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农业经济管理》在线作业答案

版《农业经济管理》在线作业答案
版《农业经济管理》在线作业答案

农业经济管理_在线作业_1.

一单项选择题

1.城乡人口迁移学说是由哪一个经济学家提出来的()(5.0 分) a 托达罗b 刘易斯c 拉文斯坦d 舒尔茨

2.由于市场是一种“效益和效率”为先的经济形态,所以当劳动力在某一生产部门形成劳动力成本过高而不经济的状态时,市场将迫使该生产部门或单位排除多余的劳动力。这是劳动力转移的()原则。(5.0 分) a 节约b 转移c 以上都是d 提高

3.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非农就业机会和总量,赶不上农村人口绝对量的增长。也就是非农就业机会较快增长的效应,被更快的农村劳动力的增长抵消了。这就是人口()效应。

(5.0 分) a 增加b 过剩c 阻滞d 过快

4. 资金的储备阶段是农业资金运动的()阶段,也叫供应阶段。(

5.0 分)

a 第三

b 第四

c 第一

d 第二

5. 固定资金的运动,从固定资产的购置开始,属于()投入。(5.0 分)

a 多次性

b 两次性

c 一次性

d 不间断性

6. 按来源,可把农业资金分成()。(5.0 分) a 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b 基本建设资金、生产资金和专用资金c 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d 财政资金和借贷资金

7. 按分配形式,可把农业资金分成()。(5.0 分) a 基本建设资金、生产资金和专用资金b 财政资金和借贷资金c 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d 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

8. 按用途,可把农业资金分成()。(5.0 分) a 财政资金和借贷资金b 基本建设资金、生产资金和专用资金c 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d 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

9. 按周转性质,可把农业资金分成()。(5.0 分) a 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b 财政资金和借贷资金c 基本建设资金、生产资金和专用资金d 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

10. 资金的循环是指资金经过四个阶段。化肥、农药处于哪个阶段()。(5.0 分) a 分配b 生产c 销售d 供应

二多项选择题

1. 传统农业主要表现为()。(5.0 分) 脑力劳动机器作业自给自足手工劳动

2.现代农业是()的农业。(5.0 分) 市场经济状态有计划用现代物质技术武装最新科学技术成果武装

3. 用物质技术武装农业,包括()。(5.0 分) 保护地农业技术设施把生物工程技术用于农业的再生产过程,基因工程等精准农业物质技术手段农业的机械化,电气化

4. 农业经济管理的两重性决定了农业经济管理两个基本职能,这就是()。(

5.0 分) 正确维护和调节生产关系正确调节劳资关系。合理组织生产合理组织生产力

5. 传统农业是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农业,主要表现为()。(5.0 分) 田园生活自给自足手工劳动生产力水平低下

6. 农业的农学(根本)特征包括()。(5.0 分) 农产品的多样性。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农业生态的平衡性。土地是农业不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

7. 农业的劳动对象是()。(5.0 分) 植物动物微生物拖拉机

8. 自然环境是农业的依存条件。主要包括()。(5.0 分) 水分和养分气候和热量土地及土壤阳光和空气

9. 农业管理过程的目的是()。(5.0 分) 多打粮食农产品质量物质生产的时效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10. 农业的管理过程就是()生物的生命动活过程。(5.0 分) 强化管理控制服从农业经济管理_在线作业_2.

一单项选择题

1. 动、植物和微生物是农业的劳动()。(5) a 资料b 手段c 对象、手段、资料d 对象

2. 农业是()的部门。(5.0 分) a 为工业提供部分原料和材料b 为人类提供物质生活资料c 以上都是d 为人类提供良好生活环境

3.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农业的再生产过程,是()过程。(5.0 分) a 物质再生产b 经济再生产c 劳动d 以上都是

4. 农业的经济学特征主要表现为()。(

5.0 分) a 农业的再生产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生态不断循环的过程b 农业的劳动时间与生产时间的不一致性。c 农业的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d 人们利用农业自然再生产和生态循环规律

5.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农业的再生产过程是动植物的()过程的不断循环的过程。(5.0 分) a 劳动活动b 运动过程c 生命活动d 经济活动

6. 农业中,解决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生产是()。(5.0 分) a 服务业b 畜牧业c 水产业d 种植业

7. 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要靠()农业。(5.0 分) a 狭义农业b 养殖业c 广义农业d 种植业

8. 农业经济的市场化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者从事的是()生产。(5.0 分) a 棉花b 粮食c 商品d 谷子

9. 动植物的生产时间遵循()规律。(5.0 分) a 季节b 劳动c 计划d 自然

10. 动植物的生产过程,是一个()的生命过程。(5.0 分) a 有计划b 可以间断c 连续d 时断时续

二多项选择题

1. 农产品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主要体现在()方面。(5.0 分) 新形象新品种新用途新结构

2. 以下哪些属于现代农业的类型()(5.0 分) 生态农业都市农业白色农业创汇农业

3. 农业的特征,首先表现在农业的再生产过程中,主要包括()再生产。(5.0 分) 微生物动物土地植物

4. 生产者的劳动时间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同时,也要遵循()规律。(

5.0 分) 效益竞争技术再造经济

5. 农业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到农业劳动的规律。主要表现为某些科学技术有了新的发明,可以替代人的劳动。比如()。(5.0 分) 除草剂可以替代农民锄草的劳动,计算机的使用可以代替人的脑力劳动汽车可以代替人的步行中耕机可以替代农民的中耕劳动等

6. 土地是一个立体概念,包括()。(5.0 分) 地面以上的自然物、光、气、温度、动植物群落房屋、大楼道路、桥梁、涵洞、水渠土地地面以下的土壤层、地下水,

7. 农业再生产是生物的再生产,适宜的生态环境是不可或缺的。我国采取的维护农业生产环境的生态平衡的措施主要有()。(5.0 分) 南水北调退耕还草,解决草场退化、沙化问题。田间林网化,解决田间小气候的问题;退耕还林,解决山区的水土保持问题;

8. 农业信息的特点是()。(5.0 分) 地域性综合性时效性不可封闭性

9. 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包括()。(5.0 分) 对生产要素的贡献扩大市场的贡献积累外汇的贡献提供产品的贡献

10. 国民经济由()生产和劳动部门共同组成的庞大的社会经济系统。(5.0 分) 商业、交通运输业、生活服务业、文教卫生科学研究农业、工业、信息业、

农业经济管理_在线作业_3.

