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科学试题

武汉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科学试题
武汉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科学试题

武汉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科学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右图是某工厂进行电解饱和食盐水生产的原理图,则在电解饱和食盐水时,肯定不能得到的产品是()

A.NaOH B.HNO3C.H2D.Cl2

2 . 小明在厨房中看到了许多调味品,以下调味品放入水中,会出现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现象的是()A.味精B.食盐C.白醋D.芝麻油

3 . 船在水中航行时,船体受到水的阻力较大,影响了航行速度。如图所示是一种水翼船,船体下安装了水翼,船在高速航行时,水面下的水翼会使船体抬高从而减小水对船体的阻力,请你判断水翼的形状应该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A.B.C.D.

4 . 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与物质的溶解性无关的是()

A.打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溢出

B.冬天玻璃窗户上结“冰花”

C.烧开水时,沸腾前有大量气泡逸出

D.把糖水放在冰箱里冷藏,杯底出现了晶体

5 . 将厨房中的食盐、白糖、花生油、白醋四种物质分别取少量,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

B.白糖

C.花生油

D.白醋

6 . 在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相同圆柱形容器,内盛相等质量的盐水,将同一鸡蛋分别放入其中,鸡蛋静止时如同所示.鸡蛋在甲、乙两杯中所受浮力分别为和,盐水对容器底部压强分别为和.则

A.、

B

.、C.、

D.、

7 . 下列关于溶解度说法正确的是()

A.在100克水里最多能溶解氯化铵50克,因此,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0克

B.20℃时,100克硫酸钠溶液里含有20克硫酸钠,所以2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为20克

C.10℃时,100克水里溶解20克硝酸钾,所以硝酸钾在10℃时的溶解度为20克

D.60℃时,50克水里最多能溶解55克硝酸钾,因此,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ll0克

8 . 如图所示,容器内有水,有一试管下面挂一小铁块,浮在水面上。现将小铁块取下放入试管中,试管仍浮在水面,则()

A.水面上升

B.试管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

变大

C.液面下降D.试管所受到的浮力不变

9 . 如图所示的是测量大气压强的装置,玻璃管长约1 m,槽内装有水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装置是一个连通器

B.第一次利用此装置测出大气压强的科学家是帕斯卡

C.玻璃管竖直放置时测出的大气压强一定为76 cm汞柱高

D.将此装置从山脚移到山顶,管内外汞液面高度差减小

10 . 如图所示,小伟将一冰块放在浅水的杯子,冰块底部受到了一定的支持力,请判断当冰块全部熔化后杯中水面的升降情况。(不考虑水的蒸发)

A.不变B.上升C.下降D.都有可能

11 . 下列方法不可能用于饱和溶液的分离方法是()

A.过滤B.蒸馏C.蒸发溶剂D.冷却热饱和溶液

12 . 盛水容器的水面上浮着一块冰,当冰逐渐熔化成水时,容器中水面的高度将()

A.升高

B.下降

C.不变

D.无法判断

13 . 如表说明A、B、C、D 四种液体的性质,小龙取其中一种液体与蒸馏水加入试管中,在室温下,充分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试管内的情况如图所示。则小龙所取的液体为哪种()

A.A B.B C.C D.D

14 . 邻居家的小孩病了,只能平躺着不能动,他妈妈无法把药水喂到他的口中;小宇听说后拿着一根吸管过来帮助,他拟采取的下列办法中最佳的是()

A.将吸管插入药水中,然后用手堵住上口,提起吸管,将吸管移到小孩的口中,松开堵在吸管上口的手,药水就流入小孩的口中

B.用吸管作为杠杆撬开小孩的口,将药水倒入

C.用吸管向小孩口中吹气,做人工呼吸

D.把吸管的一端插入小孩的口中,将药水沿吸管另一端倒入

15 . 某校安装了直饮水机,其主要工作流程如图,实验室为了得到纯净水,以上工作流程后还需要哪个操作()

A.沉降B.吸附C.蒸馏D.消毒

二、填空题

16 . 援藏教师到达西藏后发现用普通锅煮饭不容易熟。请用学过的知识解析原因:________;提出一个把饭煮熟的方法________。

17 . 如图所示,大玻璃窗户的清洁可由“自动擦窗机器人”来完成.

(1)擦窗机器人的吸盘能“吸”住光滑玻璃,是利用了________ .

(2)擦窗机器人是利用________ (大气压/摩擦力)在竖直玻璃板上行走的;

(3)擦窗机器人静止在竖直玻璃板上,若真空泵将吸盘内的空气继续向外抽出,则擦窗机器人受到的摩擦力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 . 一个大物块甲,先后两次分别在小物块乙和小物块丙的作用下,其上表面恰好与水面相平,其中甲、乙之间用轻质细绳连接,如图所示.则两物块大小关系:ρ乙_____ρ丙,两种情况下甲物块所受浮力F甲1 _______F

甲2(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9 . 2011年3月18日,中国首个自主设计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凯旋,再现了5000米海底的神奇。“蚊龙号”深潜器(原理与潜水艇相同),它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_______来实现。深潜器在水面下下潜的过程中,受到水的浮力逐渐___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少”),水对它的压强逐渐______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少”)。

20 . 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各状态间的变化称为____________。

21 . 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1)下图甲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

(2)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如果右盘上翘,表示砝码质量比物体质量______(填“大”或“小”)。欲使横梁重新平衡,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_。若天平平衡后如下图乙所示(游码示数为零),则左盘物体的密度是_______kg/m3。

(3)如下图丙所示,在一个视野中看一行细胞,此时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10×和10×,如果此时将镜头换成10×和40×,那么在这个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______个。

