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熊川武. 反思性教学的实验设计及实施过程,《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第6期.

[2] 约翰·杜威.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外国教育名著丛书.

[3] 刘加霞、申继亮. 国外教学反思内涵研究述评,《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4] 刘加霞、申继亮. 论教师的教学反思,《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9).

[5] 李玲、陈静. 对反思性教学及反思型教学价值的反思,《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第12期.

[6] 吴艳. 我们怎样思维——杜威的反省思维及其教学启示,《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第04期.

[7] 朱峻晖. 在聆听、反思、探究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知识窗(教师版)》,2010年08期.

[8] 高青. 对反思性教学及反思型教学价值的反思,西北师范大学.

[9] 李玲、陈静. 论杜威的反思性思维及反思性教学,《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第12期.

[10] 唐会民. 反思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最有效途径,《师德师资师德师资》,2007.11(中旬刊).

[11] 李振东. 反思性教学和反思性教师,《科教文汇》,2007年

第11Z期,10-10页.

[12] 曹东明. 新课程下教师如何学会教学反思,《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9期.

[13] 李艳杰. 教师应学会教学反思,《学知报》,2011年11月14日第E08版.

[14] 曹创业.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提高的主要途径,《宁夏教育》,2008.12.

[15] 田中国.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林区教学》,2008年第6期.

[16] 王振嘉. 反思促进教师成长,《甘肃省渭源县路园镇三河回民学校普教研究》.

[17] 朱万军. 教学反思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教育教学研究》,2009年第39期(上卷). [18] 姜巍巍. 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基本路径——反思性教学的视角,《期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4期.

[19] 郭翠菊. 论反思性教学的意蕴,《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第2期.

[20] 郑祥丽. 论教学反思,《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

[21] 祝文俊. 浅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反思,《教育科学教学实践学》,2012年第1期.

[22] 李娟. 浅谈教学反思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教育科学教学实践学》,2012年第1期.

参考文献

⑴ 郑金洲主编《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案例》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年

⑵ Stephen D.Brookfield(美)著《批判反思型教师ABC》张伟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年

⑶《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张立昌著《教育研究》 2001(12) 教学反思——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2011年07月07日10:49腾讯·大渝网

[23]张小建. 实践+反思=进步——学会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学术研究》,2012年第2期.

[24] 钟洪亮、张丽丽. 实施反思性教学的策略研究,MODERN EDUCATION SCIENCE,2008年第3期.

[25] 周学勤. 谈教学反思,《教育教学》,2007.12(上旬刊).

[26] 高芬. 提高学生反思实效增强政治学习能力,《学科教育研究》.

[27] 李颖. 我思故我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教学交流》.

[28] 刘继峰.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的反思,《学知报》,2011年4月18日,第A04版.

[29] 李华. 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的反思与探索,《当代教育科学当代教育科学》,2009年第22期.

[30] 李妙听. 学会反思学会合作——谈如何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文化教育》.

[31] 穆琳璞. 学会教学反思提升教学效果,《周口日报》,2011年4月1日第A04版.

[32] 牛再民. 教师发展学会教学反思,《宁夏教育科研》.

[33] 全守杰. 以教学反思促教师发展——对教师个体与组织机构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

[34] 张丽. 引领新教师学会教学反思,《教学与管理》.

[36] 陈政莉. 在反思中成长,《教育科研》.

[37] 杨永年. 在教学反思中成长,《语文教学与研究周刊》,2008年第38期.

[38] 崔藏金. 怎样成为反思型教师,《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第10期.

[39] 施艳梅. 引导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提高实效,《文教资料》,2011年第4期.

[40] 魏宁初. 反思作业教学提高教学实效,《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第11期.

[41] 侯群英. 重视教学反思提高课堂实效,《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1年08期.

[42] 赵存霞、王宝霞. 实施反思性教学,提高政治教学实效,《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第10期.

[43] 张光剑. 新课改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反思,《快乐阅读》,

2011年11期.

[44] 周敏. 在英语教学反思中成长,《考试周刊》,2011年28期.

[45] 刘丽. 在教学反思中成长,《小学教学参考》,2008年第24期.

[46] 陈燕. 在教学反思中成长,《文教资料》,2009年23期.

[47] 杨禹存. 教学反思的作用,《学习方法报·理化教研周刊》,2011年第8期.

[48] 王继安.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7期.

[49] 丁乐. 课后教学反思的重要性,《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3期.

[50] 孙瑜豁. 浅谈教学反思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成功(教育)》,2012年02期.

卢真金,反思性教学及其历史发展,全球教育展望,2001(2)

[2]辛涛,教师反思研究评述,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8(3)

[3]刘加霞,申继亮,国外教学反思内涵研究述评,比较教育研究,2003(10)

[4]高玲,硕士论文,小学教师反思能力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2005

[5]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

[6]申继亮,辛涛,论教师教学的监控能力,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

[7]田杰,反思型教师教学行为特点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03,24(1)

[8]胡东方,教师形象从“公仆”到“专家”,教育发展研究,2001(11)

[9]张立昌,自我实践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7)

[10]杨明全,反思型教师:教师形象演变得新取向,国外教育研究,

2002,29(9)

[11]张建伟,反思—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新思路,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4)

[12]张立昌,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教育研究,2001(12)

[13]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

[14]李小红,邓友超,论教师的主体性,江西教育科研,2002(5)

[15]卢真金,反思性教学的五种传统,比较教育研究,2002(1)

[16]张贵新,饶从满,反思型教师教育的模式述评,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1)

[17]张立昌,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教育研究,2001(12)

[18]赵昌木,教师在批判性教学反思中成长,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5)

[19]申继亮,论教师的教学反思,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9)

[20]吴卫东,骆伯巍,教师的反思能力结构及其培养研究,教育评论,2001(1)

[21]高玲,硕士论文,小学教师反思能力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2005

[22]申继亮,论教师的教学反思,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9)

[23]王建军,教师反思与专业发展,https://www.360docs.net/doc/6918213590.html,/new/article/

[24]舒尔曼著,王幼真等译,理论实践与教育的专业化,比较教育研究,1999(3)

[25]范中平,批判反思性教师的反思实践方法,湖南师范大学科学学报,2003,2(5)

[26]常波,西方反思型教师教育思潮兴起的背景综述,国外教育研究,2000,27(2)

[27]傅梅芳,教育反思能力——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继续教育研究,2002(2)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方式和策略 (漳州教研网)小学教育

作者:云霄县马铺中心小学周淑玉发表时间:2010-7-26 12:00:41

所谓反思,《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反思”一词在近代西方哲学中得到广泛使用,常常被译为反省、反映.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后对教育行为全程的反思。内容涵盖:教学情景预设及自我反思;课堂反思及生成;教学实践预期与现实反思。教学反思是实施课程教学一个不可或缺的技能要求,也是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个人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教学反思,不断地总结经验,充实自身的教学技能,提升创新意识。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把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寻找影响教育教学目标达成的原因,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推动教师向研究型、学者型教师转变,促使自己专业发展的发展。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教学反思能引导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加主动地加强教学研究,将教学经验与先进的教学理念联系起来。

2.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否科学有效,是否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否使学生知识与技能得到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需要教育者不断的进行自我反省。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习题反馈等途径,教师反思自

己制定的教育教学目标是否恰当,教学设计是否合理等,从而及时总结经验,调整教学行.

