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2014年1月真题

自然辩证法2014年1月真题
自然辩证法2014年1月真题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 2014年1月A卷考试真题这个是考完试自己整理的,共20道题,加下划线的是A卷的大题,没有下划线的应该就是B卷的了(这个不确定,没有挨个儿合适,不过大体上是这个样子)。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辨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体现和贯彻在科学家,工程师的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包括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发展观,科学技术异化观,科学技术伦理观,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管,科学技术文化观等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中国具体科学技术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理论体系是统一的,研究内容是开放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不断丰富和发展。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自然界是客观的物质存在,物质运动在量和质方面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认识自然界的一部分,意识和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活动,成为人类存在的本质和基本方式;认识自然界要遵循客观性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1.它继承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实质,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法国经验威武主义自然观和德国思辨唯心主义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完成了自然观发展的否定之否定的历程。2它主张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以客观的态度对自然界的否定性活动,它内含否定性,客观性和革命性的规定,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特点的自然观,为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3.它突破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界限,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奠定了理论基础。

3.系统自然观的观点?

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主要观点:自然界是简单性和复杂性,构成性与生成性,确定性和随机性辩证统一的物质统一,它以进化和退化相互交替的形式演化着;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它既与其所在的环境发生联系,又与其他系统发生关联,系统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等特点;系统的演化是不可逆的,分叉和突现是其演化的基本方式,开放,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和涨落等构成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进化是系统以对称性破缺为路径和基础的有序化过程;时间具有不可逆性,时间和物质系统相互关联;自然界经历着“混沌—有序”不断交替的过程,是无限循环和发展的。

4.生态自然观的观点?

生态自然观的主要观点:生态系统是由人类及其他生命体,非生命体及其所在环境构成的整体,它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具有整体性,动态性,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和协调性等特征;人类通过遵守可持续性,共同性和公平性等原则,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人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仍应以人类为主体,包括改造自然的内容,主义保护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

5.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

1.对科学技术的理解。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是人们批判宗教和唯心主义的精神武器,是人类通过实践对自然的认识与解释,是人

类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论概括,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工艺学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从而人的社会生活关系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

2.科学的分类。恩格斯对自然科学进行了分类。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相互转化的运动形式,因此,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一句其内部所固有的次序的分类和排列,而它的重要性也正式在这里。恩格斯将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运动着的物体,并将科学分为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3.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恩格斯强调科学技术对哲学的推动作用,认为推动哲学家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也受到哲学的制约和影响。科学与哲学在研究对象上具有本质上的共同点和内在的一致性。科学研究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必须通过理论思维才能解释对象的本质规律,这就自然地与哲学发生紧密的联系。

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马克思提出了科学是成产李的思想。“资本是以生产力的一定的现有的历史发展为前提的,——在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马克思认为,社会生产力不仅以物质形态存在,而且以知识形态存在,自然科学就是以知识形态存在,自然科学就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

5.科学技术的生产动因。马克思认为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仍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恩格斯认为近代以来科学“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契机归功于生产。”

6.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恩格斯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性的力量。”“他把科学首先看成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杠杆,看成是按最明显的字面意义而言的革命力量。”科学革命的出现,打破了宗教神学关于自然的观点,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从此快速前进。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促使市民社会在经济结构和社会生产关系上发生了全面变革。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必然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

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本身的变革,因为”随着一旦已经发生,表现为工艺革命的生产力革命,还实现着生产关系的革命。7.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马克思,恩格斯首先解释了新兴资产阶级与自然科学的关系。马克思指出“只有资本主义生产才把物质生产过程变成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被运用于实践的科学”。其次,马克思恩格斯解释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再次,预见了只有在劳动共和国,科学才能起到他真正的作用。8.技术异化。在马克思的技术思想中,并没有直接论及技术异化问题,有关技术异化的思想多试潜在地包含于其劳动异化理论之中。马克思深入考察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产业技术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的统治与剥削造成的技术异化现象。马克思着重分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异化对自然,社会特别是人类自身所造成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更有助于指导我们正确分析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6.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本质特征的分析?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是一般生产力。

第一,马克思提出科学“是真正实证的科学”,是“真正的知识”,“科学就是在于把理性方法运用于感性材料。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室理性发发的主要条件。”

第二,感性是一切科学的基础。“科学只是从感性一道和感性需要这俩种形式的感性出发,因而,科学只是从自然界出发,才是现实的科学”。

第三,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学是属于精神生产领域的活动,是一般生产力。

第四,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它和资本结合起来,就成为资本家通知的工具而“迫使反叛的工人就范”。

7.欧美科学哲学关于科学发展模式及动力的研究?

逻辑实证主义按照证实原则简历了科学发展的线性积累模式,认为知识的增长是不断归纳的结果,科学的发展就是通过归纳获得的科学知识的不断增长。以波普

尔为代表的证伪主义者认为,科学的发展就是否定旧的创造新的。历史主义者库恩提出来一个具有综合性之的科学发展模式,认为科学发展史以“范式”转换为枢纽、只是积累与创新相互更迭、具有动态结构的历史过程。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科学发展模式包括硬核、保护带俩个部分和蒸发启发法两条规则。对这些观点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分析评价。

8.分析和综合?

(一)分析。分析是在思维中把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侧面、属性以及阶段,分别加以研究考察的方法。(二)综合。综合是在思维中把对象的各个部分、侧面、属性以及阶段按照内在联系有机地统一为整体,以掌控事物的全貌。本质和规律的方法。(三)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有机结合,形成分析与综合的辩证思维,并构成了认识事物部分与整体辩证关系的完整过程,是人们思考事物、对象的必要思维方法与阶段。在科学研究中,分析与综合是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的。分析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深入对象内部进行认识和实践,而且是为了在思维中综合认识对象,为在实践中变革对象打下基础;综合也需要以分析为基础,没有分析的综合不是深刻的综合。分析是研究,综合是创造。

9.归纳和演绎?

