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电路分析基础作业答案全

武汉科技大学电路分析基础作业答案全
武汉科技大学电路分析基础作业答案全

第1章第1次 一、填空

1.参考方向,指定;2.相反;3.欧姆,u Ri =;4.u Ri =-;

二、选择

1.C ;2.A ; 3.B ;4.B ;5.B ; 6.B ; 三、计算

1.(1) 图a 关联,图b 非关联;(2) 图a 实际发出功率,图b 实际吸收功率;2.1000W, 1000W ;3.A B C D E 300W,60W,120W,80W,40W P P P P P =-====; 第1章第2次 一、填空

1.S ()u u t =,无关;2.S ()i i t =,无关;3.电流轴;4.电压轴;5.开路,短路;6.其他电压或电流; 二、选择

1.D ;2.C ;3.C ;4.C ;5.C ;6.D ; 三、计算

1.(1) S 20W i P =- 发出,S 20W u P = 吸收; (2) 串联10V 电压源,发出功率;(3) 并联2A 电流源,吸收功率;2.(a )16V, =32W U P = 吸收 (b )6V, =12W U P =-- 发出; 第1章第3次 一、填空

1.拓扑结构,元件性质;2.电荷守恒定律,电流连续性;3.两点之间电压,路径; 二、选择

1.C ;2.B ;3.B ; 三、计算

1.(a )8V (b ) 6V ; 2.(a )7.5A (b )6A ; 3.120V,200V u u ==; 第2章第1次 一、填空

1.电压,电流,对外;2.3Y R R ?=;3.大,大;4.小,小;5.并联,串联; 二、选择

1.A ;2.C ;3.C ;4.A ;5.A ;6.B ;7.B ; 三、计算

1.(1)212200V,503mA,

253mA u i i ===; (2)22380V,10mA,

0A u i i ===;

(3)2230V,0A,50mA u i i ===;2.(1)223S 23S 23(//),()u R R i i R i R R ==+;(2) 1R 增大,

S i u 增大;

第2章第2次

1.S ,/U R n ;2.S ,i I nR ;3.电流,内电导;4.电压,内电阻;5.并,S u ;6.串,S i ; 二、选择

1.D ;2.A ;3.B ;4.C ;5.C ;6.C ; 三、计算

1.0.3; 2.10S 0.75u u =; 第3章第1次 一、填空

1.拓扑结构;2.全部,部分;3.1,(1),(1)n b n b n -----;4.网孔数,连支数;5.1,(1)n b n ---; 二、选择

1.D ;2.A ;3.A ;4.C ; 三、计算

1.略; 2.略; 3.51A i =;

第3章第2次 一、填空

1.网孔电流;2.平面电路,非平面电路;3.回路电流,KVL ;4.正值,方向;5.受控源; 二、选择

1.D ;2.A ;3.C ;4.B ; 三、计算

1.121A,2A,24W,I I P ===-发出 2.6V 12V 18W,12W,14W P P P =-=-=受控源; 3.276.25V U =;

第3章第3次 一、填空

1.结点电压,KCL ;2.参考点;3.两个,参考点;4.正值,负值;5.受控源;6.小于或等于;7.结点电压方程; 二、选择

1.C ;2.B ;3.B ;4.B ; 三、计算

1.2s ; 2.(a ) 123123123732143442414

n n n n n n n n n u u u u u u u u u --=??

-+-=??--+=-?

(b )

12312312

11332

5431n n n n n n n n u u u u u u u u +-=??

--+=??-=-?; 3.6V 12V 18W,12W,14W P P P =-=-=受控源; 第4章第1次

1.直观表述;2.短路支路,开路支路;3.功率;4.短路电流,开路电压,短路电流;5.开路电压,开路电压,短路电流; 二、选择

1.A ;2.A ;3.B ; 三、计算

1.(a )11A,2W i P Ω== (b )110A,100W i P Ω=-=; 2.S 6A i = 3.15W P =; 第4章第2次 一、填空

1.开路电压,开路电压,置零;2.S ,i i R u R ;3.OC SC u i ;4.5V ; 二、选择

1.B ;2.C ;3.A ;4.B ; 三、计算

1.22.5V u =; 2.(b )2A I =-; 3.(1)eq max =10,35.16W R R P =Ω=

(2) a ,b 之间并联一个电流源'

S

3.75A i =; 第4章第3次

一、填空

1.功率守恒定律,功率;2.线性,特勒根;3.G 、C 、u 、KVL ,结点电压;4.i R ,

2OC (4)i u R 。

二、选择

1.B ;2.C ;3.C ;4.D ; 三、计算

1.'13V U =; 2.'17.2V U =; 第6章第1次 一、填空

1.短路,开路;2.

1()t u d L ξξ-∞?;3.21()2Li t ;4.1()t i d C ξξ-∞?;5.2

1()2

Cu t ; 6.u i -;7.i ψ-;8.q u -; 9.电容,310F -; 二、选择

1.A ;2.B ;3.C ; 三、计算

1.(1) 2.5A,(2)(3)5A,(4)154A i i i i ====;2.C C C (1)54V,(2)5V,(4)5V u u u ===-;

第7章第1次

一、填空

1.一阶微分,一阶动态;2.随时间变化;3.换路;4.0,0,0,0-+-+;5.过渡;

1.C ;2.B ;3.C ;4.D ; 三、计算

1.(a)C C C (0)10V,(0)10V,(0) 1.5A u u i -++===-;(b)L L L (0)1A,(0)1A,(0)5V i i u -+=+==-; 2.(a)C +L 1(0)15V,(0)0.5A,(0)0.5A u i i ++==-= (b)C +(0)20V,(0) 1.5A u i +==;

第7章第2次 一、填空

1.零,外加激励;2.外加激励,初始状态;3.外加,初始状态;4.,RC L R ; 5.长;6.结构,参数;7.C C L L (0)(0),(0)(0)u u i i +-+-==; 二、选择

1.D ;2.C ;3.A ;4.A ; 三、计算

1.2C ()4V,0t u t e t -=≥;2()40μA,0t i t e t -=≥;2.8L ()2A,0t i t e t -=≥;8L ()16V,0t u t e t -=-≥;

3.222C S S S

1()(1)V,0,(1),02

t t

RC

RC

u t Ri e t p ui Ri e t -

-=-≥=-=--≥;

第7章第3次 一、填空

1.'

