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产业现状分析

花卉产业现状分析
花卉产业现状分析

花卉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

https://www.360docs.net/doc/909777968.html, [2006-12-15] ·作者:·来源:海讯

一、需求状况分析

(一)总量分析。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花卉的总需求量也相应地增加,呈现正常商品的收入效应,不过花卉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花卉需求量的增长率高于消费者收入的增长率。

出现这么快发展势头的原因:首先是国民收入的增长,大大增加了对花卉的需求量;其次是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结构的变化以及众多公共场所的建设,花卉既是公共场合的装饰品,又是居家住户的欣赏物;第三是消费观念的变化,人们的消费理念从过去的温饱型转变到小康型,花开作为一种礼物已成为时尚。

(二)结构分析。需求结构表现在花卉的品种构成、空间需求分布、需求的时间分配三个方面。花卉品种构成大致为:鲜切花占60%左右、盆花占30%左右、其他观赏植物占10%左右。鲜切花品种主要是玫瑰、月季、香石竹、唐菖蒲、菊花、百合、马蹄莲、鹤望兰、红掌等;盆花则以菊花类、瓜叶菊、比利时杜鹃、一串红、仙来客等为主;观赏植物中观果类盆栽植物有葡萄、石榴、金橘、佛手等,观叶类植物品种繁多如绿萝、巴西木、发财树、散尾葵、棕竹、绿宝石、绿巨人等。

空间需求分布主要和城市体系空间分布相一致,东部地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人口分布集中,而且收入水平较高,特别是高收入者往往具有较高的时尚消费,这些地区是主要的需求场所,如1996年北京市日平均售鲜花23万支,1999年已达52万支。

时间分配上,不仅传统的节假日如国庆、元旦、春节等需求量很大,而且一些新的节假日需求量也大幅度增加,如情人节、教师节、护士节等,此外周末需求量也相对增加。但在季节、月份分配上,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春节所在的月份就相对较高。

二、供给状况分析

(一)总量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花卉业的供给基本上适应需求变化而呈现突飞猛进的态势,1992年,我国花卉生产面积仅8000公顷,1995年达75000公顷、而2000年已达287000公顷;1986年我国切花产量几乎为0,但1996年生产切花11亿枝,盆花5000万盆,到2000年生产切花100亿枝,盆花3亿盆。

(二)结构分析。产业布局上,经济发达的东部大中城市周围地区,花卉产业已初具规模,并出现一些花卉品种相对集中的产区,如广东的顺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观叶植物生产及供应中心;浙江的萧山已成为浙江花木生产的重地,产品包含花灌木、彩叶植物、绿篱植物等10大类近1000个品种,其中花木生产以柏木类和黄杨类为主;上海郊区是我国第二大鲜切花生产基地,主要产品是香石竹。中西部地区云南是我国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1995年鲜切花的总量达2147吨,占同年全国总量的40%,销售额达1.2亿元,主要生产香石竹、非洲菊、月季、兰花等,其余省份的综合生产能力并不突出。

产业布局的另一个特点是有些省份已形成多样化、区域化趋势的花卉产地,如山

东省的曹州主产牡丹、莱州主产月季、平阴主产玫瑰、德州主产菊花、泰安生产盆景;而江西、辽宁的杜鹃、天津的仙客来、四川的兰花、福建漳州的水仙、海南的观叶植物、贵州的高山杜鹃、江西大余的金边瑞香、山东荷泽及河南的牡丹在全国享有盛名;盆景的产地主要集中在江苏、河北、安徽、河南、新疆、宁夏、广东、上海等地。

三、供求关系中的主要特点

据1999年全国10个主要花卉批发市场反馈的信息,鲜切花的价格和1997年相比降价幅度达50%左右,但销售量增加了约3倍,说明鲜切花的价格弹性系数较大,通过降价,产品的总销售额约增加50%,说明了市场上总体的供给和需求水平都在增加。

据统计,荷兰人每年人均消费鲜花150枝、法国人均80枝、英国人均50枝、美国人均30枝,而中国城镇人口平均仅5枝,全国人均尚不足2枝。此外,大中城市改造升级、小城镇开发和高等级公路的修建均为花卉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需求。因此花卉业的需求总量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花卉业的供给方面也大幅度增加,首先是生产者的观念得到更新,把花卉业当作一个新的利润点或发财致富的途径而重视,其次是交通条件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和花卉市场的形成和规范,便捷了商品的流通环节,加上资金投入增加、科学技术进步等原因使原来难以生产或限制性生产的品种,得以大规模生产。所以花卉业的总供求方面大致相互适应,价格变动,不完全由于供大于求,而主要由于生产率提高,导致产品价格的降低。

但在结构性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供求失衡现象,表现在四个方面:供求的时间分布上部分失衡、空间分布上部分失衡、产品的品种上部分失衡、产品的质量上供求不相适应。(1)年度内花卉的价格处于一个不稳定的体系之中。(2)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东部区域大中城市、西部大城市花卉的需求量依然快速增加,而东部小城镇、西部中小城市需求不大,这主要和经济发展速度、人均收入水平、城市结构、城市基础建设等有关。(3)品种方面,据1998年部分博览会反馈的信息:部分观叶类植物:巴西木、发财树、苏铁、袖珍椰子、富贵竹等产地主要集中在广州、东莞等地,供给量有限,经常供不应求;切花类产品中那些具有良好观赏性的许多新品种,如非洲菊、郁金香、百合、大慧兰等;盆栽植物类球根秋海棠、印度胶榕、凤梨科植物、龙血树、杜鹃花、万年青、一品红等也供不应求。同时随着城市、道路交通、市民广场、各类公园等进一步发展,绿化树苗类产品相对供不应求。而一些常见的鲜切花类品种,如玫瑰、月季、香石竹、唐菖蒲等大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4)质量方面,包括内在因素,如品种的真实性和纯度、花卉的病虫害感染程度,也包括外在的因素,如产品的规格和包装标准等。中国的花卉业由于发展的时间较短,产品质量以及服务体系方面还远远不足,尤其对产品出口,具有较大的不利影响。

