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竞赛植物生理学

高中竞赛植物生理学
高中竞赛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一、植物的水分生理

1.用蔗糖溶液测知甲、乙两个细胞的初始质壁分离时的外液浓度分别为0.25M 和0.35M ,若两个细胞相邻,试判断在25℃条件下细胞间水分的移动方向,甲、乙两细胞的水势(W ψ)、渗透势(s ψ)和压力势(p ψ)分别为多少大气压?多少巴?

2.一个细胞的8-=W ψ巴,在初始质壁分离时的16-=s ψ巴,设该细胞在初始质壁分离时比原来体积缩小4%,计算其原来的s ψ和p ψ各为多少巴?

3.土壤里的水从植物的哪部分进入植物,又从哪部分离开植物,其间的通道如何?动力如何?

4.论述有关气孔开关的无机离子吸收学说?

5.在农业生产上对农作物进行合理灌溉的依据有哪些?

6.扼要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如何维持其体温的相对恒定?

(2)植物受涝后,叶子萎蔫或变黄的原因? (3)为什么在代谢旺盛的部位含自由水多? (4)低温抑制根系吸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植物叶片水势的日变化如何? 7.以下论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1)一个细胞放入某一浓度的溶液中时,若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相等,则体积不变。

(2)若细胞的s p ψψ-=,将其放入某一溶液中时,则体积不变。 (3)若细胞的s W ψψ=,将其放入纯水中,则体积不变。

(4)有一充分饱和的细胞,将其放入比细胞液浓度低50倍的溶液中,则体积不变。 (三)练习题

1.小麦的第一个水分临界期,严格来说,就是

( ) A.分蘖期 B.幼穗分化期 C.孕穗期 2.将一个细胞放入与其泡液浓度相等的糖溶液中,则

( )

A.细胞失水

B.即不吸水也不失水

C.既可能吸水也可能保持平衡 3.已形成液泡的细胞,其衬质势通常省略不计,其原因是: ( ) A.初质势很低

B.衬质势很高

C.初质势不存在

4.在萌芽条件下,苍耳的不休眠种子开始4小时的吸水属于:

( )

A.吸胀吸水

B.代谢性吸水

C.渗透性吸水 5.水分在根及叶的活细胞间传导的方向决定于: ( )

A.细胞液的浓度

B.相邻活细胞的渗透势梯度

C.相邻活细胞的水势梯度

6.当细胞在0.25M 蔗糖溶液中吸水达动态平衡时,将该细胞置于纯水中,将会:( ) A.吸水 B.不吸水也不失水 C.失水 7.水分沿导管或管胞上升的主要动力是 ( )

A.吐水 B.内聚力 C.蒸腾拉力 D.根压

二、植物的矿质营养

1.设计两个实验,证明植物根系吸收矿质是个主动的生理过程。

2.-

NO进入植物体之后是怎样运输的?在细胞的哪些部分,在什么酶催化下还原成3

氨?

3.固氮酶有哪些特性?简述生物固氮的机理。

4.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植物根系对离子的交换吸附。

5.已知某植物细胞内含有带负电荷的不扩散离子浓度为0.01M,把这样的细胞放在+

Na 和-

Cl浓度为0.01M的溶液中,这时膜内+

Na浓度为0.01M。当达到杜南平衡时,膜内[Na+]是膜外[Na+]的多少倍?(假设膜外体积等于膜内体积)。

(三)练习题

1.一般来说,越冬作物细胞中自由水与束缚水的比值:()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2.在维管植物的较幼嫩部分,亏缺下列哪种元素时,缺素症首先表现出来:()

A.K

B.Ca

C.P

3.影响根毛区吸收无机离子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土壤中无机盐的浓度

B.根可利用的氧

C.离子进入根毛区的扩散速率

4.植物体内大部分的氨通过哪种酶催化而同化?()A.谷氨酶脱氨酶B.谷氨酰胺合成酶C.转氨酶D.氨甲酰磷酸合成酶

三、植物的光合作用

1.何谓光合作用?用什么简便方法证明光合作用的存在。

2.试用化学渗透学说解释光合电子传递与磷酸化相偶联的机理。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是在叶绿体哪部分进行的?产生哪些物质?暗反应在叶绿体哪部分进行?可分哪几个大阶段?产生哪些物质?

4.何谓光能利用率?光能利用率不高的原因有哪些?

5.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有哪些?

(三)练习题

1.将叶绿素提取液放在直射光下,则可观察到:()

A.反射光是绿色,透射光是红色

B.反射光是红色,透射光是绿色

C.反射光和透射光都是绿色

2.在光合环运转正常后,突然降低环境中的CO

2

浓度,则光合环中的中间产物含量会发生如下的瞬时变化:()

A.RuBP的量突然升高,而PGA的量突然降低。

B.PGA的量突然升高,RuBP的量突然降低。

C.RuBP和PGA的量均突然降低。

D.RuBP和PGA的量均突然升高。

3.维持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最低日光强度是:()

A.等于光补偿点

B.大于光补偿点

C.小于光补偿点

4.下列反应均为光合作用过程的一部分:(1)将H从NADPH

2

传给一种有机物;(2)使

CO

2与一种有机物结合;(3)将H从H

2

O传递给NADP+。这些反应中哪些是属于光合作用的暗

反应?()A.只有(1)B.只有(2)C.只有(3)D.(1)和(2)

5.绿色植物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时,多数气孔常开放着;随着光合作用的减弱,越来越多的气孔逐渐关闭。影响气孔开闭的主要原因是保卫细胞内部的()A.氧气的浓度 B.淀粉的浓度C.水解酶的浓度D.酸碱度(PH)

四、植物的呼吸作用

1.某些果实在贮藏中人们采用哪些措施可以调节呼吸跃变?呼吸跃变发生的原因如何?

2.机械损伤会显著加快植物组织呼吸速率的原因何在?

3.什么叫能荷?试述细胞能荷数值的变化及其对呼吸过程的调节作用。

(三)练习题

1.氨基酸作为呼吸底物时呼吸商是:()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不一定

2.呼吸跃变型果实在成熟过程中,抗氰呼吸增强,与下列物质密切相关:()

A.酚类化合物

B.糖类化合物

C.乙烯

3.植物呼吸过程中的氧化酶对温度变化反应不同,柑桔果实成熟时,气温降低。该氧化酶是以下列哪种氧化酶为主:()

A.细胞色素氧化酶

B.多酚氧化酶

C.黄酶

4.天南星科植物的佛焰花序能大量放热,其原因()A.ATP大量水解B.进行无氧呼吸C.氧化磷酸化解偶联D.进行抗氰呼吸5.当植物组织从有氧条件下转放到无氧条件下,糖酵解速度加快,是由于()A.柠檬酸和ATP合成减少 B.ADP和Pi减少

C.NADH+H+合成减少 D.葡萄糖—6—磷酸减少

6.抗霉素A是一种呼吸抑制剂,它抑制什么之间的电子传递?()A.NADH和FMN B.细胞色素b和细胞色素c

C.细胞色素c和细胞色素a D.泛醌色系b

五、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1.简述以下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1)生长素与赤霉素(2)脱落酸与细胞分裂素

2.生长素为什么可以促进细胞伸长?

