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需要图件及要求

遥感需要图件及要求
遥感需要图件及要求

5.5 遥感

5.5.1 基本要求

(1)1:5万矿调中应充分应用遥感地质解译成果。

(2)1:5万矿调中的遥感工作主要是遥感影像制图、遥感地质解译、遥感异常提取。

(3)1:5万矿调中应利用遥感解译图提取与成矿关系较为密切的异常,基岩裸露、半裸露区1:5万矿调必须系统提取遥感异常,为编制成矿规律图和进行矿产预测提供资料。

5.5.2 遥感影像制图

(1)遥感影像图是1:5万矿调的一种重要野外工作图件,一般应在野外地质填图前完成。

(3)1:5万遥感影像图采用ETM十(或TM)图像数据编制,大于1:2.5万影像图可采用SPOT-5、IKONOS、QUICKBIRD或航空摄影像片编制。

(3)1:5万矿调中的遥感影像图必须由低分辨率合成图像与高分辨率图像经保真融合处理(获取图像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保真度)制成。

(4)1:5万矿调遥感影像图一般采用六度分带的高斯-克吕格投影。

5.5.3 遥感地质解译

(1)遥感地质解译应贯穿于1:5万矿调设计前地质草图及设计图编制、地质填图、矿产检查和室内综合研究的全过程,一般应在正式进行野外工作前完成解译工作。

(2)1:5万矿调中遥感地质解译工作重点是:区域构造格架解译,辅助地质填图解译,已知成、控矿地质体、地质构造追索圈定,与成、控矿相关的遥感线、环特征影像提取等。

(3)线、环影像解译的重点是:线性体特征、线性体之间的时、空结构、演化特点以及与成、控矿地质作用之间的关系;环状影像特征,环状影像之间的相互交切、包容、叠置、移位等时、空演变特点,与成、控矿地质作用关系以及隐伏岩体圈定等。

(4)遥感地质解译图中的全部地质体、地质界线必须从遥感图像中提取,图中与已有地质资料一致的、新解译的遥感实测界线(有可视化遥感影像为依据的界线)和遥感推测界线,必须采用不同线划区别表示。

5.5.4 遥感异常提取

(1)1:5万矿调遥感异常,一般采用ETM十(或TM)数据,异常提取以主成份分析法为主,光谱角制图为辅。前者采用B(1,4,5,7)波段提取羟基为主的基团异常,用B(1,3,4,5) 波段提取以铁染为主的变价元素异常; 后者利用调查区已知矿床、矿(化)点统计光谱作为参考光谱,提取与之类似的异常,通过利用多种参考光谱逐次提取,以实现对调查区异常进行分类。有条件时也可采用ASTER或HYPERION图像数据提取蚀变(单)矿物。异常提取过程中,所有“去干扰”处理均必须有相应的数学模型为依据(严禁随意删除)。

(2)必须参照调查区若干类型已知矿床、矿点的统计特征光谱,利用光谱角法对全区异常进行逐次分类,分别提取相应类型矿床的(光谱特征)遥感异常。

(3)所有遥感异常区带,均应根据异常特征、成矿地质条件等进行找矿远景分级。

(4)遥感异常图上应标明重点查证的异常区带号、异常号,为矿产检查提供依据。

5.5.5 遥感异常提取及图件编制

遥感异常提取及图件编制参照有关规范执行。

4.3 遥感数据收集和利用

4.3.1遥感数据收集和利用的目的是为解决图幅地质填图中基础地质问题提供空间信息。遥感影像图是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的重要野外工作图件,应在野外工作开展之前完成数据处理和制图。

43.2尽可能收集多时相、多波段分辨率高的遥感数据。选择其中现势性强、各种干扰小、特征信息量(色调、形态等)丰富的数据作为基础遥感图像数据。

4.3.3应分别采用预处理、基础图像处理和专题图像处理等多种类型的遥感数据处理方法,以获取满足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各个阶段所需要的遥感数据图像。

4.3.4在重要成矿区带必须系统提取与成矿关系密切的遥感异常,为编制成矿规律图和进行矿产预测提供资料。

4.3.5经处理的遥感影像应整合在数字填图系统中,作为野外数据采集的基础背景图层。遥感地质解译应贯穿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的全过程。

4.3.6遥感地质解译工作重点是:区域构造格架解译;各类地质填图单元解译;矿产地质解译(如已知成矿、控矿地质体、地质构造追索圈定,与成矿、控矿相关的遥感线、环、纹、斑、色调等特征影像提取,与成矿、控矿相关的隐伏岩体圈定等);灾害、环境地质解译(如滑坡、泥石泥、地裂缝、地面塌陷圈定等)。

3.4 遥感异常特征

遥感异常提取方法概述。通过遥感异常对已知成矿、控矿地质体、地质构造追索圈定,与成矿、控矿相关的遥感线、环特征影像提取等。线性体特征、线性体之间的时、空结构、演化特点以及与成矿、控矿地质作用之间的关系。环状影像特征,环状影像之间的相互交切、包容、叠置、移位等时、空演变特点,与成矿、控矿地质作用关系以及隐伏岩体圈定等。根据异常特征对所有遥感异常区带、成矿地质条件等进行的找矿远景分级与评述。

