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歌解释

三宝歌解释
三宝歌解释

解读《三宝歌》

《三宝歌》可以说是中国佛教的教歌,在佛教界的法会或重大活动的仪式上,僧侣和居士们往往会唱《三宝歌》。

《三宝歌》的词作者是太虚法师。太虚法师是中国近代佛教复兴运动的领军人物,也是在佛学上造诣高深的得道高僧。

他生于1889年,是浙江崇德人。16岁出家,依宁波天童寺寄禅法师受具足戒。又在南京金陵刻经处跟随佛学大师杨文会居士深造佛理。逐渐成长为精通教义、有着正知正见的高僧。面对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中国佛教极度衰败的现状,太虚法师继承了他的师父、佛教改革领袖寄禅法师的遗志,将推动佛教改革、促进佛教复兴作为自己终身的使命。他提出教理革命、教制革命、教产革命的“三大革命”理论,提倡人生佛教、人间佛教,主张把佛学的积极思想运用于现实社会、发达人生。但是由于国家内忧外患、战乱频仍,他的改革主张无法得到广泛推行,他劳苦奔波,屡遭挫折,1947年,他带着壮志未酬身先死的遗憾,圆寂于上海玉佛寺。然而他的人间佛教的旗帜,并没有因为他的离去而倒下,反而在大陆和台湾两地后继有人、发扬光大。在大陆是佛教领袖赵朴初居士根据现实生活重新阐述了人间佛教的义理;在台湾则是有太虚法师的门徒印顺法师等,举起了人间佛教的大旗。至20世纪80年代而成为海峡两岸佛教界公认的主导思想,造就了今天海峡两岸的佛教事业兴旺发达、生动活泼的局面。可想而知,太虚法师对中国佛教的贡献,功德是无量无边的。

《三宝歌》的曲作者是弘一法师。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息人,1880年生于天津。他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大家,也是一代高僧。他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艺术流派之先河。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他以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艺术家。他于39岁出家为僧,精研律学,弘扬佛法,身体力行,严守戒律,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是由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那么,这两位大师极的高僧,又是怎么到一起来完成《三宝歌》的词曲创作的呢?

1929年前后,太虚法师是厦门闽南佛学院的院长。弘一法师多次到闽南佛学院讲学和修行。他们之间相互敬仰,机缘投合。1929年10月间,当时闽南佛学院的大醒法师、芝峰法师等看到国有国歌,校有校歌,唯佛教缺了一首可代表佛教义理和精神的教歌,就请太虚大师作词,弘一大师谱曲。就这样,珠联璧合,因缘际会,一部传世之作产生了。

我们看这首歌的歌词,太虚大师把整个佛教归纳成为佛、法、僧三宝,通过赞颂三宝的功德,又把佛教的义理和精神高度概括,溶化在短短的三段歌词中,如此微妙精深的提炼,要没有深厚的功力是做不到的。

我们再看这首歌的曲子。首先给我们听觉的第一感受,是与其它的佛教唱颂的音调很不一样。我们在寺庙里听僧侣在早晚课时或法会上的唱颂,音调近似于中国古老的戏曲和民歌,而《三宝歌》的音调却近似于西方教堂的圣歌。我们听起来十分好听,充满了神圣感和力量。曲风宛转流畅、绵密有力。这是由于弘一大师精通西方音乐,从音乐创作来说,《三宝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首现代梵呗,同时也是对古代梵呗的一次划时代的革新。

三宝歌解读

第一段

人天长夜,宇宙黮暗,谁启以光明?

人天长夜:人类和天界都处在漫漫长夜里。

这里要解释一下“天”的概念。

佛教认为,一切众生都处在生死轮回之中,也就是一辈子完了以后接着又一辈子,不断流转,我们平常说话常说“上辈子”、“下辈子”就是这个意思。而这生死轮回有六个去处,或者说六种归类,也就是“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其中天、人、阿修罗三道是三善道;地狱、饿鬼、畜生是三恶道。众生由于他一生行善还是行恶,决定他死后到善道去,还是到恶道去。六道中最好的道是天道。是一生行善的众生得到极大的福报才有幸到天道中来。天道的“天”的概念,意为光明、自然、清净、自在、最胜,这里的众生享受着幸福快乐、无忧无虑的胜妙生活,有着极长寿命。

既然天道这么好,为什么还要说“人天长夜,宇宙黮暗”呢?原来,天道的众生虽然过着纯乐无苦的生活,但他们的福报是有限的,一旦福报享受完了,又要到六道里去轮回,下一辈子是到哪个道就难说了,说不定掉到三恶道之中,则又该受苦了。

只有超出六道轮回,到达佛、菩萨的境界,或是到达西方极乐世界,才能真正得到无穷无尽的光明、自然、清净、自在和最胜。这种超越,要通过佛法的启迪和修行。

宇宙黮暗,谁启以光明?