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学生,并且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只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招致疲乏及危险。笔者认为教师正是在反思成长的,并且通过自身的发展完善教学实践,从而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尤

南岸区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

“提高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途径研究”的研究报告

重庆市南岸区川益小学校课题组

负责人:夏永凤

主研人员:杨英杨红朱慧群刘晓鸣张琳廖惠君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课题界定

1.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2.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的能力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自己的行为表现的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自我剖析、找出解决的方法,从而提升教学质量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其中包括对教学反思概念的理解力,方法的探究以及运用到教学实践的能力。

四、国内相关研究简述

20世纪30年代,世界各国就兴起了对教学反思的研究。“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发展的核心要素,因为“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件,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考尔德希德,1993)所以,研究和实践教学反思,对于当前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教育学者熊川武1999年出版的《反思性教学》一书,标志着反思性教学这一议题已经进入我国教师教育界。熊川武教授采撷众说之长提出了反思性教学的定义: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研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而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国内对教师教育教学反思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虽然关于教师教育教学反思的介绍性文献已有发表,大多数研究的重点倾向于中小学教师成为反思型教师的意义、反思型教师的特点以及如何成为反思型教师等方面。但对于教师教育教学反思意识、反思行为和反思行为的培养研究还相对较少。

五、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分析目前川益小学教师反思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索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方法和途径,促使教师反思习惯和品质的形成。

2.通过研究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研究内容

1.调查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现状。

2.建立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的相关机制。

3.寻找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途径。

4.制定评价教师课堂教学反思能力的评价表。

六、研究对象及范围

川益小学语文教师13名、数学教师7名和英语教师4名(随着两校的整合,逐年增加)。

七、研究方法及运用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收集与“有效反思”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精华,结合我校教师特点,不断改进我们的科研实践和教学实践。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第一阶段,查阅文献资料,寻找理论依据,明确研究方向。

2.调查研究法

主要用于前后调查中,观察,问卷方式调查教师课堂教学中运用反思的状况。为有效反思研究提供实例依据,形成新思想,取得新经验。

3.行动研究法

通过调查研究取得最新资料,分析综合进行调整修改。及时修改原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力求用最优质的方案解决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4.个案研究法

通过学科把教师分成三个组,对不同教师的自我成长进行分析,使教师在不断改进教育实践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教学探究能力,从而推动教师群体的发展。

5.经验总结法

选定教师,根据研究目标,对研究中涉及的各种变量作出分析和控制,确认有效反思对教学和教师发展的联系。归纳出有效反思的实施方法,并总结课题成果逐步推广。

(二)研究步骤及具体做法

1.准备阶段(2006.10——2008.3)

(1)2006年10月,调查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明确课题。

(2)2007年1月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3)2007年5月召开课题研究方案可行性论证会,提出课题申报,2007年10月申报成功;

(4)规范课题管理。2007年9月,学校成立科研室,规范了科研制度和科研奖励制度,严格科研管理过程。

(5)2008年3月课题开题。

(6)组织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等专业理论学习、培训,明确研究方向和任务。

2.实施阶段(2008.4——2010.6)

(1)专家讲座提升教师理论修养水平

学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模式,每个学习定期聘请进修学院教研员进行科研讲座,三年来达10余次。与此同时,学校20人次将教师送到北京、上海、杭州等国内先进地区培训学习。这些老师把外出学习的科研理论带回学校,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样使学习者自身得到更大的提高。

(2)以会代培培养科研骨干

教科室制定了科研例会制度,每月一次的科研例会坚持至今已经有30余次。三年来,学校培养了10余名科研骨干。

(3)依托校本教研,夯实科研的根基

基于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提出了教研主题;研究课堂,进行专业引领,提高反思能力;采取同题异构,一题一构交叉使用的献课,说课模式,进行课后反思。

(4)加强校际交流,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提高

送课下乡,校际献课交流,各种区级和市级赛课,为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时间2007.1

1

2008.3 2008.10 2008.10 2009.4 2010.4

点光彩迎龙

文峰、大兴

秀山秀山秀山

科语文

品德与

社会

英语英语

语文、数学、

英语

语文、数学、

英语

师王虹聂尊梅张琳张琳

朱慧群、汪

茜、刘晓铭、

聂尊梅、

康容、邹华

(5)评选校级骨干教师,激励教师提高反思能力

2008年,2009年,学校进行了校级骨干教师评选。2010年,我校又有3名教师被推选参评区级骨干教师。

(6)校刊《川益故事》为教师教学反思搭建平台

(7)建立网络博客,撰写教学反思

(8)课题阶段展示,总结阶段研究成果

3.总结阶段(2010.6——2010.11)

(1)在2010年6月,课题组对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进行了后测,并进行调查分析。

(2)在2010年的10月,我校课题组申报了结题申请,并报审优秀课题组。

(3)在区进修学院科研部的指导下,我校课题组搜集成果,完善研究资料,进行了结题准备。

八、研究成果

(一)建立了提高教学反思的能力的管理机制

三年来,针对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学校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机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机制保障。

1.科研例会制度

教科室主任在学期之初制定好本课题阶段研究计划,并对教师进行培训;每月初周二是科研例会时间,与会教师带着对本学月的问题,在研讨中进行分析总结;坚持双周一次向教师传递教育教学理论、经验、信息。做好课题的整理工作,

2.教学管理制度

针对备课,做了详实的备课要求,个人和集体备课相结合,在课前反思的时候把握教学目标、重难点。上课时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情况进行反思,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写出课后记,做好批改工作。

