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溪区城市规划

屯溪区城市规划
屯溪区城市规划

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第一篇规划总则

一、规划期限

近期:2008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

二、规划层次与范围

1、市域:总面积9807平方公里

2、黄山市城市市区:由中心城区(包括屯溪城区、新城区、岩寺城区)和甘棠城区组成。城市规划区范围总面积约588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85平方公里。

3、规划内容:城市总体规划

(1)中心城区

规划区范围包括:屯溪区;徽州区的岩寺镇、潜口镇、西溪南镇;歙县郑村镇、王村镇部分行政区域(徽杭高速公路以西、以北);休宁海阳镇(横江以及合铜黄高速以东,南至花山谜窟风景区边界)、东临溪镇(东、西、北以及东南至行政区划边界,西南至四堂、汕头)以及商山乡部分行政区域(率水以北,合铜黄高速以东);花山谜窟-渐江风景区;规划区面积约505平方公里。

(2)甘棠城区

规划区范围包括:甘棠城区规划建设用地及城市新区、耿城集镇建设区、绿谷开发区等需要实际控制的区域。具体范围为东至五里塔、饶村、方家;南至黄碧潭水库、二龙桥、大坞里;西至竹园二级水电站、谭家、肖黄山、彩虹桥;北至雾山、马家、弦瑞,总面积约83平方公里。

三、城市性质与职能

1、城市性质

世界着名的现代国际旅游城市;长三角旅游中心城市之一;皖浙赣省际中心城市。

四、城市规模

1、城市人口规模:

近期2015年城市人口为51万人,远期2030年城市人口为85万人。

(1)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

近期2015年城市人口为41.5万人,远期2030年城市人口为70万人。

(2)甘棠城区城市人口规模

近期2015年为9.5万人,远期2030年为15万人。

2、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5年控制在5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7.5平方米左右;远期2030年控制在8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

(1)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5年控制在44.7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7.5平方米左右;远期2030年控制在7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2)甘棠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5年10.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7.5平方米左右;远期2030年控制在1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第二篇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市域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近期2015年,黄山市域总人口为15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7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0%;

远期2030年黄山市域总人口为16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2%。

二、城镇空间组织结构

规划构成“一群二片两轴”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1、“一群”——黄山南部城镇群

要包括黄山南部中心城区、歙县的徽城、郑村镇、王村镇等;休宁海阳、万安、齐云山镇等;岩寺的西溪南镇等。

2、“二片”——环黄山城镇密集区、世界文化遗产地城镇密集区

环黄山城镇密集区以黄山风景名胜区为核心,以汤口、甘棠、焦村、耿城、谭家桥、太平湖镇等风景区外围城镇,以旅游服务接待为核心,形成基础设施紧密联系的城镇建设区。世界文化遗产地城镇密集区以碧阳镇、宏村镇、西递镇、祁山镇为节点,围绕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改善内外部交通条件,强化各城镇的服务功能。

3、“两轴”——东西向、南北向两条城镇发展轴

东西向屯景高速公路沿线、慈张线、皖赣铁路、徽杭高速公路发展轴及南北向京福高速铁路、合铜黄高速公路、205国道沿线发展轴。 ?

三、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规划期末,黄山市域城镇等级规模将形成五级结构。

1、一级城镇:黄山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70万人;

2、二级城镇:甘棠城区,人口规模为15万人;

3、三级城镇:徽城、海阳、祁山、碧阳等四个城镇;

4、四级城镇:主要是市域重点镇,包括呈坎、汤口、宏村、三阳、闪里镇、太平湖、仙源、深渡、王村、焦村、万安等27个城镇;

5、五级城镇:一般建制镇共24个。

四、市域交通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

1、铁路

建设京福高速铁路、皖赣复线、黄杭高铁黄山段以及配套设施。建设黄山-金华铁路、铜陵-太平铁路黄山段。

2、市域公路系统

(1)市域高速公路建设

形成“一环七射”的高速公路网络,由高速公路外环、合铜黄、徽杭、屯景、黄千、溧黄、祁砀、宁黄高速公路构成,其中合铜黄、徽杭高速公路在中心城区南部形成的南半环为现状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北半环,屯景、黄千、溧黄、祁砀、宁黄高速公路为规划高速公路。

(2)市域公路网络

市域公路网络主要解决市区与县城、县城与重点城镇、重点城镇与一般城镇之间的相互联系,建设环黄山公路、环太平湖公路、许—谭公路,使偏远乡镇到达中心城区的时间控制在1-2个小时。

3、航空港。黄山机场按4E类标准规划控制,跑道延长至3200米,用地扩展到230公顷。

4、水运及港口。规划建议在花山附近建设航运码头,恢复新安江—深渡—街口的水运。

五、市域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重点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周边环境的整体景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典型的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民俗。 ?