一单项选择题

1. 生产者的劳动时间必须遵循的经济规律主要是()规律。(5.0 分) a 季节b 市场

c 计划

d 劳动节约

2. 农业的自然再生产过程中,最根本的条件就是()。(5.0 分) a 空气b 水c 太阳能d 土壤

3. 农业的基础地位首先在于它是()的基础。(5.0 分) a 人类生存b 社会发展c 工业d 生态环境

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规律。(

5.0 分) a 发展中国家的b 中国的c 发达国家的d 普遍的

5. 一个国家,在由农业国走向工业国的过程中,农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小,但是,农业的基础地位()。(5.0 分) a 越来越低b 不能动摇c 越来越高d 可以动摇

6. 农业经济管理有与生产力相联系的一面,由生产力的水平来决定的特性,我们把它叫做()属性。(5.0 分) a 自然b 经济c 社会d 政治

7. 农业经济管理有两重性,是因为()有两重性。(5.0 分) a 农业环境b 农业生态

c 农业文化

d 农业生产过程

8. 农产品需求,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城乡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对农产品有()的需求量。(5.0 分) a 生理b 物质c 消费d 支付能力

9. 农业宏观调控的直接对象是()。(5.0 分) a 中介者b 生产者、经营者c 农业市场d 消费者

10.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概念。(5.0 分) a 地区性b 世界性c 国家性d 经济性二多项选择题

1. 农业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是()。(5.0 分) 消费市场部分工业原料基地劳动力来源提供衣食

2. 农业经济管理的两个基本职能是()。(5.0 分) 计划职能正确维护和调节生产关系合理组织生产力控制职能

3. 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管理的特点是()。(5.0 分) “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双层经营体制”的组织形式“按劳分配为主,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原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生产关系“互助合作”的人与人的关系原则

4. 农业经济管理的管理职能主要有()。(

5.0 分) 计划指挥组织控制

5. 我国农业微观的管理体制主要是()。(5.0 分) 以家庭经营为主体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产业化经营合作经济组织体制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经营体制

6. 家庭承包经营与现阶段农村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具体表现是()。(5.0 分) 社会分工不发达,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高,家庭的生产功能仍有意义群众有要求市场发育不健全,人口的流动受到多重限制,家庭经营是一个就业机会,也是一个生活保障农村生产力水平仍然是以手工操作为主、人畜力为主的状态,适宜个体劳动和以家庭为主的作业

7. 农村建立了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组织形式有以下几种()。(5.0 分) 企业经营组织村级(或生产队)经济联合社(或农工商总公司)农户家庭经营乡级经济联合社(或农工商总公司)

8. 农业宏观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的基本内容是()。(5.0 分) 明确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明确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在农业方面的关系明确村级自治组织和农民的关系

9. 农民收入分配不公的主要原因有()。(5.0 分) 市场的原因历史的原因地理资源的原因季节性原因

10. 农产品市场体系主要包括()。(5.0 分) 集贸市场等组成批发市场零售市场

期货市场

农业经济管理_在线作业_4.

一单项选择题

1. 农业现代化的道路选择可以通过()选择。(5.0 分) a 资金集约b 劳动集约c 技术集约d 以上都可以

2.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一种自我封闭式()循环系统,(5.0 分) a 内在b 市场c 周边d 外部

3.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效益最佳的标志是()。(5.0 分)a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完美统一。b 城、乡发展的统一c 不同地区共同发展d 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统一

4. 农产品供应,已经进入买方市场阶段。如果是农产品供不应求的阶段,那就是()。

(5.0 分) a 效益优先b 产量优先c 利润优先d 需求优先

5. 气候环境资源是()资源。(5.0 分) a 经济b 工业c 社会d 农业

6. 农业自然资源地域差异性()。(5.0 分) a 大b 不确定c 不大d 小

7. 土地是农业()的生产资料。(5.0 分) a 短期使用b 不可替代c 可以替代d 无法利用

8. “土地是一个立体概念”是()的观点。(5.0 分) a 管理学b 生物学c 社会学

d 经济学

9. “土地是人们生息、发展和进行生产活动所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是()的观点。(5.0 分) a 社会学b 管理学c 经济学d 生物学

10. “土地是实现物质和能量转化的重要来源,是动植物的立地条件和繁殖的自然基础”是()的观点。(5.0 分) a 管理学b 生物学c 经济学d 社会学

二多项选择题

1. 加强农产品市场基本建设,主要内容有()。(5.0 分) 完善市场信息服务制度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农产品流通组织完善市场管理制度

2. 农业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主要包括()。(5.0 分) 继续健全农业法律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和检查加强农业法律法规的教育搞好培训

3. 农业经济政策主要指政府指导和影响农业经济活动的()。(5.0 分) 刑法措施准则法律

4. 农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要树立()。(

5.0 分) 农业技术观农业持续发展观农业市场观农业基础观

5. 战略带有()特点。(5.0 分)全局性长期性指导性原则性

6. 农业发展战略是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农业发展的()的等问题的重大决策。(5.0 分) 奋斗目标实现目标的实施措施指导方针、总体指导思想

7. 农业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有()。(5.0 分) 农业发展的战略布局。农业发展的战略思想和战略方针。农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步骤和阶段划分。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农业发展战略目标的战略措施。

8. 农业的现代化要靠两个技术,那就是()。(5.0 分) 汽车技术物质技术生物技术手工操作

9. 农业的发展阶段()。(5.0 分) 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未来农业

10.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5.0 分) 水资源不足的矛盾人口与资源的矛盾资金短缺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矛盾开发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人口数量与质量的矛盾

农业经济管理_在线作业_5.

一单项选择题

1. “土地是自然的产物,是固有的,它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土地的()性。

(5.0 分) a 地域性b 永续性c 有限性d 自然性

2. 农业集约经营有三种类型,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以()集约为主。(5.0 分) a 技术b 精神c 劳动d 资金

3. 农业集约经营有三种类型,经济发达国家以()集约为主。(5.0 分) a 技术和劳动

b 资金和劳动

c 精神和物质

d 资金和技术

4. 农业集约经营有三种类型,下面所列哪一个不是()(

5.0 分) a 精神b 技术c 资金d 劳动

5. 粗放经营,物化劳动投入()。(5.0 分) a 多b 比较多c 特别多d 少

6. 粗放经营,活劳动投入()。(5.0 分) a 比较多b 少c 特别多d 多

7. 粗放经营,技术投入()。(5.0 分) a 多b 比较多c 少d 特别多

8. 粗放经营,土地产出率()。(5.0 分) a 低b 特别高c 高d 比较高

9. 集约经营,物化劳动投入()。(5.0 分) a 特别少b 少c 多d 比较少

10. 集约经营,活劳动投入()。(5.0 分) a 比较少b 特别少c 多d 少

二多项选择题

1. 农业现代化主要体现在()等方面。(5.0 分) “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农业生产过程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管理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农业劳动力的现代化”、

2. 农业现代化用到的物质技术主要是()。(5.0 分) 化学技术、保护技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栽培技术、传统技术