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寻求事物普遍特征的认识方法。归纳推理不是必然性推理,其结论具有或然性。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归纳是从与其情景密切相关的特定研究中得到在此情境使用的一般性结论。把归纳的结论推广到其他情境时需要注意其适用性。

演绎。演绎是从对事物概括的一般性前提推论出个别性结论的认识方法。演绎推理的结论是必然性的,只要其前提正确,推理过程正确,其结论就必然正确。在科学研究中,演绎常常用在科学理论的建立和完善上。

归纳与演绎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归纳由于不是必然推理,单纯运用归纳就会遇到“归纳问题“。演绎是从一般到特殊的必然推理方法,但是单纯运用演绎,无法推进科学实践的新发现、新发明。把归纳与演绎结合起来,形成了归纳与演绎相互结合的辩证思维。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演绎则为归纳确定合理性和方向。归纳与演绎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10.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思维方法?

(一)思维的收敛性和发散性。1收敛思维特征,收敛思维特征是使思维始终集中于同一方向,使思维条理化、简明化、逻辑化、规律化。2发散思维特性,发散思维特性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特性,与收敛思维特性相对。3.思维的收敛与发散,只发散,不收敛,劳而无功;只收敛,不发散,没有创造。(二)思维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1.创造性思维的特性。创造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最重要的特性之一,特点是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进程的飞跃性,思维效果的整体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2.创造性思维的逻辑性。指其过程中包括演绎、类比推理、归纳等。3.创造性思维的非逻辑性。主要有:联想、想象、隐喻、灵感、直觉与顿悟等。(三)直觉与顿悟思维,是俩中创造性很强的非逻辑思维特性。(四)移植、交叉与跨学科研究方法。

11.复杂性方法的特性?

1.自组织性:强调事物的自组织演化特性,在对研究对象进行认识与控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发展演化的特性,在对研究对象进行认识与控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发展演化特性,不过分和直接干预对象的演化。

2.多样性:注意从多个侧面认识和把握对象;注意对象的多样性;注意事物的多样性联系。

3.融贯行:把对事物的历史考察和逻辑认知统一起来,把多样性与统一性联系起来,把整体与部分统一起来,进行连贯、系统的认识。

4.整体性:首先把事物作为整体考察,力图超越还原论,从事物的整体出发,认识事物的存在、演化的复杂规律与特性。

12.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

(一)科学观察。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感知和描述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获取感性材料的基本手段。特点:有理性目标的感性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对于自然状态下客体的感知过程,不干预自然状态下的研究对象。

(二)科学实验。1.是科学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科研目的,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在认为控制或变革客观事物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2.科学实验的特性,科学实验可以纯化和简化观察对象;强化对象及其条件;具有可重复性;可以模拟研究对象的属性及其变化过程;可以较为经济可靠的认识和变革被带入实验室的“自然对象”。

13.技术思维的特点?

1.科学技术更关注普遍性,技术思维更关注可行性。

2.科学思维更关注创造性,技术思维更关注价值行。

3.科学思维没有限制,可以任凭思维跳跃发展,技术思维是限制性思维,是在已经有了原理的基础上思考如何通过现有的条件或改造条件从而实现它。

4.技术思维是联系性思维,它一方面要联通科学的理论,另一方面要联系技术的实际,是两极思维,技术思维要求“顶天立地”。

14.科学技术和生产力。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马克思指出:“在固定资本中,劳动的社会生产力表现为资本固有的属性;它既包括科学的力量,又包括生产过程中社会力量的结合。最后还包括从直接劳动转移到机器即死的生产力上的技巧。”

2.科学技术队生产力各要素的作用。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通过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劳动手段的强化和劳动对象范围的扩大实现的。科学技术促进整个生产力系统的优化和发展,导致社会生产体系的结构性调整和演化,成为经济增长的内在生变量。

3.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历史体现。“劳动资料取得及其这种物质存在方式,要求以自然力来替代人力,以自觉应用自然科学来代替从经验中得出的成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历史进步,科学向技术的转化以及技术与生产的关系发生的变化,从19世纪中叶开始,科学开始走在技术的前面,科学引导技术发展或导致新的技术产生,重大的科学突破引起新的技术革命,成为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发生的最重要驱动力。

15.科学技术共同体与科学分层。

科学共同体和技术共同体是以共同的科学范式和技术范式为基础形成的科学工作者或技术工作者群体,是科学技术社会组织的基础和核心。在科学共同体和技术

共同体内部,科学工作者和技术工作者按照职称、学术职务、学术声望等维度进行社会分层,这种分层呈金字塔形态,呈现“马太效应”和又是积累,在促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同时,也家具科学体制内部不平等现象和学术不端行为。

16.科学技术共同体的社会责任和伦理准则。

科学技术工作者是从事智力劳动的职业群体,具有特殊的社会责任,是在一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下开展工作的。科学和技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价值取向。默顿提出了科学精神气质的四原则——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有条理的怀疑主义。1999年7月1日布达佩斯世界科学大会通过并颁布的“科学和利用科学知识宣言”声明:科学促知识,知识促进步;科学促和平;科学促发展;科学扎根于社会和科学服务于社会。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公布的工程师伦理准则明确指出,工程技术活动要遵守四个基本的伦理准则:一切为了公众安全、健康和福祉;尊重环境,友善的对待环境和其他生命;诚实公平;维护和增强职业的荣誉、正直和尊严等。

