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简答题

犯罪学简答题
犯罪学简答题

简述犯罪学与社会学之间的联系1从研究内容上看,犯罪是一种反社会行为,同时,犯罪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因此它是犯罪学和社会学的共同研究内容。社会学从其本学科的研究角度出发,从社会结构、社会过程和社会条件对犯罪的影响入手,说明犯罪的社会病症,提出社会改良的政策和方案。犯罪学也研究犯罪的社会原因和防控手段。在这一点上,两门学科的研究内容是相互渗透的。2从研究方法上看,犯罪学与社会学都以社会调查和社会统计为主要的研究方法,都以实证的和人文的研究方法为基础。3犯罪社会学是在犯罪学和社会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既是犯罪学的分支学科也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犯罪学研究的基本观点:唯物观.辩证观.系统观犯罪研究的基本原则:1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2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的原则.3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结合的原则。犯罪学研究的基本步骤:1确定选题阶段.2制定研究计划.3实施阶段.4对资料的处理、分析、总结阶段.5提出研究成果.简述犯罪现象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1犯罪的变现形式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犯罪是与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紧密联系的,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犯罪形式。2犯罪的阶级性、社会性在社会发展中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犯罪的阶级性经历了一个由强到弱的发展历程。3特定的社会变迁与经济进程对不同制度国家的犯罪现象产生相同的或相似的影响。简述犯罪预测的作用1提供信息,为控制犯罪创造条件2为制定犯罪对策、采取防控措施提供预测根据3为犯罪预防规划工作提供基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打击和防范并举,治标与治本兼顾,重在治本的原则2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3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属地管理原则4“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内容:综合治理的任务是整治社会治安,打击和预防犯罪,保障社会安稳,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具体说有以下几项:1打击各种危害社会的违法犯罪活动,依法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分子。2采取各种措施,严密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治安防范工作3加强对公民和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其文化、道德素质,增强其法制观念.4鼓励群众维护社会秩序和同犯罪作斗争.5积极调解、疏导民间纠纷,消除不安因素.6加强对违法犯罪人员的教育、挽救、改造工作,妥善安置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减少重新犯罪。我国犯罪学研究的特点:1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和基本方法论研究犯罪问题.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展和丰富社会主义犯罪学理论.3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作为犯罪学研究的根被任务.4批判地吸收国外犯罪学研究的有益成果,丰富我国的犯罪学理论.5及时将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为预防和治理犯罪服务。简述犯罪行为的特征1.社会危害性2.形式多样性3传染性4违规性5社会性6生物性犯罪预测所依据的原理有哪些?可知性、系统性、连续性、类推行、因果性、矛盾可转化、可控性原理。犯罪预防实践体系构建应抓的重点问题(构建犯罪预防实践体系应注意的问题):1公民自防意识的培养与树立.2犯罪预防社会责任的分解与落实.3义务防范力量的挖掘和利用.4犯罪高危人群的管理和控制.5公安运行机制的调整和改革.6加大对现代防范科技手段的运用和推广.7对城乡结合部犯罪预防和控制的重视。犯罪学的价值(作用):犯罪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犯罪现象的学科,其作用主要包括1认识犯罪.2为制定和完善刑事政治、刑事法律提供依据.3为预防犯罪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4为培育犯罪预防的社会基础提供帮助犯罪原因系统中个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1决定犯罪现象产生和存在的深层次原因是犯罪的社会历史根源.2犯罪原因在具体犯罪行为的实施中起决定作用.3犯罪条件围绕犯罪原因发生作用.4犯罪的相关因素与犯罪原因的联系对犯罪的产生只具有间接影响作用。犯罪预防的原则:1可操作性原则.2讲究效益原则.3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4讲究科学原则.5法制原则.6打防并举、预防为主的原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义:1是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出路.2是为经济建设创造稳定的、良好的社会秩序提供重要保证.4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一个重要形式和途径,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5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措施.6是专门工作和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新发展。研究犯罪人的意义:1深刻理解和揭示犯罪现象构成的核心.2有利于拓展犯罪研究的范围和深化、丰富犯罪学的内容.3有利于制定犯罪的预防和控制对策.4有利于指导被害预防的实践。简述消除犯罪动力的途径(消除和转移犯罪动力是遏制和消除犯罪的根本途径):1消除犯罪的内驱力是治本的措施.2消除犯罪的外诱力是消除犯罪内驱力的保障措施.3提高全体社会成员道德素质是遏制犯罪内驱力形成基本方法.4加强社会控制,完善以法律为核心内容的社会行为规范,是提高社会对犯罪控制力的重要手段。犯罪预防可分为哪几种1依据犯罪发生和犯罪预防切入的阶段分:犯罪前预防.犯罪

