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电影具备条件

1、商业片要让人看懂

“我这回拍的片子你们肯定能看懂!”很有人缘和才华却鲜有赚钱电影问世的姜文,对一起合作过多次的制片人杜扬这样说。个性导演在市场面前也开始做出正确选择。

2、商业电影赢在设计

商业电影赢在设计,资金背后的股东设计,制作班底背后的电影元素设计,核心决策团队的设计,营销事件的设计,同档期市场状况和竞争对手的设计……总之,商业电影是高度复杂的社会活动,变量太多,矢量叠加,一切都需要严密的设计才能有更大的赢面。

3、“心在云端,身在泥土”最幸福

拍电影是知易行难,没有底层实践经验最好不要上来就大投资碰电影。身在云端,心也在云端的人是最危险的,因为他一下来看到的都是泥泞;心在云端,身在泥土的人是最幸福的,因为他看到的都是阳光。

4、剧本是电影的DNA

一部成功的电影,七成在制片,三成在放映档期安排。而剧本又是制片的核心,是整部电影的先天要素和DNA,后天的努力逃不出DNA设定的方向和基调。

5、剧本是改出来的

剧本是改出来的,尤其在国内,我们的造梦技术赶不上好莱坞,观众注意力会在故事情节上多一些,《十月围城》剧本改了1270稿,也有一说是1310稿;宁浩电影的剧本都是改一两年后才出来的。

6、电影如何讲故事?

我们总讲不好故事,和我们的旧有叙事方式有关,也和国内电影没有类型化有关。任何东西达到类型化就能达到产业化,没有分工就没有专业,一个编剧今天写爱情片,明天写战争片,就无法出现单一的高手,只有专业高手多了,才能出综合的大师级高手。

7、好莱坞不讲故事好多年

《2012》没有什么故事,《阿凡达》是一些经典的老故事组合,好莱坞已经好多年不卖故事了,卖故事的迪士尼的阳春白雪已经死了。

8、亲自做一做实地调查

不要以自己的偏好来定剧本,拿着故事方案到电影院门口,问一问80后、90后的观众们喜欢什么!

9、做电影首先要尊重电影

制片人的态度是决定电影成功与否的前提条件。做电影,要有视电影为生命的态度,不尊重电影的人做不好电影。

10、优秀制片人的必备能力

一、敏锐的政治嗅觉力,知道什么是社会接受的主流文化,这点出了问题就通不过广电总局的审批;二、高超的艺术判断力,否则就无法有打动大众内心的选题,电影毕竟是门艺术,剧本要通过艺术判断和镜头转换能力表现出来;三、一流的市场运营力,商业

电影是为了上映的电影产品,不是宣
传片,是要为投资人负责的;四、超强的综合管理力,电影的特点就是短期内聚集天南海北的创作力量,制作、营销、发行等各类团队,从十几天到几个月,短期磨合上千人、上百辆车的大型团队,完成高水准作品。

11、伟大的艺术都是在给定时间完成的

拍电影的确很像一场战斗,而且是有长期谋划,短时间速战速决的闪电战。通常一部中等投资的电影,拖沓一天,就要耗费几十万元的制片费用,未来要用上百万的票房才能弥补回来。伟大的艺术都是给定时间内完成的,没有限制反而效果不敢保证。

12、拍续集要三思

国内很少有能把连续电影做好的,第一集有人看,第二集也能蒙一把,第三集就得看你的真正实力了,所以国内做第三集的几乎没有,国外很普遍,能做到第六、七集。

13、不必追求明星云集

根据自己影片的体量,量力而行请明星。一看就是小成本的类型就不要请太多大牌,否则可能赔本也赚不了吆喝。

14、成人更想看动画

“皮克斯的电影就是大人小孩通吃,国内一些公司只做儿童题材,可能越走越窄,而老故事新编也可能遇到瓶颈。”河马动画创始人徐克谈起自己要做的动画电影时这样说道。

15、商业片怎样才叫成功?