22 . 小刚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组成。电解水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2中所收集的气体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

积比约为________。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 一个质量为160克、体积为200厘米3的物体,将它完全浸没在水里,松手后,物体将________(填“上

浮”“悬浮”或“下沉”)。(g取10牛/千克)

24 . 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了解到,某石灰厂有一批石灰石原料,其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为了测定该石灰石的纯度,兴趣小组同学取用2克这种石灰石样品,用实验室现有的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20克分4次加入,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量,每次盐酸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见表,利用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见图。(CaCO3+2HCl==CaCl2+H2O+CO2)

稀盐酸的用量

剩余固体的质量

第一次加入5克 1.5克

第二次加入5克克

第三次加入5克0.5克

第四次加入5克0.3克

计算:

(1)分析上述图与表,第二次加入稀盐酸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是克;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5 . 实验室需要配制15%的盐酸溶液300g,需要市售的36%浓盐酸和水各多少克?_____

26 . 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__________来实现的,飞艇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气囊,在里面装着____________比空气小的气体,当飞艇受到的重力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浮力时就能升空。

三、探究题

27 . 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一问题时,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你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一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体重__牛,实验④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_牛。

(2)分析图甲中①~④,浮力大小与______________有关。

(3)实验中,另一小组的同学作出了弹簧测力计对某一物体的拉力F与物体下表面所处液体深度h的关系图象,从图二中可知,当物体所处深度为8厘米时,物体所受到的浮力是__牛。

28 . 小红喜欢搞创新设计,她利用杠杆和大气压强的知识,设计了如图装置,将蘸水的塑料挂钩的吸盘放在光滑的水平板上,挤出吸盘里面的空气后,用绳子与杠杆一端相连(杠杆的另一端可绕O点转动),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已知吸盘的面积为10cm2,杠杆被分为六等份.(设:杠杆每等份长度为L,1标准大气压约为1×105Pa,取g=10N/kg)问:

(1)大气作用在吸盘上产生的压力是多少?____________

(2)若要使吸盘不掉下来,在C处最多能挂多重的物体?__________

(3)欲使吸盘不掉下来,物体挂在

A.B.C.D.E.F中的哪个位置最安全,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

四、简答题

29 . 一质量为232克的铜铝合金块,其中含铝54克,求合金的密度?(铝的密度为2.7×103kg/m3,铜的密度为8.9×103kg/m3)

30 . 下表是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试回答下列问题。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12162428

硫酸溶液的密度(克/厘米3)1.021.081.111.171.20

氨水的密度(克/厘米3)0.980.950.940.910.90

(1)20℃时,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硫酸溶液的密度逐渐_ ,氨水的密度逐渐_ 。

(2)将100克12%的氨水稀释成3%的溶液,需要加水多少克?

(3)配制100克12%的硫酸溶液,需要24%的硫酸溶液多少克?即需取多少毫升24%的硫酸溶液?(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31 . 一个重为20牛的物体投入盛满酒精的容器中,溢出1000毫升的酒精,求该物体受到的浮力?此物体在酒精处于什么状况?(g=10牛/千克)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填空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三、探究题1、

2、

四、简答题1、

2、

3、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第一次月考(含答案)

六年级第一次月考试题(科学) (总分40分) 一.填空题(共8分,每空1分)) 1. 放大镜又称。 2. 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3. 蚜虫靠吸食植物嫩枝上的生活。 4. 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 5. 显微镜下,我们看到了叶细胞中的,叶表皮上的。 6. 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7.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二.判断题(共9分,每题1分) ()1. 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2. 印刷物上的图片,其图像是由色彩点组成的。用眼睛仔细观察能看 到色彩点由红、绿、蓝组成。 ()3. 细菌属微生物,乳酸细菌对人有毒。()4. 罗伯特.胡克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显微镜的生物学家。 ()5. 草履虫、眼虫、变形虫等是单细胞生物, 细菌、动物的卵也只有一个细胞。 ()6. 透明的有规则形状的固体一定是晶体。()7. 很久以前,人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早期的显微镜。 ()8. 通过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可以增加目镜中标本图像的亮度。 ()9. 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 物体的图像放大。

三. 选择题 (共12分,每题2分) 1. 自制显微镜时,我们需要两个( ) A. 凸透镜 B. 凹透镜 C. 平面镜 2. 使用显微镜时,调节准焦螺旋,降低( ),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 A. 目镜 B. 镜筒 C. 物镜 3. 下列对于微生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微生物是病菌,只能使人得病,不可以治病 B. 微生物能分解垃圾和处理污水 C .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品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 4.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观察到的范围就( ) A. 越大 B. 不变 C. 越小 5. 下列不属于晶体的是( ) A. 食盐 B. 雪花 C. 玻璃 6.一般情况下,下列三种器材中放大倍数最小的是( ) A .显微镜 B .电子显微镜 C .放大镜 四.填图 (共11分,每空1分) 1.认识显微镜(5分)。 认识显微镜 备选: 反光镜 物镜 调节旋钮 ( ( ( (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第二次月考试卷 含答案)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2018-2019学年六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鼠妇喜欢在干燥明亮的环境中生活。() 2.生活在绿草地上的蝗虫,大多是黄褐色的;而生活在山地的蝗虫,则大多是绿色的。 () 3.游禽的足有璞,适于游泳。() 4.如果某种生物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因素灭绝了,不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 5.设计师在设计拉链时,首先会充分考虑拉链的功能。() 6.借助凸透镜或凹面镜可以会聚太阳光。放大镜就是一种凹透镜。() 7.水体污染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比较常见的有直接排放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等。() 8.能源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石墨等。() 9.煤是远古森林的动物被压埋在地底下时,受到高温高压等作用而形成的。() 10.在休渔期内,禁止人们在规定的海域内捕鱼。()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1.丹顶鹤的身体特征有三长,其中()便于丹顶鹤在浅滩中行走。 A. 颈长 B. 腿长 C. 嘴长 12.伯劳和家燕常会随着季节变化而()。 A. 冬眠 B. 夏眠 C. 迁徙 13.枯叶蝶靠()在环境中隐藏自身。 A. 保护色 B. 拟态 C. 变形 14.蝗虫属于()的动物。 A. 植食性 B. 肉食性 C. 杂食性 15.拉链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日常用品。自发明以来,经过()多年的不断改进,性能也越来越强。 A. 100 B. 120 C. 200 16.我喜欢运动,喝水多,我需要()的饮水瓶。