3.赤霉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上起什么作用?

4.用试验证明赤霉素诱导α-淀粉酶的形成。

5.说明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的生理作用?

6.试述下列激素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方向:IAA、GA、CTK。

7.证明细胞分裂素是在根尖合成的实验依据有哪些?

(三)练习题

1.用箭头连接下列植物激素的合成前体:

A.IAA A.类胡萝卜素

B.GA B.1-氨基环丙烷-1-羧酸

C.ABA C.色氨酸

D.Eth D.甲羟戊酸(甲瓦龙酸)

2.在IAA浓度相同条件下,低浓度蔗糖可以诱导维管束分化,有利于:()

A.韧皮部分化

B.木质部分化

C.韧皮部和木质部分化

3.促进RNA合成的激素是:()

A.GA

B.IAA

C.ABA

D.乙烯

4.试验证明与生长素诱导伸长有关的核酸是:()

A.tRNA

B.mRNA

C.rRNA

5.赤霉素对植物细胞的生理作用是:()

A.促进细胞伸长、分裂和分化

B.只促进细胞伸长和分裂

C.只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

6.赤霉素对不定根形成的作用是:()

A.抑制作用

B.促进作用

C.既抑制又促进

7.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效应可被放线菌素D抑制,说明其作用机理涉及()

A. DNA合成过程

B. RNA合成过程

C. DNA合成和RNA合成

D. 蛋白质合成过程

六、植物的成花生理

1.短日植物苍耳与长日植物天仙子是否都可在14小时的日照条件下开花?为什么?

2.如何用实验证明植物感受低温刺激进行春化的部位是生长点而不是叶?

3.试述温度对植物光周期现象的影响?

4.经光周期诱导后,叶内形成诱导顶芽分化的物质,这种物质的运输特点是什么?

5.请根据下表两组实验结果,作出一种植物在光暗交替周期中光暗时间长短与开花的关系的结论。

花序形成的数目与光周期的关系表

1.将北方的冬小麦引种至广东栽培,结果不能抽穗结实,主要原因是:

( )

A.日照短

B.气温高

C.雨水多

D.光照强

2.假如要冬梅提前到10月或11月间开花,可对正常生长的梅花提前进行下列处理: ( )

A.低温处理

B.高温处理

C.长日照处理

D.短日照处理

3.光周期刺激的感受部位是: ( ) A.叶子 B.顶芽 C.叶子和顶芽

4.冬小麦经过春化作用后,对日照要求是: ( ) A.在长日照下才能开花 B.在短日照下才能开花 C.在任何日照下都能开花

5.在自然条件下,光周期诱导所要求的光照强度是:

( )

A.低于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光照强度

B.大于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光照强度

C.等于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光照强度

6.利用暗期间断抑制短日植物开花,选择下列哪种光最有效? ( )

A.红光

B.蓝紫光

C.远红光

D.绿光

7.一种植物中,一些生理过程只在植物受到全光谱白光或者其中的红光万分照射时才能进行,其他单色光源则无法产生效应。基于这一点,植物的这一生理过程是由下列哪种物质调节的? ( )

A .叶绿素

B .光敏色素

C .一种类黄酮色素菜

D .植物生长素或赤霉素

8.幼苗或吸胀后种子经低温处理后,其开花反应被促进的现象称为 ( ) A .抗冷锻炼 B.抗冻锻炼 C.春化作用 D.去春化作用 9.用画线连接表明下列植物属何种光周期反应类型: ( ) 棉 花 油 菜 天仙子 长日植物

番 茄 苍 耳 短日植物 豌 豆 烟 草

日中性植物

大 豆

10.图中A 、B 、C 是对植物进行日照处理的3种方式

,甲、乙、丙3种植物在A 、B 、C 不同的处理方式下,开花情况如何?

(1)甲植物为长日照植物,临界日长为8h ,则:A ;B ;C 。

(2)乙植物为短日照植物,临界日长为10h ,则:A ;B ;C 。

(3)丙植物为短日照植物,临界日长为14h ,则:A ;B ;C 。 七、植物的抗性生理

1.生物膜结构成分与功能在抗寒性上的作用如何?

2.冷害过程中植物体内的生理生化变化有什么特点?

3.干旱对植物的伤害有哪些?

4.植物抗旱的生理基础如何?如何提高植物的抗旱性?

5.植物耐盐的生理基础如何?如何提高植物的抗盐性?

6.涝害对植物的影响如何?植物抗涝性的生理基础是什么?

(三)练习题

1.植物受旱时,永久萎蔫与暂时萎蔫的根本差别在于:()

A.蛋白质变性

B.激素变化

C.氨基酸的积累

D.原生质的脱水

2.在植物受旱情况下,有的氨基酸会发生积累,它是:()

A.赖氨酸

B.脯氨酸

C.精氨酸

D.天冬氨酸

3.抗寒性无论是强或弱,植物的呼吸速率在低温下都是:()

A.降低的

B.升高的

C.变化不大的

4.同一作物不同生育时期抗涝程度不同,在水稻一生中受害最严重的是:()

A.苗期

B.拨节至幼穗分化初期

C.幼穗形成期至孕穗中期

D.抽穗期至开花期

5.盐分过多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是:()

A.呼吸增高

B.呼吸降低

C.呼吸变化不大

D.呼吸先降后升

6.植物受到SO

污染后,其体内会出现植物激素增加的现象。这种激素是:()

2

A.ABA

B.IAA

C.乙烯

D.GA

高中物理竞赛高二竞赛班全套物理讲义(答案解析)高二竞赛班第7讲 动力学II.建立微分方程.教师版

上讲代表的是动力学里的最基本的套路,好好练习。 这讲处理的如何建立微分方程。竞赛中用微分方程处理的问题,一定都可以绕过微分方程解决。然而不论是用什么方法,建立方程的过程必然是一样的。 1、 步找出多少个独立变量,通过常见的各种约束,表达系统的变量。 2、 方程的来源可以是牛顿第二定律/角动量定理,也可以是XX 守恒,本质上是相通的。 写方程的时候如果发现要算的变量在积分上下限的位置,或者在积分变量的位置,说明不应当对整个过程写方程,而是应当对某一小段过程写方程(即把积分方程化成微分方程)。 3、 消去无关的变量。例如要干掉v 而算出x ,t 关系的时候,v 显然应当为 dx dt ,或者通过加减将,v dv 等一起消掉。 例题精讲 上讲复习-关联 【例1】 在光滑的固定的,倾斜角度为θ的水平面上,有一个半径为r 的薄壁圆筒,外面饶了一圈绳子, 绳子一端接在天花板上。初始状态圆筒被挡板挡住,露出的绳子长度为l ,然后突然撤掉挡板 (1) 求刚撤掉挡板的时候,圆筒的加速度和角加速度。 (2) 求这个瞬间绳子上与圆筒接触的点的加速度与圆筒上与绳子接触的点的加速度。 上讲复习-曲率半径 【例2】 半径R 的大圆内,取半径4 R r = ,小圆对应的滚轮线,求线上最大曲率半径max ρ, 本讲导学 第7讲 动力学II 建立微分方程