3. 农业现代化的生物技术,或生命科学技术包括()。(5.0 分) 生物防治技术基因工程航天技术组织培养技术

4. 从生产力的水平上看,传统农业()。(

5.0 分) 人畜力结合以手工操作为主,传统农业是低生产力农业农业生产以农民世代承传的经验和技能为主

5. 从经济状态上看,传统农业()。(5.0 分) 自给自足或半自给自足保护地农业市场营销商品率很低

6. 新的农业现代化的四化是指()。(5.0 分) 科学化社会化商品化”集约化

7. 持续农业这一概念强调的三种平衡是()。(5.0 分) 二是环境平衡,即资源利用与保护三是社会平衡,即农民富裕与农村文明进步一是经济平衡,即生产与收入四是地区平衡,即防止地区差异过大

8. 持续农业的基本特征是()。(5.0 分) 生产可持续性生态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

9. 影响农村产业结构的基本因素有()。(5.0 分) 社会因素资源条件居民消费和市场需求国际贸易生产力水

10. 农业产业结构具有()等特点。(5.0 分) 整体性动态性平衡性多层次性

农业经济管理_在线作业_6

一单项选择题

1. 集约经营,技术投入()。(5.0 分) a 多b 少c 特别少d 比较少

2. 集约经营,土地产出率()。(5.0 分) a 少b 比较少c 高d 特别少

3. 粗放经营,劳动生产率()(5.0 分) a 特别高b 比较高c 高d 低

4. 集约经营,劳动生产率()。(

5.0 分) a 特别低b 高c 比较低d 低

5. 粗放经营,耕作方式()。(5.0 分)a 简耕粗作、广种薄收b 精耕细作、提高单产c 精耕细作、广种薄收d 简耕粗作、提高单产

6. 集约经营,耕作方式()。(5.0 分) a 精耕细作、提高单产b 简耕粗作、提高单产c 简耕粗作、广种薄收d 精耕细作、广种薄收

7. 农业劳动有四种劳动形态,计时工资属于()劳动形态。(5.0 分) a 价值化b 物化c 潜在d 流动

8. 农业劳动有四种劳动形态,计件工资属于()劳动形态。(5.0 分) a 物化b 流动

c 潜在

d 价值化

9. 农业劳动有四种劳动形态,基本工资属于()劳动形态。(5.0 分) a 流动、b 潜在c 价值化d 物化

10. 农业劳动有四种劳动形态,年终奖金属于()劳动形态。(5.0 分) a 流动b 潜在c 价值化d 物化

二多项选择题

1. 近十年来,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着两个变化()。(5.0 分) 由以粗粮为主向以细粮为主转变对食品的品质和品种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以吃红肉为主向以吃白肉为主转变由以植物性食品为主向以动物性食品为主转变

2. 农业结构的调整主要是()。(5.0 分) 粮食种植面积下降,棉花面积上升农产品品质和品种结构正在向优质、多品种、无污染方向转变种植业的比重在下降畜牧业的比重在上升

3. 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的客观的三大效益是()。(5.0 分) 物质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4.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市场导向原则主要是说()。(

5.0 分) 作好引导和服务工作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做好计划工作政府转变职能

5.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因地制宜原则主要是说()。(5.0 分) 发展适合当地条件的特色产业,就是因地制宜因自然资源、因经济技术条件等,发展适合本地情况的农村产业结构可以“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盲目攀比,为追求政绩而瞎指挥,造成劳民伤财

6. 土地的合理利用主要包括土地的()。(5.0 分) 规划改良布局流转

7. 资金按照来源分为()。(5.0 分) 自由资金流动资金借入资金固定资金

8. 资金按照用途分为()。(5.0 分) 生产资金专用资金基本建设资金流动资金

9. 资金按照周转性质分为()。(5.0 分) 固定资金货币资金信贷资金流动资金

10. 衡量固定资金利用效果的指标是()。(5.0 分) 固定资金产值率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金利润率固定资产更新

(完整版)离散数学作业答案一

离散数学作业7 离散数学数理逻辑部分形成性考核书面作业 本课程形成性考核书面作业共3次,内容主要分别是集合论部分、图论部分、 数理逻辑部分的综合练习,基本上是按照考试的题型(除单项选择题外) 安排练习题目,目的是通过综合性书面作业,使同学自己检验学习成果,找出掌握的薄弱知识点,重点复习,争取尽快掌握。本次形考书面作业是第三次作业,大家要认真及时地完成数理逻辑部分的综合练习作业。 要求:将此作业用A4纸打印出来,手工书写答题,字迹工整,解答题要有解答过程,要求本学期第17周末前完成并上交任课教师(不收电子稿)。并在07任务界面下方点击“保存”和“交卷”按钮,以便教师评分。 一、填空题 1 .命题公式P (Q P)的真值是T或1 ______ . 2?设P:他生病了,Q:他出差了. R:我同意他不参加学习.则命题“如果他生病或出差了,我就同意他不参加学习”符号化的结果为(P V Q)-R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有三个命题变项P,Q,R的命题公式P Q的主析取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_(P Q R) (P Q R)_ 4. 设P(x): x是人,Q(x): x去上课,则命题“有人去上课.” 可符号化为— x(P(x) Q(x))_ 5. 设个体域D = {a, b},那么谓词公式xA(x) yB(y)消去量词后的等值式为 (A(a) A(b)) (B(a) B(b))_ 6 .设个体域D = {1,2, 3},A(x)为“x大于3”,则谓词公式(x)A(x)的真值为F 或0 ________________ . 7.谓词命题公式(x)((A(x) B(x)) C(y))中的自由变元为 ________ . 8 .谓词命题公式(x)(P(x) Q(x) R(x,y))中的约束变元为x _______ . 三、公式翻译题 1 .请将语句“今天是天晴”翻译成命题公式

微观第五章作业答案

第五章生产理论课后习题答案 一、名称解释 略 二、选择题 BDCDD 三、简答题 1.答: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与可变比例生产函数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区 别是:规模报酬问题论及的是厂商的规模本身发生变化时,相应的产量是不变、递增还是递 减;而可变比例生产函数所讨论的则是在该厂的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即厂房、设备等固定要 素既定不变,可变要素的变化引起的产量(报酬)递增、递减及不变等三种情况。 “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也会面临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个命题是错误的。规模报 酬和可变要素报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规模报酬问题讨论的是一座工厂本身规模发生变化时 产量的变化,而可变要素报酬问题论及的则是厂房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增加可变要素时相应 的产量变化。事实上,当厂商经营规模较大,在给定技术状况下投入要素的效率提高,即规 模报酬递增的同时,随着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到足以使固定要素得到最有效利用后,继续增 加可变要素,总产量的增加同样将会出现递减现象。所以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可能也会同时 面临报酬递减现象。 2.答: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反映的是资本和劳动在技术上必须以固定比例投入的情形,其 等产量曲线为一直角形式,表示劳动和资本完全不能替代,即当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都增加X 倍时,其产量也增加X 倍,所以固定比例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然而,除了 固定比例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其他形式的线性生产函数以及柯布—道格拉 斯生产函数等都就具有不变的规模收益。 简言之,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其规模报酬不变,而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可以是固定比 例生产函数,也可以是可变比例生产函数。因此。不可将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与固定比 例的生产函数混为一谈。 四、计算题 1.解答: APX=10Y-2X-8Y 2 /X APY=10X-2X 2 /Y-8Y MP X =10Y-4X MPY=10X-16Y 2.解答: (1)当产量Q=10一定时,企业为了实现成本最小化,必须满足条件:MP L /P L =MP K /P K 则有: 35/85/853/83/8 LKLK 88 35

