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适应心理

大学生适应心理
大学生适应心理

大学生适应心理

【案例】一个高职大学生的环境适应不良

吴××,女,20岁,某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学生。家居城市,出身干部家庭,各方面条件较好,吃住在家,家人从不让她参加任何家务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由于中学学习压力较大,自述和同学交往较少,人际关系不是很融洽。

小吴自幼学习争强好胜,记忆能力较强,在中学时,一直深受中学老师的器重。每逢有关部门举行学科竞赛,均被选中参赛。但是,每次竞赛前,老师都要布置很多应试需要的记背材料,增加了她的学习负担,同时她还担心在竞赛中失利,因此心理压力较大。于是她对参加此类的竞赛性考试很反感,但是老师告诉她,选中她是学校对她的器重,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荣誉,她就不敢违抗;加上同学们羡慕的眼光,她也就不忍放弃。于是,每次参赛前几天,她常常要记背到深夜。一天晚上,恰逢隔壁有几名青年在举行生日聚会娱乐,声音很大,严重地影响了她的记背效果,当时她情绪烦躁不安、焦虑、郁闷,产生诸多怨恨情绪。怨恨老师为了学校荣誉总安排自己参赛,影响自己学习,又疲惫不堪;又怨恨隔壁的人吵闹,扰乱了自己参赛的准备,于是她这一夜失眠了。第二天竞考时,她身体疲倦无力,浑身出汗,头脑混乱,考试失败。此次失败后,遇到考试便失眠、焦虑、心烦意乱,为此她高考落榜。

复读一年后,她考入一所职业技术学院。进入高校学习以后,独立生活能力的不足、人际交往经验的欠缺等生活问题给她带来了很多的烦恼。她由于对数学课程兴趣不浓,选择了财会专业,可是出乎她的预料,所学专业开设了高等数学、统计学等课程。而且课程难度较大,老师授课进度较快,课堂内容又很丰富,学习起来颇感吃力,加上中学时期的失眠问题,在大学的首次考试中,高等数学课程就挂了“红灯”。在以后的学习中,由于总担心考试过不了关,心理紧张,失眠症状越来越重,学习效率大打折扣,集中注意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下降,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于是向家长提出退学,但又遭到家长的反对,无奈,在学校感到十分痛苦。

这是一个典型的大学环境适应不良的例子,从学习、生活到内心等等的不如意,其实都是一种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而言,离开自己熟悉的中学环境进入大学这个新的环境,从学校的管理模式、生活环境、人际交往、学习内容以及老师的讲授

方式都会感到很多的新奇和陌生。如果环境变了,而自己不去主动适应,很容易产生心理适应方面的问题,从而影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改变自己的观念,重新给自己的角色定位,确立新的学习目标,调整自己的心态,尽快地适应新环境,是保证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学习,促进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

第一节适应概述

一、人的适应

心理学上,用适应来说明人对环境和各种刺激变化时所做出的反应。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智慧的本质从生物学来说是一种适应,它既可以是一种过程,也可以是一种状态。所有生命和有机体都以适应作为其生活和生存的条件和任务,即达尔文所说的“适者生存”。人虽然拥有高超的智慧和不同于一般动物的能力,但是,人类也必须尽力去适应复杂多变的客观环境,否则就很难生存和发展。

在人的现实生活中,由于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诸多因素的变化而出现的各种矛盾,会使人们产生各种负面情绪,承载着很大的压力而导致心理上的冲突和各种挫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和发泄,就会因心理失衡而精神崩溃。要解决这个问题,学会适应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人对环境的适应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顺应环境,即改变自身状态去顺应变化了的环境。另一方面是选择、追求或者抗争的意思,即对于环境变化而对人产生的各种压力不是屈服,而是顶着压力,勇敢地面对生活中各种挑战,战胜困难,追求自己希望的目标。人类就是这样生存和发展起来的。

二、适应的方式和目标

1. 适应的方式

心理学的理论认为,在应激状态下,人们的反应有两种情况,一是正向的积极反应,即面对突如其来的外在危险,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调动自己的潜能,摆脱困境,脱离危险。另一种是负面的消极反应,即面对突然发生的事件,思维迟钝,大脑一片空白,手足无措,任凭危险的发生。如果平时不注意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心理适应性,往往会在“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之际,招致本应避免的灾祸。因此,大学生应逐渐认识环境,改变观念,适应环境,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即所谓的“学会适应”和“学会生存”。

在心理适应的方式上,我国古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以某种形式维护自己的心理平衡,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心理防御机制。如我们常说的“知足者常乐”、“破财消灾”、“失败是成

功之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等等。有时也以对事件的归因分析实现心理平衡,比如失败后归结为客观环境的不可改变,或者强调其他因素的干扰,以此来寻求个人的心理平衡。人类心理适应的不同方式改变了客观现实和愿望之间的紧张冲突关系,对缓解心理挫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人们建立适合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维护个人的心理健康。

总起来说,人的心理适应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前进的适应。这种适应与人的心理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是一种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比如,一个学生考试失败后,努力学习,积极向别人求教,掌握足够的知识,形成扎实的技能,以达到掌握某门课程的目的,实现该门课程的考试及格,而不是抱怨学习环境不良,或者教师授课水平低等客观环境因素。另一种是倒退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为了将来或者整体上对环境的适应,而表现出来的倒退与不适应,实际上是一种通过倒退而迂回前进的适应。我们常说的“好汉不吃眼前亏”,也属于这种适应,“好汉”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免于当时自己不利的局势给自己造成的吃亏而表现出的倒退行为,同时也能够使自己与当前环境要求之间取得整体上的一致,这是一种复杂的整体上的适应,它表现出人类自我的整体机能,是人类权衡利弊得失而进行的选择,也是人类与动物适应的最主要的区别之一。

2. 适应的目标

人类的适应是个人通过与特定的生活环境的相互作用,实现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形成并维持健康心理和完整人格的过程。对个人来说,环境适应是其一生的连续过程,也是个人主动努力缩小个人与环境要求的差距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个人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学习,获取知识、经验和技能,应对人生中所遇到的各种压力和障碍,促使个人心理逐渐发展、成熟起来。对于社会来说,环境适应是一个继承和发扬的过程,整个社会通过个人对环境的适应而使民族文化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在传递中得以进一步的发展,保证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环境。无论从个人角度还是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说,人类对环境的适应都反映了个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但是从个人角度看,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目标就是个人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获得各方面的生存和发展能力,这些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交际能力、认知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劳动能力、应对压力的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综合适应能力。

3. 环境适应的影响因素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生活的环境,人对环境适应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人的不断继承和创新,所以,人们必须首先适应环境,学会现有的知识和技能,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环境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创新,推动社会不断的进步。二是形成和完善个人健康个性的需要。人格是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总和,包括心理倾向性和个性特征,它决定着我们为什么去做和怎样去做一件事情。个性是在一系列的心理活

动和行为中形成的,人们在这些一系列的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等适应环境的活动中逐步了解和认识环境、感受环境,应对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压力和障碍,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特点,它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会对人们的每一个活动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形成和完善良好的个性,就要更好适应环境。三是培养和保持健康心理的需要。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是现代人对健康的基本认识,只有三者都同时健康,才称得上真正的健康。我们要形成和保持健康的心理,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对社会和生活环境的适应。

影响个人环境适应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家庭环境的影响。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个人的成长过程来看,一个人适应环境的基本生活常识和行为方式首先是从家庭中学来的。在家庭环境中,家长的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居住条件、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和风格、家庭的文化氛围等对孩子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都会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 学校教育的影响。进入学龄期后,学校就成为影响个人环境适应的又一重要因素。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以有目的、有计划的方式进行的,它按照一定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方针向学生系统地传授各种知识、技能和社会行为规范。同时,学校的课外教育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环境奠定了坚实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基础。

(3) 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是指家庭和学校以外的社会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人都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的生活环境,一个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遵守社会公德,形成和维持个人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这些对形成人的环境适应性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在社会环境影响的因素中,社会舆论和社会道德是较为常见的,它包括传播媒体的宣传和人们的传统观念等,对人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实践中,要注意充分利用它积极的一面,促进人的观念和行为的健康发展,尽力避开它消极的一面,以形成个人良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健康的心理。

