"长庚星"都是金星。

11、太阳系到底有八大行星还是九大行星?

12、天文学中有没有60年周期?(该问题针对大人)

13、UFO≠外星人飞船。

14、荒谬的"人生星座"

Any question aroud Astronomy, We may discuss!

??

??

??

??

中国古代天文、数学、医药学等成就

中国古代天文、数学、医药学等成就 一、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 1、先秦时期:①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②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19年7闰的原则,这比西方造160年。③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 2、两汉时期:①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②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③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④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意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 3、隋唐时期:①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②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在实测中他认识到,在小范围有限的空间里得到的认识,不能任意向大范围甚至无际的空间推演,这是我国科学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

4、宋元时期:①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突出贡献在天文学方面,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更加简便,有利于农事安排。②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③元朝杰出天文学家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④郭守敬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二、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1、两汉时期:《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分九章介绍了许多算术命题及其解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南北朝时期:①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②南朝祖冲之精确地计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外国早近一千年。它的专著《缀术》对数学发展有杰出的贡献。 3、《周髀算经》简介在中国古代算书中,《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孙丘建算经》、《海岛算经》、《五经算术》、《缀术》、《缉古算机》等10部算书,被称为“算经十书”。其中阐明“盖天说”的《周髀算经》,被人们认为是流传下来的中国最古老的既谈

我国古代天文地理基本知识

我国古代天文地理基本知识 一、长沙彗星图 我国古代天文学从原始社会就开始萌芽了。公元前24世纪的帝尧时代,就设立了专职的天文官,专门从事"观象授时"。早在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就描绘了光芒四射的太阳形象,进而对太阳上的变化也屡有记载,描绘出太阳边缘有大小如同弹丸、成倾斜形状的太阳黑子。公元16世纪前,天文学在欧洲的发展一直很缓慢,在从2世纪到16世纪的1000多年中,更是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在此期间,我国天文学得到了稳步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天象观察、仪器制作和编订历法。长沙彗星图 二、长沙彗星图 我国最早的天象观察,可以追溯到好几千年以前。无论是对太阳、月亮、行星、彗星、新星、恒星,以及日食和月食、太阳黑子、日珥、流星雨等罕见天象,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记载,观察仔细、??讶的程度,这些记载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在我国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已有丰富的天文象现的记载。这表明远在公元前14世纪时,我们祖先的天文学已很发达了。举世公认,我国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天象记载。我国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前天文现象最精

确的观测者和记录的最好保存者。 我国古代在创制天文仪器方面,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创造性地设计和制造了许多种精巧的观察和测量仪器。我国最古老、最简单的天文仪器是土圭,也叫圭表。它是用来度量日影长短的,它最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已无从考证。 此外,西汉的落下闳改制了浑仪,这种我国古代测量天体位臵的主要仪器,几乎历代都有改进。东汉的张衡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利用水利作为动力的浑象。元代的郭守敬先后创制和改进了10多种天文仪器,如简仪、高表、仰仪等。 三、折叠编辑本段登封观星台 世界天文史学界公认,我国对哈雷彗星观测记录久远、详尽,无哪个国家可比。我国公元前240年的彗星记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从那时起到1986年,哈雷彗星共回归了30次,我国都有记录。1973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马王堆的一座汉朝古墓内发现了一幅精致的彗星图,图上除彗星之外,还绘有云、气、月掩星和恒星。天文史学家对这幅古图做了考释研究后,称之为《天文气象杂占》,认为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彗星图。早在2000多年前的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对各种形态的彗星进行了认真的观测,不仅画出了三尾彗、四尾彗,还似乎窥视到今天用大望远镜也很难见到的彗核,这足以说明中国古代的天象观测是何等的精细入微。登封观星台

数学在天文中的应用

数学在天文学上的应用 数学是什么?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而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说白了,数学就是伟大的工具人,在天文学科中贡献极大,如果不是数学的发展,天文学人估计都秃了) 今天来聊聊数学在天文学上的应用。(数学是怎样拯救天文学人的头发的) 曾记否数学必修一课本的第68页。 到底有多狂喜呢?当时开普勒发现开普勒三定律,是硬凑的式子,据说还花了非常长的时间,但是,如果他对半径长、周期求个lg,他就会发现他浪费了几年青春去写那几条硬凑的式子。我们尝试用另一位老爷爷普森与星星亮度的故事,来看看对数在天文上的应用。 星等是指天体在天空中的相对亮度,一般也叫做“视星等”即在地球上看天体的亮度而一般人的肉眼能够分辨的极限星等大约是6.5等。 1850年,当时才21岁的普森老爷子发现一个规律:一等星比六等星亮100倍,也就是每级差了 2.512倍﹙100的5次方根) 现在假定有两颗恒星,它们的星等分别为m和m0(m>m0),亮度分别是L和L0,则可以得到它们的亮度比率:

由普森公式还可以推导出距离模数公式m - M = 5 logD - 5其中:m为视星等,M为绝对星等,D为距离(单位为pc)、绝对热星…… 继续翻书……必修四17页

三角函数在天文学当中主要用于测距,最著名的是三角视差法。三角视差法是一种利用不同视点对同一物体的视差来测定距离的方法。对同一个物体,分别在两个点上进行观测,两条视线与两个点之间的连线可以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根据这个三角形顶角的大小,就可以知道这个三角形的高,也就是物体距观察者的距离。具体方法为必修五的解三角形。