各种地质图件绘制

各种地质图件绘制

一、地质图的种类和基本内容 用规定的符号、线条、色彩来反映一个地区地质条件和地质历史发展的图件,叫地质图。它是依据野外探明和收集的各种地质勘测资料,按一定比例投影在地形底图上编制而成的,是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 (一)地质图的种类 1、普通地质图 以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及地质发展历史的基本图件,称为普通地质图,简称地质图。在一张普通地质图上,除了地质平面图(主图)外,一般还有一个或两个地质剖面图和综合地层柱状图,普通地质图是编制其它专门性地质图的基本图件。 按工作的详细程度和工作阶段不同,地质图可分为大比例尺的(>1:25000)、中比例尺的〔1:5000~1:10万〕、小比例尺的(1:20万~1:100万)。在工程建设中,一般是大比例尺的地质图。 2、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 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第四纪沉积层的成因类型、岩性及其形成时代、地貌单元的类型和形态特征的一种专门性地质图,称为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 3、水文地质图 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总的水文地质条件或某一个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规律的地质图件,称为水文地质图。 4、工程地质图 工程地质图是各种工程建筑物专用的地质图,如房屋建筑工程地质图、水库坝

址工程地质图、铁路工程地质图等。工程地质图一般是以普通地质图为基础,只是增添了各种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内容。如在地下洞室纵断面工程地质图上,要表示出围岩的类别、地下水量、影响地下洞室稳定性的各种地质因素等。

(二)地质图的基本内容 1、平面地质图 平面地质图又称为主图,是地质图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 地理概况:图区所在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坐标线)、主要居民点(城镇、乡村所在地)、地形、地貌特征等。 一般地质现象:地层、岩性、产状、断层等。 特殊地质现象:崩塌、滑坡,泥石流、喀斯特、泉及主要蚀变现象。 2、地质剖面图 在平面图上,选择一条至数条有代表性的图切剖面,以表示岩性、褶皱、断层的空间展布形态及产状、地貌特征等。

第4章 遥感技术系统

目录 第4章遥感技术系统 (1) §4.1遥感平台 (1) 4.1.1 地面平台 (1) 4.1.2 航空平台 (2) 4.1.3 航天平台 (2) §4.2遥感传感器 (4) 4.2.1 传感器组成 (4) 4.2.2 传感器的分类 (7) 4.2.3 传感器的性能 (8) §4.3遥感数据的接收记录与处理系统 (10) 4.3.1 地面接收站 (10) 4.3.2 遥感数据处理中心 (11) 4.3.3 遥感基础研究与应用中心 (12)

第4章遥感技术系统 遥感技术系统主要由遥感平台、传感器和遥感数据的接收、记录与处理系统组成。 §4.1 遥感平台 遥感平台(Platform)是指装载遥感传感器的运载工具。遥感平台的种类很多,按平台距地面的高度大体上可分为三类:地面平台、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在不同高度的遥感平台上,可以获得不同面积、不同分辨率、不同特点、不同用途的遥感图像数据。在遥感应用中,不同高度的遥感平台可以单独使用,也可相互配合使用组成立体遥感观察网。常见遥感平台见表4-1。 表4-1可应用的遥感平台 4.1.1 地面平台 置于地面上和水上的装载传感器的固定的或可移动的装置叫做地面遥感平台,包括三角架、遥感塔、遥感车等,高度一般在100m以下,主要用于近距离测量地物波谱和摄取供试验研究用的地物细节影像,为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作校准和辅助工作。通常三角架的放置高度在0.75m~2.0m之间,在三角架上放置地物波谱仪、辐射计、分光光度计等地物光谱测试仪器,用以测定各类地物的野外波谱曲线;遥感车、遥感塔上的悬臂常安置在6~10m甚至更高的高度上,在这样的高度上对各类地物进行波谱测试,可测出地物的综合波谱特性。为了便于研究波谱特性与遥感影像之间的关系,也可将成像传感器置于同高度的

地质图绘图一般规定

地质图绘图一般规定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 主题内容 本规程规定了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件制作的要求、一般规定以及作业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详查及勘探矿区各类地质图件制作的技术依据之一。其他地质图件可参照执行。 3 引用标准和规范 DZ/T 0156-95 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 DZ/T 0157-95 1:50 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DZ/T 0159-95 1:500 000 1:1 000 000省(市、区)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DZ/T 0156-95 1:250 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1:50 000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图式图例(198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 地质勘查技术管理规范补充规定(测绘、地质绘图)(1991)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 金矿勘查综合图件编绘指南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第三总队

第一章矢量化的一般规程 对底图的质量要求 一般地质图件原稿图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数学基础(直角坐标网、经纬网、内廓及各类控制点)精度必须符合规定要求; 2. 图面平整、内容清晰、所附资料齐全; 3. 国界、省(市、自治区)界等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了审查并有文字依据; 4. 相邻图幅各要素接边误差符合要求。 矢量化前准备工作 1. 矢量化前必须详细阅读底图(原图)和有关规范图式图例,了解各要素的清绘(矢量化)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2. 定作业计划。作业计划可按要素拟定,也可按每日工作量具体划分,以便有条不紊的工作。 3. 底图是否清绘准确,发现疑难问题,必须在清绘前向有关人员问清弄懂,自己不能擅自改动。 矢量化的质量要求 1. 原图各要素清绘符合规定要求,依比例尺的符号不得变形,不依比例尺的中心点位不得超差。 2. 上各项内容不得漏掉或有差错。 3. 国界及行政区划界线,严格按照可靠资料绘制。如有国界线的图,必须上级批准,并附有正式审批文件,方可绘制印刷。 4. 必须尊重原图,不得随意改动原划线位置,必须保持各要素的几何精度。正确处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5. 清绘工作中应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技术,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6. 误差及基本参数符合要求

