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计算流体力学CFD之大作业二

中科大计算流体力学CFD之大作业二
中科大计算流体力学CFD之大作业二

CFD 实验报告二

姓名: 学号:

一、题目

求解Poisson 方程

y x y x c o s s i n 2222=??+??ψ

ψ,

10≤≤x , 10≤≤y , 0|0==x ψ,

y x ==1|ψ2

cos 1sin y

-

, ==0|y ψ2sin x -, x y ==1|ψ2

1

c o s s i n x -, 描出等值线:05.0=ψ, 0.2, 0.5, 0.75, 1.

要求所用方法:(1) Jacobi, G-S 选一;SOR ,线SOR ,块SOR 选一。迭代法要求误差610-;

(2) CG 方法,MG 方法选一。

二、报告要求

1)简述问题的性质、求解原则; 2)列出全部计算公式和步骤;

3)表列出程序中各主要符号和数组意义; 4)计算结果与精确解比较

5)结果分析(方案选择、比较、讨论、体会、建议等); 6)附源程序。

三、问题简要分析

3.1问题性质

从题目给出的问题可以看出,该方程是一个二阶线性非齐次偏微分方程,并且给出了四个边界条件,更具定解条件,所以该方程是可以求解的。

3.2求解原则

题中是关于x 和y 的二阶导数,因此可以用二阶中心差分离散,即用正五点格式离散泊松方程。将差分方程整理成以五对角矩阵为系数的线性方程组,用Jacobi 或者CG 或者SOR 等迭代方法求解线性方程组,即可得到函数,i j ψ的在网

格点处的离散值。同时,计算域为Lx Ly ?的矩形区域,划分结构网格,均匀步长,设x 方向网格步长x ?,y 方向网格步长y ?,则x 方向网格点数为m=/1Lx x ?+, y 方向网格点数为n=/1Ly y ?+。

四、计算公式和步骤

4.1 精确解的计算

题中已知四个边界条件,可以通过现已有的解析求解不难求得精确解(解析

解)为1

sin cos 2

x y xy ψ=-?+。

4.2迭代求解一般过程

迭代法是求解离散代数方程组的主要方法。假如我们对题目中的PDE 给定一个离散格式,则对每一个确定的离散点(i ,j ),PDE 转化为FDE ,为

,1,,(,sin[(1)]cos[(1)])i j a b c d F i x i y ψψψ=-?-? ,其中,,~a b c d ψψ是离散格式中所有

与,i j ψ有关的点,函数1F 中所有元素都是线性叠加,即1F 是线性多元函数。所以,将边界上给定结果以及中间的离散格式得到的结果综合起来就是一个线性方程组如下:

22221,11,(1)1,11,11,11,1(1),1(1),(1)0sin11sin1cos 0sin1cos1n n n n n n n n a a a a ψψψψ++++++++??????

?????????????????????????

=??????????????????????????????????????

也就是AV B =,0

A ≠,令A N P =-,N A ≈ 故AV PV

B PV +=+,即NV B PV =+

1n n NV PV B +∴=+

其中N 可以分为对角阵、三对角阵、上下三角阵。 迭代式:

111n n V N PV N B +--=+,给出初值0V

或者1n n n n n NV PV B PV AV B AV +=+=++-,~n n R B AV =-残量

推出1n n n NV NV R +=+

收敛准则:1)n 足够大,残量趋于零(小于ε) 2)10()n n V V ε+-→< 4.3方程离散

上述泊松方程在(,)i j x y 的正五点差分格式为:

1,,1,,1,,1

2

2

22sin cos i j i j i j i j i j i j i j x y x

y

ψψψψψψ+-+--+-++

=??

将泊松方程在计算域网格点(,)i j x y 上进行差分得到差分方程:

22223,22,21,22,32,22,12222223,32,31,32,42,32,22322223,n 12,n 11,n 12,n 2,n 12,n 22,2(2)(2)sin cos 2,3

(2)(2)sin cos 2,1(2)(2)s i j y x x y x y i j y x x y x y i j n y x x y ψψψψψψψψψψψψψψψψψψ-----==?-++?-+=??==?-++?-+=??==-?-++?-+=??M M 2122224,23,22,23,33,23,13222224,33,32,33,43,33,233224,n 13,n 12,n 13,n 3,n in cos 3,2(2)(2)sin cos 3,3

(2)(2)sin cos 3,1(2)(2n x y i j y x x y x y i j y x x y x y i j n y x ψψψψψψψψψψψψψψψψψ----??

??

?

??

==?-++?-+=??==?-++?-+=??==-?-++?-M M 2213,n 231)sin cos n x y x y ψ---??

??

?

?+=???

M

2222m,2m 1,2m 2,2m 1,3m 1,2m 1,112

2222m,3m 1,3m 2,3m 1,4m 1,3m 1,2132m,n 1m 1,n 1m 2,n 11,2(2)(2)sin cos 1,3(2)(2)sin cos 1,1(2m m i m j y x x y x y i m j y x x y x y i m j n y ψψψψψψψψψψψψψψψ-----------------=-=?-++?-+=??=-=?-++?-+=??=-=-?-+M M 222m 1,n m 1,n 1m 1,n 211)(2)sin cos m n x x y x y ψψψ-------????

?

?+?-+=???

以下对边界条件进行离散:

1,m,k,1k,n 1:0,(1,2...)sin1cos :,(1),(1,2...)2sin 1:,(1),(1,2...)2sin cos1:,(1),(1,2...)

2

k k k k k k

k k k k i k n y i m y y k y k n x j x k x k m x j n x x k x k m ψψψψ===?

?

?==-=-?=???==-=-?=??

?==-=-?=??左边界右边界下边界上边界

综合差分方程及边界条件将方程整理成线性方程组K B Φ=的形式得到:

(2)(n 2)(2)(n 2)

m m G I I G I K I G I I G --?--??

??????=?

??

?????O O

O

其中,

2(2)(2)

11,=11m m I a a x -?-??

??????=????????

?O

其中22(2)(2)

2()

2(),=,;2()2()m m a+b b b a+b b G a x b y b a+b b b a+b -?--??

??-????=?=??

?

-?

?

??-??O O

O

其中 []

23122,23,2m 1,232,33,3m 1,312,n 13,n 1m 1,n 12,23,2m 1,22,3m 1,32,n 1m 1,n 1(m 2)(n 2)1

T

n n T

φφφφψψψφψψψφψψψψψψψψψψ---------------?Φ=??=????=????=??

??Φ=??

L

L L L

L L

L

[]2

31T

n B b b b -=L

222,11,2323,12121,1231,333313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m m m ab x y a b ab x y a b ab x y a ab x y b ab x y b ab x y ψψψψψ-----??

??

-?

?=????-??-????

?

?=??????

M M

212,n 1,n 1313,n 221111,n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n n n m n m ab x y a b ab x y a b a x b y ab x y a ψψψψ---------????-??=?=?????-??