3.校本教研管理办法

为了推动本课题的研究,我校校本教研采用二级教研模式,即年级教研和学科教研。每次教研有计划、有主题、有专题。每次个案教学反思研讨都采用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的反思过程,提高教研的有效性。

4.科研管理和奖励制度

制定一些列科研奖励办法,对教学各版块工作进行奖励,激发教师参与科研的热情。

5.校级骨干教师评选制度

结合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学校制定校级骨干教师的评选制度,采用自我申报,专家评定的方式对教师进行考核。骨干教师在教学方面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6.网络博客交流制度

制度要求,50岁以下教师在教育在线建立博客,每月至少撰写2篇有关教学反思的文章,学校建立博客群,方便教师交流和扩大交流视野。教科室负责检查和评选,并公布结果。对优秀博客进行奖励,每学期定期交流博客内容。

(二)初步探索出一套有效提高教学反思能力的途径

1.专家讲座

针对教师在教学反思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聘请专家进行教学反思理论培训,对备课、教学艺术等内容进行专题培训。谭伟老师的《如何撰写小课题方案》讲座,使教师明白了小课题研究方案撰写的方法、结构;朱阔老师的《如何进行教学反思》的专题讲座,阐述了教学反思的内容,方法,切实为教师的教学反思指明了方向。理论修养的提升,促进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2.校本教研

有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有问题的教学反思,专题课堂的研究,同题

异构一题一构的教研模式,提高了教师教学反思的有效性。基于问题的研讨是有效的研讨。如,在英语教学中,汪茜老师对如何开课能够有效和吸引学生进行了研究。一次次的作课研究,使汪老师找到了最好的开课方法。

3.课堂案例

针对某一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反思。如针对语文课《听听,秋的声音》这堂课,课题组对仿写秋的声音这个环节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仿写的环节应由浅入深、由扶到放,这样才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老师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降低了写作的难度,达成了教学目标。4.网络博客交流

我校教师2006年10月开始撰写博客日志,到2010年10月课题结题阶段,要求教师撰写教学反思类日志,至今四年有余。撰写教学反思的博客日志已经成为学校教学任务和课题要求之一。学校要求45岁以下的老师必须在教育在线建立博客,每月发表两篇文章,其中一篇必须是教学反思,50岁以下的教师必须每月撰写一篇反思。每学期对教师博客进行检查和评比。至今,51名教师建立博客,全校教师撰写各类博客日志共1000余篇,其中教学反思类文章500余篇。撰写博客最多的老师现在博客日志已经达到350余篇。教师从不愿意写,到做硬性规定变成自觉行为,体现教学教学反思理念的进步。5.行动研究

课题组运用行动研究方法,根据教师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由各科教师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如,语文课题组在教学过

程中发现,学生练笔的形式很单一,学生写作兴趣不高。针对这一问题,语文教师就集体备课,研讨练笔形式,总结出仿写、改写、续写、日记等练笔形式,并把这些练笔形式运用于教学实践中。练习一段时间后,语文教师在集体研讨,总结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再提出改进措施,进行训练。这一长期坚持,反复研究,反复实践,我校的学生在作文练笔板块有了很大起色,习作形式多样,有话可说,习作兴趣大大提高。

6.微格教学

“训练课题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这是微格教学法的特点。如课题组英语教学研究的过程中,为了研究如何开课具有时效性的问题,就利用摄像机把开课过程如实客观地记录下来,为小组讨论及自评提供了直观的现场资料。上课教师也能及时看到自己的教学行为,获得自我反馈信息。有些不太注意的教学细节如多余的习惯性动作、口头禅,经细节放大以后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利于及时修正,收到“旁观者清”的效果,产生“镜像效应”。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指导教师的教学负担,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对学生教学行为进行评价和指导,提高了培训质量和效率。(三)初步形成一套课堂评价量表

量表从教师、学生、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教师方面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师素养四方面进行。学生方面从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来评价。三方面综合评价可以看出教学的教学水平,从而体现教师教学反思能力。量表共所有老师学习,使上课教师明白

自己上课从哪些方面着手和评价,使评课教师明白应该如何评价一堂课。

九、影响及效果

(一)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提高

1.广大教师初步明确了教学反思的概念、内容、方法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的形式: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

反思方法有对话反思法、课堂实录法、教后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等。

2.教师问题意识的增强

我们的教学研讨活动每个学期都有主题,有主题的研讨是有目的性的,每次的研讨活动教师都能基于研讨主题提出的观点,而且还能由本次课堂探讨更多的问题。

3.教学反思内容的丰富

教师从不会反思,到不知道反思的重点,到对教学各个环节的反思,更靠近新课标的理念,发现缺点,提出改进措施。一是对教学活动整个过程的反思,包括备课中对课前准备、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作业设计、信息技术运用等内容,课堂中自己教学行为的精彩与不足等;二是自己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想法和做法进行反思;三是以上述两种反思为基础,总结经验,指导以后的教学。

4.掌握了基本的教学反思方法

经过我们的研究,我们采用了这样的反思法:对话反思法、课堂实录

法、教后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如,语文组中段教师在研讨“如何写好童话中的对话”专题的过程中,就主要采用了对话反思法,即在老师做课后,与同伴对话,探讨教学中的得与失,然后内化,改进,再次作课,再次对话反思,进行第三次,第四次的作课。这就是行动研究。一次次的研究,从教学目标的设置到教学环节的改进,从重难点的突破方式到有效地达成目标,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

5.教学反思活动成为教学研讨活动的重要方式

我校本课题的确立是基于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的基础之上的。在课题开题之初,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我校教师的教学反思的意识不强,不知道怎么反思,也不会撰写教学反思。通过两年的研究,教学在教学研究活动中,积极参与发言的比例逐步上升,发言率开始的20%到50%到现在的100%,从被动点名,到主动发言,已经是十分可喜的现象。教师之间从批评到互相欣赏,到真诚帮助,共同发展,教学反思已经成为学校学习、研修的文化氛围。

5.课题研究对课堂的改变

经过课题研究,教师课堂发生了根本改变。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方法灵活新颖,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课堂更加高效。经过学校对教师备课检查,听随堂课,听研究课和对教师的访谈,学校发现,大部分教师在备课时能针对学情,课标、文本进行备课,能准确制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把握较好,备课有效率上升。教师的教案撰写也比较规范,多次在集体视导中得到优,共80人次、三年来,集体视

