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活动记录表2015年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活动记录表2015年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活动记录表2015年

记录人:黎超宇日期:年月日班级:三年级

时间:

地点:科学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老师:黎超宇

实验小组成员:三年级第一小组同学

实验内容:经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纸鹦鹉站立的秘密

实验器材:剪刀、水彩笔、回形针、铅笔、票夹、钻丝

实验过程:

1、从活动记录上剪下鹦鹉图形;

2、将鹦鹉图贴在卡纸上,沿轮廊剪下,纸鹦鹉就做出来了;

3、将回形针夹在纸鹦鹉的尾巴上,纸鹦鹉就站立起来了。

实验结果:一个物体,它的重心越低,越是接近支持面,则稳定性越好。当一个物体的重心是在物体支持面(点)的下面,那么这个物体稳定性就强。

记录人:黎超宇日期:年月日

班级:三年级

时间:

地点:科学实验室

实验名称:观察水的特点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老师:黎超宇

实验小组成员:三年级第二小组同学

实验内容:通过找水的过程,进一步认识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学习科学认识物体的方法。

实验器材:每组一套学生实验材料,牛奶、白醋、糖水、冷开水装在

无色透明容器里,准备几根筷子用于品尝

实验过程:

桌上有4杯液体,分别是牛奶、白醋、糖水和冷开水,找一找,哪一杯是冷开水,说说你是怎样找到冷开水的。

活动提示:1.找水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概括出水的基本性质,同时,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2.学生品尝液体时,不要共用一根筷子。3.学生易将气味和味道混淆,告诉学生闻的是气味,尝的才是味道。4.教育学生,不了解的物体,千万不能随便闻,也不随便尝。5.教给学生闻的方法。

实验结果: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记录人:黎超宇日期:年月日班级:三年级

时间:

地点:科学实验室

实验名称:毛细现象实验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老师:黎超宇

实验小组成员:三年级第三小组同学

实验内容:发现水的神奇之一:毛细现象

实验器材:烧杯、红色的水、窄条薄纸巾或棉面条

实验过程:

1.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

2.用粉笔吸墨水。

实验现象:红颜色的水沿着纸巾“爬”了上来。粉笔被墨水染黑了实验结果: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三年级科学实验活动记录表

记录人:黎超宇日期:年月日班级:三年级

时间:

地点:科学实验室

实验名称:水面张力实验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老师:黎超宇

实验小组成员:三年级第四小组同学

实验内容:发现水的神奇之二:表面张力

实验器材:一元硬币、滴管、水、玻璃杯、回形针、水

实验过程:

1.猜猜1元硬币上能容纳多少滴水。先把猜测的结果写下来,然后亲自做一做。

2.把回形针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预测放多少枚回形针水会溢出来。

实验现象:水面鼓得像个小馒头,也没流下来。

实验结果: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记录人:黎超宇日期:年月日班级:三年级

时间:

地点:科学实验室

实验名称:水的压力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老师:黎超宇

实验小组成员:三年级第五小组同学

实验内容:了解水的神奇之三:水有压力,压力大小与水的深度有关

实验器材:大可乐瓶、钉子、胶布、水

实验过程:

1.用钉子在瓶壁由上向下等距离地扎3个一样大小的孔。

2.用一长条胶布将3个孔贴上,再往瓶里装水。

3.撕去胶布,观察射出的水流有什么不同。

4.如果抬高瓶子的位置,喷射的水流有变化吗?

活动提示:钉子扎的眼尽量大小相同保证实验的公平性。

实验结果:水有压力,水深度越深,压力越大。

记录人:黎超宇日期:年月日班级:三年级

时间:

地点:科学实验室

实验名称:水的浮力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老师:黎超宇

实验小组成员:三年级第六小组同学

实验内容:了解水的神奇之四:水有浮力,初识浮力大小与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带刻度的大烧杯、小烧杯、砝码、橡皮泥、水

实验过程:

1.在一只小烧杯的底部粘一块橡皮泥

2.将小烧杯放进装有半杯水的大烧杯中,同时记下大烧杯中的水位刻度

3.将一个50克的砝码轻轻放入小烧杯中

4.观察大烧杯中的水位有什么变化

5.如果再加一个50克重的砝码,水位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在初始状态下,每加进一个50克的砝码,水位就上升50ML。

提示:要学生在预测与实验的基础上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水有浮力,浮力大小与物体重量有关。

记录人:黎超宇日期:年月日班级:三年级

时间:

地点:科学实验室

实验名称:研究水的溶解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老师:黎超宇

实验小组成员:三年级第七小组同学

实验内容:认识水的神奇之五:能溶解物质

实验器材:方糖、1-2粒高锰酸钾、烧杯、搅拌棒、水

实验过程:

把方糖或高锰酸钾放入水中,观察方糖或高锰酸钾的变化

提示:高锰酸钾用量控制1-2粒,刚放高锰酸钾时,不能搅拌。

实验现象:方糖放入水中,糖块不见了,水变甜了。高锰酸钾放入水使水变成紫红色。

实验结果:水能溶解许多物质。

记录人:黎超宇日期:年月日班级:三年级

时间:

地点:科学实验室

实验名称:比较纸的纵横结实程度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老师:黎超宇

实验小组成员:三年级第八小组同学

实验内容:了解纸的结实程度和纸纤维的疏密差异

实验器材:不同的几种纸、放大镜

实验过程:

1.把报纸按纵向、横向截下两条长宽一样的纸条。

2.把截下的纸条对折后相互钩住,两个人拉一拉,有什么发现?