M 其中

4.4线性方程组迭代算法

对于线性方程组AX b =,可以利用以下迭代算法进行求解。

4.4.1 Jacobi 迭代

将系数矩阵分解A D L U =--,Jacobi 迭代格式为:

(1)()k k x Bx f +=+

其中1(L U)B D -=+,1f D b -=。

4.4.2超松弛迭代法(Successive Over-Relaxation)

将系数矩阵分解A D L U =--,SOR 迭代格式为:

(1)()k k x Bx f +=+

其中1()((1)D )B D wL w wU -=--+,1()f w D wL b -=-,w 为迭代松弛因子,当=1w 时,松弛迭代法就是Gauss-Seidel 迭代法;当1w >时被称为超松弛迭代。

4.4.3共轭梯度法(Conjugate Gradient)

共轭梯度法求解代数方程组AX b =的算法[2]为: (1)假定初场(0)X ;

(2)计算初余量(0)(0)r b AX =-; (3)令(0)(0)=p r ;

(4)对0,1,2k =L ,直到(k)r tolerence <(记(,)T a b a b =g )

(k)(k)(k)(k)=(,)/(,)k r r Ap p α

(k 1)(k)(k)k X X p α+=+ (k 1)(k)(k)k r r Ap α+=-

=(k+1)(k+1)(k)(k)k (r ,r )/(r ,r )β

(k 1)

(k

1)k p r p β++=- ,结束。

五、结果比较与分析

由上面已经罗列的公式可知,精确求解的泊松方程为:

1

=-sin cos 2

x y xy ψ+,

利用MATLAB 编写程序,步长取x ?=y ?=0.01分别用Jacobi 迭代、超松弛迭代法、共轭梯度法进行计算,分别描出等值线:05.0=ψ, 0.2, 0.5, 0.75, 1,并与精确解对比,如下图所示:

图1 精确解的等值线

图2 Jacobi 迭代法的等值线

图3超松弛迭代法的等值线

图4共轭梯度法的等值线

综合来看,由图1、2、3、4可以看到,差分解与数值解基本相同。

此外,给出整个求解区域的数值解和精确解的云图,如下所示:

图5 数值解云图

图6精确解云图

定义数值解与精确解之间的误差为1

=*,*cal E nm

ψψψ-∑其中为精确解,计算得到:

-41

=

*8.026110(Jacobi )cal E nm

ψψ-=?∑迭代结果 根据题意以迭代误差小于610-为迭代收敛条件,将各个迭代算法求解整个问题的时间,求解线性方程组AX b =的迭代步数,计算误差列表如下:

其中:直接求解是MATLAB 中求解线性方程组的左除算法,对于AX b =,则\X A b =,其结果相当于-1X A b =;同时,SOR 方法中的松弛因子 1.75w 取。

综上所述:

1. 三种方法的数值解与精确解差别均很小,该算例验证了三种方法的正确性。

2. 根据题意采用的是均匀网格,从云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不同位置的等值线密度不同。因此,若采用非均匀网格,在等值线比较密的位置加密网格可以提高计算的精度。

3. 不同迭代算法效率不同,迭代步数最少的是CG 方法,迭代步数最多的是Jacobi 迭代,各个算法的迭代步数比较与理论相符;其中MATLAB 自带求解线性方程组的左除算法效率和精度均最高,其次是共轭梯度法,Jacobi 迭代,SOR 算法;

4. CG 的迭代步数虽然较少,但是精度有待提高,可以通过提高算法收敛标准提高精度;

5. 程序采用的是正方形网格,未研究两个方向网格数目不同以及渐近网格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可以进一步研究其对计算结果和计算效率的影响。

六、源程序及其主要符号说明

符号说明如下表所示:

源程序如下:

1. 主程序:

clear %清空

global kk;

kk=0;

dx=0.01;dy=0.01; %设置网格步长

lx=1;ly=1; %设置计算域大小

m=lx/dx+1;n=ly/dy+1; %计算x、y方向节点数a=dx^2;b=dy^2;

I=a*eye(m-2);%生成矩阵I

I=sparse(I);

G=zeros(m-2,m-2);%生成矩阵G

G(1,1:2)=[-2*(a+b) b];

for i=2:m-3

G(i,i-1:i+1)=[b -2*(a+b) b];

end

G(m-2,m-3:m-2)=[b -2*(a+b)];

G=sparse(G);

M=(m-2)*(n-2);%生成矩阵B

B=zeros(M,1);

k=1;

for i=2:m-1

for j=2:n-1

Xi=(i-1)*dx;

Yj=(j-1)*dy;

B(k)=dx^2*dy^2*sin(Xi)*cos(Yj);

if j==2

B(k)=B(k)+a*sin(Xi)/2;

end

if i==m-1

B(k)=B(k)-b*(Yj-sin(1)*cos(Yj)/2);

end

if j==n-1

B(k)=B(k)-a*(Xi-sin(Xi)*cos(1)/2);

end

k=k+1;

end

end

K=cell(n-2);%生成分块系数矩阵K

K(:)={zeros(m-2,m-2)};

K(1,1:2)={G I};

for i=2:n-3

K(i,i-1:i+1)={I G I};

end

K(n-2,n-3:n-2)={I G};

K=cell2mat(K);

disp('~~~~~~~~~~~~~~~~~~~SC16005041李文建~~~~~~~~~~~~~~~~~~~~~~~~'); disp(' ');

tic %开始计时并迭代求解线性方程组

% X=K\B; %左除算法

X=Jacobi(K,B);

% X=SOR(K,B);

% X=CG(K,B);

ps=cell(n-2,1);

ps(:)={zeros(1,m-2)};

for k=1:n-2

ps(n-2-k+1)={X((m-2)*(k-1)+1:(m-2)*k)'};

end

ps=cell2mat(ps);

Ps=zeros(n,m);

Ps(2:n-1,2:m-1)=fliplr(rot90(ps));

Ps(:,1)=zeros(n,1);%加入边界值

Ps(:,m)=[n-1:-1:0]*dy-sin(1)*cos([n-1:-1:0]*dy)/2;

Ps(n,:)=-sin(dx*[0:m-1])/2;

Ps(1,:)=(dx*[0:m-1])-sin(dx*[0:m-1])*cos(1)/2;

toc %结束计时

Ps_e=fun(m,n,dx,dy); %精确解

Q=sum(sum(abs(Ps-Ps_e)))/(m*n); %平均误差大小

fprintf('迭代次数为:%8.0f\n', kk);

disp('计算精度为:');

Q

contour(flipud(Ps),[0.05,0.2 0.5 0.75 1],'ShowText','on') %画出数值解的等值线

% contour(flipud(Ps_e),[0.05,0.2 0.5 0.75 1],'ShowText','on') %画出精确解的等值线% contourf(flipud(Ps_e)) %画出精确解分布云图

% contourf(flipud(Ps)) %画出数值解分布云图

2. 求精确解函数

function Ps_e=fun(m,n,dx,dy)

x=[0:m-1]'*dx;

y=[0:n-1]*dy;

Ps_e=-sin(x)*cos(y)/2+x*y;

Ps_e=rot90(Ps_e,1);

end

3. Jacobi迭代函数

function X=Jacobi(A,b)

global kk;

D=diag(diag(A));%设置Jacobi迭代法需要的矩阵L=D-tril(A);

U=D-triu(A);

N=length(b);

X0=zeros(N,1);

B=D\(L+U);

R=0.75;

if R<1

f=D\b;

X=B*X0+f;

i=1;

while norm(X-X0,inf)>=1e-6

X0=X;

X=B*X0+f;

i=i+1;

if i==1E6

disp('迭代步数太多,放弃计算!')

break;

end

end

kk=i; %输出迭代步数

else

disp('不收敛!')

