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美国南北战争单兵武器

美国南北战争单兵武器图解

来自帝国:全面战争吧吧友——拿波仑的熊吉

资料图片取材自:英文百科,商业网站。

枪:视觉历史【英】克里斯·麦克纳博著

世界武器图典【英】The Diagram Group 编著

步枪与突击步枪【英】罗杰·福特著

手枪【英】罗杰·福特著

南北战争可谓运用近代中后期战争模式的最后一场战争,很多人认为,南北战争是一场运用新式武器装备进行的低水平战争,其实不然,南北战争的时间段正好处于前装武器与后装武器的过渡期,美国内战结束后的一年完成积淀的后装武器才开始真正实现井喷,客观上说,南北战争确实存在没有充分利用新式武器于战术的问题,但以此为理由去指责站在历史关口上的南北战争‘落后于时代’是不合道理的。

美国南北战争中出现过的单兵武器与发展状况。

前装枪:

南北战争时期,前装枪武装了南北双方90%的士兵,作为人类有实以来第一种火药作用手持射击型武器,前装枪已经步入发展末期与全盛期,米涅子弹,火帽装置的出现大大提升了前装步枪的可靠性与射程,同时也令前装枪走向了坟墓。南北战争结束后,世界各国装备的前装枪随即被大量改造与撤编,南北战争...也意外的成为了已有500岁高龄——前装火器最后也是最为华丽的谢幕表演。

后装单发枪:

南北战争时期后装步枪的设计尚处于萌芽期,这一时期的后装步枪由于由于气密性不佳而存在威力较低,可靠性不佳以及成本较高的问题,因此没有成为大多数军人的制式装备。但比起原始的后装步枪,此时的后装枪设计理念随着雷汞的出现已然从‘点燃火药’升格为‘引爆火药’并促进了定装枪弹的产生,这最早要归功与居法瑞士人塞廖尔·约翰尼斯·波利与他大名鼎鼎的助手,约翰·尼古劳斯·冯·德莱塞,他们分别发明了最早的中火子弹与最早的栓动式后装步枪,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德莱赛M1841式步枪,普鲁士军队也幸运的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历史上第一支全军列装后膛枪的部队,然而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却并没有出现德莱赛步枪的身影。

取而代之的是‘夏普斯的老伙计’,理念相对原始但战果不俗的夏普斯步枪。

后装连珠枪:自从瓦尔特·亨特发明下杆步枪以来,连珠枪的概念随之浮上水面,下杆式枪机是人类史上第一种成熟的连发式枪机,也催发了供弹/备弹装置的发展。在小型连发式火器发明以前,下杆步枪是人类射击速度最快,容弹量最大,设计理念最为先进的武器。然而下杆步枪最大的问题在于,它的构造限制了膛压的承受力度因而只能使用低威力的弹药,射程与精度均无法与当时结构简单的前装枪相提并论,虽然它拥有着‘一次装弹就可以打上一个星期’的夸张赞誉,但更多的情况是...卡壳,漏气,殉爆,哑弹故障,连续射击一星期但几乎没有打中任何东西...相较其他武器,联邦政府对连珠枪的采购数量也相对低迷。不过,有相当数量的士兵自费购买了当时赫赫有名的亨利连珠枪与斯潘塞连珠枪并创造了诸多不俗战绩,而到战争结束后,连珠枪的后续型号们也立即占据了民用市场并成为西部大拓荒时代的标志。

手枪:

从1851年开始,柯尔特便开始引领起世界手枪潮流,撞击火帽式转轮手枪开始盛行,不过与其前卫的设计不同的是,这一时代的左轮手枪装填方式相当原始,它需要从圆形弹仓

的前方倒入火药与弹丸,然后在后方依次装填火帽,而且精度与威力也不是很令人满意。但这并不影响其之于前装手枪表现出的先进性。基于这一点柯尔特手枪被大量列装并成为军官与骑兵的贴身武器,作为古典流线线条与机械装置的完美结合,美观的柯尔特早期左轮手枪也成为枪械爱好者们追捧的至宝。

前装枪:

前装枪的历史过于复杂且非美国独有,因此这里只是简要介绍一下。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美国陆军主要装备法国查尔维尔系列与英国棕贝斯系列步枪,独立战争结束后,美国当局随即设计了美国历史上第一种制式步枪型号.......