()()f t af t b +=;2.(0)t

f e τ-

+3.初始值,稳态值,时间常数;4.()(1)t

f e τ-

∞-; 二、选择

1.D ;2.A ;3.A ;4.A ; 三、计算 1.5050L 10V ()14V,614W t

t

u t e

P e

--==+; 2.C ()2(1)V t

u t e τ

-

=-;

3.(1)C ()129V t

u t e τ-=-,C () 4.5A t

i t e τ-=,7254W t

p e τ-

=-+; (2)C ()123V t

u t e τ-=+,C () 1.5A t

i t e τ-=-,7218W t

p e τ-

=--; 第7章第4次

一、填空

1.0,.衰减振荡;3.二重根;4.两个不相等的负实根; 二、选择

1.D ;2.B ;3.B ;4.D ;5.B ; 三、计算

1.C L

C L 000V A A (0)6V,(0)2A,

24,0,4s s s

R

du di

di

u i dt

dt

dt

+

+

+

--===-== 2.L (0)6V u +=;

3.(1)28C ()82V t t u t e e --=-,28()4()A,0t t i t e e t --=-≥,(2)2R =Ω; 第7章第5次 一、填空

1.衰减振荡,衰减不振荡;2.外加激励; 二、选择

1.C ;2.D ;3.A ,D ;4.A ; 三、计算

1.00.5A i +=;2.200C ()11.2sin(40063.4)V t u t e t -=+o ,200()0.01sin 400A t i t e t -=,

200L ()11.2sin(40063.4)V t u t e t -=--o ,max 5.14mA i =;

3.(1)382618()0.044()A t t i t e e --=-,3822618()10011717V t t C u t e e --=-+; (2)1000()100A t i t te -=,1000()100100(11000)V t C u t t e -=-+; (3)100()0.01[sin(99584.3)cos(99584.3)]A t i t e t t -=+-+o o ;

100C ()100100.5sin(99584.3)V t u t e t -=-+o ;

第7章第6次 一、填空

1.突变,突变; 2.外加激励,特征根; 3.零输入; 4.()h t dt ?;5.()

ds t dt

; 二、选择

1.B ;2.B ;3.A ;4.D ; 三、计算

1.7()4(1)A t

i t e -=-; 2.213

()8A t

i t e τ

-

=-,5C 6

()A t

i t e τ

-

=,C ()42V t

u t e τ

-

=-;

3.20011C 15

3000()()()A t i t e t t εδ-=-+,2001

145

()()A t i t e t ε-=,200400C 3

()()A t u t e t ε-=

第8章第1次 一、填空

1.cos j sin F F F θθ=+,j F F e θ=,F F θ=∠;2.指数;3.最大值,角频率,初相位;4.初相位; 二、选择

1.D ;2.A ;3.D ;4.B ; 三、计算

1. 2. 3.102.07,30.34a ?== 第8章第2次 一、填空

1.0,0I U

==∑∑&&; 2.135-o ;3.126.9)t +o ;4.一一对应,初相位;5.1,j ,j RI

LI I C

ωω&&&; 二、选择

1.D ;2.C ;3.D ;4.C ;5.A ;6.C ;7.B ; 三、计算

1.40.31A I =; 2.45A,1000V S

I U ==∠o o &&;3.325,45)A R i t =Ω=-o ; 第9章第1次

一、填空

1.,U ZI I YU ==&&&&;2.反,正;3.电压,电流90o ;4.电流,电压90o ;5.Z ??=;

二、选择

1.B ;2.C ;3.A ;4.B ; 三、计算

1.(a )S 12.851.34V U =∠-o & (b )S 100V U =∠o &;2.S 45A,45V I U ==o o &&; 3.1212+=/(j ),j I I I I U R L I CU ωω=+=&&&&&&&,

第9章第2次

一、填空

1.相量之间相位关系;2.相量模型;3.戴维南; 二、选择

1.C ;2.D ;3.B ;4.C ; 三、计算

1.() 2.5cos(2165)A i t t =+o ; 2.118.43A I =o &,245A I =o &,2in Y S =; 3.L C 4,3R X X =Ω==Ω; 第9章第3次

一、填空

1.UI *&&,有功,无功,视在;2.平均;3.0,2)U L ω,var ;4.0,2CU ω-,var 5.2UI

ZI *=&&;6.cos λ?=; 二、选择

1.C ;2.D ;3.C ;4.D ; 三、计算

1.1000pF C =; 2.123250j 1250VA;j 1300VA;250j50VA;S S S =+=-=-+ 第9章第4次 一.填空

1.L i Z Z *=,2

OC

(4)i U R ;2.减小;3.升高;4.增大; 二、选择

1.D ;2.D ;3.B ;4.B ;5.D ;6.D ; 三、计算

1.max 1W P =;2.117.66μF C =;

第10章第1次 一、填空

1.增助,+,消弱,-;2.相互位置,01k ≤≤;3.相同,+,相反,-; 二、选择

1.C ;2.D ;3.B ;4.A ; 三、计算

1.(a )eq 2H L =;(b)eq 23H L =; 3.(1)301210rad/s,V,V U U ω===;

(2)3012rad/s,2V,V U U ω==; 2.52.83mH M =; 第10章第2次 一、填空

1.相量分析,互感电压;2.122L L M ++,122L L M +-;3.结点方程,可以; 4.原边、副边;5.容性,电导(电阻);6.0;7.12u nu =,12(1)i n i =-; 二、选择