遥感地图处理步骤

一、正射矫正 首先打开envi然后找到索要校对的地图,首先把多光谱(MSS)的直接拖到界面中,然后把高程模型里(DEM)的hebei.tif拖入。高分模型的正射矫正是根据RPC和DEM进行矫正的。拖入之后选择在ToolBox中→选择Geometric Correction→Orthorectification→RPC Orthorectification. 选择完之后就会出现

intput file是你从哪里取得文件,不用在改变了。下面的dem file 选择dem中的一个波段,一般选择band1

然后选择ok。进行下一步,点击next。 然后选择advanced,output pixel size(输出的像素密度)因为MSS的像素密度为8故写上8(pan全色影像的像素密度为2)然后image Resampling(图像重采样)输出bilinear(双线性)。下一步选择Export 在选择out file中的tiff格式。输出地址在进行选择如下图, 应该保存在正射矫正。在选择地址时,直接从文家家的地址复制到所填框的地址,选择一下文件名,省的以后写就是绿色的MSS文件,然后文件名就会出现其对应的名字,在进入正射矫正,文件名就不用改了,然后点打开,就完成了,最后在点击finish就结束等待期运行完。 多光谱跟全色的操作一样。就是像素密度由8改为2

二、配准 同一区域里一幅图像(基准图像)对另一幅图像的校准,以使两幅图像中的同名像元配准,两幅影像经过校正后,达到了更好的精度要求。同时打开2米全色和8米多光谱影像,以2米全色影像作为基准图像,通过从两幅图像上选择同名点(控制点)来配准8米多光谱影像,使得相同地物出现在校正后的图像相同位置。 打开envi classic 从File→open image file→从正射矫正中选择全色(PAN)的图 然后 选择load band会加载出来

简述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简述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1、简述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2、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获取,信息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应用。 3、 2 。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a) 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 5、b) 地形起伏的影响 6、c) 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 7、d) 大气折射的影响 8、e) 地球自转的影响 9、3、遥感影像地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0、a)丰富的信息量 11、b)直观性强 12、c)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 13、d)现实性强 14、4、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5、a)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 16、b)提高图像分类精度受到限制 17、(1)大气状况的影响 18、(2)下垫面的影响 19、(3)其他因素的影响 20、5、简要回答计算机辅助遥感制图的基本过程 21、a)遥感影像信息选取与数字化 22、b)地理基础底图的选取与数字化 23、c)遥感影像几何纠正与图像处理 24、d)遥感影像镶嵌与地理基础底图拼接 25、e)地理地图与遥感影像的复合 26、f)符号注记层的生成 27、g)影像地图图面配置 28、h)影像地图的制作与印刷 29、1、微波遥感的特点有哪些(5分) 30、(1)全天候、全天时工作 31、(2)对某些地物有特殊的波谱特征 32、(3)对冰、雪、森林、土壤等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33、(4)对海洋遥感有特殊意义 34、(5)分辨率较低,但特性明显 35、2、遥感影像地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6、6分) 37、丰富的信息量;直观性强;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现实性强 38、3、遥感影像解译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39、6分) 40、直接解译标志:形状、颜色、图形、纹理、大小、阴影;间接解译标 志:相关关系。 41、4、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2、6分)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第四从人地关系看资与环境 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一、教材分析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是鲁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单元活动的教学内容,主要教学内容包括:遥感的概念、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影像的初步判读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要求:了解遥感技术的特点,工作原理流程及其应用领域。 技能要求:能够运用遥感影像中的直接和间接解译标志对遥感影像进行简单的解译。 情感要求:关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在地理科学中的应用,思考和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的热爱地理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遥感工作原理 难点:遥感影像的判读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一学生所学内容,尚未分科的平行班内不少是学理的好手,所以并不担心学生物理知识的不足。对于

气氛不太活跃的班级一定要让学生活动起,投入到角色中去,才能很好的理解遥感的原理。 五、教学方法 1.问题探究教学法:设置若干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合作得出答案。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情境导入→合作探究→总结检测→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初步掌握遥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应用领域和应用前景。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并把学生科学分成若干小组。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学生预习的落实情况,并了解和归纳学生的疑惑,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和更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人地关系的一些相关知识,知道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资与环境。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

宁夏回族自治区遥感影像地图设计与制作

宁夏回族自治区遥感影像地图设计与制作 影像地图是在遥感图像的基础上,把一些原有的地理要素(如水系、道路)和重要目标(如各个县市)以图形符号的方法重新表现出来,并注以注记,同时还将影像图上没有的地理要素(如边界)标注于图像之上,达到实际图像与地形符号的有机结合,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完美统一。影像底图的制作,可以提升我们对GIS和RS软件的综合能力。 一、设计方案: (1)遥感影像信息选取与数字化; (2)地理基础底图的选取与数字化,包括:a、底图数字化前的准备工作; b、底图数字化 (3)遥感影像几何纠正与图像处理; (4)遥感影像镶嵌与地理基础底图拼接,包括a、遥感影像镶嵌;①镶嵌时,要注意使镶嵌的影像投影相同、比例尺一致,有足够的重叠区域。②图 像的时相应保持基本一致,尤其季节差不宜过大。③多幅图像镶嵌时,应以最 中间一幅图像为基础,进行几何拼接和灰度平衡,以减少积累误差。④镶嵌结 果在整体质量满足要求,但局部的几何和灰度误差不符合要求时,应对图像局 部区域进行二次几何校正和灰度调整。b、地理基础底图拼接 (5)地理基础底图与遥感影像复合 (6)符号注记图层生成 (7)影像地图图面配置 (8)遥感影像地图制作:首府用红色五角星表示,界线用符号库中的标准表示,边界使用亮色晕线凸出显示,整个影像使用标准假彩色合成,分出各 种土地利用状况,即在图例中可以看到: 二、准备工作: 网络资源可以获得影像和底图等数据 学院的硬件、软件设备能够满足实验要求 遥感图像处理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应用的知识储备