第三篇城区总体规划

第一部分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一、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规划期内,屯溪城区以向西北方向黄山经济开发区(新城区)的跨越式发展和中心城区集中紧凑向南发展为主;岩寺城区以向西、西北方向发展为主;新城区所在区域将成为黄山市中心城区未来的集中发展空间。

中心城区用地现状图

二、城市用地空间增长边界

增长边界内用地面积总计145.3平方公里,其中包括水域、生态林地、储备用地等。除国家及省重点工程经法定程序审批批准外,任何城市建设不得超过城市用地空间增长边界线。

三、城市形态与结构

1、功能结构:多中心组团结构。

形成屯溪组团+开发区新城区组团+岩寺组团两主一副的多中心组团结构。

2、形态结构:“三城环绿心、曲水绕三城”。

通过快速道路串联屯溪、新城区、岩寺三个城区和若干旅游景点,同时,蜿蜒曲折、线型优美的新安江、率水、横水、丰乐河等多条河流在三个城区中环绕穿越,城市生长在青山绿水之间。

中心城区结构图 ?

四、分区建设指引

1、屯溪组团

(1)功能定位:传统的城市金融商贸服务、行政办公、文化娱乐、科研文教以及商业服务综合区;新兴的市域旅游经济增长点;重要的城市历史风貌保护区;环境优良的城市住区。

(2)发展要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强化、优化传统服务业,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职能。

2、新城区组团

(1)功能定位:为全市的旅游接待、旅游集散中心、金融、商贸中心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2)发展要点:加快建设黄山铁路新客站及其附属设施,以居住、公共设施建设为主导,积极发展旅游业配套设施和无污染加工工业企业,同时带动物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集旅、贸、居、工于一体的城市新区。站前区应以旅游接待、商务办公、商贸为特色、包含文化娱乐等综合功能,是黄山市现代城市风貌集中体现区,现代城市住区。

3、岩寺组团

(1)功能定位:中心城区重要的工业和物流基地,环境优良的城市住区,休闲观光旅游的接待基地。

(2)发展要点: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充实城市职能,提升城区品质,提高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提高产业的层次,提升产业结构;加强产业用地的潜力开发,节约使用土地。

4、中部生态绿区

(1)功能定位:城市生态绿区,城市居民及游客不可多得的休闲、观光、游憩地。

(2)发展要点:按绿线要求进行控制,建设城市生态公园。

五、用地布局规划

1、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设施中心体系规划

(1)城市中心公共设施体系布局。形成市级中心-市级次中心-片区中心-社区级中心四级中心体系。

(2)商业金融设施用地布局。形成屯溪组团的屯溪老街-前园路、新城区新站地区市级商业中心,在新城区齐云大道及梅林大道交叉一带、岩寺城区云峰路一带分别形成两个城市次级商业中心。

(3)文化娱乐设施用地布局。按照市级、区级及社区三级进行配建。

(5)体育设施用地布局。推进既有体育设施改造。规划新的市、区级体育中心。

(6)医疗卫生设施用地布局。加快现有医院扩容改造。完成医院相应设备的升级和改造,将黄山市人民医院基地向东扩至现黄山卫校,同时推进新医院建设。规划市级医疗保障机构及专业医疗机构,包括传染病医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救中心、血站及110救护站等。按照相关标准配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7)教育科研设施用地布局。完善基础教育设施布局。严格按照相关标准配置新建居住区幼儿园及中小学校。调整完善现状中小学规模和布局,优化现有教育设施和资源。

加快高等教育建设步伐。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结合屯溪组团的发展筹建1-2所职业技术学院。

(8)文物古迹用地。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保护和整治。

2、居住用地布局规划。

以“大均衡、小集中”的居住-就业配套模式为基础,引导“大融合、小分散”的住区社会空间结构。

3、工业用地布局规划

整合现有工业用地,大力发展徽州经济开发区(徽州城北工业园区)、发展徽州循环经济园区、逐步调整岩寺城东工业区,建设岩寺工业组团。随高铁及枢纽站的建设,置换丰南工业园,调整阳湖帅鑫工业园区(1.4平方公里左右)。

4、仓储物流发展与用地布局规划

规划期内,重点建设梅林物流园区、机场物流园区、岩寺物流园区3个物流园区。

六、道路系统规划

1、道路分级

按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四个等级规划建设。

2、道路网结构

(1)环状放射的快速路

快速路形成“环枝结合、一环五枝”结构:环绕绿心的快速路起到刚性控制城市增长边界以及快速疏散交通综合体至机场、中心城区各组团以及至花山谜窟风景区交通的功能。“五枝”为快速进入岩寺城区、休宁县城、歙县县城、新城区、机场的快速路。 ?