观众是5,000人的片子,让50万人看,就成功了。

16、从《疯狂的石头》能学到什么?

在镜头语言的把握方面动动脑筋,有时候成本低也能做到高起点,好虽好,但最好别模仿。

17、不用重金去请大牌导演编剧

名导名编太贵,有时自编自导反而能体现创作激情。

18、跟风注定失败

小成本电影未必不能大卖,但跟风的无论大小投资,几乎注定惨败!

19、大电影就是赢的艺术

小电影是导演的艺术,大电影是运营家匹配资源的艺术,小电影满足内心一种情怀,大电影追求商业回报,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赢。

20、商业片与艺术片界限并不明确

有的片在国外大卖,在国内却冠以“艺术片”无人问津。所以,电影从成本大小能够分类,但谁商业谁文艺,不好说清。其实只要是给观众看的电影都有商业特性,能打动观众的电影必然有艺术价值。

21、“傍大佬”与“组合拳”都会流行

大片基本上都是投资组合,好制片、好发行和强势院线等业内资本强强联手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22、明年流行什么片,去问问业内人士

很多类型片的趋势,资深电影人、每年看几百

部电影并且要天天评估票房的影院经理们,都心里有数,抽空和他们喝喝咖啡
,没准能听出点门道。

23、做“伪大片”也不错

中国电影投入成本短时间还无法达到好莱坞水平,不过可以考虑拍些气势、类型上酷似的“伪大片”,去掉些动作场面,加上点自己的思考,还能有文艺气息。

24、“中片大片化”成小趋势

发扬中国制造的山寨精神,能省的地方省,该花的特效制作费也花,三、五千万拍出一、两亿大片感觉的电影算你的本事,自然有人看。中片大片化趋势这两年很明显。

关于放映

25、档期的技战术

上映后考验片方的是技战术的调整应变能力,目标就是最后一击打赢对手,小策略有时候能起到绝杀的作用。

26、档期就像拳击台

档期就像拳台,狭路相逢,强者胜!

27、如何选档期

安排档期要知道些孙子兵法和博弈论。

28、小成本拍摄,非得上映么?

非也,可以销售版权给网络、音像公司,作为数字电影在电视台、航美、酒店等渠道播放,资质不错的也可以直接奔着各大电影节去。其实不赚钱,赚名也是一条路。那些有志投资商业大片但资本不足的朋友,可以从这条路开始。

29、数字技术是未来

做电影也要谋划未来,数字技术肯定是电影的未来,不能不早做考虑。

关于资金

30、投资电影的风险

投资电影风险很高,为什么那么多人还投?以2008年中国电影为例,当年一共拍了406部影片,平均每部电影的投资在600万上下,总投资就是24亿元,当年电影票房收入43亿元,其中国产电影大约在25亿元左右,全行业平均的投入产出比就是1:1,2009年这个数字应该略有提高;而美国电影市场已经在几十年前做到,每投入1美元,可以收回4.25~4.75美元,还不算广告和衍生品。单片总是有风险的,但如果有足够多的钱,分散在足够多的电影上,甚至可以通过测算找到那些回报率高的制片人,专门投资那几十位优质制片人的电影,比如他们都能达到1:6以上回报,这样把钱放到电影里是非常核算的,中国电影也在朝这个方向发展。

31、找“对”的钱

制片人找资金,尽量不拿业外的钱。首选业内资金,比如说发行商、院线等,因为他们的钱本身就在产业内部流转,可以在后面的环节收回来;其次是相关产业的业外资本,比如广告公司;再次可以拿现金流稳定、管理运营能力很强的不相关产业的资本,比如网络游戏公司;还有两大渠道在美国已经非常普及,就是

银行贷款和VC、PE的钱。

32、对投资人负责

如果制片人固守艺术家的气质来拍商业电影,投资人就应该换
掉他,并对他说,“对不起,请对投资人负责!”制片人的“制”就是要懂得节制,把投资人的钱管好、花好,用在刀刃上。

33、对观众负责

艺术的事归导演,商业的事归制片。但如果导演过于自我,制片人就应该换掉他,并对他说:“对不起,请对观众负责!”制片人中心制是避免导演又当艺术家,又当商人,最后把导演累死,戏也拍不好!