17.科学技术的运行的社会支撑。

1.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社会运行观。2社会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3社会政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和制约。4哲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5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6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制定。

18.胡锦涛的科学技术思想。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加强科学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3、深化科学技术体制改革。

4、重视科学技术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5、选择重点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6、大力发展民生科学技术。

19.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思想。(论述题)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

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4、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5、进行科技体制改革。

6、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成果。

20.创新型国家的内涵与特征。(论述题)

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内涵:将科学技术创新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主要依靠科技创新来驱动经济发展,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通过制度、组织和文化创新,积极发挥国家创新体系的作用,形成强大国际竞争优势的国家。

重要特征:1、科学技术进步贡献率高。2、R&D(研究与开发)投入占GDP (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较高。3、对外技术依存度低。4、自主创新能力较强。

选择题(多选,这个也是A卷的)

1.毛泽东科学技术思想(全选)

2.创造性思维的非逻辑形式主要包括(演绎、类比推理、归纳)

3.莫顿对于精神气质的原则(普适性、共有性、无私利性、有条理的怀疑)

4.中西方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在认识自然界的本原方面,都持有一元论或多

元论的观点;在认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都主张人类来源于自然界;

在认识世界方面,中国侧重研究宇宙的时间和空间等问题,希腊侧重研究宇宙的演化等问题;中国的‘元气说’和希腊的‘原子论’是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的杰出代表)

5.三阶段理论(现象论阶段、实体论阶段、本质论阶段)

6.恩格斯关于自然科学分类的原则(恩格斯从运动形式入手,分析了基础的自

然科学,研究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化,并提出了科学分类的客观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7.人工自然观的主要特征(目标性、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中介性)(主

要体现在:注重强调实践的作用和意义,主张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8.现代技术的门类结构的要素:(实验技术、基本技术、产业技术)

9.与自然辩证法相邻近的学科(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

史、科学学、科学社会学)

10.西方技术发展模式及动力代表人物中,持有社会建构观的是(比克、平

齐);持有技术自主论的是(埃吕尔、温纳)

自然辩证法试卷

一、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计35分) 1.请简述唯物论自然观的主要内容。 答:唯物论自然观的基本思想是:世界是由物质及其现象所构成的;人的正确思想是对物及其物质现象的反映。(4分)衡量或判断一个思想是否是真理的标准就是:这一思想是否客观准确地反映了物质及其现象的真实情况。(3分) 2.对科学命题的证实为何是不可能的? 答:因为构成科学理论的命题是无时空限制的全称命题,其外延所指称的分子对象是无穷的,(4分)人们不可能用有限的经验现象去证实一个指向无限时空和无穷分子对象的命题。(3分) 3. 请简述人类生态危机的根源及其解决办法。 答:生态危机根源于人类所持的绝对中心主义认识论及其行为模式:把人从自然界分离出来当作“改造者”,是典型的人类绝对中心主义的表现,视万物为“白云苍狗”,一切为了人的需要,彻底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平衡。人类在动物谱系中扮演了一个贪婪而无节制的物种角色。(2分)但是,另一方面,人类的思维及其行为特征又不可能不是自我指向的,故而,人类又不可能不以自我为中心,在此情形之下,我们只能通过自我反省而选择一个相对中心主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2分)解决之道是:大智若愚,人对自然作用一分自然也对人反作用一分。“克己复礼”,修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克己,指克制人类的不恰当的欲望;礼,是指自然界的秩序。寻求替代能源。共同行动。(3分) 4. 请简述技术哲学的主要思想内容。 答:对于发明者来讲,技术就是他生命力量的象征,是生命智慧的确证;技术本身就是目的,因为他在发明感受到了此在不同于历史中的彼岸,生命就是每分每秒,发明让他感受到了存在的意义与快乐。发明使他超越了历史,他达到了一个前人不曾达到的智慧高峰,他因此成为了技术史上的一座高峰。(1分)(1).首先,人是动物谱系中的一个分支。动物与自然的关系,也适合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动物与自然的关系是通过自己的身体直接与自然发生关系。人,则不同,人是通过制造工具与自然发生关系;人将自然物质转化成自己的身体部分的外部设备。(1分)(2).动物是通过自己身机能的进化来获得与其他物种的竞争关系;而人则是通过“代具”——工具系统,来获得进化的力量。技术进化,即表现为工具系统的改进、更新和代替,从青铜器、铁器刀具到枪支、原子弹等等,工具系统体现了人的智慧水平的代际提高。技术进化,实际上就是人作为动物谱系的分支系统的进化。(1分)(3).技术进化是围绕着一个由某种特定技术的具体化而产生的平衡点,即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状态。技术是由相互关联的技术事件构成的集群。技术创新具有集群特征。(1分)(4).技术具有时间性、历史性、自我理解特性和实际功利性。时间性,即是说,过去的技术并不属于此刻的我,我的发明或创新是对前辈智慧的替代力量,我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座山峰,后人必须从我这里超越过去。我的技术既是历史的绵延,也是技术史的改写者,是对过去的超越,是未来的起点。自我理解特性,即我的技术即能为他人所理解和应用,改善他人的生活,为他人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我不仅享受到了作为创造者的快乐,我也享受到了作为创造者的那种交换权力(收入回报)。(1分)(5).普罗米修斯原则代表着技术为人类造福的积极因素;而厄庇墨透斯代表着技术的负面因素。法国思想家贝尔纳·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认为,厄庇墨透斯代表遗忘、造成过失、欠思考、愚蠢等;普罗米修斯代表沉思、反思、智慧。(1分)(6).人类是双重过失——遗忘和盗窃的产物.人类早期阶段是圆满的起源,然后是沉沦.人类缺乏动物的原始性生理缺陷,所以才需要技术来弥补。(1分) 5. 请简述科学共同体的作用。 答:近代科学具有群体特征,科学是由一群人围绕着共同的兴趣与领域,进行探索未知