全区道路分为三级:主干道为外围环路和东西、南北向干道,环路宽度为45米,南北向主干道宽度为28-52米,东西向为30米。其中甘芙大道为48米,为城市南北向旅游景观大道,是城市主要的景观轴线,平湖路为东西向景观轴线;次干道为20-30米,联系主干道和环路。

3、公共交通规划

(1)公交线路:成立新湖公园至黄山北大门的公交线路;从城东长途汽车站到太平湖设公交线路。

(2)公交站场建设:在北海北路市政公司附近建设公交站;在城区建设1处公交换乘枢纽。

六、绿地系统规划

1、绿化布局

甘棠城区绿化布局分为三个层次:

近景——公共绿地;中景——生态绿带;远景——自然生态园。

七、景观风貌规划

注重城市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的保护与发扬;注重城市各类风貌景观相协调;注重发展城市旅游业。形成四大景观区域——历史风貌景观区、旧区风貌景观区,新区风貌景观区、自然风貌景观区。

规划远景(2050年)甘棠城区将与耿城镇联动发展,人口控制在3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3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

第四篇近期建设规划

第一部分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

一、建设规模

2015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控制在41.5万人以内,用地规模控制在44.7平方公里以内。

二、近期重点发展地区

近期发展的的重点是新城区建设、老城区的功能完善和新兴产业园区的拓展。

第二部分甘棠城区近期建设规划

一、发展规模

近期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9.5 平方公里,总人口9.5万人,人均用地面积 100㎡。

二、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向南沿甘芙路发展是近期发展的主要方向。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第一章 1、两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2、城市:“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一种交易场所。 3、按照行政区划的标准,我国的城镇可以划分为直辖市、市和镇;其中,按行政管辖的不同,还可以把市进一步划分为地级市和县级市;建制镇无可争议的是城镇的一种类型。 4、城市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即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可以称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时代,或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 5、春秋战国之际,各诸侯之间攻伐频繁,也正是这个时期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筑城的高潮。 6城市化的定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7城市化进程的表现:1城市化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3城市化水平高。 8世界城镇化的历史过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9、1989年12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城市规划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而在2007年通过的《城乡规划法》中已经废除了这一条。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买一个朝代最显著地特点 2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希波丹姆的布局形式 3田园城市的理论 4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 5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1城市全球化;2区域一体化;3信息网络化;4全球城镇化。 6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1由单向的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符合开放型的思想方法;2由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过程导控的动态思想方法;3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4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 7思想方法的变革对工作的冲击和影响:1对工作方法的冲击和影响;2对工作中的传递方式的影响。 第三章 1、1909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而中国是在2007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是我国城乡规划领域的主干法。 3(了解)各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设置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市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改性详细规划。 第四章 1城市规划的定义:p62 2城市规划的任务:p64 3永续发展的概念:p67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永续发展包括需要和限制两个重要的概念。 4、p70 5、和谐城市:应该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的合理有序、自我更新、充满活力的城市生命体,应该是生态环境友好、经济集约高效、社会公平和睦的城市综合体。 6、三个和谐:即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人与人的社会和谐以及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

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城市规划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城市的合理发展,首先必须通过科学地预测和详细规划,明晰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在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下,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城市的发展目标。随着城市社会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系统整体功能的复杂化,对城市规划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分析当今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现针对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现状作了系统梳理,并针对目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在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的城市规划一些思路。 关键词: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环境;发展;创新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urban planning system, the urban planning in china the status quo was combed, and planning some ideas in the city under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some of the problems that currently exist in the urban construction,.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城市规划的含义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而进行的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

第13讲 第四章《城乡规划法》配套行政法规与规章(五)及第五章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一)(2011年新版)

8、《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2002年建设部制定了《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和《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规[2002]218号),要求各地依据《办法》和《规定》,切实抓紧组织制定近期建设规划和明确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工作。 (1)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第四条) (2)编制近期建设规划遵循原则(第五、六条) (3)近期建设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第七条) (4)近期建设规划的指导性内容(第八、九条) (5)近期建设规划的审批(第十条) 9、《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1)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定义(第二条) (2)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基本要求(第三、四条) (3)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第五条) (4)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第六条) (5)城市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第七条) (6)有关规划强制性内容的调整(第九至十一条) 10、《城市紫线管理办法》 建设部制定的《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3年11月15日建设部第2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 (1)城市紫线定义 本办法所称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本办法所称紫线管理是划定城市紫线和对城市紫线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2)主管部门(第四条) (3)划定紫线应当遵循的原则(第六条) (4)城市紫线的调整与撤销(第八、十一条)。 (5)城市紫线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第十三条)。 (6)紫线范围内建设的要求(第十二、十四至十七条)。 11、《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建设部制定的《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9月9日建设部第6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随后发布,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2)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2) 城市规划的方法 (4) 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5) 简介 (5) 问题 (5) 意识 (7) 研究成果 (7) 城市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 (7) 城市规划遵循原则的细化 (8) 城市规划的社会原则 (8) 城市规划的美学原则 (8) 城市规划的安全原则 (8) 城市规划的经济原则 (9) 城市规划的整合原则 (9) 城市规划的任务 (10) 城市规划的作用 (10) 城市规划工作基本属性 (10)