斯普林菲尔德M1795,一个略显闭门造车的产物,除了纪念意义一无所有。

1812年战争中这种武器被首次大规模使用但随即暴露出严重的不足,因此在这之后,美军研究了新的制式步枪用以装备部队,美军单兵装备的历史正式展开。

斯普林菲尔德M1812/1816

重量:10磅(4.5千克)

全枪长:58英寸(147.3厘米)

枪管长:42英寸(106.6厘米)

口径:.69英寸(17.5毫米)

初速::约950英尺/秒(290米/秒)

枪机类型:燧发枪机

美国独立战争后,美军设计了建国后有史以来的第一种制式滑膛枪型号M1795,在1812年战争中,由于1795式步枪在设计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导致它在战斗中表现不佳。于是到战后,美军在大量借鉴法国查尔维尔1777式步枪(美国独立战争中大陆军的主要装备,也是拿破仑战争中法军的主要装备,与褐贝丝步枪齐名)的设计之后,尝试性的研发了M1812式步枪。作为一种过渡性质的实验性装备M1812式步枪的生产时间只有不到4年便被改进版的M1816式步枪取代,合计生产了30000余支。当然,这些1812式步枪也没有被大方的扔进仓库,其后的半个世纪它依然活跃在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初期它依然出现在了某些南方军士兵手中,不过多半已经接受了击发装置的改装

而1816式燧发枪则是它进一步改进后的版本。外观上M1816式燧发枪加长了外置的枪机锁板,缩小了扳机护圈,更改了前护木金属箍带的样式(一如既往的法国样式)。

设计完成后1816式步枪迅速扩大生产并作为美军制式装备达半个世纪之久,到1844年正式停产M1816式燧发枪已经生产了675000支。美墨战争后,大量陈旧的M1816式步枪被替换为击发枪机并一直装备到南北战争初期用于应付武器短缺。M1816式燧发滑膛枪在美军历史上的地位堪比当今的M16系列步枪,由于定型后的一系列改进与外包生产,该枪也衍生出大量型号如1820,1835,1840以及1842等。其中M1842步枪首批即使用击发枪机,是美军装备的第一种击发式步枪。

斯普林菲尔德M1842

重量:10磅(4.5千克)

全枪长:58英寸(147.3厘米)

枪管长:42英寸(106.6厘米)

口径:.69英寸(17.5毫米)

初速::约950英尺/秒(290米/秒)

枪机类型:击发枪机

如果斯普林菲尔德M1812式步枪是美军第一种成熟的.69口径前装步枪,那么M1842大概就是最后一款.69口径步枪了。

作为M1816式步枪最后也是最先进的衍生版本,M1842式步枪最大的改进之处便是采用了火帽击发装置,也因此M1842式步枪成为了美军装备的第一种前装击发滑膛枪,也是美军装备的最后一种滑膛枪。

在美墨战争期间,M1842式步枪部分装备了入侵墨西哥的美国陆军,击发枪机的优越性使得它在战斗中大大压倒了只装备陈旧的布朗·贝斯燧发枪的墨西哥军队(即褐贝丝步枪,墨西哥军队装备的武器多半是被英国处理的拿破仑战争剩余物资)。

美墨战争后,M1842步枪与M1816式步枪的改装版本大量列装美国陆军。

到1855年为止,M1842步枪共计生产275000支。1861年中旬,正是M1842步枪打响了南北战争的第一枪,它的滑膛与线膛版本在美国内战前期和中期依然被装备在士兵特别是南方军士兵的手中。

