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现代汉语颜色词“白”的文化内涵

分析现代汉语颜色词“白”的文化内涵
分析现代汉语颜色词“白”的文化内涵

现代汉语颜色词“白”的文化内涵和构词浅谈

国关文传系1102班马维康20116222

摘要:

语言作为人类交流和思维的工具,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作为语言的构成要素之一,词汇在思维和心理方面与文化关系密切,同一词在不同语言中含义不同,在统一语言中其内涵也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现代汉语颜色词“白”作为基本词汇,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从其颜色本义衍生出多种文化内涵,值得对此分析探究。

关键词:现代汉语白文化内涵构词

前言:

“白”最初的本义专指颜色,指像霜或雪的一种颜色,与颜色“黑”相对。在《说文解字》中对其解释为“西方色也。阴用事。物色白。”经过时代社会的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白”所指代的颜色具有了多种文化内涵,呈现出矛盾、复杂的特点。在现代汉语中,“白”的含义主要有一下五种:纯洁和清白、光明与正义、死亡和凶兆、虚无和空白、奸邪与反动。近现代以来又有中性化的趋势。另外,“白”作为基本词汇具有强大的构词能力,“凡白之属皆从白。”研究含有语素“白”的词汇意义,对分析颜色词“白”的社会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正文:

“白”在现代汉语中的文化含义是多样、矛盾、复杂的,同时具有褒义、贬义两种感情色彩,由此也衍生出其他鲜明差异的各类词汇。

(一)褒义色彩的文化内涵:纯洁、清白、美貌

“白”最初是用来描述雪、霜、乳的颜色词,用“从入合二”的字形和“旁陌切”的字音表示霜雪在人眼中的视觉感受。雪和霜是洁白无瑕、一丝不染的,没有弄脏、受到污染,由此引申出“白”的第一个文化内涵,即纯洁、清白。老子《道德经》有云:“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大白若辱,大方无隅。”由此可以看出在早期汉语中,“白”与“辱”是反义词,洁白与污黑、污垢词义相对。“白”参与构成了白璧无瑕、洁白如玉、清白无辜、阳春白雪等成语,形容像雪、

玉一样的颜色,代表清白、无辜、高尚、圣洁的道德品质。西湖岳飞鄂王祠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反映的即此义。除赞美品德高尚外,“白”还用来形容皮肤白净、相貌姣好,与“皙”含义相近,在现代汉语中的白皙、白里透红表达的就是这一含义。

(二)褒义色彩的文化内涵:光明、正义、善良

“白”在反映的颜色方上与“黑”相对,形容一天中“昼”时段的环境颜色,如现代汉语词白天、白昼、白光、鱼肚白等,“白”象征着阳光、光明,由此引申出正义、善良的文化内涵。屈原《怀沙》中“变白为黑兮,倒上为下”,用颜色词黑白来形容当时楚国政治势力的忠奸。毛泽东在《浣溪沙》中形容新中国建立时也用“雄鸡一唱天下白”。“白”所表示的“正大光明”的含义,在成语黑白分明、颠倒黑白、黑白混淆亦有所体现。在现代汉语中,结合反腐倡廉的时代氛围,“白”拥有了光明磊落、不遮不掩的新词义,如白色收入与黑色收入、灰色收入相对,指通过公开、透明、合法途径获得的劳动报酬。白道与黑道、白市与黑市相对,一黑一白代表着一正一邪,黑暗与光明,正义与邪恶。

(三)贬义色彩的文化内涵:死亡、凶兆、悲凉

与其褒义色彩相比,在现代汉语中,“白”更多带有的是贬义色彩,其参与构成的词汇数量也更多。其中最基本的涵义中就是死亡、凶兆,这深受中国阴阳五行传统物质观的影响。按照阴阳五行学说,白色在五行中与“金”相对应,金对应的方向为西方,对应的季节是秋季,对应的五音是商。欧阳修《秋声赋》中解释为:“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西方为太阳下落之处,象征着一天中生命与活力的终结;秋季是自然界一年中生命由盛转衰的时期,使人易产生悲凉凄苦之感。秋是金相对应的季节,常与刑罚、征战相联系,“秋官司寇”,“沙场秋点兵”。

而白色给人的感性认识中亦有苍白、无血色、生命力枯竭、病态的成分,所以白色顺理成章地成为死亡、凶兆、悲凉的象征颜色。自古至今家有丧事都称“白事”,与表示喜庆的“红事”相对应;出丧时亲人身着白衣(古代称作“缟素”、“縗絰”),戴白帽、穿白鞋、扎白花和白色腰带、打白幡,搭设白色灵堂。在现代汉语中,出现了“白色消费”(用于丧葬的花费)、“白色经济”、“白事通”

(对丧葬业务精通的人)等新名词。在古代将西方神兽白虎视作凶神,并将给丈夫带来厄运的女子称作“白虎星”,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白色的畏惧和厌恶。

(四)贬义色彩的文化内涵:空白、虚无、徒劳

白色带给人的另一视觉感受就是空白和虚无。在形容个人内心空洞时用“像一张白纸”,《红楼梦》中以“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预示贾府最终的彻底衰败。“白”表示没有任何附加物,如现代汉语中的白卷、白饭、白开水,成语中的一穷二白、白手起家,这些词语的感情色彩仍以中性为主,但由此引申出无功名、无阅历、没文化的贬义内涵。如形容平民为白衣、白身,讽刺缺乏文化涵养者为白丁,贫寒之家住白屋,称呼缺乏经验的年轻人为白面书生等。

由“空白”引申出的第二个贬义内涵,是形容做事付出努力后没有效果和成就,是徒劳、徒然的。如现代汉语中的白费力气、白干、白跑、白辛苦、白白等,都有费力不讨好、功倍事半的含义,这里的“白”做副词,但其贬义仍来自颜色义。相反,“白”做副词也形容做事没有付出相应代价,未曾支付报偿,如现代汉语中的白吃白喝、白住、白给、白送、白食等,但体现出的仍是贬义。

基于空白、虚无的含义更进一步,就产生了贬义色彩更为浓厚的意义。如白眼,与青眼相对,用眼珠中白色部分看人,表示对人的轻蔑和鄙视。再如白痴,用来形容愚笨、不懂事的人,带有明显的侮辱色彩。“白”还引申出失败、失利的含义,如战争中失败的一方常举白旗投降。

(五)贬义色彩的文化内涵:奸邪、狡诈、反动

白色另一主要贬义,即奸邪和反动。前者来源于古代戏剧,后者源于近代政治斗争。

如在京剧中,戴白色脸谱的一般饰演奸诈、多疑、狡黠、阴险的角色,如曹操、赵高、严嵩、秦桧等反面角色,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奸臣”的符号化代表。除此之外,饰演老人、太监、僧侣的一般脸谱也以白色为主,表现其地位低下、老态龙钟的形象。现代汉语中的唱白脸、小白脸都是贬义词,体现了对戏剧文化传统的继承性。