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

自然辩证法 1.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与方法 性质: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主要内容: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研究方法: (1)科学问题的提出 (2)(2)科学事实的获取—观察与实验 (3)科学假说的形成 (4)科学理论的创立 科学思维方法—非演绎方法 ①分析与综合②归纳与概括③类比与联想④思想模型 2.近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 (1)直观性:从某种有形的、直观的东西去寻求自然现象多样性的统一。用猜测和想象去说明自然现象; (2)辩证性:把自然界看成一幅由种种联系和过程交织起来的画面。 3.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自然界是一个系统.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过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2)系统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①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 ②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其具体表现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即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整体小于部分之和(即所谓“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 2)自然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人类的创造必须把改造自然与美化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是合乎人性的行为. 3)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统一.人要按自然规律办事,自然才会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否则,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4)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相统一的生态思想揭示了生态自然观的本质. 5)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具有整体性、公平性和正义性等特点.人类是一个整体,可持续发展要求超越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并采取联合的共同行动.生态文明所

2017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1.什么是技术创新?它有哪些机制?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不同于技术发明,它主要是指技术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成功应用。技术创新包含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它是技术进步的基本形式。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是当前我国科技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所在,国家创新系统是市场经济架构下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环境。 技术创新的机制 技术创新的机制分为两个层次:国家层次是指国家创新体系,它主要是从国家竞争力考虑;企业层次主要是指,企业在其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创新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并对社会经济发挥作用的机理和原理,它主要是从企业竞争力考虑。 2.怎样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关系,谈谈你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的想法。 (1)人与自然的三重矛盾关系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关系;尊重自然的价值与尊重人类发展权利的矛盾关系;技术开发与自然保护的矛盾关系。 (2)人与自然的关系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与此同时,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 中国和世界正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以及随之产生的废物也大幅度增长,为了取得长期的经济增长,中国必须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的环境恶化很严重,加上庞大的人口和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这些都对中国走向可持续发展形成了重大障碍。这些都导致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一)人口方面的挑战(二)资源方面的挑战(三)生态环境方面的1、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峻2、自然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峻:(1)水污染严重2)大气污染严重(3)土地污染严重(4)固体废物问题严重(5)噪声污染(6)电磁污染(7)光污染(8)热污染 在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改变观念,科学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发展,科学地协调、改造自然,善待自然,改变过去那种“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其次要珍惜资源,节约资源;最后要唤起公众可持续发展意识,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但这条道路同时是十分艰难的,首先经济实力薄弱是一大障碍,其次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科学技术的支持,要达到这一点尚需长期努力,最后是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等生态恶化现象更加严重。虽然有上述不足,但我们同时要看到,只要中国政府坚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运用科技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公众参与,再加上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增长方式转变和科技进步的支持,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 3.什么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的重要性。 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科学精神有广泛而深刻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科学的三种类别。3′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 2、科学技术的三种哲学反思。3′ 对科学进行辩护-捍卫科学;对科学进行批判-质疑科学;对科学进行审度-必要的转换 3、《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和知识体系。4′ (1)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2)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3)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4)科学技术社会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哲学反思。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正、负)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4、《自然辩证法》的学科由来和学科性质。2′ (1)由来: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源远流长,其萌芽形态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则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下半叶共同创立的。自然辩证法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成就的科学总结,特别是十九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最新发展和最新成就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恩格斯本人多年刻苦学习和精心研究自然科学的科学总结。有关《自然辩证法》的材料是恩格斯1873─1886年这一时期写成的。整部著作没有写完,并且在恩格斯生前没有发表过。 (2)性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5、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类型。3′ 系统层次观,进化历史观,持续发展观 6、系统的基本特点。4′

整体性;层次性;有序性;动态性 7、“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8、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2′ 科学: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一般生产力。 技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直接生产力。 9、四大产业体系的分类。4′ (1)第一产业体系(农、林、牧、畜、渔); (2)第二产业体系(制造、采掘、建筑、运输); (3)第三产业体系(通信、商业、金融、医疗、饮食、公共服务); (4)第四产业体系(科学、文化、教育、咨询) 10、科学的五大解释。5′ (1)知识体系:发展着的认识 (2)认识活动:科学研究活动 (3)社会建制:科学家共同体 (4)思维方式:科学方法 (5)精神气质:科学精神 11、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的内容。4′ 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 12、科研选题的四个原则。4′ 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13、获取科学事实的主要方法。2′ 科学观察方法;科学实验方法 14、科学实验的主要方法。4′ (1)纯化和简化研究对象(减法实验):与隔离有关。 (2)强化和激化研究对象(加法实验)。 (3)再现和重演自然过程(过程模拟实验,乘法实验1)。 (4)替代物理过程和数学关系(结构模拟实验,乘法实验2) 15、整理科学事实的主要方法。4′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参考答案

