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专题 神经调节

高考生物专题 神经调节
高考生物专题 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

课后·分层训练

(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

1.(2016·吉林长春二模,3)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B.神经纤维能够传导电信号

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D.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脑干

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A项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B项正确;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是单向的,C项正确;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小脑,D项错误。

答案 D

2.(2016·四川乐山三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都可以是双向的

B.突触后膜一定是神经元的树突末梢形成的,且有递质的受体

C.突触小体是神经元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的,可以释放神经递质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都是电信号的形式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双向性,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具有单向性,A错误;突触的类型有轴突—树突型和轴突—胞体型,所以突触后膜可以是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的一部分,B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为电信号,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递,D错误。

答案 C

3.下图是人类大脑皮层(左半球侧面)的言语区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B.W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讲话,出现运动性失语症

C.V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看懂文字

D.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解析S区受损伤,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讲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称为运动性失语症,B错误。

答案 B

4.(2016·皖南八校三模)下列关于神经元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一旦释放就必须在体液中持续发挥作用

B.神经递质和所有激素一样都只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C.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的同时也可能接受神经递质的作用

D.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解析神经递质有突触前膜释放后经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而发挥作用,发挥作用后立刻被灭活,A错误;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表面的特异性受体,激素的受体有的在细胞膜表面,有的在细胞内,B错误;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答案 C

5.(2017·湖北省黄石市高三调研)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神经纤维上的刺激位点,甲、乙是分别置于神经纤维B、D上的电位计。A为骨骼肌,C为反射中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a点,会引起A的收缩,但E不会发生反应

B.刺激b点引起A的收缩,属于反射活动

C.图示反射弧不可表示寒冷引起骨骼肌战栗的神经调节过程

D.若刺激a点,甲有变化,乙无变化,则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

解析刺激a点,会引起A的收缩,但E不会发生反应,A正确;反射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的结构完整性,刺激b点引起A的收缩,不属于反射活动,B错误;寒冷引起骨骼肌战栗属于非条件反射,图示反射弧可以表示寒冷引起骨骼肌战栗的神经调节过程,C错误;刺激a点,甲有变化,乙无变化,则证明兴奋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导的,D错误。

答案 A

6.(2017·安徽合肥质检)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传出神经,④是效应器

B.中间神经元B的兴奋既能传到A又能传到C,实现双向传导

C.兴奋传到Ⅰ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Ⅱ上含有相应的神经递质的受体,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

解析根据突触的结构可以判断兴奋的传导和传递方向为④→③→②→①,所以④是感受器、③是传入神经、②是传出神经、①是效应器,A错误;中间神经元B的兴奋只能传递到A,不能传递到C,B错误;Ⅰ是突触前膜,兴奋传到Ⅰ处

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C错误。

答案 D

7.如图为人体的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反射弧较为简单的是________(填“缩手反射”或“膝跳反射”)。直接刺激图中⑥处也能引起缩手反应,该过程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2)图示缩手反射中,手被钉刺后立即缩回,并不是在感觉到痛后才缩回,这个事实说明调节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在检查膝跳反射时,如果测试者事先告诉受试者,受试者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抵制或加强这一反射,可见膝跳反射受________的控制。

(3)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破伤风毒素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从而引起肌肉痉挛(收缩),由此可见甘氨酸属于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性神经递质。它可存在于图乙[]________中,释放后进入[]________,进一步作用于突触后膜与[]________特异性结合引起________(填Na+或Cl-)内流,导致膜电位表现为________。

(4)如果某同学的腿被针扎到,该同学会对其他人说“我被扎到了,有点疼”。该过程一定有言语区的________区参与。

解析(3)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抑制性递质能使静息电位外正内负程度加深,故应是Cl-内流才能起到如此效果。(4)说话的语言技能由大脑皮层的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控制。

答案(1)膝跳反射不属于

(2)脊髓大脑皮层(或高级中枢)

(3)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

于突触后膜抑制①突触小泡⑤突触间隙③受体Cl-外正内负

(4)S(或运动性语言中枢)

1.(2016·福建质检)将完好的某动物神经元浸泡在任氏液(模拟细胞外液)中进行实验,A、B为神经元膜外侧的两处位置,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时,可测得A、B两处的电位不相同

B.静息状态时,与任氏液相比,细胞内Na+浓度高

C.B处兴奋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D.若阻断Na+内流,刺激后,A、B不能产生兴奋

解析静息状态下,膜外电位为正,因此A和B两处膜电位相同;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K+主要分布在细胞内,因此静息状态时任氏液中Na+的含量要高于神经细胞内;兴奋部位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兴奋的产生是Na+内流所致,阻断Na+的内流,则无法产生兴奋。

答案 D

2.(2016·北京西城期末)下图为人体膝跳反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敲击髌骨下韧带,在a、b、c处均能检测到神经递质

B.敲击髌骨下韧带,在1、2、3处均能检测到动作电位

C.伸肌和屈肌在反射中作用相反,有利于维持动作协调

D.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解析敲击髌骨下韧带在1、2处可检测到动作电位,在3处不能检测到动作电