1.A ;2.C ;3.B ;4.D ;5.B ; 三、计算

1.OC 300V U =∠o &,eq

Z 37.5Ωj =+;

2.1264.85)A, 1.03)A i t i t =-=+o o 第11章第1次 一、填空

1.最大值;2.最大值;3.谐振;4.呈容性;5.相同; 二、选择

1.D ;2.D ;3.C ;4.C ; 三、计算

1.R L C

100A,290A,290A I I I =∠=∠-=∠o o o &&&; 2.20mH L =,50Q =;

2A 第12章第1次 一、填空

1.相等,相同,互差120o ;2,1;3.L 120V U ∠-o ,30V U o ;

4P 90V ∠-o ,5P 90A ∠o ;6.90A I o ;

二、选择

1.D ;2.B ;3.B ;4.B ;5.C ; 三、计算

1.22A ,AB 1228.22V U =;

2.AB 331.947.5V U =∠-o ,'0.992λ= 第12章第2次 一、填空

1.12.

L L U I ,相电压,相电流;3.P P U I ,相电压,相电流;4L L I ,λ=;5.0,0;

二、选择

1.B ;2.B ;3.C ;4.C ;5.A ; 三、计算

1.(1) 6.1A ;(2) 3348.9W P =;(3) 6703.5W P = ;2. (1) A 3.11A I =;

第13章第1次 一、填空

1.01()T f t dt T ?,10

2()cos T f t k tdt T ω?;2.狄里赫利;3 4.0.707;5.1L kX ; 6.cos k k k U I ?;7.0

1()T

p t dt T ?;

二、选择

1.A ;2.C ;3.C ;4.B ;5.C ;6.D ; 三、计算

1.25W P =;2.190) A i t -?,2 V u t ; 3.(1)(2)77.14V,763.63V U U ==; 第14章第1次 一、填空

1.s ,复频域;2.拉氏正,象函数;3.拉氏反;4.0()()st

F s f t e dt -∞-=?,1()2C j st C i F s e ds j ωω

π+-?;5.()(0)sF s f --;6.

()

F s s

;7.复频域; 二、选择

1.B ;2.B ;3.C ;4.C ;5.C ; 三、计算

1.(1)()S S α

α+;(2)22

cos sin s s ω??

ω

++; (3)2()s s α+;(4)1()s s α+;(5)22222()s s αα-+;(6)22()s s αα+; 2.(1)2418()(323)t t f t e e --=++;(2) 231234152945() 2.4t t t

f t e e e

---=-+; (3) 2()2()2t t f t t e e δ--=++; 第14章第2次

一、填空 1.L L 01()(0)t i t i ud L ξ--=+

?,()()(0)U s sLI s Li -=-;2.C C 01()(0)t

u t u id C ξ-

-

=+?,()()(0)I s sCU s Cu -=-;3.象函数,相量;4.部分分式展开;

二、选择

1.C ;2.B ;3.D ;4.D ; 三、计算

1.50150L ()1 1.50.5A t t i t e e --=-+;2.50L 3()10sin 3A t

i t e t -=+;

第14章第3次 一、填空

1.()(0)sF s f --;2.0()()st F s f t e dt ∞

-=?;3.()F s s ;4.运算模型;

二、选择

1.C ;2.B ;3.B ;4.A ; 三、计算

1.C ()4cos 6sin V t t u t e t e t --=-;2.(15(15() 6.670.446 6.22A t

t

i t e e ---+=--;

3.126

6

6

L ()(1)()(1)(1)2(1)(2)A t t t i t e t e t e

t εεε-

----=-+-----

第14章第4次 一、填空

1.网络结构和参数,激励;2.s 的实系数有理;3.()H s ,网络函数; 4.1Z =-,120,2p p ==-;5.1(2)s +;6.衰减振荡; 二、选择

1.B ;2.A ;3.A ;4.B ;5.D ; 三、计算

1.(a) 22(2)

()24

s Z s s s +=++ (b ) ()1Z s =;2.(1) 2296(55)()55(5)(625)d s s Z s s s s +=+++;

第16章第1次 一、填空

1.i i =流入流出;2.3;3.电器对称,结构对称,2;4.象函数;

二、选择

1.B ;2.D ;3.A ;4.C ; 三、计算

1.(a )5/121/121/41/4Y -??=??-?? ; (b ) 1.50.553Y -??

=??-??; 2.15R =Ω,25R =Ω,35R =Ω,3r =Ω; 3.2/3

4/54/521/25H ??=??

-?? 不含受控源; 第16章第2次 一、填空

1.12T T ;2.12Y Y +,12Z Z +;3. 4. 二、选择

1.B ;2.D ;3.B ;4.D ; 三、计算 1.

2S ()

2()

U s U s =-; 2.210V U =,11A I =。

基于Matlab对多自由度振动系统的数值分析机械工程

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 课程名称:数值分析 论文题目:基于Matlab对多自由度振动系统的数值分析学生班级;机械工程机械电子系3班 学生姓名:陈大爷 任课教师:王师傅 学位类别:学位课(2学分,32学时) 评分标准及分值选题与参阅资料 (分值) 论文内容 (分值) 论文表述 (分值) 创新性 (分值) 评分 论文评语: 总评分评阅教师: 评阅时间年月日 注:此表为每个学生的论文封面,请任课教师填写分项分值

