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06杨氏模量测定

《大学物理实验》-06杨氏模量测定
《大学物理实验》-06杨氏模量测定

实验六 杨氏模量测定

1、拉伸法测量金属丝杨氏弹性模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的原理和方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2.训练正确调整测量系统的能力。

3.学习一种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逐差法。

二、实验原理

1. 杨氏模量

固体在外力作用下都会发生形变,同外力与形变相关的两个物理量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一般较为复杂。由胡克定律可知,在弹性限度内,钢丝的应力与应变成正比,比例系数 Y 称为杨氏模量;杨氏模量描述材料抵抗弹性形变能力的大小,与材料的结构、化学成分及制造方法有关。杨氏模量是工程技术中常用的力学参数。设有一根长为L ,横截面积为S 的钢丝,在轴向力F 的作用下,形变是轴向伸缩,且为△L,在弹性限度内,胁强F S 和胁变L L Δ成正比,既

F Y S L

L Δ= (1) 式中比例系数Y 称为该固体的杨氏模量。在国际单位中,它的单位是牛顿/,记为

。是用一般长度量具不易测准的微小量,本实验用光杠杆法对其进行测量。

2

米2?Nm L Δ设实验中所用钢丝直径为d ,则24

1d S π=,将此公式代入上式整理以后得

24FL

Y d L

π=

Δ (2) 上式表明,对于长度L ,直径d 和所加外力F 相同的情况下,杨氏模量Y 大的金属丝的伸长量L Δ小。因而,杨氏模量表达了金属材料抵抗外力产生拉伸(或压缩)形变的能力。

2.光杠杆原理

如图1,光杠杆是一个支架,前两脚与镜面平行,后脚会随金属丝的伸长而上升或下降。

由三角函数理论可知,在θ很小时有tg θ≈θ、tg2θ≈2θ,于是根据图示几何关系可得

图1

将(3)式代入(2)式有: 28FLD

Y d l x

π=

Δ

将F =mg 代入上式,得出用伸长法测金属的杨氏模量Y 的公式为

三、实验仪器

杨氏模量仪(带光杠杆、望远镜和标尺),1kg 砝码若干,米尺,游标卡尺,千分尺,试样为1m 左右的钢

丝。图2所示为杨氏模量装置,待测钢丝由上夹具固定在立柱的顶端,下端用圆柱活动夹具头夹紧,圆柱形夹具穿过固定平台的圆孔,能随金属丝的伸缩而上下移动,其下端挂有砝码挂钩。调节三脚底座螺丝,可使整个立柱铅直。

光杠杆的两个前脚尖放在平台前方的沟槽

看到平面镜中直尺的像;先按图

3所示方式进行 来

清楚码托盘挂在下端,再放上一个砝码成为本底砝码,拉直钢丝,然后记下此时内,后脚尖放在活动圆柱体上;望远镜用于观测由光杠杆平面镜反射形成的标尺像。增加或减少砝码时,钢丝伸长或收缩,光杠杆的后脚会随圆柱体下降或上升,进而带动平面镜的镜面偏转,望远镜中观测到的标尺像的位置亦随之改变。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杨氏模量测定仪的调整

(1)调节杨氏模量测定仪底脚螺丝,使立柱处于垂直状态; (2)将钢丝上端夹住,下端穿过钢丝夹子和砝码相连;

(3)将光杠杆放在平台上,两前脚尖放在平台的沟槽内,后脚尖放在圆柱夹头上,使镜面竖直,调节平台的上下位置,尽量使三足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2.光杠杆及望远镜直横尺的调节

(1)在杨氏模量测定仪前方约1米处放置望远镜直横尺,并使望远镜和光杠杆在同一个高度,并使光杠杆的镜面和标尺都与钢丝平行;

(2)调节望远镜,在望远镜中能目视粗调,即望远镜水平等高地对准平面镜,眼睛通过镜筒上方的准星直接观察平面镜,看镜面中是否有标尺的像。若没有,应移动望远镜基座,直到镜面中心看到标尺的像为止。若在目镜中还看不到标尺像,可调节望远镜的高低。(3)仔细调节望远镜的目镜,旋转目镜,使望远镜内的十字叉丝线看起

图3

为止,调节平面镜、标尺的位置及望远镜的焦距,使人们能清楚地看到标尺刻度的像。调节过程中注意消除视差。

3.测量

(1)将砝望远镜中所对应的读数i x ;

(2)依次增加砝码1kg 直至,将砝码全部加完为止,然后再依次减少1kg 直至将砝码全间的距离D ;

次(注意不能用悬挂砝码的钢丝),求平光杠杆在纸上压出三个足印,光杠杆的后脚到两个前脚连线的距离为,用

部取完为止,分别记录下读数。注意加减砝码要轻放。由对应同一砝码值的两个读数求平均,然后再分组对数据应用逐差法进行处理;

(3)用米尺测量钢丝长度L ;

(4)用米尺测量标尺到平面镜之(5)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钢丝直径d ,变换位置测五均值;

(6)将l

卡尺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1.到标尺距离D、光杠杆臂长、钢丝原长L 的测量结果;光杠杆的后脚到两个钢丝直径d 的平均值,写出测量结果;钢丝直径测量五次求平均,并写出d 的标法计算钢丝伸长量测量出l 。 写出镜面l 前脚连线的距离为l ,钢丝长度L,标尺到平面镜的距离D都取单次测量分别写出标准式。

2.计算准式。

3.用逐差x Δ的平均值,写出测量结果;

按表格记录有关测量数据。

尽可能地进行多次,然后用多次测量数据的算术平均值来由误差理论知,计量性测量应评定待测量,以减小测量存在的偶然误差。可对于某些实验,简单地取各次测量的平均值并不能达到好的效果。如本次实验在处理每增加一个砝码望远镜中标尺的位置读数x 1、x 2、x 3、…、x 8时,就不能简单地通过求相邻两项差值的算术平均值来计算增加一个砝码引起的变化量Δx ,因为此时:

)(717)()()()(71187823127

1

1x x x x x x x x x x x i i i ?=?+???+?+?=?=Δ∑=+

和x 等价。

中间测量值全部被抵消,只有始末两个测量值起作用,与仅仅测量x 18为了发挥多次测量的优越性,需要先将实验数据对半分为(x 1、x 2、x 3、x )和(x 45、

x 6、x 7、x )两组,再计算两组对应项差值的算术平均值:

8484

51627384151()()()()11()444i i i i i i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Δ=Δ==???

??

∑∑∑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变化量 ΔX 是由同时增加4个砝码引起的。 4. 用公式(4) 计算钢丝的杨氏模量Y ; 写出测量结果。

六、注意事项

1.光杠杆、望远镜和标尺构成的光学系统一经调好后,在实验过程中就不可再变动,否则所测数据无效。

2.加减砝码时,动作要轻,尽量使其静止不摆动。

3.注意保护光杠杆,勿使其掉下摔坏。

x Δ4.用逐差法计算时,要清楚是加几个砝码所得的位移,以便计算对应的拉力F 的大小。

5.用千分尺测量金属丝的直径时,不要压得过紧,听到“叭叭”声后既可读数。

七、思考题

1.本实验应注意哪些问题?

2.怎样调节光杠杆及望远镜等组成的系统,使在望远镜中能看到清晰的像?

3.本实验用了哪些原理和方法测量微小长度及处理数据?

4.两根材料相同,但粗细、长度不同的钢丝,在相同的加载条件下,他们的伸长量是否一样?杨氏弹性模量是否相同?

2、霍尔位置传感器法测量杨氏模量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霍尔位置传感器的特性;

2.学习弯曲法测量黄铜的杨氏模量;

3.测黄铜杨氏模量的同时,对霍尔位置传感器定标;

4.用霍尔位置传感器测量可锻铸铁的杨氏模量。

二、实验原理

1.霍尔位置传感器

B I 的磁场中,在垂直于磁场方向通以电流霍尔元件置于磁感应强度为,则与这二者相垂直的方向上将产生霍尔电势差

H U B I K U H ??= (5)

K I (5)式中为元件的霍尔灵敏度。如果保持霍尔元件的电流不变,而使其在一个均匀梯度的磁场中移动时,则输出的霍尔电势差变化量为

H dB

U K I dZ

Δ=??