黮,音“坦”,偏旁是一个黑加一个甚,甚黑,特别黑。

在宇宙的茫茫昏暗中,是谁用智慧的光明启迪一切众生?

三界火宅,众苦煎迫,谁济以安宁?

三界火宅:三界,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是众生存在的三种形态和其生存的三种世界。三界又分二十八天,是众生从有欲到无欲、有色到无色的不同的层次。

欲界:为具有食、色、睡等欲望或需求的众生所居。包括六道中的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道和天道中的六欲天。

色界:为离开食、色二欲而尚离不开物质身体的众生所居。包括色界十八天。

无色界:为离食色等欲,亦无固定物质形体的众生所居。有无色界四天。

火宅:着了火的住宅。《法华经》讲:“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三界中最苦的是欲界,众生被自身的欲望所煎熬和逼迫,得不到心灵的自在与平静,真是苦不堪言。色界、无色界虽然进入了禅定状态,但依然脱离不了“成、住、坏、空”的规律。

众苦煎迫,谁济以安宁?

只有佛陀才能救济众生的煎熬和逼迫之苦,让众生得到智慧和安宁。使众生进入不生不灭的涅槃寂静的境地。

大悲大智大雄力,南无佛陀耶!

是具有大慈悲、大智慧、大雄壮力的佛陀啊,我们要皈依、礼敬佛陀!

南无,皈依、礼敬的意思。皈依:以身心归向佛、依靠佛。

昭朗万有,衽席群生,功德莫能名。

万有:天下万物。昭朗万有:佛光照耀天下万物。衽席:供人睡觉的席子。衽席群生:让众生得到安身、依靠的地方,佛法使众生得到精神家园和精神支柱。功德莫能名:无量无边的功德真是无法形容。

今乃知,唯此是,真正皈依处。尽形寿,献身命,信受勤奉行。

今天知道了,唯有佛宝是我们真正信仰、依靠的对象。尽我们的一生,贡献我们的身家性命,相信、接受佛法,勤勉地去践行。

第二段:

二谛总持,三学增上,恢恢法界身;

二谛:俗谛与真谛,两种真理或真理的两个方面。

俗谛:世俗所见,世间法,有为法。

真谛:也叫第一义谛、胜义谛。圣智所见,出世间法,无为法。

总持:总揽。在佛经中的另一个涵义是“真言”,梵文称“曼陀罗”、“陀罗尼”,又称咒语、神咒、密语。咒语总摄佛菩萨的功德、誓愿及佛法深义,有不可思议的神力。

二谛总持,总揽世间、出世间的一切真理。真俗二谛概括了三藏十二部所有经典。

“三学”:戒、定、慧三学。是学佛者修学内容的三个方面。

戒:遵守佛门中的清规戒律。

定:坐禅修定,令心专注一境,进入“四禅八定”的禅定状态。

慧:在禅定中获得觉悟宇宙人生实相的智慧。

三学的内在关系是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三学增上,意思是通过修习三学,不断增长道业。

恢恢法界身。

恢恢,是广大、包容的样子,可理解为无量、无尽、不可思议。

法界,在佛经中有多种涵义,这里指最高、最实在、最究竟的真性,成佛之因,与法性、真如、佛性是同义词。

恢恢法界身,形容佛法的博大精深,无量、无尽,橫遍十方、竖穷三际,无处不在。

净德既圆,染患斯寂,荡荡涅槃城!

德:功德、福德、德性。

清净的德性圆满了。

染患:沾染上的世间种种烦恼习气、恶业。

染患斯寂:沾染上的世间种种烦恼习气、恶业都彻底寂灭了。

荡荡涅槃城:涅槃: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寂灭、圆寂。同义词有:寂静、彼岸、解脱、清凉等。涅槃是佛教全部修行所达到的最高理想。是一种息灭烦恼、无明之后,所证得的不生不灭、超离生死、永恒安乐的精神境界。

这句词的意思是:彻底解脱之后,修行者进入了不生不灭、无边无际、清净自在的涅槃境界。

众缘性空唯识现,南无达摩耶!