中预防.犯罪后预防2依据犯罪预防所保护和所针对的对象,以及地位和重要程度分:一般预防.重点预防.特殊预防3依据犯罪预防所凭借的力量与媒介的不同分:人防.物防.技防。4依据犯罪预防的方法和功能不同分:保护性预防.疏导性预防.堵塞性预防.控制性预防.惩戒性预防.改造性预防加强罪犯改造工作的政策与方法:1惩罚管制与思想改造相结合.2劳动生产与政治文化教育相结合.3依法严格管理与教育相结合.4实行分押、分管、分教.5开展心理咨询与矫治对犯罪进行心理疏导,强化改造效果.6坚持区别对待与给出路的政策。犯罪行为与犯罪动机:1犯罪行为时犯罪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2犯罪动机支配犯罪行为,是犯罪行为的心理动力,犯罪行为时犯罪动力的外在表现,是犯罪动机实践的承担者。商品经济对犯罪的消极作用(经济现象中的消极因素是与犯罪想联系的因素): 1商品货币的诱发作用.2市场机制的负效应.3商品竞争激发犯罪.4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会刺激一些消费心理的畸形发展.5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的泛化和滥用。限制犯罪工具和手段的预防措施:1加强对枪支、弹药、民用爆炸药品的管理,最大限度地防止恶性犯罪的发生,限制犯罪的破坏能量,减轻人民群众对犯罪的恐惧感,增强他们的安全感.2加强对剧毒物品及某些可用于制作剧毒物品的物质的管理,防止犯罪分子将其用于实施犯罪活动.3加强对毒品原料的管理.4切实加强对刻字业的管理,防止不法之徒利用管理上的漏洞和空隙,刻制假公章进行欺诈犯罪活动。现代犯罪学的研究概况(特点):1犯罪社会学居于主导地位(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成为犯罪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社会原因被视为犯罪的主要原因.犯罪的社会预防成为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2犯罪综合原因论成为犯罪原因理论的主流.3广义犯罪学的观点成为犯罪学研究的主流.4犯罪学早期研究思路在衰落之后又有所复兴.5犯罪被害人的研究拓展了犯罪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6犯罪学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日益密切。私有经济对犯罪的消极作用:1私有经济与剥削现象紧密相连.2似有经济产生的剥削,激化了对抗性的矛盾和冲突,导致犯罪的大量发生.3私有经济业主,由于惟利是图思想的驱使,不顾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常常干出违法犯罪的勾当,破坏法律、蔑视道德.4私有经济业主,由于有了钱财,追求奢侈生活,骄奢淫逸,嫖娼、纳妾,进行犯罪活动.5私有经济业主由于有钱缺权,便采取让、认钱开路的手段,腐蚀国家干部,导致社会腐败风气盛行。开展“三抓三促”工作要点:1抓点、线、面相结合,促社会面防控能力的发展(做好“一点、一亭、一站”卡点建设,做好多警巡逻控“线”工作,派出所、社区民警管好“面”).2抓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促安全防范能力的突破.3抓管、控、治相结合,促治安管控能力的突破。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确立市场经济后的犯罪状况:1社会转型期犯罪数量大幅增长,社会损失严重.2权力资本化犯罪突出.3公有财产已成为掠夺的对象.4群体性犯罪增多.5犯罪组织活动公开化,一度控制着部分区域.6犯罪运作的市场化.7犯罪手段更加残忍,丧失人性.8犯罪人员初犯年龄低,流动人口犯罪突出,职业犯罪比重上升。此外,当代中国犯罪还表现为:邪教犯罪发展,经济领域犯罪突出;犯罪活动方式由静态发展为动态;犯罪活动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犯罪类型和手段的地区性差异缩小等特征。简述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行为与刑法意义上的犯罪行为的区别及其原因区别:在犯罪学和刑法学中认定的外延和内涵不同。在刑法学中,只指为刑法所禁止的行为,而在犯罪学中不仅包括刑法所禁止的行为,还包括其他法律、法规所禁止的违法行为以及一切严重不良后果,原因:二者之所以有这样的区别是由他们的宗旨和所要完成的任务决定的。犯罪学研究犯罪的宗旨是从防罪出发,而刑法是从治罪出发。如何提高公民的自防意识和能力:1运用新闻传媒广泛宣传犯罪预防知识2在特定处所张贴、设置警示语,提醒个体提高警惕性,加强防范意识3综合治理部门、公安机关印刷预防犯罪的宣传品,并免费向群众散发,向大众传播预防犯罪知识。4.基层派出所应该根据特定时期的犯罪动态,向特定单位、场所发放、张贴有针对性的预防宣传件5幼儿园、学校针对幼儿、学生的特定情况。综合治安形势和犯罪特点开展针对性的犯罪预防教育。犯罪学与刑事侦查学的区别:1研究目的:犯罪学是将犯罪行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研究的,它试图通过揭示和消除犯罪的共同性原因来实现普遍的犯罪预防。刑事侦查学的研究旨在通过同个别的犯罪行为作斗争并结合侦查规律具体规划犯罪的预防。2研究内容:虽然二者都关注犯罪人、犯罪机会、犯罪起因和犯罪结果等研究内容,但侧重点不同,犯罪学从分析具体案件所反映的同类犯罪行为的共同原因入手,重点研究如何消除或抑制这种原因;通过对犯罪的时空条件、区域分布状况等的研究,为采取有针对性的犯罪预防措施提供依据,而刑事侦查学却将具体案件的犯罪原因、发生的时空特点作为确定犯罪嫌疑人的先决条件而加以研究。3研究方法不同,刑事侦查学主要是以技术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为主,并以以其构成该

学科的综合方法体系。在犯罪学研究中,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等方法占主导地位。人类犯罪现象的发展演变特征:1犯罪的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2犯罪的阶级性、社会性在社会发展中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3特定的社会变迁与经济进程对不同制度国家的犯罪现象发生相同或相似的影响。简述人力防控系统的构成:1巡逻巡警2派出所管区的治安联防巡逻3厂矿校村机关街道的防护性巡逻4单位内部针对重点要害场所的防护性值班6特定场所、专项活动的保安服务。简述犯罪被害人的概念:1是指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对此概念要作如下理解2犯罪行为应该是犯罪学中的犯罪3被害人合法权益的所害表现为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4被害人是犯罪行为的直接或间接承受者5被害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国家、社会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关系:第一: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础。由于事物质的差别是主要差别,因而区别事物的质是认识量的前提,定性研究先于定量研究。第二,定量研究是定性研究的深化。由于事物的质总是具有一定量的基础上的质,因此,由质到量,则会导致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定量研究是定性研究的精确化。简述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关于违法犯罪少年的家庭特点:1家庭的其他成员中有犯罪者,或者品德行为不端及酒精中毒者2父母一方或双方死亡、离婚者、被遗弃者3父母愚昧无知或者知觉上有缺陷及因病不能管教者4父母性格简单粗暴,专制偏爱,或对子女过分干涉、过于严厉、放任、嫉妒,邻里居室过密,与近邻或亲友不和者5人种与宗教的差别,习惯不同,或是收养子女及收容单位教养不良者6失业、工资收入低,或在共同劳动中收到经济压迫者等等。从构成结构上对犯罪人进行分类可将其划分成哪些类型:无论是在犯罪学中还是在刑法学中在,从构成结果上犯罪人可划分为实体犯罪人、拟制犯罪人和自行纠集组成的群体犯罪人。实体犯罪人即犯罪的自然人,拟制的犯罪人即犯罪的社会单位或法人,自然纠集组成的群体犯罪人即犯罪团伙、犯罪集团等犯罪组织。为什么说犯罪学是多学科独立的的综合性学科:1犯罪学对学科交叉的特点是由犯罪学的学科基础决定的a对犯罪行为的认定不能完全离开法律的规定和法学的相关成果b社会学的理论和法律为研究犯罪的原因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基础c探讨犯罪行为的发生过程离不开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成果2犯罪学的综合性是由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决定的简述犯罪预防的可能性:1犯罪规律和犯罪原因的可认识性,为犯罪预防提供了哲学依据.2犯罪学理论的深化和发展,为分析研究犯罪原因、犯罪的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预防提供了理论基础.3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为犯罪预防提供了科学的手段与方法.4预防犯罪的实践为犯罪预防提供了丰富的经验.5社会注意制度的优越性,为犯罪预防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6国际的合作与交流,为犯罪预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犯罪预防的概念犯罪预防:是指综合多种社会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通过消除或减少诱发犯罪的因素和原因的途径,有效地防止、遏制和减少犯罪的行为体系。这一犯罪预防概念,说明了以下三点问题1.犯罪预防是针对犯罪犯罪原因采取的一系列活动2犯罪预防是一个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的行为体系3犯罪预防的目的是防止、遏制和减少犯罪。年龄与犯罪的关系:1年龄与犯罪行为特征,不同年龄段的人实施犯罪、行为方式、犯罪类型、犯罪频率等都有不同2犯罪的高峰2年龄。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18~25周岁为犯罪高峰年龄段,90年代虽有变化,但依然最高3年龄与犯罪类型。14~25周岁的犯罪人实施攻击性犯罪较为突出26~50周岁的犯罪人实施诈骗犯罪的相对突出51周岁以上的犯罪人实施侵犯人身罪的较为突出4初犯年龄,初犯年龄越低,再犯的可能性越大5年龄与被害,一般而言,青少年被害率较其他年龄段的人高,老年人被害率低犯罪与季节的关系:犯罪与季节有关,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各个季节出现的时间不同,因而很难找出一个适于各国的犯罪高发月份,但是。从季节来看各国的犯罪统计是有一定规律的。侵财案件,秋冬发案较多,冬季最多,侵犯人身案件,春夏较多,夏季最多。