?ΔZ (6) dB

dZ

Z H U ΔZ ΔΔ为位移量,此式说明若

为常数时,与成正比。 (6)式中为实现均匀梯度的磁场,可以如图4所示,两块相同的磁铁(磁铁截面积及表面磁感应强度相同)相对放置,即极与

极相对,两磁铁之间留一等间距间隙,

霍尔元件平行于磁铁放在该间隙的中轴上。间隙大小要根据测量范围和测量灵敏度要求而定,间隙越小,磁场梯度就越大,灵敏度就越高。磁铁截面要远大于霍尔元件,以尽可能的减小边缘效应影响,提高测量精确度。

N N 若磁铁间隙内中心截面处的磁感应强

度为零,霍尔元件处于该处时,输出的霍尔电势差应该为零。当霍尔元件偏离中心沿图4

Z 轴发生位移时,由于磁感应强度不再为零,霍尔元件也就产生相应的电势差输出,其大小可以用数字电压表测量。由此可以将霍尔电势差为零时元件所处的位置作为位移参考零点。

mm 2<霍尔电势差与位移量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当位移量较小(),这一对应关系具有良好的线性。

2.杨氏模量

任何固体在外力作用下都会发生形变,同外力与形变相关的两个物理量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一般较为复杂。由胡克定律可知,在弹性限度内,应力与应变成正比,比例系数 称为杨氏

Y

模量;杨氏模量描述材料抵抗弹性形变能力的大小,与材料的结构、化学成分及制造方法有关。杨氏模量是工程技术中常用的力学参数,杨氏模量描述材料抵抗弹性形变能力的大小,与材料的结构、化学成分及制造方法有关。本实验是在弯曲法测量固体材料杨氏模量的基础上,加装霍尔位置传感器而成的。设有效长度为

d ,厚度为a ,宽为b 的均匀矩形梁,置在一对平行的刀口上,在矩形梁的中点竖直向下作用一个力F 如图5所示,在弹性限度

内,梁中点下垂量图5

1-铜刀口上的基线 2-读数显微镜 3-刀口 4-横梁 5-铜杠杆(顶端装有95A 型集成霍尔传感器) 6-磁铁盒 7-磁铁(N 极相对放置) 8-调节架 9-砝码

z Δz Δ<

(挠度),在334d Mg

Y a b Z

?=??Δ (7)

杨氏模量测定仪主体装置如图5所示,在横梁弯曲的情况下,杨氏模量Y 可以用(7)式表示,其中:为两刀口之间的距离,M d 为所加砝码的质量,为梁的厚度,b 为梁的宽度,a g Z Δ为重力加速度。

为梁中心由于外力作用而下降的距离,上面公式的具体推导见附录。

三、 实验仪器

1.霍尔位置传感器测杨氏模量装置一台(底座固定箱、读数显微镜、95型集成霍尔位置传感器、磁铁两块等);样品(铜板和冷扎板);

2.霍尔位置传感器输出信号测量仪一台(包括直流数字电压表)。 仪器技术指标: (1)读数显微镜

10JC ? 型号 型

放大倍数 20 分度值

0.01mm

06mm ~

测量范围 (2)砝码 砝码8块、砝码2块 g 0.10g 0.20(3)三位半数字面板表 mV 2000~(4)测量仪放大倍数 3---5倍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将横梁穿在砝码铜刀口内,安放在两立柱刀口的正中央位置。接着装上铜杠杆,将有传感器一端插入两立柱刀口中间,该杠杆中间的铜刀口放在刀座上。圆柱型拖尖应在砝码刀口的小圆洞内,传感器若不在磁铁中间,可以松弛固定螺丝使磁铁上下移动,或者用调节架上的套筒螺母旋动使磁铁上下微动,再固定之。注意杠杆上霍尔传感器的水平位置(圆柱体有固定螺丝);

2.将铜杠杆上的三眼插座插在立柱的三眼插针上,用仪器电缆一端连接测量仪器,另一端插在立柱另外三眼插针上;接通电源,调节磁铁或仪器上调零电位器使在初始负载的条件下仪器指示处于零值。大约预热十分钟左右,指示值即可稳定;

3.调节读数显微镜目镜,直到眼睛观察镜内的十字线和数字清晰,然后移动读数显微镜使通过其能够清楚看到铜刀口上的基线,再转动读数旋纽使刀口点的基线与读数显微镜内十字刻线吻合,消除视差;

0Z ;

4.从读数显微镜中读出初始位置Z

5.在砝码托盘上加一个砝码记下位置。这样顺次增加20g 砝码,记下相应的位置(注意在改变砝码时,不要让砝码盘歪斜);

6.用直尺测量横梁的长度,游标卡尺测其宽度,千分尺测其厚度。

d b a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

1. 霍尔位置传感器的定标

进行测量之前,按上述安装要求,检查杠杆的水平、刀口的垂直、挂砝码的刀口处于梁中间,要防止外加风的影响,杠杆安放在磁铁的中间,注意不要与金属外壳接触,一切正常后加砝码,使梁弯曲产生位移Z Δ;精确测量传感器信号输出端的数值与固定砝码架的位置Z 的关系,也就是用读数显微镜对传感器输出量进行定标,测量数据按表1记录;作出U 图。 Z ?

表1 霍尔位置传感器静态特性测量

/M g

0.0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mm Z / mV U /

2. 杨氏模量的测量

利用已标定的数值,测出黄铜样品在重物作用下的位移,测量数据记入表2: 用逐差法对表2数据算出样品在的作用下产生的位移量g M 00.60=Z Δ。

表2 黄铜样品的位移测量

/M g

0.0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mm Z /

3. 计算Y 值

(a)将d 、a 、b、Z ΔY Y Y Δ±=代入公式(3)求出Y ,并表示成的形式。 (b)用作图的方法求出Y 的数值。

Z ΔZ Δ为横坐标,以F=Mg 为纵坐标,作F ~使用坐标纸,以图,应为一直线,其斜率为

3

3

4d Yba k = (4)

从图上求出k ,则

3

3

4ba

kd Y = (5) 六、注意事项

1.梁的厚度必须测准确。在用千分尺测量黄铜厚度a 时,将千分尺旋转时,当将要与金属接触时,必须用微调轮。当听到答答答三声时,停止旋转。有个别学生实验误差较大,其原因是千分尺使用不当,将黄铜梁厚度测得偏小;

2.读数显微镜的准丝对准铜挂件(有刀口)的标志刻度线时,注意要区别是黄铜梁的边沿,还是标志线;

3.霍尔位置传感器定标前,应先将霍尔传感器调整到零输出位置,这时可调节电磁铁盒下的升降杆上的旋钮,达到零输出的目的,另外,应使霍尔位置传感器的探头处于两块磁铁的正中间稍偏下的位置,这样测量数据更可靠一些;

4.加砝码时,应该轻拿轻放,尽量减小砝码架的晃动,这样可以使电压值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稳定值,节省了实验时间;

5.实验开始前,必须检查横梁是否有弯曲,如有,应矫正。

七、思考题

1.弯曲法测量杨氏模量,主要测量误差有哪些?请估算各因素的不确定度.

2.用霍尔位置传感器法测位移有哪些优点?

附录:

固体、液体及气体在受外力作用时,形状与体积会发生或大或小的改变,这统称为形变。当外力不太大,因而引起的形变也不太大时,撤掉外力,形变就会消失,这种形变称之为弹性形变。弹性形变分为长变、切变和体变三种。

一段固体棒,在其两端沿轴方向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外力,其长度l 发生改变,以表示横截面面积,称F F S l

l

Δl ΔS 为应力,相对长变为应变。在弹性限度内,根据胡克定律有:

F l Y S l

Δ=? Y 称为杨氏模量,其数值与材料性质有关。 33

4d Mg

Y a b Z

?=??Δ; 以下具体推导式子: 在横梁发生微小弯曲时,梁中存在一个中性面,面上部分发生压缩,面下部分发生拉伸,

整体说来,可以理解横梁发生长变,可以用杨氏模量来描写材料的性质。

如图所示,虚线表示弯曲梁的中性面,易知其既不拉伸也不压缩,取弯曲梁长为的一小段:设其曲率半径为,所对应的张角为dx )(x R y θd ,再取中性面上部距为厚为的一层面为研究对象,那么,梁弯曲后其长变为dy θd y x R ??))((,所以,变化量为:

(())R x y d dx θ???