A. 保温 B. 容量大 C. 不锈钢 17.为了让鸡蛋在运输过程中不易破碎,设计鸡蛋包装盒时,不要使用()材料。 A. 塑料 B. 金属 C. 纸板 18.尼龙搭扣(魔术贴)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它模仿()这类果实的倒钩结构制造出来的。 A. 猪笼草 B. 茅草叶 C. 苍耳 19.下面属于模仿生物运动系统而设计的是()。 A. 飞机 B. 雷达 C. 锯子 20.2005年的移动电话不具备()功能。 A. 游戏 B. 摄影 C. 触屏操作 21.第四代火车的设计采用了先进的磁悬浮技术或多动力车辆(动车组)技术,速度高达每小时()千米以上。 A. 350 B. 450 C. 550 22.走路、跑步和提物品所使用的能量都来自于身体中的()。 A. 化学能 B. 热能 C. 机械能 23.中国第一列磁悬浮列车于()年在上海诞生。 A. 2003 B. 2008 C. 2013 24.下面()不是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主要因素。 A. 电池个数 B. 线圈匝数 C. 电线颜色 25.播放节目的电视机可以把电能转换成声能和()。 A. 光能 B. 机械能 C. 化学能 26.下面的()不能够过滤吸附杂质和其他有害物质。 A. 木炭 B. 泥土 C. 沙子 27.()主要由粘土烧结制作而成,在生产过程中会破坏耕地,消耗资源。 A. 红砖 B. 空心砖 C. 泥砖 28.下面()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A. 矿产 B. 土地 C. 生物 29.针对伞太长收纳不方便的问题,设计师设计了() A. 折叠伞 B. 挂绳或弯钩雨伞 C. 长后摆雨伞 30.下列不可回收利用的是()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

油坊店中心校2015-2016学年度下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六年级科学 一.填空。(每空1分,共25分) 1.早期猿人发现,( )有时会把灌木丛点燃,于是他们开始并逐渐学会用( )烤熟食物。 2.科学家在欧洲、非洲和亚洲都进行了大量的对人类和前人类( )的研究。一系列研究充分证实了( )的进化论学说,因为每发现一个更为古老的化石,其解剖结构就更进一步接近( )。 3.( )的发现,为从( )到( )的进化理论提供了有力的( )。 4.( )是我们学习科学的最佳途径。( )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式。 5.绿色社区是指具备了符合( )要求的设施、建立了较完善的( )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文明社区。 6.绿色社区建设,除了包括( )、( )、( )、( )、( )、( )和( )设施外,还包括( )和居民的良好( )等因素。 7.我们调查研究要做到( )、( )、( )、( )。 8.我们做过的调查活动有:( )、( )还有( ). 9.在我国能源中,( )占得比重过大,达70%左右。大量燃煤且缺乏有效治理,造成了严重的( )。目前人类对( )很小的( )和( )的利用率还很低。 10.许多科学家认为世界各地的人类最初来自( ). 11.( )、( )、( )、( )等构成了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12.对比试验一般只设定一个( )。为了实验能成功,必须尽量减少( )对实验的影响。 13.2004年6月5日,国家环保局在( )举办了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并首次颁布了全国统一的( )标志。 14. ( )被誉为“考察人类历史最神圣的朝圣地之一”。 15. 金鱼的呼吸质量与放养密度基本成( )关系。 16.金鱼是( )动物,他们不但喜欢食用( )的食物,如鱼虫,而且也能进食经过( )的食料。如蛋黄、面条、米饭和面包屑等。 17.生物生存都需要一定的空间,( )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共同空间。 二、精明断案。(每小题1分,共5分). 1.放养密度直接影响金鱼的生活。( ) 2.放养密度影响金鱼对氧气的需求。( ) 3.当食物链中的某一成员消失时,就会影响很多生物种类的生存。( ) 考场______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座号________ ……………………………密…………………………封…………………………线…………………………

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

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共25题;共50分) 1. (2分)下列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A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 .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C . 橘生淮南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2. (2分)根据营养学家的“膳食营养宝塔”,一份合理的食谱,用量最多的食物应该是() A . 蔬菜类 B . 鱼类、蛋类 C . 淀粉、谷薯类 3. (2分)()构成人体的主要成分。 A . 食物 B . 水 C . 无机盐 D . 蛋白质 4. (2分)汗液中没有以下哪项代谢废物。()

