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大宁河流域的环境考古学研究

长江三峡大宁河流域的环境考古学研究
长江三峡大宁河流域的环境考古学研究

长江三峡大宁河流域的环境考古学研究

石俊会(广东省博物馆)

摘要:本文利用出土的考古材料及目前所见的大宁河流域环境考古研究成果,在具体分析大宁河流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大宁河流域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变迁使得当地各个时期的人类主要是在沿河两岸优越的自然条件中生存和发展,人类在利用环境的过程中创造并发展了各个阶段灿烂的文化,同时也在不断地影响和改造着周围的环境,周围环境的改变不可避免地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活动及其创造的文化。

关键词:大宁河;环境考古;古代文化

中图分类号:K8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962(2006)03-0064-06

大宁河是长江三峡库区巫山县境内长江北岸的一条一级支流,对该流域的古代文化和环境变迁的研究,是长江三峡库区文物考古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希望利用目前已经出土的考古材料及目前所见大宁河流域环境考古学研究成果,对大宁河流域的古代文化和环境考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探索。

一、大宁河地理位置及大宁河流域

主要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

大宁河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境内,是长江三峡库区长江北岸一条较大的一级支流,历史上又名昌河、巫溪、盐水[1],宋代始称大宁河。大宁河水系比较复杂,清光绪5大宁县志6卷一称:/大宁河源,千头万绪,更仆难数。姑约言之,其源有四:曰东溪、西溪、后溪、马连溪。四溪之水,均由数百里迢迢而来,,源头活水,经群山万壑,溪涧纷歧,山泉岩瀑,又杂出其间,江入于河,其势渐大。然当冬令水涸,虽大河亦可褰裳,盛夏瀑涨即小漳亦难飞越。0大宁河发源于重庆市与陕西省分水岭大巴山山脉南麓,流经重庆市巫溪、巫山两县,最终在巫山县城东南部注入长江。

在地貌上大宁河流域是四川盆地东部边缘部分,长期在内外力相互作用下形成复杂多样的地貌形态[2]。大宁河上游为山间谷地,中下游为盆地)))大昌盆地,被北、东部大巴山脉和西、南部巫山山脉环绕。盆地中部有中低山和各级台地,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大宁河贯穿其中。大宁河河岸受大宁河的冲蚀作用,形成悬崖陡壁,地形险要。盆地内中低山的山脊、山包、冲沟、平台相间,地形坡度变化不大。大宁河河道弯曲,河底坡降大,滩多流急,河床由砂砾卵石组成,河宽一般为100~150米,平均坡降2j左右。从气候上来说,大宁河流域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的大巴山暴雨中心,北方冷空气南下和南方暖湿空气北上受秦岭、大巴山阻挡,形成本流域湿润温和的气候,年平均气温15~16e,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000~1300毫米左右,每年4~10月为雨季,夏季多暴雨。由于地形和气候原因,洪水陡涨陡落,峰高量小[3]。

水系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最为敏感的自然地理要素,大宁河水系的存在对大宁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面貌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大宁河流域的环境考古研究现状

大宁河流域的环境考古研究开始于本世纪初,研究成果不多,简述如下:

中山大学岭南考古研究中心郑卓、谭惠忠、王宏等,结合大宁河流域的地质地貌和田野考古发掘第一手材料,利用粒度分析、孢粉和植硅石分析等自然科学分析方法,对大宁河流域的几个考古遗址进行了具体的环境考古分析,写出了5长江三

64

图一 长江三峡大宁河流域考古遗址分布示意图[7]

11大溪 21大溪墓地 31锁龙 41南陵村 51跳石61李家湾71叫化洞81巫山古城 91巫峡镇墓群101塔坪111江东咀121下沱 131魏家梁子141欧家老屋151窑厂沱161柚子树 171白水河181琵琶洲山包墓地191琵琶洲东台地201马石湾 211董家坪221榨屋梁子231回水湾241下纸厂 251下湾261涂家坝271殷家坝281洋溪河 291东坝301箭家寨311林家码头321涨家湾 331双堰塘341大谤351孝子溪361刘家坝 371汪家坪381石板滩391河坪401生基坪

411三家滩

421鲤鱼村

431庙溪

峡大宁河流域环境考古6(待刊稿)。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张芸、朱诚、于世永等在5长江三峡张家湾遗址孢粉组合及古环境演变6[4]一文指出,长江三峡巫山地区张家湾东周~汉代古遗址文化层中含有丰富的孢粉。根据孢粉组合的变化,可把该区地层由上到下划为三个孢粉组合带:带1(生土层)海金沙(Lygodium ))))卷柏(Sele ginella))))紫萁(Osmunda))))松(Pinus )孢粉带;带2(文化层)菊科(Compositae ))))毛茛科的唐僧草(Thalictrum))孢粉带;带3(文化层上部)海金沙)))紫萁)))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榆(Ulmus))))小芘(Berberis ))))栗(Castanea ))))慈菇(Sagittaria))))泽泻(Alisma )孢粉带。这种孢粉组合的差异,反映各阶段人类活动古地理环境的变化。该区古人类活动初期植被是以喜湿润的蕨类植物和木本植物为主,当时正处于暖湿的气候环境中。带2表明,2200~2700aB P 的东周~汉代时期正处于全新世以来的新冰期内,是一个全球性的气候变冷、草原急剧扩张时期,植被转变为温凉略干的温带落叶阔叶林)))草地景观。带3反映了东周~汉代后气候逐渐由干变湿,植被主要由喜湿植物组

成,草本植物主要是亚热带水生植物。亚热带水生植被急剧增加反映了一个短暂的地表洪水泛滥期。这同时也是一个气候由干向湿、植被由草原到森林的转型时期。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历史系、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等单位张强、朱诚、姜逢清、刘兴林、郭立新等发表的5重庆巫山张家湾遗址2000年来的环境考古6

[5]

一文,通过对重庆巫山

张家湾西汉遗址T911剖面进行粒度、磁化率等环境替代指标的分析研究,修正了5长江三峡张家湾遗址孢粉组合及古环境演变6原分析报告中认为孢粉带2反映了当时温凉略干的温带落叶阔叶林)))草原景观的观点,认为这种观点不是很确切。这是因为,在人类活动区内,植被状况除受气候影

响外,还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由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植物孢粉的变化往往混淆由气候所产生的植被的变化。该文指出,这一孢粉分析结果除表明当

时气候除有变干变冷趋势以外,还表明由于当时农业、手工业生产的需要,使人们盲目破坏该区植物资源,使该区植物资源严重退化的结果。汉代该区发达的农业、手工业生产使人们盲目砍伐树木,使该区植被严重退化,使生态环境恶化,降水集中、坡地表面松散沉积丰富、缺乏植被保护等使流水侵蚀、坡地径流发育,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该区的人类文明因此而衰落。同时研究发现,该区在竺可桢划分的中国4次温暖期与4次寒冷期中的第2次寒冷期(公元初至600年)仍为温暖期,这是由于该区西北面与东南面均有高大山脉包围,一定程度上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冷空气进入本区的

65

缘故。该区气候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受西南季风的影响,至少该区在汉代气候演变与西南季风的强弱有某种相关关系。

三、大宁河流域的考古学文化遗存[6]

大宁河流域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很早以前,就有人类在此生息活动。大宁河两岸遗址,都集中在出峡口的平坝上。这里土质肥沃,依山傍水,是古人生养邑聚的理想之地。目前在大宁河流域发现的考古遗址共有四十多处(见图一)。

考古学成果表明,大宁河流域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或轮廓己可做出粗略的框定,它们至少经历了旧石器、新石器、夏商和西周、东周、汉晋、南北朝、隋唐、宋至明清等几乎是完整无缺的发展阶段。

大宁河流域目前尚未发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仅在大宁河与长江交汇处的江东嘴遗址采集到少量旧石器时代文化遗物[8]。但是,结合大宁河下游两岸欧家老屋、魏家梁子、琵琶洲山顶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发现,以及大宁河流域所在的长江三峡地区距今240~18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巫山猿人遗址及其它众多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9],我们可以推断,大宁河流域在旧石器时代已经有人类活动。

大宁河流域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主要有下游两岸欧家老屋遗址、魏家梁子遗址[10]、琵琶洲山顶遗址,其中魏家梁子遗址最具有代表性。

大宁河流域夏、商、西周时期文化遗存主要是地方特色浓厚的巴文化,发现的遗址主要有大宁河下游江东嘴和琵琶洲遗址[11]等夏商时期巴文化遗址,大宁河中游大昌盆地双堰塘遗址[12]的西周时期巴文化遗址。

大宁河流域东周时期的文化遗存主要分布于大宁河上游刘家坝遗址、中游的蓝家寨[13]、张家湾[14]、林家码头[15]和涂家坝遗址[16]、下游的琵琶洲遗址[17]。汉晋时期文化分布较广,主要有大宁河上游的刘家坝遗址,中游的张家湾、林家码头、双堰塘和涂家坝遗址,下游的江东嘴、欧家老屋、琵琶洲和榨屋梁子遗址等。