第二节大学生环境适应中常见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大学招生在不断扩招,但是在我国能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人的比例相对而言还是低的,所以能够考上大学,对于高中生来说,仍然是一件大喜事。然而,对于高职院校的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而言,这种喜悦却被一种失败或者失望的情绪所替代,由于对自己所考取的院校感到不理想,情绪低落。在这种无奈的选择中,来到学校,常常更容易不能迅速适应新的大学环境,出现很多心理问题或者心理障碍,踏入社会后适应能力较低,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迅速完成对高职大学生的观念转变、个人角色的正确认知,快速了解和适应大学新环境,对于高职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一、高职大学生的观念和角色转变中的适应问题

在对高职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相当比例的学生认为自己是高考的失败者,来到高职院校只是自己无奈的选择。存在着一定的消极情绪,如自卑、失望、逃避等不良感受。这说明高职院校的新生一开始对于高职院校还缺乏必要的了解,作为一名高职生还没有足够的思想认识。这些学生由于刚入学时没有很好地适应新的校园环境,存在学习成绩差,生活自理能力欠缺,人际关系紧张等不良适应现象,从而感到大学生活无聊、空虚,无所事事,虚度光阴,毕业后被社会淘汰,也会出现热衷于谈恋爱、迷恋网吧等现象。在高职大学生中常见的观念和角色转变中的适应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高职大学生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大学生大多处在生理上已经发育成熟,而心理尚未定型的“断乳期”,虽然他们智力比较好,但思想认识不成熟,思维存在片面性,对现实的认知还是仅仅看到其表面现象,思考问题理想化,遇到挫折易丧失信心,情绪不稳定,做事常常缺乏理智。

在入学前就对自己考入高职院校感觉不满意,但心中还对学校存在着幻想,希望以此得到一点慰藉。但是,远离家人到学校后的所见所闻就会对大学生的适应性产生不同的影响。由于来校前对学校寄以较大的希望,所以,那些不符合自己想像的事物和现象就加剧了以前的失败或者失落的情绪体验,即理想中大学和现实学校的差异会增加他们的失望感,情绪低落,以一个彻底失败者的形象在大学里“混”文凭。

2. 角色地位的改变产生的自卑感

新生入校后,与同学学习成绩的比较和能力特长的比较导致学生角色的改变,只是少数人能保持高中原有的中心地位,这就使学生必须重新自我评价,重新确定坐标、目标和计划。加之高职大学生虽然在社会上也被称为大学生,但这种称谓上大学生与高职学生们的自身理解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很多高职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低人一等的感觉。

其实,高职生和其他院校的学生一样都有着较强的自尊心,社会上对高职院校和高职学生的片面看法和给予的待遇等使得高职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往往让学生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当然,在学校里通过与其他同学的比较,又会发现更多的问题,这些无疑又增加了高职生的失落和自卑情绪,这与其他高校的大学生相比来说,高职生没有高考成功的喜悦和成功体验,也没有天之骄子的感受。这种现象又反过来产生的环境适应不良,如此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

3. 补偿心理形成的不良认知问题

以前在大学生中流传的“六十分万岁”、“考上大学院,船到码头车到站”等说明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一种错误的认知,即一种补偿心理。众所周知,高中三年来的拼搏使很多学生精

疲力竭,他们失去了很多他们认为应该拥有的东西。到了大学后,我国高等院校目前的管理模式为大学生提供一种较为宽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生本人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发展自己,形成个人的优势和特长。但是,这种环境也容易使大学生们迷失了自己,利用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享受”大学的美好生活,比如逃课、沉湎于武打和言情小说里、迷恋上网聊天和网络游戏、经商或者兼职上班、昏天黑地谈恋爱等,并将此解释为对中学生活的补偿。不明白在大学里该做什么、怎样去做,这是高职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适应能力强的学生能够端正思想认识,积极调整心态,明确个人大学生活的目标,并积极实践。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做到这点,甚至形成消极的适应或者出现病态适应。

4. 没有目标,缺乏学习动机的问题

在大学宽松的学习和管理环境中,中学时代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压力完全迷失。很多高职学生到校后没有正确的认识到高校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不明白在高校为什么学习和应该学习些什么。在补偿心理和人的惰性心理支配下,迷失在大学的象牙塔内,不知道该看什么书或者做什么事,也不清楚看了或者做了有什么用,对自己上大学的目的不明确,随意安排自己的自由时间,甚至是浪费时间去做一些和大学学习要求无关的事情。在一些高年级学生的影响下,还有些学生认为平时学习无用,只要考试前搞突击就能蒙混过关,于是在课堂上无心听讲,做的都是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甚至逃课泡网吧、谈恋爱、游玩等。

二、对学校环境的不适应出现的问题

大学新生初入校时,都感觉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环境。对他们来说,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人际关系,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学习环境,都需要尽快适应。他们只有尽快调整身心,转变角色,才能为大学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就学校环境的适应来说,主要有下面几个问题。

1. 不能很快地适应学校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1) 自然环境不能迅速熟悉。某些大学新生显得非常拘谨,生怕走远一点就会迷路,又不好意思开口向别人寻求帮助,最后不得不尽量少走动、少说话,实在迫不得已就跟在别人的后面。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加和中国传统的观念,加上现实的实际情况,很多家长送子女报到的现象十分普遍,有时陪同的家长和亲戚达到五六个之多,而且大多是家长在跑前跑后,学生却站着不动。这样无形之中加剧了大学生的依赖程度,一旦家长离开,独立生活能力的局限性便暴露无遗,事事依赖别人,甚至有些学生已经在校几个月了,还不知道学校建筑物的方位和分布,不能很快熟悉学校的自然环境。

(2) 无法适应生活环境。首先,在生活的范围上不适应。与中学相比,大学已不是严格的三点一线的生活,足够的自由时间、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眼花缭乱的社团组织等让初到大学的新生们无所适从。于是在不了解实际情况的条件下,盲目地选择,或者沉浸在感兴趣的娱乐

活动中,或者在不感兴趣的社团中挣扎,甚至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而心灰意冷、失去了往日的活力而自暴自弃。

其次,在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上不适应。中学时期虽然也需要一定的独立能力,但是和在大学相比毕竟大有不同,其独立能力相对要求较高。住在宿舍,吃在食堂,凡事都要靠自己解决,当然需要较长的时间去适应。另外,地理环境的变化引起的气候变化、水土不服、饮食习惯和语言差异等的变化也会造成适应上的困难,同时,学校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等对于新生来说都会造成适应不良。

2. 学习内容的不适应

由于大学的教育目标和中学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所以课程的开设及老师的讲授方式以至于学习上的要求都不同于中学,而刚入校的大学生还不能认识到这一点,于是造成部分学生轻视一些课程的学习,尤其是基础课程和公修课程,认为和自己专业无关,同时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程涉及的范围、难度和要求不相适应,形成学习困难。

还有些学生使用中学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大学课程,对老师存在较强的依赖,一旦在监督比较宽松的环境下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日积月累便无法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的要求上,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只要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就达到了学习的要求,从而忽略了技能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形成拥有理论而实践技能和能力欠缺的现象。和大学本科相比,理论不足,又没有突出高职的重视技能和能力培养的特色,在就业时缺乏社会竞争力,造成毕业即失业的现象。

3. 学习方法的不适应

大学的老师基于大学的培养目标不同,其授课方式与中学老师也就不同,主要使用引导、启发等方法,指出学习内容的基本要点,讲解难点,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钻研能力等学习能力。而有些学生虽然很想学习,但由于方法不适应,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功课挂红灯,这种学习的结果反过来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厌学。还可能因为个别学生没有努力反而取得较好成绩而感到不公平,也会因为某些学生的不当的言语或者玩笑而伤害了自尊出现各种矛盾,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

4. 人际关系的不适应

在中学阶段,社会、学校、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是一致的,那就是学习好,学生本人也是这样认为的。因此,在中学,学生很少注意到自己的人际交往,即使出现问题,在解决时也常常向学习让步。来到大学后,摆在大学生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交往问题,而且人际交往的层面、方式、对象和社会的期望都比中学生要复杂得多。