A . 水 B . 二氧化碳 C . 尿素 D . 无机盐 5. (2分)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胰腺等器官。 A . 胃液 B . 小肠 C . 肝脏 D . 大肠 6. (2分)花生肉类含有较为丰富的() A . 淀粉 B . 脂肪 C . 蛋白质 D . 水 7. (2分)人的泌尿系统由()器官组成? A .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B . 肝脏、肺、膀胱、尿道 C . 胃、肝脏、输尿管、膀胱 D . 肝脏、肾脏、膀胱、尿道 8. (2分)在一年级测量肺活量活动中,老师提供出四位小女生的肺活量数据,根据数据,你认为谁的肺功能最强?()

A . 小明1000毫升 B . 小敏1200毫升 C . 小君1400毫升 D . 小红1100毫升 9. (2分)下面哪项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A . 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 B . 大脑控制着人体的运动、感觉、语言、等各种功能,帮助我们完成听、说、读、写、跑等各种活动。 C . 人体内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膀胱。 D . 人体内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 10. (2分)人的呼吸道包括哪些?() A .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B . 口腔、咽、喉、气管、肺 C . 鼻、气管、支气管、胃 D . 口腔、咽、喉、支气管 11. (2分)食物通过消化系统被消化后,营养物质主要被消化道哪个器官吸收,食物残渣形成粪便后由肛门被排出体外?() A . 胃 B . 大肠 C . 小肠 D . 胰腺

六年级自然科学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如果把不同年代的()比作一本书,那么()就是书页中的特 殊文字。 2.()提出了生物进化是()的结果,并于1859年出版了震惊 世界的巨著()。 3.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死亡生物的()或 (),如骨胳、外壳、叶子等。 4.能够使物体运动的本领叫做()。你知道生活中都有()、 ()、()、(),等能量。 5.打开电视,电能就被转化成()和()。 6.古人钻木取火的道理是()。 7.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亿年就灭绝了,知道地球上曾经生活着恐龙的主要证据是()。 8.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与()有关系,与()没有关系。 9.利用电流通过绕制的线圈产生磁性的装置叫做()。它由() 和()两部分组成,它是将电能转化成()的装置。 10.能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可以从一种形式()另一种形式。 11.应用我们常见的各种形式的能量,请写出下列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1)用手弯铁条:这是()能转换为()能; (2)水力发电:这是()能转换为()能; (4)用梳子梳头:这是()能转换为()能。 二、判断题(10分) 1.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 ) 2.化石是生物进化的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 ( ) 3.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不能被储藏和运用。() 4.中国古人的“腐草生茧、腐肉生蛆”的说法是正确的。()

5.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仍可继续。() 6.实验操作时,只测量一组数据就可得出实验结论。() 7.能量的转化是物体在工作时发生的,物体不工作,就没有能量转化。() 8.所有的生物都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 类由少到多。() 9.电磁铁的两极是可以改变的。() 10.使身体快速热起来的有效方法是运动。() 三、选择题(5分) 1.想让挂钟走时变快,应() (1)增加摆锤的重量 (2)减少摆锤的重量 (3)增加摆线的长度 (4)缩短摆线的长度 2.下面家用电器中没有应用电磁铁的是() (1)电视机 (2)电风扇 (3)电饭煲 (4)电瓶车 3.()年“神舟”5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计划顺利返航。 (1)1960 (2)2005 (3)2003 (4)1999 4.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讲的一种()现象。 (1)变异(2)遗传(3)克隆 5.下面属于磨擦生热的的现象是() (1)人跑后身体发热(2)铁条加热后变粗(3)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其表面产生剧烈的燃烧 四、分析解答 1.用直线将下列各图片表示的电厂发电时所利用的能源相连。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八年级(上)科学阶段性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地球水资源总量的96.53%是在 A、冰层 B、大气 C、海洋 D、地下水 2.下列地区水循环比较活跃的是 A、长江、黄河发源的地区 B、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C、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D、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3.关于水的说法,错误 ..的是 A.纯净的水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颜色 B.天然水是一种溶液,因为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 C.蒸馏水通常可看作是纯净水 D.不管何种情况,水的沸点都是100℃4.铁的密度是7.9×103千克/米3,它表示 A、每立方米铁的密度是7.9×103千克/米3 B、每立方米铁的质量是7900千克/米3 C、每立方米铁的质量是7.9×103千克 D、每立米铁的质量是7.9克 5.小明家安装自来水管时,将一根水管截成长短不同的两段,则这两段水管 A.质量相等 B.密度相等 C.重力相等 D.体积相等 6.1米3的冰结成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体积变小 B、它的体积不变 C、它的质量变小 D、它的密度变小 7.在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一定大 B、体积大的物体,其材料密度一定小 C、密度大的物体,其质量一定大 D、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质量与体积成正比8.一个中学生站在水平地面上,他对地面的压强最接近于 A、1帕左右 B、100多帕 C、1万多帕 D、100多万帕 9.下列水循环过程中,物态变化是由液态变成气态的是 A.植物的蒸腾作用 B.陆地上下雪 C.冰川融化成水流入江河 D.海洋上的降水 10.下列做法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缝衣针做得很细 B、铁路钢轨铺在枕木上 C、注射器的针尖很尖 D、菜刀的刀口很薄 11.一个重为50牛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这个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是

六年级科学月考试卷

六年级科学月考试卷 一、我会填:(28分) 1、()与()是生物的特性之一,影响着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2、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就制成的地球模型,这就是()。 3、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我们称它为()。 4、地球从球心到地表,它的构造依次是:()、()、()三部分。 5、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地球上昼夜现象交替出现,这种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引起的。 6、“太阳中心学说”是波兰的天文学家()于1543年在()中提出来的。 7、看地图时必须了解的三要素是:()、()、()。 二、我会判断:(20分) ()1、在小学阶段,男生总比女生高。 ()2、我们居住的地球被古代人认为是方而平的盘子形。( ) 3、陆地和海洋各占地球表面积的一半。 ()4、地球上最长的经线是赤道,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5、地球绕地轴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