3.再按纵向和横向分别撕一撕纸。

4.用放大镜或简易显微镜观察纸的表面和撕开后的毛边,描述所看到的现象。实验提示: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对常见事物不只做表面性的研究,要发挥想象力去发现那些意想不到的特点。要选用较为传统的纸差异较大,如毛边纸、宣纸、草纸、卷筒纸。放大镜下的毛边,有的疏松,有的细密,要引导学生描述。

实验结果:纵向比横向结实。

记录人:黎超宇日期:年月日班级:三年级

时间:

地点:科学实验室

实验名称:比较纸的吸水性和透明度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老师:黎超宇

实验小组成员:三年级第一小组同学

实验内容:研究纸的吸水性和透明度

实验器材:各种纸制品(面巾纸、普遍白纸、蜡纸、马粪纸、包装纸等)、滴管、有颜色的水等

实验过程:

吸水性实验,在每种纸的中央滴一滴有颜色的水,观察并比较水的扩散

透明度实验,把几种纸分别对着光亮看一看,比较哪种纸的透明度最好

实验提示:

注重方法的指导,滴水多少要相同。把纸对着亮光,或把纸蒙在手电筒、灯泡上,或把文字、图片垫在纸下都可以用来研究纸的透明度。

实验结果:纸具有吸水性;透明度与纸的类型及厚薄有关。

记录人:黎超宇日期:年月日班级:三年级

时间:

地点:科学实验室

实验名称:比较棉布与尼龙的不同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老师:黎超宇

实验小组成员:三年级第二小组同学

实验内容:了解棉布与尼龙织品的差异

实验器材:棉布、尼龙、打火机、有颜色的水

实验过程:

1.比较燃烧后的气味。(对两种布料燃烧时的火焰、烟、时间长短、灰烬、气味等做仔细观察,发现其中的差异。)

2.比较吸水性。(1.裁剪同样大小的尼龙、棉布各一块。2.把布料的一端同时浸入水中。

3.过一会儿,比较哪种布料吸的水多。)

(提示:为保证条件相同,可将两块织品挂起来固定,然后,让其下部同时接触水,以便学生获信服的感知经验以及结论)

实验结果:棉布与尼龙织品由于材料不同,而燃烧时的火焰、烟、时间长短、灰烬、气味等也不同;棉布吸水性强于尼龙织品。

记录人:黎超宇日期:年月日班级:三年级

时间:

地点:科学实验室

实验名称:研究金属的性质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老师:黎超宇

实验小组成员:三年级第三小组同学

实验内容:研究金属的导热性、延展性。

实验器材:铝勺、塑料勺、木筷、竹筷、铁锤等。

实验过程:

1.把铝勺、塑料棒、木筷放进热水里,几分钟后摸一摸各种物品的上端,你有什么感觉

2.把一段5厘米长的粗铝丝放在钢板或水泥地上,用铁锤敲打,有什么发现(提示:引导学生对实验活动设计,包括实验条件的控制,要先动脑后动手。知而后行)

实验结果:金属的导热性、延展性强于其他物品。

记录人:黎超宇日期:年月日班级:三年级

时间:

地点:科学实验室

实验名称:配制溶液并吹出不同的泡泡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老师:黎超宇

实验小组成员:三年级第四小组同学

实验内容:在吹泡泡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

实验器材:洗洁精、甘油、肥皂、肥皂粉、水、吸管、量筒、铁丝。

实验过程:

配制不同比例的溶液。将水和洗洁精按4份水、1份洗洁精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并轻轻搅拌,然后用吸管来吸。

用各种吸管吹

用细铁丝弯成各种形状的框,制造泡泡

想怎么吹就怎么吹,吹的花样越多越好。

活动提示:

1.学生可用他们想用的材料配溶液。

2.提醒学生注意卫生,不要把放在嘴里的一头弄上溶液,更不能把溶液吸到嘴里

3.吹气时不能过分用力。气流要均匀,要慢。可用粗细不一、长短不一的管子。

4.铁丝框可是平面的,也可是立体的,如四面体。拉方框时要稍慢一些,拉圆圈时要快。

5.要及时擦干净桌面。

6.吹之前,先思考:想吹出什么花样的肥皂泡,可一次性吹出来,也可分几次吹。

实验结果:配制不同比例的溶液,可以吹出不同的泡泡。

记录人:黎超宇日期:年月日班级:三年级

时间:

地点:科学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乒乓球的反弹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老师:黎超宇

实验小组成员:三年级第五小组同学

实验内容:知道获取问题答案的常用方法:自己通过观察和实验找答案

实验器材:乒乓球、标尺、记录表格。

实验过程:

1.分别从1米、1.5米的高处松开手后,让乒乓球落下;

2.连续三次观察反弹的高度并作记录

实验提示:

1.引导学生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行。

2.学生本学期才上科学课,实施完整的探究机会较少,要指导并帮助学生制定研究计划,指导学生制定反弹高度是否与反弹物有关的实验计划。

实验结果:乒乓球的反弹高度与落下的高度、反弹物等因素有关。

四年级上册学生科学实验记录正在拟稿,一天后上传,敬请期待。

三年级第二学期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301 实验时间2017.2.15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 名称 观察土壤 学生 名单 实验器材土壤小筛放大镜小铲纸张 实验目的发现土壤中的组成成分 实验过程1、将事先准备好的土壤放在桌子上的纸张上面 2、用小铲把土壤铲到小筛里,然后把土壤慢慢的筛到桌子上的另一张纸上。 3、把漏下去的土壤放在一起,将小筛中的放在一起。 4、用放大镜观察土壤的组成成分,并将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 漏下去的是土留在筛里的是砂。土壤由空气砂粘土水腐殖质组成。 实验教师张根生实验组长评定等级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演示实验

班级301 实验时间2017.2.20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实验 名称 研究土壤的成分 学生 名单 实验器材 几种土壤样本,烧杯,水,玻璃棒, 纸,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 实验目的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 实验过程1、把土包在纸里用力握一握,进行观察。 2、把土泡到水里观察。 3、把土泡到水里搅拌后观察。 4,把土放到火上烤观察发生的象。 实验结论 土壤的主要是由黏土、沙子,腐殖质、水、空气等组成。 实验教师张根生实验组长评定等级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演示实验

班级301 实验时间2017.2.22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 名称 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不同 学生 名单 实验器材 沙土、黏土和壤土样本、小花盆、 水、放大镜、小水盆、种子 实验目的了解沙土、黏土和壤土的不同 实验过程1、把沙土、黏土和壤土样本放到纸上用放大镜观察。 2、把沙土、黏土和壤土分别装入3个小花盆是,浇上同样多的水,观察它们的渗水性。 3、在3盆土中种上同一种种子,同样的条件下观察植物的生长。 实验结论 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沙砾、粉粒和黏粒的含量不同、颜色、渗水性肥度也是不同的。 实验教师张根生实验组长评定等级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演示实验