34、磨刀不误砍柴工

一家电影公司从创立到成功拍出第一部大卖的电影,并进入可持续发展的阶段,需要8~10年的时间,这其中需要3~4年来建立各方面的关系,积累资源。

35、拿什么说服投资人

要知道投资人都是倒着算账的,说服投资人,靠的是电影卖点的合理性和商业逻辑。

36、善用银行的钱

银行贷款适合单片投资,而且银行能帮你规范管理体系。

37、投资人的素养

如果制片人已经天天在琢磨电影,投资人最好不要总拿昨天看了什么电影来跟制片人说太多,除非投资人有意在给制片人制造压力;投资人要结合自己的资源,从商务上帮助制片人。

38、怎么花钱

财务透明,一切都好谈。

关于营销

39、不要试图欺骗观众

观众的鉴赏力越来越强,不要试图欺骗观众,但什么是欺骗,每个制片人心里有自己的标准,这是个价值问题。

40、电影要卖的是什么?

“张艺谋这个名字就能卖两个亿!”北京新画面影业公司董事长张伟平说。你的电影到底是卖演员,还是卖导演,是卖故事,还是卖特效,从一开始就应该想好。

41、营销要守正出奇

电影营销经常要逆向思维,才能占据主动,变不利为有利。

42、有关观众的统计数据

知道这些对卖电影有帮助,80%的观众进影院是主动的,20%是机动的,进到影院的观众里80%清楚自己看什么电影,20%是无目的的,碰上什么看什么。

43、不要忽略营销中间期

营销在乎一种气势,从后期制作到上映前的中间期,不成熟的电影人往往容易忽视这一阶段营销的重要性,导致气势的中断,一中断就难以续上,电影上映时效果会大打折扣。(反面教材《我的唐朝兄弟》)

44、营销要不断晋级

营销是资源置换的艺术,它有三个境界:1、花钱办事,2、少花钱多办事,3、不花钱也办事。

45、营销也讲点伦理

烂片靠营销和好运

气偶然能成功,但也要小心市场会惩罚投机者。

46、主旋律如何营销

营销前期要“高唱主旋律,低调唱商务”;等到拍摄中期,高调宣传商务,
拉来更多资金;最后一个环节就是重回主旋律,回馈社会。(正面典型《建国大业》)

47、危机公关

当电影采取某些非常规的营销手段时,风险极高,容易带来负面影响,甚至波及到大量本不关注影片的普通民众。当社会产生不良负面情绪之后,必须及时有效的启动危机公关,否则社会情绪会迅速蔓延。

48、营销的精神

上映阶段要坚决执行营销目标,有种誓不罢休的精神!

49、营销的艺术

营销是一门舆论设计的艺术,事先不能让观众知道剧情,但还要吸引他们来看。

50、营销要求新

“我只要营销人员给我写有什么新手段,老手段不看都知道!”──中影集团营销公司总经理蒋德富。



商业电影的成功元素



如果一部影片的拍摄是以营利为目的,我们一般称之为商业电影。如果一部影片的拍摄是以抒发导演的某种个人的艺术感受、情怀、思想为目的,我们一般称之为艺术电影。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并不对立,商业电影中一样会有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导演的个人思想、情怀;艺术电影一样可以取得一定的票房成绩。在商业社会中,商业电影渴望票房收入,艺术电影一样也希望观众用现金作为选票来获得认可。所以,票房成绩成为衡量一个电影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另一个重要标准是专家和影迷的评论。