()

dx

d R x θ=

; 又 (())(())()()

dx y

R x y d dx R x y dx dx R x R x θ???=??=?

所以 ; ()

y R x ε=?

()dF y

Y dS R x =?所以应变为: ; 根据胡克定律有: ;

()()

Y b y

dF x dy R x ??=?又 ; 所以 dS b dy =?; 2

()()

Y b d x dF y y dy R x μ?=?=

?对中性面的转矩为: ;

3

222

()()12()a a Y b Y b a x y dy R x R x μ????=?=?∫积分得: ; (a) 3

22

1

()

()

1()y x R x y x ′′=′??+??

对梁上各点,有:

()0y x ′=因梁的弯曲微小: ; 1

()()

R x y x =

′′所以有: ; (b) 2

Mg

x x 梁平衡时,梁在处的转矩应与梁右端支撑力对处的力矩平衡, ()()22

Mg d

x x μ=?所以有: ; (c) 根据(a)、(b)、(c)式可以得到:

3

6()()2

Mg d

y x x Y b a ′′=

???; (0)0y ′=(0)0y =;; 据所讨论问题的性质有边界条件; 解上面的微分方程得到:

23

331()();23

Mg d y x x x Y b a =

???

33

4Mg d y Y b a ?=

??2d

x =y 代入上式,得右端点的值:; 将又 ;

y Z =Δ33

4d Mg

Y a b Z

?=??Δ 所以,杨氏模量为:

金属的杨氏模量的测量

金属的杨氏模量的测量 当固体受外力作用时,它的体积和形状将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形变。当外力不太大时,物体的形变与外力成正比,且外力停止作用物体立即恢复原来的形状和体积,这种形变称为弹性形变。当外力较大时,物体的形变与外力不成比例,且外力停止作用,物体形变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和体积,这种形变称为范性形变。范性形变的产生,是由于物体形变而产生的内应力超过了物体的弹性限度的缘故。如果再继续增大外力,物体内产生的内应力将会超过物体的强度极限时,物体便被破坏了。 固体材料的弹性形变可以分为纵向、切变、扭转、弯曲等,对于纵向弹性形变可以引入杨氏模量来描述材料抵抗形变的能力。杨氏模量是反映材料形变与内应力关系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杨氏模量越大,越不易发生形变。杨氏模量一般只与材料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其几何形状无关。材料杨氏模量测量方法很多,有静态法和动态法。对于静态法来说,又可分为拉伸法和弯曲法。 I .拉伸法测定钢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实验目的】 1. 学会用拉伸法测定钢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2. 掌握几种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其不确定度的分析和计算。 3. 进一步掌握逐差法、作图法和最小二乘法的数据处理方法。。 【实验仪器】 杨氏模量测量仪、螺旋测微器、钢卷尺、读数显微镜装置等。 【实验原理】 一、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设有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丝,长度为L,截面积为S ,将其上端紧固, 下端悬挂质量为m的砝码。当金属丝受外力F= mg作用而发生形变L时,金属丝受外力作用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内应力RS,其应变为LL,根据虎克

定律有:在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应力 F 「S 与产生的应变成正比,即 Fl S L 式中E 为比例恒量,将上式改写为 L F EwlL 其中E 为该材料的杨氏弹性模量 (又称杨氏模量) 变的应力。实验证明,杨氏模量 E 与外力 F 、金属丝的长度L 、横截面积S 的 大小无关,它只与制成金属丝的材料有关。 1 若金属丝的直径为d ,则S = - Q ?d 2 ,将其代入(I .2 )式中可得 4 4F L 二 d 2 .丄 (I .3 )式表明,在长度、直径和所加外力相同的情况下,杨氏模量大的金属丝 伸长量较 小,杨氏模量小的金属丝伸长量较大。 因此,杨氏模量反映了材料抵抗 外力引起的拉伸(或压缩)形变的能力。实验中,测量出 F 、L 、d 和厶L 值就 可以计算出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E 。其中F 、L 、d 都可用一般方法测得,唯有 L 是一个微小的变化量,约 10‘mm 数量级,用普通量具如钢尺或游标卡尺 是难以测准的。因此,实验的核心问题是对微小变化量 L 的测量。在本实验 中用读数显微镜测量(也可利用光杠杆法或其他方法测量) 二、杨氏模量测量仪 杨氏模量测量仪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在一个较重的三脚底座上固定有两 根立柱,支柱上端有横梁,中部紧固一个平台,构成一个刚度极好的支架。整个 支架受力后变形极小,可以忽略。通过调节三角底座的水平调节螺母13使整个支 架铅直。待测样品是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丝(长约 90Cn )O 金属丝上端用上端紧 固座2夹紧并固定在上横梁上,钢丝下端也用一个钳形平台5夹紧并穿过平台的中 心孔,使金属丝自由悬挂。钢丝的总长度 L 就是从上端固定座2的下端面至钳形 平台5的上端面之间的长度。钳形平台5下方的挂钩上挂一个砝码盘,当盘上逐次 加上一定质量的砝码后,钢丝就被拉伸,标尺刻线6也跟着下降。读数标尺9相对 (I .1 ) (I .2 ) ,在数值上等于产生单位应 (I ?3 )

动态法测量杨氏弹性模量

动态法测量杨氏弹性模量 郑新飞 杨氏模量是固体材料在弹性形变范围内正应力与相应正应变(当一条长度为L、截面积为S的金属丝在力F作用下伸长ΔL时,F/S叫应力,其物理意义是金属丝单位截面积所受到的力;ΔL/L叫应变,其物理意义是金属丝单位长度所对应的伸长量)的比值,其数值的大小与材料的结构、化学成分和加工制造方法等因素有关。杨氏模量的测量是物理学基本测量之一,属于力学的范围。根据不同的测量对象,测量杨式模量有很多种方法,可分为静态法、动态法、波传播法三类。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动态法测量杨氏模量的基本原理。 2、掌握动态法测量杨氏模量的基本方法,学会用动态法测量杨氏模量。 3、了解压电陶瓷换能器的功能,熟悉信号源和示波器的使用。 4、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和使用常用实验仪器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 1、传感器I(激振):把电信号转变成机械振动。 2、试样棒:由悬线把机械振动传给试样,使试样受迫做共振动。 3、传感器II(拾振):机械振动又转变成电信号。 4、示波器:观察传感器II转化的电信号大小。

三、实验原理 理论上可以得出用动态悬挂法测定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为 2436067.1f d m l E = (1) 式中l 为棒长,d 为棒的直径,m 为棒的质量。如果在实验中测定了试样(棒)在不同温度时的固有频率f ,即可计算出试样在不同温度时的杨氏模量E 。 四、实验内容 1、测定试样的长度l 、直径d 和质量m 。每个物理量各测六次,列表记录。 2、在室温下不锈钢和铜的杨氏模量分别为211102m N ?和 211102.1m N ?,先由公式(1)估算出共振频率f ,以便寻找共振点。 3、把试样棒用细钢丝挂在测试台上,试样棒的位置约距离端面l 224.0和l 776.0处,悬挂时尽量避开这两个位置。 4、把2-YM 型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与2-YM 型测试台的输入相连, 测试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实验十拉伸法测金属杨氏模量 【实验简介】 杨氏模量是工程材料的重要参数,它是描述材料刚性特征的物理量,杨氏模量越大,材料越不易发生变形,杨氏模量可以用动态法来测量,也可以用静态法来测量。本实验采用静态法。对于静态法来说,既可以用金属丝的伸长与外力的关系来测出杨氏模量,也可以用梁的弯曲与外力的关系来测量。静态法的关键是要准确测出试件 的微小变形量。杨氏模量是重要的物理量,它是选定构件材料的 依据之一,是工程技术常用参数,在工程实际中有着重要意义。 托马斯.杨生平简介、 托马斯.杨生(Thomas Young ,1773-1829)是英国物理学家,考古学家, 医生。光的波动说的奠基人之一。1773年6月13日生于米尔费顿,曾在伦 敦大学、爱丁堡大学和格丁根大学学习,伦敦皇家学会会员,巴黎科学院院 士。1829年5月10日去世。早期提出和证明了声波和光波的干涉现象(著名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并用光的干涉原理解释了牛顿环现象等。1807年提出了表征弹性体的量——杨氏模量。 【实验目的】 1、学会测量杨氏模量的一种方法(静态法); 2、掌握用光杠杆法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原理(放大法); 3、学习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图10-1 托马斯.杨 【实验仪器及装置】 杨氏模量测定仪、光杠杆、望远镜标尺组、螺旋测 微器(25mm、0.01mm)、游标卡尺(125mm、0.02mm) 及钢卷尺(2m、1mm)等 图10-2 望远镜标尺图10-3 杨氏模量测定仪图10-4 实验装置放置图