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对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建设要求不同,因此城市规划的研究重点不尽一致,并随时代的发展而转变。 多学科参与城市研究的历史自古就有,近来更趋活跃,从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环境工程学、生态学、行为心理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方面研究城市问题所取得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城市规划理论。这个趋势将继续下去,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学科渗入并开拓城市问题的研究领域。 系统工程学、工程控制论等数理方法及电子计算机遥感等新技术手段在墟市规划领域中的应用在逐步推广它们在资料的收集处理,预测评价方面所提供的方法和手段,有助于提高城市规划工作的质量。 对城市与城市规划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基于城市是综合的动态的体系,城市规划研究不仅着眼于平面上土地的利用划分,也不仅局限于三维空间的布局,而是引入了时间、经济、社会多种要求的“融贯的综合研究”。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将考虑最大范围内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情况,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自由,并给未来的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和多种可能性。 由于城市问题包罗万象,有人提出在有关学科群的基础上建立以研究城市性质、城市模型、城市系统和发展战略为目的的城市学;也有人提出建立以系统地研究乡村、集镇、城市的各种人类聚居地为目的的人类聚居学等。这类新学科的建树,或有助于加深对城市的宏观认识,但它的进展需要建立在完成大量城市问题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城市研究任务艰巨而纷繁,这也说明它丰富的活力。城市永远在发展,城市问题也总是相伴而生,但人类必将更为自觉地运用广泛的知识与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城市环境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城市规划工作从最初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起,最终要落实到物质建设上,形成供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体形环境。 城市规划是建筑和园林建设的前提,并为所需的空间准备条件,城市规划研究的进展也为建筑学和园林学的开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规划师与建筑师、园林设计师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三学科的有机结合和协同创造,势必将体形环境的建设推向更高的境界。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出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复杂化,产生了城市规划思想并得到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社会变革时期,旧的城市结构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生活要求的情况下,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往往出现飞跃。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学说散见于《考工记》、《商君书》、《管子》、《墨子》等典辅之中。《考工记》确定了“都”、“王城”和“诸侯城”的三级城邑制度,用地的功能分区和道路系统等;《商君书》论述了某一地域内山陵丘谷、都邑道路和农田土地分配的适当比例,以及建城、备战、人口、粮食,土地等相应条件。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这些城市规划思想和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城市规划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作为“四方之极”、“首善之区”的都城建设上。 战国时期,列国都城采用了大小城制度,反映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要求。西汉长安城将宫室与里坊结为一体;三国时曹魏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划方式;南北朝时期的洛阳城加强了全面规划,都为中国古代前期城市建设的高峰——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起了先导作用。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六章

第六章:经济与产业 第一节: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 ①.经济视角的城市 城市的经济特征:从经济产业角度看,城市有着区别于乡村的三个基本特征 A: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高度密集区。 B:城市以农村剩余为存在前提,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发展基础。 C:城市是专业化网络市场分工的交易中心。 2.城市的空间范围 在行政意义上有“建市制”和“建制镇”但从经济角度看,一个城市的影响力并不局限在其行政边界内。行政边界只是基于历史边缘,文化习俗以及行政管理的需要而划定的空间范围。 3.城市的维系和成长 为什么城市能够维系自身的存在?为什么部分城市会持续成长,有的甚至成为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一个简短的回答是:“集聚经济”。集聚经济,或者说不同经济活动的频繁接触时城市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城市形成,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基础。 ②城市和经济