票房失败的艺术影片、票房成功的艺术影片、票房失败的商业电影、票房成功的商业电影,造成他们之间区别的因素是什么?是对观众心理的把握。



但是有些影片,不管是专家评论还是影迷评论,都很差,但是却获得了票房的成功。这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影片前期宣传攻势非常强,谎言重复一千遍也成为了真理,吊起了观众的胃口;另一个是人们评论其很差,别人好奇电影差到什么程度,才走进了影院。本文讨论的是不考虑宣传和好奇因素影响的电影票房。



票房失败的艺术片导演往往过于强调个人的艺术感受和情怀,而不顾及观众。拍摄电影《紫蝴蝶》的导演娄烨的观点很有艺术片导演的代表性。他说:“如果观众不喜欢我的影片,完全可以离场走人。我按照自己的意图去拍摄影片,投资人敢于让我去拍,就是他们信任我。至于影片的票房如何应该是发行方去考虑的问题,我的任务就是去拍片。出品方与我协商过删减影片的事,该片在参加戛纳电影节时也有

国外电影人提出了建议,但我个人不认为影片有什么遗憾,因此没有做出大的改动。我非常满意自己的作品,而且我的下一部影片仍然会保持我的风格。大家如果对《紫蝴蝶》不满意,我只能说对不
起。”“艺术家”们用满腔的热情用一贯的“人文色彩”的思考模式讲述一些把自己打动的故事给人听。



对别人有没有这样的作用不是他们关心的事情,那样多么商业啊!陈凯歌老先生不是在拍《刺秦》的时候公然宣称“我只是用那么个朝代讲述一个人文色彩浓郁的故事”,“不是拍给一般老百姓看的”,“可能不大好懂,但知识分子应该都能明白”。投资商一定是中了邪,冒着亏得一塌糊涂的风险豪赌一把,结果当然很简单,亏得一塌糊涂,亏得说不出话来。据说当年白居易他老人家,写完诗都要看看邻家老妪是不是能看懂。现在的某些艺术家反而孤芳自赏起来,认为自己就是上帝,所有观众都应该适应我,而不是我去适应观众。在短缺经济时代,厂家生产出什么产品,消费者就够买什么产品。当产品供过于求时,只有最理解消费者需求的厂家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同。现在可以选择的电影这么多,只有最打动观众的电影才能获得足够的票房。



票房成功的艺术片导演在兼顾自己的艺术感受和情怀的同时,还会考虑观众的心理,当然也有可能是观众偶然和他产生了共鸣。票房成功的艺术片导演很少见,倒是商业片导演拍艺术片会很成功。比如最受全球投资人爱戴的商业片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拍摄的《辛德勒的名单》就可以认为是一部票房成功的艺术片。《辛德勒的名单》是黑白片,画面凝重。全片唯一的彩色是一个小女孩的红外套。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斯皮尔伯格作为一名犹太人,对拯救犹太人的辛德勒的深深的敬意、对法西斯的仇恨。同时,斯皮尔伯格的叙事方式、技巧、节奏,让观众完全深入其中,不觉得沉闷。



商业电影为了获得尽量多的盈利,就需要尽量多的观众来观看,而不同类型的观众的兴趣点又是不同的。比如,一棵大树,画家会赞叹她的美丽,诗人会赞叹她的伟岸,植物学家会赞叹她是活化石,木匠会赞叹她的质地,环保主义者会赞叹她对水土保持的意义,历史学家会说她是历史的见证,顽童会说她上面有多少个鸟窝……一千个人眼里,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鲁迅说,对同一本《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所以商业片往往融合多种元素来吸引不同类型的观众。由于需要考虑的元素众多,商

业片导演必须殚精竭智,如此就比拍艺术片更费心。冯小刚曾说:“什么时候我江郎才尽了,我就去拍艺术片。”