()6、母亲有酒窝,女儿却没有,这是一种遗传现象。( ) 7、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8、主要是人类的活动使得地球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 ()9、地球被人们划分为四大洲七大洋。 ()10、纬线是圆周线,经线也是圆周线。 三、我会选择:(24分) 1、首次实现人类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A、哥伦布 B、麦哲伦 C、达·伽玛 D、郑和 2、地球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叫做()。 A、赤道 B、纬线 C、经线 3、海面上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的原因是()。 A、海水越来越深,淹没了船身 B、人的视力有限 C、海面是弯曲的弧面,船身先被遮住视线 D、人站得不够高 4、在地形图中,深绿色表示();深黄色表示()。 A、高原 B、盆地 C、丘陵 D、平原 5、面对地图,下列确定方向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无法确定 B、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C、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D、上西下东,左南右北 6、下列现象不属于遗传的是()。 A、子女的一些形态特征与父母相似 B、羊与牛吃同种草,小羊长成大羊,小牛长成大牛 C、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D、种水稻得水稻,种玉米得玉米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最新整理)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填空题(每个空格 2 分,共 24 分): 1、放大镜也叫凸透镜,镜片的特点是中间()、边缘()。 2、通过观察可知,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蟋蟀的耳朵长在()的内侧,苍蝇的眼睛是()眼。 3、有规则的集合外形的固体物质,我们称之为(),他们的排列虽然是规则的,但形状是()的。 4、我们利用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 6、如果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25×、40×,那么物体图像将被放大()。 7、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就是它们的“鼻子”。 8、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是由()组成的。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 )。 A、反射 B、折射 C、不变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有关。 A 、凸度B、材料 C、面积 3、()的建立,被誉为 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细胞学说 B、动力学 C、仿生学 4、把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步骤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 b、准备两个放大镜 c、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 d、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A、bdca B、bacd C、bcda 5、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 倍。

A、200 B、2000 C、200 万 6、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 ) 。 A、相同 B、相反 C、无关 7、下面透明玻璃镜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8、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对足。 A、2 B、3 C、4 9、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 ) 越小。 A、放大倍数 B、焦距 C、视野 10、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物体,可以获得( ) 的信息。 A、更少 B、同样多 C、更多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 分,共20 分): 1、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也有放大功能。( )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同它的面积大小有关。( ) 3、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 4、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其中有绿藻的缘故。( ) 5、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好处。() 6、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 1/3 毫米的微小物体( )7、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8、蝴蝶的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 9、微生物是生物,也由细胞组成。() 10、碱面是粉末状的,它不属于晶体物质。(

八年级科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浙教版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八年级科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2N”表示的意义是() A.表示两个氮元素 B.表示两种氮元素 C.表示两个氮原子 D.既表示两个氮元素,又表示两个氮原子 2、下列是四种物质的分子模型,其对应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3、2014年1月26日报道,美国正在催日本归还超过300公斤的放射物质钚。钚是制造核武 器的原料的一种。一种钚原子核电荷数为94,中子数为145,下列关于钚原子的说法正确 的是() A.钚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45 B.钚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9 C.钚原子的质子数为239 D.钚原子带145单位正电荷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汤姆生建立的“汤姆生模型”认为原子核像太阳,电子像行星绕原子核运行 B.卢瑟福建立的“卢瑟福模型”认为电子像云雾一样出现在原子核周围 C.波尔建立的“分层模型”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分层运动 D.现代科学家认为电子像西瓜籽似地嵌在原子中 5、对分子、原子、离子的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氢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镁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镁离子的质子数 C.当液态水变成冰,水分子间不存在间隔 D.氯原子和钠原子得失电子形成氯离子和钠离子,两种离子结合成氯化钠 6、在研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时,实验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四个方案,其中最 合理的是() A.两人各拿一块条形磁铁,并将各自的一个磁极相互靠近 B.用一块条形磁铁的一个磁极靠近另一块条形磁铁中间 C.将放在粗糙桌面上的两块条形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 D.用条形磁铁的一个磁极靠近另一块用细线悬挂并静止的条形磁铁的一个磁极 7、图中磁体周围磁场分布正确的是( ) 8、如右图,在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的实验中,则下列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换用更强一点的磁铁后,让导线ab在磁场中静止时,灵敏电流计指针肯定不会偏转 B.用多匝导线的线圈代替导线ab仍在磁场中静止后,灵敏电流计指针还是不会偏转 C.导线ab分别从图中所示位置向外斜向上运动和向外斜向下运动时, 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的方向相同 D.导线ab竖直向下运动和竖直向上运动时,灵敏电流计指针都会偏转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开关的连接是错误的 B.家庭电路中各个用电器应该是并联的 C.使用测电笔时手指不可以碰到笔尾金属体 D.保险丝熔断可能是由电路中电流过大引起的 10、法国科学家阿尔贝和德国科学家彼得由于发现了巨磁电阻(GMR)效应,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如图