解:内滚轮线又称内旋轮线内摆线设匀速纯滚动,小圆自转角速 角速度记为?ω,小圆圆心弦转角速度记为θω,旋转速度记为v 则有, ()R r r v R r r ?θ?θωωωω-==-?= 内滚轮线max ρ在园中P 处,有 22()p v v R r θω==- p a 方向向上,大小为 222()= (2)p R r a r R r R r r ?θθωωω- =--=-…… p a 即为a 心,得 2max p 4() == = (2) p v r R r a R r ρρ--心 将4 R r = 代入,即得 max 32 R ρ= 上讲复习-惯性力 【例3】 在竖直平面上,设置图示的水平X 轴和数值向下的y 轴,t=0时刻位于x=0,y=0处的小水桶从 静止出发,以匀加速0a ,沿X 轴运动。过程中桶底小孔向下漏水,单位时间漏水质量为0m 常量。略去漏水相对水桶的初速度,在任意00t >时刻,试求: (1)漏水迹线方程; (2)漏水迹线中的质量线速度λ随y 坐标的分布函数。

植物生理学重点

1 含水量 束缚水、自由水及其表现 吸水三种方式:渗透吸水、吸胀吸水、代谢性吸水 水势及其单位,水势组成 渗透作用 渗透势 压力势 衬质势 质壁分离及复原;质壁分离现象实验意义(利用质壁分离现象完成检测) ψw =ψs+ψp+ψm+ψg 植物细胞水势变化、体积变化、吸水失水变化 水通道蛋白(水孔蛋白) 水势的测定 2主动吸水和被动吸水;根压和蒸腾拉力 吐水和伤流 共质体和质外体 根压的产生 蒸腾拉力的产生 影响吸水的土壤因素(水、温、通气、浓度)

永久萎蔫系数 蒸腾作用 蒸腾强度;蒸腾效率;蒸腾系数 小孔律 影响气孔运动的因素(光、温、CO2、水、风) 3.气孔运动的机理(三个学说) 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光、湿度、温度、风) 内聚力张力学说 概念:水分平衡,SPAC,水分临界期 4.概念:矿质元素;必需元素;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缺素症 必需元素三条标准 判定必需元素的方法 N P K Ca Fe B Zn的生理作用及缺素症,N肥过多;其它元素最典型症状 元素的重复利用 概念:被动吸收;主动吸收;简单扩散;协助扩散 5.概念:通道;载体;主动吸收;离子吸收饱和效应;离子吸收竞争现象;初级主动运输;次级主动运输 主动吸收存在的证据

吸水和吸盐的关系 概念:生理酸性盐;生理碱性盐;生理中性盐;单盐毒害;离子拮抗;平衡溶液 自由空间;表观自由空间 根系吸收矿质的过程 概念:根外营养 影响根系吸收矿质的因素(温,通气,溶液浓度,酸度,微生物) 矿质的运输:根系吸收木质部;叶面吸收韧皮部 概念:生长中心;最大生产效率期 Cu 抗坏血酸氧化酶,多酚氧化酶; Mo 硝酸还原酶; Zn 碳酸酐酶,核糖核酸酶; Fe 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 6. 碳素同化作用 叶绿体结构 叶绿体色素及其比例 叶绿体色素性质 叶绿素荧光现象和磷光现象 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因素

生物竞赛植物生理学3

141648995.doc 练习10 1.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中最发达的部分是() A. 髓 B. 髓射线 C. 皮层 D. 内皮层 2.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中最发达的部分是() A. 初生木质部 B. 次生木质部 C. 次生韧皮部 D. 初生韧皮部 3. 具次生结构的根、茎的维管射线都是直接由维管形成层中的()产生的。 A. 射线原始细胞 B. 纺锤状原始细胞 C. 原形成层细胞 D. 基本分生组织细胞 4. 梨和苹果的芽构造特殊,既能生叶,又能开花,故称为() A. 叶芽 B. 花芽 C. 混合芽 D. 休眠芽 5. 大多数植物的幼茎的维管柱是由维管束、髓和髓射线三个部分组成,与根相比其不同点是() A. 中柱鞘发达 B. 没有中柱鞘或不明显 C. 髓较发达 D. 初生木质部内始式发育 练习11 1.茎中初生射线是指() A. 髓射线 B. 维管射线 C. 木射线 D. 韧皮射线 2. 树皮剥去后,树就会死亡,是因树皮不仅包括周皮,还有() A. 栓内层 B. 木栓形成层 C. 韧皮部 D. 木质部 3. 木本植物茎增粗时,细胞数目明显增加部分是() A. 次生韧皮部 B. 维管形成层 C. 次生木质部 D. 周皮 4. 禾本科植物茎维管束中的维管柱鞘为() A.薄壁组织 B. 厚壁组织 C. 厚角组织 D. 基本组织 5. 次生射线,位于木质部的称为木射线,位于韧皮部的称为韧皮射线,两者合称为() A. 髓射线 B. 初生射线 C. 维管射线 练习12 1.雪松植株的植物体形似宝塔,该类植物枝条的分枝方式为()。 A. 单轴分枝 B. 合轴分枝 C. 假二叉分枝 2. 黑藻芽的生长锥顶端有一套状结构包围其外侧,该结构为() A. 原套 B. 原体 C. 初生分生组织 D. 原形成层 3. 大豆茎横切面上,维管束中的初生木质部导管的排列方式(由外向内)为()。 A. 直径较小的导管靠近皮层 B. 直径较小的导管远离髓区 C. 直径较大的导管靠近皮层 D. 直径较大的导管靠近髓区 4. 在大豆茎横切玻片标本中,可观察到富含淀粉粒的一层细胞——淀粉鞘,它位于植物茎()。 A. 皮层最内层 B. 皮层最外层 C. 维管束内侧 D. 髓区 5. 棉茎的维管形成层最初由()的细胞恢复分生能力形成。 A. 束内形成层 B. 原形成层+束间形成层 C. 原形成层+束内形成层 D. 束间形成层+束内形成层 第 1 页共 1 页