众缘性空:即缘起性空的理论,是佛法的基石。

唯识现:世间万事万物皆是人心变现出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唯识论是佛法的又一块基石。

缘起性空和万法唯心的理论就是根本的佛法,我们要皈依、礼敬佛法。

理无不彰,蔽无不解,焕乎其大明。

理无不彰:所有佛法的道理在万法中都显现出来了。

蔽无不解:蔽,遮障、邪见。解:音懈,解脱了,去除了。所有的遮障、邪见都去除了。

焕乎其大明:焕,显而易见。佛法就像光芒万丈的明灯。

第三段。

依净律仪,成妙和合,灵山遗芳型;

依净律仪:依照清净的戒律和威仪。

出家的僧人聚集在一个道场里共同修行,就要遵循佛门里的清规戒律和保持僧人的清净、庄严的仪表。释迦牟尼传教时,根据僧团中出现的问题制定了僧人必需遵守的行为准则。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四级、菩萨戒等。一个出家人只有受了具足戒才算是正式的僧人。比丘的具足戒,即比丘戒,有250条之多;而比丘尼戒,有348条。

威仪:指僧人行住坐卧、言谈举止的风范。佛门里常说僧人要有“三千威仪、六万细行”,就是对僧人细小行为的规定。

成妙和合:组成完善的和谐相处的共修团体。为使僧团内部团结一致、共同进步,僧团成员遵循着“六和”的原则。

一、戒和同修。大家共同遵守清规戒律。二、见和同解。见解一致的共同修学。三、身和同住。生活上互相照顾。四、利和同均。平等受用合法的财物。五、口和无铮。言语上互相勉励而不互相伤害。六、意和同悦。思想上彼此尊重、互相学习。

灵山遗芳型。

灵山:又名灵鹫山,鹫峰。在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东北。相传释迦牟尼在灵山上说法多年。

灵山遗芳型:释迦牟尼在灵山上讲经说法,制定僧团制度,为我们留下了流芳百世的典范。

修行证果,弘法利世,焰续佛灯明。

僧人剃度出家,到寺庙里修行,对个人而言,是为了和志同道合的僧人在一起,互相切磋、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最终达到证悟佛果的目的。僧人的修行进程,首先要有信仰,其次要能正确理解佛理,再次要按照佛理去实践,落实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最后要亲身验证佛法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成佛了,或者说得道了。归纳起来,叫做“信、解、行、证”。僧人出家修行对佛教而言,是为了把佛法发扬光大,为芸芸众生带来脱离苦海、安稳清凉的利益,将佛陀智慧的灯火延续下去,让佛灯大放光明。

三乘圣贤何济济,南无僧伽耶!

三乘:乘:原指运载的工具,如马车、汽车、飞机、火箭等。在佛经里指有关修行之道的教义体系。佛教教义是个完整的体系,它的理论有由浅入深、由低而高的层次。不同根器的人、修行程度高低不同的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选修不同层次的修行法,所以就有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之分。修行的成果也是分层次的,相当于今天的教学,有学士、硕士、博士之分。

声闻乘:说四谛法,依之修行证阿罗汉果。四谛法是佛教最基本的理论,即“苦、集、灭、道”四谛。

缘觉乘:说十二因缘法,依之修行证辟支佛果。十二因缘,也称“十二缘起”,从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众生生死流程的十二个环节的因果关系,说明生死流转之因及出离生死之道。十二因缘也是佛教最基本的理论。

菩萨乘:说六度四摄等法,依之修行证佛果。

阿罗汉果、辟支佛果、佛果都是修行的不同层次的成就。

修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三乘的出家人都是远远高于普通修行者的圣贤。

三乘圣贤何其众多啊。我们要皈依、礼敬僧宝。

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住持正法城。

僧人舍弃世间贪爱出家修行,没有养家糊口的家庭生活的拖累,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佛和修行,同时僧人受着佛门戒律的严格约束,因而僧人无论在佛学造诣了还是德行上,一般来说都要比在家的信众高出许多。从佛教的继往开来、发扬光大来说,僧人担负着为大众做出榜样,用佛理统一大众的理念的责任。得道的僧人扫除一切障碍,主持着世间的佛教事业,让正法长留。

准提,梵名Cundi^。又作准提、准胝、准泥、准提观音、准提佛母、佛母准提。意译作清净。护持佛法,并为短命众生延寿护命之菩萨。禅宗以准提为观音部之一尊,深加尊崇。日本台密以准提入于佛母中,以为佛部之尊。日本东密则以准提为六观音之一,摄于莲华部中六观音(千手观音、圣观音、马头观音、十一面观音、准提观音、如意轮观音)中。盖观音分入六道,为济度众生之应化身。位于现图胎藏界曼荼罗之遍知院,身着轻罗绰袖之衣,腰系绶带,手腕佩以白螺,呈十八臂三目之相。——《佛学大词典》准提十斋日: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

