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组织培养技术

花卉组织培养技术
花卉组织培养技术

花卉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的组织培养,即植物无菌培养技术,是利用植物体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具有的再生能力,在无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光、温度等条件下进行人工培养,使其增殖、生长、发育而形成完整的植株,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表现。它是现代最先进的植物繁殖技术,现在我国的花卉工作者,已利用这种方法繁殖出木本、草本、蕨类、仙人掌及多肉植物等许多花卉的优良品种。

组织培养工作应在室内无菌条件下进行,培养的离体材料称为外植体。组织培养根据外植体的不同,可分为胚胎培养、器官培养、组织培养(含愈伤组织)、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和细胞杂交等。根据培养的操作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液体培养又有振荡培养、旋转培养和静止培养等。

1、花卉组织培养的应用价值

花卉组织培养,就是分离花卉植物体的一部分,如茎类、茎段、叶、花、幼胚等,在无菌试管,并配合一定的营养、激素、温度、光照等条件,使其产生完整植株。由于其条件可以严格控制,生长迅速,1-2个月即为一个周期,因此在花卉植物的生产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快速大量繁殖方面:对一些难繁殖的名贵品种花卉及一些短期内大量急需生产的花卉,应用很广。兰花、菊花、唐菖蒲等花卉利用腋芽增生,短期得到大量植株。非洲紫罗兰可通过叶片,水仙可通地鳞片,诱导产生不定芽,来达到大量繁殖的目的。

花卉育种方面:百合、鸢尾等许多花卉可以进行远缘杂交,由于生理代谢等方面的原因,常使杂种胚早期败育,因而得不到杂种植物。而在试管中进行胚培养,可使其顺利生长,得到远缘杂种。此外还可采用愈伤组织诱变、花粉培养等多种方法,来进行花卉育种。

培育无病毒苗方面:菊花、唐菖蒲、水仙、郁金香、大丽花等一大批花卉靠无性繁殖法繁殖,病毒逐代传递积累,危害日趋严重。而分离花卉植物0.1-0.5毫米大小的生长点,培养得到的基本上是无病毒苗。因此这一技术已在花卉无病毒苗的培育中广泛应用。

2、花卉组织培养对实验室及设备的要求

花卉组织培养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培养花卉,是一种花卉现代工厂化生产新技术,所以其对实验室及设备有一定的要求。

(1)化学试验室

用于存放各类化学药品,配制培养基等。需要的物品有:

⒈药品柜 存放化学药品。

⒉玻璃器皿柜 存放各类玻璃器皿。

⒊试验台 分别用来安放天平和配制培养基。

⒋冰箱 存放配好的母液和一些需低温保存的药品及植物材料等。

⒌其它 天平、水浴锅、酸度计、水池等。

(2)洗涤消毒室

用作器皿的洗刷、消毒、干燥等,配有高压灭菌锅、烘箱、铁架、水池等,也可与化学实验室合并。

(3)无菌操作室

用于植物材料的消毒、接种、转移、原生质体制备等。要求室内封闭,保持无菌。并具备以下物品:

⒈超净工作台 用于消毒、接种、转移培养材料。

⒉紫外灯 用于空气消毒。

⒊解剖镜 用于胚胎培养、茎尖培养时剥取外植体。

⒋低速离心机 用于原生质体制备。

(4)培养室

是供培养物生长的场所,主要有培养架、控温、控光设备等。培养架可分4-5层,上面安装30-40W日光灯照明,每天照明10-16小时左右,用自动定时器控制。温度最好保持在15-25℃左右。此外还可根据需要安置液体培养所需的摇床、转床等。

(5)常用药品

组织培养所需药品主要用于培养基的配制,也有部分用于消毒,主要有以下几类:

1、消毒药品 

主要有次氯酸钠、次氯酸钙、双氧水、漂白精片、溴水、硝酸银等。2、无机盐类 

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类,主要的盐类有KNO3、

MgSO4·7H2O、NH4NO3、KH2PO4、CaCl2·2H2O、Fe2(SO4)3、

Na2HPO4、CuSO4、NaNO3、Na2SO4、ZnSO4、MnSO4·4H2O、

MnCl2·2H20、KI、H3BO3等,无机盐是供外植体吸收的基本营养成分,各有不同作用,如N、P影响蛋白质的合成,Ca、K、S、Mg影响酶活性等。

3、有机化合物 

主要有蔗糖、维生素类、氨基酸等。其中蔗糖是不可缺少的碳源,也是渗透压调节物质。维生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诱导器官分化。氨基酸是蛋白质组成成分,也是有机氮源。

4、用于组织培养的主要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及赤霉素三大类:

⒈生长素类 主要有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2,4-D 和吲哚丁酸(IBA)。2,4-D有利愈伤组织生长,NAA、IAA、IBA有利于器官分化。

⒉细胞分裂素类 主要有激动素(KT)、6-苄基腺嘌呤(BA)、玉米素(ZT)等。其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其中KT能明显促进芽的分化而抑制根的形成。

⒊赤霉素 以GA3运用最广泛,有促进不定芽和幼株伸长的作用。

5、有机附加物 

包括人工合成和天然的有机物,常用的有酵母提取物、椰乳、果汁等及相应的植物组织浸出液。对细胞和组织的增殖和分化有一定促进作用。此外琼脂在组培中作为凝固剂,是外植体的支持体,常用浓度为0.5-1%。

6、水 

培养基用水原则上使用蒸馏水,去离子水等,尤其在对化学成分要求较精确的试验中。但在组培苗的批量生产中,可选用自来水配制,以降低成本。

3、花卉组织培养对培养基的要求

培养基是花卉植物组织培养中十分重要的基质,目前应用的有好多种,但其主要成分大体相同,主要成分是水,其他还有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生长调节物质、蔗糖和琼脂等。

目前花卉组织培养中应用最多的为MS培养基。其组成是在配制1升(1000毫升)培养基时,加硝酸铵1.65克、硝酸钾1.9克、氯化钙0.44克、硫酸镁0.37克、磷酸二氢钾0.17克、碘化钾0.83毫克、硼酸5.2毫克、硫酸镁22.3毫克、硫酸锌3.6毫克、钼酸钠0.25毫克、硫酸铜0.025毫克、氯化钴0.025毫克、硫酸铁27.8毫克、蔗糖30克和琼脂7克。其他生长调节物质要根据花卉的种类和培养目的而确定。MS培养基中大量元素浓度过高,为此常采用1/2、1/4大量元素浓度作培养用,这样生长效果列好。