白色的反动含义,最早源自外国,经过中国近代革命斗争历史现已完全融入到汉语词汇中。白色与象征革命、进步的红色相对,成为保守、反动、残暴的象

征颜色。最早采用红白相对的是法国,用来形容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被镇压后的统治氛围。白色统治的基本特点是专制独裁、勾结外国、残酷镇压人民运动、舆论控制、四处搜捕导致人人自危等。进入20世纪,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因白色为沙皇专用颜色,所以称当时与苏俄对立、拥护沙皇统治、得到外国支持的武装力量为白军、白匪;苏俄崇尚红色,称自己建立的政权为红色政权,武装力量为红军,与白军相对。白色由此成为革命、进步的对立颜色。中国大规模使用借自借苏联,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用来指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执政期间实行的恐怖统治,除因蒋介石政权镇压革命、反动独裁之外,亦与其青天白日党旗有一定关联。文革中对“反动学术权威”也被冠以“拔白旗”、“白专道路”等贬称。现代汉语中的白区、白军、白匪、白色恐怖、白狗等词汇,其贬义色彩亦来源于此。

(六)白色在当代感情色彩的中性化趋势

步入现代后,白色的感情色彩逐渐趋于中性化,主要是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中白色具有高雅纯洁、纯真无邪,正直、廉洁、诚实,高尚、有教养,幸运、吉利等褒义,自近代以来,受西方形象,在结婚仪式上新郎一般着白西装,新娘穿白色婚纱,象征着爱情的纯洁和忠贞,但亦受“白头偕老”传统思想的影响。

另一影响源于实用主义,运动员出于透气、减少吸热、避暑的考虑,一般穿白色运动服;医生、护士和科研人员由于工作需要,为了保持洁净、及时发现污染物,一般也穿白色工作服。现代汉语中用“白大褂”表示医护人员,感情色彩为中性;而“白衣天使”为褒义词,赞美他们纯洁、善良、富有爱心,对他们救死扶伤的精神表达敬意。

结语:

“白”作为颜色词,通过人为建立关系的方式用来形容霜雪的颜色,并被赋予了种种文化内涵。在现代汉语中,白色含义复杂多样,在拥有纯洁、光明、正义等褒义的同时,也有表示死亡、徒劳、奸邪、反动的贬义。词汇是语言要素中最能反映文化内涵的部分,也是受社会和时代环境影响变化最快的成分。白色所承载的褒义和贬义,与中国历史传统有关,也与近现代中西方文化交流密切相关。

作为拥有强大构词能力的基本词,“白”在现代汉语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此追根溯源,理清各类词汇之间的先后顺序和逻辑关系,对研究现代汉语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说文解字》,许慎,东汉

2.《欧阳文忠公文集》,欧阳修,北宋

3.《毛泽东诗词选》,毛泽东,2000年

4.《楚辞校释》,王泗原,1990年

5.《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2003年

颜色词的发展演变规律文献综述

颜色词的发展演变文献综述 2011级对外汉语 学号:201105121068 王海湾

摘要:颜色词是人类的色彩感知用自然语言表达和固定下来的结果,一直以来,人们对颜色词的研究充满浓厚的兴趣。古今中外,人类学家语言学家等对人的色彩感知和颜色词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研究。目前,关于颜色研究方向很多,涉及很多方面。现将近日查阅的各类研究性论文和学术期刊稍作梳理,给大家提供参考。 关键词:汉语颜色词文化 国内外都不乏对于颜色词的探讨,最具影响力的当数美国民族学家Berlin 和Kay, 他们曾在1969年发表《基本色彩词语: 普遍性与进化论研究》, 在这部巨著中就近百种语言中的基本颜色词进行了深入有趣的研究。国内也有不少语言学家对颜色词进行了越来越深入的研究, 如伍铁平先生“论颜色词及其模糊性质”(伍铁平, 1986)对颜色词的模糊语义展开了研究; 张旺熹“色彩词联想初论”(张旺熹, 1988)就颜色词的联想义进行了研究, 较为全面地揭示出颜色词意义复杂性的深层原因。骆峰《汉语色彩词的文化审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周一农《词汇的文汇内涵》等书都对部分颜色词进行了研究。章银泉《色彩描写词典》(银川人民出版社,1988)就收有古今汉语颜色词1200个。尹泳龙《中国颜色名称》(地质出版社,1997)共搜集古今流传的颜色名称2500个,同色异名归并后为1867个。颜色词在语言中应用相当广泛,它内涵丰富,色彩鲜明,使众多的研究者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着人类社会经验的不断丰富, 对于颜色词认知和使用也随着发生着变化, 对英汉颜色词

的更加深入的研究无疑是发展的需要, 也有利于增进彼此合作与交流。 按照研究对象的大的范围,可以将研究方向大致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汉语颜色词的研究和英汉颜色词的对比研究。 一方面是对汉语颜色词进行研究。主要从颜色词的发展、语义和文化内涵角度分析,相关论文如:《说文糸部颜色词同源发展认知分析》《释白》《颜色字白及其文化阐释》《语素白的结合能力分析》《说文解字颜色词探究》《色彩文化地理透视》《颜色的文化内涵》《色彩词的文化内涵》《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的超常组合》《汉语色彩词衍生法之探究》《论黑色词》《绿的文化内涵及构词》《色彩词及其分类》等等。 另一方面是英汉颜色词的对比研究。随着跨文化交际的扩大,中西文化交流影响着不同民族间人们的学习和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很多学者开始对不同语言中的颜色词进行比较分析,比较分析的范围包括多个方面,主要探讨英汉颜色词的异同。 1、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比较英汉颜色词运用方式和意义的不同,相关论文如:《浅谈跨文化交际中颜色词的运用》《颜色词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跨文化交际中颜色词的比较》《颜色与跨文化交际》《论颜色的跨文化差异及其传播》《中英颜色词跨文化对比研究》。 2、从翻译角度,比较英汉颜色词的差异和不对应性,探究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方法。相关论文如:《中英文中红白黑颜色习语的翻译》《红色在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及翻译》《翻译研究的跨文化交际

表示颜色的词语及解释

表示颜色的词语及解释 导读:浮翠流丹翠青绿色。丹朱红色。青绿、朱红的颜色在流动和浮现。形容色彩鲜明艳丽。 大红大绿谓颜色浓艳。 逞娇呈美谓花草显示出美丽的颜色。 惨澹经营亦作“惨淡经营”。①原指作画前先用浅淡颜色勾勒轮廓,苦心构思,经营位置。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以经营位置为绘画六法之一。②引申指苦心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诏谓将军指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五色缤纷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五彩缤纷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天香国色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青出于蓝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轻描淡写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目迷五色五色各种颜色。形容颜色既多又杂,因而看不清。比喻事物措综复杂,不易分辨清楚。 浓墨重彩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形容着力描写。

