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820公共管理综合考研核心题库之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题精编

特别说明

本书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并结合历年考研真题对该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考研科目该题型常考试题及重点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重要提示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一、2021年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820公共管理综合考研核心题库之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题精编

1.案例:广州公务员首次双向选择

2005年9月,适逢广州市行政区划调整之际,广州市在公务员职务调整上施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举措,即借鉴人才市场的竞争机制,对拟调整的公务员职位实行双向选择,原东山、越秀、芳村、荔湾4区数千名公务员,不管你是处长还是普通科员,都要在内部的人才市场上自己寻找工作,就有点像大学毕业生参加招聘会一样。

虽然是公务员的内部双向选择,现场的紧张气氛并不亚于应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公务员们同样要递简历、现场面试,有的单位还要当场进行一些常识小测试。广州市人事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人事部门并不会硬性规定各单位的用人标准,主要是单位根据自己的需求决定。但大多数单位都要求应聘者要有本科以上学历,市属单位的要求尤为高,要求英语达到6级以上,有的甚至还对性别、身高设限。萝岗、南沙等新区对公务员的门槛相对较低,但有关人士称,由于有意人职的公务员很多,一些职位投档与录用的比例甚至高达6:1,所以也会从学历、经验等方面择优选取。

这次可供公务员选择的,包括市属单位及新区政府各部门所提供的职位约为350个,上至处级领导下至普通科员。但按规定有资格进行选择的公务员有几千名,仅原越秀区就发了逾千张入场券,而现场聚集的公务员更有数千名。在招聘现场,一些记者对求职人员进行了采访。“唉,我的年龄超了两岁”。“我的英语只有4级水平”。“生平第一次这样‘找工作’,感觉还真紧张,有点不适应”。原越秀区某局的办公室主任感叹道。

第一次面对这种竞争,大部分公务员认为是好事。

“有能力就有好工作,这是应该的!”一位硕士毕业的原芳村区公务员说,他就在短短20分钟内与一家市属机关达成了初步意向。不过,也有一部分年龄偏大的公务员选择留在原区、听从分配。“我们年纪大、学历低,没办法在新区和年轻人竞争”。一位47岁的公务员说。

为了参加“双选”,四区的公务员要提前将填好的《意向表》交到了各区的组织、人事部门,表明选调新区、留在本区等意向。这次双选会,正是给各公务员与用人单位创造了直接沟通的机会。“双选”会后,将由各个单位确定人员,如果双方达成意向,就由单位直接跟“应聘者”联系。如果在这次双向选择后没有选定新的岗位的公务员将由原区进行调配。也有部分公务员将提前退休、自主创业等。

试分析:

(1)广州市公务员职位双向选择与传统的委任制有什么不同?

(2)广州市这种在公务员系统内部引入人才市场机制选择任职者的尝试有哪些利弊?

【答案】(1)传统的委任制是由任免机关在其任免权限内,直接委派特定工作人员担任一定职务的任用方式,很多情况下被委任者个人没有选择的权利。而广州市公务员职位双向选择则不同,它是用人单位与被任人选之间双向选择的过程,要求尊重被任者个人选择的权利。另外,委任制主要是利用行政权力进行人力配置,而职位双向选择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类似于市场人力资源配置的方式。

(2)公务员职位双向选择的优势主要表现在:①由于尊重个人选择的权利,是一种比较人性化的人力配置方式,有利于发挥个人的工作积极性;②有利于减少人员配置过程的信息不对称性,提高人与岗位之间的适配性,从而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③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减少配置成本;④有利于在公务员之间形成竞争氛围,克服论资排辈的弊端;⑤有利于制约用人中的腐败现象。

职位双向选择可能存在的弊端:①不利于强化个人服从组织的传统价值观,助长个人与组织之间讨价还价的行为;②如果过于强调个人选择的权利,可能导致一些岗位出现任职空缺;③操作不当时可能会出现新的用人问题和腐败现象。

2.A局办公室共有工作人员六人,其中正副主任各一人,干事四人。多年来,办公室主任老王一直主持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副主任老张平时与办公室其他四名干事一样从事一些具体工作。当办公室碰到一些较重要的事情时,一般总是由老王、老张两人商量后再布置下去。总的说来,办公室的工作在这几年里开展得比较顺利。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业务活动的开展,局办公室的工作任务曰益增多。繁忙的工作常常使得四名干事精疲力尽。老王感到:长期这样干下去不是办法,大家的身体可能搞垮,工作质量也会受影响,按照编制,办公室还可以增加四名工作人员。于是,老王向局干部处提出了增加办公人员的要求。