第四章作业及答案(学生版)

习题4-1 1. 设随机变量 求()E X ;E (2-3 X ); 2()E X ;2(35)E X +. 解 -0.2;2.6;2.8;13.4 2. 设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为 ,0,()0, 0.x e x f x x -?>?=???≤ 求X e Z X Y 22-==和的数学期望. 解 2, 1 3 .. 3. 游客乘电梯从底层到电视塔顶观光, 电梯于每个整点的第5分钟、第25分钟和第55分钟从底层起行. 假设一游客在早八点的第X 分钟到达底层侯梯处, 且X 在区间[0, 60]上服从均匀分布. 求该游客等候电梯时间的数学期望. 解 记Y 为游客等候电梯的时间,则 5,05, 25,525,()55,2555,65,5560. X X X X Y g X X X X X -<-<==-<-

第六章作业答案

第六章作业 6.1 列出从A={a,b,c}到B={1}的所有二元关系。 6.2 证明:R是A上的一个二元关系,则 1)R是∪∪R上的二元关系; 2) ∪∪R?A。 6.3 求A={1,2}上的有三个元素的二元关系,并分析其性质。 6.4 在集合A={a,b,c,d}上找出两个二元关系R1和R2,使得R1∩R2=?,且R12=R1,R22=R2。 6.5设R是A={a,b,c,d}上的一个二元关系,为{,,,},求 r(R?R),s(R?R),t(R?R)。 6.6 已知R是非空集合上的二元关系,R满足: 1) R是自反的; 2) 如果∈R,∈R,则∈R; 则R是等价关系。 6.7 设A={1,2,3},画出A上所有的偏序关系的哈斯图,如果是全序和良序的指出来。

第六章作业答案 6.1 列出从A={a,b,c}到B={1}的所有二元关系。 A×B={,,} 其所有的子集也即所有A到B的二元关系共8个,为: ?,{},{},{},{,}, {,},{,},{,,}, 6.2 证明:R是A上的一个二元关系,则 1)R是∪∪R上的二元关系; 2) ∪∪R?A。 1) R是∪∪R上的二元关系,即R是∪∪R×∪∪R的一个子集,就是证明 R?∪∪R×∪∪R 对于任意的x,y∈A ∈R ??∪R?{{x},{x,y}}?∪R ? ({x}∪{x,y})?∪∪R ?{x,y}?∪∪R ?x∈∪∪R ∧ y∈∪∪R ?∈∪∪R 所以R?∪∪R×∪∪R成立,R是∪∪R上的二元关系 2) 对于任意的x x∈∪∪R ??y(∈R ∨ ∈R) ??y((x∈A∧y∈A) ∨ (y∈A∧x∈A)) (R?A×A) ??y(x∈A∧y∈A) ? x∈A ∧ ?y(y∈A) ? x∈A。 所以∪∪R?A 6.3 求A={1,2}上的有三个元素的二元关系,并分析其性质。 A×A={<1,1>,<1,2>,<2,1>,<2,2>} 三个元素的子集,四个中任选3个,4种方法: 1) {<1,1>,<1,2>,<2,1>} 对称的; 2) {<1,1>,<1,2>,<2,2>} 自反的,反对称的,可传递的; 3) {<1,1>,<2,1>,<2,2>} 自反的,反对称的,可传递的; 4) {<1,2>,<2,1>,<2,2>} 对称的; 6.4 在集合A={a,b,c,d}上找出两个二元关系R1和R2,使得R1∩R2=?,且R12=R1,R22=R2。 一个例子: R1={, }, R2={, } 6.5设R是A={a,b,c,d}上的一个二元关系,为{,,,},求 r(R?R),s(R?R),t(R?R)。

小学四年级寒假作业答案完整版

精心整理 小学四年级寒假作业答案完整版 【练习一】 1.判断题 ) (10)√(没有空气传播) 2.不能溶解的物质是:面粉、油菜、土块 3.小实验

提示:做小实验时尽量多放点食盐,选择的瓶子也尽量小瓶口,这样观察结果会明显些。 结果说明:食盐量多,瓶口小,则水面上升明显些;食盐量少,瓶口大,则水面上升不明显,但原理上也是增加的,水面也是会上升的。 3.小实验 (1)自制吹管乐器原理说明 试管:水位低,试管震动快,发出声音高。反之,水位高,试管震动慢,发出声音低。(图上所示应该是音高音低)

吸管:空气柱短,振动快,发出声音高;空气柱长,振动慢,发出声音低。(图上所示应该是音高音低) (2)小活动 盐水升温灯泡变亮,盐水降温灯泡变暗。原因是盐水升温加快分 (3)×好吃的食物营养不一定丰富。比如:肯德基 (4)√ (5)√ 2.选择题

(1)A(2)C(3)B(4)A 3.小资料:跟日常饮食很有关系,希望多去了解了解。 4.调查生活中岩石的用途 如铺路;筑坝;筑成石屋、围墙或做其它建材;做摆设或配饰; 这里提供的5条浙江民间气象谚语读读背背默默。 语文书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P104,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P50,共有11条学过的气象谚语,翻翻看看,读读背背,默写整理在表格中。

【练习五】 1.判断题 (1)√ (2)√ 成。 ) 燕草,霞草等等。 表格举例如下:荷花粉红叶盾圆形香大17112 忍冬白或黄合瓣二唇形清香中515 野百合白离瓣清香中613

4.小实验观察记 记录说明: 植物的叶子具有向阳性,后来的几天观察应该会发现:幼苗向着开口处生长。 3.观察与比较 蝴蝶和蜘蛛在身体特征上的异同点 蝴蝶①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②头上有两对触角,虹吸式口器