花里胡哨形容颜色过分鲜艳繁杂。也比喻浮华而不实在。 国色天香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呼卢喝雉呼、喝喊叫;卢、雉古时赌具上的两种颜色。泛指赌博。 面不改色面颜面;色颜色。脸色不变。形容遇到危险时从容镇静、毫不畏惧的样子 花花绿绿原指花草树木鲜艳多彩;形容颜色鲜明多彩 花红柳绿红红的花,绿绿的柳条。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2015表示颜色的词语及解释】 1.表示颜色的ABCC词语 2.表示颜色的词语 3.表示颜色的abb词语 4.表示颜色的abac词语 5.表示颜色的词语及解释 6.表示颜色的词语带解释 7.表示颜色的四字词语及解释 8.写表示颜色的词语 上文是关于表示颜色的词语及解释,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中日颜色词语及其文化象征意义

中日颜色词语及其文化象征意义 李庆祥 颜色只不过是人的一种主观感觉,这种感觉 有的称之为色彩感觉,如日本人的原始色彩感觉 是赤为明、黑为暗、白为显、青为晕,这与我国古代 用颜色代表“五行”“五方”如出一辙。人给每一种 色彩感觉都确定了名称,而记载这些颜色名称的 词就是颜色词。颜色的名称多源于能够提炼染料 的自然物质,如与植物有关的红色类颜色词,汉语 中有:枣红、石榴红、桃红、玫瑰红、山碴红等;日语 中有:极色、杠梅色、桃色、蔷薇色、珊瑚色、撅子 色、毒色、茜色等。与矿产物质有关的黄色类颜色 词,汉语中有:金黄、土黄、蜡黄等;日语中有:雄 黄、黄土色、象牙色、生壁色等。与动物有关的颜 色词,汉语中有:鹅黄、鸡冠红、猩红、鱼肚白、鹦鹉绿、乌黑等;日语中有:鸭色、娃色、梅鼠、猩猩耕、 海老茶、狐色、胳鸵色、雀色、莺色、氛羽色等。也 有的是人通过想象、联想而以自然物确定的。这 一类的颜色词,汉语中有:天蓝、水绿、苔青、月白、 雪白、火红、水红等;日语中有:廿夕了工口一(阳 光色)、苔色、苗色、水色、空色等。因为中日两国 丝染纺织业历史悠久兴旺发达,大部分颜色词与 丝染纺织业有密切关系。《说文解字》系部有关丝 帛的颜色词就有很多,如“红、绿、紫、绛、维、缉、绢(白色)、缥(白青色)、堤(丹黄色)、细(黑色)、素” 等;日语中除了与汉语相同的“红、绿、紫、绛、啡、给、缥”等外,还有“棘色、洗朱、瓶视、一斤染”等。在古代,绢是中国特有的丝织物,唐·颜师古注: “绢,生白增,似嫌而疏者也。”所以用它来代表白 色,反映出中国丝织文化的背景。而日语把酿酒 用的拥霉的颜色叫做“翅魔”,这是一种略带灰的 黄绿色,是日本的禁色之一,反映出日本酿造文化 的背景。类似上述许多颜色词,它不仅表示出不 同的色彩,而且还从某个侧面反映出不同民族的 文化和生活的特征。 3.颜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 中日颜色词都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心态和 感情色彩,所以颜色词多数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一般认为,颜色词的象征意义是通过客观事物的 色彩联想而生发出来的,即人们常说的看到某种 颜色就会产生某种联想。所以,不同的颜色词具 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同一个颜色词在不同的民族 语言中其象征意义也不尽相同,某些颜色词即使

关于的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

关于汉英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语言中最为活跃的元素,而颜色词更与我们人类密切相关,体现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特征。本文就汉英两种语言中基本颜色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进行了对比分析,其目的在于能够更好更为准确地使用颜色词的同时,进一步到达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基本颜色文化特征对比交际 一、颜色词语的意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词语又是语言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语言中最能反映文化特征的部分。它们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包含着丰富、复杂的文化信息,如地理环境、历史传统、政治经济、风俗民情、宗教信仰、审美取向、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等等,其中色彩词语最能体现出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特征,使不同民族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带有明显的文化烙印。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不同文化和语言中带有颜色的词汇时,要充分理解该颜色在不同地区和领域中的显著特征和具体内涵,切不可“望文生义”。 颜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颜色打交道。大干世界的颜色种类无穷无尽,有各自的独特物理属性,在语言中也有鲜明生动的体现。对颜色的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范畴之一。世界各民族语言表达颜色的词语数量不一,分类各异。但英语和汉语对基本颜色词的分类差别不大。汉语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英语中有 red(~),white(白),black(黑),green(绿),yellow(黄),blue(蓝),purple(紫),gray(灰),brown(棕)。这些基本颜色之间有相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区别。不同之处主要受到地理环境、民情风俗、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使不同的颜色在视觉和心理上对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人产生不一样的联想和象征意义。下面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几种主要颜色词进行一下对比研究。 二、颜色词语的翻译 1.红色 (red)

带有颜色的诗句

22 、 篇一:带有表示颜色词语的古诗句 有表示颜色词语的古诗句。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 __ 于二月花。 日照香炉生 __ 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儿童急走追 __ 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云翻墨未遮山, 雨跳珠乱入船。 骝马新跨 __ 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两个黄鹂鸣 __ 柳,一行 鹭上青天。 春风又 __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江碧鸟逾白,山 __ 花欲燃。 日暮 __ 山远,天寒 屋贫。 (红) 2、 紫) 3、 黄) 4、 5、 7、 8、 9、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20 (白) (碧、绿) 白) (红、绿) 碧、红) (青青) 1 、天门中断楚江开, 水东流至此回。 (碧) 常恐秋节至,昆 华叶衰。 黄) 毛浮 水, 掌拨清波。 日出江花 胜火,春来江水 如。 小时不识月,呼作 玉盘。 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接天连叶无穷 ,映日荷花别样 。 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 柳色新。 返景入深林,复照 苔上。 千里 云 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翠、白) (绿) (白) (白) (白、黄) (青) (黄、白) (黑、白) (青) (苍、 (黄) 白、绿、红)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在人间。遥望洞庭山水色,银盘里一螺。平明寻羽,没在石棱中。 箬笠,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杏出墙来。咬定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等闲识得东风面,万千总是春。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鹂深树鸣。千里莺啼映,水村山郭酒旗风。山外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晓看湿处,花重锦官城。万丈泉落,迢迢半氛。宿昔云志,蹉跎发年。树村边合,山郭外斜。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青)(紫、红) (青)(红)(红、紫)白、红)(红、绿)(青、绿) 大漠风尘日色落,旗半卷出辕门。弄篙莫溅水,畏湿莲衣。 荆溪石出,天寒叶稀。 桃复含宿雨,柳更带春烟。 (黄)(白 ) (黄) (青 、 白)(绿、青)(红)4、 山横北郭,水绕东城。客路山外,行舟水前。 23 (白) 24 白、青) 25 (白)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青、白) 45 、 青、绿) (红) 绿、红) (红)