2018年10月自考00235犯罪学一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犯罪学(一) 试卷 (课程代码00235)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狭义犯罪学又被称为 A.犯罪现象学 B.犯罪原因学 C.犯罪预防学 D.犯罪对策学 2.从知识结构上看,犯罪学是一门 A.综合性学科 B.边缘性学科 C.单一性学科 D.独立性学科 3.刑事古典学派中,提出功利主义理论的学者是 A.边沁 B.费尔巴哈 C.贝卡利亚 D.迪尔凯姆 4.犯罪学的鼻祖是 A.达尔文 B.龙勃罗梭 C.加罗法洛 D.李斯特 5.下列选项中属于菲利犯罪预防思想的是 A.社会防卫措施 B.刑罚制裁 C.报应刑论 D.制定国际法典 6.当代犯罪学研究中,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 A.心理预防 B.治安预防 C.社会预防 D.刑罚预防 7.先秦时期提出“禁奸止过,莫若重刑”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墨子 C.韩非 D.商鞅 8.新中国犯罪学研究起步于 A.建国初期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9.与其他方法论的研究者相比,思辨方法论的研究者更经常采用 A.调查研究 B.实验研究 C.定量的文献研究 D.定性的文献研究

2014电大《犯罪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

2014电大《犯罪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 1、犯罪行为的类型: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原则,按照一定的标准,在对纷繁复杂的犯罪行为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依据其内在的相似性所做的分类。 2、自然犯罪:是指违反一般人类所共有的怜悯和正直的道德情绪的行为,这种行为从根本上违反了人的本性,因此在任何社会都会被视为犯罪。 3、被害赔偿:是指犯罪人或国家对于被害人因被害而遭受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损失,损害或痛苦所进行的返还、恢复原状或补偿。 4、犯罪的心理预防:是指旨在增强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使人能够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具体情境下做出符合社会法律和伦理规范的行为选择,而对人的健全人格的社会培养和自我修养的过程。 5、犯罪治安预防:是指出专门的社会控制力量运用国家赋予的权力,控制犯罪行为实施所需要的或可能利用的外部条件,发现和制止犯罪行为的实施,防止和减少犯罪对社会的危害和各种行政措施。 二、不定项选择题 1、主张以愚民政策来预防犯罪的是:(B) 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荀子 2、根据犯罪现象的地位,犯罪现象可分为(AB)

A、主犯罪现象 B、副犯罪现象 C、常规犯罪现象 D、随机犯罪现象 3、按照犯罪形成的特点,犯罪行为可分为:(ABD) A、蓄谋性犯罪行为 B、突发性犯罪行为 C、无罪过犯罪行为 D、连带性犯罪行为 4、犯罪行为形成的过程一般包括:(ABC) A、犯罪决意 B、犯罪实施 C、犯罪准备 D、犯罪处理 5、被害人和犯罪人的基本互动模式有:(ABCD) A、可利用的被害人模式 B、冲突模式 C、被害人催化模式 D、斯德哥尔摩模式 6、犯罪场包括:(ABCD) A、时间因素 B、空间因素 C、侵犯对象因素 D、社会控制疏漏 7、犯罪自然原因的特性包括:(ABD) A、原生性 B、间接性 C、间接性 D、非可控制性 8、下列属于犯罪社会原因的特性有:(ABC) A、决定性 B、普遍性 C、间接性 D、非可控制性 9、犯罪心理矫治的中心环节是:(C) A、改善生活态度 B、培养健全的意识结构 C、消除思想障碍 D、改善生活习惯 10、犯罪学研究的两种基本方法论是:(AC) A、系统论 B、整体论 C、因果论 D、环境论 三、判断题 1、20世纪以来,随着女权的伸张,妇女地位的提高,妇女犯罪率明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犯罪现象 B.犯罪原因 C.预防犯罪 D.学科建设 2.从研究方法上看,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主要采用() A.事实分析法 B.规范分析法 C.法律论证法 D.犯罪行为结构解析法 3.关于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当今大多数犯罪学学者持() A.法学观点 B.心理学观点 C.社会学观点 D.独立的综合性学科观点 4.“犯罪学”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法国学者() A.孔德 B.托皮纳尔 C.塔尔德 D.加罗法洛 5.现代犯罪学关于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 A.犯罪的心理预防 B.犯罪的社会预防 C.犯罪的个体预防 D.犯罪的法律预防 6.在犯罪分类问题上,贝卡利亚认为犯罪行为的真正衡量标准是() A.法律 B.犯罪人的自由意志 C.该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D.刑罚 7.以龙勃罗梭为代表的实证派犯罪学将犯罪学研究实现了从犯罪行为转向() A.被害人 B.刑罚 C.犯罪情境 D.犯罪人 8.20世纪3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在对芝加哥地区的犯罪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 A.同心圆说 B.犯罪饱和说 C.犯罪的生物遗传说 D.模仿论 9.依据影响某一结果的一种或几种因素以及它们影响的程度来主观判断抽取样本数的犯罪学抽样方法是() 第 1 页

A.配额抽样 B.判断抽样 C.等距抽样 D.随机抽样 10.犯罪学对事物之间具有的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分析,被称为() A.解释性分析 B.描述性分析 C.横向比较分析 D.纵向比较分析 11.一定时空内的犯罪数与人口总数之比是() A.立案率 B.破案率 C.人犯率 D.犯罪率 12.已经发生并被发现,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已举报而未予统计的犯罪数是() A.发案数 B.相对暗数 C.绝对暗数 D.恒比数 13.从新中国犯罪发展的过程看,犯罪的大幅度起伏与() A.经济快速发展直接联系 B.自然环境的变迁直接联系 C.人体的生理变化紧密联系 D.社会的大变革、大动荡紧密联系 14.犯罪统计表明,从总体来看,当代中国犯罪人的初犯年龄() A.正在提高 B.正在降低 C.没有变化 D.变化不定 15.犯罪行为的本质属性是() A.违法性 B.社会性 C.形式多样性 D.社会危害性 16.欲望在犯罪行为发生机制中起着() A.纽带作用 B.辅助作用 C.核心作用 D.基础作用 17.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是犯罪人追求犯罪后果的() A.思想体系 B.组织体系 C.实践体系 D.形式体系 18.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学理论观点的是() A.天生犯罪人论 B.人种论 C.亚文化论 D.差异交往论 19.在犯罪原因系统中,以对具体犯罪事件为中心,在较长时间和较大空间内同犯罪发生存在联系的因素组类是() 第 2 页