小学生21个科学小实验

一、筷子的神力 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 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 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二、瓶子赛跑 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 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 操作: 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 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 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 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 讲解: 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 三、带电的报纸 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 1.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3.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说明: 1.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 四、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 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 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 操作: 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搅拌均匀。 3、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 5、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 6、盐巴后粘附在汤勺上。 讲解: 胡椒粉比盐巴早被静电吸附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重量比盐巴轻。

小学科学三年级实验教学计划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实验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本期学生在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上还不够好。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从实验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实验内容 第一单元植物 学生们将对生活在周围的不同植物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比较陆生植物(大树、小草)和水生植物(金鱼藻、水葫芦)的不同特征,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 第二单元动物 学生们将通过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并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共同形

成"生物”的初步概念。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 让学生经历物质世界的探究之旅。学生们将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纸、砖、陶瓷等常见材料在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异同,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第四单元水和空气 学生们要想办法来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最终,学生们将在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到水和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 三、实验目标 引领学生进入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世界。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初步的,科学的认识。实验中培养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想办法解决-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的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四、实验措施 (一)教师演示实验教学 1、利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利用演示实验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科学实验记录表

科学实验记录表 袁丽琴 3013年 龙川县黎咀镇中心小学 科学实验记录表 2013年3月31日实验老师袁丽琴班级:四(3)班时间:下午第一节实验小组成员:四年级第实验名称:运动的快慢二小组同学实验内容:利用米尺和秒表测量测量走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相同时间所走的距离,探究运动的快慢。 实验器材:米尺和秒表 实验要求:学生正确使用米尺和秒表。 实验说明:要求学生用正常的、快一些、慢一些的步伐来走相同的距离;在相同的时间用不同的速度走,比较距离。 实验结果预测:不同的速度在相同时间走的距离可能不一样,走相同的距离速度不一样,时间可能也不一样。 实验过程:1、让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速度走相同的时间,比较他们所做的距离。2、让同学们走相同的距离,比较他们的时间。实验结果:相同时间,速度快的距离长;相同的距离,速度快的时间短,反之一样。 龙川县黎咀镇中心小学 科学实验记录表 2013年5月24日实验老师袁丽琴班级:四(1)班时间:下午第三节实验小组成员:五年级第实验名称:照镜子三小组同学实验内容:做镜子的反光实验,学习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实验器材:镜子多面、纸板

实验要求:教师准备好多面镜子,实验过程中注意不要损坏镜子。实验说明:通过照镜子了解反射,学习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实验结果预测:人就能从低处看见高处的物体,或从水下看到水面的情况。 实验过程:1、利用镜子和纸板制作简单的潜望镜;2、让学生实际观察;3、理解潜望镜的工作原理。 实验结果:潜望镜上下各有一面倾斜45度角的平面镜,外界景物反射通过上面的平面镜反射到下面的平面镜,下面的平面镜即可看到。 龙川县黎咀镇中心小学 科学实验记录表 2013年10月15日实验老师袁丽琴班级:四(2)班时间:下午第三节实验小组成员:五年级第实验名称:导体和绝缘体二小组同学实验内容:根据物体的导电性能,把我们身边的物品分为两类。实验器材:小灯泡、电线、电池、木条、塑料片、小铁片实验要求:区分电池的两极,不要损坏小灯泡。 实验说明:把电线固定在电池的两级,利用电线和(木条、塑料片、小铁片)连接到小灯泡上,观察灯泡亮还是不亮, 实验结果预测:小灯泡亮或是不亮。 实验过程:1、让学生把电线固定在电池的两端;2、一根电线剪断,中间分别接上木条、塑料片、小铁片;3、装上小灯泡;4、观察小灯泡亮与否。 实验结果:导体能通电,绝缘体不会通电。

三年级学生科学实验

三年级学生科学实验 一、实验内容:研究土壤成份 所需仪器材料:土壤、烧杯、水、搅拌棒、纸巾、坩埚、石棉网、三角架、酒精灯 实验过程及步骤: 1.用餐巾纸包住刚从花圃里挖出的土块。 2.将刚才的土块放入水中。 3.用玻璃棒沿着同一方向进行搅拌。 4.用酒精灯点燃加热土壤。 5.让学生观察变化。 6.等土块冷却,请学生再捏一捏硬度和原来的泥土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水、空气、腐殖质、沙粒、黏粒。 二、实验内容:不同土壤的渗水性 所需仪器材料:沙土、黏土、壤土、漏斗、大小相同的杯子、纱布、水、放大镜 实验过程及步骤: 1.观察土壤样品 2.放土:在三个土壤过滤器的上层分别放上同样质量的三种土壤。 3.倒水:让水缓慢地流进土壤。 4.观察比较 5.实验总结 根据测量结果,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渗水性。 实验结果:沙土渗水性最强,壤土其次,黏土渗水性最弱。 三、实验内容:制作肥料袋 所需仪器材料:塑料袋、土壤、水果皮、菜叶、蚯蚓 实验过程及步骤: 1.放土 2.放入蚯蚓 3.加水 4.翻动 5.持续观察 6.交流 实验结果:可以通过人工方式增加土壤肥力,其中蚯蚓对改变土壤松软程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实验内容: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所需仪器材料:出芽豆、浸泡过的植物种子、放大镜、镊子 实验过程及步骤:剥开浸泡过的种子及出芽豆,观察它的结构。 实验结果:种子都有胚根、胚芽 五、实验内容:种子萌发的条件 1