基于Matlab 对多自由度振动系统的数值分析 摘要:多自由度主要研究矩阵的迭代求解,我们在分析抽象的理论的同时根据MATLAB 编程实现数据的迭代最后可以得到所要的数据,使我们的计算更加简便。 关键词: 振动系统;多自由度 ;迭代;MATLAB 引言:在工程振动中,研究某系统振动时,首先要求出系统的固有频率。对于多自由度振动系统,计算系统固有频率与主振型主要有2种方法:(1)利用特征矩阵方程式与特征方程式求解;(2)矩阵迭代法求解【1】。MATLAB 作为一个以矩阵和数组为核心计算的软件,对矩阵迭代法中的矩阵迭代计算尤其适合【2】。 本文主要利用MATLAB 对多自由度系统振动矩阵迭代求解。 一.多自由度振动系统 1.多自由度振动系统的数学模型 多自由度振动系统的数学模型【1】: []{}[]{}[]{}{}M x C x K x f ++= (1-1) 其中[]M 、[]C 、[]K 、{}f 和{}x 分别为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刚度矩阵、力向量和响应向量。把这个时域矩阵方程变换到拉氏域(变数为p ),并假定初始位移和初始速度为零,则得: [][][]{}{}2()()()p M p C K X p F p ++= (1-2) 或 []{}{}()()()Z p X p F p = (1-3) 式中 []()Z p :动刚度矩阵。 对于N 自由度系统,此方程有2N 个复共轭对出现的特征根: i i i i i i j j λσωλσω* =-+??=--? 其中i σ阻尼因子;i ω为阻尼固有频率。 将i φφλλ==和i 带入公式中,得 i i i φλφ=A (1-4) 二.多自由度振动系统的数值分析 1.多自由度振动系统的迭代运算

武汉科技大学考研试卷及参考答案806 安全系统工程-2016(B卷)

姓名: 报考专业: 准考证号码: 密封线内不要写题 201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安全系统工程(□A 卷 √ B 卷)科目代码:806 考试时间:3小时 满分150分 可使用的常用工具:□无 √ 计算器 □直尺 □圆规(请在使用工具前打 √) 注意:所有答题内容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是系统安全的主要观点。 A .安全是绝对的 B .安全只是系统运行阶段要考虑的工作 C .在系统各个阶段都要进行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 D .事故是系统的危险源 2.定量安全评价方法不包括 : A .概率风险评价法 B .伤害范围评价法 C .危险指数评价法 D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3.主要用于猜测事故发展趋势,调查事故扩大过程,找出事故隐患,研究事故预防的最佳对策的安全分析方法是 。 A .安全检查表法 B .系统危险性分析法 C .事件树分析法 D .作业安全分析法 4.在应用道化学公司(DOW )的火灾爆炸指数法进行安全评价时,_ ___ 系数是计算火灾爆炸指数及其他危险分析的基本数值。 A .工艺B .设备 C .物质 D .单元 5.安全预测的基本原理不包括 A .系统原则 B .类推和概率推断原则 C .惯性原理 D .相关性原理

6.在事故树分析中,反映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增减对顶事件发生概率影响的敏感程度的是。 A.结构重要度B.临界重要度C.概率重要度D.最小径集7.某事故树的最小径集为:Pl={Xl,X2},P2={X3,X4},P3={X4,X1},则,如果X3,Xl不发生,其它事件发生,则保证顶上事件不发生;如X4,Xl不发生,其它事件发生,保证顶上事件不发生。 A.能、不能 B.不能、能 C.不一定能、不能D.不可能、能 8.某事故树的最小径集为:P1={Xl,X3},P2={Xl,X4},P3={X2,X3,X5},P4={X2,X4,X6},则基本事件X1,X2,X3的结构重要程度按大小排序正确的是。 A.I(1)>I(3)>I(2) B.I(1)=I(2)=I(3) C.I(1)<I(2)<I(3) D.I(2)>I(1)>I(3) 9.布尔表达式:A’(A+B)+B(A’+B)的化简结果为。 A.A B.A’ C.A+B D. B 10.一般来说,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能量意外释放的。 A.间接原因B.直接原因C.主要原因D.次要原因 11.根据风险治理理论,实施风险治理基本程序是。 A.风险评价、风险控制 B.风险分析、提出方案、实施方案C.风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 D.风险调查、原因分析、整改、评审 12.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有序性、等特性。A.有序性B.环境适应性 C.可操作性D.不稳定性 13.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复杂,在采取措施时,应分清轻重缓急,优

插值法的分类与应用

插值法的方法与应用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琚婷婷 结构工程 201108710014 【摘要】文章讨论插值法在数值分析中的中心地位和重要作用,比较插值法间的优缺点,应用以及各种方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关键词】插值法;应用。 1.插值问题的提出 在许多实际问题及科学研究中,因素之间往往存在着函数关系,但是这些关系的显示表达式不一定都知道,通常只是由观察或测试得到一些离散数值,所以只能从这些数据构造函数的近似表达式,有时虽然给出了解析表达式,但由于解析表达式过于复杂,使用或计算起来十分麻烦。这就需要建立函数的某种近似表达,而插值法就是构造函数的近似表达式的方法。 2.插值法的数学表达 由于代数多项式是最简单而又便于计算的函数,所以经常采用多项式作为插值函数,称为多项式插值。多项式插值法有拉格朗日插值法,牛顿插值法、埃尔米特插值法,分段插值法和样条插值法等。其基本思想都是用高次代数多项式或分段的低次多项式作为被插值函数f (x)的近似解析表达式。 3.常用多项式插值公式构造 (I)拉格朗日插值 n 次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p n (x)对可表示为 p n (x)= y i l i (x)n i=0= y i ( x ?x j x i ?x j n j ≠0i ≠j n i=0) 其中l i x ,i =0,1,2???,n 称为插值基函数,插值余项为: R n (x)= f (x)- p n (x)=f n +1 (ξ) n+1 ! (x ?x i )n i=0 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在理论分析中非常方便,因为它的结构紧凑,利用基函