四、产业发展的思路

花卉业发展不仅受资本、劳动等投入要素和技术水平的制约,而且还受到时间(季节)、空间(地区气候特征)等影响,不能像工业生产那样,完全以大规模、标准化来操作,因此在产业组织上不能仅仅依靠大企业的形式,而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产业集聚区,依靠众多中小型企业的集聚网络来完成,也就是实行区域产业集群战略,即不同的区域,针对某一特定产品领域,大量具有产业关联性的企业集聚成群,并辅之以配套的金融、研究与开发、行业中介和地方政府,共同形成区域经济实体,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区域各行为主体的协同作用,提高花卉产业

的效率。集群战略能提高产业总体效率体现在四个方面:

1.有利于企业家和园艺技术师的培育。大量企业集聚在一起发展花卉业,加上政府、行业协会、中介机构、教育研究等部门的引导和鼓励,在区域内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产业文化,或者由于财富效应、或者由于环境熏陶、或者由于兴趣爱好,引导更多的人不断地创业,培育出源源不断的企业家人才,形成循环累积效应,使区域产业发展不断壮大。产业文化的形成不仅可以通过教育机构传播可编码化的知识和技术,而且在区内潜移默化地培育非编码化知识,在区域内形成有经验的、熟练的工人和技师,增加技术含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2.降低生产成本。大量中小企业集聚在一起,形成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众多企业通过外部范围经济,获得类似于大企业垂直一体化生产的效益,却避免了大企业等级制管理和运行造成的低效率。

3.促进基于质量基础的产品差异化和产品创新能力。竞争不仅促使企业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应对价格战,而且使企业努力追求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的差异化,通过建立在质量基础上的产品差异化,满足顾客们多样化的需求。而且地方花卉业发展往往和教育、科研机构相联结,科研单位一方面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向企业群,由市场定价出售,另一方面可以针对企业的要求,开展一些研究活动,真正将研究和实际相结合,不仅以科技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促使产品不断地创新。

4.改善营销方式,降低交易费用。花卉业通过集聚,往往会形成“区位品牌”,同时利用“区位品牌”从事电子商务,改善营销方式,提高市场交易的效率。(1)“区位品牌”,即产业区位是品牌的象征,如荷兰的鲜切花业、洛阳与荷泽的牡丹、漳州的水仙等。企业通过集聚,集中广告宣传的力度,利用群体效应,形成“区位品牌”。“区位品牌”形象、直接,具有广泛的、持续的品牌效应,有利于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2)开展电子商务,降低交易成本。花卉业的需求在时间、空间和品种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企业群在“区位品牌”下,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电子商务,改善营销方式,不仅大企业,而且中小企业也有机会拓展国际市场。

市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市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市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加快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是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推进科学发展,加快绿色崛起,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维护我市生态安全、保持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把鹰潭建设成为富裕秀美宜居和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璀璨明珠的迫切需要。为加快我市苗木花卉产业发展,做大做强苗木花卉产业,笔者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我市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情况 我市的苗木花卉产业起步早,初,我市以余江县洪五湖为中心,沿320国道两侧,提出建设“江西最大、华东有影响”的十万亩苗木花卉基地。近年来在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和“森林城乡、绿色鹰潭”建设的推动下,我市苗木花卉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6月,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在高速公路、国省道等主要通道两侧实行“苗林一体化”模式,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全市苗木花卉种植面积发展到4万亩,主要分布在贵

溪的滨江(贵冶周边)、雷溪、志光、鸿塘、塘湾、泗沥、三县岭林场,余江县的洪湖、平定、刘垦,月湖区的童家镇,龙虎山景区的龙虎山镇等地。全市苗木花卉种植品种绿化苗木有樟树、桂花、广玉兰、红叶石楠、罗汉松、樱花等,造林苗木有湿地松、杉木等。全市从事苗木花卉生产经营的企业有170多家,年销售收入近4000万元;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6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土地流转困难。林权分散、租金偏贵导致土地集中困难,是制约我市苗木花卉产业的突出问题。二是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有的地方对发展苗木花卉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在土地流转、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不够到位。三是市场建设偏慢。我市还没有苗木花卉交易市场,也没有自己的信息发布网络,苗木花卉协会的作用发挥不足,专业合作社数量少,苗木经纪人才匮乏,特别是用于城市绿化和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的大部分苗木仍需从外地调入。四是总体水平不高。我市花卉苗木产业产值规模较小,集约化程度不高,全市苗木花卉面积仅占全省总面积的4%。同时,还存在小户散户占比较大、缺少龙头企业、品种档次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三、对策建议 (一)加快土地流转。一是鼓励乡(镇)做好土地流转工作。把土地流转工作列入各乡(镇、场)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并签订责任书,严格兑现奖惩。建议市财政按照每新增1000亩集中连片苗木花卉基

中国大田园综合体成功案例分析

中国田园综合体5大成功案例分析 田园综合体是什么?其实就是农业+文旅+地产的综合发展模式。“田园综合体”横跨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中国休闲旅游经济发展两个领域,将成为今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大方向。 早在2012年底的时候,我国就有8.5万个村开展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达到170万家,其中农家乐150万家,从业人员2800万,占全国农村劳动力的6.9%,年接待游客8亿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超过2400亿元。中国休闲农业产业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之一,并彰显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版中国田园综合体项目投资咨询报告》指出,目前全国有5个成功的田园综合体,详细信息如下: 1、无锡田园东方 田园东方是我国目前比较成功的田园综合体落地案例,是田园综合体的先行者。由东方园林产业集团投资50亿元建设的国内首个大型田园综合体项目于2016年3月份启动,项目规划总面积6246亩,于4月初启动建设,力争通过3至4年全面完成。位于江苏无锡阳山镇,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等产业为一体,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融与可持续发展,通过“三生”(生产、生活、生态)、“三产”(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的有机结合与关联共生,实现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田园居住等复合功能。 2、多利成都农庄 成都多利农庄围绕打造国际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在郫都区红光镇、三道堰镇等6村连片规划建设多利有机小镇。计划总投资150亿元,总共占地2700多亩,其中农业用地1950亩。其优质的生态资源禀赋在成都近郊中极具竞争力,具有集优质有机蔬菜种植、美丽乡村建设,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区打造为一体的潜力和优势。 目前,已完成投资5.2亿元,实施了8.1万平方米的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首批示范农庄和有机生活体验馆已正式对外开放,游客可来体验乡村风光、有机蔬菜种植以及乡村酒店等特色旅游。 3、蓝城农庄小镇 宋卫平魂牵梦绕的“农庄”,终于有了第一个实体。农庄占地面积约20亩,主体是一栋落地约500㎡的中式宅院。户外,便是前庭、后院、菜园,再到大片农田和果林的“庭院园田”四级体系。