配制培养基前要准备好三角瓶、试管、烧杯、量筒、吸和等玻璃器皿,预先称好药品。配制时先将琼脂溶化,再加入在水中深解的各种营养元素和蔗糖,然后用氢氧化钠或盐酸调整培养基的pH,一般掌握在5.7左右。以后可分注到养瓶中,盖好瓶盖。培养基配好要经高压灭菌。冷却后放到培养室预培养3天,如没有杂菌污染,才可进行花卉材料的接种。

4、培养基的配制和消毒 

【培养基的配置】

根据培养基配方,算好母液吸取量,并按顺序吸取,然后加入蔗糖溶液,并加入蒸馏水定容,并用0.1-1mol/l的HCl或NaOH调整pH值,加入琼脂加热熔化,配制好的培养基要趁热分注,倒入三角瓶等培养器皿中,封口准备消毒。

【培养基的消毒】 

由于培养基内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极利细菌和真菌繁殖,造成污染,影响组培的成功,一般有高温高压消毒和过滤消毒两种方法。

⒈高温高压消毒 一般用消毒锅消毒,注意消毒锅不能装的过满,锅内保持1.1Kg/cm2的压力,温度120℃左右,大约15-20分钟即可。

⒉过滤消毒 一些易受高温破坏的培养基成分如IAA、IBA、ZT等,不宜用高温高压法消毒,可用过滤消毒,可过滤消毒后再加入已高温高压消毒的培养基中,过滤消毒应在无菌室或超净工件台上进行,以避免污染培养基。

5、组织培养的方法和步骤

(1)、培养材料的采集

组织培养所用的材料非常广泛,可采取根、茎、叶、花、芽和种子的子叶,有时也利用花粉粒和花药,其中根尖不易灭菌,一般很少采用。

对于木本花卉来说,阔叶树可在一、二年生的枝条上采集,针叶树种多采种子内的子叶或胚轴,草本植物多采集茎尖。

在快速繁殖中,最常用的培养材料是茎尖,通常切块在0.5厘米左右,如果为培养无病毒苗而采用的培养材料通常仅取茎尖的分生组织部分,其长度在0.1毫米以下。

(2)、培养材料的消毒

(一)先将材料用流水冲洗干净,最后一遍用蒸馏水冲洗,再用无菌纱布或吸水纸将材料上的水分吸干,并用消毒刀片切成小块。

(二)在无菌坏境中将材料放入70%洒精中浸泡30-60秒。

(三)再将材料移入漂白粉的饱和液或0.01%升汞水中消毒10分钟。(四)取出后用无菌水冲洗三、四次。

(3)、制备外植体

将已消毒的材料,用无菌刀、剪、镊等,在无菌的环境下,剥去芽的鳞片、嫩枝的外皮和种皮胚乳等,叶片则不需剥皮。然后切成0.2-0.5厘米厚的小片,这就是外植体。在操作中严禁用手触动材料。(4)、接种和培养

(一)接种 

在无菌坏境下,将切好的外植体立即接在培养基上,每瓶接种4-

10个。

(二)封口 

接种后,瓶、管用无菌药棉或盖封口,培养皿用无菌胶带封口。(三)温度 

培养基大多应保持在25℃左右,但要因花卉种类及材料部位的不同而区别对待。

(四)增殖 

外植体的增殖是组培的关键阶段,在新梢等形成后为了扩大繁殖系数,需要继代培养。把材料分株或切段转入增殖培养基中,增殖培养基一般在分化培养基上加以改良,以利于增殖率的提高。增殖1个月左右后,可视情况进行再增殖。

(五)根的诱导 

继代培养形成的不定芽和侧芽等一般没有根,必须转到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1个月后即可获得键壮根系。

(5)、组培苗的练苗移栽

试管苗从无菌到光、温、湿稳定的环境进入自然环境,必须进行炼苗。一般移植前,先将培养容器打开,于室内自然光照下放3天,然后取出小苗,用自来水把根系上的营养基冲洗干净,再栽入已准备好的基质中,基质使用前最好消毒。移栽前要适当遮荫,加强水分管理,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相对湿度98%左右),但基质不宜过湿,以防烂苗。

植物组织培养在花卉生产上的应用

…………号… 座………………线………… 号… 学………………………封级 班…………………………别… 系…密………………名… 姓………植物组织培养在花卉生产上的应用 摘要: 植物栽培技术虽然发展比较晚,但是在经过20世纪后的几十年,经过众多科学家的努力与奋斗,这项技术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成熟。尤其近40年以来,植物组培技术已渗透到植物生理学、病理学、遗传学、药学、育种以及生物化学等各个研究领域,为快速繁育优良品种,培育无毒苗木,进行突变筛选培育,药用植物工厂化生产,种质保存和基因库建立等方面开辟了新途径,成为生物学科中的重要研究技术和手段之一。现如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具有保持花卉优良性状、培育脱毒苗木、保存种质资源等优质,根据这些优势,植物栽培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花卉的种苗繁殖与生产之中。 关键字: 植物组织培养;快繁;花卉 1花卉产业介绍 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提高,花卉消费这一时尚已逐步进入家庭,这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全国各地兴起许多花卉交易市场,对这种发展趋势又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组培苗具有无杂菌、优质、均匀、分蘖性强、繁殖率高、批量生产、周年供应、便于运输等优点。 2花卉领域中组织栽培优势