三、设计流程图: 四、具体方法: A、建立数据库,配准底图 1、打开Catalog点击并找到数据所在文件夹,在左边路径栏里找到该文件 夹,反键新建一个personal geodatabase并命名为自己的学号+姓名。在PGD下 新建相关图层数据(如:点、线、面)并选择相关坐标系(这张图要求选择正 确的坐标,即WGS84。在这些feature dataset下新建feature class,并输入相关 属性,选择属性类别和字节大小(如果你想使数据库简洁话可以考虑)。将点、 线、面数据建好后就可以进入下一环节了。 2、进入ArcMap ,选择一张空地图,点击AddData,将自己的个人数据 库和底图导入,然后在启动配准工具,将自动配准取消,点 击add control point开始进行配准,将地图上几个点进行配准。配准好的图,会 显示几条蓝线伸向远方。在下拉菜单中选择update georeferencing,图消失后点图出现后,用rectify进行保存。 B、分层矢量化 1、接着上面,将配准的后的工作底图导入图层,将catalog中PGD下面的点、线、 面数据拖到图层栏中,注意一定要将工作底图放在最下方,其他图层位于底 图上方。 2、启动编辑工具,开始作图,其中作图时开启snapping进行捕捉,以 免不必要的错误。分别将点、线图层做完,各类点要素图形、线状地物的线

遥感技术发展前沿

课程论文 题目:遥感技术发展前沿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中国·武汉 二○一二年十二月

遥感技术发展前沿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遥感技术的最新技术和以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遥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 1概述 广义上的遥感是指与物体不产生接触的情况下获取物体的有关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摄影测量是遥感领域中研究得最早的技术学科.现代意义上的遥感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在航天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是指在高空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运用各种传感器获取地表的信息,通过数据的传输和处理,从而实现研究地面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现代应用技术学科.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逐步受到重视和人类社会对环境、资源危机意识的增强,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等多方面技术发展的带动下,遥感技术在多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 2中国卫星遥感与定位技术应用的现状和发展 经过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卫星遥感技术应用的范畴已经从当初的单一遥感技术发展到今天包括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在内的空间信息技术,逐渐深入到国民经济、社会生活与国家安全的各个方面,使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发展与应用水平业已成为综合国力评价的重要标志之一。 2.1中国卫星遥感应用的发展 遥感技术集中了空间、电子、光学、计算机通信和地学等学科的最新成就,是当代高新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遥感技术的发展,将在未来15年将人类带入一个多层。立体。多角度,全方位和全天候对地观测的新时代。各种高、中、低轨道相结合,大、中、小卫星相互协同,高、中、低分辩率互补的全球对地观测系统,将能快速、及时地提供多种空间分辩率、时间分辩率和光谱分辩率的对地观测海量数据。 自70年代以来,我国高度重视遥感技术发展与应用,跟踪国际技术前沿并努力创新,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连续四个五年计划中,给予重点支持,在遥感技术系统,遥感应用系统、GIS等方面均取得突出进展。 2.2 建立了国家级资源环境宏观信息服务体系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产生,不同地点、不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地理信息系统的网络化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模块化和组件化、WEB GIS。WEB GIS的目的是解决分布式G玛之间的联网,实现系统资源的共享。分布式皤是当前的大趋势,主要原因是地学的数据量大,结构复杂,而且还要不断更新,只能是建立不同专业、不同地点的分布式GIS才是最佳方案。

ENVI中遥感影像地图制作方法

ENVI遥感影像地图制作方法 流程概述 1、打开遥感影像 2、模板生成 使用ENVI快速制图(QuickMap)功能生成基本模板 3、自定义影像图版面 使用ENVI 的注记功能,对影像图版面进行设计、编辑。 4、保存 具体步骤 一、打开遥感影像 1、ENVI 主菜单中,选择File → Open Image File。 2、在Enter Input Data File文件选择对话框中选择遥感影像,点击Open。可用波段列表中列出影像文件及其各波段,设定图像的显示方式。 3、点击Load将该影像加载到显示窗中。 二、生成快速制图模板 1、主影像显示窗口菜单中,选择File → QuickMap → New QuickMap,打开QuickMap Default Layout对话框。 设置模板的参数: 输出页的大小(图幅的大小)、页的方位(图幅形式)、地图的比例。 2、点击OK完成设置。 3、选择制图范围

鼠标左键点击显示窗中红色框的左下角并拖动方框,选中整个影像。 4、点击OK,显示QuickMap Parameters对话框。 5、在Main Title文本框中键入图名: XXXXXXX Image Map。 6、在影像图中加载投影信息。 鼠标右键点击Lower Left Text文本框,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Load Projection Info加载影像的投影信息。 7、在Lower Right Text文本框,输入制图单位和制图员信息: XXXX 8、保存快速制图模板 选择Save Template,并输入文件名,点击OK。 9、点击Apply,在ENVI显示窗口中显示快速制图的结果。 可以继续修改QuickMap Parameter对话框中的设置,点击Apply更新显示结果。 三、自定义影像图版面 1、虚拟边框设置 1)在主显示窗口菜单栏中选择File → Preferences,打开Display Parameters 对话框,设置虚拟边框的边界值和颜色。 2)点击OK完成虚拟边框的设置。 2、公里网设置 ENVI 支持同时显示像素公里网、地图坐标公里网以及地理坐标(纬度/经度)网。

遥感技术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一前言 二遥感信息技术基础 三遥感信息技术的应用 3.1遥感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3.1.1利用红外扫描仪监视石油污染 3.1.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水体富营养化 3.1.3通过遥感技术调查废水污染和泥沙污染 3.1.4应用红外扫描仪监测水体热污染 3.1.5通过遥感技术分析水域的分布变化和水体沼泽化 3.2.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3.2.1臭氧层 3.2.2大气气溶胶 3.2.3有害气体 3.2.4气候变化 3.3遥感技术在城市环境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 3.4应用遥感技术监控生态环境 3.5 利用遥感技术监测自然灾害 四遥感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4.1遥感影像获取技术越来越先进 4.2遥感信息处理方法和模型越来越科学 4.3 3S一体化 4.4建立高速、高精度和大容量的遥感数据处理系统 4.5建立国家环境资源信息系统 4.6建立国家环境遥感应用系统 五总结 六参考文