花卉产销业务市场分析报告

天津花卉行业市场分析 ——基于传统的花卉产销业务 花卉业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又是高投入、高产出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花卉不仅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而且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促进劳动力就业的价值,同时还是出口创汇的“利器”。有一定条件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发展,满足内需,组织出口。花卉产品已成为世界贸易的大宗商品;而我国花卉种植历史悠久,发展花卉产业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和比较优势,我国花卉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正以悄然之势迅速发展,市场潜力巨大,但经过几年快速增长之后,产销增速全面放缓,出口略显疲软;天津市地处九河下梢,历来是交通枢纽,商贾通衢、传统与外来文化交汇之地,天津市花卉产业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兴起,肥沃的运河之水孕育了沿河两岸的花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前景广阔。 第一章全球花卉行业分析 一、全球花卉消费现状 花卉产品已成为世界贸易的大宗商品,并形成了三大消费中心,以德国为首的欧共体国家,以美国为首的北美地区和以日本、中国香港为首的亚洲地区。世界花卉主要消费国是德国、法国、英国、荷兰、美国、日本等。欧共体国家的花卉消费量最大,进口额占世界贸易的80%左右,美国占13%,日本占6%。 在花卉的商品结构中鲜切花约占60%,贸易量占一半左右。切花种类以月季、菊花、香石竹、百合、唐场普、郁金香、非洲菊、满天星为主,同时新型切花品种在不断涌现。世界贸易中心等贸易组织的数据表明,到20世纪末,世界花卉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其中鲜切花占60%、小盆花占30%、观赏植物占10%。 二、全球花卉生产现状 欧、美、亚太地区是花卉的主产区,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末全世界花卉栽培面积已达22.3万公顷。其中亚太地区花卉栽培面积最大,达13.4万公顷,其次是欧洲,栽培面积达4.5万公顷,美洲地

中国花卉企业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中国花卉企业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作者:??? 中国花卉产业目前已经初具规模,我们每年都关注它的产值、面积以及行业动态,却很少关注企业的整体状况。本文试图从数量、构成、投资及盈利等方面对企业这个群体进行一些分析。文中数据主要引自每年农业部发布的全国花卉统计数据,由于没有更多的具体统计数据,许多情况只能根据笔者对花卉产业的有限了解作粗浅描述。 花卉企业成长历程 中国花卉栽培历史悠久,拥有一大批传统名花,形成了不少集中产地,发展出了丰富的花文化,例如洛阳、菏泽的牡丹,长江流域的梅花,江浙的山茶,等等。明清时代北京花乡逐渐成为专门为宫廷服务的花卉生产基地,广东等地的农户也在那个时期开始生产“年花”,挑着担子走街串巷销售,是我国本土花卉商品化的发源。清末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饱受战乱之苦,民生凋敝,园林残破,花卉栽培受到很大影响。建国后,花卉生产逐渐得以恢复,国家也建立了不少国有苗圃为城市建设提供花卉、苗木。文革期间,花卉被视为“封资修”、“资本主义尾巴”,花卉栽培遭受空前重创。改革开放以后,百业兴旺,传统花卉栽培全面恢复,与此同时国外花卉也开始进入中国,带来了现代的栽培模式、经营理念,真正意义上的花卉产业开始形成。花卉企业群体的形成也始于该阶段,传统花卉产区的一批有经营头脑的花卉爱好者和农户开始建立苗圃,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企业。紧接着又有大量外资、港台商人陆续进入大陆,政府也越来越重视扶持花卉业的发展,许多其它行业的投资者纷纷涌入,花卉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万马奔腾”的局面。 花卉企业当前状况 基本情况据农业部公布的花卉统计数据,2005年全国有花卉市场2586个,企业64908个,其中种植面积在3公顷以上或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8334家,花农1251313户,从业人员4401095人,专业技术人员132318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花卉企业数量从狭义上说也就是6.7万家(含花卉市场)。花农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一般没有在工商注册,但有些生产规模和产值不低于花卉企业。从概念上讲,他们类似于花卉发达国家的种植者(Grower)。发达国家都将种植者视同小企业,因此,从广义上说,中国花卉产业共有大小企业130余万家。 资金来源中国花卉企业资金来源比较复杂,有企业自身积累、政府扶持、其它行业投资等。靠自身积累的多数是上世纪80年代创办的企业(还有一些花农),那个时候从事花卉业是填补市场空白,积累迅速,凡生存到现在的,多数都已经实力雄厚。90年代,正逢花卉业迅速发展的良好时期,许多港台花卉企业来大陆投资。政府增加投入,大力扶持花卉业发展,以及来自二三产业的投资也主要集中在90年代,包括规划建设各类花卉示范园区,引进温室,建立一批规模较大、生产设施较先进的花卉生产基地。总体来说,花卉企业资金来源主要还是靠自身积累、自己筹措。 企业家的“成分”上世纪80年代初白手起家的花卉企业家多数出于广东、福建、江苏、浙江等地的传统花卉苗木产区,家里有地,爱好花卉,掌握传统的栽培技术。90年代一些

云南花卉产业现状及其发展

云南花卉产业现状及其前景 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20111070139 李斌 摘要:花卉业作为一种高效农业产业,在农业及农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并且在美化城市面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观光旅游、促进情谊交往、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本文主要讲述云南花卉产业现状的优势劣势,并设计云南花卉产业未来所应该前行的道路。 关键词:云南、花卉产业、现状、前景 花卉不仅是构成现代环境不可缺少的特殊媒介物,而且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社会品位和思想素质的重要载体,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花卉业既是传统农业的一个分支,又是一个新的兴产业。随着社会的进步,花卉业作为一种高效农业产业,在农业及农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以下主要讲述云南花卉产业现状的优势劣势,并设计云南花卉产业未来所应该前行的道路。 1.云南花卉产业的现状 1.1概述: 云南自九十年代初进行商品花卉开发至今,花卉产业取得了迅猛发展。1999 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已达25935亩,90%以上的产品销往全国37个大中城市,拥有全国40%左右的鲜切花市场,并开始规模化进入东南亚、东亚市场,已形成以温带鲜切花生产为龙头,以昆明为中心,向各地扩散的发展态势。近年来,云南鲜切花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已建成25万平方米的自控温室大棚;初步建立市场营销网络,拥有全国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斗南花市和一些自发性的花卉交易市场,如昆明尚义街鲜花批发市场、宜良端午节花市等。全省共有花卉生产企业283家,其中鲜切花生产企业79家,约10000户农户从事花卉生产。 1.2 优势:

1.1.1 种质资源优势 云南北高南低的地势,错综复杂的地形,印度洋西南季风、南太平洋东南季风及青藏高原气团的交替影响,形成了包含从热带到极地各种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云南素有植物王国的美称,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拥有1 7000种高等植物,野生观赏植物有2500多种,八大名花享有盛名,还有众多的国兰野生种,是世界上观赏植物宝贵的种子基因库,这也是云南发展花卉产业的资源优势。 1.1.2 气候资源优势 云南省地域辽阔,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等多个气候带,加上地形、海拔、降水、光照等的不同和变化,形成多种生态类型和气候类型,具有可周年生产花卉的优势,同时在品种结构和上市时间方面调剂的余地很大。境内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大的灾害性极端气候,特别是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地区更是四季如春,十分有利于鲜切花周年种植和均衡生产,是我国少有的鲜切花生产的最适宜区,世界上主要的鲜花类在这里都能实现规模化生产。 1.1.3 人力资源优势 花卉是鲜活产品,花卉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云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2002年全省乡村劳动力1990.44万人,其中剩余劳动力750万人,占总劳动力的37.68%。 劳动力充足,加上地方特色花卉产区种植花卉史历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种花技艺和经验,因此在花卉产业竞争中具有相对的成本优势。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保证了花卉成本的降低,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同时,进入21世纪,发达国家也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花卉产业,这也为云南花卉的产业化提供了条件。加之云南省土地、人工资源廉价而丰富,构成了云南省发展花卉产业的综合资源优势。 1.1.4 区位优势

园艺产业调研报告

园艺产业调研报告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蔬菜、水果在食物构成中的比例愈来愈大,在补充人体营养、增进人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他园艺产品(例如花卉等)也越来越多地走进了寻常百姓的生活。2011 年仅食用药用花卉销售量就达到万kg,销售额亿元;据悉,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2009 年启动“喝营养”,向公众推荐“喝健康水” 、“喝水果”、“喝粮食”等,并计划将其列入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园艺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志。 1 园艺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园艺产业发展现状 园艺产品不仅是人体主要食物来源,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园艺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从2001 年开始,蔬菜产值超过粮食成为种植业第一产业,此后所占比重呈逐年上升的态势(蔬菜播种面积由1992年的571.22 万hm i发展到2005年的1772. 07万hm2、2006年的1821. 69万hrn)。如果计算上果品(2005 年果园面积1003.52 万hm2、2006 年 1 万hm2)和花卉(2006 年种植面积72. 2 万hm2),则园艺产业在种植业中的比重更大,园艺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日益稳固。此外,园艺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 效益高,有利于解决就业、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弱 我国的园艺生产多为个体分散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弱。小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的矛盾十分突出,由于土地分散,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加之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很难控制园艺产品的种植面积,使园艺产品种植计划性不强,面积变动大,从而造成价格波动过大,过剩“卖难”问题十分突出。 园艺产品利用形态多为生鲜状态。运输途中损失大 园艺产品利用形态多为生鲜状态,一般含水量在90%以上,又由于园艺产 品产后处理相对落后,园艺产品的加工程度不高,产后处理链尚未形成或很不规范,造成运输途中损失严重的现状。据统计,我国蔬菜每年在地头和流通过程中损失浪费率高达产量的1/3。 品牌化率低 虽然我国是世界果品、蔬菜、花卉生产大国,苹果、梨产量为世界第一,柑橘产量仅次于巴西和美国,且2007年蔬菜和水果的出口均为增长,但我国的园艺产品大多以原料或半成品的形式出口,没有龙头品牌,没有高附加值或精深加工的产品,我国的园艺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将只能赚取廉价的劳务费。而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正在迅速上升,过去园艺生产中的成本优势将逐渐弱化。

精选国内外花卉产业及市场分析.doc

1花卉产业分析 国际花卉产业 国际花卉市场分配 目前欧洲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卉市场,占世界花卉市场的 45‰美国和日本占25%。由于现在全球都出现了经济衰退,有些生产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销 售压力。另外,虽然过去几年这些市场的花卉业发展速品包装等环节,但预计将来的增长速度只在 2%-4 %的水平。而在东欧、中国、印度等一些新兴的花卉市场,预计每年会有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也是上佳园艺公司选择进军中国市场的重要原因。 欧洲占据了全球花卉消费量的 44%:其次是美国和加拿大。占到全球消费量的 21%:日本占 15%。(2004 年) 荷兰 2008 年 1 月~ 1 2 月花卉产品出口目的国和地区统计 单位:百万欧元 国家和地区截止 12 月出同比变化率 1 12 月份出口同比变化率 2 口金额总计金额合计 德国1, 475. 1 -2 .5%105. 3 4 6% 英国745.2 -1 7 . 8%61. 0 -22 . 8% 法国663.9 -2 .1%75. 3 1. 8% 意大利329.7 -1 .9%26. 4 -18 . 3% 比利时215.9 % 1 7 7 0 % 俄罗11 77 . 0 18.0%12. 8 % 波兰143.2 32.6%9. 7 31. 5% 丹麦142.5 -1 .0%11. 9 -3 . 2%