汉 语 颜 色 词 构 词 分 析

汉语颜色词构词分析 王倩倩(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29),摘要-本文首先对汉语基本颜色词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从构词角度出发,对颜色词进行归类和讨论;在结语部分对功能和颜色词重叠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现代汉语;颜色词;构词法 关于颜色词的研究已经十分丰富,尤其是国外认知语言学对颜色词的研究,以及汉语同其他语言颜色认知差异的比较研究,成果都十分显著,但是这些研究中,涉及的汉语材料仍然较少,汉语基本颜色词也仍有讨论的必要+一#界定关于基本颜色词的界定,依据的标准不同,所选出的基本颜色词数量和具体的词就不尽相同+判定基本颜色词最有影响的是’()*+, 和-./ 提出的基本颜色词标准+他们认为,基本颜色词应符合下列标准:首先,单语素;其次,有独立的颜色意义;再次,不限于指某一类事物;最后,心理上的显著性和稳定性+此外他们还提出了四条补充标准:(!)有同样的分布潜力+($)如果一个从实物获得颜色意义的词,同时也是该实物的名称,那么它就不是基本颜色词+(0)新近才进入语言的外来颜色词一般不认为是基本颜色词+(1)词性及结构上的一致性+’()*+, 和-./ 从正反两方面对基本颜色词进行限定后,得出的基本颜色有:黑#白#红#绿#黄#蓝#棕(褐)#紫#粉红#橙#灰!! 个基本颜色词+然而,国内不少学者对此是否适用于汉语环境提出质疑,这也是从不同文化角度进行分析所产生的正常现象+他们认为!白#黑#绿#蓝#黄"属于基本颜色词已经达成一致,争论的焦点在于!紫#灰#褐#青"这几个颜色词上+刘丹青认为对汉语基本颜色词的界定还应该考虑以下两 个因素:第一,只有单音词才可以是基本颜色词,这与’()*+, 和-./的单语素观点一致+第二,从语义上看,基本颜色词可以派生出非颜色意义+本文基本认同刘丹青的这两点补充意见,也结合了这两点意见来确定本文的基本颜色词+另外,我们也注意到叶军提出的!含彩词语"概念,他所指的!含彩词"是具有某种色彩的事物,反映到语言中就是那些含有色彩词素却不表示色彩概念的词语,而!色彩词"则集中指向色彩本身+叶军先生对二者的细微区分,也对本文基本颜色词的界定有重要提示+结合多家观点之后,我们对汉语基本颜色词总结如下:刘钧杰!# 色说:黑#白#红#黄#绿#蓝#青#紫#灰#褐+李红印 2 色说:黑#白#红#黄#绿#蓝紫#灰+刘丹青2 色说:黑#白#红#黄#绿#蓝#紫#灰+叶军3 色说:黑#白#红#绿#蓝#紫#灰+综上观点,也根据认识语言对此问题的一些基本认识,本文取大家普遍认同的几种颜色作为基本颜色词,即认为黑#白#红#绿#黄#蓝#紫#灰这 2 个词属于基本颜色词+另外,我们主要是对现代汉语颜色词进行共时性描写,所以,对基本颜色词的界定也是基于现代汉语范围内+ 二#构词法 所谓!颜色词",是根据概念意义分出来的,不是语法上的分类+综观颜色词的构词语素,不外乎以下四类(下文所说的成词和不成词是指能否组成颜色词):(一)语素分类一是单音节成词语素,比如!红#黄#绿#蓝#黑#白"+这类语素数量

汉语中有关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汉语中有关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汉语中对颜色词的使用方式表现的是汉民族的文化心态和感情色彩: 黑色:黑者北方也,所以古人认为黑色代表北方、冬天,象征悲凉、萧瑟、愤怒。一些情况下黑色则代表不能见光,如黑心、黑帮这样的词就给人不愉快的感觉。黑色和铁的颜色相似,所以黑色也象征着铁面无私,正直。在京剧中,黑色脸谱的人代表刚正不阿,严正无私,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如包公、张飞、李逵等。黑色在古代也是尊贵和庄严的象征,在现代除了这两种含义,黑色还代表神秘,因为远古时代的人们惧怕黑暗,所以黑色也象征恐惧和神秘。因此在严肃高级的场合,男子着黑西装,女子着黑色礼服被视为庄重,典雅。而在丧葬和祭奠时,亲人朋友也穿着黑色、戴黑纱以示肃穆和尊重。

白色:白色自古有象征死亡、凶兆的含义,是生命枯竭的表现,在办丧事时,人们设白色的灵堂,家属则要披麻戴孝(穿白色孝服)。白色在很多情况下都表示不好,如:从政治上看,白色又象征腐朽、失败、如革命时期把国民党称作百匪;而战争中失败投降则用举白旗代表;把知识浅薄、没有功名的人称作白丁;在京剧中,白色脸代表奸诈多疑,如曹操。白还代表空,没有任何收获,如“白忙”,不付出,如“白拿白吃”。其好的一面,如:在诗人的眼里白色如雪,又代表无暇、单纯和高洁,作为美好品质的象征被称颂。 红色:红色代表积极意义的时候很多,红色和血的颜色一致,所以让人联想到牺牲、忠诚,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又因为和火焰同色,让人联系到热情、温暖、明艳的特征。于是变成成功、吉利、忠诚和兴旺发达的象征,如红包、红利、

一炮而红这样的词,这也源于古代对太阳神的崇拜。结婚时的服饰和很多装饰都用红色来表示喜庆。红也是富贵的象征,古代达官贵人的住宅也被称作“朱门”。京剧中,红色脸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如关羽。红还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被用来象征革命者进步、刚毅、乐观和赤胆忠心的形象。而“红粉、红颜”等词被用来代表女性,可能与女性使用的胭脂等有关。表示消极意义时,红色被赋予了激愤和妒忌的情感色彩,如:面红耳赤、眼红、脸红脖子粗等词。 黄色:黄色在古代中国是帝王世家的专用颜色,因为在五行中,黄色居中,而且代表了金木水火土中的“土”有土地,国土的含义,居于正中,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又象征着中央皇权和社稷。班固《汉书·律历志上》曰:“黄色,中之色,君之服也。”黄色是中央大地之色,是统治者衣服的颜色。因此与帝王有关的事物大都以