1.城市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 城市经济增长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衡量,首先,可以用地区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其次,增长也反映城市平均工资的增长或人均收入的增长,除此之外,传统的,非地理意义的经济增长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资本构成深化。物质资本包括,人类用一生恒产所有产品和服务的物质资料。 B:人力资本增长,人力资本包括人的知识和技能,是通过教育,培训和时实践获取。 C:技术流程 2.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只要发生地 工业化—城镇化,服务化—城镇化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 3.把握城市发展需要认识经济活动 A:推动和塑造城市化的核心动力是经济活动。 B:城市规划以土地使用规划为核心,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机制仅仅能够有效防止不合需要的发展不会发生,但不能保证真正需要的发展在他们所需要的地方和时间发生。 4.城市规划机制是基于市场失灵 A:一般认为,市场机制是社会资源配置最具效率的机制,所以市场机制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设计分析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设计分析 摘要近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建设越来越关心。也更加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就对城市整体规划设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必须处理好城市、自然环境二者的关系,达到“降低城市能耗、减轻环境污染”的目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环境和城市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城市规划和设计者的职责。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 1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城市规划设计的意思 城市的建设是否科学,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直接影响这个国家的經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传承。城市就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和传承地。同样他也是人们生活的乐园。但是,目前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那么,建立生态型城市,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法。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纲,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前提和基础。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总量的提高和生态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分布、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环境质量的提高等。编制生态城市规划,首先要建立—套由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要素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生态环境发展指标要突出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性开发并重,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生态良好的循环系统。从而不断提高环境质量,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 2 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中的节能理念 从资源消耗量来看,作为耗能大户的建筑,其节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将节能思想体现在城市规划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在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中倡导“偿还原则”;在城市空间规划中提倡紧凑型的城市布局及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对单体建筑的能源优化设计采用节能建筑,倡导新型的能源概念。所谓优秀的现代建筑,就是要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追求在消耗最少能源的前提下,提供高舒适度的生活环境。舒适指向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经济指向建筑的建造与运行成本,节能指向对能源的消耗。在建筑节能措施中,建筑的密封性是最基本的一条。如果密封性不好,保温层内空气变冷变湿,就会失去保温的效果。在封闭的基础上,外墙的保热是外围护系统性能的重点。在建筑物耗费的能源中,大部分是不可再生能源。我们用得越多,未来的生存发展空间就越小。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被动状态,必须开发新型的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是目前公认的最具潜力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如果将太阳能充分加以利用,则可以节省大量常规能源,并且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在我国目前建设量巨大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当务之急应在较大程度的建筑中采用成本较低,技术含量要求不高的节能措施[2]。 3 在规划设计中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理论笔记(完整版)第五章

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一.城市职能 二.城市性质 三.城市性质的确定 四.城市规模的作用 五.城市人口构成 六.城市人口变化 七.城市人口规模预测方法 一.城市职能 1.城市职能的定义 城市职能:城市在一定地=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社会政治职能体现的是城市的行政管理作用; ——社会职能是城市主要经济部门在城市内部和城市以外区域的作用和地位; ——文化职能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 有形文化职能指城市的科学、教育职能,五星的文化职能制城市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对城市以外空间的影响。 2.城市职能的构成 特殊职能与一般职能 特殊职能只代表城市特征的,不为每个城市所共有的职能;一般职能则是指每个城市必须具备的功能。 基板职能和非基本职能 基板只能是指为城市以外地区服务的职能;非基本职能是指城市为自身居民服务的职能。城市性质、规模主要取决于基本职能。 主要职能和辅助职能 主要职能是城市职能中比较突出的、对城市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职能;辅助职能是为组要职能服务的职能。 3.城市职能的分类 (1)以各级行政中心职能划分:首都、省会城市、地区中心城市、县城、片区中心乡镇;(2)以经济职能划分: a、综合性中心城市; b、以某种经济职能划分:工业城市(单一性、综合性)、商贸城市、交通城市(铁路枢纽城市、海港城市、内河港口城市、水路交通枢纽城市)。 (3)以其他特殊职能划分: a、科研、教育城市; b、历史文化名城; c、风景旅游和休疗养城市; d、边贸城市 e、经济特区城市。 二.城市性质 1.城市性质的定义:指一个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致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天津市的城市职能:(1)现代化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2)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3)以近代史迹为特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4)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城市。 天津市城市性质: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2.如何理解城市性质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集锦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集锦 武汉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战略目标 聚焦中部崛起,打造中国区域经济新增长极。创造更具凝聚力的资源环境和更好的创新氛围,建设区域性的国际化大都市。 战略导向找回武汉,重塑江城。抓住国家交通体系重构、国际产业转移和有利的政策环境等三大机遇,重点解决三大关键问题:一是如何打破区域封闭,领导区域发展;二是如何确立城市中心,再现中心城市辉煌;三是如何完善体系,找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战略选择 战略之一——“都市内核,国际中枢”,建设整合武汉三镇的中央都市核心空间(UC,即Urban Core),引导武汉快速建立起华中金融、贸易、产业服务和现代物流的区域精密控制内核,作为武汉迈向国际化的载体。 战略之二——“智力先导,产城一体”,提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导向的“十字型” 产业空间布局构想。 战略之三——“滨江而展,一带多心”,突破当前城市圈层构架,构筑沿长江两岸的综合城市发展走廊,通过带形的跳跃式增长提供城市持续的发展框架。 战略之四——“破环成带,轴向拉伸”,强化滨江道路交通建设,形成区域式组团发展构架。战略之五——“以江为脊,连湖成网”,充分发挥武汉水优势,打响“百湖江城”全球品牌的思路。 战略之六——“产业整合,价值链接”,以研发销售为核心,实现武汉区域“1+8”产业和区域契合发展,构成主导产业加工为依托的新城发展模式; 战略之七——“近展双翼,远视三极”,向东连接,武汉城市圈沿京广线和沿京九线两个带状区域,近期横跨京九京广的武汉都市走廊,未来构筑武汉、长沙和南昌为基点的三角经济区,继而形成中国的第四极三角经济区的目标。 战略之八——“多元并蓄,文化凝聚”,把汉正街为代表的汉味市民文化等传统型文化和UC 新都市文化、高科技文化等提升型核心文化转化为具有鲜明地缘识别性的城市形象。 场景分析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第七章:人口与社会 第一节:城市人口与社会要素的定义 ①.城市人口 1.城市人口界定 城市人口应该是指那些与城市活动有密切联系的人群,他们长年居住生活在城市范围内。 2.城市人口的统计范围 各国对城市人口的统计更着重与城市人口的统计范围,城市化地区的界定,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都以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其中一项或两项指标作为划分城镇化地区的标准。 3.城市人口统计的口径 城市人口是指城区的常住人口,即停留在该城市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 ②城市社会要素的定义 城市社会是指以城市为主体的社会空间组织,城市社会要素包括城市中的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结构,城市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社会心理。社会发展规律等,主要研究有 A:人类生态学 B:城市社区的划分 C:城市问题对策与规划

