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文学的角度看十天干的意义

从天文学的角度看十天干的意义
从天文学的角度看十天干的意义

从天文学的角度看十天干的意义

划定天干的基准坐标:

太阳系的运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究竟古代的人们是怎样确定太阳系的运行轨道的呢?也就是说,它们以什么为划定坐标,来度量定位的呢?

原来我们的祖先们通过天文观察发现,太阳系在宇宙空间中自行运动的范围是很有限的,这个有限的范围,可以从地球上观察到,当地球跟随太阳系运动时,在地球上可观察到在周围连续变化的太空中,存在有很多相互位置十分稳定的星座,它们有着基本上恒久不变的特点(不是绝对的恒久不变,只是在一段很长久的时间内基本不变,故称为“基本上恒久不变”),太阳系就在这些星座圈定的范围内不停地运行,这些星座就等于是环绕在太阳系外围四周空间的标定物,紧紧地将太阳系包围在一个空间里面,为太阳系的运行圈定出了一个有限的活动场所,由于这些星座具有的恒定性,可以成为非常稳固的测量基准标志,利用它们来作为度量太阳、月亮、地球、行星在空间运行的定位坐标。

古代的人们以中华大地为观察原点,将环绕太阳系的恒定星座进行划分,共划分为二十八座星宿,又将由二十八座星宿组成的一个环绕园圈,按照春季对应东方,夏季对应南方,秋季对应西方,冬季对应北方的原则,划分出四个空间方位,

再将这四个空间方位分别以青龙、朱雀、白虎、玄武为形象来表示,青龙表示东方、朱雀表示南方、白虎表示西方、玄武表示北方,它们简称为“四象”。

“四象”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包藏了二十八星宿,在四个方位空间中,每一个方位的空间范围内都分别包含着七座星宿,如果按顺时针顺序方向观看,它们分别是:东方青龙含有箕、尾、心、房、氐、亢、角等七宿;南方朱雀含有井、柳、鬼、星、张、翼、轸等七宿;西方白虎含有参、觜、毕、昂、胃、娄、奎等七宿;北方玄武含有壁、室、危、虚、女、牛、斗等七宿(注:古藉一般以逆时针方向的顺序介绍,由东向北,从北到西,再从西到南,然后由南返东,介绍星宿时,青龙由角起,玄武从斗起,白虎从奎起,朱雀由轸起)。

当以二十八宿为基础,建立起一个空间定位框架结构后,太阳系的运行轨道,地球的运行变化,就拥有了一批基准的测量坐标,这样,由太阳系在运行轨道上变化而制造出来的天干周期律,就有了一个可以直观的演绎平台。

制造天干的理据:

从天干的知识中得知,十天干周期共有四个时间层次的规律,它们分别是年干周期、月干周期、日干周期、时干周期,但人们比较难以理解的地方是,为什么太阳系在既定轨道上的运行,会同时制造出四个不同时间长度的周期呢?它

有没有科学根据呢?

以一个主体同时制造出四个运动周期,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不可能做到,但实质上,它是可以做到的,当我们想一想地球上也有年、月、日、时的不同周期运动后,就能感觉到天干有四个时间周期也必然会有科学根据的了。

一、制造年干规律的根据:年干的周期为十年一循环,它说明太阳系在由二十八座星宿围成的圆周内环绕时,走着的是一条需要十年才绕一圈的运行轨道,人们可能问,太阳系在这条轨道上所圈定的宇宙空间范围究竟有多大?准确的不好就,只能这样来说明,如果将这个360度的圆周运行轨道平分十份,那么太阳系在这条轨道上每一年只走过36度。

我们的祖先发现,太阳系在年干轨道上运动时所产生的连续不断的空间位置变化,制造出一条阴阳相互消长的的量变曲线运动,由此为太阳系产生出阶段性的五行之气连续变换,先制造出两年木气状态,随后制造出两年火气性质状态,然后又制造出两年湿气性质状态,接着再制造出两年金气性质状态,最后制造出两年水气性质状态,每一性质状态都共同存在着一个性质逐渐上升阶段和一个性质逐渐下降阶段,每一阶段刚好为一年,都呈现为先升后降,人们以甲表示为木气上升阶段,乙表示为木气下降阶段,丙表示为火气上升阶段,丁表示为火气下降阶段,戊表示为土气的上升阶段,己

表示为土气的下降阶段,庚表示为金气的上升阶段,辛表示为金气的下降阶段,壬表示为水气的上升阶段,亥表示为水气的下降阶段,于是,每一个“天干”都表示为一年时间,代表着五气的性质和盛衰状态,同时也代表着太阳系在环绕轨道上的顺序位置。

二、制造月干规律的根据:

月干的周期为十个月一循环,它说明太阳系另有一条环绕一周需要用上十个月时间的运行轨道,这个月干运行轨道明显地比年干运行轨道的规模小,绕行时所占有的空间范围也相应缩小,只占年干轨道所圈定范围的十二分之一,人们或者惊奇地问道,太阳系有这么一个运行轨道吗?这个周期性循环轨道又是什么样的呢?

通过探索,基本上可以认定,太阳系环绕太阳系的中心旋转运动,运行一周的时间为十个月,它就是制造月干规律的运行轨道。人们可能感觉到奇怪,太阳系的中心不是太阳么?在现实中,太阳系中所有的行星都是以太阳为中心,围绕着它在公转的,难道这都有错?

行星以太阳为中心,围绕太阳旋转完全没有错,但有谁曾经想过?从整个太阳系的运行过程所占有的范围来看,太阳并不是整个太阳系的中心原点?如果站在太阳系内的行星上观察,看到太阳就是太阳系的中心点,如果站在太阳系以外的行星上观察,可以通过分析太阳系的运行轨迹,发现

太阳并不是太阳系的中心点,虽然行星以太阳为中心环绕旋转,但太阳在太阳系内并不是固定在一个原点位置上自转,而是在太阳系内沿着一条圆形轨道运行,从月干显示出来的信息表明,太阳系有一个理论上计算出来的中心点,太阳带领着所有行星一起,围绕着这个太阳系中心点运行,这条运行轨道就是制造月干规律的来源,太阳系在这条月干轨道上绕行一周的时间,恰恰为地球上的十个月。

太阳系在月干轨道上周期性地有序循环运动,每一步的空间位置变化,都有一个不同的阴气阳气量变状态,这个在空间位置上的连续变化过程,体现为阴阳的相互消长,再由量变引发质变,制造出一条由五行之气组成的月干规律周期。

三、制造日干规律的根据:

以十天为一周期的日干,体现的又是太阳系什么样的时空范围呢?通过探索确定,这应该就是太阳的自转周期。

说日干表示的为太阳自转周期,人们肯定会质疑,有证据吗?可信吗?因为从现代天文观察得到的结果证明,太阳的自转周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它复杂到有点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莫名其妙,原因是在太阳的表面上,自转周期呈现出意想不到的多层次变化,在太阳不同的纬度上,会出现不同的周期时间,具体的情况是,在太阳的赤道上,自转周期的时间大约为25天,在纬度40度的位置上,自转周期

时间大约为27天,在纬度75度的位置上,自转周期时间大约为33天,在两极的位置上,自转周期时间大约为37天,现在人们对太阳自转周期的确定,一般都以日面纬度17度位置的自转周期为准,它是25。38天,这个时间已经被定为“太阳自转恒星周期”。

要确定太阳的自转周期为10天,的确找不到一丁点的直接证据,但太阳表面上不同纬度有不同自转周期的混乱局面,证明了它们都不是太阳真实的自转周期,人们现在观察的情况,反映的只是太阳表面能量层次的运行变化,在太阳能量层下面的物质层次上,它肯定有一个稳定的不会因纬度不同而变化的自转周期,在物质层次上,整体的转动必然是一致性的,只是在太阳表面能量层强烈光芒的掩盖之下,不能被发现而已。