论 中国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论中国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摘要:人类生活与颜色息息相关,在人类语言中有着大量的表示色彩的颜色词。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因而这些颜色词除表示基本色彩意义外,还被赋予了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然而“社会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的发展变化,归根结底是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语言既然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文化的发展变化就必然会在语言中有所表现。”①颜色词作为语言词汇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保持其基本文化内涵的同时,必然也会随着社会的变化发生一些变化。颜色词也以它们解释角度的不同包容了多重甚至相矛盾的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从不同时空和不同视角来探讨红、白、黑、黄、绿五种常见中国颜色词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中国;颜色词;文化内涵;发展;矛盾 一、中国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一)红色 提到中国,提到颜色,很多人想到的词就是“红色”:红色的中国结、红色的对联、红色的汉服、红色的国旗、红色的灯笼、红色的结婚场面……红色是中国人最喜欢的颜色,民间有俗语说“紫多发恶,红主新”,②因此在新婚婚礼上和辞旧迎新的春节人们都喜欢用红色来装饰。“开门红”“红双喜”“生意红火”“走红”,这些词都表达了中国人认为红色是能带来运气的颜色。 红色在中文中最早也被称为“赤”色,代表着吉祥、喜气、热烈、奔放、激情、斗志。中国人以红为贵,古书上的记载,几乎每一位皇帝都会被附会出一段这种神秘的故事,罩上一层九五之尊的光环。红色从而演化为高贵、尊严的意义。古代宫殿室内色彩以红色为主色调,帝王宫殿叫丹墀、朱阙、丹楹等,象征喜庆和富贵。古代高贵人家叫朱门,杜诗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还有朱户、朱邸、朱轮皆是尊贵者、有权有势者专有词。红色服饰自古也显得尊贵,“《诗经·七月》:‘我朱孔阳,为公子裳。’《礼记·月令·孟春三月》:‘天子居名堂太庙……衣朱衣,服赤玉。’中古时代以朱赤为高官之服色也与此一脉相承。”③ 这种自古以来的意识观念一直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传统的中国婚礼上,新娘要穿大红衣服,盖红头巾,门窗上要贴大红喜字,桌上点上红蜡烛,这样不但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更让人联想到婚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春节点红蜡烛、贴红对联、新衣以红色为主。逢年过节,送的是红包……出现

浅析现代汉语颜色词的构成、分类及特点

颜色词是描述色彩的词汇,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类的色彩认知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在世界各民族语言中,颜色词都是不可或缺的。据科学家测定,人的眼睛能区别几千种不同的颜色,能区分1000多种相近的颜色,这些颜色在人类的语言中都有反映。在现代汉语中颜色词同样颇具特色,词汇丰富,词汇量很大。 一、现代汉语颜色词的构成及分类 世界各民族语言表达颜色的词语多寡不一,分类各异,但都有一个基本词汇的范畴,这些基本词汇成为颜色词扩展的基础,其中最基本的颜色词是黑和白,在各民族语言中都有,按重要程度,依次增加的颜色词有:红、绿,有学者认为,现代汉民族已经分辨出“红、黄、蓝、自、黑、绿、灰、紫、棕、褐、橙”等11种色彩范畴。现代汉语中同样有稳定而能产的基本颜色词,它们可作为词根,构成以其为核心的一大批颜色词,形成一个个小的成套地、相对应地发展的颜色词词群。 根据颜色词的构成方式,我们可把颜色词分为以下几类: 1、独立构成的颜色词:这类颜色词可独立使用,在其前面均可加上定语,使之变成另一颜色词。 ⑴可作为词根的基本颜色词: 这类词多为单音节词,是随着人类的辨色能力、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及随着文化、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是几千年来语言发展中固定下来的,也是色彩中最基本的颜色。一般认为,现代汉语中具备稳定而能产的扩词能力的基本颜色词是“红”“黄”“蓝”“白”“黑”“绿”“灰”“紫”8个颜色词,这8个基本的颜色词指色时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色”字组成一个复合词再用来表述颜色,即我们描述一件物体的颜色时可以说它是:红的、黄的、蓝的……,也可以说它是: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 ⑵可作为词根的非基本颜色词:这类颜色词具备扩词能力,可作为词根使用。其构成有以下几类: ①随人类辨色能力发展而发展并固定下来的基本颜色词之外的专用颜色词:它们多由古汉语保留而来,本义原是带有某种颜色的物体。随着时代的变迁,几乎全部成了专指某种颜色的词,例如:棕、褐、青、粉、黛、绛、绯等; ②借用动物名称命名,例如:水鸭色、麒麟色等; ③借用植物名称命名,例如:亚麻色、栗色、桔色、橙色、紫罗兰色等; ④借用食品、饮料名称命名,如:巧克力色、奶油色、蛋青色、米色、麦色、茶色、咖啡色、香槟色等; ⑤借用自然界已有的物体或矿物质命名,如:琥珀色、象牙白、珊瑚色、金色、银色、古铜色等等。 这类词使用时一定要和“色”字组成一个复合词,才能描述颜色,否则其指称意义会发生变化,不具备颜色词的功能。即描述颜色时只能说:棕色、褐色、青色、水鸭色、亚麻色、咖啡色……,而不能像基本颜色词那样说成棕的、褐的、青的、水鸭的、亚麻的、咖啡的……。 2、词根颜色词加上修饰性成分而构成的颜色词: ⑴基本颜色词互相组合而形成的颜色词:一般由两个基本颜色词组合而成,词序大多约定俗成,已几近固定。如:黄绿色、兰灰色、灰紫色、绿黑色、紫红色等; ⑵基本颜色词和可作为词根的非基本颜色词互相组合而形成的颜色词,如:青绿色、橙黄色、粉红色、棕褐色等; ⑶词根颜色词前加上作为定语的修饰成分而构成的颜色词:

形容颜色的词语大全

形容颜色的词语大全 形容颜色的词语大全 红: 红色;朱红;粉红色;梅红;玫瑰红;桃红;樱桃红;桔红色;石榴红;枣红色;莲红色;浅莲红;豆红;辣椒红;高梁红;芙蓉红;胭脂红;鲑鱼红;玳瑁红;海螺红;宝石红;玛瑙红;珊瑚红;金红;铁红;铁锈红;铬红;砖红;土红;紫红(酒红);深紫红;棕红; 暗红;鲜红;绯红;米红;深红;淡红;墨绛红;暗绛红;浅绛红。品红、紫红、桃红、朱红、赤红、银红、殷红、绯红、深红、火红、暗红、鲜红、艳红、亮红、粉红、米红、棕红、浅红、血红、淡红。 蓝: 靛青;蓝色;天蓝、蔚蓝;月光蓝;海洋蓝;海蓝;湖蓝;深湖蓝;中湖蓝;冰雪蓝;孔