瑞士 1 37 .0 — 1. 4%11. 1 13. 7% 奥地利134 .9 2.2%9. 0 5. 7% 其他国家932 .2 2.6%70. 9 -7 . 7% 合计5, 096. 8 — 2. 6%411. 1 —4. 0% 美国.家庭园艺产业发展 家庭、市场、产业活跃而理性发展——美国.家庭园艺产业发展见闻 终端消费情况决定家庭田艺的发展花园中心是家庭消费的主要市场疆 道 有单店、连锁、加盟等管理形式 物流配迸系统很完整 荷兰花卉产业 荷兰花卉产业十分注重区域的合理和局,他们根据各地的自然特点和原有的生产基础精选合理规划和布局。目前已形成了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生产布局。西 部地区以温室园艺化为主,西海岸以球根花卉为主,中部地区( 以阿斯梅尔为中心) 以鲜切花和盆花为主,波斯科普地区以绿化苗木为主。每一区域都形成了生,生产、销售、生产资料供应、信息咨询、技术推广、检验检疫等相配套的产业体 系。目前,荷兰花卉生产面积约8441 公顷,其中温室栽培面积5836 公顷,占总面积的 69.1%,大用栽培面积2605 公顷,占总面积的 %;鲜切花 100 亿支,能花及观赏植物IO 亿粒(支);此外。大田种球生产面积积19500 公顷,年种球90 亿粒 ( 支 ) 。荷兰花卉产品的 70%销往国外,其出旧额占花卉总收人的80%,i而鲜切花又占出口总额的一半。从全球来看,荷兰的球茎产品占世界贸易额的80%,盆花占 50%,鲜切花占 60%,主要销往德国、法国、英国。

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云南花卉产业的发展“起步于民间,发展于民营” ,通过广大 农户根据市场消费需求的效益比较分析,以市场为导向,在适宜地区选择了花卉生产种植作为种植结构调整的品种,10 多年来 一个新的农业种植品种---- 花卉已经成为云南农业种植业新的经 济增长点,呈现出勃勃生机,产业前景明朗。 一、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1、云南花卉产业发展历程 云南花产业起步之时,只有几亩地、几万元的产值,发展到 1994 年,以呈贡县花农为主的花卉种植面积为6000 亩,鲜切 花产量达到 2.1 亿枝,已排全国第一。 从二十世纪90 时年代中期开始,特别在近10 年的发展过 程中,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 深化,花卉产业开始从农户自发进行种植业调整,逐步转向政府 引导、企业参与的新格局,国家、省政府及省花卉产业联合会, 审时度势,高度重视,积极培育花卉产业,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 使云南花卉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形成了以鲜切花为主导的新格局。 云南花卉产业经过10 多年不懈努力的发展,截止至2005 年末,全省花卉种植面积达到24 万亩,花卉总产值60 亿元。鲜切花产量36 亿枝,鲜切花产量连续 12 年全国排名第一。花

卉产品出口创汇额达到5000 万美元。形成了以鲜切花为主体, 盆花、盆栽观赏植物、绿化苗木、地方野生特色花卉等多品种产 业化发展,以花卉企业为主导、花农为主体的生产格局。目前全 省花卉企业1035 家;花农合作组织115 个;从事鲜切花、盆花 及食用、药用、工业用花卉生产种植的农户75662 户。 云南省 1998 —2005 年花卉种植情况单位:公顷 年份 品种19981999 年2000 年2001 年2002 年2003 年2004 年2005 年年 花卉2146.43402.25671.76262.47864.710600.21426.3223572.23 切花972.81729.11995.12596.23429.74933.05520.145990.24切叶 6.68.730.834.341.437.873.4889.10干花 6.7 5.039.1242.6254.3238.2143.0387.63盆花140.7334.1335.6428.1285.3333.9375.21403.41观叶盆花126.6184.3122.8125.441.260.2128.52143.25盆景36.142.494.398.417.928.5107.36105.19观赏苗木90.2237.9220.3137.1121.5185.14546.216148.62花卉种苗384.771.992.878.960.257.882.63129.32花卉种球118.355.163.047.539.6218.9225.57124.21花卉种子38.756.3772.780.214.045.520.8112.8草坪70.1423.3477.11186.2970.3300.5247.53397.04

花卉市场调研报告

花卉市场调研报告 本网原创文章由应届毕业生求职网为你提供以下的内容; 花卉业作为全球性的高效产业,本世纪有了相当大的发展,世界各国对花卉生产都给予 了充分的重视。我国在本世纪70年代以来,花卉有了可喜的发展,特别是沿海地区异军突起,鲜花已打入国际市场,在我国花卉业大环境的影响下,内蒙古近几年来,花卉业也有很大 发展,先后涌现出一批专门经营花卉的商店,且销量逐年提高,品种不断丰富,服务项目也在 逐渐增加。本文主要对呼和浩特、包头花卉市场进行了调查分析,进而展望我区花卉市场, 以期为有关部门决策者、花卉的生产和销售者,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1 调查方法 1998年3~6月,我们对呼和浩特、包头的花卉市场进行了调查,采用了“地毯式”和 圆心辐射式” 种方法。在呼和浩特采用“地毯式”方法,即从城市西端旧城开始向东端团 结小区滚动,以南北向街调查为主,穿插以东西向较明显的繁华街道调查。此法适于对某较 陌生地区的调查。在包头采用“圆心辐射式”方法,即以包头的3个区各选一繁华中心为“圆心”,向各区四周辐射调查。此法适于对某较熟悉地区的调查。 2 呼和浩特、包头花卉市场营销特点 2.1 呼和浩特、包头花卉市场现状 呼包2市自 1992年出现几家花店以来,至1998年6月,已发展到50多家花店、10余 处流动花摊。这些花店多集中在交通方便、文化氛围较浓的繁华地段,流动花摊多集中在 农贸市场、居区小区入口、小巷及主要交通路口处。 在 50多家花店中,营业面积通常只有20~30m2,小的在10m2以下。花店周年供应鲜 切花品种,如:月季、香石竹、菊花、唐菖蒲、百合等,还常年出售绢花、干花和盆花。花 店从业人员一般每家2~3人,以女性作店主的居多。 2.2 呼和浩特、包头花卉营销特点 2.2.1 花店所销花卉,除干花外,都以外来花为主,极少为地产花。鲜切花、盆花、绢 花多以空运、铁路运输及公路运输。 2.2.2 鲜切花、绢花的价格相对比较稳定,包头略高于呼和浩特,见表1。在呼和浩特鲜切花、绢花销售占花卉市场的30%左右。主要用于宾馆、商场、机关单位大型活动、婚 嫁新娘捧花、婚车装饰等。 2.2.3盆花价格有很大随意性,同一盆花,同种株型,不同花店售价相差十分悬殊见表2。一般盆花销售在夏秋两季,以生活型和室内观叶型为主,冬春两季,特别是春节前后多以正 在开花的为主。如君子兰和水仙等。