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一)定义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学科。 (二)主要内容 四个方面,即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总之,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观、科技观、方法论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等。 (三)相关解释 世界有三大组成部分,即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顾名思义,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的哲学学科。 科学的灵魂是发现,对自然界研究和认识的理论成果,表现为自然科学或狭义的科学;技术的本质是发明,在科学发现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技术。因此,自然辩证法也研究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事实上,自然科学与自然界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而一致性和差异性,都与人类的认识能力密切相关。因此,自然辩证法也研究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 研究自然界辩证运动的目的是为人类社会服务。因此,阐述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是《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的归宿。 (四)具体而言 第一,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哲学系统具有层次性:第一层次是总体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第二层次是三大并列的哲学——自然哲学(自然辩证法)、社会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哲学(辩证思维逻辑)。自然辩证法处于自然科学与总体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中介地位,是一门独立的哲学学科。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第二,自然辩证法是从具体科学技术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第三,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自然辩证法相近的学科有科学技术哲学、自然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学等,它们具有不同的学科性质和定位,但在研究领域、方法和目标等方面相互联系和交叉。 (五)自然辩证法的哲学性质 ?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它不研究自然界某一层次或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因此它具有哲学性质。 ?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一般方法,它不研究人类认识自然界的特殊方法,因此它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双重性质,而认识论和方法论都属于哲学层次。 ?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科学技术的本质、功能及其发展规律,因此它具有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性质。 自然辩证法即科学性质: 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其每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它在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并由

研究生考试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1、简述科研选题的步骤和基本原则。 科研选题的步骤一般来说,选题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问题调研。这是选题的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科研主体应首先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的知识结构与学识专长确定研究方向,明确研究领域,然后对这一领域做全方位的调研。调研内容可以包括:了解人们已经做了哪些工作,包括取得的成果以及失败的教训;目前的进展情况,在近期有可能取得哪些突破;哪些问题急需解决而尚未有人涉足等等。只要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掌握科研新动向,并以前人的工作的前提进行高起点的研究。2.课题选择。这是提出问题和确定课题阶段。根据问题调研的结果,运用选题的原则,从所调研的问题中优选出备选课题,然后设计出研究方案,提出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来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完成课题的主客观条件,研究周期和所需费用,需要有关部门协助解决的问题等等。开题报告是对课题可行性研究和审批课题的重要依据。3.课题论证。这一阶段是为了保证所选课题的正确和恰当而对课题及其方案做出的论证和全面评审。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选题的基本原则,对课题的依据,实施条件,社会与经济效益及对科学发展的潜在价值依次逐项分析审议。课题论证一般采取同行专家评议与管理决策部门审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4.课题决策。经过专家对课题的论证与评议,最终确定所要研究的课题。课题若通过论证则成为待研究课题。若通不过则被淘汰,或修改该课题,或另选课题。科研选题就是一个不断反馈调整的过程,常常需要反复调研和多次论证。另外,科研选题的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并非只存在单一的模式。 选题原则 需要性原则是指课题选择应面向社会需要和科学理论发展需要。社会发展需要包括经济发展需要、国防建设需要、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需要等。科学理论发展需要则包括开拓科学领域、更新科学理论、改进科学方法等方面的需要。 科学性原则要求人们选择课题时,必须以一定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作为依据,按客观规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仅供参考 版权归医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所有 1 自然辩证法资料 1.自然辩证法的形成与发展 1、古代自然哲学 包括:(1)原始形态的朴素自然的自然观,如:神话形态的自然观,巫术形态的自然观; (2)理性形态的自然观,如:中国古代的周易,道,元气论,阴阳五行学说,古希腊哲学。 古代的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等都曾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但是当时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自然科学,人类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反映了对自然界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辨证法的认识.古代自然哲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终于开始运用自己的理论思维去探索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孕育了许多在以后科学发展中得到证实的天才预见. “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2、欧洲中世纪的自然观 以神学和宗教为主要形式,在这段时期内,人们经历着理性与信仰的战争,人匍匐在人造的神脚下,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理性为信仰服务。这段时期也是理性与信仰共存的时期,也有理性的战斗,如伟大的奥卡姆剃刀认为,只有自明知识和证据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知识不依赖于权威。中世纪的自然观被宗教和神学黑暗的统治着。 3、近代自然观:包括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论。

到15世纪,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了近代自然科学振兴的伟大历史时代。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动论》,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理论》以及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不仅摆脱了神学的束缚,也克服了古代自然哲学的缺陷,它把自然科学建立在观察试验的基础上,并把观察实验方法和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结合起来,使自然科学在17和18世纪获得重大的进展。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形成了机械论自然观,这种自然观把宇宙看成是一架巨大的机器,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按机械决定论的原则发生因果关系,其特点就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因此,是一种形而上学和机械论的自然观。 18世纪下半叶开始,发生了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发展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进入全面发展时期。自然科学从搜集经验材料阶段开始进入对这些材料进行理论概括的阶段,它的长久打开了形而上学机械论自然观的一个个缺口,一次人类自然观的历史变革来临了。 4、现代自然观:以辩证法为形态,在继续进化之中。 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自然科学的三大理论的发现(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深刻的揭示出自然界的辩证性质。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了当时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的宝贵遗产和人类文明史中的一切有价值的成功,特别是吸收了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在建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过程中创立了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创立是人类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发展历史中划时代的变革。 5. 自然辩证法的丰富发展 (1) 列宁对自然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列宁总结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新成就,特别是物理学的一系列成就给哲学思想领域带来的深刻影响, 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等著作中精辟的回答了这些问题,丰富和发展了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考点重点

★★★★★1.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 定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上,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 ★★★★★3.创新型国家建设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为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促进科学技术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具体体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定义: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其每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它在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包括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5.论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观点:自然界的本质是一种物质或某几种抽象的东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生物是进化的,并在其中分化出了人。 特征:整体和直观、思辨性臆测性、自发和不彻底性。

