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主要兴奋新新大脑皮层的药物咖啡因

第一节主要兴奋新新大脑皮层的药物咖啡因
第一节主要兴奋新新大脑皮层的药物咖啡因

第一节主要兴奋大脑皮层的药物

中枢兴奋药(central stimulants)是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的一类药物。根据其主要用部位可分为三类:①主要兴奋大脑皮层的药物,如咖啡因等;②主要兴奋延脑呼吸中枢的药物,又称呼吸兴奋药,如尼可刹米等;③主要兴奋脊髓的药物,如土的宁等。这种分类是相对的。随着剂量的增加,其中枢作用部位也随之扩大,过量均可引起中枢各部位广泛兴奋而导致惊厥。脊髓兴奋药因毒性较大,无临床应用价值,故本章不作介绍。

咖啡因

咖啡因(caffeine,咖啡碱)为咖啡豆和茶叶的主要生物碱。此外,茶叶还含茶碱(theophyline),均属黄嘌呤类,药理作用相似,但咖啡因的中枢兴奋作用较强,临床主要用作中枢兴奋药;茶碱的舒张平滑肌作用较强,主要用作平喘药。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咖啡因对大脑皮层有兴奋作用,人服用小剂量(50~200mg)即可使睡意消失,疲劳减轻,精神振奋,思维敏捷,工作效率提高,因此咖啡和茶叶早就成为世界性的兴奋性饮料成分。在动物实验,咖啡因可引起觉醒型脑电波,损伤其间脑与中脑后,此作用仍存在,这提示作用部位在大脑皮层。较大剂量时则要直接兴奋延脑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血压升高;在呼吸中枢受抑制时,尤为明显。中毒剂量时则尚兴奋脊髓,动物发生阵挛性惊厥。咖啡因可直接兴奋心脏、扩张血管(冠状血管、肾血管等),但此外周作用常被兴奋迷走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的作用所掩盖,故无治疗意义。此外,咖啡因还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利尿及刺激胃酸分泌。近报道称治疗量咖啡因和茶碱能在体内竞争性拮抗腺苷受体,又知腺苷有镇静、抗惊厥及收缩支气管平滑肌等作用。这提示咖啡因的中枢兴奋及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与其阻断腺苷受体之效有关。

咖啡因主要用于对抗中枢抑制状态,如严重传染病、镇静催眠药过量引起的昏睡及呼吸循环抑制等,可肌内注射苯甲酸钠咖啡因。此外,咖啡因还常配伍麦角胺治疗偏头痛;配伍解热镇痛药治疗一般性头痛。此时,它由于收缩脑血管,减少脑血管搏动的幅度而加强以上药物止头痛的作用。

【不良反应】一般少见,但剂量较大时可致激动、不安、失眠、心悸、头痛;剂量过大也可引起惊厥。乳婴高热时易致惊厥,应选用无咖啡因的复方解热药。

哌醋甲酯

哌醋甲酯(methylphenidate)又名利他林(ritalin),化学结构与具有中枢兴奋作用的感胺——苯丙胺相似。作用性质也相类似,但交感作用很弱,中枢兴奋作用较温和,能改善精神活动,解除轻度抑制及疲乏感。大剂量也能引起惊厥。临床用于轻度抑郁及小儿遗尿症,因它可兴奋大脑皮层使之易被尿意唤醒。此外,它对儿童多动综合征有效,该病是由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内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递质中某一种缺乏所致,它能促进这类递质的释放。本药在治疗量时不良反应较少,偶有失眠、心悸、焦虑、厌食、口干。大剂量时可使血压升高而致眩晕、头痛等。癫痫、高血压患者禁用。久用可产生耐受性,并可抑制儿童生长发育。

匹莫林(pemoline)其作用及用途与哌醋甲酯相似,但作用维持时间长,只需一日用药一次。常见副作用为失眠,心血管副作用极少。

甲氯芬酯

甲氯芬酯(meclofenoxate,氯酯醒)能促进脑细胞代谢,增加糖类的利用。对中枢抑制状态的患者有兴奋作用。临床用于颅脑外伤后昏迷、脑动脉硬化及中毒所致意识障碍、儿童精神迟钝、小儿遗尿等。作用出现缓慢,需反复用药。尚未发现不良发应。

吡拉西坦

吡拉西坦(piracetam,吡乙酰胺,脑复康)能促进大脑皮层细胞代谢,增进线粒体内ATP的合成,提高脑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保护脑缺氧所致的脑损伤,促进正处于发育的儿童大脑及智力的发展。用于脑外伤后遗症,慢性酒精中毒,老年人脑机能不全综合征,脑血管意外及儿童的行为障碍。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题库

第十五章镇静催眠药 一、选择题 A型题 1、地西泮的作用机制是: A.不通过受体,直接抑制中枢 B.作用于苯二氮卓受体,增加GABA与GABA受体的亲和力 C.作用于GABA受体,增加体内抑制性递质的作用 D.诱导生成一种新蛋白质而起作用 E.以上都不是 ×2、地西泮抗焦虑作用的主要部位是: A.中脑网状结构 B.下丘脑 C.边缘系统 D.大脑皮层 E.纹状体 3、苯巴比妥钠连续应用产生耐受性的主要原因是: A.再分布于脂肪组织 B.排泄加快 C.被假性胆碱酯酶破坏 D.被单胺氧化酶破坏 E.诱导肝药酶使自身代谢加快 4、下列药物中t1/2最长的是: A.地西泮 B.氯氮卓 C.氟西泮 D.奥可西泮 E.三唑仑 5、有关地西泮的叙述,错误的为: A.口服的肌注吸收迅速 B.口服治疗量对呼吸及循环影响小 C.能治疗癫痫持续状态 D.较大量可引起全身麻醉 E.其代谢产物也有作用 ×6、治疗新生儿黄疸并发惊厥宜选用: A.水合氯醛 B.异戊巴比妥 C.地西泮 D.苯巴比妥 E.甲丙氨酶 ×7、巴比妥类禁用于下列哪种病人: A.高血压患者精神紧张 B.甲亢病人兴奋失眠 C.肺功能不全病人烦躁不安 D.手术前病人恐惧心理 E.神经官能症性失眠 8、地西泮不用于: A.焦虑症和焦虑性失眠 B.麻醉前给药 C.高热惊厥 D.癫痫持续状态 E.诱导麻醉 9、苯二氮卓类中毒的特异解毒药是: A.尼可刹米 B.纳络酮 C.氟马西尼 D.钙剂 E.美解眠 10、苯巴比妥过量中毒,为了促使其快速排泄: A.碱化尿液,使解离度增大,增加肾小管再吸收 B.碱化尿液,使解离度减小,增加肾小管再吸收 C.碱化尿液,使解离度增大,减少肾小管再吸收 D.酸化尿液,使解离度增大,减少肾小管再吸收 E.以上均不对 11、下列巴比妥类药物中,起效最快、维持最短的经物是: A.苯巴比妥 B.司可巴比妥 C.硫喷妥 D.巴比妥 E.戊巴比妥 12、镇静催眠药中有抗癫痫作用的药物是: A.苯巴比妥 B.司可巴比妥 C.巴比妥 D.硫喷妥 E.以是都不是 ×13、对各型癫痫均有一定作用的苯二氮卓类药物是: A.地西泮 B.氯氮卓 C.三唑仑 D.氯硝西泮 E.奥沙西泮 ×14、苯二氮卓类受体的分布与何种中枢性抑制递质的分布一致? A.多巴胺 B.脑啡肽 C.咪唑啉 D.?-氨基丁酸 E.以上都不是 15、引起病人对巴比妥类药物成瘾的主要原因是: A.使病人产生欣快感 B.能诱导肝药酶 C.抑制肝药酶 D.停药后快动眼睡眠时间延长,梦魇增多 E.以是都不是