六年级下册第二次月考 - 副本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六年级人教版语文第二次月考测试卷 考试范围:一---五单元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请你直接在试题上答卷,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请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书写要认真、工整、规范,卷面干净、整洁、美观。 一.基础知识。(31分)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有四个是错误的,请找出来并改正。(4分) 梗.概(gēng)宪.兵(xiàn)肩胛.(jiá)摩.平(mó) 迄.今(qì)漩.涡(xuàn)颅.骨(lú)糊.弄(hù) 改正: 2.& 3.巧填同音字。(4分) (hàn)()卫强()遗()震() (xū)吹()空()废()长()短叹 3.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两组词语是()和()。(3分) ①约.定/节约.②嫁.祸/出嫁.③乘法./乘.地铁④荒.无人烟/荒.山野岭 ⑤历.险/日历.⑥无赖./依赖.⑦酒鬼./淘气鬼.⑧虚.心/虚.惊一场 4.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打“√”。(5分) (1)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实验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2)卖火柴的小女孩擦燃火柴后看到了(温暖暖和)的火炉、(精致精美)的盘子、美丽的圣诞树和(温和柔和)的奶奶。

(3)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冶炼)出了克镭。》 5.在括号里填上加点词语的反义词,使句子通顺。(4分) (1)一切()都不存在了,鲁宾孙安全 ..地回到了祖国。 (2)他看上去一点也不(),看上去非常镇定 ..。 (3)这件事根本不是(),早就公开 ..了。 (4)机遇藏在人们()的事物中,司空见惯 ....的小事里。 6.补充下列词语,并按要求填空。(11分) ()类旁通邯郸()()莫()其()舍()逐()一如既()与世()()标()立()精()简()(1)指态度或做法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像从前一样的词语是。(1分) (2)写出与下面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2分) ( 举一反三--- 独出心裁--- (3)这些人都隐居在深山大泽中,从不愿意展示自己,过着的生活。(1分) 二、能力提升。(24分) 1.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8分) (1)山洞内地形太复杂了。(改为夸张句) (2)如果这件工作做完了,我一时还看不出有什么别的事情要做,无非是 ...在 岛上各处走走,寻找食物罢了 ..。(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营口市八年级上学期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

营口市八年级上学期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5题;共50分) 1. (2分)(2018·德州) 下表中的动物,与其主要特征描述相符合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2. (2分)某类动物具有可以被人类食用的“蛰皮”,该动物属于以下哪种动物() A . 原生动物 B . 棘皮动物 C . 软体动物 D . 腔肠动物 3. (2分) (2015八上·临沂期末) 下列动物类群对应的特征及动物代表搭配不正确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4. (2分)两侧对称的体形是从()开始出现的. A . 单细胞动物 B . 腔肠动物 C . 扁形动物 D . 节肢动物

5. (2分) (2018八上·福田月考) 水螅的刺细胞分布最多的部位是() A . 水螅的神经网上 B . 消化腔内 C . 口的周围 D . 外胚层及触手上 6. (2分) (2017八上·夏邑期中) 下列关于线形动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体表有角质层 B .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 C . 有口无肛门 D . 蛔虫是线形动物,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可以有效预防蛔虫病 7. (2分) (2015八上·罗湖月考) 下列动物属于雌雄异体,体内受精的是() A . 龟和鱼 B . 蚯蚓和蜥蜴 C . 蜥蜴和青蛙 D . 蜥蜴和蛇 8. (2分)区分蚯蚓的前端与后端,通常的依据是()。 A . 环带的位置 B . 口的位置 C . 肛门的位置 D . 体节的大小 9. (2分)下列是烟台海滨常见的水生生物,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A . 扇贝 B . 海蜇 C . 梭子蟹 D . 鲅鱼 10. (2分) (2016八上·台前期中) 下列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A . B . C .

六年级上科学第一次月考

1 2 2017-2018上学期六年级科学第一次月考 分) 1、生物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受到( )的影响。 2、拿小麦来说,它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 )、( )、( )、( )、( )等( )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 )因素的影响。 3、对于一些猜想,我们可以运用( )、( )、( )、( )等方法,排除明显不合理的,选出可能成立的,准备进一步研究。 4、植物角的花草把身子探向窗外的原因可能是为了( )。 二、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1、室内的植物向着窗外生长是因为室外空气新鲜。 ( ) 2、各种植物都喜欢阳光照射。 ( ) 3、我们对一个现象做出一个假设时可以胡思乱想。 ( ) 4、要想使花长得好,要经常将花盆转动方向。 ( ) 5、河边大柳树都向水边倾斜是因为它的向光性。( ) 三、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1、向日葵围着太阳转的原因是( ) A 、水分 B 、施肥 C 、阳光 2、根据生活经验,我想室内植物向着窗外生长是因为 ( ) A 、室外空气新鲜 B 、窗外有阳光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场 考号 1

第3页(共4页) 第4页(共4页)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C 、植物想看看窗外的景色 3、( )对植物的生长没有影响。 A 、水 B 、温度 C 、我的思想 4、风雨过后,树木倾斜的原因是( ) A 、阳光 B 、水分 C 、外力 5、仙人掌能生长在沙漠里,是因为它对( )的需求很少。 A 、阳光 B 、水分 C 、肥料 四、巧妙简答区(共15分,每题5分) 1、植物角的花草向哪个方向倾斜生长?根据生活经验,说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2、对于猜想和假设,我们可以运用哪些方法来排除明显不合理的? 3、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2016年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