2015年1月24日SAT真题解析

2015年1月24日SAT真题解析 2015年1月24日SAT真题解析下载: https://www.360docs.net/doc/5310935308.html,/SAT/SATyuedu/20150126/344670.html?seo=wenku1262参加2015年1月24日SA T考试的考生们对自己的考试还满意吗?小马过河老师团队给大家精心准备的2015年1月24日SAT真题解析现已免费发布,考生们赶紧点击下载使用吧。 2015年1月24日北美地区SAT写作真题: Is it courageous to show vulnerability or to show strength? SAT写作真题解析: 此次的SAT写作题目,是一个选择疑问句,而句内是对行为属性的判定。拆解开来分别是“Showing vulnerability is courageous.”和“Showing strength is courageous.”所以这个SAT写作题目问的是显露弱点和优势这两种行为哪个更勇敢? 考生能联想到的是目前正经历的传统教育中经常被灌输的的“要考好”、“你看别人家的孩子……”、“别人都去你怎么不去?”的“争先恐后”思想。竞争和压力的成长和学习环境中总是被动或者主动的在展示“优点”和“强大”。由此,想到The Joy Luck Club中女儿Waverly弹奏钢琴和参加弈棋比赛展现自己优点才华的场景。那么不同的读者在这里看到的故事是不同的,有人觉得Waverly展示自己的才华并非所愿,这种行为也没有给她带来好处。由此回到题目中对改行为的判定,落到是否courageous这个属性上来。我们最基本的学习和竞争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强大都是必要的,比如考生们在申请学校的文书中也是极尽所能的在做这件事。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1、自然辩证法是一门交叉的自然科学。P2 2、工业革命进程的加速,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P2 3、用系统思想看,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表现为技术的结构和技术的功能间的矛盾。 P2 4、简述自组织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世界观方法论意义。P2 5、生态自然观的内涵和实质。P3 6联系考生自己的专业,分析论述如何进行科学问题的研究。P3 7、综述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联系与区别,并从中得出自己的结论。P3 8、科学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P4 9、E. B威尔逊说:“世界上没有谁能够比把整个一生致力下载一个课题的专家更会阻碍科学的进步了。” P4 10、自组织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从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超循环理论、突变论、分 形理论到混沌理论的发展过程,后一个理论都有是对前一个理论的否定与超越。P4 11、科学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的,因此,只要有科学事实也就构建起了科学体系。 P4 12、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都是自然,没有本质区别。P4 13、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都是以自然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因此,它们是同类学科, 可以相互替代。P4 14、分析说明科学技术的“双刃剑”的作用,应当如何评价科学技术乐观主义与科学 技术悲观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潮?P5 16、如何理解达尔文进化论和克劳胥斯热寂论的对立统一?P5 17、如何理解科学与社会经济的复杂关系?P5 18、自然辩证法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辩证法。P6 19、世界古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奠定了自然辩证法的科学基础。P6 20、事物的发展具有可逆性,是指任何事物在一切条件下都能够使该物质系统和外界环境完全复原。P6 21、整体性是系统的最本质特征P6 2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表明了事物发展的有限性。P6 23、开始精神是以自然科学的眼光和方法从事一切科学研究。P6 24、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P6 25、科学的价值在于了解世界,技术的价值在于改造世界。P6 2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P7 27、简述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的基本特点?P7 28、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谈谈科学方法论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带给我们哪些启示?P7 29、结合你所学专业或从事的工作,谈谈你对技术创新的理解?并分析我国怎样才能 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国家?P7 30、结合以上实例运用自然辩证法理论,谈谈科学问题、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关系。P8

(完整版)月SAT真题句子填空全文翻译精讲

2012年1月SAT真题句子填空全文翻译精讲 2012.1 真题 1. Jacob felt great ______ about his upcoming trip to Brazil; indeed, he could hardly contain his enthusiasm. A. concern B. uncertainty C. confusion D. generosity E. excitement 中文释义:雅各布对于即将开始的巴西之旅感到非常兴奋,确实是这样,他几乎难以抑制他的热情。 题意解析:分号后是对前半句的进一步解释说明,表明雅各布对于巴西之旅很期待,因此他的感受应该是比较兴奋,E项正确,A项意思是关注,B项是不确定,C项是混乱,D项是慷慨大方,均不合句意。 词汇解释: upcoming:即将到来的;forthcoming, approaching contain:1. 包含comprise, include;2. 控制;to keep within limits; 3. 容纳;to have with, hold; 4. 牵制;check, halt 2. The professor’s classroom manner was quite_____, never revealing the warmth and playfulness she showed in private. A. witty B. sincere C. lively D. formal E. friendly 中文释义:这位教授的课堂举止非常严肃,和她在私下里表现出的热情风趣一点也不一样。题意解析:never作为连接词表明前后半句句意相反,教授私下的表现与课堂上不同,从后半句中可以看出平时比较热情,于是课堂上时就应该是严谨认真,所以D项正确。A项意思是机智的,B项是真诚的,C项是活泼的,E项是友好的,均不合题意,所以排除。 经典例句:Over the years, teaching methods have changed and become less formal. 这几年来,教学方法已有改变,不是那么正式了。 词汇解释: reveal:显示,揭露;to make (something secret or hidden) publicly or generally known 3. Instead of taking notes during the interview, the journalist recorded the celebrity’s remarks on tape and later ______them. A. disavowed B. transcribed C. anticipated D. retracted E. recollected 中文释义:这位记者在采访中并没有记笔记,而是用磁带录下这位名人的言论,之后再转录下来。 题意解析:从句意可以看出该记者在采访时不做笔记而是录下来,也就意味着录完以后再记录,由此推出正确选项是B转录。A项意思是拒绝否认,C项是预期期望,D项是撤销,E 项是回忆,想起,均不合题意,所以排除。 4. Like several other important advances in medicine, penicillin was a somewhat____discovery resulting from _______combination of blind chance and technical expertise. A. progressive .. a reliable B. wonderful .. an unlucky C. untimely .. a profitable D. ordinary .. an unfortunate E. accidental .. a favorable 中文释义:正如其他重大医学进展一样,青霉素是由机遇与专业技术相结合的意外发现。