X=[];

end

end

4. SOR算法函数

function X=SOR(A,b)

global kk;

D=diag(diag(A));

L=D-tril(A);

U=D-triu(A);

N=length(b);

X0=zeros(N,1);

w=1.75;

B=(D-w*L)\((1-w)*D+w*U);

R=0.75;

if R<1

f=w*((D-w*L)\b);

X=B*X0+f;

i=1;

while norm(X-X0,inf)>=1e-6

X0=X;

X=B*X0+f;

i=i+1;

if i==1E6

disp('迭代步数太多,放弃计算!')

break;

end

end

kk=i; %输出迭代步数

else

disp('不收敛!')

X=[];

end

5. CG方法函数

function X=CG(A,b)

global kk;

N=length(b);

x=zeros(N,1);

eps=1e-6;

r=b-A*x;

d=r;

for k=0:N-1

a=(norm(r)^2)/(d'*A*d);

x=x+a*d;

r_t=b-A*x;

if (norm(r_t)<=eps)||(k==N-1)

break;

end

B=(norm(r_t)^2)/(norm(r)^2);

d=r_t+B*d;

r=r_t;

end

X=x;

kk=k; %迭代次数

end

七、参考文献

[1] 吴清松. 计算热物理引论[M].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合肥.2009

[2] 孔凡铀. 用FFT法与SOR法求解二维泊松方程的比较[J]. 气象科学. 1988年第一期

[3] 杨金凤,邓居智,陈辉. 多重网格法在求解泊松方程中的应用进展[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1年第24期

[4] 王忆锋, 唐利斌. 利用有限差分和MATLAB矩阵运算直接求解二维泊松方程[J]. 红外技术. 第32卷第4期. 2010.04

高等流体力学重点

1.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研究流体的宏观运动,在远远大于分子运动尺度的范围里考察流体运动,而不考虑个别分子的行为,因此我们可以把流体视为连续介质。 它有如下性质: (1)流体是连续分布的物质,它可以无限分割为具有均布质量的宏观微元体。 (2)不发生化学反应和离解等非平衡热力学过程的运动流体中,微元体内流体状态服 从热力学关系 (3)除了特殊面外,流体的力学和热力学状态参数在时空中是连续分布的,并且通常 认为是无限可微的 2.应力:有限体的微元面积上单位面积的表面力称为表面力的局部强度,又称为应力,定义如下:=n T A F A δδδlim 0→ 3.流体的界面性质:微元界面两侧的流体的速度和温度相等,应力向量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或应力分量相等。 4.流体具有易流行和压缩性。 5.应力张量具有对称性。 6.欧拉描述法:在任意指定的时间逐点描绘当地的运动特征量(如速度、加速度)及其它的物理量的分布(如压力、密度等)。 7.拉格朗日描述法:从某个时刻开始跟踪质点的位置、速度、加速度和物理参数的变化,这种方法是离散质点的运动描述法称为拉格朗日描述法。 8.流线:速度场的向量线,该曲线上的任意一点的切向量与当地的的速度向量重合。 迹线:流体质点点的运动迹象。 差别:迹线是同一质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移曲线。 流线是同一时刻、不同质点连接起来的速度场向量线。 流线微分方程:ω dz v dy u dx == 迹线微分方程:t x U i i ??= 9.质点加速度:质点速度向量随时间的变化率。 U U t U a )(??+??= 质点加速度=速度的局部导数+速度的迁移导数。 物理量的质点导数=物理量的局部导数+物理量的对流导数。

流体力学大作业

《计算流体力学》课程大作业 作业内容:3-4人为小组完成数值模拟,在第8次课上每组进行成果展示,并在课程结束后每组上交一份纸质版报告。 数值模拟实现形式:自编程或者使用任意的开源、商业模型。 成果展示要求:口头讲述和幻灯片结合的方式,每组限时10分钟(8分钟讲述,2分钟提问和讨论)。 报告要求:按照期刊论文的思路和格式进行撰写(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内容:摘要、绪论\引言、数值模型简介、数值结果分析\讨论、结论、参考文献)。 (以下题目二选一) 题目一:固定单方柱扰流问题 根据文章《Interactions of tandem square cylinders at low Reynolds numbers》中的实验进行数值模拟,完成但不局限于如下工作: (1)根据Fig. 2 中的雷诺数和方柱排列形式,进行相同雷诺数不同间距比情况下的方柱绕流数值模拟,并做出流线图和Fig.2中的结果对比。 (2)根据Fig. 3 中的雷诺数和方柱排列形式,进行相同雷诺数后柱不同转角情况下的方柱绕流数值模拟,并做出流线图和Fig.3中的结果对比。 (3)根据Fig. 12, 13 中的雷诺数和方柱间距比的设置进行数值模拟,作出频率、斯特劳哈尔数、阻力系数随雷诺数变化的折线并与图中对应的折线画在同一坐标系下比较。 (中共有4条折线,对应4种不同的方柱排列形式下的物理参数随雷诺数变化的规律,仅需选取单柱模型和其中一种双柱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共计16个工况)。 题目二:溃坝问题 根据文章《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dynamic pressure loads during dam break》中的实验进行数值模拟,完成但不局限于如下工作: (1)分别完成二维、三维的溃坝的数值建模,讨论二维、三维模型的区别。 (2)分别将二维、三维溃坝的数值模拟结果和Fig. 7,10中各时刻的自由面形态进行对比,并分别观测溃坝前端水舌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其结果和Fig. 12 种的各试验结果放在同一坐标系下进行对比。 (3)根据实验设置数值观测点,分别观测与实验测点相对应的数值观测点上的水体高度、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并和Fig.16, 18,21,30,31,32,33,35中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计算流体力学课后题作业

课后习题 第一章 1.计算流体动力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计算流体动力学是通过计算机数值计算和图像显示,对包含有流体流动和热传导等相关物理现象的系统所做的分析。 2.什么叫控制方程?常用的控制方程有哪几个?各用在什么场合? 流体流动要受物理守恒定律的支配,基本的守恒定律包括: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如果流动包含有不同组分的混合或相互作用,系统还要遵守组分守恒定律。如果流动处于湍流状态,系统还要遵守附加的湍流输运方程。控制方程是这些守恒定律的数学描述。 常用的控制方程有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组分质量守恒方程。质量守恒方程和动量守恒方程任何流动问题都必须满足,能量守恒定律是包含有热交换的流动系统必须满足的基本定律。组分质量守恒方程,在一个特定的系统中,可能存在质的交换,或者存在多种化学组分,每种组分都需要遵守组分质量守恒定律。 4.研究控制方程通用形式的意义何在?请分析控制方程通用形式中各项的意义。 建立控制方程通用形式是为了便于对各控制方程进行分析,并用同一程序对各控制方程进行求解。