2.1脱毒及快繁 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下,十分容易受到病毒的感染。植物感染病毒后,虽然未必死忙,但却会引起产量下降,品质变劣,观赏价值下降。采用无性繁殖的植物,在繁殖过程中病毒可通过营养体进行传递,逐代积累,使病毒病的危害更为严重。 为保持植物体原有的优良晶质和经济价值,达到无病源菌化,其前提就是使无病无菌植物体再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植物组织培养法之一的茎尖生长点培养法。这种培养技术最先应用于花卉。宿根性茬卉有康乃馨、菊、大丁草、丝石竹、补血草;球根性花卉有百合、小苍兰、唐葛蒲、茸尾、柱顶红;还有花木类的蔷薇、杜鹃花等都已广泛应用。 作为无病无菌植物体再生的手段,主要有两方面: (1)培养茎尖生长点,获得一顶一芽一株植物体; (2)由茎尖长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大量植物体。 由于后者有出现植物体变异的可能性,不应考虑克隆。茎尖生长点就是芽顶端直径为 0.6一 0.1毫米的半球形组织。在这部分,病源体(病毒、病菌)含有的浓度比其他任何部位都低。无病毒植物体和无病无菌植物休再生的优点在于可以避免因病害造成的生产量和品质的损失.,提高经济效益,具体表现在: (1)花卉色泽鲜艳; (2)每一花茎的着花数增加; (3)植株生长的速度和能力增加; (4)栽培管理的劳动量减少;伍)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等等。这些优点在受到病害的植物体是不存在的,因此很有价值。 2.2大量快速繁殖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将植物体的一部分接种在合成培养基上,使其按照预定目标生 长发育成新植株。近年来,花卉组织培养及快繁脱毒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花卉种苗 繁殖生产中。 一、组织培养在花卉产业中的应用 1.快速、大量繁殖优良品种组织培养技术已成为种苗生产的主要技术之一。经组织 培养,可增加繁殖系数,加快繁殖速度,可生产出种性纯、品质好、产花量高的生产 性用苗。在花卉育种过程中,不断的杂交、选种极大地扩展了花卉的花形与颜色,使 得花卉在各方面都越来越接近人们的需求。但在同时,也造成了花卉基因类型的高度 异质化———子代不易有均一表现。而组培苗是在母株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保持母株的全部特性(花形、花色、株形、开花习性、抗逆性等), 因而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集多种优良性状于一体的植株加以分生,从而得到大量与母 株一模一样的植株。 2.培育脱毒苗木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利用植株的分生组织不易感染病毒的原理,可 以对花卉植株的分生组织进行组织培养来繁殖苗木,防止亲代植株的病害传递给子代,从而达到脱毒的目的。 病毒病对长期应用营养繁殖(分株、扦插等)的观赏植物及其生产的危害相当严重。由于观赏植物多采用营养繁殖,如嫁接、分株、压条等方法繁殖时,病毒(及类 病毒)则通过营养体及刀具、土壤传递给后代,大大加速了病毒病的传播与积累,导 致病毒病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据统计,观赏植物的病毒已多达100多种,并且逐年有 新增病毒的报道。观赏植物因病毒病大大影响其观赏价值,表现在康乃馨、菊花、百合、风信子等的鳞茎、球茎与宿根类花卉及兰科植物等严重退化,花少且小,花朵畸形、变色,大大影响观赏价值,严重者甚至导致某些品种的灭绝,严重制约观赏植物 生产的发展,这也是我国切花品种跨不出国门的原因之一。组培快繁技术已应用到蝴蝶兰的栽培中非洲菊也可以通过组培快繁技术进行繁殖 植物组织培养脱毒的原理主要是利用茎尖分生组织不带毒或少带毒。感病植株体内的病毒分布不均匀,其数量随植株部位和年龄而异,越靠近茎尖顶端的区域,病毒 的浓度也越低。分生区域无维管束,病毒只能通过胞间连丝传递,赶不上细胞不断分 裂和活跃的生长速度,因此生长点含有病毒的数量极少,几乎检测不出病毒。因此, 茎尖培养时,切取茎尖的大小对脱毒效果有很大影响,茎尖越小效果越佳,但太小时 不易成活,过大则不能保证完全除去病毒。不同种类的植物和不同种类的病毒在茎尖

国内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差距

国内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差距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专业班级:生物工程2009级1班 完成日期:2012-06-05

摘要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农业生物技术中最早实现产业化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领域,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国内外植物组培的发展概况以及技术差距的分析,指出了我国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并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组织培养概况差距展望 Abstract The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is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as the first realized industrialization and get a remark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of the field, i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has wide application value. Through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lant tissue an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technology gap analysis, and pointed out the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Key words:Tissue culture situation gap looking

植物组织培养试题

农业生物技术第二章植物组织培养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60) 1.植物组织培养是() A.离体的植物器官或细胞培育成愈伤组织B.愈伤组织培育成植株 C.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培养成完整植物体 D.愈伤组织形成高度液泡化组织 2.由于培养物脱离母株在试管内培养,故将植物组织培养又叫() C.器官培养 D.离体培养 A.初代培养 B.继代培养 3.细胞形态和功能发生永久性变化过程称为() A.分生 B.分化 C.脱分化 D.再分化 4.对外植体进行的第一次培养称为() A.初次培养 B.器官培养 C.初代培养 D.继代培养 5.在人工培养基上通过诱导外植体而形成的一团无序的薄壁细胞团叫() A.分生组织 B.保护组织 C.同化组织 D.愈伤组织 6.大量生产实践证明,通过()可以有效地去除植物体内的病毒,获得无毒种苗. A.茎段培养技术 B.茎尖脱毒技术 C.组织快繁技术 D.转基因技术 7.植物体因受伤或生理上分离而失掉组织或器官后,恢复或复制失去的部分,形成新的完整植株的能力,称为() A.植物细胞全能性 B.植物的极性现象 C.植物的再生功能 D.细胞的分化 8.下列关于细胞全能性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个生物体内的所有细胞具有相同的功能 B.生物体内任何一个细胞可完成该生物体全部功能 C.生物体每一个活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D.生物体每个细胞都经过产生、分裂、生长、衰老、死亡的全过程 9.构成胚的所有细胞几乎都保持着未分化的状态和旺盛的分裂能力,称为() A.脱分化细胞 B.成熟细胞 C.胚性细胞 D.再分化细胞 10.愈伤组织表面和内部形成很多胚状体,称为() B.胚泡C.体细胞胚D.合子胚 A.胚囊 11.植物再生功能的产生是由于植物受伤组织产生了() A.细胞分裂素 B.赤霉素 C.创伤激素 D.生长素 12.草莓茎尖在4℃黑暗条件下,可以保持生活力达()年之久 A.4 B.5 C.6 D.8 13.脱毒培养指的是() A.种苗消毒后的培养 B.种苗及土壤消毒后的培养 D.无毒茎尖的培养技术 C.外植体消毒后的培养