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促进 ——以天文学为例

曲阜师范大学课程论文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自然科学概论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促进 ——以天文学为例 王院喜 2012414359 摘要:天文学发展的历史悠久,当人类文明产生以后,天文学也随着产生和发展起来。天文学正朝着更加精细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天文学发展对我们人类社会的贡献及重大意义。我们一起期待着天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为科学事业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创造幸福。 关键词:天文学进程人类社会重大意义贡献 引言:天文学是研究宇宙中天体和天体系统的形成、结构、活动和演化的科学。探索天体演化是人类认识自然规律中的最根本的问题之一。天文学与我们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它在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科技人才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等方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天文学与其他科学技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是当代推动高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当代最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 一、天文学的发展进程 天文学中发展最早的就是天体测量学。古代的天文学家在测量星星的基础上观测到恒星位置基本是没有变化的,据此就制出了星图,并对星座进行划分和编制出星表;再对太阳、月亮和行星的运动进行研究时,编制出了历法。在17世纪,不仅发明出了望远镜,微积分也被创立起来,还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且还建立起巴黎天文台和格林尼治天文台。 当前,在天体测量学中用到的测量于段越来越多,山最初的可见光观测发展到现在的射电波段、红外、紫外、X射线Y射线波段等,而对天体进行观测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如星数多、星等暗的光学恒星、射电源及红外源等,并且对它们的观测精度也在不断的进行提高。在16世纪哥自尼提出日心体系后,17世纪的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后来伽利略又在力学上进行了研究,这些为创立天体力学作下铺垫。17世纪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后,天体力学就产生了。 天体力学在天文学中也是发展较早的一个学科。它产生后,天文学家从对天体

数学发展的三个时期

在人类的知识宝库中有三大类科学,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认识和思维的科学。自然科学又分为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工程学、农学、医学等学科。数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是其它科学的基础和工具。在世界上的几百卷百科全书中,它通常都是处于第一卷的地位。 从本质上看,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或简单讲,数学是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对这里的数与形应作广义的理解,它们随着数学的发展,而不断取得新的容,不断扩大着涵。 数学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即来源于原始人捕获猎物和分配猎物、丈量土地和测量容积、计算时间和制造器皿等实践,并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对于非数学专业的人们来讲,可以从三个大的发展时期来大致了解数学的发展。 一、初等数学时期 初等数学时期是指从原始人时代到17世纪中叶,这期间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常数、常量和不变的图形。 在这一时期,数学经过漫长时间的萌芽阶段,在生产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有关数和形的感性知识。到了公元前六世纪,希腊几何学的出现成为第一个转折点,数学从此由具体的、实验的阶段,过渡到抽象的、理论的阶段,开始创立初等数学。此后又经过不断的发展和交流,最后形成了几何、算术、代数、三角等独立学科。这一时期的成果可以用“初等数学”(即常量数学)来概括,它大致相当于现在中小学数学课的主要容。 世界上最古老的几个国家都位于大河流域:黄河流域的中国;尼罗河下游的埃及;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巴比伦国;印度河与恒河的印度。这些国家都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事耕作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此他们就必须掌握四季气候变迁的规律。

游牧民族的迁徙,也要辨清方向:白天以太阳为指南,晚上以星月为向导。因此,在世界各民族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天文学总是发展较早的科学,而天文学又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随着生产实践的需要,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四大文明古国—巴比伦、埃及、中国、印度出现了萌芽数学。 现在对于古巴比伦数学的了解主要是根据巴比伦泥版,这些泥版是在胶泥还软的时候刻上字,然后晒干制成的(早期是一种断面呈三角形的“笔”在泥版上按不同方向刻出楔形刻痕,叫楔形文字)。 已经发现的泥版上面载有数字表(约200件)和一批数学问题(约100件),大致可以分为三组。第一组大约创制于公元前2100年,第二组大约从公元前1792年到公元前1600年,第三组大约从公元前600年到公元300年。 这些数学泥版表明,巴比伦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即开始使用60进位制的记数法进行较复杂的计算了,并出现了60进位的分数,用与整数同样的法则进行计算;已经有了关于倒数、乘法、平方、立方、平方根、立方根的数表;借助于倒数表,除法常转化为乘法进行计算。公元前300年左右,已得到60进位的达17位的大数;一些应用问题的解法,表明已具有解一次、二次(个别甚至有三次、四次)数字方程的经验公式;会计算简单直边形的面积和简单立体的体积,并且可能知道勾股定理的一般形式。巴比伦人对于天文、历法很有研究,因而算术和代数比较发达。巴比伦数学具有算术和代数的特征,几何只是表达代数问题的一种方法。这时还没有产生数学的理论。 对埃及古代数学的了解,主要是根据两卷纸草书。纸草是尼罗河下游的一种植物,把它的茎制成薄片压平后,用“墨水”写上文字(最早的是象形文字)。同时把许多纸草纸粘在一起连成长幅,卷在杆干上,形成卷轴。已经发现的一卷约写于公元前1850年,包含25个问题(叫“莫斯科纸草文书”,现存莫斯科);另一卷约写于公元前1650年,包含85个问题(叫“莱因德纸草文书”,是英国人莱因德于1858年发现的)。