D:城镇化 1.城市人口发展的规律 城市人口发展过程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但这些自然因素本身也受社会条件制约。 2.城市社会发展规律 城市社会发展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内在必然联系,社会发展规律也是历史发展中的一种必然联系。 第三节:人口与社会要素的影响 人口预测可以用来测算居住用地,公共事业用地以及零售业用地,因此人口和社会预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发展对土地,基础设施,城镇设施,和城镇服务设施的需求。1.人口要素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 人口有三个维度的要素与城镇规划关系特别密切:规模,结构和空间分布。 A:人口规模是决定未来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标杆。 B:人口结构同样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这里的结构是指整体结构中特定组群的比重。 C:人口和就业的空间分布是第三个重要维度,人口分布是评价公共设施的配置,工作地点,商业以及其他设施可达性的必要依据。 2.社会要素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 社会要素对于城市规划最本质的影响,在于发展中多方利益的互动和协调,以此保障社

最新城市规划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管理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管理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内容提要:本文提出了城市规划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针对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实施内容。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可持续发展 二十一世纪是资源紧缺的世纪,我过能源消费也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资源消耗国。城市必将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如何协调发展的挑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如何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当前必须重视的问题。 1、城市规划管理 人们通常把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称之为城市规划。 国内外经验证明,一个城市的建设和管理,首先取决于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并以之为依据,指导城市开发、建设和管理 ; 城市的合理发展,首先必须通过科学地预测和规划,明确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在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下,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城市的发展目标。随着城市社会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系统整体功能的复杂化,对城市规划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 2、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其思考 建国以后,我国的城市规划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在“一.五”期间,为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约有150个城市进行了初步规划,有些城市还编制了部分详细规划,一批城市按照规划初步形成了现代城市的框架,并对以后城市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1958年后,城市规划的发展出现了失误,到60年代初期,作出了暂时不搞城市规划的错误决策。文化大革命期间,城市规划工作几乎停滞,导致一些城市发展失控,管理混乱,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1979年以来,城市规划工作重新受到重视,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1989年12月26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使城市规划走上了法制的轨道。特别是199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它是在总结了近年来城市规划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依据“两个根本性转变”和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两个战略”作出的重要决策。该文件充分肯定了城市规划作为政府宏观调控重要手段的地位和作用,要求各级政府切实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切实发挥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的调控作用,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要求在城市发展上改变以往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期末考试重点2014最新

雅典宪章》共分八章: 1)城市发展受地理、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城市与周围地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区域观点 2)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功能分区 3)居住区应选用城市的最好地段,在不同地段根据生活情况制定不同的人口密度标准,在高密度地区应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建造距离较远的高层住宅。 4)工业必须依其性能、需要进行分类,选址时应考虑与城市其他功能的相互关系。 5)利用城市建设和改造的机会开辟城市游憩用地,同时开发城市外围的自然风景供居民游憩。 6)城市必须在调查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街道系统并实行功能分类,适应城市现代交通工具的需要。 各功能区位置的选择 7)城市发展过程中应保留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历史建筑的保护 8)每个城市应该制定一个与国家计划、区域计划相一致的城市规划方案,必须以法律保证其实现。规划的必要性与法律的保障 《雅典宪章》存在的问题:过于死板的功能分区、分隔的措施肢解了城市的有机结构,使复杂、丰富的城市生活走向单一化,与人类心理需要相背;绝对的分区使居住远离工作,扩大了城市的交通量,使极为拥挤的城市交通随着交通工具的革命而日益恶化。 关于居住建筑的指导意见以及人口密度的划分无法适应原有的社会结构,忽略了城市的地方性,导致了千篇一律的“国际风格”的盛行。 1,城市规划技术系统 各个层面的规划应完成的目标、任务和作用,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须的内容和方法,也包括各层面上规划编制的技术规范。 两个基本层面 战略性发展规划:指导性框架 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城市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原则和空间策略,为实施性规划提供指导框架,但不足以成为规划管理的直接依据。 实施性发展规划:是开发控制的法定依据 如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地块开发控制(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对于开发行为具有法定约束力,又称为法定规划,必须遵循法定的编制内容和编制程序 一、城市规划层面及其内容 一般城市规划分为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基本层面 发展战略:指导性框架 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城市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原则和空间策略,为实施性规划提供指导框架,但不足以成为规划管理的直接依据。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性研究