准提菩萨是“七俱胝佛母大准提王菩萨”,七俱胝意指无量数的佛都依这法而成佛。乃至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正法明如来都是他的化身,白衣观音、二十一尊度母(甘一位不同的度母,也是观音的化身),都是准提佛母本身的化身。比如显教讲,诸佛以般若为母,诸佛皆从般若出身,大彻大悟这一悟正是一切佛的佛母,这“母”字不作“男女相”解。换句话讲,一切佛都修准提法而成就。准提佛母形像的象征意义在《白宝口抄》卷第六十中的准提法,记载着准提佛母形像的象征意义,下分别解说其意义:1.身体黄白色:黄色表地大,地大种子字为…?,代表胎藏界;白色代表水大,水大种子字为…?字,代表金刚界。准提菩萨的身体黄白色是表征其理智不二、定慧一体的缘故,有诸佛能出生万德之义。2.种种庄严其身:准提菩萨以种种庄严其身,腰着白衣,衣上有花纹,身着轻罗绰袖天衣,以缓带系腰,以朝霞络身,身有白轻罗棉之纹。此种种庄严,象征以种种尘沙法为庄严,那也是象征凡夫以菩提为烦恼,而菩萨则以烦恼为菩提。3.身像周圆光明光焰:菩萨身像光明光焰,象征能以智慧光明破除妄心黑暗。4.以白螺为钏(手镯):印度以白螺为宝的缘故,所以以白螺为手钏,而因为螺具有张显说法的意义,准提菩萨又为释迦牟尼佛化现,专表说法。白色是表白净大悲,白螺的音声更是殊胜,所以以白螺来表示广弘佛法。5.具有三目:准提菩萨的脸上有三个眼睛,表示理、智、事三义,或表佛部、金刚部、莲花部。又表具足佛眼、法眼、慧眼;又表不纵不横,三谛一如平等的涵义。6.左右上二手作说法相:左右上二手作说法印,是表此尊于六观音中,主要以度化人道为主,他能破三障,示现三眼之智,来说法利生。7.右第二手结施无畏印:右掌五根手指开立,表五智的光明,施予一切众生无畏。由于此尊以人道化主,于娑婆世界号施无畏者,能布施一切众生无畏,以此手表大悲深重。8.右第三手持剑:表示能以智慧剑来降伏四魔三障,破除三毒、五欲等烦恼。9.右第四手持数珠(念珠):数珠代表智慧,亦表转法轮之义。而数珠的母珠头象征本师阿弥陀佛,数珠线端为观音,这是以观音大悲力为线端,来贯穿一百零八种的烦恼,每转一珠,断除一烦恼的缘故,能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修正成就一百零八种三昧。一一皆具足诸法妙德神力不可思议,

一一悉具足无量身、口、意本誓三昧。10.右第五手持…微惹布罗迦果?:…微惹布罗迦果?有说吉祥果,他的形状青圆,又或有一说石榴,表圆满万行万善的种子,彰显佛果圆满功德的意涵,而佛母尊多持此物,以其子多的缘故,表能出生诸佛之义。11.右第六手持钺斧:钺斧能摧破一切,以此来表征准提菩萨能摧破无明与难断的惑障,没有余漏。12.右第七手持钩:表示能钩召一切众生,令入本有内证的法界宫。又表此尊具有召入如来寂静智德的缘故,所以持钩。13.右第八手持跋折罗(三股金刚杵):…跋折罗?即:三股杵,表能摧灭贪嗔痴三毒,彰显三部诸尊,是三部佛母。

14.右第九手持宝鬘:宝鬘是贯穿花叶所串成的花鬘,表万德庄严之义,具平等性智的功德。15.左第二手持如意宝幢:如意宝幢,表高立清净菩提心的宝幢,对无福慧的贫乏众生,施予满足世间及出世间的愿求。16.左第三手持莲花:开敷的红莲花是人人欣爱之色,因此尊是度化人道之主,所以特别以手持莲花来表此特德。又因莲花表自性清净的缘故,代表一切诸法自性清净的意义,能清净人界中的三毒五欲等一切非法的事。

17.左第四手持澡罐:澡罐是指水瓶,瓶表能盛满一切物之义。指准提菩萨能出生三部诸尊的特德。18.左第五手持索:所示指罥索,罥索表能降伏恶魔,所佛教中的忿怒尊大都持索。由于准提菩萨能系缚难调伏者,不令倾动,引入本有的佛智。19.左第六手持轮:轮是转动摧破之义,代表能破除二十五种生死流转存有,轮回流转寂灭,轮才停止。20.左第七手持法螺:表能演说诸法来利益群生。吹大法螺表能演说大法,作师子吼时,山中野兽类皆被降伏,今以大螺声表能降伏众生一切烦恼或障碍。21.左第八手持贤瓶:此贤瓶也是准提菩萨的三昧耶形,代表智慧。贤瓶内装有甘露水,表示准提菩萨能以甘露水施予一切众生,令其开敷本有觉性之花。22.左第九手持般若梵箧:般若梵箧表智慧之体,因为十方三世诸佛,皆依此般若智慧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之义的缘故,准提菩萨为诸佛能生之母,所以手持梵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