托勒密利用数学研究天文学

托勒密利用数学研究天文学 托勒密(Claudius Ptolemaeus,约90-168)古希腊,古希腊天文、地理、地图、数学家。公元127年年轻的托勒密到亚历山大去求学。在那里,他阅读了不少的书籍,并学会了天文测量和大地测量。他曾长期住在亚历山大城,直到151年。 托勒密于公元二世纪,提出了自己的宇宙结构学说,即"地心说"。主张地球处于宇宙中心,且静止不动,日、月、行星和恒星均环绕地球运行。 托勒密这个不反映宇宙实际结构的数学图景,却较为完满的解释了当时观测到的行星运动情况,并取得了航海上的实用价值,从而被人们广为信奉。托勒密本人声称他的体系并不具有物理的真实性,而只是一个计算天体位置的数学方案。至于教会利用和维护地心说,那是托勒密死后一千多年的事情了。 除了在天文学方面的造诣,托勒密在地理学上也做出了出色的成就。他认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应为整个地球,主要研究其形状、大小、经纬度的测定以及地图投影的方法等。他制造了测量经纬度用的类似浑天仪的仪器(星盘)和后来驰名欧洲的角距测量仪。托勒密有地理学著作八卷,其中六卷都是用经纬度标明的地点位置表。他的多数地点位置好象都是根据他的本初子午线和用弧度来表现的平纬圈之间的距离来计算的,因为他的经度没有一个是从天文学上测定的,只有少数纬度是这样测定的。 托勒密采用了波昔东尼斯测定的地球周长的较小数值,这就使得他所有用弧度表现的陆向距离都夸大了,因为他把每一弧度的距离定为五百希腊里,而不是六百希腊里。这样一来,从欧洲到亚洲横贯大西洋的洋面距离,看上去就比埃拉托斯特尼的计算值小得多,这项计算最后还导致了哥伦布从西面驶往亚洲的企图。 托勒密著有四本重要著作:《天文学大成》、《地理学》、《天文集》和《光学》。《天文学大成》--500年的希腊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顶峰--统治了天文界长达13个世纪。这样一本知识上参差交错且复杂的著作,不是单独一个人所能完成的。托勒密依靠了他的先驱者,特别是喜帕恰斯,这一点是无须掩盖的。他面对的基本问题是:在假设宇宙是以地球为中心的、以及所有天体以均匀的速度按完全圆形的轨道饶转的前提下,试图解释天体的运动。因为实际天体以变速度按椭圆轨道饶地球以外的中心运动,为了维护原来的基本假设,就要考虑某些非常复杂的几何形状。 托勒密使用了3种复杂的原始设想:本轮、偏心圆和均轮。他能对火星、金星和水星等等的轨道分别给出合理的描述,但是如果把它们放在一个模型中,那么它们的尺度和周期将发生冲突。然而,无论这个体系存在着怎样的缺点,它还是流行了1300年之久,直到15世纪才被哥白尼推翻。 托勒密还曾制造了供测量经纬度用的、类似浑天仪的仪器和后来驰名欧洲的角距测量仪。通过系统的天文观测,编出了1000多颗恒星的位置表。

天文学基础知识

天文学基础知识 1.什么是宇宙? 宇宙是天地万物,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辨证唯物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可以转换不同的存在形式,但在本质上是永久存在,永久不灭的。宇宙是普遍永恒的物质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从空间看宇宙是无边无际,它没有边界,没有形状,也没有中心,如果承认宇宙以外还有什么东西,就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本性;从时间看宇宙无始无终,它没有起源,没有年龄,也不会终结,如果承认宇宙有起源,就会导致创世说,实际上也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本性。 但具体事物的有限性也不能否认。宇宙的无限与具体事物的有限并不矛盾,因为只有无数具体的有限才能构成全部的无限。人类观察到的宇宙是动态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所知的宇宙在不断扩大。18世纪以前人类认识宇宙的范围只限于太阳系,随后认识到太阳系以外还有千亿个恒星,它们组成了银河系。19世纪人类又发现了河外星系,发现银河系在宇宙大家庭中只不过是相当渺小的一员。20世纪50年代的光学望远镜、60年代的射电天文望远镜把人类对宇宙的探测距离猛增,人类可以永远扩大自己对物质世界的观察视野,不会停留于某一固定的边界上,这有力证明宇宙是无限的。 天文学上通常将天文观测所及的整个时空范围称为“可观测宇宙”,有

时又叫“我们的宇宙”,或简称“宇宙”。现代科学的基本观念之一,就是可观测宇宙也像其他事物一样,有它诞生发展的历史。据现代宇宙学说估算,宇宙年龄是极其漫长的,约为150亿岁;可观测的全部宇宙空间是极为庞大的,已观测到的最远的星系距离我们大约150亿光年。 宇宙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宇宙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宇宙的多样性在于物质的表现形式千差万别,组成宇宙的物质在存在状态、质量和性质上有着极大的差异。 宇宙是由各类天体和弥漫物质组成的。宇宙中有形形色色的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天体都是宇宙物质的存在形式。2.什么是恒星和星云? 宇宙中最主要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因为它们拥有巨大的质量。恒星是由炽热气态物质组成,能自行发热发光的球形或接近球形的天体。恒星是像太阳一样本身能发光的星球,晴夜用肉眼看到的许多闪闪发光的星星中,绝大多数是恒星。星云是由极其稀薄的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形状很不规则,似云雾状的天体。 3.什么是星系? 由无数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称为星系。它们的尺度可以从几千到几十万光年。星系或称恒星系,是宇宙系统中的重要一环。星系数量众多。到目前为止,人们已在宇宙中观测到了约1000亿个星系。地球就处在由1000多亿颗恒星以及银河星云组成银河系中。有的星系离银河系较近,可以清楚地观测到它们的结构。离银河系最