犯罪学简答题

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3.犯罪区域分布:是指不同区域的犯罪分布情况,包括具体分布和类型分布。 4.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与主体文化相对应的组成部分,是局部文化。 6.被害率:是指一定时空内犯罪案件或经刑事诉讼程序的犯罪人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7.犯罪的起伏律:是指无论犯罪的总趋势如何,其在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上会出现的时起起伏,波浪式的发展趋势。 8.犯罪高峰年龄: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犯罪率最高,犯罪行为最集中的年龄段。 9.犯罪暗数:指虽已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予记载的犯罪数量。 10.犯罪预防:是指综合多种社会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通过消除和养活诱发犯罪的因素和原因的途径,有效地防止、遏制和减少犯罪的行为体系。 11. 犯罪治安预防:是指以公安保卫部门等专门的社会控制力量为主体,广大社会民众协同进行的旨在维护公共秩序和国家安全的社会 管理和控制的活动与措施。 12. 犯罪后预防: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以后,为了防止其重新犯罪,而采取惩罚改造措施,进行心理、人格矫正,纠正其不良 的心态和行为模式,重塑健康的人格和建立健康的观念体系。 13.模仿论:是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提出来的一种关于犯罪发生原因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会因接受刺激和暗示而发生类似的行为。是 研究人依照一定的榜样实施特定动作和行为的过程的理论。 14.犯罪的时空条件:是指适于犯罪分子达到犯罪目的,逃避抓捕的作案时机和情境。 15.比较分析法:即把犯罪资料中不同单位的同类因素或同一单位不同时期的同类因素进行对比,以发现他们之间异同的方法。 16.犯罪动力:是激起和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动力。 17.犯罪原因:能够引起犯罪发生的各种因素及其过程、结构和作用机制。 18.被害人的刺激性:.被害人本身存在并显露出引起加害人注意,诱发其犯罪行为的特点。24.犯罪行为:是指由犯罪人直接实施的具体 活动表现出来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21.文化冲突:是指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规范不同的异质文化接触、碰撞而产生的对抗现象 23.犯罪后果:是犯罪行为所引起的客观事物的变化,一般是指其造成的具有危害性的结果。 24.物防:是指没有科技含量或科技含量较低的加固目标措施。 25.犯罪动态:是犯罪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情况,一般是指犯罪数量、犯罪率、犯罪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26.环境预防:从研究犯罪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出发,在环境设计上堵塞犯罪的可能,或者造成一种不能实施犯罪的环境,达到限制消除犯罪目的的预防理论。 27.犯罪条件:是指在犯罪情境中那些有利于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28.犯罪规律:指在一定条件下犯罪升降变化和发展演进的必然趋势。 29.犯罪现象:是指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称。 30.犯罪特点:指特定时空条件下犯罪现象的特殊性。 犯罪条件:P147指有利于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因素。 犯罪诱因:P148指引发、影响和刺激犯罪人产生犯罪决意的因素,是客观外在的现象。 犯罪动力:P156即犯罪发生的内趋力、外诱力及与它们相对应的内控力和外控力等的差力关系的称谓。 犯罪根源:P146指犯罪现象在人类社会历史上产生的终极原因。 犯罪因素:P148指可能引起犯罪行为产生的一切基本要素。 犯罪预防:P280指综合多种社会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通过消除或减少诱发犯罪的因素和原因的途径,有效地防止、遏制和减少犯罪的行为体系。 人防:P290指犯罪预防主体组织人力、发动群众为犯罪预防采取的相应措施。 技防:P291是利用技术设施预防犯罪发生的一种手段。 物防:P290指采用物质装置用以阻却犯罪实施所进行的犯罪预防。 重点预防:P289是抓主要矛盾的预防方法。 一般预防:P288一般预防的对象是普通的社会成员,尤其要指向可能接受犯罪影响的潜在犯罪人。 特殊预防:P289指采用专门措施针对特定对象开展的制止、制约、遏制犯罪的举措。 情境犯罪预防:P314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形势,它通过管理、设计等方式,建立一种特定的预防犯罪环境,在犯罪易发区或高发区,通过减少犯罪机会而预防犯罪。 犯罪饱和法则:P43犯罪的发生率受一定的法则支配。

犯罪学考试题答案修订稿

犯罪学考试题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近代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第一部刑法典即1810年《法国刑法典》以( A )为理论基础。 A.犯罪古典学派 B.犯罪人类学派 C.犯罪社会学派 D.犯罪心理学派 2、首先应用科学的实证方法研究犯罪的是( C )。 A.边沁 B.贝卡利亚 C.龙勃罗梭 D.菲利 3、将自然犯罪的原因归结为心理或道德异常的犯罪学家是( C )。 A.龙勃罗梭 B.菲利 C.加罗法洛 D.边沁 4、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在其代表作( B )中提出了“接触理论”。 A.《文化冲突与犯罪》 B.《犯罪学原理》 C.《少年犯罪的原因》 D.《命定的犯罪》 5、恢复性司法对现代刑事司法制度的简明概括是﹙ A ﹚。 A.有害的正义 B.无害的正义 C.普世的正义 D.绝对的正义 6、将犯罪人和被害人二者视为“刑事伙伴”或“犯罪搭档”的犯罪学家是( D )。 A.京蒂 B.施耐德 C.萨瑟兰 D.门德尔松 7、犯罪学家( D )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以犯罪学命名的研究专着《犯罪学》。 A.龙勃罗梭 B.贝卡利亚 C.菲利 D.加罗法洛 8、功利主义的创始人( A )。 A.边沁 B.霍尔巴赫 C.孔德 D.菲利

9、当代犯罪学研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理论是( D )。 A.犯罪人类学理论 B.犯罪心理学理论 C.犯罪生理学理论 D.犯罪社会学理论 10、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当代西方犯罪问题的犯罪学派是 ( A )。 A.激进派犯罪学 B.芝加哥学派 C.社会生态学理论学派 D.社会结构理论学派 11、被尊称为近代刑法之父的是( A )。 A.贝卡利亚 B.边沁 C.费尔巴哈 D.菲利 12、新中国的犯罪学是从研究( B )开始的。 A.黑社会犯罪 B.青少年犯罪 C.反革命罪 D.暴力犯罪 13、李斯特的犯罪原因观被后人称为( A ) A. “犯罪原因二元论” B. “犯罪原因三元论” C. “犯罪原因四元论” D. “犯罪原因多元论” 14、犯罪行为的本质属性是( A )。 A. 社会危害性 B. 形式多样性 C. 传染性 D. 违规性 15、( B )在犯罪发生中起决定作用,是犯罪发生的必然因素。 A.犯罪条件 B.犯罪直接原因 C.犯罪根源 D.犯罪相关因素 16、犯罪防控系统的第一道防线是( B ) A.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 B.抑制犯罪动机 C.严厉打击犯罪 D.预防重新犯罪 17、强调刑罚的个别化的犯罪学派是( B )