【实验原理】 1、静态法测杨氏模量 一根均匀的金属丝或棒,设其长度为L ,截面积为S,在受到沿长度方向的外力F 的作用下伸长L ?。根据胡克定律可知,在材料弹性范围内,其相对伸长量 L L /?(应变)与外力造成的单位 面积上受力F/S(应力)成正比,两者的比值 L L S F Y //?= (10-1) 称为该金属丝的弹性模量,也称杨氏模量,它的单位为2/N m (牛顿/平方米)。 实验证明,杨氏模量与外力F 、物体的长度L 和截面积S 的大小无关,只取决于被测物的材料特性,它是表征固体性质的一个物理量。设金属丝的直径为d ,则24 1 d S π=,杨氏模量可表示为: 2 4FL Y d L π= ? (10-2) 式(2)表明:在长度L 、直径d 和外力F 相同的情况下,杨氏模量大的金属丝的伸长量较小,而一般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均达到211/10m N 的数量级,所以当FL/2d 的比值不太大时,绝对伸长量L ?就很小,用通常的测量仪(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就难以测量。实验中可采用光学放大法将微小长度转换成其他量测量,用一种专门设计的测量装置—— 光杠杆来进行测量。光杠杆及测量装置如图10-5、图10-6所示。 图10-5 光杠杆图 前足 后足 镜面M M M L

材料杨氏模量的测量

霍耳位置传感器的定标和杨氏模量的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 熟悉霍耳位置传感器的特性; 2. 掌握用弯曲法测量黄铜的杨氏模量; 3. 测黄铜杨氏模量的同时,对霍耳位置传感器定标; 4. 用霍耳位置传感器测量可锻铸铁的杨氏模量。 二、 仪器和用具 1. 霍耳位置传感器测杨氏模量装置一台(底座固定箱、读数显微镜、95A 型集成霍耳位置 传感器、磁铁两块、支架、砝码盘、砝码等); 2. 霍耳位置传感器输出信号测量仪一台(包括直流数字电压表)。 三、 实验原理 1、霍尔元件置于磁感应强度为B 的磁场中,在垂直于磁场方向通以电流I ,则与这二者垂直的方向上将产生霍尔电势差U H : U H =K· I·B (1) (1) 式中K 为元件的霍尔灵敏度。如果保持霍尔元件的电流I 不变,而使其在一个均匀梯度的磁场中移动时,则输出的霍尔电势差变化量为: Z dZ dB I K U H ??? ?=? (2) (2)式中?Z 为位移量,此式说明若 dZ dB 为常数时,? U H 与?Z 成正比。 为实现均匀梯度的磁场,可以如图1所示两块相同的磁铁(磁铁截面积及表面磁感应强度相同)相对放置,即N 极与N 极相对,两磁铁之间留一等间距间隙,霍尔元件平行于磁铁放在该间隙的中轴上,间隙大小要根据测量范围和测量灵敏度要求而定,间隙越小,磁场梯度就越大,灵敏度就越高。磁铁截面要远大于霍尔元件,以尽可能的减小边缘效应影响,提高测量精确度。 若磁铁间隙内中心截面处的磁感应强度为零,霍尔元件处于该处时,输出的霍尔电势差应该为零。当霍尔元件偏离中心沿Z 轴发生位移时,由于磁感应强度不再为零,霍尔元件也就产生相应的电势差输出,其大小可以用数字电压表测量,由此可以将霍尔电势差为零时元件所处的位置作为位移参考零点。 霍尔电势差与位移量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当位移量较小(<2mm ),这一一对应关系具有良好的线性。 2、在横梁弯曲的情况下,杨氏模量E 可以用下式表示: ;433Z b a Mg d E ????= (3) 其中:d 为两刀口之间的距离;M 为所加砝码的质量;a 为梁的厚度;b 为梁的宽度;?Z 为

金属丝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试验部分训练题

习 题 一、选择 1.弹性模量的测定中哪个数据是用逐差法处理的?( ) A. 光杠杆读数 B. 金属丝直径 C. 金属丝长度 D. 平面镜到标尺的距离 2.在测量杨氏模量的实验中,用光杠杆镜尺法测量的物理量是:( ) A.标尺到镜面的距离 B.钢丝长度 C.钢丝直径 D. 钢丝长度的伸长量 3.用光杠杆测微小长度的变化,从望远镜视场中所看到的标尺像是( ) A.缩小的倒立实像 B.放大的倒立虚像 C. 缩小的正立实像 D. 放大的正立实像 4.在测定金属丝的弹性模量实验中,通常预加一定重量的负荷,目的是:( ) A. 消除摩擦力 B. 没有目的 C. 拉直金属丝,避免将拉直过程当为伸长过程进行测量 D. 减少初读数,消除零误差 5.对于一定温度下金属的杨氏模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与材料的物理性质有关而与材料的大小及形状无关; B.与材料的大小有关,而与形状无关; C.与材料的形状有关,而与大小无关; D.与材料的形状有关, 与大小也有关 ; 6.在测量杨氏模量的实验中,若目镜中的叉丝不清晰,则应调节:( ) A.望远镜的目镜 B.望远镜的位置 C.望远镜的调焦轮 D.望远镜的方向 7.光杠杆镜尺法的放大倍数为:( ) A. 2b D B.2b D C.2D b D.2D K 8.在测量杨氏模量的实验中,调节时在望远镜中只能看到镜子,若要看到标尺的像应调节:( )

A. 调焦轮 B. 目镜 C. 望远镜位置 D.望远镜方向 二、判断 1.两根材料相同,长度、粗细均不相同的金属丝,它们的杨氏弹性模量应该相同。 2.在测量杨氏弹性模量的实验中,镜尺间距D 的测量误差对杨氏模量的测量结果影响最大。 3.在测量杨氏弹性模量的实验中,光杠杆的放大倍数与望远镜放大倍数有关。 4.在测量杨氏弹性模量的实验中,钢丝直径d 的测量误差对杨氏模量的测量结果影响最大。 5.拉伸法测杨氏模量实验中,采用加减砝码各测一次取平均的方法测量是为了消除因磨擦和滞后带来的系统误差 三、简答 1.本实验中,为什么测量不同的长度要用不同的仪器进行?它们的最大允差各 是多少? 2.根据实验不确定度几何合成方法,写出杨氏模量E 的相对不确定度的表达式, 并指出哪一个测量影响最大。 3.本实验所用的逐差法处理数据,体现了逐差法的哪些优点?若采用相邻两项 相减,然后求其平均值,有何缺点? 4.若将b D 2作为光杠杆的“放大倍率”,试根据你所得的数值计算b D 2的值,你能想出几种改变“放大倍率”的方法来吗? 5.光杠杆法有何特点?你能应用光杠杆法设计一个测定引力常量G 的物理实验吗?