数很容易推导和形象的描述算法,但是也有一些缺点,当插值节点增加、减少或其位置变化时,整个插值多项式的结构都会改变,这就不利于实际计算,增加了算法复杂度,此时我们通常采用牛顿插值多项式算法。 (2)牛顿插值多项式 牛顿插值多项式为 N(x)=f(x0)+f x0,x1(x?x0)++???+f[x0,x1,???,x n](x?x0)(x?x1)???(x?x n?1)用它插值时,首先要计算各阶差商,而各高阶差商可归结为一阶差商的逐次计算。一般情况讨论的插值多项式的节点都是任意分布的,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很多等距节点的情形,这时的插值公式可以进一步简化,在牛顿均差插值多项式中各阶均差用相应的差分代替,就得到了各种形式的等距节点插值公式,常用的是牛顿前插与后插公式。 (3)分段插值 在整个插值区间上,随着插值节点的增多,插值多项式的次数必然增高,而高次插值会产生Runge现象,不能有效的逼近被插函数,人们提出用分段的低次多项式分段近似被插函数,这就是分段插值法。构造分段插值多项式的方法仍然是基函数法,即先在每个插值节点上构造分段线性插值基函数,再对基函数作线性组合。它的优点在于只要节点间距充分小,总能获得所要求的精度,即收敛性总能得到保证,另一优点是它的局部性质,即如果修改某个数据,那么插值曲线仅仅在某个局部范围内受到影响。 (4)Hermite插值 分段线性插值的算法简单,计算量小,然而从整体上看,逼近函数不够光滑,在节点处,逼近函数的左右导数不相等,若要求逼近函数与被逼近函数不仅在插值节点上取相同的函数值,而且还要求逼近函数与被逼近函数在插值节点上取相同的若干阶导数值,这类问题称为Hermite插值。 (5)样条插值 通常我们用到的分段三次埃尔米特插值构造的是一个整体上具有一阶光滑性的插值多项式,但在实际中,对光滑性的要求更高。如飞机外形的理论模型,舶体放样等型值线等常要求有二阶的光滑度。工程上常用的是3次样条函数s(x)。其基本思想是将插值区间n等分后,在每一个小区间上,采用分段3次Hermite

2017年武汉科技大学考研真题802岩石力学(A卷)

第 1 页 共 2 页姓名 :               报 考 专 业 :         准 考证号 码: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写 题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试题 科目名称:岩石力学(A 卷)科目代码:802考试时间:3小时 满分150分可使用的常用工具:□无 √计算器 √直尺 √圆规(请在使用工具前打√)注意:所有答题内容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交回。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粘性2、岩爆3、应变硬化4、地应力5、扩容现象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岩石在单轴压缩载荷作用下破坏时,可产生三种破坏形式: 、单斜面剪切破坏和 。2、Hoek-Brown 强度准则中,为 ,231c c s m σσσσ++=3σc σ为 。3、描述岩石流变性质的三个基本元件组成并联组合体时,组合体的总应力等于 ,组合体的总应变等于 。4、在声发射法、空心包体应变法两种地应力测量方法中, 是直接测量法, 是间接测量法。5、极限平衡法是根据作用于边坡岩土体中潜在破坏面上块体沿破坏面的 与 之间的关系来评价边坡的稳定性。三、判断改错题(对于正确的命题在答题纸上的题号旁打√;对于错误的命题在答题纸上的题号旁打×,并在×后写出改正后的正确命题,每题4分,共20分)1、岩石力学对正应变正负号的规定是:压缩为负,拉伸力为正。2、重力、惯性力、流体压力和接触力都是体积力。3、流变组合模型中串联组合体总应力等于串联中所有原件应力之和。4、Druker-Prager 准则计入了中间主应力的影响,又考虑了静水压力的作用。5、工程软岩是指在工程力作用下能产生显著变形的工程岩体。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原位岩体的力学试验与岩块力学试验在本质上有何区别?岩体的变形性质与岩块相比有何区别? 刘A学长1104405515,致力于考研真题、答案、笔记、考研信息咨询辅导

fortran数值计算基础

数值计算基础 目录 实验一直接法解线性方程组的 (2) 实验二插值方法 (11) 实验三数值积分 (5) 实验四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 (7) 实验五迭代法解线性方程组与非线性方程 (9)

实验一 直接法解线性方程组 一、实验目的 掌握全选主元消去法与高斯-塞德尔法解线性方程组。 二、实验内容 分别写出Guass 列选主元消去法与追赶法的算法,编写程序上机调试出结果,要求所编程序适用于任何一解线性方程组问题,即能解决这一类问题,而不是某一个问题。实验中以下列数据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1、用Guass 列选主元消去法求解方程组 ??????????=????????????????????--5.58.37.33.47.11.85.16.93.51.53.25.2321x x x 2、用追赶法求解方程组 ?? ? ?????? ???????-=????????????????????????????????-----000010210000210000210000210000 254321x x x x x 三、实验仪器设备与材料 主流微型计算机 四、实验原理 1、Guass 列选主元消去法 对于AX =B 1)、消元过程:将(A|B )进行变换为)~|~(B A ,其中A ~ 是上三角矩阵。即: ???? ?? ? ??→ ??????? ??n nn n n n nn n n n n b a b a b a a b a a a b a a a b a a a 0 01 01221112 2 1 222221111211 k 从1到n-1 a 、 列选主元 选取第k 列中绝对值最大元素ik n i k a ≤≤max 作为主元。 b 、 换行

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值计算基础实验指导书

数值计算基础 实验指导书 2012年

目录 实验一直接法解线性方程组的 (1) 实验二插值方法 (10) 实验三数值积分 (4) 实验四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 (6) 实验五迭代法解线性方程组与非线性方程 (8)