大脑皮层几个主要的语言区及其语言功能

大脑皮层几个主要的语言区及其语言功能. (2009-11-29 18:28:54) 标签: 杂谈 在语言加工的中枢机制中有几个批层是语言的主要区域: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有左半球额叶的布洛卡区.颞上回的威尔泥克区和顶一枕叶的角回等.研究这些脑区病变或者损毁造成的语言功能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语言活动的大脑机制. (一)布络卡区. 19世纪60年代,法国医生布洛卡从身体右侧瘫痪,并且患有严重的失语证病人的尸体解剖中发现,病人左额叶部位的组织有严重的病变.根据这个情况他推测语言运动应该定位在第三额回后部.靠近大脑外侧裂处的一个小区.这个脑区就被命名为布洛卡区. 布落卡区病变引起的失语症通常称为运动性失语症或者表达性失语症.患有这种失语症的病人,阅读.理解和书写都不受影响.他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但是发音困难,说话缓慢而费力.由于病人的发音器官完整无损,功能正常,因此,语言运动功能的障碍是由布洛卡区(语言运动中枢)的损伤引起的.有人认为,布洛卡区能产生祥细而协调的发音程序,这种程序被送到相邻的运动皮层的颜面区,从而激活嘴.咽.舌.唇和其他与语言动作有关的肌肉.1983年鲁利亚发现,如果布洛卡区受到毁损,就会导致发音程序的破坏,进而产生语言发音的障碍. 在布洛啊区发生病变的情况下,有些病人不能使用代词.连词,不能处理动词的变化,不能使用复杂的句法结构,他们的话语是一种吞吞吐吐的.电报式的语言.布洛卡区损伤还可能出现词语反复现象,这种病理惰性说明了语言调节机制的破坏. 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布洛卡区损伤的病人不仅产生语言运动障碍,而且语言的理解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二)威尔尼克区

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分类 抗痛风药解热镇痛、抗炎药镇痛药抗震颤麻痹药抗癫痫药中枢兴奋药抗帕金森病药抗重症肌无力药 脑血管、脑代谢及促智精神障碍治疗药物 镇静催眠药及抗惊厥 药 ·抗精神病药 ·抗焦虑药 ·抗抑郁药 ·抗躁狂药 ·巴比妥类 ·苯二氮卓类 [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概述] 中枢神经系统的中心问题和外周神经系统一样,基本上亦是递质和受体问题.而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主要是影响递质和受体. 中枢神经系统内不但神经递质种类较多,而且神经激素及神经调质等亦起重要作用。 目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种类很多,如抗焦虑药、抗抑郁药、催眠药、抗震颤麻痹药和抗精神失常药等。这类药物用药时间长,副作用出现频率高,有可能出现不可逆的后遗症;有的药物过量服用,还能引起致死性中毒。对此必须高度重视。 [市场分析] 对制药行业来说,年销售规模达到650亿美元的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CNS)药物或许是最具挑战性,同时又是回报最丰厚的长市场之一。快速增的CNS药物市场中,仍有许多尚未得到满足的临床需求以及新的治疗方法,对那些已经积极介入或正在考虑介入该市场的制药公司来说,CNS药物市场无疑是一块极具吸引力的"蛋糕"。 1.抗抑郁药市场已趋成熟。据估计,全球遭受抑郁症的侵袭的人口超过1.21亿。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人们失去生活能力的一个主要原因。在CNS药物市场中最大的一部分是抑郁症药物市场。美国每年需要为抑郁症付出大约440亿美元。2004年,抗抑郁药市场的全球销售额达到159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2%。抗抑郁药市场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在今后6年里,许多知名的品牌药将面临专利失效。 2.抗老年期痴呆(AD)药市场潜力可期。人口的老龄化以及大量临床需求尚未得到满足为抗老年性痴呆(AD)药物市场提供了相当大的机会。自药物Aricept(盐酸多奈哌齐)于1996年推向市场以来,抗AD药物市场一直在稳步增长。在过去3年中,抗AD药物的市场规模更是达到了年均19%的增长速度。在神经退化性药物市场上,脑代谢药或抗AD药物是最大的用药领域之一,占该市场全球销售额的31%。2004年,销售额达到30亿美元,相当于全球CNS药物总销售额的5%。 3.多发性硬化症(MS)尚缺特效药物。据统计,美国有超过35万人、全球有300万人患多发性硬化症MS。然而,由于对这种疾病的诊断存在着不确定性,实际发病人数可能更高。目前还没有能治愈MS的药物。尽管改善MS症状的药物为数不少,不过许多病人(30%)对现有的治疗药物不会作出反应,并且继发进行性多发性硬化症(SPMS)一致几乎无法用现有的药物进行治疗。 4.注意力不足多动障碍(ADHD)药物突飞猛进。据统计,2000年,全球有400万~500万人(主要是儿童)被诊断出患有ADHD,其中75%~85%的人使用精神兴奋药进行治疗。2004年,ADHD药物的市场规模达到24亿美元。从销售额来看,它目前是CNS药物市场上的第9大领域,但却以40%的年增长率成为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据预测,到2010年,全球ADHD药物的销售额将达到33亿美元。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接受治疗的新病人(尤其是患ADHD的成年人)人数在扩大,新制剂的推出提高了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新类型的药物正处在临床试验的后期阶段。