最新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古代科学衰落原因 欧几里德写成几何学巨著《几何原本》,在这部划时代历史巨著的示范作用下,形成了共同原始科学结构学科群并对后世科学家进行示范。然而公元415年女数学家希帕提娅遭到基督徒的野蛮杀害,公元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下令关闭雅典的学校,严禁研究和传播数学,数学发展再次受到致命的打击,公元641年阿拉伯人攻占亚历山大里亚城,图书馆再度被焚,希腊数学悠久灿烂的历史至此终结。 由此可得,古代科学走向衰落的原因是: 1.示范作用的极限。示范作用是指科学家利用已在某领域中明确的模式去搞新的研究,但这种末班的应用取决于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社会价值观念是否允许人们去利用示范。科学不仅常常和直观相矛盾,还和人们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思想方法相抵触。在古希腊奴隶社会的价值观念中,这种示范作用很难社会化,罗马的一个皇帝曾拒绝用机器搬运神殿大柱,因为那会使奴隶失去工作。几何学建立的原始科学结构在奴隶社会中几乎不能发挥示范作用。古希腊科学发展渐渐陷于停滞状态,而且古代社会对科学的需求比对技术的需求小的多。并且由于科学体系本身的专门性和复杂性,很多科学理论虽然正确,但和人们直观认识不相同,所以科学理论传播特别是方法论上的示范遇到的障碍可想而知。 2.教育和通讯技术的不发达,理论的传播范围有限。思想的社会化需要通过出版和印刷,跨地域的科学交流需要发达的通讯技术。古希腊的文字是写在纸草和羊皮纸上的,价格昂贵,购求和安放均极为困难,科学理论的教育和传播只能是奴隶主这一小部分人的特权,科学社会化程度太小,一旦社会结构面临变化,战争的风云就会摧毁原始科学结构。 3.罗马帝国的征服以及基督教的兴起,使整个古代西方社会文化背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希腊理性精神受到压制。古代宗教及相应的理性主义精神消失,对上帝的虔诚取代对自然和人生的思索,科学土壤随着古代社会的解体而流失,而原始科学结构在古希腊罗马的社会化程度实在太小,所以古代科学的衰落成为必然。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考4道,5分每题) 1、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 2、系统: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3、涨落:由大量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所构成的体系,总是经常不断地受到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扰动,扰动会使得系统在某个时刻,某个局部的空间范围内产生对客观状态的微小偏离,这种微小的偏离就叫做涨落。 4、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和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5、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 6、科学语言:科学语言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从日常语言(自然语言——它一般地描述人们的感觉、经验和内心的感受)中提炼出来的,自然语言是它的基础。 7、科学问题:科学问题(Problem)是指科学认识过程中需要回答而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又无法解决的矛盾。科学问题的提出是有条件的,和它提出时的知识背景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它是时代的产物。 8、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是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猜测性说明和尝试性解答。科学假说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9、科学共同体:所谓科学共同体是指某一特定研究领域中持有共同观点、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家集团。这一科学家集团的成员受到过大体相同的教育和训练,因而有共同的探索目标和评判标准。 10、类比:类比方法是指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性质、关系或功能方面的相似,从已知其中一个(或一类)对象具有其他的性质、关系或功能,推出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性质、关系或功能的方法。 11、灵感:灵感通常是指突然出现的一种具有创新性认识内容的模糊观念,它之所以令人感到神秘,主要是因为它的出现不是事先就意料到的,而是突然到来的。 1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是长期的、全局的、支持全球人类持续进步的道路。 13、发散思维: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时,思维能不拘一格地从已有的信息中尽可能扩展开去,朝着各种方向去探索各种不同的解决途径和答案。 14.对称性破缺:原来具有较高对称性的系统出现不对称因素,其对称程度自发降低,这种现象叫做对称性自发破缺。 二、简答题(考5道,8分每题,重点:2、4、6、7、10、11、16、17、18) 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和社会。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三种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科学的本质,科学认识的过程;形成科学理论的一般方法;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科学理论的发展。 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技术的本质和结构;技术认识和技术方法;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 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及其和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2、系统思维方式的含义及其基本思路 (1)定义所谓系统思维方式,是把对象当做一个系统的整体加以思考的思维方式,它根据系统的性质、关系、结构,把对象的各个组成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模型,研究系统的功能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定量化和精确化的特征。 (2)系统思维方式的思路这种思维方式认识对象的基本思路是: 第一,把对象作为其构成要素以一定的联系组成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整体(系统)来考察,从整体、部分、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中揭示对象的整体性质和运动规律。它首先从整体