所需仪器材料:4只一样大小、带盖的透明瓶子、纸巾、一些同种植物的种子、水 实验过程及步骤:将4只一样大小、带盖的透明瓶子分别编号,在2号中装满水,3号中铺上湿润的吸水纸,然后在4个瓶子中放同种植物的种,将1、2、3号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4号放在冰箱中冷藏。 实验结果: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六、实验内容:区分直根和须根 所需仪器材料:各种植物的根 实验过程及步骤: 1.出示菠菜和葱的根,观察比较。 2.介绍直根和须根。 3.学生把带来的根分类。 实验结果:直根:只有一根粗粗的主根。 须根:有很多差不多粗细和长短的根。 七、实验内容:茎的作用 所需仪器材料:一株有根茎叶的植物、烧瓶、红墨水、小刀 实验过程及步骤:将一段芹菜插入红墨水中,过一段时间观察芹菜,再切开芹菜的茎观察 实验结果: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八、实验内容:花的构造 所需仪器材料:花朵、镊子、放大镜、白纸 实验过程及步骤:用镊子从外到内解剖花并观察记录 实验结果:植物的花有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 九、实验内容:认识植物各部分的名称 所需仪器材料: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图 实验过程及步骤:1.出示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图。2.从下到上介绍各个部分的名称。 实验结果:植物包括:根、茎、叶、花、果、种子。 十、实验内容:研究固体性质 所需仪器材料:石块、螺帽、玻璃、橡皮、放大镜、铁锤 实验过程及步骤: 1.用肉眼观察固体的颜色和形状。 2.用放大镜观察固体的组成。 3.用铁锤敲打,试软硬。 实验结果:固体有一定的形状、颜色和硬度。 2

小学科学演示与分组实验记录单

课题实验内容实验器材 完成效果 任课教师学生代表实验时间一般良好 校园里的小动 物蜗牛对刺激有 什么反应 蜗牛、醋、酒等 神奇的水会爬的水植物花茎、红水、蓝水、烧杯 等 金属金属导电性、 延展性各种常见金属、电池、导线、 铁锤等 选择能够研究 的问题 吹泡泡铁圈、肥皂、甘油等

课题实验内容实验器材 完成情况 任课教师学生代表实验时间一般 组数 科学是……动起来的小人白纸、铅笔、小人图 做一名小科学 家 站立的鹦鹉鹦鹉卡纸、回形针 校园里的小动 物 蜗牛吃什么蜗牛、蔬菜、水果等 生命离不开水小草每天喝多 少水 小草、试管、植物油等 挤西红柿里的 水 西红柿等 神奇的水毛细现象水槽、红水、餐巾纸 水的表面张力硬币、回形针、平口瓶 水的压力可乐瓶、针、水 水的浮力烧杯、法码、橡皮泥 水的溶解糖、盐、水、烧杯等纸纸的性质各式各样的纸、滴管、放大镜、滤 纸等 纺织材料棉布与尼龙的 不同 火柴、棉布、尼龙、水、蜡烛等 金属金属光泽、导 热性各种常见金属、砂纸、热水、冷水 等 选择能够研究 的问题 吹泡泡铁圈、肥皂、甘油等乒乓球反弹高 度和什么因素 有关 乒乓球、米尺

口张小学演示实验记录单 课题实验内容实验器材 完成效果 任课教师学生代表实验时间一般良好 了解土壤了解不同土壤 的渗水性 杯子、漏斗、水、纱布等 肥沃的土壤做一个肥料袋塑料袋、吸管、土壤、果皮、蔬菜等果实和种子探究种子萌发 需要的条件 四只一样大小的透明瓶子、薄纱布 根和茎认识茎的作用一株有根、茎、叶的植物、瓶子、红墨 水、小刀 叶和花认识叶的蒸腾 作用 一株宽大的叶片、2只塑料袋 认识固体认识固体混合 后重量无变 化,体积有变 化 黄豆、玉米粉、天平、量杯 把固体放到水 里认识固体的溶 解与分离 适量面粉、盐、水、搅棒 认识液体知道同样多的 液体不同样重 天平、量杯、水、蜂蜜、油等 把液体倒进水 里了解液体在水 中的沉浮情况 水、蜂蜜、油 把液体倒进水 里知道热水会浮 在冷水上 盆、冷热水若干、墨水、带盖的小瓶 把液体倒进水 里认识液体倒入 水中后重量无 变化体积有变 化 水、酒精、墨水、量筒天平 雨下得有多大自制雨量器塑料瓶、剪刀、透明胶带、标尺

小学1-6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全精编版

会“爬”的水 实验课题:会“爬”的水 实验目的:初步掌握毛细现象 实验器材:烧杯(100ML)、红墨水、薄纸巾 实验原理: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 实验步骤: 1.往烧杯中倒入少量的水,再往水中滴入适量的红墨水。 2.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烧杯中。 实验现象:发现红色的水会慢慢的爬上薄纸巾。 实验结果: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会“托举”的水 实验课题:会“托举”的水 实验目的:感受水是有浮力的。 实验器材:烧杯(100ML、500ML)各一个、橡皮泥、砝码(50克、200克) 实验原理:水的浮力将烧杯托举起来。 实验步骤: 1.在一只小烧杯的底部粘一块橡皮泥。 2.将小烧杯放进装有半杯水的大烧杯中,同时几下大烧 杯中的水位刻度。 3.将一个50克的砝码轻轻地放入小烧杯中。 4.观察大烧杯中的水位的变化。 5.如果再加入一个50克重的砝码,水位有何变化。 实验现象:第一次放入小砝码的时候,水位上升到450ML.第二次放入小砝码时候,水位上升到500ML. 实验结果:当重物越重的时候,水位上升越多。

水的溶解性 实验课题:水的溶解性 实验目的:了解水可以将某些物质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100ML)、高锰酸钾、镊子、玻璃棒 实验原理:水具有一定的溶解性。 实验步骤: 1.在烧杯中倒入少量的水。 2.用镊子夹一小块高锰酸钾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轻轻 的搅拌,直至高锰酸钾溶化位置。 实验现象:高锰酸钾刚刚放入烧杯的时候,水开始变成水红色,经过搅拌后,高锰酸钾溶解,水变成水红色。实验结果:水具有一定的溶解性。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学会使用显微镜(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水滴里的生物 实验器材:显微镜、滴管、纱布、载玻片、盖玻片、碘酒、吸水纸、玻片标本若干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水滴里含有草履虫等多种微生物。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的重要工具。