导的情况越来越好。在2010年的集体视导中,教案获得优的占80%,计划获得优的90%,上课获得优的达90 %。在教法上教师们能有的放矢,创新运用,课堂灵活、张驰有度,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如英语课堂在朱括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创设情境、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研究、课外练习”的教学体系。课题进行三年来,我校整体成绩是稳中有升。

(二)教师专业素质得到提高

1.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

随着课题实验的深入开展,我校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教研习惯得到了有效培养。在实践工作中,大多数教师感受到了新课改给自己带来的困惑与压力,面对新教材、新问题,即使是原来经验相当丰富的的教师有时也会显得无所适从,但是,在认真反思自己教学的过程中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于是老师们逐渐认识到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为促使教师持之以恒地进行反思工作,我们还结合课题需要对教学反思工作进行制度化,帮助老师们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

2.其次,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我校赛课走出了学区,走出了南岸区。2007-2010年我校学区和全区教学比赛中获奖。学校多次承担语文,数学,英语的全区教学观摩活动,教师参加献课。2010年,刘晓铭老师的数学课获得第四届数学优质课一等奖,2009年2010年赵春老师的英语课获得了区英语赛课、说课一等奖。两名英语教师获得市级英语演讲比赛一、二等奖。在2009——2010学年中,据不完全统计,我校教师获得进修学院组织

论文引文标注和参考文献格式

论文引文标注和参考文献格式(浙江大学2012 –2013学年春夏学期《当代中国社会建设》课程材料) 引文标注格式 论文中引用的文献的标注方法遵照GB/T 7714-2005,可采用顺序编码制,也可采用著者-出版年制。 1、顺序编码制: 1. 按正文中引用的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以上标形式放在文献作者或句子的末尾。 2. 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中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逗号,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讫号“-”,例如: 王社会[1]指出……,李社会[2-4]认为……,提出了多种理论模型[2, 5, 10-12] 3. 同一文献在论著中被引用多次,只编1个序号,文献表中不再重复著录。例如: 张社会等[5]……。 ……… 张社会等[5]指出……。 2、著者-出版年制: 1. 正文引用的文献采用著者-出版年制时,各篇文献的标注内容由著者姓氏与出版年构成,并置于“()”内,放在正文中引用了该文献的句子末尾。倘若只标注著者姓氏无法识别该人名时,可标注著者姓名。集体著者著述的文献可标注机关团体名称。倘若正文语句中已提及著者姓名,则在其后的“()”内只须著录出版年。例如:……(张社会, 2006),……张社会(2006)认为……。 2. 引用多著者文献时,对欧美著者只需标注第一个著者的姓,其后附“et al”;对中国著者应标注第一著者的姓名,其后附“等”字,姓名与“等”字之间留1个空

格。例如:……(张社会等, 2005)……。 在参考文献表中著录同一著者在同一年出版的多篇文献时,出版年后应用小写字母a, b, c…区别。例如: Kennedy W J, Garrison R E. 1975a. Morphology and genesis of nodular chalks and hardgrounds in the Upper Cretaceous of southern England. Sedimentology, 22:311-386. Kennedy W J, Garrison R E. 1975b. Morphology and genesis of nodular phosphates in the Cenomaman of South-east England. Lathaia, 8:339-360. 3. 正文中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时,在正文中标注著者与出版年, 并在“()”外以上标形式标注引文页码。例如: ……(张社会等, 2005)。 ……… ……张社会等(2005)认为……。 参考文献格式 1、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表是文中引用的有具体文字来源的文献集合,其著录项目和著录格式遵照GB/T 7714-2005的规定执行。 参考文献表应置于正文后,并另起页。所有被引用文献均要列入参考文献表中,严禁论文抄袭现象的发生。引文采用顺序编码标注时,参考文献表按编码顺 序排列,引文采用著作-出版年制标注时,参考文献表应按著者字顺和出版年排序。建议根据《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的要求书写参考文献,并按顺序编码制,即按中文引用的顺序将参考文献附于文末。 2. 文献类型、电子文献载体类型及其标志代码说明 电子文献类型和载体类型标志是必备的著录项目。非电子文献类型可以省略。 学位论文类型的文献必须明确标注。中文硕士学位论文标注[硕士学位论文],中文博士学位论文标注[博士学位论文],外文学位论文标注[D]。

数学论文参考文献

数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吴文侃,《比较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张奠宙,李士,《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罗小伟,《中学数学教学论》,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 [6]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唐瑞芬,朱成杰,《数学教学理论选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李玉琪,《中学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10]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3. [1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 [1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 [13]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14]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理念与创新》,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15][苏]AA斯托利亚尔,《数学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16][苏]斯涅普坎,《数学教学心理学》,时勘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年。 [17]张奠宙,《数学教育研究导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 [18]丁尔升,《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总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19]《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大众数学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组,《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第一.二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20]马忠林,等,《数学教育史简编》,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焊接技术现状及展望

浅析我国焊接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摘要】在我国制造业发展的过程中,焊接技术是人们常用的加工工艺。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焊接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简要的介绍,阐述了我国焊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焊接技术;材料;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焊接技术也在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这不仅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还有效的促进了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目前,人们为了推动缓解制造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也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理念应用到其中。下面我们就对我国焊接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介绍。 一、我国当前焊接技术的发展现状 目前,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钢结构材料作为我国城市建设、社会发展的基础材料之一,人们对其材料性能的要求也在逐渐的提高,因此我们在对其进行相关的加工处理施工的时候,人们就对焊接技术进行严格的要求,从而使其焊接技术的加工处理效果满足工程设计的相关要求。而随着电子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了焊接加工技术当中,从而实现了焊接技术的自动化。这不仅有效的加快了焊接施工的工作效率,还大幅的提高了焊接的质量。目前,我们也已经将焊接技术应用到各个行业当中,并且还充分的利用了计算机技术和防治设计受到,来对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变形进行相关的控制。如今,在我国焊接技术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已经开始全面的对焊接介绍的内容展开了全面的分析,进而有利于我国焊接技术的发展。 二、当前我国焊接学科研究成就及进展 1.高品质焊接材料的生产与应用 钢铁生产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和焊接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可以通过焊接来对钢铁材料的性能进行全面的提高。但是,在对其进行焊接施工处理的过程中,施工人员没有严格的按照工程施工的相关标准来对其进行焊接处理,使其自身结构的平衡性结晶组织出现问题,那么这就对钢铁焊接材料的品质有着一定的影响。为此要实现高品质焊接材料的生产,施工人员就要结合相关的焊接要求,来对其焊接材料、金属质量以及纯度等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尽可能的避免人们在对金属材料进行焊接加工处理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也将焊接技术应用到了复合合金材料的加工制作当中,这就给我国焊接技术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挑战。目前,人们在对金属材料进行焊接加工的过程中,药芯焊丝技术在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其焊接施工前,施工人员就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要求。不过,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药芯焊丝的生产技术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为此我们在对高品质焊接材料进行生产和应用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向发达国家的生产制造工艺多的学习。 2.对无铅连接材料及无铅可靠性技术与标准的突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将焊接施工技术应用到了电子电气产品的加工生产当中。但是,由于多数电子电气产品中都含铅以及其他的有毒有害物质,这对周围的生态环境有着极其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电子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就开始对无铅连接材料进行研究开发。近年来,人们在对无铅连接材料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也将许多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的其中,从而通过多种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来使得无铅连接材料的整体性能进行有效的提高,而且人们还可以在其中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来改善无铅连接材料的物理性能,使其可靠性得到明显的增强。目前,我国在无铅连接材料研发试验中,对其无铅绿色电气电子产品的开发以