高中物理竞赛知识系统整理

物理知识整理 知识点睛 一.惯性力 先思考一个问题:设有一质量为m 的小球,放在一小车光滑的水平面上,平面上除小球(小球的线度远远小于小车的横向线度)之外别无他物,即小球水平方向合外力为零。然后突然使小车向右对地作加速运动,这时小球将如何运动呢? 地面上的观察者认为:小球将静止在原地,符合牛顿第一定律; 车上的观察者觉得:小球以-a s 相对于小车作加速运动; 我们假设车上的人熟知牛顿定律,尤其对加速度一定是由力引起的印象至深,以致在任何场合下,他都强烈地要求保留这一认知,于是车上的人说:小球之所以对小车有 -a s 的加速度,是因为受到了一个指向左方的作用力,且力的大小为 - ma s ;但他同时又熟知,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小球在水平方向不受其它物体的作用, 物理上把这个力命名为惯性力。 惯性力的理解 : (1) 惯性力不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没有反作用。 (2)惯性力的大小等于研究对象的质量m 与非惯性系的加速度a s 的乘积,而方向与 a s 相反,即 s a m f -=* (3)我们把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参考系叫惯性系,不成立的叫非惯性系,设一个参考系相对绝对空间加速度为a s ,物体受相对此参考系 加速度为a',牛顿定律可以写成:a m f F '=+* 其中F 为物理受的“真实的力”,f*为惯性力,是个“假力”。 (4)如果研究对象是刚体,则惯性力等效作用点在质心处, 说明:关于真假力,绝对空间之类的概念很诡异,这样说牛顿力学在逻辑上都是显得很不严密。所以质疑和争论的人比较多。不过笔者建议初学的时候不必较真,要能比较深刻的认识这个问题,既需要很广的物理知识面,也需要很强的物理思维能力。在这个问题的思考中培养出爱因斯坦2.0版本的概率很低(因为现有的迷惑都被1.0版本解决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的同学会逐渐对力的概念,空间的概念清晰起来,脑子里就不会有那么多低营养的疑问了。 极其不建议想不明白这问题的同学Baidu 这个问题,网上的讨论文章倒是极其多,不过基本都是民哲们的梦呓,很容易对不懂的人产生误导。 二.惯性力的具体表现(选讲) 1.作直线加速运动的非惯性系中的惯性力 这时惯性力仅与牵连运动有关,即仅与非惯性系相对于惯性系的加速度有关。惯性力将具有与恒定重力相类似的特性,即与惯性质量正比。记为: s a m f -=* 2.做圆周运动的非惯性系中的惯性力 这时候的惯性力可分为离心力以及科里奥利力: 1)离心力为背向圆心的一个力: r m f 2ω=*

高中物理竞赛教程15-温度和气体分子运动论

高中物理竞赛热学教程 第五讲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第一讲 温度和气体分子运动论 第一讲 温度和气体分子运动论 §1。1 温度 1.1.1、平衡态、状态参量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凡是跟温度有关的现象均称为热现象。热现象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热学是研究热现象规律的科学。热学研究的对象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宏观物体,称为热力学系统或简称系统。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的宏观性质不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称为平衡态,否则就称为非平衡态。可见系统平衡态的改变依赖于外界影响(作功、传热)。 系统处于平衡态,所有宏观物理都具有确定的值,我们就可以选择其中几个物理量来描述平衡态,这几个量称为状态参量。P 、V 、T 就是气体的状态参量。 气体的体积V 是指盛放气体的容器的容积,国际单位制中,体积的单位是m 3 。 1m 3 =103L=106 cm 3 气体的压强P 是气体作用在容器的单位面积器壁上的平均压力,单位是p a 。 1atm=76cmHg=1.013?105 p a 1mmHg=133.3p a 1.1.2、 温标 温度的数值表示法称为温标。建立温标的三要素是: 1、选择某种物质的一个随温度改变发生单调显著变化的属性来标志温度,制作温度计。例如液体温度计T(V)、电阻温度计T(R)、气体温度计T(P)、T(V)等等。这种选用某种测温物质的某一测温属性建立的温标称为经验温标。 2、规定固定点,即选定某一易于复现的特定平衡态指定其温度值。1954年以前,规定冰点为0℃,汽点为100℃,其间等分100份,从而构成旧摄氏温标。1954年以后,国际上选定水的三相点为基本固定点,温度值规定为273.16K 。这样0℃与冰点,100℃与汽点不再严格相等,百分温标的概念已被废弃。 3、规定测温属性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如果某种温标(例如气体温度计)选定为线性关系,由于不同物质的同一属性或者同一物质的不同属性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不会相同,因而其它的温标就会出现非线性的函数关系。 1.1.3、理想气体温标 定容气体温度计是利用其测温泡内气体压强的大小来标志温度的高低的。 T(P)=αP α是比例系数,对水的三相点有 T 3= αP 3=273.16K P 3是273.16K 时定容测温泡内气体的压强。于是 T(P)=273.16K 3P P (1) 同样,对于定压气体温度计有 T(V)=273.16K 3V V (2) 3V 是273.16K 时定压测温泡内气体的体积。 用不同温度计测量同一物体的温度,除固定点外,其值并不相等。对于气体温度计也有)()(V T P T ≠。但是当测温泡内气体的压强趋于零时,所有气体温度计,无论用什么气体,无论是定容式的还是定压式的,所测温度值的差别消失而趋于一个共同的极限值,这个极限值就是理想气体温标的值,单位为K ,定义式为 T=lim 0 →p T(V)=lim 0 →p T(P) =273.16K lim →p 3V V =273.16K lim 0→p 3P P (3) 1.1.4、热力学温标 理想气体温标虽与气体个性无关,但它依赖于气体共性即理想气体的性质。利用气体温度计通过实验与外推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实现理想气体温标。但其测温范围有限(1K ~1000℃),T <1K ,气体早都已液化,理想气体温标也就失去意义。 国际上规定热力学温标为基本温标,它完全不依赖于任何测温物质的性质,能在整个测温范围内采用,具有“绝对”的意义,有时称它为绝对温度。在理想气体温标适用的范围内,热力学温标与理想气体温标是一致的,因而可以不去区分它们,统一用T(K)表示。 国际上还规定摄氏温标由热力学温标导出。其关系式是: t=T-273.15o (4) 这样,新摄氏温标也与测温物质性质无关,能在整个测温范围内使用。目前已达到的最低温度为5?108 -K , 但是绝对零度是不可能达到的。 例1、定义温标t *与测温参量X 之间的关系式为t * =ln(kX),k 为常数 试求:(1)设X 为定容稀薄气体的压强,并假定水的三相点 16.273*3=T ,试确定t *与热力学温标之间的关系。(2)在温标t * 中,冰点和汽点各为多少度;(3)在温标t * 中,是否存在零度? 解:(1)设在水三相点时,X 之值是3X ,则有273.16o =In(kX 3)将K 值代入温标t * 定义式,有 3316.273*16.273X X In X X e In t +=? ???? ?= (2) 热力学温标可采用理想气体温标定义式,X 是定容气体温度计测温泡中稀薄气体压强。故有 30 lim 16.273X X K T x →= (3) 因测温物质是定容稀薄气体,故满足X →0的要求,因而(2)式可写成 ) lim ln(16.273lim 30 *X X t x x →→+= (4) 16.27316.273*T In t += 这是温标* t 与温标T 之间关系式。 (2)在热力学温标中,冰点K T i 15.273=,汽点K T s 15.373=。在温标* t 中其值分别为 16.27316.27315 .27316.273*=+=In t 47.27315.27315 .37316.273*=+=In t (3)在温标*t 中是否存在零度?令* t =0,有 K e T 116.27316.273<<=- 低于1K 任何气体都早已液化了,这种温标中* t =0的温度是没有物理意义的。 §1-2 气体实验定律 1.2.1、玻意耳定律