答案 B

3.吗啡与脑内的神经递质脑啡肽,共同参与痛觉调节,具有镇痛作用。下列图1为痛觉传入示意图,图2为注射吗啡后痛觉调节示意图,a、b、c表示有关的神经元。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痛觉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沿着a神经元的神经纤维传导

B.某种痛觉形成有关的神经递质,可与b神经元上的多种受体结合,引起b神经元兴奋

C.痛觉传入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D.吗啡和脑啡肽能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减少,抑制b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解析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并不是与多种受体结合,B错误。

答案 B

4.(经典题)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局部麻醉药和γ-氨基丁酸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动作电位差增大

D.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

解析神经细胞兴奋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A正确;由图甲可知,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Cl-通道打开,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正确;据图乙可知,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突触后膜的Na+通道未打开,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D正确;以上分析可知局部麻醉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相同,使突触后膜不能形成动作电位,但作用机理不同,C错误。

答案 C

5.(2016·山东淄博模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细胞受到有效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的形式传导,在神经细胞间通过________(结构)传递。

(2)神经中枢内,由多巴胺能神经元参与形成的突触,以多巴胺为递质,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由胆碱能神经元参与形成的突触,以乙酰胆碱为递质,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研究认为,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神经中枢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引起多巴胺含量________,而乙酰胆碱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持续性起________作用,导致患者肌张力增高。根据以上叙述和你学过的相关知识,理论上帕金森病的治疗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认为帕金森病的发生与机体免疫有关,患者体液免疫产生的自身抗体可能导致帕金森病加重。为此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动物实验,结果见下表:

【注】 1.MPTP是一种神经毒素,能够破坏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导致实验小鼠出现类似帕金森病的症状。

2.“+”表示出现抗原抗体反应,“-”表示无抗原抗体反应。

①正常小鼠注射MPTP后,免疫系统的________分泌产生了抗MPTP的抗体。

实验显示,该抗体能够与小鼠的________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②实验结果表明,注射MPTP的正常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表面蛋白________(填“发生”或“不发生”)改变;帕金森病小鼠的抗体________(填“会”或“不会”)导致帕金森病加重。

(4)综上分析,帕金森病与神经调节及________异常有关。

答案(1)电信号(神经冲动、局部电流)突触

(2)减少兴奋补充多巴胺、抑制乙酰胆碱(或从两者受体角度分析,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浆细胞多巴胺能神经元表面蛋白不发生会

(4)免疫调节

6.根据题中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所示①~⑤为蛙坐骨神经左侧受到刺激前后的依次电位变化过程,该图示两个电极的放置位置是________。其中图________处于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状态。

(2)图二所示的结果的两个电极的放置位置是________。图一中①相当于图二曲线1中的________点。

(3)图二的曲线________表示低钠海水中的膜电位变化。两者的静息电位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状态时,膜内Na+浓度________于膜外。

(4)图二曲线1中A~B的Na+内流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能量,刺激前K+外流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能量。

解析(1)图一中受刺激前电流表指针不偏转,说明两个电极放置在膜的同一侧,受刺激后电流表指针先右偏后左偏,故两电极都放置在膜内。图②、④指针发生了偏转,说明此时两个电极的电位不相同,产生了动作电位,此时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2)图二中刺激前膜电位为负值,说明静息状态时两极电位不一样,则两个电极分别放在膜内和膜外。图一中的①处于静息状态,与图二中的A点对应。(3)图二中受刺激后曲线2出现的峰值较小,因此曲线2可代表低钠海水中的膜电位变化。两条曲线起始处一样,因此两者的静息电位相同。在低钠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外Na+浓度仍然比膜内Na+浓度高。(4)图二曲线1中A~B段Na+顺浓度梯度由膜外进入膜内,这个过程不耗能。刺激前K+顺浓度梯度由膜内到膜外,这个过程也不耗能。

答案(1)两极都放在膜内②④

(2)一个在膜内、另一个在膜外A

(3)2相同低

(4)不需要不需要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系谱图专题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系谱图专题. 遗传系谱图专题训练 1.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染色体隐X.该病为伴A 为纯合子性遗传病,Ⅱ1染色体显XB.该病为伴为纯合子性遗传病,Ⅱ4 为杂合子C.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 为纯合子D.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 分析下面家族中某种遗传病的系.2 谱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染色体隐性遗.该遗传病为伴XA 传病3 /.Ⅲ和Ⅱ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B38传来的.Ⅲ肯定有一个致病基因是由IC1104 婚配,后代子女发病率为1/D.Ⅲ和Ⅲ98 右图为人类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 3. 号为男性患者。下列相关5号和11 叙述合理的是.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A 一定在常染色体上号的致病基因11若B.7

号不带有致病基因,则可能来自于2号号产生的配子带有若C.7号带有致病基因,10- 2 - 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3 D.若3号不带致病基因,7号带致病基因,9号和10号婚配,后代男性患病的概率是l /18 4.下图为四个遗传系谱图,叙述正确的是 .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几A1/4 率是.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