大宁河流域目前已知的南北朝时期文化主要有江东嘴和琵琶洲遗址的墓葬、大宁河小三峡两岸的岩墓和悬棺葬;隋唐时期文化主要发现于大宁河中游的蓝家寨遗址和张家湾遗址,但是都只有零星发现。

大宁河流域宋)明清时期文化主要集中于大宁河中游的大昌古城[18]和下游的巫山古城,中游的双堰塘遗址、林家码头遗址、涂家坝遗址和下游的琵琶洲遗址也有发现。

四、大宁河流域自然环境及其

演变对人类活动的制约

从大宁河流域目前发现的考古遗存分布情况来看,大宁河两岸遗址,从旧石器时代的江东嘴遗址直到明清和现代的大昌古城、巫山古城遗址,都集中在沿河两岸出峡口的平坝上,属于一、二级阶(台)地(图一)。这里土质肥沃,依山傍水,是古代先民生养邑聚的理想之地。可见自然环境制约着人类活动,古代人类聚落和墓葬的选址、生产活动的安排都是依据当时的自然环境条件而确定的,时代越早这种制约越明显。

地貌是人类活动的舞台,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貌上大宁河流域是四川盆地东部边缘部分,地貌形态复杂多样,大宁河上游为山间谷地,中下游为盆地)))大昌盆地,盆地中部有中低山和各级台地,被北、东部大巴山脉和西、南部巫山山脉环绕。这种独特的封闭环境使大宁河流域很少受到极端气候变化的影响,有着适宜人类生活的优良环境。同时,大宁河流域的山间谷地、大昌盆地和各级台地、阶地,共同构成了长江三峡地区最大的大宁河宽谷[19],为大宁河流域的人类提供了优良的农业耕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复杂多样的地貌形态又为各种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因此,大宁河流域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就有人类活动,并且经历了新石器、夏商和西周、东周、汉晋、南北朝、隋唐、宋至明清等发展阶段。

气候是自然环境中最为活跃的要素之一,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均有着深刻的影响。历史时期大宁河流域气候变迁从总体上应与我国历史气候的整体变迁趋势相吻合,但由于大宁河流域所在的长江三峡地区处于西南地区向长江中下游平原过渡地带,从气候从属关系上受西南气候与我国东部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加之大宁河流域自身独特封闭的地理环

66

境,使大宁河流域气候变迁情况有其一定的自身特点及规律[20]。

从目前的气候特点来看,大宁河流域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的大巴山暴雨中心,北方冷空气南下和南方暖湿空气北上受秦岭、大巴山阻挡,形成本流域湿润温和的气候,年平均气温15~ 16e,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000~1300毫米左右,每年4~10月为雨季,夏季多暴雨。由于地形和气候原因,洪水陡涨陡落,峰高量小[21]。

从历史上来看,大宁河流域气候并不是随着中国整体气候变化而变化。竺可桢将我国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划分出4个温暖期与4次寒冷期[22],其中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初被称为第二温暖期;公元初至公元600年,即相当于东汉三国到南朝时期,当时有关其它地方寒冷气候已有历史记载,如当时国都洛阳晚春时还降霜雪;曹操曾在铜雀台(魏郡邺都,今河北临漳西南三台村)种桔,但只开花而不结果,其原因是因气候寒冷[23]。而大宁河流域在大致同期内温暖期持续时间却相当长,在中国的东部地区正处于寒冷期时该区却是温暖的气候[24]。从涂家坝遗址的东周、汉代和明清时期孢粉和植物硅酸体分析结果来看,虽然该遗址含孢粉极少,但从蕨类植物的种类上看,该地的孢子组合基本上反映亚热带湿热气候条件下的稀树草坡生态环境。样品共鉴定20种不同形态的植物硅酸体,植硅石类型总体上与我国南方的现代土壤组合基本相似,方形、长方形、扇形、棒形为主,总体反映温热的气候环境[25]。林家码头东周、汉代和明清时期的孢粉和植物硅酸体分析显示了同样的现象,孢粉和植物硅酸体的研究结果表明,生土层中仅见一些河流沉积环境下的蕨类孢子,种类单调,表明属于洪水等快速沉积的产物。距今3000年至数百年前的生态环境应与现代相当,河边地带生长了蒿属等草本植物,山地则生长以常绿栎属为主的阔叶林。植物硅酸体组合均是以长方形、方形、扇形、尖形、近圆形和棒形为主,显示了亚热带组合的特征[26]。

在总体湿热的气候特征中,大宁河流域也经历了几次气候变化,主要反映在洪涝灾害上。大宁河流域古代文化遗址集中分布于大宁河两岸的台地和阶地上,洪涝灾害威胁着各个时期人类的生存,同时也影响着文化层堆积的保存。三峡地区早期许多文化遗址上下两层文化层之间普遍夹着厚度不一的淤沙或淤土层。[27]这证明了这些早期文化遗址某些早期文化层或直接间断,或为淤沙、淤泥所掩埋,这恰恰是异常洪涝灾害的产物[28]。从考古发掘情况来看,大宁河流域考古遗址大多存在这样的情况。魏家梁子遗址第1层为耕土层,第2层为现代扰乱层,第3~5层即为新石器时代文化层,两者之间有很长的缺环[29];双堰塘遗址包括西周和汉代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存,中间缺东周时期的文化遗存,遗址地层第1层为现代耕土层,第2层为近现代扰土层,第3层为近现代淤土层,第4层即为西周文化层,中间同样缺了一大段,而其下则为准生土层,不见早期文化堆积[30]。汉代遗存见于墓葬,未见完整的汉代地层[31]。与双堰塘遗址相邻的林家码头遗址发现有东周、汉代和明清时期的文化遗存,遗址地层第1层为耕土层,2~4层为明清至近代的淤土层,5层为汉代文化层,6~7层为东周文化层,缺西周以前和汉代以后的文化层[32]。与双堰塘和林家码头隔大宁河相望的张家湾遗址,发现有东周和汉代的文化遗存,地层第1层为耕土层,2~4层为汉代以后的冲积层或淤积层,5层为汉代地层,6层为东周地层,6层下为生土层,与林家码头遗址地层基本一致,同样缺西周以前和汉代以后的文化层。张家湾遗址的发掘表明,遗址东面受到大宁河洪水的冲刷和侵蚀,遗址边缘不断向西推进,发掘中出现的冲积层和地势西高东低及有地层向东逐渐消失的现象就说明这一点。可以肯定,现在的大宁河河漫滩在近代以前还在古文化遗址分布的范围之内,并同对岸河滩上的林家码头、双堰塘遗址汉代遗存连成一片。遗址西面为张家坡山麓,遗址受到2次以上坡积活动的影响,文化层上坡积物厚度达1米。但坡积层中也出土了不少汉代陶片、瓦片,说明汉代及其后该遗址附近山坡水土流失严重[33]。同样的现象在双堰塘遗址和林家码头遗址中也有发现,由此可以推断,这三个相邻的遗址可能是西周)汉代的一个聚落中心,由于大宁河改道及洪涝灾害的影响,迫使当时的人类向其他地方迁移,并且部分当时的文化堆积也被洪水冲走,从而使本来连为一体的这三个遗址演变为现在的相互分割状态。这种现象在大宁河流域其他遗址中同样存在,说明自然环境的改变对人类

67

活动有着不可抗拒的制约作用。

张家湾遗址孢粉分析结果表明,东周)汉代后气候逐渐由干变湿,植被主要由喜湿植物组成,草本植物主要是亚热带水生植物。亚热带水生植被急剧增加反映了一个短暂的地表洪水泛滥期[34]。林家码头遗址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林家码头所处的一级阶地大约形成于距今6000多年前,当时受水浸,尽管存在人类活动遗迹也不易保存。大约距今3000千年,水位下降,沉积相对稳定,人类活动频繁。到了距今数百年来,此处再次遭受洪水袭击,表层近代人类活动遗迹被破坏,故仅保留了周)汉的文化层和明清以后的一些人类活动遗迹。大昌古城遗址A区的粒度分析结果表明,第?层为灰黄色亚粘土,可能是较快速堆积的洪积物[35]。另外,在双堰塘、张家湾、林家码头、涂家坝等遗址的文化层上面,都发现有明清至近现代的河流淤积层或冲积层,这些都说明在明清时期大宁河流域曾多次经历洪水的袭击。

由气候变化而引起的自然环境变化,包括温湿变化、植被变化、动物群变化、降水及地貌变化等,无疑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有时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这些都体现了环境及其演变对人类的制约作用。