失败的商业片导演考虑了观众的心理,但是对观众心理的理解是表面的,往往以为有了宏大的场面、跌宕的情节、耀
眼的明星,就智珠在握,票房我有。但结果往往差强人意,大制作影片栽了大跟头,小成本影片成为票房黑马的例子屡见不鲜。比如奥斯卡影帝凯文?克斯特纳投资并主演的《未来水世界》,满足了大片的硬件要求,却亏损2亿美元。阿诺德?施瓦辛格主演并监制的《最后的动作英雄》动用了无数明星,也票房失败,不得不赶紧拍了《真实的谎言》来挽回损失。电影观众的审美情趣并不像导演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场面和大明星对于观众的影响力越来越小,故事情节对观众的影响力越来越强。



成功的商业片导演熟悉观众心理,甚至比观众更了解观众:观众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什么能够接受,什么不能够接受,什么能够产生喜剧效果,什么能够产生震撼效果,什么样的画面可以渲染气氛……甚至观众眨眼的时间和剪辑的关系。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观众虽然不是敌人,但需要导演征服。导演不了解观众,怎么去征服观众?



《市场营销》教材告诉我们,商品生产的步骤是:细分市场——分析目标客户的需求——按需求设计产品——生产产品。生产者只有比消费者更了解消费者,才能设计出让消费者满意的商品,以至于消费者虽然满意,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产品设计者却必须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说知道消费者各种内在需求、消费习惯、使用习惯、审美习惯。



电影同样也是商品,即使观众不花钱白看,观众也要付出时间与精力这两个成本。除非拍电影只是为了自己欣赏,否则就要对得起看电影的观众,况且电影里还有投资商辛辛苦苦的血汗钱。



一个票房成功的商业片都要有哪些元素呢?幸好我们中国有一位非常好的商业片编剧金庸供我们参考。他的小说被众多中国人所喜爱,原著改编的电视剧、电影被翻拍了无数次。为什么金庸的小说这么吸引人?因为他的作品丰满,情节跌宕起伏,弘扬民族精神,同时少年人看到了行侠仗义,青年人看到了情意绵绵,成年人看到了勾心斗角,外行看到了热闹,内行看到了门道,每个人都从小说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内容。



仔细比较成功商业片,还是可以看到一些共通的商业元素。



1、边际效用递减。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社会学和心理学规律,同时也可以用在消

费领域。边际效用递减是指,人们随着消费某一物品次数的增加,心理的满意程度逐渐减少。老话是,好吃不给多。好吃的吃多了,就没有味道了。有一个谚语:第一个把女人称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称作“花”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把女人称作“花”的人是蠢
才。人们总是喜欢新鲜的。电影中,已经被使用过的题材、结构、情节、摄影技巧……都不会给观众以真正的震撼。今天的票房灵药,明天就可能变成票房毒药。一个好的导演,要不断求新求奇求突破,才能让观众耳目一新,让观众记住。齐白石说:学我者生,像我者死。好的导演要做创造者,普通的导演只能做追随者。西方早期的动作片是枪战加追车。开始是两辆车相撞,后来是十几辆,几十辆相撞。开始是开阔地带的枪战,后来是封闭建筑物(《终极警探I、II》)。枪战没意思了,玩爆炸(《炸弹专家》);炸弹玩完了,玩病毒(《勇闯夺命岛》)……任何一个新发明、新发现,都能让好莱坞的编剧们发现其可怕之处,并让坏人来危害人类,让好人来拯救世界。导演的眼光必须要与时俱进。



2、艺术,只领先半步。“边际效用递减”说的是艺术上要创新,而“艺术,只领先半步”强调的是电影中艺术创新运用的程度。艺术上太超前了,与普通民众的艺术感受距离太远了,观众就很难接受。很少有普通人民群众喜欢抽象派艺术的画作。只有比普通民众的艺术水平,高那么一点,观众才容易接受。每年车展,大型汽车公司都会推出概念车,那些都可以理解为在艺术上跨出一大步的作品。但是这些汽车公司真正在卖钱的,都是保守的当下群众喜欢的车型。电影工作者任何艺术创新,都应该被称赞,但是如果要获得票房,就必须要考虑观众的感受,从而有所取舍。《疯狂的石头》作为一部小成本影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有些人说《疯狂的石头》盗用许多影片的思路。我觉得这正说明了该片导演宁浩利用了电影先驱者们跨出一步的艺术实践,从而使自己的影片比观众领先了半步。