实验一 直接法解线性方程组 一、实验目的 掌握列选主元消去法与追赶法解线性方程组。 二、实验内容 分别写出Guass 列选主元消去法与追赶法的算法,编写程序上机调试出结果,要求所编程序适用于任何一解线性方程组问题,即能解决这一类问题,而不是某一个问题。实验中以下列数据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1、用Guass 列选主元消去法求解方程组 ??????????=????????????????????--5.58.37.33.47.11.85.16.93.51.53.25.2321x x x 2、用追赶法求解方程组 ?? ? ?????? ???????-=????????????????????????????????-----000010210000210000210000210000 254321x x x x x 三、实验仪器设备与材料 主流微型计算机 四、实验原理 1、Guass 列选主元消去法 对于AX =B 1)、消元过程:将(A|B )进行变换为)~|~(B A ,其中A ~ 是上三角矩阵。即: ???? ?? ? ??→??????? ??n nn n n n nn n n n n b a b a b a a b a a a b a a a b a a a 01 01221112 21 222221111211 k 从1到n-1 a 、 列选主元 选取第k 列中绝对值最大元素ik n i k a ≤≤max 作为主元。 b 、 换行 i k ij kj b b n k j a a ?+=?,,1,

武汉科技大学806 安全系统工程-2019(A卷)

姓名 : 报 考 专 业 : 准考 证号码 :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写 题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试题 科目名称:安全系统工程(√A 卷□B 卷)科目代码:806 考试时间:3小时 满分150分 可使用的常用工具:□无 √计算器 □直尺 □圆规(请在使用工具前打√) 注意:所有答题内容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交回。 一、概念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6分)安全系统工程 2、(6分)重大危险源 3、(6分)临界重要度 4、(6分)安全评价 5、(6分)预先危险性分析 二、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10分)请简述安全系统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 2、(10分)简述事件树分析的目的。 3、(10分)什么是安全评价的类推原理?安全评价中常用的类推方法有哪些(列举3个)? 4、(10分)简述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的步骤。 5、(10分)安全决策的作用和目的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三、辨析题(30分) 1、(30分)某精细化学品工厂拟了解自身的安全生产水平,在进行安全现状评价时,请辨析能否运用安全检查表法来进行评价,及能否运用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进行评价,并简要说明理由。

四、计算题(40分) 1、(40分)已知某事故树可以用下图表示: 求: (1)该事故树的最小割集(10分); (2)该事故树的最小径集(10分); (3)分析该事故树的结构重要度,说明其意义(10分); (4)已知各基本事件发生概率为P1=0.03,P2=P3=0.08,P4=0.1,P5=0.05,P6=P7=0.13。求该事故树顶上事件发生概率(10分,小数点保留3位)。

破碎难采矿体动态卸压开采与灾害控制技术-武汉科技大学

“破碎难采矿体动态卸压开采与灾害控制技术” 推荐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破碎难采矿体动态卸压开采与灾害控制技术 二、推荐等级: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 项目属于水和矿产资源领域。 松软破碎矿体安全开采是地下矿山生产的难点问题之一。生产中巷道及采场易受地压和爆破动载影响而破坏,严重影响生产安全。针对松软破碎矿岩护顶困难、地压显现频繁、采场卸压难度大等特点,以安全开采为目标,运用理论分析、相似模拟、数值计算、现场试验和监测分析的方法,研发了破碎难采矿体动态卸压开采与灾害控制技术。 (1)创立了松软破碎矿岩金属-非金属锚杆联合支护与检测分析技术。针对松软破碎矿岩巷道支护量大、支护成本高的特点,发明了适于破碎矿岩支护的高强度钢丝玻璃纤维杆和锚杆抗弯能力的测试装置,形成了以力学性能测试、支护设计与参数优化、支护质量及损伤的无损检测、数值计算分析为一体的管缝式金属锚杆和玻璃钢锚杆联合支护技术,使破碎矿岩巷道支护成本降低 1/3~1/2,巷道返修率降低40%以上。 (2)构建了爆破动载与采动地压联合作用下破碎矿体安全开采监测分析技术。研发了基于安全单段起爆药量、裂纹扩展和累积损伤的多频次爆破动载监测分析技术,建立了基于Kelvin解的动载-静载联合作用下支护体力学响应模型,形成了动-静载作用下采区稳定性声发射监测累计差量指标分析法,实现了破碎矿体动态卸压安全开采的动态监控。 (3)研发了高应力区破碎复杂矿体动态卸压开采方法。发明了破碎矿体安全开采相似模拟实验装置,研究了矿体条件、开采方法、采场结构参数、回采指标等因素对卸压方式的影响,建立了卸压开采动态约束条件,形成了破碎矿体动态开采卸压理论,实现了破碎难采矿体安全开采。 (4)形成破碎难采矿体安全开采综合评价技术。以地质统计分析为基础、地压及爆破动载监测分析为手段、卸压开采方案设计为措施、开采安全评估与预测为目标的破碎矿体动态卸压开采安全评价集成技术,实现了破碎难采矿体安全开采的可靠性分析与评价。 成果申请专利11件,获授权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3件;发表学术论文31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成果已在金山店矿业有限公司、大冶矿业有限公司、广西高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应用,近三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4.0175亿元,成果对类似条件矿山的安全开采有着广阔的推广前景。

武汉科技大学806 安全系统工程-2019(A卷答案)

201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安全系统工程(√A卷□B卷)科目代码:806 考试时间:3小时满分150分 答案 一、概念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6分)安全系统工程 安全系统工程是指应用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辨识、分析、评价、排除和控制系统中的各种危险,对工艺过程、设备、生产周期和资金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和综合处理,使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得到控制,并使系统安全性达到最佳状态的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 2、(6分)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的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3、(6分)临界重要度 表示某个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变化率引起顶事件概率的变化率。 4、(6分)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辨识与分析工程、系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发生事故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的活动。 5、(6分)预先危险性分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是在每项工程活动之前,如设计、施工、生产之前,或技术改造后,即制定操作规程和使用新工艺等情况之后,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类型、来源、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以及有关措施等,做一概略分析。其目的是辨识系统中存在的潜在危险,确定其危险等级,防止这些危险发展成事故。 二、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10分)请简述安全系统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系统安全分析:充分认识系统的危险性。 系统安全评价:理解系统中的潜在危险和薄弱环节,最终确定系统的安全状况。 安全决策与控制:根据评价结果,对照已经确定的安全目标,对系统进行调整,对薄弱环节和危险因素增加有效的安全措施,最后使系统的安全性达到安全目标所需求的水平。