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仅限参考]

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一)大脑皮层的结构特点与分区 人类大脑皮层内神经元的数量极大,有人估计约为140亿个,其类型也很多,神经元之间具有复杂的联系。但是,各种各样的神经元在皮层中的分布不是杂乱的,而是具有严格层次的。大脑半球内侧面的古皮层比较简单,一般只有三层:①分子层;②锥体细胞层; ③多形细胞层。大脑半球外侧面等处的新皮层,具有六层:①分子层;②外颗粒层;③外锥体细胞层;④内颗粒层;⑤内锥体细胞层;⑥多形细胞层。新皮层的不同区域虽然具有相似的六层结构,但不同区域各层的相应厚度并不相同,其中所含神经元的形状与大小与不完全相同。根据神经元成分与结构特征,可以把大脑皮层分成很多区,例如有人把它分成52个区(图10-25)。 图10-25 人类大脑皮层分区 上:大脑半球外侧面下:内侧面 对大脑体表感觉区皮层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指出,皮层细胞的纵向柱状排列构成大脑皮层的最基本功能电位,称为感觉柱(sensory column)。这种柱状结构的直径为200-500μm,垂直走向脑表面,贯穿整个六层。同一柱状结构内的神经元都具有同一种功能,例如都对同一感受野的同一类型感觉刺激起反应。在同一刺激后,这些神经元发生放电的潜伏期很接近,仅相差2-4ms;说明先激活的神经元与后激活的神经元之间仅有几个神经元接替;亦说明同一柱状结构内神经元联系环路只需通过几个神经元接替就能完成。一个柱状结构是一个传入-传出信息整合处理单位,传入冲动先进入第四层,并由第四层和第二层细胞在柱内垂直扩布,最后由第三、第五、第六层发出传出冲动离开大脑皮层。第三层细胞的水平纤维还有抑制相邻细胞柱的作用;因此一柱发生兴奋活动时,其相邻细胞柱就受抑制,形成兴奋和抑制镶嵌模式。这种柱状结构的形态功能特点,在第二感觉区、视区、听区皮层和运动区皮层中也一样存在。 (二)体表感觉 中央后回(3-12区)主要是全身体感觉的投射区域。通过在灵长类动物皮层诱发电位的引导研究,找出中央后回的感觉投射规律如下:①躯体感觉传入冲动向皮层投射具有交叉的性质,即一侧传入冲动向对侧皮层投射,但头而部感觉的投身是双侧性的;②投射区域的大小与不同体表部位的感觉分辨精细程度有关,分辨愈精细有部位在中央后回的代表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以下那一点 不是“苯二氮卓类”药的共同作用 E A、抗焦虑 B、镇静催眠 C、抗惊厥 D、中枢性肌松作用 E、 麻醉2、剂量加大一般仍无麻醉作用的药是 C A、硫喷妥钠 B、巴比妥类 C、苯二氮卓类 D、 A+B E、B+C 3、起效快、安全范围大、静脉注射常用于癫痫持续状 态的药是 A A、地西泮 B、三唑仑 C、氟西泮 D、 艾司唑仑E、苯巴比妥钠4、哪一点不是“苯二氮卓类”药的用 途 B A、焦虑症 B、精神分裂症 C、 惊厥与癫痫 D、肌肉痉挛 E、麻醉前给药 5、以下那一点是“苯 二氮卓类”药的主要不良反应 A A、嗜睡 B、 抑制呼吸 C、支气管哮喘 D、心律失常 E、白细胞减少 6、“苯二氮卓类”药的作用机理是 E A、稳定 神经细胞膜 B、兴奋中枢的多巴胺受体 C、抑制脑干网上结 构上行激活系统的传导功能 D、阻断中枢的多巴胺受体 E、增 强脑内γ-氨基丁酸的作用7、引起巴比妥类药疗效下降的原因 是 C A、本品是药酶抑制剂 B、本品的 化学性质不稳定 C、本品是药酶诱导剂 D、给药方法不正确 E、 给药剂量不正确8、为促进巴比妥类药的排泄,可采取 A A、静脉滴注碳酸氢钠 B、口服硫酸镁导泻 C、静脉滴注硫 酸镁 D、口服大剂量vit C E、肌注阿托品 9、巴比妥类药中毒 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C A、肾功能衰竭 B、

心律失常 C、呼吸抑制 D、过敏性休克 E、严重肝损害 10、常用的抗精神分裂症的药是 D A、地西泮 B、丙咪嗪 C、阿米替林 D、氯丙嗪 E 碳酸锂 11、氯丙嗪抗精神分裂症的机理是 D A、提高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含量 B、兴奋中枢的多巴胺受体 C、抑制脑干网上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传导功能 D、阻断中脑-皮质和中脑边缘系统的多巴胺受体E、增强脑内r-氨基丁酸的作用12、以下对氯丙嗪的描述,那一点是错的E A、镇静作用,显效较快 B、用药时可出现感情淡漠、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 C、抗精神病作用显效慢, D、对化学物质引起的呕吐疗效较好 E、对晕动性呕吐疗效最好13、以下对氯丙嗪的描述,那一点是错的B A、抑制体温调节中枢 B、使体温降至37度 C、使体温降至正常以下D、使体温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E、有阻断外周α受体的作用14、以下对氯丙嗪的描述,那一点是错的D A、长期应用氯丙嗪,可引起锥体外系反应B、长期应用氯丙嗪,可出现不随意运动 C、氯丙嗪能阻断中枢的多巴胺受体 D、氯丙嗪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可用多巴胺治疗E、氯丙嗪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可用中枢抗胆碱药治疗15、以下哪点不是氯丙嗪的不良反应 B A、体位性低血压 B、外周神经炎 C、内分泌紊乱 D、肝损害 E、过敏反应 16、氯丙嗪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不能用什么药抢救 D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一、单项选择题 1)异戊巴比妥可与吡啶和硫酸铜溶液作用,生成( ) A. 绿色络合物 B. 紫色络合物 C. 白色胶状沉淀 D. 氨气 E. 红色溶液 2)异戊巴比妥不具有下列哪些性质( ) A. 弱酸性 B. 溶于乙醚、乙醇 C. 水解后仍有活性 D. 钠盐溶液易水解 E. 加入过量的硝酸银试液,可生成银沉淀 3)盐酸吗啡加热的重排产物主要是:( ) A. 双吗啡 B. 可待因 C. 苯吗喃 D. 阿朴吗啡 E. N-氧化吗啡 4)具有酰脲结构的药物是:( ) A. 地西泮 B. 双吗啡 C. 咖啡因 D. 盐酸氯丙嗪 E. 盐酸丙咪嗪 5)咖啡因的结构如下图,其结构中 R 1、R 3、R 7分别为( ) A. H 、CH 3、CH 3 B. CH 3、CH 3、CH 3 C. CH 3、CH 3、H D. H 、H 、H E. CH 2OH 、CH 3、CH 3 6)吗啡易氧化变色是由于分子结构中含有以下哪种基团( ) A. 酚羟基 B. 醇羟基 C. 双键 D. 醚键 E. 哌啶环 7)盐酸氯丙嗪不具备的性质是:( ) A. 溶于水、乙醇或氯仿 B. 含有易氧化的吩嗪嗪母环 C. 遇硝酸后显红色 D. 与三氧化铁试液作用,显兰紫色 E. 在强烈日光照射下,发生严重的光化毒反应 8)盐酸氯丙嗪在体内代谢中一般不进行的反应类型为( ) A. N-氧化 B. 硫原子氧化 C. 苯环羟基化 D. 脱氯原子 E. 侧链去N-甲基 9)盐酸丙咪嗪遇硝酸显:( ) A. 红色 B. 深蓝色 C. 紫色 D. 黄色 E. 绿色 10)属于抗抑郁药物是:( ) A. 地西泮 B. 异戊巴比妥 C. 盐酸吗啡 D. 盐酸丙咪嗪 E. 盐酸氯丙N N N N O O R 1R 3R 7