1842步枪的枪机,作为M1816步枪的衍生品,除了枪机类型两者并没有显著区别。

鉴别指南:乍看一眼似乎和恩菲尔德1853很像,但是它一股法国风味的枪口箍帽还是暴露了它,1842式步枪的枪管箍完全是欧式的‘包起来’风格,而不像英国人那样紧紧去扣住,1842式步枪的枪托是早期美式枪托风格,呈90度角。

密西西比M1841

重量:9磅4盎司(4.2千克)

全枪长:48.5英寸(123厘米)

枪管长:33英寸(84厘米)

口径:.54英寸(13.7毫米).58英寸(14.7毫米)

初速::约900英尺/秒(280米/秒)

M1841密西西比步枪是美国历史上第一种线膛击发前装步枪,虽然最早的1841式步枪由哈珀斯费里兵工厂生产,但其命名却源自美墨战争中一支名声大噪的志愿兵团——密西西比团,这支部队的指挥官便是南北战争中臭名昭著的南部联盟第一任也是唯一一任总统,杰弗逊·汉密尔顿·戴维斯。

美墨战争后,美国政府将这种步枪封存并使其中一部分流入了民用市场。由于早期对密西西比步枪定位的不成熟,早年生产的密西西比步枪准星过于细小无法作为刺刀座使用也没有专用的刺刀卡笋,使用者不得不想尽办法使它可以加装刺刀,比如加装刺刀卡笋或者干脆自己带一把猎刀(当然,M1841步枪整体比较短,即使加装刺刀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到1855年,为了配合新式步枪的口径,1841式步枪进行一部分改进的同时也被大部分改装为.58口径,也拥有的专门的刺刀卡笋与专属刺刀。

南北战争早期,大量的密西西比步枪被地方部队带上战场,在更为标准的M1861等步枪投

入战场后,密西西比步枪也逐渐销声匿迹,但仍然有一部分南方军狙击手乃至整团的士兵使用它直到战争结束。

早期型的1841步枪出于定位没有加装刺刀座,它的准星非常小和扁

60年代中期生产的1841步枪型号之一,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枪管侧部的卡座,但代价是准星被取消了,现在它必须安装刺刀才能更为精准的进行发射,这对精度有着一定的影响。

使用侧面卡笋的密西西比步枪无准星版本刺刀,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到刺刀上的准星。

M1841全细节,这一型号更加完善,同时具备了刺刀座与准星,它可以使用标准刺刀。

鉴别指南:这支步枪似乎并没有什么出众的地方,与1842式步枪构造基本相同,除了它足够短以外,由于当时思维的影响,这支枪被定义为精确射手的武器,因此它的枪托上普遍配有附件盒,十分精致且容易辨认,是难得的收藏品。

斯普林菲尔德M1855步枪

重量:9.5磅(4.3千克)

全枪长:56英寸(142.2厘米)

枪管长:40英寸(101.6厘米)

口径:.58英寸(14.7毫米)

初速::约950英尺/秒(290米/秒)

枪机类型:击发枪机

1855步枪以及枪通条

自1851年法国米涅式步枪装备以来,世界列强争相开始研发新式线膛步枪,美国陆军也开始筹划新一代步枪的研发用以替换陈旧的M1842与M1816式步枪。

新式步枪于1855年定型生产,即M1855斯普林菲尔德步枪,口径被定为.58英寸(14.7毫米),这是美军首次使用的口径,在1855步枪出现之前的美国生产的各型步枪标准口径一般为.69英寸(17.5毫米)。

测试表明,较小的.58口径在使用米涅弹时精度更高,这也表明了随着步枪精度的提高,威力逐渐让步于精度并达到最适化的一个过程。

斯普林菲尔德步枪理论上的有效射程在500码(约460米)左右,最大射程为1000码,当然这是纯理论数据,一名士兵在500码射击一个人形目标的准确度最高为50%或者更低,加上战场环境因素该型步枪(包括大部分米涅步枪)的有效射程在300码(约270米)以下。在前装击发枪时代,虽然在射击原理上并无突出之处,M1855式步枪依然存在一项独树一帜的设计,那就是Maynard tape primer——梅纳德底火带。