热带花卉组织培养实习报告

热带花卉组织培养实习报告 热带花卉组织培养实习报告 热带花卉组织培养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了解一些热带花卉的种植,了解一下热带花荟的市场前景,更好的掌握热带花卉的知识,以对自己的学习有所提高。 二、实习时间: 20xx年10月13日三、实习地点: 1、乐东佛罗镇金钱树种植基地 乐东佛罗镇金钱树种植基地是亚洲最大的金钱树种植基地,该基地占地6000亩,主要种植金钱树,零星种植一些其他花卉植物。该基地生产的金钱树质量良好,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还远销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深受顾客信赖!公司秉承“顾客至上,锐意进取”的经营理念,坚持“客户第一”的原则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2、东方市石斛兰种植示范基地 东方市石斛兰种植示范基地距离东方市区约10公里远,是海南西面积最大的石斛兰种植示范基地。该基地由省林业总公司于20xx年5月开始投资兴建,迄今已搭建好8个种植兰花的大棚,总面积300亩,其中每个大棚面积从20亩至60亩不等,兰花种苗全部从泰国引进。目前基共从周边村庄雇用了60多名工人,近期内兰花基地种植面积将扩建至1000亩。石斛兰产品主要是销售花朵,每朵花两毛到五毛不等。产品基本上满足海南市场,少量出售到大陆市场。 四、实习内容: 1、参观乐东佛罗镇金钱树种植基地

经过三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我们先来到了乐东佛罗镇金钱树种植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遮阳棚。下车后老师带领我们来到棚内,厂长先给我们做了一个大概的介绍,然后就正式开始了金钱树的参观。 基地占地6000亩,大小不一的大棚连成一片,里面全是大大小小的盆栽的金钱树。金钱树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是极为少见的带地下块茎的观叶植物,原产于热带非洲。地上部无主茎,不定芽从块茎萌发形成大型复叶,小叶肉质具短小叶柄,坚挺浓绿;地下部分为肥大的块茎。根出叶,羽状复叶自块茎顶端抽生,叶轴面壮,小叶在叶轴上呈对生或近对生。叶柄基部膨大,木质化;每枚复叶有小叶6~10对,具2~3年以上寿命,被新叶不断更新。从审美角度仔细端详金钱树植株,其新抽的羽状复叶几乎每次都是2枚,一长一短、一粗一细,故又有“龙凤木”之别称。它的每一枚偶数羽状复叶都呈叶轴基部硕壮的状态,仿佛是挺起的佛肚。叶轴的中上部则呈圆柱形,上有不规则的暗褐色斑纹,宛若外被一层迷彩衣。其复叶上的椭圆形或卵圆形小叶,质地厚实,叶色浓绿,在阳光下仿佛涂上一层闪闪发光的釉彩。如果将数株合栽于一个精致的青花瓷盆中,则有一种蓬勃向上的生机、葱翠欲滴的活力。 通过厂长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这里有几百万株金钱树,每株的市场价在50块钱左右,产值上千万。这种产品在市场上很受消费者喜爱。遇到年景不好的时候,还可以继续保留下来。其产品期有很长的时间,所以也不用担心危机。 然后我们又了解到金钱树主要以扦插的方式进行生殖。厂长介绍说,插穗可用单个小叶片、一段叶轴加带2个叶片或单独一段叶轴。从生根效果上来看,以叶轴带叶片的插穗扦插的生根速度快,萌芽率高,比较容易开成较大的块茎。将单个叶片扦插于河沙与蛭石掺拌的混合基质上,经过10~14天,在叶基部即可形成

我国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际间的交换和转移,给保存和抢救有用基因带来了希望。例如胡萝卜和烟草等植物的细胞悬浮物,在-20~-196 的低温下贮藏数月,尚能恢复生长并且再生成植株。目前,我国在多个地方建立了植物种质资源离体保存设施。1.5 在遗传、生理、生化和病理研究上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推动了植物遗传、生理、生化和病理学的研究,已成为植物科学研究中的常规方法。花药和花粉培养获得的单倍体和纯合二倍体植株是研究细胞遗传的极好材料,在细胞培养中很容易引起变异和染色体变化,从而可得到作物的附加系、代换系和易位系等新类型,为研究染色工程开辟了新途径。细胞培养和组织培养为研究植物生理活动提供了一种极有力的手段。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可以在植物的矿质营养、有机营养、生长活性物质等方面展开研究,有益于了解植物的营养问题。在细胞的生物合成研究中,细胞组织培养也极为有用,如查明了尼古丁在烟草中的部位等。细胞培养为研究病理学提供了方便,如植物的抗病性就可以通过单细胞或原生质体培养进行鉴定,短短几天之内就可以得到鉴定结果。 2 我国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2.1 组培技术研究进展快速 从20世纪50年代我国植物组织培养创始人之一罗士韦教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开展了组织培养的研究以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有丰硕的研究成果。在近10多年来其发展更为迅速,全国各地许多农业科研院所和高校都开展了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工作,对农作物、观赏植物、园艺作物、经济林木等上千种植物进行组织培养研究并取得了成功,同时在实践中总结出很多有益的经验,如郑文静等较好地总结了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常见问题和具体解决方法;吴毅明等在植物组织培养的环境微生态的研究中,用通透性好的化学纤维、纸卷、蛭石、沙子等代替琼脂作培养基,可有效地改善根际环境,促进小植物生根;刘思九采用的暴露培养法,即在敞口培养器中用特制的粉沫状灭菌材料覆盖培养基和外殖体,使其不受污染,通过特制装置补水,让组培苗暴露在室内空气中生长,其长势优良,不炼苗即可移栽。肖玉兰等研究的无糖箱式培养法(培养基不放糖,在培养瓶内用特殊装置注入CO 2,然后加强光照3~5倍,小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自给养分),使植株 生长量成倍增长,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2.2 组织培养设施不断改进,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植物茎尖培养脱病毒技术以及离体快繁技术日趋成熟,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一批工厂化试管苗繁育基地,在马铃薯、草莓、香蕉、甘蔗、桉树、杨树以及一些花卉上已有商业化的试管苗生产体系,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了 兰花工业 、 香蕉工业 。如从1986~1992年春,我国香蕉主产区的香蕉组培苗栽培总 面积达18万h m 2 ,2000年全国香蕉组培苗商品量达1亿株左右,占全国商品组培苗总量的2/3。马铃薯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其脱毒苗增产可达60%,脱毒种苗的生产也越来越被知名企业看好,如百事可乐公司投资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建立的脱毒种薯组培生产车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约有2000多家组培室,在上千种植物中建立了组培再生技术,年产组培苗几亿株。同时随着组织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国内比较大的一些组培公司如新会组培育苗厂、海南热带植物组织培养研究中心、海南万恒种苗公司、杨凌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新建的组培中心等设施不断改进。目前新会组培中心的生产线已达半自动化,万恒种苗公司也从国外引进了高新技术和设备。这些组培厂年产种苗数千万株,极大地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2.3 积极寻求开展同国内外组培技术的交流合作 对外开放以来,我国各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组培中心(公司)在组织培养技术领域积极开展对外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学习荷兰、美国、加拿大、英国等组培产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从而使国内组培产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例如,中荷农业部合作组建了上海园艺培训示范中心,定期开设组培专业技术和管理知识等培训课程;组织专家访问美国加洲的植物实验室公司总部,参观学习其现代化生产技术、先进管理水平和崭新的经营理念;安排有关专业人员出国学习农业高新技术;引进品种资源和组培生产管理技术等,这些措施有效推动了我国组培技术的发展。 3 我国植物组织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组培技术尚不完全成熟,组培投入成本较高、效益较低 目前,我国的组织培养技术相对于国外来说,还只是边摸索边应用的阶段,一些组培关键的技术问 22 江苏农业科学 2008年第4期

