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XX生态养殖有限公司

第一章项目摘要

1.1 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XX市XX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

二、项目承担单位:XX市XX生态养殖有限公司

三、单位性质:私营企业

四、法人代表:XX

五、主管单位:XX市发改委、农业局

六、建设性质:改、扩建

七、建设地点:XX市经济开发区水西镇桥口村

八、建设目标与建设规模

1、建设目标:通过项目建设实现“人畜分离、干湿分离、集中饲养、封闭管理”的标准化养猪场。保障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减少粪污污染,同时改善饲养设施条件和环境,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水平,提高生猪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疾病风险能力。并通过项目建设,示范带动全市规模猪场开展标准化改造,实现标准化生产。

2、建设规模:新建厌氧发酵池600立方米,沼液田间调蓄池400立方米,固体粪便堆放及发酵间150平方米;及其他配套基础设施工程。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经估算总投资为115.72万元。

其中:工程费用投资为106.99万元;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74万元;

不可预见费4.98万元。

资金来源:申请中央补助资金6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55.72万元。

十、项目建设期限:12个月(2009年1-2009年12月)。

1.2 项目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国发〔2007〕 22 号);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扶持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7]53号);

3、《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申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生猪扩繁场和种鸡场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农经[2008]524号);

4、XX省发改委、农业厅《关于开展2008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赣发改农经字【2008】279号);

5、农业投资项目实施方案要求;

6、《XX市统计年鉴》——2007年

7、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

8、猪的饲养标准 GB 847;

9、饲料卫生标准 GB 13078;

10、商品猪场建设标准(DB37/303-2002);

11、无公害畜产品猪肉(DB51/T345-2002);

12、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

13、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设计规范(NY/T1222-2006);

14、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NY/T1221-2006);

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17、其它国家有关建筑工程的建设标准及规范。

1.3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实施本项目,符合畜牧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同时,又有利于减少疫病发生,降低发病率,提高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满足人们对畜产品的营养、健康、安全的消费需求;有利于实现循环农业,有效解决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培植出一个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提高饲养效益,带动、辐射更多农户,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本项目的实施,具有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可行、社会和环境效益好等良好的运行效果,有很强的示范作用,且实施条件优越,XX市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冬较短的特征。非常适宜畜牧业发展,也利于畜禽的安全越终,气候条件优越;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7万亩,粮食资源丰富。本项目实施是切实可行的。

二、建议

1、本项目批复后,应尽快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对本项目进行工程设计,制订出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尽早开展本项目建设的招标工作。

2、项目建成后,要加强运行管理,保障粪污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3、建议项目单位严格执行《农业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和XX 省有关项目管理要求,建立严格财务管理制度,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严格根据项目设计和建设内容,合理有效地安排项目资金,充分发挥资金使用的最大效益。

第二章项目实施条件与现状

2.1 项目区现状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XX市位于XX省中部偏西,浙赣铁路西段,地处北纬27°33′~28°05′,东经114°29′~115°24′。全境东西最长处101.9公里,南北最宽处65公里,东距省会南昌市150公里,东临樟树市、新干县,西接宜春市袁州区,南连吉安市青原区、安福县、峡江县,北毗上高县、高安市。

2、行政区划

XX市现辖“一县四区”:分宜县、渝水区、仙女湖风景名胜区、XX 经济开发区和仰天岗管委会,设11个乡、15个镇,有392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3178平方公里,人口112万。

3、地形地貌、地质及构造

XX市处于九岭、武功山、峰顶山交接地带,地跨扬子准地台、华南褶皱系两大构造单元,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南部褶皱基底由元古界变质岩系组成,局部有多期花岗岩、基性岩、超基性岩浆侵入,构造线方向呈北北东、北东和北东东,构造的干扰作用十分强烈。XX市地形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根据XX省地貌图划分,隶属于赣西中低山与丘陵区(大区)之“萍乡-高安侵蚀剥蚀丘陵盆地(亚区)和赣抚中游河谷阶地与丘

陵区”(大区)中段,南北高,中间低平,袁河横贯其间,东部敞开。地貌基本形态有低山、高丘陵、低丘陵、岗地、阶地、平原6种类型。地貌成因类型有侵蚀构造地形、侵蚀剥蚀地形、溶蚀侵蚀地形和堆积地形。

XX市地跨扬子准地台、华南褶皱系两大构造单元,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南部褶皱基底由元古界变质岩系组成,局部有多期花岗岩、基性岩、超基性岩浆侵入,构造线方向呈北北东、北东和北东东,构造的干扰作用十分强烈。境内多数山地,是由变质岩系、花岗岩、石灰岩、砂质岩组成。北面蒙山由花岗岩组成,山峭谷深。西北边境山地为石灰岩,由北向西呈现鹄山、人和、欧里、界水等乡镇一带的山峦,南面的高丘陵区,如九龙山、良山和百丈峰,均为变质岩组成。中部是新生代红土层,以红壤、砂质岩为主,因冲刷、流失的长期作用,形成地势起伏较平缓的低丘陵,河谷宽展,发育着小范围的冲积平原。袁河平原是由粉砂、粗砂、砾石堆积而成,地势低平,起伏不超过20米。