各项依次为瞬态项、对流项、扩散项、源项。 6.CFD商用软件与用户自行设计的CFD程序相比,各有何优势?常用的商用CFD软件有哪些?特点如何? 由于CFD的复杂性及计算机软硬件条件的多样性,用户各自的应用程序往往缺乏通用性。 CFD商用软件的特点是 功能比较全面、适用性强。 具有比较易用的前后处理系统和其他CAD及CFD软件的接口能力,便于用户快速完成造型、网格划分等工作。 具有比较完备的容错机制和操作界面,稳定性高。 可在多种计算机、多种操作系统,包括并行环境下运行。 常用的商用CFD软件有PHOENICS、CFX、SRAR-CD、FIDAP、FLUENT。PHOENICS除了通用CFD软件应该拥有的功能外,PHOENICS软件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开放性、CAD接口、运动物体功能、多种模型选择、双重算法选择、多模块选择。 CFX除了可以使用有限体积法外,还采用基于有限元的有限体积法。用于模拟流体流动、传热、多相流、化学反应、燃烧问题。其优势在于处理流动物理现象简单而几何形状复杂的问题。 SRAR-CD基于有限体积法,适用于不可压流体和可压流的计算、热力学的计算及非牛顿流的计算。它具有前处理器、求解器、后处理器三大模块,以良好的可视化用户界面把建模、求解及后处理与全部的物理模型和算法结合在一个软件包中。

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流体力学 实验指导书与报告 静力学实验 雷诺实验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实验中心

学生实验守则 一、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遵守课堂纪律,衣着整洁,保持安静,不得迟到早退,严禁喧哗、吸烟、吃零食和随地吐痰。如有违犯,指导教师有权停止基实验。 二、实验课前,要认真阅读教材,作好实验预习,根据不同科目要求写出预习报告,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三、实验课上必须专心听讲,服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和指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操作,正确读数,不得草率敷衍,拼凑数据。 四、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必须独自完成,不得互相抄袭。 五、因故缺课的学生,可向指导教师申请一次补做机会,不补做的,该试验以零分计算,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累计三次者,该课实验以不及格论处,不能参加该门课程的考试。 六、在使用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前,必须接受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详细填写使用记录。 七、爱护仪器设备,不准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要节约水、电、试剂药品、元器件、材料等。如发生仪器、设备损坏要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属责任事故的,应按有关文件规定赔偿。 八、注意实验安全,遵守安全规定,防止人身和仪器设备事故发生。一旦发生事故,要立即向指导教师报告,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重大事故要同时保护好现场,迅速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后尽快写出书面报告交上级有关部门,不得隐瞒事实真相。 九、试验完毕要做好整理工作,将试剂、药品、工具、材料及公用仪器等放回原处。洗刷器皿,清扫试验场地,切断电源、气源、水源,经指导教师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 十、各类实验室可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验守则,报经系(院)主管领导同意后执行,并送实验室管理科备案。 1984年5月制定 2014年4月再修订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实验中心

流体力学 大作业

一.选择题 1.牛顿内摩擦定律适用于()。 A.任何流体B.牛顿流体C.非牛顿流体 2.液体不具有的性质是()。 A.易流动性B.压缩性C.抗拉性D.粘滞性 3连续介质假定认为流体()连续。 A.在宏观上B.在微观上C.分子间D.原子间 4.在国际单位制中流体力学基本量纲不包括()。 A.时间B.质量C.长度D.力. 5.在静水中取一六面体,作用在该六面体上的力有() A.切向力、正压力B.正压力C.正压力、重力D.正压力、切向力、重力 6.下述哪些力属于质量力( ) A.惯性力B.粘性力C.弹性力D.表面张力E.重力 7.某点存在真空时,()() A.该点的绝对压强为正值B.该点的相对压强为正值c.该点的绝对压强为负值D.该点的相对压强为负值 8.流体静压强的()。 A.方向与受压面有关B.大小与受压面积有关B.大小与受压面方位无关 9.流体静压强的全微分式为()。 A.B.C. 10.压强单位为时,采用了哪种表示法()。 A.应力单位B.大气压倍数C.液柱高度 11.密封容器内液面压强小于大气压强,其任一点的测压管液面()。A.高于容器内液面B.低于容器内液面C.等于容器内液面 12.流体运动的连续性方程是根据()原理导出的。 A.动量守恒 B. 质量守恒 C.能量守恒 D. 力的平衡 13. 流线和迹线重合的条件为()。

A.恒定流 B.非恒定流 C.非恒定均匀流 14.总流伯努利方程适用于()。 A.恒定流 B.非恒定流 C.可压缩流体 15. 总水头线与测压管水头线的基本规律是:()、() A.总水头线总是沿程下降的。 B.总水头线总是在测压管水头线的上方。 C.测压管水头线沿程可升可降。 D.测压管水头线总是沿程下降的。 16 管道中液体的雷诺数与()无关。 A. 温度 B. 管径 C. 流速 D. 管长 17.. 某圆管直径d=30mm,其中液体平均流速为20cm/s。液体粘滞系数为0.0114cm3/s,则此管中液体流态为()。 A. 层流 B. 层流向紊流过渡 C.紊流 18.等直径圆管中紊流的过流断面流速分布是()A呈抛物线分布B. 呈对数线分布 C.呈椭圆曲线分布 D. 呈双曲线分布 19.等直径圆管中的层流,其过流断面平均流速是圆管中最大流速的() A 1.0倍B.1/3倍C. 1/4倍D. 1/2倍 20.圆管中的层流的沿程损失与管中平均流速的()成正比. A. 一次方 B. 二次方 C. 三次方 D. 四次方 21..圆管的水力半径是( ) A. d/2 B. d/3 C. d/4 D. d/5. 22谢才公式中谢才系数的单位是()A. 无量纲B. C. D. . 23. 判断层流和紊流的临界雷诺数是() A.上临界雷诺数 B.下临界雷诺数 C.上下临界雷诺数代数平均 D.上下临界雷诺数几何平均 24.. 对于管道无压流,当充满度分别为()时,其流量和速度分别达到最大。 A. 0.5, 0.5 B. 0.95, 0.81 C. 0.81, 081 D. 1.0, 1.0 25.对于a, b, c三种水面线,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 A.所有a、c型曲线都是壅水曲线,即,水深沿程增大。B.所有b型曲线都是壅水曲线,即,水深沿程增大。C.所有a、c型曲线都是降水曲线,即,水深沿程减小。C.所有b型曲线都是降水曲线,即,水深沿程减

计算流体力学作业习题

2014级西安理工大学计算流体力学作业 1.写出通用方程,并说明其如何代表各类守恒定律。 由守恒型对流-扩散方程: ()()() div U div T grad S t φφρφρφφ?+=+? 其中φ为通用变量;T φ为广义扩散系数;S φ为广义原项。 若令1;1;0T S φφφ===时,则得到质量守恒方程(mass conservation equation ) ()()()() 0u v w t x y z ρρρρ????+++=???? 若令;i u φ=时,则得动量守恒方程(momentum conservation equation ) 以x 方向为例分析,设;u P u S S x φφ?==- ?,通用方程可化为: ()()()()(2)u uu vu wu P u divU t x y z x x x ρρρρλη???????+++=-++??????? z v u u w F y x y z z x ηηρ???????????? ??+++++?? ? ????????????????? 同理可证明y 、z 方向的动量守恒方程式 若令;;T p T T S S C φφλ φ===时,则得到能量守恒方程(energy conservation equation) ()()() ()h h div Uh div U div gradT S t ρρρλφ?+=-+++? ()()()T p h div Uh div gradT S t C ρλ ρ?+=+? 证毕 2.用控制体积法离散 0)(=+++s dx dT k dx d dx dT u dt dT ,要求对S 线性化,据你的理解,谈谈网格如何划分?交界面传热系数何如何计算?边界条件如何处理? 根据守恒型对流-扩散方程: ()()()u T S t x x x ρφρ?φ ????' +=+????,对一维模型 进行分析,则有: 0)(=+++s dx dT k dx d dx dT u dt dT