犯罪学论述题

答: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划分为两大模式: (1)被害人与犯罪人无关联模式。在这一模式中,被害人在被害之前与犯罪人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在犯罪发生过程中被害人对犯罪人的行为也没有任何积极的影响。这里所说的被害人与犯罪人没有关系,是指静态而言的,并不等于说被害人没有与犯罪人发生互动。在这种模式中,被害人毫无责任。 (2)被害人与犯罪人有关联模式。在这一模式中,被害人对犯罪的发生起了不同程度的诱发作用,死且与犯罪人曾经有过较久或较多的社会互动关系。它包括四种情况:被害人的可责性小于犯罪人;被害人的可责性等于犯罪人;被害人的可责性大于犯罪人;完全有责性被害人。 2、试论犯罪人在行为学方面的特征。 答:行为理论的基本设想,是几乎人类所有行为都是学来的。他的基本原则是行为受其后果制约。行为理论认为,犯罪按照和其他行为同样的原则而被学习和实行。任何足以强化犯罪行为的获得和实施的环境影响都是犯罪的原因。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包括犯罪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犯罪行为也是通过模仿学来的,人所处的文化背景和个体社会化的进程决定模仿行为。犯罪行为是在同赞成这种行为的人交往而同反对这种行为的人隔离的过程中学会的。只要赞成的观念超过了反对的观念,犯罪行为就会发生。社会理论学代表人班杜拉认为,人并不是生而具有侵犯行为本能,这些机制的运行还取决于适当的刺激并且受到认识的控制。挫折作为一种不悦感受是产生“生理觉醒”的一般条件,这种生理觉醒能够激发不同的行为,对于已经学会用侵犯态度来反映不悦感受的人则最易激发侵犯行为。这一理论还指出了行为学的背景,即人所生存的家庭、亚文化群以及有新闻媒介提供的象征榜样等等。 答:意义:家庭与青少年犯罪有明显的关联,这是因为,青少年犯罪在犯罪总数中占相当大的比例,人的社会化过程的关键阶段是青少年时代,良好的家庭环境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正常发展至关重要,因而对犯罪预防具有治本的价值。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中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这个环境的状况如何对于人的一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家庭在所有国家中都是影响青少年生活的最重要的力量,家庭是最有效的社会控制媒介,因此,要控制减少犯罪,必须要筑好预防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家庭预防。 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提高家长对教育好子女重要意义的认识。青少年犯罪在很大程度上与父母忽视对子女的教育或教育方法不当有关,而这又与家长的不正确认识有关,因此首先要提高家长对教育子女重要意义的认识。(二)提高家庭素质。家庭这道防线是否牢固,同每个家庭的素质有着密切关系。家庭素质的优劣,对于下一代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每一个家庭都应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从各个方面提高自己家庭的素质。(三)注意教育内容和方法。须强调如下问题:1不能只重视子女的智力教育而忽视思想品德教育。2要从小抓起。3既不能简单粗暴的打骂训斥,也不能一味的溺爱娇惯。4家长不能脱离实际,按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强行要求孩子。5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应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一致。6家长要以身作则。(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有关单位的工作密切配合。青少年不仅生活在家庭中,而且也生活在学校里和社会上。家长应该经常和学校及有关单位联系,了解情况、反映问题、解决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以取得学校和社会有关单位的配合,共同搞好对下一代的教育工作。 试论家庭预防在预防犯罪中的意义和应注意的问题。 答: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中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这个环境的状况如何对于人的一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1980年联合国第六界预防犯罪及犯罪处遇大会的有关材料指出:“庭在所有国家中都是影响青年人生活的最重要的力量”,家庭是最有效的社会控制媒介”。可见家庭的作用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据有关资料,在我国当前的犯罪中,有70-80%是青少年犯罪;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家庭不重视家庭教育或家庭有缺陷。因此,要控制和减少犯罪,必须要筑好预防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即家庭预防。其中尤须注意以下问题: 1、提高家长对教育好子女重要意义的认识。青少年犯罪在很大程度上与父母的教育或教育方法不当有关,而这又与家长的不正确认识有关。因此,要发挥家庭这一道防线的作用,首先,要提高家长对教育子女重要意义的认识。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应当树立“养不教、父母过”的观念,树立教育子女是父母职责的思想,要认识到不能把子女当作私有财产,把教育子女的好坏当作自己家庭的私事,而必须要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联系起来,既要有当家长的家庭责任感,又要有当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为国家,也为家庭,对孩子的现在和未来切实负起全面教育的责任来。 2、通过家庭素质。家庭这道防线是否牢固,同每个家庭的素质有着密切关系。每个家庭的素质,如婚姻基础、家庭人口、经济状况、家庭关系、家长的道德修养、文化程度、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各有差异,这些差异造成了家庭防线牢固程度的不同。总之,家庭素质的优劣,对于下一代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每一个家庭都应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从各个方面有意识地提高自己家庭的素质,筑好第一道防线。 3、注意教育内容和方法。要发挥家庭在预防犯罪方面的作用,仅正确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是不行的,还必须注意教育内容和方法,否则同样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教育内容和方法涉及的面很广,从预防犯罪的角度,须特别强调如下问题:(1)不能只重视子女的智力教育而忽视思想品德教育。所以,从孩子懂事起,父母就应以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子女,注意孩子个性所健康发展,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要从小抓起。一个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往往伴随终生。有问题小时不管,大时想管已为时过晚。所以必须从小抓紧孩子的教育,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防微杜渐,这对子女的一生都具有重要影响。 (3)既不能简单粗暴地打骂,也不能一味地溺爱娇惯。首先,不能迷信“棒下出孝子”,动辄打骂训斥。有些家长恨铁不成钢,信奉“不打不成材”,“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成祸害”,虽然有时也可见效一阵子,但终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有的还事与愿违,或是使孩子丧失自尊心、荣誉感,自暴自弃;或者使孩子产生惧怕心理、悲观,甚至造成绝望自杀等一些不良后果。因此,必须坚决拒绝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即便对于犯了错误甚至犯了法的孩子,也不能简单地痛打一顿了事,而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与有关部门配合,反复地进行说服教育。当然,反对打骂训斥并不意味着不要严格管理。家长必须对之严格管理,全面关心,注意孩子的生活、学习、玩耍、交际往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切不可马虎大意。其次,也不能一味地溺爱娇惯孩子。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日益增多,有的家长过于娇惯,结果使孩子养成了自私、高傲、任性,冷漠等不良习性,对家庭、对社会都没有好处。这样的教育方法,明为爱孩子,实则害了孩子。上述是家庭教育两种主要的错误倾向,都须防止。 (4)家长不能脱离实际,按自己主观愿望去强行要求孩子。有的家长急于使自己的孩子“成才”,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本身素质,强迫他们去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如强迫孩子练琴、绘画、考大学等。即浪费时间,又扼杀了孩子的潜在能力,甚至还可能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严重的还会诱发违法犯罪。 (5)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应积极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一致。切不可你张我驰,你批评我庇护,今天这样明天那样,结果互相矛盾,前后矛盾,受不到教育效果,有的孩子还利用家长的相互矛盾和前后矛盾,遮掩甚至发展自己的缺点错误,结果走向了反面,甚至违法犯罪。 (6)家长要以身作则。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成长。所以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做个好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必须首先做到;不准孩子做的,家长一定不做。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使孩子从家长身上学到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不是相反。 解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重要一环,家长需为之努力。 4、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和有关单位的工作密切配合。青少年不仅生活在家庭中,而且也生活在学校里和社会上。要使家庭具有针对性,收到更好的效果,家长和应经常和学校及有关单位取得联系,主动到学校和单位了解情况,反映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如此,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子女的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以取得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的配合,共同搞好对下一代的教育工作。 总之,家庭在预防犯罪方面具有其他力量所不能取代的特殊重要作用。切实发挥家庭在预防犯罪方面的作用,需要亿万个家庭在上述方面进行不懈的努力。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