“天文学”简介含义起源 历史与发展

天文学 翻开人类文明史的第一页,天文学就占有显著的地位。巴比伦的泥碑,埃及的金字塔,都是历史的见证。在中国,殷商时代留下的甲骨文物里,有丰富的天文记录,表明在黄河流域,天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殷商以前更为古远的世代。 几千年来,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中,天文学的研究范畴和天文的概念都有很大的发展。为了说明我们今天对天文这门学科的理解,本文将在第一节里首先介绍一下天文研究的特点。本文的第二节──星空巡礼,是对目前所认识的天文世界的几笔速写。在第三节里,我们举出伽利略-牛顿时代天文学的一次飞跃,来对照当前天文研究的形势,希望借此探讨天文学发展的规律,并强调说明一次新的飞跃正近在眼前。 我们不准备、也不可能用这篇短文囊括天文学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这是本书这一整卷的任务),而只是对它的特征、现状和趋向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为使读者对天文学的轮廓有一个认识,本文的第四节,用简单的图解方式介绍当前天文学科各分支之间的相互关系。 天文学研究的特点 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辽阔空间中的天体。几千年来,人们主要是通过接收天体投来的辐射,发现它们的存在,测量它们的位置,研究它们的结构,探索它们的运动和演化的规律,一步步地扩展人类对广阔宇宙空间中物质世界的认识。 作为一颗行星,地球本身也是一个天体。但是,从学科的分野来说,“天”是相对于“地”的。地面上实验室里所熟悉的那些科学实验方法,很多不能搬到天文学领域里来。我们既不能移植太阳,也无法解剖星星,甚至不可能到我们所瞩目的研究对象那边,例如,到银河系核心周围去看一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天文学的实验方法是一种“被动”的方法。也就是说,它只能靠观测(“观察”和“测量”)自然界业已发生的现象来收集感性认识的素材,而不能像其他许多学科那样,“主动”地去影响或变革所研究的对象,来布置自己的实验。

对天文学的认识选修课论文

课程:天文学 由于自己从小就对那些宇宙奥秘有好奇心,去图书馆阿也经常看一些UFO、我们的北纬30度的奇迹、百慕大三角等等。大二之后学校规定选选修课当我看到天文学之后每次都选有天文学,不过每次都被刷掉了,可能是这个课太火了吧。大三第一学期终于选上了这们课。 当我们上第一节天文学这个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么播放了宇宙的视频,这个就是我喜欢的东西。这个视频之前在高中地理课上看过,再看一遍的时候没有感觉枯燥,而是感觉经过岁月的沉淀又深刻的理解了一些从前不在意的东西。之前对天文学的喜欢呢,是因为我只对那些好奇的不解的现象有好奇心,看完视频后也明白我喜欢的那些内容只是其中的一方面,更多的还是研究宇宙中的行星、恒星以及星系的科学,以观察及解释天体的物质状况及事件为主,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对于我们人类的自然观有很大的影响。 最近印象深刻的是老师讲解的那节课“宇宙大爆炸”。我觉得宇宙是很难认知的,以我们现在的能力也不知道这个地球外的世界有多大,我们只是通过踩着“巨人的肩膀”一步一步的研究着地球之外,宇宙里藏有太多的秘密了,人类只知道一部分,还有太多的东西等待我们去探索。宇宙浩瀚,人类渺小。“我们的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原始状态如何?“有着许多不同的学说,比较公认的是大爆炸形成。所谓大爆炸理论,就是认为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这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并不同于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爆炸。这一理论有一个基本出发点:宇宙在不断地演化,且具有一个起点。宇宙的起点,也可以说是宇宙的零点,此时的宇宙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任何目前能看到的天体,只是一种温度和密度都无限高的真空状态。 我认为我之前对天文学的认知全是浅显易懂的知识,听过课程讲解才知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才明白研究个天文学也需要很大兴趣的,原来天文学会有量子、质子、氢原子氦原子等之类的专业的词语,听得我自己都很蒙。现在才发现自己的想法十分天真,我发现真是要研究天文学实在是太困难了,我的一个朋友说,“那可是纯学术的东西啊,感觉那些天文学家都很伟大,一定是放弃了自己的物质生活”。 我认为学了天文学后也深入的了解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知识,天文学对于人类的意义绝非一个“不简单”可以形容的,天文学这一学科就像天空一样广袤无边,我们要探索的旅程还很远……

天文学常用简单公式

天文学常用简单公式 编辑人:丛雨 1.视运动和天球坐标系 (1)地平高度h 与天顶距z 的关系 90z h =?-(2)天体上中天时的地平高度 90h δ? =?--天体下中天时的地平高度 90h δ?=+-? 其中δ是天体的赤纬,φ是地理纬度,北纬取正南纬取负。 (3)恒星时S 与时角t 的关系(对于任意一个赤经为α,时角为t 的天体) S t α=+春分点赤经为0h ,所以春分点的时角即为当前的恒星时。 (4)球面三角基本公式(大写字母为角,小写字母为边)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cos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cos cos sin sin cos a b c b c A A B C B C a =+=-+(5)球冠的表面积(h 为球冠高度,R 为球的半径,r 为球冠的底面半径) 222() S Rh r h ππ==+2.望远镜 (1)角放大倍率:物镜焦距÷目镜焦距 (2)极限星等(望远镜口径为D ,肉眼极限星等取6等,瞳孔直径d 一般取6或7mm ) 65lg D m d =+(3)角分辨率(θ以弧度为单位,λ为观测波长) 1.22D λ θ=对于光学望远镜(取λ=550nm ,θ以角秒″为单位,D 以毫米mm 为单位)上式简化为