计算流体力学教案

计算流体力学教案 Teaching plan of computational fluid mechanics

计算流体力学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流体地基本特征 1.物质地三态 在地球上,物质存在地主要形式有:固体、液体和气体。 流体和固体地区别:从力学分析地意义上看,在于它们对外力抵抗地能力不同。 固体:既能承受压力,也能承受拉力与抵抗拉伸变形。 流体:只能承受压力,一般不能承受拉力与抵抗拉伸变形。 液体和气体地区别:气体易于压缩;而液体难于压缩; 液体有一定地体积,存在一个自由液面;气体能充满任意形状地容器,无一定地体积,不存在自由液面。 液体和气体地共同点:两者均具有易流动性,即在任何 微小切应力作用下都会发生变形或流动,故二者统称为流体。 2.流体地连续介质模型

微观:流体是由大量做无规则运动地分子组成地,分子之间存在空隙,但在标准状况下,1cm3液体中含有3.3×1022个左右地分子,相邻分子间地距离约为3.1×10-8cm。1cm3气体中含有2.7×1019个左右地分子,相邻分子间地距离约为3.2×10-7cm。 宏观:考虑宏观特性,在流动空间和时间上所采用地一切特征尺度和特征时间都比分子距离和分子碰撞时间大得多。 (1)概念 连续介质(continuum/continuous medium):质点连续充满所占空间地流体或固体。 连续介质模型(continuum continuous medium model):把流体视为没有间隙地充满它所占据地整个空间地一种连续介质,且其所有地物理量都是空间坐标和时间地连续函数地一种假设模型:u =u(t,x,y,z)。 (2)优点 排除了分子运动地复杂性。物理量作为时空连续函数,则可以利用连续函数这一数学工具来研究问题。 3.流体地分类

第二章计算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计算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 流体流动现象大量存在于自然界及多种工程领域中,所有这些工程都受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等基本物理定律的支配。这章将首先介绍流体动力学的发展和流体力学中几个重要守恒定律及其数学表达式,最后介绍几种常用的商业软件。 2.1计算流体力学简介 2.1.1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 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组非常复杂,在考虑粘性作用时更是如此,如果不靠计算机,就只能对比较简单的情形或简化后的欧拉方程或N-S方程进行计算。20 世纪30~40 年代,对于复杂而又特别重要的流体力学问题,曾组织过人力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做数值计算,比如圆锥做超声速飞行时周围的无粘流场就从1943 年一直算到1947 年。 数学的发展,计算机的不断进步,以及流体力学各种计算方法的发明,使许多原来无法用理论分析求解的复杂流体力学问题有了求得数值解的可能性,这又促进了流体力学计算方法的发展,并形成了"计算流体力学" 。 从20 世纪60 年代起,在飞行器和其他涉及流体运动的课题中,经常采用电子计算机做数值模拟,这可以和物理实验相辅相成。数值模拟和实验模拟相互配合,使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工程设计的速度加快,并节省开支。数值计算方法最近发展很快,其重要性与日俱增。 自然界存在着大量复杂的流动现象,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入,人们开始利用流动规律来改造自然界。最典型的例子是人类利用空气对运动中的机翼产生升力的机理发明了飞机。航空技术的发展强烈推动了流体力学的迅速发展。 流体运动的规律由一组控制方程描述。计算机没有发明前,流体力学家们在对方程经过大量简化后能够得到一些线形问题解读解。但实际的流动问题大都是复杂的强非线形问题,无法求得精确的解读解。计算机的出现以及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直接求解控制方程组的梦想逐步得到实现,从而催生了计算流体力

计算流体力学大作业

1 提出问题 [问题描述] Sod 激波管问题是典型的一类Riemann 问题。如图所示,一管道左侧为高温高压气体,右侧为低温低压气体,中间用薄膜隔开。t=0 时刻,突然撤去薄膜,试分析其他的运动。 Sod 模型问题:在一维激波管的左侧初始分布为:0 ,1 ,1111===u p ρ,右侧分布为:0 ,1.0 ,125.0222===u p ρ,两种状态之间有一隔膜位于5.0=x 处。隔膜突然去掉,试给出在14.0=t 时刻Euler 方程的准确解,并给出在区间10≤≤x 这一时刻u p , ,ρ的分布图。 2 一维Euler 方程组 分析可知,一维激波管流体流动符合一维Euler 方程,具体方程如下: 矢量方程: 0U f t x ??+=?? (0.1) 分量方程: 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分别是: 2 22,,p u ρ

() ()()()2 000u t x u u p t x x u E p E t x ρρρρ???+ =?????????++=? ??????+?????+ =????? (0.2) 其中 22v u E c T ρ?? =+ ?? ? 对于完全气体,在量纲为一的形式下,状态方程为: ()2 p T Ma ργ∞ = (0.3) 在量纲为一的定义下,定容热容v c 为: () 21 1v c Ma γγ∞= - (0.4) 联立(1.2),(1.3),(1.4)消去温度T 和定容比热v c ,得到气体压力公式为: ()2112p E u γρ??=-- ??? (0.5) 上式中γ为气体常数,对于理想气体4.1=γ。 3 Euler 方程组的离散 3.1 Jacibian 矩阵特征值的分裂 Jacibian 矩阵A 的三个特征值分别是123;;u u c u c λλλ==+=-,依据如下算法将其分裂成正负特征值: () 12 222 k k k λλελ±±+= (0.6) 3.2 流通矢量的分裂 这里对流通矢量的分裂选用Steger-Warming 分裂法,分裂后的流通矢量为 ()()()()()()()12312322232121212122f u u c u c u u c u c w γλλλργλλλγλλγλ?? ? -++ ?=-+-++ ? ? ? -+-+++ ??? +++++++ ++ ++ (0.7)

计算流体力学过渡到编程的傻瓜入门教程

借宝地写几个小短文,介绍CFD的一些实际的入门知识。主要是因为这里支持Latex,写起来比较方便。 CFD,计算流体力学,是一个挺难的学科,涉及流体力学、数值分析和计算机算法,还有计算机图形学的一些知识。尤其是有关偏微分方程数值分析的东西,不是那么容易入门。大多数图书,片中数学原理而不重实际动手,因为作者都把读者当做已经掌握基础知识的科班学生了。所以数学基础不那么好的读者往往看得很吃力,看了还不知道怎么实现。本人当年虽说是学航天工程的,但是那时本科教育已经退步,基础的流体力学课被砍得只剩下一维气体动力学了,因此自学CFD的时候也是头晕眼花。不知道怎么实现,也很难找到教学代码——那时候网络还不发达,只在教研室的故纸堆里搜罗到一些完全没有注释,编程风格也不好的冗长代码,硬着头皮分析。后来网上淘到一些代码研读,结合书籍论文才慢慢入门。可以说中间没有老师教,后来赌博士为了混学分上过CFD专门课程,不过那时候我已经都掌握课堂上那些了。 回想自己入门艰辛,不免有一个想法——写点通俗易懂的CFD入门短文给师弟师妹们。本人不打算搞得很系统,而是希望能结合实际,阐明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手段,其中一些复杂的道理只是点到为止。目前也没有具体的计划,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因此可能会很零散。但是我争取让初学CFD 的人能够了解一些基本的东西,看过之后,会知道一个CFD代码怎么炼成的(这“炼”字好像很流行啊)。欢迎大家提出意见,这样我尽可能的可以追加一些修改和解释。