实验报告-杨氏模量测量

实验报告:杨氏模量的测定

杨氏模量的测定(伸长法) 【实验目的】 1.用伸长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2.学习光杠杆原理并掌握使用方法 【实验仪器】 伸长仪;光杆杆;螺旋测微器;游标尺;钢卷尺和米尺;望远镜(附标尺)。 【实验原理】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或多或少都要发生形变,当形变不超过某一限度时,撤走外力之后形变能随之消失,这种形变叫弹性形变,发生弹性形变时物体内部将产生恢复原状的内应力。 设有一截面为S ,长度为l 的均匀棒状(或线状)材料,受拉力F 拉伸时,伸长了δ,其单位面积截面 所受到的拉力S F 称为胁强,而单位长度的伸长量l δ称为胁变。根据胡克定律,在弹性形变范围内,棒状 (或线状)固体胁变与它所受的胁强成正比: F E S l δ = 其比例系数E 取决于固体材料的性质,反应了材料形变和内应力之间的关系,称为杨氏弹性模量。 Fl E S δ = (1) 右图是光杠杆镜测微小长度变化量的原理图。左侧曲尺状物为光杠杆镜,M 是反射镜,b 为光杠杆镜短臂的杆长,B 为光杆杆平面镜到尺的距离,当加减砝码时,b 边的另一端则随被测钢丝的伸长、缩短而下降、上升,从而改变了M 镜法线的方向,使得钢丝原长为l 时,从一个调节好的位于图右侧的望远镜看M 镜中标尺像的读数为0h ;而钢丝受力伸长后,光杠杆镜的位置变为虚线所示,此时从望远镜上看到的标尺像的读数变为i h 。这样,钢丝的微小伸长量δ,对应光杠杆镜的角度变化量θ,而对应的光杠杆镜中标尺读数变化则为Δh 。由光路可逆可以得知,h ?对光杠杆镜的张角应为θ2。从图中用几何方法可以得出: tg b δ θθ≈= (1) tg22h B θθ?≈= (2) 将(1)式和(2)式联列后得: 2b h B δ= ? (3) 考虑到2 =/4S D π,F mg = 所以:2 8Bmgl E D b h π=? 这种测量方法被称为放大法。由于该方法具有性能稳定、精度高,而且是线性放大等优点,所以在设计各类测试仪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图 光杠杆原理 A

测量钢丝绳的杨氏模量

实验三 测量钢丝绳的杨氏模量 杨氏弹性模量是描述金属材料抗弹性形变能力的重要物理量,它是选定机械构件材料的依据之一,是工程技术上常用的参数。 测量材料杨氏弹性模量的方法很多,例如①静态测量法,包括静态拉伸法、弯曲法、扭转法;②动态测量法,包括横向共振法、纵向共振法、扭转共振法;③波速测量法,包括连续波法、脉冲波法,等等。本实验是用拉伸法测钢丝绳的杨氏模量。 任何物体在外力作用下都要发生形变,形变分为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两大类。如果外力在一定限度以内,当外力撤除后物体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和大小,这种形变称为弹性形变;如果外力撤除后物体不能恢复原状,而留下剩余的形变,则称为塑性形变。本实验只研究弹性形变,因而要控制外力的大小,以保证物体作弹性形变。 例如一根长约1m 的钢丝,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了一个微小的伸长,数量级约mm 1 10-,用一般长度量具(如米尺、游标尺和螺旋测微计等)去测量此伸长量,根本无法测量。本实验采用光杠杆镜尺法来测量长度的微小变化,以解决这一难题。镜尺法不仅可以测量长度的微小变化,也可以测量角度的微小变化。 【实验目的】 1、学会测量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2、掌握光杠杆镜尺法测量长度微小变化的原理,学会具体的测量方法; 3、学习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原理】 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丝,长度为L ,截面积为S 。将其上端固定,下端悬挂质量为m 的砝码。于是,金属丝受外力mg F =的作用伸长了L ?。把单位截面积上所受的作用力 S F /称为应力,单位长度的伸长L L /?称为应变。于是,根据胡克定律有:在弹性限度内, 物体的应力S F /和所产生的应变L L /?成正比,即: L L Y S mg ?= (2.3-1) 比例恒量Y 就是该材料的弹性模量,简称杨氏模量,它在数值上等于产生单位应变的 应力。它的单位为2 /m N 或Pa 。由(2.3-1)式可得:

金属丝杨氏模量的测定

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杨氏模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1. 掌握用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其应用。 2. 掌握各种长度测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3. 学习用逐差法和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仪器】 MYC-1型金属丝杨氏模量测定仪(一套)、钢卷尺、米尺、螺旋测微计、重垂、砝码等。 【实验原理】 一、杨氏弹性模量 设金属丝的原长L ,横截面积为S ,沿长度方向施力F 后,其长度改变ΔL ,则金属丝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垂直作用力F/S 称为正应力,金属丝的相对伸长量ΔL/L 称为线应变。实验结果指出,在弹性范围内,由胡克定律可知物体的正应力与线应变成正比,即 L L Y S F ?= (1) 则 E L L S F Y ?= (2) 比例系数E 即为杨氏弹性模量。在它表征材料本身的性质,Y 越大的材料,要使它发生一定的相对形变所需要的单位横截面积上的作用力也越大。Y 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为帕斯 卡,记为Pa (1Pa =12m N ;1GPa =910Pa )。 本实验测量的是钢丝的杨氏弹性模量,如果钢丝直径为d ,则可得钢丝横截面积S 42d S π= 则(2)式可变为 E L d FL Y ?=24π (3) 可见,只要测出式(3)中右边各量,就可计算出杨氏弹性模量。式中L (金属丝原长)可由米尺测量,d (钢丝直径),可用螺旋测微仪测量, F (外力)可由实验中钢丝下面悬挂的砝码的重力F=mg 求出,而ΔL 是一个微小长度变化(在此实验中 ,当L ≈1m时, F 每变化1kg 相应的ΔL 约为mm)。因此,本实验利用光杠杆的光学放大作用实现对钢丝微小伸长量ΔL 的间接测量。 二、光杠杆测微小长度变化 尺读望远镜和光杠杆组成如图2所示的测量系统。光杠杆系统是由光杠杆镜架与尺读望远镜组成的。光杠杆结构见图2(b )所示,它实际上是附有三个尖足的平面镜。三个尖足的边线为一等腰三角形。前两足刀口与平面镜在同一平面内(平面镜俯仰方位可调),后足在前两足刀口的中垂线上。尺读望远镜由一把竖立的毫米刻度尺和在尺旁的一个望远镜组成。

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

实验七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 测量材料杨氏模量的方法很多,诸如拉伸法、压入法、弯曲法和碰撞法等。拉伸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该方法使用的载荷较大,加载速度慢,且会产生驰豫现象,影响测量结果的精确度。另外,此法还不适用于脆性材料的测量。本实验借助于新颖的动态杨氏模量测量仪用振动法测量材料的杨氏模量。该方法可弥补其不足,同时还可扩大学生在物体机械振动方面的知识面,不失为一种非常有用和很有特点的测量方法。 【实验目的】 1.了解振动法测量材料杨氏模量的原理; 2.学会用作图外推求值法测量振动体基频共振频率和杨氏模量; 3. 测量试件机械振动的本征值 4.观察铝平板的振型; 5.通过实验,逐步提高综合运用各种测量仪器的能力。 【实验仪器】 DY-D99型多用途动态杨氏模量测量仪、YXY-3D型音频信号源、示波器(Y轴灵敏度5-10m V)、毫米刻度钢皮尺(250mm长)、0.02mm精度游标卡尺、物理天平(精度0.05克)。 DY-D99型多功能动态杨氏模量测量仪简介 图3 DY-D99型多功能动态杨氏模量测量仪 1电动式激振器、6电动式拾振器、2试件(圆棒)、17试件(金属铝板)、 3、5刀口、26导轨标尺、9标尺支架、25试件压板、24压板固定螺钉、 10接线箱、11试件选择旋钮、12输入接口、13输出接口、22声整流罩、 19发声元件、18小导轨、20声激振器固定螺钉、14-16水平调节螺钉、 4刻度指示板、8备用试件安放支架、7试件限位装置、23底板 该仪器如图3所示。它由棒材试件杨氏模量定量测量装置和板材试件振型演示观察装置两部分组成。两部分用接线箱连接和转换。前一装置包含两个换能器(电动式换能器)、导轨标尺及其支架。其中一个电动式换能器用作激振器,在音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的音频正弦信号电压的作用下,作机械振动,进而激励试件作机械振动。另一个电动式换能器当作拾振器,将由试件传递过来的机械振动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并输到示波器观察波形。当音频信号发生器的信号频率调到与试件的固有频率相同时,试件产生共振,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幅度达到最大。两个换能器的作用可互换。它们各自设有一个刀口,可搁置棒材试件。标尺用于指示换能器或刀口在试件上的位置。 矩形金属板试件和带有声整流罩的声激振器是振动体振型演示观察装置的基本组成部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汇总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名称:金属丝杨氏模量的测定 学院:食品学院专业班级:食品科学与工程152班 学生姓名:彭超学号: 5603115045 实验地点:基础实验大楼B106 座位号: 实验时间:第四周星期二下午十六点开始