物理化学第五版第五章课后答案

第五章 化学平衡 在某恒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取的A(g)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若,试证明,当反应进度时,系统的吉布斯函数G 值为最小,这时A, B 间达化学平衡。 已知四氧化二氮的分解反应 在 K 时,1?754=-mol kJ .G Δθ m r 。试判断在此温度及下列条件下,反应进行的方向。 (1) N 2O 4(100 kPa), NO 2(1000 kPa); (2) N 2O 4(1000 kPa), NO 2(100 kPa); (3) N 2O 4(300 kPa), NO 2(200 kPa); 解:由J p 进行判断 14720=15 298×314810×754=3 .)...exp()RT G Δexp(K θ m r --= 1000 K 时,反应 的 1?39719=-mol kJ .G Δθ m r 。现有与碳反应的气体混合物,其组成为体积分数 ,,。试问: (1)T = 1000 K ,p = 100 kPa 时,m r G Δ等于多少,甲烷能否形成? (2)在1000 K 下,压力需增加到若干,上述合成甲烷的反应才可能进行。 已知同一温度,两反应方程及其标准平衡常数如下: 求下列反应的θ K 。 解:所给反应 = (2)-(1),因此 θ m r θ.m r θm r G ΔG ΔG Δ1 2=,- θ θ θ θ θθ1 212) ln (ln ln K K K K RT K RT K RT = ---=- 已知同一温度,两反应方程及其标准平衡常数如下: 求下列反应的。 解:所给反应 = 2×(2)-(1),因此 θ m r θ.m r θm r G ΔG ΔG Δ1 22=,- θ θ θ θ θθ1 2212)() ln (ln 2ln K K K K RT K RT K RT = ---=- 注:平衡组成的计算关键是物料衡算。 在一个抽空的恒容容器中引入氯和二氧化硫,若它们之间没有发生反应,则在 K 时的分压分别为 kPa 和 kPa 。将容器保持在 K ,经一定时间后,总压力减少至 kPa ,且维持不变。求下列反应的K θ 。

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作业答案版)

高三语文强化训练专题(高考专题)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 【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应先认真阅读文本,理解作者观点,再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B项,“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是因为古代学者需要借助它来开展儒学和历史研究”错误,强加因果。原文是“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有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但它并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表述不准,原文是“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料”。 C项,“最能彰显现代地理学的科学特征”于文无据,原文是“这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 D项,“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错误,原文只是用城市的形成和演变作为例证,并没有说“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故选A。 2. 【2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 C项,“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域的扩大”错误,原文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并没有说哪个是主要原因。故选C。 3. 【3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 D项,由原文“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有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可知,ABC正确,由“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可知,D项不属于沿革地理。故选D。 4. ①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分支学科,②具有时空结合的特征,③以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及其演化的过程为研究对象,④探寻这些现象产生、形成及其演化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4题详解】本题考查下定义的能力。这类题首先要找到种差和属差,然后根据被定义对象辨别助词,突出被定义项的性质和特征,最后按照“……是……”的句式整合作答。 首先筛选出有效信息:“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意味着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这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然后找到主谓宾,即历史地理学是学科。再将有效信息整合,用“……是……”的句式作答。 5. ①首先对历史地理学进行溯源,以古代地理文献引出传统的沿革地理;②进而将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学对比,指出历史地理学依托现代科学;③按年代介绍我国历史地理学在现代以来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行文思路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原文,结合文章内容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思路。在划分层次时重点关注观点句,看段落中是否有分论点。 第一段,分析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第二段,以《汉书·地理志》《水经注》为例,介绍历史地理学,引出传统的沿革地理。 第三、四段,介绍沿革地理产生的原因和发展情况。

第六章作业参考标准答案

第六章存货决策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与经济订货量无关的是(D )。 A.每日消耗量B.每日供应量 C.储存变动成本D.订货提前期 2.某公司使用材料A,一次订货成本为2000元,每单位采购成本为50元,经济订货批量为2000个,单位资本成本为单位采购成本的10%,全年用量为8000个。该材料单位储存成本中的付现成本是(B )元。 A.8 B.3 C.4 D.2 3.某商品的再订购点为680件,安全存量为200件,采购间隔日数为12天,假设每年有300个工作日,则年度耗用量为( C )件。 A.11000 B.10000 C.12000 D.13000 4.(D )不是存货的形式。 A.原材料B.在产品 C.产成品D.应收账款 5.在存货决策中,( B )可以不考虑。 A.订货成本 B.固定订货成本 C.变动订货成本 D.变动储存成本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订货成本的是( C )。 A.采购部门的折旧费 B.检验费 C.按存货价值计算的保险费 D.差旅费 7.由于存货数量不能及时满足生产和销售的需要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称为 ( B )。 A.订货成本 B.缺货成本 C.采购成本 D.储存成本 8.在储存成本中,凡总额大小取决于存货数量的多少及储存时间长短的成 本,称为( C )。

A.固定储存成本 B.无关成本 C.变动储存成本 D.资本成本 二、多项选择题 1.当采购批量增加时,( AD )。 A.变动储存成本增加 B.变动储存成本减少 C.变动订货成本增加 D.变动订货成本减少 2.按存货经济订购批量模型,当订货批量为经济批量时,( ABCD )。 A.变动储存成本等于变动订货成本 B.变动储存成本等于最低相关总成本的一半 C.变动订货成本等于最低相关总成本的一半 D.存货相关总成本达到最低 3.计算经济订购批量时,不需用的项目是( BD )。 A.全年需要量 B.固定储存成本 C.每次订货成本 D.安全存量 4.在存货经济订购批量基本模型假设前提下确定经济订购批量,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ABCD )。 A.随每次订购批量的变动,相关订货成本和相关储存成本两者的变动方向相反 B.相关储存成本的高低与每次订购批量成正比 C.相关订货成本的高低与每次订购批量成反比 D.年相关储存成本与年相关订货成本相等时的订购批量,即为经济订购批量 5.存货过多,会导致( ABCD )。 A.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 B.增加仓储设施 C.增加储存成本 D.自然损耗额增加 6.在有数量折扣、不允许缺货的情况下,属于订购批量决策相关成本的是( ACD )。 A.订货成本 B.缺货成本 C.采购成本 D.储存成本

大学英语作业答案完整版

Exercises 1.When and where shall we ___A____. A.meet B. met C. to meet D. meeting A.You __D_____show more respect for your elders. A.can B. could C. would D. must 3. It is necessary that I ___D____ return the books to him tomorrow. A. will B. can C. may D. should 4. She __B_____ to school by school bus at eight in the morning. A. go B. goes C. went D. gone 5. What __C_____the notice say? A. is, say B. is, said C. did, say D. does, say 6. I’ll tell her after Ruby __B____. A. leave B. leaves C. left D. is leaving 7. We __D_____ the result tomorrow. A. know B. knew C. has known D. will know 8. On November 1 we __D_____ in this house for thirty years. A. live B. will have C. are living D. will have been living 9. It __B_____ to rain soon. A. is B. is going C. will D. shall 10. Mary ___C_____ a dress when she cut her finger.