雀蓝;宝石蓝;粉末蓝;藏蓝;海军蓝;宝蓝;墨蓝;紫蓝;浅紫蓝;青蓝;深灰蓝;深蓝;鲜蓝;中蓝;浅蓝;淡蓝;亮蓝;湛蓝;海蓝。 绿: 绿色;豆绿;浅豆绿;橄榄绿;茶绿;葱绿;苹果绿;森林绿;苔藓绿;草地绿;灰湖绿; 水晶绿;玉绿;石绿;松石绿;孔雀绿;墨绿;墨玉绿;深绿;暗绿;青绿;碧绿;蓝绿;黄绿;灰绿;褐绿;中绿;浅绿;淡绿。 新绿、翠绿、嫩绿、浅绿、深绿、青绿、葱绿、黄绿、暗绿、明绿、亮绿、鲜绿、草绿、墨绿、水绿。 黄: 橙色;黄色;深桔黄;浅桔黄;柠檬黄;玉米黄;橄榄黄;稻草黄;芥末黄;杏黄;蛋黄;藤黄;象牙黄;日光黄;土黄;砂黄;金黄;深黄;棕黄;青黄;灰黄;米黄;嫩黄;鲜黄;鹅黄;中黄;浅黄;淡黄。 杏黄、土黄、梨黄、橘黄、橙黄、金黄、米黄、嫩黄、淡黄。 紫: 紫色;紫罗兰色;紫水晶色;葡萄紫;茄

皮紫;玫瑰紫;丁香紫;墨紫;绛紫;暗紫;乌紫;蓝紫;鲜紫;深紫;浅紫;淡紫;淡白紫。 灰: 灰色;银灰色;炭灰色;烟灰;雾灰;黑灰。 黑: 黑色;炭黑;暗黑;漆黑;墨黑;油黑。 白: 白色;象牙白;牡蛎白;珍珠白;玉石白;银白;羊毛白;乳白;米白;雪白;灰白;纯白;本白;粉红白;浅紫白。 杂色: 金色;银色;青古铜色;青莲;雪青;驼色;米色;卡其色;奶油色;豆沙色;水晶色;荧光色;彩虹色;棕色;茶褐;淡褐;咖啡;琥珀色。 翠绿鹅黄天蓝血红米白丹紫火红桔红湖绿草绿 三字词语(ABB) 白花花白茫茫白皑皑白嫩嫩白生生白蒙蒙 黑乎乎黑洞洞黑压压黑漆漆

现代汉语色彩词究

现代汉语色彩词究

————————————————————————————————作者:————————————————————————————————日期:

二、色彩词的类别 在对色彩词进行了新的界定之后,我们可以确定色彩词概念的外延中应该包括两类词,即具体色彩词和抽象色彩词。从宏观上看,这两类词代表了色彩词的两大类别。其中具体色彩词就是表示具体颜色的词,这些词的“所指”都可以直接地从色谱中得到证明。而抽象色彩词则是表示那些主观心理之色的词,这些词的“所指”无法直接在色谱中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主体的选择性认知或联觉性质的心理活动才能获得。对具体色彩词和抽象色彩词还可以进行微观上的再分类,下面我们就分别对此进行说明: (一)具体色彩词的分类 我们认为,具体色彩词可以分为基本色彩词和普通色彩词。应该指出的是,我们对具体色彩词的这种分类是结合具体色彩词“所指”的客观特点进行的。不过,具体色彩以“所指”的身份进入语言符号系统并最终符号化——成为具体色彩词以后,它的客观特点是遵循语言的内部规律才得以表现的。这一点将在对基本色彩词和普通色彩词分类的进一步说明中充分体现。 1.基本色彩词“基本色彩词”中的“基本”就是基础之义,这类词是具体色彩词中的根本,具体色彩词中大部分成员都是在它们的基础上派生而来的,它们所表示的是最基本的色彩概念,这些色彩是对各个不同色域的概括。在前文有关“色彩学中的色彩定义”的论述中,我们知道,色彩具有三大客观属性,即色相、明度和纯度,色彩的这些属性决定于可见光波对人的视觉器官的不同刺激反映。色彩学理论告诉我们,“不管怎样,有一些基本色相标准在对色彩的心理经验中是固有的,因之,在凡是可以觉察出色彩和使用色彩的地方,它们都起作用,就像音乐中的八度音的和音一样。”这样的色彩现代汉语色彩词被称为基本色(亦称初级色、主色等)。其中,纯粹的红色、黄色、蓝色、黑色、白色被认为是典型的“基本色”,它们往往被用来代表不同的色彩范畴。当然,被色彩学视为“基本色”的远远不止这五种色彩。绿、橙、紫、灰色乃至于棕色也被归入“基本色”之列,我们可以从R.阿恩海姆所著的《色彩论》中对绿、橙、紫三色的说明中找到将这些色彩视为“基本色”的理由。R.阿恩海姆指出,红、黄、蓝、黑、白各色中的“任何两种色之间都可以建立起一个色阶表,例如在红和黄之间一这个色阶表上的全部混合色都可以按照它们所含的红和黄的比例进行比较和排列,但是,处于两极的两种纯色度却是不相关联的”。接着,R.阿恩海姆对各色阶表上的代表性混合色做了详细的说明:“可以觉察的混合色分为三大组:红和蓝之间的混合色,蓝和黄之间的混合色,黄和红之间的混合色。在每一组之内,还必须区分两种基本色对等的混合色和一种基本色占优势的混合色。”为了简单起见,他把黑色与白色调和而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暂时排除在外,得到了一个由九种主要混合色组成的体系:蓝紫蓝蓝和红紫红红红黄红橙红黄黄黄绿黄绿绿蓝蓝他认为:“这些混合色可以当做基本色之间转变的几个阶段;但是,中间一行的三个色价,每一个都处于两个基本色的正中间,显示出相对高的稳定性和独立性。由于基本色在更高的程度上具有同样的这些特性,因此,中间一行的三个色价和基本色相似。”R.阿恩海姆的一系列论述表明,绿、橙、紫(蓝+红)这三种色彩是各由另外两种“基本色”调合而成的“混合色”,由于它们在色阶表上显示出相对高的稳定性和独立性,所以被当做了“基本色”。同理,在黑与白、黑与黄、红与白等基本色之间构成的色阶表中,我们可以找到具有相同特性的灰色、棕色和粉红色。所有这些“混合色”也都可以代表一定的色彩1范畴,只是它们所代表的色彩范畴是在基本色所代表的色彩范畴的基础上派生而来的。.总之,色彩学从生理、物理乃至于心理等不同角度确定了基本色的具体成员。作为色彩体系中不同色域的代表色,基本色代表了其所在色域韵基本色调。如果仅从色彩学的角度看,一种语言要想完成对色彩系统的表达,显然离不开对这些基本色的命名,从这一意义上说,任何语言中的基本色彩词都应该与色彩学中的“基本色”相对应。不过,从语言实际看,不同民族语言对色彩的分类往往是不同的,并不是所有语言都依据色彩