一前言 遥感,作为采集地球数据及其变化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世界围得到广泛的应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在理论上、技术上和实际应用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遥感数据源向着更高光谱分辨率和更高空间分辨率发展的同时,处理信息技术也更加成熟;在应用方面,结合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向着更系统化,更定量化的方向发展,是遥感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 二遥感信息技术基础 遥感技术是指从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器上,利用各种波段的遥感器,通过摄影、扫描、信息感应,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技术,具有遥远的感知的意思。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遥感”这个词,到1972年美国陆地卫星计划发射了第一颗对地观测卫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军事、国防、农业、林业、国土、海洋、测绘、气象、生态环境、水利、航天、地质、矿产、考古、旅游等领域,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为人类提供了从多维和宏观角度去认识世界的新方法与新手段,遥感技术能够全面、立体、快速有效地探明地上和地下资源的分布情况,其效率之高是以前各种技术无法企及的。 三遥感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3.1.遥感技术在水污染监测方面的应用 3.1.1利用红外扫描仪监视石油污染 全球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及其制品高达1000万吨,利用多光谱航片可对海面石油污染进行半定量分析,将彩色航片同步拍照与近红外片做的彩色密度分割图相比较,更精密地判断和解译信息,参照图片画出不同油膜厚度的大致分级图。通过彩色密度分割图像,特别是数字密度分割图,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油量的分布情况。通过彩色密度分割可把相差零点零几厚度的海面油膜区分出层次来,这有利于用航空遥感对海面油的扩散分布和半定量研究。浓度大的地方是黄色,往外扩散的油膜变薄,呈黄紫混在一起的颜色,再往外扩散的油膜就更薄些呈紫色。通过对污染发生后各天的气象卫星图像的对比分析,确定油膜的漂移方向,计算出其扩散速度和扩散面积。 3.1.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水体富营养化 浮游植物中的叶绿素对蓝紫光和红橙光有较强的吸收作用,当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时,我们就可以利用遥感技术推算出水体中的叶绿素分布情况。赤潮区的海水光谱特征是藻类、泥沙和海水的复合光谱,另外有机或无机颗粒物也会吸收入射光,影响水体的透明度。 3.1.3通过遥感技术调查废水污染和泥沙污染 废水的颜色与悬浮物性状千差万别,特征曲线上的反射峰位置和强度也不大一样,可以用多光谱合成图像进行监测。水中悬浮泥沙的浓度和粒径增大,水体反射量也会相应增加,反射峰随之红移,定量判读悬浮泥沙浓度的最佳波段是0.65~0.85微米。 3.1.4应用红外扫描仪监测水体热污染 应用红外扫描仪记录水体的热辐射能量,真实反映其温度差异。在热红外图像上,热水温度高,辐射能量多,呈浅色调。冷水和冰辐射能量少,呈深色调。热排水口处通常呈白色羽流,利用光学技术和计算机对热图像作密度分割,根据少量的同步实测水温,画出水体等温线。

专题地图 遥感影像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专题地图编制报告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

专题地图资料在遥感影像解译中的应用摘要:从专题地图的种类、特点、用途及其发展演变出发, 运用专题地图编制以及遥感影像的解译的观点与方法, 并结合相关应用实例, 阐述专题地图资料在遥感影像解译中的实际应用,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引言:在遥感影像解译过程中, 各种专题地图的应用往往是不可缺少的。这一方面能减少野外调查的工作量, 提高成图速度; 另一方面能帮助解译者掌握制图区域各种要素的分布, 指导影像的解译。由于专题内容、成图方法、成图时间地图比例尺、地图质量等方面的差异, 各种专题图在影像解译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方法也存在着差异。 正文: 1.遥感图像的解译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特别是80年代以后,航天技术、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讯技术的发展,大大推动了遥感技术的发展。多种遥感平台运行的多尺度、多层次、多角度、多谱段对地观测系统源源不断地向地面提供着丰富的数据源。如何从海量遥感数据中及时、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并加以利用,一直是遥感领域急需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 遥感影像解译技术是随着遥感技术的产生而诞生的。传感器获取的数据必须经过处理和解译才能成为有用的信息。遥感影像解译——图像解译,也称图像判读,就是指从遥感图像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即根据各专业(部门)的要求,运用解译标志和实践经验与知识,对遥感图像上的各种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推理和判断,最后定性、定量地提取出各种地物目标的分布、结构、功能等有关信息,并把它们表示在地理底图上的过程。例如,土地利用现状解译,是在影像上先识别土地利用类型,然后在图上测算各类土地面积。遥感影像解译包括目视解译、人机交互解译、基于知识的遥感影像解译、影像智能解译(即自动解译)等,经历了从人工解译到半自动解译,正在向全智能化解译的方向发展。 1.1遥感影像目视解译 目视解译是利用图像的影像特征(色调或色彩,即波谱特征)和空间特征(形状、大小、阴影、纹理、位置、布局等),与多种非遥感信息资料相组合,运用生物地学相关规律,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综合分析和逻辑推理

遥感应用(-地图编制)

实验四地图编制 5.1 概述 专题地图的生成是遥感图像经预处理、图像计算、图像分类后最终形成的可视化的结果,它为用户提供了最直观的视觉感受,所以专题地图的制作也有其重要的意义。 5.2 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上机实验,初步学习利用ERDAS软件编制地图。 5.3 实验原理 ERDAS的地图编制过程一般包括6个步骤:首先是根据工作需要和制图区域的地理特点进行地图图面的整体设计,设计内容包括图幅大小尺寸、图面布置方式、地图比例尺、图名及图例说明等;然后需要准备地图编制输出的数据层,也就是要在视窗中打开有关的图像或图形文件;再就是启动地图编制模块,正式开始制作专题地图;在此基础上确定地图的内图框,同时确定输出地图所包含的实际区域范围,生成基本的输出图面内容;在主要图面内容周围放置图廓线、格网线、坐标注记,以及图名、图例、比例尺、指北针等图廓外要素。 5.4 实验过程 5.4.1 准备制图数据 (1)在视窗菜单条中单击File|Open|Raster Layer命令,打开加载图像对话框。(2)确定图像文件名:modeler_output.img。 (3)定义图像显示参数:Fit to Frame。 (4)单击OK按钮。