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制约着大学生交往的局限性,这一时期,大学生都有着强烈的交往要求,对于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不良情绪和各种烦恼渴望要向人倾吐,高兴时也希望能有人和自己

分享。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比较重视精神上需要,情感色彩较浓,常受情绪的影响,而且异性之间的交往愿望相当强烈,但是,交往经验的缺乏、心理上的不成熟、交往中的情绪化和理想化导致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紧张,加上大学生恋爱中的问题更使人际关系雪上加霜,很多学生由此形成孤独压抑。在高职院校,这也是在心理咨询中人际交往问题成为大学生主要咨询问题的原因所在。

5. “自由”的学习生活导致的空虚和无聊

大学的学习主要是靠学生自己,高职院校有着和普通本科院校不同的要求,它的培养特色是突出的实践技能和具体的操作能力。由于一部分学生对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要求不甚了解,认为“自由”的学习时间就是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间,加上自己拥有一定的经济消费的权利,在这种“自由”的学习环境中,真正用于学习和锻炼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时间都被其他五彩缤纷的娱乐或者庸俗的人际交往所占用。学习成绩日渐下降,学习兴趣也日渐消失,在夜深人静时,整天无所事事的感觉便困扰着无法入睡的心灵,惭愧之感涌上心头,痛下改悔的决心在第二天起床后就已经被忘得一干二净,于是日复一日,便形成了空虚和无聊的感觉。甚至认为自己无可救药,是个失败者而混日子,更有一位因偷窃宿舍财物而入狱的大学生,在问讯时,坦率承认偷窃的目的是想让自己失败得更彻底。

第三节高职大学生适应问题的心理调节

大学新生初入校时,都感觉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环境。对他们来说,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人际关系,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学习环境,以及还可能遇到学校、专业与想像中不同,体检不能通过等诸多问题,这些都需要新生学会自我调节,都需要尽快适应。他们只有尽快调整身心,转变角色,才能为大学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大学新生的适应能力在他们进步途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如何适应学校的自然环境

第一次离家远行的入学旅程,是大学生独立处理事情的开始。入校后能否迅速地了解和熟悉校园环境,将决定大学生能否在这个环境中自在的生活、学习。从高中升入大学的新生,绝大多数年龄在十七八岁左右,很少有单独外出旅行的经验,所以入学旅程中一般由父母或亲戚陪同。随着近年来大学新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的增大,由家长专程护新生送上大学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相比之下,那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出不起太多的路费或是希望锻炼独立处事能力的学生,反而上了人生有益的一课。虽然很多大学生第一次独自离家远行,的确对自己没有多大的信心,

但是经过这第一次独立处理事情的锻炼,如买车票、转车签票、托运行李等等,就觉得自己有点儿像个大人了,谈起来很有自豪感。而这种感觉正是他们走向成熟的良好起点。

入学旅程是大学生独立处理事情的开端,入校后能否迅速地了解和熟悉校园环境,则决定了大学生能否在这个环境中迅速适应的问题,所以,大学生应首先尽快熟悉校园的“地形”。安排好行李以后马上就到校园的各处熟悉情况,例如,了解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商店、电话亭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开饭,如何购买澡票,甚至学校有几个门等等,都应在短时间内了解清楚。这样,在办理各种手续、解决各种问题的时候就会更顺利、更节省时间,更不至于不敢单独做什么事,或者做什么事要依赖送行的家人或者其他学生。

二、如何适应大学的语言环境

新生在大学校园里应尽量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使自己消除陌生感,这样有利于大学新生角色的转变。在大学新生的群体中,大多数学生是从中小城市或乡镇农村到大城市来读书的,由于部分地区基础教育实力的不平衡,许多新生入学时普通话水平不高,这样不仅会影响到他(她)的人际交往,还将对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负面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大学新生对语言环境的适应是不可忽视的。

语言环境的适应并不太难。新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应多向字典学习,向普通话好的同学学习,尽量掌握标准的发音。此外,在发音准确的基础上,还要进行不懈的练习,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有些同学出错的时候生怕别人笑话,因此要尽量多开口说话,克服害羞或爱面子思想,下决心学好普通话。如果能和其他同学结伴练习普通话,互相纠正,互相促进、提高,效果可能就会更好,重要的是要形成良好的使用普通话的环境,养成学习说普通话的习惯。除此之外,掌握一些必要的地方方言也有助于适应环境。比如出门办事或上街买东西都可能与讲方言的当地人打交道,如果会说当地的方言,交流起来更方便,也能尽量避免发生的“欺生”现象。

三、高校管理模式的适应方法

目前,我国高校的管理在体制上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其管理属于全面管理,学校、系部、各职能部门和辅导员(班主任)都直接参与学生的管理,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学籍、宿舍、教学、心理健康、课外活动、就业指导等各方面的管理。在管理方法上,现在较多地采取学年制和学分制,只要修满两年或三年,学习成绩合格,或者修完规定的学分就能毕业。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大学的辅导员和班主任也不可能像中学的班主任那样每天跟着学生,对每个学生的情况也不是了如指掌,况且还有一些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兼职人员,而教师除教课外还承担着繁重的科研任务,常常“上课踩着铃声来,下课夹着皮包走”,很少每天给学生补课、辅导。所以高职院校更多地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着重培养学

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各种生活、工作的能力,来增强高职生的社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许多活动大多是由学生自己组织安排,以达到学校的教育目标,这对刚入学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华中科技大学的校长樊明武院士认为,上大学首先学的是做人。就是要培养一种道德观念,培养好的习惯。其次是学会一种做事的方法,把上课时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提升到领悟水准。参加社团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还可以增强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地做到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作为一名高职生,首先要认识到自己来到大学的目的,而不是去感受别人对你的看法或者说法。大学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阶段,是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向合格社会成员转变的这样场所,是“求学期”向“工作期”和“创造期”转变的过渡时期,社会是所大学校,大学是个小社会。要尽快地认识到高职院校是自己一个新的起点,是自己难得的机遇,认识到高职院校的特色,去掉自卑感,让自己适应高职院校的各种要求。

其次,明确自己作为高职生求学的目的。来到高职院校不是寻求解脱,也不是远离高三艰辛备考的享受,更不是一种逃避。在大学里学习,最重要的不是你学到了多少,而是你学会了什么,以后在社会上做事,需要的是你做事的能力。在我国目前的形势下,高职学生有自己的特色和长处,只要有真才实学,也能找到自己成就事业和理想的舞台,现在不是有“研究生易求,高级技工难得”的说法嘛。因此,在高职院校,除了要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培养个人管理、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能力。

再次,高职生要真正认识到自己在学校该做什么。高职院校的特色就在于培养适合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具有一定理论和实用技能的高级技术人才,这是与本科院校的本质区别。因此,高职学生一定认清这一点,认真地学习,刻苦锻炼,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和技能水平,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和正确的成功理念。而不是没有目标,随心所欲地只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也不是认可社会上对高职学生的某些偏见,自暴自弃。其实,扭转这些偏见还得靠我们高职生自己,只有提高自身素质,在社会上树立高职学生的良好形象才能改变这些偏见。

四、学会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

1. 正确认识大学的学习特点,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

从中学以老师讲授为主的应试教学环境,一下子来到老师授课进度快、内容多、信息涵盖量大、重视实践操作的高职院校,很多新生觉得跟不上学校的节奏。面对“爆炸式”发展的信息,我们要从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1) 就要做到不把分数看得太重,在大学里分数并不能代表一切,要认识到大学是一个人步入社会的过渡阶段,不仅仅要学习专业知识,学好专业知识只是大学学习的一部分,要注重

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重要的是形成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才是主要的学习目的。

(2) 应该积极地摸索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渐调整状态,达到平衡。一般刚进大学的新生,都会有3到4个月的调适期。在这段时里,需要完成从高中的应试教育模式到大学的开放式教学的转换。高中只学习具体的知识,而在大学则应该学习一种思维方式,即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

(3) 在学习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要被困难和暂时的失败所击倒,克服急躁心理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 克服中学时期养成的“一切依赖老师”的定式心理,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大学生要适应大学的教学特点,学会支配自己的课余时间,制定个人的学习计划,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会利用学校的一切学习资源,掌握计算机、英语等工具性的基本知识,懂得使用网络、图书馆、阅览室、资料室等帮助自己学习,培养学习能力。