五、大宁河流域人类活动对

自然环境的影响及其反作用

人类在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创造并发展了文化,同时人类也在文化发展的进程中影响并改造着环境。魏家梁子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了房屋建筑遗迹,有残居住址1处,灶坑3个和柱洞遗迹3个。3个灶坑上下叠压,表明后来的房屋是在先前房屋之上改建的。同时还出土了大量的石制生产工具、陶纺轮、陶器等生活用具,还有不少动物骨骼和鱼骨。根据魏家梁子遗址发现的遗迹和出土遗物分析,在经济生活方面,魏家梁子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们已过着定居的生活,从事山地农业生产,同时也进行狩猎和捕捞[36]。新石器时代长江三峡地区有着十分独特的自然环境,当时该地区的巫山、大娄山、大巴山以及神农架南坡林海茫茫,原始森林植被生长状况良好[37]。从魏家梁子遗址出土的大量石球和大量动物和鱼的骨骼来看,当时的居民主要从事渔猎活动。山地农业生产由于受到森林植被、生产工具简陋等因素影响,尚处于低级阶段,当时由于自然资源丰富和人口稀少,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还比较小。

到了夏商周时期,大宁河流域的古代文化遗存已经遍布整个流域,尤其是东周时期,大宁河整个流域基本都有频繁的人类活动,这反映了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这个时期大宁河中游的双堰塘遗址、林家码头遗址、张家湾遗址及其周围遗址,构成一处规模较大的商周时期中心聚落遗址。双堰塘遗址西周时期大量铜、石生产工具的出土,网坠的大量发现,纺轮的大量出土和形态多变,同时表明该遗址的经济形态除以农业为主业外,纺织业和渔猎业亦十分发达。窑址、建筑烧土块、零星铜渣、铜矿石、小件玉、石器和骨角器以及青铜器的发现,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西周时期该地区手工业也相当发达[38]。东周时期张家湾遗址、林家码头遗址、蓝家寨遗址、涂家坝遗址等,均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农业及手工业生产工具和渔猎工具,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使大宁河流域的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在农耕、制陶、冶炼、渔猎的同时也对大宁河平坝、低山和河谷地带的原始植被产生了影响。

汉代大宁河流域的人类活动基本上都直接从东周时期延续而来,从考古遗址出土的大量遗迹、遗物可以看出,当时人类活动在东周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由于中央政权对西南地区经营的进一步加强,在长江三峡地区掀起了第一次农业垦殖的高潮,这无疑对包括大宁河流域在内的西南广大地区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广阔茂密的森林在人类种种频繁活动下亦发生持续的变化。首先,沿江宽谷、平坝和低山在此期得到了进一步开发,人们在先进生产工具(铁器)帮助下,开垦了不少森林地带。兴修水利,拓殖农田,筑屋和取材用薪等大量地损耗了天然林木。其次,此期山地林木遭受的较小破坏主要来自于盐业的兴起。秦汉时期,盐与铁一样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盐铁之利廿倍于古0[39]。三峡煮盐业在此期也兴盛起来了。据5华阳国志#巴志6记载,秦汉到两晋三峡地区的临江、鱼复、朐忍等县均设有/盐官0或/盐井0。众所周知,煮盐用薪量极大,对三峡地区森林造成的破坏不小[40]。

人类的活动也会通过改变周围的自然环境而

68

间接地影响到气候的演变,而气候的变化必然引起一系列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植被对气候的反应最灵敏,同时植被变化也是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汉代农业、手工业、冶炼业和煮盐业的发展,使大宁河流域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张家湾遗址环境考古研究结果表明,汉代该区发达的农业、手工业生产使人们盲目砍伐树木,使该区植被严重退化,人们不但变更了动植物的位置和存在形态,而且还改变了人们居住地的生态环境条件,使本来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变得脆弱。赵家坡山地表面失去了植被的保护,山坡表面的碎屑物质在降水集中的气候条件下以山地河流的形式经多次搬运、冲刷下来,形成文化层上面的紫红色砂砾石层。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该区的人类文明因此而衰落[41]。大宁河流域多数考古遗址在汉代堆积之上基本上都缺少明清以前的文化堆积,这从一个侧面也证实了这种观点。

清代大宁河/小舟自盐厂至巫山,水程二百八十里0[42]。估计明清时期大宁河航道还可上溯许多。清代以来,由于大宁河两岸开山拓垦、煮盐伐薪、造纸开矿等活动日趋频繁,使河流两岸林木损耗甚烈,造成河床沙石淤积,水患不断。如今,经多方整治,大宁河航道木船仅能达巫溪县城,长约120公里,而且易受季节性影响,比清代以前大为逊色[43]。

古代人类活动除了改变植被并间接影响气候演变之外,还对地貌形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琵琶洲遗址的调查和发掘表明,目前保留下来的琵琶洲遗址,包括了西部的矮山和东部的台地两个部分,而东台地较平坦的地貌特征是汉代以来人们历经千百年不断对其改造的结果。琵琶洲台地四周依山傍水,适合人类居住,人类世代生息于此,由于耕作的区域有限,人们世代劳作于此,对这块台地的耕作行为也逐渐改变了其原有的地貌特征,使之更为适应人们的生产活动。目前所见到的坪坝,应该是自汉代以来人类不断平整、耕耘的结果。基于上述的原因,琵琶洲东台地的遗迹现象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毁坏的过程。琵琶洲遗址的早期遗存(汉以前)的分布,主要以西部矮山顶部及周围的缓坡地带为主,东台地则难以见到汉以前的遗存,保存下的只是汉代或更晚的堆积[44]。

六、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大宁河流域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变迁使得当地各个时期的人类主要是在沿河两岸优越的自然条件中生存和发展,人类在利用环境的过程中创造并发展了各个阶段灿烂的文化,同时也在不断地影响和改造着周围的环境,周围环境的改变不可避免地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活动及其创造的文化。

(附记:本文在写作过程中,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王宏先生给了我悉心的指导和热心的帮助;中山大学岭南考古研究中心郑卓先生在田野采样和实验室样品处理方面给了我具体的指导,而且还在环境考古分析方面给本文提供了大量数据和环境分析结果;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考古教研室刘昭瑞、郑君雷、刘文锁、姚崇新、郭立新、金志伟等老师都给了我精心指点,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注释

[1]5水经注6卷33:/(江水)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05水经注6卷34:/(江水)又东,巫溪水注之,,盐水下通巫溪,溪水是兼盐水之称矣。溪水又南屈径巫县东,,溪水又南入于大江。0

[2]姚伯礼等:5四川省巫溪、奉节幅地貌类型说明书6,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系,1982年3月。

[3]徐德龙、荣风聪:5大宁河巫溪站历史洪水分析研究6,5水利水电快报6第20卷第2期,1999年1月。

[4]张芸、朱诚、于世永等:5长江三峡张家湾遗址孢粉组合及古环境演变6,5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6,5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6第10卷第3期,2001年5月。

[5]张强、朱诚、姜逢清、刘兴林、郭立新:5重庆巫山张家湾遗址2000年来的环境考古6,5地理学报6第56卷第3期,2001年6月。

[6]本部分参考郑若葵:5重庆市巫山县考古学文化的发现与研究6(待刊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00年6月9日。

[7]本图参考郑若葵:5重庆市巫山县考古学文化的发现与研究6(待刊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00年6月9日。

[8]郑若葵:5重庆市巫山县考古学文化的发现与研究6 (待刊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00年6月9日。

[9]重庆市博物馆:5重庆市考古工作五十年6,5新中国考古五十年6,文物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

69

[1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江三峡考古工作队:5四川巫山县魏家梁子遗址的发掘6,5考古61996年第8期。

[1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三峡工作队:5巫山琵琶洲遗址发掘报告6,5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1998卷6,科学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

[1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江三峡考古工作队、巫山县文物管理所:5巫山双堰塘遗址发掘报告6,5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1997卷6,科学出版社2001年11月出版。

[13]重庆市博物馆、湖南益阳市文物工作队、重庆巫山县文物管理所:5巫山蓝家寨遗址发掘报告6,5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1998卷6,科学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

[14]南京大学历史系、重庆市文化局、巫山县文管所: 5巫山张家湾遗址发掘报告6,5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1998卷6,科学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

[15]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巫山县文物管理所:52001年度重庆市巫山县林家码头遗址发掘报告6,待刊。

[16]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巫山县文物管理所:52000年度重庆市巫山县涂家坝遗址发掘报告6,52002年度重庆市巫山县涂家坝遗址发掘报告6,待刊。

[17]同[11]。

[18]王宏、韦贵耀:5巫山大昌古城的勘探、初步发掘及研究6,5重庆2001三峡文物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6,科学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

[19]西南师范学院地理系、长航重庆分局5长江三峡6编写组:5长江三峡(修订版)65~8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1月第2版。