图5-1 勾选Fit to Frame复选框 5.4.2 创建制图文件 (1)在ERDAS图标面板工具条中单击Composer图标,打开New Map Composition对话框,在New Map Composition对话框中需要定义下列参数。 图5-2 New Map Composition对话框 (2)制图文件名:composer.map。 (3)输出图幅宽度:28。 (4)输出图幅高度:20。 (5)地图显示比例:1。

地质图编制

地质图阅读与编制 一、地质图的种类和基本内容 用规定的符号、线条、色彩来反映一个地区地质条件和地质历史发展的图件,叫地质图。它是依据野外探明和收集的各种地质勘测资料,按一定比例投影在地形底图上编制而成的,是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 (一)地质图的种类 1、普通地质图 以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及地质发展历史的基本图件,称为普通地质图,简称地质图。在一张普通地质图上,除了地质平面图(主图)外,一般还有一个或两个地质剖面图和综合地层柱状图,普通地质图是编制其它专门性地质图的基本图件。 按工作的详细程度和工作阶段不同,地质图可分为大比例尺的(>1:25000)、中比例尺的〔1:5000~1:10万〕、小比例尺的(1:20万~1:100万)。在工程建设中,一般是大比例尺的地质图。 2、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 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第四纪沉积层的成因类型、岩性及其形成时代、地貌单元的类型和形态特征的一种专门性地质图,称为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 3、水文地质图 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总的水文地质条件或某一个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规律的地质图件,称为水文地质图。 4、工程地质图 工程地质图是各种工程建筑物专用的地质图,如房屋建筑工程地质图、水库坝址工程

地质图、铁路工程地质图等。工程地质图一般是以普通地质图为基础,只是增添了各种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内容。如在地下洞室纵断面工程地质图上,要表示出围岩的类别、地下水量、影响地下洞室稳定性的各种地质因素等。 (二)地质图的基本内容 1、平面地质图 平面地质图又称为主图,是地质图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 地理概况:图区所在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坐标线)、主要居民点(城镇、乡村所在地)、地形、地貌特征等。

勘探线设计地质剖面图的编制方法

勘探线设计地质剖面图的编制方法: 现在的位置:第四章>>第六节第20页 2 勘探线设计地质剖面图的编制方法: 一般是依据矿区地形地质图和剖面上已有工程揭露资料编制;开发勘探阶段则多依据已有若干中段地质平面图、相邻勘探线剖面图等切制、转切或通过适当的内插、外推计算作图方法 编制。 编制具体步骤:(图4-6-19.a-d) (1) 绘制坐标网线: 1)在平面图上投剖面的起止点A和B并连接成直线。该直线或其延长线与x座标和y座标交角(锐角)分别为α和β。 2)绘剖面座标线。一般选取z(高程)以及x或y座标中的一种。 x或y座标选取原则为:若α≥β,则选取x座标;反之则选取y座标。 x或y座标相邻座标线的距离(如上左图的300与400)并非是100m,而是100/sin α m。 3)根据A和B点的座标值,将其投在剖面图上。 (2)地表资料绘制: 包括: 1.地形线 2.地表地质界线 3.地表探矿工程 除了在剖面图上绘出上述内容,还应在剖面图下方的平面图上绘出。

(3)推测绘制地下资料并连接矿体 据矿床地质图和其他有关资料并根据相邻及其他探矿资料及地质规律的变化趋势推测深部地质特征及界线。 (4) 单项设计工程设计 按所选定的勘探工程种类和间距,将各单项设计工程标绘在地质剖面图上(详见于后的单项工程设计),并标明编号。 然后完善剖面线平面位置图,补充取样结果表及图例、责任表等规定内容。最后绘整理成图。 3设计中段地质平面图的切制 在矿床地质勘探或开发勘探工作中,根据工程设计需要往往要切制中段设计(或预测)地质 平面图,或称为××m(标高)水平断面图。 所需资料依据:矿床地质图及对矿床地质构造特点和成矿规律的研究成果;一系列勘探线剖面图;或已有中段(尤其是相邻中段)地质平面图等。可利用直接切制或各种转切的方法完成。比例尺一般1∶500~1∶2000,按矿体规模与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而定。现将具有一系列 勘探线剖面图切制中段设计地质平面图的方法与步骤介绍如下(见图4-6-20): (1)按设计需要确定切图标高(如100m);