云南花卉产业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题目云南花卉产业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姓名 学号 院系 专业 指导教师职称 二〇一四年月日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系别: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论文题目:云南花卉产业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二)通过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运用正确的研究方法,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调查研究,提高写作能力。 (三)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扩大专业知识面,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力求在收集资料、查阅文献、调查研究、方案设计、外文应用、计算机处理、撰文论证、文字表达等方面加强训练,实现所学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大胆创新。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 (一)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应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二)毕业论文(设计)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份量适中。 (三)毕业论文(设计)的正文内容文题相符,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合乎逻辑;概念准确,语言流畅;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自圆其说。 (四)毕业论文(设计)应当反映出学生查阅文献、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能力,外语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 (五)毕业论文(设计)书写格式规范,符合《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全日制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 指导教师(签字): 主管院、系领导(签字): 年月日

花卉市场营销调研报告(1)

花卉市场营销调研报告(1) 花卉业作为全球性的高效产业,本世纪有了相当大的发展,世界各国对花卉生产都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我国在本世纪70年代以来,花卉有了可喜的发展,特别是沿海地区异军突起,鲜花已打入国际市场,在我国花卉业大环境的影响下,内蒙古近几年来,花卉业也有很大发展,先后涌现出一批专门经营花卉的商店,且销量逐年提高,品种不断丰富,服务项目也在逐渐增加。本文主要对呼和浩特、包头花卉市场进行了调查分析,进而展望我区花卉市场,以期为有关部门决策者、花卉的生产和销售者,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1 调查方法 1998年3~6月,我们对呼和浩特、包头的花卉市场进行了调查,采用了“地毯式”和圆心辐射式“种方法。在呼和浩特采用”地毯式“方法,即从城市西端旧城开始向东端团结小区滚动,以南北向街调查为主,穿插以东西向较明显的繁华街道调查。此法适于对某较陌生地区的调查。在包头采用”圆心辐射式“方法,即以包头的3个区各选一繁华中心为”圆心“,向各区四周辐射调查。此法适于对某较熟悉地区的调查。 2 呼和浩特、包头花卉市场营销特点

呼和浩特、包头花卉市场现状 呼包2市自1992年出现几家花店以来,至1998年6月,已发展到50多家花店、10余处流动花摊。这些花店多集中在交通方便、文化氛围较浓的繁华地段,流动花摊多集中在农贸市场、居区小区入口、小巷及主要交通路口处。 在50多家花店中,营业面积通常只有20~30m2,小的在10m2以下。花店周年供应鲜切花品种,如:月季、香石竹、菊花、唐菖蒲、百合等,还常年出售绢花、干花和盆花。花店从业人员一般每家2~3人,以女性作店主的居多。 呼和浩特、包头花卉营销特点 花店所销花卉,除干花外,都以外来花为主,极少为地产花。鲜切花、盆花、绢花多以空运、铁路运输及公路运输。 鲜切花、绢花的价格相对比较稳定,包头略高于呼和浩特,见表1。在呼和浩特鲜切花、绢花销售占花卉市场的30%左右。主要用于宾馆、商场、机关单位大型活动、婚嫁新娘捧花、婚车装饰等。 盆花价格有很大随意性,同一盆花,同种株型,不同花店售价相差十分悬殊见表2。一般盆花销售在夏秋两季,以生活型和室内观叶型为主,冬春两季,特别是春节前后多以正在开花的为主。如君子兰和水仙等。 干花价格起伏不定。干花是我区特有花卉,前几年倍受冷落,随着呼包2市居民对它的逐步认识,价格也产生波动,

中国花卉现状及趋势

观赏植物学论文 学校:河南科技学院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农管131 姓名:孙财政 学号:20130224111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对生活环境的改善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 多的人开始关注花卉,中国花卉市场前景看好,未来新型花卉和特色花卉将会备受关注。我国已经是世界花卉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流通网络初步建立,质量、效益稳步提高,花卉业30年来奠定的良好、坚实的基础,为产业应对危机提供了条件,国家拉动内需的些大的工程尤其是西部中小城市的建设、绿化、对绿化 苗木起到了推动作用。 摘要 关键词:中国、花卉、现状、发展、前景、趋势、经济 2008年中国花卉生产面积已达53.6万hm2,成为世界花卉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随着对外开放水平以及国内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中国花卉产业将迎来一个更快的发展阶段。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花卉产业在生产技术、产品结构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必须尽快采取相应对策措施,才能适应越来越激烈的国际挑战。经过30多年发展,中国花卉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逐步成为中国的一个新兴产业。特别是近10年来,由于花卉市场需求旺盛和国家对农业进行战略性的结构调整,中国花卉年产值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在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我国花卉产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20年来,花卉业迅猛崛起,成为我国种植业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兴产业。花卉作为商品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消费品。花卉业已成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是部分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我国幅员辽阔,从南到北的温度差异,给树木花草的生长和繁衍提供了非常好的自然条件,许多珍奇名贵的花卉植物成为我国特有的品种,因此,中国被世 界公认为“园林之母”。面积产值继续增长据新华社北京2002年2月11日,目前我

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花卉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花卉产业的发展“起步于民间,发展于民营”,通过广大农户根据市场消费需求的效益比较分析,以市场为导向,在适宜地区选择了花卉生产种植作为种植结构调整的品种,10多年来一个新的农业种植品种----花卉已经成为农业种植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呈现出勃勃生机,产业前景明朗。 一、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1、花卉产业发展历程 花产业起步之时,只有几亩地、几万元的产值,发展到1994年,以呈贡县花农为主的花卉种植面积为6000亩,鲜切花产量达到2.1亿枝,已排全国第一。 从二十世纪90时年代中期开始,特别在近10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花卉产业开始从农户自发进行种植业调整,逐步转向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新格局,国家、省政府及省花卉产业联合会,审时度势,高度重视,积极培育花卉产业,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使花卉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形成了以鲜切花为主导的新格局。 花卉产业经过10多年不懈努力的发展,截止至2005年末,全省花卉种植面积达到24万亩,花卉总产值60亿元。鲜切花产量36亿枝,鲜切花产量连续12年全国排名第一。花卉产品