[20]蓝勇主编:5长江三峡历史地理6,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

[21]同[3]。

[22]竺可桢:5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6,5考古学报61972年第1期。

[23]LiEnjun.Historical Geography in China[M].Beiji ng: People p s Com munication Press,1995,12,14.(In Chinese)[李恩军:5中国历史地理学6[M].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年12月14日。]

[24]同[5]。

[25]郑卓、谭惠忠、王宏:5长江三峡大宁河流域环境考古6,中山大学岭南考古研究中心(未刊稿)。

[26]同[25]。

[27]朱诚等:5长江三峡及江汉平原地区全新世环境考古与异常洪涝灾害研究6,5地理学报61997年第52卷第3期。

[28]同[20]。

[29]同[10]。

[30]同[12]。

[3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江三峡考古工作队、巫山县文物管理所:5巫山双堰塘遗址发掘报告6,5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1998卷6,科学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

[32]同[15]。

[33]同[14]。

[34]同[4]。

[35]同[25]。

[36]同[10]。

[37]同[20]。

[38]同[12]。

[39]5汉书6卷245食货志6。

[40]同[20]。

[41]同[5]。

[42]严如熠(清):5三省边防备览6卷5,水道。

[43]同[20]。

[44]同[11]。

(上接第30页)

[2]此兽似狗,又有似羊的弯角,定名为/狮0似乎不妥,称其为/羊0更接近一些。暂称其为/兽0。老乡介绍,当地藏文称之为/辛杰0(音)。

[3]本文所指之/左侧0、/右侧0均以主尊之左右方位为主。

[4]艾米#赫勒尔著,杨莉译:5公元8~10世纪东藏的佛教及摩崖刻石(节录)6,5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6第十五辑,西藏出版社2001年出版。

[5]李冀诚、丁明夷:5佛教密宗自问6,中国建筑出版社1989年出版。

[6]参看张亚莎:511世纪卫藏波罗样式考述6,载5西藏考古与艺术6,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

[7]大英博物馆所藏之敦煌藏经洞金刚手菩萨帛画。

[8]上述两则藏文转写与汉语翻译,均引自5。拉丁文转写引自Amy Heller:5BUDDHIS T IMAGES AND ROCK INSCRIPTIONS FROM E STERN TIBE T,VIIITH TO XTH CE NTURY,PARTIV6,5TIBET AN STUDIES6,WIEN,1997.

[9]Amy Heller与Helmut Eimer博士的私人交流。转引自5。

[10]聂贡#恭却才旦、白马朋:5玉树地区吐蕃时期石窟雕像及摩崖介绍6,5中国藏学6,1988年第4期。汤惠生:5青海玉树地区唐代佛教摩崖考述6,5西藏研究61998年第1期。王尧:5青海玉树地区贝考石窟摩崖吐蕃碑文释读6,5唐研究6第10卷,2004年。

[11]恰白#次旦平措:5简析新发现的吐蕃摩崖石文6, 5中国藏学61988年第1期。马林:5仁达摩崖石刻考6,5青海民族学院学报61988年第1期。

70

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一、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1.流域自然背景及开发原则 2.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特征(1)概况 发源于A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是B 密西西比河支流——C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 (2)自然背景

二、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三、流域的综合开发及效果 1.流域开发的目标: (1)核心是河流的利用与治理。 (2)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 (3)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 2.具体措施:在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方面实现了统一开发和管理。 3.效果: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特别提示】梯级开发是一种常用的开发河流水力资源的方式。因从上游到下游排列呈阶梯状而得名。特点是把河流分为若干段,选定适宜的

坝址,修建一系列的水利枢纽,逐段地利用河流的水力资源。目前,我国长江中上游、黄河中上游、红水河流域都在大力开展梯级开发。【图文拓展】 1.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协调系统 田纳西河流在流域管理局的指导下,始终以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统一为基础,以工业、农业、城镇和生态环境相和谐为目标,建立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治理协调系统。通过综合开发与整治,田纳西河流域在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生态环境也明显改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2.长江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

考向一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分析 1.流域开发的整体性分析 流域自然环境是开发的基础, 在对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进 行评价时,首先确定流域的自 然特征。一般从地理位置、地 形、气候、河流的水文特征以 及资源等方面入手,并结合各 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确定河流利用方式和流域开 发方向。 2.实例分析——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环境要素流域特征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 流域开发方向 地形多山,地形起伏较大陆路交通不便,发展航运修建船闸和水库 蕴藏着丰富的水能水能开发,建水电站 气候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流域内光、热、水较丰富 较早成为发达农业区 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降水相 对较少 河流流量不稳定 给航运带来困难,需将修 水库和船闸相结合 降水季节变化与农作物的季节 需水相矛盾 修水库蓄水,解决降水与 灌溉的矛盾 水系水系发达,支流多,水量丰富航运发达 大部分可通航,通往全国 大部分地区 水量不稳定,流量差异大航运不便修水库,建船闸,促航运 矿产矿产丰富,有煤、铁、铜、锌、 磷、云母等 利于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有色 金属冶炼工业的发展 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 因素

三峡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三峡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以防洪、发电和航运为主要任务的三峡工程,不但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有显著的环境效益。 1 减轻洪灾威胁,改善中下游平原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是流域内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三峡工程未建成前,主要靠堤防和分蓄洪措施。 现有干堤的防洪标准一般为10~20年一遇,荆江河段只约10年一遇,超过上述标准,即需采用分洪措施,每年汛期数十万人员上堤巡防、抢险;大洪水时,数千万人承受着惧怕洪灾的心理压力。一旦堤防溃决或采用分蓄洪措施,将严重影响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洪灾之后人畜伤亡,瘟疫流行,钉螺蔓延,血吸虫病扩散,生产、生活设施破坏,对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极大。 三峡工程建成后,对消减灾难性洪峰起很大作用。发生100年一遇以下的洪水,可不使用荆江分洪区,可减少其他分洪区的使用频率和分洪量。超过100~1000年一遇洪水,或发生类似1860年、1870年特大洪水,可避免荆江地区发生毁灭性灾害。所以,三峡工程防洪的环境效益显著。 2 提供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三峡水电是清洁能源,若以发电量相当的火电站代替(年需标准煤3200万t或原煤4200万t),建三峡工程相当于减少大量废热水、废渣的排出,每年少排100万~200万t二氧化硫(因煤的含硫量而异)、1万t一氧化碳、37万t氮氧化物和大量飘尘、降尘。废水、废气、废渣将影响环境,废气不仅影响火电厂附近大气质量,其引起的酸雨还将在更大范围内对生态与环境造成破坏。此外,火电厂本身占地和灰场占地也会对生态与环境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三峡水电站可避免上述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 3 改善航运,增加新的旅游景区 川江河段滩多水急,航道狭窄,是长江航运中的险段。三峡工程建成后,流速减缓,航道加宽,险滩淹没,不仅有利于航运,而且增加了乘客的安全感。此外,宏伟壮观的三峡工程本身将为秀丽的三峡风光增姿添色。库水位的抬高将有利于开发一些原来难干涉足的新景区。 4 改善坝下干流和河口水质 由于水库的调节作用,在最容易发生水污染的枯季,水库下泄流量增大,可提高坝下游干流河道的污水稀释比而使水质得到改善。同时,枯季是咸潮入侵影响最大的季节,由于流量增加,冲潮能力增强,使咸潮入侵减轻,有利于降低河口区盐度,提高上海市供水的水质。 此外,三峡工程可减少洞庭湖区的泥沙淤积,改善湖泊生态系统;扩大和改善库区一些鱼类和水生物的生境;按现代环境要求新建城镇,可普遍提高库区的卫生条件和生产、生活的环境质量。 摘自:火凤网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胡经国 一、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指示 在2002年3月10日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强调:“全面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继续做好三峡库区等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001年7月16~18日,国务院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了三峡工程移民暨对口支援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朱镕基明确指出:“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是关系三峡工程整体和全局、关系库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子孙后代的大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要快调查、快规划、快立项、快审批、快实施。”“距2003年6月第一期蓄水只有19个月了,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刻不容缓哪!” 二、库区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三峡库区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是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从2000年起,国土资源部组织进行了库区20个县(区、市)1∶5万地质调查工作。进一步查明了库区地质灾害,特别是崩塌、滑坡灾害的基本情况。到目前(2002年10月)为止,已经查出三峡库区两岸存在崩塌、滑坡2490处。此外,还有大小泥石流沟47条。 现已查明,在三峡库区5300多公里库岸线上,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库岸总长度约为440公里;需要实施工程防护的库岸总长度约为139公里。 1982年以来,库区两岸共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70余处。其中,规模较大的有40余处。 三峡库区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原因,主要有: 1、三峡库区地质条件复杂,环境容量有限。就地质灾害而言,三峡库区可以说是“先天不足”。 2、降水充沛,暴雨、洪水频繁,更加容易诱发地质灾害。