(5) 虚心接受别人的帮助,积极地向老师和辅导员求教,主动向同学和高年级优秀的学生学习,根据专业的学习要求和教师的教学风格等具体情况,形成与个人水平、基础相适应的学习方法。

2. 在整个大学期间,要恰当地确定新的学习目标

目标是人们活动所最求的预期结果,也是激发人的积极性的前提条件。要积极调节主观状态和认识客观环境,获得良好的心理适应,大学生还必须恰当地确定新的目标。但是目标的确立又必须恰当、科学,不切合实际的目标和违背规律的目标,不仅不能使大学生适应环境,而且会把人引入歧途,甚至达到不能自拔的境地。

从大的方向来说,高职生要恰当地确定自己新的目标体系,应该尽力做到“四个”结合。即个人的目标要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个人的目标要与自身条件相结合;个人目标要与现实的可能性相结合;长远目标要与近期目标(或者具体目标)相结合。所以,给自己制定目标,要考虑综合因素,有大目标,也要有小目标,小目标要细,这样你才会不断有成就感,才会对学习始终保持一种激情。按照你的目标,合理地安排时间,你的大学生活就会很充实。

3.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大学里有很多学生组织和社团,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要积极参加这些学生组织,在学生组织的活动中不断锻炼自己,养成和发展自己走向社会,拥有一个优秀公民的社会适应能力。

五、学会适应大学里的人际交往,建立和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之一,也是适应大学环境的重要条件。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学生,一定要在交往中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抛弃“只要学习好就是好学生”的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要敢于交往,直面交往中的问题和矛盾,在交往中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1. 遵循人际交往的原则

在人们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一些基本的规则,通过这些规则来规范人们的交往行为,保证人们的交往行为符合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这些规则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形成并流传下来的,比如:平等原则、真诚原则、尊重原则、宽容原则等等。因此,在交往中每个人都要遵守这些规则,塑造自己良好的个人形象,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

2. 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在遵循人际交往原则的基础上,高职生在交往中还要掌握一些交往技巧,注意处理好几种关系:

(1) 自尊与他尊的关系。在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每个人都有极强的自尊心,渴望别人的尊重,但是却忽略了对别人的尊重,交往中往往表现出对人严对己宽的现象,在这种甚至连自己都不觉察的交往行为中破坏了自己的形象和人际关系,只有自尊与他尊达到良好的统一,人际关系才会和谐。

(2) 自知和知人的关系。我们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在交际中要正确地了解自己,自满、自负、自卑都不会取得别人的好感,惟我独尊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严重阻碍。当然,还要了解交往的对象,即知人,清楚地认识别人,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同的人就应该采取不同的交往方法和交往方式,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自爱与爱人的关系。大学同学来自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家庭,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往往容易发生冲突。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大学新生都必须面对它,接受它。只懂得自爱而不知道爱人最终会失去别人的信任,所以必须在自爱的同时去学会爱别人,二者恰当的结合才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4) 苛求与宽容的关系。学会承认各人有各人的生活习惯和价值体系,如果你与别人生活在一起,你就得连同他(她)的生活方式一起接受。其实这只是一个适度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对待错误要首先查找自己的原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勇于承担责任,对自己要严格。其次再分析别人的因素,对待别人要宽容,只要不是对方故意挑衅,要原谅别人的过失,要做到对人宽,对己严,切忌以我为中心。

3. 学会和教师、长辈进行交往

教师和长辈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他们具有个性的交往特征,他们的经验是在实践中得到验证的,是非常实用的。所以要经常抽出时间加强和他们进行沟通,学习他们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情况有借鉴地吸收,提高自己的社会认识水平,形成自己的交往风格。

4. 出现认识或心理问题要勇于向心理健康机构寻求帮助

在大学里,学校都建立了自己的心理健康组织机构,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维持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正常生活。但是,有些学生由于对心理咨询不甚了解,甚至存在误会,出现问题时不敢或者不愿去心理咨询,也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将问题埋在心里,最后形成错误的认识观念或者危及自己的心理健康。

六、要培养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

大学生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不仅是适应大学环境的要求,也是个人社会化的必要条件。大学生一般远离父母和亲人,离开了他们的照顾,就要学会独立生活。因此,大学生要摆脱自己以前形成的事事依赖别人的习惯,从头做起,勇于尝试,不怕失败,主动地积累生活经验,自觉地参加集体活动,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独立处理生活中的问题。要积极向辅导员和别人学习,形成互相帮助的生活习惯,尽快培养和提高个人的独立生活的能力。

【适应性测量】

心理适应性是个体的一种综合性心理特征,它反映个体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心理适应性是可以训练的,适应性差的人可以通过特定的程序来增强自己的心理适应性。下面是一套心理适应性的自我测试量表,通过测试可以评定自己的心理适应性,知道自己的适应性以后,有针对地去调整自己,要经常和其他学生交流,向别的学生和老师学习,提高个人的适应能力。测试时请认真阅读每一道题,从题后所给的答案的中选出最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一种,不要做过长时间的思考。

测量题目:

1. 假如把每次考试的试卷拿到一个安静的、无人监考的房间去做,我的成绩一定会好一些。

(很对、对、无所谓、不对、很不对)

2. 夜间走路,我比别人看得更清楚。

(是、好像是、不知道、好像不是、不是)

3. 每次离开家到一个新地方,我总爱出毛病,如失眠、拉肚子、皮肤过敏等。

(完全对、有些对、不知道、不太对、不对)

4. 我在正式运动会上取得的成绩常比体育课或平时练习成绩好些。

(是、似乎是、吃不准、似乎不是、正相反)

5. 我每次明明白白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了,可是在课堂上背的时候却总是会出点差错。

(经常如此、有时如此、吃不准、很少这样、没有这种情况)

6. 开会轮到我发言时,我似乎比别人更镇静,发言也显得很自然。

(对,有些对,不知道,不太对,正相反)

7. 我冬天比别人更怕冷,夏天比别人更怕热。

(是,好像是,不知道,好像不是,不是)

8. 在嘈杂、混乱的环境里,我仍能集中精力地学习、工作,效率并不大幅度降低。

(对,略对,吃不准,有些不对,正相反)

9. 每次检查身体,医生都说我“心跳过速”,其实我平时脉搏很正常。

(是,有时是,时有时无,很少有,根本没有)

10. 如果需要的话,我可以熬一个通宵,精力充沛地学习或工作。

(完全同意,有些同意,无所谓,略不同意,不同意)

11. 当父母或兄弟姐妹的朋友来家做客时,我尽量回避他们。

(是,有时是,时有时无,很少是,根本不是)

12. 出门在外,虽然吃饭、睡觉、环境等变化很大,可是我很快就能习惯。

(是,有时是,是与否之间,很少是,不是)

13. 参加各种比赛时,赛场上越激烈,群众越加油,我的成绩反而越上不去。

(是,有时是,是与否之间,很少是,不是)

14. 上课回答问题或开会发言时,我能镇定自若地把事先想好的一切都完整地说出来。

(对,略对,对与不对之间,略不对,不对)

15. 我觉得一个人做事比大家一起干效率高些,所以我愿意一个人做事。

(是,好像是,是与否之间,好像不是,不是)

16. 为了求得和睦相处,我常常放弃自己的意见,附和大家。

(是,有时是,是与否之间,很少是,根本不是)

17. 当着众人和生人的面,我感到窘迫。

(是,有时是,是与否之间,很少是,不是)

18. 无论情况多么紧迫,我都能注意到该注意的细节,不爱丢三落四。

(对,略对,对与不对之间,略不对,不对)

19. 和别人争吵起来时,我常常哑口无言,事后才想起来该怎样反驳对方,可是已经晚了。

(是,有时是,是与否之间,很少是,不是)

20. 我每次参加正式考试或考核的成绩,常常比平时的成绩更好些。

(是,有时是,是与否之间,很少是,不是)

评定的方法:

凡单号题(1、3、5……),从第一到第五种回答依次记1、2、3、4、5分;凡双号题(2、4、6 ……),从第一到第五种回答依次记5、4、3、2、1分。

全部20题得分之和是测试者的心理适应性得分,其标准为:

0~20 适应性很差

21~40 适应性较差

41~60 适应性一般

61~80 适应性较强

81~100 适应性很强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课程知识点 -.