(医疗药品)中枢兴奋药

第十三章中枢兴奋药 中枢兴奋药是指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药物。中枢神经系统各部分之间有许多神经通路密切联系,而中枢神经与外周神经又有密切联系,因此,本类药物的功能往往比较广泛,根据它们在治疗剂量时的主要作用部位可以分为(1)主要兴奋大脑皮层的药物,如咖啡因、茶碱,临床上常用于中枢功能抑制;(2)主要兴奋延髓的药物,如尼可刹米、樟脑等,临床上常用于呼吸中枢抑制;(3)主要兴奋脊髓的药物,如士的宁等,临床上常用于神经不全麻痹。这样分类并不是绝对的,随着剂量加大,中枢兴奋的部位也随之扩大,剂量过大会引起中枢各部位广泛兴奋,导致惊厥,进而可转为“超限抑制”,甚至导致死亡。 第一节大脑兴奋药 这类药物有咖啡因、苯丙胺等,主要作用于大脑皮层和脑干上部,能提高大脑的兴奋性和改善全身代谢活动。 咽啡因Caffeinum 咖啡因为黄嘌呤类生物碱,这类药物包括咖啡因、茶碱、柯柯碱等。茶叶含咖啡因1-5%,并有小量茶碱;咖啡含咖啡因1-2%;柯柯豆含1.5-3%和小量茶碱。目前我国主要用人工合成法生产咖啡因和茶碱。 咖啡因是白色针尖状结晶,味苦。难溶于水,在热水中能提高溶解度,略溶于乙醇。为制成便于使用的剂型,可加入佐剂制成可溶性复盐,如加苯甲酸钠于咖啡因中使成苯甲酸钠咖啡因。苯甲酸钠旧称安息香酸,故苯甲酸钠咖啡因常被简称为“安钠咖”。 [体内过程]本类药物易从胃肠道或注射部位吸收,在体内分布均匀。大部分药物在肝内脱去一部分甲基并被氧化,以甲基尿酸或3-甲基黄嘌呤的形式由尿排出,仅有小量以原形从尿液中排出。在体内转化和排泄的速度较快,作用时间较短,安全范围较大,不易产生蓄积作用。

[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咖啡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小剂量兴奋大脑皮层,剂量增大可兴奋延髓,超量则兴奋脊髓。 (1)咖啡因对大脑皮层有直接兴奋作用,能提高皮层细胞的兴奋性,表现为增强动物对刺激的反应,缩短反射的潜伏期,消除疲劳,并能短暂地增加肌肉工作能力。咖啡因对大脑的兴奋作用,一方面取决于动物的神经类型和机能状态,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咖啡因的剂量。当动物的中枢处于抑制状态时,需要稍大的剂量才能产生治疗效应;如果动物处于消醒和敏感状态,剂量稍大易致过度兴奋。 实验证明,咖啡因主要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但并不减弱抑制过程。这一特性与乙醇或麻醉药等减弱抑制过程而引起的兴奋,有本质的区别,因而咖啡因可作为上述药物的直接对抗剂。 (2)一般治疗量的咖啡因对延髓影响不大,较大剂量时能兴奋延髓的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和迷走神经中枢。对麻醉药及疾病导致的中枢抑制、呼吸减弱、血压下降,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3)咖啡因对脊髓的兴奋作用较弱,但在大剂量时也会出现脊髓的过度兴奋,表现为不安和强直性惊厥。 2.对循环系统的作用:咖啡因对心脏和血管有两重作用,即中枢性作用和外周的直接作用。前者心率减慢,血管收缩;后者使心率加快,血管舒张。 (1)咖啡因对心脏的直接作用是使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但在整体动物中,由于咖啡因对迷走中枢的兴奋作用,可部分抵消其直接加快心率的作用,因此在一般治疗时,心率并无显著变化。当动物由于血量不足,心力衰竭导致循环血量不足而表现为代偿性心率加快时,咖啡因可加强心脏的作用,使心脏每搏输出量增加,并使心率趋向正常。