《中国电影史》课程学习大纲(含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doc

《中国电影史》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695002 课程类型:任意选修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0 实验(上机)学时:无学分:2.0 适用对象:无限制 先修课程:无要求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电影是一种文化,也是一个产业。学习《中国电影史》是了解中国电影文化的不可或缺的途径,中国电影史上许许多多优秀的影片有着极高的文化艺术含量,如《神女》、《春蚕》、《马路天使》、《小城之春》、《我这一辈子》、《农奴》、《林家铺子》、《祝福》、《巴山夜雨》、《骆驼祥子》、《黄土地》等,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我们的大学生对这些优秀的影片知之甚少,学习《中国电影史》可以弥补这样一个缺憾,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另外中国电影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使它成为我们了解中国社会发展波澜壮阔历史的极其生动形象的教材,这类影片有很多,如《渔光曲》、《三个摩登女性》、《壮志凌云》、《松花江上》、《希望在人间》、《乌鸦与麻雀》、《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征北战》、《红旗谱》、《于无声处》、《芙蓉镇》、《西安事变》、《开国大典》等等。学习《中国电影史》也可以了解中国电影产业、电影事业走过的百余年艰辛曲折的历程以及中国电影人的执着追求,从而对发展现在的电影产业乃至于整个文化产业有所借鉴。 概括地说,本门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和经典影片,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中国电影史》在教学内容上包括上下两篇。

上篇为早期中国电影,又分为四个部分:早期中国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的创作、30年代以后兴起的左翼电影运动、抗日战争这一非常时期的中国电影和战后中国民营电影的发展及取得的成就。第一部分重点介绍中国电影产业草创时期的发展经历、早期电影人的杰出贡献和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影片。第二部分重点介绍左翼电影运动兴起的条件、发展过程及其对以后中国电影发展的影响。第三部分侧重于讲述战争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破坏,以及具有正义感的中国电影人的不懈努力。第四部分着重介绍战后中国民营电影业在极端艰苦条件下的重新崛起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下篇为新中国电影,又分为三个部分:“文革”前的“十七年”电影、“文革”时期独特的电影现象、“文革”结束后的新时期电影。第一部分既重点介绍“十七年”电影的曲折发展过程,特别是政治因素对电影事业的巨大影响,也充分展示“十七年”中国电影创作的成就和电影人的风采。第二部分重点说明十年“文化大革命”对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摧残以及应如何正确看待“文革”时期的电影创作。第三部分重点介绍新时期中国电影人的新的探索以及在这一探索过程中取得的成就。 本门课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将运用大量的图片资料、影像资料,并适当安排观看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影片。由于影像资料非常丰富,可以结合教学对象的要求灵活调配。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将给学生提供各个时期中国电影的代表作品的名录,以便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外选择观看。本门课的考核方式为课堂开卷考试,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毕业论文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公司营销环境分析(4):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结论 现代营销学认为,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在于它是否能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环境。市场营销环境大都是不可控制的因素,但是企业如果能够不断使其经营适应自己最佳的机会,就能创造出惊人的业绩。因此,保险企业要不断地适应变化的环境,设立早期预警系统,及时改变营销策略,去迎接营销环境中的新威胁和新机会。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公司虽然在某些方面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但和外资保险公司相比还有的巨大差距,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公司保险公司能否认清形势,找准定位,借鉴国外保险公司的成功经验,提高保险营销水平,将是未来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公司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 同时,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公司面临的不仅是外资保险公司进军中国市场的竞争压力,而且也面临着跨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机遇。在这个十字路口,只有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公司才能在未来的保险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总体来看,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公司目前还是处于比较有利的竞争地位,适宜走发展战略。金融服务集团可以使平安人寿保险公司实现渠道、客户、品牌及管理技术等多种资源的共享,因此可以使企业利润达度提高。如果公司拥有强大个人营销渠道和完备的顾客顾客服务体系,就可以利用这些能力的延展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横向多元化经营带来的优势,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长期竞争优势。 总之,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公司要向国际的综合性服务集团和金融服务业的百年老店目标迈进。就一定要认真研究、分析公司的市场营销环境,尤其是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公司管理者应该事先作好充分的准备,针对经营环境的每一项重大变化,制定出一个或多个应变方案和对策,确保公司经营的稳定性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同时,根据变化的形势,随时修正和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公司经营活动的需要。