)调节测定仪支架螺丝,使支架竖直,使夹头刚好穿过平台上的圆孔而不会与平台发生摩擦(1 )将杠杆后尖脚置于夹头上,两尖脚置于平台凹槽上(2 )调节光杠杆与望远镜、米尺中部在同一高度上(3)调节望远镜的位置或光杠杆镜面仰角,直至眼睛在望远镜目镜附近能直接(不通过望远镜筒)从4(光杠杆镜面中观察到标尺中部的像)细微调节望远镜方位和仰角调节螺丝,直至望远镜上缺口与准星连线粗略对准光杠杆镜面(5 (6)调节望远镜目镜调焦旋钮,直至在望远镜中能看清叉丝。)调节望远镜的物镜调焦旋钮直至在望远镜中能看清整个镜面。(如果只能看到部分镜面,应调节7(望远镜仰角调节螺丝,直至看到整个镜面)。 8)继续调节望远镜的物镜调焦旋钮,直至在望远镜中能看清标尺中部读数。()如果只有部分标尺清楚,说明只有部分标尺聚焦,应调节望远镜仰角调节螺丝直至视野中标尺读(9 数完全清楚。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个底脚螺丝,同时观察砝码挂在钢丝下端钢丝拉直,调节杨氏模量仪底盘下面的32kg(1)用放在平台上的水准尺,直至中间平台处于水平状态为止。 )调节光杠杆镜位置。将光杆镜放在平台上,两前脚放在平台横槽内,后脚放在固定钢丝下(2端圆柱形套管上(注意一定要放在金属套管的边上,不能放在缺口的位置),并使光杠杆镜镜面基本所示。垂直或稍有俯角,如图6-1左右处,松开望远镜固定螺钉,上下移动使得望远2m(3)望远镜调节。将望远镜置于距光杆镜移动望远镜固定架位置,从望远镜筒上方沿镜筒轴线瞄准光杠杆镜面,镜和光杠杆镜的镜面基本等高。直至可以看到光杠杆镜中标尺的像。然后再从目镜观察,先调节目镜使十字叉丝清晰,最后缓缓旋转调焦手轮,使物镜在镜筒内伸缩,直至从望远镜里可以看到清晰的标尺刻度为止。n砝,然后每加上1kg砝码时的读数作为开始拉伸的基数(4)观测伸长变化。以钢丝下挂 2kg0n,n,n,n,n,n,n,n这是钢丝拉伸过程中的读数变, 这样依次可以得到码,读取一次数据, 76543210''''''''nnnnnnnn砝码,读取一次数据,依次得到1kg化。紧接着再每次撤掉,这是钢丝收缩过程中50671342的读数变化。注意:加、减砝码时,应轻放轻拿,避免钢丝产生较大幅度振动。加(或减)砝码后,钢丝会有

实验 杨氏模量的测定(梁弯曲法)

实验 杨氏模量的测定(梁弯曲法) 【实验目的】 用梁的弯曲法测定金属的杨氏模量。 【仪器用具】 攸英装置,光杠杆,望远镜及直尺,螺旋测微计,游标卡尺,米尺,千分表。 【实验原理】 将厚为a 、宽为b 的金属棒放在相距为l 的二刀刃上(图1),在棒上二刀刃的中点处挂上质量为m 的砝码,棒被压弯,设挂砝码处下降λ,称此λ为弛垂度,这时棒材的杨氏模量 λ b a mgl E 3 3 4= . (1) 下面推导上式。图(2)为沿棒方向的纵断面的一部分。在相距dx 的21O O 二点上的横断面, 在棒弯曲前互相平行,弯曲后则成一小角度?d 。显然在棒弯曲后,棒的下半部呈现拉伸状态,上半部为压缩状态,而在棒的中间有一薄层虽然弯曲但长度不变,称为中间层。 计算与中间层相距为y 、厚dy 、形变前长为dx 的一段,弯曲后伸长了?yd ,它受到的拉力为dF ,根据胡克定律有 dx yd E dS dF ? =. 式中dS 表示形变层的横截面积,即bdy dS =。于是

y d y d x d Eb dF ?=. 此力对中间层的转矩为dM ,即 dy y dx d Eb dM 2 ?=. 而整个横断面的转矩M 应是 dx d b Ea dy y dx d Eb M a ??3 2 2 12 12= =? . (2) 如果将棒的中点C 固定,在中点两侧各为2 l 处分别施以向上的力 mg 2 1(图3),则棒的弯曲情 况当和图1所示的完全相同。棒上距中点C 为x 、长为dx 的一段,由于弯曲产生的下降λd 等于 ?λd x l d )2 ( -= (3) 当棒平衡时,由外力mg 2 1对该处产生的力距 )2 ( 21x l mg -应当等于由式(2)求出的转距M , 即 dx d b Ea x l mg ?3 12 1)2 ( 2 1= -. 由此式求出?d 代入式(3)中并积分,可求出弛垂度 b Ea mgl dx x l b Ea mg 3 3210 2 3 4)2 ( 6= -=?λ, (4) 即 λ b a m g l E 3 3 4= . (1)

动态法测量杨氏模量教案资料

实验四 动态法测定材料杨氏模量 杨氏模量是工程材料的一个重要物理参数,它标志着材料抵抗弹性形变的能力。 杨氏模量测量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有拉伸法测量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这属于静态法测量,这种方法一般仅适用于测量形变较大、延展性较好的材料,对如玻璃及陶瓷之类的脆性材料就无法用此方法测量。动态法由于其在测量上的优越性,在实际应用中已经被广泛采用,也是国家标准指定的一种杨氏模量的测量方法。本实验用悬挂、支撑二种“动态法”测出试样振动时的固有基频,并根据试样的几何参数测得材料的杨氏模量。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动态法测量杨氏模量的基本原理。 2.掌握动态法测量杨氏模量的基本方法,学会用动态法测量杨氏模量。 3.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和使用常用实验仪器的能力。 4.进一步了解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长度L 远远大于直径d (L>>d )的一细长棒,作微小横振动(弯曲振动)时满足的动 解以上方程的具体过程如下(不要求掌握): 用分离变量法:令)()(),(t T x X t x y = 代入方程(1)得: 2 244d d 1d d 1t T T YJ s x X X ρ-= 等式两边分别是x 和t 的函数,这只有都等于一个常数才有可能,设该常数为4 K ,于是得:

0d d 444=-X K x X 0d d 422=+T s YJ K t T ρ 这两个线形常微分方程的通解分别为: Kx B Kx B shKx B chKx B x X sin cos )(4321+++= ) cos()(?ω+=t A t T 于是解振动方程式得通解为: ) cos()sin cos (),(4321?ω++++=t A Kx B Kx B shKx B chKx B t x y 其中式(2)称为频率公式: 2 14??????=s YJ K ρω (2) 该公式对任意形状的截面,不同边界条件的试样都是成立的。我们只要用特定的边界条件定出常数K ,并将其代入特定截面的转动惯量J ,就可以得到具体条件下的计算公式了。 如果悬线悬挂(支撑点)在试样的节点附近,则其边界条件为自由端横向作用力: 033=??-=??-=x y YJ x M F 弯矩 : 02 2=??=x y YJ M 即 0x d X d 0x 3 3== 0x d X d l x 33== 0x d X d 0x 2 2== 0x d X d l x 22== 将通解代入边界条件,得到1cos =KLchKL ,用数值解法求得本征值K 和棒长L 应满足:ΛΛ420.20 ,279.17 ,137.14 ,9956.10 ,8532.7 ,7300.4 ,0=KL , 由于其中第一个根“0”对应于静态情况,故将其舍去。将第二个根作为第一个根,记作L K 1。一般将7300.4 1=L K 所对应的共振频率称为基频(或称作固有频率)。在上述L K n 值中,1,3,5…个数值对应着“对称形振动”, 第2、4、6…个数值对应着“反对称形振动”。图1给出了当4 ,3 ,2 ,1n =时的振动波形。由1n =图可以看出,试样在作基频振动时,存在两个节点,它们的位置距离端面分别为L 224.0和L 776.0处。理论上悬