1月全国自考犯罪学(一)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选项是有关犯罪学学科性质的几种学术观点,其中多数人所赞同的并为教材所认可的观点是( ) A.法学观点 B.生物学观点 C.社会学观点 D.多学科交叉的(独立的)综合性观点 2.古典犯罪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是( ) A.康德 B.黑格尔 C.贝卡利亚 D.边沁 3.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同一行为是否为犯罪行为可以有不同的认定,表明犯罪具有( ) A.社会性的属性 B.阶级性的属性 C.相对性的属性 D.随意性的属性 4.改革开放后,我国犯罪地域分布出现了向( ) A.西南倾斜现象 B.东北倾斜现象 C.西北倾斜现象 D.东南倾斜现象 5.心理分析法主要用于( ) A.研究犯罪动态 B.研究犯罪工具 C.研究犯罪构成 D.解释犯罪原因 6.经济转型过程中犯罪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对犯罪的作用一般是( ) A.直接的 B.事先的 C.被动的 D.间接的 7.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导致了个体犯罪欲念的( ) A.缓解 B.分化 C.扩张 D.收缩 8.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相关因素的是( ) A.气压 B.空间 C.工具 D.引起犯罪的现象 1

9.被害的受容性是指( ) A.被害人在遭受侵害时的一种顺应状态 B.被害人在犯罪侵害前容易接受加害者的诱导或容易成为加害者选择为侵害对象的特征 C.被害人由于自身刺激的行为而招致犯罪人对其实施犯罪行为的驱动性 D.被害人在遭受侵害时的一种反抗状态 10.短期犯罪预测的预测时段一般是指( ) A.1—2年 B.3—4年 C.4—5年 D.5年以上 11.教育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中的( ) A.临时性措施 B.战术性措施 C.战略性措施 D.被动性措施 12.人民调解委员会任期为( ) A.二年 B.三年 C.四年 D.五年 13.保罗·费尔巴哈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犯罪预防理论是( ) A.社区参与论 B.环境预防论 C.心理强制论 D.被害预防论 14.在下列方法中属于收集犯罪资料常用方法的是( ) A.问卷法 B.比较法 C.统计法 D.分析法 15.当代犯罪学研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理论是( ) A.犯罪经济学理论 B.犯罪心理学理论 C.犯罪生物学理论 D.犯罪社会学理论 16.在我国犯罪数量统计一般( ) A.以实际发生案件数为主 B.以警方统计为主 C.以检察院统计为主 D.以法院最终判决数为主 17.已经发生并被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举报了未予统计的犯罪数是( ) A.犯罪率 B.相对暗数 C.绝对暗数 D.明数 18.新中国社会治安最好的时期是( ) A.1950—1955年 B.1956—1965年 C.1966—1976年 D.改革开放之后 2

犯罪学考试题答案

精品文档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近代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第一部刑法典即1810年《法国刑法典》以(A )为理论基础。 A.犯罪古典学派 B.犯罪人类学派 C.犯罪社会学派 D.犯罪心理学派 2、首先应用科学的实证方法研究犯罪的是(C )。 A.边沁 B.贝卡利亚 C.龙勃罗梭 D.菲利 3、将自然犯罪的原因归结为心理或道德异常的犯罪学家是( C )。 A.龙勃罗梭 B.菲利 C.加罗法洛 D.边沁 4、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在其代表作(B )中提出了“接触理论”。 A.《文化冲突与犯罪》 B.《犯罪学原理》 C.《少年犯罪的原因》 D.《命定的犯罪》 5、恢复性司法对现代刑事司法制度的简明概括是﹙ A ﹚。 A.有害的正义 B.无害的正义 C.普世的正义 D.绝对的正义 6、将犯罪人和被害人二者视为“刑事伙伴”或“犯罪搭档”的犯罪学家是( D 。)D.门德尔松萨瑟兰 B.施耐德 C.京蒂 A. )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以犯罪学命名的研究专著《犯罪学》。7、犯罪学家( D D.加罗法洛C. B.贝卡利亚菲利A.龙勃罗梭 A )。8、功利主义的创始人( D.菲利B.霍尔巴赫 C.孔德 A.边沁 D )。9、当代犯罪学研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理论是( 犯罪心理学理论犯罪人类学理论 B.A. 犯罪社会学理论 D.C.犯罪生理学理论。)10、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当代西方犯罪问题的犯罪学派是(A B.芝加哥学派 A.激进派犯罪学 社会结构理论学派D.C.社会生态学理论学派 )。11、被尊称为近代刑法之父的是(A D.菲利C.费尔巴哈 A.贝卡利亚 B.边沁 )开始的。12、新中国的犯罪学是从研究(B D.暴力犯罪 A.黑社会犯罪 B.青少年犯罪 C.反革命罪13、李斯特的犯罪原因观被后人称为( A )A. “犯罪原因二元论” B. “犯罪原因三元论”C. “犯罪原因四元论” D. “犯罪原因多元论” A )。14、犯罪行为的本质属性是(违规性 D. C. 传染性形式多样性A. 社会危害性 B. )在犯罪发生中起决定作用,是犯罪发生的必然因素。B 15、( D.犯罪相关因素C.犯罪根源 B.A.犯罪条件犯罪直接原因 )16、犯罪防控系统的第一道防线是(B B.抑制犯罪动机A.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 .预防重新犯罪 D C.严厉打击犯罪)B 17、强调刑罚的个别化的犯罪学派是( B.实证犯罪学派A.古典犯罪学派 D .社会犯罪学派C.当代犯罪学派 )、一般认为,犯罪人初犯年龄与再犯之间的关系是(18 D AB.初犯年龄越大再犯可能性越大.初犯年龄与再犯可能性无关. 精品文档 C.初犯年龄越小再犯可能性越小D.初犯年龄越小再犯可能性越大

全国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试题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对策的科学称为( ) A.刑事侦查学 B.刑法学 C.犯罪学 D.罪犯矫正学 2.研究犯罪人的犯罪生涯或预测犯罪人未来行为方向或研究、预测特定罪犯矫正效果的方法是( )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个案调查 3.依龙勃罗梭的观点,社会防卫的前提是( ) A.消除犯罪条件 B.鉴别犯罪人 C.消除贫困 D.严密立法 4.在当代犯罪学的研究中居主导地位的理论是( ) A.犯罪环境学 B.犯罪经济学 C.犯罪心理学 D.犯罪社会学 5.菲利认为,犯罪饱和法则的主要表现之一是( ) A.犯罪数量的周期性变动 B.犯罪危害的周期性变动 C.犯罪结构的周期性变动 D.犯罪性质的周期性变动 6.把犯罪分为“自然犯罪”和“法定犯罪”的实证学派学者是( ) A.龙勃罗梭 B.菲利 C.加罗法洛 D.胡顿 7.根据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而非依据主题灵活设问的访谈被称为( ) A.直接访谈 B.间接访谈 C.结构式访谈 D.非结构性访谈 8.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犯罪产生的根源是( ) A.财产矛盾