植物生理学重点归纳

植物生理学重点归纳-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一章 1.代谢是维持各种生命活动(如生长、繁殖、运动等)过程中化学变化(包括物质合成、转化和分 解)的总称。 2.水分生理包括:水分的吸收、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水分的排出。 3.水分存在的两种状态:束缚水和自由水。束缚水含量与植物抗性大小有密切关系。 4.水分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1,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2,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映物质3是植物对物 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4,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5.植物细胞吸水主要有三种方式:扩散,集流和渗透作用。 6.扩散是一种自发过程,指分子的随机热运动所造成的物质从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移动,扩 散是物质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适合于短距离迁徙。 7.集流是指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在压力梯度下共同移动。 8.水孔蛋白包括:质膜内在蛋白和液泡膜内在蛋白。是一类具有选择性、高效转运水分的跨膜通道蛋 白,只允许水通过,不允许离子和代谢物通过。其活性受磷酸化和水孔蛋白合成速度调节。 9.系统中物质的总能量分为;束缚能和自由能。 10.1mol物质的自由能就是该物质的化学势。水势就是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纯水的自由能最 大,水势也最高,纯水水势定为零。 11.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可证明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12.压力势是指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对细胞壁产生一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引起富有弹性的细胞 壁产生一种限制原生质体膨胀的反作用力。 13.重力势是水分因重力下移与相反力量相等时的力量。 14.根吸水的途径有三条:质外体途径、跨膜途径和共质体途径。 15.根压;水势梯度引起水分进入中柱后产生的压力。 16.伤流: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溢出液体的现象。流出的汁液是伤流液。 17.吐水:从未受伤叶片尖端或边缘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由根压引起。 18.根系吸水的两种动力;根压和蒸腾拉力。 19.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条件:土壤中可用水分,通气状况,温度,溶液浓度。 20.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21.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1,是植物对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2,是植物吸收矿质盐类和在体内 运转的动力3,能降低叶片的温度 22.叶片蒸腾作用分为两种方式:角质蒸腾和气孔蒸腾。 23.气孔运动有三种方式:淀粉-糖互变,钾离子吸收和苹果酸生成。 24.影响气孔运动的因素;光照,温度,二氧化碳,脱落酸。 25.影响蒸腾作用的外在条件:光照,空气相对湿度,温度和风。内部因素:气孔和气孔下腔,叶片内 部面积大小。 26.蒸腾速率取决于水蒸气向外的扩散力和扩散途径的阻力。 27.水分在茎叶细胞内的运输有两条途径:经过活细胞和经过死细胞。 28.根压能使水分沿导管上升,高大乔木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为蒸腾拉力。 29.这种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称为内聚力学说亦称蒸腾-内聚力-张力学说。 第三章 1. 为什么说碳素是植物的生命基础? 第一,植物体的干物质中90%以上是有机物质,而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素(约占有机化合物重量的45%),碳素成为植物体内含量较多的一种元素;第二,碳原子是组成所有有机物的主要骨架。碳原子与其他元素有各种不同形式的结合,由此决定了这些化合物的多样性。 2. 按照碳素营养方式的不同分为自养植物和异养植物 3. 自养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将其转变成有机物质的过程称为植物的碳素同化作用。植物碳素同化作用包括细菌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最新届生物竞赛专题训练1--植物生理学

2012届生物竞赛专题训练1---植物生理学 一.选择题 1、(07年全国联赛)下列植物的干种子,吸水力最强的是: A.花生 B.大豆 C.小麦 D.玉米 2、(02年全国联赛)下列哪一种是研究无机营养元素必需性的精确而又便捷的方法 A.土培 B.水培 C.蛭石培 D.砂培 3、(07年全国联赛)盐碱地土壤对非盐碱植物的危害主要是因为它导致植物: A.生理干旱 B.同化速度加快 C.呼吸作用增强 D.水分消耗过快 4、(04年全国联赛)水淹导致植物死亡的原因是 A.土壤水势过高B.植物的根缺氧C.呼吸产生的CO2的毒害作用 D.土壤中的物质溶于水中达到毒害作用的浓度 5、(04年全国联赛)在胚芽鞘的向光运动中,光感受部位是胚芽鞘的 A.顶端 B.延长区 C.基部 D.胚芽鞘内的芽 6、(02年全国联赛)在大多数情况下,植物体中水向上运输主要是依靠 A.内聚力张力 B.根压 C.蒸腾拉力 D.表面张力 7、(08年全国联赛)早春,当落叶树开始新一年的生长时,木质部中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是A.大气与木质部的水势差 B.蒸腾拉力 C.根压 D.土壤与根木质部的水势差 8、(03年全国联赛)下述有关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论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初始质壁分离时,细胞的压力势等于零 B.在质壁分离现象中,与细胞壁分离的“质”并不是原生质 C.蚕豆根的分生细胞放在20%的蔗糖溶液中,能够发生质壁分离 D.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都进入了细胞 9、(06年全国联赛)以下哪个关于C4植物的描述是正确的? A.均为单子叶植物 B.叶片只进行C4光合作用途径 C.光呼吸中放出的CO2能被高效利用 D.氧气对其CO2固定影响较小 10、(06年全国联赛)所有进行光合放氧的生物都具有那种色素: A.叶绿素a, 叶绿素b B.叶绿素a, 叶绿素c C.叶绿素a, 类胡萝卜素D.叶绿素a,藻胆素 11、(08年全国联赛)光合产物蔗糖形成的部位是在 A.叶绿体基粒 B.叶绿体间质 C.细胞质 D.类囊体 12、(01年全国联赛)在较强光照强度下,降低CO2浓度,下列作物中的哪两种光合速率下降的更快? (1)棉花(2)玉米(3)高梁(4)小麦 A.(l)和(3)B.(1)和(4) C.(2)和(3)D.(2)和(4) 13、(06年全国联赛)以下对乙烯的论断哪个是错误的? A.是一种气体植物激素B.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可以生产这种气体 C.不能进行细胞间的传递D.不同果实之间可以传递 E.浓度越高,果实成熟越快 14、(02年全国联赛)在下列哪种条件下贮藏果实的效果好?