花卉组培快繁技术及产业化运用

花卉组培快繁技术及产业化运用 一、组培快繁技术 组织培养的依据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指具有完整细胞核的植物细胞,都具有形成完整植株所必须的全部遗传信息,从而具备发展成完整植株的能力,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任何一个细胞都可以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组织培养是在无菌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基培养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等外植体,使其形成完整小植株的繁殖方法,根、茎、叶、花器官,甚至细胞及原生质体等均可作为组培的材料。 1.1 花卉组培概况 组培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运用于生产以来,已经在农作物的脱毒、快繁、育种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国20世纪70年嗲以后才开始快繁技术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运用。兰花是最早运用也是最成功花卉,通过原球茎的增殖,一个茎尖外植体一年可以繁殖种苗几十万株,形成了当时的“兰花工业”。之后此技术开始运用于月季、香石竹、菊花、唐菖蒲、非洲菊等许多花卉作物的种苗生产,此外在脱毒培养、种质保存、新品种培育等方面也开展了较多的工作。利用组培快繁技术能短时、高效的提供性状一致的优质种源这一特性,在加速选育种过程中获得的性状优良的品种、品系及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芽变、名、优、新品种及有利用价值的野生花卉的迅速推广及运用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各科研院校和企业着力于花卉的组培技术研究及生产开发,形成了一批集科研和开发于一体的大型花卉种苗企业,就云南来讲,有年产200万株以上组培室8-10家。对培养基、环境因子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玻璃化、畸形、黄化、变异的形成机理和防治措施,种苗快繁是组织培养技术在生产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项技术,近几年在花卉种苗工厂化生产中广泛运用,对推动花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组培程序 1.2.1材料选择 首先在引种、试种及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选适栽的优良种品种,并在其中挑选花色纯正、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单株作为取材母株,然后根据其组培特性取合适的部位作为外植体。 1.2.2材料消毒 将材料在洗涤剂溶液中清洗干净后,在0.1%-0.2%氯化汞中消毒10-20min,再在0.1%-0.2%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10min,用无菌水漂洗3次,在整个消毒过程中,要不断的摇动容器器,使其能够均匀全面的消毒。灭军剂种类和浓度是决定进种成功的关键。 1.2.3生长和分化 将外植体接种于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和激素的培养基中,MS培养基是运用最为广泛和有效的培养基,它适于多数花卉作物组织培养,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种类和浓度因花卉种类和品种以及诱导、增殖、生根等不同阶段而有所不同,经过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诱导和分化及丛芽增添制,形成许多芽丛,最后将达到生根

植物组织培养在花卉生产上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在花卉生产上的应用 摘要:植物栽培技术虽然发展比较晚,但是在经过20世纪后的几十年,经过众多科学家的努力与奋斗,这项技术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成熟。尤其近40年以来,植物组培技术已渗透到植物生理学、病理学、遗传学、药学、育种以及生物化学等各个研究领域,为快速繁育优良品种,培育无毒苗木,进行突变筛选培育,药用植物工厂化生产,种质保存和基因库建立等方面开辟了新途径,成为生物学科中的重要研究技术和手段之一。现如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具有保持花卉优良性状、培育脱毒苗木、保存种质资源等优质,根据这些优势,植物栽培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花卉的种苗繁殖与生产之中。 关键字:植物组织培养;快繁;花卉 1花卉产业介绍 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提高,花卉消费这一时尚已逐步进入家庭,这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全国各地兴起许多花卉交易市场,对这种发展趋势又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组培苗具有无杂菌、优质、均匀、分蘖性强、繁殖率高、批量生产、周年供应、便于运输等优点。 2花卉领域中组织栽培优势 2.1脱毒及快繁 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下,十分容易受到病毒的感染。植物感染病毒后,虽然未必死忙,但却会引起产量下降,品质变劣,观赏价值下降。采用无性繁殖的植物,在繁殖过程中病毒可通过营养体进行传递,逐代积累,使病毒病的危害更为严重。 为保持植物体原有的优良晶质和经济价值,达到无病源菌化,其前提就是使无病无菌植物体再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植物组织培养法之一的茎尖生长点培养法。这种培养技术最先应用于花卉。宿根性茬卉有康乃馨、菊、大丁草、丝石竹、补血草;球根性花卉有百合、小苍兰、唐葛蒲、茸尾、柱顶红;还有花木类的蔷薇、杜鹃花等都已广泛应用。 作为无病无菌植物体再生的手段,主要有两方面:(1)培养茎尖生长点,获得一顶一芽一株植物体;(2)由茎尖长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大量植物体。 由于后者有出现植物体变异的可能性,不应考虑克隆。茎尖生长点就是芽顶端直径为0.6一0.1毫米的半球形组织。在这部分,病源体(病毒、病菌)含有的浓度比其他任何部位都低。无病毒植物体和无病无菌植物休再生的优点在于可以避免因病害造成的生产量和品质的损失.,提高经济效益,具体表现在:(1)花卉色泽鲜艳;(2)每一花茎的着花数增加;(3)植株生长的速度和能力增加;(4)栽培管理的劳动量减少;伍)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等等。这些优点在受到病害的植物体是不存在的,因此很有价值。 2.2大量快速繁殖 植物组织培养的目的之二就是在试管或三角瓶内进行大量快速无性繁殖。从前,植物繁殖的方法通常是在种子植物(一年生草本)使用种子繁殖(有性繁殖法)。在观叶植物孟芋、安祖花、厥类植物等使用分株繁殖,在花木植物洋杜鹃、南天竹、蔫薇等使用扦插或嫁接法等营养繁殖法(无性繁殖法)。进行种子繁殖时,除了F,种子植物(子一代杂种)和稳定性极强的植物种子外,其他植物子孙后代品质极不均一,用常规的繁殖法不可能得到均一的繁殖体,耗时甚多而获得株极有限。因此,为了在一定时间内取得相当数盘的保持着母株优良特性的植物体,使用离体培养方法进行无性大量快速繁殖是有效的手段。具体方法有四种:(1)利用植物腋芽或顶芽培养分化出植物体;(2)用芽以外的茎、叶、球根、花器等培养形成愈伤组织后,再重新分化出植物体(此法由于植物种类、组织部位、培养条件的不同,再分化时可能产生突变体);(3)培养植物体细胞形成愈伤组织再形成不定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第2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一、授课章节 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二、学时安排 2学时。 三、教学目标 1.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 2.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划分。 3.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原理。 4.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和应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特点和应用。 难点: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原理。 五、教具 电化教学设备,植物组织培养试管苗。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Ⅰ.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植物育种的一些知识,今天,请看我给同学们看一样东西(教师拿出试管苗),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要学的植物组织培养。 II.新课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使其长成完整植株的过程。由于培养物脱离母株在试管内培养,故又称离体培养、试管培养。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 植物组织培养由于分类依据不同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三、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原理 (一)植物细胞全能性 植物细胞全能性,是指植物体上每个具有完整细胞核的植物细胞,都具有该植物体的全部遗传信息和产生完整植株的能力。植物的体细胞一旦脱离所在器官或组织的束缚成为离体状态时,在一定的营养、激素和外界条件作用下,就可能表现出全能性,而生长发育成为完整的植株。