不久,干部处在局技术处物色到了工程师老赵。老赵,40多岁,党员,长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勤恳踏实,任劳任怨,曾两次被评为市劳动模范。当局干部处征求有关同志对老赵的意见时,大家都觉得老赵政治素质好,技术上过硬,除了口头表达能力较差以及交际能力较弱外,没有其他明显的不足之处。干部处同志在多方听取群众的意见后,感到老赵符合干部“四化”条件,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于是上报局党委,经党委讨论同意,正式任命老赵为局办公室副主任。

老赵到任后,办公室主任老王即召集了办公室全体人员会议。老王在会上先介绍了老赵的情况,然后谈了自己对搞好办公室工作的三点意见:一、理顺办公室的工作关系。由他统筹整个办公室的工作,原由他分管的办公室的一部分工作现在移交给老赵分管。二、干事小李、小陆的工作要向老赵汇报,另外两名干事的工作要向老张汇报。如果工作中遇到问题,老赵或老张解决不了时,再请示老王。三、为了更好地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今后办公室的重大事情都由老王、老张、老赵三人共同商量决定,不搞一言堂。

老赵调到办公室后,工作积极性很高,他努力学习业务,待人热情和气,很快就得到大家的好评。可是,局办公室的工作却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一、干事们比以前更忙得不可开交了。二、

办公室内部上下左右之间的信息沟通不如以前通畅了。三、一些急需处理解决的事,由于得等老王、老张、老赵三人一起来商量决定,因而常常耽误了时间。老赵本人也感到很苦恼,虽然他到办公室后努力学习业务,但对办公室的工作仍感千头万绪,不知从哪儿着手好,原有的专业知识在这儿一点也派不上用场。其中最使他害怕的是开会,每逢遇到由他主持会议或即席发言时,他总感到无所适从,不知说些什么才好。另外,他与干事们商量具体工作时,干事们常常是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而老赵呢,总觉得各有道理而拍不了板,结果,往往搞得大家不欢而散。这些情况使干部处的同志感到很纳闷,为什么把一个各方面素质都较好的同志充实到办公室领导班子中去后,办公室的办事效率和质量反而没有提高呢?干部处的同志就此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A局办公室增加了人员,为什么效率反而降低?我们从局办公室增配人员的过程中应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答案】(1)效率降低的原因在于:①人员增配的导向不对;②忽视了行政用人中的能位一致原则;③增加了管理层次,影响了办公室内部的信息沟通。

(2)我们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是:①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增配人员;②坚持能位一致的原则;

③尽量不要增加管理层次。

3.人大代表的监督行为

2002年4月5日上午,在F省A市人民法院审判庭,原A市财政局长王某不服A市法院一审刑事判决提起上诉,由于案情复杂,并且牵涉到“政策与法律相冲突的”问题,F省人大代表B 特意前来旁听法院的庭审。在庭审开始之前的法庭纪律宣读中,书记员并没有提出“禁止记录”。但在庭审进行当中,正当B代表忙着对案情做旁听记录时,一名法警向B走过来,要走了B的记录本,并当众将记录撕掉。B向其表明自己的省人大代表身份,这位法警回

【答案】“法庭规定不能记录,不管是谁都一样,不能记录!”而此时,坐在旁听席前排的一位穿法官制服的人正在记录,却没有受到制止。中午趁着休庭的时机,B再次走向那位撕毁笔记本的法警,掏出《代表证》和《视察证》表明自己的身份,要求这位法警对自己的行为作一解释。B说:“按照《代表法》的规定,我作为人大代表有权对“一府两院”的工作进行监督,我按照《代表法》的规定持证行使权利旁听法庭的庭审,这是非常正当的合法行为,为了正确行使监督权,必要的记录显然不能缺乏。今天行使监督权,却遭到了你的阻止,请你做个解释。”这位法警依然陈述了“法庭有规定,未经法官的允许,任何人不能记录”的理由。B来到审判长处,要求给个说法。审判长表示,福州市中级法院确实有不准记录的规定。即使是人大代表,要记录也必须事先经过允许。审判长旋即又谨慎地表示,对于B代表的要求,他中午回去请示,让领导决定。走出法庭,B代表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人人都必须遵守法庭规则,但这个规则必须是首先被大家所知道的。在既没有书记员宣布不准记录的规定,书面法庭规则也没有规定,更没有审判长和合议庭成员指示的情况下,法警擅自撕毁我的记录本,显然是一种粗暴的越权行为。我按照《代表法》的规定持证行使权利,旁听法庭的庭审,这是非常正当的合法行为,为了正确行使监督权,必要的记录显然不能缺乏。”一位旁听者说,法庭所说代表旁听记录也必须事先经过允许,实际上是对人大代表监督权的粗暴干涉。他说:“如果所有的监督都必须事先得到监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