基因携B 带者.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C .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D 右图为遗传系谱图,5.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2 因。对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病不可能是X隐性遗传病显性遗传病B.乙病是X .患乙病的男性多于女性C 21D.号和号所生的孩子可能患甲病 - 3 - 6.右图所示遗传系谱中有甲(基 两e)E、、d)、乙(基因为因为D其中一种为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生物专题练习 神经调节 1.经过灯光刺激与食物多次结合,建立狗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后,下列操作不能使该反射消退的是()A.灯光刺激+食物 B.仅食物 C.声音刺激+食物 D.仅灯光刺激 2.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 B.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 C.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 D.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 3.下图为反射弧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代表效应器 B.②代表神经中枢 C.③中突触处兴奋传递方向是双向的 D.④未兴奋时,膜两侧电位呈外正内负 4.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下图为人体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神经中枢的是() A.① B.③ C.④ D.⑤ 5.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黑点( )表示神经元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大脑也能产生感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⑥⑤④ B.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收缩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①②③ C.兴奋只能由⑦传递至③而不能由③传递至⑦ D.肌肉受到刺激后,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④⑤⑥ 6.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言语区的调节只是大脑中枢参与的活动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7.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 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 B.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 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 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 8.下列有关健康成年人脑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人类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B.哺乳动物的大脑皮层均有言语区 C.人脑即人的大脑 D.脑干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 9.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时膜两侧电位为外负内正 B.兴奋部位的膜两侧电位为外正内负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化学信号形式传导 D.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 10.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是() A.B.

(完整版)高考生物常见难题大盘点计算题

2013高考生物常见难题大盘点:计算题 一、.与质白质有关的计算 (1)蛋白质的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分子数一肽链数; 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时所需的水分子数=蛋白质形成过程中脱下的水分子数。 (2)蛋白质中至少含有的氨基(-NH2)数=至少含有羧基(-COOH)数=肽链数; (3)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个数-18×脱去水分子数;(4)不考虑DNA上的无遗传效应片段、基因的非偏码区、真核细胞基因的内含子等情况时,DNA(基因)中碱基数:信使RNA中碱基数:蛋白质中氨基酸数=6:3:1。 例1.某蛋白质由n条肽链组成,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a,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含b个碱基对,则该蛋白质的分子量约() 例2.人体免疫球蛋白中,IgG由4条肽链构成,共有764个氨基酸,则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数分别是() A.746和764 B.760和760 C.762和762 D.4和4 例3.一段原核生物的mRNA通过翻译可合成一条含有11个肽键的多肽,则此mRNA分子至少含有的碱基个数及合成这段多肽需要的tRNA个数,依次为(不考虑终止密码子)() A、33 11 B、36 12 .. C、12 36 D、11 36 二.物质通过生物膜层数的计算 (1)1层生物膜=1层磷脂双分子层=2层磷脂分子层 (2)在细胞中,核糖体、中心体、染色体无膜结构;细胞膜、液泡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是单层膜;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的膜是双层膜,但物质是从核孔穿透核膜时,则穿过的膜层数为0。 (3)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和消化道管壁都是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且穿过1层细胞则需穿过2次细胞膜(生物膜)或4层磷脂分子层。 例1.葡萄糖经小肠粘膜上皮进入毛细血管,需透过的磷脂分子层数是()A.4层B.6层C.8层.. D.10层 例2.一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内,共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 A.5 B.6 .. C.7 D.8 例3.内质网腔内的分泌蛋白,输送到高尔基体腔内进一步加工,最后释放到细胞外。这一过程中分泌蛋白通过的生物膜层数是 A.4层 B.3层 C.2层 D.0层

高中生物必修二非选择题专题训练

非选择题(共3题,50分) 51.(每空2分,共22分)下图是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 ,隐性基因为a ;乙病显性基因为B ,隐性基因为b 。据查Ⅰ-1体内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 (1 )控制遗传病甲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属 性基因;控制遗传病乙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属 性基因。 (2)Ⅰ-1的基因型是 ,Ⅰ-2能产生 种卵细胞,含ab 的卵细胞所占的比例为 。 (3)从理论上分析,若Ⅰ-1和Ⅰ-2再生女孩,可能有 种基因型, 种表现型。 (4)Ⅱ-7和Ⅱ-8婚配,他们生一个患甲病孩子的几率是 。 (5)若Ⅱ-7和Ⅱ-8生了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那么他们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几率是 。 52.(每空2分,共14分)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某种雄性动物(假设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三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请回答: ⑴ 图中甲细胞处于 期,此细胞含有 对同源染色体,含有 条姐妹染色单体。 ⑵ 图中乙细胞处于 期,有 个DNA 分子,此时,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 。 ⑶ 图中丙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 。 53.(每空2分,共14分)仔细阅读图一和图二,请据图回答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Ⅰ Ⅱ 正常男女 甲病男女 乙病男性 图一 5 6 7 8 T C G A ① ② ③ ④ ⑨ 图二