参考文献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告别短缺经济,人民的需求档次逐步提升,价格影响减弱,没有特色的中小企业在低层次的竞争中很难继续生存。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特点重新认识自己的比较优势,以此制定合适的营销战略。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山西省中小企业生存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从而制定出更好战略选择方案。 关键词:中小企业市场营销营销战略 引言:乳品业在中国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除牧区少数兄弟民族有养奶畜、喝其奶、食其肉的习惯,有一定基础的自给性奶业外,作为商品性的奶业不过百余年历史、基础薄弱,起步点很低。新中国成立40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牧业科技的引进和推广,奶业获得了很快的发展。无论在奶畜饲养、畜种改良或乳品加工销售方面,都具有相当的基础和规模,对于满足市场供应,向人们提供营养丰富的保健食品,并促进农牧业的良性循环,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纵观我国奶业的发展,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制约发展期(1949—1978年)、快速增长期(1979—1992)、结构调整期(1993—1997)、产业整合期(1998—2002)。目前,我国正处在第四个阶段,经过几年的调整,由于消费增长的拉动,我国奶业逐步进入加速发展的轨道。但在营销战略上我国乳品业还在起步阶段,现在就山西省的中小乳品企业的营销战略作一下简要的分析。 一.山西中小乳品企业过去的发展 小店奶牛场、太原农牧场和金胜奶牛场,从上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它们三分太原乳品市场。而如今,这些老字号有的只能依靠进小区及摊点零售的渠道销售,有的则在大浪淘沙的市场竞争中,彻底地销声匿迹了。平遥聚鑫乳业遭遇的业务员携款出逃事件,折射出山西乳业的一个现状———在面对外来知名品牌的冲击时,本土一些中小企业在艰难地寻找市场空间的同时,不一定输在产品的质量上,却往往因为营销、经营管理等原因,自己砸了招牌,由此而败下阵来。山西的许多小企业都是这样,急于改变现状,却缺乏长远的目光和科学的市场营销管理。 4月8日,绵绵阴雨。介休市街头,人们裹紧了衣服,匆匆而过。此时,介休市政府附近的小广场上,却挤满了人。他们手里都抱着一个小奶箱。一个大红横幅在雨中格外抢眼———“介休市工商局维权退款大会”。“退款事件”的主角是平遥聚鑫乳业。长期以来,介休一直是除了平遥外,聚鑫乳业的第二大消费市场。然而,从正月初二起,聚鑫乳业的订奶户们突然收不到奶了。在等待数日未见动静后,订奶户们纷纷向工商部门投诉。工商介入调查后,事情的原因很快水落石出。聚鑫乳业设在介休的办事处,两个业务员携奶款和奶票存根外逃,至今未归。两个业务员都是十八九岁的孩子,奶款总共不到5000块钱。但是对于小本经营的聚鑫乳业来说,这笔钱并不是个小数目。老板薛某虽然并不愿意出这笔在他看来的“冤枉钱”,但考虑到“厂子日后在介休市的发展”,他还是决定在找到两个业务员之前,先为用户退款。经营管理不善,这是工商部门调查时最深切的感受,薛某也承认这点。钱退赔到每个用户手中,多则60多元,最少的才两元钱。然而带给聚鑫乳业的影响却大大超过了这些。用户退款时,都带来了奶箱,虽然聚鑫乳业一再声明,牛奶质量没有问题,只是管理出现了问题。虽然老订户也承认,聚鑫的牛奶的确不错,但摆在面前的事实是,没有人再愿意订聚鑫乳业的牛奶了。这对聚鑫乳业无疑是很大的打击。这个结果也是订户们不愿意看到的。在拿到退款后,强女士有些无奈:“以后买牛奶就不方便了。” 原来在介休市,大

参考文献与常用网站

参考文献与常用网站 注:任何学习指导、导教、导学、导考、习题解答、考研辅导之类都是参考书,至少看2本. 1、《概率统计解题思路与技巧》(与教材配套).肖筱南编著.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概率论》(第一、二册).复旦大学数学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3版). 盛骤,谢式千,潘承毅.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概率统计》. Morris H. DeGroot, Mark J. Schervish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5、《Introduction to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William Mendenhall, Robert J. Beaver, Barbara M. Beaver..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6、《Probability & statistics for engineers & scientists》. Ronald E. Walpole ... [et al.].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茆诗松等,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8.《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苏均和,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9、《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2 10、《数理统计》,唐象能、戴俭华,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11、《概率论解题指南》,[俄]A.A.史威斯尼科夫等,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81 12、《应用数理统计学》,周复恭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13、《线性统计推断及其应用》,[印度]C.R.劳,科学出版社,1987 14、《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郑德如,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15、《非参数统计》,吴喜之,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16、《Modern Applied Statistics with S-plus》,Vendables, W. N. & Ripley. B. D.,Springer-Verlag ,New York,1997 17、《定性资料的统计分析》,张尧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18、《商务与经济统计》,[美]戴维.R.安德森等,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常用网站: http://www.Google/输入:概率统计习题解答 https://www.360docs.net/doc/6918213590.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6918213590.html,/tests/kaoyan/kaoyanshuxue/news.s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6918213590.html,/examination/index.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6918213590.html,/2005/second/jpkc.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6918213590.html,/edu2004/editor_2004/zhuanti/041214_169518.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6918213590.html,/

焊接结构文献综述

焊接结构文献综述 前言:结构可靠性问题是焊接结构安全使用的关键,而疲劳断裂可靠性又是可靠性问题 中最为敏感和突出的部分,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有效的研究,取得了丰硕 的成果,但近年来概率断裂力学和相应的概率损伤分析技术的成形和发展则对结构疲劳 断裂可靠性的研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特别是计算机模拟方法为可靠性分析节约了大量 的人力和物力。 1.从结构可靠性问题提起 固体力学及其相关疲劳断裂力学、实验力学的发展,始终和结构的可靠度问题相联系在 一起,它们用于保证设计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使之不发生静强度、动强度 、环境强度、疲劳强度、疲劳断裂等各种形式的破坏,并保证结构不因变形而降低功能 或功能失效。早期的强度准则通常是确定性的,它的结论只有“是”、“否”两种,即 结构“会发生破坏(失效)”或“不发生破坏(失效)”。给出这种结论的前提条件是 结构所受的载荷及工作条件是确定的,对应的材料特性和结构特性也

是确定的,然而, 实际上某种结构型号的各个具体结构的材料特性、几何形状、尺寸大小加工、装配状况 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所受载荷与工作条件也不尽相同,因此,这些因素均是不确定性的 、随机的。我们要回答的问题应该是“结构在整个使用过程中不发生破坏(失效)的可 能性有多大”。这就是结构可靠性问题。定义整个结构不发生破坏(失效)的概率为可 靠度,研究结构可靠性的目的就是确定结构的可靠性问题。多年来大量工程经验说明, 疲劳断裂就是结构破坏或失效的最重要的形式,因而对结构疲劳断裂可靠性程度的研究 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而且是近二三十您来固体力学领域最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也是工 程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2.疲劳可靠性理论、结构安全寿命准则 由于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承受的载荷基本上属于随时间变化的交变载荷,而结构不同程度 地存在着毛刺、圆角、轴肩等几何不连续部位以及机加工、焊接,热加工工艺等因素造 成的应力集中,使得结构主要以疲劳断裂的形式失效。因而疲劳断裂