(二)细胞的分化和形态建成 (三)植物的再生功能 四、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 (一)研究材料来源单一,无性系遗传信息相同 (二)试验经济,管理方便,工作效率高 (三)培养条件人为控制,可周年连续进行试验或生产 (四)生长快,周期短,繁殖率高 五、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 (一)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 (二)脱毒及脱毒苗的再繁育 (三)植物新品种的培育 (四)种质资源的保存和交换 (五)有用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 III.作业 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和培养类型。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有哪些特点? 3.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上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4.通过学习,你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厂房的设计与构建一、授课章节 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厂房的设计与构建。 二、学时安排 2学时。

第二章植物组织培养基本操作

教学目的: 了解植物组织培养培养的培养基种类、成分及其特点,学习植物组织培养基本操作,了解离体培养环境条件,以及炼苗移栽基本方法。 职业技能教学点: 具有植物组织培养基本操作程序的认知。能够识别各类培养基特点,熟悉MS培养基成分;具有制作培养基能力,具有选择外植体、表面灭菌、无菌接种等基本能力;具有植物组织培养条件控制基本能力;有进行组培苗驯化练苗的基本能力。 教学时间: 10学时 教学重点: 各类培养基特点,固体培养基制作,外植体的选择及表面灭菌,外植体培养条件,组培苗驯化原则及常规移栽方法。 教学难点: 各类培养基特点,培养基制作及高压灭菌操作,外植体的表面灭菌,外植体培养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试管苗的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培养基成分、种类及特点 植物生长必需16种基本元素:N、P、K、Ca、Mg、S、Fe、Mn、B、Cu、Zn、Mo、Cl、C、H、O。离体培养条件下,各种元素主要从培养基中获得:H 和O来源于水,C来源于添加的糖类,其它矿质元素来源于组成培养基的无机盐。 培养基是根据植物生长所需营养成分,配制成的供植物生长的人工制作的营养物质。 一、培养基的成分 不同植物组织器官所需要的营养条件不完全一样,培养基营养成分也有差异,但总的来说,培养基一般包括无机盐、有机化合物和生长调节剂三大基本组

成成分。 1、无机盐类离体组织生长发育的基本成分,根据植物对必需元素需要的量,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大量元素—植物所需元素的使用量一般在每升几十-几千毫克,有C、H、O、N、P、K、Ca、Mg、S。 微量元素—植物所需元素的浓度小于10-5~10-7mol/L,Fe、Cu、Zn、Mn、Mo、B、Cl。 除C、H、O外,其它矿质元素通常以一定浓度的无机化合物形式,按一定比例配 制而成,溶于水中以离子态被吸收,N有硝态氮KNO 3和铵态氮(NH 4 ) 2 SO 4 两类提 供。 2、有机化合物 培养基中只有无机盐叫做基本培养基,为使培养物更好的生长,还需添加有机成分,常用有糖类、维生素、醇类、嘌呤、氨基酸等。 ⑴糖类离体培养物生长与发育不可缺少的有机成分,即作为碳源,又维持培养基的渗透压在1.5-4.1MPa。多使用蔗糖,试管苗生长与繁殖浓度2-3%,幼胚培养4-6%,某些特殊培养中用8-10%。细胞和原生质体培养还用麦芽糖、葡萄糖、果糖。 ⑵维生素类参与酶的形成、蛋白质、脂肪代谢,明显的促进离体培养物 的生长。盐酸硫胺素-VB 1、盐酸吡哆醇-VB 6 、烟酸-Vpp、生物素-VH、维生素C-Vc。 ⑶肌醇促进糖的转化、维生素和激素的利用,对胚状体和芽的形成有良好影响。用量一般50-100mg/L。 ⑷腺嘌呤合成各种细胞分裂素的前体物质之一,利于细胞分裂,促进芽的形成和生长。 ⑸氨基酸蛋白质的成分,是有机氮化合物,常用甘氨酸和多种氨基酸混合物如水解酪蛋白、水解乳蛋白。 ⑹其它复合成分成分尚不清楚的天然提取物,如椰乳、香蕉汁、酵母提取液、番茄汁、麦芽糖等。3、生长调节物质组织培养中常用: ⑴生长素类-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分裂的生长,促进细胞脱分化,有利于诱导愈伤组织的产生,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同时使用有协调作用,在离体培养分化