大宁河水体营养盐状况与水华爆发之间关系分析

大宁河水体营养盐状况与水华爆发之间关系分析 吴光应,刘晓霭 (重庆巫山县环境监测站, 重庆 巫山404700) 摘 要:通过对大宁河常规监测和水华爆发期间加密监测断面的氮、磷营养盐指标统计,运用综合评价、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大宁河氮、磷营养盐分布和叶绿素a 与总磷、总氮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水华爆发期间叶绿素a 与总磷、总氮呈正相关关系,总磷是大宁河水华爆发的限制因子。氮磷水平呈现从上游到入长江口逐渐递增趋势,长江回灌作用对大宁河输入部分氮、磷营养盐。关键词:大宁河;水华;富营养化 中图分类号:X 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002(2009)0420098204 Analysis on the R elationship B etw een Nutrients and W ater B looms in the Daning River W U G uang 2ying ,et al (Wushan Environmental M onitoring S tation ,Wushan 404700,China ) Abstract :In this paper ,method as integrated assessment approach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were em ployed to analysis the tem 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of nutrients and relations between chlorophyll a and nutrients (TP&T N )using data from routine and dense m onitoring activities of different sections in Daning River ,the Three G orges Reserv oir Area.Results indicated that chlorophyll a had positive relations to T N and T N during the periods of water blooms outbreak and is the limitation factor.In addition ,TP and T N concentrations have a trend of gradual rising from the upstream to the junction with the Y angtze River.The reas on may be the back flow of the Y angtze River with higher nutrients concentrations.K ey w ords :Daning 2River ;Water blooms ;Eutrophication 收稿日期:20072020 作者简介:吴光应(1971-),男,重庆巫山人,工程师.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水位提高、水体流速减缓、水体扩散能力减弱、支流污染物的滞留时间延长,水域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水生生物群落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改变[1] 。特别是因受长江回水顶 托,部分支流污染加重,局部水域已出现富营养化 现象。 本文对大宁河蓄水4年来,各常规监测断面富营养化情况进行统计,并结合水华爆发期间自回水末端到大宁河入长江口部分水华河段富营养化状态,评价、分析了影响富营养化的氮、磷营养盐因素的沿程变化趋势及其与水华爆发的关系。 1 研究区概况 大宁河发源于巫溪县境,自北向南于龙溪镇进入巫山县后,流经水口、大昌、洋溪、双龙、巫峡镇汇入长江,流域面积34315平方公里,过境流程541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9814立方米Π秒,是 巫山县境内最大的长江支流水系。蓄水前大宁河水质状况良好,按照地表水G B3838-2002标准, 大宁河水质优于Ⅱ类。 三峡工程二期蓄水后,大宁河回水末端到达大昌镇,形成长约35公里的回水区,水深在4~65米之间变化。其中菜子坝、白水河、东平坝和双龙河段形成较开阔的水面,是大宁河水华爆发频次较多的地方。据巫山县环境监测站统计,2004年以来,回水顶托区累计爆发水华现象20余次。严重影响到大宁河沿线人畜饮水、小三峡风景区景观等。因此,加强大宁河富营养化基础研究,为治理大宁河提供理论指导显得十分重要。大宁河回水上游大昌镇人口约110万人,全年生活污水18125万吨Π年(01006立方米Π秒),无加工、养殖业。大昌镇至巫峡镇河段,沿线为小三峡峡谷,经济发展落后,主要以农业为主。 大昌镇生活污水经大昌污水处理厂处理排放,日排放量500吨Π天(01006立方米Π秒),水量占大宁河流量的0105‰。如表1所示,除C OD 超标倍数较小外,NH 3-N 、TP 和T N 超标均在10倍以上。所以大昌生活污水尽管流量较小,对大宁河的氮、磷营养有所贡献。计算其超标倍数:   第25卷 第4期2009年8月 中 国 环 境 监 测 Environmental M onitoring in China V ol.25 N o.4 Aug.2009

巫山小三峡

巫山小三峡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神女家乡、人类摇篮、红叶王国——巫山欢迎您的到来!,我是大家今天巫山小三峡之行的导游员。“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所以我很荣幸、也很高兴能为各位远道而来的朋友服务,希望能带给大家值得美好回忆的一天! 现在我们的游船正在蓄水后的大宁湖中航行,利用这段时间,我把巫山的基本情况向各位 朋友做简要介绍。巫山,地处重庆市最东缘,誉为“渝东门户”。东北与神农架林区接壤。地处长江三峡库区的腹心。 巫山,作为历代郡县治地就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历代封建王朝之所以在此设郡立县,主 要是因为这一带峰峦连绵,地势险要,远为巴蜀咽喉,近作夔门锁钥,势如剑阁,堪称三 峡津隘。不知道大家在码头停留的时候是否注意到长江南岸的大山,大山山脊和山坳成“从”字形排列,加上天地两线,形状如“巫”,所以有一种说法是巫山以山形得名 朋友们,大家请看前方的龙门桥,由此我们将进入巫山小三峡的第一个峡——龙门峡。雄壮巍峨的龙门峡是小三峡的第一峡,全长15公里。峡内绝壁对峙,高峡束江,天开一线,形若一门,素有“不是夔门,胜似夔门”之誉。龙门峡口两岸峭壁之上犹如一条彩虹 横跨,这就是新龙门大桥。该桥的主跨用240米钢管混凝土中承式拱桥,全长855.9米,用钢材近3000吨,投资9600万元,是联系渝东和鄂西的重要通道,也为小三峡增加了 一道亮丽的风景。 各位游客,前面我们将进入小三峡的第二个峡巴雾峡,为什么称巴雾峡呢?过去我们这里人叫巴人,水叫巴水,山叫巴山,这峡里雾多,所以叫巴雾峡。从琵琶湖至双龙湖,全长15公里。峡内山高谷深,云雾迷濛,素有“奇哉,巴雾峡”之称。大家看,在峡东岸约600 多米的岩壁上,有很大的一个溶洞,称之为“仙女洞”,这就是“仙女抛绣球”景点。洞 口有一酷似仙女的自然画像,洞前方有一圆形的大石头,活像仙女将刚织好的绣球从洞中 抛出来一般。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在我们巴雾峡两岸,漫山遍野分布着红叶。农历小雪前后,北方及高山地区早已银妆素裹,而长江三峡竟是红色的海洋,三峡红叶主要是黄栌, 多年生灌木。它分布于海拔两千米以下地区,叶色变化奇特,春季发芽时是淡淡的紫红色,夏季是墨绿色,九月开始转为黄色,11月摇身一变为朱红色。在全国闻名的红叶景区中, 三峡红叶可谓独树一帜,具有无可比拟的三大特点: 一是面积大,气势壮观。二是品种多,色 彩鲜艳。三是周期长,景色分明。 好了游客朋友们,今天我们已经游览了巫山小三峡的部分景点,愉快的旅行就要结束了。 希望能给大家留下一丝深刻的印象。我是小何,期待和你的下次见面。

山东省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山东省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文章從济阳县的工程地质条件入手,对济阳县的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将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划分为稳定区、基本稳定区、较不稳定区。根据工程地质环境的分析及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可为济阳县今后工程建设的相关发展提供参考。 标签: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工程地质环境是与人类工程及经济活动息息相关的地质环境;工程地质评价是研究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适宜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1]。 1 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概况 济阳县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北部,面积约1076km2。地理坐标:东经116°51′54″~117°27′13″,北纬36°46′37″~37°14′54″。 1.1 地层 济阳县南部地层属华北地层大区鲁西地层分区的泰安地层小区北部,区内全部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所覆盖,其下为新近系、石炭系、二叠系及奥陶系。北部地层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鲁北地层分区之济阳小区,区内地表全部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所覆盖,其下为新生界第四系、新近系、古近系地层[2]。 1.2 构造 济阳县大地构造属华北板块(Ⅰ)济阳坳陷(Ⅱ)惠民凹陷(Ⅲ)跨济阳坳陷(Ⅱ)和鲁西断块隆起两个Ⅱ级构造单元。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鲁北地层分区之济阳小区。区内最大的断裂为齐河-广饶大断裂,位于济阳县中部,是一条隐伏断裂,是鲁西隆起与济阳拗陷的分界线[3]。 1.3 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济阳县在地貌单元上处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区内广泛发育第四系黄河冲积松散土层,成因类型主要为河流冲积相沉积。根据掌握的工程地质资料,在济阳县西南一带,在0~30m深度内,可分为粉土和粉质粘土两个工程地质层[4]。 2 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2.1 地壳稳定性评价 山东省境内较大的活动断裂如郯庐、聊考断裂,严格控制着强震的发生,济