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太阳的自转周期为10天,但有旁证可以证实,科学家们通过天文观察,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在观察到宇宙太空中17颗和太阳在温度、质量上都基本相近的G型恒星后,发现它们的自转周期平均仅仅为10天。

这个观察到的事实就非常值得人们深思,为什么在同等的质量和温度上,这17颗G型恒星的转动速度,明显地要比太阳外表体现出来的自转速度要快得多?太阳凭什么理由偏偏要比这些兄弟恒星的运动速度慢得多呢?深思的分

析是,既然太阳表面能量层次中不同纬度的不同自转周期,反映的不可能是太阳内部物质结构层次真实的自转周期,那么,在质量上和温度上与太阳都基本相同的恒星共同一致性地所反映出来的10天自转周期,就成为了证明太阳内部物质层次自转周期为10天的有力旁证。

太阳自转周期,产生出一条阴阳变化规律曲线,由此制造出一条以十天为一运动周期的日干规律,当然,日干规律的五气,也包含了行星中五气的内容。

四、制造时干规律的根据:

时干以十个时辰为一运行周期,它反映了太阳在自转过程中,存在有连续不断的波动变化周期律,每一个波动周期的时间均为十个时辰,每个波动期的变化曲线,就是一条阴阳消长变化曲线,由它制造出一条以十个时辰为一周期的时干规律。太阳的时干周期波动,同样也会影响到系中的所有行星,使到行星中不同性质的气,共同顺从太阳的主体气场的波动,形成一个整体性的日干规律。人们可能对于太阳在自转过程中,会产生以十个时辰为一周期的波动感到不可思议,其实这是有根据的,因为太阳在时干上的每一步运动变化,都是太阳在年干、月干、日干等不同层次轨道上运动的综合体现,只有从综合性的角度上,才能清楚地认识到波动产生的原因,如果单单盯住太阳的自转,而忽略其他层次的运行变化,就不能正确理解太阳在自转中会发生有

序的波动。

几个不同空间和时间层次的天干周期,隐藏了大量古代人对天文知识的超前认识,这些天文科学知识的先进程度,远远出乎于现代人的意料之外,从古代人们创造的年干、月干、日干、时干中证明,证明那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这些天文知识:

一、掌握了太阳系在二十八星宿环绕的空间中大循环的秘密;

二、掌握了太阳系在环绕太阳系原点的公转的秘密;

三、掌握了太阳自转的秘密;

四、掌握了太阳在自转中发生有序波动的秘密;

五、掌握了旋转运动是太阳和太阳系行星的基本性运动的秘密;

六、掌握了太阳系在宇宙空间的运行方式是以不同周期的螺旋相互套叠的秘密。

现代的人们怎么也意想不到,为什么古代的人们在文明初露的时代,就能够掌握这么多先进科学知识呢?这虽然是一个令人百思不解之迷,但不管怎样,不得不要承认,我们的祖先们确实是清楚地掌握了太阳系在空间运行的大量秘密。

天干化五星的原因:

人们或者有这样的疑问,既然天干所体现的是整个太阳

系在宇宙空间中不同层次的运行周期,而且又是在以太阳为主体的运行轨道制造出来的规律,为什么古代的人们非要将整个太阳系的运行变化规律,硬要说成为五大行星的变化规律呢?

将整个太阳系在不同空间范围内的运动变化所制造出来的天干规律,按照基五行性质归类,以金、木、水、火、土这五大行星为代表来体现,方法虽然简单,当人们一时不明白这种关系时,怎么也想不出五大行星会对地球有那么有序的影响规律,因为单凭表面的关系到,根本不能想象到五大行星对地球有这么强大的影响力,只要明白其中关系,才能回味出它深层奥秘,而这种内藏深奥的简洁表达,到底不是一种容易理解的方式,古代的人们偏偏要这样做,肯定有这样做的原因所在,决不是一种随意的毫无根据的凑合。

其实以五大行星为代表,来表示太阳和太阳系中所制造的五行之气,是一种非常高明的直接表现手法,要明白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高明之处,先要注意这样的问题,五行之气可以看见吗?五行之气的运动可以观察吗?不能。既然不能,如果选择一个有相同性质的实体来代表,岂不是更形象更传神?以五大行星为代表,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它最大的好处,是将太阳系在不同层次范围内运动变化所制造的,完全不能看见的五行之气,转换成为可以观察的实物形态,将五行之气的变化规律,转换成为以实体的规律进行演示,

这种以物质形态为形象的演绎,比以那些无形的气的空虚演绎,更具有鲜明的观察性和理解性,以有形代表无形,以实质代替空虚,正是这种直观表现手法的高明之处,这就是古代的人们为什么要将五气转换为五星的最根本原因。

最遗憾的是,古代的人们在将整个太阳系运行产生的五气转换成为五大行星代表后,却没有将这个转换思维和转换过程遗传下来,以至人们在苦苦思索了几千年尚且不解其意,从而在研究中作出诸多的误解。

天干与星宿的关系:

古代的人们将环绕太阳系的二十八座星宿平分为十个

部分后,按顺时针旋转方向排列,以箕宿为起点,别为定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环形的天干时空方位,以表示五行之气的性质状态定位和变化顺序流程,现在都人们很想知道,古代的人们是怎样对天干轨道的时空进行划定的呢?

要探索这个问题,还必须要以二十八星宿为定位基础。

北方七宿

壁室危虚女牛斗

奎箕

西娄尾东

方胃心方

七昂房七

宿毕氐宿

觜亢

参角

井柳鬼星张翼轸

南方七宿从二十八星宿的排列可以看到,斗宿与箕宿是北方与东方的交界夹角,角宿与轸宿是东方与南方的并交界夹角,井宿与参宿是南方与西方的交界夹角,奎宿与壁宿是西方与北方的交界夹角,在这四个夹角当中,箕斗这个位置最重要,因为古代人就是以这个夹角中的箕宿为天干的定位划分起点,以斗宿为天干的定位终点,然后按顺时针方向将一个360度的圆周划分为十等分,从而制造出十天干来的。

当以箕宿为基础起点零度后,甲干就占据了0度至36度的空间位置,乙干占据了36度至72度的空间位置,丙干占据72度至108度的空间位置,丁干占据了108度至144度的空间位置,戊干占据了144度至180度的空间位置,己干占据了180度至216度的空间位置,庚干占据了216度至252度的空间位置,辛干占据了252度至288度的空间位置,壬干占据了288度至324度的空间位置,癸干占据了324度至360度的空间位

置。

在由十天干所属空间围成的一个圆中可以看到,甲干所属空间与己干所属空间在直线上对立遥望,乙干所属空间与庚干所属空间在直线上对立遥望,丙干所属空间与辛干所属空间在直线上对立遥望,丁干所属空间与壬干所属空间在直线上对立遥望,戊干所属空间与癸干所属空间在直线上对立遥望。

将由二十八座星宿围成的圆周划分出十个天干区域后,每一天干的空间区域到底拥有了哪些星宿呢?通过对《黄帝内经》的探索后,终于从其透露的信息中找到了线索,经过将二十八座星宿分别按东方七座顺序,南方七座顺序,西方七座顺序,北方七座顺序排列,再以《黄帝内经》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对比,发现了其中秘密,原来十天干虽然各自的空间区域跨度相同,即太阳系在每一天干所属空间区域所走的时间都相同,但十天干各自拥有的星宿数量却各有差别,并不统一,甲干空间区域中包含了箕、尾、心三座星宿,乙干空间区域中包含了房、氐、亢三座星宿,丙干空间区域中包含了角、轸、翼、张四座星宿,丁干空间区域中包含了星、鬼、柳三座星宿,戊干空间区域中只有一个井宿,己干空间区域中包含了参、觜二座星宿,庚干空间区域中包含了毕、昂二座星宿,辛干空间区域中包含了胃、娄、奎、壁四座星宿,壬干空间区域中包含了室、危、虚三座星宿,癸干