高等代数(北大版)第5章习题参考答案.doc

第五章 二次型 1.用非退化线性替换化下列二次型为标准形,并利用矩阵验算所得结果。 1) 4 x 1 x 2 2 x 1 x 3 2x 2 x 3 ; 2) x 12 2 x 1 x 2 2x 22 4x 2 x 3 4x 32 ; 3) x 12 3x 22 2x 1 x 2 2x 1 x 3 6x 2 x 3 ; 4) 8x 1 x 4 2x 3 x 4 2x 2 x 3 8x 2 x 4 ; 5) x 1 x 2 x 1 x 3 x 1 x 4 x 2 x 3 x 2 x 4 x 3 x 4 ; 6) x 12 2 x 22 x 42 4x 1 x 2 4x 1 x 3 2x 1 x 4 2x 2 x 3 2x 2 x 4 2 x 3 x 4 ; 7) x 2 x 2 x 2 x 2 2x 1 x 2 2x 2 x 3 2x x 4 。 1 2 3 4 3 解1)已知 f x 1 , x 2 , x 3 4x 1 x 2 2x 1x 3 2x 2 x 3 , 先作非退化线性替换 x 1 y 1 y 2 x 2 y 1 y 2 ( 1) x 3 y 3 则 f x 1 , x 2 , x 3 4 y 12 4y 22 4 y 1 y 3 4y 2 4y y y 2 y 2 4y 2 1 1 3 3 3 2 2 y 1 3 y 32 4 y 22 , y 3 再作非退化线性替换 y 1 1 z 1 1 z 3 2 2 y 2 z 2 ( 2) y 3 z 3 则原二次型的标准形为

f x 1 , x 2 , x 3 z 12 4z 22 z 32 , 最后将( 2)代入( 1),可得非退化线性替换为 x 1 1 z 1 z 2 1 z 3 2 2 x 2 1 z 2 1 ( 3) z 1 z 3 2 2 x 3 z 3 于是相应的替换矩阵为 1 0 1 1 0 1 1 1 0 2 2 2 2 T 1 1 0 1 1 1 1 0 0 2 , 1 0 0 1 2 1 且有 1 0 0 T AT 0 4 0 。 0 1 2 )已知 f x 1 , x 2 , x 3 x 12 2x 1 x 2 2x 22 4 x 2 x 3 4x 32 , 由配方法可得 f x , x , x x 2 2x x 2 x 2 x 2 4x x 3 4x 2 1 2 3 1 1 2 2 2 3 x 1 x 2 2 x 2 2x 3 2 , 于是可令 y 1 x 1 x 2 y 2 x 2 2x 3 , y 3 x 3 则原二次型的标准形为 f x , x 2 , x 3 y 2 y 2 , 1 1 2 且非退化线性替换为

作业答案学生版

作业答案学生版

1-1、铁磁材料具有哪三种性质? 答:铁磁材料具有“高导磁率”、“磁饱和”以及“磁滞和剩磁”等三种性质。 1-2、交、直流接触器电磁机构有什么不同点? 答: (1)铁心构造方面的不同:交流电磁铁的铁心由硅钢片叠压而成,且一般有短路环; 交流电磁铁为了减少涡流损耗,铁心的应该由片间涂有绝缘材料的硅钢片叠压而成。 此外为了避免铁心中因磁通过零而出现的吸力为零,从而出现衔铁振动现象,交流电磁铁的铁心一般设有短路环。 直流电磁铁的铁心一般由整块铸铁制成,且不设短路环。而直流电磁铁因为稳定运行时不会产生涡流损耗,为了简化工艺等,铁心通常由整块铸铁制成。直流电磁铁铁心产生的吸力恒定不变,因此不需要设置短路环。 (2)线圈结构方面的不同: 交流电磁铁线圈是带骨架的“矮胖形”线圈,线径粗,匝数少;直流电磁铁线圈是不带骨架的“细长形”线圈,线径细,匝数多。 (3)工作原理方面存在的差异: 交流电磁铁是恒磁通型的, 对于交流电磁铁,只要电源电压和频率不变,因为U≈E=4.44NfΦ,其磁通基本不变,因此不管衔铁是否吸合,电磁铁产生的吸力基本保持不变。 直流电磁铁是恒磁势型的。

对于直流电磁铁,要电源电压不变,,推出电流I=U/R=常数,所以是恒磁势型 1-3、交流接触器为什么要用短路环? 答:交流接触器用短路环是为了避免衔铁的振动。交流接触器的线圈通过的是交流电流,在铁心中产生的是交变磁通。在一个周期内,交流电流和交变磁通都有两个瞬时值为零的“过零点”。在“过零点”瞬间,铁心产生的电磁吸力为零。在“过零点”衔铁就会出现振动。短路环是用良导体焊接成的,将铁心的一部分套住。接触器工作时产生的交变磁通也通过被短路环套住的部分铁心,且在短路环中感应电动势,产生电流。短路环中的电流也会产生磁通,避免铁心两部分产生的磁通同时为零,从而避免衔铁的振动的。 1-11、交流接触器衔铁卡住为什么会烧毁线圈? 答:交流电磁铁是恒磁通型的,只要电源电压和频率不变,因为U≈E=4.44NfΦ,其磁通基本不变,因此不管衔铁是否吸合,电磁铁产生的吸力基本保持不变。 但是,衔铁吸合前,磁路的磁阻大,线圈通过的电流大; 衔铁吸合后,磁路的磁阻小,线圈通过的电流小 若接触器工作时交流电磁铁的衔铁卡住,将使线圈一直保持较大的电流,产生的铜损耗增加,很容易使线圈因过热而烧毁。 第2章变压器 2-1、额定电压为110/24V变压器,若将原边绕组接于

第六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六章作业参考答案 1.在DSS数字签名标准中,取p=83=2×41+1,q=41,h=2,于是g≡22≡4 mod 83,若取x =57,则y≡g x≡457=77 mod 83。在对消息M=56签名时选择k=23,计算签名并进行验证。解:这里忽略对消息M求杂凑值的处理 计算r=(g k mod p) mod q=(423 mod 83) mod 41=51 mod 41=10 k-1mod q=23-1 mod 41=25 s=k-1(M+xr) mod q=25(56+57*10) mod 41=29 所以签名为(r,s)=(10,29) 接收者对签名(r',s')=(10,29)做如下验证: 计算w=(s')-1 mod q=29-1 mod 41=17 u1=[M'w] mod q=56*17 mod 41=9 u2=r'w mod q=10×17 mod 41=6 v=(g u1y u2 mod p) mod q=(49×776 mod 83) mod 41=10 所以有v=r',即验证通过。 2.在DSA签字算法中,参数k泄漏会产生什么后果? 解:如果攻击者获得了一个有效的签名(r,s),并且知道了签名中采用的参数k,那么由于在签名方程s=k-1(M+xr) mod q中只有一个未知数,即签名者的秘密钥x,因而攻击者可以求得秘密钥x=r-1(sk-M) mod q,即参数k的泄漏导致签名秘密钥的泄漏。 4.2. 试述DSA数字签名算法,包括密钥产生、签名算法和验证算法,并给出验证过程正确性证明 参考ppt 4.4. 已知schnorr签名的密钥产生和签名算法,试给出验证方程,并证明其正确性。 参考ppt 5.1.试证DSA签名中两次使用相同的会话密钥k,是不安全的 分别给出对m1和对m2的签名表达式,然后将两个关于s的方程联立,这时如果会话密钥k 相同则可直接解出k和秘密钥x,证明过程可根据此思路进行