论三峡工程的环境影响及其对策

沧三 热点分柝 峨工程的环境影响及其对策_周淑清三峡学院 [摘要]三峡工程是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的一项工程,但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为消除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应当制定《长江流域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规定开发性移民方针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和秽民方式与环境容量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规定长江流域污染防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确立规划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规定长江流域“绿色产业”制度. [关键词]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对策 三峡工程是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一项重要工程举措本质上是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的一项工程但是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对三峡工程与生态环境问题做出了客观科学的评价并针对不利影响提出对策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第一.三峡工程可有效地控制上游洪水.提高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能力.有效地减免洪涝灾害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减缓洞庭湖的淤积和萎缩因此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是最大的生态效益。 长江下游分洪能力的提高同时能有效减少下游湖泊的泥沙淤积,减缓这些湖泊的萎缩,延长洞庭湖的使用寿命并能对湖区支流洪水进行补偿调节减轻湖区洪水威胁。由于水库调节作用枯水期下泄流量增加.还有助于提高坝下游河道污水稀释化.改善水质减轻污染。 第二,三峡工程利用清洁的水能发电.与燃煤发电相比,可以少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减轻酸雨、温室效应等大气危害以及燃煤开采,洗选运输、废渣处理所导致的严重环境污染。 第三.三峡工程能增加长江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有利于改善枯水期水质,并可为南水北调提供水源条件。同时水库将改善库区气候,有利于拓展夜业.扩大和改善鱼类和水生物生栖环境。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关于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口向综合三峡工程修建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会加剧库区原已比较尖锐的人地矛盾。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时,淹没耕地和园地36万亩,移民安置区内城市,县城.集镇农村居民点、工矿企业迁建公路等专业设施的复建.还要占用7万亩耕园地。这就加剧了三峡库区原已比较尖锐的人多地少的矛盾。 第二.会使三峡库区局部江段水质污染进一步加重。三峡水库蓄水后,尤其在冬季,上游来水量减少.使水库内的水体流速减缓.复氧和扩散能力下降如果不对各种污染源进行治理,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仍然排八长江.局部江段水质污染将进一步加重.甚至威胁城镇生活用水的水源地。 第三.三峡水库蓄水后.将尝使一些不稳定的崩塌体、滑坡体滑人长江.有的将威胁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水库蓄水诱发地震已经有所增多,虽然大于二级的地震极少。 第四三峡水库蓄水后.将使长江三峡以及一些支流上低山形成的峡谷近景景观受到~定影响由于水位上升.。峡’感将减弱.雄”,”险”气势降低.还将使淹没区内的地面文物和地下文物被淹没。 第五.三峡大坝会改变库区和长江中。下游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条件进一步恶化,对四大主要鱼类的自然繁殖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三.防治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对策 为了消除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使三峡工程真正成为造福千秋万代的伟业,笔者认为应当制定《长江流域污染防治和生态 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把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纳入 法制轨道在该《条例》中应当规定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规定开发’陛移民方针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原则。坚持开发 性移民方针.使库区在移民中发展在发展中移民。要把生态环境保护 建设摆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采取同等有力的措施。在库区一 些生态环境脆弱.或者生态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地方则应当 把改善生态环境和控制污染放在优先的位置。此外,应着重发展市场 导向型的新的特色经济.加快库区从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第二.坚持移民方式与环境容量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三峡水库的移民方式.经历了后靠为主到多渠道多途径,多方式安 置方式的转化,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对维护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有利。但要真正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安全移民 目标和维护库区的生态环境规定“外迁移民为主”才是真正有效的 途径。外迁移民可以改变库区的生态环境压力减轻耕地压力.真正 实现库区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垦殖带来的水土流失,改变长江中上游 的生态环境.对社会发展有利。 第三,规定长江流域污染防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长江流域的环 境污染防治制度应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进行改革创新和完善。在环 境污染防治法中必须扬弃末端治理的做法加强环境污染的总体 控制.应在政策.规划和管理各个层次上对环境与发展问题进行综合 决策。加强源头控制制度,废物资源化制度建立促进绿色产业发展 的制度,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市场化。 第四确立规划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峡工程是一项举世 瞩目的特大型工程.工程本身和移民开发项目以及三峡库区和长江流 域的规划设计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确立规划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制 度对维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减轻三峡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具有 +分重要的意义。 第五,实施长江流域绿色产业’制度。从生态学观点看.我们从 注重单个的消费者,发展为注重食物链进而发展到注重食物网,乃至区域 生态系统。这就要求人们注重并建立7绿色产业“.绿色产业的”产业性 要求有新的上层建筑包括新一代环境法律制度与其相适应这就要求 在《条例》中规定长江流域’绿色产业的法律制度.除了贯彻《清 洁生产促进法》外.还要制定生态工业园区.绿色设计.区域生态建设、生态恢复产业化、循环型社会基本.生态农业促进.绿色贸易. 绿色消费生态旅游.资源循环再生利用等方面的法律制度。 枣孝文献: [1]王尧:三峡蓄水前后长江水质无明显变化库区地震增多人民 日报[N],2004{0I8 [2】潘锋:hstp://wwwyellow,rivergovUI黄河网,聚焦三峡工程生 态与环境保护,2005-{I一5 “商场现代化*2007年9月(中旬刊】总第515期毓  万方数据

小三峡水电站年度防洪预案

蓄水及首台机组启动验收 四川米易县小三峡水电站年度防洪预案 四川米易石峡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二OO六年十二月

审定:刘华审查:陈少奇编写:叶劲驰

四川米易石峡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二OO六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防洪预案的目的任务 (1) 第二章引用标准 (1) 第三章组织机构及责任划分 (1) 第四章汛前检查 (2) 第五章汛期检查 (6) 第六章汛后检查 (6) 第七章防洪渡汛预案 (7) 第八章防汛年度总结制 (12) 第九章防止水淹厂房预案 (12) 第十章防御超标洪水的应急预案 (13)

第一章防洪预案目的及任务 为了切实贯彻水电防汛“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克服思想上的麻痹,及早全面、深入、细致地抓好电厂的防汛工作,使各项防汛工作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有序、有效地展开事故抢险,确保电厂安全度汛目标顺利实现,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电厂生产特点编制本预案。 第二章引用标准 一、四川大学工程设计院编写《安宁河流域米 易县小三峡水电厂初步设计报告》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电站水库调 度规范》 三、水利电力部《水文情报预报办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防洪标准》 (GB50201-94)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第三章组织机构及责任划分 电厂建立了防汛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国家电网公司防汛管理办法》履行职责,指导和领导防汛管理工作。 防洪指挥由小三峡水电厂防洪领导小组在公司和上级防汛指挥部和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全面负责。

防洪领导小组组长:陈少奇 副组长:叶劲驰、赵波、李清毅 组员:骆长建、马兴斌、周远伟、杨金林、刘兴明、张富斌、刘夏海、余小玲、吴双、刘亮。 电厂建立了包括防汛安全在内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明确各级人员防汛责任,安排专人进行防汛值班。

西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卷(含答案)

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测试卷 文综地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长期以来,加拿大在吸引汽车投资方面一直落后于美国。而在2017年11月,继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投资兴建电动客车厂后,中国汽车企业比亚迪公司宣布,计划在加拿大汽车工业基地安大略省(位置如下图所示)新建电动卡车厂,技术和零配件均来自中国国内。据此完成1~3题。 1.与美国相比,加拿大吸引比亚迪公司投资建厂的最主要区位优势是 A.税收政策优惠大B.劳动力充足廉价 C.产业协作条件好D.当地人购买力强

2.新厂在加拿大首选落户安大略省,是因为该省 A.气候干旱,太阳能丰富B.地广人稀,土地价格低廉 C.科研院校多,技术先进D.工业基础好,配套能力强 3.为加拿大设计的电动卡车最应突出 A.爬坡能力B.涉水能力C.防震能力D.抗寒能力 下表为各洲1985年实际和2025年预测的用水情形,其中D代表生活、工业和农业用水的总需求量,Q代表河流径流量,两者的比率为D/Q.而△D/Q是2025年减去1985年D/Q 的差值。其中模式一代表只考虑气候变迁.用水需求维持不变;模式二代表只考虑用水需求的变化,气候维持不变;模式三代表气候与用水需求均改变。读表,回答4~5题。 4.根据上表,1985年缺水压力最小的大洲是 A.欧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 5.根据表中三种不同预测模式的结果,下列推论成立的是 A.依据模式一,用水需求维持不变时,2025年南美洲缺水压力最大 B.依据模式二,气候条件不变时,大洋洲用水需求量将增加最少 C.依据模式三,气候与用水需求均改变,南美洲用水需求量将增加最多 D.依据三个模式,气候变迁比用水需求增加更加剧缺水危机 景观图中这条道路两侧积雪高达20米,是日本著名的“雪墙公路”。从1971年开始,这里就成了观雪圣地。很多人还专门前往附近主峰饱览雪景,每年吸引近百万游人前来观光。结合日本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6~8题。