空间区域中包含了女、牛、斗三座星宿。

太阳系运行轨道为不断的反复循环,为了给太阳系第一个周期环绕运动确立一个开始的时间定位,古代的人们又将甲干的位置确定为太阳系在宇宙空间环绕运动的开始基点时间,这么一定后,每一个天干的时间就占据了太阳系运行视角中的36度,于是,每一天干就有了一个固定的时间序号,甲表示为周期运动的时间顺序开始一,乙表示为周期运动时间顺序第二,丙表示为周期运动的时间顺序第三,丁表示为周期运动的时间顺序第四,戊表示为周期运动的时间顺序第五,己表示为周期运动时间的顺序第六,庚表示为周期运动时间的顺序第七,辛表示为周期运动时间的顺序第八,壬表示为周期运动的时间顺序第九,癸表示为周期运动的时间顺序第十。

天干的五行定性基准:

为什么在二十八座星宿中,一定要选定箕宿的位置为天干周期的起点“甲”呢?这个选择不可能是随意的,它必然有选定的充分理由。

甲干的性质定位是表示为阴消阳长状态的开始阶段,这就决定了它必须是太阳系在轨道运行时,当空间位置的变化造成内部阴气阳气的相互消长变化后,选择量变引起质变,能够制造出“木”气的量变点为定位点。古代的人们通过观察发现,当太阳系运行到箕宿的时空位置上时,“木”气才

真正地形成,而在箕宿之前的斗宿时空位置时,仍然是以“水”气显现,于是箕宿就被定为阴气阳气相互消长变化周期的起点,也即是木气的形成定位点,成为每一轮五行之气运行周期的基准起点。

准确地说,木气的性质必须要在甲干的时空上才开始明确地显露出来,同时也表明了太阳系内阴消阳长的性质在此处才显露,甲干也由此成为了天干周期的必然起点,于是,甲乙表示为太阳系在天干轨道周期的运行中处于阴消阳长的木气显示状态,丙丁表示为太阳系在天干轨道周期的运行中处于阳气极盛的火气显示状态,戊己表示为太阳系在天干轨道周期的运行中处于阴阳平衡的土气显示状态,庚辛表示为太阳在天干轨道周期的运行中处于阳消阴长的金气显示状态,壬癸表示为太阳系在天干轨道周期的运行中处于阴气极盛的水气显示状态。

由于天干有阴阳的性质,从这种性质的差别中显示,甲干时空体现为木气的不断增长阶段,乙干时空体现为木气的不断衰落阶段,丙干时空体现为火气的不断增长阶段,丁干时空体现为火气的不断衰落阶段,戊干时空体现为土气的不断增长阶段,己干时空体现为土气的不断衰落阶段,庚干时空体现为金气的不断增长阶段,辛气时空体现为金气的不断衰落阶段,壬干时空体现为水气的不断增长阶段,癸干时空体现为水气的不断衰落阶段。

虽然太阳系在天干规律中制造的五行之气不能被直接观察到,但它对地球的气候环境和对地球上生命体的生长产生出周期性的影响,这种周期性的影响,能够和地球上五行之气造成的影响相类似,通过比较,就能够确定每一天干所占空间的五气性质归属,同时也间接地确定出阴气阳气的相互消长变化曲线。

从整体上分析,十天干拥有四个特点:一是拥有固定的空间位置:二是拥有固定的时间序号;三是拥有固定的五行性质;四是拥有固定的性质状态。当十天干各自拥有了时空定位和性质状态后,只要说出某一天干,人们就明白了它的性质属性,也知道了它的时空定位,天干体系成为了人们演绎太阳系运行变化的简洁平台。

天干与地支的关系还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的祖先早就认识到地球与金、木、水、火、土等行星在围绕太阳旋转,太阳又在带领行星在不停地进行旋转运动的事实现象。

简明天文学教程第二版第十章答案 余明主编

第十章恒星 1.什么叫恒星?如何理解恒星的恒? 答:恒星是宇宙中最主要的天体。在形成演变发展过程中,自身会发光发热的天体叫作恒星(但恒星并不是一生都发光发热)。恒星并不恒,恒星在宇宙中是运动,由于它们距离地球太遥远,我们在短期内难以观察到它们的运动。 2.根据赫罗图说明恒星的温度与绝对星等的关系? 答:以绝对星等为纵坐标,以光谱型或表面温度的对数为横坐标所作的图,叫做"光谱-光度图",或叫"赫罗图"。由赫罗图可知:温度越高,绝对星等越小。位于主星序上的恒星叫主序星。其分布规律是从亮度大的O型星、B型星延续到图的另一角落的微弱的M型星。赫罗图上除主星序外,还可看到由较少恒星组成的一些序列,在右上方G、K、M型亮星区域,可以看到一组星,就是巨星,它们的绝对星等差别不大,都在O等左右。巨星以上是超巨星,它们在绝对星等为-2等或更亮的区域。巨星和主序星之间是所谓亚巨星,这些星的光谱型多半在G2~K2的区域,绝对星等平均为+2.5等。赫罗图的左下角是白矮星,它们的光谱多半属A型,光度很小,绝对星等从+10~+15等。 3.恒星的光谱给人类带来哪些信息? 答:(1)确定天体的化学组成;(2)确定恒星的温度;(3)确定恒星的温度;(4)确定恒星的压力;(5)测定天体的磁场;(6)确定天体的视向速度和自转;等等。 4.恒星是怎样运动的?它相对太阳有何特点? 答:每个恒星既有自转运动,又有空间运动。同样太阳也是既有自转也有空间运动。如果某一恒星的运动速度大小,方向正好与太阳一样,那么它相对太阳来说就好像是静止不动的,但相对地球上的观测者来说,则不是静止的。因为地球每年公转一周,每天自转一周。如果恒星的运动速度大小、方向与太阳不一样,那么这颗恒星对太阳有相对运动,这种相对运动称为恒星的空间运动,其运动的相对速度称为空间速度。恒星空间运动的方向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向东,有的向西,有的接近太阳,有的远离太阳。我们把恒星空间运动速度分成两个分量,一个沿视线方向,叫视向速度;一个和视线垂直,叫做切向速度。视向速度可以利用光谱线的多普勒位移测出,切向运动可由恒星相对于背景恒星的运动测出来,从切向运动可以测出恒星运动(即:恒星的自行)。 5.什么叫恒星的自行? 答:恒星的空间运动方向可分为视向和切向,后者分量切速度用时间移动的角度来表示,叫恒星自行。 6.恒星的化学组成和规律? 答:绝大多数恒星的化学组成以H最为丰富,按质量计算H占78%,氦占20%,其余的2%中,O、C、N这三种元素占一半多,剩下的不足1%较为丰富的是Fe、Ne、S e 、Me、S。 7. 恒星的多样性表现在哪里? 答:恒星的多样性表现在恒星的种类繁多。若依据恒星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分为:单星、双星、三星、聚星、星团、星协等;若依据赫罗图上的恒星特点可分为:主序星、红巨星、超巨星、

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促进 ——以天文学为例

曲阜师范大学课程论文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自然科学概论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促进 ——以天文学为例 王院喜 2012414359 摘要:天文学发展的历史悠久,当人类文明产生以后,天文学也随着产生和发展起来。天文学正朝着更加精细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天文学发展对我们人类社会的贡献及重大意义。我们一起期待着天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为科学事业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创造幸福。 关键词:天文学进程人类社会重大意义贡献 引言:天文学是研究宇宙中天体和天体系统的形成、结构、活动和演化的科学。探索天体演化是人类认识自然规律中的最根本的问题之一。天文学与我们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它在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科技人才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等方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天文学与其他科学技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是当代推动高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当代最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 一、天文学的发展进程 天文学中发展最早的就是天体测量学。古代的天文学家在测量星星的基础上观测到恒星位置基本是没有变化的,据此就制出了星图,并对星座进行划分和编制出星表;再对太阳、月亮和行星的运动进行研究时,编制出了历法。在17世纪,不仅发明出了望远镜,微积分也被创立起来,还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且还建立起巴黎天文台和格林尼治天文台。 当前,在天体测量学中用到的测量于段越来越多,山最初的可见光观测发展到现在的射电波段、红外、紫外、X射线Y射线波段等,而对天体进行观测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如星数多、星等暗的光学恒星、射电源及红外源等,并且对它们的观测精度也在不断的进行提高。在16世纪哥自尼提出日心体系后,17世纪的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后来伽利略又在力学上进行了研究,这些为创立天体力学作下铺垫。17世纪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后,天体力学就产生了。 天体力学在天文学中也是发展较早的一个学科。它产生后,天文学家从对天体