(1)写出图一中下列编号所代表的中文 ..名称: ④___ ___;⑨_____ ___。 (2)图二所示过程叫。此过程必须遵循原则。 (3)若用32P标记的1个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在释放出来的300个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占总数的。 (4)假如图二中的亲代DNA分子含有1000个碱基对,将这个DNA分子放在用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让其复制一次,则新形成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增加了。 (5)图二中的亲代DNA分子,在复制时,一条链上的G变成了C,则DNA经过n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DNA 占。 /2 /-1 C/2n/2n+1 二、非选择题(共3题,50分) 41.(每空2分,共22分) (1)常隐 X 隐(2)AaX B Y 4 1/4(3)6 2(4)1/3 (5)1/8 42.(每空2分,共14分) (1)有丝分裂中 4 0(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8 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3)精细胞 33.(每空2分,共14分) (1)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氢键(2)DNA分子的复制碱基互补配对(3)1/150(4)1000(5)A 31.(6分) 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基因工程技术的核心是;其工具酶是和, 32.(8分)下图是表示某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DNA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图。据此回答下面的问题。(注:图中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 (1)图中代表DNA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0~8时期表示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分裂过程。8处发生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8~13表示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分裂过程。 (3)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在1~4时期为____个。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专项检测卷八现代生物科技专题B卷__重点增分练含解析

重点增分练 一、选择题1.拟采用“取材→消毒→愈伤组织培养→出芽→生根→移栽”的方法繁殖一种名贵花 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消毒的原则是既要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 B.在愈伤组织培养基中加入细胞融合的诱导剂,可获得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C.出芽是外植体经细胞脱分化后再分化的结果,受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调控D.诱导分化生长物生根时,培养基中通常含有NA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 解析:选B 愈伤组织细胞有细胞壁,加入细胞融合的诱导剂也不能使细胞融合;再分化出芽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NA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诱导分化生根。2.(2019届高三·苏锡常镇四市调研)将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种植于饲养层细胞上, 添加干细胞因子、血小板生成素及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6 d后,检测发现86%的细胞形态与结构特征呈现出造血干细胞样细胞(CD34+细胞)的特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从早期胚胎中分离出来的细胞就是ES细胞 B.干细胞因子等物质可促进ES细胞分化形成CD34+细胞 C.ES细胞形成CD34+细胞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本实验结果尚不能支持“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观点 解析:选A 从早期胚胎中分离出来的细胞有ES细胞,但不都是ES细胞;干细胞因子 等物质可促进ES细胞分化形成CD34+细胞;ES细胞形成CD34+细胞的过程为细胞分化,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本实验结果只是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细胞,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个体, 因此尚不能支持“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观点。 3.下表是有关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的比较,错误的是( ) 解析:选A 殖。

2020年高考生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专题(附答案)

2020年高考生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专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共13题;共26分) 1.下列关于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神经是多条神经纤维由结缔组织包围而成 B. 反射弧至少由3个神经元构成 C. 多数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 D. 神经元能接受刺激并沿轴突传送出去 2.如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A. 在A图中,反射弧中包含三个、两种神经元和两个突触 B. B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a、c为兴奋部位 C. 兴奋在③处和⑥处传导时,信号变化和速度均不同 D. 电刺激⑤处,测量③处的电位变化,可验证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3.如图1是完成一次神经冲动的膜电位变化曲线。图2是反射弧的模式图,其中a、b是电极,c是灵敏电位计。请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若提高细胞外Na浓度,则图1中C点上移 B. 图1中A点之前和AC段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不同 C. 刺激图2中a处,c测得数据绘制的曲线形状如图1所示 D. 刺激图2中b处,乙收缩,则c中指针可发生偏转 4.如图是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①释放神经递质 B. 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 C. 若③为肌肉细胞的细胞膜,③上无该神经递质的受体 D.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需要的能量都来自④ 5.桥本氏甲减是由于甲状腺被破坏所导致的甲状腺激素减少而引发的病症。从该病患者血清中可检出抗甲状腺相应成分的自身抗体。下表为某患者甲状腺功能的检测报告(部分数据)。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TGAb和TPOAb值偏高是诊断该病的主要依据 B.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是机体反馈调节的结果 C.桥本氏甲减属于自身免疫病 D.该病可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预防 6.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调节人体的食欲。下图是关于瘦素的调节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瘦素不能直接运输到靶细胞发挥作用,需要通过体液运输 B. 人体中的肾上腺素与图1中a激素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呈协同作用 C. 图2是瘦素调节人体摄食行为示意图,共有2条反射弧 D. 注射瘦素不能治疗因自身抗体攻击靶细胞上的瘦素受体引起的肥胖症 7.如图表示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当血糖含量降低时,图中参与调节的内分泌腺不只一种 B. 寒冷环境中,下丘脑中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使③的分泌减少

高考生物试卷中的计算题知识方法大总结

高中生物计算类型题目专题一 有关蛋白质和核酸计算 [注:肽链数(m);氨基酸总数(n);氨基酸平均分子量(a);氨基酸平均分子量(b);核苷酸总数(c);核苷酸平均分子量(d)] 1.蛋白质(和多肽) 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各种元素的质量守恒,其中H、O参与脱水。每个氨基酸至少1个氨基和1个羧基,多余的氨基和羧基来自R基。 ①氨基酸各原子数计算: C原子数=R基上C原子数+2; H原子数=R基上H原子数+4; O原子数=R基上O原子数+2; N原子数=R基上N原子数+1。