140 D θ=(4)薄透镜成像公式(焦距f ,凸透镜焦距为正、凹透镜焦距为负;物距u ;像距d ,实像取正号、虚像取负号) 111f u d =+(5)底片比例尺(焦距为F 的望远镜或相机,实际角直径α与像平面上的长度l 的比值) 206265(/)mm l F α="3.角直径 (1)球形天体的角直径(天体的距离d 普遍远大于其半径R ) 2R d θ=准确的式子为2arcsin R d θ=。需注意角度与弧度的换算。同理,一段距离或长度l 在距离d (d l )处张角的弧度大小l d θ= 。根据秒差距的定义,1AU 在1pc 外的张角大小为1角秒,由于1rad =206265?,则1pc =206265AU 。 (2)内行星大距时与太阳的角距离(内行星轨道半径r 1,外行星轨道半径r 2) 12 arcsin r r θ=(3)周年视差为π(角秒″)的恒星,其距离(秒差距pc ) 1 d π =此式默认了测量地点为地球,若在其他天体上需乘以其轨道半径(以AU 为单位)。 4.会合周期 12 111t T T =-①T 1和T 2为内行星和外行星的公转周期,t 为两者的会合周期(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②太阳日(一昼夜的长度)是地球自转与公转的会合周期,朔望月是月球绕地球公转与绕太阳公转的会合周期。 ③两天体角速度的方向相同时取-号,如行星的公转计算会合周期;角速度的方向相反时取+号,如金星的自转和公转计算太阳日长度。

2017年天文现象时间表

宇宙是瞬息万变的,我们犹如一粒小小的尘埃在飘移着,只是我们没有察觉而已。那么2017年天文现象时间表你们有了解过吗?一起来看看这份2017年天文现象时间表吧~ 2017年天文现象时间表 1月 02日,17时20分:金星合月,金星位于月球以南1.9度 02日,02时14分:月球过降交点 03日,14时47分:火星合月,火星位于月球以南0.2度(部分地区可见掩食现象) 03日,22时:象限仪座流星雨极大期 04日,23时:地球过近日点:0.98331天文单位 06日,03时47分:上弦月 09日,17时:水星合土星,水星位于土星以北6.7度 09日,22时07分:毕宿五合月,毕宿五位于月球以南0.4度 10日,14时07分:月球过近地点:363242公里 12日,19时34分:满月 12日,21时:金星东大距,金星位于太阳以东47.1度 13日,21时59分:蜂巢星团合月,蜂巢星团位于月球以北3.9度 15日,12时07分:轩辕十四合月,轩辕十四位于月球以北0.9度 15日,18时44分:月球过升交点 19日,13时26分:木星合月,木星位于月球以南2.7度

19日,18时:水星西大距,水星位于太阳以西24.1度 20日,06时14分:下弦月 22日,08时14分:月球过远地点:404913公里 24日,18时37分:土星合月,土星位于月球以南3.6度 26日,08时46分:水星合月,水星位于月球以南3.7度 28日,08时07分:新月 30日,06时21分:月球过降交点 31日,21时11分:木星合角宿一,木星位于角宿一以北3.5度31日,22时34分:金星合月,金星位于月球以北4.1度 2月 01日,09时09分:火星合月,火星位于月球以北2.3度 04日,12时19分:上弦月 06日,05时14分:毕宿五合月,毕宿五位于月球以南0.2度 06日,21时59分:月球过近地点:368817公里 07日,22时:水星过远日点2017天文奇观时间表 10日,07时46分:蜂巢星团合月,蜂巢星团位于月球以北3.9度11日,08时33分:满月 2017年天文现象时间表 11日,08时44分:半影月食,mag=0.988

容建平-从天文学的角度看十天干的意义

从天文学的角度看十天干的意义 《破解五行》节选作者:容建平 本文为《天干的秘密》的续篇章节,重点是对天干的来源进行再探索,志在揭开制造天干周期的真正原因,文中解释了天干与二十八星宿的关系,解释了天干的时空定位依据,本文也是解开五运六气之谜的基础知识。 虽然在《黄帝内经》中,已经明确地指出天干的产生,与太阳系中的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天干周期那稳定有序的规律性十进制时间尺度,还是令人感到五大行星影响力所占有的时间与空间显得太过平均有序了,简直平均有序得有点不可思议。 现代的天文知识已经告诉人们,金、木、水、火、土这五大行星在太阳系中 占据着不同的位置,它们与太阳有着远近不同的距离,由此又产生出各自不同的绕日公转时间,若以地球的时间尺度来计算,地球绕日公转一周为365天左右,

也即是1年,水星公转周期的时间为87。9天,金星公转周期的时间为224。7天,火星公转周期为1。9年,木星公转周期的时间为11。8年,土星公转周期的时间为29。5年。 由于各个行星的公转周期相差非常大,从道理上分析,五大行星之间相互影响的时间根本上就不可能出现为均等,它们各自对地球产生的影响也决不会稳定地有序,每个行星根本也不可能在地球上产生均衡的两个时辰、两天、两月、两年的影响力,特别是每一个行星对地球两年的影响力,更是不可能的事。 从现实来分析,五大行星都在围绕太阳旋转,在很多时候,地球与五大行星所运行的位置刚好处于太阳的相反两边,当地球与五大行星被太阳相隔的时候,它们之间是不可能产生什么相互影响的,要说有影响的话,只能有太阳的影响,因为行星之间决不会在被太阳阻隔的情况下,在太阳强大影响力的阻拦下,还能绕过太阳的阻隔产生什么相互影响。 另外,所有行星在运行中相互之间所处的空间位置有很大的变动范围,按理说它们对地球的影响力肯定也有一个相应的变化数值,有一个影响力大小变化期和影响力时间长短的变化期,从这一点上来分析判断,相互的影响绝对不可能稳定有序。 由于五大行星的绕日周期有长有短,彼此之间被太阳阻隔的频率有快有慢,靠近太阳的水星和金星,由于环绕太阳的周期时间比较短,它们与地球之间被太阳阻隔的次数也就频繁,相反,远离太阳的土星的阻隔频率就要小得多,由此可见,五大行星对地球的影响还应该有一个间断时期,和有一个间断频率周期。