自然辩证法考试资料、复习重点

自然辩证法复习重点 一、人与自然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答: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1)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通过劳动与自然进行交换,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2)“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3)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 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1)人与自然之间的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2)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总之,人与自然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关系。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人与自然关系史。人与自然共处在地球生物圈之中,人类的繁衍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大自然,所以必须以大自然为依托,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让大自然造福于人类,服务于人类。 二、试分析近代机械自然观? 答:近代机械论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是分离的和对立的,自然界没有价值,只有人才有价值,发展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这就为人类无限制地开发、掠夺和操纵自然提供了伦理基础;牛顿力学正确反映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是机械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主要表现在: 1.惯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物质自身没有改变状态的能力,物质要改变状态,只有依靠外力。 2.哲学的全部任务看来就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而后用这些力去论证其他现象。 3.物体的运动只能改变物体的速度与位置,而不能改变其质量; 4.存在“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 5.可以用严格的数学方程来表示机械因果性公式,人们根据它可以精确预测运的结果。 6.物质微粒“可以无限的分割,而且是可以无限地把它分离开来的”。 三、古代朴素的自然观的特点表现在哪里? 答:古代朴素的自然观的基本特点表现在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①肯定世界的物质性;②具有朴素辨证法的思想因素;③力图从具体的实物寻找世界的本原;④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是古代朴素自然观的最高形式;⑤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和猜测的成分。

2008年1月份SAT试题分析

2008年1月份SAT考题分析 By 李现伟lxw0257111@https://www.360docs.net/doc/5310935308.html, 第一部分:填空题 section 2 1. 扣voting rights, 只有suffrage表示“选举权”之意。 restitution:赔偿 solace:n 安慰 levy:n 征税 2. 冒号题,对后文解释的总结,statistical data所以就是demographic(人口统计)。conjectural:a 推测的 anecdotal:a 逸闻趣事的 qualitative:a 性质上的 3. and构成小连接,能和independence相匹配的只有autonomy。independent:: autonomous compromise: v 妥协 servility: n 奴性 persevere: v 坚持 competence: n 能胜任 acquiesce: v 默许 banality: n 陈腐 recant: v 放弃 conformity: n 墨守成规。 4. 冒号题,对后面的总结,“只具有形式而没有功用”对应的单词是vestigial(遗迹的)。ostentatious: a. 假装的,虚伪的 prodigious: a. so great in size or force or extent as to elicit awe相当大的 invasive: a 侵略性的 kinetic: a 有活力的 5. 特殊人物(idealist)或者说取反:idealistic(理想主义的)<> pragmatic(注重实效的)。condone:原谅,indulgent:放纵的 6. in contrast to引起取反,strident(说话严厉的)<> gentle(待人温柔和善的),容易错选的是stoic:坚忍的(表示禁欲,相当于ascetic,temperate等) conciliatory:a. doing something that is intended to make someone stop arguing with you 调和的,conciliatory <> confronting(对抗性的) 7. 冒号题,找对应,与arguing about对应起来的只有polemical(爱争吵的)和quarrelsome,第一空填反义词,而haphazard(偶然的)没任何意义,只有resolute(坚决的)可以。philanthropic:慈善的;steadfast:a 坚定的;acquiescent:默许的 8. 逗号题,现在分词进行解释,能与unadorned words相匹配的只有economical(节约的)。incantatory:a 咒语的,魔咒的 disaffected:a 不满的 unstinting:a 无限制的 evenhanded:a 公平的 section 5 1.读一下顺一遍,就知道第二空不会填好词。 endorse:v 背书支持;abridge:缩短;

自然辨证法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联系所学专业,试分析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作用。 (750字)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自然辩证法在计算机学科中的意义和作用: ①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辩证法的指导。 计算机科学与自然辩证法有着紧密的联系。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将学科类别分为四个层次,从高到底分别为:哲学层次、科学层次、技术层次和应用层次。显然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层次,主要研究宏观问题;而计算机科学属于科学层次,研究微观的算法、程序及实际的硬件设备。但两者研究的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计算机从本质上讲是人的思维规律和机器相结合的产物,那么对思维规律的研究和对机器的研究是不可分割的。 ②自然辩证法与计算机科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当一个计算机专家去研究分析一个计算机问题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思考它哲学层次的问题,同时依据哲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哲学层次问题的解决,也需要从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去总结、归纳,同时很多自然辩证法的问题,在自然科学中得到了解决。在这方面,图灵可以说即是计算机学界的大师,也在哲学上有很高的造诣。在哲学层次上,对于计算机能不能思维,会不会有意识这个问题,图灵提出了一个检验方法:现有一个人和一台机器,如果对于我们出的任何问题,人写一个答案,机器打印一个答案,如果分辨不出是人的还是机器的答案,就说明机器是可以思维的,这就是著名的“图灵检验法”。现在计算机还是做不到这一点。对于有些问题需要推理论证,总是可以找出计算机回答的规律,这与人脑思维是有区别的。这是自然科学对于哲学层次问题的研究。 2、什么是自然观,试分析所学专业或学科中所蕴含的自然观念,并分析其自然观在实际研究工作中的作用和影响? (790字)首先,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它既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大体包括人们对自然界的本原、演化规律、结构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根本看法。自然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因而任何一种系统的哲学必然包含与之相适应的系统的自然观。 我所学的专业是计算机技术,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观的思想内容。用自然观来解决计算机科学问题将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自然观在计算机科学的实际研究工作中的作用和影响可以大致从下面几个方面体现: (1) 系统自然观在计算机技术专业的体现:在计算机领域,就拿一台通用的计算机来说,计算机的组成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这些设备组成了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与其中的每一个部件都是密不可分的。 (2) 自然观的整体性体现在:任何一个软件系统的整体和软件开发的每一个流程都是息息相关的。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上,无论开发什么类型的软件,无论要开发的软件规模如何,我们都要遵循软件开发的流程,从软件的需求分析,到软件的概要设计,再到软件的详细设计,代码编写,以及软件的测试、维护,这些步骤的完成最终实现了整个软件系统。所以说计算机软件开发任何一个流程出现问题整个软件的设计都不能完成,所以说我们应当遵循这个规律。 (3) 生态自然观与计算机技术的持续发展,随着我们对计算机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