②每条肽链游离氨基和羧基至少:各1个;m条肽链蛋白质游离氨基和羧基至少:各m个; ③肽键数=脱水数(得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数=n—m; ④蛋白质由m条多肽链组成: N原子总数=肽键总数+m个氨基数(端)+R基上氨基数; =肽键总数+氨基总数≥肽键总数+m个氨基数(端); O原子总数=肽键总数+2(m个羧基数(端)+R基上羧基数); =肽键总数+2×羧基总数≥肽键总数+2m个羧基数(端); ⑤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总分子量—脱水总分子量(—脱氢总原子量)=na—18(n —m); 2.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与双链DNA(基因)、mRNA碱基数的计算

①DNA基因的碱基数(至少):mRNA的碱基数(至少):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目=6:3:1; ②肽键数(得失水数)+肽链数=氨基酸数=mRNA碱基数/3=(DNA)基因碱基数/6; ③DNA脱水数=核苷酸总数—DNA双链数=c—2; mRNA脱水数=核苷酸总数—mRNA单链数=c—1; ④DNA分子量=核苷酸总分子量—DNA脱水总分子量=(6n)d—18(c—2)。 mRNA分子量=核苷酸总分子量—mRNA脱水总分子量=(3n)d—18(c—1)。 ⑤真核细胞基因:外显子碱基对占整个基因中比例=编码的氨基酸数×3÷该基因总碱基数×100%;编码的氨基酸数×6≤真核细胞基因中外显子碱基数≤(编码的氨基酸数+1)×6。

高中生物必修二高考真题带详解

欢迎来主页下载---精品文档 C.当两个比值相同时,可判断这个DNA分子是双链遗传的分子学基础(一)专题07 D.经半保留复制得到的DNA分子,后一比值等于1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2017?江苏卷.2)下列关于探索1.(6. (2017?海南卷.25)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 A A.每种氨基酸都至少有两种相应的密码子可以使小鼠死亡的DNA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B.HIV的遗传物质可以作为合成DNA的模板.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CC.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过程即是蛋白质合成的过程32 P 标记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D.一个基因的两条DNA链可转录出两条相同的RNA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DNA2.(2017?新课标Ⅱ卷.2)在证明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14C 标记半胱氨酸-tRNA )在体外用.23复合物中的半胱氨酸(Cys),7.(2017?江苏卷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Cys,再用无机催化剂镍将其中的半胱氨酸还原成丙氨酸(Ala),得到得到*Cys-tRNA 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AT2CysCys参与翻译过程,那么下列说法正确*Ala-tRNA(见下图,tRNA不变)。如果该*Ala-tRNA 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TmRNA和蛋白质B2的是32 C.培养基中的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噬菌体的核酸中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T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D2.13.(2017?新课标Ⅲ卷)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DNA转录而来都从和.AtRNA、rRNAmRNA RNAB.同一细胞中两种和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细胞中的C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标记的多肽链分子上可以同时合成多条被 RNAD.转录出的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14C A.在一个mRNA B.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配对由tRNA上结合的氨基酸决定)下列关于真核生物遗传物质和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海南卷.(42017.23 标记的Cys的位置会被替换为Ala DNAA.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始终等于的数目.新合成的肽14C 链中,原来C14C标记的Cys .新合成的肽链中,原来D.有丝分裂有利于保持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间遗传性状的稳定B Ala 的位置会被替换为8.(2016上海卷 DNAC.细胞中分子的碱基对数等于所有基因的碱基对数之和.8)在果蝇唾液腺细胞染色体观察实验中,对图3中相关结构的正确描述是.生物体中,一个基因决定一种性状,一种性状由一个基因决定D分子的稳定性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数目有关。下列关于生物.242017.(5?海南卷DNA))A+C)与(G+C(/)分子中(DNA体内A+T/)两个比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专题1-4 核酸、糖类和脂质【含答案】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专题1-4 核酸、糖类和脂质 【考情分析】 1.概述糖类有多种类型,它们既是细胞的重要结构成分,又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2.举例说出不同种类的脂质对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3.概述核酸由核苷酸聚合而成,是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 【核心素养分析】 1.生命观念:核酸、糖类、脂质的结构与其功能的适应。 2.科学思维:比较DNA 与RNA 的异同;糖类和脂质的分类和作用。 3.社会责任:注意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重点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核酸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1.核酸的结构层次 2.DNA 和RNA 的组成成分比较 (1)相同成分:含氮碱基A 、G 、C 和磷酸。 (2)不同成分? ???? DNA :脱氧核糖、胸腺嘧啶 RNA :核糖、尿嘧啶 【特别提醒】ATP 、核苷酸、DNA 、RNA 中“A”的辨析