言归正传,第一部分,我打算介绍一个最基本的算例,一维激波管问题。说白了就是一根两端封闭的管子,中间有个隔板,隔板左边和右边的气体状态(密度、速度、压力)不一样,突然把隔板抽去,管子内面的气体怎么运动。这是个一维问题,被称作黎曼间断问题,好像是黎曼最初研究双曲微分方程的时候提出的一个问题,用一维无粘可压缩Euler方程就可以描述了。 这里 这个方程就是描述的气体密度、动量和能量随时间的变化()与它们各自的流量(密度流量,动量流量,能量流量 )随空间变化()的关系。 在CFD中通常把这个方程写成矢量形式 这里 进一步可以写成散度形式

计算流体力学课程大作业

《计算流体力学》课程大作业 ——基于涡量-流函数法的不可压缩方腔驱动流问题数值模拟 张伊哲 航博101 1、 引言和综述 2、 问题的提出,怎样使用涡量-流函数方法建立差分格式 3、 程序说明 4、 计算结果和讨论 5、 结论 1引言 虽然不可压缩流动的控制方程从形式上看更为简单,但实际上,目前不可压缩流动的数值方法远远不如可压缩流动的数值方法成熟。 考虑不可压缩流动的N-S 方程: 01()P t νρ??=? ? ??+??=-?+???? U U UU f U (1.1) 其中ν是运动粘性系数,认为是常数。将方程组写成无量纲的形式: 01()Re P t ??=?? ??+??=-?+????U U UU f U (1.2) 其中Re 是雷诺数。 从数学角度看,不可压缩流动的控制方程中不含有密度对时间的偏导数项,方程表现出椭圆-抛物组合型的特点;从物理意义上看,在不可压缩流动中,压力这一物理量的波动具有无穷大的传播速度,它瞬间传遍全场,以使不可压缩条件在任何时间、任何位置满足,这就是椭圆型方程的物理意义。这就造成不可压缩的N-S 方程不能使用比较成熟的发展型...偏微分方程的数值求解理论和方法。 如果将动量方程和连续性方程完全耦合求解,即使使用显示的离散格式,也将会得到一个刚性很强的、庞大的稀疏线性方程组,计算量巨大,更重要的问题是不易收敛。因此,实际应用中,通常都必须将连续方程和动量方程在一定程度上解耦。 目前,求解不可压缩流动的方法主要有涡量-流函数法,SIMPLE 法及其衍生的改进方法,有限元法,谱方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其中涡量-流函数法是解决二维不可压缩流动的有效方法。作者本学期学习了研究生计算流体课程,为了熟悉计算流体的基本方法,选择使用涡量-流函数法计算不可压缩方腔驱动流问题,并且对于不同雷诺数下的解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一些结论。 本文接下来的内容安排为:第2节提出不可压缩方腔驱动流问题,并分析该问题怎样使用涡量-流函数方法建立差分格式、选择边界条件。第3节介绍程序的结构。第4节对于不同雷诺数下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并且与U.GHIA 等人【1】的经典结论进行对比,评述本

流体力学大作业

流体力学-大作业

————————————————————————————————作者: ————————————————————————————————日期:

一.选择题 1.牛顿内摩擦定律适用于()。 A.任何流体B.牛顿流体 C.非牛顿流体 2.液体不具有的性质是()。 A.易流动性B.压缩性C.抗拉性 D.粘滞性 3连续介质假定认为流体()连续。 A.在宏观上 B.在微观上 C.分子间D.原子间 4.在国际单位制中流体力学基本量纲不包括()。 A.时间 B.质量 C.长度D.力. 5.在静水中取一六面体,作用在该六面体上的力有() A.切向力、正压力B.正压力C.正压力、重力D.正压力、切向力、重力 6. 下述哪些力属于质量力() A.惯性力B.粘性力 C.弹性力D.表面张力E.重力 7.某点存在真空时,( )() A.该点的绝对压强为正值 B.该点的相对压强为正值c.该点的绝对压强为负值 D.该点的相对压强为负值 8.流体静压强的( )。 A.方向与受压面有关B.大小与受压面积有关B.大小与受压面方位无关 9.流体静压强的全微分式为()。 A. B. C. 10.压强单位为时,采用了哪种表示法()。 A.应力单位B.大气压倍数C.液柱高度 11.密封容器内液面压强小于大气压强,其任一点的测压管液面( )。 A.高于容器内液面B.低于容器内液面 C.等于容器内液面 12.流体运动的连续性方程是根据( )原理导出的。 A.动量守恒 B. 质量守恒 C.能量守恒 D. 力的平衡 13.流线和迹线重合的条件为()。

A.恒定流B.非恒定流C.非恒定均匀流 14.总流伯努利方程适用于()。 A.恒定流 B.非恒定流C.可压缩流体 15. 总水头线与测压管水头线的基本规律是:( )、( ) A.总水头线总是沿程下降的。B.总水头线总是在测压管水头线的上方。 C.测压管水头线沿程可升可降。 D.测压管水头线总是沿程下降的。 16 管道中液体的雷诺数与()无关。 A.温度B.管径C. 流速D.管长 17.. 某圆管直径d=30mm,其中液体平均流速为20cm/s。液体粘滞系数为0.0114cm3/s,则此管中液体流态为( )。 A. 层流 B. 层流向紊流过渡C.紊流 18.等直径圆管中紊流的过流断面流速分布是()A呈抛物线分布B.呈对数线分布 C.呈椭圆曲线分布D.呈双曲线分布19.等直径圆管中的层流,其过流断面平均流速是圆管中最大流速的() A 1.0倍 B.1/3倍C.1/4倍D. 1/2倍 20.圆管中的层流的沿程损失与管中平均流速的()成正比. A. 一次方 B.二次方 C. 三次方D. 四次方 21..圆管的水力半径是() A. d/2B.d/3 C. d/4D. d/5. 22谢才公式中谢才系数的单位是()A.无量纲B.C.D.. 23.判断层流和紊流的临界雷诺数是() A.上临界雷诺数 B.下临界雷诺数 C.上下临界雷诺数代数平均 D.上下临界雷诺数几何平均 24..对于管道无压流,当充满度分别为( )时,其流量和速度分别达到最大。A.0.5,0.5B.0.95,0.81 C.0.81, 081 D. 1.0,1.0 25.对于a, b,c三种水面线,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 )() A.所有a、c型曲线都是壅水曲线,即,水深沿程增大。B.所有