4、气候

XX市地处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等气候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7.8℃,全年无霜期276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667.2小时,太阳辐射总量多年平均值102.89千卡/cm2,多年平均降水量1582.3mm,最大年降水量达2125mm(1954年),最小降水量986.8mm(1978年),植被条件较好,年蒸发量一般低于年降水量,全市多年平均蒸发量1071mm。最大年蒸发量1360.4mm(1963年),最少年蒸发量820.8mm(1975年),市城区四周环山,风力微弱,多二级

风,多年平均风速为2.5m/s,风速大于7级风(17m/s)以上日期平均每年1.3天,城区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XX市境内自然条件非常适应生猪养殖。

5、社会经济状况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据核算,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278.12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增速列全省第一,连续六年实现15%以上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45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77.45亿元,增长19.5%;第三产业增加值76.22亿元,增长12.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7:58.9:30.4调整为8.8:63.8:27.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24779元,比上年增加5605元。财政收入增势强劲,全年财政总收入41.56亿元,比上年增长38.4%;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776元,比上年增长16.0%;农民人均纯收入5010元,增长16.0%。

二、XX市生猪产业发展状况

养猪业是XX市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又是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市委是政府非常重视生猪生产发展,积极营造发展氛围,促进生猪产业发展。成立了由市分管领导任组长的生猪产业化发展办公室。县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生猪产业发展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制订发展规划,落实具体措施,制定了《XX市100万头生猪出栏发展规划》。该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是:通过三年多的努力,到2010年,全市年存栏生产母猪发展到

5万头;年出栏商品猪万头以上的专业户10个;建设生态养猪小区50个;存栏母猪50-100头以上的专业大户建立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100个;形成全市出栏商品猪100万头以上的生产能力,生猪产业产值达到20亿元。具体目标为:

品种改良:重点建设3个万头种猪生产基地;同时对现有的二级良种母猪扩繁场进行改(扩)建,到2010年达到10个,提高供种能力;构建生猪人工授精网络,在全市建立生猪人工授精站、点55个,加快生猪品种改良速度,使瘦肉型良种猪比重达80%以上。

规模养殖:养猪专业户超2000户,其中年出栏万头以上的规模养猪户10个;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养猪专业户100个;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养猪专业户1000个;猪肉质量。完善和发展生态养猪小区50个;

2007年,XX市生猪出栏65万头,调往外省40万头,占出栏总量的61.5%。生猪产值达到8.6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71%,占农业总产值26%。生猪产业化进程加快,带动了生猪基地建设和生态生猪小区建设,全市规模化养猪发展较快。规模养猪占全市生猪出栏总数的65.2%;三元良种杂交猪比重70.1%。

三、XX市规模养殖场现状

近年来,XX市发挥区域资源优势,调整畜产品区域布局,制定和完善畜禽生产标准化技术规程,发展规范化养殖场和生态畜禽养殖场,大力推广“猪-沼-果”等生态养殖模式,加快生猪产业基地建设。针对生猪养殖还大量存在的圈舍不符合规范、生产条件简陋、防疫条件差、

粪污处理设施不配套等问题,大力推进生猪产业的“四个转变”;有分散养殖为主向规模养殖转变;由量的扩张为主向量质并举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由忽视环保向生态养殖转变。以发展优良种猪为突破口,以加快标准化养殖场建设为重点,大力开展标准化改造,促进标准化养殖技术与模式的应用普及。全市现建有生态养猪小区30多个,形成有年出栏500-999头的规模养殖场102个、1000-2999头的66个、3000-4999头的7个、5000-9999头的7个、1-4.999万头的1个。规模养殖正在逐步取代千家万户传统散养方式,成为生猪产业的主导。

2008年XX市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灾害性雨雪冰冻天气,对全市畜牧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由于冰雪灾害,许多畜禽舍大面积倒塌,再加上供电设施损化,造成断水断电,压死冻死的畜禽较多。据县区上报统计,我市受灾畜禽183526头羽,死亡畜禽183526头羽,其中生猪11713头,牛63头,羊32头,家禽28086羽(绝大部分是幼仔);栏舍倒塌或毁坏面积57308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达1432.7万元。其中相对损失比较严重是渝水区鹄山乡辉宏饲料有限公司,由于冰雪灾害,倒塌钢棚三个,面积3834平方米,打湿毁坏玉米、豆粕、麦麸等饲料原料500多吨;冻坏高压变压器及电线等,直接损失达260多万元。规模养殖大多在受灾严重地区,灾后栏舍维修改造、疫病净化、粪污治理等恢复生产任务艰巨。