我们知道,前装击发枪的装填步骤中,手动在击砧上装填火帽是一项必要而且烦人的步骤,火帽在击发枪机中的作用相当于燧发枪机火药池中的火药,这一动作即不灵活也存在风险(火帽容易在安装时掉落)。

梅纳德底火带的设计理念是——通过一个特殊装置自动将火帽送上击砧达到加快射速的目的。底火带是比较类似传送带的装置,一种带状火药系统,将雷汞依序封入纸带,将纸带卷起放置在印有鹰徽标志的容器中(从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到),随着击锤的扣动将装有火帽的纸带自动送上击砧。这也就意味着,士兵在装好弹药后直接扣动击锤即可击发而不再需要手动装填火帽。

为了配合这一特殊容器,1855式步枪的击锤柄设计十分独特,它的曲线向后延伸,很像驼背的姿势。

如此的设计理念在前装枪时代也称得上是颇为超前,然而超前的另一解释则是不成熟。

梅纳德底火带的设计很不可靠,70年代早期进行的测试中该设备的失误率达到了50%,除了供带系统可靠性不佳外,底火带的材料(纸)也不防水,极易受潮并失去活性,在潮湿的气候下可靠性甚至不如燧发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后期的梅纳德系统计划将底火带的材料替换成金属箔。

然而令人可惜的是,在前方战事如火如荼,武器需求呈几何姿态增长的背景下,亟待完善的梅纳德系统繁琐而又昂贵,最终迫使美国军方放弃了这一设计,并在之后生产的1861式步枪上去除了梅纳德底火带。直到被简化型的1861式步枪取代生产前,1855式步枪共计生产装备了6万支左右,1855式步枪反映了美国传统轻武器行业锐意改革但缺乏基础的历史状况,至战争的中后期,在廉价国货与洋货双重挤压下,斯普林菲尔德1855式步枪也就逐渐销声匿迹,不再作为制式装备使用。南北战争后作为剩余物资的一部分,M1855式步枪被输入东亚等地少量装备了同时期的日本与清朝西化军队。

除1855式步枪外,一部分夏普斯步枪也使用梅纳德底火带。

这支1855式步枪后方有一个精美的附件盒,而普通的军用型一般不会存在这一装置,拥有附件盒的步枪往往属于狙击手或拓荒者,富有的平民。

M1855步枪枪机,底火盒刻有美国鹰饰图案,也是辨别生产者的标志。

虽然梅纳德底火带在军用领域的应用并不十分成功,但是却比较成功的应用到玩具领域,如果我们依然保存着童年时代玩过的塑料火药枪,我们会惊奇的发现除了转轮系统外,梅纳德底火带也在其中得到了部分应用。

比如这支枪就使用了简化的梅纳德底火带。

鉴别指南:从1855式步枪的设计上可以看出,美国人正试图使它们的枪械设计风格从欧洲风格中脱离出来,比较明显的就是流线型的抵肩板,以及被取消的枪口箍帽(加装枪口箍帽属于欧洲风格,但美军步枪的枪口箍帽则是正宗的法式风格),除却这些风格上的因素,由于梅纳德底火带的存在,1855式步枪是最容易辨认的前装枪,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个略显多余的小盒子。

小知识:设计梅纳德底火带的梅纳德本人是一名牙医,而发明出火帽使用的雷酸盐的人名叫亚历山大·约翰·福赛斯,他的职业是牧师,继而发明击发式火帽的人名叫约书亚·肖,他是一位画家。

恩菲尔德M1853式步枪

重量:9磅(4千克)

全枪长:55英寸(139.7厘米)

枪管长:33英寸(84厘米)

口径:.577英寸(14.6毫米)