2016-2017-2《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知识点梳理 一、心理健康绪论板块 1、心理健康的标准 2、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对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自我探索板块 3、自我意识的概念及影响自我意识形成的因素 4、自我认识中典型的心理效应 5、艾森克发展阶段理论 三、人际关系板块 6、人际交往(关系发展的阶段 7、TA的自我状态理论 8、建立界限的步骤 9、处理冲突的几种模式及步骤 四、恋爱与性板块 10、爱情三角理论 11、依恋理论 12、处理有关性的问题的四个原则 五、情绪管理板块 13、情绪的功能

14、情绪ABC理论及其应用 六、生命教育板块 15、心理危机的种类 16、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典型表现 17、当身边的同学出现疑似危机时,我们能做什么附:知识点具体内容 一、心理健康绪论板块 1、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正确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 (2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3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4具有顽强的意志。 (5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 (6具有完整和谐的健康人格。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保证。 (2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保证。 (3心理健康是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基础。

(4心理健康是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和未来社会的需要。 二、自我探索板块 3、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 个体对自我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认知、体验和评价,是个体关于自我全部的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和。自我意识具体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的意识(生理自我;对自身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的意识(心理自我;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的意识(社会自我。 影响自我意识形成的因素:每个人对自己的意识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首先是对外部世界、对他人的认识,然后才逐步认识自己。在这个形成过程中,有以下一些因素影响起到了主要的影响作用: ①重要他人的态度和评价。自我意识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我们根据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而发展起来的,这个过程在我们一生中一直进行着。也就 是说,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在很大程度受他人评价的影响。这如同人对着镜子来认识自己的模样一样,儿童认识自己是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当作一面镜子来不断认识自我的,包括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由于人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经常从属于不同的团体,接触不同的人,每个团体、每个人对你的评价就是一面镜子,这样就可以通过不同的镜子来照出多个自我,这样,个体就能较全面地认识自己,从而促使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在这些不同的评价中,我们最在意的是“重要他人”对我们的态度和评价,重要他人通常指父母、老师和同伴。 ②社会比较。社会比较是将自我与他人进行比较,是个体了解、评价自我的重要途径。我们常常通过与人的比较来确定自己的能力和态度,确定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和价值。自我的价值感也常常是在社会比较的过程中获得的。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精选.)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 当代大学生存在对大学环境不适应、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自我定位出现迷惑等问题,为此,可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他们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树立乐观向上的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增强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现状 我国大学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如何促使大学生心理日益成熟,使其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青年中期是走向成熟的关键期,此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心理冲突,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竞争与求职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在高中阶段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使这些学生心理比较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进人大学后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随着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也加剧了大学生内心的冲突,使他们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再加上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 进入大学后,发现成绩优异的同学有很多,他们在高中时代作为佼佼者的优越感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在思想上,大学生往往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认识不清。学生在考大学前往往被灌输了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一生无忧等片面的观念。但进入大学后,他们感到学习考试的压力还是那么大,竞争更加激烈,还要面对就业的压力。这种现实与美好理想之间的差距,使很多大学生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而在生活上,大学生要自己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如何与同学室友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是摆在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面前的一大难题。在学习上,学习方法的改变同样困扰着一部分大学生,他们习惯了以往中学里老师手把手的教育方式,对于大学老师的教育方式很不习惯,以致课业落后,自尊心受到打击,出现焦虑、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等心理问题。 2.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 就业的双向选择,使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在高年级学生中表现尤为显著,许多大学生在大四毕业前或毕业后都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心理问题也就随之凸现出来。但相对于城镇学生,农村学生因家庭经济状况等影响对能否就业就更为敏感,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比城镇学生相对更多一些。 3.恋爱与性心理发生问题 这也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后的报复心理等。随着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大学生对性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生理发育、两性关系、恋爱等方面也经常出现心理困惑和障碍。一些大学生因一时冲动,或早婚早恋而荒废学业,或未婚先孕而痛苦不堪,或触犯刑法,走上犯罪的道路而留下终生遗憾。 4.自我定位出现迷惑大学生心理渐趋成熟,开始积极地思考人生,不断反省自我,探索自我,经历着种种内心自我评价与认知的矛盾和迷惘。对于学习为了什么,将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生等问题的思索使大学生心理起伏很大,如果没有适时的引导,很容易诱发心理障碍。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才的关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感想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通过询问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心理咨询事实上是帮助来访者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过程。那些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的观念是不对的. 总之,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 通过这学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积极的参与到了集体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集体的力量… 在心理咨询的活动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我们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能不让感动,初次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助别人的喜悦。 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形成了信念之后,进而需要在行动中表现自己。此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为他们提供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 这学期我还参加了我们学校的心理协会---沁心港湾,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起共同努力,不仅学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为其他同学提供心理方面的服务。特别是今年的5. 25活动更是深深的感动了我,老师与同学们的亲密交谈让同学们,还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而且在这里我可以把在心理课上学到的知识付诸与实践,让我学而致用!

大学生心理适应与发展

《大学生心理适应与发展》必修课程 课程简介 《大学生心理适应与发展》课程系统讲授大学生心理适应与发展的有关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大学生适应与发展的特点和任务,了解大学生适应与发展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学会和掌握心理调解的方法,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环境适应、学习方法、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以有效预防大学生心理疾病和心理危机的发生,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本课程包括六个专题,18课时,1学分。 本课程以心理学及相关理论为依据,针对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努力做到科学性与应用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互动性、体验性、感染性,倡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以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教学大纲 第一讲发展---从健康心理开始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一)心理健康的涵义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认为,心理健康是指“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正确认识自我和悦纳自我 2.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3.拥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4. 拥有顽强的意志品质 5. 拥有顽强的意志品质 6. 具有完整和谐的健康人格 (三)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功发展的重要意义 1.心理健康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2.心理健康是智力、能力正常发挥的需要 3.心理健康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 4.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功发展的需要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心理问题概述 心理问题是指所有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的情形。心理的“正常”和“异常”之间没有明确的严格的界限。人的心理及行为是一个由“正常”逐渐向“异常”、由量变到质变,相互依存、转化的连续谱。心理问题普遍存在,只是每个人程度不同。 1、心理困扰 (1)生活适应问题:生活适应、学习适应、环境适应等

大学生心理适应问题

大学生心理适应问题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重要群体,随着国家的强大,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大学生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也变得更为复杂。虽然很多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同时也面临着心理问题和冲突,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宣传心理知识,能够很好的帮助大学生缓解大学新生活带来的压力和不适应。帮助更多的大学生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以便尽快的得到解决。有利于减少现今我国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出现的心理疾病或自杀等状况。 ●大学生现状 与中学相比,现在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心理上可能很难调整过来。大学生要如何去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大学的学习方法呢?大学的学习方法、内容都和中学有了很大的差别,中学是学基础,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都会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跨进大学,就意味这你要适应周围的人是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对于这种变化大学生肯定会有一定的精神压力。同时校园及周边的文化环境和各种信息对大学新生必然带来不同程度的诱惑和影 响。

适应方法 一.学习方面 在大学,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课程门类多,内容相比中学更新更深,教学节奏也更快,更多的是自学,课程自选机会增加;另一方面是,在一个班级会有多个教师授课,因此与学生在课后的交流、沟通减少了,学习效果及知识的巩固全靠学生自己的自觉性了。从中学到大学,这一转变最大的就是从中学较为被动地学习模式变为了大学主动地学习模式。面对人生另一个阶段的启程,大学生应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需要清楚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只要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人际关系 ①宿舍关系 大学生进入集体生活,都住进了宿舍。同宿舍的舍友之间的交往极其频繁,这就需要我们要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 同在一个屋檐下要学会谦让,宽容。不知道怎样与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相处,是一些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表现,由此而引发的人际矛盾和心理不适往往给一些大学生带来许多烦恼。上大学前的单一学习的生活内容,使部分大学新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仅保持在较为简单的状态,对大学里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和多种多样的人际关系难以适应。有的学生与同宿舍的同学长期关系冷漠,稍有不和便恶语相加;有的学生不愿与人交往,也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缺少朋友,对外界很少关心,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独立的天地里;还有的学生奉行“我行我素”的处世原则,过多关注自我,注重自我在人际交往中的地位,过多考虑自己的需要,而忽略他人的需要和交往,对别人缺乏关心和谅解,导致了人际关系中的自命不凡和过于敏感挑剔。这样的学生经常会焦虑不安,孤单失落,其实,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他并没 有恶意,也懂得关心朋友,只是经常把关心用错了地方;她很善良,不圆滑,因此直来直往的也得罪不少人,懂他的人知道她很好,不理解的人便对他冷言冷语,因此他也很苦恼.好在有几个好朋友经常与他谈心,经过