二级注册建筑师考试主要参考书目

附件四: 全国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规范、标准及主要参考书目 1.建筑总平面设计(高等院校教材)………………………………用于第1科目 2.住宅设计原理(高等院校教材)…………………………………用于第1科目 3.公共建筑设计原理(高等院校教材)……………………………用于第1科目 4.建筑构造(高等院校教材)………………………………………用于第2科目 5.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用于第1、2科目 6.建筑结构上下册郭继武、龚伟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年6月)…………………………用于第3科目 7.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复习参考资料(全国注管委,浙江省注管委编,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年)………………………………………用于第3科目 8.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手册(有关费用组成及建筑面积部分) (全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组织编写)………………………用于第4科目 9.建筑师技术经济与管理读本 (全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组织编写)………………………用于第4科目 10.概、预算定额(土建部分)………………………………………用于第4科目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1号)…用于第4科目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3号)………………………………用于第4科目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1号)………………………………用于第4科目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9号)………………………………用于第4科目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总则第一~四章及 第十六章(建设工程合同)………………………………………用于第4科目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国务院第184号令)………用于第4科目 17.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93号令)……………用于第4科目 18.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79号令)…………………用于第4科目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实施细则 (建设部第52号令)………………………………………………用于第4科目 20.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建设部第81号令)……用于第4科目 21.工程建设若干违法违纪行为处罚办法 (建设部、监察部第68号令)……………………………………用于第4科目 22.建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建设部第82号令)………用于第4科目 23.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 …………………用于第1、2科目 24.总图制图标准GB/T60103—2001 ……………………………用于第1、2科目 25.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1 ……………………………用于第1、2科目 26.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CJJ15-87………………用于第1、4科目 27.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用于第1、4科目 2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用于第1、2、4科目 29.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用于第1、4科目 30.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用于第1、2、4科目 31.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 ………………………用于第1、2、3、4科目 3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用于第1、2、3、4科目

参考文献致谢

参考文献 [1]肖锋,赵红梅,孙晓娟.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北方经贸 2010,(8):22. [2]张吉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识别与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陈钊.住房抵押贷款理论与实践[M].上海:负担大学出版社,2012(6):41-48. [4]冯晶.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主动违约风险分析[J].财经科学,2013:114-116. [5]贾卉.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防范及对策[J].现代管理学,2010(6). [6]郝钰.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2012(1):9-11. [7]刘萍.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探析[J].金融研究,2013(8):105-110. [8]王志武,徐艳.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 [9]Elizabeth Renuart. An Overview of the Predatory Mortgage Lending Process[J].Housing Policy Debate, 2011(3). [10]Christopher L Cagan, Mortgage Payment Reset: The Issue and the Impact [J].First American Corelogic, 2010(3). 1

致谢 本论文的完成是在我的导师的细心指导下完成的,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陈老师认真,负责。不辞辛苦的为我的论文提出了很多问题和完善建议,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陈老师仔细为我分析,给了许多创新的思路,期间,陈老师一丝不苟,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也给了我很大的励志,在此,向我的导师陈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感谢在论文撰写期间帮助我的所有老师以及同学、朋友,有了大家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一次次的修改和努力后完成最后我的毕业论文,谢谢各位。 2

项目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苏伟伦主编:《项目策划与运用》,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2] [美]詹姆斯.刘易斯:《项目经理案头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戚安邦主编:《项目管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4]Health and Safety Executive, Five steps to Risk Assessment, UK, 1999。 [5] [美]Harold Kerzner 著:《应用项目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6] [美]罗伯特.威索基等著:《有效的项目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7]PMI Standard Committee, 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PMI, 2004. [8]白思俊主编:《现代项目管理》上中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9] [美]斯坦利.波特尼著:《如何做好项目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10]PMI Standard Committee, Project Management Book, PMI, 2000. [11]韩力军,张灿,从管理理论看管理的发展趋势,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3。 [12] [美] Mike Peterson:《步步为“赢”管理项目》,世界商业评论杂志,2005。 [13]白思俊主编:《项目管理案例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4] [美]米尔顿.罗西瑙著:《成功的项目管理》(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5]邱菀华杨敏著:《项目价值管理理论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参考文献 [1] 刘曼红,风险投资探析,金融研究,1998.10:39-46 [2] 刘志迎,汪莹,风险投资理论研究综述,中国科技产业,2001.12:53-56 [3] 张志军,杨利红,我国风险投资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科技创业月 刊,2007.11 [4] 谢胜强,陈盈盈,我国风险投资法律制度建设的问题和对策研究,科学管理 研究,2007.25(6):69-72 [5] 熊晓鸽,20%投资为何失败团队是最大风险,投资与营销:4-5 [6] 刘曼红,风险投资的第三要素---人,人,人,中国科技信息,2000.19:24-34 [7] 周晓,风险投资项目团队气氛与团队绩效的关系研究,[学位论文],广州, 暨南大学 [8] 王鸿杰,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团队的绩效评价研究,[学位论文],天津,天津 商学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编《堤防工程技术标准汇编》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999。 2. 水利电力部水利司编《水工建筑物观测工作手册》北京:水利出版社,1980。 3. 张启岳等编《土石坝观测技术》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3。 4. 朱运光编《防汛与抢险》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2003。 5. 钱东辉编《水电工程测量学》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6. 马庆云主编《水文勘测工》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6。 7. 罗庆君主编《防汛抢险技术》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0。 8. 郑万勇杨振华主编《水工建筑物》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3。 9. 杨树林主编《河道修防工与防治工》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6。 10. 胡一三赵天义杨树林编《河防问答》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0。 11、天津大学主编、水工建筑物、北京:水利出版社、1981 12、姚乐人主编、防洪工程、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 13、GB 50286—98、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 14、黄委、黄防指办公室编、防汛抢险技术、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0 15、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主编、建筑材料、北京:水利出版社、1981(九) 16、徐又建主编、水利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0 17、黄河水利学校主编、工程地质与土力学、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79 18、张幕良主编、水利工程测量、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4 19、袁光裕主编、水利工程施工、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 20、黄河水利委员会主编、黄河河防词典、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5 21、方庆、徐约素主编、画法几何及水利工程制图、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22、邹葆华主编、水利工程制图、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23、陈德亮主编、水工建筑物、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 24、陕西省水利学校主编、工程水文学、北京、水利出版社、1982 25、张瑞瑾、谢鉴衡、王明甫、黄金堂编著、河流泥沙动力学、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26、黄河水利委员会主编、黄河埽工、中国工业出版社、 27、国家防汛总指挥部办公室组编、张英、李宪文主编、防汛手册、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28、胡一三主编、黄河防洪、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6 29、刘红宾、李跃伦主编、黄河防汛基础知识、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1 30、黄河水利委员会中级工教材、河道整治、郑州、1985 31、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建设工程经济、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2、黄河水利委员会工程管理文件规定 33、胡志根、黄建平主编、工程项目管理、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34、《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 35、《土石坝养护修理规程》(SL210-98) 36、《混凝土坝养护修理规程》(SL230-98) 37、《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 - 1 -