中英文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和翻译

中英文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和翻译 【摘要】由于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许多词汇蕴涵了不同的民族感情色彩,在翻译和交际过程中可能产生偏差和误解。本文以颜色词汇为例分析解读了颜色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和感情色彩,以此达到增强语言交际能力、避免文化冲突的目的。 【关键词】颜色;词汇;文化差异;文化内涵 Abstract: Owing to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words are embedded with different national feeling, which would result in misunderstanding even wrong translation in the course of communication. This article takes some colors for instance to analyze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hidden national feelings of vocabulary in different countries so as to improve communication and avoid cultural conflicts. Key word: colour vocabulary cultural difference cultural connotation

对颜色的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范畴之一。虽然各种语言表达颜色的词汇数量差别较大,但是基本词汇,如黑、白、红、黄、绿、蓝等,在很多语言中都是相通的。不过,由于各民族文化风俗、地理位置、历史传统、宗教信仰、民族心理、思维习惯等方面差异,颜色词语有时表现出各民族独特的“个性”,带有显著的文化烙印。比如巴西人忌讳绿色,日本人忌讳黄色,泰国人忌讳红色,比利时人忌讳蓝色,土耳其人忌讳花色,欧美国家大多忌讳黑色。颜色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承载了不同的内涵。某些词汇包含多项文化内涵,其中某一个文化内涵可能与译入语完全契合,某一个可能部分对应,而另一个可能相互冲突。比如中文中,说一个人妒忌的“眼红”,英语却说“眼绿”-green-eyed。我们以颜色词为例,看看英汉词汇文化内涵转换的多样性。 RED(红色) 1.red 英汉中相同的文化内涵 无论是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因为日历中,这些日子常用红色字体。 英: red letter day:指的是“纪念日”或“喜庆的日子”。

现代汉语颜色词白

现代汉语颜色词“白”的文化内涵和构词浅谈 国关文传系1102班马维康20116222 摘要: 语言作为人类交流和思维的工具,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作为语言的构成要素之一,词汇在思维和心理方面与文化关系密切,同一词在不同语言中含义不同,在统一语言中其内涵也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现代汉语颜色词“白”作为基本词汇,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从其颜色本义衍生出多种文化内涵,值得对此分析探究。 关键词:现代汉语白文化内涵构词 前言: “白”最初的本义专指颜色,指像霜或雪的一种颜色,与颜色“黑”相对。在《说文解字》中对其解释为“西方色也。阴用事。物色白。”经过时代社会的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白”所指代的颜色具有了多种文化内涵,呈现出矛盾、复杂的特点。在现代汉语中,“白”的含义主要有一下五种:纯洁和清白、光明与正义、死亡和凶兆、虚无和空白、奸邪与反动。近现代以来又有中性化的趋势。另外,“白”作为基本词汇具有强大的构词能力,“凡白之属皆从白。”研究含有语素“白”的词汇意义,对分析颜色词“白”的社会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正文: “白”在现代汉语中的文化含义是多样、矛盾、复杂的,同时具有褒义、贬义两种感情色彩,由此也衍生出其他鲜明差异的各类词汇。 (一)褒义色彩的文化内涵:纯洁、清白、美貌 “白”最初是用来描述雪、霜、乳的颜色词,用“从入合二”的字形和“旁陌切”的字音表示霜雪在人眼中的视觉感受。雪和霜是洁白无瑕、一丝不染的,没有弄脏、受到污染,由此引申出“白”的第一个文化内涵,即纯洁、清白。老子《道德经》有云:“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大白若辱,大方无隅。”由此可以看出在早期汉语中,“白”与“辱”是反义词,洁白与污黑、污垢词义相对。“白”参与构成了白璧无瑕、洁白如玉、清白无辜、阳春白雪等成语,形容像雪、

英汉基本色彩词文化内涵比较及翻译(英文翻译)

Table of Contents ⅠIntroduction……………………………………………………………………….. ⅡSocial attributes of Color…………………………………………………………… 2.1 Color and history………………………………………………………………. 2.1.1 Clothing color symbolizes the throne……………………………………… 2.1.2 Construction and Clothing color reflects ranks…………………………… 2.1.3 Clothing colors reflect the professional…………………………………… 2.2 Color and ritual practices……………………………………………………… 2.3 Color and politics……………………………………………………………… 2.4 Color and the economy…………………………………………………………ⅢDifference Implications of Colors 3.1 Red…………………………............................................................................ 3.2 White…………………………………………………………………………. 3.3 Black…………………………………………………………………………. 3.4 Y ellow……………………………………………………………………….. 3.5 Green………………………………………………………………………… 3.6 Blue…………………………………………………………………………. ⅣEnglish translation of basic color words 4.1 Direct translation of color words…………………………………………… 4.2 Changing color words……………………………………………………… 4.3 Abandoning color words…………………………………………………… 4.4 Adding color words………………………………………………………… ⅤConclusion………………………………………………………………………

古语中的颜色代词

古语中的颜色代词 (2011-02-12 22:11:03) 分类:网文 标签: 杂谈 1,黯形声字。从黑,音声。本义是:“深黑色”。《说文》:“黯,深黑色也。”《广雅》:“黯,黑也。”《史记·孔子世家》:“黯然而黑。”现在仍有“黯然”(黑暗的样子)等词语。常泛指黑色。 2,赫会意字。从二赤。《说文》:“赫,火赤貌。”火赤。本义是“火烧的颜色”,泛指“赤色和火红色” 。如《诗经·邶风·简兮》:“赫如渥赭。”现在仍有“赫日(红日),赫赤(深红,火红)”等词语。 3,黛形声字。从黑,代声。《说文》:“黱,画眉也。从黑,朕声。”“黱”也写作“黛”。锴本作画眉墨。本义是“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后来泛指“青黑色”,如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现在仍有“黛黑”等词语。 4,黑会意字。小篆字形,上面是古“囱”字,即烟囱;下面是“炎”(火)字,表示焚烧出烟之盛。合起来表示烟火熏黑之意。《说文》:“黑,火所熏之色也。”本义是:“黑色”。《小尔雅》:“纯黑而反哺者,谓之乌。”后经常表示“黑色”。如“黑洞洞”“黑暗”等。 5,红形声字。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工声。《说文》:“红,帛赤白色也。”本义是:“粉红色。”段注:“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释名·释采帛》:“红,绛也,白色似绛者也。”后来也表示各种红的颜色。如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现在红色使用极为普遍,结合其他表示红色的词语使用,如“绯红”“绛红”等。 6,绯形声字。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非声。本义是“(帛)红色”。《说文新附》:“绯,帛赤色也。”后常表示“红色,深红色”,如韩愈《送区弘南归》:“佩服上色紫与绯。”现在有“绯红”等词语。 7,赤会意字。甲骨文,从大(人)从火。人在火上,被烤得红红的。一说“大火”为赤。本义是“火的颜色”,即红色。《说文》:“赤,南方色也。”《书·洪范·五行传》:“赤者,火色也。”后指“红色”,如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椒》:“色赤椒好。” 8,朱指事字。小篆字形,从木,一在其中指出这种木是红心的。《说文》:“朱,赤心木,松柏属。”本义是:“赤心木”。后用来指“朱色,大红色” 。如《韩非子·十过》:“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庄子·达生》:“紫衣而朱冠。”古代又称“朱”为正色,如“朱门”“朱红”等。9,丹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外面框框象矿井形,里边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表示那里有丹砂。《说文》:“丹,巴越之赤石也。象采丹井。”本义是“辰砂,朱砂”。后表示“红色,赤色”。《周礼·考工记》:“染羽以朱湛丹秫。” 10,蓝形声字。从艸,监声。本义是:“蓼蓝”。《说文》:“蓝,染青草也。”蓝在上古汉语中并不表示颜色,一般都是表示染料“蓼蓝”,如《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现代汉语颜色词运用研究