大学生心理健康个人成长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 课程论文 题目:我的成长 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专业:物流管理 姓名:刘力瑛 学号:11521870119 年级:2015级 评阅老师: 日期: 成绩:

大学生心理健康个人成长报告 11521870119 刘力瑛 摘要: 当我迈过我人生中的第19个年头时,我不经回头看了看,这19年来,我所有的成长,所有的悲欢。在我之前的人生中,我会学了如何提高自我,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通过心理健康课程,我明白了如何面对挫折和压力,如何培养和塑造人格和意志品质。我用欢笑和泪水铸成了今天的自己,以后我将用经历与经验发展更好的自己 我的发展: (一)心中的英雄 某天,当我逛微博的时候,被一个长得十分美丽的女子吸引。黑色的皮肤,在20世纪90年代她是时尚界最璀璨的一颗“黑珍珠”,她是第一个登上《Vogue》封面的黑人女模特,她一直在慈善领域积极奔走,她的一生布满苦难又写满荣耀,她就是华莉丝·迪里。她悲惨的童年,奠定了她成功的人生。她的人生,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段奇遇,在她好不容易从狠毒贪小利的父亲手中逃出来时,又不幸在沙漠中遇到一只狮子,在她以为自己的人生快要终结时,她活了下来。从此,世界又多了一个不可小看的女性。当她在模特界大红大紫的时候,她袒露了自己儿时受割礼的故事,作为大使,她一遍又一遍地讲述自己的悲惨命运,只是希望有人看看非洲那些还在经历痛苦的女性。她退出T台后,开始到各国呼吁废除割礼,在她的积极奔走下,多地立法禁止了割礼。然后,她也引起了顽固派分子的仇视,但这一切没有阻止华莉丝的脚步,创办沙漠黎明基金会和塞特兹基金会,保护着世界的女性。 我并不是羡慕她了不起的人生或者光彩的生活,而我是敬佩她,她可以重复地将自己的故事来吸引人们看到非洲受苦的女性,就像拉开自己的伤疤向人说不要再伤害其他人了,不要让女性继续陷入痛苦。在当年那个时期,黑人是受歧视的,她可以迎着这些困难,不断前进,一点一滴地改变人们封建的思想,不顾同胞的辱骂,她是伟大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而是具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时至今日,心理健康已成为作为健康人必备的条件之一。而根据世卫组织的这一定义有学者认为心理健康的本质特征即使是 社会适应良好,因而心理健康就是个体内部与外部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大学生处于一个心理逐渐成熟逐渐从单一的环境走向多元环境的转折时期,因此研究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因对其健康成长具有很大的意义。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复杂而众多,在这里之所以选择家庭因素是基于家庭在个人发展中的根源性和基础性的影响。 1.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直接影响了作为子女的大学生所得到的关爱的程 度和发展的方向。家庭关系主要由父母之间的关系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及子女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构成。良好的家庭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保障,在一个充满爱、温暖的、积极地家庭里,利于青少年的人格、情绪自我意识等等方面的发展,反之,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家庭关系里,夫妻关系、父子关系以及母子关系是尤为重要的,当这三个关系达到平衡时,才能使整个家庭关系和谐的发展,促使家庭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发展也是起促进作用。但是,当三者的平衡被打破时,

对家庭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都极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是破坏性的。 1.1单亲家庭(离异,丧亲) 所谓的单亲家庭即是指父母离异,或丧失单亲等原因子女只和父母中一方生活的家庭。对于离婚而言,在离婚之前子女已受到了不和谐的家庭关系的影响。离婚产生的负面影响将直接影响子女的行为和情感。[1]研究表明,父母因感情不和离异的子女常表现出焦虑,睡眠障碍,攻击行为,易激怒,人际关系减少,孤独以及社会退缩。部分甚至会发展成抑郁症,并呈现出人际交往困难的情况。另一个产生单亲家庭的原因即是父母丧亡,这也是巨大的家庭结构的改变。它对家庭成员的影响早已被证实。众多研究表明青少年居丧期间引起的负面效应持续存在,若在青春期丧失和自己同性别的至亲,容易出现延迟性心理反应,尤其以抑郁症较为明显和持久。另外丧亡者与子女的亲密关系不同其影响所持续的时间和强度也不同。 1.2独生子女家庭和非独生子女家庭 研究发现[2](主要依据“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16PF 人格测试”结果),非独生子女和独生子女在心理发展上会呈现出很明显的差异。[3]王光炎等(2005)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在躯体化,敌对,偏执,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九个维度独生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发展 考试题型:七题简答题,每小题五分(有标准答案) 论述题,前几小题10分,后面的题有15分,20分(无标准 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送分题为必考题!!! 第一章 1、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精神)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背诵) 2、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过程和个性。(背诵) 3、具体内容(理解,详见书第2-6页):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情绪)---快乐、愤怒、悲哀、恐惧Array意志过程---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价值观 个性心理个性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自我意识 4、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背诵,送分题) 1)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独立的生活能力 3)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 4)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5)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 6)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 7)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5、(送分题) 我校心理咨询中心预约电话:84399187 时间:8:00-21:00 地点:大活303 仙林大学城心理咨询电话:85891916 第二章 1、心里咨询定义(理解,书第16页) 1)不只是信息提供 2)不是社交谈话 3)不只是说教 4)不是逻辑分析 5)不只是忠告和建议 6)不只是安慰

辅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辅导员,致力与当事人建立一个具有治疗功能的关系,来协助对方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以至可以克服成长的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使人生有统合并丰富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 2、心里咨询基本原则(理解,书第18页) 保密原则自愿原则发展性原则 3、大学生什么时候需要心里咨询(背诵) 1)生活中遇有重大选择,犹豫不定时 2)学习压力大,无力承担但又不能自行调节时 3)初涉世事,对新环境适应困难时 4)经受挫折后,精神一蹶不振时 5)在社交方面自感有障碍时(如怯懦,自我封闭等) 6)恋爱遇到挫折时 7)患有某种身体疾病,因此产生心理压力时 8)睡眠状态发生改变,初期失眠时 第五章 1、性格与人格(理解) 人格的形成因素:遗传因素,家庭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书第73页) 性格的特点:后天形成,适应环境,相对稳定,可变 第七章 1、学习动机/风格(理解) 1)定义: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映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2)特点 1))独特性 学习风格是在学习者个体神经组织结构及其机能基础上,受特定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长期的学习活动而形成,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2))稳定性 学习风格是个体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经形成,即具有持久稳定性,很少随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学习风格的稳定性并不表明它是不可以改变的,它仍然具有可塑性。 2、三个记忆系统(理解)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第29卷第1期Vo. l 29, No . 1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 rnal ofX i hua U nivers it y (Ph ilosophy&S ocialS ci en ces 2010年2月 Feb. 2010 收稿日期:2009-12-07 :( 女, , 教育与心理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卢勤 (成都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四川成都 610106 摘要:本文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对整群抽取的成都市某大学2009级5090名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 结果表明: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经历重大童年创伤、是否留守、不同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同家庭结构、不同的家庭气氛、不同的父母养育方式, 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关注大学生的家庭背景, 并采取以下对策将学生的家庭因素纳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一是大学新生建档中应纳入人口学资料并重视其重要的预警作用; 二是充分发挥团体心理咨询的作用; 三是主动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 关键词:SCL –90; 心理健康状况; 家庭背景因素 中图分类号:R 395 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505(2010 01-0107-04 The E ffect of Fa m ily B ackground on College Students M entalH ealth LU Q in