3.核酸的功能与分布 (1) (2) 4.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生物大分子(多聚体) 基本单位(单体) 多糖单糖 蛋白质氨基酸 核酸核苷酸 【归纳总结】 (1)同种生物不同细胞中DNA一般相同,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mRNA不完全相同,蛋白质种类和含量也不完全相同。 (2)核酸与蛋白质在不同生物体中具有物种的特异性,因而可以从分子水平上,通过分析核酸、蛋白质的相似程度来推断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 (3)RNA作为遗传物质的前提是生物体内不存在DNA。当RNA作为遗传物质时,由于RNA单链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突变。生物体内的少数RNA具有催化功能。 【知识拓展】 1.核酸与蛋白质的比较 项目 核酸 蛋白质DNA RNA 元素C、H、O、N、P C、H、O、N等组成单位核苷酸氨基酸 形成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 中复制产生 主要在细胞 核中转录生成 核糖体 检测试剂甲基绿(绿色) 吡罗红(红色) 双缩脲试剂(紫色)

2020年生物中考专项训练(04) 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

专项训练(四)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 (限时:40分钟) 1.[2019·内江]如图Z4-1甲为眼球结构示意图,图乙为人耳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图Z4-1 A.图甲中,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最终在④上形成物像 B.图乙中,能够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细胞在d内 C.青少年用眼不当形成近视后可通过配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D.飞机降落时咀嚼食物可使a两侧气压保持平衡,防止胀痛 2.司机对信号灯的关注是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下列有关视觉形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信号灯过暗,司机眼睛的瞳孔将变小 B.信号灯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C.要看清远处的交通标志需调节睫状体的曲度 D.形成信号图像和视觉的部位分别是脉络膜和视觉中枢 3.正在认真学习的你,突然听到老师喊你的名字,听到老师的声音,需要以下结构参与,请你选出听觉形成的正确顺序() ①听觉神经②听小骨③外耳道④大脑中的一定区域⑤内耳中的听觉感受器⑥鼓膜 A.⑥③②⑤①④ B.③⑥①②⑤④ C.③⑥②⑤①④ D.③①②⑥⑤④ 4.人体听觉形成的部位是() A.鼓膜 B.听小骨 C.耳蜗 D.大脑 5.人突然从低海拔处上升到高海拔处,鼓膜会感觉不适,可通过做咀嚼运动或大口呼吸等来缓解,原因是() A.分散注意力,放松鼓膜 B.疏通咽鼓管,改变中耳压力 C.缓解不适,放松咽喉部肌肉 D.关闭咽鼓管,减小耳腔压力

6.[2019·临沂]某同学在校园生物角修剪月季时,不小心被刺扎到手,迅速缩手并感到疼痛。对完成该反射的神经结构(如图Z4-2),叙述正确的是() 图Z4-2 A.1是效应器,能够对刺扎到皮肤作出反应 B.3是神经中枢,痛觉就是在这里产生的 C.完成缩手反射的传导途径是5→4→3→2→1 D.3是神经中枢,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7.球迷观赛时,看到精彩瞬间会激动得欢呼雀跃。对球迷这种反应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这种反应过程属于反射 B.这种反应过程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C.眼和耳是感受刺激的主要器官 D.骨骼肌是产生动作的效应器 8.图Z4-3是“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Z4-3 A.感受器在被试者的视网膜中 B.需测量多次并求平均值 C.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小脑 D.效应器是指被试者的传出神经末梢与手指肌肉 9.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近视是由于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形成的 B.草履虫趋向牛肉汁属于反射活动 C.听觉是在内耳的耳蜗形成的 D.“谈虎色变”属于人类所特有的复杂反射

高考生物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计算题(含答案)

高考生物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计算题 考点二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应用 1. (2013 ?山东卷,6)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 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 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 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曲线H的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B. 曲线川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C.曲线"的F n中纯合子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 D.曲线I和W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 解析本题考查自交、自由交配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基本概念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对题目中提到四种交配方式逐一分析。①杂合子连续自交:F n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2):图中曲线W符合,连续自交得到的F n中纯合子比例为1—(1/2) n, F n—i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 —(1/2) n—1, 二者之间差值是(1/2) n, C错误;由于在杂合子的连续自交过 程中没有选择,各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故D中关于曲线"的描述正 确;②杂合子的随机交配:亲本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随机交配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2,继续随机交配不受干扰,A和a的基因频率不改变,Aa的基因型频率也保持定值,曲线I符合小麦的此种交配方式,D中关于曲线I的描述正确;③连续自交并逐代 淘汰隐性个体:亲本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自交一次并淘汰隐性个体后,Aa的基因型频率为2/3,第二次自交并淘汰隐性个体后Aa的基因型频率为2/5,即0.4,第三次自交并淘汰隐性个体后Aa的基因型频率为2/9 ,所以曲线川为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B正确; ④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基因型为Aa的亲本随机交配一次(可视为自交), 产生的子一代淘汰掉隐性个体后,Aa的基因型频率为2/3 ,再随机交配产生子二代并淘汰 掉隐性个体,A的基因频率为3/4 , a的基因频率为1/4,产生子三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0.4,曲线H符合,A正确。 答案C 2. (2012 ?安徽理综,4)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 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大全(完整版)

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 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 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 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 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

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 ×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等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测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自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为Dd×dd 1Dd :1dd