数学与天文

《数学于天文》观后感 主讲人:张顺燕 主讲人简介: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1936年生,河北石家庄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并于同年留校任教。研究方向是复分析。1986年——1988年,1994年访问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华盛顿大学和依利诺斯大学,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1990——1991年任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复分析 学术活动年组委会秘书长,并多次出任国际复分析学术会议组委会秘书长。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曾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著作有《数学 的思想、方法和应用》(教育部九五重点教材,北京市精品教材),《数 学的源与流》,《复数、复函数及其应用》,《数学的美与理》(十五国 家级规划教材),主编《微积分的方法和应用》(与中央电大朱晓鸽,张 旭红合作),《心灵之花》。在中央台参与录制了《走近科学》,《百家 讲坛》的有关节目,在中国教育台录制了《今日数学》,《微积分的思想 和方法》,参与录制了《大学书苑》等节目。教龄44年,主讲过5门以上大课,4门研究生课。自2000年起对北京大学全校开设素质教育统选课。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1.数学文化 2.数学史 3.数学方法。 数学源于古代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为我们创造 了灿烂的数学文化。张顺燕老师的对数学与天文的讲解,使学习了十几年 数学的我对数学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更重 要的是随着我们对其深入的探索我们会发现数学除了有着其本身的魅力外,更是在诗歌、音乐、绘画等艺术方面大放异彩。 张老师以我们平时使用的日历引出今天所要讲的主题。我们现行的历 法分为农历和公历。农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公历是古罗马 人民的智慧。接着以诗歌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例,为我们讲 解春节和立春之间的关系。立春是按阳历定的,春节是按阴历定的。所以 一般立春在二月五号左右,而春节是飘忽不定的。接着又以王勃的诗《别人》中的诗句“久客逢余闰”为例,这中的余闰是多长时间。接着就开始 讲解宇宙中的天体是如何按照数学公式运行的。那么确定一个精确的日历 就需要精确的测量和准确的计算。通过准确的观察,我们知道了太阳绕地 球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约为365.242天,一个朔望月是29.5306天。当我们得到这两个数据就要运用它们怎样来安排年和闰年才是最合理的。这是就要运用到一个数学工具“连分数”这个过程,用辗转相 除法得到中间的数就是连分数的分母。对于无理数,我们可以运用渐进分 数找到最佳逼近。通过这种方法找到阴历的闰年周期和闰月的周期。 张老师图文并茂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当先贤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找到了宇宙 的奥秘时,要想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就要运用数学知识的帮助了。张老师以其渊博的 学识向我们介绍了人类是怎样一步一步了解宇宙进而巧妙的运用数学知识来合理的 制定出日历,从而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张老师文理 兼收的广博知识,从中国的诗歌中他可以看到深刻的数学原理和物理原理。反应了张 老师勤于思考,勇于攀登知识高峰的刻苦精神。很多人都认为学习数学是一个枯燥的 过程,但是在张老师的眼里数学散发着无穷的魅力,数学甚至与艺术紧紧相连。作为 一名数学学习者,如果我们只感受到了数学的一面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像张老师 一样善于思考,把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生产生活联系起来,才能真正感受数学。

2011年天文现象

2011年天文现象 1月1日0时金星合月,金星在月亮之北7.0° 1月2日23时水星合月,水星在月亮之北3.8° 1月4日日偏食,西北地区可见 1月4日21时木星合天王星,木星在天王星之南0.5° 1月5日象限仪流星雨极大 1月9日0时金星西大距,47.0° 1月9日22时水星西大距,23.3° 1月11日1时木星合月,木星在月亮之南7.0° 1月25日18时土星合月,土星在月亮之北8.1° 1月27日16时12分土星留,由顺行变为逆行 1月30日12时金星合月,金星在月亮之北3.5° 2月5日1时火星合日 2月7日18时木星合月,木星在月亮之南6.8° 2月22日1时土星合月,土星在月亮之北8.0° 2月25日7时26分下弦 2月25日17时水星上合日 3月1日12时金星合月,金星在月亮之南1.6° 3月4日20时火星合月,火星在月亮之南6.2° 3月21日7时21分春分 3月21日8时土星合月,土星在月亮之北8.0° 3月23日9时水星东大距,18.6° 3月31日1时水星留,由顺行变为逆行 3月31日21时金星合月,金星在月亮之南6.0° 4月4日6时53分土星最近地球,8.61AU;7时56分土星冲日,4月6日23时木星合日 4月10日4时水星下合日 4月17日16时土星合月,土星在月亮之北8.1° 4月19日23时水星合火星,火星在水星之南0.6° 4月22日天琴座流星雨极大 4月22日13时水星留,由逆行变为顺行 5月初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四星聚会 5月1日7时金星合月,金星在月亮之南7.0° 5月1日15时水星合月,水星在月亮之南7.8° 5月1日12时火星合木星,火星在木星之北0.4° 5月2日3时20分木星合月,木星在月亮之南5.9° 5月2日3时42分火星合月,火星在月亮之南5.5° 5月6日宝瓶座流星雨极大 5月8日3时水星西大距,26.6° 5月9日—13日金星,水星,木星聚会