初速::约900英尺/秒(280米/秒)

枪机类型:击发枪机

1851年,为了应对法军列装的米涅式步枪,英军高层开始征集本国的前装米涅式步枪设计方案,到1853年末,恩菲尔德1853式步枪由陆军部批准列装。

在19世纪60至70年代,恩菲尔德1853式步枪堪称世界上性能最优秀的前装击发步枪,它坚固耐用,性能优越,作为英军制式装备的十四年中,恩菲尔德M1853几乎参与当时世界上每一场大规模的战役,从克里米亚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从印度民族大起义到美国南北战争,它呼啸的子弹与它的前辈棕贝斯一样倒映着着日不落帝国的罪与罚。

在美国内战期间,轻便坚固精良可靠的M1853式步枪大量输往美国,超过七十万支恩菲尔德1853装备美国军队,其中南方军装备40万支,北方军装备了30万支,在整个战争中它的装备总数仅次于M1861式步枪,截止1867年停产该枪共生产约150万支,仅美国就购买了其生产总量的半数,足见美军这支步枪的青睐。

恩菲尔德M1853的枪管长度为33英寸与斯普林菲尔德M1841式步枪相当,对于前装枪而言,更短的枪管意味着装弹速度更快而且失误率也更低,而这样做也必然会影响精度与射程。但由于良好的加工与设计,33英寸的M1853步枪精度与40英寸的斯普林菲尔德系列步枪之间精度差异并不明显,它的表尺最大可调到2700英尺(822米)并且可以再这个距离上保持杀伤力,在约300英尺(90米)的距离上它发射的子弹可以轻易击穿一打1.5厘米厚的木板。M1853步枪枪管内有三条膛线并可以使用锥形弹或米涅弹,可以令子弹发射后每前进78英寸(198厘米)旋转一圈。

虽然诞生于军事技术**的历史交界点,恩菲尔德1853依然装备到1867年才被施耐德后装枪所替代。(其实施耐德步枪也仅仅只是将恩菲尔德的后膛切掉改装的),到1871年,施耐德后装枪也被更为先进成熟的使用下降闭锁装置的马蒂尼-亨利步枪取代。

雄厚的工业基础引领了大英帝国先进的军火工业,褐贝斯,恩菲尔德1853,马蒂尼-亨利都是其优秀的代表作。

恩菲尔德M1853步枪的枪机,整体外形流畅,弧线很多。

M1853卡宾型

鉴别指南:如果我们熟悉了欧式前装枪与美式前装枪的构造,我们会很轻松的分辨出恩菲尔德,它的枪托抵板与下托底呈60度角且都为直线,这是英式枪托的设计风格,简单地说,英式枪托单独拆下会呈一个直角三角形。

欧式枪托则普遍有着一个平直的底板与略弯顶底线条,整体呈不规则三角形。

枪口前方延续了褐贝丝步枪的简洁,与之相比,欧式步枪前方都会存在一个显眼的箍帽。枪管箍表面呈弧形将护木牢牢扣住(虽说这么做对木头有些残忍),这样可以更好的防止磨损而且结实耐用,与之相比欧式护木的枪管箍仅仅只是把护木包起来。

斯普林菲尔德M1861步枪

重量:9.5磅(4.3千克)

全枪长:56英寸(142.2厘米)

枪管长:40英寸(101.6厘米)

口径:.58英寸(14.7毫米)

初速::约950英尺/秒(290米/秒)

在南北战争中,斯普林菲尔德1861式步枪的名声或许仅次于美国总统,它是战争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枪支。

由于1855式步枪可靠性不佳的梅纳德底火带无法满足战争需求与成本需求(显然是后者更重要),在后续生产的版本中,梅纳德系统被撤除并进行了少量修改,新版本的步枪被称之为M1861式步枪,1861式步枪实际是1855式步枪的简化版本。