语言简明复习题

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经典试题集(更新版) (每题后附答案) 一、语言简明 1.选出有重复赘余语病的一项( C ) A.你总算回来了!我足足等了你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B.选集首卷刊载序言,每卷附有像页和手稿各一帧,有的是经过十年动乱而幸存保留 下来的珍贵资料。 C.她明天到火车站送你上火车。 D.本月24日(星期一)下午三时在科学馆报告厅召开家长会。 2.下面句子中,没有重复啰嗦毛病的一项是( A ) A.信息社会中,语言是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语言不通,势必会阻塞信息的正常通道。 B.影片《红日》……塑造了许许多多可亲可敬的英雄指战员群像。 C.李响发现那小姑娘正拿眼看他。 D.今日震惊本市的案凶犯已经伏法枪决。 2.A(B项“许许多多”与“群像”重复,改“群像”为“形象”;C项去掉“拿眼”;D项去掉“枪决”或“伏法”) 3.下面一段话中有不够简明、不合事理的地方,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必须删除的有哪4处把删除部分的序号填入下面横线上。 Internet已经成为①当今信息社会中最繁忙、最富有挑战性、最具活力的②信息系统。它跨越时空③的限制,把世界各地的④有用信息快速地送到你的面前,⑤不仅能传送文字、图形、图像,还能传送声音、动画和视频。它将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种族、⑥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⑦和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联系在一起。人们可以在Internet上讨论⑧他们关心的问题,查阅所需的资料,还可以在网上听音乐、看电影、交友⑨聊天,甚至⑩还可以在网上观光旅游、购物。 删除部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④⑥⑩|删②,因为前面有“信息社会”,④无用的信息用不着传递;⑥“不同肤色”与“不同种族”重复;⑩“还可以”与“甚至”重复。 4.下面一句话中,编号的地方有些是可以删去的。请将可删去的序号写在题后横线上。 由于人体脂肪的密度远小于人体肌肉蛋白和水的密度,所以,减掉一公斤脂 ①②③④⑤⑥ 肪后所减去的体积远大于由脱水而减少的体积。 ⑦⑧ 可以删去的是。

“天文学”简介含义起源 历史与发展

天文学 翻开人类文明史的第一页,天文学就占有显著的地位。巴比伦的泥碑,埃及的金字塔,都是历史的见证。在中国,殷商时代留下的甲骨文物里,有丰富的天文记录,表明在黄河流域,天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殷商以前更为古远的世代。 几千年来,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中,天文学的研究范畴和天文的概念都有很大的发展。为了说明我们今天对天文这门学科的理解,本文将在第一节里首先介绍一下天文研究的特点。本文的第二节──星空巡礼,是对目前所认识的天文世界的几笔速写。在第三节里,我们举出伽利略-牛顿时代天文学的一次飞跃,来对照当前天文研究的形势,希望借此探讨天文学发展的规律,并强调说明一次新的飞跃正近在眼前。 我们不准备、也不可能用这篇短文囊括天文学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这是本书这一整卷的任务),而只是对它的特征、现状和趋向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为使读者对天文学的轮廓有一个认识,本文的第四节,用简单的图解方式介绍当前天文学科各分支之间的相互关系。 天文学研究的特点 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辽阔空间中的天体。几千年来,人们主要是通过接收天体投来的辐射,发现它们的存在,测量它们的位置,研究它们的结构,探索它们的运动和演化的规律,一步步地扩展人类对广阔宇宙空间中物质世界的认识。 作为一颗行星,地球本身也是一个天体。但是,从学科的分野来说,“天”是相对于“地”的。地面上实验室里所熟悉的那些科学实验方法,很多不能搬到天文学领域里来。我们既不能移植太阳,也无法解剖星星,甚至不可能到我们所瞩目的研究对象那边,例如,到银河系核心周围去看一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天文学的实验方法是一种“被动”的方法。也就是说,它只能靠观测(“观察”和“测量”)自然界业已发生的现象来收集感性认识的素材,而不能像其他许多学科那样,“主动”地去影响或变革所研究的对象,来布置自己的实验。

王炳照《简明中国教育史》(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圣才出品】

第6章宋元时期的教育 1.宋代“重文”文教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和影响。 答:(1)宋代“重文”文教政策的主要内容 ①尊孔崇儒。宋朝建国后,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割据,重用儒臣,宣称“宰相须用读书人”;宋太宗特别提倡科举,扩大取士名额,提高儒学的地位。宋真宗以后,儒学更得到大力提倡,名人编纂十三经正义大量印行,并赐给州县学校,作为官方指定教材。宋仁宗大力倡行教育,培养选拔通晓经术的官司吏。下诏州县皆立学校,自此教育在全国兴起,从中央到地方涌现出一批儒家学者聚徒讲学,传授孔孟典籍,对维护宋王朝集权统治,起了巨大作用。 ②提倡佛道。宋太祖对佛教采取保护政策,以争取南方地主阶级的支持,佛教及佛学大大发展起来。宋太宗认为佛教“有裨政治”,对佛教更为热心。真宗时是北宋佛教最盛时期。直到南宋时期,佛教仍保持支配地位。 道教是宋朝第二大宗教,北宋历代皇帝都对道教较为热心,道士甚至可以直接参与政治。南宋时,道教虽不再直接参与政治,但仍享有特权。 ③促进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由于宋代阶级斗争、民族矛盾的复杂性,宋王朝统治者推行儒释道三教融合的政策,为儒学的改造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周敦颐首先提出吸收佛、道入儒学的理论,把佛、道二教的禁欲主义和服从封建纲常的教条结合起来,要求人们既做一个忠臣孝子,又具有安贫乐道、清心、寡欲的精神境界,成为理学的开端。接着,经过张载、程颢、程颐的发展,奠定了理学的基础。南宋朱熹则从理论上加以总结,集其大成,完成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特定的官方哲学——理学的体系。此后,经元代对理学的提倡,成

为明、清各代官方统治思想。 (2)宋代“重文”文教政策的作用和影响 ①积极作用和影响: a.宋代“重文”文教政策把尊孔崇儒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同时支持佛、道二教,使儒、佛、道三派融合起来,促成了“理学”思想体系的形成,使儒学思想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b.“重文”政策还大大激发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使得宋代在科技、文学与史学等领域,都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时期。如众所周知的四大发明,其中有三项是在宋代发明的。 c.在政治方面,“重文”政策还巩固了赵宋政权的统治。赵宋王朝崇文抑武的目的之一是扩大统治基础,防止藩镇割据。从其实际效果来看,确实达到了这一目的。 d.“重文”政策促成了读书办学的风气。北宋崇文政策推动了民智的开化和教育的普及,促成了读书办学的风气。“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文化教育不再为豪门望族所垄断,也不再是通都大邑文人墨客的专利。这些都促进宋朝公私学校林立,书院讲学盛行。 ②消极的作用和影响: a.形成了重文轻武的心理。宋朝“重文”政策实施所产生的导向效应,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的重武轻文的社会心理,形成了重文轻武的社会心理。这对于社会的平衡发展不利,对后世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b.造成了宋代军事实力的下降。“重文”政策不但产生了重文轻武的社会心理的导向效应,而且对武将行为产生规范效应。一些有勇有谋的武将不得重用,社会整体的积极进取精神缺失,导致宋朝“积贫积弱”,最终灭亡。