神经系统药物

神经系统药物分类 1 中枢神经兴奋药 中枢兴奋药是一类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的药物。用于各种危重疾患所致的中枢性呼吸抑制及呼吸衰竭。根据作用部位主要分为三类:(1)主要兴奋大脑皮层的药物;(2)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的药,如尼克刹米;(3)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而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的药,如洛贝林。甲氯芬酯能促进脑细胞的氧化还原代谢,增加对糖类的利用,对中枢抑制患者有兴奋作用。 2 抗震颤麻痹药 抗震颤麻痹药有抗胆碱药、多巴胺释放促进剂、拟多巴胺类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B 抑制剂(MAOB)、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COMTI)等多种。对功能轻度障碍者,宜用抗胆碱药物、多巴胺释放促进剂等;对功能明显障碍者,宜用左旋多巴替代治疗;对左旋多巴失效者,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直接兴奋多巴胺受体。多类药物联用能减少单药的用量,避免副作用发生,延长药物治疗时限。 3 镇痛药 镇痛药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大多数镇痛药属于阿片类生物碱,如吗啡及可待因等,也有一些是同类人工合成品,如哌替啶等。它们在镇痛剂量时可选择性地减轻或缓解疼痛感觉,但并不影响意识、触觉、听觉等,同时因疼痛引起的精神紧张、烦躁不安等不愉快情绪也可得到环节,这就有助于耐受疼痛。本类药物的镇痛作用强大,多用于剧烈疼痛。同时此类药物连续多次应用后有成瘾性等不良反应,因此类药物的使用必须严格遵照《麻醉药品管理条例》。 痛。 【0%】 4 镇静催眠、抗焦虑药 镇静催眠、抗焦虑药物在精神病学药物分类中主要包括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非苯二氮卓类、抗抑郁药和β~受体阻滞药等。目前临床上巴比妥类药已很少使用,常用的抗焦虑药是苯二氮卓类(如地西泮、阿普唑仑、艾司唑仑、氯硝西泮、咪达唑仑、三唑仑)、非苯二氮卓类(如丁螺环酮、佐匹克隆、唑吡坦等)和抗抑郁药。绝大部分这类药物又属于第二类精神药品。此处主要介绍苯二氮卓类。 【作用机制】苯二氮卓类(BZD)与巴比妥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BZD主要作用于边缘系统和下丘脑,而巴比妥类则主要抑制大脑皮质,然后抑制向皮质下扩散。BZD与脑内BZD 受体相结合,从而加强了γ~氨基丁酸(GABA)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性作用,间接调节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功能而起到抗焦虑、镇静的作用。BZD也可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下行激活系统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激活、升高痉挛阈抑制皮层异常放电,

中枢兴奋药的基本知识

中枢兴奋药的基本知识 任务七中枢兴奋药的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咖啡因、尼可刹米、洛贝林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及用药注意; (2)熟悉甲氯芬酯、胞二磷胆碱、吡拉西坦等的临床应用特点; (3)了解中枢兴奋药的分类。 能力目标 (1)能正确选择中枢兴奋药用于各种中枢抑制的解救; (2)能正确表述常用中枢兴奋药的适应证、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 案例引导 杨某,男,10岁,经诊断为儿童多动综合征,医师给其使用哌醋甲酯治疗,并嘱咐其使用时间不得超过两周。在使用过程中,杨某因为好奇将三日剂量一次服下,结果导致惊厥,因就诊不及时而死亡。 案例分析:中枢兴奋药广泛用于各种中枢抑制的解救,目前也常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综合征。但该类药物大部分安全范围较小,剂量过大很容易引起惊厥。 中枢兴奋药(central stimulants)是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一类药物。根据其主要作用部位可分为三类:①主要兴奋大脑皮质的药物,如咖啡因等;②主要兴奋呼吸中枢的药物,如尼可刹米等;③促进大脑功能恢复的药物,如吡啦西坦等。中枢兴奋药对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虽有一定选择性,但随剂量增加,兴奋范围随之扩大,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广泛兴奋,甚至惊厥,直至死亡。故该类药品中部分属于第一类精神药品,如咖啡因,使用的时候需注意。 一、主要兴奋大脑皮层的药物 咖啡因(caffeine) 咖啡因为咖啡豆、茶叶中所含的生物碱,属黄嘌呤类,目前已能人工合成。 【药理作用】 咖啡因是强效的竞争性腺苷拮抗药,通过拮抗抑制性神经递质腺苷,而产生中枢兴奋作用。 (1)兴奋中枢神经小剂量(50~200mg)咖啡因能选择性兴奋大脑皮质,使人疲劳减轻、思维活跃、精神振奋、工作效率提高;较大剂量(250~500mg)可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迷走神经中枢,使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增加,呼吸加深加