高等流体力学试题

1.简述流体力学有哪些研究方法和优缺点? 实验方法就是运用模型实验理论设计试验装置和流程,直接观察流动现象,测量流体的流动参数并加以分析和处理,然后从中得到流动规律。实验研究方法的优点:能够直接解决工程实际中较为复杂的流动问题,能够根据观察到的流动现象,发现新问题和新的原理,所得的结果可以作为检验其他方法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实验研究方法的缺点主要是对于不同的流动需要进行不同的实验,实验结果的普遍性稍差。 理论方法就是根据流动的物理模型和物理定律建立描写流体运动规律的封闭方程组以及相应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运 用数学方法准确或近似地求解流场,揭示流动规律。理论方法的优点是:所得到的流动方程的解是精确解,可以明确地给出各个流动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解析方法的缺点是:数学上的困难比较大,只能对少数比较简单的流动给出解析解,所能得到的解析解的数目是非常有限的。 数值方法要将流场按照一定的规则离散成若干个计算点,即网格节点;然后,将流动方程转化为关于各个节点上流动 参数的代数方程;最后,求解出各个节点上的流动参数。数值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求解解析方法无能为力的复杂流动。数值方法的缺点是:对于复杂而又缺乏完整数学模型的流动仍然无能为力,其结果仍然需要与实验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和验证。 2.写出静止流体中的应力张量,解释其中非0项的意义. 无粘流体或静止流场中,由于不存在切向应力,即p ij =0(i ≠j ),此时有 P =00000 0xx yy zz p p p ??????????=000000p p p -????-????-??=-p 00000011????1?????? = -p I 式中I 为单位张量,p 为流体静压力。 流体力学中,常将应力张量表示为 p =-+P I T (2-9) 式中p 为静压力或平均压力,由于其作用方向与应力定义的方向相反,所以取负值;T 称为偏应力张量,即 T =xx xy xz yx yy yz zx zy zz τττττττττ?????????? (2-10) 偏应力张量的分量与应力张量各分量的关系为:i =j 时,p ij 为法向应力,τii = p ij - p ;当i ≠j 时p ij 为粘性剪切应力,τij =p ij 。τii =0的流体称为非弹性流体或纯粘流体,τii ≠0的流体称为粘弹性流体。 3.分析可压缩(不可压缩)流体和可压缩(不可压缩)流动的关系. 当气体速度流动较小(马赫数小于0.3)时,其密度变化不大,或者说对气流速度的变化不十分敏感,气体的压缩性没有表现出来。因此,在处理工程实际问题时,可以把低速气流看成是不可压缩流动,把气体可以看作是不可压缩流体。而当气体以较大的速度流动时,其密度要发生明显的变化,则此时气体的流动必须看成是可压缩流动。 流场任一点处的流速v 与该点(当地)气体的声速c 的比值,叫做该点处气流的马赫数,用符号Ma 表示: Ma /v c v == (4-20) 当气流速度小于当地声速时,即Ma<1时,这种气流叫做亚声速气流;当气流速度大于当地声速时,即Ma>l 时,这种气流称为超声速气流;当气流速度等于当地声速时,即Ma=l 时,这种气流称为声速气流。以后将会看到,超声速气流和亚声速气流所遵循的规律有着本质的不同。 马赫数与气流的压缩性有着直接的联系。由式(4-11)可得 所以有 222Ma d ρv dv dv ρc v v =-=-。 (4-21) 当Ma≤0.3时,dρ/ρ≤0.09dv /v 。由此可见,当速度变化一倍时,气体的密度仅仅改变9%以下,一般可以不考虑密度的变化,即认为气流是不可压缩的。反之,当Ma>0.3时,气流必须看成是可压缩的。 4.试解释为什么有时候飞机飞过我们头顶之后才能听见飞机的声音. 5.试分析绝能等熵条件下截面积变化对气流参数(v ,p ,ρ,T )的影响.

计算流体力学大作业报告(翼型空气动力分析)

课程综合作业课程名称:计算流体力学 专业班级:研究方向: 学生姓名:学号: 完成日期:

计算流体力学课程综合报告 1.简介 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简称CFD)是通过计算机数值计算和图像显示,对包含有流体流动和热传导等相关物理现象的系统所做的分析。其基本思想为:把原来在时间域及空间域上连续的物理量的场,如速度场和压力场,用一系列有限个离散点上的变量值的集合来代替,通过一定的原则和方式建立起关于这些离散点上场变量之间关系的代数方程组,然后求解代数方程组获得场变量的近似值。 CFD可以看作是在流动基本方程(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控制下对流动的数值模拟。通过这种数值模拟,我们可以得到极其复杂问题的流场内各个位置上的基本物理量(速度、压力、温度、浓度等)的分布,以及这些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确定旋涡分布特性、空化特性及脱流区等。还可据此算出相关的其他物理星,如旋转式流体机械的转矩、水力损失和效率等。此外,与CAD联合,还可进行结构优化设计等。 2.计算流体动学的特点: ①流动问题的控制方程一般是非线性的,自变量多,计算域的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复杂,很难求得解析解,而用CFD方法则有可能找出满足工程需要的数值解。 ②可利用计算机进行各种数值试验,例如,选择不同流动参数进行物理方程中各项有效性和敏感性试验,从而进行方案比较。 ③它不受物理模型和实验模型的限制,省钱省时,有较多的灵活性,能给出详细和完整的资料,很容易模拟特殊尺寸、高温、有毒、易燃等真实条件和实验中只能接近而无法达到的理想条件。 ④数值解法是一种离散近似的计算方法,依赖于物理上合理、数学上适用、适合于在计算机上进行计算的离散的有限数学模型,且最终结果不能提供任何形式的解析表达式,只是有限个离散点上的数值解,并有一定的计算误差。 ⑤它不像物理模型实验一开始就能给出流动现象并定性地描述,往往需要由原体观测或物理模型试验提供某些流动参数,并需要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验证。

流体力学试验

流體力學實驗 老師:A1班→李宗翰老師;B1班→楊龍杰老師 A2班→蔡欣正老師;B2班→邵德文老師 時間:A1班→星期五12、13、14節;B1班→星期三11、12、13節A2班→星期二11、12、13節;B2班→星期四12、13、14節 上課進度:

成績計算: 1.作業(30﹪):上課後10分鐘未交報告者扣總分3分! 當日無故未交者扣總分10分! 1.課堂(20﹪):分組合作精神,數據結果及隨堂口試小考。 2.口試(25﹪):於考前一週公告口試方式。 3.筆試(25﹪):於考前一週公告考場。 4.上課遲到10分鐘內扣總分3分! 無故缺課扣總分10分!缺課3次下學期再見! ※實驗前每組須備有空白數據表格一份,以方便記錄實驗數據※ 規定事項: 一、預習報告:(限用A4大小的紙書寫,不可用打字) 1.封面:包含實驗名稱、組別、班級、姓名、學號、座號。 2.內容:包含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及空白數據表格。 3.每人一份,於實驗前由組長收齊交給助教簽章,並於批閱後取回。 二、結論報告:(限用A4大小的紙書寫) 1.個人結報:每人一份,含實驗心得和討論(心得須300字以上)。上課前將 個人結報及前一次實驗領回的預報合訂在一起,交給組長。 2.整組結報:每組一份,含數據、回歸分析結果,回歸分析圖表。 3.回歸分析須有電腦分析報表結果和座標曲線圖,圖可用手畫或電腦處理,若 用手畫請用方格紙,不可用工學院作業紙的背面。 4.未能及時繳交之作業,也一定要儘快繳交,不可缺交。 三、上課期間: 1.在實驗室內不可抽煙、進食及喝水,並注意安全。 2.不可無故離開實驗室,如有需要請先報備,助教會不定時的抽點。 3.組長負責整組的實驗操作、秩序及做完實驗後的清潔。 4.實驗後的數據表格,須在下課前交給助教檢查才算完成,嚴禁抄襲。