学院:15级应用经济学 姓名:赵志国 学号:1520800004 城市规划建设得可持续性研究 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得发展,城市化进程得加快,城市面临得形势更为严峻,如何确定城市得性质、规模与发展方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是当前必须重视得问题。我们通常把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城市得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与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与各项建设得综合部署与具体安排称之为城市规划。 可持续发展与其说就是一种理论定义,倒不如说它就是基于更高层次、更为长远、整体得战略地位瞧待人类生存、发展与自然之间关系得新得主张与理想。事实上,它贯穿于人类社会得各个方面。以人为中心,经济持续就是条件,环境持续就是基础,社会持续就是目得,构成一个三维结构复合系统。这与城市规划得最终目标,社会、经济、环境三个效益得统一就是一致得。 城市规划建设得可持续性 国内外经验证明,一个城市得建设与管理,首先取决于科学合理得城市规划,并以之为依据,指导城市开发、建设与管理;城市得合理发展,首先必须通过科学地预测与规划,明确城市得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与发展格局,在规划得指导与调控下,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城市得发展目标。随着城市社会经济活动规模得扩大与城市系统整体功能得复杂化,对城市规划得要求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得重要性也更加突出。 随着经济得不断发展,人们对城市生活环境得要求越来越高。可持续得城市规划不但指技术层面上得可持续,更重要得就是环境文化心理上得可持续。科学得城市规划从而提升城市整体功能就是城市发展得灵魂。一个科学得总体规划本身就就是最大得资源与财富。现代城市规划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城市空间得机械布置与物资构建.而就是把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得结合以及可持续发展得原则更多地融人城市规划之中,使城市得环境、建设、保护、整治等问题在规划中应有充分得体现,并贯彻于规划得每个层次、每个环节。同时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书后习题解答_全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书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工业前城市: 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 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工业城市: 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 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 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 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 5 城市类型增加 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城市规划中可持续发展的探析

浅谈城市规划中可持续发展的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城市规划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可以保证城市社会、经济、资源、人口、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我国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的重要作用在于控制和引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理念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our country city changes a process continues to accelerate, city planning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city construction, city planning i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n guarantee the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city society, economy, population, resources, environment, conducive to china’s long-ter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y. the important role of city planning is to control and guid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ity planning can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keywords: city; plan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dea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引言 一个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依赖于城市规划,并且以城市规划作为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工业前城市: 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工业城市: 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 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 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 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 5 城市类型增加 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可持续发展在城市规划中的具体体现和应用讲解

可持续发展在城市规划中的具体体现和应用 1 引言 世纪之交的我国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挑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加快, 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如何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当前必须回答的问题。 人们通常把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 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称之为城市规划。国内外经验证明, 一个城市的建设和管理, 首先取决于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 并以之为依据, 指导城市开发、建设和管理 ; 城市的合理发展,首先必须通过科学地预测和规划,明确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在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下,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城市的发展目标。随着城市社会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系统整体功能的复杂化, 对城市规划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 2 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其思考 建国以后,我国的城市规划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在“ 一.五” 期间,为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约有 150个城市进行了初步规划,有些城市还编制了部分详细规划,一批城市按照规划初步形成了现代城市的框架,并对以后城市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8年后,城市规划的发展出现了失误,到 60年代初期,作出了暂时不搞城市规划的错误决策。文化大革命期间,城市规划工作几乎停滞,导致一些城市发展失控,管理混乱,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 1979年以来, 城市规划工作重新受到重视, 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 1989年 12月 26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使城市规划走上了法制的轨道。特别是 199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 ,它是在总结了近年来城市规划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依据“ 两个根本性转变” 和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 两个战略” 作出的重要决策。该文件充分肯定了城市规划作为政府宏观调控重要手段的地位和作用, 要求各