2020年高考生物复习专题:遗传与进化(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复习专题遗传与进化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究“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给小鼠注射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均不死亡 B.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子代噬菌体中也有35S标记 C.用烟草花叶病毒核心部分感染烟草,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用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离心后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 2.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之间最可能相同的是 A.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B.磷酸二酯键的数目 C.脱氧核苷酸的种类 D.(A+T)/(G+C)的比值 3.下图中字母代表正常细胞中所含有的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可以表示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的四倍体西瓜的体细胞的基因组成 B.②可以表示果蝇体细胞的基因组成 C.③可以表示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的基因组成 D.④可以表示雄性蜜蜂体细胞的基因组成 4.下列有关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双链DNA分子中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 DNA的一条单链上相邻的碱基A与T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C.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的结合保证了DNA分子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 D. DNA分子两条链反向平行 5.原核生物某基因原有213对碱基,现经过突变,成为210对碱基(未涉及终止密码子改变),它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与原蛋白质相比,差异可能为( ) A.少一个氨基酸,氨基酸顺序不变 B.少一个氨基酸,氨基酸顺序改变 C.氨基酸数目不变,但顺序改变

D. A;B都有可能 6.在黑腹果蝇(2n=8)中,缺失一条点状染色体的个体(单体,如图所示)仍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若两条点状染色体均缺失则不能存活。若干这样的黑腹果蝇单体相互交配,其后代为单体的比例为() A. 1 B. 1/2 C. 1/3 D. 2/3 7.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因一定位于染色体上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决定了基因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D.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8.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分别为150g和270g.现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中重量为190g的果实所占比例为() A. 3 / 64 B. 5 / 64 C. 12 / 64 D. 15 / 64 9.人类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需要DNA聚合酶的参与

2018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专题10《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练习题

微专题10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下图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主要方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③传递迅速 B.方式③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 C.体温调节可能涉及①②③三种传递方式 D.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存在反馈调节 2.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地位平等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而以神经调节为主 3.下列关于高等动物和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影响 B.神经调节作用范围较广 C.体液调节速度较慢 D.神经调节作用时间短暂 4.下图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表示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①是传出神经元,则②可以是肌肉或腺体细胞 B.若①是吞噬细胞,则②可以是B细胞或记忆细胞 C.若①是下丘脑细胞,则②可以是垂体细胞 D.若①是甲状腺细胞,则②可以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或肌细胞 5.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 B.下丘脑既参与神经调节又参与体液调节 C.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增加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D.寒冷能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 6.胰液分泌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下图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

的是() A.咀嚼食物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调节方式属于条件反射 B.食物进入胃内后,引起胰液分泌的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 C.激素A能作用于胰腺与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有关 D.激素B作用于胰腺后很快被灭活导致激素的作用时间短 7.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在反射弧上都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B.激素有选择地被血液运送到靶器官、靶细胞 C.脑干内有呼吸中枢、语言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 D.反射都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 8.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稳态调节的三种方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调节体温方面:在寒冷环境中,和(激素)都能促进机体的物质代谢,使产热量增多。 (2)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血糖调节方面表现为作用。 (3)图中的①指的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③指的是促性腺激素,则③只能作用于性腺的原因是 (4)肾上腺和胰岛可以通过图中的虚线接受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的,从而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 (5)下丘脑一方面可以分泌激素通过垂体调节甲状腺活动;另一方面可以直接分泌激素.作用于,加强对水分的重吸收,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微专题10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解析:选B。题目中的①②③中的三种信息传递方式分别对应于一般内分泌腺分泌激素的调节、下丘脑分泌激素的调节和神经系统的调节。显然在体温调节中三种方式都存在,C

高中生物学计算题归类

专题五:高中生物学相关计算 【知识概要】 Ⅰ.生物的遗传、变异、进化相关计算 一、与遗传的物质基础相的计算: 1.有关氨基酸、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1)一个氨基酸中的各原子的数目计算: C 原子数=R 基团中的C 原子数+2,H 原子数=R 基团中的H 原子数+4,O 原子数=R 基团中的O 原子数+2,N 原子数=R 基团中的N 原子数+1 (2)肽链中氨基酸数目、肽键数目和肽链数目之间的关系: 若有n 个氨基酸分子缩合成m 条肽链,则可形成(n-m)个肽键,脱去(n-m)个水分子,至少有-NH 2和-COOH 各m 个。 (3)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与蛋白质的分子量之间的关系: n 个氨基酸形成m 条肽链,每个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a ,那么由此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n?a -(n-m)?18 (其中n-m 为失去的水分子数,18为水的分子量);该蛋白质的分子量比组成其氨基酸的分子量之和减少了(n-m )·18。 (4)在R 基上无N 元素存在的情况下,N 原子的数目与氨基酸的数目相等。 2.有关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 (1)互补的碱基相等,即A =T ,G =C 。 (2)不互补的两种碱基之和与另两种碱基之和相等,且等于50%。 (3)和之比 在双链DNA 分子中: ●能够互补的两种碱基之和与另两种碱基之和的比同两条互补链中的该比值相等,即:(A+T )/(G+C )=(A 1+T 1)/(G 1+C 1)=(A 2+T 2)/(G 2+C 2); ●不互补的两种碱基之和与另两种碱基之和的比等于1,且在其两条互补链中该比值互为倒数,即:(A+G )/(T+C )=1;(A 1+G 1)/(T 1+C 1)=(T 2+C 2)/(A 2+G 2) (4)双链DNA 分子中某种碱基的含量等于两条互补链中该碱基含量和的一半,即A =(A 1+A 2)/2(G 、T 、C 同理)。 3.有关复制的计算: (1)一个双链DNA 分子连续复制n 次,可以形成2n 个子代DNA 分子,且含有最初母链的DNA 分子有2个,占所有子代DNA 分子的比例为121 n 。(注意:最初母链与母链的区别) (2)所需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数=M ×(2n -1),其中M 为的所求的脱氧核苷酸在原来DNA 分子中的数量。 4.基因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的相关计算: (1)mRNA 上某种碱基含量的计算:运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把所求的mRNA 中某种碱基的含量归结到相应DNA 模板链中互补碱基上来,然后再运用DNA 的相关规律。 (2)设mRNA 上有n 个密码子,除3个终止密码子外,mRNA 上的其它密码子都控制一个氨基酸的连接,需要一个tRNA ,所以,密码子的数量:tRNA 的数量:氨基酸的数量=n :n :n 。 (3)在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DNA 、mRNA 、蛋白质三者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或碱基)、核糖核苷酸(或碱基)、氨基酸的数量比例关系为6:3:1。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生物必修2复习知识点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第一次分裂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 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 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 (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的变化规律 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不 同点 形成部位 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卵巢 过 程 有变形期 无变形期 子细胞数 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 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 相同点 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2017高考生物计算题的复习指南