高中物理竞赛高二竞赛班全套物理讲义(答案解析)高二竞赛班第6讲 动力学I关联和惯性力.学生版

第一部分是关联的处理。两套思路:第一套是矢量力学,写加速度关联,写对每个物理写牛顿第二定律,然后暴力解方程。第二套思路是分析力学,写几何约束,写能量表达式,求一次导数得答案。具体可能遇到各种细节问题,例如转动的问题,曲率半径的问题等等。 第二部分是复习惯性力。先给几个简单例子,然后给了一个科里奥利力的简单计算,希望大家不要再对这一项惯性力感到玄妙。 例题精讲 第一部分 关联的处理 【例1】 如图有两根长度为l 的轻杆铰接在一起,在顶点和中点处镶上五个质量为m 的质点。地面光滑, 某时刻左右两个物体速度大小为v ,分别向左向右,角度为30θ=?。求此时五个物体的加速度。 注意比较用加速度关联的做法和用能量求导数的办法。为什么现在加速度大小和速度有关了? 本讲导学 第6讲 动力学I 关联和惯性力 θ m m m m m

【例2】如图一根横梁上有两个定点,间距为3l,找到一个轻绳,长度为3l。套一个质量为m的小环,初始状态质点在A点正下方,绳子拉直,从静止释放。求当m走到AB的中垂线的位置的时候,m的速度和加速度,以及绳子拉力,忽略一切摩擦。 将题设改为B点固定,A点变成一个无质量的小环,套在横梁上,m在任意点的时候,绳子的拉力。 A B m m 【例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光滑三角劈,倾角为 ,在其顶点固定一个小滑轮,忽略摩擦。质量为m 的一个物块以绳子连接,绳子另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物块m则放在劈上。问系统自由释放加速运动,到达速度为v时,三角劈的加速度为多少? 注意比较加速度关联和能量求导出的做法。

【例4】27届第三题。注意如何表达约束。 第二部分复习惯性力 【例5】 如图所示,一平台在水平面内绕竖直中心轴以角速度ω匀速运动,在平台内沿半径方向开两个沟槽,质量为m A的小球置入一个两者间摩擦因数为μ的沟槽A内,质量为m B的小球放在一个光滑的沟槽B内。用长l的细线绕过平台中心轴两端与A、B两球相连。设平台中心是半径可忽略的细轴且光滑。A球位置可以用它到中心点O的距离x表示。求在稳定情形下,x的取值范围。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真题汇编热学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真题汇编---热学 1.(19Y4) 四、(20分)如图预19-4所示,三个绝热的、容积相同的球状容器A 、B 、C ,用带有阀门K 1、K 2的绝热细管连通,相邻两球球心的高度差 1.00m h =.初始时,阀门是关闭的,A 中装有1mol 的氦(He ),B 中装有1mol 的氪(Kr ),C 中装有lmol 的氙(Xe ),三者的温度和压强都相同.气体均可视为理想气体.现打开阀门K 1、K 2,三种气体相互混合,最终每一种气体在整个容器中均匀分布,三个容器中气体的温度相同.求气体温度的改变量.已知三种气体的摩尔质量分别为 31He 4.00310kg mol μ--=?? 在体积不变时,这三种气体任何一种每摩尔温度升高1K ,所吸收的热量均为 3/2R ,R 为普适气体常量. 2.(20Y3)(20分)在野外施工中,需要使质量m =4.20 kg 的铝合金构件升温;除了保温瓶中尚存有温度t =90.0oC 的1.200kg 的热水外,无其他热源。试提出一个操作方案,能利用这些热水使构件从温度t 0=10.0oC 升温到66.0oC 以上(含66.0oC),并通过计算验证你的方案. 已知铝合金的比热容c =0.880×103J ·(k g·oC)-1 , 水的比热容c = 4.20×103J ·(kg ·oC)-1 ,不计向周围环境散失的热量. 3.(22Y6)(25分)如图所示。两根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的平行的直长金属导轨,处于恒定磁场中。 磁场方向与导轨所在平面垂直.一质量为m 的均匀导体细杆,放在导轨上,并与导轨垂 直,可沿导轨无摩擦地滑动,细杆与导轨的电阻均可忽略不计.导轨的左端与一根阻值为 尺0的电阻丝相连,电阻丝置于一绝热容器中,电阻丝的热容量不计.容器与一水平放置的开口细管相通,细管内有一截面为S 的小液柱(质量不计),液柱将l mol 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封闭在容器中.已知温度升高1 K 时,该气体的内能的增加量为5R /2(R 为普适气体常量),大气压强为po ,现令细杆沿导轨方向以初速V 0向右运动,试求达到平衡时细管中液柱的位移. 4.(16F1)20分)一汽缸的初始体积为0V ,其中盛有2mol 的空气和少量的水(水的体积可以忽略)。平衡时气体的总压强是3.0atm ,经做等温膨胀后使其体积加倍,在膨胀结束时,其中的水刚好全部消失,此时的总压强为2.0atm 。若让其继续作等温膨胀,使体积再次加倍。试计算此时: 1.汽缸中气体的温度; 2.汽缸中水蒸气的摩尔数; 3.汽缸中气体的总压强。 假定空气和水蒸气均可以当作理想气体处理。 5.(17F1)在一大水银槽中竖直插有一根玻璃管,管上端封闭,下端开口.已知槽中水银液面以上的那部分玻璃管 的长度l=76cm,管内封闭有n=1.0×10-3 mol的空气,保持水银槽与玻璃管都不动而设法使玻璃管内空气的温度缓慢地降低10℃,问在此过程中管内空气放出的热量为多少?已知管外大气的压强为76cmHg,每摩尔空 气的内能U=CVT,其中T为绝对温度,常量CV=20.5J·(mol·K)-1 ,普适气体常量R=8.31J·(m ol·K)-1 31Kr 83.810kg mol μ--=??31Xe 131.310kg mol μ--=??

植物生理学重点集锦

1、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内容 定义: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内容:植物的生命活动大致可分为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物质与能量转化、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等几个方面。 2、信息传递:植物“感知”环境信息的部位与发生反应的部位可能不完全相同,从信息感受部位将信息传递到发生反应部位的过程。 信号转导:单个细胞水平上,信号与受体结合后,通过信号转导系统产生生理反应 3、植物生理学发展的第一阶段是从探讨植物营养问题开始的。第一个用柳条来探索植物养分来源的是荷兰人凡.海尔蒙。植物生理学发展的第二阶段是以李比希的《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一书于1840年问世为起始标志。Sachs《植物生理学讲义》(1882年)的问世,Pfeffer巨著《植物生理学》的出版。这两部著作标志着植物生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李继侗,罗宗洛,汤佩松. 4、什么是水分代谢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过程。 植物体内的水分存在状态 靠近胶粒并被紧密吸附而不易流动的水分,叫做束缚水;距胶粒较远,能自由移动的水分叫自由水。 1.水的生理作用(简答) 1)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2)水是植物代谢过程中的重要原料 3)水是各种生化反应和物质吸收、运输和介质 4)水能使植物保持固有的姿态 5)水分能保持植物体正常的体温 水的生态作用 1)水对可见光的通透性 2)水对植物生存环境的调节 渗透作用—水分通过选择透性膜从高水势向低水势移动的现象。 根系吸水的途径有3条. (1)、质外体途径 (2)、跨膜途径 (3)、共质体途径 根压产生的原因:由于根部细胞生理活动的作用,皮层细胞中的离子会不断通过内皮层细胞进入中柱,中柱内细胞的离子浓度升高,水势降低,便向皮层吸收水分。这种由于水势梯度引起水分进入中柱后产生的压力叫根压。 气孔运动的机制 ?淀粉-糖互变、钾离子的吸收和苹果酸生成学说. ?淀粉-糖转化学说: ?认为保卫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消耗CO2,细胞质内的PH增高,促 使淀粉磷酸化酶水解淀粉为可溶性糖,保卫细胞水势下降,表皮细胞或副卫细胞的