出口创汇额达到5000万美元。形成了以鲜切花为主体,盆花、盆栽观赏植物、绿化苗木、地方野生特色花卉等多品种产业化发展,以花卉企业为主导、花农为主体的生产格局。目前全省花卉企业1035家;花农合作组织115个;从事鲜切花、盆花及食用、药用、工业用花卉生产种植的农户75662户。 省1998—2005年花卉种植情况单位:公顷

省1998—2005年花卉种植情况趋势图 单位:公顷 5000 10000150002000025000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本表、图引自省花卉产业联合会编著《花卉产业发展规划与研究》及2004年、2005年《省花卉产业统计报表》) 2、省花卉产业发展区域布局概况 省花卉产业发展初期,花卉生产主要集中在以呈贡为主的滇中局部地区,种植品种也相对单一,基本上是温带鲜切花。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从产业经济发展的角度,结合传统的生产基础、资源、区位和社会经济条件,遵循适地适栽的原则,花卉产业初步形成相对合理的区域布局: (1)滇中地区形成了以、、、为主的温带鲜切花片区,这个片区是花卉产业的特色区域; (2)滇南地区宣传了以西双版纳、及元江、峨山为主的热带花卉及配叶植物片区;

山西花卉产业调研报告 花卉产业调研报告 精品

山西花卉产业调研报告花卉产业调研报告 这就促使我们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树立一种科学的发展观,使社会能够全面进步.当前我们全力筹办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全面促进花卉产业可持续快速发展,从面全面促进各项工作,目的就是为了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正是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一、成功申办七博会和全力筹办七博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和实践 (一)七博会筹办是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机遇.申办七博会,我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充分体现了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奋力拼博、勇于争先的精神,大大提升了我市的形象和知名度. 我市以七博会筹办为强大动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好体现.七博会是我市发展的一次历史性机遇. 中国花卉博览会是中国花卉界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花事盛会,被誉为中国花卉界的奥林匹克.七博会落户我市,这是中国最高水平的花卉博览会 第一次在山东举办,也是 第一次在县级市举办. 这次盛会是我们两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全市上下干事创业氛围空前浓厚的背景下迎来的全新机遇,浸透了方方面面的心血和汗水,可谓来之不易.七博会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拉动作用. 七博会将广泛交流花卉发展的先进技术、信息和文化,进一步提升我市花卉园区的档次,推动龙头企业的上档升级,提升我市花卉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七博会能够进一步整合我市各方面资源优势,将人流、物流、资金流做进一步的聚集,为 第三产业特别是物流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同时,对于推动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我市区位、交通、资源、产业、人文等各方面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创造契机.七博会对凝聚人心、提高市民素质有重要激励作用.

青州花卉产业案例分析

基于青州良田花卉公司的园艺产业案例分析 一、企业概况 青州市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花卉种质资源丰富,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已有30年的花卉栽培历史,花卉种植模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大力倡导下,花卉产业已经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自2001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十一届青州市花卉博览交易会、五届山东省花卉博览会。到目前,花卉生产专业村(居)达到136个,展到1.6万多户,花卉种植面积达到15.6万亩,年销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建成20万平方米的花卉交易市场和30万平方米设施齐全的花卉高科技园区,在全国设立了130 余处销售点,销售网络覆盖全国20多个省,是全国三大花卉集散地之一和全国最大盆栽基地,被誉为:“中国花木之乡”。 位于江北花卉第一镇———黄楼镇的青州花卉产业发展区和现 代花卉示范区是第十一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州借花博会筹办之机打造的花卉产业“高新技术区”。第一家入驻发展区的良田花卉公司总经理陈守良说:“没有花博会就没有良田花卉的今天!”良田花卉公司是与花博会一起长大的,从第一届时的化肥生产厂家,到今天在花卉产业发展区争取到140亩土地,建起现代化 的新型智能温室,并聘请5名花卉专业人才成立了组培花卉研究中心,公司年产能力达到400万株,产值1000多万元,成了名副其实的科技型花卉企业。

青州良田花卉苗木有限公司是集各种高档花卉种苗、成品研发经营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科技型花卉企业。公司总部位青州市花卉产业园区,现有职工80余人,总资产3000余万元。公司现有三个花卉生产基地:云门山花卉苗木基地、仰天山国家森林公园花卉度夏基地、黄楼现代花卉示范园基地。黄楼现代花卉示范园区拥有北方地区一流水平的花卉生产及科研设施条件,现代化花卉生产温室40000平方米,组培科研中心3000平方米,致力于大花蕙兰、蝴蝶兰、仙客来、一品红等花卉的种苗生产及栽培研发,年产大花蕙兰、蝴蝶兰种苗400万株,上市开花苗20万株。良田已经成为青州花卉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二、经营特点 青州良田花卉公司是生产加工型企业,经营模式是公司+基地+ 农户。即农户种植花卉,公司加工和销售花卉产品,基地充当中介,为农户提供某些服务(技术服务、物资采购、产中的日常管理或标准化的生产规程)。在运作上,公司根据市场需要对价格进行预测,通过签订契约与基地约定本年度生产数量、品种及主要品质和技术指标。公司不仅与农户,且和基地也签订协议。在生产过程中,有的基地还为农户提供购买生产资料的服务。而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技术服务,一般是公司的技术人员在产前、产中、产后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 青州良田花卉公司是科技型创新企业。青州良田花卉始终着眼于青州花卉产业实际,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开发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产

国内外花卉产业及市场分析

国内外花卉产业及市场分析 1花卉产业分析 1.1国际花卉产业 1.1.1国际花卉市场分配 目前欧洲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卉市场,占世界花卉市场的45‰美国和日本占25%。由于现在全球都出现了经济衰退,有些生产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销售压力。另外,虽然过去几年这些市场的花卉业发展速品包装等环节,但预计将来的增长速度只在2%-4%的水平。而在东欧、中国、印度等一些新兴的花卉市场,预计每年会有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也是上佳园艺公司选择进军中国市场的重要原因。 欧洲占据了全球花卉消费量的44%:其次是美国和加拿大。占到全球消费量的21%:日本占15%。(2004年) 1.1.2荷兰2008年1月~1 2月花卉产品出口目的国和地区统计 1.1.3美国.家庭园艺产业发展 家庭、市场、产业活跃而理性发展——美国.家庭园艺产业发展见闻 终端消费情况决定家庭田艺的发展 花园中心是家庭消费的主要市场疆道 有单店、连锁、加盟等管理形式 物流配迸系统很完整 1.1.4荷兰花卉产业 荷兰花卉产业十分注重区域的合理和局,他们根据各地的自然特点和原有的生产基础精选合理规划和布局。目前已形成了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生产布局。西部地区以温室园艺化为