C.社会分工 D.私有制 9.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统计规律的是( ) A.恒比定律 B.差别规律 C.漏斗效应 D.反射效应 10.反映犯罪现象的影响和传播规律的是( ) A.起伏律 B.消长律 C.辐射律 D.因果律 11.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的70%-80%的时期是( ) A.50年代初期 B.60年代中后期 C.80年代初期 D.2000年以后 12.暴力犯罪的情感特征一般是( ) A.冲动性 B.冷静性 C.有同情心 D.好奇性 13.影响犯罪行为方式是隐蔽还是公开的是( ) A.犯罪行为的动力机制 B.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 C.犯罪行为的抑制机制 D.犯罪行为的评估机制 14.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多用亚文化理论解释( ) A.男性犯罪的成因 B.女性犯罪的成因 C.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D.老年人犯罪的成因 15.犯罪动机是( ) A.犯罪的直接原因 B.犯罪的条件 C.犯罪的相关因素 D.犯罪的根源 16.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直接原因的是( ) A.犯罪意识 B.犯罪工具 C.犯罪时间 D.犯罪对象 17.下列诸项中,不属于犯罪社会原因的是( )

犯罪学考试题参考答案

2015-2016学年第2学期 犯罪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答案具体见教材 二、判断题 1、对 2、对 3、错 4、错 5、对 三、简答题 1、简述恢复性司法的基本模式 (一)被害人与犯罪人调解模式;(二)小组会议模式;(三)圆桌会议模式 2、简述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基本互动模式 (一)可利用的被害人模式 在此互动关系中,犯罪人觉得被害人具有某些可予“利用”的特征,或者,被害人是在自己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实施了某些令犯罪人感到系属诱惑的行为。 (二)冲突模式 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因某种社会性联系而形成了相当长时期的社会互动关系,并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常常互换角色,即出现被害人易位现象。互动的结果使得双方既是加害者又是被害人,而共同构成一个不断冲突着并发展到一方最终被害为止的社会互动过程。 (三)被害人催化模式 被害人因实施了某种行为而促使、诱引、暗示或激惹犯罪人实施了针对自己的犯罪行为,犯罪行为不过是对于被害人“催化”、“刺激”或“推动”行为的一种还击或过当反应,其发生恰好是被害人的此类行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合乎规律的结果。 被害人的“催化”行为包括诱引、暗示、挑衅、激惹甚或加害对方等足以刺激对方不适当地采用侵害行为作为反应的行为。 比如:伤害案件中,被害人“首先挑起争端并诉诸暴力”而招致对方的伤害;性侵害案件中,“被害人的性诱惑”,即被害人针对具体对象或泛对象进行性诱惑,从而招致被诱惑者的性攻击。 (四)斯德哥尔摩模式 1973年斯德哥尔摩发生的一起银行抢劫案中,两名恐怖分子将部分银行职员扣押在金库内,人质中的一名女性竟与一名恐怖主义分子产生了爱情。这种被害人与加害者之间彼此产生赞赏、喜爱的情感并结成融洽、友好关系的情况,被称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症状” A:被害人与加害人之间由开始的敌对、冲突转为积极地结成联盟,即以“打”起始而以“交”告终; B:被害人对当局和法律抱持怀疑与敌视态度,回忆自己的被害过程时,被害人更多想起的是加害人的友好行为而不是其暴行。 四、论述题 1、试论述古典犯罪学派和实证犯罪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术思想 古典犯罪学派是在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产物,是在资产阶级的领导地位不断得到加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学派的观点正是资产阶级这种政治地位的反映和表现。这一学派的哲学基础是功利主义和唯意志论。同时,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特别是自然法学派和社会契约论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推动了古典社会学派的理论观点。古典犯罪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贝卡里亚、边沁和费尔巴哈。

智慧树知到《犯罪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犯罪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犯罪学是专门研究犯罪原因的学科。( )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2、犯罪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是出现于20世纪后半期。()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3、龙勃罗梭率先将实证研究方法引入到了犯罪学的研究领域。()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4、犯罪学实证研究的基本步骤首先是应当产生研究假设。()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5、犯罪是可以预测的。()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第二章 1、龙勃罗梭对于犯罪学的贡献在于研究视角和方法论的变革。()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2、菲利是犯罪学研究史上第一个提出社会因素是导致犯罪的最重要的因素的人。()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加罗法洛认为法定犯罪是不理性的,是不应该存在的。()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4、李斯特提出的犯罪二元论也承认天生犯罪人,只是不承认自然因素对犯罪的影响。()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5、萨瑟兰主张犯罪是模仿产生的。()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第三章

1、根据犯罪人的性别,可以分为男性、女性和双性犯罪人。()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2、犯罪人就是我们生活中所说的坏人。()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3、犯罪被害人都是非常无辜的人,他们在犯罪行为的发生过程中是消极被动的。()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4、犯罪人的分类是为了便于研究,并不是泾渭分明的。()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5、龙勃罗梭将犯罪人区分为天生犯罪人,精神病犯罪人,习惯犯,偶发犯和激情犯。()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第四章 1、犯罪率便于国家间治安状况的比较。()

犯罪学试题及答案.docx

犯罪学复习试卷(一) 一、填空题(10%) 1、__犯罪预测___是搞好犯罪预防的前提条件,是制定犯罪预防战略,对策和措施的基础. 2、依据犯罪预防切入犯罪发展阶段早晚的不同,可以将犯罪预防分为_犯罪前预防___________,_犯罪中预防_______和__犯罪后预防___________. 3、在激情性的暴力犯罪者中,_胆汁质_______气质类型的居多,而在意志型的暴力报复犯罪者中,__粘液质___________气质类型的居多. 4、精神病患者在___心理_______及___情感_______方面都有缺陷,因而可能实施各种危险行为,其中就包括犯罪行为. 5、犯罪条件主要包括__时空条件_,__工具条件__和侵害对象等. 6、犯罪的时空条件包括__犯罪机会___________和__空间环境__________两个方面。 7、犯罪的属性主要有:__阶级性_____________,__社会性____________和___相对性_____________. 8、依据犯罪手段的不同,可以将犯罪分为___传统手段犯罪_____________与__现代手段犯罪_____________. 9、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___犯罪现象________,____犯罪原因__________和__犯罪预防__________三个部分. 二、选择题(14%) 1、贝卡利亚提出了刑罚的: ( BCD ) A、强制性 B、确定性 C、均衡性 D、即时性 2、芝加哥学派对犯罪学的研究形成的理论被称为: ( AC ) A、社会解组论 B、犯罪生态学 C、犯罪同心圆论 D、不同接触论 3、依据犯罪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将犯罪分为: (ABC ) A、个体犯罪 B、团伙犯罪 C、集团犯罪 D、有组织犯罪 4、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犯罪主体的特点有: ( ABCD )

2020年10月全国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犯罪学(一)

全国2018年10月自考试题犯罪学(一)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以下犯罪防控系统的措施中,属于微观性预防的是() A. 倡导主文化 B. 克服社会弊端 C. 提高家庭结构的合理性 D.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2.在下列犯罪防控系统的措施中,不属于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的是() A. 搭建自行车棚 B. 开展就业指导 C. 加强旅馆业的管理 D. 被害预防 3.在下列措施中,属于美国三级犯罪预防理论第一层次的有() A. 转处 B. 通过旅游、运动等方式改造青少年 C. 刑罚预防 D. 邻里照看 4.根据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全面分析社会治安状况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社会治安应达到的要求,是社会治安治理的() A. 最终目标 B. 战略目标 C. 阶段性目标 D. 长期目标 5.对犯罪人的教育改造措施属于() A. 罪前预防 B. 罪中预防 C. 罪后预防 D. 重点预防 6.治理犯罪的根本途径是() A. 犯罪预防 B. 犯罪控制 1