花卉组培快繁技术及产业化运用

花卉组培快繁技术及产业化运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组培快繁技术的基本程序和发展概况,并结合本中心多年从事花卉种苗工厂化生产情况,概述本项技术的运用现状、关键技术环节,提出在花卉产业化生产中,质量和效率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过硬的技术和严格的管理则是提高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并就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组培快繁技术,花卉种苗,产业化生产 1.组培快繁技术 组织培养的依据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指具有完整细胞核的植物细胞,都具有形成完整植株所必须的全部遗传信息,从而具备发展成完整植株的能力,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任何一个细胞都可以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组织培养是在无菌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基培养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等外植体,使其形成完整小植株的繁殖方法,根、茎、叶、花器官,甚至细胞及原生质体等均可作为组培的材料。 1.1花卉组培概况 组培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运用于生产以来,已经在农作物的脱毒、快繁、育种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国20世纪70年嗲以后才开始快繁技术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运用。兰花是最早运用也是最成功花卉,通过原球茎的增殖,一个茎尖外植体一年可以繁殖种苗几十万株,形成了当时的“兰花工业”。之后此技术开始运用于月季、香石竹、菊花、唐菖蒲、非洲菊等许多花卉作物的种苗生产,此外在脱毒培养、种质保存、新品种培育等方面也开展了较多的工作。利用组培快繁技术能短时、高效的提供性状一致的优质种源这一特性,在加速选育种过程中获得的性状优良的品种、品系及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芽变、名、优、新品种及有利用价值的野生花卉的迅速推广及运用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各科研院校和企业着力于花卉的组培技术研究及生产开发,形成了一批集科研和开发于一体的大型花卉种苗企业,就云南来讲,有年产200万株以上组培室8-10家。对培养基、环境因子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玻璃化、畸形、黄化、变异的形成机理和防治措施,种苗快繁是组织培养技术在生产中运

植物组织培养在花卉生产上的应用前景

植物组织培养在花卉生产上的应用前景 摘要:植物组织培养在花卉产业中应用非常广泛, 组织培养技术促进了花卉的快速繁殖和生产脱毒苗及其在花卉产业中的应用,本文综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花卉栽培中的应用概况及广阔的前景。 关键字:组织培养、花卉生产、应用前景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当的培养条件,使其增殖、生长、分化形成小植株的一种新型繁殖方法。是当前快速繁殖植物新品种的最重要方法。组培育苗技术在我国已得到广泛应用,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国际上都居先进水平,但其产业化程度不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花卉组培苗的年产量约为0.5亿株,与发达国家或花卉产业发展快的发展中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 1 花卉组培育苗概况 传统的花卉生产大多采用播种、扦插、分株等方法进行繁殖,其繁殖系数低、苗木质量差、繁殖周期长、品种推广慢,且易受季节和自然发育的限制,严重阻碍了花卉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组培技术的研究几乎涉及到了所有重要的花卉,其中,兰花是最早运用该技术也是最成功的花卉。目前,国际上80%~85%的兰花都是用组培方法进行脱毒和快繁的。组培技术为花卉的快速繁殖和无病毒苗的获得提供了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可使植株的年增殖率达到数千倍乃至数万倍以上。此外,在花卉的种质保存、新品种培育等方面也有较多的研究,并对培养基质及环境因子的影响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玻璃化、畸形、黄化、变异等的形成机理和预防措施。 组织培养技术已成为种苗生产的主要技术之一,经组织培养,可增加繁殖系数,加快繁殖速度,生产出种性纯、品质好、产花量高的生产性用苗。有的花卉植物靠分株来增加数量是非常难的,利用组织培养可在短期内迅速而且大量的繁殖与母株一模一样的种苗。还有一些花卉本身是三倍体或多倍体,很难产生种子,因此就无法进行有性繁殖。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还可以迅速的繁殖苗木,满足生产的需求。利用植株的病害传递给子代,从而达到脱毒的目的。如今,脱病毒技术已被部分花卉所应用。利用组织培养技术保存种质资源还有诸多优点:(1)占空间小;(2)可防止病虫;(3)可以迅速大量繁殖;(4)费用低;(5)便于交流等。组织培养还有如下意义:产生单倍体植株、缩短育种周期、改良品种、不受季节限制、有利于工厂化生产等。 2 花卉组培育苗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现状 到20世纪90年代,组培育苗技术在花卉生产中的应用得到了迅猛发展,为种苗的工厂化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产业化应用已遍及到花卉生产的多个领域。特别在鲜花的规模化生产上,主要以香石竹、满天星、情人草、月季、蝴蝶兰、非洲菊、勿忘我、菊花等种类为主,这些鲜切花种苗的90%以上是组培苗或以组培苗为母本的扦插苗,其组培苗生产量占植物组培苗总量的20%左右;观叶植物中主要是一些热带雨林类花卉,如红掌、绿巨人、红宝石、龟背竹、花叶芋、蕨类等进行了大规模的组培生产,其组培苗数占植物组培苗总量的11.7%左右;球根花卉组培苗产业发展较快的主要有百合和唐菖蒲,马蹄莲的组培苗也正在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但规模较小,未能形成气侯,郁金香的组培目前尚以研究试验为主;肉质多浆类花卉主要是解决生长速度慢、增殖率低的问题,除芦荟等少数种类形成产业化生产外,其他如仙人球类植物,其组培研究及应用都较少;兰花的组培育苗早在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就风靡世界,其组培苗数占植物组培苗总量的比例几乎达到40%,在我国台湾省和泰国早已形成了洋兰组培育苗的产业化,随着国内外的科技交流日趋频繁,洋兰的组培生产在国内也迅速发展起来,我国近年新建了一批专业化的兰花种苗公司,从事组培苗生产及其温室栽培,据报道其效益和前景都很不错,中国兰由于其种子繁殖率低、茎尖来源受限制、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课时安排:1课时 课题目标: 1.说明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 2.说出被子植物花粉发育的过程及花药培养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 3.学习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技术,进行菊花或其他植物的组织培养。 4.学习花药培养的基本技术,尝试用月季或其他植物的花药进行培养。 课题重点: 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无菌技术。 2.选取适宜的培养材料和培养基。 课题难点: 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无菌技术。 2.选取适宜的培养材料和培养基。 考点点拨: 一、相关知识 (一)基本概念 植物组织培养、细胞分化、俞伤组织、脱分化、区分化、再分化、植物激素、外植体、接种;被子植物、月季、花药、花粉、雄蕊、雌蕊 (二)知识网络 菊花的组织培养 基础知识 实验操作:制备MS 固体培养基→外植体消毒→接种→培养 →移栽→栽培 结果分析与评价 课题延伸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 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 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 愈伤组织——→根、茎、叶 脱分化 再分化 1.不同的植物组织培养难易程度差别很大 2.离体的植物组织和细胞对营养、环境的要求相对特殊,需要配置特殊的培养基 3.植物激素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激素 4.温度、光照和PH 对植物组织培养影响和很大 基础知识 被子植物的花粉发育 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 途径1:花药中的花粉——→胚状体—→丛芽→生根 →移栽 途径2:花药中的花粉——→愈伤组织——→丛芽 →生根→移栽 脱分化 分化 脱分化 再分化