主,西海岸以球根花卉为主,中部地区(以阿斯梅尔为中心)以鲜切花和盆花为主,波斯科普地区以绿化苗木为主。每一区域都形成了生,生产、销售、生产资料供应、信息咨询、技术推广、检验检疫等相配套的产业体系。目前,荷兰花卉生产面积约8441公顷,其中温室栽培面积5836公顷,占总面积的69.1%,大用栽培面积2605公顷,占总面积的30.9%;鲜切花100亿支,能花及观赏植物IO亿粒(支);此外。大田种球生产面积积19500公顷,年种球90亿粒(支)。荷兰花卉产品的70%销往国外,其出旧额占花卉总收人的80%,i而鲜切花又占出口总额的一半。从全球来看,荷兰的球茎产品占世界贸易额的80%,盆花占50%,鲜切花占60%,主要销往德国、法国、英国。 1.2国内花卉产业 总体来看,中国的花卉生产正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根据最近的统计中国花卉的产值和销售额已达到7.3亿欧元左右,中国花卉的发展速度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无法比拟的。(2008) 2花卉市场分析 2.1欧洲花卉市场 2.1.1欧洲花卉市场营销渠道不断拓宽 ●花卉植物产品在超市物流里具有发展空间 ●联合其他零售商一起来进行团体采购和连锁销售 花卉连锁企业Mester Gronn在挪威各地的大型购物中心拥有70多家连锁点,德国 Blume2000连锁店有210加点吗,其年度总销售额达1.2亿欧元。花卉连锁店的成功范例是Monceau Fleurs,它凭借廉价、便捷和吸引人的产品设计得以成功,拥有将近400家店面和高档1.5亿有缘的年销售额。 2.1.2欧洲花卉面积、产量 世界上花卉消费最大的是欧洲,而德国是欧洲花卉消费最大的国家,年消费量近30亿美元。在德国的花卉消费中,市民消费稳稳占据着花卉各种消费的首要位置。 德国人民喜爱树木花草是举世闻名的。1961年的德国只有28%的家庭有小花园,而1977年已达52%,现在拥有小花园的家庭发展到62%,花园的平均面积约500平方米,每个家庭每年用于花园的费用约400~500马克。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对花卉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德国的花卉生产已发展成为一项大规模的绿色产业,许多花卉企业规模越来越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目前全国生产花卉的企业有1.5万多个,花卉种植面积3700多公顷,温室面积2900多公顷,每年生产花卉3亿多盆。盆花、切花的年销量达60亿马克,相当于德国造船工业的产值。其中本国自产占45%,进口占55%,为欧洲最大的花卉进口国。 2.1.3欧洲花卉零售方式及特点 目前全世界年花卉消费额约为400亿欧元,其中欧盟、日本和美国为前3大花卉消费区域,占消费总额很大比例。欧洲的鲜切花和盆栽植物主要通过花店、园艺中心、街头露天市场、超市等零售形式到达消费者手中,每一种形式有其相应的特点和客户群。 欧洲花卉各种零售店的密度一般不高,顾客忠诚度较好,竞争主要存在于不同类型的零售形式之间。在销售内容上,不同的零售方式侧重点不同。 以比利时为例,各种零售形式销售内容的侧重和特点如下: 花店,往往设在居民小区附近或火车站、地铁站等人流量大的地方。销售面积同国内花店类似。所售花卉一般为市场主流产品,如百合、月季等切花和蝴蝶兰、黄杨等盆栽。与园艺中心相比,品种较单一,数量较少,但又比超市产品要丰富些。花卉质量要好于其他销售形式,包装精致,价格也最高。

我国花卉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花卉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在科技浪潮的推动下 ,世界花卉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这为中国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契机。文章对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 ,中国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优越的条件 ,如花卉种质资源丰富、环境优越、科技力量雄厚、劳动力廉价等。同时也存在着制度不完善、成果转化慢、发展不平衡、生产盲目性大等制约因素。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通过政策的保障性、法律的调控性来保证花卉、人才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以及花卉商品相关技术、信息的完善性 ,真正依靠科技进步来发展花卉产业 ,为实现中国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摘要]针对我国花卉产业现状、优势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将这些内容表述出来,并且根据自己的观点提出有利于我国花卉业发展所应采取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花卉产业现状发展对策 花卉业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最具有发展潜力的“黄金产业”。当前花卉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如何抓住机遇,加快花卉业的发展,已成为国内花卉业面临的新课题。因此,深入调研国内外花卉业的现状,找出存在问题,寻求有效的应对措施,将有助于推动国内花卉业的发展。 一、国内花卉产业的现状 1.花卉生产现状。我国花卉生产现状总体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生产面积逐步增大,在2000年已达14.8万公顷占同年世界花卉生产总面积的30%。二是生产区域布局日趋合理,已初步形成了以云南、广东为主的鲜切花生产中心,两省的鲜切花供应量占全国鲜切花供应量的一半以上;以广东、江苏、四川、上海为主的盆花生产中心;以上海、江苏、浙江、四川、云南为主的花卉种苗生产中心。三是花卉生产的技术与设施由传统型向采用新技术、新设施转变。 2.花卉贸易及消费现状。近年来,我国花卉出口贸易稳步提高。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的全国花卉出口贸易额为2830.1万美元、2001年为8003.8万美元、2002年为8283.17万美元、2003年上升到了9756.8万美元,分别比前三年增长244.75%、21.91%、17.79%。在我国花卉出口较稳定增长的同时,花卉进口量也迅速增加,并且进口增长幅度大于出口增长幅度。在消费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均花卉消费水平很低,中国花卉消费金额每年仅有0.7欧元,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人均花卉消费水平很低;中国花卉消费主要集中于大中城市,农村花卉消费几乎为空白,中小城市的消费也比较少。 3.花卉科研现状。近年来,我国政府重视花卉科研,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与基础研究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