3、喜剧效果。喜剧本身就是老少咸宜的题材,一家子可以一起去看喜剧片,但没有听说一家子一起去看恐怖片的。金?凯利和周星驰的作品几乎人见人爱,他们的出场费也就奇贵。但其他类型的商业片(动作片最常见)同样会引入喜剧元素(人物),让观众张弛有度。比如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里的木须龙、《第五元素》中的电视主持人、《黄飞鸿》系列中的龅牙苏、《冒险王》中冒险王的徒弟等等,都是正面人物下放松电影张力的元素。滑稽

幽默是一个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它可以和影片的主题(悲剧、爱情、动作)无关。有的影片走得更远一些,成为以喜剧作为外壳,悲剧作为内核的悲喜剧。《大话西游》就是典型代表,其中的许多幽默的台词被青年人背诵,但是看到影片结尾很多人哭了。



4、符合观众的常识。这个常识包括自然常识、社会
常识、历史常识。



任何一个与常识不符的细节都会造成观众出戏(心神脱离戏剧演出),从而影响观众对影片的评价。美术界的俗语“画鬼容易画狗难”语意类似。狗,人们常见,画的一点不对就能被发现;鬼,谁都没见过,怎么画怎么对。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在日本取得了不错的票房,但在中国本土却是惨败。1999年《红樱桃》取得了不错的票房,送去上海国际电影节参展,人人都以为能拿个最佳影片奖。但结果,外国评委们只给了个特别奖。为什么?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题材,人们只当个新奇的故事看。但对于自己熟悉的题材,人们就会拿影片与自己的知识参照。日本人不熟悉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所以陈凯歌怎么拍怎么对。但是中国人对此段历史了如指掌,陈凯歌对历史的修改让人们不能接受。中国人不了解德国战场真正的情况,所以《红樱桃》很好看。但是上海电影节的外国评委们发现《红樱桃》中德国军服和武器都是错的,所以不能给《红樱桃》高分。如果你拍魔幻题材,想怎么编就怎么编;如果你拍历史题材,就尽量不与观众心中的历史相冲突。千万不要让观众开始以为是历史题材,结尾又变成魔幻题材,这样观众就不知道自己看到的是“狗”还是“鬼”。



5、思想不能太深奥。据说好莱坞把商业影片的智力等级定在9岁-11岁。也就是说,一部商业影片应该让11岁的小孩看懂。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反应了战争对人心理的扭曲。对于知识分子此片很震撼人心,但是对于中下层人士,此片有些晦涩。所以票房颗粒无收,科波拉为此倾家荡产。《大话西游》虽然被现在年轻人奉为经典,但是当初在影院上映时票房惨败,投资6000万港币,收回4500万港币。其实很多人看了第一遍都没有看懂,反复看才明白过来。这样晦涩的电影适合在家反复看,但是不适合在电影院看一次。也许你会问《黑客帝国》也很晦涩,为什么票房那么好?那是因为《黑客帝国》的内核虽然晦涩,但是外壳很绚丽,主角也很勇猛,如此外行看到了热闹,内行看到了门道,所以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而《现代启示录》的年轻主角勇猛不够,英雄不够,所以不能打动人心。《大话西游》则由于时空混乱

,让人不知所云,所以失去市场。



6、符合大众观念的主题。主流思想是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尤其主角应该是一个英雄般的人物,观众要依靠他实现渴望伟大的梦想。如果影片反映非主流思想,比如同性恋问题,有可能仅被小部分人接受,而丧失大众市场。在所有主题中,最打动人心的可能就是英雄的舍生取义了。《勇敢的心》中的威廉?
华莱士为自由放弃生命,《泰坦尼克号》中的船长、船员、乐手为了大家生存放弃生命……这样的情景总是让人唏嘘不已。