对天文学的认识选修课论文

课程:天文学 由于自己从小就对那些宇宙奥秘有好奇心,去图书馆阿也经常看一些UFO、我们的北纬30度的奇迹、百慕大三角等等。大二之后学校规定选选修课当我看到天文学之后每次都选有天文学,不过每次都被刷掉了,可能是这个课太火了吧。大三第一学期终于选上了这们课。 当我们上第一节天文学这个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么播放了宇宙的视频,这个就是我喜欢的东西。这个视频之前在高中地理课上看过,再看一遍的时候没有感觉枯燥,而是感觉经过岁月的沉淀又深刻的理解了一些从前不在意的东西。之前对天文学的喜欢呢,是因为我只对那些好奇的不解的现象有好奇心,看完视频后也明白我喜欢的那些内容只是其中的一方面,更多的还是研究宇宙中的行星、恒星以及星系的科学,以观察及解释天体的物质状况及事件为主,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对于我们人类的自然观有很大的影响。 最近印象深刻的是老师讲解的那节课“宇宙大爆炸”。我觉得宇宙是很难认知的,以我们现在的能力也不知道这个地球外的世界有多大,我们只是通过踩着“巨人的肩膀”一步一步的研究着地球之外,宇宙里藏有太多的秘密了,人类只知道一部分,还有太多的东西等待我们去探索。宇宙浩瀚,人类渺小。“我们的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原始状态如何?“有着许多不同的学说,比较公认的是大爆炸形成。所谓大爆炸理论,就是认为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这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并不同于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爆炸。这一理论有一个基本出发点:宇宙在不断地演化,且具有一个起点。宇宙的起点,也可以说是宇宙的零点,此时的宇宙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任何目前能看到的天体,只是一种温度和密度都无限高的真空状态。 我认为我之前对天文学的认知全是浅显易懂的知识,听过课程讲解才知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才明白研究个天文学也需要很大兴趣的,原来天文学会有量子、质子、氢原子氦原子等之类的专业的词语,听得我自己都很蒙。现在才发现自己的想法十分天真,我发现真是要研究天文学实在是太困难了,我的一个朋友说,“那可是纯学术的东西啊,感觉那些天文学家都很伟大,一定是放弃了自己的物质生活”。 我认为学了天文学后也深入的了解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知识,天文学对于人类的意义绝非一个“不简单”可以形容的,天文学这一学科就像天空一样广袤无边,我们要探索的旅程还很远……

容建平-从天文学的角度看十天干的意义

从天文学的角度看十天干的意义 《破解五行》节选作者:容建平 本文为《天干的秘密》的续篇章节,重点是对天干的来源进行再探索,志在揭开制造天干周期的真正原因,文中解释了天干与二十八星宿的关系,解释了天干的时空定位依据,本文也是解开五运六气之谜的基础知识。 虽然在《黄帝内经》中,已经明确地指出天干的产生,与太阳系中的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天干周期那稳定有序的规律性十进制时间尺度,还是令人感到五大行星影响力所占有的时间与空间显得太过平均有序了,简直平均有序得有点不可思议。 现代的天文知识已经告诉人们,金、木、水、火、土这五大行星在太阳系中 占据着不同的位置,它们与太阳有着远近不同的距离,由此又产生出各自不同的绕日公转时间,若以地球的时间尺度来计算,地球绕日公转一周为365天左右,

也即是1年,水星公转周期的时间为87。9天,金星公转周期的时间为224。7天,火星公转周期为1。9年,木星公转周期的时间为11。8年,土星公转周期的时间为29。5年。 由于各个行星的公转周期相差非常大,从道理上分析,五大行星之间相互影响的时间根本上就不可能出现为均等,它们各自对地球产生的影响也决不会稳定地有序,每个行星根本也不可能在地球上产生均衡的两个时辰、两天、两月、两年的影响力,特别是每一个行星对地球两年的影响力,更是不可能的事。 从现实来分析,五大行星都在围绕太阳旋转,在很多时候,地球与五大行星所运行的位置刚好处于太阳的相反两边,当地球与五大行星被太阳相隔的时候,它们之间是不可能产生什么相互影响的,要说有影响的话,只能有太阳的影响,因为行星之间决不会在被太阳阻隔的情况下,在太阳强大影响力的阻拦下,还能绕过太阳的阻隔产生什么相互影响。 另外,所有行星在运行中相互之间所处的空间位置有很大的变动范围,按理说它们对地球的影响力肯定也有一个相应的变化数值,有一个影响力大小变化期和影响力时间长短的变化期,从这一点上来分析判断,相互的影响绝对不可能稳定有序。 由于五大行星的绕日周期有长有短,彼此之间被太阳阻隔的频率有快有慢,靠近太阳的水星和金星,由于环绕太阳的周期时间比较短,它们与地球之间被太阳阻隔的次数也就频繁,相反,远离太阳的土星的阻隔频率就要小得多,由此可见,五大行星对地球的影响还应该有一个间断时期,和有一个间断频率周期。

简明天文学教程第二版第六章答案 余明主编

第六章天体物理性质和距离的测量 1.天体的亮度与视星等有何关系? 答:用眼睛可直接观测到天体辐射的可见光波段,人们对天体发光所感觉到的明亮程度称为亮度。表示天体明暗程度的相对亮度并以对数标度测量的数值定义为视星等。星等是天文学史上传统形成的表示天体亮度的一套特殊方法。星等越小,亮度越亮。星等相等1级,亮度相差2﹒512倍。 2.简述天体光谱分析的原理。 答;根据基尔霍夫定律:每一种元素都有自己光谱;每一种元素都能吸收它能发射的谱线。我们对天体的光谱进行分析就能知道它们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 3.测定天体的距离有哪些方法? 答;不同的天体,距离测定的方法是不一样的。例如:恒星距离的测定: (1)测定较近的恒星用三角视差法。 (2)测定较远的恒星用分光视差法 (3)测定更远的恒星用造父周光关系测距法。 (4)测定极远的恒星用谱线红移法。 4.如何对天体进行大小测量? 答;不同的天体,大小测量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对较近天体可以直接测角直径再根据距离得出它们的大小,对恒星可用月掩星法,干涉法,光度法测大小。 5.天体质量测定有哪些方法? 答;天体质量测定主要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但不同的天体质量测定的具体方法有不同。例如:(1)地球质量的测定:①早期测定地球质量的方法之一,是1798年英国学者卡文迪许设计的扭称法。②方法之二是天平法;③现代用人造地球卫星测定地球质量,是根据牛顿修正后的开普勒第三定律计算的。 (2)月球质量的测定:通过测定地月系的质心位置,推算月、地质量比求出月球质量。(3)太阳质量的测定:通过地球对其绕转用万有引力定律来推导。 (4):行星质量的测定:对有卫星的行星可根据牛顿修正后的开普勒第三定理求质量,对没有卫星的行星可用摄动法求质量 (5)恒星质量的测定:迄今除太阳外,只对某些物理双星的质量根据其轨道运动进行过直接测定。对其它恒星的质量,只能根据它们的光度进行间接测定。①物理双星质量的测定; ②单独恒星质量的测定。 (6)星系的测定质量:确定星系质量的常见方法有以下几种:①由星系的旋转曲线确定质量(旋涡星系)或恒星速度的弥散确定质量(椭圆星系);②双星系质量确定可利用测定双星的方法估计双星系的质量。③应用维里定律可求出星系团的质量。④利用引力透镜研究星系团质量。现代天文学家用哈勃望远镜作宇宙深处暴光拍摄,得到引力像后再进行计算求出质量。