生理心理学选择判断练习题

《生理心理学》 一、是非题 (╳)1、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耗能的和顺电-化学梯度的转运过程。(√)2、可兴奋组织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标志是动作电位。 (╳)3.第一心音发生在心缩期,单调高,持续时间较长。 (╳)4.右半球受损引起左半身躯体感觉和运动障碍,并伴有失语。 (╳ ) 5、血压是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压力。 (╳ ) 6、突起是神经元之间在机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 (╳ ) 7、近视眼多数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力过强,视远物时光线聚焦在视网之前,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8、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 ) 9、神经调节具有反应速度快、精确和持续时间长的特征。 (√)10、新陈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结束。(√)11、植物性神经系统是指支配内脏器官的传出神经。 (×)12.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左优势表现出同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13.女性丘脑控制月经的周期性功能,可能与侵犯行为和性行为有关。 (√)14.场依存型是指人生信息加工中倾向于更多的外在参照。 (√)15.中枢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两部分组成。 (×)16、内环境是指细胞内液 (×)17、细胞或生物体对刺激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 (×)18、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作为膜的去极化。(√)19、细胞膜是一个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半透性膜,它允许某些物质或离子有选择性地通过,但又能严格地限制一些物质的进出,保持了细胞内物质成分的稳(×)20、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参与突触传递的特殊蛋白质。 (×)21、绝大多数特异性感觉投射通路中,第三级换元部位都在中枢。 (√)22、机械性消化是指通过消化道肌肉的舒缩活动,将食物磨碎、与消化液混合、并使之不断向消化道远端推送的过程。 (√)23、呼吸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所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 (×)24. 阈值愈大,说明组织的兴奋性愈高。 (√)25.细胞内外电位差减小,称为去极化。 (×)26.静息电位是Na+内流所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27 动作电位是神经细胞兴奋的标志。 (×)28. 迷走神经兴奋可引起胃液分泌减少。 (×)29. 抗利尿激素和催乳素是由神经垂体分泌和释放的激素。 (√)30.人的心理活动往往与生理活动是并存的。 (√)31.突触后电位属于局部电位,可发生总和。 (×)32. 大脑两半球功能结构对称,功能亦对称。 (×)33. 一般右利手者的语言由右半球管理。 (√)34. 突触通常是指神经元间彼此接触的部位。 (×)35.不通过丘脑的传入系统称为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36.皮质代表区面积的大小与感觉、运动的精细或灵敏度成正变关系。 (×)37.右手感觉信号投射于右侧大脑半球感觉代表区。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一、单项选择题 1)异戊巴比妥可与吡啶和硫酸铜溶液作用,生成 A. 绿色络合物 B. 紫色络合物 C. 白色胶状沉淀 D. 氨气 E. 红色溶液 2)异戊巴比妥不具有下列哪些性质 A. 弱酸性 B. 溶于乙醚、乙醇 C. 水解后仍有活性 D. 钠盐溶液易水解 E. 加入过量的硝酸银试液,可生成银沉淀 3)盐酸吗啡加热的重排产物主要是: A. 双吗啡 B. 可待因 C. 苯吗喃 D. 阿朴吗啡 E. N-氧化吗啡 4)结构上不含含氮杂环的镇痛药是: A. 盐酸吗啡 B. 枸橼酸芬太尼 C二氢埃托啡 D. 盐酸美沙酮 E. 盐酸普鲁卡因 5)咖啡因的结构如下图,其结构中R1、R3、R7分别为 N N N N O O R1 3 R7 A. H、CH3、CH3 B. CH3、CH3、CH3 C. CH3、CH3、H D. H、H、H E. CH2OH、CH3、CH3 6)盐酸氟西汀属于哪一类抗抑郁药 A. 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 B.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C. 阿片受体抑制剂 D.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E. 5-羟色胺受体抑制剂 7)盐酸氯丙嗪不具备的性质是: A. 溶于水、乙醇或氯仿 B. 含有易氧化的吩嗪嗪母环 C. 遇硝酸后显红色 D. 与三氧化铁试液作用,显兰紫色 E. 在强烈日光照射下,发生严重的光化毒反应 8)盐酸氯丙嗪在体内代谢中一般不进行的反应类型为 A. N-氧化 B. 硫原子氧化 C. 苯环羟基化 D. 脱氯原子 E. 侧链去N-甲基 9)造成氯氮平毒性反应的原因是: A. 在代谢中产生的氮氧化合物 B. 在代谢中产生的硫醚代谢物 C. 在代谢中产生的酚类化合物 D. 抑制β受体 E. 氯氮平产生的光化毒反应 10)不属于苯并二氯★的药物是: A. 地西泮 B. 氯氮★ C. 唑吡坦 D. 三唑仑 E. 美沙唑仑 11)苯巴比妥不具有下列哪种性质 A.呈弱酸性 B.溶于乙醚、乙醇 C.有硫磺的刺激气味 D.钠盐易水解 E.与吡啶,硫酸铜试液成紫堇色 12)安定是下列哪一个药物的商品名 A.苯巴比妥 B.甲丙氨酯 C.地西泮 D.盐酸氯丙嗪 E.苯妥英钠 13)苯巴比妥可与吡啶和硫酸铜溶液作用,生成 A.绿色络合物 B.紫堇色络合物 C.白色胶状沉淀 D.氨气

第三章 中枢神经系统习题

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 一、名词解释 1、神经递质: 2、突触: 3、运动终板: 4、运动单位: 5、牵张反射 6、脊休克: 7、强化: 8、突触后电位 9、突触前抑制 10、突触后抑制 二、判断题 1、神经递质全部都贮存在突触小体中。 2、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过程中,突触后膜对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特别是钾离子通透性升高。 3、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具有局部电位性质,可以总和。 4、中枢神经系统内,一个神经元兴奋,必然引起另外引起一个神经元的兴奋反应。 5、中枢递质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包括兴奋性和抑制性递质。 6、痛觉是没有适宜刺激的一种特殊感觉,任何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成为伤害性刺激,必然引起痛觉。 7、脑干网状结构对肌紧张既有抑制作用也有加强作用。 8、脊休克是由于断面以下的脊髓突然失去高级中枢下行纤维的易化作用所致。 9、锥体系是完成随意运动的下行系统,而锥体外系则是完成不随意运动的下行系统。 10、所有器官都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11、β波是大脑皮层兴奋时出现的主要波形。 12、锥体系通过α运动神经元发动肌肉收缩;通过γ运动神经元调整肌梭敏感性。 13、同一神经递质在不同部位可以产生不同效应,这取决于不同的受体。 14、在骨骼肌有肌梭和腱器官两种感受器,其中腱器官是腱反射的感受器。 15、人类语言功能的左侧优势现象是先天形成,不可改变的。 参考答案 1-5:×、×、√、×、√;6-10:√、√、√、×、×;11-15:√、√、√、×、× 三、选择题 1、神经递质贮存于: A、突触小泡中; B、突触小体中; C、突触前膜; D、突触后膜 2、为保证神经冲动传递的灵敏性,递质释放后: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详细)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1.持续应用中到大剂量的苯二氮卓类引起的下列现象中有一项是错的 A. 精细操作受影响 B. 持续应用效果会减弱 C. 长期应用突停可诱发癫痫病人惊厥 D. 长期应用会使体重增加 E. 加重乙醇的中枢抑制反应 2.应用巴比妥类所出现的下列现象中有一项是错的 A. 长期应用会产生身体依赖性 B. 酸化尿液会加速苯巴比妥的排泄 C. 长期应用苯巴比妥可加速自身代谢 D. 苯巴比妥的量效曲线比地西泮要陡 E. 大剂量的巴比妥类对中枢抑制程度远比苯二氮卓类要深 3.对惊厥治疗无效的药物是 A. 苯巴比妥 B. 地西泮 C. 氯硝西泮 D. 口服硫酸镁 E. 注射硫酸镁 4.下列不属于吗啡的临床用途的是0 A. 急性锐痛 B. 心源性哮喘 C. 急消耗性腹泻 D. 麻醉前给药 E. 慢消耗性腹泻 5.下列对阿斯匹林水杨酸反应叙述错误的是 A. 阿司匹林剂量过大造成的 B. 表现为头痛, 恶心, 呕吐, 耳鸣,视力减退 C. 对阿司匹林敏感者容易出现 D. 一旦出现可用碳酸氢钠解救 E. 一旦出现可用氯化钾解救 6.下列药效由强到弱排列正确的是 A. 二氢埃托啡、芬太尼、吗啡、度冷丁 B. 二氢埃托啡、吗啡、芬太尼、度冷丁 C. 芬太尼、二氢埃托啡、度冷丁、吗啡 D. 芬太尼、吗啡、度冷丁、二氢埃托啡 E. 度冷丁、吗啡、二氢埃托啡、芬太尼 7.吗啡呼吸抑制作用的机制为 A. 提高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 B. 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 C. 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 D. 降低呼吸中枢对 CO2的敏感性 E. 激动κ受体