实验内容:解释地球内部结构(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3、地球的内部 实验器材:地球构造模型(学生自制模型)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按现有的理论推测,地球内部大致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解释物质的变化(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蜡烛的变化 实验器材:蜡烛、火柴、垃圾盒(或培养皿)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蜡烛是固体,点着时因受热熔化成了液体,随着温度的增高,液体又转化成能燃烧的气体。蜡烛在燃烧时,会发光发热,还会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汽、灰烬等新物质。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铁钉生锈了 实验器材:无锈的钉子3枚、同样大小的有盖的透明瓶子(汽水瓶、葡萄糖瓶……)3个、白开水、蜡烛、火柴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长期) 实验结论: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是氧气、水同时存在。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辨别物质的酸碱性(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3、变色花 实验器材:紫包菜、热水、滴管、烧杯(紫甘蓝水若干)、不同的液体(白醋、碱水等)、不同的食物若干(面包片、馒头片、饼干等)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紫甘蓝水遇到酸性物质会变红,遇到碱性物质会变绿,遇到中性物质则不会变色。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小实验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探究 小实验 一、实验名称:动画小人 实验材料:长30厘米,宽10厘米的白纸、铅笔、彩笔, 实验步骤: 1将白纸对折,对折后要大小相等,分别画上大小相等、神情不一的小人, 2把上面的纸条紧紧卷在一支铅笔上 3左手按住纸条的底部,右手拿着铅笔,让上面的纸条随铅笔不断快速的伸展、卷曲 实验现象:纸条随着铅笔伸展卷曲,上面的小人好像动起来了 实验结论:我们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把小发现变成大科学二、实验名称: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 实验材料:卡纸、回形针、铅笔、剪刀、彩笔、白纸 实验步骤: 1在活动记录上描下或剪下鹦鹉图形 2将鹦鹉图形贴在卡纸上,沿轮廓剪下,鹦鹉就做好了 3不加回形针先试着让鹦鹉站在指尖上,看能不能站起来 4试着在纸鹦鹉不同部位加回形针,看能不能站在指尖上 实验现象: 1当不加回形针时纸鹦鹉不会站在指尖上

2只有把回形针加到纸鹦鹉尾部时,纸鹦鹉站在了我们的指尖上实验结论:重物在支撑点的下面,物体会站起来 三、实验名称:观察不是一家的蚂蚁相处情况。 实验材料:试管、橡皮塞、玻璃杯、蚂蚁 实验步骤: 1、采集不是同一家的两窝蚂蚁,分别放在两支试管里,盖上橡皮塞。 2、把不同一家的蚂蚁各放一只到玻璃杯里,然后观察。 3、再放几只试试。 实验现象:看到不同一家的蚂蚁会相互撕咬。 实验结论:不同一家的蚂蚁会相互撕咬 四、实验名称:小草吸水 实验材料:大试管、试管架、橡皮泥、植物油、根系发达的小草、水、直尺 实验步骤: 1将小草放到装有水的试管中,用直尺量好高度,在水面上滴几滴植物油,防止水分蒸发 2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放到阳台上,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用直尺测量试管内水的高度 实验现象:发现试管里的水每天都在减少 实验结论:植物每天都在喝水 五、实验名称:西红柿含水有多少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试验 试验器材:橡皮、萝卜、木块、水等。 实验过程:1、将橡皮放入水中,观察它在水中的沉浮情况。2、再将它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大小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3、用同样的方法将萝卜、木块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 实验结论: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实验二:研究影响物体的沉浮因素(用小瓶子研究影响物体的沉浮因素) 实验器材:一组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球、一组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立方体、小瓶子、红色水等实验过程:1、将这些球按轻重顺序编号,依次由轻到重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 2、将这些立方体按体积大小顺序编号,依次由大到小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情况 3、把空瓶子盖上盖放入水中,漂浮2、往空瓶中加红色水,观察记录直至小瓶子能沉入水中。实验结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实验五:研究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器材:橡皮泥、量杯、水等 实验过程:1、在一个量杯中倒入200ml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记录它的排水量2、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观察记录它每次的排水量。