1861式步枪的性能与1855式步枪基本一致,作为它的简化版本,1861式步枪也不可避免的继承了一些问题。比如1855式造型特别的击锤是为了迁就梅纳德底火带系统,在取消梅纳德系统后这种击锤以及与其配套的击砧自然显得多余,也产生了诸如扣击力度不稳定与撞击点出现误差等问题,以至于直到改进型的1863式步枪出现才将这些问题彻底予以解决。尽管如此,低廉的价格,简单的工艺,1861式步枪依然是南北战争中装备和使用数量最多,生产数量最为庞大同时也是生产规模第一的轻武器,其正版与翻版的生产总量超过100万支。在战争最激烈的时期,被近百万的订单压得不堪重负的斯普利菲尔德兵工厂不得不委托私人承包商扩大生产满足联邦军队的需求。

据传说,南北战争中的著名将领‘石墙’杰克逊便是死于自己士兵所使用的1861式步枪枪口下,不过也有争议,击中杰克逊的子弹是.69英寸,更有可能是早期的1842型步枪。

M1861步枪虽然装备数量庞大,但它终究是一件应急和过渡性质的产品。

由于不再使用梅纳德底火带,和普通击发枪比较起来,M1861的击锤形状略显荒唐了些。

电影最后的武士中,汤姆克鲁斯饰演的美国军官训练的日本新军便装备了斯普利菲尔德M1861步枪,结果表明他们并不能良好的运用这种武器。

鉴别指南: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如何辨认1855,那么我们完全没有理由辨认不出这支简化版,它与M1855式唯一的区别就是那个因可靠性与成本(这是最重要的原因)而被撤销的梅纳德底火带以及...更为粗糙的做工?

斯普林菲尔德M1863式步枪

重量:9.5磅(4.3千克)

全枪长:56英寸(142.2厘米)

枪管长:40英寸(101.6厘米)

口径:.58英寸(14.7毫米)

初速::约950英尺/秒(290米/秒)

枪机类型:击发枪机

1863式步枪无疑是南北战争期间美军制式步枪中最为成熟的型号,其射击性能与1861式步枪基本相同,在击发装置相同的基础上1863式步枪修改了击锤的形状与击砧的位置使其击发动作比1861式单纯简化的枪机更为可靠,枪箍借鉴了英式的弧线设计(恩菲尔德1853与惠特沃斯步枪都采用这种设计)使其固定更为牢靠并可以有效防止护木磨损。

在1864年这种步枪进行了小范围的修改,改进了准星与枪箍,被称为1864步枪,不过其型号一般同样归入1863步枪。

该型步枪在战争期间被大量生产,数量超过70万支,主要装备北方军。

南北战争结束后,在后装枪即将彻底淘汰前装枪的背景下,作为一个折中的选择,美军并没有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研制新的步枪。

而是学习英国人的办法,将现有的1863步枪进行改装,斯普林菲尔德设计师厄斯金·阿林将枪管尾部上面削去一部分,形成一个可容纳子弹的枪膛,被称之为‘阿林天窗’,然后铰接上一个带有击针后膛盖,修改一下击锤的外形,于是前装枪顺利升级成为边缘发火式后装枪。

这批步枪被统称为斯普林菲尔德1865式‘活门’步枪,这种改装被证明是不完美的,因为这些便宜的活门步枪退壳器很不完善,一旦弹壳因爆炸而膨胀堵塞弹膛,士兵不得不用小刀将弹壳抠出来,在激烈的印第安战争中其结果可想而知。

M1863式步枪是美军最好也是最后一种前装步枪,接受改装后风平浪静的度过了后半生直到退役。

M1863步枪枪机的表明处理工艺比较独特,存在比较明显的棱线,或许是为了与当时的主流击锤造型区分开来。

“什么!你们就这样来躲一颗子弹?那他们要是排成一溜来开火该怎么办?我真替你们害臊。这么远的距离,他们根本连大象都打……”

惠特沃斯步枪

重量:9磅(4.1千克)

全枪长:49英寸(124厘米)