8.可预防阿司匹林引起的凝血障碍的维生素是 A. VA B. VB1 C. VB2 D. VE E. VK 9.氯丙嗪治疗精神病的机理是 A. 阻断脑内胆碱受体 B. 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层通路的爸爸受体 C. 激动脑内胆碱受体 D. 激动脑内阿片受体 E. 激动网状结构的α受体 10.下列对布洛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具有解热作用 B. 具有抗炎作用 C. 抗血小板聚集 D. 胃肠道反应严重 E. 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11.用的吗啡和海洛因所致的药物依赖脱毒治疗时重要的替代药是 A. 哌替啶 B. 二氢埃托啡 C. 美沙酮 D. 安那度 E. 强痛定 12.左旋多巴对何种药物引起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无效 A. 地西泮 B. 扑米酮 C. 氯丙嗪 D. 丙咪嗪 E. 尼可刹米 13.解热镇痛抗炎药的解热作用机制为 A. 抑制外周PG合成 B. 抑制中枢PG合成 C. 抑制中枢IL-1合成 D. 抑制外周IL-1合成 E. 以上都不是 14.左旋多巴对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椎体外系不良症状无效是因为 A. 药物阻断阿片受体 B. 药物阻断M受体 C. 药物激动阿片受体 D. 药物阻断多巴受体 E. 药物激动多巴受体 15.苯海索抗帕金森病的机制为 A. 激动中枢内的多巴受体

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是对体内功能起主导调节的系统,是最重要的整合性功能。人类神经系统分为中枢和外周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是结构和功能最为复杂的系统,主要整合体内外环境因素变化和体内各种活动相互作用的信息,同时产生思维和情感以及发出相应的信息以调节机体的活动;外周神经系统包括神经节和神经纤维,传入神经为中枢提供体内、外环境因素变化的信息,传出神经则将中枢整合后的信息传至效应器以调节其功能活动。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使体内各种功能活动相互联系和协调为统一的整体,以适应内、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本章在介绍神经系统活动规律的基础上,阐述神经系统对机体各种感觉和运动的调节以及脑的高级功能。下看具体内容 第一节总论 一、概述 (一)神经系统的意义:神经系统的意义的意义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管理机构。大家知道机体是作为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而活动与生存的,这就需要组成机体的各系统、器官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如人体在运动时,不仅有关肌群它的舒缩活动在时间与空间上配合得很恰当,而此时,肌肉的血管舒张,血流增加,供给肌肉更多的养料、O2,带走CO2,同时心脏活动加强,呼吸加深加快,推动更多的血流和加速气体交换等等。所有这些变化,都是配合着肌肉的活动,而这种协调的配合,就是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整合实现的。故神经系统在体内起管理主导作用。 再一方面神经系统随着动物的进化而发生和发展的。这点同学们前面学习动物学是清楚的。如单细胞和低等多细胞动物(海绵)没有神经系统,后随动物的进化,动物体内逐渐发生了神经组织,如腔肠动物(水螅),体内就开始分化出神经细胞及其突起交织成神经网。这是神经系统的起源,随动物的进化神经细胞集中在头端形成神经节,如扁形动物涡虫。神经节数目增多,形成神经链,如环节动物蚯蚓。神经链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雏形。到脊椎动物出现了管状神经系统。且有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分化,到哺乳类动物出现了更高度发展的大脑皮层。而且哺乳类动物越高等,大脑皮层越发达,大脑皮层遮盖了脑的其他部分,神经细胞的数量也大为增加,在大脑表面上出现许多沟、裂和回,这就大大增加大脑皮层的表面积。 神经系统演变过程:水螅神经网→神经节→神经链→管状神经系统→更高度发展的大脑皮层。由此表明神经系统是动物进化的产物。机体调节机能自脑的低级部位向大脑皮层高度集中这一进化过程称

第一节主要兴奋新新大脑皮层的药物咖啡因

第一节主要兴奋大脑皮层的药物 中枢兴奋药(central stimulants)是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的一类药物。根据其主要用部位可分为三类:①主要兴奋大脑皮层的药物,如咖啡因等;②主要兴奋延脑呼吸中枢的药物,又称呼吸兴奋药,如尼可刹米等;③主要兴奋脊髓的药物,如土的宁等。这种分类是相对的。随着剂量的增加,其中枢作用部位也随之扩大,过量均可引起中枢各部位广泛兴奋而导致惊厥。脊髓兴奋药因毒性较大,无临床应用价值,故本章不作介绍。 咖啡因 咖啡因(caffeine,咖啡碱)为咖啡豆和茶叶的主要生物碱。此外,茶叶还含茶碱(theophyline),均属黄嘌呤类,药理作用相似,但咖啡因的中枢兴奋作用较强,临床主要用作中枢兴奋药;茶碱的舒张平滑肌作用较强,主要用作平喘药。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咖啡因对大脑皮层有兴奋作用,人服用小剂量(50~200mg)即可使睡意消失,疲劳减轻,精神振奋,思维敏捷,工作效率提高,因此咖啡和茶叶早就成为世界性的兴奋性饮料成分。在动物实验,咖啡因可引起觉醒型脑电波,损伤其间脑与中脑后,此作用仍存在,这提示作用部位在大脑皮层。较大剂量时则要直接兴奋延脑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血压升高;在呼吸中枢受抑制时,尤为明显。中毒剂量时则尚兴奋脊髓,动物发生阵挛性惊厥。咖啡因可直接兴奋心脏、扩张血管(冠状血管、肾血管等),但此外周作用常被兴奋迷走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的作用所掩盖,故无治疗意义。此外,咖啡因还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利尿及刺激胃酸分泌。近报道称治疗量咖啡因和茶碱能在体内竞争性拮抗腺苷受体,又知腺苷有镇静、抗惊厥及收缩支气管平滑肌等作用。这提示咖啡因的中枢兴奋及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与其阻断腺苷受体之效有关。 咖啡因主要用于对抗中枢抑制状态,如严重传染病、镇静催眠药过量引起的昏睡及呼吸循环抑制等,可肌内注射苯甲酸钠咖啡因。此外,咖啡因还常配伍麦角胺治疗偏头痛;配伍解热镇痛药治疗一般性头痛。此时,它由于收缩脑血管,减少脑血管搏动的幅度而加强以上药物止头痛的作用。