实验结论: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取决于它排开的水量,排水量越大越容易上浮。 实验六: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 实验器材:泡沫塑料块、弹簧测力计、细线、小滑轮、橡皮泥、水槽等 实验过程:1、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泡沫塑料块的重力,记录2、用橡皮泥将小滑轮固定在水箱底部,用细线拴住泡沫塑料块,从滑轮中穿过,另一头连接弹簧测力计3、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泡沫塑料块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记录三次的拉力大小及排水量。 实验结论: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实验七:测量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 实验器材:泡沫塑料块、弹簧测力计、细线、小滑轮、橡皮泥、水槽等 实验过程:1、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泡沫塑料块的重力,记录2、用橡皮泥将小滑轮固定在水箱底部,用细线拴住泡沫塑料块,从滑轮中穿过,另一头连接弹簧测力计3、拉动弹簧测力计,分别使小块泡沫塑料块、中块泡沫塑料块、大块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记录三次的拉力大小及排水量。 实验结论: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实验八 :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大小 实验器材:石块、细线、弹簧测力计等 实验过程:1、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石块的重力并记录2、将石块沉入水中,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发现示数变小 实验结论:下沉的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大小与它排开的水量有关,排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 1、实验名称:蚯蚓的生活环境 实验目的:蚯蚓适合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实验材料:蚯蚓(3-5条)、纸盒、干土、湿土 实验过程:1、纸盒里装上土,一半干土一半湿土,中间要有明显的界限。 2、把蚯蚓放在干土与湿土的分界线上,看蚯蚓爬向哪一边。 3、纸盒里装上土,两边都是湿土,一端用不透光的纸盒罩住。 4、把蚯蚓放在中间,观察蚯蚓爬向哪一边。 实验现象:蚯蚓爬向湿土没有光的一面。 实验结论:蚯蚓适合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里。 2、实验名称:怎样把土壤中的砂和粘土分开 实验目的:想办法把土壤中的砂和粘土分开 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水、土壤 实验过程:1、在烧杯中装半杯水 2、把土壤慢慢倒入水中 3、用玻璃棒沿着一个方向轻轻搅拌 4、静置一会儿,观察水中的土壤 实验现象:土壤分成了两层 实验结论:上层的土壤颗粒小,是粘土;下层的土壤颗粒大,是砂。 3、实验名称: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研究怎样让让浮在水中的瓶子沉入水底 实验材料:空瓶子、水槽、石块、橡皮泥、沙子等 实验过程:1、水槽中装一半水,把空瓶子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 2、把空瓶子灌满水,使它沉下去 3、把空瓶子里装满石块,使它沉下去 4、把空瓶子里装上沙子,使它沉下去 5、把橡皮泥裹在小瓶外面,使它沉下去 实验现象:浮在水中的瓶子沉入水底 实验结论:改变物体的轻重可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4、实验名称: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研究怎样让让下沉橡皮泥浮起来 实验材料:橡皮泥、水槽、泡沫板、木板、空瓶子等 实验过程:1、把橡皮泥捏成小船的形状,使它浮起来。 2、把橡皮泥放在木板上,使它浮起来。 3、把橡皮泥放在泡沫上,使它浮起来。 4、把橡皮泥放在空瓶子里,使它浮起来。 实验现象:下沉橡皮泥浮起来 实验结论:借助别的物体可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5、实验名称:让小水轮转起来 实验目的:怎样使小水轮转得更快 实验材料:滴水器、小水轮 实验过程:1、把小水轮安装好 2、用大孔的滴水器装满水,让滴水器中的水从低处冲击小水 轮叶片的边缘。 3、再选用大孔的滴水器,装同样多的水,冲击小水轮叶片相 同的部位,从高处冲击小水轮。 实验现象:从低处冲击小水轮转得比较慢;从高处冲击小水轮转得比较快。实验结论:水流位置高,小水轮转得快。 6、实验名称:让小水轮转起来 实验目的:怎样让小水轮转得更快 实验材料:滴水器、小水轮 实验过程:1、把小水轮装好。 2、用小孔的滴水器装满水,让滴水器中的水从一定的高度冲 击小水轮叶片的边缘。 3、用大孔的滴水器装满水,让滴水器中的水从相同的高度冲 击小水轮叶片的边缘。 实验现象:用小孔滴水器小水轮转得慢,用大孔滴水器小水轮转得快。 实验结论:水量大,小水轮转得快。 7、实验名称:制作纸飞翼 实验目的:怎样使纸飞翼留空时间长一些 实验材料:纸、剪刀、曲别针、秒表 实验过程:1、制作纸飞翼。 2、让纸飞翼下落,记录纸飞翼留空时间。 3、加大纸飞翼的翼面面积,从相同的高度下落,记录纸飞翼 留空时间。 实验现象:翼面大的纸飞翼留空时间长。 实验结论:纸飞翼下降快慢与飞翼的翼面大小有关。

小学生科学实验报告

筷子的神力 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 起吗? 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 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 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瓶子赛跑 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 点? 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 操作: 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 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 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 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 讲解: 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 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

带电的报纸 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你知道这是 为什么吗? 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 1. 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 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 了。 3. 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 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说明: 1. 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 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 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 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

演示实验教学设计

演示实验教学设计题目. 姓名××× (学号:×××,邮箱:××××,电话:××××)【教学设计思路】 主要说明本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学习本实验的意义,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分析,心理特征分析及能力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与难点】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 【教学设计特色】 ×××× 【情境素材】

××××× 【参考文献】 [1] ×××× 参考样例 原电池 ××× (学号:×××,邮箱:××××,电话:××××) 一、教学设计思路: 1.本选题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本节内容为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的第四章电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在必修2中,对该内容已有一定的了解,已经知道了化学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换,而且严格地遵循这能量守恒定律。本节是该内容的加深,主要是增加了盐桥及其作用等知识。而且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是化学第能源的能量来源,所以本节知识也复习了必修2中氧化还原的部分知识。本节内容在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一书中出现,既是对之前必修2中原电池等知识的复习,也是对学习下面电化学中其他知识的准备;所以第四章第一节起到了巩固基础、加深学习的作用,也是承上启下的一节知识。在学习这节知识的时候,必须与之前相结合,又要创新思路。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学生对原电池的认识还很少,教材对原电池做了进一步展示,无论是原电池的优缺点还是地位、价值,对于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学习意义。 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原电池是电化学知识中的基础,也是电化学中的重点。在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相互转换中,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更是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重要体现。 2.学情分析: 这一节内容是以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为基础,是对必修2基础的加深和提高——加深的是学生对原电池工作原理、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的认识等,提高的是学生对原电池本质条件(氧化还原反应)、实用性开发等方面的认知发展。 在化学必修2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原电池的相关知识,如锌铜(稀硫酸)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简单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但在理解原电池本质条件(氧化还原反应)、锌铜(稀硫酸)原电池作为化学电源开发的缺点等方面还有不足。所以本节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引导学生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学生在加深理解原电池原理的基础之上,体会必修2中单液原电池的缺点,并根据实际需要,能设计出较为科学的原电池模型(双液或盐桥原电池),学生体会盐桥的设置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实验技术的改进,而是对旧的思维模式的一个质的突破,在有盐桥的原电池这种特定装置中氧化剂、还原剂近乎完全隔离却能实现电子的定向转移,其优点是能持续、稳定产生电流,这也为原电池原理的实用性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年级学生科学实验