巫山小三峡的导游词3篇

巫山小三峡的导游词3篇 小三峡,即小三峡旅游风景区,1991年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巫山小三峡导游词1000字,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巫山小三峡的导游词【1】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壮丽的长江三峡,首先,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长江。 长江,我国最长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河,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汇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长江至奉节奔腾而下,便形成了我们壮丽的大峡谷——长江三峡。我们现在所说的三峡就是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他西起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的南津关,全长193公里。三段峡谷各有其特色,瞿塘峡是雄伟险峻,西起奉节白帝城,东止巫山县大溪镇,全长8公里,是最短的;巫峡是幽深秀丽,从重庆巫山县大宁河口至湖北巴东涫渡口,全长45公里;西陵峡是滩多险急,西起湖北巴东涫渡口,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70公里。 说到三峡,不得不提到让世界瞩目,让我们中国人感到骄傲自豪的三峡工程了。他于1994年破土动工,历时17年,是座长达600多公里,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坝高185米,蓄水位175米的峡谷型水库,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游客朋友们,先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大宁河小三峡即为著名的巫山小三峡。大宁河发源于陕西省平利县的中南山,流经重山峻岭和大小峡谷,一路容纳百川清流,穿过巫溪、巫山之间的云崖险峰,注入巫峡西口的浩浩长江。大宁河千姿百态,神秘莫测,过去长期隐匿无声,近年由于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它初露真容,即一鸣惊人。有人赞颂它“不是三峡,胜似三峡”,“神矣绝矣,叹为观止矣”。大宁河小三峡是龙门峡、铁棺峡和滴翠峡的统称,它是大宁河风景的精华所在。小三峡南起巫山县,北至大昌古城,全长约60公里。 龙门峡,从巫山县逆水而上,第一个峡谷就是龙门峡,峡长约3公里,峡口犹如瞿塘峡中的“夔门”,峡口两岸峭壁高耸入云,峰峰相对,形若一扇扇铁门,雄奇壮观,故有“小夔门”之称。进峡后,两岸峰峦耸立,绝壁摩天,悬崖上翠竹垂萝,摇曳多姿。河东岩壁上,有一清泉汩汩流入河中,人称“龙门泉”;河西绝壁上可见一方方的石孔,有序地延伸300余公里直到黑水河,这些石孔即为古栈道的遗迹。 铁棺峡,出了龙门峡,就是著名险滩“银窝滩”了。这里山回水转,滩险流急,实为航程上的险途。过了险滩即进入铁棺峡。铁棺峡长约10公里,这里两岸怪石嶙峋,形成一组组天然雕塑,个个妙趣横生。东岸崖壁上有一金鳞闪闪的长岩,很像从天外遨游归来的巨龙,且龙首已经进洞;对岸山腰有一溶洞,洞口有块黄色圆石,犹如正欲出洞的猛虎;西岸悬崖下有串串倒悬的钟乳石,其模样像是两匹骏马,其头已进山,但马尾和后腿还在山外。于是人们就给它们分别

2019-2020年高二地理《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二地理《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教学设计【考点搜索】 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问题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介绍了三峡工程生态环境效应,即三峡工程建设对生态与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三峡工程作为一个超大型水利工程,它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十分复杂。教材对三峡工程建设产生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分类说明。最后,教材简要介绍了三峡工程对三峡的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 知识纲要 三防洪 峡三防治血吸虫病 工峡有利于中下游减轻洞庭湖淤积 程工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水质 对程调节局部气候,减轻环境污染 生的淹没土地、耕地 态生加剧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环态诱发地质灾害(地震、滑坡) 境环对库区不利加重泥沙淤积 和境加重泥沙淤积 名效影响物种生存 胜应增加蚊虫孳生 古不可逆转的——补救或挽回 迹生态与环境问题对策影响较大的——有效控制 的影响较小的——有效防治 影自然景观:影响不大、形成新景观响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和对策文物古迹:迁建、保护、抢救 【学习策略】 1、知识准备:在课前通过查找报刊、书籍和上网搜集有关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 名胜古迹的影响。 2、读图分析:通过读图了解钉螺、中华鲟、白鳍豚的生活习性,理解三峡工程对 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 一、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 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是指建设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1、有利影响 (1)防洪:三峡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

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防治血吸虫病:三峡工程的建设,将改变钉螺“夏水冬陆”的生存环境,从而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 (3)减轻洞庭湖淤积:三峡工程的建设,使长江中游的水位在洪水期间有所降低,减轻了长江洪水对洞庭湖湖水的顶托作用,从而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 (4)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水质:三峡工程的建设,可以调节长江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 (5)调节局部气候:三峡工程的建设,使三峡库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工湖泊,从而调节了三峡地区的局部气候。 (6)减轻环境污染:三峡水电的使用,改善了华中、华东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减少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 综上所述,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 2、不利影响及措施 (1)淹没土地、耕地:水库蓄水将淹没土地、耕地。 (2)加剧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在移民开发和城市迁建过程中,处理不当可能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3)诱发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水库蓄水改变了原有地应力的平衡,可能诱发地震,并使库岸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增大。 (4)加重泥沙淤积:水库蓄水,使库区水流速度变慢,库区和库尾的泥沙淤积加重。(5)自然景观受到一定影响。 (6)影响物种生存:水库蓄水,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7)增加蚊虫孳生:水库蓄水,可能增加蚊虫孳生,对人群健康带来影响。 综上所述,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二、生态与环境问题对策 三峡工程建设对库区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根据其所受影响程度的大小可以分为不可逆转的、影响较大的和影响较小的三种类型。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态势分析法

江苏地质,30(1),17—20,2006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态势分析法 刘建东1 ,杨泉宁1 ,薛怀友1 ,张发明 2 (1.江苏省地质矿产勘查局,江苏南京210018;2.河海大学地质工程系,江苏南京210098) 摘要:探讨了将S WOT 态势分析法应用于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具体步骤。通过长江江苏段过江隧道工程的地质环境质量等级评价的实例,从地质体本身的优势、劣势,外部条件的有利(机会)、不利(威胁)等4个方面对评价对象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最后得出地质环境质量的评价等级。关键词: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态势分析;S WOT;长江岸线;过江隧道 中图分类号:X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474(2006)01-0017-04 收稿日期:2005-09-26;编辑:齐运铎 作者简介:刘建东(1965—),男,江苏泰兴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资源与地质环境方向的研究. 0 引 言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等国家,我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近几年来,结合水利水电资源开发、城市选址规划等,该项工作越来越得到重视,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理论和方法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在评价理论上,不同的专家虽然提出了各种理论系统,评价指标的选取和评价方法也各不相同,但总体思路正逐渐趋于一致,这就是将地质环境视为内部由许多不同的环境因子构成的自然单元,每一单元具有相对均一性,高级单元的性状用低级单元的综合指标来表征,评价时根据问题的性质选择评价因子,并将其转化为可比指标,然后按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加权综合,用环境因素质量的综合指标来衡量每个单元的环境质量。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模糊综合评判法、灰色聚类、模糊聚类、层次分析、信息量统计法、德尔菲法等。这些方法的引入对推动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技术的进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又都不十分完善。 在江苏省沿江岸线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我们尝试使用了态势分析法(S WOT ),对不同的规划用途,从地质体本身固有的优势、劣势和外部因素对地质体或工程建筑物形成的有利条件、不利的威胁4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判,评价对特定规划用途而言地质环境质量的优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态势分析法原理 态势分析法又称S WOT 分析,S WOT 四个英文 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 )、劣势(W eakness )、机会(Opportunity )、威胁(Threat )。从整体看,S WOT 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S W ,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第二部分为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另外,每一个单项如S 又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外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态势分析法常常被用于制定集团发展战略和分析竞争对手情况,在战略分析中,它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对长江沿岸地质环境质量的评价中,首次运用态势分析法对地质环境优势、劣势、威胁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判定对某一规划用途而言地质环境质量的等级,从而得出一系列具有一定决策参考价值的结论。