用拉伸法测量杨氏弹性模量教学内容

用拉伸法测量杨氏弹 性模量

用拉伸法测量杨氏弹性模量 任何物体在外力作用下都会发生形变,当形变不超过某一限度时,撤走外力之后,形变能随之消失,这种形变称为弹性形变。如果外力较大,当它的作用停止时,所引起的形变并不完全消失,而有剩余形变,称为塑性形变。发生弹性形变时,物体内部产生恢复原状的内应力。弹性模量是反映材料形变与内应力关系的物理量,是工程技术中常用的参数之一。 一. 实验目的 1. 学会用光杠杆放大法测量长度的微小变化量。 2. 学会测定金属丝杨氏弹性模量的一种方法。 3. 学习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二. 实验仪器 杨氏弹性模量测量仪支架、光杠杆、砝码、千分尺、钢卷尺、标尺、灯源等。 三. 实验原理 在形变中,最简单的形变是柱状物体受外力作用时的伸长或缩短形变。设柱状物体的长度为L ,截面积为S ,沿长度方向受外力F 作用后伸长(或缩短)量为ΔL ,单位横截面积上垂直作用力F /S 称为正应力,物体的相对伸长ΔL /L 称为线应变。实验结果证明,在弹性范围内,正应力与线应变成正比,即 L L Y S F ?= (3-1-1) 这个规律称为虎克定律。式中比例系数Y 称为杨氏弹性模量。在国际单位制 中,它的单位为N /m 2,在厘米克秒制中为达因/厘米2。它是表征材料抗应变能力的一个固定参量,完全由材料的性质决定,与材料的几何形状无关。 本实验是测钢丝的杨氏弹性模量,实验方法是将钢丝悬挂于支架上,上端固定,下端加砝码对钢丝施力F ,测出钢丝相应的伸长量ΔL ,即可求出Y 。钢丝长度L 用钢卷尺测量,钢丝的横截面积42 d S π=,直径d 用千分尺测出,力F 由砝码的质量求出。在实际测量中,由于钢丝伸长量ΔL 的值很小,约mm 110-数量级。因此ΔL 的测量采用光杠杆放大法进行测量。

杨氏弹性模量测量

杨氏弹性模量测量 【实验目的】 1、学习光杠杆原理及使用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变化时的调节方法及测量方法。 2、学习使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3、用拉伸法测定钢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实验原理】 1.胡克定律和杨氏弹性模量 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将发生形变,如果外力撤去后相应的形变消失,这种形变称为弹性形变。如果外力后仍有残余形变,这种形变称为范性形变。 协强: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力(F/S)。 协变是指在外力作用下的相对形变(相对伸长DL/L)它反映了物体形变的大小。 胡克定律:在物体的弹性限度内,胁强于胁变成正比,其比例系数称为杨氏模量(记为Y)。用公式表达为: (1) Y在数值上等于产生单位胁变时的胁强。它的单位是与胁强的单位相同。杨氏弹性模量是材料的属性,与外力及物体的形状无关。本试验主要测量的是钢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2.光杠杆镜尺法测量微小长度的变化

在(1)式中,在外力的F 的拉伸下,钢丝的伸长量DL 是很小的量。用一般的的长度测量仪器无法测量。在本实验中采用光杠杆镜尺法。 图 光杠杆是一块平面镜直立的装在一个三足底板上。三个足尖f 1,f 2,f 3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f 1,f 2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f 3到这底边的垂直距离(即距离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为光杠杆常数,记为b 。如果f 1,f 2在一个平台上,而f 3下降DL ,那么平面镜将绕f 1,f 2转动q 。 初始时,平面镜处于垂直状态。标尺通过平面镜反射后,在望远镜中呈像。则望远镜可以通过平面镜观察到标尺的像。望远镜中十字线处在标尺上刻度为r 0。当f 3 下降DL 时,平面镜将绕f 1,f 2转q 角。则望远镜中标尺的像也发生移动,十字线降落在标尺的刻度为r 处。由于平面镜转动q 角,进入望远镜的光线旋转2q 角。从图中看出望远镜中标尺刻度的变化a 1 = r 1 – r 0。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 实验报告)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54125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Young's modulus experiment report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 1.1.掌握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方法。 2.学会用光杠杆测量微小伸长量。 3.学会用拉伸法金属丝的杨氏模量的方法。 【实验仪器】 杨氏模量测定仪(包括:拉伸仪、光杠杆、望远镜、标尺),水准器,钢卷尺,螺旋测微器,钢直尺。 1、金属丝与支架(装置见图1):金属丝长约0.5米,上端被加紧在支架的上梁上,被夹于一个圆形夹头。这圆形夹头可以在支架的下梁的圆孔内自由移动。支架下方有三个可调支脚。这圆形的气泡水准。使用时应调节支脚。由气泡水准判断支架是否处于垂直状态。这样才能使圆柱形夹头在下梁平台的圆孔转移动时不受摩擦。 2、光杠杆(结构见图2):使用时两前支脚放在支架的下梁平台三角形凹槽内,后支脚放在圆柱形夹头上端平面上。当钢丝受到拉伸时,随着圆柱夹头下降,光杠杆的后支脚也下降,时平面镜以两前支脚为轴旋转。

图1 图2 图3 3、望远镜与标尺(装置见图3):望远镜由物镜、目镜、十字分划板组成。使用实现调节目镜,使看清十字分划板,在调节物镜使看清标尺。这是表明标尺通过物镜成像在分划板平面上。由于标尺像与分划板处于同一平面,所以可以消除读书时的视差(即消除眼睛上下移动时标尺像与十字线之间的相对位移)。标尺是一般的米尺,但中间刻度为0。 【实验原理】 1、胡克定律和杨氏弹性模量 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将发生形变,如果外力撤去后相应的形变消失,这种形变称为弹性形变。如果外力后仍有残余形变,这种形变称为塑性形变。 应力: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力(F/S)。 应变:是指在外力作用下的相对形变(相对伸长DL/L)它反映了物体形变的大小。 用公式表达为:(1) 2、光杠杆镜尺法测量微小长度的变化 在(1)式中,在外力的F的拉伸下,钢丝的伸长量DL是很小的量。用一般的长度测量仪器无法测量。在本实验中采用光杠杆镜尺法。 初始时,平面镜处于垂直状态。标尺通过平面镜反射后,在望远镜中呈像。则望远镜可以通过平面镜观察到标尺的像。望远镜中十字线处在标尺上刻度为。当钢丝下降DL时,平面镜将转动q角。则望远镜中标尺的像也发生移动,十字线降落在标尺的刻度为处。由于平面镜转动q角,进入望远镜的光线旋转2q 角。从图中看出望远镜中标尺刻度的变化。

钢丝杨氏模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钢丝氏模量的测定 创建人:系统管理员 总分:100 实验目的 本实验采用拉伸法测量氏模量,要求掌握利用光杠杆测定微小形变的方法,在数据处理中,掌握逐差法和作图法两种数据处理的方法。 实验仪器 MYC-1型金属丝氏模量测定仪(一套),钢卷尺,米尺,螺旋测微计,重垂等。 实验原理 在胡克定律成立的围,应力F/S 和应变ΔL/L 之比满足 E=(F/S )/(ΔL/L )=FL/(S ΔL ) 其中E 为一常量,称为氏模量,其大小标志了材料的刚性。 根据上式,只要测量出F 、ΔL/L 、S 就可以得到物体的氏模量,又因为ΔL 很小,直接测量困难,故采用光杠杆将其放大,从而得到ΔL 。 实验原理图如下图: 图1.光杠杆原理图 当θ很小时,L/l tan ?=≈θθ,其中l 是光杠杆的臂长。 由光的反射定律可以知道,镜面转过θ,反射光线转过2θ,而且有:

实验容 1.调节仪器 (1)调节放置光杠杆的平台F 与望远镜的相对位置,使光杠杆镜面法线与望远镜轴线大体重合。 (2)调节支架底脚螺丝,确保平台水平,调平台的上下位置,使管制器顶部与平台的上表面共面。 (3)光杠杆的调节,光杠杆和镜尺组是测量金属丝伸长量ΔL 的关键部件。光杠杆的镜面(1)和刀口(3)应平行。使用时刀口放在平台的槽,支脚放在管制器的槽,刀口和支脚尖应共面。 (4)镜尺组的调节,调节望远镜、直尺和光杠杆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使望远镜和反射镜处于同等高度,调节望远镜目镜视度圈(4),使目镜分划板刻线(叉丝)清晰,用手轮(5)调焦,使标尺像清晰。 2.测量 (1)砝码托的质量为m0,记录望远镜中标尺的读数r0作为钢丝的起始长度。 (2)在砝码托上逐次加500g 砝码(可加到3500g ),观察每增加500g 时望远镜中标尺上的读数i r ,然后再将砝码逐次减去,记下对应的读数' i r ,取两组对应数据的平均值i r 。 (3)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L 和平面镜与标尺之间的距离D ,以及光杠杆的臂长l 。 3.数据处理 (1)逐差法 (2)作图法 把式(5)改写为 i i i MF SlE DLF r ==)/(2(6) 其中)/(2SlM DL M =,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M 是一个常量,若以i r 为纵坐标,i F 为横坐标作图应得一直线,其斜率为M 。由图上得到M 的数据后可由式(7)计算氏模量 )/(2SlM DL E = (7) 4.注意事项 (1)调整好光杠杆和镜尺组之后,整个实验过程都要防止光杠杆的刀口和望远镜及竖尺的位置有任何变动,特别在加减砝码时要格外小心,轻放轻取。 (2)按先粗调后细调的原则,通过望远镜筒上的准星看反射镜,应能看到标尺,然后再细调望远镜。调目镜可以看清叉丝,调聚焦旋钮可以看清标尺。

弹性模量测量方法

弹性模量测量方法 点击次数:3972 发布时间:2010-10-22 方法?最简单的形变是线状或棒状物体受到长度方向上的拉力作用,发生长度伸长。设金属丝(或杆)的原长为L,横截面积为S,在弹性限度内的拉力F作用下,伸长了L。比值F/S为金属丝单位横截面积上所受的力,叫做胁强(或应力),相对伸长量L/L叫胁变(或应变)。据虎克定律,胁强和胁变成正比,即: (1) 比例系数: (2) E叫做物体的弹性模量(或称杨氏模量)。E的大小与物体的粗细、长短等形状无关,只决定于材料的性质,它是表示各种固体材料抗拒形变能力的重要物理量,是各种机械设计和工程技术选择构件用材必须考虑的重要力学参量。 任何固体在外力作用下都会改变固体原来的形状大小,这种现象叫做形变。一定限度以内的外力撤除之后,物体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杨氏弹性模量的测量方法有静态测量法、共振法、脉冲传输法等,其中以共振法和脉冲法测量精度较高。杨氏弹性模量的静态测量法就是在物体加载以后,测出物体的应力和应变,根据一定的计算式得到E值,主要有拉伸法、梁弯曲法等。 用力F作用在一立方形物体的上面,并使其下面固定(如图一),物体将发生形变成为斜的平行六面体,这种形变称为切变,出现切变后,距底面不同距离处的绝对形变不同(AA'>BB'),而相对形变则相等,即 ?弹性模量测量方法(6-3) 式中称为切变角,当值较小时,可用代替,实验表明,一定限度内切变角与切应力成正比,此处S为立方体平行于底的截面积,现以符号表示切应力,则 (6-4) 比例系数G称切变模量。 测量切变模量的方法有静态扭转法、摆动法。 实验目的

1.掌握测量固体杨氏弹性模量的一种方法。 2.掌握测量微小伸长量的光杠杆法原理和仪器的调节使用。 3.学会一种数据处理方法——逐差法。 ?弹性模量测量方法实验仪器 杨氏模量仪、尺读望远镜、光杠杆、水准仪、千分尺、游标卡尺(精度)及1kg砝码9个。 实验的详细装置如图1所示。其中尺读望远镜由望远镜和标尺架组成,望远镜的仰角可由仰角螺钉调节,望远镜的目镜可以调节,还配有调焦手轮。杨氏模量仪是一个较大的三脚架,装有两根平行的立柱,立柱上部横梁中央可以固定金属丝,立柱下部架有一个小平台,用于架设光杠杆。小平台的位置高低可沿立柱升降、调节、固定。三脚架的三个脚上配有三个螺丝,用于调节小平台水平。 光杠杆如图2所示,将一个小反射镜装在一个三脚架上,前两脚和镜子同面,后脚(或叫主杆、主脚)垂直镜架,其长度a可以调节。 ? ?弹性模量测量方法实验原理 由(1)式可知,只要测得F、S、L、L各量,就可以求出物体杨氏模量。其中F 可以从添加的砝码直接写出;S可用螺旋测微器(千分尺)量出金属丝的直径d算出;L可用米尺量度,唯有L很微小,用一般工具不能量准,本实验用光杠杆对 L 进行准确的间接测量。 光杠杆测量微小伸长量L的基本装置如简图2所示。待测金属丝L上端固定,下端夹在小圆柱体的中央缝隙中,小圆柱体穿套在一个固定的小平台的圆孔中,并可以自由地上下移动,其下端有一个环,可以挂砝码,以产生作用力F,光杠杆前脚立在固定的小平台上,后脚尖立在小圆柱体上,光杠杆前方D距离处有观测的标尺和尺读望远镜。 假定添加砝码之前,光杠杆的小反射镜M的镜面竖直,从望远镜中的横丝上,可以见到标尺N0刻度经M反射所成的像。添加砝码之后,金属丝相应拉长了L,光杠杆的后脚尖也随小圆柱下降了L,此时,后脚将带动小镜转过一个小角度θ到M′处,因此,在望远镜中将看到以θ角入射和反射的标尺Ni刻度所成的像,入射线和反射线之前的夹角为2θ,据图3的几何关系,可得: ∵甚小,上两式可

钢丝杨氏模量实验报告及评分标准#精选.

钢丝杨氏模量实验 总分:100 组卷人:系统管理员 一、单选题共 5 小题共 20 分 1. (4 分)在拉伸法测杨氏模量实验中,采用加减砝码各测一次取平均的方法测量△x是为了 标准答案:C A. 增加测量次数 B. 扩大拉伸测量范围 C. 消除因摩擦和滞后带来的系统误差 D. 消除砝码的误差 2. (4 分)材料相同,粗细长度不同的两根钢丝,它们的杨氏模量是否相同: 标准答案:C A. 细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值较大 B. 粗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值较大 C. 相同 D. 不一定 3. (4 分)如果金属丝圆柱形活动夹和平台圆孔间有摩擦力存在,对实验结果将有何影响____ 标准答案:B A. 结果偏小 B. 结果偏大 C. 没有影响 D. 随机 4. (4 分)在量金属的氏模量实验中,常需预加负载,其作用是()。 测丝杨 标准答案:C A. 消除摩擦力 B. 没有作用 C. 拉直金属,避免当做伸 丝长过程测量 D. 消除零点差 误 5. (4 分) 于一定温度下的金属 对丝杨氏模量,说法正确的是()。 标准答案:D A. 只与材料的物理性有关与材料的大小和形状无关 质 B. 与材料的大小有关而与形状无关 C. 与材料的形状有关而与大小无关

D. 氏模量 志着金属材料抵抗 性 形的能力 弹 变 杨 标 二、操作题 共 1 小题 共 80 分 1. (80 分)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考题内容: 初始状态: 考察关键点: 要测量的物理量: ★实验考察的隐藏变量 ◆ (6.67 分)底座水平调节 评分规则: 底座水平调节成功,得 6.67 分 底座水平调节失败,得 0.00 分 标准答案:底座水平调节成功 ◆ (6.67 分)平面镜与平台垂直 评分规则: 平面镜调节成功,得 6.67 分 平面镜调节失败,得 0.00 分 标准答案:平面镜调节成功 ◆ (3.33 分)望远镜的调节(十字叉丝线清晰) 评分规则: 望远镜调(十字叉丝线)节成功,得 3.33 分 望远镜(十字叉丝线)调节失败,得 0.00 分 标准答案:望远镜(十字叉丝线)调节成功 ◆ (3.33 分)望远镜的调节(标尺清晰) 评分规则: 望远镜(直尺)调节成功,得 3.33 分 望远镜(直尺)调节失败,得 0.00 分 标准答案:望远镜(直尺)调节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