遥感技术系统及其技术原理是什么

遥感技术系统及其技术原理是什么?试举例说明其农业应用。 概念: 遥感技术是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结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例如航空摄影就是一种遥感技术。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大大推动了遥感技术的发展。现代遥感技术主要包括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和处理等环节。完成上述功能的全套系统称为遥感系统,其核心组成部分是获取信息的遥感器。遥感器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照相机、电视摄像机、多光谱扫描仪、成象光谱仪、微波辐射计、合成孔径雷达等。传输设备用于将遥感信息从远距离平台(如卫星)传回地面站。信息处理设备包括彩色合成仪、图像判读仪和数字图像处理机等。遥感技术是从人造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判认地球环境和资源的技术。它是60年代在航空摄影和判读的基础上随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渐 形成的综合性感测技术。任何物体都有不同的电磁波反射或辐射特征。航空航天遥感就是利用安装在飞行器上的遥感器感测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特征,并将特征记录下来,供识别和判断。把遥感器放在高空气球、飞机等航空器上进行遥感,称为航空遥感。把遥感器装在航天器上进行遥感,称为航天遥感。完成遥感任务的整套仪器设备称为遥感系统。航空和航天遥感能从不同高度、大范围、快速和多谱段地进行感测,获取大量信息。航天遥感还能周期性地得到实时地物信息。因此航空和航天遥感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军事的很多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例如应用于气象观测、资源考察、地图测绘和军事侦察等 遥感技术系统包括:信息源即波谱特征 spectrum feature、信息的获取 Information obtain、信息的接收 Receive、信息的处理 Processing(辐射校正、姿态校正、几何校正、增强处理等)、信息的应用 applying 空间信息获取系统 地球表面地物目标空间信息获取主要由遥感平台、遥感器等协同完成。 遥感平台 (Platform for Remote Sensing ) 是安放遥感仪器的载体,包括气球、飞机、人造卫星、航天飞机以及遥感铁塔等。 遥感器 ( Remote Sensor) 是接收与记录地表物体辐射、反射与散射信息的仪器。目前常用的遥感器包括遥感摄影机、光机扫描仪、推帚式扫描仪、成像光谱仪和成像雷达。按其特点,遥感器分为摄影、扫描、雷达等几种类型。 遥感数据传输与接收 空间数据传输与接收是空间信息获取和空间数据应用中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 遥感器接收到地物目标的电磁波信息,被记录在胶片或数字磁带上。从遥感卫星向地面接收站传输的空间数据中,除了卫星获取的图像数据以外,还包括卫星轨道参数、遥感器等辅助数据。这些数据通常用数字信号传送。遥感图像的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时,经常采用二进制脉冲编码的 PCM 式( pulse code modulation: 脉冲编码调制)。由于传送的数据量非常庞大,需要采用数据压缩技术。 卫星地面接收站的主要任务是接收、处理、存档和分发各类地球资源卫星数据。地面站接收的卫星数据通常被实时记录到 HDDT(high density digital tape,高密度磁带) 上,然后根据需要拷贝到 CCT(computer compatible tape ,计算机兼容磁带 ) 、光盘、盒式磁带等其他载体上。 CCT 、光盘、盒式磁带等是记录、保存、分发卫星数据等最常用的载体。 遥感图像处理 遥感图像处理是在计算机系统支持下对遥感图像加工的各种技术方法的统称。遥感图像

遥感卫星影像数据制图技术流程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遥感卫星影像数据制图技术流程 1.数据准备 1.1地形图 地形图是进行遥感影像几何精纠正的坐标参照系,也是重要的基础数据,包含多种层面的非遥感信息数据。 目前常用的地形数据多为数字地图。对于尚未有数据地图的工作区域,通常收集纸质地图,经过数据扫描,转换为数据地图。扫描分辨率通常设置为200-400dpi。扫描图通常存在变形,需要利用GIS软件进行几何校正,已达到制图精度要求。 对于早期或常规方法获得的成果图件,在建立数据库及系统分析前,通常也采用图形扫面方法,经系统处理,将纸质图形转换为数字图形。 1.2遥感数据源的选择 遥感数据源的选择是整个遥感制图工作中最基本和重要的工作。遥感数据源的选择一般包括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力、时相及波段的选择。另外在具体的工作中,数据源的选择还要综合其它非图像数据内容本身的因素来考虑,如成果图形的比例要求、精度要求、经费支持强度及遥感图像获取的难易程度等。 1.2.1遥感图像空间分辨力的选择

遥感影像空间分辨力是遥感数据源的一个重要指标,决定了遥感制图所获得的成果数据的精度和准确度。一般各主要成图比例尺对应遥感影像空间分辨力如下: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发展。目前遥感卫星可以提供从小于1米到公里级的影像空间分辨率,可以满足1:2000/3000的比例尺遥感制图精度要求,制图精度能够满足我国现行的制图精度要求。航空遥感影像可以提供厘米级的空间分辨率,可以满足大比例尺制图要求。 目前,国内遥感制图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土地利用/土地覆盖(1:1万——1:10万),生态环境监测、城市信息化、大型工程环境监测、灾害监测、遥感找矿…… 如:利用QuickBird/IKONOS进行违章用地监测、城市绿地与城市用地监测 利用eTM/SPOT进行土地利用遥感制图…… 1.2.2遥感信息的时相选择 地表由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组成、时刻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如地表的温度、水份、天气状况、人类活动等影响使得不同时间地表信息反映在遥感影像上也有明显的差异。遥感时相的选择其目的就是依据用户的需求,能够获取高质量的遥感影像。 1.2.3遥感图像的波段选择 一般遥感影像的各个波段都有不同的适用范围,而不同波段的组合则可以充分利用图像的多波段信息。波段组合总的原则是要最大反映信息量,要能从中有效地识别各种专题信息。如利用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TM图像数据进行土地资源调查时,一般采用4、3、2三个波段进行假彩色合成;MODIS 影像数据提供数十个波段数据,可以依据用户需求选择不同的波段组合方式。 2.图像处理