焊接专业毕业论文

***********学院 毕业论文 单面焊双面成形质量差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姓名:某某 指导教师:某某 专业:焊接技术 班级:机制 1006 目录

摘要:单面焊双面成形的焊接质量受到了焊接设备、焊材工艺流程、操作技术水平的限制。本文详细的介绍了焊接电源、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电弧电压、焊接层数、焊条类形、焊条直径等工艺因素对单面焊双面成形技术焊接质量的影响和造成的相关缺陷。详细的分析了单面焊双面成形技术焊接质量差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及造成质量差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止措施,解决单面焊双面成形技术的缺陷,使单面焊双面成形技术进一步完善,加以推广,并对单面焊双面成形作业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1引言 ----------------------------------------------------------------------------------------------------------------------- 2 1.单面焊双面成形技术的概念------------------------------------------------------------------------------------------- 2 2.单面焊双面成形常见的焊接缺陷 ------------------------------------------------------------------------------------- 3 尺寸上的缺陷---------------------------------------------------------------------------------------------------------------- 3结构上的缺陷---------------------------------------------------------------------------------------------------------------- 3性质上的缺陷---------------------------------------------------------------------------------------------------------------- 3 3.单面焊双面成形质量差引起的问题 ---------------------------------------------------------------------------------- 3 增加消耗,降低结构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3焊接缺陷会给结构的安全生产带来威胁,引起安全事故 --------------------------------------------------------- 3 4.单面焊双面成形焊接质量差的原因分析 ---------------------------------------------------------------------------- 3 焊接电源自身因素引起的焊接质量差---------------------------------------------------------------------------------- 3工艺因素对单面焊双面成形焊接质量的影响 ------------------------------------------------------------------------ 4 4.2.1 焊接电流 ------------------------------------------------------------------------------------------------------- 4 4.2.2 焊接速度 ------------------------------------------------------------------------------------------------------- 4 4.2.3 电弧电压 ------------------------------------------------------------------------------------------------------- 4 4.2.4 焊接层数选择不当 ------------------------------------------------------------------------------------------- 5 4.2.5 焊条类形及焊条直径的影响-------------------------------------------------------------------------------- 5 操作因素---------------------------------------------------------------------------------------------------------------------- 5 5.防止单面焊双面成形焊接产生焊接缺陷的措施 ------------------------------------------------------------------- 5 作好焊前准备---------------------------------------------------------------------------------------------------------------- 5焊接操作---------------------------------------------------------------------------------------------------------------------- 6 5.2.1 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 ---------------------------------------------------------------------------------------- 6 5.2.2 焊工技术水平 ------------------------------------------------------------------------------------------------- 6结论 ----------------------------------------------------------------------------------------------------------------------- 6参考文献 -------------------------------------------------------------------------------------------------------------------- 7致谢 ----------------------------------------------------------------------------------------------------------------------- 8

结论参考文献和致谢

结论 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应突出论文(设计)的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论文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若不可能导出应有的结论,则进行必要的讨论。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及尚待解决的问题等等。注意:不得在结论中发表个人的感想,比如学会了什么知识,得到了锻炼,这类情感类的文字不得在结论中出现,可放在致谢中。 附录 若只有一个附录,就不用加编号,即不用写出附录1。若附录有序号,附录中间可不加空格。附录不是必须的。只有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如公式的推导、程序流程图、图纸、数据表格等)才可编入论文的附录中。附录中一般不提倡附代码。附录中的图、表要求同之前的要求。图表和公式单独编号:图附-1.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中文字体使用宋体,小四;西文字体使用Times New Roman,中文参考文献的逗号使用中文字体下的逗号,英文参考文献下的逗号使用西文的逗号。参考文献中的点使用后需空西文下的一空格。小括号的使用应是西文下的括号。冒号的使用根据冒号是在中文参考文献还是英文参考文献,中文使用中文的冒号,西文使用西文的冒号。英文参考文献需要至少5篇,英文参考文献中不得出现汉字。若是中文出版社出版的原版书籍,需要将中文出版社及其它汉字自行翻译为英文。英文参考文献实词首字母大写。参考文献的排序是根据在论文中引用时出现的顺序定。网上及著作图书类参考文献可不加起止页码,但要尽量少用,其他类参考文献都需要注明起止页码,包含学位论文类文献。鼓励多使用期刊类参考文献,期刊类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所有参考文献不少于15篇。一条参考文献占了多行,应对齐行首部,如下。常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参考:①期刊〔J〕;

计算机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计算机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WTT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王琨. Linux操作系统下的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 [2]陆海波. 智能型掌上电脑(PDA)的研究与开发[D].电子 科技大学,2001. [3]高玉金. WINDOWS环境下并行容错局域网的研究及实现[D].燕山大学,2000. [4]陈军. 分布式存储环境下并行计算可扩展性的研究与应用 [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0. [5]王霜. 瓦楞纸箱CAD系统开发[D].四川大学,2000. [6]王茂均. 织带机智能监测管理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 [7]郭朝华. 多处理器并行的星上计算机系统设计[D].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2000. [8]刘胜. 拖拉机作业机组仿真试验台自动变速控制系统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 [9]陈新昌. 冷藏、保温汽车静态降温调温性能测试系统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0.

[10]毛鹏军. 智能化温室环境参数微机监控系统的设计研究 [D].河南农业大学,2000. [11]史志存. 电子鼻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2000. [12]孟笛. 复合材料加筋板壳结构稳定性设计的可视化研究和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00. [13]刘鹏民. 涡街电磁流量计机理的研究与开发[D].北京化工大学,2000. [14]付岩. 通用脚本语言GSCRIPT设计与应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0. [15]石争浩. 《计算机组成原理》CAI及其多媒体课件实现技术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0. [16]姚彤. 农机销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东北农业大学,2000. [17]吕康娟.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 [18]邱建民. 北工大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D].北京工业大学,2000. [19]刘春明. 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装置实用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0. [20]刘力力. 计算机系统性能评测与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