(Psycholog icalH ealt h and Education Center, Chengdu Univers it y, Chengdu, S ic huan , 610106, China Abstrac t :T his paper st udies the e ffect of f am il y backg round on menta l hea lth of co lleg e graduates . T he da ta is collected fro m 5090 underg raduates in 2009appli ed SCL 90and se lf co m piled fa m ily backg round questi onnaire . T he resu lts s how t ha t the d ifference of m ental hea lth scores is sign ificant when m eas u ri ng on the sev en f am il y background d i m ensi ons , such as whether the st udent the on l y ch il d fa m il y or not , whether w ith expe rienced trau m a or not , t he fa m il y econo m ic situati on , fam il y structures , at m ospheres and parenti ng sty l es . Thus , t he educati on of co ll ege students m enta l health shou l d pay attenti on to the ir fam il y background . A nd the suggesti ons are as foll ow s :1 t o put t he de m ographic data form i nto students files for m en tal hea lt h a l ert ; 2 to br i ng t he tea m of psycho log ical counse ling i n t o full p l ay ; 3 to se t up a syste m for co mm un i ca tion bet ween co ll ege and st udents fa m ilies . K ey word s :sy m pto m check list 90; m ental health status ; fa m ily backg round factors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其心理健康状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教育研究领域也将其作为一个热点来研究探讨。很多高校建立了多级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 如校级心理健康咨询中心院系心理辅导班级心理委员以及学校学生处(心理中心院系班级宿舍等。建立校内多级机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特别是在防止危机事件的发生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这种只关注校内工作而忽视家庭因素的心理教育管理模式也逐步暴露出一些新问题, 比如, 家长对学校工作不配合, 家校态度不一, 很多家长认为孩 子出了问题就是学校的责任等[1]

大学生心理适应与发展期末论文

大学生心理适应与发展期末论文 步入大学以来,也算遇到过了不少的情绪问题,做了一年的心理委员,也看到身边的同学们也同样被各种情绪困扰过,大学生似乎是一个非常容易为情绪所困的群体。 经过我的观察和对相关资料的查阅,总结出来一些大学生情绪特点。 大学阶段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 注重个性表达, 情绪体验丰富, 情绪波动起伏的时期。作为特殊的群体,大学生的生理基本成熟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因而对人、事、社会等各种现象特别关注,对新鲜事物十分好奇,对学业和未来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进取,拥有许多积极的情绪,每一个心理过程都是在某种特定的情绪背景下进行的并受其影响和调节的。 而大学生活中,情绪总是跟人际交往,学习,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在这些环境下,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可谓丰富,具体概括如下: (一)丰富性和复杂性 亦可理解为敏感性,从自我意识的发展来看,大学生表现出较多的自我体验,自我尊重的需要强烈,易产生自卑、自负等情绪体验;从社交方面来看,大学生的交际范围日益扩大,与同学、朋友及师长之间的交往更细腻、更复杂,有的大学生还开始体验一种更突出的情感——恋爱,而恋爱活动往往又伴随着深刻的情绪体验,这种特殊的体验对大学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情绪体验的内容上,大学生的情绪呈现出相当丰富多彩的特征。 (二)波动性和两极性 即起伏多变。大学时期是人生面临多种选择的时期。社会、家庭、学校及生活事件,都会对大学生的情绪产生影响。同成年人相比,大学生相对敏感,情绪带有明显的波动性,特别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种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更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情绪的困扰与波动。同时,由于大学生自我认知、生涯发展及心理发展还未成熟等原因,情绪起伏较大,带有明显的两极化特征,情绪的反应摇摆不定、跌宕起伏。有人对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人70%的情绪都是经常两极波动的。 (三)冲动性与爆发性 由于大学生兴趣广泛,对外界事物较为敏感,加之年青气盛和从众心理,因而在许多情况下,其情绪易被激发,犹如急风暴雨不计后果,带有很大的冲动性。大学生情绪的冲动性常常与爆发性相连的。大学生的自制力较弱,一旦出现某种外部强烈的刺激,情绪便会突然爆发,易产生破坏性的行为和后果。 (四)阶段性和层次性 大学阶段不同年级培养目标和培养重点不同,各个年级面临的问题不同,大学生的情绪特点也不同,呈现出阶段性和层次性特点。新生自豪感和自卑感混杂,放松感和压力感并存,新鲜感和恋旧感交替,情绪波动大。二三年级经过了一年级的适应过程,能够融于校园生活中,情绪较为稳定。毕业班学生面临毕业论文及择业等重大问题,压力大情绪波动大,消极情绪多。另外,由于社会、家庭及自身要求、期望不同,能力、心理素质的差别,大学生也会体现着不同的情绪状态。 (五)外显性与内隐性 一般而言,大学生的很多情绪是一眼就能看出的,如考试第一名或赢得一场球赛,马上就能喜形于色。但由于自制力的逐渐增强,以及思维的独立性和自尊心的发展,他们情绪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并不总是一致,在某些场合和特定问题上,有些大学生会隐藏或抑制自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

大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与 自 我 成 长学院专业:工程学院电子7班 姓名:周春艳 学号201330290729 周三

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惑与调整 摘要: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大学校园里,你可以做你想要做的东西,例如学术上的专研,自学,谈恋爱,或者是想过多的接触社会以此锻炼自己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所以大学生活是学生一个自我发展的一个时期,是学生自我增长知识,自我完善的一个时期。但是在这个时期内,大学生容易出现情绪困扰,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有焦虑、抑郁,易愤、嫉妒、冷漠。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困扰、调整 正文: 焦虑是十分常见的现象,是一种类似担忧的反应或是自尊心受到潜在威胁时产生担忧的反应倾向,是个体主观上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的不安感,是紧张、害怕、担忧混合的情绪体验。焦虑是大学生常见的情绪状态,当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遭遇挫折或担心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事情来临时,便会产生这种体验。焦虑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复杂的,既可以成为大学生成才的内驱力,起促进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实验证明,中等焦虑能使学生维持适度的紧张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促进学习。但过度焦虑则会对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如有的大学生在临考前夜的失眠或考试时“怯场”,在竞赛中不能发挥正常水平等,多是高度焦虑所致。被过高的焦虑困扰的大学生,常常会感到内心极度紧张不安,惶恐害怕、心神不定、思维混乱、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记忆力下降,同时还容易产生头痛、失眠、食欲不振、胃肠不适等不良生理反应。大学生常见的焦虑有自我形象焦虑、学习焦虑与情感焦虑。自我形象焦虑是担心自己不够漂亮、没有吸引力,体貌过胖或矮小等,也有的因为粉刺、学生雀斑等影响自我形象而引起的焦虑;这类焦虑主要与自我认知有关,需要通过调整自我认知重新接纳自我,建立新的自我形象;二是与学习有关的焦虑如学习焦虑、考试焦虑,在学生情绪反映中最为强烈,我们在大学生学习心理中专门谈及考试焦虑,需要引起重视。情感焦虑多数由于恋爱受挫而引发的自我否定,认为自己不具备爱人与被爱的能力,因而过度担忧引起焦虑。 抑郁症状不单指各种感觉,还指情绪、认知与行为特征。抑郁最明显的症状是压抑的心情,表现为仿佛掉入了一个无底洞或黑洞之中,正被淹没或窒息。其他感觉包括容易发火,感到愤怒或负罪感。抑郁常常伴随着焦虑,对所有活动失