油坊店中心校2015-2016学年度下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六年级科学 一.填空。(每空1分,共25分) 1.早期猿人发现,( )有时会把灌木丛点燃,于是他们开始并逐渐学会用( )烤熟食物。 2.科学家在欧洲、非洲和亚洲都进行了大量的对人类和前人类( )的研究。一系列研究充分证实了( )的进化论学说,因为每发现一个更为古老的化石,其解剖结构就更进一步接近( )。 3.( )的发现,为从( )到( )的进化理论提供了有力的( )。 4.( )是我们学习科学的最佳途径。( )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式。 5.绿色社区是指具备了符合( )要求的设施、建立了较完善的( )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文明社区。 6.绿色社区建设,除了包括( )、( )、( )、( )、( )、( )和( )设施外,还包括( )和居民的良好( )等因素。 7.我们调查研究要做到( )、( )、( )、( )。 8.我们做过的调查活动有:( )、( )还有( ). 9.在我国能源中,( )占得比重过大,达70%左右。大量燃煤且缺乏有效治理,造成了严重的( )。目前人类对( )很小的( )和( )的利用率还很低。 10.许多科学家认为世界各地的人类最初来自( ). 11.( )、( )、( )、( )等构成了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12.对比试验一般只设定一个( )。为了实验能成功,必须尽量减少( )对实验的影响。 13.2004年6月5日,国家环保局在( )举办了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并首次颁布了全国统一的( )标志。 14. ( )被誉为“考察人类历史最神圣的朝圣地之一”。 15. 金鱼的呼吸质量与放养密度基本成( )关系。 16.金鱼是( )动物,他们不但喜欢食用( )的食物,如鱼虫,而且也能进食经过( )的食料。如蛋黄、面条、米饭和面包屑等。 17.生物生存都需要一定的空间,( )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共同空间。 二、精明断案。(每小题1分,共5分). 1.放养密度直接影响金鱼的生活。( ) 2.放养密度影响金鱼对氧气的需求。( ) 3.当食物链中的某一成员消失时,就会影响很多生物种类的生存。( ) 考场______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座号________ ……………………………密…………………………封…………………………线…………………………

八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

八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共15题;共60分) 1. (4分)2016年夏天,我国多个省市出现严重洪涝灾害,长江流域部分地区农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泄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从水循环角度讲,“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是对地表径流这一环节的影响 B . 从地球水体分类和比例来看,陆地水资源中比例最大的是河流水 C . 我们可以利用冰进行人工降雨来缓解局部干旱问题 D . 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2. (4分)“五水共治”是浙江省政府推出的环保举措,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分布、循环、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B . 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C . 农业灌溉引用工业或生活废水 D . 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和降水 3. (4分)有关水电解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的 B . 这个微观示意图说明了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C . 这个微观示意图可以解释获得的氢气体积是氧气体积的两倍 D . 该实验证明了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4. (4分)小曾将一个浮在水面上的不锈钢碗用力向下按压,直到碗全部浸没并沉入盆底,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的浮力为F,则() A . F一直增大 B . F先增大后不变 C . F先增大后减小,最后不变 D . F保持不变 5. (4分)某同学在实验室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如图是其中的一次实验情景.根据图示可以知道,该同学这次操作的目的是() A . 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其浸入深度的关系 B . 说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有关 C . 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D .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 6. (4分)一定温度下,将 100 克某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加入 5 克硝酸钾或恒温蒸发掉 10 克水,都能成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则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A . 50g B . 60g C . 70g

2020年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次月考试题(科教版) (1)

2020学年六年级下册科学 第一学月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有关。 A. 凸度 B. 材料 C. 面积 2.()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 细胞学说 B. 动力学 C. 仿生学 3.把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步骤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 b、准备两个放大镜 c、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 d、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A. bdca B. bacd C. bcda 4.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像移动的方向( ) A. 相同 B. 相反 C. 无关 5.下面透明玻璃镜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A. B. C. 6.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对足。 A. 2 B. 3 C. 4 7.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物体,可以获得( ) 的信息。 A. 更少 B. 同样多 C. 更多 8.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中的小黑点是()。 A. 细胞核 B. 细胞质 C. 细胞膜 9.像易拉罐压扁、木头碎裂、玻璃碎裂、折纸这样的变化等是()。 A. 发生了物理变化 B. 发生了化学变化 C. 没有什么变化 10.科学家选择()来观察SARS病毒。 A. 光学显微镜 B. 电子显微镜 C. 放大镜

二、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13分): 11.放大镜也叫凸透镜,镜片的特点是中间________、边缘________。 12.通过观察可知,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________,蟋蟀的耳朵长在________的内侧,苍蝇的眼睛是________眼。 13.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我们称之为________,他们的排列是________的。 14.我们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________。 1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________。 16.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________,就是它们的“鼻子”。 17.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是由________组成的。 18.例举一个物理变化:________。我们把________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三、判断题(正确的涂T,错误的涂F。每小题1分,共9分): 19.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也有放大功能。() 20.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21.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好处。() 22.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23.碱面是粉末状的,它不属于晶体物质。() 24.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动物和人不是由物质构成的。() 25.蜡烛燃烧时慢慢变短了,所以蜡烛的燃烧属于一种物理变化。() 26.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产生了新物质。() 27.我们喝的桶装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四、概念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9分): 28.将下列成就与科学家名字对应后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A.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B.利用微观技术对水稻进行改良,培育出杂交水稻 C.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同人类健康的关系 D.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E.制成最早可以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袁隆平________ 列文虎克________ 罗伯特.胡克________ 巴斯德________ 培根________ 29.将下列昆虫与它的触角类型对应并填入相应空格中。