我对天文学的认识

我对天文学的认识 【摘要】天文学就是研究宇宙中的行星、恒星以及星系的科学,以观察及解释天体的物质状况及事件为主,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对于人类的自然观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宇宙测量小行星人类导航 天文学是研究宇宙空间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学科。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主要通过观测天体发射到地球的辐射,发现并测量它们的位置、探索它们的运动规律、研究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内部结构、能量来源及其演化规律。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天文学就有重要的地位。 天文学研究的对象 天文学所研究的对象涉及宇宙空间的各种星星和物体,大到月球、太阳、行星、恒星、银河系、河外星系以至整个宇宙,小到小行星、流星体以至分布在广袤宇宙空间中的大大小小尘埃粒子。天文学家把所有这些星星和物体统称为天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地球也应该是一个天体,不过天文学只研究地球的总体性质而一般不讨论它的细节。另一方面,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等人造飞行器的运动性质也属于天文学的研究范围,可以称之为人造天体。 我们可以把宇宙中的天体由近及远分类为几个层次: (1)太阳系天体:包括太阳、行星(其中包括地球)、行星的卫星(其中包括月球)、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及行星际介质等。 (2)银河系中的各类恒星和恒星集团:包括变星、双星、聚星、星团、星云和星际介质。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 (3)河外星系,简称星系,指位于我们银河系之外、与我们银河系相似的庞大的恒星系统,以及由星系组成的更大的天体集团,如双星系、多重星系、星系团、超星系团等。此外还有分布在星系与星系之间的星系际介质。 天文学研究的内容 天文学按照研究的内容可分为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和天体物理学三门分支学科。天体测量学是天文学中发展最早的一个分支,它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和测定各类天体的位置和运动,建立天球参考系等。利用天体测量方法取得的观测资料,不仅可以用于天体力学和天体物理研究,而且具有应用价值,比如用以确定地面点的位置。目前,天体测量的手段已从早期单一的可见光波段,发展到射电、红外等其他电磁波段,精度也不断提高,并且从地面扩展到空间,这就是空间天体测量。

简明天文学教程第二版第九章答案 余明主编

第九章地球及其运动 1地球的宇宙环境如何? 答: (1)从天文角度来看: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的行星,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三颗行星,它有一个天然卫星。现代地球上空还有许多各种用途的人造卫星和探测器。地球在已知宇宙中是渺小,不过是沧海一粟。对于我们而言,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家园,是人类谋求进一步向宇宙进军的大本营。 (2)受近地天体的影响:尤其是太阳,月球对地球的作用,产生如日月引潮力,引起海水周期性的涨落,潮汐摩擦影响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日月地三天体系统产生月相,日、月食天文现象等。地球还常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宇宙小天体,尤其近地小行星对地球有潜在威胁。 (3)从地球演化进程来看:地球的演化受太阳恒星演化的影响。 (4)从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运动角度来考虑: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一个旋臂中,是在不停地运动着。我们知道天体吸引、天体碰撞在宇宙中是时常发生的。而我们的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环境对地球的作用有长期的效应。 (5)从保护现在地球的环境来看,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适合生命演化和人类发展的星球,人类应该保护地球。 2.简述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地球的大气圈是如何分层? 答:(1)地球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地球物质分布,形成同心圈层,这是地球长期运动和物质分异的结果。根据对地震波的研究,人们把地球内部分成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其中地核又可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地球外部结构主要有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磁场层。(2)地球大气分层:按大气运动状况以及温度随高度分布,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大气层。按大气的组成状况,可分为均质层和非均质层。按大气电离程度可以分为两层,地表~50千米以下是中性层,50~100千米叫电离层。 3.地球的自转有哪些特点? 答: (1)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 (2)自转周期:笼统地说是"一日"或"一天"。①以天球上某恒星(或春分点)作参考点,周期为恒星日,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如果把地球自转速度极为微小的变化忽略的话,恒星日是常量(23小时56分4秒);②以太阳的视圆面中心作参考点,周期就是视太阳日,它不是常量,平太阳日为24小时;③以月球中心作为参考测定,周期为太阴日,也为变量,平均值为24小时50分。 (3)自转速度:①地球自转角速度约为每小时15度;②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而不同,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③自转速度存在长期变化,季节变化和不规则变化。 4. 地球主要运动有几种? 答:(1)自转,(2)公转,(3)月地绕转(4)进动,(5)极移,(6)章动,(7)轨道

西风带研究的重要意义

西风带研究的重要意义 屈文军,张小曳,王丹,沈振兴,梅凡民,程燕,严立文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75) 摘要:西风带作为北大西洋气候区和东亚季风气候区之间的联系纽带,对东亚季风气候和西风带气候具有重要影响,西风带在一定意义上控制着东亚季风的北界。西风环流与青藏高原相互作用,对亚洲季风区气候乃至全球气候都有极其深刻的影响。西风环流在冰期-间冰期旋回中的位置、强度的剧烈变化对东亚季风气候和全球气候影响显著,对季风降水、西风带降水时空分布及亚洲粉尘活动和黄土形成、堆积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西风环流;东亚季风;亚洲粉尘 中图分类号:P9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6-1492(2004)01-0125-08 中国地处全球大气环流若干重要分支的相互作用区,气候主要受热带)亚热带太平洋夏季风(东南季风)、穿越赤道的印度洋季风(西南季风)、来自西伯利亚的冬季风和西风带及其相互作用的控制[1]。 目前对于东亚季风、西南季风的研究程度已经很高,同时对于越赤道索马里急流对西南季风的作用及其引起的降水的时空变化也已经有很详细的研究。安芷生、Kutzbach等[2]的研究表明,随着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和北半球冰盖的扩张,东亚季风不断增强并且变率增加。中国第四纪以来黄土沉积气候记录的研究表明,在116M aBP前后和018~ 016MaBP东亚季风气候发生了两次气候转型事件[3)5]。但是,在这个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伴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和北半球冰盖的历史演变,西风带大气环流是如何变化的,西风环流与亚洲季风区气候是怎样相互作用的,关于这些问题目前的研究还比较欠缺。同时,西风带年际变化及更长尺度变化对中国的气候尤其是降水有何影响,新疆和亚洲内陆西风区气候变化的水-热组合特点如何,这些重要问题,应当引起相关学科研究者的足够重视。 1西风带是北大西洋气候区和东亚季风气候区的联系纽带 西风带处于极地和北大西洋地区与东亚季风区之间。根据黄土高原的黄土及青藏高原的冰心和湖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发展研究规划项目(G2000048703);中国科学院重大方向项目(KZCX2-305) 作者简介:屈文军(1973)),男,博士研究生,从事第四纪地质学和大气环境研究,E-mail:quw j@mai https://www.360docs.net/doc/6210647221.html, 收稿日期:2003-04-20;改回日期:2003-11-19.文凤英编辑泊沉积等的研究,东亚季风区末次冰期的气候与北大西洋地区一样具有多变性和不稳定性,H einrich 事件和D-O旋回在东亚季风区也有反映[6)10]。北大西洋气候区和东亚季风区气候变化的相似性,证明东亚季风气候的变化强烈地受北半球高纬地区(即北大西洋气候区)气候变化的影响。 众所周知,亚洲冬季风起源于西伯利亚(冷)高压。根据全球环流模式(GCM模型)的模拟结果,青藏高原的隆升决定了西伯利亚高压的形成[11)12],而北半球高纬度冰盖的形成和扩张则更加强了西伯利亚的高压[13]。受北半球冰量和冷高压控制的北半球高纬地区气候变化可能以西风带为纽带对东亚季风气候产生深远的影响。Porter、安芷生等曾用气候的遥相关来解释北大西洋与东亚季风气候记录的相似性,认为东亚季风气候通过西风带以及西伯利亚高压等相关气压系统与极地、北大西洋气候系统遥相关[7]。 西风带作为北大西洋气候区和东亚季风区的纽带,对其沉积记录、演变历史的研究可反映北大西洋地区与东亚季风区气候变化的关系和气候相互作用的机制,这对全球气候变化机制研究有特殊意义。 2西风带研究对冰期-间冰期旋回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高空西风急流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大气环流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标志着冷暖气团交汇的边界同时控制着移动性风暴系统的路径[14]。西风急流在冰期和间冰期的强度和位置有很大变化,对于东亚季风区的气温和降水以至于对北半球及全球气候变化都有重大影响[15)16]。 根据对末次冰期极盛期(LGM)的研究[14],全 2004年2月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V ol.24,N o.1第24卷第1期MARINE GEOLOGY&QUATERNARY GEOLOGY Feb.,2004