2017高考生物计算题的复习指南 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虽然大部分知识是让记忆的,但是还是有计算的,而且涉及计算的还是大分值的,以下是搜索整理的关于2017生物计算题的复习指南,供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网! 一、有关生物膜层数的计算 双层膜=2层细胞膜;1层单层膜=1层细胞膜=1层磷脂双分子层=2层磷脂分子层。 二、有关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计算 1.实际(真正)光合速率=净(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黑暗测定): ① 实际光合作用CO2吸收量=实侧CO2吸收量+呼吸作用CO2释放量; ② 光合作用实际O2释放量=实侧(表观光合作用)O2释放量+呼吸作用O2吸收量; ③ 光合作用葡萄糖净生产量=光合作用实际葡萄生产量—呼吸作用葡萄糖消耗量。 ④ 净有机物(积累)量=实际有机物生产量(光合作用)—有机物消耗量(呼吸作用)。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混合计算 在氧气充足条件下,完全进行有氧呼吸,吸收O2和释放CO2量是相等。在绝对无氧条件下,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但若在低氧条件下,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吸收O2和释放CO2就不一定相等。解题时,首先要正确书写和配平反应式,其次要分清CO2来源再行计算(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各产生多少CO2)。 三、有关蛋白质和核酸计算 [注:肽链数(m);氨基酸总数(n);氨基酸平均分子量(a);氨基酸平均分子量(b);核苷酸总数(c);核苷酸平均分子量(d)]。 1.蛋白质(和多肽):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各种元素的质量守恒,其中H、O 参与脱水。每个氨基酸至少1个氨基和1个羧基,多余的氨基和羧基来自R基。 ①氨基酸各原子数计算:C原子数=R基上C原子数+2;H原子数=R基上H原子数+4;O原子数=R基上O原子数+2;N原子数=R基上N原子数+1。 ②每条肽链游离氨基和羧基至少:各1个;m条肽链蛋白质游离氨基和羧基至少:各m个;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专题附答案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专题 1.下图表示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过程以及膜电位变化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轴突膜只在bc段时才发生钠离子大量内流的现象 B.轴突膜在ce段时,钾离子大量外流,不消耗ATP C.a、e处神经元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细胞 D.A处只有在兴奋传到后才能合成神经递质 2.下图甲、乙分别表示反射弧组成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甲图中,①②分别表示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 B.根据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判断乙图中的a、c为兴奋部位 C.乙图中在神经元细胞膜内局部电流方向都是由b流向a、c D.甲图中的①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上进行单向传导 3.不同生物的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不尽相同,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单细胞动物只有体液调节,而人体内则具有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B.兴奋的传递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C.有的内分泌腺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可看做反射弧的组成部分 D.在高等动物和人体内,兴奋在神经元内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 4.大熊猫常被作为友好使者运送到国外,其在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变 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如图为甲状腺激素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紧张等刺激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属于神经调节 B.M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等特定的靶细胞 D.大熊猫在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先下降再恢复 5.如图表示某人在餐后及运动过程中两种主要分泌物对血糖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餐后血糖含量升高,主要是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所致 B.分泌物甲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其作用的结果又可影响分泌物乙的分泌 C.2~2.5小时分泌物乙增多,它能促进肝细胞和肌细胞内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 转化成葡萄糖 D.据图可知,分泌物甲和乙共同维持血糖平衡,二者是协同作用的关系 6.如图是高等动物雌性激素分泌及作用机制模式图,A、B、C代表器官,a、b、d、e代表物质,①、②和 ③代表过程。据图判断不合理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