四、项目单位生猪养殖现状

XX市XX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于2002年正式引种投产,是一家以生产

三元杂交商品猪为主的养殖场。该养殖场坐落于XX省XX市经济开发区水西镇桥口村。养殖场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猪场总占面积100亩,现有各种栏舍3600平方米,投资210万元;现有生产母猪156头,年出栏2800生猪头。年销售额达450多万元。几年来,在各级政府领导的帮助、支持和关怀下,本养殖场努力奋斗,严格生产管理与育种,所生产的种猪疾病少,无重大疾病。

XX市XX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本着“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可靠,客户至上”为宗旨,公司商品猪畅销XX、湖南等省,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产品供不应求,并被授予“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

2.2 项目实施条件

——政策机遇好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近4年的中央1号文件均把加快发展畜牧业作为现代农业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内容,提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申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生猪扩繁场和种鸡场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农经[2008]524号)的精神。今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已为今后一个时期畜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发改委还决定今年安排中央预算内专项投资,用于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以粪污处理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自然资源条件优越

XX市位于XX省中部偏西,浙赣铁路西段,地处北纬27°33′~

28°05′,东经114°29′~115°24′。全境东西最长处101.9公里,南北最宽处65公里,东距省会南昌市150公里,东临樟树市、新干县,西接宜春市袁州区,南连吉安市青原区、安福县、峡江县,北毗上高县、高安市。全县总人口为112.58 万人,农村人口54.21 ,占全县总人口的48.15 %。项目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多年平均气温17.8℃,全年无霜期276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667.2小时,自然条件非常适应生猪养殖。

——交通运输能力强

交通运输能力稳步提高。公路总里程达3626公里,其中省道162公里、县道160公里,乡道、村道达2854公里,8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09.7公里,远超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出境公路快速化、境内公路网络化、县乡公路等级化的公路交通网络的形成,为XX市提供了快速、便捷的交通通道。

——市场前景广阔

肉类及其制品的消耗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每人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热量、蛋白质和脂肪主要以植物食品为主。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肉类消费量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今后,我国肉类市场前景广阔。XX市XX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商品猪畅销XX、湖南等省,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产品供不应求。

——资源丰富

XX市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2007年粮食播种面积149.15万亩,比上年增长0.9%,其中稻谷播种面积133.01万亩,增长0.6%;粮食总产量54.05万吨,增产2.24万吨,增长4.3%。境内乡、XX市镇粮食每年有大量余粮有待消化,饲料供应有保障。

——传统产业

养猪业是XX市畜牧业中优势最明显的产业之一。XX市历史上一直高度重视养猪业的发展,该县农业结构最典型的特点是“粮食+生猪”。农村每家每户都有养猪的传统,“猪多肥多、肥多粮多、粮多钱多、钱多猪多”是XX传统农业的缩影。

——养殖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

XX市从事生猪养殖工作人员较多,经验丰富。XX市XX生态养殖有限公司通过六年办养猪场,已积累了大量的种猪、商品猪的生产管理和营销的经验,建有一整套标准的技术规范和流程,使养猪生产的可控性得到了保证。同时与一批专家、学者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生产技术有保障。

第三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3.1 项目背景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供应的意见》(国发〔2007〕2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今年安排中央预算内专项投资,用于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改扩建。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申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生猪扩繁场和种鸡场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农经[2008]524号) 精神,和《关于开展2008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要求,我们编制了此实施方案。

自2007年来国家各项鼓励生猪生产和保障供应措施的落实以及市场行情的拉动,全国生猪生产开始出现积极变化,生猪养殖规模出现一定增长,生猪价格、猪肉价格从今年8月份开始出现理性的回落。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以猪肉为肉类主食的今天,猪肉仍是大多数城乡居民的主要副食品。生猪生产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生猪生产,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水平,切实推进生猪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进一步保证市场供给,稳定价格总水平,满足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XX市XX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现有栏舍部分设施不完善,防疫设施原始简陋,粪便还是采用雨污同沟;长期下去不利于养殖场生猪的生长和防疫。为了减少污物排放,实施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将雨水从明沟排向场

外,实施雨污分流,防止流入污水处理系统。开展标准化、科学化养殖,可提高生产水平,节约饲料,降低成本。生产用水的水井为地表水,每到枯水季节不能保证猪场供水,且常被水沟里污水污染,造成猪场生产用水极不卫生,生猪消化不良、腹泻现象不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必须进行深水井开挖,增加供水能力,提高生产效益。

3.2 项目建设必要性

通过标准化规模养殖,促进XX市XX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生猪生产规范化、标准化。项目的实施将促使生猪生产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和实现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对确保肉品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真正实现生猪生产“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改善”的基本目标。

——是传统养殖向现代化养殖转变的要求

生猪小规模生产为主的各种弊端日益突出,品种改良难以开展,防御措施难统一,畜产品安全难保障,环境污染难治理,已不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目前,随着我国加快畜牧小区和生猪标准化养殖场等建设,规模养殖不断发展,小规模、低水平和开放式传统畜牧业养殖方式正在被规模化的养殖方式替代。因此,加强生猪标准化养殖是当前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项目建设,在公司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服务、统一品牌、统一治污、统一管理的“五统一”措施,建立一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对引导和构建XX市XX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生猪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