我对天文学的认识

我对天文学的认识 【摘要】天文学就是研究宇宙中的行星、恒星以及星系的科学,以观察及解释天体的物质状况及事件为主,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对于人类的自然观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宇宙测量小行星人类导航 天文学是研究宇宙空间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学科。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主要通过观测天体发射到地球的辐射,发现并测量它们的位置、探索它们的运动规律、研究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内部结构、能量来源及其演化规律。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天文学就有重要的地位。 天文学研究的对象 天文学所研究的对象涉及宇宙空间的各种星星和物体,大到月球、太阳、行星、恒星、银河系、河外星系以至整个宇宙,小到小行星、流星体以至分布在广袤宇宙空间中的大大小小尘埃粒子。天文学家把所有这些星星和物体统称为天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地球也应该是一个天体,不过天文学只研究地球的总体性质而一般不讨论它的细节。另一方面,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等人造飞行器的运动性质也属于天文学的研究范围,可以称之为人造天体。 我们可以把宇宙中的天体由近及远分类为几个层次: (1)太阳系天体:包括太阳、行星(其中包括地球)、行星的卫星(其中包括月球)、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及行星际介质等。 (2)银河系中的各类恒星和恒星集团:包括变星、双星、聚星、星团、星云和星际介质。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 (3)河外星系,简称星系,指位于我们银河系之外、与我们银河系相似的庞大的恒星系统,以及由星系组成的更大的天体集团,如双星系、多重星系、星系团、超星系团等。此外还有分布在星系与星系之间的星系际介质。 天文学研究的内容 天文学按照研究的内容可分为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和天体物理学三门分支学科。天体测量学是天文学中发展最早的一个分支,它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和测定各类天体的位置和运动,建立天球参考系等。利用天体测量方法取得的观测资料,不仅可以用于天体力学和天体物理研究,而且具有应用价值,比如用以确定地面点的位置。目前,天体测量的手段已从早期单一的可见光波段,发展到射电、红外等其他电磁波段,精度也不断提高,并且从地面扩展到空间,这就是空间天体测量。

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四 .docx

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四) 88个星座的总名单? 对天文学家而言,星座更像是国家的疆界。星座本身并不包含科学知识,它们只是人为强制划出的边界。全天一共88个星座,星座是古人把天上的星星用假想的线连在一起想象成的形象。但地球是个球体,所以在北极点上永远看不到天赤道以南的星座,在南极点永远看不到天赤道以北的星座。换句话说,越靠近两极,能看到的星座就越少,在赤道上可以看到全部88个星座。星座的具体名字如下:仙女座、唧筒座、天燕座、宝瓶座、天鹰座、天坛座、白羊座、御夫座、牧夫座、雕具座、鹿豹座、巨蟹座、猎犬座、大犬座、小犬座、摩羯座、船底座、仙后座、半人马座、仙王座、鲸鱼座、堰蜓座、圆规座、天鸽座、后发座、南冕座、北冕座、乌鸦座、巨爵座、南十字座、天鹅座、海豚座、剑鱼座、天龙座、小马座、波江座、天炉座、双子座、天鹤座、武仙座、时钟座、长蛇座、水蛇座、印地安座、蝎虎座、狮子座、小狮座、天兔座、天秤座、豺狼座、天猫座、天琴座、山案座、显微镜座、麒麟座、苍蝇座、矩尺座、南极座、蛇夫座、猎户座、孔雀座、飞马座、英仙座、凤凰座、绘架座、双鱼座、南鱼座、船尾座、罗盘座、网罟座、天箭座、人马座、天蝎座、玉夫座、盾牌座、巨蛇座、六分仪座、金牛座、望远镜座、三角座、南三角座、杜鹃座、大熊座、小熊座、船帆座、室女座、飞鱼座、狐狸座。这个顺序是按照88个星座的英文名字首字母排列的。最后再说一句,现行的星座主要起源于古希腊神话,而希腊是看不到南天的部分星空的。因此北天的星座以希腊神话中的英雄、怪物等命名的较多,例如狮子座、猎户座等;而南半球的星空是在进入航海时代后才为北半球的人所知,因此多以那时刚出现的仪器命名,例如望远镜 座、显微镜座等。 出生月份、农历与太阳星座的如何对应? 出生月份与太阳星座的对应如下,由于天体运行的轨道与公历历法有差异,不同年份会前后相差1-2天,与中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各个“节”之间的距离吻合,节气时间的计算准确至分钟(并非子时开始), 亦是星座的界线,每年均有差异。 星座名称黄道带时间(一般认知)恒星时间太阳所在星座时间对应的农历节气 白羊座03月21日-04月19日04月15日-05月15日04月19日-05月13日春分-谷 雨前一天 金牛座04月20日-05月20日05月16日-06月15日05月14日-06月19日谷雨-小满 前一天 双子座05月21日-06月21日06月16日-07月15日06月20日-07月20日小满-夏至前一 天 巨蟹座06月22日-07月22日07月16日-08月15日07月21日-08月09日夏至-大暑前一 天 狮子座07月23日-08月22日08月16日-09月15日08月10日-09月15日大暑-处暑前一 天 处女座08月23日-09月23日09月16日-10月15日09月16日-10月30日处暑-秋分前一 天 天秤座09月24日-10月23日10月16日-11月15日10月31日-11月22日秋分-霜降前一 天 天蝎座10月24日-11月21日11月16日-12月15日11月23日-11月29日霜降-小雪 前一天 蛇夫座--11月30日-12月17日 射手座11月22日-12月21日12月16日-01月14日12月18日-01月18日小雪-冬至前一 天 摩羯座12月22日-01月19日01月15日-02月14日01月19日-02月15日冬至-大寒 前一天