第五章作业及答案

在此处键入公式。统计学第五章作业 一、判断题 1.算数平均数的大小只受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2.中位数和众数都属于平均指标,因此它们数值的大小受到总体内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3.权数对算数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无关。() 4.中位数是指数据分布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字。() 5.当各组次数相等时,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6.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仅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7.对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采用标准差指标。() 8.利用变异指标比较两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时,标准差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大;标准差系数越小,则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 1.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 A.中位数 B.众数 C.算术平均数 D.调和平均数 2.在什么条件下,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结果相同 ()。 A.权数不等 B.权数相等 C.变量值相同 D.变量值不同 3.某公司下属五个企业,共有2000名工人。已知每个企业某月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要计算该公司月平均产值计划完成程度,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其权数是()。

A.计划产值 B.实际产值 C.工人 数 D.企业数 4.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是()。 A.同一总体不同部分对比 B.总体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 C.总体单位数量标志值之和与总体单位总数对比 D.不同总体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 5.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 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 6.某企业的总产值计划比去年提高11%,执行结果提高13%,,则总产值计划完成提高程度为() A.13%- 11% B. 113%/111% C. ( 113%/111%)-100% D.(111% /113%)-100% 7.比较两个不同水平数列总体标志的变异程度,必须利用()。 A.标准差 B.标志变动系数 C.平均差 D.全距 8.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的前提条件是()。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 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 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

(完整版)第6章作业及答案

第5章作业 1、说明定时器T0的四种工作方式。(P.145 第6题) 2、假设单片机晶振fosc=6MHz,若要求定时分别为0.1ms , 1ms , 10ms,定时器T0工作在方式0、方式1、方式2时,其初值应为多少? 晶振fosc=6MHz,则机器周期为2us 定时0.1ms时的初始值: 50=110010 B 模式0:(213-50)=(8192-50)=8142=1111 1110 0 1110 B TH0=#FEH0 ; TL0=#0EH 模式1:(216-50)=(65536-50)=65486=1111 1111 1100 1110 B TH0=#0FFH ;TL0=#0CEH 模式2:(28-50)=(256-50)=206=1100 1110 B TH0=#0CEH ; TL0=#0CEH 定时1ms时的初始值: 500=111110100 B 模式0:(213-500)=(8192-500)=7692=1111 0000 0 1100 B TH0=#0F0H ; TL0=#0CH 模式1:(216-500)=(65536-500)=65036=1111 1110 0000 1100 B TH0=#0FEH ; TL0=#0CH 定时10ms时的初始值: 5000=1001110001000 B 模式1:(216-5000)=(65536-5000)=60536=1110 1100 0111 1000 B TH0=#0ECH ; TL0=#78H 3、假设单片机晶振fosc=6MHz,请利用T0和P1.0输出矩形波,矩形波的高电平宽50us,低电平宽300us。(P.145 第13)

(完整版)机织学作业答案

4.什么是投梭力、投梭时间? 答:投梭力一般用投梭动程表示,投梭动程是指织机由静止状态被人工缓缓转动其主轴,皮结推动梭子移过的距离。 投梭时间指的是:织机运转中,投梭转子与投梭鼻开始接触时主轴的位置角。 5. 有梭织机制梭的要求是什么?制梭有哪几个阶段? 答:答:有梭织机制梭的要求是:(1)梭子定位良好,不宜紧贴皮结,也不宜远离皮结;(2)制梭动作要缓和,以免产生脱纬;(3)制梭装置各部件负荷均匀,减少机物料消耗;(4)制梭噪音低。 制梭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梭子进梭箱,与制梭铁斜碰撞制梭:斜碰撞使梭子速度下降1%,但制梭铁获得能量,向外甩出,与梭子脱离,对摩擦制梭,吸收梭子动能不利,这一制梭过程的作用是极有限。 (2)制梭铁及梭箱前板对梭子摩擦制梭:制梭铁外甩后重新压紧梭子,梭子移动受到摩擦制动,吸收梭子动能。 (3)皮圈在皮圈架上滑行的摩擦制梭及三轮缓冲装置制梭:一方面,梭子撞击皮结,皮结撞击投梭棒,投梭棒撞击皮圈,使皮圈产生拉伸变形吸收梭子动能;另一方面,投梭棒带动三轮缓冲装置,产生扭转和扭簧变形吸收梭子动能。 制梭过程起主要作用的是第三阶段,梭子的大部分动能为皮结、皮圈和三轮缓冲装置所吸收。 7.常见的无梭引纬的方式有哪几种? 答:片梭、剑杆、喷气、喷水引纬。 10.剑杆引纬的品种适应性及特点如何? 答: ?最高入纬率:1000m/min; ?最大织机幅宽:4600(mm); ?多色纬功能:8-16色; ?积极引纬,对纬纱握持良好,低张力引纬,适合强捻纬纱织造,抑制纬 缩疵点。

?适用纱线:多种纤维的长丝及短纤纱,适用于花式纱,变形纱及弱捻低 强纬纱(运动规律的可设计性)。 ?适用织物:细布,府绸,卡其类,多色纬织物,花式纱,复合纱的厚重 织物,特种工业用,精纺毛织物,毛圈织物,劳动布,割绒,双层,多 层织物。 14.何谓喷气接力引纬?单喷嘴引纬系统与多喷嘴引纬系统的工作原理有何不同? 答: ?接力引纬:在喷气引纬中,除主喷嘴外,在筘座上增设一系列辅助喷嘴,沿纬纱方向相继喷气,纬纱头端气流不断得到补充,这种引纬方式称为接力引纬。 ?单喷嘴与多喷嘴的不同: ?单喷嘴:完全只靠一只喷嘴喷射气流来牵引纬纱,气流和纬纱是在若干 片管道片组成的管道中行进的,从而大大减少了气流扩散。但纬纱飞行 一段时间后,气流头端速度减慢,而尾端喷嘴处仍很快,纬纱经一段距 离后浮动、成圈,纬纱前端速度小于后端速度,造成“前拥后挤”现象。 ?主喷嘴+辅助喷嘴:在筘座上增设了一系列辅助喷嘴,沿纬纱方向相继喷 气,补充高速气流,实现接力引纬,纬纱头端始终收到高速气流的牵引 (避免弯曲)。 16.对比管道片和异性筘多喷嘴引纬系统的应用性能有何不同? 答:管道片引纬系统采用管道片组成管道防止气流扩散,在管道片的径向开有脱纱槽,以便引纬完成后,纬纱从管道片中脱出留在梭口中,管道片之间还要留有间隙以容纳经纱。管道片防气流扩散效果好,节约能源,使用的是常规钢筘,但管道片在经纱中反复作用,对经纱干扰重,限制了纬纱飞行时间,布面质量差;因其筘座动程大,不适应高速织机。由于管道片具有一定厚度,且为有效地防止气流扩散紧密排列,这就难以适应高经密织物的织造。 异形筘是一种带有凹槽的特殊筘齿的钢筘,引纬时筘槽必须位于梭口中央,打纬时织口接触筘槽上部。异形筘防气流扩散效果不如管道片好,耗能较大,使