简明天文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简述天文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特点? 答:天文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天体,其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对天体的观测,包括目视观测与仪器观测。它的研究特点就是: (1)大部分情况下人类不能主动去实验,只能被动观测。 (2)强调对天体进行全局、整体图景的综合研究。表现观测上就是全波段、全天候。在理论上依赖模型与假设。 (3)需用计算机把观测所获得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整理。使天文学研究发生重大变化的另一个技术进步就是快速互联网技术,这使得异地天文数据的交换与处理成为可能,使得观测数据具有巨大的科学产出的潜在意义。目前,虚拟天文台的提出与建设对天文研究意义深远。(4) 具有大科学的特征,需要大量投资。(5) 以哲学为指导。 2、研究天文学的意义有哪些? 答:天文学与人类关系密切,天文学对于人类生存与社会进步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时间服务:准确的时间不单就是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而且对许多生产与科研部门更为重要。最早的天文学就就是农业与牧业民族为了确定较准确的季节而诞生与发展起来的。现代的一些生产与科研工作更离不开精确的时间。例如,某些生产、科学研究、国防建设与宇航部门,对时间精度要求精确到千分之一秒,甚至百万分之一秒,否则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而准确的时间就是靠对天体的观测获得并验证的。 (2) 导航服务:对地球形状大小的认识就是靠天文学知识取得的。确定地球上的位置离不开地理坐标,测定地理经度与纬度,无论就是经典方法还就是现代技术,都属于天文学的工作内容。 (3) 人造天体的成功发射及应用:目前,人类已向宇宙发射了数以千计的人造天体,其中包括人造地球卫星、人造行星、星际探测器与太空实验站等。它们已经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文化教育、科学研究与国防军事。仅就人造地球卫星而言,有通讯卫星、气象卫星、测地卫星、资源卫星、导航卫星等,根据不同需要又有地球同步卫星、太阳同步卫星等。所有人造天体都需要精确地设计与确定它们的轨道、轨道对赤道面的倾角、偏心率等。这些轨道要素需要进行实时跟踪,才能保持对这些人造天体的控制与联系。这一切都得借助天体力学知识。 (4) 导航服务:天文导航就是实用天文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以天体为观测目标并参照它们来确定舰船、飞机与宇宙飞船的位置。早期的航海航空定位使用六分仪(测高、测方位)与航海钟,靠观测太阳、月亮、几颗大行星与明亮恒星,应用定位线图解方法来确定位置,其精度较低,且受天气条件限制。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已发展了多种无线电导航技术来克服这方面的缺陷。宇宙航行开始以后,为了确定飞船在空间的位置与航向,天文导航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目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的应用,使卫星导航更精确。卫星导航不仅普遍用于航天、航空、航海,而且还用于陆面交通管理。 (5) 探索宇宙奥秘,揭示自然界规律:随着对宇宙认识的深入,人类从宇宙中不断获得地球上难以想象的新发现。例如,19世纪初有位西方哲学家断言,恒星的化学组成就是人类永远不可能知道的。但过了不久,由于分光学(光谱分析)的应用,很快知道了太阳的化学组成。其中的氦元素就就是首先在太阳上发现的,25年后人们才在地球上找到它。太阳何以会源源不断地发射如此巨大的能量,这就是科学家早就努力探索的课题。直到20世纪30年代有 人提出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理论,才完满地解决了太阳产能机制问题。几十年后,人类在地球上成功地实验了这种聚变反应──氢弹爆炸。20世纪60年代后天文学中的四大发现,令人大开眼界。从地心说、日心学到无心学就是人类认识宇宙的三个里程碑。(6) 研究

对天文学的认识(论文)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题目:天文学基础 学校名称: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张玄霖 学号:0907020150 指导老师:谢献春 日期:2011/11/15

目录 摘要 (3) 正文 (4) 结束语 (8)

摘要 天文学(Astronomy)是研究宇宙空间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学科。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主要通过观测天体发射到地球的辐射,发现并测量它们的位置、探索它们的运动规律、研究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内部结构、能量来源及其演化规律。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天文学就有重要的地位。天文学正朝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我们期待着天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为科学事业和人们的社会生活造福。 关键字:天文学、研究对象、研究理论、学科、矮行星

正文 天文学就是研究宇宙中的行星、恒星以及星系的科学。天文学和物理学、数学、地理学、生物学等一样,是一门基础学科。天文学是以观察及解释天体的物质状况及事件为主的学科,通过观测来收集天体的各种信息。因而对观测方法和观测手段的研究,是天文学家努力研究的一个方向。天文学主要研究天体的分布、运动、位置、状态、结构、组成、性质及起源和演化。天文学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各类天体的起源和演化。天文学和其他学科一样,都随时同许多邻近科学互相借鉴,互相渗透。天文观测手段的每一次发展,又都给应用科学带来了有益的东西。 通过一个学期学习天文学基础的课程使我对天文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天文学是研究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自然科学,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人类生在天地之间,从很早的年代就在探索宇宙的奥秘,因此天文学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它一开始就同人类的劳动和生存密切相关。它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同为六大基础学科。天文学主要通过观测天体发射到地球的辐射,发现并测量它们的位置、探索它们的运动规律、研究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内部结构、能量来源及其演化规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天文学的研究对象从太阳系发展到整个宇宙。现在天文学按研究方法分类已形成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和天体物理学三大分支学科。按观测手段分类已形成光学天文学、射电天文学和空间天文学几个分支学科。“几乎所有的自然科学分支研究的都是地球上的现象,只有天文学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和我们头顶上可望而不可及的灿烂的星空联系在一起。天文学家观测从行星、恒星、星系等各种天体来的辐射,小到星际的分子,大到整个宇宙。天文学家测量它们的位置,计算它们的轨道,研究它们的诞生,演化和死亡,探讨它们的能源机制。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对恒星和行星十分感兴趣。古代的天文学家仅仅依靠肉眼观察天空,1608年,人们发明了望远镜,此后,天文学家就能够更清楚的观察恒星和行星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就是最早使用望远镜研究太空的人之一。今天天文学家使用许多不同类型的望远镜来收集宇宙

彗星研究概况与研究意义

彗星研究概况与研究意义 1、彗星的探测及结构 在很多情况下,对彗星的观测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不过,当它划破夜空的时候,每个人都可以只借助自己的双眼一窥其美貌。截至2018年1月1日,确认的彗星数量已达3999颗。一般来说,地面观测很难直接看到包裹在明亮彗发中的彗核 ,可见光谱和射电谱观测到的大多是彗星大气的化学成分;而彗星的远紫外、X射线、红外波段的辐射信息则需要到高空大气和外太空进行观测。下图1列举了目前彗星空间探测的概况。 图1:彗星空间探测概况 约公元前2316年,中国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彗星记录。很多彗星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公转,随着日心距的变化,它的亮度和现状也会发生改变。彗星的主体结构可分为彗头与彗尾,其中彗头主要包含彗核与彗发,有的还有慧云。但并不是所有的彗星都有上述结构。 彗星的主体是由冰(主要是 H 2O和CO 2 冰)和各种杂质、尘埃组成的“脏雪 球”——彗核,其大小一般为 1 ~ 40 km, 它的典型质量介于1011∽1016kg,平均密度约1gcm-3,一般所说的彗星的质量与大小,指的便是彗核,它并不像很多恒星与行星那样具有近椭球或球形的形状,大多数彗星的形状并不规则,还可以