计算流体力学与传热学大作业

########学院 计算流体力学与传热学 学号: 专业: 学生姓名: 任课教师:教授 2013年12月

目录 第一章验证显式格式的稳定性 (4) 1.1 概述 (4) 1.2 数学推导 (4) 1.3 问题描述 (4) 1.4 数值模拟 (4) 1.5 结果及分析 (5) 第二章判断肋片可以按一维问题处理的主要依据 (6) 2.1 概述 (6) 2.2 问题描述及算法 (6) 2.3 数值模拟 (7) 2.4 结果及分析 (8) 第三章三层墙导热 (9) 3.1 概述 (9) 3.2 问题描述 (9) 3.3 TDMA算法 (9) 3.4 结果 (10) 第四章一维无源稳态对流扩散问题 (11) 4.1 公式及初值 (11) 4.2 情况一 (11) 4.3 情况二 (12) 4.4 情况三 (13)

第五章用ADI算法计算长方肋内的温度分布 (14) 5.1 问题描述 (14) 5.2 初始参数 (14) 5.3 情况一,一列列扫 (14) 5.4 情况二,一行行扫 (14) 5.5 情况三,采用ADI算法 (15) 5.6 结果分析 (15) 参考文献 (16)

第一章 验证显式格式的稳定性 1.1 概述 将一维非稳态热传导方程用显式格式差分化为代数方程,在求解的迭代过程中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使方程收敛且结果正确。此处即验证β≤?。 1.2 数学推导 方程: 22T t T x α??=?? (1) 显式离散格式: 此处时间向前差分,空间中心差分 111 22n n n n n i i i i i T T T T T t x α+-+--+=?? 1112(2)n n n n n i i i i i t T T T T T x α +-+?-=-+? 令β=2 t x α ??则: 111(2)n n n n n i i i i i T T T T T β+-+-=-+ (2) 误差也应该满足上式,故: ()()1()()()2()()i i i i i Ikx Ikx Ik x x Ikx Ik x x n n n n n T e T e T e T e T e ψψβψψψ----?--+?+??-=-+?? ()()()1()12()()()i i i i Ikx Ikx Ik x x Ik x x n n n n T e T e T e T e ψβψβψψ----?-+?+??=-++?? ()()1()12()()i i i Ikx Ikx Ikx n n Ik x Ik x n T e T e e e T e ψβψβψ---+-??=-++ ()()1() 121() n Ik x Ik x n T e e T ψββψ+-??=-++≤ 因此 β≤?。即当β≤? 时方程(2)才会有收敛的解。 1.3 问题描述 在验证过程中同时可模拟一个实际问题,即冬季里墙壁中的温度分布。此时室内壁温设为Tl=30.0℃,室外壁温Tr=-25.0℃,墙壁以11号楼为例,L=1m ,热扩散系数ɑ=alfa=1.33e-6m 2/s 然后分别取β=0.4,n=10和β=0.6,n=10两种情况,看最后的结果是否收敛和正确。 1.4 数值模拟

高等流体力学

高等流体力学 第一章 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 连续介质:流体是由一个紧挨着一个的连续的质点所组成的,没有任何空隙的连续体,即所 谓的连续介质。 流体质点:是指微小体积内所有流体分子的总和。 欧拉法质点加速度:时变加速度与位变加速度和 z u u y u u x u u t u dt du a x z x y x x x x x ??+??+??+??== 质点的随体导数:质点携带的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率称为质点的随体导数,用dt d 表示。在欧拉法描述中的任意物理量Q 的质点随体导数表述如下: x k k Q u t Q dt dQ ??+??= 式中Q 可以是标量、矢量、张量。质点的随体导数公式对任意物理量都成立,故将质点的 随体导数的运算符号表示如下: x k k u t dt d ??+??= 其中 t ?? 称为局部随体导数,x k k u ??称为对流随体导数,即在欧拉法描述的流动中,物理 量的质点随体导数等于局部随体导数与对流随体导数之和。 体积分的随体导数:质点携带的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率称为质点的随体导数。则在由流体质点组成的流动体积V 中标量函数Φ(x, t )随时间的变化率就是体积分的随导函数。 由两部分组成①函数Φ 对时间的偏导数沿体积V 的积分,是由标量场的非恒定性引起的。②函数Φ通过表面S 的通量。由体积V 的改变引起的。 ()dV divv dt d dV v div t dS u dV t dV dt d v v n s v v ?? ? ???Φ+Φ=??????Φ+?Φ?=Φ+?Φ?=Φ??????????????()dV adivv dt da dV av div t a dS au dV t a adV dt d v v n s v v ?? ????+=??????+??=+??=?????????????? 变形率张量: 11ε 12ε13ε D ij = 21ε 22ε 23ε 31ε 32ε 33ε

高等流体力学考试大纲

《高等流体力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高等流体力学》是我校相关专业博士入学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答题时间;180分钟 3、题型比例 概念20% 计算与应用80% 4、参考书目 《高等流体力学》高学平,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高等工程流体力学》张鸣远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三、考试要点 1、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 连续介质、欧拉法质点加速度、质点随体导数、体积分的随体导数、变形率张量、旋转角速度、判断有旋流与无旋流、涡量与速度环量的关系、应力张量的概念(包括切应力的特性、压应力的特性)、牛顿流体的本构方程(本构方程的概念、切应力和法向应力与变形的关系)。 2、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 微分形式的连续方程的表达形式、不可压缩流体的确切定义、理解其含义。N-S方程的各种表示形式、流体的能量包括哪几种形式,

并对各种形式进行解释,写出单位质量流体能量的表达式、流体运动微分形式的基本方程组有哪些方程组成,通常有几个未知量,方程组是否封闭、对于不可压缩流体,如何求解速度场、压强场以及温度场,说明其求解步骤。 3、势流运动 势流运动控制方程及求解步骤;势流求解常用的方法有哪些。速度势函数与流函数;复势与复速度;恒定平面势流的解析方法有哪几种途径;保角变换法的思路。 4、粘性流体运动 基本方程及求解途径;黏性流体运动的基本性质;黏性流体运动的解析解(如两平行板间的层流、普阿塞流的流速分布的推导)、小雷诺数流动近似解的思路;边界层的概念;边界层厚度(名义厚度、位移厚度);边界层方程的相似性解的概念;边界层的分离现象。5、紊流运动 紊流的特征及分类;壁面剪切紊流的发生过程及紊流结构;时间平均法和系综平均法的概念。紊流运动方程—雷诺方程的推导思路,雷诺方程的形式及与N-S方程的区别,雷诺应力项的意义。紊流模型的用途,紊流模型通常有哪几类(零方程模型、一方程模型、二方程模型、其他模型);紊流动能k、能量耗散率ε。 6、涡旋运动 涡旋的运动学性质、涡旋运动的基本方程;涡旋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