现代汉语颜色词运用研究 现代汉语颜色词的运用属词语修辞的范围。词语修辞,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这一传统也体现在现代汉语颜色词的运用当中。颜色词作为现代汉语词汇中一个特定聚合体,具有它自身所独有的特点、表达作用、适用范围等。本文就是对现代汉语颜色词在运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殊修辞现象、修辞手法及其规律所进行的研究。现代汉语颜色词的运用研究,具有几方面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第一,从理论上来说,现代汉语颜色词的运用研究有助于词语修辞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就是说,如能将颜色词的运用状况全面、系统地勾勒出来,不仅对颜色词研究本身,就是对整个汉语词语修辞理论系统的建立,也具有重大意义。第二,现代汉语的词汇丰富多彩,可以从不同角度区分为很多类型。颜色词运用研究的深入,可以为其他类型词语研究提供借鉴,从而推动其他类型词语运用研究的进展。第三,文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它以语言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以及作家的情感等。读者在文学鉴赏中首先接触的就是作品中的语言。其中颜色词进行的表达、象征、暗示等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只有充分了解现代汉语颜色词的意义、其运用规律和修辞手法等,才能理解文学作品中颜色词的真实意义和作家的意图。因此,我们认为这一研究,既有利于读者掌握颜色词的应用规则,提高驾驶颜色词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读者增强文学鉴赏力。在现代汉语词汇中,颜色词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功能上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它的研究具有如上所述的重要意义,因此现代汉语修辞学界对汉语颜色词运用的研究已基本铺开。但是,

总的来看,还是比较零散而尚未形成系统,且迄今尚未出现较有分量 的全面研究现代汉语颜色词运用的专著。所以,本文在研究中,注重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学科、全方位和系统性的考察。本文是从修辞的角度研究颜色词的,因此首先立足于修辞学理论,在此基础上与语 言学、社会语言学、文学等学科理论结合起来进行交叉研究。其次,从颜色词所涉及的色彩角度考虑,这一研究又与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绘画理论、美学、色彩学等相关学科关系密切,因此本文的研究一直贯穿着这些学科的理论。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取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运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及抽样统计方法,结合语言实际对现代汉语颜色词运用的方方面面进行考察,分析、注解力求详细。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论述汉语颜色词运用研究的概况、颜色<WP=6>词的名称和定义、现代汉语颜色词的数量与作用、研究现代汉语颜色词运用的意义和方法。第二章,主要探讨现代汉语颜色词的修辞造词特点及功能;第三章阐述现代汉语颜色词“实用”与“虚用”的理论基础、类型及修辞效果,对钱钟书关于颜色词运用的“用字像用兵,虚虚实实”的理论加以充分展开;第四章选取由现代汉语颜色词构成的少数几种修辞手法,探讨了其形成机制、运用特点及效果;第五章主要讨论了内部语境,即上下文和语体,以及外部语境,即表达者的性别、个人因素及特定时代环境,对现代汉语颜色词运用的制约作用。

颜色词语大全

颜色词语大全 导语:大家都知道有哪些描写颜色词语,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颜色词语大全,欢迎借鉴! 1.皑白:雪洁白貌。 2. 暗白:灰白色。 3. 暗红:不太鲜艳的红色。与“鲜红”相对。 4. 黯黑:黑貌。 5. 黯红:深红;紫红。 6. 白楮:白皮质。 7. 白丹:白色的美石。亦泛指彩色的美石。 8. 白素:白色。白色的生绢。 9. 白皙:白净;(皮肤)白而干净的;(皮肤)。白里透红的。 10. 颁白:<书>(头发)花白。 11. 斑白:头发花白,常用来形容年老。 12. 斑苍:花白色。 13. 辬白:头发花白貌。因借指老人。 14. 宝蓝:鲜艳明亮的蓝色。 15. 贝色:谓色白而光洁

16. 逼红:指用火把金属烘烤发烫而呈红色。 17. 碧澄:【水、天空】碧蓝而明净。 18. 碧蓝:青蓝色。 19. 碧绿:青绿色。 20. 碧青:石青中颜色较浅者。旧称白青﹑鱼目青。湛蓝色。形容白里泛青的脸色。多由人情绪紧张等引起。 21. 彩翠:鲜艳翠绿之色。 22. 菜青:绿色中略带灰黑的颜色。 23. 惨白:形容面容苍白,形容景色凄凉暗淡。 24. 惨黄:暗淡的黄色。 25. 惨紫:浅紫色。 26. 灿黄:犹金灿灿。形容金黄色。 27. 仓黑:青黑色。仓,通苍。 28. 苍翠:嫩绿的。 29. 苍黑:青黑色;灰黑色。 30. 苍华:形容头发灰白。 31. 苍黄:灰黄色。 32. 藏蓝:蓝里略透红色。 33. 藏青:颜色名。蓝而近黑。 34. 草绿:绿而略黄的颜色。即“军装绿”。 35. 测黑:深黑色。 36. 层碧:层层青色。亦指重叠的青山。

37. 茶褐:赤黄而略带黑的颜色。 38. 茶褐色:像浓茶水那样的深褐色。 39. 茶青:深绿而微黄的颜色。 40. 茶色:一种比栗色稍红的棕橙色至浅棕色。 41. 潮红:脸颊泛起红晕。 42. 尘色:尘土色。 43. 赪素:红与白。谓色彩缤纷。 44. 澄碧:清澈而碧绿。 45. 橙红:像橙子一样红里带黄的颜色。 46. 橙黄:象橙子一样黄里带红的颜色。 47. 橙色:界于红色和黄色之间的混合色,在一般情况下,通过波长610毫米的辐射线可作一般观察。 48. 赤白:红色与白色。浅红色。 49. 赤褐:像紫铜一样的颜色。 50. 赤黑:暗红色;紫酱色。指暗红色的血。 51. 赤红:红色:赤红脸儿。 52. 赤黄:红﹑黄之间的颜色。 53. 赤纁:大红色。 54. 黜黑:犹墨黑。 55. 纯白:完全白色。 56. 葱白:最浅的蓝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