通过观测得到的光谱获得它所蕴涵的其他物质的信息。当彗星处在远离太阳的位置时,它的形态基本与赤裸的彗核一致。但在彗星绕太阳公转中, 随着接近太阳而受到更多的太阳辐射作用, 彗核表面的冰升华并带出尘埃,形成彗星的大气——彗发,同时发生其它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同时,由于彗核表面不均匀, 某些区域升华更剧烈 ,从而形成“喷流”及包层等近核现象。由于太阳辐射压和太阳风的影响,彗发中的尘埃和离子往往会形成尘埃彗尾和离子彗尾。彗发和彗尾的气体受太阳辐射激发而发光(主要是荧光辐射), 因而彗星很亮。超声速太阳风及其磁场跟彗星大气相互作用 ,在彗星朝太阳侧形成上游弓形激波,紧接着发生复杂的等离子波和粒子过程。彗星在每次回归中,都会丢失部分物质(0.1% ∽ 1%), 因而彗星的寿命有限, 彗核的分裂以及撞击其它天体则使其衰亡更快。彗星尘埃散布在其轨道附近,成为流星群 ;当它们闯入地球大气, 就发生烧蚀而呈现出蔚为壮观的流星雨。 彗星轨道常为极扁的椭圆(又称周期彗星),也有些是抛物线或双曲线(这两者又称非周期彗星)。根据周期彗星周期的不同,又分为短周期彗星(周期<200年)和长周期彗星(周期>200年)。 2、彗星的起源与演化 彗星的不稳定性表明它不可能是在离太阳很近的地方形成的。虽然不同彗星的形态、质量、轨道等有很大差异,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皆含冰(水冰和其他不稳定成分)和尘埃。在彗星尘粒中,还发现了硅酸盐、非常不稳定的CHON 粒子以及非常耐熔的家属。探测到的彗星中最不稳定的成分是S 2、N 2 +和CO。如果 这些气体是直接冷凝的,那么可以结合它们的冷凝温度(S 2:20K;N 2 :22K;CO:25K) 来估计彗星形成区域的最高环境温度(小于约等于30K),在相应的太阳系星云中,所处位置的半径应大于20AU(天王星之外)。 现今公认的彗星的来源地有两个,即柯伊伯带(Kuiper Belt Objects,KBOs,30-50AU)与奥特云(Oort Cloud,OC,50000-100000AU)。近年来,诸多科学研究表明,小行星带为第三个可能的彗星来源地。主带彗星起源于小行星主带,与其他两类彗星不同之处在于它产生于小行星带,由于受到碰撞而激活。

研究意义+研究区概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湿地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众多的生物提供了栖息地。生长在潮汐带及海陆相接的河口带的红树林是地球上具有很高生产力和极多生物多样性的湿地类型之一,它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陆地生态系统向海洋生态系统过渡的重要生态系统。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是全球四大湿地生态系统中最具特色的一个,也是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有“海上森林”之称,是唯一的水生森林生态系统,是关键的碳库。此外,由于红树林独特的生态学特性,红树林还是研究海岸变化或海平面升高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全球环境、气候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在全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具有重大的生态、社会、经济价值,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成为了国际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生态保护的主要对象。 近年来,由于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以及许多海岸地区从事养殖业所进行的围垦工程,已经造成大片的红树林迅速消失。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估计,在过去的20 年中,有超过1/4 的红树林在超负荷的水产养殖业、薪炭与木材工业、城市化和污染的压力中消失,并且目前仍以每年约 1.1%的速率递减,等同于热带雨林的消失速度。据国家海洋局2003 年统计,20 世纪50 年代中国红树林面积约5.5 万hm2,至2002 年,红树林面积已不足 1.5 万hm2,减少了73%,尤其在南中国海地区,其约占世界28%的红树林,平均年损失率达1.7%,比全球平均损失率高35%。因此,对于红树林湿地的研究与保护已成为近年来国际上普遍关注的环境资源热点之一。 红树林群落的空间格局,即红树林群落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是研究红树林湿地功能和动态的基础。要对红树林湿地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系统的管理,除了必须准确摸清其分布和面积之外,还要清楚红树林群落内部的空间格局。及时准确地掌握红树林群落的空间格局,可以揭示红树林湿地变化的动因、规律和机制,为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管理以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海岸潮间带的耐盐性木本植物群落,由于温暖洋流的影响,有的可以分布到亚热带,有的因潮汐的影响,也可分布于河口海岸和水陆交叠的地方,在最高潮边缘而具有水陆两栖现象。全球红树林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最北可达北纬32°,最南可达南纬33°。红树林具有极大的经济、社会、生态价值,它能够防风护堤,稳固海岸线,净化水质,为当地居民提供重要的森林产品与社会服务,包括鱼虾繁殖和饵料基地,作为食用、药用、燃料以及建筑材料等,在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发展生态旅游、开展科学研究、维持海岸带生态平衡以及减灾等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人们对红树林的砍伐和侵占,水文条件的改变,水域污染和气候变化等诸多原因,红树林资源数量正在急剧减少,甚

简明天文学教程第二版第十一章答案 余明主编

第十一章星系 1.银河和银河系有何区别? 答:银河是银河系在天球上的投影。而银河系是一个星系,是由众多恒星组成的庞大天体系统,是构成可观测宇宙的基本成员。 2. 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是如何确定的? 答:通过测定位于银河两侧,绝对星等相同的两颗恒星的视星等。然后计算出这两颗恒星的距离,再算出银核的位置。然后通过接收银核的射电来确定太阳距离银核的距离。据最新研究资料银盘直径约8.5万光年,银盘中间厚,外边薄,中间的核球直径约1万光年,银盘靠近核球的地方厚约3~6千光年,边缘只1千光年,太阳在银盘中位于距银心大约2.4万光年的地方,它到银盘边缘的距离为1.6~6.4万光年不等,太阳附近的银盘厚度约为3千光年。 3. 银河系的结构如何?它是怎样旋转的? 答:银河系的结构包括四个部分:银盘,银晕,银核和旋臂。银河系中心部分接近于刚体转动,外围部分接近于开普勒转动,中间部分比较复杂。像银河系这样的转动称为较差自转。 4.银河系的核心是如何活动的?旋臂是怎样运动的? 答:研究银核,现在主要的手段是通过射电、红外、X射线和γ射线波段观测。近年来,由射电和空间探测,在距离银河系中心约1~2 ly的范围内,发现有两个射电辐射很强的射电源(人马座A和人马座B)。此外,红外天文卫星(IRAS)也发现了一个红外源(IRS16),它与上述的两个射电源位置完全重合,因此,现在很多天文学家认为银河系中心可能有黑洞。由γ射线天文卫星探测发现银河系的高银纬处存在着弥散的γ射线辐射,专家分析认为可能来自中子星,也可能与发物质有关。因为暗物质与正常物质相遇发生湮没,可同时产生γ 射线。最近,爱因斯坦天文台卫星观测还发现距离银心小于几光年范围内有一个低能X射电源和高能X射电源,有强磁场和喷流现象。银河系属于旋涡星系,有旋臂。但是旋开还是旋闭目前有争议。 银河的旋臂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长期得以维持的?这些问题,近年来有不少人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例如美籍华裔科学家林家翘和徐遐生于1964年提出了一个密度波理论用以说明星系旋臂存在。他们认为,星系的旋臂是作较差自转的很扁的盘状星系里引力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密度型。在理论上可以证明密度较大的角速度转动着,而且角速度的数值同离星系中心的距离有关。这样,波型和星系物质就有了相对速度,波型经过处,物质密度增大5%左右,使得气体集聚,形成新的恒星,或者凝聚为固体质点。这就说明了为什么在星系的旋臂里观测到很多年轻的恒星、星协、星团和较多的气体、尘埃。这个理论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也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这个理论只证明了密度波的可能存在,不会被较差自转所破坏,因而能说明旋臂形态的持久性,但它没有回答密度波是怎样产生的,也未能说明与旋臂有关的许多观测事实。 5. 星云,河外星系如何分类? 答:银河系内云雾状天体称为星云。按形状分有弥漫星云和行星状星云;按发光性质分有发射、反射和暗星云。银河系以外的星系统称河外星系。按照形态(或称哈勃分类法)可把星系分为椭圆星系、旋涡星系、棒旋星系、透镜星系、不规则星系五大类。按活动强度可分为正常星系和活动星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