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厂建设工程EPC模式下的集中仓储管理

核电厂建设工程EPC模式下的集中仓储管理
核电厂建设工程EPC模式下的集中仓储管理

核电厂建设工程EPC模式下的集中仓储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于电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长。因此,核能发电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清洁能源的战略部署下,我国核电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对核电厂建设工程EPC模式下的集中仓储管理进行探讨。

标签:核电厂;EPC总承包;工程物资;集中仓储管理

引言:核电项目现场物资管理通常采取的是物资分散性管理模式,即甲供物资到达现场后由各专业安装承包商(NI、CI、BOP)分别接收保管,而本文所讲述的集中仓储管理是ECP总承包方自主管理甲供物资,并通过服务外包形式委托一家专业仓储承包商提供人力、物力支持。

一、EPC总承包模式下集中仓储管理的实施背景及优势

1、集中仓储管理的实施背景

在核电厂建设工程ECP总承包项目的传统模式下,现场甲供物资管理采取的是物资分散式仓储管理方式,即NI、CI、BOP专业承包商将甲供物资仓储管理工作打包到安装合同中,分别由各安装承包商自行建设仓库,配置机械、人员,依据总承包方物资管理要求进行管理。

①仓库设施无法满足货物物资的实际存储要求。由于各安装合同中的仓储管理条款多样化,对仓库临建及设施缺乏统一标准,仅核岛、常规岛两家安装承包商的物资管理合同条款较为明确,其他承包商合同不规范,未做详细地规定,导致仓库面积不足、设施不完善等,无法完全满足核电物资的实际存储要求。

②机械、人力配置不足。承包商不重视物资的管理工作,压缩人力成本,物资管理关键岗位人员到岗不及时、培训不到位、人力资源动员不足,仓储策划滞后等。在工程前期,会有大批甲供物资进场,常常由于人力不足,导致大量开箱、检验工作滞后,并往往会持续整个工期,继而导致部分物项质量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直到安装现场才发现问题,严重影响了现场安装进度。而在工程后期,物资管理人员过早分流退场,特别是关键岗位的提前退场,基本的物资管理工作受到影响。事实上,物资管理工作贯彻整个核电建设周期,国有资产的监管、剩余物资的清理都需要大量人力完成,传统的物资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总承包方的各项要求。

③物资管理质量和效率欠缺。在项目现场,由于各安装承包商的管理经验、对工程物资管理的重视程度差异及承包商内部对物资管理成本管控等原因,使得项目现场各安装承包商之间的物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人力资源配置严重不足,根本无法达到总承包方的管理要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