高中物理竞赛:动力学

高中物理竞赛:动力学 一、复习基础知识点 一、 考点内容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2.牛顿第二定律,质量。 3.牛顿第三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4.超重和失重。 二、 知识结构 三、复习思路 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核心,也是研究电磁学的重要武器。在新高考中,涉及本单元的题目每年必出,考查重点为牛顿第二定律,而牛顿第一定律、第三定律在第二定律的应用中得到完美体现。在复习中,应注重对概念的全方位理解、对规律建立过程的分析,通过适当定量计算,掌握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技巧规律,强化联系实际和跨学科综合题目的训练,培养提取物理模型,迁移物理规律的解题能力。 基础习题回顾 1.一个人站在医用体重计的测盘上,在人下蹲的全过程中,指针示数变化应是: A 、先减小,后还原 B 、先增加,后还原 C 、始终不变 D 、先减小,后增加,再还原 2.如图所示,ad 、bd 、cd 是竖直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 ????????? ????????????????????????===?????;同时性;同性质牛顿第三定律:相互性运动情况;超重和失重受力情况本问题: 应用:动力学的两类基或表达式牛顿第二定律量度性,质量是惯性大小的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原因,而不是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合a m a F m a F m a F y y x x a c

a 、 b 、 c 、 d 位于同一圆周上,a 点为圆周的最高点,d 点为最低点。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图中未画出),三个滑环分别从a 、b 、c 处释放(初速度为零),用t 1、t 2、t 3依次表示滑环到达d 所用的时间,则: A 、t 1 < t 2 < t 3 B 、t 1 > t 2 > t 3 C 、t 3 > t 1 > t 2 D 、t 1 = t 2 = t 3 3.有一箱装得很满的土豆(如图),以一定的初速度在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面上向左做匀减速运动(不计其它外力和空气阻力),其中有一质量为m 的土豆,则其它 土豆对它的总作用力大小是: A 、mg B 、mg μ C 、21μ+mg D 、21μ-mg 4.在一次火灾事故中,因情况特殊别无选择,某人只能利用一根绳子从高处逃生,他估计这根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小于他的重量,于是,他将绳子的一端固定,然后沿着这根绳子从高处竖直下滑。为了使他更加安全落地,避免绳断人伤,此人应该: A .尽量以最大的速度匀速下滑 B .尽量以最大的加速度加速下滑 C .小心翼翼地、慢慢地下滑 D .最好是能够减速下滑 5.在滑冰场上,甲、乙两小孩分别坐在滑冰板上,原来静止不动,在相互猛推一下后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假定两板与冰面间的摩擦因数相同。已知甲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乙远,这是由于: A 、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力小于乙推甲的力 B 、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时间小于乙推甲的时间 C 、在刚分开时,甲的初速度大于乙的初速度 D 、在分开后,甲的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的加速度的大小 6.如图所示,一物块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用一大小为F 、方向如图所示的力去推它,使它以加速度a 右运动。若保持力的方向不变而增大力的大小,则: A 、a 变大 B 、不变 C 、a 变小 D 、因为物块质量未知,故不能确定a 变化的趋势 7.吊在降落伞下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下落速度仍达14m/s ,为实现软着陆,在返回舱离地面约为1.5m 时开动5个反推力小火箭,若返回舱重3吨,则每支火箭的平均推力为 牛。(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8.煤矿安全问题至关重要。某煤矿通过铁轨车送工人到地下工作。假设铁轨是一条倾斜

高中物理竞赛热现象和基本热力学定律

高中物理竞赛——热现象和基本热力学定律 1、平衡态、状态参量 a 、凡是与温度有关的现象均称为热现象,热学是研究热现象的科学。热学研究的对象都是有大量分子组成的宏观物体,通称为热力学系统(简称系统)。当系统的宏观性质不再随时间变化时,这样的状态称为平衡态。 b 、系统处于平衡态时,所有宏观量都具有确定的值,这些确定的值称为状态参量(描述气体的状态参量就是P 、V 和T )。 c 、热力学第零定律(温度存在定律):若两个热力学系统中的任何一个系统都和第三个热力学系统处于热平衡状态,那么,这两个热力学系统也必定处于热平衡。这个定律反映出:处在同一热平衡状态的所有的热力学系统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宏观特征,这一特征是由这些互为热平衡系统的状态所决定的一个数值相等的状态函数,这个状态函数被定义为温度。 2、温度 a 、温度即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的数值表示法称为温标。典型的温标有摄氏温标t 、华氏温标F (F = 5 9t + 32)和热力学温标T (T = t + 273.15)。 b 、(理想)气体温度的微观解释:K ε = 2 i kT (i 为分子的自由度 = 平动自由度t + 转动自由度r + 振动自由度s 。对单原子分子i = 3 ,“刚性”〈忽略振动,s = 0,但r = 2〉双原子分子i = 5 。对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多原子分子,i = 6 。能量按自由度是均分的),所以说温度是物质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c 、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能达到。(结合分子动理论的观点2和温度的微观解释很好理解。) 3、热力学过程 a 、热传递。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长L 、横截面积S 的柱体,Q = K L T T 21-S Δt )、对流和辐射(黑体表面辐射功率J = αT 4) b 、热膨胀。线膨胀Δl = αl 0Δt 【例题3】如图6-5所示,温度为0℃时,两根长度均为L 的、均匀的不同金属棒,密度分别为ρ1和ρ2 ,现膨胀系数分别为α1和α2 ,它们的一端粘合在一起并从A 点悬挂在天花板上,恰好能水平静止。若温度升高到t ℃,仍需它们水平静止平衡,则悬点应该如何调整? 【解说】设A 点距离粘合端x ,则 ρ1(2 L ? x )=ρ2(2 L + x ) ,得:x = ) (2)(L 2121ρ+ρρ-ρ 设膨胀后的长度分别为L 1和L 2 ,而且密度近似处理为不变,则同理有 ρ1(2 L 1 ? x ′)=ρ2 (2 L 2 + x ′) ,得:x ′= ) (2L L 212211ρ+ρρ-ρ 另有线膨胀公式,有 L 1 = L (1 + α1t ),L 2 = L (1 + α2t ) 最后,设调整后的悬点为B ,则AB = x ′? x