C. 打击犯罪 D. 改造罪犯 7.在犯罪研究中,凡是两个相关因素之间的相关变动方向同增同减的,叫做() A. 先行关系 B. 后行关系 C. 逆相关关系 D. 顺相关关系 8.犯罪意向调查推测的对象是() A. 被害人的亲属 B. 犯罪人的邻居 C. 公安人员 D. 具有犯罪倾向者 9.根据损失与犯罪行为的关联程度,被害人的物质损失可以分为() A. 货币损失和实物损失 B. 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C. 有形损失和无形损失 D. 身体创伤和精神创伤 10.没有固定职业或稳定生活来源和居无定所的被害人是() A. 孤独型被害人 B. 挫折型被害人 C. 职业型被害人 D. 流动型被害人 11.在特定时空范围内犯罪率最高、犯罪行为最集中的年龄阶段被称为() A. 初犯年龄 B. 累犯年龄 C. 差别年龄 D. 高峰年龄 12.犯罪人犯罪意识的外化表现是() A. 犯罪心理 B. 犯罪现象 C. 犯罪行为 D. 犯罪动机 13.支配犯罪行为发生的是() A. 生理病变 B. 生理异常 C. 犯罪动机 D. 潜意识 14.体格性格分型说是西方犯罪学者提出来的() A. 犯罪遗传生物学观点 B. 犯罪体质生物学观点 C. 犯罪心理学观点 D. 犯罪精神病学观点 15.改革开放后第一次“严打”是在() 2

犯罪学考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近代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第一部刑法典即1810年《法国刑法典》以(A )为理论基础。 A.犯罪古典学派 B.犯罪人类学派 C.犯罪社会学派 D.犯罪心理学派 2、首先应用科学的实证方法研究犯罪的是(C )。 A.边沁 B.贝卡利亚 C.龙勃罗梭 D.菲利 3、将自然犯罪的原因归结为心理或道德异常的犯罪学家是( C )。 A.龙勃罗梭 B.菲利 C.加罗法洛 D.边沁 4、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在其代表作(B )中提出了“接触理论”。 A.《文化冲突与犯罪》 B.《犯罪学原理》 C.《少年犯罪的原因》 D.《命定的犯罪》 5、恢复性司法对现代刑事司法制度的简明概括是﹙ A ﹚。 A.有害的正义 B.无害的正义 C.普世的正义 D.绝对的正义 6、将犯罪人和被害人二者视为“刑事伙伴”或“犯罪搭档”的犯罪学家是( D )。 A.京蒂 B.施耐德 C.萨瑟兰 D.门德尔松 7、犯罪学家( D )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以犯罪学命名的研究专著《犯罪学》。 A.龙勃罗梭 B.贝卡利亚 C.菲利 D.加罗法洛 8、功利主义的创始人( A )。 A.边沁 B.霍尔巴赫 C.孔德 D.菲利 9、当代犯罪学研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理论是( D )。 A.犯罪人类学理论 B.犯罪心理学理论 C.犯罪生理学理论 D.犯罪社会学理论 10、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当代西方犯罪问题的犯罪学派是(A )。 A.激进派犯罪学 B.芝加哥学派 C.社会生态学理论学派 D.社会结构理论学派 11、被尊称为近代刑法之父的是( A )。 A.贝卡利亚 B.边沁 C.费尔巴哈 D.菲利 12、新中国的犯罪学是从研究( B )开始的。 A.黑社会犯罪 B.青少年犯罪 C.反革命罪 D.暴力犯罪 13、李斯特的犯罪原因观被后人称为( A ) A. “犯罪原因二元论” B. “犯罪原因三元论” C. “犯罪原因四元论” D. “犯罪原因多元论” 14、犯罪行为的本质属性是(A )。 A. 社会危害性 B. 形式多样性 C. 传染性 D. 违规性 15、( B )在犯罪发生中起决定作用,是犯罪发生的必然因素。 A.犯罪条件 B.犯罪直接原因 C.犯罪根源 D.犯罪相关因素 16、犯罪防控系统的第一道防线是(B ) A.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B.抑制犯罪动机 C.严厉打击犯罪D.预防重新犯罪 17、强调刑罚的个别化的犯罪学派是( B ) A.古典犯罪学派B.实证犯罪学派 C.当代犯罪学派D.社会犯罪学派 18、一般认为,犯罪人初犯年龄与再犯之间的关系是( D ) A.初犯年龄越大再犯可能性越大B.初犯年龄与再犯可能性无关

全国13年10月自考00235 犯罪学(一) 试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1885年出版著作《犯罪学》的学者是 A.托皮纳尔B.加罗法洛 C.费尔巴哈D.德哈尔特 2.犯罪学是一门 A.心理学类学科B.从属学科 C.单一学科D.综合性学科 3.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科学社会主义者认为,犯罪的根源在于 A.社会分层B.分配不公 C.私有制D.财富不均 4.杰里米·边沁是古典犯罪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学说的核心是 A.自由意志理论B.功利主义理论 C.保安处分论D.社会契约论 5.意大利犯罪学家菲利认为犯罪原因可分为 A.人类学、自然地理和社会环境因素B.生物学、自然地理和社会环境因素 浙00235# 犯罪学(一)试题第1页(共5页)

C.人类学、心理学和社会环境因素D.人类学、空间学和社会环境因素 6.下列学者中,从事犯罪人类学研究的是 A.德国的李斯特B.英国的格林 C.法国的塔尔德D.美国的塞林 7.通过收集某一地区特定时期的犯罪数据,总结该地区犯罪特点的研究方法是 A.定性研究B.定量研究 C.思辨研究D.演绎研究 8.在毒品犯罪调查中,让中学生填写关于自己在过去一年中是否有涉毒行为的问卷。这种调查方式是 A.自我报告调查B.参与调查 C.被害人调查D.滚雪球调查 9.为了科学收集资料和研究问题而确定研究思路、制定研究计划的过程被称为 A.确定选题B.提出假设 C.研究设计D.资料收集 10.以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为主要特征的犯罪类型是 A.经济犯罪B.暴力犯罪 C.毒品犯罪D.财产犯罪 11.犯罪行为与个人的具体生活环境紧密相连。下列诸项中,属于具体生活环境的是A.政治环境B.经济环境 C.文化环境D.社区环境 12.犯罪人在人生态度、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基本看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点被称为犯罪人的 A.人生观特征B.世界观特征 C.情感特征D.生活方式特征 13.犯罪现象是指一国在一定历史时期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犯罪现象属于A.心理现象B.法律现象 C.社会法律现象D.社会伦理现象 14.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的犯罪统计数量之间依次存在着 A.恒比关系B.明、暗数比例关系 C.递减的“漏斗效应”关系D.递增的“漏斗效应”关系 浙00235# 犯罪学(一)试题第2页(共5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