第二章 城市规划的演进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演进 第一节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一、殷周时期 1、商 我国最早出现城市雏形的时期。如郑州商城 迷信占卜、祟尚鬼神。 商代还不具备产生较规则的城市规划方法的历史条件。 2、西周 建丰、镐两京,积累了都城规划经验。 “复营洛邑”是历史上第一次明确记载的城市规划事件。 《周礼·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考工记》 主要规划思想: 等级、礼乐思想 天地宗法思想 二、春秋战国 古代城市建设的高潮时期,规划思想发展的多样化时代。 礼制和周易在城市规划中的进一步深透。 新的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 《管子》城市规划思想: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吴国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 意义:打破城市单一的周制布局,从城市功能出发,理性思维和以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确立起来,是一本革命性的极为重要的著作 《商君书》:开创了我国古代区域城镇关系研究的先例。 城郭制度:战国时期形成了大小套城的都城布局模式,即城市居民居住在称之为"郭"的大城,统治者居住在"王城",反映了当时"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社会要求。 三、秦汉时代 1、秦 秦没有统一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 “象天法地”思想与神鬼迷信结合在一起; 城市中的出现的复道和甬道(两边有墙的通道)等多重的城市交通系统有开创性的意义; 2、汉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周代的礼制与春秋时代孔孟提倡的儒家思想的结合。 规划强调皇权,尊卑有序,周礼制得到全面体现 四、三国至隋唐 三国期间公元213年曹魏邺城:中轴线对称。 南京城:礼制规划与因地筑城的巧妙结合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考试要点总结材料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仅供参考 作者: 收集于网络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一)城市形成的动因 城市与人类文明史 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农业和牧业/原始社会/固定居民点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奴隶社会/城市 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 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引力 城市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 (二)城市发展的规律 1、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础理论 基本经济部类和从属经济部类:循环积累过程和乘数效应 2、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城市进化理论 "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始期) "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成熟期) "澜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初始期) "绝对分数"时期(后工业化成熟期) 3、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集聚与扩散 4、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经济全球化的城市和区域影响 二、城市的物质、社会和经济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一)城市的物质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l、城市物质构成 公共领城和非公共领域、城市物质构成的空间属性(可达性和外部效应) 2、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趋势 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方式:外扩展和部重组 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建筑物的经济寿命与再开发的时机 经济结构重组与物质环境演化 (二)城市的社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城市社会构成:异质性和社会空间 2、城市社会的演化趋势: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

(三)城市的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城市产业构成:三大产业和两大部类 2、城市产业演化趋势 从第二产业主导到第三产业主导 从传统制造业主导到高科技产业主导 从水平空间经济结构到垂直空间经济结构 三、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含义 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的理解 (二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 (三)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 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 世界围的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的特点 中国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 (四)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五)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 四、城市与区域发展 (一)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影响 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 l、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2、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发展方向的区域分析 城市发展规模的区域论证 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 (二)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发展 城镇体系的概念 l、城镇体系的发展条件分析 (1)城镇体系区域发展条件 (2)城镇发展建设条件分析 2、城镇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机制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该部分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特此声明!)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实践

可持续发展设计下的城市规划

可持续发展设计下的城市规划 摘要:在城市的建设与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行城市规划主要是为了将城市发展中的相关要素进行整合,实现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且对城市未来的发展模式进行系统的预测。本文通过对城市规划中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式进行系统地介绍,以期给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观;评价指标;问题;措施 1 城市规划的概述 城市的出现证明了我国人民的社会文明发展到了一定高水平阶段,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随之出现的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因此在我国的城市的发展中还需要统筹规划,并且在制定城市发展方案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依赖于城市规划,并且以城市规划作为指导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城市要想合理发展,就必须行科学的规划,充分了解城市自身的性质和特色,分析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只有在科学城市规划方案的指导下,才能逐渐实现一座城市的最终发展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城市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多,城市规划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现阶段我国的城市规划步骤主要包括资料的收集、城市经济状态分析、城市性质和发展情况分析、城市规划目标、制定目标实施方案、分阶段实施以及建设规划的管理等环节。一般情况下,城市规划的着眼点应该是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的重点是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的规划,但是在目前的城市规划过程中,相关部门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城市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上,城市建设缺乏有效的实施措施和必要的保护手段,导致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主要是将城市发展中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放在了首位。因此,要对城市本身所具有的承载力以及对环境的控制能力等进行事先地预测,然后提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需要注意的是,规划方案形成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实际发展的速度和现状来对其进行调节和改进。进行城市规划不仅要考虑到现如今城市发展的现状,同时要考虑到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另外进行城市规划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来进行。要符合城市资源的供给能力和对环境发展的控制力。 2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城市规划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经过对城市规划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可知,在具体的规划中需要以科学的理念为指导,立足实际,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往往会对生态建设进行忽视,另外还有一些工作者不去重视城市规划工作的时效性,没有及时将规划方案进行落实。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有些城市的管理者,为了在短时间内做出一番成绩来表现自己的政绩,不惜牺牲城市的环境和资源。虽然这中做法可以对城市一时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这些方面是城市规划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亟待解决。 3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城市规划措施 3.1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传统的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但是现如今,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对城市环境的重视程度正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