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学案

讲课学案
讲课学案

学材版本岳麓版大单元主题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年级备课组高一历史文本题目第12课鸦片战争编制学师张志鹏

重点难点重点:为什么说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分析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

难点:鸦片战争爆发及失败的原因;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及影响。

问题连续体问题及问题解决

学习

指导

问题探究【理思路】——【自主学习,温故知新】

熟读教材P50—52,结合初中所学,在教材上标注此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理清两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脉络。

【问题探究一】——鸦片战争为什么会爆发?

中英两国相隔几万里,为什么英国军队会远涉重洋挑起这场战争呢?其中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请从下列材料中探寻答案。

材料一:若无广阔的国外市场,那在幅员不大仅能提供狭小国内市场的国家......制造业就没有好好发展的可能。

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物产是各种各样,各省间的水运交通又是极其便利,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就面积而言,中国的国内市场,也许并不小于全欧洲各国的市场。

——摘自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周边地区的各国君主,纷纷臣属于中国,向清王朝纳贡。至于藩属国以外的国家,包括西方各国,清王朝一般皆视为“夷”。因此,清王朝在对外关系上,自以为是居于他国之上的“天朝”,不承认与之平等的国家有存在。

——摘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研究》

材料三:那时的通商制度也很特别,西洋的商人都限于广州一口。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外商到广州不能坐轿、不能随便出游、不能带武器。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四:到18世纪末,英国上下无论贫富贵贱几乎每人每天都可以喝上一两杯茶。夏日里,经常可以在某个胡同看到乞丐端着杯子在喝茶,修路工人在喝茶,赶灰渣车的车夫在喝茶,还可以看到晒干草的工人在买茶。

——摘自【美】汤姆·斯丹迪奇《六个瓶子里的历史》材料五: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米,最好的饮料——茶,以及最好的衣着——棉、丝和皮毛。既然有这些大宗物产以及土制副产品,所以他们不需要从外地购买一文钱的东西。——摘自炎明《鸦片战争史料》

材料六:在1828——1836年间,英国人在广州获取了3790万元的白银。19世纪30年代中后期,每年约400万——500万元的白银外流。

林则徐给维多利亚女王的心中宣称:“众夷良莠不齐,遂有夹带鸦片、诱惑华民,以致流毒各省者......试问天良何在?”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责令在广州的外国商人在三天内呈缴所有的鸦片。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七: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为鸦片战争,英国人则称为通商战争,两方面都有理由。关于通商问题,英方力图获得更大的机会和自由,我方则硬要维持原状:彼攻我守。关于鸦片的问题,我方力图禁绝,英方则希望维持原状:我攻彼守。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问题: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归纳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问题探究二】——中国为什么会战败?

《南京条约》签订后,让道光皇帝难以理解的是:强大的大清国怎么会败给一个几万里之外的弹丸小国呢?那么,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请看一下材料:

材料一:清军的鸟枪与英军的枪支比较表

型制枪长弹丸重量射程射速枪刺

中方鸟枪 2.01米弹丸1钱

火药3钱

100米1至2发/分钟无

英方伯克式 1.16米35克200米2至3发/分钟有布伦维克式 1.42米53克300米3至4发/分钟有

材料二:19世纪40年代,英国海军为世界之最,拥有各类舰船400余艘;军舰较大,排水量从百余吨至千余吨;设炮较多,10——120门不等。清朝水师舰船体积小,火炮数量少,其中最大战船的吨位尚不及英军装备最差的军舰;设炮最多之战船,其火炮数量也只与英军设炮最少的军舰相当。——岳麓版历史《政治文明历程》材料三:(中国)将军的参谋机构中有许多文人,在发动进攻的前十天,将军命令他们撰写捷报。他们呈递了30篇文章,将军按其文采大小的顺序进行了排列。列第一的写了一篇详细而生动的有关各种英雄事迹的报道。列第二位的呈报了一篇文字造诣很高的文章,其中充满了经典的比喻和机敏的措辞。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四:林则徐认为:英军“腰硬腿直,一击即到”“不独一兵可以手刃数夷,即乡井平民亦足以致其死命。”——摘自《鸦片战争在舟山史料选编》

材料五:清军主帅杨芳看到夷炮威力在我炮之上,认定“必有邪教善术者伏其内”,于是“传令遍收近妇女溺器”作为致胜法宝。他将这些马桶平放在一排排木筏上,以马桶口面对敌舰冲去,以破邪术。——摘自雷颐《历史:何以至此》

问题:依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鸦片战争中为什么会战败?

【问题探究三】——鸦片战争带来哪些危害?

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同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给中国带来了恶略影响。

材料一:各通商口岸“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

倘遇有交涉词讼,管事管不能劝息,又不能将就,即请华官会同查明其事......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各国既与英人无异,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

材料二:教材关于《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内容。

问题: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了哪些权利。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

【问题探究四】——鸦片战争引发了怎样的思考?

鸦片战争战败后,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清政府和士大夫阶层有没有顺应世界潮流,开启现代化的历程呢?

材料一:议和之后,都门仍复恬喜,大有雨过忘雷之意。海疆之事,转喉触讳,绝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谈时事”四字。

——摘自林则徐《软尘私议》

材料二: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刚打完的这场战争不过是一个蛮夷部落的一次闹事而已。这些蛮夷依仗坚船,袭击占领了沿海地区的一些地方,迫使皇上作出了一些让步。——摘自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海国图志》由魏源在1842年著成,介绍了西方各国地理分布和历史变迁,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但《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这本书到达日本,从1854年到1856年,短短数年,日本出版的《海国图志》选本就有21个版本,占同一时期日本出版的世界史地著作的一半。更为重要的是,当时日本维新思想家利用《海国图志》提供的世界知识,结合日本实际,提出了维新改革主张,掀开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序幕。——摘自魏启敏《中国帮日本走向维新》

材料四:1860年的战败猛烈的震撼了学界和官场,冯桂芬在他于1860年——1861年间的名著《校邠庐抗议》中指出,中国以往所知的旧世界与已经强压过来的新世界之间有巨大差别......既然像日本那样的小国都感到需要按西洋模式加强自身,那么中国就更应发愤图强了!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五: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刺激了中国的官僚士大夫阶层,“变局论”在思想界流行开来。为了应对变局,清政府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税务司、同文馆等机构。——摘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问题:根据上述材料分析鸦片战争后国人及清政府的思想有哪些变化?

【谈收获】——【通过学习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思维导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