课程建设简介

课程建设简介 一.课程的基础性,前沿性与时代性 1.教育部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三次建议 1998年建议将“计算物理”作为物理系研究生基础课之一。 1999年重申这个建议。 2004年建议将“计算物理基础”设为物理系本科必修课。 教指委强调这门课程是基础课与必修课的原因是,科学计算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计算机的飞速发展而形成的新的科研手段。计算物理与理论物理、实验物理并列为物理学研究的三大手段,同样也应该是学习物理的三种手段。而我国许多高校的课程中,长期以来只有理论课和实验课,缺少计算物理课,所以我国的计算物理教学相对滞后已是不争的事实。科学计算能力是信息时代物理系学生必备素质之一,开设计算物理课程势在必行,搞好科学计算教育刻不容缓。 2.计算物理的产生与发展 据查证,“计算物理”一词首次正式出现是在美国1963年出版的“计算物理方法”丛书。 1959年美国解密曼哈顿计划,以“计算物理方法”丛书的名义陆续编辑出版。这套丛书从1963年到1977年共出版17卷,内容涉及到统计物理、量子力学、流体力学、核粒子运动、核物理、天体物理、固体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原子与分子散射、地表波、地球物理、射电天文、受控热核反应和大气环流等方面的物理问题,在计算机上进行计算所需要的计算方法以及反映当时水平的研究成果。这套丛书也大致反映了“计算物理”的概貌。 可见,计算物理的物质基础是计算机;计算物理的关键技术是“计算方法”和“程序设计”;计算物理发展的原始动力是美国核武器研制的刺激。 1983年“科学计算”一词首次出现是在给美国政府的一份报告中,提出“科学计算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关键性环节,是事关国家命脉的大事。”这个词的出现标志着计算已经从物理的领域扩展到了所有科学的领域。 3. 国外高校本科计算物理教育的调查 国外名校普遍开设“计算物理”课程。如斯坦福大学给研究生开的课是omputational Physics,采用MATLAB教学。哈佛大学在研究生与本科生开的课是Computational Physic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而俄勒冈州立大学对一二年级本科生是开设Introductory Scientific Computing,对研究生开设Computational Physics, 教材为Landau & Paez, Computational Physics, Problem Solving with Computeters,Wiley(1997)。 在美国最大的购书网https://www.360docs.net/doc/9a16009584.html,上对书名Computational Physics进行搜索,得到的条目达379条之多,其中有不少颇有名气的专著和教科书已经在国内流传,如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秦克诚翻译的S.T.Koonin的计算物理学。 国外对物理数字化教学也十分重视。早在95-96年间Wiley出版社出版了9本有关物理多媒体教学的丛书,是由大学高等物理软件联盟 (the Consortium for Upper-Level Physics Software (CUPS))所编写的教学软件,CUPS是由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的27位资深的物理学家与教授所组成。这项工作得到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IBM公司,苹果公司以及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资助。丛书包括1.Astrophysics 2. Classical Mechanics 3.Electricity & Magnetism 4. Modern Physics 5. Nuclear and Particle Physics

2016年武汉科技大学《安全系统工程》考研真题及标准答案

2016年武汉科技大学《安全系统工程》考研真题 (总分:150.00,做题时间:18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是系统安全的主要观点。(分数: 2.00) A.安全是绝对的 B.安全只是系统运行阶段要考虑的工作 C.在系统各个阶段都要进行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 D.事故是系统的危险源 2.定量安全评价方法不包括()。(分数:2.00) A.概率风险评价法 B.伤害范围评价法 C.危险指数评价法 D.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3.主要用于猜测事故发展趋势,调查事故扩大过程,找出事故隐患,研究事故预防的最佳对策的安全分析方法是()。(分数:2.00) A.安全检查表法 B.系统危险性分析法 C.事件树分析法√ D.作业安全分析法 4.在应用道化学公司(DOW)的火灾爆炸指数法进行安全评价时,()系数是计算火灾爆炸指数及其他危险分析的基本数值。(分数:2.00) A.工艺 B.设备 C.物质√ D.单元 5.安全预测的基本原理不包括()。(分数:2.00) A.系统原则 B.类推和概率推断原则 C.惯性原理 D.相关性原理√ 6.在事故树分析中,反映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增减对顶事件发生概率影响的敏感程度的是()。(分数:2.00) A.结构重要度 B.临界重要度 C.概率重要度√ D.最小径集 7.某事故树的最小径集为:P1={X1,X2},P2={X3,X4},P3={X4,X1},则,如果X3,X1 不发生,其它事件发生,则()保证顶上事件不发生;如X4,X1 不发生,其它事件发生,()保证顶上事件不发生。(分数:2.00) A.能、不能 B.不能、能√ C.不一定能、不能 D.不可能、能 8.某事故树的最小径集为:P1={X1,X3},P2={X1,X4},P3={X2, X3,X5},P4={X2,X4,