三年级学生科学实验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三年级学生科学实验 一、实验内容:研究土壤成份 所需仪器材料:土壤、烧杯、水、搅拌棒、纸巾、坩埚、石棉网、三角架、酒精灯 实验过程及步骤: 1.用餐巾纸包住刚从花圃里挖出的土块。 2.将刚才的土块放入水中。 3.用玻璃棒沿着同一方向进行搅拌。 4.用酒精灯点燃加热土壤。 5.让学生观察变化。 6.等土块冷却,请学生再捏一捏硬度和原来的泥土进行比较。实验结果: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水、空气、腐殖质、沙粒、黏粒。 二、实验内容:不同土壤的渗水性 所需仪器材料:沙土、黏土、壤土、漏斗、大小相同的杯子、纱布、水、放大镜 实验过程及步骤: 1.观察土壤样品 2.放土:在三个土壤过滤器的上层分别放上同样质量的三种土壤。 3.倒水:让水缓慢地流进土壤。 4.观察比较 5.实验总结 根据测量结果,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渗水性。 实验结果:沙土渗水性最强,壤土其次,黏土渗水性最弱。 三、实验内容:制作肥料袋 所需仪器材料:塑料袋、土壤、水果皮、菜叶、蚯蚓实验过程及步骤: 1.放土 2.放入蚯蚓 3.加水 4.翻动 5.持续观察 6.交流 实验结果:可以通过人工方式增加土壤肥力,其中蚯蚓对改变土壤松软程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实验内容: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所需仪器材料:出芽豆、浸泡过的植物种子、放大镜、镊子 实验过程及步骤:剥开浸泡过的种子及出芽豆,观察它的结构。 实验结果:种子都有胚根、胚芽 五、实验内容:种子萌发的条件 所需仪器材料:4只一样大小、带盖的透明瓶子、纸巾、一些同种植物的种子、水 实验过程及步骤:将4只一样大小、带盖的透明瓶子分别编号,在2号中装满水,3号中铺上湿润的吸水纸,然后在4个瓶子中放同种植物的种,将1、2、3号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4号放在冰箱中冷藏。实验结果: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六、实验内容:区分直根和须根 所需仪器材料:各种植物的根 实验过程及步骤: 1.出示菠菜和葱的根,观察比较。 2.介绍直根和须根。 3.学生把带来的根分类。 实验结果:直根:只有一根粗粗的主根。 须根:有很多差不多粗细和长短的根。 七、实验内容:茎的作用 所需仪器材料:一株有根茎叶的植物、烧瓶、红墨水、小刀 实验过程及步骤:将一段芹菜插入红墨水中,过一段时间观察芹菜,再切开芹菜的茎观察 实验结果: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 ) 实验内容 1种子发芽对比实验 实验地点实验室 实验目的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器材种子发芽实验盒、注有“1”、“2”的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 1、准备好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 2、将种子放入洞中 3、6个小盘中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实验现象 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缺一不可。 实验效果 实验人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2 ) 实验内容 2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实验地点实验室 实验目的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阳光) 实验器材绿豆芽、实验盒、

实验步骤将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现象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较好,放在黑暗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的不好甚至死亡。 实验结论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 实验效果 实验人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3) 实验内容 3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实验地点实验室 实验目的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 实验器材绿豆芽、水、纸巾 实验步骤 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3----5天后观察观察。 实验现象豆芽的根会向有水的方向生长 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实验效果 实验人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4) 实验内容 4蚯蚓的选择 实验地点实验室 实验目的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实验器材蚯蚓、泥土、水、盒子 实验步骤 1、(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三年级学生科学实验

三年级学生科学实验一、实验内容: 三角架、酒精灯 实验过程及步骤: 1. 2. 3. 4. 5.让学生观察变化。 6.等土块冷却,请学生再捏一捏硬度和原来的泥土进行比较。实验结果: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水、空气、腐殖质、沙粒、黏粒。 大小相同的杯子、纱布、水、根据测量结果,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渗水性。

实验结果:沙土渗水性最强,壤土其次,黏土渗水性最弱。 三、实验内容: 实验过程及步骤: 1.放土 2.放入蚯蚓 3. 四、实验内容: 实验结果:种子都有胚根、胚芽五、实验内容:种子萌发的条件 2 4个瓶子中放同种植物 4号放在冰箱中冷藏。 。 2.介绍直根和须根。

3.学生把带来的根分类。 实验结果: 七、实验内容:茎的作用 实验过程及步骤: 再切开芹菜的茎观察 实验结果: 八、实验内容:花的构造 实验过程及步骤:用镊子从外到内解剖花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植物的花有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 2.从下到上介绍各个2.用放大镜观察固体的组成。

3.用铁锤敲打,试软硬。 实验结果: 十一、实验内容: 实验过程及步骤: 1.出示材料、工具介绍。 2.指导天平的正确使用。 3. 4. 5. 6.分别用量杯量出100ml的黄豆、玉米粉、绿豆。 7.将他们一起倒入量筒中,轻轻的摇晃,注意不要洒落在外面,读出读数。 不易判断沉浮的固体若干 注意提醒学生边实验边记录。 4.交流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固体在水中或沉或浮。十三、实验内容: 实验过程及步骤: (一)调制饱和盐水 1 2 (二)制作结晶树 1 2 浸入盐水中,让盐水慢慢蒸发。实验结果:树枝上会有盐的结晶体依附在上面。 透明度等方面都不相同,

三年级上科学实验

湘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计划 一、实验内容: 观察土壤 二、实验器材: 土壤、细纱网、一次性杯、水、卡纸或者报纸、筷子 三、实验步骤 1、将土壤平摊在卡纸或报纸上,选出大点的杂质 2、用纱网筛出更小的杂质 3、将剩下的土壤放入水中,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 4、用筷子搅拌后静置几分钟再观察 四、实验结果 1、土壤里会有气泡冒出。 2、会发现土壤有分层沉降,下层粗粒是沙,上层很细腻的是黏土。 3、会发现玻璃片有脏的痕迹。 4、冒烟,有气味。 一、实验内容: 鉴别土壤 二、实验器材: 砂质土、黏质土、壤土 三、实验步骤: 分别手握三种土壤后,再伸开手掌 四:实验结果: 砂质土:土壤散开了,不能成团 黏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不会散开 壤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 一、实验内容 土壤性质实验 二、实验材料 砂质土、壤土、黏土、去底塑料瓶、纱布、玻璃瓶、支架。 三、实验步骤 1、把三个同样大小的去底塑料瓶用纱布扎好瓶口,倒放在支架上,在塑料瓶内分别加入同样多的砂质土、壤土、黏土。 2、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四、实验结果 砂质土:渗水快,保水性能差。 壤土:渗水中,保水性能中。 黏质土:渗水慢,保水性能好。 一、实验内容:

哪个容器盛的水多 二、实验器材:量筒或量杯、2个大小高矮不同的杯子、水 三、实验步骤 1、将1、2号杯中的水分别倒入量筒中 2、左手拿量筒稍倾斜,右手拿烧杯,将烧杯的出水口贴紧量筒口,让水顺着量筒壁往下流。 3、待烧杯中的水倒完后,将量筒平放在桌面 4、眼睛保持与水面凹处水平后读数并完成实验记录 四、实验结果 1号水杯盛水多 一、实验内容 观察盐在水中发生的变化 二、实验器材 高锰酸钾、盐、白糖、红糖、肥皂、橡皮、小石子、沙子、味精、洗衣粉等、一次性杯子、水 三、实验步骤 1、教师提前用勺子将准备好的器材等量分好 2、将一次性杯中倒入水 3、将食盐倒入烧杯中,仔细观察食盐颗粒的变化 4、等食盐全部溶解后再换另一种用以上同样的步骤实验 四、实验结果 像食盐、高锰酸钾那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这种现象叫做溶解。 像沙子在水中那样,无论怎样搅拌,仍然没有变化,这种现象叫做不溶解。 一、实验内容 怎样使方糖溶解得更快 二、实验器材 方糖、筷子、一次性杯3个、餐巾纸、装有热水的保温杯、冷水 三、实验步骤,以“搅拌”为例 1、在2个杯中倒入等量的热水或冷水 2、将两块大小相同的方糖同时放入水中 3、 1号杯搅拌,2号杯不搅拌 4、观察几分钟,比较哪个杯中的水溶解得快 四、实验结果 搅拌可以加速溶解,热水可以加速溶解,把物体碾磨可以加速溶解 一、实验内容 不同材料的溶解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试验判断不同材料在水中是否溶解。 实验材料:烧杯(根据材料种类准备)、玻璃棒、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步骤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步骤 一、实验名称:温度和温度计 实验目的: 1、知道温度的定义和单位。 2、认识一些常用的温度计。 3、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 实验材料:水杯不同温度的水温度计 实验步骤: 1、测量前,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测量中,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物体中。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 3、等待温度计内液面保持稳定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不离开被测物体。 5、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注意事项: 1、温度计要小心拿放,谨防破裂! 2、如果温度计的管子破裂,立即告诉老师妥善处理! 二、实验名称: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目的:学生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去测量物体的温度,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方法。 实验材料:烧杯温度计冷水热水 实验步骤: 1、将一个烧杯盛冷水,一个烧杯盛热水。 2、检查温度计是否完好。 3、测冷水温度: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盛冷水的烧杯里,观察、读数。 4、测热水温度: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盛热水的烧杯里,观察、读数。 注意事项: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放入水中时,下端不能碰到烧杯的底与壁。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三、实验名称:水和水蒸气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知道,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凝结。实验材料:两个杯子冰热水。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放一只小杯子,里面加入一些热水。 2、用一只大的玻璃杯,杯口朝下罩住小的杯子。 3、观察发现罩着的大玻璃杯内壁上有许多小珠。(可以解释:从水里出来的热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杯就冷却下来,形成可见的水滴) 4、将装满冰的玻璃杯放在桌面上。 5、观察发现杯外壁上有小水珠。(玻璃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装有冰的玻璃杯冷却下来,形成了小水滴。) 注意事项: 1.放在上面的杯子温度相对要低。 2.教室内湿度要大,实验效果明显。 四、实验名称:磁铁有磁性(磁铁有条形、针形、蹄形、圆环形、等.) 实验目的:实验检验磁铁能吸铁,用磁铁能吸铁性质判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做的。 实验材料:条形磁铁、布(纸)、铁片、铜片、木片、塑料片和相关铁制品。 实验步骤: 1、把铁片、铜片、木片、塑料片放在桌面上,用磁铁的一端去吸,观察实验现象。 2、隔着纸(布)等非铁质固体去吸引铁片、铜片、木片等,观察实验现象。 3、将铁片放入有水的容器中,用磁铁去吸,观察实验现象。 注意事项: 1、隔着的物体不能太厚。 2、不能隔着铁制品做实验。 3、整理仪器和实验桌。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成品

源湘学校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源湘年级五年级实验者 时间实验名称比较吸进和呼出的气体 实验器材:水槽1个,相同容积的集气瓶2个,毛玻璃片2块,等高的蜡烛2根,火柴1盒 我的猜测: 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一样 我是这样做的: 1.收集一瓶空气。 2.用排水集气的方法收集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 3.点燃蜡烛,放置好。 4.快速将两个集气瓶同时倒扣住蜡烛。 观察到的现象: 有人体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里的蜡烛先熄灭了。 我认为: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疑问: 我们呼出的气体中还有哪些气体呢?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

源湘学校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源湘年级五年级实验者 时间实验名称寻找杠杆的秘密 实验器材:杠杆尺、立柱(铁架台)各1件,钩码若干 我的猜测: 两边钩码数相同杠杆才会平衡 我是这样做的: 1、将杠杆尺的A设定为阻力点,B点设定为动力点,杠杆尺固定在轴上的O点为支点。 2、分别在A、B点悬挂钩码,让杠杆尺保持平衡。 3、记录A、B点悬挂钩码的位置、数量。 4、移动A、B点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 左边的(钩码数×距离支点的格数)=右边的(钩码数×距离支点的格数) 我认为: 杠杆平衡与两边的钩码数和距离支点的距离有关 在阻力不变的情况下,离支点越近就越省力。 疑问: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

源湘学校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源湘年级五年级实验者 时间实验名称探究轮轴的秘密实验器材:1盒简单机械实验盒,若干钩码 我的猜测: 借助轮轴可以省力 我是这样做的: 1将轮轴组装好。 2绕线。 3分别将钩码挂在细线两端。 观察到的现象: 用轮轴提取重物,在轴粗细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我认为: 轮上用力可以省力 疑问: 钥匙也是借助了轮轴原理吗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