春秋时期人们的天文知识及观念

从《左传》看春秋时期人们的天文知识及观念 文章摘要: 本文以《左传》为主要研究史料,以春秋时期人们的天文观测活动及其影响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春秋至汉的著作为辅助史料(《吕氏春秋》、《公羊传》、《尚书》、《礼记》、《国语》、《史记》、《周礼》),初步总结了春秋时期人们的天文知识水平,介绍了二十八星宿的组成,探究了其来源于作用;介绍了十二星次与十二星辰的组成、来源和作用,涉及了春秋时期人们对流星和彗星的观测。总结了当时主要的天文观测方法和观测对象,总结和列举了《左传》中记述的天文观测对历法、生产活动、政治活动和军事活动的影响,并粗浅归纳了从中反映 出的春秋时期人们的天文观念。 正文: 《左传》是一部比较完整的春秋史书,不仅仅为人们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活动提供了详细的史料,更记载了春秋时期的科学知识水平。《左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春秋时期人们的天文知识水平,其中包括天文历法、日月运动和星辰运动。我主要从星辰运动这一方面来浅议当时人们的天文知识水平,天文观测活动和天文现象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占卜活动的影响。 春秋时期人们的天文认识水平 从《左传》中可以看出,人们当时将周天划为二十八星宿、十二星次和十二辰。以此来辨别、划分星辰,以及观察、计算、预估星辰运动的轨迹。”正如《周礼.春官.冯相氏》中记述:“冯相氏十有二岁,十有二日,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时之叙。” 古人因日月五星运动于黄道、赤道附近天域,古人遂将附近星空划分为28个天域,用来度量日月五星的运动和位置。月亮每天约走一宿,土星每年移动一宿。宿又称舍,就是日月五星所停留的地方。《吕氏春秋.圆道》:“月躔二十八宿,轸与角属,圆道也。” 自角宿开始自西向东排列与日月五星视运动方向相同,依次为东宫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左传.桓公五年》:“启蛰而郊,龙见而雩。”《左传.僖公五年》:“丙之晨,龙尾伏辰。”杨伯峻注:“龙尾即尾宿,为苍龙七宿之第六宿,有星九,均属天蝎座。”反映了春季星象。

【科普】宇宙天文学必须知道的基本知识

【科普】宇宙天文学必须知道的基本知识 ! ! 2019-07-15 21:07 宇宙是如何形成的? 1.科学家认为它起源为137亿年前之间的一次难以置信的大爆炸。这是一次不可想像的能量大爆炸,宇宙边缘的光到达地球要花120亿年到150亿年的时间。大爆炸散发的物质在太空中漂游,由许多恒星组成的巨大的星系就是由这些物质构成的,我们的太阳就是这无数恒星中的一颗。原本人们想象宇宙会因引力而不在膨胀,但是,科学家已发现宇宙中有一种 “暗能量”会产生一种斥力而加速宇宙的膨胀。 2.宇宙学说认为,我们所观察到的宇宙,在其孕育的初期,集中于一个体积极小、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奇点。在141亿年前左右,奇点产生后发生大爆炸,从此开始了我们所在的宇宙的诞生史。 3.宇宙大爆炸后0.01秒,宇宙的温度大约为1000亿度。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是电子、光子、中微子。以后,物质迅速扩散,温度迅速降低。大爆炸后1秒钟,下降到100亿度。大爆炸后14秒,温度约30亿度。35秒后,为3亿度,化学元素开始形成。温度不断下降,原子不断形成。宇宙间弥漫着气体云。他们在引力的作用下,形成恒星系统,恒星系统又经过漫长的演化,成为今天的宇宙。 宇宙是什么?宇宙有多大?宇宙年龄是多少? 宇宙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从最新的观测资料看,人们已观测到的离我们最远的星系是130亿光年。也就是说,如果有一束光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从该星系发出,那么要经过130亿年才能到达地球。根据大爆炸宇宙模型推算,宇宙年龄大约200亿年。

宇宙有多少个星系?每个星系有多少颗恒星? 在这个以130亿光年为半径的球形空间里,目前已被人们发现和观测到的星系大约有1250亿个,而每个星系又拥有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几百亿到几万亿颗。因此只要做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你就不难了解到,在我们已经观测到的宇宙中拥有多少星星。地球在如此浩瀚的宇宙中,真如沧海一粟,渺小得微不足道。 太阳和地球的年龄? 据估计太阳的年龄比地球大1000万-2000年年,而通过放射性计年,地球的年龄是45亿年,因此太阳的年龄是45.1亿年。 银河系简介? 是地球和太阳所属的星系。因其主体部分投影在天球上的亮带被我国称为银河而得名。银河系呈旋涡状,有4条螺旋状的旋臂从银河系中心均匀对称地延伸出来。银河系中心和4条旋臂都是恒星密集的地方。从远处看,银河系像一个体育锻炼用的大铁饼,大铁饼的直径有10万光年,相当于946080000亿公里。中间最厚的部分约3000~12000光年。银河系整体作较差自转,太阳位于一条叫做猎户臂的旋臂上,距离银河系中心约2.5万光年。在银河系里大多数的恒星集中在一个扁球状的空间范围内,扁球的形状好像铁饼。扁球体中间突出的部分叫“核球”,半径约为7千光年。核球的中部叫“银核”,四周叫“银盘”。在银盘外面有一个更大的球形,那里星少,密度小,称为“银晕”,直径为7万光年。银河系是一个旋涡星系,具有旋涡结构,即有一个银心和两个旋臂,旋臂相距4500光年。其各部分的旋转速度和周期,因距银心的远近而不同。1971年英国天文学家林登·贝尔和马丁·内斯分析了银河系中心区的红外观测和其他性质,指出银河系中心的能源应是一个黑洞,但是由于目前对大质量的黑洞还没有结论性的证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