枪管长:36英寸(91.44厘米)

口径:.451英寸(11.5毫米)

初速::约1200英尺/秒(365.7米/秒)

枪机类型:击发枪机

惠特沃斯步枪是英国著名的工程师与企业家约瑟夫.惠特沃斯爵士杰作,在当时,米涅弹有一个较大的缺陷,即由于需要弹尾迅速膨胀封闭枪膛,而必须使用速燃火药,其结果是在在枪膛内作用时间较短,无法获得匀加速,这影响步枪的彻穿力与精度。

基于这一问题,惠特沃斯爵士进行了一番研究并开创性的设计了一种新式膛线枪管,这种膛线并非传统的圆形来复线,而是呈斜线布置的六角形,并使用专用的六角形弹,子弹射击时紧贴平面旋转,从而获得均匀的加速,保证了飞行稳定性,这大大提升了子弹的精度与射程。惠特沃斯步枪设计的初衷是取代恩菲尔德M1853式步枪称为英军制式装备,在1857年的一次比较测验中,惠特沃斯的射击性能大大压倒了恩菲尔德,它的有效射程比恩菲尔德足足大了一倍,尽管这次试验以惠特沃斯步枪的完胜而告终,但英国政府还是拒绝了他的提议。原因很简单,惠特沃斯步枪表现出的性能无以伦比,但它的可靠性与生产性太差了,六角形膛线与专用子弹的加工非常困难与昂贵,它的成本与售价高出恩菲尔德4倍以上,1860年销往美国的惠特沃斯步枪平均价格高达100美元,而一支恩菲尔德1853式步枪外售价格不过25美元左右。

由于特殊的膛线,这种子弹的装填比较困难,它必须将子弹对角塞入弹膛,然后缓缓用探条压实,射速很低,在当时面对面的排射战术下这种缺陷是毁灭性的。

惠特沃斯步枪的生产数量不多,从1857年至1865年整个8年的生产时间总共生产了13400支,虽然对常规军用步枪领域的挑战失败了,但它却出色的成为一支高精度步枪。

美国南北战争时,作为私人武器供应商,惠特沃斯步枪被销往美国南方,数量大约为250支,装备惠特沃斯步枪的南房军射手被统称为惠特沃斯射手,因为持有这种步枪的概率极低,平均每100名精确射手中才会有不到1人持有惠特沃斯步枪,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狙击北军高级将领与炮手,最具传奇色彩的一次狙击是约翰·塞奇威克将军,当时这位勇敢的将军正在战壕上痛骂他畏缩不前的士兵,话尾未落,一发来自惠特沃斯步枪的子弹便让他送了命。惠特沃斯步枪的瞄准工具与标志性的六边形枪膛。

无法卡住刺刀的准星证明惠特沃斯步枪已经放弃了作为军用步枪的尝试

惠特沃斯步枪使用的枪弹,部分带有米涅弹特征。

惠特沃斯步枪枪机,与恩菲尔德相比并无太大区别,比较典型的英式枪机风格。

装备瞄准镜的惠特沃斯步枪

鉴别指南:惠特沃斯步枪的整体比恩菲尔德1853式步枪要短,但枪管更长,准星很高可以

用于刺刀卡座,证明它最早的定位是一支军用步枪而不是精确步枪,它的击发装置与恩菲尔德基本没有区别,而枪托的线条相对不如恩菲尔德硬朗,不过差别不大,惠特沃斯步枪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六角形枪膛,当然,对于只能接触图片的我们来说这是和可望不可即的鉴别方式...大多数情况下惠特沃斯步枪会装备一个倍数瞄准镜。

后装枪与连珠枪专题:

首先介绍世界上第一种投入生产的下杆枪原型,沃尔特/詹宁斯步枪

沃尔特/詹宁斯步枪由沃尔特发明,詹宁斯予以改进,依然使用火帽击发而且由于使用结构存在问题的中空子弹,威力极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