月季的花药培养 (三)疑难解析 1.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 细胞分化指细胞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等发生变化的过程,归根结底是某些功能基因的开启或者关闭。一般说来,终端分化细胞已经失去分化潜能,只具有单能性;而大部分细胞只保留了部分分化潜能,称为多能性。植物体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生长分化成为一个完整植株的能力,称为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是植物细胞工程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基本技术。也就是说,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仅仅用于快速繁殖,而是有着相当广泛的用途。例如:单倍体育种、种质保存、生理学研究和基因转化等等。近年来,组织培养技术日趋完善,但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和有待改善的方面,这就需要广大的科学工作者和组织培养的爱好者的共同努力。目前,组培快繁技术在兰花等观赏花卉中基本实现了工厂化育苗,由此可见其应用前景的光明。考虑到技术与产业之间的距离,切忌盲目建立大规模的组织培养室,在某一种植物工厂化育苗系统的建立之前一定要充分审视各相关要素,权衡利弊后再行建设,以减少无谓的投入。 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利用植物的全能性进行离体无菌植物培养的一门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最原始的意义是指愈伤组织培养,但发展至今,其范围已经扩展至植物和它的离体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的离体无菌培养: (1)植株培养。指以具备完整植株形态的材料(如幼苗和较大的植株)作为外植体的无菌培养。 (2)胚胎培养。指以从胚珠中分离出来的成熟或未成熟胚为外植体的离体无菌培养。 (3)器官培养。指以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器官为外植体的离体无菌培养,如根的根尖和切段,茎的茎尖,茎节和切段,叶的叶原基,叶片,叶柄,叶鞘和子叶,花器的花瓣,雄蕊(花药,花丝),胚珠,子房,果实等的离体无菌培养。 (4)组织培养。指以分离出植物各部位的组织(如分生组织,形成层,木质部,韧皮部,表皮,皮层,胚乳组织,薄壁组织,髓部等),或已诱导的愈伤组织为外植体的离体无菌培养。这是狭义的组织培养 .......。 (5)细胞培养。指以单个的游离细胞(如用果酸酶从组织中分离的体细胞,或花粉细胞,卵细胞)为接种体的离体无菌培养。 (6)原生质体培养。指以除去细胞壁的原生质体为外植体的离体无菌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外植体的制备、无菌操作和人工培养环境。外植体的制备是能否建成离体繁殖系要过的第一关。所谓的外植体是指将外界生长的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经过一系列的无菌处理形成的有活性的无菌组织和细胞。习惯上我们经常使用化学药剂处理,例如氯化汞、次氯酸盐或者抗生素等。将从母株上取下的组织进行一定的剥离和分割,经过

花卉植物组织培养训练

花卉植物组织培养训练 一、实训目的与要求 1.实训目的实训课程是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通过参加一定的实训教学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课程所学理论的理解和巩固,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实践技能。本次实训课主要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实践技能(一般操作技术)及综合实践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实训要求①实训以真实的生产任务为载体,采用指导教师讲解,示范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同时聘请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操作与指导。②要求每个学生不得缺席,自觉遵守实训纪律,认真完成实训的每个环节,不迟到、不早退。服从实训指导老师统一安排,谦虚请教、认真参与、仔细操作,做好实训记录。③实训结束后,每位同学认真总结,完成一份实训报告。实训报告要求每个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实训记录和实训体验,对整个实训过程做出书面总结,对实训所获得的体验、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逐一做出说明。最后根据学生的实训表现(出勤)、实训态度(认真程度)、实训操作(效果与结果)以及实训报告,对每位同学做出实训综合评价(实训课程总成绩)。 二、实训内容 1.资讯、决策、计划(设计培养方案)。 2.①可行性讨论、分组汇报;②培养基母液的配制与消毒。 3.培养基的制备、消毒与预培养。 4.外植体的处理、无菌接种与培养(茎段培养、茎尖培养、鳞茎培养)。 5.①培养基的制作与消毒;②试管苗的驯化与移栽。 6.组培苗工厂化生产的观摩与实践。 7.实训考核与总结评价。 三、实训器具 冰箱、恒温箱、干燥箱、托盘天平、电子天平(感量系数是0.1克、0.01克、0.001克)、恒温水浴、恒温磁力搅拌器、烧杯(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移液管(1ml、2ml、5ml、10ml)、移液枪(10ul、100ul、500ul、1000ul)、容量瓶(50ml、100ml、500ml、1000ml)、量筒(25ml、50ml、100ml、500ml、1000ml)、磨砂广口试剂瓶(白色、棕色)(50ml、500ml、1000ml)、酸度计、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1.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加有激素。下表是培养基中两种激素在不同比例时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完成问题 (1)6-BA属于________类激素,它的作用是________。 (2)IBA属于________类激素,它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 (3)在植物组织培养中,脱分化可用的激素组合是实验_______和实验_______中的激素浓度关系,再分化时可用 的激素组合是实验_______和实验_______中的激素浓度关系。 (4)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除激素外,还必须含有_______,它的成分至少应该含有_____、____等。 (5)判断愈伤组织是否产生的依据是看是否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的细胞。 2. 某株名贵花卉用种子繁殖会发生性状分离。为了防止性状分离并快速繁殖,可以利用该植株的一部分器官或织进行离体培养,发育出完整的植株,进行离体培养时不应采用该植株的 [ A.茎尖 B.子房壁 C.叶片 D.花粉粒 3. 下图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简略表示。请据此回答:

(1)①表示_______,它能被培养成④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 (2)②表示________。 (3)若想制作人工种子,应该选用________(填编号)。 (4)若①是花药,则④是_______,这项技术可用在________育种上。 (5)若①来自转基因抗虫棉的根,则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④是否具有抗虫性状?______。 (1)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外植体)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愈伤组织 (3)③ (4)单倍体植株单倍体育种 (5)是 3.请回答相关问题。 (1)利用月季的花药离体培养产生单倍体时,选材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在_______期花药培养的成功率最高。为了选择该期的花药,通常选择_________的花蕾。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法,但是对于花粉细胞核不易着色的植物,需采用_________法,该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________色。 (2)若要进行兰花无病毒植株的培育,首先选择兰花的________作为外植体。从外植体到无病毒植株试管苗,要人为控制细胞的________和________过程。 (3)进行组织培养需配制MS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中常需要添加________、________等激素。欲利于根的分化,植物激素的用量比例应为_________________。 (4)不同植物的组织培养除需营养和激素外,____________等外界条件也很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