浅谈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浅谈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呈上升趋势,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了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家庭教育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未来国家的栋梁,社会的脊梁.。心理上正处于发育的过渡阶段。在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却承受着着高于其他同龄人的压力打击。近些年来。各大高校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发生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逐步成为社会焦点。然而,家庭方面的因素就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主要原因。我们应重视大学生在家庭方面的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志存高远。渴望知识。追求进步、满怀着踌躇之志,为着祖国和未来努力奋进着。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随着经济和科技分发展,社会一直在变化。各个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使得正处于心理转型期的大学生们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有些大学生承受不住而走上极端道路。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遇到困难直接撒手,毫无主张。有远大的学习目标,但是缺乏学习动力。有信心,但是没有恒心。没有紧迫感,适应能力极差。 (二)对大学适应能力差。一些大学生在高中时代,只顾读书,成为了学校的佼佼者,然而到了大学这种优越感就不存在了,因而心里会产生落差。再者生活上,离家在外,缺少了家人的呵护,心里少了一丝温暖。还有对大学老师的授课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的不习惯,而产生了压抑烦躁的心理。 (三)人际关系能力低下。一些大学生因未能良好地协调与舍友同学的人际关系,因而逐步被孤立成宅男。整天沉迷虚拟网络,使得心理走向自闭。 (四)恋爱与性心理困惑。伴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大学生对恋爱和性给于了更多的关注。然这这方面却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有些人因感情破裂,产生报复心理。也有人因早婚早育,而荒废学业。或者是未婚先育,而背负法律责任。, (五)求职和就业的压力。在就业压力严峻的今天,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都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因而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在准备和面试的过程中,急于求成,力不从心。

大学生心理健康报告

篇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报告书 作为一名新入学的大学生,我对大学这个充满着诱惑和梦想的地方有着太多的迷惑,经调查,近几年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校园稳定。 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得不让人们重点关注,听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我对这一问题做了系统的调查并且加入了自己的理解.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大环境、错误的价值观引导、拜金主义、网上不良信息等。所以,针对这几个方面,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尽量克服,用美妙的成功来报答我们的青春。 其次,大学生对自己前途的规划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经调查,有百分之七十的大学生甚至连上大学的明确目标都没有,有的只有迷茫和消磨时间,针对这一方面,我们首先应该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为了达成这个目标用尽一切我们可以动用的经历。我会在大学毕业后继续深造,考取工商管理学研究生,这是我的目的,而过程我便需要不断地锻炼自己,不断地积累自己的人脉与自己的管理协调能力,以至于在以后的生活里更好的体现自己的价值。 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情感问题也是影响大学生生活的重要问题,情感问题包括很多方面,如何保证下面这些问题的解决是正确解决大学生问题的重要准则。 一、自我意识:自己的事自己做主 自知、自爱、自尊、自信、自强、自制是良好的自我意识的内涵。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给自己进行合理的定位,是自知;爱惜自己、保护自己、珍惜自己的品德和荣誉,是自爱;遇事不退缩畏惧,不妄自菲薄,是自尊;有强烈的自信心,有积极的进取精神,是自信;凡事要么不作,要做就力求最好,是自强;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抵御各种不良的诱惑,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事情,是自制。当然,不可能在短时间里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做到这些,但是应该教育学生注重在这些方面进行自我培养。 二、适应能力:你在他乡还好吗 社会适应能力是个体为满足生存需要而与环境发生调节作用的能力。在计划经济时代,人的一生都是由“组织”决定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大小一般不会对人的进退产生多大影响。而在市场经济时代,任何人都必须接受市场的筛选,竞争的考验,任何人都必须主动适应市场的需要,否则便会被无情地淘汰。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学校应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走出校门,进入社会,了解社会,并逐渐适应社会。 三、人际关系:让我们真诚地握握手 由于学生中有相当比例的独生子女,由于高中阶段“孤军奋战”式的学习方法,很多学生不善于和他人相处。在调查中了解到的学生抑郁和焦虑心理产生的原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因为没有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因此,要教育学生善意地和他人相处,多一些真诚的赞美和鼓励,不要轻易怀疑他人,甚至轻视、厌恶他人;要尊重他人、信任他人,注意倾听对方的谈话,不把自己的意志和见解强加于人,既乐于助人,也坦然接受别人的情感和帮助。实践证明,有好的人际关系就会有好的心情。因此学校应鼓励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社团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团活动,和更多的人交往,在交往中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篇二:大学生心理健康个人成长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 课程论文 题目:大学生心理健康个人成长报告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测量

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测量 测验说明: 下面的问题能帮助你进行心理适应能力的自我判断。请认真阅读,从三个备选答案(A.是B. 无法肯定C.不是)中选出与你实际情况相符合的一个。有些题目可能与你不符或你从未思考过,如有这种情况请尽可能选出你个人倾向的一个答案。 试题题目: 1. 我最怕转学或转班,每到一个新环境,我总是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2. 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我很容易同别人接近。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3. 在陌生人面前,我常无话可说,以致感到尴尬。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4. 我最喜欢学习新知识或新学科,它给我一种新鲜感,能调动我的积极性。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5. 每到一个新地方,我第一天总是睡不好,就是在家里,只要换一张床,也会失 眠。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6. 不管生活条件有多大变化,我也能很快习惯。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7. 越是人多的地方,我越感到紧张。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8. 我的成绩多半不会比平时练习差。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9. 全班同学都看着我,心都快跳出来了。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10. 对他(她)有看法,我仍能同他(她)交往。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11. 我做事总有些不自在。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12. 我很少固执己见,常常乐于采纳别人的观点。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13. 同别人争论时,我常常感到语塞,事后才想起怎样反驳对方,可惜已经太迟了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14. 我对生活条件要求不高,即使生活条件很差,我也能过得很愉快。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15. 有时自己明明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可在课堂上背的时候,还是会出差错。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16. 在决定胜负成败的关键时刻,我虽然很紧张,但总能很快地使自己镇定下来。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17. 我不喜欢的东西,不管怎么学也学不会。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18. 在嘈杂混乱的环境里,我仍能集中精力学习,并且效率很高。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19. 我不喜欢陌生人来家里作客,每逢这种情况,我就有意回避。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20. 我很喜欢参加社交活动,我感到这是交朋友的好机会。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测量答题卡 评分规则: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

上海市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状况研究 张海燕 (华东政法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中心,上海201620) 【摘要】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发现,时代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推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总体上影响积极,调查所呈现的结果很大程度上显现了当前大学生的折射出鲜明时代特征的心理特点。在此基础上,对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关键词】上海市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时代特征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92X(2008)09—0070-05 自1990年代以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各种调查数据发布也很多,有权威、专业机构的专门研究,也有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者的各项有关调查,其中不乏一些令人不安的描述。处在青年中晚期、成人初期的大学生确有其独特的心理发展特点,但他们的心理发展状况就一定低于一般成人吗?人们通常使用的评价、比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的常模,一般并非取自于同时期的同龄人或成人样本,这样的比较就不一定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况且,大学生毕竟仍是“准社会成员”,尽管同样遭遇来自于各方面的诸多压力,但他们应对压力的能力相对于应激源而言,所产生的心理应激很难说一定严重于直面激烈社会竞争的成人。这些都提示我们,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状况确实需要唤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但更需要严谨科学的态度,需要客观、真实、全面的评价。为此,我们对上海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的内容为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状况,涉及他们的作为心理发展重要生态背景的家庭的基本情况、个人生活现状、认知发展、社会性和人格发展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主要测量指标为:(1)调研对象的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包括性别、专业、学历、生源地、政治面貌、婚姻状况、工作经历等,以及父母的职业和学历水平、家庭经济、家庭或个人的宗教信仰、家庭类型和家庭教养模式等情况。(2)学习、休闲、校园活动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生活现况,包括专业学习情况、学习动机和希望接受的教育程度、课外其他学习培训的情况、休闲娱乐活动情况、参与学校活动和社团活动的情况、参与社会服务或勤工助学的情况等。(3)认知发展状况,包括创造能力的发展,对于自我个性、自我发展、价值取向、社会等的认知。(4)自我发展水平,包括一般自我概念、自尊、自我价值感、自信心、自我效能感、抱负水平等维度。(5)情绪发展,包括正负情绪平衡、情绪的特点、.情绪的控制、影响情绪的主要因素等。(6)人际交往,包括交往现状与人际困扰、社会支持系统状况、人际问题归因分析以及求助模式等。(7)性心理健康与发展,包括性知识的需求与来源状况、异性交往状况、恋爱与择偶、性观念、性别角色的发展等。(8)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和资源需求状况等。 研究对象为上海高校的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调查按照分段、分层抽样的方式进行,抽取上海17所高校、接近上海高校全体学生人数1%比例的样本。在实际回收的4874份问卷中,有效问卷4848份,占回收问卷总数的99.47%。其中, 兀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