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1单元第1讲教学案

必修二第1单元第1讲教学案
必修二第1单元第1讲教学案

惠民二中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单元概述】

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铁犁牛耕的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点。

古代手工业脱胎于古代农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中国古代手工业具有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工艺精湛、质地优良和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特点。

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兴起和繁荣。从春秋战国时期大商人的崛起到明清商帮的兴起,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由官府垄断到城镇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和发展的特点。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由于受到封建王朝“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阻碍,发展非常缓慢。鸦片战争前夕,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从而使中国由先进转为落后,埋下了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第一讲中国古代农业

【课标及考纲要求】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的和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考题回顾】(2008上海历史)均田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推行该制度的朝代有

①西周②北魏③唐朝④明朝

A.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考点导学】

1、耕作方式:是以生产劳动工具为主要标志的经济概念,属于生产力范畴。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生产工具

①原始社会的__________、石器助耕;商周时期出现少量青铜农具

②春秋战国时期:____________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耕作方式。

③唐代_________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从集体协作到个体农耕(小农经济)——劳动者

小农经济的含义:以_______为生产生活为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_________相结合,是自给自足的___________。

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井田制的瓦解的原因)

①春秋时期,随着__________出现,私田大量开垦;

②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______,承认了土地私有,加速了土地国有向私有的转变;

③战国时期,秦国的__________,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归纳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①经济形态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②耕作方式上:铁犁牛耕,实行精耕细作。

③土地制度上: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

④经营方式上: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重点概念解读】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它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色,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的关键因素。在当前,推广应用现代科技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关键。属于生产力范畴,强调技术层面。

【重点难点解析】

1、简述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三大基本特点,并简要评价我国古代自耕农经济。

2、土地兼并的根源和影响。

3、中国古代有哪三次人口迁移的高潮?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什么?

对我们有何启示?

【巩固练习】

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真实写照。它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石器助耕

C.铁犁牛耕

D.井田制

2.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技术基本定型的发明是:

A、耦犁

B、曲辕犁

C、翻车

D、筒车

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牛耕的推广

B、手工业的发展

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D、铁器时代的到来

4.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

A、精耕细作

B、男耕女织

C、刀耕火种

D、千耦其耘

5. 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

B、生产力的发展

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D、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

6. 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7. 下列属于我国封建社会存在的土地所有制形态的是:①井田制②地主土地所有制

③自耕农土地所有制④君主私有土地⑤均田制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④⑤⑥

D、②③④⑤

8. 关于租佃方式的土地经营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产生于战国,是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

B、到宋代,租佃经营成为超过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C、租佃制下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明清时期佃农与商品经济发生关系,促进农业的发展

9. 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高潮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A、自然灾害

B、战乱频繁

C、逃避兵役徭役

D、逃避债务

10.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包括: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②北民南迁,带来劳力和技术③统治阶级重视生产的发展④政治中心南移引起连锁反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达标练习】一、选择题:

1.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2.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朱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了:

A.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B.个体农耕的优越性

C.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D.人们的辛勤劳动

3.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有字伯牛。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①植业为主是中国的一大特色②牛耕已成为农业的一大特色③牛耕牛与人的生活关系密切④已经出现曲辕犁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