第五章练习题参考答案完整版

第五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1、下面表是一张关于短期生产函数),(K L f Q 的产量表: (1) 在表1中填空 (2) 根据(1)。在一张坐标图上作出TPL 曲线,在另一张坐标图上作出APL 曲线和MPL 曲线。 (3) 根据(1),并假定劳动的价格ω=200,完成下面的相应的短期成本表2。 (4) 根据表2,在一张坐标图上作出TVC 曲线,在另一张坐标图上作出AVC 曲线和MC 曲线。 (5) 根据(2)和(4),说明短期生产曲线和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解:(1)短期生产的产量表(表1) (2) (3)短期生产的成本表(表2)

(4)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的关系,边际MC和边际产量MPL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 总产量和总成本之间也存在着对应关系:当总产量TPL下凸时,总成本TC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是下凹的;当总产量曲线存在一个拐点时, 总成本TC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也各存在一个拐点。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产量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MC曲线和AVC曲线的交点与MPL曲线和APL曲线的交点是对应的。 2、下图是一张某厂商的LAC曲线和LMC曲线图。请分别在Q1和Q2的产量上画出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 解:在产量Q1和Q2上,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是SAC1和SAC2以及SMC1和SMC2。 SAC1和SAC2分别相切于LAC的A和B,SMC1和SMC2则分别相交于LMC的A1和

B 1。 3、假定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是TC(Q)=Q 3 -5Q 2 +15Q+66: (1) 指出该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可变成本部分和不变成本部分; (2) 写出下列相应的函数:TVC(Q) AC(Q) AVC(Q) AFC(Q)和MC(Q)。 解(1)可变成本部分: Q 3 -5Q 2 +15Q 不可变成本部分:66 (2)TVC(Q)= Q 3 -5Q 2 +15Q AC(Q)=Q 2 -5Q+15+66/Q AVC(Q)= Q 2-5Q+15 AFC(Q)=66/Q MC(Q)= 3Q 2-10Q+15 4、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总成本函数是STC(Q)=0.04 Q 3 -0.8Q 2 +10Q+5,求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值。 解: TVC(Q)=0.04Q 3 -0.8Q 2 +10Q AVC(Q)= 0.04Q 2 -0.8Q+10 令08.008.0=-='Q C AV 得Q=10 又因为008.0>=''C AV

钢结构第六章作业参考答案

习题 6.1 有一两端铰接长度为4m 的偏心受压柱,用Q235的HN400x200x8x13做成,压力的设计值为490KN ,两端偏心距相同,皆为20cm 。试验算其承载力。 解:(1)截面的几何特性 A = 84.12 cm 2 I X = 23700cm 4 I y = 1740cm 4 i x = 16.8cm i y = 4.54cm w x = 1190cm 3 (2) 验算强度 N= 490kN M= N x e 0 =490x0.2=98kN ?m An N + X Mx r Wnx = 324901084.1210?? + 63 98101.05119010??? = 58.25+78.43=136.68N/mm 2 < f =215 N/mm 2 (3) 验算弯矩作用平面内的稳定 λx = x x l i = 400 16.8 = 23.8< [λ] =150 查附表4.2(b 类截面) ?x = 0.958 ' Ex N = 22 X 1.1EA πλ = 2220600084121.123.8π??? = 2744.86kN mx β=1.0 x A N ? + mx X 1x 'Mx r W (10.8) Ex N N β- = 3 490100.9588412 ?? + 6 31.09810490 1.05119010(10.8 ) 2744.86 ????-=152.30N/mm 2 < f =215 N/mm 2 可见平面内不失稳。 (4)验算弯矩作用平面外的稳定 λy = 400 4.54 =88.1 查附表4.2 (b 类截面) ?y = 0.634

离散数学作业答案完整版

离散数学作业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离散数学集合论部分形成性考核书面作 业 本课程形成性考核书面作业共3次,内容主要分别是集合论部分、图论部分、数 理逻辑部分的综合练习,基本上是按照考试的题型(除单项选择题外)安排练习题 目,目的是通过综合性书面作业,使同学自己检验学习成果,找出掌握的薄弱知识 点,重点复习,争取尽快掌握。本次形考书面作业是第一次作业,大家要认真及时地 完成集合论部分的综合练习作业。 要求:将此作业用A4纸打印出来,手工书写答题,字迹工整,解答题要有解答 过程,要求本学期第11周末前完成并上交任课教师(不收电子稿)。并在03任务界 面下方点击“保存”和“交卷”按钮,完成并上交任课教师。 一、填空题 1.设集合{1,2,3},{1,2} ==,则P(A)- A B P(B )={{3},{1,3},{2,3},{1,2,3}},A? B={<1,1>,<1,2>,<2,1>,<2,2>,<3,1>,<3,2>} . 2.设集合A有10个元素,那么A的幂集合P(A)的元素个数为 1024 . 3.设集合A={0, 1, 2, 3},B={2, 3, 4, 5},R是A到B的二元关系, 则R的有序对集合为{<2,2>,<2,3>,<3,2>,<3,3>} . 4.设集合A={1, 2, 3, 4 },B={6, 8, 12},A到B的二元关系 R=} ∈ y x∈ y < > = {B , , x , 2 y A x 那么R-1={<6,3>,<8,4>} 5.设集合A={a, b, c, d},A上的二元关系R={, , , },则R具有的性质是没有任何性质. 6.设集合A={a, b, c, d},A上的二元关系R={, , , },若在R中再增加两个元素{,} ,则新得到的关系就具有对 称性. 7.如果R1和R2是A上的自反关系,则R1∪R2,R1∩R2,R1-R2中自反关系有 2 个. 8.设A={1, 2}上的二元关系为R={|x?A,y?A, x+y =10},则R的自反闭 包为 {<1,1>,<2,2>} . 9.设R是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且1 , 2 , 3是A中的元素,则R中至少包含 <1,1>,<2,2>,<3,3> 等元素. 10.设集合A={1, 2},B={a, b},那么集合A到B的双射函数是 {<1,a>,<2,b>}或{<1,b>,<2,a>} . 二、判断说明题(判断下列各题,并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