遥感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遥感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目前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介绍了遥感技 术在农业、海洋、资源、环境、军事等方面的应用,介绍了遥感技术的应用现 状并结合遥感技术在各研究方面的发展现状,结合河口海岸的研究方向,解析 了遥感技术在河口海岸研究方面的应用,并对遥感技术在未来研究中的发展趋 势预测分析。 关键词:遥感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与成熟,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 中韩秀梅 , 张建民等人对遥感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现状做了分析【1】,蒋兴伟 , 宋清涛等对遥感在海洋方面的应用进行探讨【2】,陆灯盛 , 游先祥等人对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3】,张文若 , 康高峰 , 王永等人以煤炭资源为例分析了遥感技术在资源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4】,罗红霞 , 阚应波等人通过高光谱影像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像进行研究【5】,卫亚星 , 王莉雯 , 刘闯 . 等人研究了遥感技术在土壤侵蚀方面的应用【6】,张万增等对遥感技术在军事方面的应用及发展进行了探讨【7】。通过前人的研究发现,遥感技术在农业病虫害的 防治、资源的勘探、环境污染的防治、军事防御等方面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和 成熟。文章总结了遥感技术在各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在各研究领域的应用,并 对遥感技术在未来研究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1遥感的概念及分类 1.1 遥感的概念 遥感( RS) , 这是 20 世纪 60 年代兴起的一种探测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的 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 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 1.2 遥感的分类 目前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遥感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按遥感平台的高度分类大体上可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2)按所利用的电磁波的光谱段分类可分为可见反射红外遥感,热红外遥感、微波遥感三种类型。 (3)按研究对象分类可分为资源遥感与环境遥感两大类。( 4)按应用空间尺度 分类可分为全球遥感、区域遥感和城市遥感。 2遥感技术的应用 2.1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2.1.1农业资源调查及动态监测 农业资源调查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壤类型、草场、农田等农业资源的调 查以及结束后的评价,提供农业资源的准确数值和分布图件。农业部遥感应用 中心于 2000 年设立草地遥感监测和预警系统。该项目是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

遥感影像地图制作-ENVI

实验三遥感影像地图制作-ENVI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提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的主要道路信息,并制作道路遥感影像图。熟悉ENVI矢量编辑和遥感影像地图的制作流程,加深对遥感影像地图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 1、提取道路矢量数据 应用ENVI矢量工具手动提取给定遥感影像中的道路信息。 2、影像图制作 三、实验流程 1、打开遥感影像 2、模板生成 使用ENVI快速制图(QuickMap)功能生成基本模板 3、提取道路信息 4、自定义影像图版面 使用ENVI 的注记功能,对影像图版面进行设计、编辑。 5、保存 四、具体步骤 一、打开遥感影像 1、ENVI 主菜单中,选择File → Open Image File。 2、在Enter Input Data File文件选择对话框中选择遥感影像,点击Open。可用波段列表中列出影像文件及其各波段,设定图像的显示方

式。 3、点击Load将该影像加载到显示窗中。 二、生成快速制图模板 1、主影像显示窗口菜单中,选择File → QuickMap → New QuickMap,打开QuickMap Default Layout对话框。 设置模板的参数:输出页的大小(图幅的大小)、页的方位(图幅形式)、地图的比例。 2、点击OK完成设置。 3、选择制图范围 鼠标左键点击显示窗中红色框的左下角并拖动方框,选中整个影像。 4、点击OK,显示QuickMap Parameters对话框。 5、在Main Title文本框中键入图名:XXXXXXXXXXXXX Image Map。 6、在影像图中加载投影信息。 鼠标右键点击Lower Left Text文本框,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Load Projection Info加载影像的投影信息。 7、在Lower Right Text文本框,输入制图单位和制图员信息:XXXXXXXX 8、保存快速制图模板 选择Save Template,并输入文件名,点击OK。 9、点击Apply,在ENVI显示窗口中显示快速制图的结果。 可以继续修改QuickMap Parameter对话框中的设置,点击Apply

常用的地质绘图软件

常用的地质绘图软件 一、地质绘图、矢量化、CAD软件 1. Geomap 3.2地质绘图软件包 版本3.2 平台Windows 98/NT/2000/XP 简介:GeoMap3.2适用于制作各种地质平面图(如构造图、等值线图、沉积相图、地质图等)、剖面图(如地质剖面图、测井曲线图地震剖面图、岩性柱状图、连井剖面图等)、统计图、三角图、地理图、工程平面图(公路分布图、管道布线图等)多种图形。GeoMap地质制图系统能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与开发、地质、煤炭、林业、农业等领域,也是目前国内在石油地质上应用较广的CAD软件之一。 相关软件还包括以下几个专业制图系统:GeoCon 油藏连通图生成系统、GeoCol 综合地质柱状图编辑系统、GeoMapD油藏开发制图系统、GeoStra地层对比图编辑系统、GeoMapBank 网上图文资料库管理系统、GeoReport地质多媒体汇报系统OE目标评价软件。 2. MAPGIS 版本6.5 平台Windows 98/NT/2000/XP 简介:图形矢量化及编辑软件,是一个大型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可对数字、文字、地图遥感图像等多源地学数据进行有效采集、一体化管理、综合空间分析以及可视化表示。可制作具有出版精度的复杂地质图,能进行海量无缝地图数据库管理以及高效的空间分析。具有强大的图形编辑功能。 3. NDS测井曲线矢量化 版本4.16 平台Windows 98/NT/2000 简介:测井曲线矢量化,NDSlog、Ndsmap等 4. SDI CGM Editor 版本2.00.50 平台Windows 简介:CGM绘图工具,包括图形转换及拼图。与Larson CGM Studio相比,有以下优点:1、Larson将已作好的CGM文件,作为整体导入,不能修改; 2、Larson添加的热区不能在同一文件的对象之间跳转。而这些SDI CGM Editor都可以。 5. SDI CGM Office 版本2.00.50 平台Windows 简介:显示CGM v1 - v4, ATA, CGM+, PIP, WebCGM ,dwg/dxf, pdf, ps, hpgl, plt, emf, tiff, jpeg, png, bmp & xwd 文件。转换CGM 文件到CGM, EMF, JPEG, PNG, TIFF & BMP 格式。拷贝/粘贴CGM图形到Microsoft Office。 6. SDI Convert 版本7.9.0 平台Windows 简介:可以批量和交互进行各种图形格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包括CGM、PS和其它常用光栅文件格式。 7. SDI Dg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