预裂爆破减震效果数值分析

文章编号:1009-6825(2012)23-0085-02 预裂爆破减震效果数值分析 收稿日期:2012-06-15作者简介:温海民(1973-),男,工程师 温海民 1 刘艳东 2 (1.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黑山铁矿,河北承德067400;2.宽城满族自治县冶金建材工业公司,河北宽城067600) 摘 要:运用LS-DYNA3D 程序模拟分析了爆炸应力波与预裂缝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应力波通过预裂缝的传播过程以及衰减规律, 得到了预裂爆破的降震规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具有足够宽度和深度的预裂缝具有明显的降震效果。关键词:预裂爆破,数值模拟,爆破工程中图分类号:TU751.9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预裂爆破技术能很好地处理开挖面保护的问题,是一种特殊 爆破方法,实质是指主炮孔起爆前,在开挖区和保护区之间形成预裂缝, 以达到阻断主炮孔爆破所产生的爆炸波的传播,减少和阻隔爆破震动对保护区危害的目的[1] ,本文运用数值模拟的手段对这一问题的规律进行了研究。 1计算模型 为了比较实施预裂爆破和常规台阶爆破的效果,模拟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边坡坡底有预裂缝的情况,另一种是没有预裂缝的情况。预裂缝与炮孔的距离为4m ,缝宽2cm ,缝深与炮孔深度相同,均为12m 。炸药为2号岩石炸药,裂缝采用空气介质进行充填。采用ALE 算法进行计算,岩石和炸药充填介质间进行流固耦合定义。 1.1 炸药模型和状态方程 [2,3] 炸药以HIGH_EXPLOSIVE_BURE 材料模型模拟炸药爆炸过程,参数见表1。 表1 炸药材料参数 ρ/kg ·m -3D /m ·s -1CJ /GPa A /GPa B /GPa R 1R 2ω E 0/GPa 1.63E34.3E35.06 42.0 0.44 3.55 0.16 0.413.15 1.2空气模型和状态方程 高压下的气体采用Gruneisen 状态方程描述,空气模型材料 参数见表2。 表2 空气模型材料参数 ρ0/g ·cm -3C /GPa S 1S 2S 3γ0E 00.001252 0.344 1.4 0.0 1.3岩石模型及材料参数 岩石材料选用*MAT_PLASTIC_KINEMATIC 的弹塑性模型,参数见表3。 2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 计算结果与分析 胶的粘结强度会减弱,使喷涂层脱落,造成产品的质量缺陷。3) 喷涂层表面不允许有脱落、开裂和飘洒等缺陷,喷涂层有一定的弹性,硬度不高,应避免外力作用其表面,造成喷涂层变形、破坏。4)在对喷涂层进行整形时不可过分用力挤压,避免破坏其立体结构的内聚力,减弱其本身的吸声降噪作用。 6安全防护措施 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国家、地方及企业安全技术规范、规章、制度。 2)各种施工、操作人员须经安全培训,不得无证上岗。 3)施工中所用机械、电器设备必须达到国家安全防护标准。4)高空作业时,悬空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5)高处作业人员禁止穿硬底鞋、拖鞋等易滑鞋上岗或酒后作业。夜间施工, 照明光线不足,不得从事高空作业。7环境及成品保护措施 1)纤维喷涂施工前及时铺设各种管线和套管,并核对留洞及 预埋件的位置, 严禁喷涂完工后开凿、振动、钻孔基面。2)施工现场严格管理,保证活完场清、垃圾定点堆放。3)工具、材料的摆放按指定的位置堆放、码放整齐。4)施工噪声的影响,必要时调整施工时间及程序。5)成品保护管件等及时清扫、机械设备采用遮盖方式进行保护。6)管道、管件、线管用地膜缠绕包裹。7)墙面用地膜及彩条布从顶部粘贴至地面进行保护。8)施工范围内的地面用彩条布铺垫。 8结语 绝大多数地下室顶棚安装大量的吊挂件、管道错综复杂,无 论在管道安装前还是管道安装后,进行传统保温的施工,都会带来很大困难。此工艺施工过程简单、安全,专用喷涂设备质量易控制,密闭无热桥;工序衔接时间短,节省工期,综合成本降低。由于目前该技术无国标、行标、地标,所以对于喷涂厚度、表面平整,还有喷涂密度设计无具体要求,在施工时应有与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共同确定的验收方法和标准。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ultrafine inorganic fiber spraying insulation HOU Gai-zhen (Xiaoyi Government Project Construction Affairs Management Bureau ,Xiaoyi 032300,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a variety of perform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ltrafine inorganic fiber spraying product ,combining with it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dex ,separately elaborated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and safety protection measures etc.of ul-trafine inorganic fiber spraying insulation ,in order to guide the practice. Key words :ultrafine inorganic fiber spraying insulation ,performanc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safety protection · 58·第38卷第23期2012年8月 山西 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ol.38No.23Aug.2012

2020年武汉科技大学考研真题806安全系统工程(B卷)答案硕士研究生专业课考试试题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试题 科目名称:安全系统工程(B卷)科目代码:806 考试时间:3小时满分150分 答案 一、概念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6分)安全 答:安全是指免遭不可接受危险的伤害。它是一种使伤害或损害的风险限制处于可以接受的水平的状态。 2、(6分)安全系统 答:安全系统是以人为中心,由安全工程、卫生工程技术、安全管理、人机工程等几部分组成,以消除伤害、疾病、损失,实现安全生产为目的的有机整体,它是生产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6分)事件树分析 答:事件树分析是指利用逻辑思维的规律和形式,分析事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的整个过程。利用事件树,分析事故的发生过程,是以“人、机、物、环境”综合系统为对象,分析各环节事件成功与失败两种情况,从而预测系统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 4、(6分)安全预测 答:运用各种知识和科学手段,分析研究历史资料,对安全生产发展的趋势或可能的结果进行事先的推测和估计。 5、(6分)最小径集 答:最小径集是指能够使得顶上事件不发生的最低数量的基本事件集合,它指明了那些基本事件不同时发生就可以使顶上事件不发生的安全模式。 二、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10分)简述安全系统的特点? 答:系统性、开放性、确定性与非确定性、安全系统是有序与无序的统一体、突变性或畸变性。 2、(10分)简述安全系统工程的步骤? 答:简述安全系统工程的一般步骤为:收集资料掌握情况;建立系统模型;危险源辨识与分析;危险性评价;控制方案与方案比较;最优化决策;决策计划的执行与检查。 3、(10分)按照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哪几类,请举例说明(每种类型至少二例)?按照项目实施阶段,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哪几类? 第 2 页共2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