六年级科学第一次月考

考号班级姓名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 朝阳小学六年级科学试卷 一、填一填(每空2分,共30分) 1、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就 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 2、生活中常用的工具有、、等 3、螺丝刀、剪子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 4、杠杆上有三个重要位置,分别是点,点, 点。 5、定滑轮不能,但可以改变;动滑轮 能但不能。 6、使用滑轮组既能,又能改变。 7、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机械叫做,在使用 这种简单机械时,坡度越越省力。 二、判断正误(每题2分共20分) ()1、生活中常常需要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 ()2、杠杆的支点只能在用力点和阻力点之间。 ()3、升国旗用的是动滑轮,它可以省力。 ()4、人们使用定滑轮吊物的目的是为了省力。 ()5、构成滑轮组的滑轮都是定滑轮 ()6、较长的斜面比短斜面省力。 ()7、啄木鸟在啄木时用尾巴顶住树干是为了让尾巴作支点。 ()8、在拧螺丝钉时,螺纹细的螺丝钉比螺丝钉粗的省力。 ()9、自行车的车把所起的作用,就是轮轴的作用。 ()10、镊子是一种杠杆,它的支点在阻力点和用力点之间。 三、我会选(每小题3分共30分) ()1、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是: A、省力 B、费力 C、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2、下列杠杆类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钳子 B、起钉锤 C、筷子D、天平 ()3、下列工具中属于轮轴的是: A、起钉锤 B、开瓶器 C、板手 D、钳子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B、在轴粗细相同的情况下轮越小省越省力 C、轮轴是由轮和轴组成的,在轮上用力会带动轴转动。 ()5、下面工具中没有利用斜面原理的是: A、斧子 B、刀子 C、钳子 D、凿子 第 1 页共 2 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科学试卷

营山县悦中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科学试卷 (总分:100分时间45分钟) 姓名:班级:成绩: 一、填空:(每空一分,共20分) 1、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通常要借助才可以看清楚。 3、月球绕转,公转一圈的时间为。同时,地球在 的同时又绕- 公转,公转一圈的时间为。 4、能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能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 5、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的英雄是前苏联航天员,第一个登上月球的的航天员是美国的;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首位航天员是,随后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也发射成功,两位航天员分别是、。 6、是根据已有经验先对答案作出的猜想。 二、判断:(每题2分,共20分) 1、不要吃变质的酸奶,否则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2、各种细胞的大小、形状差异很大。() 3、一个假设只能用一种方式来验证。() 4、“水乳交融”描述的是去油污的洗涤现象。() 5、实验主要分为两种: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 ) 6、在对比实验中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 7、有依据的猜想就是实验() 8、中国航天器已实现环月飞行() 9、按形状,我们可以把细菌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三种。() 10越是潮湿的环境,金属越不容易生锈()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请将答案填在表格里

1、做酸奶,需要一种细菌,是() A、酵母菌 B、青霉菌 C、大肠杆菌 D、乳酸菌 2、世界上第一个以实践来验证地球是球形的人是() A、张衡 B、亚里士多德 C、哥伦布 D、麦哲伦 3、我们家乡的地形属于() A、高原 B、山地 C、海洋与岛屿 D、平原 4、在模拟火山喷发实验中,你认为哪些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 A、番茄酱冒出 B、土豆泥纹丝不动 C、土豆泥出现裂缝 D、土豆泥出现裂缝、冒烟 5、人类的哪些活动不会改变地表() A、拦河筑坝 B、围海造田 C、开采矿石 D、种植庄稼 6、下面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 ) A、生鸡蛋变成熟鸡蛋 B、面粉做成馒头 C、火柴燃烧 D、铁水变钢锭 7、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 A、水星 B、金星 C、海王星 D、天王星 8、提出假设是科学探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对于一棵树叶发黄、逐渐掉落的树,下列提出的不是假设的是() A、可能有虫 B、可能被水淹死 C、树叶上有很多刺毛虫 D、可能是老死的 9、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下面属于对比实验的是() A、火山喷发实验 B、昼夜形成实验 C、食物发霉实验 D、雨的形成实验 10、当运载火箭的速度达到()千米/秒时,它才会脱离地球的引力而飞向太空。 A、5.9 B、6.9 C、7.9 D、8.9

2010年八年级上科学第一次月考试题

仙华外校八年级科学第一次练习试题 (10年9月15)命题人:郑章荣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50分) 1.地球上的水含量最多的是 ( ) A.地下水 B.冰川水 C.河流水 D.海洋水 2.地球上的水是有限的,但直到现在我们还有可供利用的水,那么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的原因是 ( ) A.海上内循环 B.大洋循环 C.内陆循环 D.海陆间循环 3.在下列四种情况下,水循环不够活跃的是 ( ) A.赤道附近 B.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C.印度海洋域 D.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4.下列不是水的物理特性的是 ( ) A.无色、无味、常温下为液态 B.4℃时密度最大 C.一个标准大气压时凝固点为O℃ D.电解时产生氧气和氢气 5.煤油的密度是0.8×103千克/米3,它表示的意思是 ( ) A.每立方米煤油的质量 B.每立方米煤油的质量是0.8×103千克/米3 C.每立方米煤油的密度是0.8×103千克/米3 D.每立方米煤油的质量是0.8×103千克 6.“海宝”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如图所示。点缀在上海街头的各种“海宝”中,有一座是材质均匀、实心的,其质量为 3.0×103kg,密度为1.5 ×103kg/m3,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 为1m2,g取10N/kg,则( ) A.这座“海宝”的重量为3.0×103N B.这座“海宝”对地面的压力为3.0×103N C.这座“海宝”对地面的压强为3.0×104N/m2 D.这座“海宝”的体积为20m3 7.甲、乙两物体的体积之比为3:2、质量之比为3:4,那么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 ) A.3:8 B.1:2 C.9:8 D.2:1 8.根据ρ=m/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质的ρ与m成正比 B.物质的ρ与m成正比、与V成反比 C.V不同,ρ一定不同 D.物质的ρ与m、V无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