7、故事不能太老。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大家没有必要非要到电影院去看,因为答案早就知道了。伊丽莎白?泰勒的《埃及艳后》把古希腊神话搬上了银幕,但对于西方人来说,这个故事太熟悉了,没有人去电影院看,结果票房惨败。如果,导演把故事改动了,追求新意,那么观众们又会是骂声一片,说你肆意篡改。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就是这个结果。鉴于拍老故事里外不是人,建议导演尽量用新故事。



8、画面优美。《未来水世界》票房失败,我看了1/3就不看了,因为我觉得太脏了。凯文?克斯特纳后来投资的未来题材影片《邮差》同样票房失败,我觉得原因也是电影中的场面破破烂烂,破坏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的向往。有人说,那是末世感。我只能说大部分人不喜欢末世感。而同样的未来题材,《第五元素》、《黑客帝国I、II、III》都很成功,我觉得和影片画面的优美有一部分关系。



9、动作。动作片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商业片模式。其他类型商业片如果融入动作,会丰富画面效果。现在的香港电影不管什么题材都会融入动作,看着很有意思。



10、爱情。人人都渴望爱情,但是真正得到的人是少数。所以爱情小说、电影才会长盛不衰。人们都知道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史实,但是没有人会记载上面的爱情。而在电影《泰坦尼克》里就有一份至死不渝的爱情。虽然美国的一位电影评论认为有关爱情的台词老调,听了上句就知道下句。作为一个元素,爱情对影片是重要的。但是要独立拍一部爱情片,就需要编导很深的功力才能吸引很多的观众。



11、局面失控。如果影片主角自始至终都是无敌的,对观众就没有任何悬念可言,那么影片就抓不住观众的心。好的编剧一般会让局面失控,从而使主角置于某种危险之中,这样才能吊起观众的胃口。这就是紧张刺激的高潮。主角和敌人进行殊死搏斗后,解决了问题,观众才能获得愉悦。在制造局面失控方面,有一种方法是让计划赶不上变化。比如电视剧《加里

森敢死队》,每一集开始敢死队都会制定一个作战计划,但是进行中却发现现实千变万化,不得不重新制定计划,最后历尽万难完成任务。另一种方式是设立一个强大的敌人。在灾难片中,这个敌人就是灾难本身,而影片主角就是在和灾难抗争。灾难越强大,就显得主角越勇敢。在警匪片中,这个敌人就是和主角演对手戏的人。大奸大恶之徒,必是大智大勇之辈。对手越强大,就显得主
角越英雄。美国的《王牌对王牌》、《生死时速》、以及港片《无间道》、《双雄》等等,都是表现正反两方斗智斗勇的佳作。两个对手互斗的过程,就是观众考验自己智力的过程,尤其在对手之间进行博弈而且反方占优势的时候,观众不看到底就不知道结果,从而把观众焊到了座位上。



12、给人一个梦。“当幕拉启的时候,梦开始了。”观众进入影院就是为了进入另一个世界,一个不曾经历的世界。生活是平淡的,但是喜剧片、恐怖片、动作片、悬疑片却让人心灵震撼,让平淡的生活变得有趣。电影的男主角应该是具有理想主义精神的超人,他追求正义,鞭笞黑暗,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英明神武,要么百战不死,要么舍生取义。阿诺主演的《最后的动作英雄》要告诉人们,动作片是虚假的,演员都是普通人。但是观众不愿意从梦中醒来,所以《最后的动作英雄》票房失败。接下来的《真实的谎言》是被阿诺否定过的不死英雄,却票房奇佳。就让观众沉醉在虚幻的世界里吧。



其实好的商业片导演眼里没有商业片模式,动作、喜剧、爱情等等因素会信手拈来,并自然融合。本来,动作、喜剧、爱情种种因素,是手段,不是目的。影片的目的是愉悦观众、震撼观众。但是有些影片本末倒置,全片打斗,为了打斗而打斗,让人失去了兴趣。

然而成功商业片的秘诀不止这些,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大家共同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