植物生理学重点归纳

第一章 1.代谢是维持各种生命活动(如生长、繁殖、运动等)过程中化学变化(包括物质合成、转化和分解)的总称。 2.水分生理包括:水分的吸收、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水分的排出。 3.水分存在的两种状态:束缚水和自由水。束缚水含量与植物抗性大小有密切关系。 4.水分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1,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2,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映物质3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 溶剂4,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5.植物细胞吸水主要有三种方式:扩散,集流和渗透作用。 6.扩散是一种自发过程,指分子的随机热运动所造成的物质从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移动,扩散是物质顺着 浓度梯度进行的。适合于短距离迁徙。 7.集流是指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在压力梯度下共同移动。 8.水孔蛋白包括:质膜内在蛋白和液泡膜内在蛋白。是一类具有选择性、高效转运水分的跨膜通道蛋白,只允许水 通过,不允许离子和代谢物通过。其活性受磷酸化和水孔蛋白合成速度调节。 9.系统中物质的总能量分为;束缚能和自由能。 10.1mol物质的自由能就是该物质的化学势。水势就是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纯水的自由能最大,水势也最高, 纯水水势定为零。 11.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可证明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12.压力势是指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对细胞壁产生一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引起富有弹性的细胞壁产生一种限 制原生质体膨胀的反作用力。 13.重力势是水分因重力下移与相反力量相等时的力量。 14.根吸水的途径有三条:质外体途径、跨膜途径和共质体途径。 15.根压;水势梯度引起水分进入中柱后产生的压力。 16.伤流: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溢出液体的现象。流出的汁液是伤流液。 17.吐水:从未受伤叶片尖端或边缘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由根压引起。 18.根系吸水的两种动力;根压和蒸腾拉力。 19.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条件:土壤中可用水分,通气状况,温度,溶液浓度。 20.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21.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1,是植物对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2,是植物吸收矿质盐类和在体内运转的动力3, 能降低叶片的温度 22.叶片蒸腾作用分为两种方式:角质蒸腾和气孔蒸腾。 23.气孔运动有三种方式:淀粉-糖互变,钾离子吸收和苹果酸生成。 24.影响气孔运动的因素;光照,温度,二氧化碳,脱落酸。 25.影响蒸腾作用的外在条件:光照,空气相对湿度,温度和风。内部因素:气孔和气孔下腔,叶片内部面积大小。 26.蒸腾速率取决于水蒸气向外的扩散力和扩散途径的阻力。 27.水分在茎叶细胞内的运输有两条途径:经过活细胞和经过死细胞。 28.根压能使水分沿导管上升,高大乔木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为蒸腾拉力。 29.这种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称为内聚力学 说亦称蒸腾-内聚力-张力学说。 第三章 1. 为什么说碳素是植物的生命基础? 第一,植物体的干物质中90%以上是有机物质,而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素(约占有机化合物重量的45%),碳素成为植物体内含量较多的一种元素;第二,碳原子是组成所有有机物的主要骨架。碳原子与其他元素有各种不同形式的结合,由此决定了这些化合物的多样性。 2. 按照碳素营养方式的不同分为自养植物和异养植物 3. 自养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将其转变成有机物质的过程称为植物的碳素同化作用。植物碳素同化作用包括细菌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4.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高中物理竞赛 动力学

动力学 1、如图1所示,在光滑的固定斜面上,A 、B 两物体用弹簧相连,被一水平外力F 拉着匀速上滑。某瞬时,突然将F 撤去,试求此瞬时A 、B 的加速度a A 和a B 分别是多少(明确大小和方向)。 已知斜面倾角θ= 30°,A 、B 的质量分别为m A = 1kg 和m B = 2kg ,重力加速度g = 10m/s 2。 (a A = 0 ;a B = 7.5m/s 2 ,沿斜面向下。) 2倾角为α的固定斜面上,停放质量为M 的大平板车,它与斜面的摩擦可以忽略不计。平板车上表面粗糙,当其上有一质量为m 的人以恒定加速度向下加速跑动时,发现平板车恰能维持静止平衡。试求这个加速度a 值。 3:光滑水平桌面上静置三只小球,m 1=1kg 、m 2=2kg 、m 3=3kg ,两球间有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且组成直角三角形,α=37°.若在m 1上突然施加一垂直于m 2、m 3连线的力F =10N ,求此瞬时m 1受到的合力,如图1所示 . 图 5

4:图4所示。为斜面重合的两楔块ABC及ADC,质量均为M,AD、BC两面成水平,E为质量等于m的小滑块,楔块的倾角为a,各面均光滑,系统放在水平平台角上从静止开始释放,求两斜面未分离前E的加速度。 5 长分别为l1和l2的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质量都是m的两个小球,如图4所示,它们处于平衡状态。突然连接两绳的中间小球受水平向右的冲击(如另一球的碰撞),瞬间内获得水平向右的速度v0,求这瞬间连接m2的绳的拉力为多少? 图5 6:定滑轮一方挂有m1=5kg的物体,另一方挂有轻滑轮B,滑轮B两方挂着m2=3kg与m3=2kg的 物体(图5),求每个物体的加速度。

高中物理竞赛热学公式整合

高中物理竞赛热学公式整合 第一章 热力学平衡态和气体物态方程 1> pV TR ν= ——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8.314R =11??J mol kg -- 2> 222213 x y z v v v v === ——分子的速度分布 3> 213 p nmv = 23 k p n E = ——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 4> 32k E kT = ——分子运动的能量公式 231.3810A R k N -==?1?J K - 5> p nkT = ——阿伏伽德罗定律 6> 12i p p p p =++???+ ——道尔顿分压定律 第二章 气体分子的统计分布律 1> 23/2224()2mv kT dN m v e dv N kT ππ-=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2> P v = ——最概然速率 v =——平均速率 r v ==——方均根速率 3> /0 P E kT n n e -= ——玻尔兹曼分布律 /0m g z k T n n e -= ——气体分子在重力场中按高度的分布律 4> 0Mgz RT z p p e -= ——等温气压公式 0ln z p RT z Mg p =

5> 1(2)2 E t r s kT = ++ ——分子的平均总能量(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6> 1(2)2 m U t r s RT M =++ ——理想气体的内能 1(2)2 m U t r s R T M ?=++? 7> ,1(2)2V m C t r s R =++ ——理想气体的摩尔定容热容 第三章 略 第四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1> A pdV δ= ——元功的表达(系统对外界所做的) 2> 2 1V V A pdV =? ——系统对外界所做的功 3> 21U U Q A '-=+ 或 21U U Q A -=- ——热力学第一定律(积分形式) d U Q A δδ'=+ 或 dU Q A δδ=- ——热力学第一定律(微分形式) 4> ()U U T = ——焦耳定律 5> 0lim T Q Q C T dT δ?→?==? ——热容 ()V V U C T ?=? ——定容热容 ()()[]p p p Q U pV C dT T δ?+==? ——定压热容 6> ,()V V m V C u C T ν?==? ——气体摩尔定容热容 ,()()p m p m p C u pV C T ν?+= =? ——气体摩尔定压热容 U u ν = 7> ——理想气体的摩尔热容 8> ,,p m V m C C R =+ ——迈耶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