方案-宁河古栈道遗址新探

宁河古栈道遗址新探 '摘\xa0 要:大宁河古栈道遗址,按其主要功能,可以宁厂古镇后溪河口作为分界,划为北上段和南下段。经实地考察并结合有关历史考古资料分析可知,北上段古栈道主要是运盐通道,而南下段则是供架设枧竹管道输送宝源山麓天然盐泉至巫山大昌坝及巫山城郊等处煮盐的输卤栈道。从对栈道南北两段石孔的实际测量及相关比较,可进一步了解古人凿孔架设不同功用栈道的工艺差异。 关键词:栈道遗址\xa0 北上段\xa0 南下段\xa0 枧竹管道\xa0 输卤 \xa0 宁河即大宁河,古称盐水、巫溪水、昌江,自宋代置大宁监后始称大宁河,系长江三峡流域北岸的一条支流。它发源于巫溪县境内的高楼乡新田坝与和平乡大、小龙洞两个地方,前者为龙潭河,后者为汤家坝河。两河皆自西向东,顺山势流至中梁乡龙头嘴,汇合后称西溪河,再东流至两河口,与东溪河汇合后始称大宁河。东溪河,位于巫溪县白鹿区境内,发源于高竹乡龙竹坝李子垭口东侧,沿猫儿背山脉北麓东流至徐家坝转而南下,穿七蟒峡、荆竹峡至两河口与西溪河汇合,全长59.9公里。 东、西二溪汇合后之大宁河,转而南流,经县城出庙峡,进入巫山县境内,过水口、大昌,穿滴翠峡、巴雾峡、龙门峡后汇入长江。从源头至河口,大宁河全长202公里,流域面积4180.87平方公里。其中,巫溪县境内主河道长29.5公里,天然落差54米,平均比降1.83‰,多年平均流量每秒65.24立方米。巫山县境内主河道长54.9公里,天然落差90.7米,平均比降1.6‰,多年平均流量每秒98.4立方米。 在大宁河沿岸的峭崖绝壁上,凿有古栈道的方形石孔,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实属罕见。据《巫溪县志》载:“南下段从宁厂起,沿大宁河右岸南下,至巫山龙门峡口,全程旧称270里,岩壁上现存架木石孔6800余个。”[[1]]另据《巫山县志》载:“自龙门峡起沿大宁河西岸绝壁北上,均匀排列石方孔,一般距水面20米左右……至大宁盐厂共有6888个。”[[2]]最难得的是,巫山县原旅游局长龚源鼎先生,曾于2000年4月20日,亲自带领几个年轻人进行了实地考察,一孔一孔地数,一段一段地查,获得了“从龙门峡口至涂家坝50公里长的小三峡,共有栈道孔4288个,占大宁河古栈道孔6888个的62.3%”[[3]]的准确数字。巫山境内的河道约占大宁河主河道全长的三分之二,所以,上面的三组数字是基本吻合的,如果再把北上段的石孔数字加上,石孔总数当在10000个以上。至于栈道建于何时、是何功能,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它与宁厂镇的盐业有关,然皆语焉不详,致使不少人仍心存怀疑。本文将从实地考察结果、并结合有关输卤工艺及历史、考古资料等方面着手,剖析它与巫溪、巫山盐业的关系,为进一步揭开这个千年谜底作一些新的探索。 首先从古栈道的起点说起。考察发现,古栈道的起点就在千年盐业古镇——宁厂镇(旧时称大宁场)。宁厂古镇位于巫溪县城北15公里处的大宁河支流后溪河下游,距大宁河不到两公里,白鹿盐井就在北岸的宝源山麓。而这里所说的“白鹿盐井”,其实乃是指始于北宋淳化年间(公元990年—994年)大宁监官雷说所建之“龙池”,涌流不绝的天然盐泉即由山麓岩洞流入龙池之中。龙池高于河面7米左右,而古栈道起点第一孔就在“白鹿盐井”附近。现因井前修建了公路,挡土堡坎遮住了井前原有地貌,改变了部份地貌特征,尽管这样,现在见到的距“白鹿盐井”最近的石孔,也只有60米左右(见图一)。我们且将它视为起点第一孔。从照片上看,第一孔的下游方,有上下左右一大片石孔,很显然,这是分送卤水的地方,在此将卤水分送至厂区及厂外各地,这说明古栈道的起点确实在大宁盐场。既然起点在大宁盐场,就证明古栈道与宁场的盐业直接有关。说它有关,主要是指与运盐和引卤有关。 纵观栈道全程,它以大宁盐场为源头,从宁厂古镇起,至后溪河口转而进大宁河后,分别沿大宁河南下、北上,分成南北两段。细考之,南北两段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南下段由宁厂镇至巫山县的龙门峡口,栈道石孔位置的水平和间距排列十分整齐,石孔的形状和大小

巫山小三峡导游词 巫山小三峡解说词

巫山小三峡导游词巫山小三峡解说词 铁棺峡出了龙门峡,就是著名险滩银窝滩了。这里山回水转,滩险流急,实为航程上的险途。过了险滩即进入铁棺峡。铁棺峡长约10公里,这里两岸危峰兀立,构成一组组自然雕塑,个个妙不可言。东岸崖壁上有一金鳞闪闪的长岩,很像从天外漫游归来的巨龙,且龙首已经进洞;对岸山腰有一溶洞,洞口有块黄色圆石,如同正欲出洞的猛虎;西岸悬崖下有串串倒悬的钟乳石,其样子容貌像是两匹骏马,其头已进山,但马尾和后腿还在山外。 于是人们就给它们分辨取名为龙进、虎出、马归山。此外在河东岸离水面四五米高的绝壁石缝中还有一具玄色的悬棺,俗称铁棺材,铁棺峡一名即由此而来。据考这铁棺乃是战国时代巴人的悬棺,其并非铁铸,仅因其色类似而言。目前悬棺群保留最完好的是巫溪县东北25公里的荆州坝,那里有24具黑棺。

滴翠峡持续前往就是小三峡中最长、最迷人的滴翠峡。滴翠峡长约20公里,峡中钟乳石遍布,石石滴水,处处苍翠,故名滴翠峡。峡中有座宏大的赤壁山陡破河岸,其通体赤黄生辉,小木船从其脚下经由,犹如伟人足旁的蚂蚁,这就是宁河十二景之一的赤壁摩天赤红色崖壁上挂满莲花般钟乳石的就是红屏翠莲那竖立江心的关门岩恰似巨扉锁关,使船无路可行,紧逼岩前却见大门开启一缝,然刚挤过门缝,回首一看大门又合了起来,真令人惊疑。 大宁河小三峡以峰秀、景幽、滩险、石美为其特点。久居大都市的旅游者定会觉得八怪七喇,宛如旅行在神话世界中。 巫山小三峡导游词【三】 巫山小三峡长江三峡段的第一大支流大宁河下流在巫山境内的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三段峡谷的总称。 她一江碧水、奇峰壁立、竹木葱葱、猿声阵阵、饶有野趣,是一处鬼斧神工的天然画廊。

三峡工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三峡工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前言:三峡工程的成功建设是中国近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之一。在为国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之外,还带来了一些潜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就将就此进行一些简要叙述及思考。 一、三峡工程简介 三峡工程位于中国重庆市市区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俯瞰三峡水电站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 三峡电站初期的规划是26台70万千瓦的机组,也就是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度。后又在右岸大坝“白石尖”山体内建设地下电站,建6 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在加上三峡电站自身的两台5万千瓦的电源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了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1000亿度(5倍于葛洲坝,10 倍于大亚湾核电,约占全国年发电总量的3%,水力发电的20%)。 二、工程对生态环境存在的负面 影响 三峡工程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非常广,其中对库区的影响最直接和显著,对长江流域也存在重大影响,甚至还有人认为三峡工程将会使得全球的气候和海洋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库区人们对三峡工程影响环境的最大担忧来自于水库的污染。目前三峡两岸城镇和游客的排放的污水和生活垃圾,都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长江。在蓄水后,由于水流静态化,污染物不能及时下泻而蓄积在水库中,因此已经造成了水质恶化和垃圾漂浮,并可能引发传染病,部分城镇已在其他水源采集生活用水。同时大批移民开垦荒地,也加剧了水体污染,并产生水土流失的现象。对此,当地政府正在大力兴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以期解决污染问题,如果发现污染过于严重,也可能会采取大坝增加下泄流量来实现换水。 根据葛洲坝水电站的运行经验,三峡工程将会对周边生态造成严重的冲击。因为有大坝阻隔,鱼类无法正常通过三峡,它们的生活习性和遗传等会发生变异。三峡完全蓄水后将淹没560多种陆生珍稀植物,但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在淹没线以上也有分布,只有疏花水柏枝和荷叶铁线蕨两种完全在淹没线以下,现均已迁植。 三峡蓄水后,水域面积扩大,水的蒸发量上升,因此会造成附近地区日夜温差缩小,改变库区的气候环境。由于水势和含沙量的变化,三峡还可能改变下游河段的河水流向和冲积程度,甚至可能会对东海产生一些影响,并进而改变全球的环境。但是考虑到海洋的互通性,以及长江在三峡以下的一千多公里流程中还有湘江、汉江、赣江等多条重要支流的水量汇入,因此估计不会对全球海洋和气候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而且环境的变化是由多种可变因素交织形成的,极其复杂,所以也无法确定三峡工程对环境影响的明细程度。 三峡工程蓄水后对库区附近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还有另外以下几点: 第一,会加剧库区原已比较尖锐的人多地少的矛盾。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时,淹没耕地和园地36万亩;加剧了三峡库区原已比较尖锐的人多地少的矛盾。 第二,会使三峡库区局部江段的水质污染进一步加重。遵照国家有关生态环境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