大脑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布鲁德曼分区

大脑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布罗德曼分区系统 布罗德曼分区是一个根据细胞结构将大脑皮层划分为一系列解剖区域的系统。神经解剖学中所谓细胞结构(Cytoarchitecture),是指在染色的脑组织中观察到的神经元的组织方式。布罗德曼分区1909年由德国神经科医生科比尼安·布洛德曼(Korbinian Brodmann)提出。根据皮质细胞的类型及纤维的疏密把大脑皮质分为52个区,并用数字给予表示。Brodmann Area 1, BA1 Brodmann Area 2, BA2 Brodmann Area 3, BA3 位置:位于中央后回(postcentral gyrus) 和前顶叶区。 功能:分别为体感皮层内侧、末尾和前端区,BA1、BA2、BA3共同组成体感皮层; 具备基本体感功能(first somatic sensory area)接受对侧肢体的感觉传入。Brodmann Area 4, BA4 位置:位于中央前回(precentral gyrus),中央沟(central sulcus)的内侧面 功能:初级运动皮层(first somatic motor area),包含“运动小人”(motor homunculus )。 控制行为运动,与BA6 (前)和BA3 、BA2 、BA1、(后)相连,同时与丘脑腹外侧核相连。 体感小人(Somatosensory Homunculus ) 传入体感信息较多的身体区域获得的皮层代表区域较大。比如手部在初级体感皮层中的代表区域比背部的大。体感皮质定位可用“体感小人”(Somatosensory homunculus)来表示。Brodmann Area 5, BA5 位置:位于顶叶前梨状皮质区(梨状皮质piriform cortex为下边缘皮质的组成部分)。 功能:与BA7形成体感联合皮层。 Brodmann Area 7, BA7 位置:位于顶叶皮质顶部,体感皮层后方,视觉皮层(visual area)上方。 功能:将视觉和运动信息联合起来;与BA5形成体感联合皮层;视觉-运动协调功能。 Sensory Areas---------Somatosensory Association Area 位置:位于初级躯体感觉皮层后方(BA5、BA7) 功能:整合各种感觉传入触压觉、其它感觉;利用以往储存的感觉体验。 Brodmann Area 6, BA6

第二章 神经系统

第二章神经系统 鱼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都直接或间接处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它一方面协调机体内的器官、系统的活动,另一方面还协调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以适应机体内外经常变化的环境,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本章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三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概述 内容: 一、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结构二、中枢联系三、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兴奋过程四、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抑制过程五、神经递质和受体六、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协调活动七、条件反射 一、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结构 CNS包括:脑(前脑;中脑;后脑)和脊髓。 神经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CNS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neuron)。而神经元之间的机能联系则是突触。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形态和生理机能完全不同。 神经元:接受刺激、传递和整合信息。 神经胶质:支持、连接、保护和营养。 1 神经元的结构:典型的神经元包括三部分:树突、胞体和轴突。其中,树突可以将冲动传送到细胞体,胞体则可接受传来的冲动,并能产生兴奋,进而将冲动传到轴突。轴突(神经纤维)则可将冲动传到他处。 2 神经胶质:不具有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分布于神经元周围。 功能: (1)支持作用(2)隔离绝缘作用,高电阻防止神经冲动时电流扩散(3)摄取化学递质(4)分泌功能(5)修复与再生(6)神经系统的发育(7)营养作用 二中枢联系 (一)突触联系和类型 1 概念狭义的概念:是指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之间的接触部位。 广义的概念: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肌细胞或腺体细胞之间的、有特殊结构的接触部位都称为突触。 2 突触的类型 按接触形式,突触可以分为轴突-胞体型、轴突-树突型、轴突-轴突型、树突-树突型等类型,以前两者为最常见。实际上,两个神经元的任何部分都可能彼此形成突触。 按神经元的作用机制,可将神经元分为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 ●化学突触依化学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性质不同分为兴奋性化学突触和抑制性化学突触。化学突触在脊椎动物体内很普遍,在哺乳动物更普遍。 ●电突触又称缝隙突触或缝隙连接,依突触后膜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兴奋性电突触和抑制性电突触。电突触在无脊椎动物(如虾、蟹)和低等脊椎动物(如鱼类)神经元之间较常见,在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也存在。 (二)突触传递是神经冲动通过突触从一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过程。兴奋通过突触的机制,即信息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化学递质和电变化两个过程来完成的。

药理学第十四章中枢兴奋药(考前辅导)

了解中枢兴奋药的药理作用特点。中枢兴奋药是一类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的药物。用于各种危重疾患所致的呼吸抑制及呼吸衰竭。根据作用部位主要分为三类:①主要兴奋大脑皮层的药物:如咖啡因、哌醋甲酯②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的药:尼克刹米、回苏林③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而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的药:如洛贝林一、主要兴奋大脑皮层的药物咖啡因[作用特点和应用]1.中枢神经系统(1)小剂量选择性兴奋大脑皮层,使精神振奋,睡意消失,改善思维,提高效应(2)较大剂量兴奋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可用于治疗中枢性呼吸衰竭.2.心血管系统能收缩脑动脉,减轻血管搏动,故可与解热镇痛药合用治疗一般性头痛,与麦角胺合用治疗偏头痛.[不良反应]中枢兴奋症状,中毒可致惊厥.氯酯醒(遗尿丁)能促进脑细胞代谢,增加糖的利用,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可用于脑外伤性昏迷;中毒、脑动脉硬化,癫痫等引起的意识障碍;儿童精神迟钝,老年痴呆,小儿遗尿.哌醋甲酯(利他林)对精神活动有选择性兴奋作用,可用于呼吸抑制,小儿遗尿症、多动症、轻度抑郁症.二.主要兴奋延脑呼吸中枢的药物尼可刹米(可拉明)[作用特点和应用]1.作用温和,安全范围较大,最常用.2.作用机制:通过直接和间接(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通过呼吸中枢对CO2敏感性.3.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中枢性呼吸抑制.山梗菜碱(洛贝林)[作用特点和应用]1.作用快、弱、短,安全范围大.2.作用机制是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兴奋呼吸中枢.3.可用于新生儿窒息、一氧化碳中毒和小儿传染病引起的呼吸衰竭.回苏灵直接兴奋呼吸中枢,作用强,安全范围较小,过量易引起惊厥.可用于严重感染或药物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